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醋酸纤维香烟过滤咀(论文文献综述)
张婧,鲍艳,王莹[1](2021)在《醋酸纤维素的研究现状及展望》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醋酸纤维素是纤维素与醋酸酯化而成的一种衍生物,具生物可降解、原料可再生和易加工等优点,随着资源匮乏及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严重,绿色环保材料醋酸纤维素越来越受到专家学者的关注。综述了醋酸纤维素在水处理、生物医学、烟嘴过滤及纺织面料等领域应用的研究现状,并指出目前醋酸纤维素的应用缺陷和问题。同时,分别从物理改性和化学改性两方面对醋酸纤维改性技术的研究进行分析,最后,对醋酸纤维素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温帅[2](2021)在《加热不燃烧卷烟烟气降温结构设计与流场仿真》文中研究表明加热不燃烧卷烟不发生燃烧,无阴燃,有害成分释放量大幅降低,但是受加热方式及产品结构的影响,烟气到达滤嘴前的温度往往偏高,影响用户体验。目前,市面上流行较多的产品,大多采用填充相变材料的方式实现烟气温度的降低,而相变材料在高温下可能会释放有害成分。因此,有必要针对加热不燃烧卷烟烟气降温结构开展进一步研究和设计。本论文通过实验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式,探究导致HNB烟草烟气温度偏高的主要原因,基于常见的普通醋酸纤维滤嘴,进一步设计降温结构并进行流场仿真,对烟气在不同降温结构下的流动传热过程进行数值模拟,从而获得综合考虑降温效果和吸食阻力的优化设计方案。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及结论如下:(1)搭建了烟气抽吸实验装置,通过进行传统卷烟在开放与周向阻隔条件下的模拟抽吸实验以及加热不燃烧卷烟在不同降温段填充材料和流道下的模拟抽吸实验,分析烟气出口温度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卷烟纸周向阻隔和降温段填充材料径向疏密分布对烟气出口温度的影响显着,为后续流道设计提供了相应的结构设计思路;醋酸纤维填充结构的降温效果与现有IQOS产品使用相变材料降温的效果相当,但其吸阻较大。(2)基于热非平衡理论,建立了烟气在醋酸纤维降温结构内的流动传热模型,进行了加拿大深度抽吸(HCL)模式下的数值模拟,并通过实验验证了模拟结果的可靠性。分析了降温段均匀填充醋酸纤维时的烟气流场和温度分布,发现烟气由中空流道进入降温段后速度由2.5m/s降低到0.57m/s,吸阻达889Pa;温度沿流动方向逐渐降低,但是出口烟气温度在中心轴线处高于出口截面平均温度10℃左右。(3)为了改善均匀填充醋酸纤维时吸阻大且中心烟气温度偏高的情况,设计了近壁面填充高孔隙率多孔介质结构(方案1)和空腔流道支撑结构(方案2)两种降温方案,并基于所建立的数值模型进行了流动传热过程模拟分析,对比发现方案1较均匀填充情况吸阻降低而降温效果减弱,方案2吸阻和降温效果都有所改善。(4)通过改变支撑结构厚度和卷烟纸疏密程度对方案2进行设计优化,分析了不同结构下的流场与温度分布,对比8种结构出口处最高温度、流量平均温度和吸阻,发现疏松卷烟纸-0.4mm空腔流道支撑结构冷流空气进入空腔流道较多,充分利用空气冷却,其降温效果最好,烟气出口平均温度为35.42℃,最高温度为38.93℃,吸阻为420Pa,虽然吸阻较1.4mm和0.9mm空腔流道支撑结构稍有增大,但其吸阻远小于传统均匀填充醋酸纤维且降温效果提升显着。
杜泽静,张丽,宋晓梅,陈昀,徐阳[3](2020)在《多孔二醋酸纤维的制备及其对烟气的吸附性能》文中研究表明为提高二醋酸纤维对烟气的吸附性能,采用二醋酸纤维素(CA)/纳米碳酸钙(CaCO3)为溶质,二氯甲烷(DCM)/丙酮为复配溶剂,利用高挥发性溶剂制备了CA/CaCO3复合纤维,再经稀醋酸溶液酸洗移除CaCO3获得多孔二醋酸纤维。文章在对纤维形貌和比表面积进行表征的基础上,对多孔二醋酸纤维及其在滤嘴中的相对位置对烟气中醛类物质吸附效果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表明:碳酸钙的掺杂有利于纤维多孔形貌的形成,随着碳酸钙掺增至6%,纤维比表面积可扩大3倍左右,可明显提高滤嘴的吸附效果;并且当多孔纤维过滤段与无孔纤维滤段呈"三明治"形式构成时,滤嘴吸附过滤效果最佳。
杜泽静[4](2020)在《干法纺多孔二醋酸纤维素纤维及其吸附性能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现今科技的发展以及人们环保意识的加强,对天然可再生纤维材料的需求日益显着。其中,二醋酸纤维素纤维作为一种吸附能力强、尺寸稳定性好,且生物可降解的环保型纤维材料,是目前环保型纤维吸附过滤材料的研究热点之一。多孔二醋酸纤维素纤维不仅能保有原料良好特性,同时多孔结构能够赋予其更大的比表面积与表面能,有利于提高多孔二醋酸纤维素纤维材料的综合性能。在实际生产中干法纺丝是生产二醋酸纤维素纤维最为广泛的纺丝工艺。因此,寻求一种通过干法纺丝制备多孔二醋酸纤维素纤维的生产工艺,对于进一步扩大二醋酸纤维素纤维的应用领域,提升多孔二醋酸纤维素纤维的产品价值具有重要意义。本课题以二醋酸纤维素/碳酸钙(CaCO3)为溶质,二氯甲烷/丙酮为复配溶剂,采用干法纺丝方法制备了二醋酸纤维素/碳酸钙(CaCO3)复合纤维,复合纤维再经由稀醋酸溶液酸洗移除CaCO3,最终获得多孔二醋酸纤维素纤维。论文通过旋转流变仪,探讨了纺丝液质量分数、碳酸钙掺杂量和溶剂配比条件对干法纺多孔二醋酸纤维纺丝液流变性能的影响;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三维景深数码显微镜、全自动比表面积及孔隙度分析仪(BET),对所制备的纤维形貌及不同碳酸钙掺杂量下纤维的比表面积进行了表征;同时,利用紫外分光光度计(UV-2000)对多孔二醋酸纤维素纤维及其在滤嘴中的相对位置和所占质量比对烟气中醛类物质吸附效果进行了测试与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当纺丝液质量分数降低时,纺丝液的流动性会明显加强,纺丝质量分数从15 wt%增大到23 wt%时,纺丝液表观粘度(以剪切速率为80 s-1时为例)从8.15Pa·s增加到52.7 Pa·s,结构粘度指数由2.42增大为6.24;随着纺丝液体系中碳酸钙掺杂量的增加,纺丝液的流变参数整体呈现下降趋势,表观粘度(以剪切速率为80 s-1时为例)逐渐减小,碳酸钙掺杂量由3 wt%增大到8 wt%时,纺丝液表观粘度从38.6 Pa·s下降到8.28 Pa·s,结构粘度指数从4.98下降到3.62。溶剂体系中,二氯甲烷含量提高,纺丝液溶剂挥发速度加快,纺丝液粘度和表面张力有所上升。结合不同条件下纺丝液的流变性能以及多孔二醋酸纤维素纤维的形貌发现,随着纺丝液质量分数上升,纺丝液的流动性降低,纺丝稳定性将会明显提升,所纺纤维直径更加均匀,但质量分数过高将会导致纺丝液粘度过大,可纺性降低;纺丝液溶质中碳酸钙粒子掺杂量的增加,在移除后有利于改善纤维内部多孔形貌及提升纤维的比表面积:当碳酸钙掺增至6wt%时,纤维比表面积可扩大3倍左右,但当碳酸钙掺杂量增至8 wt%时,将会导致喷丝口堵塞,断头增加;随着纺丝溶剂中二氯甲烷所占比例的提高,溶剂挥发带来的纤维表面成孔效果加强,纤维表面逐步从无孔过渡到明显的多孔结构。对多孔二醋酸纤维素纤维的吸附作用测试结果显示,随着纤维比表面积的增大,可明显提高滤嘴对烟气总相粒物的截留质量和降低主流烟气中醛类物质的含量,碳酸钙掺杂量为6 wt%时所得多孔二醋酸纤维制备的滤嘴,相对于未掺杂碳酸钙时所得二醋酸纤维制备的滤嘴,其总相粒物截留质量提升了2倍以上,而主流烟气中所含的醛类物质则减少了51.2%、滤嘴中所截留的醛类物质增加了65.4%;当滤嘴中多孔二醋酸纤维素纤维所占质量比例增大时,滤嘴对烟气的吸附过滤作用明显增加,滤嘴中多孔二醋酸纤维素纤维质量增大到130 mg时,滤嘴所吸附的总相粒物增大至原来的7倍多,主流烟气中所含醛类物质减少了原来的67.5%,滤嘴浸出液中所含醛类物质质量增大了原先的1.26倍;另外,多孔二醋酸纤维素纤维试样置于滤嘴中不同位置时,滤嘴对香烟中醛类物质的吸附效果会产生不同影响,其中当多孔纤维过滤段与无孔纤维滤段呈“三明治”形式构成时,滤嘴吸附过滤效果最佳。
毛亮[5](2020)在《二醋酸纤维素片丙酮溶液粘度的影响因素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现如今国内厂商生产醋酸纤维素使用的绝大部分木浆粕原料均为进口产品,原材料来源单一,原材料品种的单一有利也有弊,一则生产工艺稳定,产品质量数据可靠,产品品质优异,同时也造成原材料容易受外部因素影响,导致价格波动。要想解决以上问题必须通过技术改进,开发不同原料进行生产,并且保证产品质量的一致性,这样不但能够提高原材料的选择性,还能抵御市场行情的波动,降低风险。虽然不同浆粕二醋酸纤维素片常规质量指标相差不大,但其使用特性则有较大的差异。因此需要分别对多品种浆粕二醋酸纤维素片进行分析,提高各个品种二醋酸纤维素片的适用性,对不同浆粕二醋酸纤维素片以及掺和二醋酸纤维素片的浆液粘度与浆液浓度和特性粘度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同时还对同一生产工艺、同种浆粕二醋酸纤维素片的特性粘度对其分子量以及分布、浆液过滤效率以及Haze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1、通过对不同种二醋酸纤维素溶液的特性粘度和浓度与浆液粘度的纵向试验结果对比发现,二醋酸纤维素片丙酮浆液粘度(粘度指数,η1/7)与浆液浓度以及特性粘度之间呈线性关系。在Baker-Philippoff方程中引入粘度校正系数Z,通过特性粘度以及浆液浓度可以预测浆液的粘度。校正系数随浆液浓度、醋片特性粘度以及生产醋片浆粕的来源而变化。在实际生产应用时,通过已知的原料二醋酸纤维素片的特性粘度对浆液的浓度进行控制,使之达到生产所要求的粘度,从而控制最终产品的质量。2、使用同品种不同特性粘度二醋酸纤维素掺混,不同品种不同特性粘度的二醋酸纤维素掺混的情况下测试掺混样品的特性粘度发现,无论是同种浆粕还是不同浆粕二醋酸纤维素片掺混后,其掺混后二醋酸纤维素片的特性粘度与掺混二醋酸纤维素片各自特性粘度之间存在加权关系。因此可以看出,在日常的生产过程中可以将不同种的二醋酸纤维素进行混配以达到生产所需的指标。3、随着二醋酸纤维素片特性粘度的降低,其重均分子量相应减少,但分子量分布基本不变。二醋酸纤维素片丙酮溶液的Haze、大于5μm的粒子数均不断提高,表明二醋酸纤维素片在丙酮中的溶解性能下降。即二醋酸纤维素的特性粘度会直接影响到它的溶解性能,因此采用特性粘度这一指标来指导溶液的配制具有较高的可行性。
荆梦轲[6](2020)在《不燃烧卷烟滤棒用降温非织造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文中认为加热不燃烧卷烟是一种新型烟草制品,通过加热设备将烟草在低于燃烧温度下加热,使得烟草中的尼古丁和香味成分释放到烟气中,而烟草不发生燃烧,有效降低了有害物质的产生。该产品目前存在的一个比较大的问题是使用者在大口吸食的时候会感到烟气温度过高,影响了使用体验。首先,基于传热原理,建立了烟气与滤嘴的传热模型,分析得出影响烟气温度的滤材因素有纤维直径、纤维材料成分、纤维有无相变,滤棒的孔隙率,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影响规律。然后,设计制备了不同混比的醋酸纤维、调温纤维和不锈钢纤维水刺非织造布,用于制备卷烟滤棒,并对非织造布制备工艺进行了研究。最后,设计搭建了一套滤嘴降温性能的测试装置,利用该装置展开实验,分析了滤嘴填充率、醋酸纤维细度和调温纤维、不锈钢纤维对烟气降温的影响规律,结合理论对实验结果进行了深入探讨,并对制备的滤棒的压降进行了测试,将降温效果与压降结合,综合评价了滤棒的使用性能。本文结论有:(1)滤嘴填充率越高,降温效果越好。其中在滤棒填充率低于非织造布填充率时,填充率的升高对滤棒降温性能的提升很大,而在滤棒填充率高于非织造布填充率时继续提高填充率,烟气降温效果的提升幅度变小。随着纤维填充率的提高,滤棒压降也明显提高,因此在考虑滤棒设计时,必须控制压降在可接受的前提下,适度提高纤维填充率。(2)3.0D醋酸纤维的降温效果与8.0D醋酸纤维无明显差别,两者在均为6%滤棒填充率下的平均烟气温度差别约为1.2%,3.0D醋酸纤维滤棒的烟气温度略低一点,但8.0D醋酸纤维的滤棒压降明显小于3.0D醋酸纤维,因此8.0D醋酸纤维相比3.0D醋酸纤维更适合作为降温滤棒材料。(3)含有相变材料的调温纤维对烟气的降温效果明显,与醋酸纤维相比,100%调温纤维在第3口到第5口的降温幅度为8%,且滤棒中调温纤维的占比越高降温效果越好,有效降温的时间也越长,同时滤棒的压降也越低;不锈钢纤维对烟气没有明显的降温效果,60%不锈钢纤维质量占比的不锈钢纤维/醋酸纤维混合滤棒,与纯醋酸纤维相比,在6%滤棒填充率下的平均烟气温度下降约为2%,而且随着不锈钢纤维占比增加,滤棒的压降逐渐升高。因此,调温纤维的降温性能和压降性能优于不锈钢纤维。
晏春苗[7](2020)在《自乳化型醋酸纤维素水性高分子乳液的制备及改性研究》文中认为醋酸纤维素是由天然纤维素与醋酸进行酯化反应生成的一种有机酸衍生物,具有无毒、可再生、膜柔韧、稳定性好等优点,常被作为改性树脂、添加剂或成膜物质应用于各种领域。醋酸纤维素不溶于水,只溶解于有机溶剂,因而在应用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挥发性有机物(VOC),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因此需要对醋酸纤维进行水性化研究。本文以二醋酸纤维(CDA)为基材,乙二胺基乙磺酸钠(AAS)、二羟甲基丁酸(DMBA)为亲水剂,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为桥连剂,在催化剂的作用下,通过桥连剂中—NCO与CDA中的—OH及亲水剂中的—OH、—NH2反应,将亲水基羧酸基(—COOH)和磺酸基(—NaSO3)引入到CDA分子链中,分别制备出氨基磺酸盐型水性醋酸纤维乳液(SWCA)和羧酸磺酸盐型水性醋酸纤维乳液(DSWCA),并对所制备的乳液进行了结构表征和性能测试。为了进一步提高乳液及涂膜性能,本论文采用聚氨酯(WPU)乳液对DSWCA乳液进行改性,并对改性后的乳液及其涂膜性能进行了研究。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有以下三个方面:(1)氨基磺酸盐型水性醋酸纤维乳液(SWCA)的制备及性能研究以AAS为亲水剂,在二月桂酸二丁基锡(DBTDL)的催化下,通过IPDI将—NaSO3引入CDA分子中,制备出SWCA乳液。考察了 IPDI与AAS摩尔比对SWCA乳液粒径和粘度,涂膜表观形貌及耐水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n(IPDI/AAS)=1.1时获得的SWCA乳液最稳定,微观形态呈水包油型(O/W)核壳结构,乳液粒径和分散系数(PDI)最小,分别为128 nm和0.112,此时乳液表观粘度最大,为73.5 mPa·s,所成涂膜致密平整,接触角可达110.2°±2°,表现出明显的疏水性;此外,与CDA相比,SWCA涂膜结晶性减弱,呈微晶态或次晶态结构,且具有较好的耐热性。(2)羧酸磺酸盐型水性醋酸纤维乳液(DSWCA)的制备及性能研究以AAS、DMBA为亲水剂,CDA为基材,1,4-丁二醇(BDO)为小分子扩链剂,在DBTDL的催化下,通过桥连剂IPDI将亲水基羧酸基(—COOH)和磺酸钠基团(—NaSO3)依次引入CDA分子链中,制备出黏度低且固含量相对较高的DSWCA乳液。探索了反应温度、反应温度、反应时间、DMBA含量、AAS含量和R值对DSWCA乳液性能的影响,并得到了合成DSWCA的最佳条件和物料配比。结果表明:当预聚体与CDA的反应温度为75℃、反应时间为120 min、整个体系的R值为1.3、DMBA和AAS含量分别为7.12%和4.35%时,所制备的DSWCA乳液性能较优,乳液呈淡黄且泛蓝光,粒径为105 nm,PDI为0.029,固含量为40.86%;TEM测试表明DSWCA乳液颗粒为类球形的水包油型(O/W)核壳结构;与SWCA相比,DSWCA涂膜的结晶性降低,耐水性明显提高。(3)DSWCA/WPU复合乳液(B-WPC)的制备及涂膜性能研究首先以聚醚二元醇N210、DMBA和IPDI为原料,通过自乳化的方法制备了分子链柔韧、粒径小的WPU乳液。然后用WPU乳液通过物理共混的方法对DSWCA乳液进行改性,得到复合乳液B-WPC。考察了 WPU含量对乳液及涂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WPU的质量分数占混合体系的25%时,B-WPC乳液的固含量和平均粒径分别为56.68%和195.32 nm;涂膜硬度为B,磨损率为0.983%,力学性能最佳,成膜时间较WPU缩短了1.5倍;SEM、AFM和接触角测试结果表明涂膜表面致密光滑,粗糙度为2.847 nm,静态水接触角为94.6℃,表现出一定的疏水性;TEM表明小颗粒WPU均匀分散于大颗粒DSWCA间隙中;综合分析TGA和DTG可知B-WPC复合涂膜的热稳定性优于单一的DSWCA和WPU的热稳定性。
梁荷叶[8](2020)在《二醋酸纤维制备卷烟二元复合非织造滤嘴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二醋酸纤维在烟草行业中的地位至今无可撼动,随着控烟政策的推行和吸烟有害健康问题的日益关注,我国启动了卷烟降焦减害重大专项,烟草研究人员将目光移至新型烟用滤料开发及卷烟滤嘴结构设计上。本文首先分析了卷烟滤嘴纤维原料结构与性能,在此基础上将烟用废弃滤棒经醇碱溶液回收处理后,探讨了采用非织造湿法成网工艺制备卷烟滤棒基材的可能性。其次,将烟用二醋酸长丝束切短后作为主要生产原材料,掺配质量分数为40%粘胶纤维,选用非织造梳理成网与水刺加固工艺来制备滤棒基材,对滤料基础性能如面密度、力学性能等进行测试与分析。再次,梳理水刺工艺下获得的滤料经传统纸质滤棒成型机制备得到非织造卷烟滤棒,有关滤棒物理性能进行测试与分析。最后,在多元复合滤棒成型机上将非织造滤棒与二醋酸纤维滤棒进行复合,制备得到二元复合非织造滤嘴,其中与抽吸端直接接触的是醋纤节段,接装烟支对成品卷烟烟气中基本有害成分进行测试与分析;为了对卷烟内在质量作出综合性评价,进行感官质量评吸检测。实验结果表明:截面外观呈“Y”形的二醋酸纤维无明显皮芯结构,粘胶纤维表面有较多沟槽、且截面呈不规则锯齿状,比表面积略高于醋纤。粘胶纤维细度不及醋纤三分之一,结晶度无较大差异,醋纤拉伸断裂强度值低于粘胶纤维。醋纤玻璃化温度为199℃,非热塑性粘胶纤维不出现熔融。醋纤中由于亲水基团减少,故吸湿性弱于粘胶纤维,酸碱溶液对两种纤维原料均带来不同程度的损伤。烟用废弃滤棒经乙醇体积浓度为20%、氢氧化钠浓度为12g·L-1的脱酯溶液处理后,掺配木浆纤维采用非织造湿法成网工艺获得卷烟滤棒基材,当木浆纤维掺入比例为60%可明显改善试样的成网质量,但由于基材尺寸有限,无法满足后续在滤棒成型机上的加工适应性。二醋酸长丝切短后掺配粘胶纤维经非织造梳理成网与水刺加固工艺,制备得到三种滤棒基材,同样的工艺参数对面密度为40g·m-2的3#纯粘胶纤维试样最为合适、面密度为28g·m-2的混合纤维原料制备得到的2#滤棒基材成网质量相对较差。三种非织造卷烟滤棒基材在各分切幅宽下,随着卷烟滤料分切幅宽增大,与之对应的非织造滤棒重量、圆周、压降和硬度物理性能指标均有所增加,特别的滤棒重量和压降这两项性能增幅较明显,圆周变化幅度最小。非织造滤段与醋纤滤段复合获得二元复合非织造滤嘴,接装烟支后同普通二醋酸纤维滤嘴卷烟相比,对烟气中总粒相物、CO、焦油、水分、烟碱等吸附量无较大差异,且相关含量均在国家标准规定范围之内。二元复合非织造滤嘴卷烟感官质量评吸综合得分均不及醋酸纤维滤嘴卷烟,但总体相差不甚明显。本课题为卷烟新型滤料开发及新型滤嘴结构设计方面提供了一种全新思路,对卷烟降焦减害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王帅[9](2019)在《改性纤维素基疏水功能材料制备及其油水分离应用》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社会的发展,石油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资源,但石油化工产品在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为海洋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危害。廉价且环保的吸油材料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通过以传统三聚氰胺海绵改性为基础,通过对废弃的香烟过滤嘴和柚子皮进行不同的接枝改性,使其成为性能优良的吸油材料。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以三聚氰胺海绵为基材,通过浸涂法将SiO2和十二烷基三甲氧基硅烷(DTMS)负载至三聚氰胺海绵上,合成出了SiO2/DTMS改性的三聚氰胺海绵,通过FT-IR、SEM、接触角的表征,证明了三聚氰胺海绵已被成功改性。在单因素实验中,我们分别将SiO2和PVA的质量分数进行改变,发现当SiO2含量为1.5 wt.%、PVA含量为0.2 wt.%时吸附量最大。在应用实验中,改性材料在纯油品中对于植物油、氯仿、苯、甲苯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23.6、18.6、15.1和13.1 g/g,在油水混合系统中对于植物油、氯仿、苯、甲苯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21.3、16.2、13.7和11.9 g/g。通过进行油水循环测试,在循环5次后依然具有一定的疏水能力。(2)在氮气的保护下,以香烟过滤嘴为基材,丙烯酸丁酯为单体,过氧化苯甲酰为引发剂和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为交联剂,通过悬浮聚合法将废弃的香烟过滤嘴转变为性能优良的吸油材料。通过FT-IR、SEM、接触角测量仪对该材料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疏水涂层成功的附着在醋酸纤维上并具有良好的疏水性。在单因素实验中,发现当丙烯酸丁酯的使用量为3mL时,改性的香烟过滤嘴吸油量最大。在应用试验中,改性材料在纯油品中对于植物油、煤油、苯、甲苯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13.0、10.2、8.5和8.1 g/g,在油水混合系统中对于植物油、煤油、苯、甲苯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12.3、9.6、8.1和7.7g/g。在油水分离测试中,油水分离率可以达到79%。通过进行油水循环测试,在循环5次后对四种油品的吸附量仍然有10.9、8.6、7.2和6.9g/g,说明材料具有良好的循环性能。(3)以柚子皮为基材,正硅酸乙酯(TEOS)、十二烷基三甲氧基硅烷制作前驱液,通过溶胶-凝胶沉积法制备复合疏水/亲脂材料。通过FT-IR、SEM、接触角测量仪对该材料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疏水涂层成功的附着在柚子皮纤维表面并具有良好的疏水性。改性柚子皮在纯油品中对于植物油、煤油、苯、甲苯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13.3、9.6、7.7和7.5g/g,在油水混合系统中对于植物油、煤油、苯、甲苯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12.6、9.5、7.5和7.3 g/g。通过进行油水分离研究,改性柚子皮对有机溶剂的回收率为85%。本文所制备的材料,不仅有效的实现了废弃材料的回收利用,且柚子皮作为一种生物质材料还具有良好的可降解性,对治理含油废水和环境改善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应用前景,也为其他环保吸油材料的合成提供参考。
熊前程[10](2018)在《醋酸纤维多孔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基础研究》文中指出全球科技和经济迅猛发展造成传统石化能源的快速消耗,并给环境带来了严重的负担与污染,开发高效清洁能量存储材料和转换装置是能源化学领域的研究热点。超级电容器和燃料电池作为一种新型能量电化学存储装置,被认为是极有前途的清洁能源装置。超级电容器具有高功率密度、长循环寿命、稳定性好、操作安全等优势,但是缺点是其能量密度与锂离子电池和镍氢电池等相比还是比较低的。活性炭是最早使用的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但制备活性炭过程中难以控制孔径大小和孔结构,从而影响了电荷在其内部的传递,限制了其在双电层电容器中的应用。本文利用醋酸纤维,通过热致相分离法构建三维微结构电极材料能够有效缩短离子的扩散距离,并在较小尺寸和较高能量密度下提供大的循环容量。氧化还原反应(ORR)是燃料电池中的重要电催化反应,碳载铂基催化剂(Pt/C)因其高活性而被广泛用作燃料电池,由于贵金属Pt的成本高,大大限制了它的实际应用,碳具有较高的电子和热传导性,含杂元素的碳材料可以调节其电子结构和输运性能,因此含杂元素高比面积的非金属碳材料碳是一种合适的选择,本文通过构建三维连续多孔氮掺杂非贵金属碳材料提高ORR催化活性。烟头主要成分是醋酸纤维,是一种很难在自然界中降解的材料,对水和土壤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目前没有一个比较有效的处理方法,是一个世界性难题,本文通过以烟头作为碳源进行氮掺杂应用于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燃料电池非贵金属催化剂,并通过对烟头的表面进行化学修饰,制备超疏水材料应用于油水分离。基于此,本文围绕醋酸纤维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在能源储备,吸附,油水分离中的应用,开展了以下工作:醋酸纤维三维多孔整体材料的制备及其对苯酚吸附的研究:利用热致相分离法制备出了一种具有三维连续多孔结构的醋酸纤维/活性炭复合材料,它能高效性地从水溶液中去除苯酚,该方法简单易行,可以更加均匀地使无机活性炭分布在醋酸纤维骨架上,在初始酚浓度为0.8 mg mL-1时,复合材料的最大吸附量为45 mg g-1,复合材料的吸附性能和热稳定性均好于醋酸纤维单体,作为一种整体材料相对于粉末吸附剂更便于回收利用,可以作为一种新型的苯酚吸附剂。醋酸纤维/聚苯胺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应用于超级电容器:利用热致相分离法制备出三维多孔氮掺杂醋酸纤维/聚苯胺电极材料,此电极材料具有均匀连续三维结构,多孔比面积为1889 m2 g-1,在1 A g-1的电流密度下,其比电容高至257 F g-1,具有36W h kg-1的能量密度和50 W kg-1的功率密度,在1000圈循环稳定性测试后,其电容没有减小,显示出良好的稳定性。烟头/聚吡咯复合碳材料的制备及其应用于超级电容器和燃料电池:以香烟过滤嘴为碳材料,吡咯为氮前驱体,经高温碳化和氢氧化钾活化制备了N掺杂非金属多孔碳碳材料,所获得的碳材料具有三维多孔结构,拥有较大的比表面积(3420 m2 g-1),在1 A g-1时,比电容为263 F g-1,在5 A g-1,5000次循环后能保持原来90%的比电容,可应用于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在饱和氧气1M氢氧化钾电解液中,该材料具有优异的电催化活性,初始电位为0.88 V(vs RHE),具有高的电流密度和4电子转移机制,与商业20%Pt/C(Eonset=0.93 V,E1/2=0.70 V)相比,表现出正的半坡电位为0.74 V(vs RHE)和良好的稳定性,可应用于燃料电池催化氧化还原反应。制备超疏水性烟头应用于油水分离:通过SiO2、OTS和MTMS对烟头表面进行改性,得到一种超疏水性烟头,当OTS与MTMS比例为3:2时,拥有155°的接触角,超疏水性烟头具有良好弹性,能选择性地从硅油和水混合物中吸收硅油,吸收的硅油在水中不扩散具有很好的选择吸附性,最大吸附量为38.3 g g-1,此外,通过简单的机械挤压,不需要任何额外的处理就可以很容易地回收吸收的油,在10次循环后仍能保持原来82%的吸附量。
二、醋酸纤维香烟过滤咀(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醋酸纤维香烟过滤咀(论文提纲范文)
(1)醋酸纤维素的研究现状及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1 醋酸纤维素的应用 |
1.1 水处理领域 |
1.2 生物医药领域 |
1.3 烟嘴过滤领域 |
1.4 纺织面料领域 |
1.5 其他领域 |
2 醋酸纤维素的改性 |
2.1 物理改性 |
2.2 化学改性 |
2.2.1 纳米材料改性 |
2.2.2 水性化改性 |
3结语与展望 |
(2)加热不燃烧卷烟烟气降温结构设计与流场仿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加热不燃烧卷烟现有产品与技术 |
1.3 加热不燃烧卷烟降温段设计与研究现状 |
1.3.1 相变材料的研究 |
1.3.2 降温结构的研究 |
1.4 基于数值模拟的卷烟内流动传热过程研究现状 |
1.4.1 多孔介质流动传热模型 |
1.4.2 CFD技术在卷烟数值模拟中的应用 |
1.5 本文研究内容 |
2 现有加热不燃烧卷烟烟气入口温度偏高原因探究 |
2.1 实验装置与实验方法 |
2.1.1 实验材料与仪器 |
2.1.2 实验方法 |
2.2 传统卷烟模拟抽吸实验 |
2.2.1 传统卷烟燃烧锥与滤嘴后端温度分布实验 |
2.2.2 周向阻隔对滤嘴后端温度影响实验 |
2.3 HNB卷烟模拟抽吸实验 |
2.3.1 单结构因素影响吸食端温度对比实验 |
2.3.2 不同烟气流道影响吸食端温度对比实验 |
2.4 本章小结 |
3 多孔介质内烟气流动传热过程数值计算模型 |
3.1 模型假设 |
3.2 烟气流动与传热控制方程 |
3.2.1 质量守恒方程 |
3.2.2 动量守恒方程 |
3.2.3 能量守恒方程 |
3.3 计算方法与边界条件 |
3.3.1 基本求解模型与收敛准则 |
3.3.2 材料参数与边界条件 |
3.4 模型验证及结果分析 |
3.4.1 几何模型及网格划分 |
3.4.2 模型可靠性分析 |
3.4.3 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4 降温结构设计与仿真分析 |
4.1 近壁面高孔隙率填充结构分析 |
4.1.1 几何模型与网格划分 |
4.1.2 材料参数与边界条件 |
4.1.3 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
4.2 空腔流道支撑结构分析 |
4.2.1 几何模型及网格划分 |
4.2.2 材料参数与边界条件 |
4.2.3 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
4.3 疏松卷烟纸空腔流道支撑结构分析 |
4.3.1 几何模型及网格划分 |
4.3.2 材料参数与边界条件 |
4.3.3 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
4.4 不同结构综合降温效果对比 |
4.5 本章小结 |
5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多孔二醋酸纤维的制备及其对烟气的吸附性能(论文提纲范文)
1 实验 |
1.1 原料和设备 |
1.2 方法 |
1.2.1 多孔二醋酸纤维的制备 |
1.2.2 酚试剂吸收液的配置 |
1.2.3 醛类物质的测定 |
1.2.4 香烟主流烟气的收集 |
2 结果与分析 |
2.1 多孔二醋酸纤维的制备及形貌表征 |
2.2 多孔二醋酸纤维形貌对烟气吸附效果的影响 |
2.3 多孔二醋酸纤维相对位置对烟气吸附效果的影响 |
3 结论 |
(4)干法纺多孔二醋酸纤维素纤维及其吸附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多孔纤维的性能及应用 |
1.1.2 二醋酸纤维素纤维 |
1.2 多孔纤维制备的发展概述 |
1.2.1 多孔纤维制备的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多孔纤维制备的国外研究现状 |
1.3 多孔二醋酸纤维素纤维 |
1.3.1 多孔二醋酸纤维素纤维的发展概况 |
1.3.2 干法纺制备多孔二醋酸纤维素纤维 |
1.4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目的及内容 |
1.4.1 课题研究意义及目的 |
1.4.2 研究内容 |
1.4.3 本课题的创新点 |
第二章 多孔二醋酸纤维纺丝液性能研究 |
2.1 实验部分 |
2.1.1 实验原料和设备 |
2.1.2 实验方法 |
2.2 结果与讨论 |
2.2.1 纺丝液质量分数对流变性能的影响 |
2.2.2 碳酸钙掺杂量对流变性能的影响 |
2.2.3 纺丝液溶剂配比对纺丝液性能的影响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干法纺制备多孔二醋酸纤维及其表征 |
3.1 实验部分 |
3.1.1 实验原料和设备 |
3.1.2 实验方法 |
3.2 结果与讨论 |
3.2.1 纺丝液质量分数对纤维形貌的影响 |
3.2.2 溶剂复配体系配比对纤维形貌的影响 |
3.2.3 纳米碳酸钙掺杂量对多孔纤维形貌的影响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多孔二醋酸纤维对烟气的吸附作用 |
4.1 实验部分 |
4.1.1 实验原料和设备 |
4.1.2 实验方法 |
4.2 结果与讨论 |
4.2.1 多孔二醋酸纤维比表面积对烟气吸附效果的影响 |
4.2.2 多孔二醋酸纤维相对位置对烟气吸附效果的影响 |
4.2.3 多孔二醋酸纤维质量对烟气吸附效果的影响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不足之处及未来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位的成果 |
(5)二醋酸纤维素片丙酮溶液粘度的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醋酸纤维素的发展情况 |
1.3 醋酸纤维丝束的应用 |
1.4 醋酸纤维丝束的理化性质 |
1.4.1 物理性质 |
1.4.2 化学性质 |
1.4.3 生物降解性 |
1.5 研究的意义与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二醋酸纤维素的生产工艺及测试实验 |
2.1 前言 |
2.2 生产工艺简介 |
2.2.1 粘度的表达方式 |
2.2.2 生产过程中浆液粘度的测试方法 |
2.2.3 现有方法的影响因素 |
2.3 实验部分 |
2.3.1 实验设备及试剂 |
2.3.2 分析及测试方法 |
2.3.3 浆液配制方法 |
2.3.4 实验结果 |
第三章 不同二醋酸纤维素溶液及其混配物的分析 |
3.1 不同特性粘度二醋酸纤维素片实验结果 |
3.1.1 特性粘度对二醋酸纤维素片在丙酮中溶解和过滤性能的影响 |
3.1.2 特性粘度对二醋酸纤维素片分子量以及分布影响 |
3.1.3 不同特性粘度醋片浆液浓度与粘度关系曲线 |
3.2 不同品种醋片掺和比例对醋片特性粘度的影响 |
3.3 不同品种醋片掺和对分子量以及分布影响 |
3.4 分析与验证 |
3.4.1 二醋酸纤维片高浓度浆液假性粘度 |
3.4.2 不同浆粕二醋酸纤维素片以及掺和后浆液粘度与浓度关系 |
3.4.3 不同金属离子对浆液粘度的影响 |
3.4.4 添加剂含量对浆液粘度影响 |
第四章 结论/创新与进一步工作建议 |
4.1 结论 |
4.2 创新点 |
4.3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不燃烧卷烟滤棒用降温非织造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卷烟的发展 |
1.2 卷烟过滤嘴的发展 |
1.2.1 纸滤嘴 |
1.2.2 Lyocell滤嘴 |
1.2.3 醋酸纤维滤嘴 |
1.3 不燃烧卷烟存在的问题 |
1.4 不燃烧卷烟滤嘴用材料 |
1.4.1 相变材料 |
1.4.2 醋酸纤维 |
1.4.3 金属纤维 |
1.5 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 |
1.6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6.1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 |
1.6.2 本课题的应用方式说明 |
1.6.3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 |
1.7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二章 滤棒降温机理的研究 |
引言 |
2.1 模型建立 |
2.1.1 物理模型 |
2.1.2 基本控制方程 |
2.1.3 参数公式 |
2.1.4 边界条件 |
2.2 数值模拟 |
2.2.1 烟气温度随抽吸时间的变化 |
2.2.2 孔隙率对烟气温度的影响 |
2.2.3 纤维细度对烟气温度的影响 |
2.2.4 纤维种类对烟气温度的影响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纤维原料的性能测试分析 |
引言 |
3.1 纤维原料 |
3.2 测试仪器与方法 |
3.2.1 纤维真密度 |
3.2.2 纤维拉伸性能 |
3.2.3 纤维束热导率 |
3.2.4 调温纤维的相变温度与热焓 |
3.3 测试结果与分析 |
3.3.1 纤维真密度的分析 |
3.3.2 纤维的拉伸性能的分析 |
3.3.3 纤维束热导率的分析 |
3.3.4 调温纤维的相变温度与热焓的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水刺非织造布的制备与基本性能测试分析 |
引言 |
4.1 水刺非织造布制备工艺设计 |
4.1.1 称量 |
4.1.2 混合与开松 |
4.1.3 梳理与铺网 |
4.1.4 水刺 |
4.2 非织造布基本性能的测试仪器与方法 |
4.2.1 厚度 |
4.2.2 面密度 |
4.2.3 孔隙率 |
4.2.4 拉伸性能 |
4.3 非织造布基本性能的测试结果与分析 |
4.3.1 厚度、面密度、孔隙率的分析 |
4.3.2 拉伸性能的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滤嘴降温与压降性能的测试与分析 |
引言 |
5.1 滤嘴降温性能测试装置的设计与搭建 |
5.1.1 测试装置结构与使用方法 |
5.1.2 装置可靠性测试 |
5.2 滤嘴降温性能测试与分析 |
5.2.1 滤嘴填充率对烟气温度的影响 |
5.2.2 纤维细度对烟气温度的影响 |
5.2.3 纤维成分对烟气温度的影响 |
5.3 滤棒压降测试与分析 |
5.3.1 纤维填充率对压降的影响 |
5.3.2 醋酸纤维细度对压降的影响 |
5.3.3 纤维成分对压降的影响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
致谢 |
(7)自乳化型醋酸纤维素水性高分子乳液的制备及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1 前言 |
1.1 水性高分子乳液概述 |
1.1.1 水性高分子乳液的基本组成 |
1.1.2 水性高分子乳液的制备步骤和方法 |
1.1.3 水性高分子乳液的成膜过程 |
1.2 水性高分子乳液的改性方法 |
1.2.1 化学接枝改性 |
1.2.2 物理多元共混改性 |
1.3 纤维素酯 |
1.3.1 纤维素及纤维素酯 |
1.3.2 纤维素酯的制备 |
1.4 醋酸纤维素酯 |
1.4.1 醋酸纤维素酯的性能 |
1.4.2 二醋酸纤维素酯的应用 |
1.5 纤维素酯水性化的研究现状 |
1.5.1 水性硝化纤维素乳液 |
1.5.2 水性醋酸纤维素乳液 |
1.6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7 研究内容 |
2 氨基磺酸盐型水性醋酸纤维乳液(SWCA)的制备及涂膜性能研究 |
2.1 引言 |
2.2 实验部分 |
2.2.1 实验试剂 |
2.2.2 实验仪器与设备 |
2.2.3 SWCA乳液的制备 |
2.2.4 CDA膜的制备 |
2.2.5 SWCA涂膜的制备 |
2.3 SWCA的结构表征与性能测试 |
2.3.1 —NCO含量的测定 |
2.3.2 SWCA乳液贮存稳定性测试 |
2.3.3 乳液粒径及分散性测试 |
2.3.4 FTIR测试 |
2.3.5 乳液粘度测试 |
2.3.6 TEM测试 |
2.3.7 SEM测试 |
2.3.8 涂膜接触角测试 |
2.3.9 XRD测试 |
2.3.10 涂膜热稳定性测试 |
2.4 结果与讨论 |
2.4.1 FTIR分析 |
2.4.2 n(IPDI/AAS)对SWCA乳液粒径的影响 |
2.4.3 n(IPDI/AAS)对SWCA乳液表观粘度的影响 |
2.4.4 SWCA乳液粒子的微观形貌分析 |
2.4.5 n(IPDI/AAS)对SWCA涂膜表观形貌的影响 |
2.4.6 n(IPDI/AAS)对SWCA涂膜水接触角的影响 |
2.4.7 结晶性分析 |
2.4.8 SWCA的热稳定性分析 |
2.5 本章小结 |
3 羧酸磺酸盐型水性醋酸纤维乳液(DSWCA)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
3.1 引言 |
3.2 实验部分 |
3.2.1 试剂与材料 |
3.2.2 仪器与设备 |
3.2.3 DSWCA乳液的制备 |
3.2.4 DSWCA涂膜的制备 |
3.3 DSWCA的结构表征与性能测试 |
3.3.1 —NCO含量的测定 |
3.3.2 乳液存储稳定性测试 |
3.3.3 乳液粒径及分散性测试 |
3.3.4 乳液固含量测试 |
3.3.5 FTIR测试 |
3.3.6 TEM测试 |
3.3.7 涂膜吸水率测试 |
3.4 结果与讨论 |
3.4.1 预聚体与CDA的反应温度和时间对反应进程的影响 |
3.4.2 R值对DSWCA乳液性能的影响 |
3.4.3 DMBA和AAS含量对DSWCA分散体状态的影响 |
3.4.4 FTIR分析 |
3.4.5 DSWCA乳液粒子的微观形貌分析 |
3.4.6 结晶性分析 |
3.4.7 涂膜耐水性能的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4 DSWCA/WPU复合乳液(B-WPC)的制备及涂膜性能研究 |
4.1 引言 |
4.2 实验部分 |
4.2.1 试剂与材料 |
4.2.2 仪器与设备 |
4.2.3 WPU乳液的制备 |
4.2.4 B-WPC乳液的制备 |
4.2.5 WPU和B-WPC涂膜的制备 |
4.3 B-WPC的结构表征与性能测试 |
4.3.1 乳液粒径及分散性测试 |
4.3.2 乳液固含量测试 |
4.3.3 乳液储存稳定性测试 |
4.3.4 乳液TEM测试 |
4.3.5 涂膜干燥时间测试 |
4.3.6 涂膜SEM测试 |
4.3.7 涂膜AFM测试 |
4.3.8 涂膜接触角测试 |
4.3.9 涂膜机械性能测试 |
4.3.10 涂膜硬度测试 |
4.3.11 涂膜磨损率测试 |
4.3.12 涂膜热稳定性测试 |
4.4 结果与讨论 |
4.4.1 DMBA含量对WPU乳液性能的影响 |
4.4.2 WPU含量对B-WPC乳液性能的影响 |
4.4.3 B-WPC乳液粒子的微观结构 |
4.4.4 WPU含量对B-WPC涂膜干燥速率的影响 |
4.4.5 WPU含量对B-WPC涂膜表面性能的影响 |
4.4.6 WPU含量对B-WPC涂膜接触角的影响 |
4.4.7 WPU含量对B-WPC涂膜力学性能的影响 |
4.4.8 WPU含量对B-WPC涂膜硬度和耐磨性的影响 |
4.4.9 WPU含量对B-WPC涂膜的热稳定性影响 |
4.5 本章小结 |
5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1.1 氨基磺酸盐型水性醋酸纤维乳液(SWCA)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
5.1.2 羧酸磺酸盐型水性醋酸纤维乳液(DSWCA)的制备及性研究 |
5.1.3 DSWCA/WPU复合乳液(B-WPC)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
5.2 创新点 |
5.3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8)二醋酸纤维制备卷烟二元复合非织造滤嘴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概述 |
1.1 醋酸纤维的发展概况 |
1.2 粘胶纤维的发展概况 |
1.3 卷烟滤嘴的发展概况 |
1.4 课题的目的、意义及研究内容 |
第二章 纤维原料性能研究 |
2.1 引言 |
2.2 实验部分 |
2.3 结果与分析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卷烟非织造滤棒基材制备与性能研究 |
3.1 引言 |
3.2 烟用废弃滤棒非织造湿法成网工艺制备滤棒基材实验部分 |
3.3 二醋酸长丝非织造梳理成网工艺制备滤棒基材实验部分 |
3.4 结果与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卷烟非织造滤棒制备与性能研究 |
4.1 引言 |
4.2 实验部分 |
4.3 结果与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二元复合非织造滤嘴卷烟制备与烟气分析 |
5.1 引言 |
5.2 二元复合滤嘴制备实验部分 |
5.3 卷烟烟气基本有害成分含量测试 |
5.4 二元复合非织造卷烟感官质量评价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9)改性纤维素基疏水功能材料制备及其油水分离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综述 |
1.1 低表面能材料的研究进展 |
1.1.1 有机硅材料 |
1.1.2 聚合物 |
1.1.3 有机单体 |
1.1.4 碳材料 |
1.1.5 其他材料 |
1.2 提升基材粗糙度的研究进展 |
1.2.1 蚀刻法 |
1.2.2 粒子装饰法 |
1.2.3 原位生长法 |
1.2.4 相分离法 |
1.3 处理方法的研究进展 |
1.3.1 原位化学法 |
1.3.2 气相沉积法 |
1.3.3 喷涂法 |
1.4 研究内容及意义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意义 |
第二章 SiO2/DTMS改性三聚氰胺海绵吸油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
2.1 前言 |
2.2 实验材料与方法 |
2.2.1 实验材料与仪器 |
2.2.2 实验方法 |
2.2.3 改性材料性能测定 |
2.3 结果与分析 |
2.3.1 FT-IR分析 |
2.3.2 SEM分析 |
2.3.3 三聚氰胺海绵润湿性能测试 |
2.3.4 PVA质量分数对吸附效果的影响 |
2.3.5 SiO_2 质量分数对吸附效果的影响 |
2.3.6 三聚氰胺海绵吸油性能测试 |
2.3.7 DTMS改性三聚氰胺海绵循环性能测试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丙烯酸丁脂改性香烟过滤嘴吸油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
3.1 前言 |
3.2 实验方法 |
3.2.1 实验材料与仪器 |
3.2.2 实验方法 |
3.2.3 改性材料性能测定 |
3.3 结果与分析 |
3.3.1 FT-IR分析 |
3.3.2 SEM分析 |
3.3.3 改性香烟过滤嘴的润湿性能测试 |
3.3.4 丙烯酸丁酯单体的用量对香烟过滤嘴吸附效果的影响 |
3.3.5 香烟过滤嘴吸附性能测试 |
3.3.6 改性香烟过滤嘴油水分离测试 |
3.3.7 改性香烟过滤嘴循环性能测试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疏水/亲油改性柚子皮纤维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
4.1 前言 |
4.2 实验部分 |
4.2.1 实验材料与仪器 |
4.2.2 实验方法 |
4.2.3 改性材料性能测定 |
4.3 结果与分析 |
4.3.1 FT-IR分析 |
4.3.2 SEM分析 |
4.3.3 柚子皮润湿性能测试 |
4.3.4 柚子皮吸油性能测定 |
4.3.5 改性柚子皮油水分离性能测试 |
4.3.6 改性柚子皮循环性能测试 |
4.4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10)醋酸纤维多孔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基础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多孔纳米材料概述 |
1.1.1 多孔纳米材料结构 |
1.1.2 多孔纳米材料功能 |
1.1.3 多孔纳米材料比表面积 |
1.1.4 多孔材料的应用前景 |
1.2 高分子制备多孔纳米材料 |
1.2.1 传统高分子制备多孔纳米材料 |
1.2.2 热致相分离法制备高分子多孔纳米材料 |
1.3 超级电容器概述 |
1.3.1 关于机制的新发现 |
1.3.2 超级电容器的新材料 |
1.3.3 超级电容器的新设备 |
1.4 燃料电池概述 |
1.4.1 用于氧还原的电催化的重要性 |
1.4.2 非贵金属电催化的机遇与挑战 |
1.4.3 碳基氮掺杂催化剂 |
1.5 导电聚合物在超级电容器及燃料电池中的应用 |
1.5.1 导电聚合物 |
1.5.2 导电聚合物二元复合材料 |
1.5.3 导电聚合物三元复合材料 |
1.6 研究意义及内容 |
第二章 构建醋酸纤维/活性炭复合材料 |
2.1 前言 |
2.2 实验部分 |
2.2.0 试剂与材料 |
2.2.1 CA整体材料的制备 |
2.2.2 制备CA/AC多孔整体材料 |
2.2.3 材料表征 |
2.2.4 吸附测试 |
2.3 结果与讨论 |
2.3.1 CA/AC复合整体材料的制备和表征 |
2.3.2 对苯酚的吸附作用 |
2.4 结论 |
第三章 醋酸纤维/聚苯胺复合材料在超级电容器上的应用 |
3.1 前言 |
3.2 实验与方法 |
3.2.1 试剂与材料 |
3.2.2 聚苯胺的制备 |
3.2.3 CA/PANi复合材料的制备 |
3.2.4 碳材料的制备 |
3.2.5 材料表征 |
3.2.6 电化学表征 |
3.3 结果与讨论 |
3.3.1 SEM表征 |
3.3.2 FT-IR表征 |
3.3.3 XRD表征 |
3.3.4 BET表征 |
3.3.5 电化学表征 |
3.4 结论 |
第四章 废弃醋酸纤维/聚吡咯氮掺杂材料应用于超级电容器 |
4.1 前言 |
4.2 实验与方法 |
4.2.1 试剂与材料 |
4.2.2 由UCF/PPy复合材料制备c-UCF/PPy |
4.2.3 结构表征 |
4.2.4 电化学测试 |
4.2.5 对称超级电容器的电化学测量 |
4.3 结果与讨论 |
4.3.1 UCF/PPy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碳化 |
4.3.2 电化学表征 |
4.4 结论 |
第五章 醋酸纤维/聚吡咯复合材料在燃料电池上的应用 |
5.1 前言 |
5.2 材料与方法 |
5.2.1 试剂与材料 |
5.2.2 催化剂的制备过程 |
5.2.3 催化剂形貌表征 |
5.2.4 电化学性能检测 |
5.3 结果与讨论 |
5.3.1 CF/PPy制备 |
5.3.2 SEM表征 |
5.3.3 FTIR表征 |
5.3.4 BET表征 |
5.3.5 XRD表征 |
5.3.6 XPS分析 |
5.3.7 电化学性能表征 |
5.4 结论 |
第六章 超疏水性醋酸纤维应用于油水分离 |
6.1 引言 |
6.2 实验部分 |
6.2.1 试剂与材料 |
6.2.2制备疏水性SiO_2 |
6.2.3 制备超疏水性烟头 |
6.2.4 材料表征 |
6.2.5 接触角 |
6.2.6 评价改性CF对油和有机溶剂的吸附能力 |
6.2.7 超疏水烟头的重复利用 |
6.2.8 超疏水烟头选择性吸油评价 |
6.2.9 油水分离效率评价 |
6.3 结果与讨论 |
6.3.1 制备超疏水性烟头 |
6.3.2 未修饰烟头及修饰后烟头表面形态表征 |
6.3.3 SiO_2@OTS@MTMS修饰烟头的疏水性 |
6.3.4 修饰后烟头的弹性 |
6.3.5 油的选择性吸附 |
6.3.6 可重复利用性 |
6.3.7 不同疏水烟头的油吸附能力 |
6.4 结论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作者简介 |
四、醋酸纤维香烟过滤咀(论文参考文献)
- [1]醋酸纤维素的研究现状及展望[J]. 张婧,鲍艳,王莹. 当代化工, 2021(08)
- [2]加热不燃烧卷烟烟气降温结构设计与流场仿真[D]. 温帅. 大连理工大学, 2021(01)
- [3]多孔二醋酸纤维的制备及其对烟气的吸附性能[J]. 杜泽静,张丽,宋晓梅,陈昀,徐阳. 丝绸, 2020(12)
- [4]干法纺多孔二醋酸纤维素纤维及其吸附性能研究[D]. 杜泽静. 江南大学, 2020(01)
- [5]二醋酸纤维素片丙酮溶液粘度的影响因素研究[D]. 毛亮. 江苏大学, 2020(02)
- [6]不燃烧卷烟滤棒用降温非织造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 荆梦轲. 天津工业大学, 2020(01)
- [7]自乳化型醋酸纤维素水性高分子乳液的制备及改性研究[D]. 晏春苗. 陕西科技大学, 2020(02)
- [8]二醋酸纤维制备卷烟二元复合非织造滤嘴的研究[D]. 梁荷叶. 东华大学, 2020(01)
- [9]改性纤维素基疏水功能材料制备及其油水分离应用[D]. 王帅. 长安大学, 2019(01)
- [10]醋酸纤维多孔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基础研究[D]. 熊前程. 西北大学, 201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