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LEII系列微机在过程控制中的应用技巧

APPLEII系列微机在过程控制中的应用技巧

一、APPLEII系列微机在过程控制中的应用技巧(论文文献综述)

王鹏[1](2007)在《模糊控制及其在喷浆机器人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主要是通过研究PID控制器参数模糊自整定方法,设计了一种模糊PID控制器。首先对模糊控制的基本原理、发展历史、研究现状、发展趋势以及PID控制的原理与参数整定方法进行了综述。并针对上述两种方法中存在的不足,将两种方法综合起来,取长补短,提出一种比较完善的模糊PID控制器参数自调整算法。应用模糊集合理论和方法,把操作人员的PID参数调整经验总结成模糊规则模型,形成微机查询表格。微机根据控制系统的实际响应情况,运用模糊推理与决策实现对参数的在线调整。这种算法无需辨识系统的精确数学模型,只需在线检测出系统的期望输出和实际输出的偏差,通过判断其趋势从而决策出调整因子的大小,然后查询模糊调整表,即可实时适当调整所有参数。其简单性和可实现性是显而易见的。然后介绍了喷浆机器人的现状、发展前景、机械结构和工作原理以及喷浆机器人的控制系统设计,建立了喷浆机器人的系统模型。最后,用MATLAB中的Simulink和Fuzzy工具箱,对控制对象进行了仿真研究。结果表明这种模糊PID控制器在控制过程的前期阶段具有模糊控制器的优点,而在控制过程的后期阶段又具有PID控制器的优势。因此这种模糊PID控制具有良好的动态和静态特性,是一种性能优良,而且较容易实现的控制方案。

郑景军[2](2006)在《医疗垃圾焚烧炉计算机监控系统的研究开发》文中指出湖州市医疗垃圾焚烧处理系统是浙江大学热能工程研究所研制的回转窑+循环流化床多段医疗垃圾热解焚烧技术的实际应用示范项目,为了保障该示范项目的正常运行,需要为其配备一套安全、稳定的计算机监控系统。根据医疗垃圾焚烧处理系统的实际情况,借鉴国内外一些先进技术和经验,对小型热工监控系统的应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本文的研究工作正是围绕着湖州医疗垃圾焚烧炉计算机热工监控系统的研制而展开的,重点是监控系统软件、硬件设计和自动控制功能的实现。 本项研究中采用可编程控制器(PLC)作为下位机、工业控制计算机(PC)作为上位机与各种热工参数传感器、变送器、操作控制器等组成一个集散控制系统(DCS),自动监测医疗垃圾焚烧炉的各项运行参数,并对医疗垃圾焚烧炉实行自动控制与调节。监控系统包括自动检测与远程自动控制两大部分,PLC负责完成数据采集及远程自动控制调节,建立上位机PC机与下位机PLC的通讯,操作人员通过PC机监视医疗垃圾焚烧系统各运行参数监视和控制,实现人机对话,保证焚烧系统“安全、经济、稳定”的运行。 本文的研究工作还包括上位机(PC)和下位机(PLC)的软件开发。上位机软件在通用组态软件“组态王”的开发平台上研制开发,具有强大的监测和控制功能和友好的用户界面,实现了运行参数的列表显示、流程图模拟显示与趋势显示、报警提示、历史查询、工作报表等功能。下位机软件由西门子STEP—7软件包开发,完成监控系统的数据采集、控制回路和控制算法等功能,采用了带死区的三段式智能PID控制原理设计焚烧处理系统各控制回路的自动控制。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工作,希望能为开发性能良好的小型实时热工监控系统提供一条有效的参考途径。

蔡宁[3](2005)在《流程工业管控一体化实时信息集成技术及应用》文中研究说明管控一体化是流程工业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发展方向,它包含的内容很多,优化生产过程管理、实施生产过程先进控制、建设企业ERP系统等都是其重要内容,但是这些应用都必须建立在企业实时信息集成的基础上,其中实时数据的采集和存取是其关键和技术难点之一,它也阻碍了一些企业管控一体化的发展步伐。与离散型企业相比较,流程工业的管控一体化有一些其自身的特点和内容,例如CIPS模型、实时数据的采集、实时数据库技术、数据校正、计算机通信技术等。DCS数据采集、存取和实时信息的综合应用是本文研究的重点。针对不同的计算机控制系统,实时数据采集与传输应采取不同的技术和方案,包括通信接口、计算机网络方面的硬件设计和通讯软件开发技术。在分析Honeywell TDC-3000 DCS、Fisher-Rosemount DeltaV DCS 结构的基础上,低成本地实现了数据采集和传输。研究了不同计算机操作系统、不同应用程序(进程)之间的实时数据存取问题,提出了海量过程测量数据的存储和基于C/S、B/S 两种模式下的实时数据库访问技术及一些程序设计思路和方法,例如Net DDE、OPC、SQL、API、ActiveX、ADO、JDBC 的编程和实时数据浏览系统的Web网页设计技巧。不同企业管控一体化建设的侧重点不同,本文讨论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实时数据采集与存储、应用系统的实施方案,包括功能设计、系统设计、通讯接口设计;进一步研究了具有流程工业特点的生产过程实时数据应用问题,包括基于实时数据和神经网络的软测量系统和预测控制(仿真)技术研究、企业生产制造成本管理系统设计与开发技术等。以上研究成果,解决了管控一体化系统实时数据采集与存取的一些关键技术难点,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实时数据在企业生产管理和控制中的一些具体应用问题,这些技术和成果可在化工、冶金、石化、电力、橡胶、制药、食品、造纸等行业的管控一体化系统建设中推广应用。

熊传文[4](2004)在《原料蔗糖成分在线检测控制系统》文中研究指明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通信技术、图形显示技术和计算机网络的迅速发展,推动着测控技术向网络化、分布式、开放性和互操作性的方向发展,它被广泛应用于工业自动化、智能大厦、过程控制等领域,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与经济效益。本文在总结过程控制理论、集散控制系统和可编程序控制器技术的基础上,采用技术实用、可靠、指标先进的电控仪控的智能设备,结合原料蔗糖成分在线检测控制的特点,设计出既简单又实用的控制结构和算法,初步构建了原料蔗糖成分在线检测的自动化控制系统。文中着重研究了原料蔗糖成分在线检测关键设备和电控系统的设计,如:步进电机、计量泵、可逆电机、滴定仪、调功模块、显示与控制电路等。并详细介绍了其具体控制软件流程、速度控制、行程计算等控制策略和算法。在综合、比较、分析、试验研究的基础上,通过 PLC 和计算机系统进行顺序、定时、联锁与逻辑控制,力求操作自动化与检测系统的全线跟踪管理,以达到检测的快速、精确、以及生产操作自动化的工艺要求。该电控系统具有操作简单、性价比高、可靠性好、运行稳定等优势。

苏玉刚[5](2004)在《汽车AMT的系统设计和智能控制技术研究》文中指出车辆自动变速器及其控制技术和自动巡航控制技术都是智能汽车非常重要的内容,是目前我国智能汽车发展急需解决的核心技术之一。论文选择在我国很有发展前景的集自动巡航控制和电控机械式自动变速器于一体的复合控制系统作为研究对象,针对系统研制开发中的一些关键技术难题进行了研究。论文主要由六部分内容组成: (1)概括介绍了智能汽车及其先进的控制系统的主要内容、现状和发展方向;介绍了目前智能汽车自动变速器的主要类型、发展过程和特点;阐述了AMT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及我国AMT目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介绍了自动巡航控制技术及其目前应用现状;阐述了论文研究方向提出的背景、课题的来源和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以及研究的意义。(2)阐述了作者参与研制开发的AMT控制系统具有的基本功能和设计要求;介绍了该系统的结构、主要组成部分和基本工作原理,并针对AMT系统设计中的几个关键内容:电子控制单元ECU设计;液压动力源设计;离合器、选换挡及节气门控制单元的设计;AMT控制系统的抗干扰设计;AMT控制系统的故障诊断和容错控制设计,详细阐述了作者的设计思想和研究成果,独立自主地设计和研制出了与桑塔纳2000型轿车适配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便于国产化的AMT硬件系统。目前整个硬件系统已运行四年多时间、汽车在各种路况下已行驶10万多公里,试验证明所设计的硬件系统不仅满足了整个控制系统的要求,而且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性能价格比。(3)阐述了模糊控制和仿人智能控制的基本思想和重要的理论基础知识;分析了他们的特点和适用范围;概括了模糊控制系统和仿人智能控制系统的设计内容和设计方法;并针对模糊控制的不足之处,将仿人智能控制技术与模糊控制相结合,提出了一种仿人智能模糊控制器,给出了该控制器的结构和控制算法。仿真分析和实际应用证明,仿人智能模糊控制器的设计不需要对象精确的数学模型,且实现比较简单,实时控制效果好。它具有响应速度快、超调小、鲁棒性强等优点,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4)针对作者研制的电液式节气门执行器的控制问题进行了研究。分析了被控对象的控制技术难点;介绍了电液式节气门执行器的控制系统结构,提出了基于多模态的仿人智能控制器,给出了控制器的结构和控制算法,以及在桑塔纳2000样车上获得的试验测试结果;为了进一步提高电液式节气门执行器位置控制系统的性能,又将作者提出的仿人智能模糊控制应用于该系统,给出了基于查表法的仿人智<WP=6>能模糊控制器的设计方法和单片机实现的控制程序框图。通过实车试验测试结果和几年的实际应用表明,仿人智能模糊控制技术应用于电液式节气门执行器的位置控制系统,可以很好地保证执行器的快速性和平稳性,可以获得较高的位置控制精度,完全能够满足工程应用要求。(5)阐述了AMT车辆自动巡航控制的定义和研究AMT车辆自动巡航智能控制技术的重要意义;详细论述了作者参与研制的AMT车辆自动巡航智能控制系统的组成和具有的主要功能;研究分析了国内外在自动巡航控制方面所采取的一些控制策略及其优缺点,在此基础之上,根据作者研制的具有巡航控制功能的AMT系统的特点以及作者对智能控制的研究成果,提出了节气门位置控制内环采用仿人智能模糊控制,车速控制外环采用模糊控制的新型双闭环自动巡航智能控制系统。给出了控制系统结构和控制器的设计方法。实车试验测试结果表明,采用作者提出的双闭环自动巡航智能控制系统,在自动巡航控制过程中,不仅消除了游车现象,而且节气门控制响应快、无抖动现象,巡航控制的各项功能都能实现并达到较高的控制精度。 (6)论文的最后一章对全文的主要研究内容进行了总结,介绍了论文的主要研究成果、主要创新点和论文存在的不足以及今后继续研究的方向。

高辉云[6](2004)在《数字化理弧自动焊成套设备的研究》文中指出焊接过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是未来焊接技术的发展方向。埋弧焊作为最早获得应用的机械化焊接方法在工业中应用非常广泛。针对埋弧自动焊过程控制及焊接操作机控制的特点和工艺要求,本论文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工作: 1、研制了一套以80C196KB高速微处理器为核心的电源和过程数字控制系统,适应于各种主电路形式的焊接整流器和直流电机驱动的送丝机构,能较好满足埋弧自动焊控制的要求。该控制器具有焊接参数预置、记忆、锁定、数显以及自动引弧、收弧等功能。 2、焊接电源采用三相半控桥晶闸管整流电路,用不同方法计算偏差进行多变量数字解耦PI调节获得恒流、恒压、陡降和缓降四种输出静特性。送丝速度通过两个PI调节器进行双闭环控制,分别进行电枢电压反馈和电弧电压反馈。 3、采用设计的20mA电流环串行接口和通讯协议,进行电源与过程控制器数据交换,满足埋弧焊实时控制要求。采用电流衰减收弧控制方案,改善了弧坑的焊缝成形。设计的人机界面丰富了埋弧自动焊机的功能。 4、设计一套焊接操作机的控制系统。利用单片机80C196KB设计了横臂伸缩调速控制;以单片机AT89C2051和变频器为控制核心,实现台车或转台的控制。根据上述方案,设计具有抗干扰能力的控制系统硬件电路,保证系统具有实时采样、计算、控制等要求。 5、模块化设计系统软件,根据各个模块功能划分,包括埋弧焊过程控制、采样转换、人机对话、系统参数设置、参数备份、联机通讯等。并设计了算术平均值滤波PI控制等多种算法,保证系统的实时性和精确性。

汤进举[7](2002)在《注塑机微机控制系统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现代注塑机向高速,大吨位发展,对其控制系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但要求它具备较高的自动化程度及良好的控制性能,还要求有友善的人机界面。 本论文针对注塑机的特点及其控制要求,以80C196KC十六位单片机为核心,采用主从式双CPU结构,完成了注塑机微机控制器硬件及软件设计。接着着重讨论了注塑机的控制难点——注塑机料筒的温度控制,以几种不同的控制策略对其控制并对它们的控制性能及在单片机上实现的难易度进行了比较。 全文共分六章: 第一章:简明地介绍了注塑机的发展历程、技术现状及其发展趋势,并讨论了注塑机的电气控制系统和料筒的温度控制系统的现状,最后介绍了本论文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第二章:注塑机单片机控制器的设计。包括其主从式双CPU的硬件构成,主、从CPU的软件结构及注塑机的工艺流程,最后讨论了本控制器在硬件、软件上所采取的抗干扰措施。 第三章:注塑机料筒温度的PID控制及模糊控制。首先对料筒特性进行了测试研究,介绍了继电器PWM控制的实现方法,然后分别进行了积分分离PID及模糊变系数PID控制策略的研究。 第四章:注塑机料筒温度的动态矩阵控制。首先介绍了预测控制的发展及现状,接着讨论了动态矩阵控制的原理,最后应用多变量动态矩阵控制策略实现了对料筒温度的解耦控制。 第五章:注塑机料筒温度的广义预测控制。首先简要介绍了广义预测控制的原理,然后对其在注塑机料筒温度控制上的应用进行了初步研究,采用单变量广义预测控制方法对单段料筒温度进行了有效的控制。 第六章:对论文工作进行了总结,并对进一步的工作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温占波[8](2002)在《大型循环流化床燃烧气化热电气多联产试验台监控系统的开发与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课题从属于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规划项目一煤转化新过程概念验证及过程的优化集成课题,结合浙江大学热能工程研究所循环流化床燃烧气化热电气多联产试验台,根据试验台的实际情况,借鉴国内外的先进技术和经验,对循环流化床多联产试验台的计算机监控系统应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本文的研究工作正是围绕着监控系统的研制而展开的,重点是监控系统软、硬件的设计和自动控制功能的实现。 本项研究中采用可编程控制器(PLC)作下位机、工业控制计算机(PC)作上位机与热工参数测量传感器、变送器、操作控制器等组成集散型控制系统(DCS),自动监测三联产试验台的各运行参数,并对试验台实行自动控制与调节。监控系统包括自动监测与自动控制两大部分,PLC负责完成数据采集与部分自动控制,PC机与PLC相互通讯监视试验台的运行、数据处理并完成大部分自动控制,实现人机对话功能,保证了试验台的安全、经济与稳定运行。 本文的研究工作还包括PLC和PC机的软件开发。PC软件由Visual C++开发,具有强大的功能和友好的用户界面,实现了运行参数流程与列表显示、报警提示、历史查询、工作汇总报表、参数曲线跟踪等功能。PLC软件由STEP 7软件包开发,完成了PLC系统的数据采集、控制回路的运行等功能。 本文还进行了试验台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结合试验台特点,运用三段式智能PID控制原理设计试验台各控制回路,并进行了PID控制参数的整定工作。

姜学宝[9](2002)在《基于模糊PID控制理论的双微机励磁调节器的研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了进一步提高励磁控制系统的可靠性,该文采用Intel 80C196KC单片机和模糊PID控制技术,研制了双微机励磁调节器。该文首先对模糊控制的特点和模糊PID控制器的设计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并设计出同步发电机模糊PID励磁控制器,实验结果表明该励磁控制器对比传统的PID励磁控制器有较好的调节品质。然后重点分析了双微机励磁调节器的硬件电路构成和软件设计。在数据采集单元采用基于PTS(外设事务服务器)的交流采样算法,简化了外围电路,提高了电路的可靠性;在数字移相部分采用锁相环CD4046和定时计数器8253等构成的数字移相电路,占用CPU时间少,对触发角有较高分辨率并能自动跟踪电网频率变化。对双微机励磁调节器的关键部分——故障检测和双机切换单元也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设计了励磁调节器的故障检测电路和双机切换电路,在软件上采取一种双机跟踪方案,能够在主机出现故障时无波动自动切换至备用机运行,最后对微机励磁调节器的干扰源及干扰危害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抗干扰措施。

罗毅[10](2001)在《火电机组热工控制系统的优化整定及其应用》文中认为火力发电机组在我国电力生产中承担着主要任务,火电厂的安全、稳定和高效运行是电力生产中需要研究解决的重要课题。火电机组正向大容量、高参数发展,要求系统具有更高的可靠性和自动化水平,这样就使得热工自动控制在大型火电机组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成为大机组安全、稳定和经济运行的可靠保证。 在工业过程控制中,PID控制算法以其鲁棒性较好、易于实现和被工程技术人员熟悉掌握等特点,至今仍被工业过程控制界所广泛采用,即使目前被广泛引进和使用的计算机分散控制系统也仍采用常规PID作为主要控制手段。 然而,PID控制器参数的选择或整定往往是一个十分繁琐和复杂的过程,特别是工业控制过程的现场实际整定一直是尚未很好解决的一个难题。这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一是在工业环境下,对被控过程难以进行精确的数学描述。由于工业噪声所表现出来的多样性,最小二乘类等参数辨识方法的应用受到很大的限制。在工程实际中,技术人员仍主要采用频域法或作图法求取对象的数学模型。二是现有的PID控制系统设计方法大多只考虑对低阶对象模型、单回路控制系统或一个PID控制器的设计和整定,而对于高阶对象模型、多回路或多个控制器的控制系统的整定往往十分复杂和繁锁,很难被工程技术人员掌握和使用。三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作为现场工程技术人员实际使用的集现代控制系统设计方法与计算机技术为一体的控制系统实用整定装置,PID控制系统的现场实际整定仍主要采用工程设计法(如Ziegle-Nichols法)、经验法及试凑法等。这不仅要花费大量的投试和整定时间,并且很难获得最佳的控制效果。由于以上原因,相当一部分热工过程不能达到“压红线”运行,甚至无法长期投入自动运行。另外,由于机械磨损、环境工况变化的原因,控制系统的现场整定应是经常性的。因此,研究实用、有效的热工控制系统优化整定方法,是提高热工自动化水平和生产效率的迫切要求。 针对热工过程的特点,我们研制出MOTC(Multifunctional Optimization Instrument for Tuning Controllers)系统,对于提高调节器参数的整定精度,节省现场调试时间,提高系统自动投入率和控制质量,提高机组的安全性和经济性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取得了显着效益,展现出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为了完善并扩充MOTC的功能,拓展应用成果,本文结合国家“863”高科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先进控制策略在大型火电机组DCS中的应用及控制软件包的开发”及“大坝电厂3号机组AGC改造与实施”项目,以火电机组热工过程为研究对象,以实现控制系统的优化整定为目标,力图对解决PID控制器参数的整定这一难题进行一些探索工作。 本文主要完成了下述研究内容: 1.为了提高非线性优化方法收敛的速度和精度,提出了一种混合优化方法,它主要是把改进的单纯形法和Powell法结合使用。仿真实验和实际应用表明,采用这种混合优化方法进行模型的辨识、模型变换及控制器的优化整定,精度较高,还大大缩短了寻优时间。 2.提出了一种简单实用的模型降阶方法,并对算法进行了推导证明,有效解决了模型结构的问题。仿真分析表明了其准确性和有效性。 3.提出了一种模型参考自适应辨识方法。这种方法有两种方式,即非积分误差约束方式和积分误差约束方式。通过分析比较发现,具有积分误差约束方式的自适应辨识方法摘要对建模误差和干扰具有较强的鲁棒性,且有快速消除模型参数偏差和对过程参数的变化具有快速的跟踪能力。这是一种不需人为地加入扰动激励信号,只需利用火电机组正常调节运行状况,即可获得被控对象特性的实用方法。有效解决了模型结构、时滞及参数的辨识问题,在工程实际应用中具有重要意义。 4.采用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手段和先进的图形化的模块组态建模技术,开发出基于Windows环境的仿真平台,为热工控制系统的优化整定提供了一个集成环境,进一步拓宽了MOTC的应用范围。 5.研究了综合误差目标函数建立方法,提出了参数限值法和工程指标法等实用的常规PID控制器参数整定方法。 6.基于控制系统仿真平台,开发了控制系统的性能分析功能,即频域分析法和时域分析法,为系统的运行分析评价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手段。 7.分析了实现微机和分散控制系统间通信途径,设计出微机与oFI—90分散系统的通信接口。使MOTC数据采集的“软接线”方式成为可能,提高了MOTC的便利性。

二、APPLEII系列微机在过程控制中的应用技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APPLEII系列微机在过程控制中的应用技巧(论文提纲范文)

(1)模糊控制及其在喷浆机器人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来源与意义
    1.2 模糊控制概述
    1.3 机器人控制概述
    1.4 论文主要内容
2 模糊控制理论
    2.1 模糊控制数学基础
    2.2 模糊控制基本理论
    2.3 模糊控制系统
    2.4 模糊控制器
    2.5 模糊控制算法的实现方法
3 PID控制原理
    3.1 PID控制发展历程与趋势
    3.2 PID控制的特点
    3.3 PID控制原理
    3.4 PID控制的参数整定方法综述
4 Fuzzy-PID控制器的设计
    4.1 引言
    4.2 模糊PID控制器的基本形式
    4.3 PID控制器参数模糊调整原理
    4.4 喷浆机器人PID参数专家模糊调整经验
    4.5 喷浆机器人模糊PID控制器设计
5 喷浆机器人介绍
    5.1 喷浆机器人的发展现状
    5.2 喷浆机器人结构
    5.3 喷浆机器人的工作原理
    5.4 喷浆机器人工作过程
    5.5 喷浆机器人控制系统介绍
    5.6 机械臂驱动系统
6 系统建模与仿真
    6.1 喷浆机器人模型
    6.2 PID控制MATLAB仿真
    6.3 模糊PID控制MATLAB仿真
    6.4 结论
    6.5 论文总结
致谢
主要参考文献
详细摘要

(2)医疗垃圾焚烧炉计算机监控系统的研究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绪论
    1.1 医疗垃圾处理技术综述
        1.1.1 我国医疗垃圾处理现状
        1.1.2 医疗垃圾焚烧处理技术和相关技术问题
        1.1.3 湖州医疗垃圾焚烧炉简介
    1.2 国内外电厂热工监控系统应用发展现状
        1.2.1 国外发展情况
        1.2.2 国内发展情况
        1.2.3 可编程控制器(PLC)在现代工业控制中的应用现状
    1.3 医疗垃圾焚烧炉热工监控系统的必要性
    1.4 本课题热工监控系统的特点
第二章 湖州医疗垃圾焚烧炉热工监控系统总体设计
    2.1 热工监控系统概述
    2.2 焚烧炉热工监控系统总体结构设计
        2.2.1 热工监控系统总体设计依据
        2.2.2 焚烧炉热工自动监测功能
        2.2.3 焚烧炉自动控制功能
        2.2.4 焚烧炉热工监控系统的总体结构设计
    2.3 热工监控系统软件开发平台的选用
        2.3.1 操作系统的选择
        2.3.2 开发工具的选择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垃圾焚烧炉控制系统硬件设计
    3.1 计算机热工控制系统的选择策略
    3.2 可编程控制器(PLC)的原理
        3.2.1 可编程控制器的基本组成
        3.2.2 可编程控制器的工作过程和工作原理
    3.3 西门子S7-300可编程控制器特性
        3.3.1 西门子S7-300 PLC主要模块介绍
        3.3.2 西门子S7-300 PLC的扩展能力
    3.4 焚烧炉监控系统硬件设计
        3.4.1 可编程控制器和工控机的选用
        3.4.2 各种热工仪表的选择
        3.4.3 可编程控制器模块的选择
        3.4.4 计算机监控系统的硬件结构设计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医疗垃圾焚烧炉软件系统的设计
    4.1 医疗垃圾焚烧炉监控系统软件的功能和特点
        4.1.1 监控系统软件的功能
        4.1.2 监控系统软件的特点
    4.2 下位机(PLC)的程序设计
        4.2.1 PLC的编程软件STEP-7
        4.2.2 PLC程序工作过程
        4.2.3 数据采集模块的设计
        4.2.4 自动控制模块的设计
    4.3 上位机和下位机通讯
    4.4 上位机(PC)的程序设计
        4.5.1 组态王软件简介
        4.5.2 计算机监控系统软件的基本功能实现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焚烧炉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
    5.1 PID控制策略
        5.1.1 增量式PID控制算法
        5.1.2 PID控制器参数的整定
    5.2 焚烧炉系统主要控制回路设计
        5.2.1 焚烧炉炉膛负压控制回路
        5.2.2 回转窑出口烟气温度控制回路
        5.2.3 软手操控制系统的设计
        5.2.4 安全保护系统的设计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监控系统的安装、调试与展望
    6.1 监控系统的安装
        6.1.1 软件系统的安装
        6.1.2 硬件系统的安装
    6.2 监控系统的调试
        6.2.1 软件系统的调试
        6.2.2 硬件系统的调试
    6.3 系统设计、安装、调试时出现的问题和解决
    6.4 系统的发展方向
第七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3)流程工业管控一体化实时信息集成技术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CIMS、CIPS 与管控一体化的基本概念
    1.2 流程工业与管控一体化
    1.3 流程工业管控一体化现状
    1.4 课题任务
第二章 流程工业管控一体化信息集成技术
    2.1 流程工业管控一体化系统结构
        2.1.1 PCS 层
        2.1.2 MES 层
        2.1.3 BPS / ERP 层
    2.2 实时数据库
        2.2.1 实时数据库基本设计要求
        2.2.2 实时数据库原理
    2.3 数据校正
        2.3.1 传统的测量数据校正技术
        2.3.2 基于反馈神经网络的动态化工过程数据校正
第三章 数据采集与通讯技术
    3.1 TDC-3000 DCS 与微机局域网的数据传输
        3.1.1 课题背景
        3.1.2 HONEYWELL TDC-3000 DCS 与 MV7800XP 小型机通讯系统
        3.1.3 TDC-3000 DCS 与微机局域网(PC LAN)数据通讯系统设计
    3.2 基于HONEYWELL TDC-3000 DCS APP 组件的实时数据通讯系统
        3.2.1 课题背景
        3.2.2 基于APP 的TPS 系统
        3.2.3 系统软件设计
    3.3 Rosemount DeltaV DCS 与PC LAN 间数据传输
        3.3.1 课题背景
        3.3.2 DeltaV DCS 控制网络通信系统
        3.3.3 DeltaV DCS 与PC LAN 通讯方案
        3.3.4 数据采集系统软件设计
    3.4 常规仪表控制系统数据采集技术实践
        3.4.1 课题背景
        3.4.2 基于研华4000 模块的数据采集和控制系统
        3.4.3 工控机与控制网络的通讯及其它
    3.5 DDE 和OPC 技术在实时数据采集中的应用
    3.6 小结
第四章 实时数据库存取技术及应用
    4.1 实时数据的存储
        4.1.1 实时数据库与关系数据库
        4.1.2 实时数据存储技术
    4.2 基于C/S 的实时数据浏览系统
        4.2.1 实时数据的实时显示
        4.2.2 关于DDE
        4.2.3 关于OPC
        4.2.4 基于C/S 模式的历史数据查询系统设计
        4.2.5 生产过程实时数据的统计
    4.3 基于B/S 的实时数据浏览系统
        4.3.1 基于B/S 的实时数据浏览系统体系结构
        4.3.2 基于B/S 的实时数据浏览系统关键开发技术
        4.3.3 访问安全控制
        4.3.4 WEB 页面的组织与设计
第五章 管控一体化系统设计及应用实践
    5.1 生产实时信息系统的设计
        5.1.1 课题背景
        5.1.2 公司内部企业生产过程控制现状
        5.1.3 实时信息系统功能设计
        5.1.4 系统集成设计方案
        5.1.5 过程控制系统的接口解决方案
        5.1.6 系统拓扑结构
    5.2 基于神经网络算法的软测量及预测控制系统
        5.2.1 软测量系统的辅助变量采集
        5.2.2 基于DRNN 与BP 网络的磷酸羟胺离子浓度和pH 值的软测量
        5.2.3 基于自校正改进ELMAN 网的肟化投酮量的在线预估
        5.2.4 基于神经网络的遗传算法在生产优化方面的探讨
        5.2.5 基于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的非线性系统预测控制
    5.3 基于生产过程实时数据的己内酰胺生产成本管理系统
        5.3.1 成本管理基本思路
        5.3.2 产品成本的计算
        5.3.3 生产成本管理系统设计
        5.3.4 系统运行结果
第六章 结束语
参考文献
作者在攻读硕士期间撰写的论文及参与项目的情况
致谢

(4)原料蔗糖成分在线检测控制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自动控制技术发展和现状
    1.2 世界糖业发展的现状
    1.3 本课题选题背景、研究内容
        1.3.1 本课题选题背景
        1.3.2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
    1.4 本章小结
第二章 过程控制的理论基础
    2.1 概述
    2.2 数字 PID 算法
        2.2.1 理想的数字 PID 控制算法
        2.2.2 数字 PID 控制算法的改进
    2.3 顺序控制
    2.4 模型预测控制算法
        2.4.1 模型预测控制的基本原理
        2.4.2 动态矩阵控制算法
        2.4.3 模型算法控制
    2.5 过程控制的硬件体系结构
        2.5.1 DDC 系统
        2.5.2 DCS 系统
        2.5.3 SCC 系统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可编程序控制器概述
    3.1 可编程序控制技术的发展
        3.1.1 可编程控制技术的现状
        3.1.2 可编程控制技术的发展趋势
    3.2 可编程序控制器的特点
    3.3 可编程序控制器的系统设计
        3.3.1 可编程序控制器的应用场合
        3.3.2 可编程序控制器的系统设计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原料蔗糖成分在线检测控制系统总体设计
    4.1 系统设计的总体方案
    4.2 机械、化学部分简要介绍
    4.3 PLC 主要的控制对象及外围电路
        4.3.1 显示电路
        4.3.2 步进电机及其控制
        4.3.3 可逆电机及其控制
        4.3.4 计量泵
        4.3.5 加热器
    4.4 自动制备样品的实现
    4.5 自动电位滴定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致 谢
参考 文献

(5)汽车AMT的系统设计和智能控制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课题提出的背景及研究的意义
        1.1.1 智能汽车
        1.1.2 智能汽车先进的控制系统
        1.1.3 智能汽车先进的控制系统应用现状
        1.1.4 课题的来源及研究意义
    1.2 汽车自动变速器的类型、发展过程和特点
        1.2.1 汽车自动变速器及其优点
        1.2.2 汽车自动变速器的类型、发展过程和特点
    1.3 汽车自动巡航控制技术
        1.3.1 自动巡航控制及其优点
        1.3.2 自动巡航控制系统的应用现状
    1.4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1.5 本章小结
2 汽车AMT控制系统研究与设计
    2.1 引言
    2.2 AMT控制系统的基本功能和设计要求
    2.3 AMT控制系统的组成
    2.4 ECU单元设计
    2.5 液压动力源设计
    2.6 离合器、选换挡及节气门控制单元的设计
        2.6.1 离合器控制单元设计
        2.6.2 选换挡控制单元设计
        2.6.3 节气门控制单元设计
        2.6.4 高速开关电磁阀的双重PWM控制技术
    2.7 AMT控制系统的抗干扰设计
        2.7.1 AMT控制系统主要干扰源及干扰的危害
        2.7.2 干扰的侵入渠道
        2.7.3 AMT控制系统的抗干扰措施
    2.8 AMT控制系统的故障诊断和容错控制设计
        2.8.1 设计中应遵循的原则
        2.8.2 AMT控制系统的故障诊断技术研究
        2.8.3 AMT控制系统的容错控制技术研究
    2.9 本章小结
3 AMT智能控制策略研究
    3.1 引言
    3.2 模糊控制基本理论
        3.2.1 模糊控制的定义与基本思想
        3.2.2 模糊控制系统的基本结构
        3.2.3 模糊控制器
        3.2.4 模糊控制的特点及适用范围
    3.3 模糊控制系统的设计
        3.3.1 模糊控制系统的结构设计
        3.3.2 模糊化设计
        3.3.3 模糊控制规则和控制算法设计
        3.3.4 反模糊化设计
    3.4 模糊控制的缺陷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3.4.1 模糊控制存在的缺陷
        3.4.2 模糊控制亟待解决的问题
    3.5 仿人智能控制基本理论
        3.5.1 仿人智能控制理论的基本概念
        3.5.2 仿人智能控制的基本原理
        3.5.3 仿人智能控制的基本特点
        3.5.4 基于特征辨识的仿人智能控制器结构
        3.5.5 仿人智能控制基本算法及性能分析
        3.5.6 仿人智能控制器的稳定性监控
    3.6 仿人智能控制器的设计方法
        3.6.1 传统控制中的性能指标及其局限性
        3.6.2 仿人智能控制瞬态性能指标-理想的误差时相轨迹
        3.6.3 仿人智能控制系统设计基本步骤
    3.7 仿人智能模糊控制器的设计与仿真分析
        3.7.1 仿人智能模糊控制器基本结构
        3.7.2 仿人智能积分控制算法
        3.7.3 仿人智能参数自调整算法研究
        3.7.4 仿人智能模糊控制器的仿真分析
    3.8 本章小结
4 电液式节气门执行器的智能控制技术研究
    4.1 引言
    4.2 电液式节气门执行器的控制系统结构及数学模型分析
        4.2.1 电液式节气门执行器的控制系统结构
        4.2.2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及分析
    4.3 节气门执行器的PID控制及仿真分析
    4.4 节气门执行器的仿人智能控制
        4.4.1 特征模式集的确定
        4.4.2 控制算法集的建立
        4.4.3 控制规则集
        4.4.4 基于多模态的节气门执行器仿人智能控制
        4.4.5 节气门执行器的仿人智能控制试验结果
    4.5 节气门执行器的仿人智能模糊控制
        4.5.1 节气门执行器的仿人智能模糊控制器设计
        4.5.2 仿人智能模糊控制的单片机实现
        4.5.3 节气门执行器的仿人智能模糊控制试验结果
    4.6 本章小结
5 AMT车辆自动巡航智能控制技术研究
    5.1 引言
    5.2 AMT车辆自动巡航控制系统的组成和基本功能
        5.2.1 AMT车辆自动巡航控制系的组成
        5.2.2 AMT车辆自动巡航控制系的基本功能
    5.3 AMT车辆自动巡航控制系统智能控制策略研究
        5.3.1 单闭环自动巡航控制系统及控制策略
        5.3.2 双闭环自动巡航控制系统及控制策略
        5.3.3 一种新型双闭环自动巡航智能控制系统
    5.4 AMT车辆自动巡航智能控制系统试验测试结果
    5.5 本章小结
6 全文总结
    6.1 论文的主要研究成果
    6.2 论文的主要创新点
    6.3 论文存在的不足和继续研究的方向
致 谢
参考文献
附: 1.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2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6)数字化理弧自动焊成套设备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埋弧焊简述
    1.2 自动控制技术进展状况
        1.2.1 经典与现代控制方法
        1.2.2 现代智能控制方法
    1.3 焊接过程控制技术的现状与发展
        1.3.1 经典控制方法在焊接中的应用
        1.3.2 现代智能控制在焊接中的应用
        1.3.2.1 专家系统在焊接中的应用
        1.3.2.2 神经网络在焊接中的应用
        1.3.2.3 模糊控制在焊接中的应用
        1.3.3 复合控制方法在焊接中的应用
    1.4 国内外埋弧自动焊机的发展状况
    1.5 本论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1.6 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系统硬件设计
    2.1 总体方案设计
    2.2 埋弧自动焊组成及系统工作原理
    2.3 焊接电源主电路设计
        2.3.1 整流电路的选择
        2.3.2 主电路的设计
        2.3.3 保护电路的设计
    2.4 控制系统硬件设计
        2.4.1 控制系统设计的要求
        2.4.2 电源控制系统硬件设计
        2.4.2.1 控制系统组成
        2.4.2.2 采样及预置电路
        2.4.2.3 同步触发电路
        2.4.2.4 电源监控电路
        2.4.2.5 显示电路
    2.5 埋弧自动焊过程控制系统
        2.5.1 过程控制系统电路设计
        2.5.2 送丝控制电路
        2.5.3 通讯接口
        2.5.4 继电器、操作键、规范钥匙的控制
        2.5.5 过程控制人机界面设计
        2.5.6 看门狗定时电路
        2.5.7 故障保护及状态显示
    2.6 埋弧自动焊操作机控制系统
        2.6.1 横臂升降及回转支撑控制
        2.6.2 横臂伸缩控制
        2.6.3 台车及转台控制系统组成
    2.7 硬件抗干扰措施
        2.7.1 总线的可靠性设计
        2.7.2 芯片配置与抗干扰
        2.7.3 时钟电路配置
        2.7.4 复位电路设计
        2.7.5 RAM数据掉电保护
    2.8 本章总结
第三章 控制系统软件设计
    3.1 控制系统软件功能分析
        3.1.1 引弧和收弧控制
        3.1.2 焊接电压,焊接电流显示控制
        3.1.3 外特性切换及参数预置
    3.2 过程控制流程
    3.3 控制原理
    3.4 控制算法
        3.4.1 电源外特性控制算法
        3.4.2 电源外特性参数整定
        3.4.3 送丝速度控制算法
    3.5 通讯协议
    3.6 参数备份
    3.7 人机界面
    3.8 焊接采样控制子程序
    3.9 操作机控制系统软件
        3.9.1 横臂伸缩软件控制流程
        3.9.2 台车及转台控制流程
    3.10 软件抗干扰措施
        3.10.1 数字滤波
        3.10.2 指令冗余及软件陷阱:
        3.10.3 “看门狗”技术
    3.11 本章小节
第四章 联机调试
    4.1 单独电源模式调试
    4.2 埋弧自动焊系统调试
        4.2.1 操作界面调试
        4.2.2 系统参数设置状态调试
        4.2.3 测试状态调试
        4.2.4 保护电路的调试
        4.2.5 同步及触发电路测试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

(7)注塑机微机控制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全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概论
    第一节 注塑机的发展历程及技术现状
        1.1.1 注塑机的特点
        1.1.2 注塑机的发展历程及高速发展原因
        1.1.3 国内注塑机的发展概况
    第二节 现代注塑机的发展趋势
    第三节 注塑机电气控制系统
        1.2.1 注塑机电气控制技术发展历程:
        1.2.2 注塑机几种电气控制方式的特点
        1.2.3 注塑机温度控制系统
    第四节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和方法
        1.4.1 课题来源及所需解决的问题
        1.4.2 研究内容与方法
第二章 注塑机单片机控制系统设计
    第一节 注塑机微机控制系统的硬件设计
    第二节 注塑机微机控制系统的软件设计
        2.2.1 主机部分软件
        2.2.2 从机软件设计
    第三节 控制系统的抗干扰措施
        2.3.1 硬件抗干扰措施
        2.3.2 软件的抗干扰措施
第三章 注塑机料筒温度PID控制及模糊控制
    第一节 微机料筒温度测控系统及继电器PWM控制方式
        3.1.1 料筒温度控制的作用
        3.1.2 基于微机的料筒温度测控系统
        3.1.3 继电器PWM输出方式的实现
    第二节 料筒特性测试
    第三节 料筒的PID控制中
        3.3.1 PID算法
        3.3.2 积分分离PID控制
        3.3.3 PID调节器参数选择
        3.3.4 采样周期选择
        3.3.5 控制结果
        3.3.6 控制结果分析
    第四节 注塑机料筒的模糊控制
        3.4.1 模糊控制器的原理
        3.4.2 模糊控制器各部分实现方法
        3.4.3 模糊控制器的设计
        3.4.4 模糊变系数PID原理
        3.4.5 模糊变系数PID参数整定思想
        3.4.6 模糊变系数PID控制算法设计的具体实现
        3.4.7 控制结果
        3.4.8 模糊变系数PID控制结果分析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动态矩阵控制在注塑机温度控制中的应用
    第一节 绪论
    第二节 动态矩阵控制
        4.2.1 动态矩阵算法控制原理介绍
        4.2.2 动态矩阵控制参数选择
        4.2.3 多变量料筒动态矩阵控制原理
        4.2.4 多变量动态矩阵控制算法仿真
    第三节 多变量动态矩阵控制系统控制结果
    第四节 动态矩阵控制结果分析
    第五节 具有前馈—反馈结构的动态矩阵控制应用讨论
    第六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广义预测控制在注塑机料筒温度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第一节 广义预测控制原理介绍
        5.1.1 广义预测控制原理介绍
        5.1.2 广义预测控制参数选择
    第二节 广义预测控制结果
    第三节 广义预测控制结果分析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及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8)大型循环流化床燃烧气化热电气多联产试验台监控系统的开发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绪论
    §1-1 多联产试验台实时监控系统的必要性
    §1-2 国内外电厂实时监控系统应用发展之现状
        1.2.1 国外发展情况
        1.2.2 国内发展情况
        1.2.3 现代可编程控制器(PLC)在工业控制中的应用现状
    §1-3 课题研究的循环流化床热电气多联产试验台及热工监控系统简介
    §1-4 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循环流化床多联产试验台热工监控系统的总体设计
    §2-1 热工监控系统的分类
    §2-2 试验台热工监控系统总体结构设计
    §2-3 试验台热工监控系统软件开发平台的选用
        2.3.1 操作系统的选择
        2.3.2 开发工具的选用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多联产试验台硬件系统结构的设计
    §3-1 计算机热工控制系统的选择策略
    §3-2 可编程控制器(PLC)的原理
        3.2.1 PLC的基本组成
        3.2.2 PLC的工作原理
        3.2.3 PLC的编程语言
    §3-3 SIMATIC S7-300 PLC的系统特性及硬件组成
        3.3.1 SIMATIC S7 PLC的总体结构
        3.3.2 SIMATlC S7 PLC的扩展功能
        3.3.3 SIMATIC S7 PLC的主要模块介绍
    §3-4 试验台热工控制硬件系统结构设计
        3.4.1 PLC和PC的功能要求和选择
        3.4.2 PLC模块的选择
        3.4.3 各种热工测量仪表的选择
        3.4.4 监控系统的硬件结构设计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多联产试验台热工控制系统的软件设计
    §4-1 试验台热工监控系统软件的总体设计
        4.1.1 软件的设计思想
        4.1.2 系统的面向对象的设计方法
        4.1.3 面向对象设计方法的优点
        4.1.4 计算机控制软件的总体结构
    §4-2 多联产试验台监控系统软件的功能和特点
        4.2.1 监控系统软件的功能
        4.2.2 监控系统软件的特点
    §4-3 下位机(PLC)的程序设计
        4.3.1 PLC编程软件STEP7
        4.3.2 PLC程序工作过程
        4.3.3 数据采集模块的设计
        4.3.4 自动控制模块的设计
    §4-4 PC与PLC的数据通信模块设计
    §4-5 上位机(PC)的程序设计
        4.5.1 上位机程序模块结构
        4.5.2 系统安全管理模块
        4.5.3 数据管理模块
        4.5.4 界面显示模块
        4.5.5 控制调整模块
        4.5.6 系统辅助模块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多联产试验台热工控制系统的设计
    §5-1 循环流化床锅炉在控制上的特点和难点
    §5-2 PID控制策略
        5.2.1 模拟PID控制原理
        5.2.2 数字PID控制算法及其改进
        5.2.3 数字PID调节参数的整定
    §5-3 试验台控制系统被控对象的信号前置处理
    §5-4 非线性阀门调节器的处理
    §5-5 多联产试验台的主要控制回路设计
        5.5.1 燃烧炉负压控制回路
        5.5.2 燃烧炉风速控制回
        5.5.3 烟气含氧量控制回路
        5.5.4 带死区的三段式智能PID算法
        5.5.5 软手操控制系统的设计
        5.5.6 试验台安全保护系统的设计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监控系统的安装、调试与展望
    §6-1 监控系统的安装
        6.1.1 软件系统的安装
        6.1.2 硬件系统的安装
    §6-2 监控系统软件的调试
    §6-3 系统设计、安装、调试时出现的问题和解决
    §6-4 系统的发展方向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9)基于模糊PID控制理论的双微机励磁调节器的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概述
    1.1 同步发电机励磁系统的作用和发展概况
    1.2 模糊逻辑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1.3 本课题的提出及研究方向
第二章 模糊PID控制的理论基础
    2.1 引言
    2.2 目前常见PID控制算法简介
    2.3 模糊控制的特点
    2.4 模糊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
    2.5 模糊PID控制器设计
第三章 同步发电机模糊PID励磁控制器的实现
    3.1 引言
    3.2 模糊PID励磁控制器的组成原理
    3.3 传统PD调节器的调节规律319
    3.4 同步发电机模糊PID励磁控制器的实现
第四章 双微机励磁调节器的研制——硬件部分
    4.1 微机励磁调节器的特点
    4.2 双微机励磁调节器的总体硬件结构和双机跟踪及切换工作原理
        4.2.1 双微机励磁调节器的总体硬件结构
        4.2.2 双机跟踪及切换工作原理
    4.3 各个组成单元的构成及硬件实现
        4.3.1 单片机控制系统的电路构成
        4.3.2 故障检测及双机切换单
        4.3.3 脉冲放大单元
        4.3.4 可控硅整流单元
    4.4 双机系统可靠度分析
第五章 双微机励磁调节器的研制——软件部分
    5.1 结构化软件设计
    5.2 软件框图及各个功能模块的实现
        5.2.1 系统的主程序
        5.2.2 中断处理程序
第六章 微机励磁调节器的抗干扰设计
    6.1 微机励磁调节器的主要干扰源
    6.2 干扰的主要危害
    6.3 微机励磁控制系统的抗干扰措施
        6.3.1 电源系统的抗干扰措施
        6.3.2 空间电磁辐射的抗干扰措施
        6.3.3 接地系统的抗干扰措施
        6.3.4 过程通道的抗干扰措施
        6.3.5 软件抗干扰措施
第七章 实验结果分析
实验结论和今后的工作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附录B: 微机励磁调节器的主机和数字移相触发电路图

(10)火电机组热工控制系统的优化整定及其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绪论
    §1.1 火电机组热工过程概述
    §1.2 热工过程的控制策略
    §1.3 本课题研究的背景
    §1.4 关键技术及研究现状
    §1.5 本文的主要工作
第二章 非线性混合优化方法
    §2.1 概述
    §2.2 非线性混合优化方法
    §2.3 非线性混合优化方法在参数辨识中的应用
    §2.4 非线性混合优化方法在模型变换中的应用
    §2.5 小结
第三章 一种实用的模型降阶方法
    §3.1 概述
    §3.2 模型降阶的基本算法
    §3.3 推导证明
    §3.4 仿真分析
    §3.5 小结
第四章 一种模型参考自适应辨识算法
    §4.1 概述
    §4.2 自适应辨识系统的结构与系统描述
    §4.3 具有非积分误差约束的自适应辨识方法
    §4.4 具有积分约束的自适应辨识方法
    §4.5 实际应用
    §4.6 小结
第五章 仿真平台的设计与开发
    §5.1 概述
    §5.2 编程语言与开发工具
    §5.3 用户界面
    §5.4 仿真平台框架设计
    §5.5 框图绘制和拓扑排序
    §5.6 系统仿真算法的研究
    §5.7 系统仿真参数的确定
    §5.8 模块库中的典型模块
    §5.9 模块的数据结构
    §5.10 系统框图与模块库的接口
    §5.11 仿真实例
    §5.12 小结
第六章 控制系统的优化整定
    §6.1 概述
    §6.2 综合误差目标函数的建立
    §6.3 工程指标整定算法
    §6.4 优化整定功能设计
    §6.5 应用举例
    §6.6 小结
第七章 控制系统性能分析
    §7.1 概述
    §7.2 利用频域法分析系统性能
    §7.3 利用时域法分析系统性能
    §7.4 应用示例
    §7.5 小结
第八章 分散控制系统通信接口设计
    §8.1 概述
    §8.2 实现微机与分散控制系统通信的途径
    §8.3 INFI-90分散控制系统通信接口的设计
    §8.4 实际应用
    §8.5 小结
第九章 结论与展望
    §9.1 概述
    §9.2 本文的主要贡献
    §9.3 进一步完善
致谢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在学期间完成的科研项目
参考文献

四、APPLEII系列微机在过程控制中的应用技巧(论文参考文献)

  • [1]模糊控制及其在喷浆机器人中的应用[D]. 王鹏. 山东科技大学, 2007(05)
  • [2]医疗垃圾焚烧炉计算机监控系统的研究开发[D]. 郑景军. 浙江大学, 2006(01)
  • [3]流程工业管控一体化实时信息集成技术及应用[D]. 蔡宁. 南京工业大学, 2005(01)
  • [4]原料蔗糖成分在线检测控制系统[D]. 熊传文. 广西师范大学, 2004(01)
  • [5]汽车AMT的系统设计和智能控制技术研究[D]. 苏玉刚. 重庆大学, 2004(01)
  • [6]数字化理弧自动焊成套设备的研究[D]. 高辉云. 兰州理工大学, 2004(04)
  • [7]注塑机微机控制系统研究[D]. 汤进举. 浙江大学, 2002(02)
  • [8]大型循环流化床燃烧气化热电气多联产试验台监控系统的开发与研究[D]. 温占波. 浙江大学, 2002(02)
  • [9]基于模糊PID控制理论的双微机励磁调节器的研制[D]. 姜学宝. 福州大学, 2002(02)
  • [10]火电机组热工控制系统的优化整定及其应用[D]. 罗毅.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2001(01)

标签:;  ;  ;  ;  ;  

APPLEII系列微机在过程控制中的应用技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