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于两类五阶BCI-代数的计数问题(论文文献综述)
岳潇[1](2015)在《三维裂隙网络线单元渗流模型确定渗透张量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岩体渗流对边坡稳定、隧道衬砌受荷稳定及坝基岩体的承载能力具有显着影响,在水电、交通、采矿、石油等工程领域中,成为引起广泛关注的岩土工程问题。因渗流主要发生在裂隙网络内,离散型裂隙网络模型更能准确模拟实际岩体中的渗流规律。离散裂隙网络数值模拟的关键和实用性在于裂隙概率分布参数的准确取得以及渗透张量的确定和计算规模的缩减。本文采用圆盘裂隙,利用节理迹长与直径分布关系,研究直径分布的高阶精确表达形式,从而高次逼近直径分布函数。基于裂隙中水流的沟槽流形态,提出渗流网络的线单元模型,以工程实际校正的渗透张量作为目标,采用改进的遗传算法进行反演拟合,得到等效线单元管径与隙宽比值,从而可解得给定产状岩体的等效渗透张量。除此之外,还研究了计算规模缩减对渗透张量求解的影响。具体为:模拟裂隙的参数中只有节理的大小是无法通过现场测量统计得出的,现场测量只能统计得出迹长的分布形式。裂隙形状采用圆盘形,节理大小可用圆盘直径表示,根据迹长和直径的空间关系,得到直径分布的高阶精确表达形式。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对于迹长为负指数分布的裂隙,利用低阶精度的直径分布函数产生的迹长,表现为对数正态分布形式;随精度阶次提高,模拟迹长逐步表现为负指数分布,且与给定的分布曲线逐步逼近。根据现场测量及相关演化的裂隙统计参数模拟生成相应的裂隙网络,并利用深度优先搜索去除对渗流没有贡献的裂隙,得到渗流通道。依据裂隙间的相交关系,将裂隙网络概化为以裂隙圆盘圆心、相交圆盘交线中点为节点,相交圆盘圆心与交线中点连线为单元的三维裂隙网络线单元模型,以工程实际校正的渗透张量作为目标,采用改进的遗传算法进行拟合,得到等效线单元管径与隙宽比值为11.5069,同时得到给定产状岩体的等效渗透张量。利用裂隙几何参数张量法计算渗透张量,通过比较可见离散裂隙网络模拟方法更加精确。为使裂隙网络模拟更有实用价值,研究缩减计算规模效应及相应误差,就算例而言,当缩减规模达到0.8时,渗透主值和主方向误差不大。
张旭[2](2014)在《网络图像检索关键技术研究》文中认为网络图像检索技术是信息检索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当前图像处理和计算机视觉领域中的一个研究热点。该技术通过提取和分析网络图像的视觉特征,为用户提供相关的网络图像检索服务。其主要目的是克服基于关键词的检索方式的约束,有效帮助用户在海量信息中更快、更准地搜索出所需信息,实现“所见即所搜”的功能,它已在网络图像搜索引擎、商标检索、网络数字博物馆以及电子商务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目前网络图像检索仍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如网络图像采用多种压缩格式来存储数据,容易导致图像细节信息的缺失,使得图像图像特征提取准确度降低;不同格式的网络图像构成的网络图像数据库规模巨大,且具有极高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使得网络图像检索实时性降低。论文全面分析了基于视觉特征的图像检索方法,重点研究了图像局部特征提取算法以及相关反馈算法,针对网络图像检索中各个关键环节,提出了基于稳定兴趣点空域划分、基于显着区域不变特征和基于生态选择粒子群优化反馈的图像检索算法,并通过大量实验对提出算法进行了验证。最后,提出一种新的智能网络图像检索系统,并将论文提出的特征提取算法和优化反馈方法引入其中。论文的主要工作及贡献如下:1.提出了一种基于稳定兴趣点空域划分的图像检索算法(SIPRD)。针对传统的兴趣点检测器在检测网络图像时常会出现点位置偏差或误检测问题,对基于灰度的兴趣点检测算法性能及优缺点进行了分析,引入了一种基于优化梯度滤波(ODF)的兴趣点检测器来检测尺度归一化图像的稳定兴趣点,以降低不稳定兴趣点的干扰;利用稳定兴趣点高信息含量特性及其空间分布规律,对图像进行环形和凸包区域划分,同时使用凸包和环形颜色直方图的加权矢量来描述网络图像特征。实验表明,该算法能有效避免不稳定兴趣点带来的干扰,使网络图像局部区域特征的描述更为准确,检索的准确度大幅提高。2.提出了一种基于尺度不变特性的兴趣点检测算法(IPDSH)。针对尺度变换和仿射变换会造成网络图像中兴趣点丢失或出现伪兴趣点的问题,对图像进行不同尺度因子的卷积,以得到图像的多尺度空间;通过比较多尺度空间图像中每个像素同其相邻尺度和位置的像素的灰度,得到多尺度空间的极值点;根据每个尺度空间极值点邻域内的梯度变化值的大小以及给定的阈值,保留邻域内的梯度变化值较大的极值点,并将该极值点看做尺度空间中稳定的兴趣点。实验表明,该算法检索速度快,对图像旋转、平移具有鲁棒性,能有效提高相似图像尺度兴趣点的一致性,从而提高基于兴趣点的网络图像检索算法准确度。3.提出了一种基于显着区域不变特征的图像检索算法(SRIF)。针对传统基于兴趣点的区域划分方法易受图像中游离兴趣点干扰的问题,根据图像中IPDSH兴趣点的分布密度,采用遍历的方法来寻找显着区域,并确定尺度空间的显着兴趣点;使用显着区域内伪泽尼克矩来描述图像的不变特征,以提高特征描述的准确度。实验表明,该算法更加符合人眼视觉原理,能准确提取图像的显着区域,同时增加显着点的可靠性,提取的特征具有尺度不变性,不易受噪声攻击干扰,能有效提高网络图像检索的查准率和查全率。4.提出了一种基于生态选择粒子群优化反馈(r/KPSO-RF)的图像检索方法。针对传统基于相关反馈的图像检索算法在调整参数尺度时缺乏灵活的自适应调整空间的问题,系统研究了群体智能算法r/KPSO,并将其引入相关反馈过程;将待查询图像看做粒子来进行初始化,利用r/KPSO全局寻优、快速收敛的特点,在理想监督下指导粒子运动方向快速向最优解集靠拢;根据最优结果对特征权值参数进行自适应的调整,从而改善反馈性能。实验表明,在反馈训练样本少、实时性要求高、训练样本不对称以及存在大量的未标记样本时,该算法能准确理解用户反馈的真实意图,有效解决了优化目标细节的随机性,从而改善网络图像检索性能。5.提出了一种新的网络图像智能检索系统(WIIRS)。针对面向网络的图像检索系统进行深入研究,分析了系统中各个模块的功能,提出了一种新的由抓取模块、管理模块、检测模块三部分组成网络图像检索系统。该系统通过抓取模块来实现网络图像的收集和编号,同时建立图像数据库;检测模块中引入本文特征提取和优化反馈算法来进行图像特征描述,同时建立图像特征库;管理模块负责系统的稳定运行和人机交互的有效实现。最后,在WIIRS系统基础上,引入了色情图像特征提取算法,提出一种网络色情图像过滤系统(PIRF),以改善传统基于肤色模型的色情图像检测算法在检测色彩失真和亮度偏暗的色情图像时存在较高误检率的问题。实验表明,WIIRS系统可以有效实现网络图像检索功能,PIRF系统能有效地检测和过滤互联网中色情图像,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魏萍[3](2008)在《De Morgan代数及相关代数结构的研究》文中提出许多源于逻辑的代数系统的基本结构是De Morgan代数,如Lukasiewicz代数、Nelson代数,以及模糊逻辑代数BL、R0、MTL代数等等.随着一些非经典逻辑(Post逻辑、Lukasiewicz逻辑、带强非的构造逻辑以及各种模糊逻辑系统等)的发展, De Morgan代数理论日益显示出它的重要性.因此,从De Morgan代数的基本结构出发,研究De Morgan代数及相关的代数结构以及他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不仅对De Morgan代数结构本身的研究是重要的,而且对于揭示各种逻辑系统之间的内在关系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国内外已有成果的基础上,深入研究De Morgan代数及相关代数结构,主要包括强De Morgan代数、正则剩余格和DR0代数等.本文的基本思路是从广义R0 t-摸和广义R0蕴涵算子的角度来研究De Morgan代数的扩张问题.本文的主要结果有:(1)通过推理证明及编程检验,得到了全部低阶De Morgan代数(阶≤8).引入强De Morgan代数的概念,讨论了它的基本性质,并借助数学软件得到了全部低阶强De Morgan代数(阶≤8).(2)在De Morgan代数上引入广义R0算子,举例说明了一般De Morgan代数上的广义R0算子不能构成t-模,进而研究了强De Morgan代数上的广义R0算子.(3)讨论了De Morgan代数与剩余格的关系,将着名的R0蕴涵拓广到De Morgan代数上,称为广义R0蕴涵,证明了添加广义R0蕴涵和相应?算子后的De Morgan代数L成为剩余格的充要条件是L为强De Morgan代数.进而引入DR0代数的概念,得到了DR0代数的基本性质,并刻画了它与R0代数、正则剩余格的关系.同时,还在DR0代数中引入MP滤子、布尔滤子、关联滤子、超滤、固执滤子等概念,讨论了它们之间的关系.
陈伟,岳孟田[4](2002)在《关于两类五阶BCI-代数的计数问题》文中研究表明对 |P (X) | =2、 |SP (X) | =2和 |P (X) | =2、 |SP (X) | =4五阶BCI-代数X的计数问题进行了讨论 .结论是 :|P (X) | =2、 |SP (X) | =2的五阶BCI -代数有二个 ;|P (X) | =2、 |SP (X) | =4的五阶BCI-代数有二个 .
二、关于两类五阶BCI-代数的计数问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关于两类五阶BCI-代数的计数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1)三维裂隙网络线单元渗流模型确定渗透张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
1.2 确定裂隙岩体渗透张量的常用方法 |
1.2.1 现场压水试验法 |
1.2.2 裂隙几何参数法(张量法) |
1.2.3 反演法 |
1.2.4 非连续裂隙网络(DFN)方法 |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章 三维岩体结构面网络的计算机模拟 |
2.1 Baecher模型介绍 |
2.1.1 整体坐标系 |
2.1.2 结构面的方位 |
2.1.3 节理形状、大小及分布 |
2.1.4 节理的位置及密度 |
2.2 概率分布形式的说明 |
2.2.1 Fisher分布 |
2.2.2 Bingham分布 |
2.2.3 对数正态分布 |
2.2.4 负指数分布 |
2.3 岩体三维裂隙网络生成 |
2.3.1 裂隙随机数的生成 |
2.3.2 [a,b]区间内均匀分布随机变量的产生 |
2.3.3 负指数分布随机变量的产生 |
2.3.4 正态分布随机变量的产生 |
2.3.5 对数正态分布随机变量的产生 |
2.3.6 Fisher分布随机变量的产生 |
2.4 裂隙筛选 |
2.4.1 裂隙的平面方程 |
2.4.2 三维全局坐标与裂隙面局部二维坐标 |
2.4.3 两裂隙的交线 |
2.4.4 裂隙的迹线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圆盘节理直径分布函数确定的高阶解析方法 |
3.1 由实测迹长求直径随机变量的几种常用方法 |
3.2 高阶解析方法 |
3.2.1 测线法采样 |
3.2.2 测窗法采样 |
3.3 分布函数数值模拟验证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空间一维线单元渗流网络模型 |
4.1 离散裂隙网络模型的基本假定 |
4.2 离散裂隙渗流模型的简化 |
4.3 一维有压渗流问题的有限单元解法 |
4.3.1 克劳特(Crout)直接解法 |
4.3.2 改进的预处理共轭梯度法求解线性方程组 |
4.4 渗透张量求解 |
4.4.1 基本概念 |
4.4.2 渗透张量的数值模拟求法 |
4.5 反演法确定线单元管径与隙宽的比值 |
4.6 程序设计 |
4.7 本章小结 |
第5章 算例验证 |
5.1 渗透张量计算 |
5.1.1 文献数据 |
5.1.2 裂隙网络模型 |
5.1.3 计算规模缩减研究 |
5.1.4 用裂隙几何参数(张量法)确定渗透张量 |
5.2 工程实例验证 |
5.3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工作 |
致谢 |
作者简介 |
(2)网络图像检索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对照表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网络图像检索研究概况 |
1.2.2 国内外典型系统 |
1.3 国内外研究热点 |
1.4 论文主要研究工作及章节安排 |
1.4.1 论文主要章节安排 |
1.4.2 论文主要创新及贡献 |
第二章 基于视觉特征的图像检索技术分析 |
2.1 引言 |
2.2 视觉特征提取 |
2.2.1 颜色特征 |
2.2.2 纹理特征 |
2.2.3 形状特征 |
2.2.4 空间关系特征 |
2.2.5 语义特征 |
2.2.6 多特征融合 |
2.3 相似性度量 |
2.3.1 距离度量 |
2.3.2 相似系数度量 |
2.4 相关反馈 |
2.4.1 基于距离度量的算法 |
2.4.2 基于统计分析的算法 |
2.4.3 基于机器学习的算法 |
2.5 检索性能的评价 |
2.5.1 查全率和查准率 |
2.5.2 命中准确率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基于稳定兴趣点空域划分的图像检索算法(SIPRD) |
3.1 引言 |
3.2 基于灰度的兴趣点检测 |
3.2.1 Moravec检测算法 |
3.2.2 SUSAN检测算法 |
3.2.3 Harris检测算法 |
3.2.4 Harris-Laplace检测算法 |
3.3 基于优化梯度滤波(ODF)的稳定兴趣点检测算法 |
3.4 基于稳定兴趣点空域划分的图像检索算法 |
3.4.1 凸包区域划分 |
3.4.2 环形区域划分 |
3.4.3 特征提取 |
3.4.4 相似性度量 |
3.5 实验与分析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显着区域不变特征的图像检索算法(SRIF) |
4.1 引言 |
4.2 尺度空间 |
4.2.1 线性尺度空间 |
4.2.2 非线性尺度空间 |
4.3 基于尺度不变兴趣点的显着区域检测算法 |
4.3.1 尺度不变兴趣点 |
4.3.2 显着区域检测 |
4.4 基于显着区域伪泽尼克矩的图像检索 |
4.4.1 伪泽尼克矩 |
4.4.2 特征提取 |
4.4.3 相似性度量 |
4.5 实验与分析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基于生态选择粒子群优化反馈(r/KPSO-RF)的图像检索算法 |
5.1 引言 |
5.2 生态学粒子群优化算法 |
5.3 r/KPSO-RF |
5.4 实验与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面向网络的图像检索系统框架研究 |
6.1 引言 |
6.2 功能模块研究 |
6.2.1 人机交互 |
6.2.2 图像抓取 |
6.2.3 数据库管理 |
6.3 WIIRS系统设计 |
6.3.1 WIIRS框架设计 |
6.3.2 实验结果分析 |
6.4 非法信息过滤系统(PIRF)设计 |
6.4.1 肤色模型匹配层 |
6.4.2 偏暗图像检测层 |
6.4.3 决策层 |
6.4.4 实验结果分析 |
6.5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研究工作总结 |
7.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3)De Morgan代数及相关代数结构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 预备知识 |
1.1 偏序集、格 |
1.2 格上的三角模 |
1.3 De Morgan 代数 |
1.4 相关代数的基本知识 |
2 低阶 De Morgan 代数 |
2.1 有界分配格 |
2.2 低阶 De Morgan 代数 |
3 强 De Morgan 代数及其上的广义 R0 t-摸 |
3.1 强 De Morgan 代数的定义及性质 |
3.2 低阶强 De Morgan 代数 |
3.3 强 De Morgan 代数上的广义 R0 t-模 |
4 DR_0代数 |
4.1 正则剩余格与 De Morgan 代数的关系 |
4.2 由 De Morgan 代数导出的正则剩余格 |
4.3 DR_0代数的基本性质 |
4.4 DR_0代数与R0代数的关系 |
4.5 DR_0代数的MP 滤子 |
4.6 DR_0代数的布尔MP 滤子 |
4.7 DR_0代数的关联滤子 |
5 总结 |
参考文献 |
在学研究成果 |
致谢 |
四、关于两类五阶BCI-代数的计数问题(论文参考文献)
- [1]三维裂隙网络线单元渗流模型确定渗透张量研究[D]. 岳潇. 华北电力大学, 2015(03)
- [2]网络图像检索关键技术研究[D]. 张旭.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4(04)
- [3]De Morgan代数及相关代数结构的研究[D]. 魏萍. 宁波大学, 2008(S2)
- [4]关于两类五阶BCI-代数的计数问题[J]. 陈伟,岳孟田.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 20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