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于生物学概念的教学(论文文献综述)
周妍[1](2019)在《基于生命观念的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策略研究 ——以《分子与细胞》模块为例》文中研究指明2017版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以“生命观念”作为学科核心素养之一,同时指出课程设计追求“少而精”的原则,教学内容聚焦大概念。生命观念作为贯穿着生物学科全部课程内容的重大观点,因此,生命观念对应着生物学中的核心概念或大概念。理解生物学概念是学生建立生命观念的基础,高中生物学内容涉及的生命观念,如进化与适应观、稳态与平衡观等,其中《分子与细胞》模块主要以结构与功能观和物质与能量观为主。因此,本课题探究的是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运用概念教学策略对于学生形成生命观念的影响。本课题采用调查研究法和行动研究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首先,对比教师与学生的问卷调查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学生和教师共同认可生物学概念的重要性;教师对概念教学的意识良好,但教学行动实施有待进一步提高;学生对概念学习的兴趣很高,但对概念的运用能力不足。其次,根据2017版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中的教学建议与学业要求,对《分子与细胞》模块的具体概念教学策略进行梳理,包括科学史教学策略、模型教学策略、比较法教学策略、概念图教学策略,并将其运用到教学实践中,根据课程标准中的学业水平要求选取相应的测评卷,对相应教学实践结果进行分析。通过基于生命观念的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策略研究,总结出以下结论:重视概念教学符合2017新课标对生物教学的要求,通过该策略能够增强教师自身的素养与能力,有助于教师转变教学观念。通过这些策略对于学生建立生命观念有一定的积极作用。通过这些策略也能提高学生对概念的理解、迁移和应用水平。
徐嘉婕[2](2019)在《基于APOS理论的高中生物学核心概念教学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2017年版高中生物学新课程标准中,核心概念教学已被明确纳入课程理念,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搭建核心概念框架的重要性得到体现。受现有的高考模式的影响,在学生核心概念形成过程中,教师在概念教学中习惯以自己的教学经验为主,容易忽视学生核心概念无法提炼、图式错误转变等漏洞,会使得学生对这些问题不够重视,最终导致学生的核心概念之间无法建构联系:同时,碎片化的核心概念增加,学生对生物学核心概念认知能力和生物学学习主动性下降。结合其他理学学科对概念教学理论的研究,并对其产生的效果进行分析发现,美国数学教育家Dubinsky团队提出的APOS理论模型四阶段,即操作或活动阶段(Action)、过程阶段(Process)、对象阶段(Object)、图式阶段(Schema),对学生抽象概念的形成过程进行了具体解释,阐明了教师如何从外部引导学生解决抽象概念形成过程中存在的障碍,能帮助教师解决核心概念教学中的不足。因此,本研究将APOS理论应用于生物学核心概念教学领域,建立有效生物学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的核心概念学习认知能力,推动学生学习生物学核心概念的主动性。通过对教师生物学核心概念教学认知情况发现:现在一线教师对生物学概念教学理论认知良好,但极少接触其他领域的概念教学理论;有助学生概念学习的生物教学理论因缺乏具体操作策略而使得一线教师难以入手,导致教师没有有效的方法解决学生在核心概念形成中遇到的问题。据此,将APOS理论模型重新建构,使其符合高中生物学核心概念教学。再对现用高中生物学教材(人教版)梳理出核心概念教学内容的关系,构建对应APOS理论中活动、过程、对象、图式四阶段的五步教学策略:(1)联系生活实际,激趣导入核心概念背景;(2)创设实际情景,初步建立核心概念形式;(3)引导学生反思,细化赋予核心概念符号;(4)通过概念应用,明确认同核心概念本质;(5)延伸拓展概念,联结建构核心概念系统,并提出应用原则:科学性与生活性相结合原则、循序渐进原则、逻辑性原则、主体性原则。将APOS理论教学策略运用到实践教学中检测其效果,并以必修三《稳态与环境》中“生态系统”为例进行展示。通过某中学的教学实践,从思维能力、自学能力、知识应用能力三方面对学生核心概念学习认知能力进行检测,检测结果表明:实验组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得到明显提高(0.01<P<0.05),自学能力改善程度大于对照组(实验组自学能力前后测均值对比高于对照组)。大部分同学在课堂创设的情境中积极探讨和发问,学生的课堂参与主动性得到了提升(课堂表现观察项目得分提升)。实验组学生在概念认知效果上有明显改善,实验组学生期末成绩均值显着提高12.5分(P<0.05)。依据应用结果分析,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APOS理论需重建理论模型才更适用于高中生物学核心概念教学领域;(2)APOS理论教学策略及应用原则的建立更便于教师使用;(3)APOS理论对学生核心概念学习效果有明显促进作用。
谢玉杰[3](2019)在《5E教学模式在初中生物学重要概念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科学知识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各种信息充斥于我们的生活,学生在既定有限的时间里难以获取全部的有效信息。初中生物教学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在《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版)》中突出强调了 50个“重要概念”的学习,以使学生能抓住知识的基本原理和核心要素,并主张通过探究式的教学形式锻炼学生基本的科学探究能力。重要概念教学对于学生终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在一线教学实践中,重要概念教学的开展效果仍不够理想。基于《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版)》中所提倡的概念教学与探究式教学对接的教育理念以及5E教学模式探究式的特性,本文将5E教学模式与重要概念教学相结合,一方面通过5E教学模式为重要概念教学的有效开展提供一定思路,另一方面通过5E教学模式这种探究式的教学形式加深学生对重要概念的理解,提高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本研究首先对重要概念教学和5E教学模式进行了相关的理论研究,构建出5E教学模式在帮助学生掌握重要概念上的教学策略。其次用相关的访谈资料和问卷对教育实践学校的教师和学生进行采访和调查,了解该学校重要概念教学的开展情况和生物课程的学习情况,结果表明重要概念教学因课时安排、教学资源和师资力量等方面的问题,导致重要概念教学的开展成效不佳,学生生物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不强。同时生物教师普遍认为重要概念教学与5E教学模式结合具有实践的可行性。最后根据实践学校的调查结果,选择在学习成绩、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均无显着性差异的班级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班采用简单重复重难点的形式进行常规教学,实验班采取5E教学模式下的重要概念教学。通过一学期的教学实践研究和后期的反思总结本文得出以下研究结论。首先5E教学模式与重要概念教学具有实践的可行性;其次5E教学模式下的重要概念教学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最后5E教学模式下的重要概念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本文通过对重要概念教学的发展现状进行梳理总结,归纳出重要概念教学所面临的困境,加深教师对重要概念教学的全面性了解,提高理论水平。同时将5E教学模式应用于重要概念教学,将探究教学与概念教学对接的理念应用到实践教学中,为重要概念教学的有效开展提供了一些策略。
吴文清[4](2018)在《基于生命观念提升的初中生物学概念教学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生物学课程改革将发展学生的生物学科核心素养作为课程目标,其中生命观念是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在学科课程中具有突出的地位和育人价值。所以,在中学生物学课堂中应该积极落实这一课程改革的新要求。本论文主要研究了基于生命观念提升的初中生物学概念教学策略的建构。本文的主要贡献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对生命观念的内涵和生物学重要概念教学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梳理,为进一步深入研究生命观念与学科重要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提供了新视角;提出了基于生命观念提升的生物学概念教学策略,依据概念教学一般流程将概念教学策略划分为概念理解的策略、概念转变的策略和概念巩固的策略三类;依据概念教学策略开发相关基于生命观念提升的教学课例,依据初中生物学生命观念学习水平量表开发相应教学单元的测评卷;应用基于生命观念提升的概念教学策略和学习水平测评卷实施课堂教学与评价的实践研究,实践表明:这些策略能提高学生对概念的理解、迁移和应用水平,提升生命观念。
鱼霄[5](2019)在《初中生生物学前科学概念转变策略的建构与实践研究》文中提出在新教育背景下,生物学概念学习成为生物学知识学习的基础,是建成“知识大楼”的地基,而概念教学也是教师在生物学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步。信息化时代,课程资源更加丰富,获取知识的途径也越来越多,复杂混合的知识容易使学生在头脑中产生一些前科学概念,而其普遍化、生活化和难纠正等特点对学生科学概念的学习有巨大影响,所以,如何有效的通过转变学生前科学概念构建科学概念成为初中生物概念教学的重要内容。调查发现,我国初中阶段的概念转变教学仍处于起步阶段。由于在一线课堂概念转变教学很少开展且具有形式单一,缺乏完整体系,难以与具体的教学情境相融合等不足,导致概念转变教学难以深入初中生物学教学,无法提供足够的案例为一线教师作参考。因此,构建一套适合初中生物教学的概念转变教学策略刻不容缓。本研究基于国内外研究进展,选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的前科学概念转变教学作为研究课题,包括“流动的组织——血液”、“血液的管道——血管”、“输送血液的泵——心脏”、“输血与血型”四节内容。通过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实验法和课堂观察法首先对学生存在的前科学概念和概念转变现状进行了探查,为课题的后续研究提供支撑;然后根据前期的分析与总结并结合学生已有的前科学概念,构建概念转变教学策略,并在深圳市翰林实验学校对构建的概念转变教学策略的有效性做了教学实践检验。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将《人体内物质的运输》凝练的21条前科学概念归因于日常生活经验、概念掌握牢固、不正当的类比、教师影响、教材影响、社会媒体这六个维度,结合学生已有前科学概念的构建出前科学概念转变策略,即:绘制概念图、设置问题串,暴露前科学概念;创设情境、产生认知冲突,引发学生思考:探究矛盾、科学认知,建立科学概念;总结归纳、课堂练习,运用科学概念。(2)前科学概念转变教学策略对学生知识水平有显着提高(0.01<P<0.05),对学生成绩的提高优于NN三步教学法、传统教学法。(3)前科学概念转变策略具有一定教学优势:概念教学更有针对性,如关注学生进步程度、体现了学生主导、教师引导的教学理念、丰富了教学的多样性、提高学生成绩和培养学生能力等。(4)前科学概念转变策略在构建本学科科学概念的同时,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基本的知识素养,并对其他学科的学习有一定的帮助,有利于跨学科知识的学习。(5)运用概念转变教学策略教学实践发现概念图、设置问题串、设置情景和小组讨论等适合运用概念教学的方法,该方法能有效增加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自发地将已有的前科学概念作以转变。本研究基于以往研究理论基础和经验,结合前科学概念转变教学理论的实践效果,针对前科学概念转变策略在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对教师在教学方面提出以下建议:(1)要多维度分析学生已有的前科学概念,尽可能关注到每一位学生的概念掌握情况,通过认知冲突激发学生自主探究意识、构建概念知识网络;(2)教师要加强生活观察能力和专业知识学习;(3)教师要提醒家长及时发现错误的生活经验并纠正,加强家校之间的联系,避免产生对学生科学概念学习的误导;(4)增加概念转变教学案例建立教学案例库,为后续的概念转变教学打好基础。
卜丽君[6](2019)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建构生命观念的实践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1世纪的教育面临新的挑战。为了公民未来能适应信息时代的生活,满足职业发展和个人自我实现的新需求,近年来多个国家和组织都进行了旨在回答“培养什么样的人”问题的“核心素养”的研究。近年来高中课程改革中的核心素养成为一个研究热点,生物学科也在开展“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研究。生物学核心素养是核心素养体系重要组成之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审美情趣、身心健康、社会责任的达成。“生物学科核心素养”有四个维度: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社会责任。生物学有自身的独特性:研究的对象是生命,与人类的发展是息息相关的,并且生命观念是生物学科最独特的素养,培养学生的生物学核心素养迫切又紧急。因此,本研究致力于分析高中生物学中生命观念的内涵与建构生命观念的教学策略,并且在理解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设计建构生命观念的教学案例,旨在丰富建构“生命观念”的教学策略与案例,为广大教师提供参考。采用文献研究法在理清生命观念的概念和内涵的基础上,分析生命观念的内涵有结构与功能观、物质与能量观、平衡与稳态观、进化与适应观、系统观、信息观、生命伦理观与生态观,并且在高中生物教学内容上找到依托。并通过问卷调查法调查40位一线生物教师对建构生命观念现状,结果表明:100%教师认为在生物课堂中建构生命观念是很有必要的,但由于目前大部分的高中生物教师没有理清生命观念的内涵,50%以上的教师认为构建学生生命观念的最大的困难是生命观念的小目标达成难以与教学内容衔接,并且18%的教师认为现行高考评价模式下,对生命观念的考核不多,从而没有在教学中实施相应的教学措施。本文基于现有研究成果,以高一年级学生为实验对象,在实习指导老师的帮助下,根据高中生物必修一《分子与细胞》的内容,精心设计“蛋白质—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等4个教学案例,并且在经过为期3个月的教学实践后,利用学生问卷与访谈的方式,从学生的生物学习兴趣、态度、动机以及生命观念水平的4个维度等方面评价教学效果,并且后测数据表明具有显着性地增强,针对教学内容选择的建构策略是有效的。这些策略分别是梳理与生命观念相对应的事实锚定点、设置真实情景、聚焦学生活动、进行概念教学、巧用科学史与布置建模任务等,并且灵活运用,生命观念的建构并非一蹴而就,是需要每一位生物教师长时间坚持,将生物核心素养真正落实到每一节课。本论文的创新之处主要有2点:一是笔者基于自己的理解,深入分析了生命观念的内涵,为一线教师建构学生生命观念提供了理论依据;其二,结合高中生物学课程内容,提出了建构学生生命观念的策略,设计了典型的教学案例,使建构生命观念的教学具有可操作性。
贾晓行[7](2014)在《基于“5E教学模式”的初中生物学概念教学实施策略研究》文中认为生物学概念是生物学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好生物学知识的前提和基础。只有掌握作为基础的生物学概念,利用概念间的联系,才能逐步建构生物科学知识。2011年国家教育部颁布的新课程标准中突出强调了10个一级主题的教学中要注意形成的重要概念,凸显了对概念教学的重视。在这样的新课程背景下,生物概念教学策略的研究,能够帮助教师更好的进行生物概念教学,学生更全面的获得生物学知识,发展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某些实际问题,进而提高生物科学素养。笔者在对前人研究的分析、总结基础上,进行访谈及实际的课堂观察,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结合美国BSCS教材中“5E教学模式”,提出适合于我国生物概念教学现状的教学策略,主要有:(1)重视概念的引入,吸引学生对概念产生兴趣。(2)通过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逐步建构概念.(3)给予学生表达对概念理解的机会,归纳总结形成准确、科学的概念。(4)迁移练习,深化概念。(5)善用评价,增强学生信心,改进教师教学。
李小莉[8](2019)在《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的方法梳理及实践研究》文中研究表明2017年,教育部出台了《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其内明确提到高中生物学课程有以下基本理念:内容聚焦大概念,核心素养为宗旨、学业评价促发展、教学过程重实践,以10个大概念统领高中生物学必修课程(2个模块)和选择性必修课程(3个模块)的教学内容。在设计与实施方面,《17版程标准》追求“少而精”的原则,必修课程与选择性必修课程的模块内容以大概念为聚焦点,切实强化学生对重要生物学概念的深刻认识并运用,推进学生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由此关于如何围绕生物学“大概念”组织课堂教学活动,帮助学生理解生物学“大概念”,成为当前高中生物学教学中急需解决问题。本研究以此为出发点,以概念转变理论、奥苏伯尔的概念同化论、概念图理论为概念教学理论依据,依据生物学概念教学的四个阶段和五要素为指标设计教学设计,采用概念教学的教学方法进行授课,进行“概念教学”课堂教学实践。目的是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生物学概念,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为以后“概念教学”课堂教学的实施提供一定借鉴作用。本文采用了文献法、观察法、行动研究法等教育研究方法。本论文分七章论述了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的实践研究工作。第一章阐明了本课题的提出,研究的理论及实践意义,研究的内容和研究方法。第二章通过文献法梳理出本课题的理论依据。第三章通过文献法梳理出本课题“概念教学”的相关概念、概念教学五要素、概念教学基本过程。第四章通过文献法梳理出本课题“概念教学”的基本方法。第五章通过文献法梳理出本课题“概念教学”的评价方法。第六章主要阐明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的实践研究。首先,依据《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确定大概念、重要概念、次位概念,对“概念教学”的内容进行梳理,研究学生到底“学什么”。其次,根据以梳理出的第二章概念教学的理论依据;第三章概念教学五要素、概念教学基本过程;第四章概念教学的基本方法为指标,对高中生物必修一教材进行案例设计,研究学生究竟应该“怎么学”,最后,根据教学案例设计进行课堂教学实践与反思,研究学生最后到底“学得怎么样”。以高一年级3个班级为研究对象,在教学设计实施后,采用纸笔测验及构建概念模型方式评价学生“概念教学”的习得水平,发现学生对生物学“概念教学”理解到位,比较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第七章得出本课题的研究结论,通过研究结论可以表明“概念教学”能有效帮助学生理解生物学概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张丹[9](2019)在《“HPS”教学模式在高中生物学核心概念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指出核心概念教学和科学史、科学哲学和科学社会学,即HPS(History,Philosophy and Sociology of Science,HPS)教学模式作为近年来的教学热点,已在西方国家的科学教育课堂得到广泛的实践和应用,国内也已有部分学者和教师对核心概念教学和HPS教学分别展开过理论研究,但尚未有学者对HPS教学模式在生物学核心概念教学中进行过系统的实践研究。本次研究是在高中生物“新课改”的背景下,对HPS教学模式在生物学核心概念教学中的应用进行的一次探索和尝试。本次研究为实践性应用研究,研究过程大致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理论研究,首先是对HPS和核心概念教学的相关理论进行了梳理,然后提出了核心概念教学的建构策略,最后论述了HPS教学模式在生物学核心概念教学中应用的理论依据。第二部分为调查分析,首先选取某高中的15位教师和435位学生为研究对象,然后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将教师和学生对HPS教学模式在生物学核心概念教学中的态度和看法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和分析,最后在对问卷调查结果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利用HPS教学模式促进生物学核心概念教学的相关建议。第三部分为应用实践,首先是基于前面理论研究和调查分析的依据,提出了基于HPS教育理论的核心概念教学步骤,然后将该教学模式应用到实际教学案例之中,并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和分析。通过本次实践研究,得出以下结论:一、HPS教学模式能够促进学生对生物学核心概念的理解和吸收;二、HPS教学模式能够提高学生的兴趣,陶冶学生人文情怀,提高问题解决能力;三、HPS教学模式和核心概念教学的结合,能够提升学生的科学本质观,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本次研究结果可为将来有关HPS教学模式和核心概念教学的研究提供参考和启发。
张秀峰[10](2019)在《基于科学思维培养的“导、学、展、评、测”教学模式研究》文中认为为了满足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我国开始新的课程改革。新课程改革的首要任务是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而科学思维是生物学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导、学、展、评、测”教学模式的研究,不仅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深化课程改革,还能丰富高中生物教学模式研究的相关理论并促进基于科学思维教学模式的有效实施。本研究采用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和教育实验法,立足传统的教学模式,查找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探寻发展科学思维的理论基础和教学模式,详细阐释在课堂教学中培养科学思维的方法。对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进行分析和判断,说明问题提出的背景,阐明本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利用文献研究法,检索和查阅大量文献资料,通过分析国内外相关研究,厘清课堂教学模式的发展历程,分析在培养科学思维方面上的启示和不足,为本研究提供参考。国内外针对生物学课堂教学特点的教学模式较少,我国大多数教学模式缺少核心素养理论的指导。在教学中教师应该通过创设基于实际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去解决问题以发展科学思维能力。在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对本文所研究的相关概念进行阐释,并提出研究的思路和方法。制定课堂教学调查问卷对本校6个班级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发现课堂教学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通过相关理论分析,构建基于科学思维培养的“导、学、展、评、测”教学模式。从“导、学、展、评、测”五个环节具体阐述实施程序。该模式具有注重培养科学思维、注重学生深度学习和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特点,实施时要遵循生命性原则、以学生为中心原则和灵活性原则。依据“导、学、展、评、测”教学模式的环节和应用原则,撰写案例并应用于课堂教学。通过对实验班和对照班的成绩对比和课堂表现观察,发现“导、学、展、评、测”教学模式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也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教学方式的转变。
二、关于生物学概念的教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关于生物学概念的教学(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生命观念的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策略研究 ——以《分子与细胞》模块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内容 |
1.3 研究方法 |
第2章 研究现状及理论基础 |
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2.1.1 关于生命观念的相关研究 |
2.1.2 关于生物学概念教学的研究现状 |
2.2 理论基础 |
2.2.1 奥苏贝尔的概念学习理论 |
2.2.2 皮亚杰的建构主义理论 |
2.2.3 概念转变理论 |
2.3 概念界定 |
2.3.1 生命观念 |
2.3.2 生物学概念 |
2.3.3 生物学概念教学 |
2.3.4 生物学概念教学策略 |
第3章 生物学概念教学现状调查 |
3.1 调查目的 |
3.2 教师调查 |
3.2.1 调查方法 |
3.2.2 教师问卷调查结果与分析 |
3.3 学生调查 |
3.3.1 调查方法 |
3.3.2 学生问卷调查结果与分析 |
3.4 存在问题 |
3.4.1 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体现不明显 |
3.4.2 概念教学与生命观念建立之间的联系不明显 |
3.4.3 构建生物学概念体系的手段匮乏 |
第4章 基于生命观念的高中生物概念教学策略 |
4.1 高中生物概念教学的原则 |
4.1.1 立足教材,研读课程标准 |
4.1.2 选择科学的概念呈现方式 |
4.1.3 选择恰当的教学策略 |
4.1.4 对教学成果进行开放评价 |
4.2 具体教学策略 |
4.2.1 科学史教学策略 |
4.2.2 模型教学策略 |
4.2.3 比较法教学策略 |
4.2.4 概念图教学策略 |
第5章 基于生命观念的概念教学的实践研究 |
5.1 教学实践目的 |
5.2 教学实践内容与方法 |
5.3 概念教学法的一般流程 |
5.4 教学实践实例 |
5.5 教学实践的结果及分析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A 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教师调查问卷 |
附录B 高中生物学概念学习学生调查问卷 |
附录C 生命观念学习水平测评卷(部分) |
附录D 两组学生测试成绩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2)基于APOS理论的高中生物学核心概念教学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1.1 核心概念学习的必要性 |
1.1.2 生物学核心概念教学中的不足 |
1.1.3 APOS理论能帮助教师解决学生核心概念形成中的问题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意义 |
1.4 研究设计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4.3 研究对象 |
1.4.4 研究过程 |
第2章 文献综述及相关理论 |
2.1 相关概念 |
2.1.1 概念及生物学概念 |
2.1.2 核心概念及生物学核心概念 |
2.1.3 核心概念教学 |
2.1.4 APOS理论 |
2.2 核心概念教学的研究进展 |
2.2.1 核心概念教学的理论研究阶段 |
2.2.2 核心概念教学的实践研究阶段 |
2.3 APOS理论的研究进展 |
2.3.1 APOS理论的起源 |
2.3.2 APOS理论模型的提出 |
2.3.3 APOS理论在概念教学的应用 |
2.4 研究的理论基础 |
2.4.1 Dubinsky的APOS理论 |
2.4.2 Piaget的认知发展理论 |
2.4.3 Piaget的“反省抽象”的理论 |
2.4.4 建构主义“知识观”理论 |
第3章 高中生物学教师核心概念教学认识及结果分析 |
3.1 高中生物学教师对核心概念教学认识情况调查 |
3.2 访谈结果及分析 |
3.2.1 生物学教师缺乏对其他学科概念教学理论的认识 |
3.2.2 概念教学理论需要具体落实的教学策略才能应用 |
3.2.3 高中生物学教师概念教学环节与APOS理论四阶段相似 |
第4章 构建基于APOS理论的高中生物学核心概念教学策略 |
4.1 生物学核心概念教学内容逻辑关系的梳理 |
4.1.1 教材内容的分析 |
4.1.2 梳理依据 |
4.1.3 教学内容梳理 |
4.2 构建APOS理论在高中生物学核心概念教学过程中的框架 |
4.3 APOS理论在高中生物学核心概念教学过程中的教学策略 |
4.3.1 联系生活实际,激趣导入核心概念背景 |
4.3.2 创设实际情景,初步建立核心概念形式 |
4.3.3 引导学生反思,细化赋予核心概念符号 |
4.3.4 通过概念应用,明确认同核心概念本质 |
4.3.5 延伸拓展概念,联结建构核心概念系统 |
4.4 应用APOS理论教学策略的原则 |
第5章 基于APOS理论的高中生物学核心概念教学实践研究 |
5.1 实验假设 |
5.2 编制量表及确定研究对象 |
5.3 编写核心概念学习效果检测卷 |
5.4 APOS理论教学策略课堂模式设计 |
5.5 研究结果与分析 |
5.5.1 APOS理论使学生的核心概念学习认知能力得到提高 |
5.5.2 APOS理论教学策略提升学生课堂学习主动性 |
5.5.3 APOS理论教学策略促进学生核心概念学习成绩的提高 |
第6章 研究结论与反思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反思 |
6.2.1 创新之处 |
6.2.2 存在问题 |
6.3 教学建议 |
6.4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
(3)5E教学模式在初中生物学重要概念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前言 |
1.1 课程标准强调重要概念的传递 |
1.2 5E教学模式契合生物课程性质和理念 |
1.3 5E教学模式与重要概念教学结合具有合理性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重要概念教学 |
2.1.1 概念的定义和要素 |
2.1.2 生物学重要概念 |
2.1.3 重要概念教学 |
2.1.4 重要概念教学策略 |
2.2 5E教学模式 |
2.2.1 教学模式 |
2.2.2 5E教学模式的由来 |
2.2.3 5E教学模式的基本含义 |
2.2.4 5E教学模式特点 |
2.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2.3.1 重要概念教学的研究现状 |
2.3.2 5E教学模式的研究现状 |
2.4 本研究的理论基础 |
2.4.1 认知-同化学习理论 |
2.4.2 布鲁纳发现教学法 |
2.4.3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第3章 研究设计 |
3.1 研究内容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研究法 |
3.2.2 问卷调查法 |
3.2.3 课堂观察法 |
3.2.4 访谈法 |
3.2.5 统计分析方法 |
3.2.6 实验研究法 |
3.3 研究意义 |
3.3.1 理论意义 |
3.3.2 实践意义 |
3.4 研究思路 |
第4章 5E教学模式在重要概念教学应用现状中的调查分析 |
4.1 学生重要概念掌握情况的问卷调查及分析 |
4.1.1 调查对象 |
4.1.2 调查目的 |
4.1.3 调查内容 |
4.1.4 调查结果及分析 |
4.2 重要概念教学情况的访谈调查及分析 |
4.2.1 调查对象 |
4.2.2 调查目的 |
4.2.3 调查内容 |
4.2.4 访谈调查结果及分析 |
4.3 5E教学模式在重要概念教学应用现状调查结论 |
4.3.1 重要概念教学开展存在问题 |
4.3.2 学生的主体性没有受到重视 |
4.3.3 生物教师认同5E教学模式和重要概念教学的结合 |
第5章 初中生物学重要概念的梳理和筛选 |
5.1 初中生物学重要概念的梳理 |
5.2 适合5E教学模式的重要概念的筛选 |
5.2.1 筛选原则 |
5.2.2 筛选结果 |
5.3 重要概念内容和教学对象的分析 |
5.3.1 课标分析 |
5.3.2 课时分析 |
5.3.3 难度分析 |
5.3.4 学情分析 |
第6章 5E教学模式在重要概念教学上应用策略的构建 |
6.1 5E教学模式在重要概念教学应用的原则 |
6.1.1 学生主体性原则 |
6.1.2 灵活应用原则 |
6.1.3 趣味性探究原则 |
6.2 5E教学模式在重要概念教学上的应用策略 |
6.2.1 引入的策略 |
6.2.2 探究的策略 |
6.2.3 解释的策略 |
6.2.4 迁移的策略 |
6.2.5 评价的策略 |
6.3 5E教学模式在重要概念教学应用的相关教学设计的呈现 |
6.3.1 《流动的组织—血液》教学设计 |
6.3.2 《血流的管道—血管》教学设计 |
6.3.3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教学设计 |
第7章 5E教学模式应用于重要概念教学的实践研究 |
7.1 教学实验设计 |
7.1.1 实验目的 |
7.1.2 实验对象 |
7.1.3 实验变量及控制 |
7.1.4 实验方法 |
7.1.5 实验过程 |
7.2 实验结果及分析 |
7.2.1 学生期末成绩的调查结果 |
7.2.2 学生生物学习兴趣的调查结果 |
7.2.3 学生生物学习方法的调查结果 |
7.2.4 学生探究能力的调查结果 |
7.2.5 学生课堂体验的调查结果 |
7.3 实验结论 |
7.3.1 实验班学生成绩明显提高 |
7.3.2 学生学习能力得到发展 |
7.3.3 5E教学模式下的生物课堂更具魅力 |
第8章 研究结论和建议 |
8.1 研究结论 |
8.1.1 5E教学模式下的重要概念教学具有可行性 |
8.1.2 5E教学模式下的重要概念教学可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
8.1.3 5E教学模式下的重要概念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
8.1.4 5E教学模式下的重要概念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8.2 研究不足及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4)基于生命观念提升的初中生物学概念教学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发展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 |
1.1.2 生物学概念教学发展的要求 |
1.1.3 初中生物学概念教学的现状 |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
1.2.1 关于生命观念的研究现状 |
1.2.2 关于生物学概念教学的研究现状 |
1.3 研究目的 |
1.4 研究意义 |
1.4.1 理论意义 |
1.4.2 实践意义 |
1.5 研究内容 |
1.6 研究方法 |
1.6.1 文献研究法 |
1.6.2 调查研究法 |
1.6.3 实验研究法 |
第2章 理论综述 |
2.1 概念界定 |
2.1.1 生命观念 |
2.1.2 生物学重要概念 |
2.1.3 生物学概念教学及其策略 |
2.2 理论依据 |
2.2.1 具身认知理论 |
2.2.2 概念转变理论 |
2.2.3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第3章 初中生物学重要概念教与学现状调查与分析 |
3.1 教师问卷调查 |
3.1.1 调查目的 |
3.1.2 调查对象 |
3.1.3 调查方法和设计 |
3.1.4 教师问卷调查结果与分析 |
3.2 学生问卷调查 |
3.2.1 调查目的 |
3.2.2 调查对象 |
3.2.3 调查方法和设计 |
3.2.4 学生问卷调查结果与分析 |
3.3 存在问题 |
3.3.1 学生作为重要概念建构的主体性地位体现不明显 |
3.3.2 生命观念在生物学重要概念教学中的作用有待加强 |
3.3.3 概念体系建构手段匮乏 |
第4章 基于生命观念提升的概念教学策略 |
4.1 概念理解的策略 |
4.1.1 实验教学策略 |
4.1.2 情境学习策略 |
4.1.3 思维脚手架策略 |
4.2 概念转变的策略 |
4.2.1 具象化认知策略 |
4.2.2 暴露前概念策略 |
4.2.3 转变前概念策略 |
4.3 概念巩固的策略 |
4.3.1 概念图策略 |
4.3.2 推理论证策略 |
4.3.3 生命观念立意的评价策略 |
第5章 基于生命观念提升的概念教学实践研究 |
5.1 研究目的 |
5.2 研究对象 |
5.3 研究时间与内容 |
5.3.1 研究时间 |
5.3.2 研究内容 |
5.4 研究条件及控制 |
5.4.1 实验过程控制 |
5.4.2 实验后测卷设计 |
5.5 研究案例 |
5.5.1 实验班《人体内废物的排出》教学设计 |
5.5.2 对照班《人体内废物的排出》教学设计 |
第6章 研究结果及分析 |
6.1 实验班与对照班后测卷总体成绩分析 |
6.2 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后测卷判断题对比分析 |
6.3 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后测卷选择题、概念图题对比分析 |
6.4 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后测卷分析说明题对比分析 |
第7章 研究结论与反思 |
7.1 研究结论 |
7.2 研究反思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本人出版或公开发表的论着、论文 |
后记 |
(5)初中生生物学前科学概念转变策略的建构与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选题背景 |
1.1.1 生物学概念学习受学生前科学概念影响 |
1.1.2 目前初中生物课堂学生概念学习效率较低 |
1.1.3 初中生物学概念转变教学实证研究不够深入 |
1.1.4 转变学生的前科学概念成为深入理解生物学重要概念的突破点 |
1.2 研究意义 |
1.2.1 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概念知识网络 |
1.2.2 为教师提供可利用的教学模式,促进有效课堂的建立 |
1.2.3 为初中概念转变教学提供教学案例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相关概念的梳理 |
2.1.1 概念 |
2.1.2 科学概念 |
2.1.3 前科学概念 |
2.1.4 概念转变 |
2.2 前科学概念的发展历程 |
2.2.1 前科学概念的起源 |
2.2.2 前科学概念的理论研究阶段 |
2.2.3 前科学概念的实证研究阶段 |
2.2.4 初中生生物学前科学概念的揭示与归因研究 |
2.3 概念转变的兴起与发展 |
2.3.1 概念转变的起源 |
2.3.2 概念转变的模型建立 |
2.3.3 概念转变的教学模式 |
2.3.4 概念转变的教学策略 |
2.3.5 概念转变的理论基础 |
第3章 研究设计 |
3.1 研究目的 |
3.2 研究对象 |
3.3 研究内容 |
3.4 研究方法 |
3.4.1 文献研究法 |
3.4.2 课堂观察法 |
3.4.3 问卷调查法 |
3.4.4 访谈法 |
3.4.5 实验研究法 |
3.5 研究过程 |
3.6 研究思路 |
第4章 初中生生物学概念转变教学现状的总结与分析 |
4.1 被试情况分析 |
4.1.1 问卷调查对象——教师 |
4.1.2 访谈对象——教师 |
4.2 初中生物学前科学概念转变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 |
4.2.1 教师问卷调查结果 |
4.2.2 教师访谈结果 |
第5章 初中生生物学前科学概念的归因及特点 |
5.1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前科学概念的扩充 |
5.1.1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前科学概念的分析 |
5.1.2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前科学概念的补充 |
5.2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前科学概念的归因 |
5.3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前科学概念的特点 |
第6章 初中生生物学概念转变教学策略的构建 |
6.1 前科学概念转变策略的建构程序 |
6.1.1 绘制概念图、设置问题串,暴露前科学概念 |
6.1.2 创设情景、产生认知冲突,引发学生思考 |
6.1.3 探究矛盾、科学认知,建立科学概念 |
6.1.4 总结归纳、课堂练习,运用科学概念 |
6.2 前科学概念转变策略的原则 |
6.2.1 科学性原则 |
6.2.2 针对性原则 |
6.2.3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
6.2.4 公正性原则 |
6.3 前科学概念转变策略的评价方式 |
6.3.1 学生知识水平对比 |
6.3.2 增殖性评价 |
6.3.3 课堂观察记录表 |
6.3.4 教学干预后概念学习效果 |
第7章 初中生生物学概念转变教学策略的实践 |
7.1 前科学概念转变策略的应用原则 |
7.1.1 完整性原则 |
7.1.2 疏导性原则 |
7.1.3 趣味性原则 |
7.1.4 及时巩固性原则 |
7.2 前科学概念转变策略的实验方案设计 |
7.2.1 实验目的 |
7.2.2 被试的选择 |
7.2.3 实验因素控制 |
7.2.4 实验方法 |
7.3 前科学概念转变策略的教学实验实施 |
7.3.1 教学目标的确定 |
7.3.2 甲1班的课堂教学过程 |
7.3.3 乙1班的课堂教学过程 |
7.3.4 丙1班的课堂教学过程 |
7.4 前科学概念转变策略的教学实验结果分析 |
7.4.1 学生成绩分析 |
7.4.2 增殖性评价分析 |
7.4.3 课堂表现观察记录分析 |
7.4.4 教学干预后概念学刊效果分析 |
7.5 实验结果总结与分析 |
第8章 研究结论 |
8.1 归纳出《人体内物质的运输》前科学概念的来源和特点 |
8.2 构建出前科学概念转变教学策略及应用原则 |
8.3 前科学概念转变策略的教学优势 |
8.4 为前科学概念转变教学提供了具体的案例 |
8.5 前科学概念转变策略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
第9章 启示与建议 |
9.1 前科学概念转变教学策略的教学启示 |
9.2 前科学概念转变教学策略的教学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6)高中生物教学中建构生命观念的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意义及目的 |
1.3.1 研究意义 |
1.3.2 研究目的 |
1.4 研究方法 |
1.4.1 文献研究法 |
1.4.2 问卷调查法 |
1.4.3 实验研究法 |
1.4.4 访谈法 |
1.5 研究思路与具体路线 |
第二章 研究的理论基础 |
2.1 理论基础 |
2.1.1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 |
2.1.2 最近发展区理论 |
2.1.3 有意义学习理论 |
2.1.4 STSE教育理论 |
2.2 生命观念与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关系 |
2.3 研究生命观念的内涵 |
2.3.1 物质与能量观 |
2.3.2 结构与功能观 |
2.3.3 平衡与稳态观 |
2.3.4 进化与适应观 |
2.3.5 系统观 |
2.3.6 信息观 |
2.3.7 生命伦理观 |
2.3.8 生态观 |
2.4 生命哲学 |
第三章 高中生物教学建构生命观念的现状调查分析 |
3.1 教师调查问卷的实施 |
3.1.1 调查对象的选择 |
3.1.3 调查结果与分析 |
3.1.4 教师访谈 |
3.2 小结分析 |
第四章 建构学生生命观念的教学策略 |
4.1 梳理与生命观念相对应的概念与事实锚定点 |
4.2 设置真实情境,建构生命观念 |
4.3 聚焦学生活动,建构生命观念 |
4.4 进行概念教学,建构生命观念 |
4.5 布置建模任务,建构生命观念 |
4.6 巧用科学史实,建构生命观念 |
第五章 建构生命观念的实践研究 |
5.1 实验研究前准备 |
5.1.1 研究目的 |
5.1.2 研究对象 |
5.1.3 研究过程与方法 |
5.1.4 实验前调查 |
5.2 研究实施的过程 |
5.2.1 案例一《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 |
5.2.2 案例二《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 |
5.3 结果与分析讨论 |
5.3.1 学生情感态度分析后测 |
5.3.2 学生生命观念的后测分析 |
5.3.3 实验后学生访谈记录分析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研究的结论 |
6.1.1 通过生命观念内涵的深入剖析,加深对生物核心概念的理解 |
6.1.2 通过建构生命观念策略的教学初探,实现课堂核心素养的培养 |
6.2 不足与展望 |
6.3 创新之处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高中生物教师调查问卷 |
附录二 生物学学习情感调查问卷 |
附录三 学生生命观念测量表(前测) |
附录四 学生生命观念测量表(后测) |
附录五 访谈提纲 |
附录六 案例《细胞的衰老与死亡》 |
附录七 教学片段《细胞中的能量通货—ATP》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7)基于“5E教学模式”的初中生物学概念教学实施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问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二、问题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
第一章 概念与概念教学研究概述 |
一、概念的界定 |
(一) 概念的定义 |
(二) 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
二、概念教学的研究概述 |
(一) 概念教学的理论基础 |
(二) 概念教学的研究现状 |
第二章 生物学概念与生物概念教学 |
一、生物学概念的含义及成分分析 |
(一) 生物学概念的含义 |
(二) 生物学概念的成分分析 |
二、生物学概念的类型与特点分析 |
(一) 生物学概念的类型 |
(二) 生物学概念的特点 |
三、生物学概念的认知功能 |
四、影响生物学概念学习的因素 |
(一) 学生主观因素 |
(二) 教师客观因素 |
(三) 概念本身因素 |
第三章 初中生物学概念教学实施策略 |
一、教学策略的概念 |
二、教学策略的基本特征 |
三、初中生物概念教学的基本过程 |
四、实施生物概念教学的具体策略 |
(一) 引入概念的策略 |
(二) 建构概念的策略 |
(三) 理解概念的策略 |
(四) 深化概念的策略 |
(五) 评价概念的策略 |
第四章 概念教学案例的评析 |
一、“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概念教学案例评析 |
二、“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概念教学案例评析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后记 |
(8)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的方法梳理及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课题的提出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实践意义 |
1.3 研究内容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2 概念教学理论依据 |
2.1 概念转变理论 |
2.2 奥苏贝尔的概念同化论 |
2.3 概念图理论 |
3 生物学概念教学概述 |
3.1 概念界定 |
3.1.1 概念 |
3.1.2 大概念 |
3.1.3 生物学概念 |
3.1.4 概念教学五要素 |
3.1.5 概念教学基本过程 |
4 生物学概念教学的方法 |
4.1 .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概念教学方法 |
4.1.1 .讲授法 |
4.1.2 提问法 |
4.1.3 讨论法 |
4.2 以逻辑关系为主的概念教学方法 |
4.2.1 直观法 |
4.2.2 归纳法 |
4.2.3 演绎法 |
4.3 以操作为主的概念教学方法 |
4.3.1 演示观察法 |
4.3.2 实验探究法 |
4.3.3 模型建构法 |
4.3.4 练习巩固法 |
5 概念教学评价的方法 |
5.1 在新的情景中检验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
5.2 运用概念图进行评价 |
6 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的实践研究 |
6.1 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的内容梳理 |
6.2 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的教学设计实施与反思 |
6.2.1 教学设计实施的目的 |
6.2.2 实施的对象与过程 |
6.2.3 教学实施的内容 |
6.2.4 概念教学设计实施案例 |
6.2.5 实践实施的结果与分析 |
6.2.6 概念教学的教学反思 |
7 结论 |
7.1 本研究的结论 |
7.2 本研究的不足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科研论文及科研结果 |
(9)“HPS”教学模式在高中生物学核心概念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依据 |
1.1.1 新课改对生物教学提出了新要求 |
1.1.2 核心概念在生物学科教学中具有重要地位 |
1.1.3 “HPS”教学模式在生物教学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实践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3.1 国外研究综述 |
1.3.2 国内研究综述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2 概念界定及相关研究理论 |
2.1 HPS教学模式 |
2.1.1 科学史 |
2.1.2 科学哲学 |
2.1.3 科学社会学 |
2.2 核心概念及相关理论 |
2.2.1 核心概念 |
2.2.2 核心概念的获得 |
2.2.3 核心概念的教学策略 |
2.2.4 新课标对核心概念教学的要求 |
2.3 HPS教学模式在生物学核心概念教学中应用的理论依据 |
2.3.1 建构主义理论 |
2.3.2 奥苏贝尔有意义学习理论 |
3 HPS模式在生物学核心概念教学中应用的调查分析 |
3.1 调查设计 |
3.1.1 调查目的 |
3.1.2 调查方法 |
3.2 调查过程 |
3.2.1 问卷的编制与设计 |
3.2.2 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
3.3 调查结果及分析 |
3.3.1 教师问卷 |
3.3.2 学生问卷 |
3.4 调查结果总分析及建议 |
3.4.1 调查结果总分析 |
3.4.2 建议 |
4 基于HPS教学模式的高中生物学核心概念教学案例 |
4.1 基于HPS理论的概念教学步骤 |
4.2 必修课程中核心概念与HPS内容的整理 |
4.3 教学案例的选取 |
4.4 具体教学案例设计 |
4.4.1 教学案例一:酶的本质探索 |
4.4.2 教学案例二:光合作用的探索历程 |
4.5 对HPS教学模式在核心概念教学的分析 |
5 结论及展望 |
5.1 研究结论 |
5.2 研究不足 |
5.3 研究展望 |
附录 A 高中生物教师对HPS教学模式在生物学核心概念教学中应用情况调查 |
附录 B 高中生对HPS教学模式在生物学核心概念教学中应用的认知调查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基于科学思维培养的“导、学、展、评、测”教学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综述 |
1.3.1 国外相关研究 |
1.3.2 国内相关研究 |
1.3.3 研究现状述评 |
1.4 相关概念界定 |
1.4.1 思维 |
1.4.2 科学思维 |
1.4.3 教学模式 |
1.4.4 “导、学、展、评、测”教学模式 |
1.5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5.1 研究思路 |
1.5.2 研究方法 |
2 课堂教学现状调查 |
2.1 问卷的编制与施测 |
2.1.1 问卷的编制 |
2.1.2 问卷结构及项目 |
2.1.3 问卷的施测 |
2.2 数据统计与结果分析 |
2.2.1 数据统计 |
2.2.2 存在问题与原因剖析 |
3 基于科学思维培养的“导、学、展、评、测”教学模式 |
3.1 “导、学、展、评、测”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
3.1.1 建构主义理论 |
3.1.2 最近发展区理论 |
3.1.3 发展性教育理论 |
3.1.4 《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 年版)》 |
3.2 “导、学、展、评、测”教学模式的实施程序 |
3.2.1 情景导入,明确目标 |
3.2.2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
3.2.3 展示思维,精讲点拨 |
3.2.4 总结评价,建构体系 |
3.2.5 巩固检测,拓展思维 |
3.3 “导、学、展、评、测”教学模式的特点 |
3.3.1 注重培养科学思维 |
3.3.2 注重学生深度学习 |
3.3.3 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
3.4 “导、学、展、评、测”教学模式的应用原则 |
3.4.1 生命性原则 |
3.4.2 以学生为中心原则 |
3.4.3 灵活性原则 |
3.5 “导、学、展、评、测”教学模式的应用策略 |
3.5.1 课前预设策略 |
3.5.2 情境化策略 |
3.5.3 活动化策略 |
4 “导、学、展、评、测”教学模式的教学案例及分析 |
4.1 新授课教学案例及分析 |
4.1.1 新授课教学案例 |
4.1.2 新授课教学案例分析 |
4.2 复习课教学案例及分析 |
4.2.1 复习课教学案例 |
4.2.2 复习课教学案例分析 |
5 “导、学、展、评、测”教学模式实践结果及分析 |
5.1 研究对象 |
5.2 研究思路 |
5.3 实施过程 |
5.3.1 课前准备 |
5.3.2 课堂实施 |
5.4 课堂观察和成绩对比分析 |
5.4.1 课堂观察比较 |
5.4.2 达标检测成绩分析 |
5.5 小结 |
6 结语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
附录2 |
附录3 |
致谢 |
四、关于生物学概念的教学(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生命观念的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策略研究 ——以《分子与细胞》模块为例[D]. 周妍. 温州大学, 2019(01)
- [2]基于APOS理论的高中生物学核心概念教学的应用研究[D]. 徐嘉婕. 陕西师范大学, 2019(01)
- [3]5E教学模式在初中生物学重要概念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谢玉杰. 陕西师范大学, 2019(01)
- [4]基于生命观念提升的初中生物学概念教学策略研究[D]. 吴文清. 苏州大学, 2018(01)
- [5]初中生生物学前科学概念转变策略的建构与实践研究[D]. 鱼霄. 陕西师范大学, 2019(01)
- [6]高中生物教学中建构生命观念的实践研究[D]. 卜丽君. 广州大学, 2019(01)
- [7]基于“5E教学模式”的初中生物学概念教学实施策略研究[D]. 贾晓行. 东北师范大学, 2014(01)
- [8]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的方法梳理及实践研究[D]. 李小莉. 四川师范大学, 2019(02)
- [9]“HPS”教学模式在高中生物学核心概念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张丹. 河南大学, 2019(01)
- [10]基于科学思维培养的“导、学、展、评、测”教学模式研究[D]. 张秀峰. 山东师范大学, 201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