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变质处理改善低铬白口铸铁的组织与性能(论文文献综述)
朴东学,平宪忠,乔峰[1](2021)在《重视细化抗磨铸件组织与工艺措施》文中研究表明本文强调了细化抗磨铸件组织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出了孕育+变质处理、相变再结晶预热处理、加快凝固速率、低温快速平稳充型、悬浮铸造、振动结晶等细化抗磨铸件组织的工艺措施与细化组织机制,指出了组织细化程度是衡量和评价抗磨铸件质量品位与商品价值、竞争力与占领市场能力、使用性能与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的关键质量指标之一,是生产中须管控的重要关键要素之一,应给足够重视。
郭强,符寒光[2](2021)在《过共晶高铬铸铁中碳化物细化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过共晶高铬铸铁是一种优良的耐磨材料,广泛应用于渣浆泵过流件的生产。随着过共晶高铬铸铁中含碳量的不断增加,其组织中的初生碳化物变得粗大,在承受高冲击力或大颗粒冲击下会出现开裂的情况。为了改善过共晶高铬铸铁的韧性,提高其综合性能,国内外许多学者在细化碳化物领域做了大量的研究,文中总结了过共晶高铬铸铁中碳化物的细化最新研究成果,主要包括变质和孕育、半固态处理、脉冲电流三种方法。结合当前情况,展望了未来过共晶高铬铸铁中碳化物细化的研究发展前景。
董琦[3](2020)在《凝固压力对铬系白口铸铁凝固组织及耐磨性能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加压铸造技术用于合金铸造,可以通过改变凝固参数来优化合金的凝固组织,提高合金力学性能。铬系白口铸铁的耐磨性受限于其凝固组织中粗大、连续的碳化物,而碳化物的形貌与分布与合金的凝固参数有关。以PF1214板锤试件作为实验对象,选取亚共晶、近共晶成分的铬系白口铸铁,在常压~170MPa的铸造压力下进行试样制备。通过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SEM)对试样的微观组织形貌进行分析。利用X射线衍射(XRD)对试样的相组成进行表征,采用Jade软件进行物相分析及标定。最后,对试样的硬度、韧性以及冲击磨损性能进行检测。对比常压与压力铸造下铬系白口铸铁凝固组织形貌,研究共晶组织、碳化物相演变过程和相关力学性能。得出压力条件下铬系白口铸铁的凝固行为规律,建立了共晶组织、碳化物的长大控制机制,并得到以下结论:(1)提高凝固压力,能使亚共晶和近共晶铬系白口铸铁的共晶组织都得到明显的细化,使共晶组织中各相分布变得较为均匀。亚共晶铬系白口铸铁的共晶组织由常压下尺寸较大的板条状转变为短棒状和等轴状;近共晶铬系白口铸铁的凝固组织中出现了块状、多边形的初生碳化物,共晶组织从常压下的长直板条状向曲面板条、短棒状和多边形转变。(2)凝固压力对铬系白口铸铁凝固组织形貌的影响作用随合金凝固速率的增加而减小。通过对板锤试件不同位置取样的组织对比,得出在靠近模具即凝固速率较大的组织中,压力对于凝固组织形貌(共晶间距、共晶含量、初生相尺寸)的改变作用比较小。而在试件中部即凝固速率较小时,压力作用明显。(3)凝固压力能够改变铬系白口铸铁凝固组织中共晶的生长方式。压力使共晶组织中的奥氏体与碳化物由相互平行的生长方式转变为相互交替的竞争生长。凝固压力改变了共晶凝固时固-液界面的稳定性,使铬系白口铸铁共晶碳化物生长方式由小平面转变为非小平面生长。(4)铬系白口铸铁中的碳化物的形核率和含量随凝固压力的提高显着增加。凝固压力达到160MPa时,亚共晶铬系白口铸铁中碳化物体积分数为常压凝固下的2倍,近共晶铬系白口铸铁中碳化物的含量增加了约1.5倍。(5)凝固压力的提高,可以使碳化物向稳定性更高的类型转变,增加凝固压力可以使低铬白口铸铁中的M3C型碳化物的量减少,M7C3型碳化物增多;使高铬白口铸铁中的M23C6型碳化物含量减小,M7C3型碳化物增多。(6)当凝固压力提高到170MPa时,亚共晶铬系白口铸铁的抗冲击磨损性能比常压铸造下提高到近1.5倍,近共晶铬系白口铸铁也提高到近1倍。加压铸造的两种铬系白口铸铁的硬度都有了明显的提高,但冲击韧性不一定随压力的升高而增加。
郑欢,胡锋,ISAYEV Oleg,HRESS Oleksandr,YERSHOV Serhii,吴开明[4](2020)在《耐磨铸铁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文中研究指明从耐磨铸铁的分类、发展历程、现行标准、性能特征、磨损性能影响因素、典型应用等方面论述了国内外耐磨铸铁的研究现状与进展,重点介绍了化学成分、基体组织、热处理工艺和碳化物对耐磨铸铁磨损性能的影响,提出了耐磨铸铁存在韧性低、成本高等问题,以及低成本无镍化,建立理论模型,ZrO2作为形核剂,新型复合碳化物等今后研究方向的建议。
崔永婷[5](2020)在《基于激光淬火的小麦磨粉机磨辊减磨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小麦磨粉机是制粉行业重要的加工设备,在磨粉机工作过程中,其核心部件磨辊与小麦籽粒及其粉料发生剧烈摩擦,磨辊表面材料发生磨损现象,当磨辊的磨损达到一定程度后,磨粉机的生产率与制粉率均明显降低,必须要重新对磨辊表面进行喷砂或拉丝处理。由此可知,磨辊的磨损问题对磨粉机的工作性能产生重大影响,磨辊减磨技术的研究是小麦制粉行业的重要课题。激光淬火技术是对金属材料表面进行强化的一种热处理工艺,该方法利用激光束快速加热工件表面,使其发生相变形成马氏体。小麦磨粉机磨辊的磨损主要是磨料磨损与表面疲劳磨损共同作用的结果,可以利用激光淬火技术对磨辊表面材料的强化和磨损问题进行研究。本文对小麦磨粉机磨辊材料进行激光淬火试验,采用响应曲面的Central Composite试验设计原理,按照三因素五水平试验方法完成激光功率、光斑直径、扫描速度与磨辊材料表面硬度的响应曲面试验,研究激光功率、光斑直径与扫描速度三因素及各因素间的交互作用对磨辊表面硬度的影响且优化出最佳的参数组合,并与未经热处理的原始试样和经普通热处理试样进行对比分析,探讨经激光淬火后磨辊表面材料的磨损机理。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1.利用响应曲面中心复合旋转组合设计法完成了以激光功率、光斑直径、扫描速度三因素与响应值硬度之间的试验,同时对三因素与各因素间交互作用进行了显着性分析。三因素对硬度显着性的影响顺序为:激光功率、光斑直径、扫描速度;三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中,激光功率与扫描速度对硬度的影响较显着,其他因素间的交互作用均不显着;硬度最优的激光淬火工艺参数组合为:激光功率190w,光斑直径0.70mm,扫描速度220mm/s,硬度为689HV。2.对完成经激光淬火最优工艺参数组合的试样的磨损性能与课题组前期进行的普通热处理试样进行了分析对比,得出以下的结果:经960℃(1 h)空淬+250℃(2 h)回火普通热处理试样的质量损失约为未经热处理试样质量损失的42%,经激光淬火处理试样的质量损失约为经960℃(1 h)空淬+250℃(2 h)回火普通热处理试样的质量损失的17%;经激光淬火处理试样的磨损率约为经普通热处理试样磨损率的16%;激光淬火处理后其硬度提升了1.35倍;激光淬火致使试样内部组织晶粒细化,形成大量马氏体,残留少量奥氏体;经960℃(1 h)空淬+250℃(2 h)回火普通热处理和激光淬火处理试样被磨损表面的Fe元素的含量有所减少,C元素的含量有所增加;未经激光处理原始试样的接触角为62.9°,而激光淬火处理后试样的接触角为68.05°,接触角的增大改善了材料表面的磨损性能。3.激光淬火处理能有效减缓小麦粉料与试样间的摩擦作用,塑性变形减少,有效抑制试样表面发生疲劳破坏,提高材料的磨损周期,进而延长磨辊的使用寿命;小麦磨粉机磨辊表面材料的主要磨损失效形式是材料发生塑变强化和塑性耗尽导致脆性断裂,进而从母体脱落。
郭克星[6](2020)在《Mo、B、RE-Mg合金元素对离心铸造轧辊用高铬铸铁耐磨性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作为机械零件的钢铁材料,在使用过程中大部分都会发生磨损,极易造成设备无法运行、材料浪费和人身伤亡。因此研究钢铁材料的磨损行为,提高使用寿命是材料工作者的主要任务。作为第三代耐磨材料的高铬铸铁是目前在耐磨领域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材料之一。本研究通过向常规高铬铸铁中再添加一定量的合金元素,进行合金化处理和变质剂的变质处理,通过改变碳化物的分布以及形状,达到减轻碳化物对基体割裂及细化晶粒的目的,从而提高高铬铸铁的韧性和耐磨性,进而延长使用寿命。本研究用离心复合铸造高铬铸铁的原材料来自山东省淄博某轧辊有限公司,在实验室条件下利用金属型铸造来探究不同钼、硼和稀土镁的添加量对高铬铸铁组织与耐磨性能的影响。本文利用MLD-10动载磨料磨损试验机、光学显微镜、高温摩擦磨损实验仪、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洛氏硬度计等测试分析方法,分析了不同添加量的钼、硼、稀土镁合金元素对高铬铸铁铸态组织、物相组成、硬度、耐磨料磨损以及耐摩擦性能的影响规律。得出了提高高铬铸铁组织和耐磨性的理想合金元素添加量,为在工厂中应用提供技术支持和理论指导。研究发现:(1)钼的加入提高了高铬铸铁的淬透性,物相检测发现了新相Mo2C的生成,钼的加入改善了铸态组织的碳化物分布及形状,达到了细化晶粒的目的,提高了高铬铸铁的硬度。耐磨性随着钼含量以及磨料类型而变化,呈现出先增后降再增的趋势。当钼的加入量为0.6%时,高铬铸铁的组织和耐磨性能达到最佳。(2)将合金元素硼加入到高铬铸铁中,物相检测发现硼与组织中的碳形成了硼碳化合物。铸态组织发现碳化物由尖锐的棱角状转变为孤立的板条状分布,组织发生明显细化,硬度得到提高。随着硼含量的增多,耐磨性能也显着提高,磨损形貌主要为塑性犁沟以及唇状凸缘。当硼的添加量为0.3%时,高铬铸铁的耐磨性能最佳。(3)将稀土镁添加到高铬铸铁中,稀土能净化铁液,镁可以脱氧脱硫。稀土镁的加入改变了碳化物的生长环境,细化了组织,使碳化物由大片状变为均匀分布的团块状,降低了对基体的割裂程度。磨痕的主要形式为犁沟和卷曲。磨损机制主要有表面的微切削、多次塑变等。当稀土镁的添加量为0.6%时,综合性能达到最佳。
李明伟[7](2020)在《Q&P工艺对Fe-0.45C-xB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作为一种极具发展前景的耐磨材料,高硼钢以其硬度高、耐磨性能好等优点受到了许多专家的关注。然而硼化物的B-B键沿[002]晶体方向较弱及其网状分布,从而使高硼钢表现出严重的脆性。本文在变质及高温处理改善硼化物形貌的基础上采用Q&P工艺,研究了配分工艺对高硼钢组织及性能的影响。随着硼含量的增加,铸态试样组织中网状硼化物逐渐增多,而枝晶则逐渐减少。分析元素发现Al,Si元素多存在于枝晶中,而Mn,B元素则广泛分布在硼化物中。铸态高硼钢的宏观硬度随着硼含量的增加逐渐增加,而冲击韧性则逐渐降低。高硼钢经1050℃奥氏体化2h后,显微组织中硼化物出现球化现象,随后配分热处理的淬火时间(tQ)对组织有影响,随着tQ的增加,三种高硼钢(1.6wt%B,1.9wt%B和2.2wt%B)中回火马氏体(TM)和残留奥氏体(RA)的体积分数增加,宏观硬度均降低,而冲击韧性则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配分热处理中淬火温度(TQ)的增加使基体中TM和RA体积分数逐渐减少,宏观硬度越来越高,冲击韧性总体呈下降趋势。对配分时间(tp)研究发现:配分时间的增加使得碳配分得以充分进行,RA体积分数逐渐增加,而洛氏硬度呈降低的趋势。三种高硼钢的冲击韧性最高分别为7.5 J·cm-2,6.3 J·cm-2和5.9 J·cm-2,分别为铸态试样韧性的2,1.9和2.4倍。铸态高硼钢的耐磨性能随硼含量的增加而提高,硼含量为2.2wt%时铸态试样耐磨性能最好,为NM500的2.07倍。经不同tQ下配分处理后,高硼钢耐磨性能均优于铸态试样,且一定量的RA的存在会使得磨损亚表层发生TRIP效应,在试样宏观硬度降低的情况下也能保持较好的耐磨性能,但较多的RA则会恶化高硼钢耐磨性能。
魏世忠,徐流杰[8](2020)在《钢铁耐磨材料研究进展》文中认为本文介绍了钢铁耐磨材料的发展历史,重点综述了高锰钢、高铬铸铁、高钒高速钢3类典型耐磨材料的成分、显微组织、磨损性能、抗磨机理和改性技术。以高锰钢为代表的耐磨钢依靠高强韧性的基体抵抗磨损,而以高铬铸铁和高钒高速钢为代表的耐磨合金主要依靠高硬度的耐磨相抵抗磨损,高钒高速钢比高铬铸铁具有更优良的耐磨性,与VC硬度高、形态好的特性有关。提出了高性能耐磨材料应具备3个要素:高强韧基体,高硬度多尺度协同作用的优质耐磨相,耐磨相与基体良好结合。
周丰[9](2020)在《Fe-Cr-Si三元合金系材料的显微组织与耐磨性研究》文中指出金属材料的在工业中,大多因为材料的磨损导致零部件失效,从而不能继续被使用。Fe-Cr-Si三元系合金涂层具有硬度高、耐磨性能良好等优点,用于长期处于恶劣环境下承受摩擦磨损的工作部件表面,使零部件的性能得到改善,从而减少材料损耗,降低成本。借助激光熔覆工艺,在耐热钢材表面制备Fe-Cr-Si三元系合金材料涂层,观察Fe-Cr-Si三元系合金材料涂层,发现熔覆后的试样结合较好,从基体到熔覆层表面随着组织的生长,出现细小树枝晶和较大的胞状晶,该材料由Fe-Cr固溶体、α-Fe和Cr Fe8Si组成。对熔覆层的表面和纵面进行硬度测试,发现其表面的硬度变化不大,随着距离熔覆层表面越远,材料中的Cr元素减少,纵面硬度逐渐降低。在室温摩擦磨损实验中,相同情况下Fe-Cr-Si三元系合金材料涂层磨损量远小于45#材质的对比试样。实验开始时,材料的摩擦系数先增大后减小。试样材料的磨损机制主要为磨粒磨损、剥落和粘着磨损,当载荷应力增加,磨损机制转变为磨粒磨损、氧化磨损和微观切削。Fe-Cr-Si三元系合金材料涂层磨损量在高温条件下远小于45#钢材质的对比试样。在不同高温实验中,试样的摩擦系数慢慢减小,当加大载荷,摩擦系数先减小再增大。高温磨损时,磨损机制主要在磨粒磨损、氧化磨损、剥落断裂和粘着磨损之间转换。图30幅;表16个;参75篇。
宋延沛,王悔改,李丽,苏明,游龙[10](2019)在《变质处理对耐磨耐蚀铸铁组织及性能的影响》文中指出为了提高材料在水泥混凝土搅拌和输送工况下的使用性能,以新研制的耐磨耐蚀铸铁为对象,采用复合变质处理的方法研究了变质剂加入量对该试验合金铸铁组织、力学性能和耐腐蚀磨损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复合变质处理可以细化耐磨耐蚀铸铁基体组织、消除柱状枝晶,改善碳化物形态、尺寸及分布,使碳化物由变质前的粗大棒条状变为均匀分布的短棒状和颗粒状,消除了粗大片状碳化物对材料基体的危害,使耐磨耐蚀铸铁的性能得到改善。变质剂加入量增加,耐磨耐蚀铸铁的冲击韧度和耐磨耐蚀性能均有较大提高。与变质前相比,加入0.25%和0.50%复合变质剂处理的试验合金铸铁,其冲击韧度和相对耐腐蚀磨损性能分别提高了22.9%、58.3%和16%、23%,基体硬度略有降低,达到了预期效果。
二、变质处理改善低铬白口铸铁的组织与性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变质处理改善低铬白口铸铁的组织与性能(论文提纲范文)
(1)重视细化抗磨铸件组织与工艺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0前言 |
1 细化抗磨铸件组织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
2 细化抗磨铸件组织的工艺措施与机制 |
2.1 孕育+变质处理工艺; |
2.2 相变再结晶预热处理; |
2.3 加快铸件凝固速率的工艺: |
2.4 低温快速平稳充型浇注工艺; |
2.5 悬浮铸造工艺; |
2.6 振动结晶工艺: |
3 生产中须严控的抗磨铸件细化组织的指标; |
4 小结 |
(2)过共晶高铬铸铁中碳化物细化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高铬白口铸铁发展状况 |
2?过共晶高铬铸铁研究现状 |
3?过共晶高铬铸铁碳化物细化的研究现状 |
3.1?半固态处理 |
3.2?变质与孕育处理 |
3.2.1 K变质 |
3.2.2 Mg变质 |
3.2.3 Al变质 |
3.2.4 V、Ti、Nb变质 |
3.2.5 稀土变质 |
3.3?脉冲电流 |
4?展望 |
(3)凝固压力对铬系白口铸铁凝固组织及耐磨性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铸造铬系合金研究现状 |
1.1.1 铬系合金的分类 |
1.1.2 铸造铬系合金的凝固组织 |
1.1.3 铬系合金凝固组织的调控技术 |
1.2 加压铸造铬系合金研究现状 |
1.2.1 压力对凝固影响的理论成果 |
1.2.2 凝固参数对铬系合金组织的影响 |
1.2.3 铬系合金加压铸造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2 实验过程及分析方法 |
2.1 实验材料 |
2.2 实验设备 |
2.3 实验过程及试样制备 |
2.3.1 合金熔炼 |
2.3.2 合金浇注 |
2.3.3 加压铸造 |
2.3.4 试件冷却 |
2.3.5 取样方案 |
2.4 微观组织分析方法 |
2.4.1 制样 |
2.4.2 组织观察 |
2.4.3 相组成分析 |
2.5 力学性能测试 |
2.5.1 硬度测试 |
2.5.2 冲击韧性 |
2.5.3 冲击磨损 |
3 凝固压力对铸造铬系白口铸铁共晶组织的影响 |
3.1 凝固压力对铬系白口铸铁共晶组织形貌的影响 |
3.1.1 凝固压力对亚共晶铬系白口铸铁共晶形貌的影响 |
3.1.2 凝固压力对近共晶铬系白口铸铁共晶形貌的影响 |
3.2 凝固压力对铬系白口铸铁共晶间距的影响 |
3.3 凝固压力对铬系白口铸铁共晶含量和尺寸的影响 |
3.4 压力作用下铬系白口铸铁的共晶生长机制 |
3.5 压力作用下铬系白口铸铁共晶凝固的位置效应 |
3.6 本章小结 |
4 凝固压力对铸造铬系白口铸铁碳化物的影响 |
4.1 凝固压力对铬系白口铸铁碳化物含量及数量的影响 |
4.1.1 凝固压力碳化物总量的影响 |
4.1.2 凝固压力对初生碳化物与共晶碳化物含量的影响 |
4.2 凝固压力对碳化物形貌与分布的影响 |
4.2.1 凝固压力对共晶碳化物形貌与分布的影响 |
4.2.2 凝固压力对初生碳化物形貌与分布的影响 |
4.2.3 凝固压力对碳化物生长方式的影响机制 |
4.3 凝固压力对铬系白口铸铁碳化物类型的影响 |
4.3.1 凝固压力对碳化物类型的影响 |
4.3.2 压力作用下的碳化物转变机制 |
4.4 本章小结 |
5 凝固压力对铸造铬系白口铸铁力学性能的影响 |
5.1 凝固压力对铬系白口铸铁硬度的影响 |
5.2 凝固压力对铬系白口铸铁冲击韧性的影响 |
5.3 凝固压力对铬系白口铸铁冲击磨损性能的影响 |
5.4 本章小结 |
6 结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4)耐磨铸铁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论文提纲范文)
1 耐磨铸铁的分类 |
1.1 普通白口铸铁 |
1.2 镍硬铸铁 |
1.3 铬系铸铁 |
2 耐磨铸铁的发展历程 |
2.1 普通白口铸铁 |
2.2 镍硬白口铸铁 |
2.3 铬系白口铸铁 |
3 耐磨铸铁现行标准 |
4 耐磨铸铁的性能特征与评价 |
5 耐磨铸铁磨损性能的影响因素 |
5.1 化学成分 |
5.1.1 C元素的影响 |
5.1.2 Cr元素的影响 |
5.1.3 Ti元素的影响 |
5.1.4 Nb元素的影响 |
5.1.5 V元素的影响 |
5.1.6 Nb、V、Ti复合添加的影响 |
5.1.7 W元素的影响 |
5.1.8 B元素的影响 |
5.1.9 稀土元素的影响 |
5.2 热处理工艺 |
5.2.1 亚临界处理+去稳定化处理 |
5.2.2 深冷处理 |
5.3 基体组织 |
5.3.1 珠光体 |
5.3.2 贝氏体 |
5.3.3 马氏体+残余奥氏体 |
5.4 碳化物 |
5.4.1 碳化物分类与取向 |
5.4.2 碳化物形态 |
6 耐磨铸铁的典型应用 |
7 总结与展望 |
(5)基于激光淬火的小麦磨粉机磨辊减磨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Summary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1.1 小麦磨粉机磨辊表面材料的发展过程 |
1.1.2 小麦磨粉机磨辊的工作过程 |
1.1.3 热处理工艺对小麦磨粉机磨辊的影响 |
1.1.4 激光淬火技术对小麦磨粉机磨辊表面材料的影响 |
1.2 激光淬火处理对金属材料性能影响研究综述 |
1.2.1 激光淬火技术 |
1.2.2 国内外激光淬火处理对金属材料性能影响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1.3.1 研究内容 |
1.3.2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磨辊材料的激光淬火及磨料磨损试验 |
2.1 激光表面处理过程 |
2.2 激光淬火试验方法 |
2.2.1 激光淬火设备的种类 |
2.2.2 激光淬火试样的制备及试验方法 |
2.3 磨损性能试验方法 |
2.3.1 磨损类型 |
2.3.2 小麦磨粉机磨辊磨损失效分析 |
2.3.3 磨损试验方法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激光淬火响应曲面试验 |
3.1 响应曲面试验方案设计 |
3.2 响应曲面试验结果及分析 |
3.3 响应曲面分析 |
3.3.1 激光功率与扫描速度对硬度的影响作用 |
3.3.2 激光功率与光斑直径对硬度的影响作用 |
3.3.3 光斑直径与扫描速度对硬度的影响作用 |
3.4 组合参数优化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不同热处理磨辊材料磨损性能分析 |
4.1 磨损失重与磨损率 |
4.2 表面硬度 |
4.3 金相组织 |
4.4 化学成分 |
4.5 表面粗糙度 |
4.6 表面接触角 |
4.7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磨辊材料经激光淬火的减磨机理分析 |
5.1 操作参数对磨损失重的影响分析 |
5.1.1 磨料粒度对磨损失重影响 |
5.1.2 转速对磨损失重影响 |
5.1.3 轧距对磨损失重影响 |
5.2 普通热处理工艺参数对磨损失重的影响分析 |
5.2.1 淬火温度对磨损失重影响 |
5.2.2 淬火保温时间对磨损失重影响 |
5.2.3 回火温度对磨损失重影响 |
5.2.4 回火保温时间对磨损失重影响 |
5.3 激光淬火工艺参数对硬度的影响分析 |
5.3.1 激光功率对硬度影响 |
5.3.2 光斑直径对硬度影响 |
5.3.3 扫描速度对硬度影响 |
5.4 表面磨损形貌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后期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和研究成果等 |
导师简介 |
(6)Mo、B、RE-Mg合金元素对离心铸造轧辊用高铬铸铁耐磨性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轧辊材料的发展历史 |
1.2.1 无限冷硬铸铁轧辊 |
1.2.2 半钢轧辊 |
1.2.3 高铬铸铁轧辊 |
1.3 铬系白口铸铁 |
1.3.1 低铬铸铁 |
1.3.2 中铬铸铁 |
1.3.3 高铬铸铁 |
1.4 高铬铸铁概述 |
1.4.1 高铬铸铁的组织及成分 |
1.4.2 高铬铸铁中的合金元素 |
1.4.3 高铬铸铁组织及性能的研究 |
1.4.4 高铬铸铁耐磨性的研究 |
1.5 金属材料的耐磨性及耐磨机理 |
1.5.1 磨料磨损的概念及机理 |
1.5.2 影响磨料磨损的因素 |
1.5.3 提高高铬铸铁耐磨性的措施 |
1.6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和内容 |
1.7 实验技术路线 |
第2章 试验方法及测试原理 |
2.1 实验材料和设备 |
2.2 实验材料的熔炼及试样的制备 |
2.3 实验材料微观组织的观察 |
2.3.1 物相分析 |
2.3.2 铸态组织观察 |
2.3.3 磨痕形貌的观察 |
2.4 实验材料的宏观性能测试 |
2.4.1 硬度测试 |
2.4.2 磨料磨损性能的测试 |
2.4.3 摩擦磨损性能的测试 |
第3章 钼对高铬铸铁组织与耐磨性的影响 |
3.1 引言 |
3.2 实验内容 |
3.3 钼对高铬铸铁物相的影响 |
3.4 钼对高铬铸铁铸态组织的影响 |
3.5 钼对高铬铸铁硬度的影响 |
3.6 钼对高铬铸铁耐磨料磨损性能的影响 |
3.7 钼对高铬铸铁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 |
3.8 本章小结 |
第4章 硼对高铬铸铁组织与耐磨性的影响 |
4.1 引言 |
4.2 实验内容 |
4.3 硼对高铬铸铁物相的影响 |
4.4 硼对高铬铸铁铸态组织的影响 |
4.5 硼对高铬铸铁硬度的影响 |
4.6 硼对高铬铸铁耐磨料磨损性能的影响 |
4.7 硼对高铬铸铁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 |
4.8 本章小结 |
第5章 稀土镁对高铬铸铁组织与耐磨性的影响 |
5.1 引言 |
5.2 实验内容 |
5.3 稀土镁对高铬铸铁物相的影响 |
5.4 稀土镁对高铬铸铁铸态组织的影响 |
5.5 稀土镁对高铬铸铁硬度的影响 |
5.6 稀土镁对高铬铸铁耐磨料磨损性能的影响 |
5.7 稀土镁对高铬铸铁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 |
5.8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7)Q&P工艺对Fe-0.45C-xB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磨损机制和过程 |
1.2.1 磨损机制 |
1.2.2 材料磨损过程 |
1.3 耐磨材料分类 |
1.3.1 耐磨钢 |
1.3.2 耐磨铸铁 |
1.4 高硼铁基耐磨材料 |
1.4.1 高硼钢概述 |
1.4.2 高硼钢的韧性改善 |
1.5 本文研究目的与内容 |
1.5.1 本文研究的目的 |
1.5.2 研究内容 |
第2章 成分设计和铸态组织与性能 |
2.1 高硼钢成分设计 |
2.2 合金的制备 |
2.3 实验过程与方法 |
2.3.1 相和组织测定 |
2.3.2 性能检测 |
2.4 铸态高硼钢组织与性能 |
2.4.1 铸态高硼钢凝固组织 |
2.4.2 高硼钢组织中元素分布 |
2.4.3 铸态高硼钢力学性能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配分热处理工艺参数确定 |
3.1 奥氏体化温度对高硼钢的影响 |
3.1.1 奥氏体化温度对高硼钢组织的影响 |
3.1.2 奥氏体化温度对高硼钢力学性能的影响 |
3.2 Q&P工艺设计 |
3.2.1 淬火温度(T_Q)和淬火时间(t_Q)的选择 |
3.2.2 配分温度(T_p)和配分时间(t_p)的选择 |
3.3 本章小结 |
第4章 配分热处理及其性能 |
4.1 配分热处理中淬火时间对高硼钢的影响 |
4.1.1 淬火时间对高硼钢组织影响 |
4.1.2 淬火时间对高硼钢力学性能影响 |
4.2 配分热处理中淬火温度对高硼钢的组织与性能影响 |
4.2.1 淬火温度对高硼钢组织的影响 |
4.2.2 淬火温度对高硼钢力学性能影响 |
4.3 配分热处理中配分时间对高硼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
4.3.1 配分时间对高硼钢组织的影响 |
4.3.2 配分时间对高硼钢力学性能的影响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高硼钢的耐磨性能研究 |
5.1 硼含量对铸态高硼钢的耐磨性能影响 |
5.2 淬火时间对高硼钢的耐磨性能影响 |
5.3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8)钢铁耐磨材料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磨损的基本认识 |
2 代表性的钢铁耐磨材料 |
2.1 高锰钢 |
2.1.1 高锰钢国家标准与化学成分 |
2.1.2 高锰钢组织特征 |
2.1.3 高锰钢的强化机制 |
2.1.4 改性高锰钢发展状况 |
2.2 高铬铸铁 |
2.2.1 铬系白口铸铁国家标准与化学成分 |
2.2.2 高铬铸铁组织特点 |
2.2.3 高铬铸铁的磨损性能 |
2.2.4 超高铬铸铁 |
2.2.5 碳化物改善途径 |
2.3 高钒高速钢 |
2.3.1 高钒高速钢的化学成分 |
2.3.2 高钒高速钢的凝固组织 |
2.3.3 热处理工艺 |
2.3.4 高钒高速钢的磨损性能 |
3钢铁耐磨材料发展展望 |
(9)Fe-Cr-Si三元合金系材料的显微组织与耐磨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1章 文献综述 |
1.1 耐磨材料概述 |
1.1.1 金属耐磨材料的分类及发展 |
1.2 耐磨材料的磨损机理和分类 |
1.2.1 磨损概述 |
1.2.2 磨损的分类 |
1.3 激光熔覆技术 |
1.3.1 激光熔覆技术的原理及优点 |
1.3.2 激光熔覆的材料体系 |
1.3.3 激光熔覆技术工艺方式 |
1.3.4 激光熔覆技术工艺参数 |
1.4 Fe-Cr-Si三元合金系材料 |
1.4.1 Fe-Si合金 |
1.4.2 Si-Cr合金 |
1.4.3 Fe-Cr-Si三元合金材料 |
1.4.4 Fe-Cr-Si三元合金系材料制备 |
1.5 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
第2章 实验材料及方法 |
2.1 试验材料 |
2.1.1 基体材料 |
2.1.2 熔覆材料 |
2.2 激光熔覆设备及工艺方案 |
2.3 实验分析方法 |
2.3.1 金相组织观察 |
2.3.2 X射线衍射分析 |
2.3.3 扫描电镜观察 |
2.3.4 硬度测试 |
2.3.5 摩擦磨损实验 |
第3章 Fe-Cr-Si三元系合金涂层的显微组织研究 |
3.1 Fe-Cr-Si三元系合金材料涂层纵面金相组织 |
3.2 Fe-Cr-Si三元系合金材料涂层表面显微组织 |
3.3 Fe-Cr-Si三元系合金材料涂层硬度 |
3.3.1 Fe-Cr-Si三元系合金材料涂层试样纵面硬度 |
3.3.2 Fe-Cr-Si三元系合金材料涂层试样表面硬度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Fe-Cr-Si三元系合金涂层的干滑动磨损性能 |
4.1 Fe-Cr-Si三元系合金材料涂层的磨损量 |
4.2 Fe-Cr-Si三元系合金材料涂层在不同条件下的摩擦系数 |
4.3 Fe-Cr-Si三元系合金材料涂层的磨损机理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Fe-Cr-Si三元系合金涂层的高温滑动磨损性能 |
5.1 不同温度下Fe-Cr-Si三元系合金材料涂层的磨损行为 |
5.1.1 不同温度下Fe-Cr-Si三元系合金涂层材料的磨损量 |
5.1.2 不同温度下Fe-Cr-Si三元系合金涂层材料的摩擦系数 |
5.1.3 不同温度下Fe-Cr-Si三元系合金涂层材料的磨损机理 |
5.2 不同载荷下Fe-Cr-Si三元系合金材料涂层的磨损行为 |
5.2.1 不同载荷下Fe-Cr-Si三元系合金涂层材料的磨损量 |
5.2.2 不同载荷下Fe-Cr-Si三元系合金涂层材料的摩擦系数 |
5.2.3 不同载荷下Fe-Cr-Si三元系合金涂层材料的磨损机理 |
5.3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导师简介 |
企业导师简介 |
作者简介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10)变质处理对耐磨耐蚀铸铁组织及性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试验方法 |
2 试验结果及分析 |
2.1 变质处理对耐磨耐蚀铸铁组织的影响 |
2.2 变质处理对耐磨耐蚀铸铁性能的影响 |
2.3 变质处理对耐磨耐蚀铸铁腐蚀磨损性能的影响 |
3 结论 |
四、变质处理改善低铬白口铸铁的组织与性能(论文参考文献)
- [1]重视细化抗磨铸件组织与工艺措施[A]. 朴东学,平宪忠,乔峰. 第十七届中国铸造协会年会暨第六届全国铸造行业创新发展论坛论文集, 2021
- [2]过共晶高铬铸铁中碳化物细化研究进展[J]. 郭强,符寒光. 铸造, 2021(04)
- [3]凝固压力对铬系白口铸铁凝固组织及耐磨性能的影响[D]. 董琦. 北京交通大学, 2020(03)
- [4]耐磨铸铁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J]. 郑欢,胡锋,ISAYEV Oleg,HRESS Oleksandr,YERSHOV Serhii,吴开明. 钢铁研究学报, 2020(09)
- [5]基于激光淬火的小麦磨粉机磨辊减磨技术研究[D]. 崔永婷. 甘肃农业大学, 2020(12)
- [6]Mo、B、RE-Mg合金元素对离心铸造轧辊用高铬铸铁耐磨性的影响[D]. 郭克星. 陕西理工大学, 2020(12)
- [7]Q&P工艺对Fe-0.45C-xB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D]. 李明伟. 武汉科技大学, 2020(01)
- [8]钢铁耐磨材料研究进展[J]. 魏世忠,徐流杰. 金属学报, 2020(04)
- [9]Fe-Cr-Si三元合金系材料的显微组织与耐磨性研究[D]. 周丰. 华北理工大学, 2020(07)
- [10]变质处理对耐磨耐蚀铸铁组织及性能的影响[J]. 宋延沛,王悔改,李丽,苏明,游龙. 钢铁, 201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