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抑制剂对钾和 IAA 诱导的离体黄瓜子叶不定根形成的影响

几种抑制剂对钾和 IAA 诱导的离体黄瓜子叶不定根形成的影响

一、几种抑制剂对钾和IAA诱导的离体黄瓜子叶不定根形成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杨伟光[1](2021)在《短周期甘蓝型油菜的鉴定及其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文中研究表明

孙要光[2](2021)在《番茄抗灰叶斑病应答基因SlPKY1的功能分析》文中提出

郑淇尹[3](2021)在《小果博落回毛状根诱导及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文中指出

尹诗慧[4](2021)在《大豆GmARF2a基因在植物生长发育中的作用》文中指出大豆(Glycine max[L.]Merr.)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粮油作物,为人类提供了丰富且优质的植物蛋白和油脂。近年,我国大豆需求急剧增长,而国产大豆产量停滞不前,市场存在巨大的需求缺口。进一步提高大豆产量对于维护国家粮食安全、提升人民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在大豆的生长发育中,生长素发挥重要作用,而生长素响应因子(Auxin response factor,ARF)作为转录因子,参与调控生长素的应答。本研究在大豆复合植株与拟南芥中过表达GmARF2a基因,初步验证了GmARF2a基因功能。主要结果如下:1.成功克隆Glyma.19G206100基因,命名为GmARF2a。基因组全长11279bp,ORF为2034 bp,编码677个氨基酸,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分子量为75.65 KDa,等电点p I为7.11。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GmARF2a与野生大豆KHN43557.1(ARF7)同源基因的亲缘关系最近。PB1与B3功能域比对发现,GmARF2a与At ARF2的功能域相近。利用实时荧光定量检测GmARF2a基因在大豆Williams 82品系的根、茎、叶、花和茎尖组织中的表达。结果表明,GmARF2a基因在花中的表达量最高,其次为茎尖,再次为根、茎、叶。亚细胞定位结果显示,GmARF2a在细胞核与细胞膜中表达。2.利用发根农杆菌介导,获得根部过表达GmARF2a基因的大豆复合植株,根瘤菌侵染处理30 d后,统计分析大豆复合植株与对照的根瘤与发状根等表型,对照为转p CAMBIA3301-2*flag-GFP(EV)空载的复合植株。结果显示,与对照相比,过表达GmARF2a可使大豆复合植株叶片的叶绿素含量(SPAD)值增加17.2%,叶片氮含量增加14.3%,发根长度增加35.1%,发根数量增加69.2%,发根鲜重量增加1.1倍,结瘤数量增加1.6倍,结瘤重量增加1.5倍,结瘤体积增加1.6倍。3.将大豆GmARF2a基因过表达于拟南芥品系col-0中,获得T3代转化株系。以野生型为对照,调查发芽率、开花期、株高、果荚数、果荚长度。结果显示,与野生型相比,过表达GmARF2a可使发芽率降低14.8%,开花期平均延迟7 d,株高增加36.4%,果荚数增加53.1%,果荚长度增加26.3%,利用液相色谱法测定IAA含量,IAA含量增加33.3%。对GmARF2a过表达株系与野生型进行转录组测序分析,获得上调表达差异基因634个,下调表达差异基因863个,其中与生长素信号转导途径直接相关的表达差异基因共有11个,GmARF2a上调基因分别为At CYP71A12、At CYP71A13、At PBS3、At SAUR29、At CYP79B2、AT1G56150、AT2G16580、AT3G12830,GmARF2a下调基因分别为At WES1、At IAA31、AT2G46690。

唐超男[5](2021)在《外源独脚金内酯调控辣椒幼苗低温耐受性的生理与分子机制》文中研究指明辣椒(Capsicum annuum L.),作为一种典型的喜温性蔬菜,其生长和产量容易受到低温环境的限制。独脚金内酯(SLs),一种类胡萝卜素衍生植物激素,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生物与非生物胁迫适应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本研究以低温敏感型‘航椒4号’为试验材料,通过叶片外源喷施独脚金内酯人工合成类似物(rac-GR24,SL)及其生物合成抑制剂(Tis108,Tis),分析不同处理植株生长、光合作用、抗氧化防御和内源激素水平在低温胁迫下的变化,并利用转录组测序进一步分析差异基因表达模式,探索SL关于辣椒幼苗抵抗低温胁迫的效用,阐明独脚金内酯调控辣椒低温耐受性生理与分子机制。获得如下主要研究结果:(1)独脚金内酯能够缓解低温胁迫对辣椒生长的抑制,减轻低温伤害,提高辣椒的低温耐受性。低温胁迫后,各处理植株生长(鲜重、干重和根系形态)受到抑制,叶片组织和生物膜系统发生损伤,可溶性糖、蛋白、脯氨酸等渗透调节物质积累增加;SL预处理辣椒植株的生长抑制、叶片组织和膜系统的损伤程度较单独低温处理辣椒轻,并进一步增加了以上渗透调节物质的积累;Tis预处理则加重了辣椒生长抑制与上述损伤程度,并降低了渗透调节物质积累。(2)独脚金内酯能缓解低温胁迫下辣椒叶片光合色素含量与净光合速率(Pn)的下降。同时,SL预处理增加了气孔在低温胁迫前期(24 h)的闭合程度,导致气孔导度显着低于单独低温处理植株,但在低温胁迫后期(72 h)降低其闭合程度,导致气孔导度高于单独低温处理植株;Tis预处理效果与之相反。(3)施用SL缓解了低温下光合电子从OA到QB传递的抑制(VJ,φEo),保护了PSI受体侧的末端电子受体(φRo),优化了单位截面与单个活性反应中心的能量分配,抑制了ATP损失,并维持了卡尔文循环的正常进行,从而增加了辣椒在低温下对过剩激发能[(1-q P)/NPQ]的消耗,最终缓解了初始低温胁迫对辣椒幼苗的光抑制程度(Fv/Fm),提高了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II)。Tis预处理效果与之相反。(4)长期低温胁迫(120 h)下,SL预处理通过提高叶黄素、玉米黄质、环氧玉米黄质和紫黄质积累,增加紫黄质脱环氧化酶(VDE)的活性,推进了叶黄素循环的脱环氧化[(Z+A)/(Z+A+V)]进程,从而增加辣椒在长时间低温胁迫后的能量耗散(NPQ),以减少PSII反应中心的过剩激发能[(1-q P)/NPQ],最终缓解了长期低温胁迫对辣椒幼苗的光抑制程度(Fv/Fm)。(5)低温胁迫下,经SM(硫酸链霉素,D1蛋白合成抑制剂)处理植株的Fv/Fm均小于未经SM处理的植株,但施用SL和Tis植株的Fv/Fm在SM存在的低温条件下仍分别显着高于和低于未施用SL和Tis的植株,表明独脚金内酯对PSII的保护不依赖于D1蛋白的周转。(6)低温胁迫下,SL上调了Ca Cu/Zn-SOD、Ca Fe-SOD、Ca CAT、Ca APX、Ca DHAR、Ca MDHAR和Ca GR的表达,伴随相应抗氧化酶活性的增加,以及与As A/DHA和GSH/GSSH比值的增加,从而减少了O2.-和H2O2的积累。同时,SL降低了生长素(IAA)水平,进一步提高细胞分裂素(ZT)、水杨酸(SA)和茉莉酸(JA)水平,动态改变脱落酸(ABA)水平。(7)对正常对照(NT)、单独低温胁迫(LT)、SL预处理植株低温胁迫(SL_LT)、Tis预处理植株低温胁迫(Tis_LT)四种处理辣椒叶片构建了12个c DNA文库,测序共获得77.19 Gb的Clean reads,三种低温处理组间筛选到8776个差异表达基因,包括4473(51.0%)个上调表达基因和4303(49.0%)个下调表达基因。GO功能表征发现,基于NT处理的基因表达水平,Tis_LT显着富集到细胞组分的term多与光合作用相关(光系统、光系统II、光系统I、光合膜、类囊体、类囊体膜),且都是下调表达;基于LT处理的基因表达水平,SL_LT和Tis_LT也显着富集到与光合作用相关的细胞组分term中,但分别上调和下调表达。KEGG通路注释发现,Tis_LT vs NT显着注释到光合作用-天线蛋白通路;SL_LT vs LT主要注释到植物激素信号传导通路;Tis_LT vs LT显着注释到光合作用-天线蛋白通路;SL_LT vs Tis_LT显着注释到光合作用-天线蛋白,光合作用,光合生物的固碳作用,乙醛酸和二羧酸代谢,卟啉与叶绿素代谢,碳代谢,以及氮代谢等KEGG通路。对低温胁迫下卟啉与叶绿素代谢、光合作用-天线蛋白、光合作用,光合生物的固碳作用和类胡萝卜素合成通路进一步分析,分别注释到18、21、29、31和15个差异表达基因,基本上均在SL_LT处理下高表达,LT处理下中度表达,Tis_LT处理下低表达。

刘娜[6](2021)在《外源褪黑素缓解黄瓜幼苗吡虫啉胁迫的生理和分子机制》文中提出在设施栽培生产中,高温高湿的环境造成黄瓜(Cucumis sativus L.)植株病虫害频发,在防治过程中农药施用量大、种类多,严重影响作物生长,污染环境,甚至通过食物链富集,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威胁。褪黑素(Mel)作为一种新型的植物调节物质,在响应逆境胁迫中具有重要调节作用。目前,关于Mel在植物农药降解代谢方面鲜有研究。为此,本研究通过分析外源Mel对新烟碱类杀虫剂吡虫啉(IMD)胁迫下黄瓜幼苗光合作用、As A-GSH循环、氮代谢、营养元素吸收以及转录组学的影响,探究外源Mel对IMD胁迫下黄瓜幼苗的生理和分子调控机制,为设施黄瓜栽培中减轻IMD药害提供理论依据。取得的主要结果如下:1.2.75mM-IMD显着抑制了黄瓜植株净光合速率(Pn)和叶绿素含量(Chl),影响了黄瓜幼苗的正常生长;外源根施50μM Mel显着提高了黄瓜幼苗气孔开放程度,降低了MDA含量,增加了叶绿素含量,有效缓解了IMD胁迫对植株造成的光合与膜损伤,并增加了黄瓜幼苗根系和叶片中的Mel含量,加速了IMD的降解。2.外源Mel显着提高了IMD胁迫下黄瓜幼苗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Fv/Fm)、光化学猝灭系数(q L)及光系统II实际光量子产额(ΦPSII)。同时,外源Mel处理有助于修复IMD胁迫对叶片叶绿体结构造成的损伤,显着减少了嗜锇颗粒数量,维持了类囊体结构的相对完整。此外,外源Mel使叶片中1,5-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加氧酶(Rubisco)和果糖1,6-二磷酸酶(FBP)活性显着提高2.4%和38.9%,减轻了IMD胁迫对叶片造成的光合损伤;并通过降低果糖、蔗糖和可溶性蛋白的生物合成,维持黄瓜幼苗正常的碳代谢和渗透调节过程。3.外源Mel显着抑制了IMD胁迫下黄瓜幼苗叶片中过氧化氢(H2O2)和超氧阴离子(O2·-)的积累,提高了叶肉细胞中谷胱甘肽还原酶(GR)的活性,催化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的还原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的再生成;同时,Mel还增强了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DHAR)接受GSH生成的电子,使脱氢抗坏血酸(DHA)还原生成抗坏血酸(As A),提高了As A-GSH循环系统清除自由基的效率,增强了黄瓜幼苗的ROS清除能力,进而缓解了IMD胁迫引起的氧化损伤。另外,Mel显着诱导解毒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的活性及其编码基因GST1、GST2、GST3的表达,从而促进IMD的降解代谢,维持了植物体内的氧化还原稳态。4.外源Mel明显改善了IMD胁迫下黄瓜幼苗叶片氮同化过程中的相关酶—硝酸还原酶(NR)、亚硝酸还原酶(Ni R)、谷氨酰胺合成酶(GS)、谷氨酸合成酶(GOGAT)的活性,维持了植株对养分的正常吸收。同时,外源Mel促进了IMD胁迫下黄瓜幼苗根、茎、叶中大量元素(氮、磷、钾),中量元素(钙、镁),微量元素(锌、铁、锰)的吸收,且在根系中的促进效果最为显着。5.转录组测序结果表明:共有3042个差异表达基因(DEGs)在处理后的黄瓜叶片中得到鉴定。其中与IMD-Mel+IMD对比组合中有523个差异基因上调表达,118个下调表达。Gene Ontology(GO)分析表明大多数DEGs被注释到过渡金属离子结合、膜组件和次生代谢过程。Kyoto Encylopeid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富集主要涉及谷胱甘肽代谢、MAPK信号通路-植物、苯丙氨酸代谢、植物激素转导和植物-病原互作。对GO和KEGG项中DEGs进一步分析发现,外源Mel可能通过调控漆酶、苯丙氨酸解氨酶、呼吸爆发氧化酶同源蛋白、细胞色素P450基因、WRKY转录因子、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乙烯响应因子、b HLH转录因子和MYC2转录因子等基因的表达促进黄瓜幼苗体内IMD降解。综上所述,外源Mel通过维持黄瓜幼苗光合系统稳定、调控氧化还原稳态、促进养分吸收以及诱导抗逆基因的表达,提高黄瓜幼苗对IMD的耐受性。本研究为设施黄瓜栽培中减轻农药药害提供了理论依据。

赵耀东[7](2021)在《短串联靶标模拟技术介导的miR156e在紫花苜蓿中的遗传转化》文中提出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常被用作牲畜的主要口粮,并且在自然环境的治理、预防水土流失等方面也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干旱是限制苜蓿产量和品质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如何进一步提高其抗旱特性,扩大其栽培面积,仍是当前苜蓿生产中亟待解决的问题。而基因工程的发展和应用为苜蓿的品种改良提供了一种新思路。micro RNA(miRNA)是一种小分子非编码RNA,研究表明miRNA广泛参与了植物对非生物胁迫的应答过程。短串联靶标模拟(Short tandem target mimic,STTM)技术可以人为沉默目标miRNA的内源表达,是目前通过抑制表达的方式研究miRNA功能的最有效手段。在前期的测序研究中我们发现mtr-miR156e通过下调表达的方式积极参与了紫花苜蓿应对干旱胁迫的过程,因此本文首先以miR156e为靶标构建了STTM沉默表达载体p BWA(V)HS-STTM-miR156e,其次以‘三得利’紫花苜蓿为研究材料建立组培再生体系,最后将STTM156e表达载体转化苜蓿建立遗传转化体系并成功得到转基因苜蓿植株,为更好地解析miR156e的抗旱功能培育紫花苜蓿的抗旱新品种奠定一些研究基础。取得如下结果:(1)构建了沉默miR156e的表达载体p BWA(V)HS-STTM-miR156e。根据mtr-miR156e的成熟序列设计出具有miR156e结合位点的STTM结构并随之设计出特异性引物,采用引物扩增法得到126 bp的STTM156e目的片段并与表达载体p BWA(V)HS成功连接,测序和酶切验证了重组载体的可用性。提取重组载体质粒转化农杆菌GV3101最终获得9个阳性单菌落,用于转化试验。(2)建立了‘三得利’紫花苜蓿的高效离体再生体系。苜蓿种子经0.1%HgCl2溶液消毒5 min后接种在1/2 MS培养基中萌发最佳,发芽率可达96.67%。下胚轴是诱导愈伤的最佳外植体,最佳愈伤诱导培养基为A8,诱导率可达97.92%。最佳分化培养基为B5,最终出芽率可达66.67%。最佳生根培养基为C4,生根率达88.33%。(3)优化了农杆菌介导STTM156e的遗传转化体系并获得转基因植株。脱菌培养添加Carb的最佳浓度为400 mg/L,且后续每继代一次浓度需减少100 mg/L。最佳选择培养方式为在分化阶段使用10 mg/L Hyg筛选阳性转化。将下胚轴浸泡在OD600=0.6-0.8的侵染菌中10 min,避光培养3 d是最佳的转化体系。最终经Hyg筛选初步获得12株再生苜蓿,PCR检测7株可扩增出215 bp的特异性条带,整体阳性转化率达58.33%。

张晓蕊[8](2020)在《茄果类蔬菜扦插苗茎基部碳水化合物积累与不定根发生》文中研究指明茄果类蔬菜,包括番茄、辣椒和茄子,是世界性主栽蔬菜种类,扦插育苗常用于茄果类蔬菜的快繁、嫁接、种质资源保存等。本论文选用番茄品种‘中杂302’、辣椒品种‘中椒6号’和茄子品种‘园杂471’为试材,采用茎基部水扦插方式,明确了苗龄对番茄、辣椒、茄子扦插苗茎基部不定根发生的影响,揭示了番茄、辣椒、茄子幼苗扦插后茎基部碳水化合物含量变化特征,并通过番茄扦插苗真叶去除方法改变光合产物合成,证实了茎基部碳水化合物积累促进不定根发生,为生产中提高茄果类蔬菜扦插成活率、改进扦插育苗技术提供了参考。主要结果如下:1.比较分析番茄、辣椒和茄子2叶1心、3叶1心、4叶1心期幼苗扦插后茎基不定根的发生,发现番茄扦插苗茎基不定根发生最早、数量最多、总长度最长,辣椒次之,茄子最差;苗龄增大延迟茄子扦插苗不定根的发生;不定根发生数番茄和茄子3叶1心最多,辣椒4叶1心最多;不定根总长番茄3叶1心最长,茄子和辣椒2叶1心最长。以上表明番茄、辣椒、茄子扦插苗茎基部不定根发生存在显着差异,苗龄显着影响番茄、辣椒、茄子扦插苗茎基部不定根发生。2.分析测定番茄、辣椒、茄子幼苗扦插后茎基部碳水化合物含量,发现幼苗扦插后茎基部葡萄糖、果糖、蔗糖和可溶性总糖含量随扦插时间呈升高趋势,淀粉含量相对稳定,己糖/蔗糖比率早期快速升高至峰值;相关性分析表明番茄和辣椒扦插苗不定根发生与茎基部葡萄糖、果糖、蔗糖和可溶性总糖含量显着正相关。以上表明茄果类蔬菜扦插苗茎基部可溶性碳水化合物积累与不定根发生密切相关。3.采用去除番茄扦插苗叶片的方式减少光合产物的合成,测定茎基部不定根形成过程中碳水化合物含量、相关酶活性和基因相对表达水平,发现去除幼苗叶片处理,改变了番茄扦插苗茎基部碳水化合物卸载相关酶SUS、CWIN活性和基因相对表达水平,显着降低了茎基部葡萄糖、果糖、蔗糖和可溶性总糖积累水平,抑制了不定根发生。以上表明番茄茎基部碳水化合物积累促进不定根发生,保留适当的叶片数有利于番茄扦插苗形成不定根。

潘琼玉[9](2019)在《苦瓜离体再生体系的建立及不定芽再生机理初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研究以苦瓜作为研究对象,对影响苦瓜离体再生的主要因子即消毒方式、外源激素种类及配比、基因型、外植体类型等多方面进行研究,以期建立高效、稳定的苦瓜离体再生体系;并对不定芽再生过程中一系列生理生化指标进行了测定,分析了易产生不定芽基因型的各种外植体及不定芽再生率高、中、低的3种基因型的下胚轴在不定芽发生的各个阶段的生理生化变化,旨在探讨各个因子在不定芽发生过程中的作用机制,以期为下胚轴再生不定芽提供理论依据。结果如下:1.将种子去壳,用自来水浸泡15min,在超净工作台中用75%酒精浸泡30s,再用4%NaClO浸泡6 min,用无菌水冲洗4~5遍是最佳消毒方式;最佳外植体为“海研2号”12~14d苗龄的下胚轴;最佳诱导愈伤组织和不定芽分化的培养基为MS+2.5 mg L-1 6-BA+0.01 mg L-1 IBA;最佳伸长培养基是 MS+1.0 mg·L-1 6-BA+0.005 mg·L-1 IBA;最佳生根培养基为MS+0.1 mg·L-1 IBA;试管苗的移栽方式为:当试管苗的根长达到2.5~3cm左右,进行炼苗移栽。每天浇一次水,两周后统计成活率为74%。2.在海研2号12~14d苗龄下胚轴不定芽再生过程中不定芽的发生与内源激素含量及平衡的变化密切相关。不定芽的发生需要较高水平的CTK、IAA、ETH、GA,需要一定量的SA、JA、BR、SLS、ABA。ABA/GA低,在0.72左右有利于愈伤组织的膨大和不定芽的膨胀及伸长;ABA/IAA在0.82~1.49之间,值低有利于愈伤组织的膨大、不定芽的形成和膨胀,值较高有利于不定芽的伸长;CTK/IAA在1.00左右有利于愈伤组织的膨大和不定芽的膨胀及伸长,值较低则有利于芽原基的启动。3.在海研2号12~14d苗龄下胚轴不定芽再生过程中不定芽的发生与生理指标的变化密切相关。不定芽的发生伴随着大量蛋白质的产生,在芽原基启动期和不定芽膨胀期,可溶性蛋白含量会升高;芽原基启动,不定芽的膨大及伸长需要大量能量维持,一定量的可溶性糖有利于不定芽的发生。不定芽膨大前期,SOD比活力高有利于芽原基的形成及不定芽的分化。不定芽膨大前期和不定芽分化后期,POD比活力较高有利于不定芽的发育,而较高的H202对不定芽形成和生长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丰华[10](2018)在《生长素促进黄瓜下胚轴不定根生长过程中H2O2产生源初探》文中研究指明植物根系起着固着植物、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矿质元素、合成细胞分裂素、生物碱和氨基酸等重要生物分子的作用。大量报道指出,植物根系的发育受多种因素的调控,包括生长素、脱落酸、乙烯、多胺、NO和H2O2等。其中,生长素和H2O2在植物根系发育过程中的相互作用已有大量研究,并指出生长素可能通过诱导H2O2的合成,进而参与植物根系生长发育的调节。然而,在生长素诱导不定根生长过程中有关H2O2产生源的研究报道不多。因此,本文将针对不定根与生长素、H2O2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本试验以黄瓜幼苗下胚轴为材料,用外源吲哚丁酸(IBA)、生长素极性运输抑制剂三碘苯甲酸(TIBA)和萘基邻氨甲酰苯甲酸(NPA),结合外源H2O2、H2O2清除剂N,N-二甲基硫脲(DMTU)和过氧化氢酶(CAT)处理,研究了在IBA诱导黄瓜下胚轴不定根形成过程中H202荧光的变化,以及多胺氧化酶、胞壁过氧化物酶、NADPH氧化酶和乙醇酸氧化酶活性变化,结果如下:1、吲哚丁酸(IBA)在低浓度时能显着促进黄瓜下胚轴不定根的生长,最适浓度为0.05 μmol/L,而在高浓度时则表现出抑制效果。生长素极性运输抑制剂NPA、TIBA均能显着抑制不定根的生长。2、低浓度的过氧化氢(H2O2)对黄瓜下胚轴不定根的生长有促进作用,其最适浓度为0.01%,高浓度时为抑制作用。H2O2清除剂DMTU、CAT均能显着抑制不定根的生长,抑制作用DMTU要强于CAT。3、IBA对不定根发生的促进作用可被DMTU和CAT不同程度地抑制;生长素极性运输抑制剂萘基邻氨甲酰苯甲酸-NPA和三碘苯甲酸-TIBA对不定根生长的抑制作用可被外源H2O2部分恢复。4、对IBA、NPA、TIBA处理组进行了 H2O2专性荧光探针(DCFH-DA)孵育时发现,外源IBA处理的黄瓜下胚轴,在其根原基附近有较强的H2O2荧光,NPA、TIBA处理组的荧光较弱,甚至没有,而IBA处理对不定根H2O2荧光的增强作用可被DMTU、CAT明显消弱。5、多胺氧化酶(PAO)抑制剂-氨基胍(AG)、胞壁过氧化物酶(CWPOD)抑制剂-水杨羟肟酸(SHAM)、乙醇酸氧化酶(GO)抑制剂-α-羟基丁炔酸(HBA)和NADPH氧化酶-DPI和APO都可强烈抑制不定根的生长。6、经IBA处理后,这4种H2O2产生源酶的活性变化差异很大,和对照相比,经IBA处理后,PAO无显着变化,甚至还低于对照;胞壁过氧化酶(CWPOD)和乙醇酸氧化酶(GO)受IBA的强烈促进;而NADPH氧化酶活性受IBA处理的抑制。上述结果表明,低浓度的H2O2可促进黄瓜下胚轴不定根的生长,表现出与生长素相似的性质;生长素促进黄瓜下胚轴不定根的生长和其诱导的H2O2产生有关,且此H2O2产生表现出明显的IBA依赖性。多胺氧化酶、胞壁过氧化酶、NADPH氧化酶和乙醇酸氧化酶这4种H2O2产生源酶可能都参与了黄瓜下胚轴不定根的发生。但在IBA诱导黄瓜下胚轴不定根再生过程中所增加产生的H202,除胞壁过氧化酶外,可能还来源于乙醇酸氧化酶的作用。

二、几种抑制剂对钾和IAA诱导的离体黄瓜子叶不定根形成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几种抑制剂对钾和IAA诱导的离体黄瓜子叶不定根形成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4)大豆GmARF2a基因在植物生长发育中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生长素研究进展
        1.1.1 生长素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1.1.2 生长素合成途径
        1.1.3 生长素运输
    1.2 生长素响应因子研究进展
        1.2.1 生长素响应因子概述
        1.2.2 生长素响应因子在信号途径中的作用
        1.2.3 生长素响应因子ARF2 的研究进展
    1.3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2章 GmARF2a基因的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2.1 试验材料
        2.1.1 植物材料与菌种
        2.1.2 试剂及酶
        2.1.3 主要仪器设备
        2.1.4 引物及测序
        2.1.5 培养基配制
    2.2 试验方法
        2.2.1 GmARF2a基因的克隆
        2.2.2 生物信息学分析
        2.2.3 GmARF2a基因的亚细胞定位
    2.3 结果与分析
        2.3.1 GmARF2a基因克隆
        2.3.2 GmARF2a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
        2.3.3 GmARF2a的亚细胞定位分析
    2.4 讨论
    2.5 小结
第3章 GmARF2a基因在大豆中的功能分析
    3.1 试验材料
        3.1.1 植物材料及菌种
        3.1.2 试验试剂及培养基配置
    3.2 试验方法
        3.2.1 引物设计
        3.2.2 实时荧光定量
        3.2.3 液相色谱法测定植物激素
        3.2.4 表达载体的构建
        3.2.5 农杆菌感受态的制备及转化
        3.2.6 农杆菌介导的大豆过表达复合植株的遗传转化
        3.2.7 CTAB法提取大豆复合植株发状根DNA
        3.2.8 大豆复合植株过表达发根的鉴定和筛选
    3.3 结果与分析
        3.3.1 GmARF2a基因在大豆中的表达量分析
        3.3.2 中国扁茎与F02 在V7 时期茎尖激素含量测定
        3.3.3 大豆复合植株过表达发根的鉴定与筛选
        3.3.4 过表达GmARF2a基因对大豆复合植株性状的影响
    3.4 讨论
    3.5 小结
第4章 GmARF2a基因在拟南芥中的功能分析
    4.1 试验材料
        4.1.1 植物材料
        4.1.2 菌种及试剂
        4.1.3 引物及测序
    4.2 试验方法
        4.2.1 过表达载体构建
        4.2.2 农杆菌感受态的制备及转化
        4.2.3 GmARF2a基因对拟南芥的遗传转化
        4.2.4 液相色谱法测定激素含量
        4.2.5 转录组测序
    4.3 结果与分析
        4.3.1 过表达GmARF2a基因对拟南芥性状的影响
        4.3.2 转录组测序数据分析
    4.4 讨论
    4.5 小结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5)外源独脚金内酯调控辣椒幼苗低温耐受性的生理与分子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Summary
缩略词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低温对植物的影响
        1.1.1 低温抑制植物生长
        1.1.2 低温破坏植物光合作用
        1.1.3 低温诱导植物氧化损伤
    1.2 植物对低温的响应与适应机制
        1.2.1 渗透调节物质积累
        1.2.2 光合作用保护机制启动
        1.2.3 抗氧化防御能力增强
        1.2.4 植物激素对低温的响应与调控
    1.3 独脚金内酯功能概述
        1.3.1 独脚金内酯与植物的生长发育
        1.3.2 独脚金内酯与植物的非生物胁迫
        1.3.3 独脚金内酯与植物的生物胁迫
    1.4 转录组学在植物低温胁迫中的应用
    1.5 研究目的意义与主要内容
        1.5.1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5.2 研究的主要内容
        1.5.3 技术路线图
第二章 独脚金内酯缓解辣椒幼苗的低温损伤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材料与培养条件
        2.1.2 试验设计与方法
        2.1.3 测定指标与方法
        2.1.4 数据分析
    2.2 结果与分析
        2.2.1 外源应用rac-GR24和Tis108 对辣椒叶片独脚金内酯含量的影响
        2.2.2 独脚金内酯对低温下辣椒生长的影响
        2.2.3 独脚金内酯对低温下辣椒叶片解剖结构的影响
        2.2.4 独脚金内酯对低温下辣椒根系形态的影响
        2.2.5 独脚金内酯减小低温下辣椒幼苗的膜系统损伤
        2.2.6 独脚金内酯增加了低温下辣椒的渗透调节物质
    2.3 讨论
第三章 独脚金内酯对低温下辣椒幼苗光合机构的保护机制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与培养条件
        3.1.2 试验设计与方法
        3.1.3 测定指标与方法
        3.1.4 数据分析
    3.2 结果与分析
        3.2.1 独脚金内酯对低温下辣椒叶片光合色素含量的影响
        3.2.2 独脚金内酯对低温下辣椒叶片光合特性的影响
        3.2.3 独脚金内酯对低温下辣椒气孔形态的影响
        3.2.4 独脚金内酯对低温下辣椒叶片荧光参数的影响
        3.2.5 独脚金内酯对低温下辣椒幼苗线性电子传递的影响
        3.2.6 独脚金内酯对低温下辣椒幼苗叶绿体ATPase活性与ATP含量的影响
        3.2.7 独脚金内酯对低温下辣椒幼苗卡尔文循环酶活性的影响
        3.2.8 独脚金内酯对低温下辣椒幼苗D1 蛋白周转、叶黄素及叶黄素循环的影响
    3.3 讨论
        3.3.1 独脚金内酯有效缓解低温下辣椒幼苗光合色素的降解
        3.3.2 独脚金内酯显着改善低温下辣椒幼苗的光合性能
        3.3.3 独脚金内酯通过增加低温下吸收光能的消耗和耗散减轻了辣椒幼苗PSII的光抑制程度
第四章 独脚金内酯对低温下辣椒叶片抗氧化能力与内源激素水平的影响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材料与培养条件
        4.1.2 试验设计与方法
        4.1.3 测定指标与方法
        4.1.4 数据分析
    4.2 结果与分析
        4.2.1 独脚金内酯对低温下辣椒叶片活性氧含量的影响
        4.2.2 独脚金内酯对低温下辣椒叶片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4.2.3 独脚金内酯对编码抗氧化酶基因相对表达水平的影响
        4.2.4 独脚金内酯对低温下辣椒叶片As A-GSH循环的影响
        4.2.5 独脚金内酯对低温下辣椒叶片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
    4.3 讨论
第五章 独脚金内酯调控辣椒幼苗低温耐受性的转录组分析
    5.1 材料与方法
        5.1.1 试验材料与培养条件
        5.1.2 实验方法
    5.2 结果分析
        5.2.1 转录组测序数据与比对情况分析
        5.2.2 基因差异表达分析
        5.2.3 差异基因的GO功能富集分析
        5.2.4 KEGG通路注释分析
        5.2.5 叶绿素合成代谢通路分析
        5.2.6 光合代谢通路分析
        5.2.7 类胡萝卜素代谢通路分析
        5.2.8 q RT-PCR验证
    5.3 讨论
        5.3.1 RNA测序和响应低温胁迫的DEGs
        5.3.2 DEGs的功能表征
        5.3.3 KEGG通路注释
第六章 全文结论与研究展望
    6.1 全文结论
    6.2 主要创新点
    6.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导师简介

(6)外源褪黑素缓解黄瓜幼苗吡虫啉胁迫的生理和分子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SUMMARY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农药概述及其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1.1.1 农药的概念与分类
        1.1.2 农药对非靶标生物的毒性
        1.1.3 农药对作物生长发育和品质的影响
        1.1.4 农药对作物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1.1.5 吡虫啉的危害
    1.2 农残的降解及植物解毒机理研究现状
        1.2.1 农残控制与预防
        1.2.2 环境中农药降解的技术与方法
        1.2.3 农药在植物中的代谢降解过程
        1.2.4 谷胱甘肽结合解毒途径
    1.3 褪黑素(Mel)的合成与含量
        1.3.1 Mel的生物合成
        1.3.2 植物内源Mel含量及影响因素
        1.3.3 Mel对植物生物胁迫的影响
        1.3.4 Mel对植物非生物胁迫的影响
    1.4 转录组学在植物响应逆境胁迫中的研究
        1.4.1 转录组学的概念及研究方法
        1.4.2 转录组测序在褪黑素响应非生物胁迫中的应用
    1.5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和研究内容
        1.5.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5.2 主要研究内容
    1.6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吡虫啉对黄瓜幼苗的影响及不同褪黑素浓度的缓解作用
    2.1 试验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材料
        2.1.2 试验设计
        2.1.3 测定指标及方法
        2.1.4 数据分析
    2.2 结果与分析
        2.2.1 不同浓度吡虫啉对黄瓜幼苗光合参数Pn、Tr、Ci、Gs的影响
        2.2.2 外源施用褪黑素对黄瓜幼苗叶片和根系中褪黑素含量的影响
        2.2.3 外源褪黑素对吡虫啉胁迫下黄瓜幼苗叶片吡虫啉残留的影响
        2.2.4 不同浓度的褪黑素对吡虫啉胁迫下黄瓜幼苗叶片中MDA的影响
        2.2.5 不同褪黑素对吡虫啉胁迫下黄瓜幼苗叶片净光合速率的影响
        2.2.6 不同浓度褪黑素对吡虫啉胁迫下黄瓜幼苗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2.2.7 外源褪黑素对黄瓜幼苗吡虫啉降解的影响
    2.3 讨论
第三章 外源褪黑素对吡虫啉胁迫下黄瓜幼苗光合能力及可溶性物质含量的影响
    3.1 试验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
        3.1.2 试验设计
        3.1.3 测定指标及方法
        3.1.4 数据分析
    3.2 结果与分析
        3.2.1 外源褪黑素对吡虫啉胁迫下黄瓜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3.2.2 外源褪黑素对吡虫啉胁迫下黄瓜叶片光合关键酶活性的影响
        3.2.3 外源褪黑素对吡虫啉胁迫下黄瓜叶肉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
        3.2.4 外源褪黑素对吡虫啉胁迫下黄瓜叶片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3.2.5 外源褪黑素对吡虫啉胁迫下黄瓜叶片淀粉与可溶性蛋白的影响
    3.3 讨论
第四章 外源褪黑素对吡虫啉胁迫下黄瓜幼苗氧化还原稳态及解毒关键酶的影响
    4.1 试验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材料
        4.1.2 试验设计
        4.1.3 测定指标及方法
        4.1.4 数据分析
    4.2 结果与分析
        4.2.1 外源褪黑素对吡虫啉胁迫下黄瓜叶片O_2~(·-)及H_2O_2含量的影响
        4.2.2 外源褪黑素对吡虫啉胁迫下黄瓜叶片As A、DHA、GSH和 GSSG含量的影响
        4.2.4 外源褪黑素对吡虫啉胁迫下黄瓜叶片APX和 AAO活性的影响
        4.2.5 外源褪黑素对吡虫啉胁迫下黄瓜叶片MDHAR、DHAR、GR活性的影响
        4.2.6 外源褪黑素对吡虫啉胁迫下黄瓜叶片GST活性的影响
        4.2.7 外源褪黑素对吡虫啉胁迫下黄瓜叶片解毒基因的影响
        4.2.8 外源褪黑素对吡虫啉降解中的作用模型
    4.3 讨论
第五章 外源褪黑素对吡虫啉胁迫下黄瓜幼苗氮代谢和营养元素积累的影响
    5.1 试验材料与方法
        5.1.1 试验材料
        5.1.2 试验设计
        5.1.3 测定指标及方法
        5.1.4 数据分析
    5.2 结果与分析
        5.2.1 外源褪黑素对吡虫啉胁迫下黄瓜幼苗NR、Ni R活性的影响
        5.2.2 外源褪黑素对吡虫啉胁迫下黄瓜幼苗GS和 GOGAT活性的影响
        5.2.3 外源褪黑素对吡虫啉胁迫下黄瓜幼苗大量元素含量的影响
        5.2.4 外源褪黑素对吡虫啉胁迫下黄瓜幼苗中量元素含量的影响
        5.2.5 外源褪黑素对吡虫啉胁迫下黄瓜幼苗微量元素含量的影响
    5.3 讨论
第六章 外源褪黑素对吡虫啉胁迫下黄瓜幼苗转录组的影响
    6.1 材料与方法
        6.1.1 试验材料
        6.1.2 试验设计
        6.1.3 样品制备
        6.1.4 RNA提取和纯化
        6.1.5 RNA样本质量检测
        6.1.6 mRNA文库的建立和测序
        6.1.7 测序数据处理
        6.1.8 差异表达基因筛选
        6.1.9 qRT-PCR实时荧光定量验证
    6.2 结果与分析
        6.2.1 黄瓜叶片总RNA质控分析
        6.2.2 褪黑素对吡虫啉胁迫下黄瓜叶片差异表达基因数目分析
        6.2.3 褪黑素对吡虫啉胁迫下黄瓜叶片差异表达基因GO富集分析
        6.2.4 褪黑素对吡虫啉胁迫下黄瓜叶片差异表达基因KEGG分析
        6.2.5 黄瓜叶片差异表达基因及其功能注释
        6.2.6 qRT-PCR(实时荧光定量)验证
    6.3 讨论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和研究成果等
导师简介

(7)短串联靶标模拟技术介导的miR156e在紫花苜蓿中的遗传转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Summary
缩略词(Abbreviation)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紫花苜蓿概述
    2 苜蓿组织培养研究进展
        2.1 品种基因型的选择
        2.2 基本培养基的选择
        2.3 外植体的选择
        2.4 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添加
        2.5 其他添加物质
    3 苜蓿遗传转化研究进展
        3.1 农杆菌介导法
        3.2 显微注射法
        3.3 基因枪法
    4 植物microRNA研究进展
        4.1 miRNA的合成
        4.2 miRNA的作用机制
        4.3 植物miRNA参与非生物胁迫
        4.4 miR156 在植物中的调控功能
        4.5 STTM研究进展
    5 研究目的及意义
    6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6.1 研究内容
        6.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双元表达载体pBWA(V)HS-STTM-miR156e的构建
    1 实验材料
        1.1 质粒与菌株
        1.2 试剂与工作酶
        1.3 实验仪器
    2 实验方法
        2.1 PCR引物设计
        2.2 PCR扩增
        2.3 扩增产物凝胶回收
        2.4 STTM-miR156e表达载体的构建
        2.5 重组质粒p BWA(V)HS-STTM-miR156e转化农杆菌
    3 结果与分析
        3.1 STTM156e的构建与鉴定
        3.2 pBWA(V)HS-STTM-miR156e表达载体的构建与鉴定
        3.3 重组质粒转化农杆菌
    4.讨论
    5.小结
第三章 三得利紫花苜蓿再生体系的建立与优化
    1 试验材料
        1.1 植物材料
        1.2 试剂与植物激素
        1.3 主要仪器
        1.4 主要培养基
    2 试验方法
        2.1 HgCl_2消毒时长及培养基成分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2.2 愈伤组织的诱导
        2.3 愈伤组织的分化
        2.4 生根培养
        2.5 数据处理
    3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HgCl_2消毒时长及培养基成分对苜蓿种子萌发的影响
        3.2 紫花苜蓿愈伤组织的诱导
        3.3 愈伤组织的分化
        3.4 胚状体的生根
    4 讨论
    5.小结
第四章 农杆菌介导STTM156e在紫花苜蓿中的遗传转化
    1 试验材料
        1.1 材料试剂
        1.2 菌株
        1.3 主要仪器
    2 试验方法
        2.1 选择培养基中Carb浓度的确定
        2.2 选择培养基中Hyg选择压的确定
        2.3 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流程
        2.4 转化体系的建立
        2.5 阳性植株的获得
    3 结果与分析
        3.1 选择培养基中Carb浓度的确定
        3.2 选择培养基中Hyg选择压的确定
        3.3 侵染时间对转化率的影响
        3.4 侵染菌液浓度对转化率的影响
        3.5 共培养天数对转化效率的影响
        3.6 转基因苜蓿的获得
        3.7 PCR分子检测
    4 讨论
    5.小结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和研究成果
导师简介

(8)茄果类蔬菜扦插苗茎基部碳水化合物积累与不定根发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对照表
第一章 绪论
    1.1 不定根发生过程
    1.2 不定根发生的影响因素
        1.2.1 植株生理状态
        1.2.2 营养物质
        1.2.3 植物激素
        1.2.4 其他信号分子
        1.2.5 培养环境
    1.3 展望
    1.4 本研究目的意义
第二章 苗龄对茄果类蔬菜扦插苗茎基部不定根发生的影响
    2.1 材料与方法
        2.1.1 材料培养
        2.1.2 扦插处理
        2.1.3 不定根观测
        2.1.4 数据处理
    2.2 结果与分析
        2.2.1 不同苗龄茄果类蔬菜扦插苗茎基部不定根发生时间和数目
        2.2.2 不同苗龄茄果类蔬菜扦插苗茎基不定根总长度
        2.2.3 不同苗龄茄果类蔬菜扦插苗茎基生根区长度
        2.2.4 茄果类蔬菜扦插苗茎基不定根平均长度和不定根密度
    2.3 讨论
第三章 茄果类蔬菜扦插苗茎基部碳水化合物积累及不定根发生
    3.1 材料与方法
        3.1.1 材料培养
        3.1.2 扦插处理
        3.1.3 不定根观测
        3.1.4 碳水化合物提取及测定
        3.1.5 数据处理
    3.2 结果与分析
        3.2.1 茄果类蔬菜扦插苗茎基部不定根发生及相关指标主成分分析
        3.2.2 茄果类蔬菜扦插苗茎基部不定根发生过程中葡萄糖、果糖含量变化规律
        3.2.3 茄果类蔬菜扦插苗茎基部不定根发生过程中蔗糖、淀粉含量变化规律
        3.2.4 茄果类蔬菜扦插苗茎基部不定根发生过程中可溶性总糖含量、己糖/蔗糖比率变化规律
        3.2.5 茄果类蔬菜扦插苗茎基部不定根发生与碳水化合物含量相关性分析
    3.3 讨论
第四章 叶片去除对番茄茎基部碳水化合物含量及不定根发生的影响
    4.1 材料与方法
        4.1.1 材料培养
        4.1.2 试验设计与扦插处理
        4.1.3 不定根观测
        4.1.4 碳水化合物提取及测定
        4.1.5 碳水化合物卸载相关酶活性测定
        4.1.6 RNA提取和Real-time PCR分析
        4.1.7 数据处理
    4.2 结果与分析
        4.2.1 叶片去除对番茄扦插苗茎基部不定根发生的影响
        4.2.2 叶片去除对番茄扦插苗茎基部碳水化合物含量的影响
        4.2.3 叶片去除对番茄扦插苗茎基部SUS、CWIN活性和基因表达的影响
    4.3 讨论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9)苦瓜离体再生体系的建立及不定芽再生机理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葫芦科主要蔬菜再生体系建立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1.1.1 激素水平和培养基
        1.1.2 基因型
        1.1.3 苗龄和外植体部位
        1.1.4 温度和光照条件
        1.1.5 生根培养
        1.1.6 消毒处理
        1.1.7 试管苗的移植
    1.2 生理物质对不定芽发生的影响的研究进展
        1.2.1 内源激素对不定芽发生的影响的研究进展
        1.2.2 不定芽发生的生理生化基础的研究进展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2 苦瓜离体再生体系的研究
    2.1 试验材料
    2.2 试验方法
        2.2.1 培养条件
        2.2.2 种子无菌萌发
        2.2.3 最佳外植体的筛选
        2.2.4 最适基因型与最佳诱导培养基的筛选
        2.2.5 增殖培养
        2.2.6 生根培养
        2.2.7 炼苗试验
    2.3 结果与分析
        2.3.1 种子的无菌萌发
        2.3.2 不同外植体类型对不定芽诱导的影响
        2.3.3 不同激素类型、浓度配比对不定芽的诱导试验
        2.3.4 不同基因型对不定芽的诱导试验
        2.3.5 不定芽的伸长
        2.3.6 生根培养
        2.3.7 试管苗移栽
    2.4 讨论
    2.5 结论
3 苦瓜不定芽再生相关内源激素的差异比较
    3.1 材料与方法
        3.1.1 材料
        3.1.2 仪器
        3.1.3 试剂
        3.1.4 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2.1 九种内源激素的标准曲线
        3.2.2 不同基因型下胚轴内源激素的含量差异
        3.2.3 HY2不同外植体同种内源激素的水平差异对比
        3.2.4 各类型外植体的内源激素平衡对比
    3.3 讨论
    3.4 结论
4 苦瓜愈伤组织再生其它生理生化指标的差异比较
    4.1 材料与方法
        4.1.1 材料
        4.1.2 仪器
        4.1.3 试剂
        4.1.4 实验步骤
    4.2 结果与分析
        4.2.1 各类型外植体之间可溶性蛋白含量的比较
        4.2.2 各类型外植体之间可溶性糖含量的比较
        4.2.3 各类型外植体之间SOD比活力的比较
        4.2.4 各类型外植体之间POD比活力的比较
        4.2.5 各类型外植体之间H_2O_2含量的比较
    4.3 讨论
    4.4 结论
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10)生长素促进黄瓜下胚轴不定根生长过程中H2O2产生源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H_2O_2与植物的生长发育
        1 H_2O_2分子特点和体内代谢
        2 植物细胞中H_2O_2可能产生途径
        3 H_2O_2在植物生理中的作用
        4 H_2O_2基因表达的调节
        5 H_2O_2调节下游信号
    第二节 生长素与植物根系的发育
        1 植物体内生长素种类、分布运输特点和生物合成途径
        2 生长素与植物的根系的发育
第二章 生长素对黄瓜下胚轴不定根生长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3 讨论
第三章 H_2O_2在IBA诱导黄瓜下胚轴不定根生长过程中的作用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3 讨论
第四章 IBA诱导黄瓜下胚轴不定根再生过程中H_2O_2可能来源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3 讨论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缩略语表
致谢

四、几种抑制剂对钾和IAA诱导的离体黄瓜子叶不定根形成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短周期甘蓝型油菜的鉴定及其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D]. 杨伟光. 浙江理工大学, 2021
  • [2]番茄抗灰叶斑病应答基因SlPKY1的功能分析[D]. 孙要光. 东北农业大学, 2021
  • [3]小果博落回毛状根诱导及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D]. 郑淇尹. 湖南中医药大学, 2021
  • [4]大豆GmARF2a基因在植物生长发育中的作用[D]. 尹诗慧. 吉林大学, 2021(01)
  • [5]外源独脚金内酯调控辣椒幼苗低温耐受性的生理与分子机制[D]. 唐超男. 甘肃农业大学, 2021(01)
  • [6]外源褪黑素缓解黄瓜幼苗吡虫啉胁迫的生理和分子机制[D]. 刘娜. 甘肃农业大学, 2021(01)
  • [7]短串联靶标模拟技术介导的miR156e在紫花苜蓿中的遗传转化[D]. 赵耀东. 甘肃农业大学, 2021(09)
  • [8]茄果类蔬菜扦插苗茎基部碳水化合物积累与不定根发生[D]. 张晓蕊.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20(01)
  • [9]苦瓜离体再生体系的建立及不定芽再生机理初步研究[D]. 潘琼玉. 海南大学, 2019(06)
  • [10]生长素促进黄瓜下胚轴不定根生长过程中H2O2产生源初探[D]. 丰华. 苏州大学, 2018(06)

标签:;  ;  ;  ;  ;  

几种抑制剂对钾和 IAA 诱导的离体黄瓜子叶不定根形成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