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数控线切割机床加工精度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朱宁,叶军,韩福柱,顾琳,卢智良[1](2010)在《电火花线切割加工技术及其发展动向》文中提出阐述了近年来国内外电火花线切割加工技术的发展动向、电火花线切割加工技术的发展趋势以及我国电火花线切割加工领域亟待发展的关键技术。
Assess and Review Expert Team of the 15th China International Exhibition on Die & Mould;[2](2015)在《第十五届中国国际模具技术和设备展览会现代模具制造技术及设备评述》文中指出通过第十五届中国国际模具技术和设备展览会中模具零件加工技术及其关键设备、测量仪器、模具零件加工刀具技术等评述,介绍了现代模具制造技术的现状、特点和发展趋势。
顾天胜[3](2017)在《数控电火花CTW-320线切割机床的技术改造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电火花线切割是我国开发较早、应用较广的特种加工数控机床,目前全国有数十万台高速走丝电火花线切割机床正在模具制造和零件加工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这些机床由于开发年代较早,尽管机械系统的精度保持性还能满足生产实际的需要,但控制系统和人机交互功能已远远落后于计算机发展的进度,因此影响这类机床的应用和生产效率的提高。本毕业论文以CTW-320电火花线切割机床为例,从基于DSP的电火花线切割机床CNC系统的设计、CTW-320电火花线切割机床软件的升级、及CTW-320电火花线切割机床电路改造系统等几个方面设计了机床的升级改造方案。(1)利用Windows操作系统具有开放性的体系结构的特点,将原来的DOS操作系统升级为Windows98操作系统,设计开发了控制系统软硬件,使其能够加装CAXA软件和其它中文CAD/CAM绘图自动编程软件。(2)对控制系统的数据兼容性进行了扩展,使其不仅能够兼容ISO代码、3B代码等线切割编程代码,而且可以利用外部CAD系统产生的DXF、DWG格式图形文件编程,为了与局域网互联完成远程控制及数据传输,增加了RS232数据传输系统,并在大量实验的基础上,提出采用Z协议进行数据传输。(3)为减少过跟踪和欠跟踪现象的发生,提高控制系统的跟踪精度,通过在原高频电路三极管BG的发射极中串入基准电压源,给变频电压电路加基准电压源偏压方式对高频电路部分提出了改造解决方案,以期提高电路整体的稳定性。(4)通过技术改造工作,较大程度提升了该机床工作时的开放性、兼容性及稳定性,保障了加工产品的质量和精度,同时减少了高频加工时钼丝的损耗,提高了电火花线切割机床的工作效率。
赵亚州[4](2016)在《电火花线切割数控回转台的设计及应用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机械加工行业的快速发展,制造业对电火花线切割机床及加工技术的要求不断提高,对电火花线切割加工技术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大。尤其对模具、航海航天、特种材料加工等领域中加工批量不大、精度要求高的复杂直纹曲面工件,仅依靠传统的切削、磨削等方法很难实现零件的加工。针对这一加工制造难题,通过研发高速走丝电火花线切割机床的多轴联动数控回转台,使工件实现转、摆联动,这是实现加工复杂直纹曲面的有效方法之一。利用数控回转台建立的复杂曲面加工系统,可以很好的从根本上解决高速走丝线切割加工复杂直纹曲面零件的问题,扩大线切割机床的加工范围和应用价值。本课题对复杂曲面线切割加工技术及方法进行了深入研究,主要研究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1)依据空间解析几何的原理,建立复杂直纹曲面线切割的数学模型,为线切割加工奠定理论基础。设计与改进数控回转台,针对加工试验中数控回转台出现的传动不精确、工件装夹繁琐、摆动冲击较大及回转台结构比较笨重等问题,从消除齿轮间隙、改进夹具、重力静平衡和整体结构等方面改进,保证其加工精度和运动稳定性。(2)利用UG软件对数控回转台进行三维建模、装配及运动分析,验证数控回转台两个转向的360?运动。利用ABAQUS软件对回转台设计中关键零部件横轴和弹簧摆块齿轮消隙机构进行了有限元分析,分析其节点受力和位移情况,从而改进结构设计使其满足回转台结构设计的合理性。(3)完善复杂曲面线切割加工仿真软件系统,仿真部分典型三维复杂直纹曲面零件,通过仿真软件获得理想的复杂直纹型面。完成对数控回转台加工系统的搭建及调试,加工典型曲面零件并分析影响线切割加工误差的因素。
潘亚苹[5](2018)在《数控线切割机床加工精度提高的讨论》文中指出当前数控设备已经在制造业领域普遍应用,数控电火花线切割加工工艺也已成为模具和加工行业中不可或缺的加工方法,根据电火花线切割机床的工作原理,影响其加工精度的因素很多,文章对影响因素加以梳理,并对提高线切割机床加工精度的方法加以探讨,对于工件加工成本的降低和工件生产效率的提升具有指导意义。
刘伟阳[6](2019)在《基于WINDOWS CE嵌入式平台的线切割系统研究与开发》文中研究表明随着中国制造2025的提出,智能制造的概念,渗入到社会的各行各业,尤其是制造业,工业生产对自动化、智能化和高效化的需求不断提高,智能制造在工业生产中的份额节节攀升,在数控领域尤为明显。随着微电子技术与芯片技术的发展,工业嵌入式技术的发展得到了极大的进步,嵌入式系统因其专业性强、系统精简、高时效性的特点,广泛的应用于工业控制系统中。电火花线切割加工因其无明显切削力、非接触式加工、加工性能与材料硬度无关等特点,在特种制造领域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在实验室现有嵌入式电火花线切割加工数控编程系统软件的基础上,分析工业应用软件对自动化、智能化的需求,软件以Windows CE为操作系统的电火花线切割CAD/CAM软件,并选择相应的硬件运动控制器进行二次开发,实现嵌入式线切割系统的自动加工。通过对硬件系统运动的控制与监管、软件针对硬件功能的模块化设计,实现了自动化与智能化的控制,完成了基于Windows CE嵌入式线切割数控系统。本文在结合实验室现有软硬件的基础上,分析了线切割数控系统的控制功能需求,从软硬件两个层面分别实现各自的控制需求。硬件层面:选择ARM6410开发板搭载Windows CE6.0为主控制系统,为其选择支持Windows CE开发的运动控制器,实现机床的工作台运动控制;电源采用实验室自行研发电源;运丝系统启停、换向与变速及工作液系统的启停的相关控制,选用线切割专用变频器辅助完成,变频器还能实现诸如断丝保护、掉电停运等操作,保护机床与电源系统。软件层面:使用VS2005及相关插件搭建了Windows CE6.0开发环境,安装了模拟器,可在PC端完成开发试验一体化,生成的执行文件可应用于开发板;移植完成现有软件,分析了各功能模块后,针对实际控制的需求,使用运动控制器提供的函数库进行二次开发,实现了运动功能检测与线切割运动控制功能,软硬结合的开发模式,使得软件功能更实用于工业控制。本文从工业控制的需求出发,分析想要实现线切割自动化控制,软硬件各自的功能需求,完成了硬件设备的配置与软件的设计,研究开发了电火花线切割嵌入式控制系统。该系统以搭载Windows CE操作系统的ARM开发板为主控系统,运动控制器为运动控制设备,变频器为辅助设备,实现了电火花线切割加工的自动化与智能化控制。
冯炜龙[7](2018)在《高速走丝电火花线切割加工控制研究》文中认为高速走丝电火花线切割数控机床是中国特有的线切割机床,虽然其切割精度比不上低速走丝电火花线切割数控机床,但因其低廉的价格成本让其具有很高的性价比,其应用范围至今仍然十分广泛。本文主要探讨了高速走丝电火花线切割数控机床的关键控制算法:1、3B代码解码算法用于解码输入到控制器的加工代码——3B代码。本文提出的解码算法可以快速有效地从3B代码中求解出关键的加工信息,如直线的3B代码可以求解出直线终点相对于直线起点的坐标值,圆弧的3B代码可以求解出圆弧起点和终点相对于圆心的坐标值以及圆心角。2、C功能刀具半径补偿算法是为了消除刀具半径在实际的加工过程中带来的切割误差,对于线切割而言,由于切割使用的是电极丝,所以刀具半径补偿其实是电极丝的丝半径补偿。本文提出了一种简化的C功能刀具半径补偿算法。3、等锥度切割是高速走丝电火花线切割中一个十分常用的重要功能。本文通过变换发现,等锥度切割实际上就是B功能刀具半径补偿,然后借鉴了 C刀补的推导方式对等锥度切割算法进行了推导。4、插补算法是控制步进电机运行的算法。在实际的加工中,插补算法的选择十分重要,因为不适当的插补算法会导致步进电机在加工过程中产生失步现象,从而极大地影响加工的效果和精度。本文探讨了双平面插补算法,并且提出了速率的概念让四轴步进电机按协调的进给速率进给,从而避免了步进电机产生失步等问题。
郑旺[8](2020)在《基于可持续性评价模型的中走丝电火花线切割加工工艺设计及其状态监测系统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电火花特种加工具有高能耗、高精度、高排放和低效率等特点,主要应用于汽车工业、航空航天和核工业的超硬异形等难加工零部件的加工中。但是电火花线切割加工高排放、低效率的特性导致该加工工艺仍然存在可持续性发展方面的问题,因此针对电火花线切割加工工艺的可持续性研究具有实际意义。本文通过建立考虑环境影响、加工性能及经济性的可持续性分析模型,实现对电火花线切割加工的可持续性评价。根据中走丝数控电火花线切割加工工艺特点,提出了一种多层堆叠与多工序分解相结合的电火花线切割加工工艺设计方法,实现了电火花线切割加工在环境影响、加工效率以及经济性方面的可持续性,并开发了针对加工过程的远程实时状态和可持续性监测系统,实现了对电火花加工工艺规程的实时监控。具体研究内容如下:首先,对电火花线切割加工的工艺特点以及加工参数的影响进行了研究。通过建立电火花线切割加工工艺过程的资源输入和输出对象,对各阶段输入和输出因素进行了量化计算。提出包含环境、经济及加工性能三方面的可持续性程度评价模型。其次,依据不同加工阶段的加工目标及特点,将加工工艺划分为切割轮廓、半精加工、精加工、加工台阶和切断等工序,并考虑了加工层叠量对加工稳定性和加工质量的影响。对单件单次切割、单件多次切割、多件排样以及多件层叠多次切割加工工艺进行了实验设计和工艺过程可持续性分析。在考虑加工稳定性的前提下,针对该工况的多件层叠60mm多次切割加工工艺,在加工性能、环境影响和经济性等方面表现都较为突出。最后,基于本文提出的可持续性评价方法,搭建基于可持续评价模型的数控电火花线切割机床加工状态远程在线监测系统。实现了机床状态的远程在线实时监测,同时对加工工艺的可持续性进行了实时评估。结合基于可持续评价模型的工艺方法和状态监测系统,能够指导电火花线切割加工技术的改进和升级,减少加工过程中对资源、能源的消耗,提高加工效率和加工质量,实现电火花线切割加工行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吴国兴[9](2017)在《第十五届中国国际机床展览会特种加工机床评述》文中研究表明通过对第十五届中国国际机床展览会(CIMT 2017)参展特种加工机床的现场调研、资料收集以及与参展厂商的座谈交流,对国内外数控电火花加工机床、激光加工机床、增材制造设备的技术特点及发展趋势进行了比较深入和系统的评述,并对特种加工机床的应用与市场拓展进行了分析。
本刊编辑部,聂成艳,王应,吴悦,卢智良,徐均良[10](2019)在《转型期电加工机床市场的嬗变与出路——来自企业的思考与展望》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19年开春,在第十六届中国国际机床展览会(CIMT2019)将于4月在京举办的前夕,《电加工与模具》编辑部与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特种加工机床分会、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特种加工分会联合开展了专题采访活动,以实地走访或邮件形式,采访了部分CIMT2019电加工机床参展企业,与相关负责人一起分析和展望了嬗变中的电加工机床市场,期望能勾勒出电加工机床市场的现实面貌、展望市场发展方向,为行业发展提供参考。
二、数控线切割机床加工精度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数控线切割机床加工精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电火花线切割加工技术及其发展动向(论文提纲范文)
1 单向走丝电火花线切割的技术 |
1.1 脉冲电源技术 |
1.1.1 高效脉冲电源技术 |
1.1.2 高表面质量加工及微精加工脉冲电源技术 |
1.2 防止断丝技术 |
1.3 微细丝加工技术 |
1.4 机械平台的改进 |
1.5 数控系统的增强 |
1.5.1 加工过程检测及控制技术 |
1.5.2 拐角加工精度控制技术 |
1.5.3 变厚度识别及其自适应控制技术 |
1.6 国内单向走丝线切割加工技术发展现状 |
2 往复走丝电火花线切割加工技术 |
2.1 主机精度的提升 |
2.1.1 提升机床主机精度的措施 |
2.1.2 运丝系统的技术进步 |
2.2 脉冲电源的进步 |
2.2.1 数字化脉冲电源 |
2.2.2 无电阻脉冲电源 |
2.3 环境保护 |
2.4 多次切割工艺技术 |
2.5 数控系统满足多次切割需求 |
2.6 工作液及工作液系统 |
2.7 达到的加工效果 |
3 电火花线切割加工技术的发展趋势 |
4 我国电火花线切割加工领域亟待发展的关键技术 |
4.1 高效高加工表面质量脉冲电源关键技术的研究 |
4.2 放电状态控制、拐角控制、段差控制等关键技术的研究 |
4.3 高性能的往复走丝电火花线切割技术 |
4.4 基础研究 |
5 结束语 |
(3)数控电火花CTW-320线切割机床的技术改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电火花加工来源 |
1.2 国内外电火花线切割加工的现状 |
1.2.1 国外电火花线切割加工的现状 |
1.2.2 国内电火花线切割加工的现状 |
1.3 论文的结构及内容 |
2 数控电火花CTW-320 线切割机床现状 |
2.1 数控电火花CTW-320 线切割机床介绍 |
2.2 数控电火花CTW-320 线切割机床存在的问题 |
2.3 数控电火花CTW-320 线切割机床的技术改造方案 |
2.4 本章小结 |
3 基于DSP的电火花线切割机床CNC系统设计 |
3.1 国内关于PC机在CNC系统控制方面的框架结构 |
3.2 基于DSP的CNC控制系统框架 |
3.2.1 数控电火花线切割中的多CPU控制器硬件框架 |
3.2.2 基于DSP的CNC系统软件框架 |
3.3 基于DSP机械逻辑控制接口模块设计 |
3.4 开放式的人机接口模块设计 |
3.5 本章小结 |
4 软件系统的升级改造 |
4.1 操作系统升级 |
4.2 数控加工软件的升级 |
4.3 数据格式兼容性的扩展 |
4.4 本章小结 |
5 通信系统的升级改造 |
5.1 升级改造研究与实施 |
5.2 本章小结 |
6 电路系统的升级改造 |
6.1 高频部分工作原理 |
6.2 高频部分存在的问题 |
6.3 高频部分问题解决方案及可行性分析 |
6.4 本章小结 |
7 加工实例 |
8 结论与展望 |
8.1 结论 |
8.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4)电火花线切割数控回转台的设计及应用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1.1.1 课题研究的背景 |
1.1.2 课题研究的意义 |
1.2 电火花线切割国内外研究与应用现状 |
1.2.1 电火花线切割国内研究与应用现状 |
1.2.2 电火花线切割国外研究与应用现状 |
1.3 复杂曲面电火花线切割加工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1.3.1 复杂曲面电火花线切割加工技术国内研究现状 |
1.3.2 复杂曲面电火花线切割加工技术国外研究现状 |
1.3.3 复杂曲面电火花线切割加工技术发展趋势 |
1.4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章 复杂曲面线切割数学模型的建立及数控回转台的设计 |
2.1 复杂曲面线切割数学模型的建立 |
2.1.1 极坐标加工系统数学模型的建立 |
2.1.2 双旋转坐标加工系统数学模型的建立 |
2.1.3 三轴双旋转坐标加工系统数学模型的建立 |
2.1.4 四轴联动加工系统数学模型的形式 |
2.2 数控回转台的设计 |
2.2.1 数控回转台的开发设计背景 |
2.2.2 数控回转台的传动原理及运动分析 |
2.2.3 数控回转台的结构设计 |
2.3 数控回转台存在的问题分析 |
2.3.1 数控回转台传动机构间隙问题 |
2.3.2 数控回转台平衡性与夹具装夹问题 |
2.3.3 数控回转台数控系统存在的问题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数控回转台结构的改进设计 |
3.1 齿轮间隙消除方法的研究综述 |
3.1.1 电控式齿轮间隙消除方法 |
3.1.2 机械式齿轮间隙消除方法 |
3.2 数控回转台齿轮消隙机构的设计 |
3.2.1 弹簧摆块齿轮自动消隙机构工作原理 |
3.2.2 弹簧摆块齿轮自动消隙机构的动力学分析 |
3.2.3 弹簧摆块齿轮自动消隙机构的运动分析 |
3.3 数控回转台的静平衡和夹具设计 |
3.3.1 数控回转台的静平衡设计 |
3.3.2 数控回转台的夹具设计 |
3.3.3 数控回转台的整体改进设计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数控回转台的运动仿真及有限元分析 |
4.1 数控回转台的运动仿真及分析 |
4.1.1 UG软件的简介 |
4.1.2 数控回转台的三维模型的建立 |
4.1.3 数控回转台运动仿真的实现 |
4.1.4 数控回转台的运动仿真分析结果 |
4.2 数控回转台结构的有限元分析 |
4.2.1 ABAQUS软件的简介 |
4.2.2 数控回转台横轴的有限元分析 |
4.2.3 弹簧摆块齿轮消隙机构的有限元分析 |
4.3 本章小结 |
第5章 四轴联动线切割加工系统的仿真及应用技术研究 |
5.1 复杂曲面线切割加工仿真系统的实现 |
5.1.1 基于VC++的OpenGL建模编程环境的建立 |
5.1.2 仿真软件的整体框架结构 |
5.1.3 复杂曲面线切割典型曲面的成型仿真 |
5.2 基于数控回转台的复杂曲面线切割加工实验研究 |
5.2.1 复杂曲面零件线切割加工实验 |
5.2.2 复杂曲面零件线切割加工误差分析 |
5.3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 |
(5)数控线切割机床加工精度提高的讨论(论文提纲范文)
1 数控线切割机床加工精度的影响因素 |
1.1 脉冲电源参数 |
1.2 电极丝 |
1.3 零件厚度和零件材料 |
1.4 切割线路 |
2 线切割机床加工精度提高的方法 |
2.1 注重热处理环节 |
2.2 抑制材料变形 |
2.3 运用多次切割加工工艺 |
2.4 提高定位精度 |
3 结论 |
(6)基于WINDOWS CE嵌入式平台的线切割系统研究与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嵌入式线切割数控系统的发展与现状研究 |
1.2.1 电火花线切割技术现状研究 |
1.2.2 嵌入式技术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
1.2.3 线切割嵌入式控制系统现状及意义研究 |
1.3 本文研究内容与行文结构 |
第二章 嵌入式电火花线切割控制系统总体设计 |
2.1 电火花线切割机床的特点与结构 |
2.2 电火花线切割软件系统设计 |
2.3 电火花线切割硬件系统设计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WINDOWS CE开发环境搭建及软件移植 |
3.1 Windows CE操作系统特点 |
3.2 Windows CE操作系统结构 |
3.3 Windows CE操作系统的开发流程 |
3.4 Windows CE系统开发环境搭建 |
3.5 Windows CE系统运行环境搭建 |
3.5.1 板级支持包BSP的安装 |
3.5.2 Windows CE操作系统的定制 |
3.5.3 模拟器中运行Windows CE系统 |
3.6 基于Windows CE系统的软件移植 |
3.6.1 系统移植来源及目的 |
3.6.2 系统移植过程 |
3.7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线切割数控系统CAM功能开发 |
4.1 线切割CAM功能介绍 |
4.2 Windows CE电火花嵌入式数控系统功能分析 |
4.3 线切割CAM功能研发与实现 |
4.3.1 机床运动控制分类分析 |
4.3.2 线切割软件CAM功能实现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线切割系统硬件设计与实验验证 |
5.1 机床工作台控制系统的设计 |
5.2 电源系统控制设计 |
5.3 机床辅助系统与变频器 |
5.3.1 机床辅助系统 |
5.3.2 变频器 |
5.4 实验平台测试与上机验证 |
5.4.1 实验平台测试 |
5.4.2 系统上机验证 |
5.5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7)高速走丝电火花线切割加工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电火花线切割的加工原理 |
1.2 高速电火花线切割机的组成部分 |
1.2.1 电火花线切割机控制器 |
1.2.2 电火花线切割机坐标工作台 |
1.2.3 电火花线切割机高速走丝系统 |
1.2.4 电火花线切割机电极丝运动系统 |
1.2.5 电火花线切割机工作液循环系统 |
1.2.6 电火花线切割机脉冲电源 |
1.3 国内外电火花线切割机的发展状况 |
1.3.1 国外电火花线切割机的发展状况 |
1.3.2 国内电火花线切割机的发展状况 |
1.4 影响高速走丝电火花线切割机床加工质量指标的因素分析 |
1.4.1 高速走丝电火花线切割加工的质量指标 |
1.4.2 影响高速走丝电火花线切割加工质量指标的因素 |
1.4.3 加工质量控制系统 |
1.5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
1.6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和组织框架 |
第2章 3B代码解码算法 |
2.1 3B代码的输入格式 |
2.2 直线的3B代码 |
2.3 圆弧的3B代码 |
2.4 3B代码的解码算法 |
2.4.1 直线的3B代码解码 |
2.4.2 圆弧的3B代码解码 |
2.4.2.1 圆弧终点坐标的计算 |
2.4.2.2 圆弧圆心角的计算 |
2.4.2.3 圆弧3B代码解码算法整体流程 |
2.5 3B代码的解码算法仿真 |
2.6 本章小结 |
第3章 电火花线切割数控系统丝半径补偿研究 |
3.1 丝半径补偿的概念和必要性 |
3.2 丝半径补偿方法的分类 |
3.2.1 B功能刀具半径补偿 |
3.2.2 C功能刀具半径补偿 |
3.3 C功能刀具半径补偿算法 |
3.3.1 直线两端点处刀具的中心位置 |
3.3.2 圆弧两端点处刀具的中心位置 |
3.3.3 刀具半径补偿转接类型 |
3.3.3.1 刀具半径补偿转接类型介绍 |
3.3.3.2 刀具半径补偿转接类型三角函数判别法 |
3.3.4 C功能刀具半径补偿转接点计算 |
3.3.4.1 伸长型的转接交点计算 |
3.3.4.2 插入型的转接交点计算 |
3.3.4.3 缩短型的转接交点计算 |
3.3.4.3.1 缩短型的直线接直线转接点计算 |
3.3.4.3.2 缩短型的直线接圆弧转接点计算 |
3.3.4.3.3 缩短型的圆弧接直线转接点计算 |
3.3.4.3.4 缩短型的圆弧接圆弧转接点计算 |
3.3.5 C功能刀具半径补偿后的刀具中心轨迹 |
3.3.5.1 伸长型的刀具中心轨迹计算 |
3.3.5.1.1 直线接直线刀具中心轨迹计算 |
3.3.5.1.2 直线接圆弧刀具中心轨迹计算 |
3.3.5.1.3 圆弧接直线刀具中心轨迹计算 |
3.3.5.1.4 圆弧接圆弧刀具中心轨迹计算 |
3.3.5.2 插入型的刀具中心轨迹计算 |
3.3.5.2.1 直线接直线刀具中心轨迹计算 |
3.3.5.2.2 直线接圆弧刀具中心轨迹计算 |
3.3.5.2.3 圆弧接直线刀具中心轨迹计算 |
3.3.5.2.4 圆弧接圆弧刀具中心轨迹计算 |
3.3.5.3 缩短型的刀具中心轨迹计算 |
3.3.5.3.1 直线接直线刀具中心轨迹计算 |
3.3.5.3.2 直线接圆弧刀具中心轨迹计算 |
3.3.5.3.3 圆弧接直线刀具中心轨迹计算 |
3.3.5.3.4 圆弧接圆弧刀具中心轨迹计算 |
3.4 C功能刀具半径补偿算法仿真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等锥度切割 |
4.1 等锥度切割加工概念 |
4.2 等锥度切割加工算法 |
4.2.1 直线接直线情况 |
4.2.2 直线接圆弧情况 |
4.2.3 圆弧接直线情况 |
4.2.4 圆弧接圆弧情况 |
4.3 等锥度切割加工算法仿真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插补算法研究及控制器介绍 |
5.1 脉冲加工概念 |
5.2 单平面插补 |
5.2.1 直线插补原理 |
5.2.2 圆弧插补原理 |
5.3 双平面插补 |
5.4 导轮半径补偿 |
5.5 控制器介绍 |
5.5.1 电源模块和脉冲生成模块 |
5.5.2 显示模块 |
5.5.3 主控芯片工作状态检测模块 |
5.5.4 输入模块 |
5.5.5 掉电保护和存储模块 |
5.5.6 电机控制模块 |
5.5.7 控制主板实物图 |
5.6 本章小结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6.1 工作总结 |
6.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8)基于可持续性评价模型的中走丝电火花线切割加工工艺设计及其状态监测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论文研究背景 |
1.2 论文相关领域研究现状 |
1.2.1 电火花线切割加工研究现状 |
1.2.2 电火花线切割加工工艺可持续性研究现状 |
1.2.3 电火花线切割加工过程状态监测系统研究现状 |
1.2.4 论文研究问题的提出 |
1.3 论文研究目的和意义 |
1.4 论文研究内容与总体框架 |
1.5 本章小结 |
第2章 中走丝数控电火花线切割加工工艺及可持续性评价模型 |
2.1 引言 |
2.2 中走丝数控电火花线切割加工工艺 |
2.2.1 电火花线切割加工工艺路线分析 |
2.2.2 中走丝数控电火花线切割多次切割加工工艺 |
2.2.3 中走丝电火花线切割多层堆叠多次切割加工工艺 |
2.3 中走丝数控电火花线切割加工过程资源输入、输出对象建模 |
2.3.1 资源及能源的输入 |
2.3.2 电火花线切割加工工艺碳排放建模 |
2.3.3 加工过程成本模型 |
2.4 中走丝数控电火花线切割加工工艺可持续性评价 |
2.4.1 环境影响指标 |
2.4.2 经济指标 |
2.4.3 加工性能指标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中走丝电火花线切割加工工艺可持续性评价模型有效性验证 |
3.1 引言 |
3.2 实验设备及装置 |
3.2.1 机床加工信息 |
3.2.2 工件及加工任务信息 |
3.3 实例加工工艺设计 |
3.4 实验过程及结果 |
3.5 可持续性指标计算及分析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数控电火花线切割加工实时状态监测系统设计与实现 |
4.1 引言 |
4.2 系统需求及可行性分析 |
4.2.1 系统需求分析 |
4.2.2 系统可行性分析 |
4.3 远程在线设备状态监测系统架构设计 |
4.3.1 系统总体架构 |
4.3.2 数据层次分析及数据表设计 |
4.3.3 硬件层及数据上传协议设计 |
4.3.4 系统B/S架构及应用层设计 |
4.4 系统功能模块的实现 |
4.4.1 远程实时状态监测功能 |
4.4.2 在线可持续性评价功能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讨论与分析 |
5.1 中走丝电火花线切割加工工艺的可持续性 |
5.2 工件多层堆叠多次切割加工工艺的特点 |
5.3 本章小结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6.1 全文总结 |
6.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和成果 |
(9)第十五届中国国际机床展览会特种加工机床评述(论文提纲范文)
1 数控电火花加工机床 |
1.1 数控电火花成形机床 |
1.2 数控电火花线切割机床 |
1.2.1 单向走丝电火花线切割机床 |
1.2.2 往复走丝电火花线切割机床 |
1.3 专用数控电加工设备 |
1.3.1 专用微孔电火花加工机床 |
1.3.2 专用电火花成形磨床 |
1.3.3 专用电火花线切割机床 |
2 激光加工机床 |
2.1 光纤激光切割机床全面取代CO2激光切割机床 |
2.2“高功率、超高速、大厚板”成为展会一大亮点 |
2.3 更智能化、更集成化和国产化的设计理念 |
2.4 复合加工机呈现出很大的发展潜力 |
2.5 精密激光加工设备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
3 增材制造 (3D打印) 机床 |
3.1 金属材料增材制造机床 |
3.2 非金属材料增材制造机床 |
(10)转型期电加工机床市场的嬗变与出路——来自企业的思考与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北京电加工:聚焦提质、增智、抓市场, 发挥协同优势, 强化成套解决方案 |
北京迪蒙数控:普遍缺乏明确发展目标, 应围绕市场需求把握产品竞争焦点 |
北京迪蒙斯巴克:与用户需求同步升级, 行业突围需企业整合 |
北京凝华:行业整体竞争力偏弱, 将聚焦产品实用性 |
杭州华方:满足细分市场需求, 重点关注设备自动化 |
江苏冬庆:以降低运营成本和商业风险为首要任务, 聚焦四大优势 |
江苏塞维斯:行业转型智造, 定位品牌化发展 |
苏州宝玛:聚焦重点行业, 紧抓两大方向, 凭借三要素抢占市场 |
苏州电加工:构建创新型产用合作关系, 深挖需求扩大市场份额 |
苏州三光:下游产业需求此消彼长, 两大优势驱动市场发展 |
苏州亚马森:练好内功迎接市场大变革, 依靠质量口碑赢取市场 |
苏州中谷:关注新一代用户需求, 强化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开发 |
后记 |
苏州电加工机床研究所有限公司 |
苏州三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北京市电加工研究所 |
北京迪蒙数控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
苏州市宝玛数控设备有限公司 |
北京安德建奇数字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
杭州华方数控机床有限公司 |
苏州中谷实业有限公司 |
北京凝华科技有限公司 |
昆山瑞钧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
江苏冬庆数控机床有限公司 |
北京迪蒙斯巴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德瑞加数控机床有限公司 |
江苏三星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上海伊阳机械有限公司 |
苏州汉奇数控设备有限公司 |
苏州亚马森机床有限公司 |
北京迪蒙卡特机床有限公司 |
江苏塞维斯数控科技有限公司 |
四、数控线切割机床加工精度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电火花线切割加工技术及其发展动向[J]. 朱宁,叶军,韩福柱,顾琳,卢智良. 电加工与模具, 2010(S1)
- [2]第十五届中国国际模具技术和设备展览会现代模具制造技术及设备评述[J]. Assess and Review Expert Team of the 15th China International Exhibition on Die & Mould;. 模具工业, 2015(01)
- [3]数控电火花CTW-320线切割机床的技术改造研究[D]. 顾天胜. 西安科技大学, 2017(03)
- [4]电火花线切割数控回转台的设计及应用技术研究[D]. 赵亚州. 佳木斯大学, 2016(03)
- [5]数控线切割机床加工精度提高的讨论[J]. 潘亚苹. 科技与创新, 2018(08)
- [6]基于WINDOWS CE嵌入式平台的线切割系统研究与开发[D]. 刘伟阳. 广东工业大学, 2019(02)
- [7]高速走丝电火花线切割加工控制研究[D]. 冯炜龙. 浙江大学, 2018(11)
- [8]基于可持续性评价模型的中走丝电火花线切割加工工艺设计及其状态监测系统研究[D]. 郑旺. 浙江科技学院, 2020(03)
- [9]第十五届中国国际机床展览会特种加工机床评述[J]. 吴国兴. 电加工与模具, 2017(03)
- [10]转型期电加工机床市场的嬗变与出路——来自企业的思考与展望[J]. 本刊编辑部,聂成艳,王应,吴悦,卢智良,徐均良. 电加工与模具, 2019(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