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激素、免疫抑制剂、中药治疗成人肾病综合征70例临床资料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袁卓杰,洪伟武,洪晓帆,刘娟,林文秋,梁星,林嘉荣,徐鹏,包崑[1](2021)在《单中心特发性膜性肾病复发情况及复发危险因素分析》文中提出目的:探讨215例治疗后缓解的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复发情况,分析复发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15例治疗后缓解的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根据复发情况分为复发组及未复发组,统计分析复发患者的临床特征,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活检时及缓解时的临床资料,采用Cox回归分析,总结复发相关危险因素。结果:特发性膜性肾病总复发率为31.60%(68/215),男性复发率为34.20%(38/111),女性复发率为28.80%(30/104);复发患者中完全缓解、随访过程中存在感染、未使用静脉环磷酰胺联合糖皮质激素、他克莫司联合糖皮质激素、缓解后未使用中药满3个月占比均高于未复发患者。多因素Cox分析表明,部分缓解[HR=0.528,95%CI(0.307,0.905)]、治疗过程中使用环磷酰胺联合糖皮质激素[HR=0.451,95%CI(0.273,0.744)]及缓解后继续使用中药3个月以上[HR=0.511,95%CI(0.309,0.844)]为复发的独立保护因素。结论:本院特发性膜性肾病复发率为31.60%(68/215),主要集中在51~70岁,完全缓解为特发性膜性肾病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部分缓解、免疫抑制剂类型选用环磷酰胺联合糖皮质激素、缓解后继续使用中药超过3个月为复发独立保护因素。
李美兰[2](2021)在《他克莫司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成人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文中指出目的观察他克莫司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成人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6月-2019年6月四川省安岳县人民医院收治的成人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患者6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观察组应用他克莫司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对照组应用环磷酰胺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肾功能指标[血清肌酐(SCr)、血尿素氮(BUN)、24 h尿蛋白定量]、血脂指标[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肾损伤标志物[尿视黄醇结合蛋白(RBP)、肾损伤分子-1(KIM-1)]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75%,高于对照组的68.75%(χ2=6.565,P=0.010);治疗6个月后,2组SCr、BUN、24 h尿蛋白定量、TC、TG及RBP、KIM-1水平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均<0.01);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9.38%,低于对照组的31.25%(χ2=4.730,P=0.030)。结论他克莫司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成人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患者的效果较好,可有效减轻肾损伤,改善肾功能,调节血脂,且安全性较好。
许苗[3](2021)在《清紫息风汤治疗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研究》文中认为目的:观察清紫息风汤治疗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为过敏性紫癜的中医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方法:根据随机对照原则,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04例过敏性紫癜患者分为试验组52例、对照组52例。对照组采用氯雷他定片、维生素C片等常规西医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清紫息风汤治疗,4周为1疗程。治疗1疗程后,通过比较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尿检积分、皮疹消退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评估清紫息风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疗程结束后继续随访12周,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复发情况。结果:试验组临床痊愈率28.0%,有效率54.0%,总有效率92.0%。对照组临床痊愈率8.3%,有效率16.7%,总有效率72.9%,P<0.05,说明试验组总体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并且临床痊愈率及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试验组皮疹消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尿检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P<0.01),试验组中医证候积分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尿检积分改善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治疗结束后12周内复发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结果说明清紫息风汤联合西药治疗过敏性紫癜能增强西药疗效,并减轻其毒副作用。结论:清紫息风汤联合常规西药治疗过敏性紫癜能增强西药疗效,提高治愈率,减少复发,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较高,与常规西医治疗相比优势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顾叶文[4](2021)在《基于倾向性评分法探讨昆仙胶囊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的疗效》文中指出
常美莹,张昱[5](2021)在《中医药治疗膜性肾病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膜性肾病是成人肾病综合征最常见的病理类型,目前采用的激素及免疫抑制剂对一部分患者疗效欠佳,且长期应用的不良反应较多,而中医药在治疗膜性肾病方面的优势逐渐凸显,文中对近几年的膜性肾病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目的在于为今后中医药治疗膜性肾病的研究提供思路,指导临床实践。
张璇,梁金[6](2022)在《活血化瘀、涤痰化浊法对老年难治性肾病综合征肾小管间质损伤、水通道蛋白及激素抵抗改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活血化瘀、涤痰化浊法对老年难治性肾病综合征肾小管间质损伤、水通道蛋白及激素抵抗改善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6月于西安市第一医院就诊治疗的106例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纳入研究的病例分为中药联合组和常规治疗组,两组患者行不同治疗方案。常规治疗组采取饮食调节和泼尼松、环磷酰胺用药治疗,中药联合组在此基础上采用活血化瘀、涤痰化浊法进行治疗,疗程均为20个月,治疗结束后统计疗效,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状评分、肾小管间质损伤程度、尿液水通道蛋白2(AQP2)含量、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多耐药基因1(MDR1)基因水平和P-糖蛋白170(P-gp170)表达水平以及免疫抑制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各项中医症状评分均下降(P<0.05),且中药联合组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治疗后中药联合组疗效分级情况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胱抑素C(Cys-c)、尿N-乙酰-β-D-葡萄糖苷酶(NAG)含量相较于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且中药联合组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尿液AQP2含量均下降(P<0.05),且中药联合组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治疗后中药联合组MDR1基因表达水平和P-gp170蛋白水平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D3+、CD4+水平和CD4+/CD8+比值均升高(P<0.05),且中药联合组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两组患者CD8+水平均降低(P<0.05),且中药联合组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活血化瘀、涤痰化浊法治疗老年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效果较好,可有效减轻肾小管间质损伤,降低尿液AQP2含量,降低耐药基因MDR1、P-gp170表达水平并调节机体免疫抑制状态。
冯鑫[7](2021)在《益气消症方治疗原发性膜性肾病Ⅰ-Ⅱ期气虚血瘀型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本课题通过对益气消症方治疗原发性膜性肾病I-II期气虚血瘀型的临床研究,观察治疗组患者通过基础治疗联合本方治疗后各临床症状的缓解情况,评价其高效性和安全性,从而为今后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课题研究对象均来自山西省中医院肾病一科门诊及住院部,把80例符合入组标准的患者,按随机原则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予基础治疗,治疗组予基础治疗联合益气消症方。观察周期6个月,3个月、6个月时分别分析两组患者的各实验室指标及中医证候积分的变化,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从而观察统计结果是否具有临床意义。结果:在本次研究过程中,治疗组、对照组各有4例患者脱落,共72例患者完成为期6月的临床观察且临床数据有效。1.观察结束后,对照组、治疗组在西医疗效方面有效率分别为52.77%、80.55%,经软件分析其P=0.011<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治疗组在西医疗效方面比对照组有优势。2.观察结束后,对照组、治疗组在中医证候疗效方面有效率分别为47.22%、83.33%,经软件分析其P=0.003<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治疗组在中医证候疗效方面比对照组有优势。3.通过观察,治疗后两组患者主要指标(24h UTP、ALB)、次要指标(TCH、TG、PLA2R)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组、对照组均可改善西医疗效指标;同时组间比较发现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组较对照组能更好的的改善患者西医疗效指标。其中在安全性指标(ALT、AST、GLU、Scr)方面,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组间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4.通过观察,两组患者中医各症状治疗前后比较,经统计学分析,组内比较两组患者在倦怠乏力、面浮或肢肿、小便泡沫、大便溏薄方面(P<0.05),说明两组在治疗这些中医症状方面均有效,其余四组症状(P>0.05),说明两组治疗无明显差别;其中两组患者在面浮肢肿、腰痛或刺痛、小便泡沫多进行组间比较(P<0.05),说明治疗组在改善上述症状方面疗效更好,余症状组间比较(P>0.05),说明两组治疗无明显差别。5.两组患者观察结束后,对照组出现10例感染,5例深静脉血栓,12例面部痤疮;治疗组出现3例感染,1例深静脉血栓,3例面部痤疮。因此可知,治疗组较观察组而言,不良反应发生明显减少。结论:基础治疗联合益气消症方治疗原发性膜性肾病I-II期气虚血瘀型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不仅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疗效,而且还能减少不良反应,是一种较为满意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郭硕杰[8](2021)在《他克莫司联合激素治疗抗磷脂酶A2受体抗体阳性肾病综合征患者的疗效评价》文中提出目的: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他克莫司联合激素治疗和环磷酰胺联合激素治疗分别对血清抗磷脂酶A2受体抗体阳性,但未经肾穿刺活检的肾病综合征患者的疗效及药物安全性。方法:选取自2018年9月至2020年3月于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肾内科诊治的住院患者,根据入选及排除标准,最后明确诊断为肾病综合征且未行肾穿刺活检的患者共63例,其中男性46例,女性17例,平均年龄49.57±7.32岁。所有患者分为2个组别,其中A组为TAC联合糖皮质激素组,共32例;B组为CTX联合糖皮质激素组,共31例。在他克莫司或环磷酰胺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开始前,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和实验室资料,在用药3个月及6个月后记录实验室资料及药物不良反应。使用SPSS2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1.共纳入63例明确诊断为肾病综合征且未行肾穿刺活检的患者分为两组,TAC联合糖皮质激素组(32例)和CTX联合糖皮质激素组(31例)组间的一般资料如性别、年龄、体重指数等和基线资料血清白蛋白、24小时尿蛋白定量、血清抗PLA2R抗体滴度、血肌酐、肾小球滤过率、胆固醇、甘油三酯、血白细胞计数等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在治疗3个月时,TAC组和CTX组的24小时尿蛋白定量、抗PLA2R抗体滴度和胆固醇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而两组的血清白蛋白较治疗前明显增加,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组间上述指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肌酐、尿素氮及甘油三酯在治疗前后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在治疗6个月时,TAC组和CTX组的24小时尿蛋白定量、抗PLA2R抗体滴度和胆固醇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TAC组的甘油三酯也较治疗前明显下降,而两组的血清白蛋白较治疗前明显增加,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AC组抗PLA2R抗体滴度较CTX组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间24小时尿蛋白定量、血清白蛋白、甘油三酯及胆固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肌酐和尿素氮在治疗前后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TAC联合糖皮质激素组和CTX联合糖皮质激素组在治疗3个月后总缓解率分别为87.5%(28/32)和61.3%(19/31),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AC联合糖皮质激素组和CTX联合糖皮质激素组在治疗6个月后总缓解率分别为93.2%(30/32)和74.2%(23/31),两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TAC联合糖皮质激素组较CTX联合糖皮质激素组起效快。5.对63例患者进行Spearman分析后,显示血清抗PLA2R抗体滴度水平与24小时尿蛋白定量、血清白蛋白及病情缓解程度分别有相关性。随着血清白蛋白逐渐升高或24小时尿蛋白定量逐渐减少或病情改善,患者的血清抗PLA2R抗体滴度水平也随之下降,提示血清抗PLA2R抗体与血清白蛋白及病情缓解程度分别呈负相关,而与24小时尿蛋白定量呈正相关,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748、-0.779和0.705(P<0.01)。6.随访期间不良事件主要为空腹血糖升高、胃肠道反应、上呼吸道感染和肝功能异常等,TAC联合糖皮质激素组随访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CTX联合糖皮质激素组,但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检测血清抗PLA2R抗体有助于特发性膜性肾病的诊断,并有助于未行肾活检的肾病综合征患者选择免疫调节方案。2.动态监测抗PLA2R抗体水平可用于抗体阳性但未经肾活检的肾病综合征患者的疗效判定。3.他克莫司联合激素与环磷酰胺联合激素对于治疗血清抗PLA2R抗体阳性但未行肾活检的肾病综合征患者均有效,且他克莫司较环磷酰胺起效更快。
刘佳[9](2021)在《健脾益肾、清热利湿法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的临床研究》文中认为目的:通过对健脾益肾、清热利湿法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的临床观察,分析其临床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特发性膜性肾病的中医辨证及治疗提供新思路、新方法。方法:本课题所研究的对象来自于2019年9月-2020年9月在长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内科住院及门诊的特发性膜性肾病中的低危患者,且全部符合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使用随机数表法纳入5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8例、试验组28例。两组患者均给予低盐低脂优质蛋白饮食和口服ACEI或ARB类药物的基础治疗,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试验组给予基础治疗,加健脾益肾,清热利湿的中药汤剂治疗,疗程12周。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尿微量白蛋白、24小时尿蛋白定量、血清白蛋白、血清总蛋白、血清抗PLA2R抗体以及中医证候积分的变化情况。结果:1.试验组的总缓解率为64.29%,对照组的总缓解率为41.67%,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疗效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2.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有统计学差异,且试验组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差异;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单个积分的组间比较,试验组在腰痛、浮肿、口干、口苦、小溲黄赤方面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差异。3.两组患者治疗后的UMA、24-UTP、血清抗PLA2R抗体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有统计学差异,且试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差异;两组患者治疗后的ALB、TP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有统计学差异,且试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差异。4.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血常规、便常规、肾功能、ALT、AST、GGT、心电图等安全性指标均无明显改变,P>0.05,没有统计学差异。结论:1.健脾益肾、清热利湿法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的临床疗效显着,可以减轻患者的尿蛋白,提升血清白蛋白、总蛋白的水平,降低血清抗PLA2R抗体的浓度。2.健脾益肾、清热利湿法可以降低IMN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明显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尤其是在腰痛、浮肿、口干、口苦、小溲黄赤方面疗效更好。3.健脾益肾、清热利湿法治疗IMN安全可靠,未发现不良反应,值得推广应用。
王静[10](2021)在《葛根芩连汤加味治疗lgA肾病湿热证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目的:通过分组对照试验,观察葛根芩连汤加味对IgA肾病湿热证患者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变化,24小时尿蛋白定量、尿微量白蛋白和晨尿红细胞计数变化,进而明确葛根芩连汤加味对于IgA肾病湿热证的治疗效果,为临床治疗IgA肾病提供新的方法和思路。方法:本临床研究所选病例来自于2019-2021年之间就诊于吉林省中医院肾病科门诊的IgA肾病患者共72例,按照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筛选,应用计算机产生随机数字表的方法将所有纳入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两组均给予基础治疗贝那普利和黄葵胶囊,治疗组在基础治疗方案上加用葛根芩连汤加味,疗程3个月,观察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变化,24小时尿蛋白定量、尿微量白蛋白和晨尿红细胞计数变化,最后做出疗效评价及安全性评估。结果:本试验共纳入符合标准的IgA肾病患者72例,其中8例患者脱落,最终64例患者参与研究,所有临床资料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如下:(1)对照组和治疗组中医总有效率分别为81.25%、93.75%,两组改善中医证候均有效,组间对比P<0.05,有明显差异,说明葛根芩连汤加味的中医疗效更好。(2)治疗后治疗组在改善小溲灼热,小溲涩痛不利,大便黏腻、臭秽,口苦,口干,脘闷纳呆方面比对照组效果好(P<0.05);对治疗后证候总积分进行组内及组间对比,P<0.05,说明两组改善中医证候均有效,且治疗组效果更好。(3)西医总有效率分别为对照组75%,治疗组96.88%,两组对比P<0.05,说明两组均有降低尿蛋白及红细胞的作用,且治疗组疗效更好。(4)两组的24小时尿蛋白定量在治疗前后治疗组分别为1.40±0.39、0.55±0.47,对照组分别为1.31±0.35、0.87±0.46,尿微量白蛋白治疗前后治疗组分别为939.50±309.33、357.84±358.83,对照组分别为868.69±258.25、574.03±328.15,晨尿红细胞计数在治疗前后治疗组分别为71.78±28.50、27.88±30.28,对照组分别为80.69±22.53、55.47±28.41。将以上化验结果分别行组内及组间对比,各项均P<0.05,说明两组降低尿蛋白及尿红细胞均有效,且治疗组效果优于对照组;(5)安全性指标ALT,AST,血清肌酐,血常规红细胞及白细胞在治疗前后两组均未见异常,组内治疗前后对比分析,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两组安全性良好。结论:(1)葛根芩连汤加味和基础治疗对于降低尿蛋白及尿红细胞均有效,但治疗组疗效更好;(2)葛根芩连汤加味和基础治疗对于改善中医证候均有效,但葛根芩连汤加味组疗效更好;(3)两组的安全性良好,未见不良反应,可以广泛应用于临床。
二、激素、免疫抑制剂、中药治疗成人肾病综合征70例临床资料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激素、免疫抑制剂、中药治疗成人肾病综合征70例临床资料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单中心特发性膜性肾病复发情况及复发危险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纳入标准 |
1.2 排除标准 |
1.3 研究对象 |
1.4 临床资料信息采集 |
1.4.1 活检诊断时的临床资料 |
1.4.2 经治疗缓解时的临床资料 |
1.4.3 缓解后使用药物情况 |
1.4.4 治疗全程药物使用情况 |
1.4.5 合并症 |
1.5 临床指标定义 |
1.6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缓解患者临床资料情况 |
2.2 复发患者临床资料情况 |
2.3 两组患者活检资料比较 |
2.4 两组患者缓解时资料比较 |
2.5 两组随访过程中合并症比较 |
2.6 两组患者整体治疗方案比较 |
2.7 复发因素的单因素Cox分析及多因素Cox分析 |
3 讨论 |
3.1 IMN复发的定义 |
3.2 中医学对IMN复发的认识 |
3.3 复发危险因素情况分析 |
4 总结 |
(2)他克莫司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成人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临床资料 |
1.2 选择标准 |
1.3 治疗方法 |
1.4 观察指标 |
1.5 疗效评定标准[4] |
1.6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治疗效果比较 |
2.2 治疗前后肾功能比较 |
2.3 治疗前后血脂比较 |
2.4 治疗前后肾损伤标志物比较 |
2.5 不良反应比较 |
3 讨论 |
(3)清紫息风汤治疗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部分理论研究 |
1 过敏性紫癜的西医研究进展 |
1.1 流行病学 |
1.2 病因 |
1.3 发病机制 |
1.4 临床表现 |
1.5 治疗进展 |
1.6 预后转归 |
2 中医对过敏性紫癜的认识 |
2.1 病名归属 |
2.2 病因病机 |
2.3 中医治疗 |
第二部分临床研究 |
1 临床资料 |
1.1 病例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剔除、脱落、中止标准 |
2 研究方法 |
2.1 病例分组 |
2.2 治疗方法 |
2.3 观察指标 |
2.4 疗效评定标准 |
2.5 统计学处理 |
3 研究结果 |
3.1 一般资料 |
3.2 疗效分析 |
3.3 安全性分析 |
第三部分 讨论 |
1 立题依据 |
1.1 清紫息风汤组方分析 |
1.2 现代药理学研究 |
2 研究结果分析 |
3 结论 |
4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5)中医药治疗膜性肾病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病因病机 |
2 辨证论治 |
3 基本方为主,随症加减 |
4 中药复方 |
5 联合治疗 |
5.1 中药联合免疫抑制治疗 |
5.2 中药联合非免疫抑制治疗 |
6 结语 |
(6)活血化瘀、涤痰化浊法对老年难治性肾病综合征肾小管间质损伤、水通道蛋白及激素抵抗改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临床资料 |
1.2 诊断标准 |
1.2.1 西医诊断标准 |
1.2.2 中医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方法 |
1.6 观察指标 |
1.7 疗效判定 |
1.8 统计学检验 |
2 结果 |
2.1 两组患者中医症状积分比较 |
2.2 两组患者疗效分级情况比较 |
2.3 两组患者血清Cys-c和NAG含量比较 |
2.4 两组患者尿液AQP2含量比较 |
2.5 两组患者MDR1基因水平和P-gp170表达水平比较 |
2.6 两组患者免疫功能变化比较 |
3 讨论 |
(7)益气消症方治疗原发性膜性肾病Ⅰ-Ⅱ期气虚血瘀型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写对照表 |
前言 |
1.临床资料 |
2.研究方法 |
3.结果 |
4.不良反应 |
5.讨论 |
6.不足与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表 |
综述 原发性膜性肾病的临床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8)他克莫司联合激素治疗抗磷脂酶A2受体抗体阳性肾病综合征患者的疗效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前言 |
第2章 综述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免疫调节治疗的新进展 |
2.1 治疗PNS的免疫调节药物 |
2.1.1 糖皮质激素 |
2.1.2 环磷酰胺 |
2.1.3 钙调磷酸酶抑制剂 |
2.1.4 利妥昔单抗 |
2.1.5 吗替麦考酚酯 |
2.1.6 来氟米特 |
2.1.7 其他免疫抑制剂 |
2.2 PNS的免疫调节治疗方案 |
2.2.1 微小病变肾病的免疫调节治疗 |
2.2.2 特发性膜性肾病的免疫调节治疗 |
2.2.3 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的免疫调节治疗 |
2.2.4 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的免疫调节治疗 |
2.3 小结与展望 |
第3章 研究资料与方法 |
3.1 研究资料 |
3.1.1 研究对象 |
3.1.2 入选标准 |
3.1.3 排除标准 |
3.1.4 肾病综合征的诊断标准 |
3.2 资料收集 |
3.2.1 基础资料收集 |
3.2.2 随访过程中实验室资料收集 |
3.2.3 血清抗PLA2R抗体的检测 |
3.3 治疗方案 |
3.3.1 免疫调节方案 |
3.3.2 辅助治疗 |
3.4 疗效评定标准 |
3.4.1 主要疗效评价标准 |
3.4.2 次要疗效评价 |
3.4.3 安全性评价 |
3.5 统计学处理 |
第4章 结果 |
4.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及基线实验室资料的比较 |
4.2 治疗随访过程中两组患者指标比较 |
4.3 两组临床缓解率的比较 |
4.4 抗PLA2R抗体滴度与24 小时尿蛋白定量、白蛋白及病情缓解率的相关性 |
4.5 他克莫司血药浓度 |
4.6 两组药物治疗后的不良反应 |
第5章 讨论 |
第6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导师简介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9)健脾益肾、清热利湿法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语 |
引言 |
文献综述 |
1 中医学对特发性膜性肾病的研究进展 |
1.1 特发性膜性肾病的中医学病名 |
1.2 特发性膜性肾病的病因病机 |
1.3 特发性膜性肾病的辨证论治 |
2 现代医学对特发性膜性肾病的研究进展 |
2.1 流行病学 |
2.2 发病机制 |
2.3 治疗 |
3 问题与展望 |
试验研究 |
1 试验对象 |
1.1 病例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3 纳入病例标准 |
1.4 排除病例标准 |
1.5 剔除标准 |
1.6 脱落标准 |
1.7 中止标准 |
2 试验方法 |
2.1 分组方法 |
2.2 治疗方法 |
2.3 技术路线(见附录二) |
3 观察指标 |
3.1 一般性指标 |
3.2 安全性指标 |
3.3 疗效性指标 |
4 临床疗效评定标准 |
4.1 中医证候疗效判定标准 |
4.2 西医疗效判定标准 |
5 数据统计方法 |
6 结果分析 |
6.1 基线数据分析 |
6.2 治疗前后组内数据分析 |
6.3 治疗后数据分析 |
讨论 |
1 研究背景 |
2 IMN的中医治疗 |
2.1 健脾益肾、清热利湿法治疗IMN的理论依据 |
2.2 治则治法 |
2.3 药物组成及解析与选药依据 |
3 研究结果统计分析 |
3.1 一般资料分析 |
3.2 观察指标分析 |
3.3 临床疗效分析 |
3.4 安全性分析 |
4 小结 |
结论 |
本文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中医证候积分量表 |
附录二 技术路线 |
致谢 |
在学期间科研成果 |
个人简历 |
(10)葛根芩连汤加味治疗lgA肾病湿热证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语 |
引言 |
文献综述 |
1 中医对IgA肾病的认识 |
1.1 中医对病名的认识 |
1.2 病因病机 |
2 中医治疗 |
2.1 辨证论治 |
2.2 分期治疗 |
2.3 辨因治疗 |
2.4 雷公藤制剂 |
2.5 单味中药 |
2.6 中成药 |
3 西医对IgA肾病的认识 |
3.1 发病机制 |
3.2 其他危险因素 |
4 西医治疗 |
4.1 RAS阻断剂的应用 |
4.2 糖皮质激素 |
4.3 免疫抑制剂 |
4.4 其他治疗措施 |
4.5 控制其他危险因素 |
5 结语 |
临床研究 |
1 病例来源 |
2 选用病例标准 |
2.1 西医诊断标准 |
2.2 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
2.3 病例纳入标准 |
2.4 病例排除标准 |
2.5 剔除、脱落标准 |
2.6 终止试验标准 |
3 研究方法 |
4 治疗方案 |
4.1 基础治疗 |
4.2 治疗组 |
4.3 对照组 |
4.4 治疗周期 |
5 观察指标 |
5.1 安全性指标 |
5.2 疗效性指标 |
6 疗效评价标准 |
6.1 中医疗效评价标准 |
6.2 西医疗效评价标准 |
7 统计学方法 |
8 评价方法 |
9 研究结果 |
9.1 一般资料分析 |
9.2 中医疗效评价 |
9.3 临床观察指标对比分析 |
9.4 西医总疗效对比 |
9.5 安全性指标对比分析 |
讨论 |
1 选题依据 |
1.1 中医选题依据 |
1.2 中医对IgA肾病湿热证的认识 |
1.3 西医选题依据 |
2 临床感悟 |
2.1 中医治疗感悟 |
2.2 西医治疗感悟 |
3 对葛根芩连汤的研究 |
4 关于方中加减运用之中药的研究 |
5 结果分析 |
5.1 中医疗效分析 |
5.2 西医疗效分析 |
5.3 安全性分析 |
6 存在的不足 |
7 小结 |
结论 |
本文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个人简介 |
四、激素、免疫抑制剂、中药治疗成人肾病综合征70例临床资料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单中心特发性膜性肾病复发情况及复发危险因素分析[J]. 袁卓杰,洪伟武,洪晓帆,刘娟,林文秋,梁星,林嘉荣,徐鹏,包崑. 中医药导报, 2021
- [2]他克莫司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成人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效果[J]. 李美兰.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1(28)
- [3]清紫息风汤治疗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研究[D]. 许苗.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4]基于倾向性评分法探讨昆仙胶囊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的疗效[D]. 顾叶文.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1
- [5]中医药治疗膜性肾病研究进展[J]. 常美莹,张昱.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1(06)
- [6]活血化瘀、涤痰化浊法对老年难治性肾病综合征肾小管间质损伤、水通道蛋白及激素抵抗改善影响[J]. 张璇,梁金.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2(01)
- [7]益气消症方治疗原发性膜性肾病Ⅰ-Ⅱ期气虚血瘀型的临床疗效观察[D]. 冯鑫. 山西中医药大学, 2021(09)
- [8]他克莫司联合激素治疗抗磷脂酶A2受体抗体阳性肾病综合征患者的疗效评价[D]. 郭硕杰. 吉林大学, 2021(01)
- [9]健脾益肾、清热利湿法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的临床研究[D]. 刘佳.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10]葛根芩连汤加味治疗lgA肾病湿热证的临床研究[D]. 王静.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2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