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无槽镀镍工艺简介(论文文献综述)
詹益腾[1](1987)在《容器型设备的无槽电镀》文中指出本文介绍容器型设备内腔无槽镀镍的溶液配方、工作条件和实际操作经验。应用的结果证明,容器型设备无槽镀镍采用低浓度低pH值镀镍溶液比较合适,镀镍阳极必须根据设备镀覆部位的形状制作仿形阳极。
詹益腾[2](1987)在《容器型设备的无槽电镀》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介绍容器型设备内腔无槽镀镍的溶液配方、工作条件和实际操作经验。应用的结果证明,容器型设备无槽镀镍采用低浓度低pH值镀镍溶液比较合适,镀镍阳极必须根据设备镀覆部位的形状制作仿形阳极。
唐春华[3](2002)在《化学镀镍工艺的选择与应用》文中指出
唐春华[4](2020)在《现代镀覆技术 第二部分──化学镀镍(续4)》文中研究指明给出了各种实用的化学镀镍配方及其工艺条件。
谢骐,宁立伟[5](1997)在《无槽镀镍的PLC控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介绍了用PLC对无槽镀镍工艺过程的自动控制的原理与设计。
鄞县农机修造厂革委会[6](1971)在《无槽镀镍工艺简介》文中提出 我厂无槽镀镍试验小组牢记毛主席关于"节省每一个铜板为着战争和革命事业"的教导,通过学习外地先进经验,在短时期内,试验成功了无槽镀镍。无槽镀镍是一项新工艺。过去,当各种轴孔磨损时,或者在制造产品中因加工不当使孔增大时,就要用镶套的办法去解决,这样,直接影响产品和机件的质量。现在,有了无槽镀镍,
鄞县农机修造厂革委会[7](1971)在《无槽镀镍工艺简介》文中提出 我厂无槽镀镍试验小组牢记毛主席关于“节省每一个铜板为着战争和革命事业”的教导,通过学习外地先进经验,在短时期内,试验成功了无槽镀镍。无槽镀镍是一项新工艺。过去,当各种轴孔磨损时,或者在制造产品中因加工不当使孔
鄞县农机修造厂革委会[8](1971)在《无槽镀镍在鄞县农机厂试验成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鄞县农机修造厂无槽镀镍试验小组的同志,遵循毛主席关于“节省每一个铜板为着战争和革命事业”的教导,通过学习外地先进经验,在短期内,试验成功了无槽镀镍。无槽镀镍是一项新工艺。过去,当各种轴孔磨损时,或者在制造产品中因加工不当而使孔增大时,就要用镀套的办法去解决,这样,直接影响产品和机件的质量。现在有了无槽镀镍,就可弥补以上的不足,使产品或机件更新。同时,它具有设备简单、使用方便,局部镀镍,成本低,加工范围广等优点。对各类齿轮箱、柴油机的轴承孔,各类马达孔和架脚、齿
谢骐[9](2005)在《多气缸无槽镀镍的智能控制设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介绍基于8051单片机多缸无槽镀镍工艺的智能控制过程,包括系统控制原理、系统控制软、硬件设计,控制柜的造型设计等。
廖磊[10](2012)在《铜基体上电刷镀镍工艺及镀层性能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主要在紫铜基体上分别进行了电刷镀单层快速镍镀层、单层低应力镍镀层的试验,并进行了快速镍与低应力镍三层组合刷镀及五层组合刷镀厚镍的试验。对各个镀镍层的表面形貌、截面形貌进行了观察分析;对各个镀层的厚度、显微硬度进行了测试分析;还对各个镀层进行了热处理和热震试验,并比较了纯铜、组合刷镀镍镀层和经过热处理的组合刷镀镍镀层的摩擦磨损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单层快速镍镀层厚度随着刷镀时间的增加而增加,镀层的宏观形貌也随着刷镀时间的延长而变化,在刷镀15min之内,镀层厚度在10μm以前,镀层沉积速度较快;在镀层厚度大于10μm后,镀层沉积速度减慢;在镀层厚度在小于12.5μm时,镀层表面光亮平滑,无任何起皮、龟裂等现象出现。在刷镀到25min左右时,镀层厚度约14μm后,试样边缘局部地方开始出现毛糙和轻微脱落的现象。当刷镀时间达到35min,镀层厚度达到20μm时,镀层表面出现局部脱落和分离现象。在刷镀相同的时间后,单层低应力镍镀层厚度较快速镍镀层厚度薄,但其镀层厚度及镀层宏观形貌随刷镀时间而变化的规律相同,镍镀层的宏观形貌也在刷镀时间到达25分钟以前呈明显的镜面特征,平整光亮。当刷镀时间超过25分钟后,局部地方开始出现毛糙现象。单层快速镍镀层,经不同温度的热处理后,显微硬度值与热处理温度呈先增后减的关系,经过200℃热处理后,其镀层的显微硬度值达到峰值。当热处理温度小于200℃时,单层快速镍镀层的显微硬度值总体较未经过热处理镀层的显微硬度值略高,而在200℃之后,则其显微硬度呈明显下降趋势。此外,经200℃和500℃热震试验后,在热震次数达到45次时,单层快速镍镀层无脱落,只是随着热震次数的增多镀层表面颜色不断加深,表明镀层与基体结合良好。单层低应力镍镀层经同样的热处理处理后,其显微硬度值、宏观表面形貌以及与基体的结合强度,基本上与单层快镀镍镀层所呈现的实验结果相类似。显微硬度值在经200℃的热处理后达到最大,热震次数达到45次时,镀层与基体依然结合良好。三层组合刷镀试样,其镀层的厚度值、显微硬度值均随着刷镀总时间的增加而略有上涨,但增幅不大。其宏观表面形貌随着总刷镀时间的增加,并未出现单层镍镀层中出现的毛糙、起皮等不良现象。此外在经单层镍镀层同样的热震试验后,均未出现脱落、分离的现象,表明镀层与镀层间以及镀层与基体间的结合强度好。经五层组合刷镀试验后,镀层厚度达到50μm,但镀层宏观表面仍然均匀致密,平滑光亮,呈银色,有明显的镜面特征,无干斑、起皮、脱落等不良现象产生,截面呈明显的层片状,显微硬度达到438HV。经热200℃处理后,其显微硬度达到480HV,耐磨性相对于基体而言提高了78%,相对于未经过热处理试样提高了近50%。在电流密度,刷镀速度,刷镀电压等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对铜基体进行电刷镀厚镍层时,可采用快速镍与低应力镍交替刷镀的方式作业,每层快速镍镀层厚度不超过10μm、低应力镍镀层厚度不超过5μm,多层组合刷镀,直到达到所要求的镍镀层厚度。
二、无槽镀镍工艺简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无槽镀镍工艺简介(论文提纲范文)
(5)无槽镀镍的PLC控制(论文提纲范文)
一、电镀原理 |
二、PLC控制设计 |
1. 主电路设计 |
2. 控制电路设计 |
3. 电气设备总体配置设计 |
三、设计特点 |
(10)铜基体上电刷镀镍工艺及镀层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 绪论 |
1.1 电刷镀简介 |
1.1.1 电刷镀概述 |
1.1.2 电刷镀的发展历程 |
1.1.3 电刷镀的机理 |
1.2 影响电刷镀沉积速度及镀层质量的因素 |
1.2.1 沉积速度及其影响因素 |
1.2.2 刷镀层质量的影响因素 |
1.3 电刷镀设备 |
1.3.1 电刷镀电源 |
1.3.2 电刷镀镀笔 |
1.3.3 辅助设备 |
1.4 电刷镀溶液 |
1.4.1 电刷镀溶液的基本要求 |
1.4.2 电刷镀溶液液中主要成分的作用 |
1.4.3 电刷镀溶液的分类 |
1.5 电刷镀的特点 |
1.5.1 设备特点 |
1.5.2 镀液特点 |
1.5.3 工艺特点 |
1.6 电刷镀技术应用范围 |
1.7 本文的研究目的及技术路线 |
1.8 本章小结 |
2 实验材料与实验方法 |
2.1 实验仪器与设备 |
2.2 实验材料及试剂 |
2.3 实验工艺及方法 |
2.3.1 镀液配制 |
2.3.2 试样前处理工艺 |
2.3.3 工艺流程 |
2.3.4 注意事项 |
2.4 本章小结 |
3 镀层性能的检测方法 |
3.1 镀层性能的测定 |
3.1.1 镀层的外观检验 |
3.1.2 硬度检测 |
3.1.3 厚度检测 |
3.1.4 镀层微观形貌及组织构分析 |
3.1.5 镀层结合强度检验方法 |
3.1.6 镀层耐磨性试验方法 |
3.2 本章小结 |
4 单层镍镀层刷镀实验及结果分析 |
4.1 单层快速镍镀层刷镀溶液及工艺规范 |
4.2 单层快速镍镀层刷镀实验及结果分析 |
4.2.1 单层快速镍刷镀工艺及方案 |
4.2.2 单层快速镍宏观形貌 |
4.2.3 单层快速镍截面形貌 |
4.2.4 单层快速镍镀层厚度、显微硬度 |
4.3 单层低应力镍刷镀溶液及工艺规范 |
4.4 单层低应力镍镀层刷镀实验及结果分析 |
4.4.1 单层低应力镍刷镀工艺及方案 |
4.4.2 单层低应力镍宏观形貌 |
4.4.3 单层低应力镍截面形貌 |
4.4.4 单层低应力镍镀层厚度、显微硬度 |
4.5 本章小结 |
5 单层镍镀层热处理实验及结果分析 |
5.1 单层快速镍镀层的热处理方案及工艺 |
5.2 单层快速镍镀层热处理后的实验结果及分析 |
5.2.1 单层快速镍镀层热处理后的表面形貌 |
5.2.2 单层快速镍镀层热处理后的显微硬度 |
5.2.3 单层快速镍镀层的热震方案及结果 |
5.3 单层低应力镍镀层热处理实验方案及工艺 |
5.4 单层低应力镍镀层热处理后的实验结果及分析 |
5.4.1 单层低应力镍镀层试样热处理的表面形貌 |
5.4.2 单层低应力镍镀层试样热处理后的显微硬度 |
5.4.3 单层低应力镍镀层试样的热震方案及结果 |
5.5 本章小结 |
6 多层镍镀层组合刷镀方案及实验结果分析 |
6.1 三层组合刷镀方案及工艺 |
6.2 三层组合刷镀方案实验结果及分析 |
6.2.1 三层组合刷镀方案试样的宏观形貌 |
6.2.2 三层组合刷镀方案试样的镀层厚度、显微硬度 |
6.3 三层组合刷镀试样的热震方案及实验结果分析 |
6.3.1 三层组合刷镀试样的热震方案 |
6.3.2 三层组合刷镀方案试样热震后的宏观形貌 |
6.3.3 三层组合刷镀方案试样热震后的显微硬度 |
6.4 五层组合刷镀方案及工艺 |
6.5 五层组合刷镀实验结果及分析 |
6.5.1 五层组合刷镀试样的表面形貌与截面形貌 |
6.5.2 五层组合刷镀试样的能谱分析 |
6.6 本章小结 |
7 五层组合刷镀试样摩擦磨损实验及结果分析 |
7.1 摩擦磨损实验方案 |
7.2 磨损试验结果及分析 |
7.3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学术论文及科研情况 |
致谢 |
四、无槽镀镍工艺简介(论文参考文献)
- [1]容器型设备的无槽电镀[J]. 詹益腾. 防腐包装, 1987(06)
- [2]容器型设备的无槽电镀[J]. 詹益腾. 防腐包装, 1987(06)
- [3]化学镀镍工艺的选择与应用[J]. 唐春华. 腐蚀与防护, 2002(05)
- [4]现代镀覆技术 第二部分──化学镀镍(续4)[J]. 唐春华. 电镀与涂饰, 2020(09)
- [5]无槽镀镍的PLC控制[J]. 谢骐,宁立伟. 机电工程, 1997(04)
- [6]无槽镀镍工艺简介[J]. 鄞县农机修造厂革委会. 农业机械资料, 1971(04)
- [7]无槽镀镍工艺简介[J]. 鄞县农机修造厂革委会. 粮油加工与食品机械, 1971(07)
- [8]无槽镀镍在鄞县农机厂试验成功[J]. 鄞县农机修造厂革委会. 科技简报, 1971(Z2)
- [9]多气缸无槽镀镍的智能控制设计[J]. 谢骐. 机械研究与应用, 2005(06)
- [10]铜基体上电刷镀镍工艺及镀层性能研究[D]. 廖磊. 西华大学, 20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