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JGT-2型钢轨探伤仪(论文文献综述)
钱光明[1](1975)在《JGT-2型钢轨探伤仪》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指引下,上海超声波仪器厂职工发扬"自力更生"精神,于1969年为铁路工务部门设计制造了JGT—1型(简称Ⅰ型)钢轨探伤仪。随后又在Ⅰ型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并在全路探伤人员密切配合下,于1972年又设计制成了JGT—2型(简称Ⅱ型)钢轨探伤仪(见照片1),为铁路工务部门钢轨探伤工作作出了贡献。
胡金萍[2](2007)在《超声波钢轨探伤仪的研制与开发》文中认为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以及对超声波技术的深入研究。超声波探伤技术已经成为无损检测的主要手段之一。本文所研究的超声波钢轨探伤仪就是运用超声波技术对钢轨内部进行连续探伤的仪器。它是作为高速超声波探伤仪的一种补充,对保证铁路正常运行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主要完成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超声波小车的设计运用现代先进的三维造型技术完成探伤仪小车的三维造型。并应用虚拟装配技术对模型方案进行论证,及时发现设计中的不合理地方,运用ADMAS对小车的关键部位进行运动学仿真,论证了小车设计的可行性以及合理性。从而可以大大缩短产品的开发周期,减少产品的开发成本,提高设计的质量和效率。2)单片机控制卡的设计本文以AT89C52为核心完成单片机控制卡的设计。主要完成探伤脉冲以及数据采集的脉冲的发射,并考虑到一些人性化的要求,运用单片机控制技术完成小车行驶路程的检测和水箱最低水位的报警功能。这也是现在很多手推式超声波探伤仪欠缺的地方。在本文的最后对设计工作进行了总结,并对超声波探伤仪进行了一些技术上的展望。
张国勋[3](2004)在《钢轨超声探伤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文中指出本文简要回顾了我国钢轨超声探伤技术的历史发展过程,对当前钢轨超声探伤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进行了总结,展望了今后钢轨超声探伤技术的发展趋势与前景。
厉振武[4](2013)在《无损探伤方法及其在钢轨探伤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指出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铁路运输得到长足发展,一方面,铁路里程的增加,扩大了铁路网的覆盖范围,铁路运输的大范围提速,同时大大提高了铁路的运输能力;另一方面,铁路运输一旦发生安全问题,对各方面所造成的损失也是成倍增长,甚至无法预计。随着铁路运输的提速,铁路安全问题也经常发生,其造成的经济损失、人员伤亡以及对社会的影响也都难以估计。因此,为了提高铁路运输的安全性,可靠性,发展并应用无损检测技术对钢轨伤损进行检测十分必要。本文以铁路运输的基石钢轨为研究对象,将无损检测技术合理的应用于钢轨伤损检测。针对现有钢轨探伤仪伤损检测覆盖范围小,检测精度不高的缺陷与不足,提出了基于多通道技术的轨头轨腰无盲区检测法,该方法通过利用多探头组合探伤,实现高精度的轨头轨腰的无盲区检测。为保障多通道探伤技术的实现,对钢轨超声探伤仪的系统结构进行优化设计,经分析采用ARM+DSP的双核结构以提高钢轨超声探伤仪性能。为更好的保留超声信号中的时频域信息,采用小波分析代替原始的傅里叶变换,并提出加权尺度算法取得更好的小波降噪效果,提取均方小波幅值作为特征,为缺陷分类识别做好准备。其次,提出钢轨超声信号的神经网络模型,对神经网络进行了相应设计,实现了智能化钢轨超声探伤,有效降低了探伤工人的劳动强度,同时规避了因人为因素而可能导致的漏判和错判现象。首先,本文根据项目的研究目的、内容及要求,分析了国内外钢轨探伤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其次,介绍了无损检测技术,对无损检测技术的特点、方法、评价及可靠性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然后,对钢轨探伤中的无损检测方法进行了详细介绍。最后,对超声信号的数据处理进行了分析研究。
杨振[5](2010)在《超声钢轨探伤仪的软件设计与实现》文中指出超声钢轨探伤仪是专门针对钢轨探伤而设计的多功能探伤设备,为探伤人员提供了较全面的自动化探伤功能。根据钢轨探伤工艺,所设计探伤仪软件实现了四种特定轨型钢轨的A型、B型超声探伤功能。本文设计并实现了超声钢轨探伤仪的软件系统,它运行在以ARM为CPU核心的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是超声钢轨探伤仪的重要组成部分。论文以超声探伤理论和软件开发为基础,在软件需求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了软件系统结构设计,实现了整体的基础功能、高级功能,完成了软件调试与优化。系统采用开源组件开发包MiniGUI开发用户界面,结合适当的数据结构和算法处理大量的实时探伤数据,实现了软件系统的用户界面、按键响应、硬件设备参数更新、数据处理、冻结屏幕、屏幕截图、U盘存储等基础功能,使得探伤仪可以执行最基本的探伤作业。在此基础之上,利用一系列关键技术实现了软件的高级功能:A2校正模式和B模式探伤以及录像与回放功能,使得探伤仪的功能更强大,应用更广泛,大大增强了探伤和管理人员对于探伤结果分析与准确判断。
苏日亮[6](2011)在《基于电磁超声斜入射SV波的钢轨缺陷检测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我国动车的推广和高铁的全面建设,钢轨缺陷检测越来越受到重视。现有的钢轨缺陷检测主要以压电超声检测为主,需要耦合剂,检测效率低。本文将电磁超声斜入射SV波应用于钢轨缺陷检测中,能够全面快速地检测钢轨内部缺陷。首先根据线圈的特性建立了电磁超声换能器(EMAT)的等效电路,利用Ansoft Q3D Extractor软件建立了电磁超声换能器的模型,提取了电磁超声换能器的电路参数,分析了导线参数和提离距离对线圈电感的影响;然后设计了Γ形匹配和变压器匹配电路,提高了电磁超声换能器的发射效率。根据电磁超声斜入射SV波的产生机理,仿真了37°和70°的斜入射SV波的声场分布;设计了线聚焦SV波线圈,仿真分析了其声场特性,解决了斜入射SV波双向发射问题;选择37°双探头模式对钢轨缺陷进行检测。通过对比不同匝数的发射线圈和接收线圈的缺陷信号幅值,确定了钢轨缺陷检测的探头线圈形式;GTS-60标准钢轨缺陷检测结果表明,电磁超声斜入射SV波能够有效检测钢轨的轨腰和轨底缺陷。设计并实现了电磁超声斜入射SV波钢轨缺陷检测装置,为全面快速地检测钢轨内部缺陷提供了实验平台。利用QDMA快速启动方法,有效地提高了DSP的启动速度。针对检测装置的重复频率低的问题,论文提出了3种DSP数字信号处理优化算法,将其重复频率提高至40Hz。
杨晓婷[7](2013)在《基于宽带调频超声信号的钢轨探伤的研究》文中认为列车在运行过程中,对钢轨挤压、摩擦、冲激,容易造成钢轨内部产生折断、裂纹和磨耗等伤损。我国存在大量过期服役的钢轨,令营运钢轨的状况质量越来越差,而长期繁重的铁路交通压力,极易令钢轨伤损进一步发展,甚至引起钢轨断裂造成恶劣的交通事故。为了减少铁路交通事故的可能,对线路钢轨的伤损检测和维护是尤为必要的。超声无损探伤技术的发展,为更好地实现这一目标带来可能。传统脉冲超声检测法存在菲涅尔区,近场区内检测容易引起缺陷损伤的误判和漏判,远场区检测存在能量的衰减和增加耦合难度和设备设计难度。宽带线性调频信号能克服近场区检测困难,同时具有良好的抗噪声抗多径提高信噪比的特点,本文将基于宽带线性调频信号的超声钢轨探伤展开研究。1.讨论了宽带调频超声声场的近场声压情况,论证了宽带线性调频超声近场区声场稳定、近似平均,在近场内检测时,缺陷回波质量提高,回波信号抗干扰能力增强,超声钢轨探伤的检出率和准确率得到一定的提高。并给出了根据待测物的厚度计算线性调频信号带宽和初始频率的办法。2.研究了线性调频信号回波信号的匹配滤波时延法并提出了基于分数阶傅里叶变换的时延估计法。基于线性调频信号在分数阶傅里叶变换域的聚焦性和分数阶傅里叶变换后呈冲激信号的特性,提出了根据分数阶傅里叶变换域谱峰的相关参数估算回波时延的方法。仿真结果证明,基于分数阶傅里叶变换域的时延估计法,能在低信噪比的情况下非常稳定地工作,检测具有高精度和可靠性,垂直定位估计误差不超过1mm,符合钢轨探伤工作标准。
许世军[8](2015)在《如何做好钢轨探伤管理工作》文中研究指明成都铁路局管内线路大坡道、小半径曲线多,属典型山区铁路;钢轨大修欠账多,养护修理滞后,技术状态差,防断压力较大;曾先后发生"9·21"、"12·23"因探伤漏检引发钢轨折断的责任一般A类及较大行车事故。如何提高探伤管理水平、增强系统防断能力,成为各级管理人员研究的重要课题。
邬以三[9](2011)在《超声相控阵钢轨探伤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列车在制动和加速以及通过钢轨间的焊接缝、弯道和岔道时,列车对钢轨造成摩擦、挤压、冲击等作用力,长期反复下去,钢轨就极易产生裂纹而且可能快速扩展开来,从而引起钢轨断裂等造成恶劣的交通事故。尤其在我国,由于人口众多,外出务工及其他流动人口大,物资运输量大,在交通日益发达的今天,列车仍然是最主要的中长途交通运输方式。因此,为保证物资运输的可靠性和人身交通安全,对线路钢轨进行损伤检测以防灾难事故发生是极其必要的。本文通过学习现有的探伤技术并结合了解当前的钢轨探伤方法及应用产品,展开超声相控阵用于钢轨探伤的研究。本文的主要工作内容如下:1.详细阐述了超声相控阵的原理特点,并研究了相控阵偏转和聚焦法则即时延控制计算方法及时延控制精度的影响,通过仿真分析总结了相控阵各个参数对其性能的影响。2.分别研究了影响超声相控阵探伤检测的三个主要因素:时延控制、横向和纵向分辨率。本文将DDS技术运用到超声相控阵发射细时延的控制以实现时延高分辨率,减小声束误差旁瓣,提高声束偏转精度和系统焦点的纵向控制分辨率;采用动态孔径变深度聚焦接收方法提高超声相控阵探伤检测较高的横向分辨率,给出了孔径控制的理论计算方法;引入脉冲压缩技术以提高探伤检测的纵向分辨率。3.设计了一种钢轨探伤系统和方法,采用相控阵技术克服传统钢轨探伤系统采用多个方向上的单探头的结构复杂、操作不灵活、检测效率低以及检测结果不够准确等缺点;该系统通过均匀扫描对检测区域进行定性的成像显示,同时通过偏转聚焦的集中检测,对缺陷进行准确定位,在缺陷定位时针对当前钢轨探伤系统大多采用回波幅度阈值法进行缺陷的定位作一点改进,而是采用回波幅度阈值与广义互相关联合的方法进行准确的缺陷回波时延估计,保证了缺陷定位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北京铁路局石家庄工务段[10](1978)在《SG-2型数字式超声波钢轨探伤仪的探伤方法》文中研究说明 石家庄工务段钢轨探伤组根据我段铁路地处山区的特点,以减少探伤工人劳动强度,易于上下道为目的,1974年以来,试制成功了SG-1型数字式超声波钢轨探伤仪,1975年,在1型仪器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制成了SG-2型数字式超声波钢轨探伤仪(图1),这种仪
二、JGT-2型钢轨探伤仪(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JGT-2型钢轨探伤仪(论文提纲范文)
(2)超声波钢轨探伤仪的研制与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课题研究的意义 |
1.2 本课题的发展和研究现状 |
1.3 国内外钢轨探伤仪的研究现状 |
1.4 课题所研究的内容 |
1.4.1 课题主要任务 |
1.4.2 课题所要解决的问题 |
1.5 本章小结 |
2 小车的三维建模 |
2.1 本课题所选软件平台 |
2.1.1 SolidWorks 软件介绍. |
2.1.2 实体建模思想的研究 |
2.2 小车方案设计 |
2.2.1 小车的结构方案设计 |
2.2.2 小车部件设计. |
2.3 探头架的运动仿真分析 |
2.3.1 研究的意义 |
2.3.2 仿真模型的建立 |
2.3.3 添加约束 |
2.3.4 施加作用力 |
2.3.5 运动仿真及性能分析 |
2.4 小车的虚拟装配 |
2.4.1 装配层次 |
2.4.2 装配体检查 |
2.5 本章小结 |
3 钢轨探伤仪探伤系统的总体设计 |
3.1 超声波探伤的原理 |
3.2 探伤系统功能要求分析 |
3.3 探伤系统结构 |
3.4 探伤系统各模块 |
3.4.1 超声波换能器 |
3.4.2 数据采集卡的设计 |
3.4.3 数据处理模块设计 |
3.4.4 探伤控制模块设定 |
3.5 本章小结 |
4 单片机控制卡的设计 |
4.1 单片机控制卡功能分析 |
4.2 微控制器的选择 |
4.2.1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种类 |
4.2.2 AT89C52 的介绍 |
4.3 主要功能模块 |
4.3.1 通道选择模块 |
4.3.2 脉冲发生模块 |
4.3.3 里程测量模块 |
4.3.4 最低水位报警模块 |
4.3.5 与上位机通信模块 |
4.4 系统干扰的问题 |
4.4.1 系统干扰问题的探讨 |
4.5 本章小结 |
5 单片机控制系统软件设计 |
5.1 概述 |
5.1.1 软件系统设计的基本原则 |
5.1.2 本系统软件设计的方法和步骤 |
5.2 开发工具的选择 |
5.3 单片机控制卡软件设计 |
5.3.1 通道选择程序设计 |
5.3.2 脉冲发射程序设计 |
5.3.3 通讯程序设计 |
5.3.4 中断程序设计 |
5.3.5 里程测量程序设计 |
5.3.6 软件抗干扰技术 |
5.4 单片机程序仿真 |
5.5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超声波探伤仪的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1 单片机控制卡程序 |
附录 2 单片机控制卡电路原理图 |
附录 3 单片机控制卡 PCB 图 |
附录 4 超声波探伤车装配图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4)无损探伤方法及其在钢轨探伤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课题研究的意义 |
1.2 钢轨探伤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
1.2.1 钢轨探伤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2 钢轨探伤技术的发展趋势 |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及本文结构 |
第2章 无损检测技术 |
2.1 无损检测 |
2.2 无损检测方法 |
2.2.1 无损检测方法简介 |
2.2.2 无损检测方法选择 |
2.3 无损检测技术评价 |
2.3.1 无损检测技术评价对象 |
2.3.2 无损检测技术评价过程 |
2.3.3 无损检测技术评价内容和方法 |
2.4 缺陷检出的可靠性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钢轨超声探伤方法 |
3.1 钢轨超声波探伤原理 |
3.1.1 超声波探伤的物理基础 |
3.1.2 超声探伤的基本原理 |
3.2 钢轨简介及常见伤损 |
3.2.1 钢轨简介 |
3.2.2 钢轨常见伤损及其成因 |
3.2.3 超声回波对各种缺陷的不同表现 |
3.3 基于多通道轨头轨腰无盲区检测法 |
3.3.1 钢轨超声探头简介 |
3.3.2 轨头轨腰无盲区检测法 |
3.4 多通道超声探伤仪系统设计 |
3.4.1 多通道超声探伤仪系统结构设计 |
3.4.2 多通道钢轨探伤仪软件的设计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钢轨超声回波信号的小波降噪与特征提取 |
4.1 小波变换 |
4.1.1 连续小波变换 |
4.1.2 离散小波变换 |
4.1.3 多尺度分析 |
4.2 钢轨超声信号的小波降噪 |
4.2.1 Matlab小波分析工具箱 |
4.2.2 超声回波信号的小波降噪算法 |
4.3 超声回波信号尺度加权改进算法 |
4.4 超声回波信号的特征提取 |
4.4.1 超声回波信号的常见时频域特征 |
4.4.2 基于小波变换的超声回波信号特征提取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基于神经网络的钢轨缺陷估计算法应用 |
5.1 基于神经网络的钢轨缺陷估计算法应用 |
5.1.1 人工神经网络概述 |
5.1.2 钢轨超声信号神经网络建模 |
5.1.3 钢轨超声信号BP神经网络学习算法 |
5.2 钢轨超声信号BP神经网络设计 |
5.2.1 钢轨超声信号BP神经网络输入数据的处理 |
5.2.2 钢轨超声信号BP神经网络神经元函数的选择 |
5.2.3 钢轨超声信号BP神经网络层数及其神经元个数的确定 |
5.2.4 钢轨超声信号BP神经网络实验结果 |
5.3 本章小结 |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附录B (攻读学位期间所参与的科研项目) |
(5)超声钢轨探伤仪的软件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
1.3 软件平台和界面开发工具的选择 |
1.4 本文相关内容 |
第2章 理论基础 |
2.1 超声波和超声检测 |
2.2 A型超声探伤原理 |
2.3 B型超声探伤原理 |
2.4 超声钢轨探伤仪的功能概述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开发环境的建立及软件需求分析 |
3.1 软件开发环境的建立 |
3.1.1 搭建嵌入式Linux的开发环境 |
3.1.2 根文件系统 |
3.1.3 make及MakeFile简介 |
3.1.4 软件调试的一般流程 |
3.2 软件需求分析与设计 |
3.2.1 需求分析 |
3.2.2 软件系统设计 |
3.3 本章小结 |
第4章 软件系统基础功能 |
4.1 软件系统界面的绘制 |
4.1.1 绘制探伤背景界面 |
4.1.2 绘制菜单 |
4.1.3 绘制标志和参数 |
4.2 按键响应 |
4.2.1 消息循环 |
4.2.2 键盘线程 |
4.2.3 HandleKey处理按键消息 |
4.3 参数调节 |
4.4 数据处理 |
4.4.1 选取适当的结构存储探伤数据 |
4.4.2 采集探伤数据 |
4.4.3 利用探伤数据计算伤损相关参数 |
4.5 冻结屏幕 |
4.6 屏幕截图 |
4.7 本章小结 |
第5章 软件系统高级功能 |
5.1 A2 校正模式的设计与实现 |
5.2 B模式探伤的设计 |
5.2.1 采集B模式探伤的数据 |
5.2.2 B模式图像的绘制 |
5.3 录像与回放功能 |
5.3.1 实现录像与回放功能的思路 |
5.3.2 录制回放录像的实现 |
5.3.3 选择录像文件 |
5.3.4 播放录像 |
5.4 设计优秀用户界面的思考 |
5.5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基于电磁超声斜入射SV波的钢轨缺陷检测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的来源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2 钢轨缺陷超声检测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电磁超声换能器建模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章 电磁超声换能器的电路参数提取 |
2.1 引言 |
2.2 电磁超声换能器的等效电路 |
2.3 电磁超声换能器模型的建立 |
2.4 电磁超声换能器电路参数提取 |
2.4.1 导线参数对线圈电感的影响 |
2.4.2 提离距离对线圈电感的影响 |
2.4.3 仿真验证 |
2.5 电磁超声换能器的发射匹配电路设计 |
2.5.1 Γ形匹配电路 |
2.5.2 变压器匹配 |
2.6 本章小结 |
第3章 电磁超声斜入射SV 波的钢轨缺陷检测方法 |
3.1 引言 |
3.2 斜入射SV 波的产生机理 |
3.3 斜入射SV 波的声场仿真分析 |
3.3.1 二维声场建模 |
3.3.2 斜入射SV 波声场仿真 |
3.4 斜入射SV 波的钢轨缺陷检测方法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钢轨缺陷检测装置设计 |
4.1 引言 |
4.2 装置的总体方案设计 |
4.3 装置的硬件设计 |
4.3.1 发射接收电路设计 |
4.3.2 主控电路设计 |
4.4 装置的DSP 软件设计 |
4.4.1 C6000 DSP 的Bootload 程序设计 |
4.4.2 C6000 DSP 的算法优化 |
4.5 实验结果及分析 |
4.6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7)基于宽带调频超声信号的钢轨探伤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研究意义 |
1.3 无损探伤研究现状 |
1.4 钢轨探伤方法的现状 |
1.5 课题研究内容 |
第二章 超声钢轨无损探伤的基本原理 |
2.1 超声检测的基本原理 |
2.1.1 超声波的分类及特性 |
2.1.2 超声场的特性 |
2.1.3 超声波的传播特性 |
2.2 常用无损钢轨探伤技术 |
2.2.1 脉冲反射法 |
2.2.2 超声穿透法 |
2.2.3 超声衍射时差检测法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基于宽带线性调频信号的超声钢轨探伤 |
3.1 宽带线性调频信号的概念 |
3.1.1 线性调频信号的定义 |
3.1.2 线性调频信号的频谱特性 |
3.1.3 Chirp 信号的脉冲压缩 |
3.1.4 Chirp 信号超声探伤的优势 |
3.2 线性调频(Chirp)信号的产生 |
3.2.1 Chirp 信号模拟产生法 |
3.2.2 Chirp 信号数字产生法 |
3.3 基于宽带线性调频信号的超声探测 |
3.3.1 基于 Chirp 信号的声场场压讨论 |
3.3.2 超声 Chirp 信号检测频率设定 |
3.3.3 Chirp 信号在钢轨探伤中的应用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宽带超声 LFM 信号的缺陷回波检测的研究 |
4.1 基于匹配滤波法的宽带 LFM 超声检测方案 |
4.2 分数阶傅里叶变换(FRFT)的基本原理 |
4.2.1 分数阶傅里叶变换(FRFT)的基本原理及其定义 |
4.2.2 分数阶傅里叶变换(FRFT)的性质 |
4.2.3 FRFT 与 wigner 分布 |
4.2.4 FRFT 的 Radon-Wigner 变换 |
4.2.5 FRFT 的快速算法 |
4.3 基于分数阶傅里叶变换的 LFM 信号检测 |
4.3.1 LFM 信号检测的原理 |
4.3.2 基于 FRFT 的 LFM 信号时延估计的基本原理 |
4.3.3 基于 FRFT 的 LFM 超声钢轨探伤信号检测方案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仿真分析 |
5.1 仿真参数设定 |
5.2 钢轨探伤匹配滤波时延估计仿真 |
5.3 基于分数阶傅里叶变换的超声钢轨探伤时延估计仿真 |
5.4 性能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件 |
(8)如何做好钢轨探伤管理工作(论文提纲范文)
1 钢轨探伤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
1.1 钢轨探伤管理专业化水平不高 |
1.2 探伤队伍稳定问题突出 |
1.3 大量钢轨状态不良影响伤损检测 |
1.4 探伤惯性违章引发伤损漏检问题突出 |
1.5 探伤检测设备落后 |
2 采取的主要应对措施 |
2.1 加强探伤专业化管理 |
2.2 加强探伤技术管理工作 |
2.3 坚持定期召开探伤现场会 |
2.4 加大培训力度, 提升探伤队伍素质 |
2.5 严格故障定性定责, 切实抓好断轨分析工作 |
2.6 提高科技防断能力 |
3 取得的效果 |
3.1 探伤工待遇切实提高, 探伤队伍基本稳定 |
3.2 探伤组织机构及人员设置齐全合理, 探伤专业管理水平切实提高 |
3.3 各项探伤任务按计划完成, 伤损设备及时处理 |
3.4 职工队伍素质不断提升 |
3.5 检测设备性能显著提升 |
(9)超声相控阵钢轨探伤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钢轨探伤技术的研究现状 |
1.2.1 探伤技术的研究现状 |
1.2.2 钢轨探伤方法的发展与现状 |
1.3 课题研究的内容 |
第二章 超声相控阵理论基础 |
2.1 相控阵原理 |
2.2 聚焦法则(时延计算) |
2.2.1 时延的计算方法 |
2.2.2 时延精度的影响 |
2.3 相控阵声场指向性研究 |
2.3.1 相控阵声场声压 |
2.3.2 超声相控阵声场指向性 |
2.3.3 超声相控阵性能分析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超声相控阵时延控制与探伤横纵向分辨率 |
3.1 超声相控阵时延控制 |
3.1.1 DDS技术基本原理 |
3.1.2 基于DDS的相控阵细时延控制 |
3.2 横向分辨率与动态孔径变深聚焦 |
3.2.1 动态孔径 |
3.2.2 变深度聚焦检测 |
3.2.3 动态孔径控制方法 |
3.3 纵向分辨率与回波脉冲压缩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超声相控阵钢轨探伤检测方法 |
4.1 系统组成和探伤流程 |
4.1.1 系统组成 |
4.1.2 探伤流程 |
4.2 缺陷损伤判别定位 |
4.2.1 广义互相关时延估计 |
4.2.2 幅度阈值与广义互相关联合的缺陷定位方法 |
4.3 抽样相控阵成像 |
4.4 回波信号建模与探伤检测仿真 |
4.5 本章小结 |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件 |
四、JGT-2型钢轨探伤仪(论文参考文献)
- [1]JGT-2型钢轨探伤仪[J]. 钱光明. 铁路标准设计通讯, 1975(12)
- [2]超声波钢轨探伤仪的研制与开发[D]. 胡金萍. 中北大学, 2007(05)
- [3]钢轨超声探伤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 张国勋. 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4(05)
- [4]无损探伤方法及其在钢轨探伤中的应用研究[D]. 厉振武. 湖南大学, 2013(05)
- [5]超声钢轨探伤仪的软件设计与实现[D]. 杨振.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0(05)
- [6]基于电磁超声斜入射SV波的钢轨缺陷检测方法研究[D]. 苏日亮.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1(04)
- [7]基于宽带调频超声信号的钢轨探伤的研究[D]. 杨晓婷. 华南理工大学, 2013(01)
- [8]如何做好钢轨探伤管理工作[J]. 许世军. 科技传播, 2015(18)
- [9]超声相控阵钢轨探伤方法研究[D]. 邬以三. 华南理工大学, 2011(12)
- [10]SG-2型数字式超声波钢轨探伤仪的探伤方法[J]. 北京铁路局石家庄工务段. 铁道建筑, 197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