一、以“土”代“洋”,开展实验教学(论文文献综述)
骆礼林[1](2017)在《初中生物实验优化与创新 ——以人教版初中生物教材为例》文中指出生物实验是初中生物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实验既能验证已有的理论知识,也能探索未知的新奇事物,作为一门实验性学科,生物学离不开实验。经调查发现,长沙市部分初中生物实验开设率不高,开设效果不够理想,除了客观条件限制以外,这与部分教材实验存在取材不易、装置繁杂、可控性差、难以操作等因素有关,对此,本文将结合课标要求和生活实际,对生物教材实验进行优化与创新,力图让实验开展更简易、更环保、更高效,努力提高初中生物实验开设率,改善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效果,发挥实验教学的重要作用,努力让实验真正成为培养学生多方面能力的有效平台。本文通过抽取长沙市部分初中教师进行问卷调查,从学校领导的重视程度、教师观念和学生态度等方面调查本地初中生物实验的开设及改进现状,同时采用半结构访谈法与个别学生进行交流,访谈的主要内容包括学生对生物实验的看法、兴趣及对实验改进的认识。结合调查和访谈结果,分析长沙市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现状,了解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为实验优化和创新提供可靠依据。此外,通过解读《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论述初中生物学实验的教学目标,分析人教版初中生物教材实验,针对教材实验方案、材料、试剂、装置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找准优化与创新点。查阅相关文献,根据科学性、简易性、趣味性等原则,从替换实验材料、改进实验装置、优化实验方案、重置实验步骤、拓展与补充教材实验等方法着手,对人教版初中生物教材中的27个实验进行优化,创新设计7个教材中原本没有的实验,制作人教版初中生物实验优化与创新一览表,补充初中生物实验教学资源,也使其更具系统性,为走在一线教学的初中生物教师提供有价值的教学资源,充分发挥初中生物实验的积极作用,指导初中生物实验有效开展,提高实验开设率。
卢倩[2](2019)在《高中自然地理课堂实验教学优化策略研究》文中提出《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称新课标)进一步明确了地理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的作用。实验是验证地理原理和规律的有效途径,是自然科学知识的来源。自然地理是自然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课堂中开展自然地理实验教学,对学生掌握地理知识和规律、培养实验兴趣和地理实践力有重要意义。通过文献法选择新课标中《地理1》和《选择性必修1》符合自然地理课堂实验教学的内容,与现行地理教材中的实验活动相比较,发现教材中实验活动数量少、内容简单、科学性不足,不利于实验教学的开展。基于对新课标和教材的分析,选择适合自然地理课堂实验教学的内容,结合实验教学开展形式将自然地理课堂实验划分为绘制地图类、制作模型类、演示类和课堂观察类实验。采用调查问卷的方法对高中学生和一线教师进行调查,发现高中自然地理课堂实验存在的问题有:地理实验实施力度不够;课时安排不合理,教学时间有限;实验设计缺乏创新性;教学方式单一;以传统的评价方式为主;学生参与意识不强;教师缺乏实验素养与技能。基于现存的问题,从教与学的角度出发提出相关教学策略,包括构建自然地理课堂实验教学模式,转变教育观念提高实验技能,利用生活中的素材进行实验,灵活选用实验方法优化实验步骤,合理安排实验时间,加强小组合作交流提高学生参与意识,发挥教师的组织引导作用营造良好实验氛围,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地理实验教学,加强实验的表现性评价等。本文设计了相关教学案例,以此指导地理实验教学的实施,以期通过这些策略与建议,能切实地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地理的兴趣,更好地掌握地理知识,培养地理核心素养。
陈实[3](2014)在《我国中学生现代地理实践素养培养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论文在两个对比分析,即我国中学生地理奥林匹克竞赛中知识环节(笔试)与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环节(户外测试)对比,大陆、香港、台湾(中国)和澳门两岸四地初、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对比分析的基础上,基于地理学与地理教育的价值日益重要的现实,结合我国中学教育的特点:即注重系统地理知识的学习,忽视、轻视学生解决生产生活中地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地理实践意识缺乏,地理知识学习与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养成相脱节的实际,提出了“地理实践素养”这一概念,并界定了概念。从地理实践经历、地理实践倾向性、地理实践能力及地理实践过程中的创造性四个维度剖析了地理实践素养的构成。结合地理学科的独特视角与地理教育目标,从掌握地理过程与方法的基本和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教育的重要途径两个角度分析了中学生地理实践素养的价值。要培养我国中学生地理实践素养,必须清楚我国教育的大环境。学习是学生经验获得和改造的过程。学校教育是人类经验传承的一种特殊方式。学校经验获得不能背离人类经验获得的基础。论文在分析个体经验与隐形知识,集体经验与显性知识的基础上,讨论了学校的出现在提高经验传递效率的同时,也带来了知行分离这一与生俱来的缺憾。学校教育如何减少或克服这一缺憾,实现知行结合?论文在系统对经验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经验”的概念。“完善经验”描述了经验形成与发展的理想状态下,良性的、优化的经验获得与形成过程。它基于经验之间相互的联系,具有连续性、顺序性和整合性的特点。完善经验的价值取向不是培养“知识人”,而是培养“生活主体”。基于完善经验的教育在改造学生认知经验、行动经验与情感经验方面具有积极的意义。根据我国中学教育的实际,完善经验教育变革的重点是提高学生的实践素养。在系统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我国中学地理教育的现实,作者从地理实践素养的构成、培养途径、培养方法和培养环境创设四个维度建构了现代中学生地理实践素养培养的框架体系。要培养我国中学生现代地理实践素养,必须了解中学生地理实践素养的现况。二十多年从事和研究中学地理教育,作者对我国中学生地理实践素养的现实状况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为了量化感性认识,作者针对初、高中各个年级阶段,依据初、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设计了四套中学生地理实践素养调查问卷。作者从地理实践经历、地理实践兴趣、地理实践能力(自我认识和实际表现)、地理实践意识五个维度对四个年级的学生进行了调查。问卷主要在湖北、江西两省11个学校,44个班级发放,发放问卷合计2016份。问卷发放时考虑到城市学校与乡村学校,省级重点中学、县市重点中学和非重点中学的平衡,兼顾到学校中的重点班和普通班。对问卷调查的结果用数学统计方式进行归类分析。总体的结论是:在中学各个年级阶段,学生地理实践经历非常少。学生对地理实践的兴趣很高。地理实践能力自我认识的程度值比实际表现出来的程度值要高出很多。学生地理实践意识比较淡漠。结合对中学地理教师的访谈,也印证了问卷调查的结论。如何培养我国中学地理实践素养?作者建构了现代中学生地理实践素养培养的框架体系。重点阐述了该框架体系地三个方面:即中学生地理实践素养培养的途径、方法与环境。其中中学生地理实践素养培养的方法是阐述的重点。依据中学地理分类的特点,重点从自然、人文、区域三个角度对地理实践素养培养方法进行了分析总结。其中自然地理实践素养的方法着重在科学观察的方法,野外考察的方法,实验的方法和基于信息技术支持的方法;人文地理实践素养的方法着重论述了人文地理考察,人文地理访谈和调查研究的方法;区域地理初中阶段侧重于认识区域特征的实践方法,高中阶段侧重于探究区域问题的实践方法。为了有针对性地解决我国中学生地理实践素养的培养问题,作者结合问卷调查、教师访谈、中外地理教材对比分析、课堂观察、论文资源收集等五个方面,分析了我国中学生自然地理实践素养、人文地理实践素养和区域地理实践素养培养的现实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分别探讨了自然、人文、区域地理实践素养培养的策略。其中自然地理实践素养的培养策略是基础,也是作者重点论述的部分。人文地理实践素养培养是薄弱环节。作者在论述过程中将具体的策略和案例结合起来,侧重于尊重学生人文地理经验的形成规律,加强人文地理观察、记录、分析、展示的方法指导,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文化品位。区域地理实践素养培养以前两者为基础,初、高中侧重点不同。初中阶段重点培养学生确定区域方位、辨识区域事象和概括描述区域特征的能力。高中阶段注重以学生身边的区域问题为切入点,以掌握区域实践方法为核心,提高学生解决区域问题的能力。
周琬謦[4](2017)在《应用型大学教师教学能力评价体系研究》文中指出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要“把教学作为教师考核的首要内容,全面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2011年,教育部将“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纳入“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2012年,国家级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建设启动,此后,省级、校级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建设纷纷启动,从而掀开了我国高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自上而下系统化建设的进程,促进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成为了高校教师发展的主题。开展教师教学能力评价是掌握教师教学能力现状、促进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及教育教学改革的必要环节和重要手段。目前,关于教师教学能力评价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基础教育阶段,关于大学教师教学能力评价的研究成果比较少,还没有现成的具有普遍适用性的大学教师教学能力评价体系可供使用。因此,以我国当前体量最大的也是未来一段时期重点建设和发展的应用型大学为例,开展教师教学能力评价体系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其成果可以丰富我国大学教师教学能力结构与评价的理论研究,为教师组织及个人开展教学能力评价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指南,为教育行政部门相关决策的制定和调整提供重要参考,此外,还可以为同行开展教学能力评价研究或实践提供可资借鉴和参考的依据。本文采用实证研究与逻辑思辨相结合的综合研究范式,遵循“逻辑思辨-实证研究-逻辑思辨”的基本思路,系统开展应用型大学教师教学能力评价体系研究,创造性地构建了应用型大学教师教学能力三维结构模型,研制了应用型大学教师教学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及相应的测评量表,为开展应用型大学教师教学能力评价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南。本文从结构上分为八章,主要研究成果如下:其一,在文献研究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以能力结构“二因素”说、胜任力冰山模型与素质洋葱模型以及应用型本科教育基本理论为指导,结合大学教师教学能力的普遍性要求和应用型大学人才培养的特殊性要求,构建了应用型大学教师教学能力三维结构模型,提出可从“能力构成维度”、“工作领域维度”和“教学活动维度”对应用型大学教师的教学能力进行分析和描述:从能力构成维度看,应用型大学教师的教学能力包括“个性特征”、“知识结构”和“教学技能”三大构成要件;从工作领域维度看,应用型大学教师的教学能力包括“课堂教学能力”和“实践教学能力”两大能力类群;从教学活动维度看,应用型大学教师的教学能力包括“教学认知能力”、“教学设计能力”、“教学实施能力”、“教学评价能力”、“教学创新能力”和“教学研究能力”六大能力子集。应用型大学教师教学能力三维结构模型的构建,为应用型大学教师教学能力的可视化分析提供了科学依据。其二,基于应用型大学教师教学能力三维结构模型的构成分析,以应用型本科教育基本理论和人员素质测评基本理论为指导,综合运用文献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层次分析法和试验法,根据“理论构建-实证检验-二次实证检验-信度检验”的思路,构建了应用型大学教师教学能力评价体系,包括综合教学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含3个一级指标、16个二级指标和60个三级指标)及其测评量表(TAE-60量表、TAE-52量表),课堂教学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含3个一级指标、9个二级指标和24个三级指标)及其测评量表(CTAE-24量表),实践教学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含4个一级指标、8个二级指标和22个三级指标)及其测评量表(PTAE-22量表),并根据教学能力测评的实际需要给出了应用型大学教师教学能力测评结果的两种计算方式:“供教师自评使用的测评结果计算方式”和“供集体测评使用的测评结果计算方式”。应用型大学教师教学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及其测评量表的研制,为应用型大学教师组织或个人开展教学能力评价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科学手段。其三,使用应用型大学教师教学能力评价体系(包括评价指标体系和测评量表)对随机抽样的应用型大学教师进行教学能力现状测评,通过对测评数据的系统分析,既验证了应用型大学教师教学能力评价体系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也掌握了应用型大学教师教学能力现状的基本数据和特点。实证数据表明:应用型大学教师的教学能力总体上处于一般水平,课堂教学能力优于综合教学能力和实践教学能力,课堂教学能力处于良好水平,综合教学能力和实践教学能力处于一般水平;应用型大学教师的教学能力存在“能力因子”、“评价主体”和“评价对象”差异。其四,应用型大学教师的教学能力发展是应用型大学教师教学能力三维结构的完善与发展,是应用型大学教师个性特质、知识结构与教学技能的全面发展,是应用型大学教师综合教学能力、课堂教学能力与实践教学能力的系统发展,是应用型大学教师追求学术卓越的内在要求,也是应用型大学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重要基础和关键环节。基于应用型大学教师教学能力现状的测评结果分析,提出优化教学能力评价的对策建议:避免“唯学历论”和“唯职称论”;尽量采用多元主体评价的方式,在没条件情况下可首选同行评价方式;要实现教学能力评价数据的即时统计、分析与反馈,应开展交互式的“互联网+教学能力评价”。此外,结合对应用型大学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现实困境的分析,从国家、院校和教师三大层面提出促进应用型大学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科学对策:创设良好的外部环境;完善内部机制;重点补齐教学能力的短板。
勾书琪[5](2021)在《基于地理实践力培养的问题式地理实验方案设计研究 ——以中图版地理必修第一册为例》文中指出《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提出地理实践力作为学科核心素养之一,是地理学科的重要育人价值之一。同时,“课标”实施建议中提出加强地理实践和问题式教学。研究发现相对于一般性的验证原理类地理实验,问题式地理实验有待加强研究。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开展基于地理实践力培养的问题式地理实验方案设计的内容研究;另一方面,探究基于地理实践力培养的问题式地理实验方案设计的策略研究。在此基础上可进一步细化本文的研究工作:首先,广泛收集问题式地理实验项目与案例,并结合中图版地理教材提出可开发的问题式地理实验项目;其次,在界定问题式地理实验概念的基础上,整理与分析问题式地理实验案例,依据相关理论指导和案例分析启示,设计了10个问题式地理实验方案;再次,进一步提出问题式地理实验方案设计策略和实验方案的组成部分;最后,为检验研究得到的结论,本文从设计的方案中选取其中一个进行实施,通过实践反馈,修改完善本文的研究结论。通过研究本文得到以下几点结论:第一,提出2019中图版教材中可开发的问题式地理实验项目30个,设计了问题式地理实验方案10个。第二,提出问题式地理实验方案设计策略6条:(1)以地理实践力培养为导向,结合地理实验内容设计问题链;(2)从地理学科思想与方法视角,对问题式地理实验所揭示的地理问题进行分析;(3)依据地理原理、实验变量和客观条件选择实验器材;(4)运用对比、转换的方法设计问题式地理实验装置;(5)以地理问题为线索引领实验实施、转换空间尺度促进认知发展;(6)依据问题式地理实验活动目标,设计实验评价量表。第三,研究得到问题式地理实验方案的基本组成11部分,即实验名称、问题类型、实验目标、实验内容、实验原理、实验器材、实验装置示意图、问题表征与猜想、问题分析与观察操作、问题解决与迁移、反思与评价。
许雅婧[6](2019)在《基于表现性评价的地理实践力培养研究 ——以地理实验为例》文中研究指明在《地理教育国际宪章》的倡导下,各国都纷纷开展课程改革,加强对地理实践力的培养,《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颁布正式标志了课程目标从三维目标转为核心素养。地理实践力的培养作为四个核心课程目标之一,其在地理教学中培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当前地理实践力的培养较弱,知行分离,而传统的纸笔测试不足以全面地检测出学生地理实践力的水平,现急需一种新的评价方式将课程标准、教学和评价结合,因此表现性评价应运而生。地理实验作为地理教学重要的实践方法和教学方式,本文将以表现性评价为视角,研究地理实践力在地理实验课堂教学中的培养方式。本文通过文献分析梳理了地理实践力与表现性评价的相关性,结合专家咨询和课程标准解读对地理实践力进行解构,依据表现性评价的评分规则的制定流程,构建地理实践力培养观察量表的为研究工具,以课堂观察和作品分析为研究的基本研究方法,分析了地理实验课堂教学中在地理实践力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优化思路。全文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绪论。将国内外关于“表现性评价”和“地理实践力”的研究现状进行收集、梳理并归纳,总结出当前的研究问题,确定了研究内容和研究思路,制定研究路线。第二,理论框架。首先探讨了地理实践力、表现性评价、地理实验的定义,分析了地理实践力与表现性评价之间的关系。再者明确了本文研究的理论基础,将地理课程教学论、现代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元认知理论作为地理实践力培养路径的理论支撑。第三,量表的构建。通过文献梳理和专家咨询,解构了地理实践力的培养要素,明确了地理实践力水平的评价准则,依据表现性评分规则的制定流程,构建了地理实践力培养的观察量表。第四,培养现状分析。经由课堂观察法和作品分析法,对高中地理实验课堂教学中地理实践力的培养现状进行诊断,定性与定量结合,归纳出高中地理教师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地理实践力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六个:①实验设计不科学,实践流于形式;②实验准备不充分,操作过程混乱;③实验引导太直接,探究主动性不强;④实验操作较简单,学生实践体验不深刻;⑤实验评价不重视,反思意识水平低;⑥实验迁移重知识,方法应用少创新。第五,培养途径优化。针对第四章提出的问题,按地理实验四个活动阶段划分地理实践力培养途径,提出十个优化措施。①准备阶段的优化途径:实验设计讲科学,学生体验讲真实;实验要求要明确,合作学习引积极。②实践阶段的优化途径:实验探究有深度,问题设置有层次;引导有度给空间,鼓励学生多表现;对比观察更有益,记录全面有重点;现代技术需引进,工具使用得提高。总结阶段的优化途径:③总结分析看表现,实验评价分层次;评价主体要多元,自主反思成习惯。④迁移阶段的优化途径:迁移情景连实际,知识方法共增进;改善方案学设计,激发创新多鼓励。第六,结论与展望。对本文的基本结论进行了总结,反思了研究中的不足,并对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问题进行了说明。
教育部[7](2020)在《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文中研究指明教材[2020]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善中小学课程体系,我部组织对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进行了修订。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以及思想政治、语文、
卢悦纳[8](2020)在《生活用品在初中化学实验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提出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占据着基础性地位,也是学生学习化学的基本途径。依据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中实验教学的内容贴近学生日常生活实际,注重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和化学原理去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实际提出了生活用品用于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可行性,旨在于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得以有序、有效开展。进而提升了学生的实验能力,激发学生在启蒙阶段对化学的求知欲,同时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本研究以萨其曼的探究训练模式理论、布鲁纳发现学习理论、杜威的“做中学”理论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为理论依据,结合生活用品进行初中化学实验的科学性,安全性,简易、可行性和环保性四项原则,在了解初中化学进度和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开展生活用品运用于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堂课。根据生活用品进行化学实验的特点,结合本地区的实情,利用生活用品开发和设计初中化学实验,提高学生实验能力,真正体验生活中的化学。本研究有6章,其中3、4、5章为本论文的重点,其内容是调查本县生活用品应用于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展开情况、教师与学生对生活用品进行化学实验的态度和实验综合应用技能等情况,为本论文的研究提供了依据。结合本地区的实际,在本校有序、有效地开展厨房系列实验和有关水的系列实验等7个化学课外实验实践活动和生活用品在初中化学课堂中的实践案例,充分说明了生活用品用于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是可能的,可行的、可控的。本研究表明生活用品进行初中化学实验对学生学习化学兴趣有很大地提升,营造生活化的课堂氛围,聚焦化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从而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本研究将继续进行,不断丰富和完善生活用品在化学实验中实验案例和有效课堂实录,为元江县化学实验教学提供更多的化学实验素材资料,更好服务于一线的化学实验教学。
石牡丹[9](2013)在《初中生物学实验教学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以兰州市为例》文中认为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之一,实验是自然科学发展特有的基础,也是科学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对兰州市的初中生物学实验教学情况进行了抽样调查,在调查中发现:90%以上的学生对生物学实验感兴趣,这是生物学实验教学顺利开展坚实的基础;与验证性实验相比,学生更喜欢探究性实验;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得到了逐步的发展;学生参与实验的情况不容乐观,市示范性学校与市标准化学校之间,市示范性学校之间,市标准化学校之间差异性都较大;教师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丰富的教学经验、高水平的操作技能、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师注重学生的操作、观察、思维、科学探究等能力的培养;七年级上册的22个实验中,所有学校都开设了的实验一共有5个,其余17个由于各种原因大部分学校都没有开设。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以下几个:1.有一半的学校领导不重视生物学实验教学,实验经费短缺,实验室设施和仪器配备不充足。2.实验材料昂贵、受季节的影响等原因造成没有合适的实验材料进行实验。3.课时紧张,导致没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实验教学。针对兰州市初中生物学实验教学的现状,提出以下几方面的改进建议:1.加强学校领导对生物学实验教学的重视程度,配齐生物学实验室的硬件设施;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和学生一起准备实验材料;3.通过整合相关实验,改进实验等方法创造性地开展实验。在本文的研究中,笔者尽可能如实的描述初中生物学教师和学生对生物学实验教学的认识、学生参与实验的情况、七年级生物学上册课本实验的开设情况和部分实验没有开设的原因,寻找初中生物学实验教学现状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之间的差距,寻找更好的开设生物学实验教学的方法,期望能为生物学实验教学提供可借鉴的资料。
彭清思[10](2018)在《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的策略研究》文中指出伴随着地理新课标的颁布,地理教学从只注重三维目标的达成,转向注重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培养。地理实践力是地理核心素养的构成要素之一,加强学生地理实践力素养的培养对达成地理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意义重大。地理实验教学是中学地理学习过程中重要的教学方法与学习形式,研究如何在地理实验教学中促进学生地理实践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笔者研究有关地理实验教学的文献发现,大部分文献只是围绕地理实验教学的流程、分类、原则、实施等方面进行理论探讨,很少有文献对地理实验教学的具体作用与实践意义进行探究,鲜有文章将地理实验教学与地理实践力两者结合起来进行研究并探讨其具体的培养策略。本文以此为切入点,对地理实验教学和地理实践力的概念、关系进行了探讨,并结合问卷调查,认识了高中生的地理实践力培养现状,并依据其问题与不足提出学生地理实践力的培养策略。本文基于学科特性,首先采用文献分析法,从理论上阐述了地理实验教学、地理实践力的基本概念和构成。其次运用问卷调查法,了解我国高中生地理学习中地理实践力的现状和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地理实验教学中学生地理实践力培养的基本策略。最后通过开展具体的教学实验来检验地理实践力培养策略的科学性与有效性。研究结论主要有:(1)将地理实验教学、地理实践力进行了概念界定,并将地理实践力划分为地理操作绘制能力、地理观察观测能力、地理调查考察能力三部分。(2)从具体的问卷调查中发现学生的地理实践力普遍较低,地理实践力现状不容乐观,亟待进一步的培养和提高。(3)针对地理实践力三方面的构成,提出了不同的培养策略,构建了地理实践力培养的策略体系。(4)将地理实践力培养策略应用在地理教学实践中,得出培养策略具有科学性与有效性的结论。本文基于对地理实验教学、地理实践力的理论探究,提出了地理实验教学中学生地理实践力培养的基本策略,以期给广大地理教师一些启示,帮助他们改进教学方法,更好的去贯彻落实新的课程标准,也为后来的研究者提供借鉴。
二、以“土”代“洋”,开展实验教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以“土”代“洋”,开展实验教学(论文提纲范文)
(1)初中生物实验优化与创新 ——以人教版初中生物教材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意义 |
1.4 研究内容 |
1.5 研究方法 |
1.5.1 文献法 |
1.5.2 问卷调查法 |
1.5.3 半结构访谈法 |
1.5.4 案例分析法 |
2 理论基础及相关概念界定 |
2.1 理论基础 |
2.1.1 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习理论 |
2.1.2 杜威的“从做中学”教学理论 |
2.1.3 戴尔的“经验之塔”理论 |
2.2 相关概念界定 |
2.2.1 初中生物实验 |
2.2.2 实验优化 |
2.2.3 实验创新 |
2.2.4 实验优化与实验创新的联系与区别 |
3 初中生物实验的开设及改进现状调查与分析 |
3.1 调查目的 |
3.2 调查内容 |
3.3 调查问卷 |
3.3.1 问卷的编制与结构 |
3.3.2 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
3.4 调查结果统计与分析 |
3.4.1 实验开设现状调查结果及分析 |
3.4.2 实验改进现状调查结果及分析 |
3.4.3 结论 |
4 以人教版教材为例浅析初中生物教材实验 |
4.1 人教版初中生物教材实验的分布 |
4.2 人教版初中生物教材实验的分类 |
4.3 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教学目标 |
4.3.1 实验教学中的认知目标 |
4.3.2 实验教学中的动作技能目标 |
4.3.3 实验教学中的情感目标 |
4.4 初中生物教材实验的特点 |
4.4.1 实验形式变换多样 |
4.4.2 实验内容丰富有趣 |
4.4.3 实验设计灵活可变 |
4.4.4 实验素材源于生活实际 |
4.5 人教版初中生物教材实验的不足之处 |
5.初中生物教材实验优化与创新探讨 |
5.1 初中生物实验优化与创新的必要性分析 |
5.2 初中生物教材实验优化与创新的原则 |
5.2.1 实验材料改进的原则 |
5.2.2 实验药品改进的原则 |
5.2.3 实验装置、器具的改进原则 |
5.2.4 实验方案、步骤的改进原则 |
5.3 人教版初中生物教材实验优化、创新的途径及典型案例 |
5.3.1 替换实验材料 |
5.3.2 优化实验方案 |
5.3.3 改进实验装置 |
5.3.4 重置实验步骤 |
5.3.5 拓展教材实验 |
5.3.6 整合关联实验 |
5.3.7 补充教材实验 |
5.4 人教版初中生物教材实验优化与创新一览表 |
6 加强初中生物实验优化与创新的建议 |
6.1 学校方面 |
6.1.1 增加实验资金投入,完善生物实验设备 |
6.1.2 加强实验教学管理,完善生物实验管理制度 |
6.1.3 组织教师培训,培养创新型教师 |
6.2 教师方面 |
6.2.1 提高实验教学认识,转变实验教学理念 |
6.2.2 加强自身学习,提升实验创新能力 |
6.2.3 优化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
7 总结及展望 |
7.1 总结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2)高中自然地理课堂实验教学优化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绪论 |
(一) 研究背景 |
1. 地理课程标准的要求 |
2. 地理学科性质的特点 |
3. 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 |
(二) 研究意义 |
1. 促进素质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 |
2. 有助于教师开发地理实验课程资源 |
3. 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地理实践力 |
(三)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 国外研究现状 |
2. 国内研究现状 |
(四)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 研究方法 |
2. 技术路线 |
二、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一) 相关概念界定 |
1. 实验教学 |
2. 地理实验教学 |
3. 地理课堂实验教学 |
(二) 理论基础 |
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2. 元认知理论 |
3. 杜威“从做中学”理论 |
三、高中自然地理课堂实验教学内容选择与分类 |
(一) 高中自然地理课堂实验内容选择 |
1. 《普通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2017版)》的要求 |
2. 教材中自然地理实验内容分析 |
3. 高中自然地理课堂实验项目举例 |
(二) 高中自然地理课堂实验教学的分类 |
1. 绘制地图类 |
2. 制作模型类 |
3. 实物演示类 |
4. 观察实践类 |
四、高中自然地理课堂实验教学的现状调查及分析 |
(一) 调查问卷概况 |
1. 调查目的 |
2. 调查对象 |
3. 调查问卷设计 |
(二) 调查结果 |
1. 学生问卷调查结果 |
2. 教师问卷调查结果 |
(三) 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
1. 地理实验的实施力度不够 |
2. 地理实验教学的设计缺乏创新性 |
3. 课时安排不合理,教学时间有限 |
4. 学生的参与意识有待加强 |
5. 教学方法的实验较为单一 |
6. 以传统的评价方式为主 |
7. 教师缺乏地理实验的素养 |
五、高中自然地理课堂实验教学优化策略 |
(一) 构建自然地理课堂实验教学模式 |
1. 绘制地图类教学模式 |
2. 制作模型类教学模式 |
3. 实物演示类教学模式 |
4. 观察实践类教学模式 |
(二) 高中自然地理课堂实验教学设计策略 |
1. 利用生活中的素材进行实验 |
2. 灵活选用实验方法,优化实验步骤 |
3. 合理安排实验时间 |
(三) 高中自然地理课堂实验教学实施策略 |
1. 加强小组合作交流,提高学生参与意识 |
2. 发挥教师组织引导作用,营造良好实验氛围 |
3.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地理实验教学 |
4. 加强实验的表现性评价 |
(四) 提高教师的地理实验素养 |
1. 树立实验教学新理念 |
2. 丰富实验教学知识 |
3. 提高实验教学技能 |
六、结语 |
(一) 结论 |
(二)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3)我国中学生现代地理实践素养培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论 |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问题 |
(一) 研究背景 |
(二) 研究问题 |
二、研究意义与研究思想 |
(一) 研究意义 |
(二) 研究思想 |
三、研究综述 |
(一) 国外地理实践素养培养概况 |
(二) 我国中学地理实践素养的演变历史 |
(三) 我国地理实践素养教育研究综述 |
四、创新与不足 |
(一) 论文的创新之处 |
(二) 论文的不足之处 |
第二章 地理实践素养的构成及其价值 |
一、地理实践素养的构成 |
(一) 相关概念界定 |
(二) 现代中学生地理实践素养解析 |
二、地理实践素养的价值 |
(一) 体现地理学独特观察世界的视角与价值 |
(二) 全面落实地理教育的目标与价值 |
第三章 现代中学生地理实践素养培养的理论基础与框架体系设计 |
一、理论基础 |
(一) 个体经验与隐性知识,集体经验与显性知识 |
(二) 现代学校教育中的知行分离 |
(三) 完善经验获得与知行统一 |
二、现代中学生地理实践素养培养的框架体系设计 |
第四章 中学各个阶段学生地理实践素养调查分析 |
一、中学生地理实践素养调查问卷(附件一)统计分析 |
二、中学生地理实践素养调查问卷(附件二)统计分析 |
(一) 三所学校快班与普通班学生地理实践素养调查比较分析 |
(二) 八所学校学生初二年级段地理实践素养调查问卷统计分析 |
三、中学生地理实践素养调查问卷(附件三)统计分析 |
(一) 五所学校学生高一年级段地理实践素养对比分析 |
(二) 八所学校学生高一年级段地理实践素养调查问卷统计分析 |
四、中学生地理实践素养调查问卷(附件四)统计分析 |
五、中学阶段学生地理实践素养构成分析及结论 |
第五章 中学生现代地理实践素养培养的途径、方法与环境 |
一、中学生现代地理实践素养培养途径与方法概说 |
(一) 中学生现代地理实践素养培养途径 |
(二) 中学生地理实践素养培养方法 |
二、中学自然地理实践素养培养方法概括 |
(一) 地理观测的方法 |
(二) 野外考察的方法 |
(三) 地理实验的方法 |
(四) 基于信息技术支持的方法 |
三、中学人文地理实践方法概括 |
(一) 人文地理考察方法 |
(二) 人文地理调查法 |
(三) 角色扮演法 |
(四) 人文地理决策法 |
四、中学区域地理实践方法概括 |
(一) 认识区域地理特征的实践方法 |
(二) 探究区域问题的实践方法 |
五、我国中学生地理实践素养培养环境创设 |
(一) 中学生地理实践素养培养环境的特征 |
(二) 中学生地理实践素养培养环境类型及创设 |
第六章 我国中学生地理实践素养培养策略探宄 |
一、自然地理实践素养培养探究 |
(一) 我国中学生自然地理实践素养的现实问题 |
(二) 自然地理实践素养培养策略探究 |
二、人文地理实践素养培养探究 |
(一) 我国中学生人文地理实践素养的现实问题 |
(二) 人文地理实践素养培养策略探究 |
三、区域地理实践素养培养探究 |
(一) 我国中学生区域地理实践素养的现实问题 |
(二) 区域地理实践素养培养策略探究 |
第七章 结语 |
一、研究结论 |
二、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
附录二 |
附录三 |
附录四 |
读博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后记 |
(4)应用型大学教师教学能力评价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缘由与研究意义 |
一、选题的缘由 |
二、研究的意义 |
第二节 相关研究综述 |
一、关于能力的理论 |
二、关于教学能力及其结构的研究 |
三、关于教学能力评价的研究 |
第三节 研究目的与思路方法 |
一、研究的目的 |
二、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
第四节 核心概念界定 |
一、应用型大学 |
二、教学能力 |
三、教学能力结构 |
四、教学能力评价体系 |
第二章 应用型大学教师教学能力结构模型的构建 |
第一节 理论依据 |
一、能力结构理论 |
二、教学能力结构理论 |
三、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基本理论 |
四、人员素质测评的相关理论 |
第二节 构建的方法 |
一、方法 |
二、技术路线 |
第三节 应用型大学教师教学能力结构模型的雏形 |
一、从教学活动的主体出发,建构教学能力的“能力构成维度” |
二、从教学活动的场域出发,建构教学能力的“工作领域维度” |
三、从教学活动的方式出发,建构教学能力的“教学活动维度” |
四、教学能力构成的内涵分析 |
第三章 应用型大学教师综合教学能力评价指标调查研究 |
第一节 调查研究的基本情况 |
一、研究的目的 |
二、研究的对象 |
三、研究的方法 |
第二节 调查研究的结果与分析 |
一、指标体系的初步构建 |
二、指标体系的确定 |
第三节 调查研究的结论与思考 |
一、结论 |
二、思考 |
第四章 应用型大学教师综合教学能力评价指标权重调查研究 |
第一节 调查研究的基本情况 |
一、研究的目的 |
二、研究的对象 |
三、研究的方法 |
第二节 调查研究的结果与分析 |
一、指标权重的确定 |
二、指标主体权重的确定 |
第三节 调查研究的结论与思考 |
一、结论 |
二、思考 |
第五章 应用型大学教师综合教学能力测评量表调查研究 |
第一节 调查研究的基本情况 |
一、研究的目的 |
二、研究的对象 |
三、研究的方法 |
第二节 调查研究的结果与分析 |
一、测评题项的建构 |
二、测评题项的确定 |
三、测评量表的确定 |
四、测评结果的计算 |
五、测评量表的试验 |
第三节 结论与思考 |
一、结论 |
二、思考 |
第六章 应用型大学教师课堂教学能力评价体系调查研究 |
第一节 调查研究的基本情况 |
一、研究的目的 |
二、研究的对象 |
三、研究的方法 |
第二节 调查研究的结果与分析 |
一、指标体系的初步构建 |
二、指标体系的确定 |
三、指标的信度检验 |
四、指标权重的确定 |
五、指标权重的再分配 |
六、测评量表的研制 |
七、测评结果的计算 |
八、测评量表的试验 |
第三节 调查研究的结论与思考 |
一、结论 |
二、思考 |
第七章 应用型大学教师实践教学能力评价体系调查研究 |
第一节 调查研究的基本情况 |
一、研究的目的 |
二、研究的对象 |
三、研究的方法 |
第二节 调查研究的结果与分析 |
一、指标体系的初步构建 |
二、指标体系的确定 |
三、指标的信度检验 |
四、指标权重的确定 |
五、指标权重的再分配 |
六、测评量表的研制 |
七、测评结果的计算 |
八、测评量表的试验 |
第三节 调查研究的结论与思考 |
一、结论 |
二、思考 |
第八章 应用型大学教师教学能力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 |
第一节 调查的基本情况 |
一、研究的目的 |
二、研究的对象 |
三、研究的方法 |
四、研究的工具 |
第二节 调查的结果与分析 |
一、应用型大学教师综合教学能力的现状 |
二、应用型大学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现状 |
三、应用型大学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现状 |
四、同类主体对不同教学能力的测评结果分析 |
五、应用型大学教师教学能力的性别差异 |
六、应用型大学教师教学能力的教龄差异 |
七、应用型大学教师教学能力的职称差异 |
八、应用型大学教师教学能力的学位差异 |
第三节 调查研究的结论与思考 |
一、结论 |
二、思考与建议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博士期间的科研情况 |
致谢 |
(5)基于地理实践力培养的问题式地理实验方案设计研究 ——以中图版地理必修第一册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现状 |
1.研究背景 |
2.研究现状 |
(二)研究意义与研究内容 |
1.研究意义 |
2.研究内容 |
(三)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研究方法 |
2.技术路线 |
(四)概念界定 |
1.问题式地理实验 |
2.地理实验方案 |
3.地理实践力 |
一、理论基础 |
(一)具身认知理论 |
1.具身认知理论主要观点 |
2.具身认知理论对问题式地理实验方案设计的指导 |
(二)地理学理论 |
1.问题式地理实验关注问题的时空分布差异及其成因 |
2.问题式地理实验关注问题背后的各要素关系 |
(三)地理教学理论 |
1.从地理实践力出发,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
2. “以问题为线索”设计问题式地理实验 |
二、基于地理实践力培养的问题式地理实验内容分析 |
(一)基于地理实践力培养的问题式地理实验类型分析 |
1.地理实验类型分析 |
2.问题式地理实验类型分析 |
(二)基于地理实践力培养的问题式地理实验项目分析 |
1.地理实验项目统计分析 |
2.中图版教材中可开展的问题式地理实验项目分析 |
三、基于地理实践力培养的问题式地理实验案例分析 |
(一)案例分析 |
1.案例筛选与分析目的 |
2.案例分析内容与方法 |
3.案例分析呈现 |
(二)案例分析启示 |
四、基于地理实践力培养的问题式地理实验方案设计 |
(一)基于地理实践力培养的问题式地理实验方案设计依据 |
1.依据课标、教材 |
2.依据相关理论与案例分析 |
3.依据问题式地理实验特点 |
(二)基于地理实践力培养的问题式地理实验方案组成 |
(三)基于地理实践力培养的问题式地理实验方案设计 |
1.设计示例 |
2.设计分析 |
(四)基于地理实践力培养的问题式地理实验方案设计策略 |
1.以地理实践力培养为导向,结合地理实验内容设计问题链 |
2.从地理学科思想与方法视角,对问题式地理实验所揭示的地理问题进行分析 |
3.依据地理原理、实验变量和客观条件选择实验器材 |
4.运用对比、转换的方法设计问题式地理实验装置 |
5.以地理问题为线索引领实验实施、转换空间尺度促进认知发展 |
6.依据问题式地理实验活动目标,设计实验评价量表 |
五、基于地理实践力培养的问题式地理实验方案实施 |
(一)案例实施过程 |
1.准备过程 |
2.实施过程 |
(二)实施反思 |
六、结论与展望 |
(一)结论 |
(二)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地理实验项目统计 |
附录2 问题式地理实验项目统计 |
附录3 问题式地理实验案例分析 |
附录4 基于地理实践力培养的问题式地理实验方案设计 |
附录5 基于地理实践力培养的问题式地理实验方案实施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情况 |
致谢 |
(6)基于表现性评价的地理实践力培养研究 ——以地理实验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教育改革世界潮流的推进 |
1.1.2 地理课程改革提出新目标 |
1.1.3 新学习评价体系的需要 |
1.1.4 地理实践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实践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3.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
1.4 研究基本方案 |
1.4.1 研究目标与内容 |
1.4.2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2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 |
2.1.1 地理实践力 |
2.1.2 表现性评价 |
2.1.3 地理实验 |
2.1.4 地理实践力与表现性评价的相关性 |
2.2 理论基础 |
2.2.1 地理课程教学论:实践力培养目标要有全面性 |
2.2.2 现代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实践活动要有参与性 |
2.2.3 元认知理论:实践探究要有自主性 |
2.3 本章小结 |
3 地理实践力培养观察量表的构建 |
3.1 量表的构建原则 |
3.1.1 目标性原则 |
3.1.2 科学性原则 |
3.1.3 可操作性原则 |
3.1.4 全面性原则 |
3.2 量表构建的依据 |
3.2.1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 |
3.2.2 表现性评价活动过程 |
3.2.3 地理实验教学活动过程 |
3.3 观察量表的构建 |
3.3.1 地理实践力的表现性评价目标和任务 |
3.3.2 表现性评价观察要素及水平划分准则 |
3.3.3 表现性评分规则:地理实践力水平观察量表 |
3.3.4 量表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
3.4 本章小结 |
4 地理实践力培养现状的调查分析 |
4.1 诊断路径、对象与流程 |
4.1.1 诊断对象与路径 |
4.1.2 诊断的基本流程 |
4.2 诊断结果与分析 |
4.2.1 课堂观察的诊断结果与分析 |
4.2.2 教学设计的诊断结果与分析 |
4.3 可借鉴的方法与经验 |
4.4 存在的主要问题 |
4.4.1 实验设计不科学,实践流于形式 |
4.4.2 实验准备不充分,操作过程混乱 |
4.4.3 实验引导太直接,探究主动性不强 |
4.4.4 实验操作较简单,实践体验不深刻 |
4.4.5 实验评价不重视,反思意识水平低 |
4.4.6 实验迁移重知识,方法应用少创新 |
4.5 本章小结 |
5 地理实践力培养的途径优化 |
5.1 准备阶段 |
5.1.1 实验设计讲科学,学生体验讲真实 |
5.1.2 实验要求要明确,合作学习引积极 |
5.2 实践阶段 |
5.2.1 实验探究有深度,问题设置有层次 |
5.2.2 引导有度给空间,鼓励学生多表现 |
5.2.3 对比观察更有益,记录全面有重点 |
5.2.4 现代技术需引进,工具使用得提高 |
5.3 总结阶段 |
5.3.1 总结分析看表现,实验评价分层次 |
5.3.2 评价主体要多元,自主反思成习惯 |
5.4 迁移阶段 |
5.4.1 迁移情景联实际,知识方法共增进 |
5.4.2 改善方案学设计,激发创新多鼓励 |
5.5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存在不足 |
6.3 前景展望 |
附录 |
附录1: 专家咨询问卷 |
附录2: 课例视频样本来源 |
附录3: 课例K3课堂片段实录 |
参考文献 |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致谢 |
(8)生活用品在初中化学实验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的背景 |
一、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评”中体现 |
二、本地区的初中化学实验的教学实际 |
三、实验教学形式的改变 |
第二节 研究的现状 |
第三节 研究的意义 |
一、培养学生基于化学实验的创新性和合作探究实验的能力 |
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化学知识与生活用品相结合的实验能力,有效达成实验教学 |
三、凸显初中学生的观察能力,助力实现初中学生善于动脑、乐于动手的能力,好学化学行动力 |
四、开发和生活用品的循环利用在初中化学实验中具有很大的科普教育意义 |
五、为一线初中化学教师提供化学实验教学参考和实验素材 |
第四节 研究的方法 |
一、问卷调查法 |
二、文献研究法 |
三、案例研究法 |
四、实证研究法 |
第五节 研究的思路 |
第二章 研究的理论基础与实验开发的原则 |
第一节 研究的理论基础 |
一、化学实验替代品 |
二、理论依据 |
第二节 生活用品进行化学实验开发的原则 |
一、科学性 |
二、安全性 |
三、简易、可行性 |
四、环保性 |
第三章 本地区生活用品在初中化学实验中应用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
第一节 调查的目的、方法和问卷编制 |
一、教师问卷调查的目的 |
二、教师问卷调查的方法 |
三、教师问卷的编制依据 |
第二节 教师问卷调查结果的统计及分析 |
一、教师问卷结果的统计表 |
二、教师问卷结果的分析 |
第四章 生活用品在化学课外实践活动中的有效应用研究 |
第一节 生活用品在化学课外实践活动中的有效实验设计方案 |
第二节 生活用品在化学课外实践活动中的具体的化学实验方案 |
第三节 生活用品在化学课外实践活动中有效应用研究的效果评价 |
第五章 生活用品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
第一节 实践对象与实践课题 |
第二节 生活用品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的有效案例 |
一、案例1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1分子和原子第一课时 |
二、案例2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课题2水的净化第一课时 |
第三节 案例评价 |
第六章 研究总结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一、利用生活用品在初中化学实验课外实践活动的实施给初中学生的学习带来的变化 |
二、利用生活用品替代品于初中化学实验给一线教师的教学带来的变化 |
第二节 研究反思 |
第三节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A |
附录B |
附录C |
附录D |
附录E |
附录F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9)初中生物学实验教学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以兰州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引言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
二、相关文献综述 |
(一)相关研究综述 |
(二)相关概念的界定 |
三、研究方案设计与实施 |
(一)研究方法 |
(二)研究工具 |
(三)研究的实施 |
四、研究结果与分析 |
(一)学生问卷调查结果与分析 |
(二)教师访谈结果与分析 |
(三)生物学实验教学对学生能力培养的影响 |
五、对策与建议 |
(一)加大实验经费的投入,配齐生物学实验室的硬件设施 |
(二)教师指导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材料的准备工作 |
(三)创造性地开展实验 |
六、研究反思 |
(一)研究的创新之处 |
(二)研究的不足之处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10)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的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国际地理课程改革的新要求 |
1.1.3 高中地理教学的现实需要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实践意义 |
1.3 研究现状 |
1.3.1 地理实践力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2 地理实验教学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3 研究现状评述 |
1.4 研究方案 |
1.4.1 研究目标 |
1.4.2 研究内容 |
1.4.3 研究方法 |
1.4.4 研究路线 |
2. 地理实践力与地理实验教学的关系 |
2.1 地理实验教学 |
2.1.1 地理实验教学的内涵 |
2.1.2 地理实验教学的分类 |
2.2 地理实践力 |
2.2.1 地理实践力的内涵 |
2.2.2 地理实践力的构成 |
2.3 培养策略 |
2.4 地理实践力与地理实验教学的关系 |
2.4.1 地理实验教学对地理实践力的作用 |
2.4.2 地理实践力对地理实验教学的作用 |
2.5 小结 |
3. 地理实验教学过程中地理实践力培养现状调查 |
3.1 调查问卷的设制 |
3.1.1 调查目的 |
3.1.2 调查对象 |
3.1.3 问卷内容 |
3.2 调查问卷的实施 |
3.2.1 学生调查问卷分析 |
3.2.2 教师调查问卷分析 |
3.3 原因分析 |
3.3.1 传统教学思想的制约 |
3.3.2 教师教学理念的限制 |
3.3.3 地理实验活动本身的要求 |
3.4 小结 |
4. 地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地理实践力的基本策略 |
4.1 地理实验培养学生地理操作绘制能力的基本策略 |
4.1.1 渗透动手探究教育,提高操作绘制意识 |
4.1.2 增添实验活动趣味,激发操作绘制兴致 |
4.1.3 纠正操作绘制失误,激励操作绘制创新 |
4.1.4 增加操作绘制训练,培养操作绘制习惯 |
4.1.5 建立合理评价机制,展示设计优秀作品 |
4.2 地理实验培养学生地理观察观测能力的基本策略 |
4.2.1 选择观察观测内容,明确实验目的要求 |
4.2.2 确定观察观测顺序,做好实验活动准备 |
4.2.3 注重个别辅助指导,突出观察观测重点 |
4.2.4 整理资料信息资源,积累观察观测成果 |
4.2.5. 建立新型评价体系,开展交流分享活动 |
4.3 地理实验培养学生地理调查考察能力的基本策略 |
4.3.1 研究课程标准要求,预设调查考察方案 |
4.3.2 了解区域地理概况,确定调查考察范围 |
4.3.3 发掘乡土地理资源,选定调查考察主题 |
4.3.4 整合调查考察资料,撰写地理研究报告 |
4.3.5 建立健全评价指标,促进学生总结反馈 |
4.4 小结 |
5. 地理实验教学中学生实践力培养策略的应用实践 |
5.1 应用实践的设计 |
5.1.1 应用实践对象 |
5.1.2 应用实践方法 |
5.2 应用实践的实施 |
5.3 应用实践结果分析 |
5.3.1 试卷测评对比分析 |
5.3.2 问卷调查对比分析 |
5.3.3 应用实践评价 |
5.4 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存在不足 |
6.3 前景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
附录二 |
附录三 |
附录四 |
附录五 |
在校期间研究成果 |
致谢 |
四、以“土”代“洋”,开展实验教学(论文参考文献)
- [1]初中生物实验优化与创新 ——以人教版初中生物教材为例[D]. 骆礼林. 湖南师范大学, 2017(01)
- [2]高中自然地理课堂实验教学优化策略研究[D]. 卢倩. 曲阜师范大学, 2019(01)
- [3]我国中学生现代地理实践素养培养研究[D]. 陈实. 华中师范大学, 2014(08)
- [4]应用型大学教师教学能力评价体系研究[D]. 周琬謦. 厦门大学, 2017(01)
- [5]基于地理实践力培养的问题式地理实验方案设计研究 ——以中图版地理必修第一册为例[D]. 勾书琪.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1(09)
- [6]基于表现性评价的地理实践力培养研究 ——以地理实验为例[D]. 许雅婧. 华中师范大学, 2019(01)
- [7]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J]. 教育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 2020(06)
- [8]生活用品在初中化学实验中的应用研究[D]. 卢悦纳. 云南师范大学, 2020(01)
- [9]初中生物学实验教学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以兰州市为例[D]. 石牡丹. 西北师范大学, 2013(07)
- [10]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的策略研究[D]. 彭清思. 华中师范大学, 201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