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个定积分公式在量子力学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张乐[1](2020)在《Crofton公式在全息纠缠熵和全息复杂性中的应用》文中认为本文旨在利用闵氏Ad S3时空的Crofton公式理解全息复杂性,丰富全息字典,并为复杂性有界提供了合理解释。本文分别介绍了纠缠熵和复杂性在量子力学和量子场论中的定义和性质。Ryu-Takayanagi关系建立了边界上纠缠熵与特定余维2极值曲面面积的联系,从而提供了纠缠熵的全息定义。在态/曲面对偶建立起Ad S时空中余维2的超曲面Σ与CFT中量子态|ψΣ对应关系的基础上,本文说明了路径积分复杂性作为更一般的场论复杂性是自然合理的。其中,量子态|ψΣ的复杂性特指以Σ为边界条件的最优面的路径积分复杂性。对于一组特定半平面,本文比较了CV猜想与路径积分复杂性的结果,在允许门的多项式的误差下两者保持一致,在这个意义下,CV猜想提供了合理的全息复杂性定义。将Crofton公式应用于欧氏Ad S2时空能使bulk中一般曲线获得纠缠熵诠释,利用这一结论可以进一步从bulk视角解释纠缠熵的基本性质。借鉴纠缠熵的研究思路,在闵氏Ad S3时空上,我们探究了的另一量子信息概念———复杂性。CV猜想已经建立了复杂性与bulk中余维1类空曲面的等量关系。针对一般闵氏时空中仅类空测地线有全息意义这一特点,本文首次给出闵氏Ad S3时空上Crofton公式的精确形式并进行严格证明,结果表明bulk中余维1的任意类空凸闭曲面面积是该曲面的类空测地线通量,其中,运动学空间的测度由纠缠熵的二次微分给出。特别地,我们将修正因子κ表示为U(1)空间和Ad S3空间体积之比。最后,复杂性与纠缠熵的联系允许我们利用张量网络的手段研究复杂性的性质,本文论证了复杂性的下界由低能标下希尔伯特空间的尺度决定。
程守华[2](2019)在《量子场论的实在论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量子场论的实在论研究在国内属于空白领域。国际上近十年,量子场论的哲学研究逐渐如火如荼,集中在实在论和反实在论在微扰论的重正化技巧的哲学解释上,解决发散困难的多种理论构造上的竞争关系,定域性和非定域性的关系上。本文就以上几方面撰写了量子场论的发展简史、概念体系和数学形式以及实在论和反实在论的历史传统带来的哲学见解,进而构筑语境实在论的量子场论哲学。并创新性的提出模态实在和结构实在融合基础上的跨语境共享共生实在论。论文运用了逻辑方法、实验证实方法和语境方法。绪论介绍了国际上量子场论实在论的研究状况。主要就关系实在论、要素实在论、实体实在论、结构实在论和语义研究的特征进行综述。并简介了数学和经验之间的多样化层次性的冲突。第一章就发散困难引起的非充分决定性论题进行语境实在论的解释,指出次论题的本质是数学和经验的关系问题。第三章,继续第二章的数学和经验之间的表征关系指出,定域性难题,数学表征物理研究对象的表征是根本难题。第四章,运用模态逻辑和模糊模态逻辑指出物理世界的动态性。第五章,指出量子拓扑场论是对定域性和非定域性难题的多样数学进路的统一,第六章给出跨语境的实在论解释。结束语提出跨语境共享共生实在论,为人机共生、人机交互技术和新材料的研发提供了哲学理论解释。为实在论提出一元论的辩护。本文的理论创新是,首次提出跨语境共享共生实在论,给出物质和意识统一的数学统一和逻辑统一表述。方法论创新:全面移植语境方法论到量子场论的实在论研究中。社会科学技术应用价值创新:为当今的量子计算机的设计新材料的量子计算的数学计算指出新的出路。
张科[3](2020)在《光学成像的纠缠傅里叶变换及分数压缩变换理论》文中认为光学成像系统作为光学中一种最重要的信息处理系统,主要借助于线性变换理论和频谱分析技术,利用光的传播特性来传递物的结构、灰度和色彩等信息。发展光学信息传播和变换的理论,进而扩展光学系统成像的范围,提高成像精度,已成为现代光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前沿课题。例如,透镜作为几何光学系统中最基本的器件,其成像的理论对应的就是傅里叶变换。又例如,近年来提出的分数傅里叶变换理论可以应用于光纤中光的传播,也是光学衍射理论和光场的Wigner分布函数理论之间的桥梁。因此为了开发更多的光学应用领域,就急需我们去丰富和拓展积分变换理论。本文在传统的傅里叶光学变换(如傅里叶变换、分数傅里叶变换、菲涅尔变换等)的基础上发展出纠缠变换的内容,即提出光学纠缠傅里叶积分变换及分数压缩变换,为实验物理学家提供新的成像机制。此动议是来自于这样的考虑:在量子力学中有量子纠缠,那么它如何反映到光学变换中?例如寻求将两个独立的多项式xmyn的乘积的函数图像变换为双变量厄密多项式的函数图像(这也许可以通过设计新的透镜组合来实现),以对应目前正方兴未艾的量子纠缠的研究。鉴于连续变量的两体纠缠态的函数空间的基矢是双变量厄米多项式Hm,n(x,y),它是新的完备、正交的函数空间基,所以将两个独立的多项式xmyn变换为Hm,n(x,y)是一种经典纠缠变换,这在量子纠缠理论中将有广泛地应用。与传统的做法不同,我们将采用量子光学过渡到经典光学的途径来实现目标。本论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部分:1.为了将待变换的光学图像函数纠缠起来,我们提出了纠缠傅里叶积分变换的概念,该变换具有逆变换以及模不变的特性。然后我们将此变换应用到量子力学的算符函数,在有序算符内的积分方法的帮助下研究了 Wigner算符的纠缠傅里叶积分变换,发现了一个经典函数的纠缠傅里叶积分变换只与它的Weyl对应算符在坐标——动量表象的矩阵元相关,这有助于我们发现另外的新光学变换,如分数压缩变换。在此研究过程中我们还推导出了新的算符排序公式,分别把P-Q排序、Q-P排序化为Weyl排序。2.将第一部分的工作推广到双模情形,进而提出了一种新的复形式的光学纠缠傅里叶积分变换,它可以在双模算符的纠缠态表象中的矩阵元与其Wigner函数之间建立一种新的关系。这个积分变换也保持模不变,也有可逆变换。在此基础上,结合复的Weyl-Wigner对应理论,我们发现了产生一个复分数压缩变换的双模算符。在推导过程中充分利用了双模Wigner算符的纠缠态表象和Weyl编序形式,给计算带来了方便。这两个阶段工作的成果都用了有序算符内的积分理论,自成系统,显示出系列性,是量子光学和经典光学相互借鉴的结晶。3.在前两部分工作基础上进行拓展,从经典量子扩散方程出发,利用密度算符的P表示,导出了量子密度算符的扩散方程。进一步通过引入量子算符的Weyl编序,结合其对应的Weyl量子化方案,导出了描述量子扩散通道的方程,给出了 Wigner算符在量子通道中的演化,展现了 Wigner算符从点源函数向t时刻高斯型函数的演化规律,它简洁而物理清晰。在此基础上,讨论了相干态经过量子扩散通道的演化情况。
李德新[4](2014)在《量子场论的意义与语义分析方法》文中认为相对论和量子力学是当代物理学甚至是整个自然科学的重大理论基础,后来狄拉克把狭义相对论引入了量子力学建立了量子场论,它是当代基本粒子物理学的数学和概念框架。量子力学和相对论早已备受科学哲学界的广泛关注,量子场论在最近几十年中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哲学关注。然而,在国内关于量子场论的哲学研究还不是很多。本论文通过语义分析方法对量子场论进行意义分析,主要应用隐喻分析方法、指称理论分析方法和语境分析方法对量子场论的意义进行系统的分析,并对量子场论中的量子粒子进行同一性分析。这些分析方法的应用在揭示量子场论的意义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论文包括导言、五章系统性论述和结束语。第一章,量子场论概观:理论基础、形式体系和经典解释。本章介绍了量子场论形式体系的数学基础和物理学基础,并对量子场论中的经典解释进行了简单介绍。第二章,量子场论的隐喻分析。本章系统地介绍了科学隐喻以及隐喻的分析方法,在此基础上对量子场论中的隐喻思维进行分析。其中包括量子场论基本概念中的隐喻思维、量子场论本体论研究中的隐喻思维和量子场论中科学类比表现出的隐喻思维。并总结了隐喻分析方法在量子场论发展过程中的特征和作用以及隐喻的科学实在论辩护功能在量子场论中的体现。第三章,量子场论的指称理论语义分析。本章系统地介绍了指称的描述理论和直接指称理论,并介绍了一种指称量子场的分析方法。论文指出,在研究物理实在时,我们不仅关心有什么,我们也关心在讨论存在物的时候我们需要预设什么概念。所以,在指称量子场论中的基本实体时,我们可以预设一些概念,在这个概念系统中,我们来确定量子场的基本实体。根据预设的概念确定我们是描述性指称这个基本实体还是直接指称这个基本实体。本章给出了描述性指称量子场的方法和直接指称量子场的方法,并讨论了量子场论中指称的同一性问题。第四章,量子场论中量子粒子的同一性分析。本章首先从莱布尼茨原理介绍了量子粒子之间的同一性问题,并对同一性、不可区分性和个体性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总结。通过量子粒子的同一性问题的分析得出了量子粒子的非个体性,在此基础上介绍了几种标记或命名量子粒子的方法。传统哲学对模糊对象和模糊同一性问题的分析几乎都是在经典的宏观对象中讨论的,所以会因为没有考虑量子的微观对象而有所遗漏。量子力学中的不确定性原理在讨论模糊对象和模糊同一性问题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第五章,量子场论的语境分析。量子场论是讨论粒子相互作用的数学工具,在量子场论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描述电磁相互作用的量子电动力学、描述统一电磁相互作用和弱相互作用的电弱统一理论以及描述强相互作用的量子色动力学。本章首先指出语境分析方法是由语形分析、语义分析和语用分析构成的,在此基础上揭示了量子场论的基本语境结构。本章站在整体论的角度,从整个量子场论的发展历史脉络中详细地对量子电动力学、电弱统一理论以及量子色动力学进行了语形分析、语义分析和语用分析,并对量子场论语境分析的特征进行了总结。结语部分对本论文进行了总结,首先对前面几章进行了总结,并在此基础上强调了语境分析方法在量子场论的意义分析中的重要性。
王伟长[5](2018)在《量子逻辑的概念、方法和体系》文中研究指明狭义的“量子逻辑”一般是指从量子力学的数学结构出发,与经典命题逻辑的布尔代数结构相对比而得出的非经典的逻辑结构和逻辑系统。学界公认的量子逻辑的开端是1936年伯克霍夫和冯诺伊曼发表的文章《量子力学的逻辑》(The Logic of Quantum Mechanics)。现在人们普遍认为量子力学命题对应于该系统希尔伯特空间的闭子空间,所有这些闭子空间构成一个正交模格(orthomodular lattice)。这种代数结构需要满足的条件比布尔代数弱,因而相应的量子逻辑系统的概念比经典命题逻辑系统的概念外延更广。本文采用广义的方式理解“量子逻辑”,即把它解读为“能够合理地解释量子力学哲学问题的逻辑系统”。包括三值量子逻辑、次协调量子逻辑和禁自返量子逻辑在内的一系列逻辑体系就都可以算作“量子逻辑”。通过考察和分析由逻辑学达到对量子力学的理解的诸多方法,我们可以认识到这些方法体现出来的多元性。量子力学的逻辑结构与逻辑特性是基于“宽容原则”的逻辑多元主义的一个极好的案例。与量子力学相关的每一种逻辑系统都可以从某一个视角为量子力学提供一种合理的解释,而我们既不能根据经验事实也不能根据量子力学的数学基础彻底否定任何一种逻辑系统作为量子逻辑的合理性,更不能盲目地根据某种量子逻辑体系的合理性排斥其他的立场和观察角度。为了论证这样的结论,我们将本文各章内容安排如下:第一章是绪论,简要介绍本选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的意义和研究方法。由于一个量子逻辑系统总是会与各种量子力学解释一并讨论,所以在第二章简要介绍量子力学的历史之后,我们必须再介绍一些量子力学解释理论。不过,因为量子力学解释并不是本文的核心内容,所以我们的介绍仅限于后面的章节将会用到的解释理论。在第三章我们将会介绍赖欣巴哈的量子力学哲学思想和他的三值量子逻辑。通过他的哲学思想我们可以认识到即使是经典力学现象也是离不开解释理论的,而包括经典力学解释和量子力学解释在内的多种物理学解释之间的区别是非本质的。个别的经典力学解释可以免受“因果反常”的“困扰”,但大多数物理学解释——特别是量子力学解释——都是包含着“因果反常”的。因此,包括“因果反常”在内的因素都不能作为辨别解释理论优劣的绝对标准。另一方面,尽管三值量子逻辑面临着一些困难,但是作为量子力学的一种“限制性解释”,它可以为一些量子力学现象提供合理的解释,于是物理学解释的多元性就解决了三值量子逻辑的合理性问题。第四章则是对达科斯塔的次协调逻辑和禁自返逻辑的介绍,包括通过这些逻辑系统解释量子力学哲学问题的具体方法。如果我们用解释量子力学现象的效力来衡量次协调量子逻辑和禁自返量子逻辑,就不难发现它们分别对量子叠加态和量子同一性问题的解释都是令人满意的。并且,通过对这些逻辑系统的语义学问题的分析,我们将认识到利用元语言的经典性来拒斥非经典逻辑的合理性是不恰当的。第五章阐释“狭义的”量子逻辑——即量子逻辑的代数方法——以及冯诺依曼本人和后继学者对这一类方法的探索。在这里我们将看到通常意义上的“量子逻辑”和冯诺依曼最初主张的“量子逻辑”之间的区别。前者与量子力学的数学结构的联系最紧密,但它与概率的频率解释是冲突的;而冯诺依曼构造的另一种代数量子逻辑尽管缓和了这种冲突,但他最终也没有完美地解决这个问题。另一方面,同样是从量子力学的代数结构入手的操作主义量子力学学派不断地尝试利用不同的代数结构来构造适当的量子逻辑系统。我们认为,对操作主义原则的分析有助于理解“利用多元主义原则来批判多元主义”的问题。这个问题将在第六章通过卡尔纳普的“宽容原则”来解决。在第六章我们将集中处理量子逻辑的哲学问题,包括逻辑与经验的问题、全域性逻辑的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逻辑多元主义立场。以普特南为代表的学者曾主张量子力学的新的经验现象迫使我们修正以往的逻辑学,代之以所谓的“量子逻辑”。这种观点在一定意义上是正确的,但是他进一步主张经典逻辑实际上就是经过伪装的量子逻辑,因此逻辑学也像几何学一样是随着经验的发展而改变的,这种观点就只能在个别的量子力学解释的框架下才能成立。可以说,普特南用逻辑一元论的观点来看待量子逻辑是不成功的,我们认为用逻辑多元主义的观点来看待众多量子逻辑系统构成的体系才是恰当的。苏珊·哈克的逻辑多元主义与卡尔纳普的“宽容原则”的一致性保证了多元主义原则不被绝对化。在逻辑多元主义的方法论层面上,发源于量子力学哲学思想的“广义对应原理”是多种非经典逻辑的助发现原理。第七章是本文的结论,我们将通过前面所讨论的逻辑体系达到对逻辑多元主义的一种理解和认同。
曾谨言[6](2003)在《量子物理学百年回顾》文中研究说明简述了量子物理学诞生的背景 .它的诞生 ,打开了人们认识微观物质世界运动规律的大门 .物质属性及其微观结构问题 ,只有在量子物理的基础上才在原则上得以解决 .量子力学提供了所有现代科学的基础支柱 .在过去一百年中 ,量子物理不仅对于说明众多自然现象取得了无与伦比的成功 ,它还引发了大量的技术应用 .由于量子物理学的基本概念与人们日常生活经验如此不同 ,诞生伊始至今 ,对于量子力学原理的诠释存在持续不断的争论 .量子理论以前所未有的深度改变了人们的世界观 .
贾芳[7](2020)在《光束分离器的算符理论新进展及其应用》文中指出光束分离器是一个重要而基本的光学元件,在量子光学与量子信息的实验中起了分束、转换、纠缠的作用。长期以来,对于纠缠的性能有了些了解,但分析不够深刻,原因是缺乏先进的数学理论。本论文采用有序算符内积分理论建立纠缠态表象,构建光束分离器的算符理论(包括表象、正规乘积、Weyl排序理论)可以揭示其新特性,并有利于进一步分析级联分束器、Mach-Zehnder干涉仪的功能。在此基础上,本文给出了光束分离器在构建新量子光场,以及在量子隐形传输中的新应用。具体研究成果如下:(1)基于有序算符内积分技术以及量子力学表象的完备性,推导了单、双模厄密多项式的积分表示。基于此,导出了单、双模奇、偶厄密多项式的母函数公式。该方法不仅简洁有效,而且可用于推导新的算符恒等式以及制备新的量子态,例如双变量激发可以用于制备纠缠相干态。此外,利用算符内积分技术推导了算符的Weyl展开。由此获得了若干新的算符编序公式,包括算符的Q-P和P-Q编序;并利用新途径推导了光子计数分布公式与相似变换下Weyl编序的不变性。(2)光束分离器是量子光学中的基本线性器件之一,它在量子纠缠态的制备与测量上起着重要作用。基于光束分离器对算符的矩阵变换关系,导出了光束分离器算符在若干表象中的自然表示。利用该自然表示(而非SU(2)李代数关系)与有序算符内的积分技术,导出了光束分离器算符的正规乘积、紧指数表示及多种分解形式。此外,直接导出一种纠缠态表象及其Schmidt分解。并将上述情况推广至多个级联光束分离器的情况。作为应用,利用两个级联光束分离器获得了量子力学表象及其Schmidt分解,并结合量子条件测量制备了 qubit态的叠加态。相关研究为连续变量量子隐形传输、多模纠缠态、多模qubit态的制备提供了一种有效的途径,且为由光束分离器组成的线性器件系统总作用的算符正规乘积及其紧指数表示提供了一般方法。(3)基于传统的Kimble-Braunstein量子隐形传态方案,利用纠缠态表象方法导出了平均意义下输出量子态的密度算符表示——输出态算符与输入态、纠缠源的特征函数的关系,以及输出态特征函数与以上特征函数的简洁关系。基于此,对于任意的双模纠缠源,进一步推导了传输相干态的保真度公式——它仅仅表示成了纠缠源的Q函数的一个简洁积分。这为保真度计算提供了一条方便有效的途径。作为应用,考察了包括高斯与非高斯纠缠态作为纠缠源实现相干态传输的保真度。(4)基于非对称的光束分离器和条件测量,提出了更为实际的非高斯态的制备方案。光子扣除、光子增加和光子催化可看成是该方案的三个特殊情况。通过推导光子数分布、Mandel-Q参数、Wigner函数以及压缩参数等,讨论了制备非高斯态的非经典性质。研究表明:这些特性不仅依赖于压缩和测量参数,而且依赖于非对称光束分离器的透射率。光子增加和光子催化分别在低透射和高透射区域表现出更高的成功概率;若考虑成功概率以及小参数情况下的负部体积,与单光子扣除和单光子催化相比,单光子增加是个更好的制备非高斯态的操作,尽管单光子增加和单光子扣除具有相同且明显的Wigner函数负值特征。然而,量子催化在大压缩参数范围以及低透射情况下性能更好。这些研究为非高斯态的制备提供了理论参考。
司玉军[8](2017)在《港口码头岸桥泊位分配及集卡调度物流规划研究》文中指出随着世界经济的增长以及全球一体化的发展,我国经济已迅速增长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为了推动我国经济更好、更快发展,提高我国与世界经济贸易联系,提升我国服务制造业全球竞争能力,发挥世界经济领导者责任,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以及“海上丝绸之路”重要战略举措。而港口作为链接我国与世界各地贸易联系的重要节点,其综合运营能力对于我国经济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重要作用。由于港口对地区经济发展可以起到巨大推动作用,我国各省市都在前期进行了大量的港口筹建、扩展和升级。这也造成了我国码头不仅面临着国际竞争,还需要面对国内的同行压力。针对港口重要资源,本文研究了相应的泊位分配与岸桥调度问题,以及集卡的调度运输问题,从整个港口码头集装箱的装卸转运过程分析和优化了相应的服务管理运营方式,开发了港区自动调度集成系统,以期提高港区资源的有效利用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利用模糊数学知识,构建了基于模糊聚类方法的调度模型。该模型有效利用模糊数学对事物模糊边界的划分和聚类能力,结合到港作业的船舶特点,对具有类似作业属性的船舶实现基于作业特征的模糊聚类,有效提升港区的集中作业效能和经济效益。提出了“改进的变幅粒子群算法”,可实现算法搜索范围以变幅形式自适应实时动态调整,有效提升算法性能,实现模型的高效求解。(2)基于三维布局思想构建了泊位及岸桥调度分配模型。三维空间布局问题主要研究如何在三维空间内合理布置“块”,使得三维空间利用率最大。研究所构建的三维空间布局调度模型有效汲取相关空间布局问题研究思想,通过定义船舶调度分配资源“块”,实现用空间布局思想完成对“块”的合理、高利用率布局。基于对块各位置的布局调整,完成港区作业资源的合理调度分配,进而实现港区的高效能运转。针对构建的三维空间布局调度模型,提出了“复合种群灾变竞争的改进遗传算法”。分别构建不同规模、性状和特征种群,以达尔文竞争及灾变进行优势基因选取,有效提高算法全局搜索性能。(3)考虑可调整额外成本与必然作业成本,构建了基于服务优先级的调度模型。由于船舶的装卸作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作业过程,过程中各流程、各阶段的调整均会对港区整体作业效益产生影响。其中,可调整额外成本包括船舶由于提前到港可能产生的油耗、延误到港产生的等待作业成本和调度延误等。必然作业成本包括船舶在港装卸时间、岸桥调度成本及集卡运输成本等。为求解模型,设计了“基于旋转门的改进量子遗传算法”,利用量子的叠加、纠缠和干涉思想,结合遗传算法进行相应算法设计,提升了相同规模数组遗传算法的寻优搜索能力。(4)通过车辆间“车域”的定义以及大量车辆的连续性运行假设,把集卡车流抽象为具备流体可压缩性、粘性及连续性性质的“交通流”,构建了基于流体力学理论的集卡调度模型。同时,通过相应的质量比照、流量比照、密度比照、流速比照等,利用流体力学相关连续性方程、相应车流运动微分方程以及压力方程等进行相应的模型求解。(5)开发了港区自动调度集成系统,实现了港区数据与调度模型的无缝链接,增强了港区数据互联能力与数据传输交互能力。
彭桓武[9](2001)在《量子理论的诞生和发展——从量子论到量子力学》文中提出简要叙述 ,从普朗克 190 0年首次对电磁波提出量子假设到狄拉克 192 8年对电子提出相对论性方程这段时间内 ,量子理论特别是量子力学诞生和发展的演化过程 .内容分黑体辐射和量子假设 ;老量子论的兴与衰 ;第一条通向量子力学的路———对应原理 ,包括矩阵力学 ,狄拉克的q -数 ;第二条通向量子力学的路———波粒二象性 ,波动力学 ;以及量子力学初步成长 (指 192 7年的表象理论、不确定关系、氦原子及氢分子和 192 8年的狄拉克相对性电子理论 )五个部分 .
程珑[10](2021)在《动力学方法与量子轨迹方法研究电子在晶体中的衍射及成像》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电子显微镜是材料表征和分析最重要的工具之一,与人类前沿的科技进步和日常的生活水平提高都息息相关。而从电子显微技术得到的实验图像中进行定量的分析和解释则是材料表征和分析的基础。因此,对电子与固体相互作用的物理过程的深入研究,并开发成熟的理论模型,则是为人类与微观世界搭建起沟通的桥梁。电子在固体中会发生相干散射和非相干散射,其中电子在无定形材料中的主要作用是非相干散射,通常用经典轨迹蒙特卡洛方法模拟;而在晶体中,电子的相干散射则更加重要,不能用经典轨迹蒙特卡洛方法处理。因此,需要发展其它的理论模型来考虑电子在晶体中的相干散射问题。本文主要基于动力学方法和量子轨迹理论开发了一些计算方法,对电子在晶体中的多种衍射过程进行了模拟研究。第一章介绍了电子显微镜的发展历程、原理和应用。我们简要地概括了电子显微镜的诞生背景以及分辨率的提升手段,并介绍了常见类型的电子显微镜的结构、用途及区别。而电子显微镜依靠电子束与材料的相互作用产生的复杂信号对材料进行分析和表征,相应地,我们介绍了多种电子能谱、电子显微成像以及电子衍射花样的原理和用途。而在模拟方面,本章介绍了电子在无定形材料中的经典轨迹蒙特卡洛方法、电子在晶体中的量子力学方法以及量子轨迹方法,并概述了本课题组对这些方法的开发成果。第二章介绍了本论文所涉及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电子衍射理论和量子轨迹理论。电子衍射理论中我们介绍了晶体学的基础知识,以及电子在晶体中衍射的运动学理论和动力学理论。运动学理论基于Bragg定律,简单直观,适用于定性的分析,但是它只适用于薄样品,衍射束强度较小,零级束的强度变化可以忽略的情况,因而运动学理论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因此在多束衍射的定量模拟中,需要用到动力学理论。本文所用的动力学理论基于Bethe的本征值方程,并考虑了热扩散散射、等离激元激发、单电子激发等多种非弹性散射过程的影响,可以有效模拟电子在晶体中的衍射以及波函数的吸收。而量子轨迹理论是量子力学的概率流线描述,可以兼顾量子力学中的粒子性与波动性,既直观又精确地对量子体系进行研究。量子轨迹理论常常被用于多种量子体系的理论研究,同时,随着实验技术的进步,量子轨迹已经可以在实验中被观察,现在已经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量子力学理论解释。此外,本章还介绍了狭义相对论的原理和理论形式,在研究电子与晶体的相互作用时,需要对电子的质量、波长等进行相对论修正。第三章用动力学方法研究了透射电子显微镜中的电子衍射,包括平行电子束的衍射点阵和会聚束电子衍射的衍射花样。对于平行电子束,我们给出了多个晶向的衍射点阵,并与运动学模型做了对比。同时我们还对运动学模型无法考虑的情况,即零级束与衍射束的强度随样品厚度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给出了多个晶向上的变化曲线。此外,我们还研究了电子束的入射角度对衍射花样的影响,并给出了寻找双束、三束等衍射条件的理论方法。而对于会聚束电子衍射花样,我们分析了会聚半角、样品厚度、加速电压等多种参数的影响。模拟的结果和实验结果完美一致,且与其它软件给出的模拟结果相比,能够展示出更多的实验图像的信息。此外,通过图像的匹配,我们还能从参数不足的实验结果中逆推出实验的信息,可以用于晶体结构的分析。第四章我们基于布洛赫波的动力学方法,开发了全新的量子轨迹计算方法。以往的量子轨迹计算主要采用劈裂算符法、多层法等空间网格方法,计算量大,且容易遇到因相位问题导致的轨迹错误,尤其是无法计算发散轨迹的问题。而我们的布洛赫波量子轨迹方法,不需要划分网格,通过波函数的叠加系数可以直接计算全空间的速度场,同时还开发了追踪算法来计算量子轨迹,大大减少了计算量,提高了计算速度,可以计算发散的轨迹。我们应用布洛赫波量子轨迹方法研究了晶体中的通道效应,定量地探究了材料种类、厚度、入射电子能量的影响,并对晶体中的消光距离作出了直观的解释。与波函数的结果相比,量子轨迹和波函数给出了同样的分布,但是波函数只能给出概率密度的空间分布,而不具有演化的先后信息;而量子轨迹则不仅给出了电子的分布密度,还能够展现从入射到衍射到出射的先后关系,更加直观。在量子轨迹的图像中可以很容易地发现波函数中难以发现的细节,且量子轨迹尤其在三维情况下具有比波函数更好的表现力,能够明确地反应出三维空间中各处的系统状态。此外,我们还用量子轨迹方法研究了非弹性散射对通道效应的影响。第五章分别用动力学方法和量子轨迹方法研究了电子背散射衍射花样。并基于量子轨迹方法的思想开发出了速度更快的动量期望方法。我们通过模拟研究了电子能量、样品厚度、晶向等因素对电子背散射衍射花样的影响。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同时,用量子轨迹方法可以从单电子的角度解释电子背散射衍射花样的形成过程,更加直观地描述了多束干涉的波函数在晶体中的衍射。此外,我们还开发了电子背散射衍射球面的构建方法,即通过计算晶体全方向的衍射花样,再按照晶向拼接,形成一个球面,这样就可以用一幅图来表示晶体在所有方向上的衍射花样,对于晶向与菊池带以及高阶劳厄环的关系描述更全面。通过衍射球面有利于构建更为直观更为高效的数据库或模拟软件。第六章我们开发了新的量子轨迹蒙特卡洛计算方法,与原有的方法相比,在轨迹计算上更精确,且没有计算深度的限制。同时,引入了多近邻模型,将所有与电子发生相互作用的原子都考虑在内,使得可以用此方法模拟任意晶体,而不是仅局限于单质。我们用量子轨迹蒙特卡洛方法分析了各种激发过程对原子分辨率的二次电子成像结果的影响,进而构建了新的成像机制。现有的其它理论模型认为二次电子成像的原子分辨来源于内壳层直接激发的二次电子,并认为级联过程对原子分辨没有贡献。我们通过定量的计算发现,内壳层激发出的高能二次电子本身不直接对实验图像产生贡献,其真正的原子分辨率实际来源于这些高能二次电子经过不断的级联激发后产生的大量低能二次电子。此外,通过新的成像机制,我们还发现二次电子的原子分辨可以区分样品表面附近不同深度的同种元素,即具有超高的表面三维分辨能力,可以广泛地用于材料表面分析以及二维材料表征。第七章是对全文的总结和展望。
二、一个定积分公式在量子力学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一个定积分公式在量子力学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Crofton公式在全息纠缠熵和全息复杂性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现状 |
1.2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1.3 研究目的及研究价值 |
1.4 文章结构安排 |
第二章 全息原理 |
2.1 共形场论 |
2.2 AdS时空 |
2.3 GKP-W关系 |
第三章 纠缠熵与复杂性 |
3.1 纠缠熵 |
3.1.1 量子力学中的纠缠熵 |
3.1.2 其他纠缠度量 |
3.1.3 全息纠缠熵 |
3.2 复杂性 |
3.2.1 量子力学中的复杂性 |
3.2.2 态/曲面对偶 |
3.2.3 全息复杂性 |
第四章 Crofton公式在全息纠缠熵中的应用 |
4.1 Crofton公式 |
4.1.1 2维欧氏平直时空的Crofton公式 |
4.1.2 2维欧氏反德西特时空上的Crofton公式 |
4.2 运动学空间与全息纠缠熵 |
4.2.1 条件互信息 |
4.2.2 运动学空间的因果律与原空间的基本几何元素 |
4.2.3 纠缠熵性质在运动学空间的诠释 |
第五章 Crofton公式在全息复杂性中的应用 |
5.1 3维闵氏反德西特时空上的Crofton公式 |
5.2 运动学空间与全息复杂性 |
5.2.1 运动学空间因果律 |
5.2.2 CV猜想与全息复杂性性质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A:AdS2时空与Ad S3时空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2)量子场论的实在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选题意义 |
2.国内外研究现状 |
3.国外研究现状 |
4.论文思路 |
5.应用价值 |
6.创新之处 |
第一章 量子场论发展简史、概念体系和数学形式体系 |
1.1 量子场论的发展历史 |
1.1.1 量子场论的发展脉络 |
1.1.2 量子场理论经验预言:粒子物理学的标准模型 |
1.1.3 量子场论的数学语言:拉格朗日函数 |
1.1.4 结语 |
1.2 三种数学形式 |
1.2.1 三种通往量子场论的数学途径 |
1.2.2 量子场论的数学竞争与走向 |
1.3 量子场论的概念体系 |
1.3.1 “场粒二象性” |
1.3.2 “一次量子化”与“场量子化” |
1.3.3 重整化 |
1.3.4 真空或基态 |
1.3.5 拓扑斯和量子拓扑 |
1.4 量子场论的实在论研究主要观点 |
1.4.1 实体实在论 |
1.4.2 多维度的量子场论实在论 |
1.4.3 自然主义的实在论 |
1.4.4 实践整体下的语境实在论 |
1.4.5 结语 |
第二章 重整化技巧的语境分析 |
2.1 重整化理论的历史和概念基础 |
2.1.1 临界现象中的物理洞见:重整化群方程的定点解 |
2.1.2 度规不变性和重整化群方法 |
2.2 重整化技巧的数学形式 |
2.2.1 重整化技巧及语境 |
2.2.2 不同结构的重整化语境 |
2.2.3 重整化群的构造及其语境 |
2.2.4 重整化技巧的经验性 |
2.2.5 小结 |
2.3 重整化与非充分决定性命题 |
2.3.1 量子场论语境下的非充分决定性论题的提出 |
2.3.2 量子场论的非充分决定性内涵 |
2.3.3 量子场论的非充分决定性症结 |
2.3.4 结构实在论的回应 |
2.3.5 小结 |
第三章 可能世界、模态及代数量子场论 |
3.1 量子场论的模态解释 |
3.1.1 Dieks的量子场论的模态解释 |
3.1.2 移植量子力学的模态解释 |
3.1.3 分离性和退相干的模态解释 |
3.2 Rob Clifton 的量子场论的模态解释 |
3.2.1 量子力学模态解释 |
3.2.2 模态解释的非原子版本和原子版本 |
3.2.3 联合概率解释 |
3.3 量子场论的模态解释的方法论特征 |
3.3.1 对量子力学模态解释的继承和发展 |
3.3.2 两种定域方法的局限性 |
3.3.3 模态解释的实在论特征 |
3.3.4 小结 |
第四章 非定域性论题的语境论分析 |
4.1 非定域性论题的起源 |
4.1.1 产生语境:非相对论量子力单个粒子系统的玻恩概率解释 |
4.1.2 解释语境:量子场论的模定域 |
4.1.3 非定域论题的本质 |
4.1.4 “真空极化”与拓扑分裂 |
4.1.5 非定域性论题的意义 |
4.2 模态逻辑与模糊概念分析的语境模型 |
4.2.1 语境模型 |
4.2.2 模态逻辑 |
4.2.3 总结 |
第五章 量子拓扑与量子逻辑和实在的跨语境追踪的表征 |
5.1 量子场论的数学统一:量子拓扑 |
5.1.1 意识的量子拓扑表征 |
5.1.2 量子场论中的拓扑量子计算 |
5.1.3“耗散脑”的热量子场论系统的余代数模型化拓扑形式 |
5.2 余代数和模态逻辑 |
5.2.1 余代数 |
5.2.2 余代数模态逻辑 |
5.2.3“自然计算”:量子场论的“量子拓扑”计算和“耗散脑”计算的统一 |
5.3 量子场论和量子场逻辑 |
5.3.1 拓扑斯与量子逻辑 |
5.3.2 量子拓扑学的基础结构 |
5.3.3 “局部引理”和自由格的构造 |
5.4 分形逻辑与量子逻辑的语境构造 |
第六章 量子场论的语境实在论构建 |
6.1 物理学的统一之路 |
6.1.1 物理数学和物理实验两个分支的历史走向和统一特征 |
6.1.2 语境实在的整体性和唯一性 |
6.2 代数背景中的量子场论是时空参量代数网格 |
6.2.1 定域协变态与全域几何性的模同构 |
6.2.2 大脑和意识 |
6.2.3 高维代数的拓扑量子理论与希尔伯特态语境 |
结束语:跨语境的共享共生实在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
(3)光学成像的纠缠傅里叶变换及分数压缩变换理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量子光学表象的正态分布与IWOP方法 |
1.1 引言 |
1.2 坐标测量算符的正态分布形式 |
1.3 从正态分布到坐标表象的建立 |
<0|的正规排列形式的证明'>1.4 真空场|0><0|的正规排列形式的证明 |
1.5 从正态分布算符求谐振子本征函数 |
1.6 正规乘积算符内积分法求压缩算符--单模情形 |
1.7 正规乘积算符内积分法求压缩算符--双模情形 |
1.8 本章小结 |
第2章 相干态的导出与应用 |
2.1 正规乘积的性质 |
2.2 从复数形式的正态分布导出相干态表象 |
2.3 从相干态表象导出菲涅尔算符 |
2.4 菲涅尔变换的性质--量子刘维定理 |
2.5 相干纠缠态表象 |
2.6 反正规乘积排序 |
2.7 本章小结 |
第3章 算符的Weyl编序和Weyl-Wigner对应规则 |
3.1 Weyl-Wigner对应规则 |
3.2 Weyl编序记号的引入 |
<0|的Weyl编序'>3.3 真空算符|0><0|的Weyl编序 |
3.4 Weyl编序在相似变换下的不变性 |
3.5 用Weyl对应导出Wigner算符的相干态表象 |
3.6 Wigner函数 |
3.7 P-Q排序和Q-P排序 |
3.8 本章小结 |
第4章 纠缠态表象 |
'>4.1 两体纠缠态表象|η> |
的共轭表象|ξ>'>4.2 |η>的共轭表象|ξ> |
态的纠缠分析'>4.3 |η>态的纠缠分析 |
4.4 用纠缠态表象讨论双模压缩算符 |
4.5 纠缠态表象中的Wigner函数 |
4.6 纠缠态表象对应的Weyl变换关系 |
4.7 两个态的Wigner函数乘积在相空间中的积分 |
4.8 纠缠Wigner函数对应的上界 |
4.9 纠缠形式的Wigner算符的Weyl编序 |
4.10 Wigner函数在振幅衰减通道中的时间演化 |
4.11 本章小结 |
第5章 纠缠傅里叶积分变换的来源 |
5.1 傅里叶积分在光学中的实现 |
5.2 纠缠傅里叶变换的积分核的来源 |
5.3 纠缠傅里叶积分变换的定义及其性质 |
5.4 纠缠傅里叶变换与经典函数量子化的P-Q和Q-P排序 |
5.5 从P-Q和Q-P编序到Weyl编序 |
5.6 从Weyl编序到P-Q和Q-P排序 |
5.7 P-Q排序和Q-P排序的互换 |
5.8 本章小结 |
第6章 量子光场中的单模纠缠傅里叶积分变换 |
6.1 单模Wigner算符的纠缠傅里叶积分变换 |
6.2 函数的纠缠傅里叶变换和其Weyl对应算符的矩阵元 |
6.3 利用纠缠傅里叶变换推导出分数压缩算符 |
6.4 本章小结 |
第7章 量子光场中的双模纠缠傅里叶积分变换 |
<η|ζ><ξ|和双模Wigner算符的纠缠积分变换'>7.1 联系|η><η|ζ><ξ|和双模Wigner算符的纠缠积分变换 |
7.2 纠缠态表象中双模算符的矩阵元与其Wigner函数的新关系 |
7.3 复分数压缩变换的推导 |
7.4 本章小结 |
第8章 量子扩散通道中Wigner算符的演化规律 |
8.1 从经典扩散导出量子扩散方程 |
8.2 相干光场的扩散 |
8.3 Wigner算符在扩散通道中的演化 |
8.3.1 扩散通道中Wigner算符的演化方程 |
8.3.2 Wigner算符的演化——Weyl编序形式 |
8.4 本章小结 |
第9章 总结与展望 |
9.1 本论文的主要创新点 |
9.2 下一步将开展的研究工作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其他研究成果 |
(4)量子场论的意义与语义分析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导言 |
第一章 量子场论概观:理论基础、形式体系和经典解释 |
1.1 量子场论的理论基础 |
1.1.1 量子场论的出现 |
1.1.2 电磁场的量子化 |
1.1.3 量子场论中的发散困难 |
1.1.4 量子场论的重整化问题 |
1.2 量子场论的形式体系 |
1.2.1 量子场论的拉格朗日形式 |
1.2.2 量子场论中的相互作用表象 |
1.2.3 量子场论中的规范对称性 |
1.2.4 量子场论的代数形式——代数量子场论 |
1.3 量子场论的经典解释 |
1.3.1 量子场论的粒子解释 |
1.3.2 量子场论的场解释 |
1.3.3 量子场论的定域性解释 |
1.4 小结 |
第二章 量子场论的隐喻分析 |
2.1 科学语言与隐喻思维 |
2.1.1 隐喻、模型和类比 |
2.1.2 科学隐喻 |
2.1.3 物理学中的隐喻介入 |
2.2 量子场论中的隐喻思维 |
2.2.1 量子场论基本概念中的隐喻思维 |
2.2.2 量子场论本体论研究中的隐喻思维 |
2.2.3 量子场论中科学类比表现出的隐喻思维 |
2.2.4 量子场论中隐喻思维的其它表现形式 |
2.3 量子场论隐喻分析的特征 |
2.3.1 科学隐喻的基本特征 |
2.3.2 隐喻在量子场论建构过程中的特征 |
2.4 小结 |
第三章 量子场论的指称理论语义分析 |
3.1 指称量子场基本实体的方法 |
3.1.1 量子场论的本体论和语言分析方法 |
3.1.2 指称和预设的关系 |
3.1.3 在预设的概念框架中指称量子场的基本实体 |
3.2 描述性指称场量子 |
3.2.1 指称的描述理论 |
3.2.2 在预设的概念框架中指称场量子 |
3.3 直接指称定域量子场 |
3.3.1 直接指称理论 |
3.3.2 在预设的概念框架中指称定域量子场 |
3.3.3 指称量子场基本实体的特征 |
3.4 量子场论中指称的同一性问题 |
3.4.1 量子场论中指称的同一性难题 |
3.4.2 量子场论中指称的同一性难题的求解 |
3.5 小结 |
第四章 量子场论中量子粒子的同一性分析 |
4.1 量子粒子的同一性问题 |
4.1.1 同一性的定义和全同粒子 |
4.1.2 量子粒子之间的同一性和莱布尼茨原理 |
4.1.3 同一性、不可区分性和个体性之间的关系 |
4.2 量子粒子的标记或命名 |
4.2.1 量子粒子的非个体性和量子粒子的标记或命名 |
4.2.2 通过赋予量子粒子先验个体性进行标记 |
4.2.3 利用隐变量理论对量子粒子标记或命名 |
4.2.4 根据类集合理论标记量子粒子 |
4.2.5 通过量子粒子的历史对其标记或命名 |
4.3 量子粒子的模糊同一性问题 |
4.3.1 模糊性和模糊对象 |
4.3.2 量子模糊性和量子模糊对象 |
4.3.3 模糊同一性 |
4.3.4 量子粒子之间的模糊同一性 |
4.4 小结 |
第五章 量子场论的语境分析 |
5.1 量子场论的语境论解释基础 |
5.1.1 物理学理论解释与语境分析方法 |
5.1.2 物理学理论的科学解释语境 |
5.1.3 量子力学语境结构到量子场论语境结构的变化 |
5.1.4 量子场论的语境结构 |
5.2 量子电动力学的语境分析 |
5.2.1 量子电动力学的语形分析 |
5.2.2 量子电动力学的语义分析 |
5.2.3 量子电动力学的语用分析 |
5.3 量子色动力学的语境分析 |
5.3.1 量子色动力学的语形分析 |
5.3.2 量子色动力学的语义分析 |
5.3.3 量子色动力学的语用分析 |
5.4 电弱统一规范理论的语境分析 |
5.4.1 电弱统一理论的语形分析 |
5.4.2 电弱统一理论的语义分析 |
5.4.3 电弱统一理论的语用分析 |
5.5 量子场论语境分析的特征 |
5.5.1 量子场论语境分析的必要性 |
5.5.2 量子场论语境分析的整体性 |
5.5.3 量子场论语境分析的动态性 |
5.6 小结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
(5)量子逻辑的概念、方法和体系(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现状 |
1.1.1 国内研究现状 |
1.1.2 国外研究现状 |
1.2 研究的意义与研究方法 |
2 量子力学的历史与解释 |
2.1 量子力学的发展脉络 |
2.1.1 能量子 |
2.1.2 原子结构 |
2.1.3 矩阵力学和波动力学 |
2.1.4 波恩的几率诠释 |
2.2 量子力学解释 |
2.2.1 物理状态和态函数的“坍缩” |
2.2.2 哥本哈根解释 |
2.2.3 玻尔-爱因斯坦论战和EPR佯谬 |
2.2.4 量子力学的隐变量理论和贝尔不等式 |
3 赖欣巴哈的三值量子逻辑 |
3.1 赖欣巴哈的量子力学哲学 |
3.1.1 基本立场 |
3.1.2 不确定性原理 |
3.1.3 未被观测物体的物理理论 |
3.1.4 波动和粒子 |
3.1.5 双缝干涉实验 |
3.1.6 详尽解释和限制性解释 |
3.2 基于三值逻辑的量子逻辑 |
3.2.1 对限制性解释的分析 |
3.2.2 “不确定”的引入 |
3.2.3 赖欣巴哈的三值逻辑系统 |
3.2.4 三值逻辑和量子力学解释 |
3.3 三值量子逻辑评析 |
3.3.1 对三值量子逻辑的批评 |
3.3.2 对三值量子逻辑的综合评价 |
4 达科斯塔的量子逻辑构造 |
4.1 次协调逻辑与量子叠加态的解释 |
4.1.1 达科斯塔的次协调逻辑系统 |
4.1.2 量子叠加态和基于经典逻辑的解读 |
4.1.3 次协调逻辑对量子叠加态的解释 |
4.2 禁自返逻辑与量子同一性问题 |
4.2.1 量子物理学中的同一性概念 |
4.2.2 禁自返逻辑及其对量子同一性的解释 |
4.2.3 量子同一性和禁自返逻辑的语义学问题 |
4.2.4 量子同一性的本体论重构 |
4.3 方法论意义 |
5 量子逻辑的代数方法 |
5.1 代数结构上的量子逻辑 |
5.1.1 经典力学的代数结构与经典逻辑 |
5.1.2 量子力学的代数结构与量子逻辑 |
5.2 冯诺依曼的量子逻辑思想 |
5.2.1 正交模格和模格 |
5.2.2 模条件与概率的频率解释 |
5.2.3 冯诺依曼代数与II_1型因子 |
5.3 代数方法的后续发展与操作主义精神的萌发 |
5.3.1 操作主义量子力学的发展脉络 |
5.3.2 形而上学原则在科学理论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
5.3.3 对操作主义精神的理解 |
6 量子逻辑与逻辑哲学 |
6.1 逻辑是经验的吗? |
6.1.1 Finkelstein和普特南的“逻辑经验说” |
6.1.2 作为量子力学解释的量子逻辑 |
6.1.3 质疑的声音和普特南的思想波动 |
6.2 存在一种“全域性的”逻辑学吗? |
6.2.1 普特南对量子逻辑“全域性”的论断 |
6.2.2 量子逻辑成为“全域性”逻辑的条件 |
6.3 多元主义的逻辑哲学观 |
6.3.1 卡尔纳普的“宽容原则” |
6.3.2 苏珊·哈克的逻辑多元主义思想 |
6.3.3 苏珊·哈克的逻辑多元主义与宽容原则的一致性 |
6.4 广义对应原理:逻辑多元主义的方法论原理 |
6.4.1 对应原理的广义理解 |
6.4.2 “连续性”的对应原理及其在科学哲学中的作用 |
6.4.3 “突变性”的对应原理及其在逻辑学中的作用 |
7 结语 |
参考文献 |
(7)光束分离器的算符理论新进展及其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量子光学基础理论与进展 |
1.1 引言 |
1.2 问题的提出 |
1.3 几种常见的量子力学表象 |
1.4 有序算符内积分(IWOP)技术简介 |
1.4.1 正规乘积的性质 |
1.4.2 正规乘积下相干态、坐标态、动量态的完备性 |
1.4.3 单模压缩算符的导出 |
1.5 单变量、双变量厄密多项式的新母函数 |
1.5.1 H_(2n+1)(x)的母函数 |
1.5.2 H_(2m+1,2n+k)(x,y)的母函数及其新关系 |
1.5.3 物理应用 |
1.6 Weyl表示到算符的编序及其应用 |
1.6.1 密度算符的Weyl表示 |
1.6.2 算符编序公式及其应用 |
1.6.3 光子计数公式的新推导 |
1.6.4 Weyl编序中相似变换下不变性的新推导 |
1.7 本章小结 |
第2章 光束分离器与纠缠态表象理论 |
2.1 光束分离器的基本描述 |
2.2 双模纠缠态的产生与双模压缩算符 |
2.3 双模纠缠表象的光束分离器产生方案 |
2.4 三模纠缠态表象的产生与三模压缩算符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光束分离器算符理论及纠缠功能 |
3.1 引言 |
3.2 光束分离器算符在坐标、动量表象中的表示 |
3.2.1 坐标、动量表象的新引入 |
3.2.2 光束分离器算符的Q、P表象表示 |
3.3 光束分离器算符的正规乘积与紧指数表示 |
3.4 光束分离器算符的若干分解 |
3.5 双模纠缠态表象及其Schmidt分解 |
3.6 级联光束分离器算符的表象表示及正规乘积 |
3.6.1 两级联光束分离器算符的积分表示 |
3.6.2 两级联光束分离器算符的正规乘积与紧指数表示 |
3.6.3 多光束分离器级联 |
3.7 级联光束分离器算符的应用 |
3.7.1 量子力学纠缠态表象的制备 |
3.7.2 条件测量下输出量子态的计算 |
3.8 本章小结 |
第4章 光束分离器在量子隐形传输中的应用 |
4.1 引言 |
4.2 离散态量子隐形传输 |
4.3 连续变量量子隐形传输 |
4.4 双模密度算符的Weyl表示 |
4.5 输入-输出量子态特征函数的关系 |
4.6 输出量子态(?)_(B.out)与待传送量子态间保真度 |
4.7 保真度的Q函数表示 |
4.8 Q-函数表示保真度公式的应用 |
4.8.1 双模压缩真空态为纠缠源 |
4.8.2 光子增加双模压缩真空态为纠缠源 |
4.8.3 光子扣除双模压缩真空态为纠缠源 |
4.9 本章小结 |
第5章 光束分离器在非经典态制备中的应用 |
5.1 引言 |
5.2 条件态的产生及其归一化 |
5.2.1 光子扣除-增加叠加的双变量厄密多项式态(THPSAS) |
5.2.2 压缩真空态作为输入时输出态的归一化 |
(1) 压缩真空态作为输入 |
(2) 输出态的归一化 |
(3) 制备输出态的概率 |
5.3 THPSAS-压缩真空态的统计特点 |
5.3.1 光子数分布 |
5.3.2 Mandel Q参数 |
5.3.3 压缩效应 |
5.4 Wigner函数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全文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其他研究成果 |
(8)港口码头岸桥泊位分配及集卡调度物流规划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目的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 |
1.2 集装箱港口背景及相关发展现状 |
1.2.1 码头布局及概念 |
1.2.2 集装箱船舶 |
1.2.3 集装箱堆场堆存形式 |
1.2.4 我国沿海港口的布局规划 |
1.2.5 集装箱港口总体发展现状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泊位分配与岸桥调度问题 |
1.3.2 集卡路径规划问题 |
1.3.3 切割和装箱问题 |
1.3.4 模糊聚类问题 |
1.4 论文研究主要内容 |
第二章 曹妃甸港区发展状况及需解决研究问题 |
2.1 曹妃甸港区发展状况 |
2.1.1 港口设施状况 |
2.1.2 港口生产运营状况 |
2.1.3 现状评价 |
2.2 码头泊位分配与岸桥调度问题 |
2.2.1 泊位分配问题 |
2.2.2 岸桥调度问题 |
2.2.3 集成调度问题 |
2.3 港区自动调度集成系统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基于模糊聚类方法的调度模型构建与求解 |
3.1 基于模糊聚类方法的调度模型 |
3.1.1 FCM模糊均值聚类方法 |
3.1.2 船舶评价坐标系建模 |
3.1.3 船舶相关系数矩阵计算 |
3.1.4 到港船舶优先级船舶模糊聚类 |
3.1.5 基于模糊聚类方法的调度数学模型构建 |
3.2 粒子群算法 |
3.3 基于模糊聚类方法的调度模型求解 |
3.3.1 基于模糊聚类的优先级求解算法 |
3.3.2 整体模型算法求解流程 |
3.3.3 案例分析与求解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三维空间布局思想的调度模型构建与求解 |
4.1 基于三维空间布局思想的调度模型 |
4.1.1 调度布局问题抽象 |
4.1.2 资源变量归一化 |
4.1.3 动态吸引子 |
4.1.4 基于三维空间布局思想的调度分配数学模型构建 |
4.2 遗传算法 |
4.3 基于三维空间布局思想的调度模型求解 |
4.3.1 基于三维空间布局思想的求解算法 |
4.3.2 整体模型算法求解流程 |
4.3.3 案例分析与求解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基于服务优先级的调度模型构建与求解 |
5.1 基于服务优先级的调度模型 |
5.1.1 优先级的计算方法 |
5.1.2 作业时长计算方法 |
5.1.3 基于服务优先级的调度数学模型构建 |
5.2 量子遗传算法 |
5.3 基于服务优先级的调度模型求解 |
5.3.1 基于优先级的求解算法 |
5.3.2 整体模型算法求解流程 |
5.3.3 案例分析与求解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基于流体力学理论的集卡调度模型构建与求解 |
6.1 传统集卡调度模型 |
6.1.1 问题描述 |
6.1.2 传统集卡调度数学模型构建 |
6.1.3 传统优化模型的局限性 |
6.2 集卡交通流力学模型 |
6.2.1 车域 |
6.2.2 车流流体力学抽象 |
6.2.3 车流状态 |
6.2.4 车流主干道流体成型因素 |
6.2.5 流体力学与车流问题应用转化 |
6.2.6 基于流体力学理论的集卡调度数学模型构建 |
6.3 集装箱主干道最大通行能力 |
6.3.1 传统通行能力计算 |
6.3.2 流体力学通行能力计算 |
6.3.3 最大通行能力持续时长 |
6.4 基于主干道运输能力最大化集卡路径优化 |
6.4.1 集装箱堆存属性原则 |
6.4.2 案例分析与求解 |
6.5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港区自动调度集成系统 |
7.1 信息录入系统 |
7.2 泊位及岸桥调度系统 |
7.3 集卡调度系统 |
7.4 数据接口功能 |
7.5 本章小结 |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 |
8.1 研究总结 |
8.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
致谢 |
(9)量子理论的诞生和发展——从量子论到量子力学(论文提纲范文)
1 黑体辐射和量子假设 |
2 老量子论的兴与衰 |
3 第一条通向量子力学的路——对应原理 |
4 第二条通向量子力学的路——波粒二象性 |
5 量子力学初步成长 |
(10)动力学方法与量子轨迹方法研究电子在晶体中的衍射及成像(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电子显微镜的诞生 |
1.1.1 从光学显微到电子显微 |
1.1.2 电子显微镜的分辨率 |
1.2 电子显微镜的种类与发展 |
1.2.1 透射电子显微镜 |
1.2.2 扫描电子显微镜 |
1.2.3 扫描透射电子显微镜 |
1.2.4 其它 |
1.3 电子显微术与电子能谱技术 |
1.3.1 电子与固体相互作用 |
1.3.2 表面电子能谱 |
1.3.3 电子显微成像 |
1.3.4 电子衍射花样 |
1.4 电子散射的模拟方法 |
1.4.1 经典轨迹蒙特卡洛方法 |
1.4.2 量子力学计算方法 |
1.4.3 量子轨迹方法 |
1.5 本章小结 |
第2章 理论基础 |
2.1 电子衍射理论 |
2.1.1 晶体学基础知识 |
2.1.2 电子衍射的运动学理论 |
2.1.3 电子衍射的动力学理论 |
2.1.4 晶体势场 |
2.1.5 衍射束的选择 |
2.2 高能电子的相对论变换 |
2.2.1 相对论的诞生与基本假设 |
2.2.2 狭义相对论的基本公式和主要结论 |
2.2.3 相对论力学 |
2.2.4 四矢量(four-vector) |
2.2.5 高能电子的相对论变换 |
2.3 玻姆轨迹理论 |
2.3.1 背景介绍 |
2.3.2 玻姆力学的基本形式 |
2.3.3 玻姆轨迹的计算方法 |
2.3.4 玻姆轨迹的实验观测 |
2.3.5 不确定原理 |
2.3.6 非局域性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透射电子显微镜中的电子衍射动力学模拟 |
3.1 衍射模式 |
3.2 理论方法 |
3.2.1 平行电子束的衍射花样 |
3.2.2 大角度会聚束电子衍射花样 |
3.3 平行电子束的电子衍射花样模拟 |
3.3.1 与运动学模型的对比 |
3.3.2 非弹性散射 |
3.3.3 电子束入射角度的影响 |
3.4 大角度会聚束电子衍射花样的模拟 |
3.4.1 会聚束电子衍射技术简介 |
3.4.2 各种参数对衍射花样的影响 |
3.4.3 对一些实验结果的模拟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基于布洛赫波的量子轨迹方法研究电子衍射 |
4.1 量子轨迹计算方法 |
4.2 理论方法 |
4.2.1 量子轨迹 |
4.2.2 量子势 |
4.3 弹性散射模拟 |
4.3.1 波函数概率密度的截面 |
4.3.2 晶体中的通道效应 |
4.3.3 三维量子轨迹 |
4.3.4 经典势与量子势 |
4.4 非弹性散射的模拟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电子背散射衍射花样的模拟方法 |
5.1 背景介绍 |
5.2 理论方法 |
5.2.1 动力学方法 |
5.2.2 量子轨迹方法 |
5.2.3 动量期望方法 |
5.3 模拟结果与讨论 |
5.3.1 电子通道花样 |
5.3.2 电子背散射衍射花样 |
5.3.3 电子背散射衍射球面的构建 |
5.3.4 背散射衍射花样的量子轨迹模拟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量子轨迹蒙特卡洛方法研究原子分辨率的二次电子成像 |
6.1 背景介绍 |
6.1.1 原子分辨率技术的现状 |
6.1.2 原子分辨率二次电子成像的理论模型 |
6.2 理论方法 |
6.2.1 布洛赫波量子轨迹方法 |
6.2.2 价电子激发 |
6.2.3 内壳层激发 |
6.2.4 量子轨迹蒙特卡洛模拟方法 |
6.3 结果与讨论 |
6.3.1 成像机制分析 |
6.3.2 二次电子的原子分辨成像模拟 |
6.3.3 信号产生深度的分析 |
6.3.4 材料表面的三维分辨 |
6.4 本章小结 |
第7章 总结 |
参考文献 |
附录A 常用物理常数 |
附录B Lorentz变换 |
致谢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研究成果 |
四、一个定积分公式在量子力学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Crofton公式在全息纠缠熵和全息复杂性中的应用[D]. 张乐. 西北大学, 2020(02)
- [2]量子场论的实在论研究[D]. 程守华. 山西大学, 2019(01)
- [3]光学成像的纠缠傅里叶变换及分数压缩变换理论[D]. 张科.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20(01)
- [4]量子场论的意义与语义分析方法[D]. 李德新. 山西大学, 2014(01)
- [5]量子逻辑的概念、方法和体系[D]. 王伟长. 华中科技大学, 2018(05)
- [6]量子物理学百年回顾[J]. 曾谨言. 物理, 2003(10)
- [7]光束分离器的算符理论新进展及其应用[D]. 贾芳.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20(01)
- [8]港口码头岸桥泊位分配及集卡调度物流规划研究[D]. 司玉军. 河北工业大学, 2017(01)
- [9]量子理论的诞生和发展——从量子论到量子力学[J]. 彭桓武. 物理, 2001(05)
- [10]动力学方法与量子轨迹方法研究电子在晶体中的衍射及成像[D]. 程珑.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2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