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电信业公平竞争的曙光(论文文献综述)
逯鑫赫[1](2021)在《澳大利亚竞争中立制度的演进:争议与启示》文中认为
陈晟[2](2021)在《我国电信行业管制政策效果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管制政策是我国对电信行业进行规制的主要手段,电信行业作为自然垄断行业主要是在政府的监管下运行。政府的管制政策成为电信行业发展重要的引领,当前仅仅依靠市场化的行为难以满足电信行业的发展需求。我国电信行业经历了数次改革,每一次无不是基于政府意志主导和电信管制部门的共同决策。而电信作为新兴的战略性行业,近年来对于电信管制政策的研究逐渐成为国内外学者聚焦的领域。综上,探讨管制政策对于电信行业的影响效果,分析新时期电信行业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带动作用,对电信行业管制政策的制定提供了科学依据,也为促进行业升级,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创造价值。论文以电信宏观管制政策作为研究对象,在对国内外学者研究进行整理与学习的基础上,运用产业组织理论、电信管制理论和公共利益等理论对电信管制政策的效果影响机理进行了探析。通过文本分析的方法,首先对近十年电信行业管制政策文本进行归类比较,从管制政策目标和政策工具两个层面总结了我国电信管制政策的现状以及可能的趋势,结果显示命令型工具和激励型工具是我国电信管制中最多采用的,而管制政策的目标多以保护国家安全与利益和维护用户权益为主。随后搜集了2010-2018年电信行业的相关发展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建立了电信行业效率三阶段DEA模型,从分省市行业效率和整体行业效率比较分析电信管制政策的效果差异。从各阶段分省效率值分析结果中发现:我国电信行业发展不均衡现象仍然存在,其中西藏、青海、宁夏在近十年的电信行业效率较低,电信行业效率较高的省市主要分布在上海、江苏、浙江、山东、广东等东南沿海地区。从整体来看,以保护国家安全为目标和维护市场公平的管制政策采取命令型工具的效果较好,其受环境因素的影响也较小,保护用户利益的目标采用激励型工具效果较好。通过研究,建立VAR模型进一步确定了电信行业管制政策影响效果的关键因素,从结果可以得出,电信业务总量对宏观经济增长具有长期正的冲击,电信管制是一个逐步放松的过程,采用激励型管制政策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更大,政府在确定电信管制政策目标时应该偏向于考虑对经济的影响。
钮婷婷[3](2021)在《“营改增”背景下N电信公司财务管理对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11年,我国税务总局与财政部门在国务院的核准下,联合下发了“营改增”试点计划。2012年1月选定上海试点交通运输行业和部分现代服务行业;2012年8月扩展至北京等8省市;2013年8月扩展至全国区域;2014年1月起,铁路运输和邮政业也并入全国范围“营改增”试点行业;2014年6月电信业纳入“营改增”试点行业;2016年5月1日,将试点行业领域扩展到金融业、房地产业、建筑业、生活服务业,至此“营改增”全面实施。全面“营改增”后,愈发稳定的增值税税制环境,对电信企业的业务开展与财务管理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也带来了新思路,对N电信公司财务管理的研究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研究成果对电信公司发展具有现实意义。本文以中国电信集团下属的一家县级公司-N电信公司为例,分析其在全面“营改增”后,对营业收入、成本费用、现金流量、发票管理与流程管理等方面的影响,运用所学的MBA知识并结合N电信公司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为公司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本文共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重点介绍了我国增值税税制历史、全面实施“营改增”改革的里程碑以及“营改增”的目的与意义,分析了选择N电信公司作为案例研究的意义;在梳理国内外文献研究的基础上阐述了本文研究目标和内容,介绍了本文的研究办法和技术路线,并提出相应的创新之处与不足。第二部分为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主要对营业税、增值税、财务管理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并介绍了相关理论。第三部分为N电信公司财务管理现状,该部分首先对N电信公司进行简述,其次介绍了 N电信公司财务管理现状。第四部分探讨全面“营改增”对N电信公司财务管理的影响,以N电信公司近几年的财务管理数据为例,分析其在全面“营改增”后的收入、成本、现金流量、发票管理与流程管理等方面的变化,在不考虑其他外部环境、内部因素的情况下,着重分析“营改增”对N电信公司财务管理的影响。第五部分为“营改增”背景下N电信公司财务管理的应对策略,通过研究“营改增”对N电信公司财务管理的影响,提出相应的财务管理对策优化建议。通过本文的研究,希望能够使N电信公司结合自身经营发展和管理的特点,在全面“营改增”落地实施的同时最大程度的实现企业价值。
尹紫薇[4](2020)在《增值税减税政策对高端装备制造业企业税负的影响 ——以通业科技为例》文中研究说明2008年,中央政府在面对全球性金融危机爆发和全球化经济危机给中国带来经济冲击的情况下,在工作会议上第一次提出了应对经济危机的“结构性减税”概念。2012年开始“营改增“试点,2012年扩围试点,2016年5月1日起营业税开始正式告别历史舞台,而全国范围内也开始全面实施“营改增”改革。2017年,增值税率从原来的四档开始降为1 7%、11%和6%三档。政府在2018年开始明文规定,对装备制造等先进制造业和研发等现代化服务,包括国家电网企业的增值税的未留抵税额予以退还。2019年又将制造业增值税的1 6%税率降到1 3%,10%的税率降到9%,6%的税率保持不变。增值税减税的目的是降低纳税人税收负担,增强企业与居民的投资和消费能力,加快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发展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则是提高高端装备制造业,增值税税率的降低对高端装备制造业转型发展的成功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本文梳理了我国增值税的减税政策,归纳了 2008年至2018年关于高端装备制造业企业的增值税减税政策,然后,以通业科技为例,全面分析了 2015年至2019年我国增值税减税政策对高端装备制造业企业税负影响。发现“营改增”政策的实施对通业科技而言,营业税负的征缴额由2.5%左右变为零,增值税的应交税负率也大大增加,且增加幅度近乎原应交税负率的10倍。2017年的增值税税率简并、2018年和2019年的增值税税率下调显着地降低了通业科技等高端装备制造业企业的税负。无论是增值税转型还是增值税减税政策,对于高端装备制造业具有重要的意义。可是,遗憾的是,现今留抵退税政策实施的不顺利,影响了企业获得本应有的现金流。从长远来看,增值税减税政策为企业带来的影响,其利大于弊。增值税减税政策降低了企业的纳税负担,为企业提供了内部动力,使企业有足够的实力去扩大经营规模。本文的研究结论为改进我国增值税减税政策提供了经验证据,为丰富高端装备制造业企业税负效应的研究提供了扎实的文献基础。
周莹[5](2020)在《网络新闻标题的多角度研究 ——以“今日头条”为例》文中研究说明新闻标题是人们接触新闻的第一窗口。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网络新闻愈发成为了人们获取新闻信息最便捷快速的渠道。其中,“今日头条”作为当代在线用户数量最多的门户网站,在传播新闻方面的作用尤为突出。本文利用爬虫技术抓取了2019年3月至2019年5月的今日头条客户端新闻标题作为研究语料。分别从词汇、语法、修辞、语用等角度对其进行分析。在词汇方面,统计了今日头条新闻标题中的高频词,分类分析后我们发现标题中名词、动词使用最为广泛。在语法方面,新闻标题主要有单句式、组合式、成分缺省式这三类句型结构,在句类的选择上,以陈述句和疑问句为主。在修辞方面,从标题的词语层面的修辞、辞格层面的修辞这两个部分对新闻标题的修辞策略进行探讨。最后,从语用角度结合关联理论具体分析语料,我们发现标题创作是制作者和读者之间的一种交际,关键在于激发读者结合语境取得最佳关联。
李国敏[6](2019)在《新时代中国企业海外拓展的战略风险 ——基于典型案例的系统分析》文中提出本文的核心问题是,如何认识和应对中国企业海外拓展面临的战略风险。对于企业国际化面临的各种风险及其应对,国内外有了丰富的研究,但对于海外战略风险,人们并没有予以足够的重视。我们认为固然战略风险与政治风险关系极其密切,但鉴于企业海外战略风险影响后果的特殊严重性,有必要予以专门而深入的研究。围绕上述核心问题,我们以复杂系统思维方法为主,同时运用历史考察、案例分析等方法展开全文。首先弄清企业国际化理论和中国企业的海外拓展史,重点是实施“走出去”战略之后的中国企业海外拓展情况,以及“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新时代”背景下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战略机遇。其次,着重对企业海外战略风险进行解析。在梳理企业国际化面临的各种风险基础上,以复杂系统思维方法探讨海外战略风险的特点,并对新时代中国企业“走出去”面临的战略风险进行总体分析。企业海外战略风险往往由宏观国际环境格局或中观双边外交关系的重大变动所造成,具有宏观全局性、强烈的政治性和立体多维的关联性,呈现复杂的非线性因果关系和突变式涌现特征,其破坏性极大,并且可能持续发生不利影响。论文还对新时代中国企业“走出去”面临的战略风险进行总体分析。接着以中兴通讯和华为两个中国高科技企业作为案例,分析在新时代、百年大变局背景下美国遏制中国政策对中国企业海外拓展造成的严重战略风险。本文还以国电投密松电站项目和中企利比亚项目为案例,分析国际国内政治等因素对于中企海外项目造成的战略风险。最后,论文就新时代中国企业海外拓展的战略风险提出了应对建议,并对新时代中国企业拓展海外利益和防范化解战略风险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许婕[7](2019)在《产业转型中的现代服务业政策创新研究 ——以姑苏区为例》文中研究说明在当今社会,现代服务业异军突起,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我国的服务业,从改革开放至今也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对全国经济发展的推动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由于我国的历史原因,服务业受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发展战略、发展理念和扶持政策等约束,现代服务业起步较晚,虽然进步显着但发展水平仍然相对落后。我国在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报告中首次提出了“现代服务业”一词,之后各级政府也接连出台了各类政策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政府之所以争相促进服务业政策的创新,其原因不但在于强化自身特色的发展,更在于利用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带动其他产业的进步,同时这也是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之一。在现代服务业发展的过程中,政府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他既要把控服务业发展总方向,根据经济发展和产业阶段实时调整政策措施,还要考虑现代服务业中不同产业甚至个别企业的特殊性,一业一策,一事一议,才能提出科学合理的促进措施和政策创新。而政策的提出还只是政策创新的开始,政策从提出到实施到考核到终结,是一个整体的创新过程。然而以高科技信息技术为支撑的现代服务业发展太快,政策创新在取得推动作用的同时又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如何克服困难合理构筑现代服务业政策创新体系,进一步推动现代服务业在产业转型的巨浪中实现自身的突破,成为当今政府迫在眉睫之事。笔者以苏州市姑苏区为例,以政府职能理论和公共政策理论为依据,从服务业的缘起展开,从历史纵向对姑苏区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进行研究分析,结合对现代服务业企业的调查问卷分析总结姑苏区政府现代服务业政策创新的成果,并整理政策创新的特点和作用,深入思考现代考服务业政策创新的发展,与欧盟、日本等服务业发达国家相比,从政策创新的执行和机制等方面进一步分析当前的服务业政策创新从出台到实施过程中,所暴露出的实效、应需、考核、机制、资源等不足。根据经济人假设、信息不对称、帕累托最优理论、资源有效性理论对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思考建议,促进现代服务业政策创新,推动现代服务业产业的不断发展。
尹健[8](2019)在《中国互联网信息的治理机制及路径优化研究》文中指出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类逐步由传统社会向信息社会迈进,互联网信息力量不断冲击信息控制的旧模式,为政府的社会治理带来许多新的挑战。在5G时代来临的前夜,调整优化中国的互联网信息治理工作方向,以应对即将迎来革命性变化的网络信息传播形势,显得很有必要。本文从基本概念和定义出发,认为界定清楚互联网信息治理的主要概念是开展后续研究的基础。在概念界定之后,从认识互联网信息治理的特殊性和必要性出发,通过多个研究视角梳理了我国互联网信息治理机制的形成路径。随后对我国互联网信息治理的现状进行了回顾,提出互联网信息传播中出现的大量失范现象,不良信息泛滥给社会带来严重危害,导致我国要加强互联网信息治理。并且从治理主体、治理措施、治理效果三个维度总结互联网信息治理的历史经验和现实困境。发现我国初步形成了以政府主导、多方参与的互联网信息治理模式;在治理主体上以中央网络安全与信息化委员会为核心,私营部门、市民社会等多主体协同治理;通过立法规制、行政管理、自律调节、技术防范、国际合作等多种措施对互联网信息进行治理。此后,对主要发达国家互联网信息治理实践进行分析总结,在中外比较中,发现中国互联网信息治理主要存在非政府治理主体缺位、立法规制滞后、行政管理过度、自律调节不足、技术防范过严、国际话语权弱小等问题。最后,从以优质内容弘扬主流意识形态、以政府主导引领多元主体共治、以综合措施维系网络传播秩序、以中国方案推进网络共享共治四个方面提出了中国互联网信息治理的优化路径。最后,对本文主要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并结合本文的不足,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展望与设想。
吴颂益[9](2019)在《论公平竞争审查制度》文中研究说明在公平竞争审查制度这一顶层设计确立以来,国内学者对此展开了广泛且深入的研究,研究的重点主要是针对制度的理论方面,而对于顶层设计和基层实践衔接问题的研究较少且不成体系。因此本文希望从制度实践入手,探讨顶层设计与基层实践衔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可能出现的问题苗头,并根据制度理论和制度现状来给出完善的建议。文章第一部分是通过一份官方的审查答复引出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及其所存在的争议。该审查答复是北京市交通委对本市网约车细则的审查答复,这是首个政府层面发布的也是截止目前为止公开的唯一一次官方答复,其内容引发了学界激烈讨论,反对与批评的声音很多,进而引出笔者对该制度的几点思考。文章第二部分是通过理论研究方法对该制度进行价值目标及定位的分析。首先,从竞争秩序的有效规制、社会公共利益的维护再到市场经济的协调发展这三个层次,对价值目标进行全面系统阐述。其次是对该制度的定位分析,主要包括在反垄断与松管制之间的定位、在产业政策与竞争政策之间的定位以及在合法性审查与合理性审查之间的定位。这两方面的理论分析为下文的实践困境和路径选择提供了依据和方向。文章第三部分是分析公平竞争审查制度顶层设计与基层实践的衔接困境,即实践困境。主要分为四个部分展开:审查主体的实践困境包括自我审查的形式化、审查机关的非专业化。审查对象的实践困境包括审查对象与上位法的冲突,存量与增量审查的衔接障碍。审查标准的实践困境包括统一标准的弊端和定性分析的不足。审查豁免的实践困境包括适用情形的滥用和适用条件的障碍。文章第四部分是结合理论对上述困境给出路径选择。与上述的困境一一对应,给出了四方面的路径选择:破解审查主体的实践困境,需要构建多元联动的审查体系,同时需制定《竞争评估工具书》。破解审查对象的实践困境,需要细化分类审查的程序,同时需协调存量审查和增量审查两步走。破解审查标准的实践困境,需要制定大同小异的审查标准,同时需要引入系统的定量分析方法。破解审查豁免的实践困境,需要沿用卢曼系统论分析方法,同时建议确立绝对豁免与相对豁免制度。
张豪渠[10](2019)在《我国《反垄断法》第7条的适用与立法完善》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自《反垄断法》第7条实施以来便始终伴随着争议,争议的焦点集中于国有企业与反垄断法的关系之上。国有企业整体上应适用于反垄断法,即国有企业整体上不能豁免于反垄断法,但可能存在针对特殊国有企业的具体豁免情形。由于对该条款存在理解上的差异,导致该条款在实施过程中存在反垄断执法机构对于国有企业垄断态度模糊以及垄断豁免审查标准不明确的困境。在对本条文立法例的域外比较中,绝大多数国家的反垄断法对国有企业都采取具体豁免而非普遍豁免的态度,并由此形成了相应的立法选择;此外基于对国有企业的具体豁免态度,导致在反垄断法适用于国有企业的问题上形成了成文法与判例法立法模式。其中成文法立法模式又可区分为直接立法模式与间接立法模式。我国则属于比较典型的“间接立法模式”国家。因此,针对规制国有企业的《反垄断法》第7条,可以从立法理念、立法模式、立法内容方面来加以完善。目前,《反垄断法》正在进行施行以来的第一次修订,其中应对本法第7条的相关规定进行立法完善,以便更好地解决其在理解与反垄断执法中的争议与困境。
二、电信业公平竞争的曙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电信业公平竞争的曙光(论文提纲范文)
(2)我国电信行业管制政策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现状 |
1.3.1 管制政策产生 |
1.3.2 管制政策分类 |
1.3.3 管制政策效果 |
1.3.4 电信管制维度 |
1.3.5 述评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4.3 技术路线图 |
1.5 研究创新点 |
2 理论基础与研究路径 |
2.1 相关理论 |
2.1.1 产业组织理论 |
2.1.2 电信管制理论 |
2.1.3 公共利益理论 |
2.2 管制因素 |
2.2.1 管制政策强度 |
2.2.2 电信管制手段 |
2.3 研究路径 |
2.3.1 效率与管制政策效果 |
2.3.2 理论应用与实证研究 |
3 电信管制政策量化与分类 |
3.1 政策文本选择 |
3.2 政策分析框架 |
3.3 政策文本编码 |
3.4 政策二维分析 |
3.4.1 X轴维度分析:政策工具维度 |
3.4.2 Y轴维度分析:政策目标维度 |
3.4.3 趋势分析 |
4.电信行业管制政策区域效果实证研究 |
4.1 DEA基本原理 |
4.2 模型构建 |
4.2.1 模型选取 |
4.2.2 指标选取 |
4.3 第一阶段DEA模型结果 |
4.3.1 技术效率、规模效率与纯技术效率 |
4.3.2 规模报酬变化 |
4.4 由随机前沿函数构造的第二阶段DEA模型 |
4.4.1 类SFA回归模型构建 |
4.4.2 变量调整公式 |
4.4.3 变量调整过程 |
4.5 第三阶段DEA模型的结果 |
4.5.1 DEA效率值 |
4.5.2 第三阶段规模报酬 |
4.5.3 第一阶段与第三阶段DEA效率对比 |
5.电信管制政策的宏观效果分析 |
5.1 Super-SBM模型测算电信行业整体效率 |
5.1.1 效率测算原理 |
5.1.2 模型效率测算 |
5.2 VAR模型测量电信行业对我国宏观经济影响 |
5.2.1 单位根检验 |
5.2.2 协整检验 |
5.2.3 格兰杰因果检验 |
5.2.4 VAR模型结果解读 |
6.结论与政策建议 |
6.1 研究结论与分析 |
6.1.1 电信行业效率东高西低波动上升 |
6.1.2 电信管制政策具有明显社会效益 |
6.1.3 管制政策效果受到政策偏好影响 |
6.2 电信管制政策优化建议 |
6.2.1 保持管制政策的区域性差异 |
6.2.2 注重电信管制政策的社会性 |
6.2.3 分析政策偏好实施电信管制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作者简介 |
致谢 |
(3)“营改增”背景下N电信公司财务管理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1.1.1 我国增值税税制历史 |
1.1.2 我国“营改增”实施历程 |
1.1.3 “营改增”的目的与意义 |
1.1.4 研究的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述评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国内外研究述评 |
1.3 研究目标和内容 |
1.3.1 研究目标 |
1.3.2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1.4.1 研究方法 |
1.4.2 研究技术路线 |
1.5 创新之处及不足 |
第2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营业税的相关概念界定 |
2.1.2 增值税的相关概念界定 |
2.1.3 财务管理的相关概念界定 |
2.2 相关理论介绍 |
2.2.1 业务流程管理理论 |
2.2.2 绩效管理理论 |
第3章 N电信公司财务管理现状 |
3.1 N电信公司简述 |
3.1.1 电信业介绍 |
3.1.2 N电信公司介绍 |
3.2 N电信公司财务管理现状 |
3.2.1 从人员配置看,财务管理人才缺乏 |
3.2.2 从内容来看,仅落实上级管理要求 |
3.2.3 从指标来看,部分财务指标不稳定 |
第4章 “营改增”对N电信公司财务管理的影响分析 |
4.1 “营改增”对N电信公司收入的影响 |
4.1.1 “营改增”后公司收入先下降后反弹 |
4.1.2 增值业务收入占比持续提升 |
4.1.3 “营改增”后公司整体税负增加 |
4.1.4 视同销售加重公司负担 |
4.2 “营改增”对N电信公司成本的影响 |
4.2.1 近半数经营成本不可抵扣 |
4.2.2 公司平均抵扣率逐年下降 |
4.2.3 劳务派遣用工未获取专票 |
4.3 “营改增”对N电信公司现金流量的影响 |
4.3.1 对经营活动产生现金流量的影响 |
4.3.2 对投资活动产生现金流量的影响 |
4.3.3 对筹资活动产生现金流量的影响 |
4.4 “营改增”对N电信公司发票管理和流程管理的影响 |
4.4.1 发票管理要求提高,制度宣传、执行力度不够 |
4.4.2 会计核算要求更高,未制定适合本公司的制度 |
4.4.3 财务管理系统亟待优化 |
第5章 “营改增”背景下N电信公司财务管理的应对策略 |
5.1 改进经营思路增收创利 |
5.1.1 调整经营策略 |
5.1.2 优化经营产品 |
5.2 优化成本管理制度降本增效 |
5.2.1 建立供应商管理制度 |
5.2.2 加强采购合同管理 |
5.3 多举措减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
5.3.1 用好免征增值税优惠政策 |
5.3.2 重视发票抵扣管理 |
5.3.3 建立智能增值税管理系统 |
5.4 抓落实提升财务管理水平 |
5.4.1 增值税指标纳入绩效考核指标 |
5.4.2 完善会计核算制度 |
5.4.3 培养高素质的人才队伍 |
参考文献 |
(4)增值税减税政策对高端装备制造业企业税负的影响 ——以通业科技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和问题的提出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文献综述 |
1.2.3 国内外研究评述 |
1.3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1.3.1 研究方法 |
1.3.2 技术路线 |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 |
1.5 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2章 理论基础 |
2.1 增值税转型理论 |
2.1.1 生产型增值税 |
2.1.2 收入型增值税 |
2.1.3 消费型增值税 |
2.1.4 我国增值税转型的理论基础 |
2.2 增值税减税理论 |
2.2.1 增值税的减税原则 |
2.2.2 增值税的转嫁理论 |
2.2.3 增值税的减税效应 |
2.2.4 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减税理论基础 |
2.3 增值税的税负效应 |
2.3.1 增值税的计税原理 |
2.3.2 我国历年增值税减税政策的税负效应 |
2.3.3 减税政策下高端装备制造业的税负效应 |
第3章 增值税减税政策对高端装备制造业企业的税负影响 |
3.1 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概况 |
3.1.1 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历史 |
3.1.2 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的瓶颈 |
3.1.3 减税政策对高端装备制造业的重要性和意义 |
3.2 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增值税减税政策 |
3.2.1 增值税历年减税政策 |
3.2.2 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减税政策 |
3.3 减税政策对高端装备制造业企业的影响 |
3.3.1 减税政策对高端装备制造业企业的直接影响 |
3.3.2 减税政策对高端装备制造业的间接影响 |
3.3.3 减税政策对高端装备制造业的税负效应 |
第4章 增值税减税政策对通业科技的税负效应 |
4.1 通业科技简介及发展概况 |
4.1.1 案例的选择 |
4.1.2 通业科技简介及其发展历史 |
4.1.3 通业科技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4.2 增值税减税政策对通业科技的税负影响 |
4.2.1 “营改增”政策对通业科技的影响 |
4.2.2 增值税减税政策对通业科技的影响 |
4.2.3 退还增值税留抵税额对通业科技的影响 |
4.2.4 历年政策的税负效应比较 |
4.3 通业科技税负效应的研究结论 |
4.3.1 增值税减税政策 |
4.3.2 高端装备制造业行业 |
4.3.3 高端装备制造业企业 |
第5章 增值税减税政策评价及建议 |
5.1 通业科技研究结论的评价与政策启示 |
5.1.1 通业科技税负效应的评价 |
5.1.2 通业科技研究结论的政策启示 |
5.2 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增值税减税政策 |
5.2.1 增值税减税政策对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影响 |
5.2.2 现有增值税减税政策的不足 |
5.2.3 改进现有增值税减税政策的措施 |
5.3 减税背景下高端装备制造业企业降低税负的策略 |
5.3.1 吸收和消化减税政策的策略 |
5.3.2 降低税负的组合拳策略 |
5.3.3 减税背景下的可持续发展策略 |
第6章 结论 |
6.1 研究结论 |
6.2 局限性及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致谢 |
参考文献 |
(5)网络新闻标题的多角度研究 ——以“今日头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缘由 |
1.2 研究对象 |
1.3 研究现状与意义 |
1.3.1 研究现状 |
1.3.2 研究意义 |
1.4 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 |
1.4.1 理论基础 |
1.4.2 研究方法 |
1.5 语料来源 |
1.5.1 建立小型语料库 |
1.5.2 依据爬虫程序,滚动抓取标题 |
1.5.3 标题信息处理 |
第二章 网络新闻标题的词汇语法特点 |
2.1 网络新闻标题的词频特点 |
2.1.1 词频统计 |
2.1.2 词频分布分析 |
2.2 标题词汇的语义特点 |
第三章 网络新闻标题的语法特点 |
3.1 句法结构形式 |
3.1.1 单句式结构 |
3.1.2 组合式结构 |
3.1.3 成分缺省结构 |
3.2 句类特点 |
3.2.1 陈述句标题 |
3.2.2 疑问句标题 |
3.2.3 感叹句标题 |
3.2.4 祈使句标题 |
第四章 网络新闻标题的修辞 |
4.1 引言 |
4.2 网络新闻标题的修辞策略 |
4.2.1 词语修辞 |
4.2.2 辞格修辞 |
第五章 网络新闻标题的语用特点 |
5.1 关联理论与网络新闻标题 |
5.2 网络新闻标题的“明示—推理”交际 |
5.2.1 明示行为 |
5.2.2 推理过程 |
5.3 网络新闻标题的语境效应 |
5.3.1 认知语境假设 |
5.3.2 语境效果 |
5.4 网络新闻标题的最佳关联 |
第六章 结语 |
6.1 主要研究过程和结论 |
6.2 创新之处与不足 |
6.3 后续研究的设想 |
参考文献 |
附录 |
(6)新时代中国企业海外拓展的战略风险 ——基于典型案例的系统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核心问题与研究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论 |
三、思维方法、创新与不足 |
四、论文的结构 |
第一章 企业国际化与中国企业的海外拓展 |
第一节 企业国际化与跨国公司 |
一、企业国际化的特点 |
二、经济全球化是企业国际化的主要外部条件 |
三、跨国公司 |
第二节 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及其初期实践 |
一、中国企业的早期海外拓展 |
二、“走出去”战略的提出 |
三、“走出去”战略的初期实践(2000——2010) |
第三节 中国企业海外拓展进入新时代(2010-) |
一、后危机时代 |
二、“一带一路”为中国企业海外拓展打开新空间 |
第二章 中国企业海外拓展的战略风险分析 |
第一节 企业国际化面临的主要风险 |
一、非政治风险 |
二、政治风险的内涵与外延 |
第二节 企业海外战略风险的特点与类型 |
一、“战略”的基本含义是“全局性” |
二、企业海外战略风险的强烈政治性 |
三、企业海外战略风险的系统复杂性 |
四、企业海外战略风险的生成类型与严重危害 |
第三节 新时代中国企业面临的海外战略风险 |
一、国际格局大变革带来企业战略风险 |
二、中国企业海外战略风险的若干形态 |
三、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的海外战略风险比较 |
第三章 美国对华全面遏制与中国企业战略风险—以中兴通讯和华为公司为例 |
第一节 美国对华遏制战略的演变 |
一、美国对华战略敌视(1949—1971) |
二、美国对华战略接触与遏制(1972-2016) |
三、“美国优先”与特朗普政府对华全面战略遏制(2017-) |
第二节 美国对中兴通讯的两次制裁 |
一、中兴通讯的海外拓展及国际化战略 |
二、美国对中兴通讯的第一次制裁 |
三、美国对中兴通讯的第二次制裁 |
四、美国制裁中兴通讯的原因、影响和启示 |
第三节 美国对华为的全力“围剿” |
一、华为的海外拓展及国际化战略 |
二、“孟晚舟事件”及其影响 |
三、美国遏制华为手机和5G业务全球拓展 |
四、华为反制美国打压与自强自卫的应对策略 |
第四节 美国对华遏制造成中国企业海外战略风险 |
一、新时代美国打压中国高科技企业的原因 |
二、中兴通讯与华为公司应对美国打压政策比较 |
第四章 中国企业海外项目遭受的战略风险—以国电投密松电站项目和中企利比亚项目为例 |
第一节 缅甸密松电站项目及其搁置 |
一、密松电站的设想与立项 |
二、密松电站项目的突然中止与长期搁置 |
第二节 密松电站项目战略风险的系统分析 |
一、缅甸国内复杂的政治社会因素 |
二、美西方因素与密松电站项目搁置 |
三、中方认识和处置密松电站战略风险之反思 |
四、“一带一路”倡议与密松电站项目 |
第三节 利比亚中企项目经受的战略风险 |
一、中国企业走进利比亚 |
二、“阿拉伯之春”与利比亚战乱 |
三、中企利比亚项目蒙受重大损失 |
第四节 中资密松项目与利比亚项目战略风险比较 |
一、密松项目与利比亚项目战略风险的相似之处 |
二、密松项目与利比亚项目战略风险的不同之处 |
第五章 新时代中国企业海外战略风险对策 |
第一节 加强合规管理认清海外环境 |
一、中国企业要加强合规管理,提高国际化水平 |
二、认清东道国的政治状况及与中国的外交关系 |
三、认清中国对外投资国际背景的变化及其影响 |
第二节 中国企业应对海外战略风险的策略机制 |
一、战略风险预防性策略机制 |
二、战略风险分散性策略机制 |
三、战略风险补救缓解性策略机制 |
第三节 中国政府如何帮助企业管控海外战略风险 |
一、政府帮助“走出去”企业加强与东道国的互动 |
二、综合利用国内、国际双层法律手段防范战略风险 |
三、同东道国主要利益集团和民众建立友好和谐关系 |
结论 |
一、新时代中国企业海外战略风险是复杂的系统风险 |
二、防范化解战略风险需要危机意识与复杂系统思维 |
三、中国企业海外拓展的前景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产业转型中的现代服务业政策创新研究 ——以姑苏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一、问题的提出和研究意义 |
(一) 理论意义 |
(二) 现实意义 |
二、研究综述 |
(一) 国外文献综述 |
(二) 国内文献综述 |
三、研究方法 |
(一) 文献研究 |
(二) 访谈法 |
(三) 问卷调查法 |
(四) 理论研究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 |
四、研究内容 |
五、创新及不足之处 |
第一章 理论基础 |
一、相关概念界定 |
(一) 服务业 |
(二) 现代服务业 |
(三) 政策 |
(四) 政策创新 |
二、政府职能理论 |
(一) 政府职能的内涵 |
(二) 钻石理论模型对政府职能的研究 |
三、公共政策理论 |
(一) 公共政策的内涵 |
(二) 公共政策的过程 |
(三) 公共政策的作用 |
四、研究框架 |
第二章 姑苏区现代服务业政策创新的现状 |
一、姑苏区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现状 |
(一) 姑苏区现代服务业发展概述 |
(二) 姑苏区现代服务业调查问卷企业基本情况 |
(三) 姑苏区现代服务业调查问卷产业转型概况 |
二、姑苏区现代服务业政策创新的内涵 |
(一) 以要素的组合与创新为手段 |
(二) 以解决特定公共问题为目的 |
(三) 以改善政策环境为过程 |
三、姑苏区现代服务业政策创新的实现 |
(一) 理念先行,全方位实现公共政策创新 |
(二) 开发资源,不断提升公共政策创新能力 |
(三) 它山之石,实现公共政策创新方式的多样化 |
四、姑苏区现代服务业政策创新的举措 |
(一) 姑苏区现代服务业政策机制创新 |
(二) 姑苏区现代服务业政策体系创新 |
(三) 姑苏区现代服务业政策执行创新 |
五、姑苏区现代服务业政策创新的效果研究 |
(一) 促进重点领域加快发展,盘活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
(二) 促进服务业发展,现代服务业取代工业领跑经济 |
(三) 打造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突出集聚产业效应 |
(四) 优化服务业发展环境,提高企业动力和满意度 |
第三章 姑苏区现代服务业政策创新存在的问题 |
一、政策创新的政策供需不匹配问题 |
二、政策创新的考核偏重税收指标问题 |
三、政策创新的机制不完善问题 |
四、政策创新的资源不平衡问题 |
五、政策创新的有效性问题 |
第四章 姑苏区现代服务业政策创新问题原因的研究 |
一、基于信息不对称:供需问题的分析 |
二、基于资源有效性:资源不平衡问题的分析 |
三、基于经济人假设:考核机制问题的分析 |
四、基于帕累托最优:有效性问题的分析 |
第五章 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国际经验和启示 |
一、日本现代服务业政策的发展 |
二、俄罗斯产业政策调整的研究 |
三、OECD现代服务业政策的创新 |
四、EU-25现代服务业政策的分析 |
五、对姑苏区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启示 |
(一) 为现代服务业发展打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
(二) 政府政策在不同发展阶段侧重不同 |
(三) 加大对现代服务业创新的投入 |
第六章 优化姑苏区现代服务业政策创新的建议 |
一、产业不同阶段,政策随即调整 |
二、注重部门协调,提高政策效率 |
三、突出创新能力,明确引导方向 |
四、明确重点行业,发展领军企业 |
五、强化行业分类,采用多元投入 |
结论 |
附件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中国互联网信息的治理机制及路径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缘起 |
1.2 研究价值及意义 |
1.3 概念界定 |
1.4 文献综述 |
1.5 研究思路 |
1.6 研究方法 |
2 中国互联网信息治理的机制形成 |
2.1 互联网信息治理的特殊性与必要性 |
2.2 多部门治理视角下中国互联网信息治理主体的结构与演化 |
2.3 网络安全视角下中国互联网信息治理措施的结构与演化 |
2.4 内容生态视角下中国互联网信息治理目标的演化 |
3 中国互联网信息治理的现状考察 |
3.1 互联网信息传播存在的主要问题 |
3.2 互联网信息治理的关键挑战 |
3.3 互联网信息治理的现状评价 |
3.4 互联网信息治理的国际镜鉴 |
4 中国互联网信息治理的路径优化 |
4.1 内容层面:以优质内容弘扬主流意识形态 |
4.2 主体层面:以政府主导引领多元主体共治 |
4.3 措施层面:以综合措施维系网络传播秩序 |
4.4 对外层面:以中国方案推进网络共享共治 |
5 结语 |
注释 |
参考文献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清单 |
致谢 |
(9)论公平竞争审查制度(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 研究的起点:一个审查答复引发的思考 |
1.1 审查答复内容 |
1.2 学界争议 |
1.3 进一步思考 |
2 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的价值目标及定位 |
2.1 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的价值目标 |
2.1.1 基本价值目标:竞争秩序的有效规制 |
2.1.2 潜在价值目标:社会公共利益的维护 |
2.1.3 最终价值目标:市场经济的协调发展 |
2.2 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的定位 |
2.2.1 公平竞争审查制度与反垄断、松监管 |
2.2.2 公平竞争审查制度与竞争政策、产业政策 |
2.2.3 公平竞争审查制度与合法性审查、合理性审查 |
3 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的实施困境 |
3.1 审查主体的实施困境 |
3.1.1 自我审查的形式化 |
3.1.2 审查机关的非专业性 |
3.2 审查对象的实施困境 |
3.2.1 审查对象与上位法的冲突 |
3.2.2 存量与增量审查的衔接障碍 |
3.3 审查标准的实施困境 |
3.3.1 统一标准的弊端 |
3.3.2 定性分析的不足 |
3.4 审查豁免的实施困境 |
3.4.1 适用情形的滥用 |
3.4.2 适用条件的障碍 |
4 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的路径选择 |
4.1 审查主体的路径选择 |
4.1.1 构建多元联动的审查体系 |
4.1.2 制定《竞争评估工具书》 |
4.2 审查对象的路径选择 |
4.2.1 细化审查对象的分类审查 |
4.2.2 协调增量与存量审查两步走 |
4.3 审查标准的路径选择 |
4.3.1 制定大同小异的审查标准 |
4.3.2 引入系统的定量分析方法 |
4.4 审查豁免的路径选择 |
4.4.1 沿用卢曼系统论分析方法 |
4.4.2 确立法定豁免和个案豁免制度 |
5 结语 |
参考文献 |
在学研究成果 |
致谢 |
(10)我国《反垄断法》第7条的适用与立法完善(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1.4 研究方法 |
1.5 研究创新之处 |
1.6 核心概念的界定 |
2 《反垄断法》第7条的立法背景与理解分歧 |
2.1 《反垄断法》第7条的立法背景 |
2.2 《反垄断法》第7条的争议焦点 |
2.3 《反垄断法》第7条的法律解释 |
3 《反垄断法》第7条的实施困境 |
3.1 《反垄断法》第7条实施中的执法现状 |
3.2 《反垄断法》第7条实施中的具体困境 |
3.2.1 反垄断执法机构对国有企业垄断的态度模糊 |
3.2.2 垄断豁免审查标准不明确 |
4 《反垄断法》第7条立法例的域外比较 |
4.1 域外关于国有企业垄断豁免的基本类型考察 |
4.1.1 普遍豁免与具体豁免 |
4.1.2 不同豁免类型下的制度选择 |
4.2 域外关于反垄断法适用国有企业的立法模式 |
4.2.1 成文法立法模式 |
4.2.2 判例法立法模式 |
5 《反垄断法》第7条的立法完善 |
5.1 《反垄断法》第7条修改应坚持的理念 |
5.1.1 坚持具体豁免理念 |
5.1.2 确立《反垄断法》对国有企业的整体适用 |
5.2 《反垄断法》第7条修改的立法模式 |
5.3 《反垄断法》第7条修改的具体内容 |
5.3.1 明确条款中特殊行业和领域的范围 |
5.3.2 明确条款中具体豁免的条件 |
结语 |
附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电信业公平竞争的曙光(论文参考文献)
- [1]澳大利亚竞争中立制度的演进:争议与启示[D]. 逯鑫赫. 南京师范大学, 2021
- [2]我国电信行业管制政策效果研究[D]. 陈晟. 河北经贸大学, 2021(12)
- [3]“营改增”背景下N电信公司财务管理对策研究[D]. 钮婷婷. 扬州大学, 2021(05)
- [4]增值税减税政策对高端装备制造业企业税负的影响 ——以通业科技为例[D]. 尹紫薇.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2020(04)
- [5]网络新闻标题的多角度研究 ——以“今日头条”为例[D]. 周莹.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20(01)
- [6]新时代中国企业海外拓展的战略风险 ——基于典型案例的系统分析[D]. 李国敏. 中共中央党校, 2019(04)
- [7]产业转型中的现代服务业政策创新研究 ——以姑苏区为例[D]. 许婕. 苏州大学, 2019(06)
- [8]中国互联网信息的治理机制及路径优化研究[D]. 尹健. 暨南大学, 2019(02)
- [9]论公平竞争审查制度[D]. 吴颂益. 宁波大学, 2019(06)
- [10]我国《反垄断法》第7条的适用与立法完善[D]. 张豪渠. 暨南大学, 201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