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数字化正交相干检波(论文文献综述)
蒋仕吉[1](2019)在《基于PXIe架构的一种新型数字化磁共振成像谱仪接收机的研制》文中研究表明磁共振成像(MRI,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系统是一种主要应用于医学诊断领域的影像检查设备。自投入临床使用以来,由于其有无电离辐射、软组织结构显示清晰等优点,发展前景越来越广阔。谱仪是MRI系统中的控制与数据处理中心,主要由扫描控制、射频发射、梯度发射与信号接收组成。接收机是谱仪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完成成像信号的接收与数字信号的处理,它处于图像重建的上一级,所以接收机的性能直接影响着成像质量。因此,设计一个能满足MRI系统要求的高性能的接收机,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工作。本文系统地研究了谱仪接收机的工作原理与磁共振系统中预扫描以及图像处理的算法,详细阐述本文设计方案的实现方法,并将详细描述成像质量与设计方法之间的相互关系。新型数字化谱仪接收机基于PXIe架构设计,采用美国国家仪器公司(National Instruments,NI)的FPGA板卡模块PXIe-7975以及接收适配器模块NI-5761,通过NI公司的Labview软件可以通过图像化编程进行FPGA设计,快速地完成FPGA的开发与调试。工作内容主要包括:(1)实现MRI数字信号的解调、抽取滤波等处理,并采用复位的方法对发射机进行相位同步,避免产生伪影;(2)实现MRI系统中寻找拉莫尔中心频率的功能;(3)实现MRI系统中寻找翻转角的功能;(4)实现MRI系统中的一阶匀场的功能;(5)实现MRI系统中的图像重建算法。最终将本文设计的接收机接入奥泰医疗系统有限公司的1.5T超导磁共振系统,验证功能的准确性,并通过实现梯度回波脉冲序列实验,得到水模图像,完成谱仪接收机的验证。谱仪接收机的实现,为进行谱仪的快速开发与升级提供了可能,同时也为谱仪的研制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曾月[2](2015)在《基于单速率滤波器组数字信道化技术的广播信号并行在线监测系统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广播在线监测技术对提高广播传输质量、广播实时性、正确性和有效性等具有重要作用。为了有效提高系统抗干扰能力、频谱利用率和广播质量,需要研究高效率高质量的广播实时在线监测技术。本文将数字信道化技术与数字广播在线监测技术相结合,采用单速率带通滤波器组FFB结构对广播信号进行监测与分离,实现了广播信号多通道并行在线监测系统。研究了数字信道化技术和广播信号调制解调基本原理。首先,介绍了数字信道化技术的基本原理,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信道划分和单速率滤波器组,分析了单速率滤波器组相比多速率滤波器组的优势;接着,介绍了广播信号的调制原理,并且研究了广播信号的两种解调方法,分析了两种解调方法的优缺点。研究了数字信道化和数字广播监测与解调系统的关键技术。通过加窗DFT运算的滤波特性研究了基于分段短时傅立叶变换的数字信道化技术;研究了基于FFB算法的数字信道化技术,通过Matlab对FFT和FFB两种算法的性能进行了仿真,并将两种算法的结果进行了对比,突出了FFB算法的优点;研究了广播信号监测与解调系统的关键技术,在IQ正交调制解调的基础上提出了广播信号数字化正交解调算法,通过对各种广播调制信号公式的推导,给出了各解调模块的原理框图:研究了CORDIC算法和线性拟合算法。搭建了广播并行在线监测系统的硬件系统。介绍了系统所需的硬件:分别介绍了天线、预选器、PXIe5663矢量信号分析仪、PXIe5673矢量信号发生器和PXIe7966R高速处理板卡的结构、性能参数和驱动,并给出了各个硬件板卡的驱动程序。实现了广播并行在线监测系统各个模块。首先,设计了系统的软件模块:接着,介绍了系统的软件开发工具和编译环境:然后,实现了广播并行在线监测系统的核心模块——数字信道化模块、广播信号正交解调模块、音频信号调制模块、信号录制模块、信号回放模块和用户界面模块;最后,完成了广播并行在线监测系统的集成。给出了广播并行在线监测系统的运行及测试。首先,给出了系统的运行环境并安装了系统所需的软件工具。然后,通过采集实际广播信号对系统中的功能模块进行了测试,从而验证了系统的正确性。最后,在对全文工作进行总结的基础上,对未来的工作进行了展望。
柴亚茹[3](2013)在《基于机载PD雷达仿真系统的波形可视化仿真技术》文中研究指明机载多普勒脉冲雷达(PD雷达)信号处理系统采用计算机仿真技术模拟真实PD雷达系统的工作过程,可应用于雷达系统分析设计及辅助教学基于机载PD雷达仿真系统的波形可视化仿真技术以基于PD雷达信号处理理论的波形参数化仿真为主要设计思想,建立了包含完整雷达信号处理流程的计算机仿真模型该仿真技术能够对雷达在不同航迹不同参数及不同工作模式下的信号处理波形进行实时显示,在研究方法和实践应用方面具有一定的创新性本论文首先介绍了机载PD雷达仿真系统的结构及相关功能,其次阐述了波形可视化仿真算法的结构功能设计思路及工作流程随后,在分析该模型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对雷达发射信号及目标回波的产生杂波及噪声的产生及雷达信号处理方法进行了MATLAB仿真,并运用仿真结果获取了参数化模型的相关参数在获取相关参数之后,以Visual C++6.0作为编译及运行环境,对波形可视化仿真算法的详细设计进行了阐述,并对程序运行效果进行了展示
李彦超[4](2012)在《2μm激光测风雷达外差探测方法与关键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晴空”大气矢量风场测量一直是微波气象雷达发展的盲点。随着激光雷达技术和外差探测技术的迅速发展,基于多普勒效应的相干测风激光雷达已经成为大气矢量风场、大气湍流和局域风切变等测量的主要手段之一。相干测风激光雷达具有高分辨率和高精度的优点,而且由于激光与大气物质相互作用的特殊物理机制,它还具有极强的晴空探测能力,与微波气象雷达互补,可以构成“无缝隙”的大气遥感系统。因此,国内外各高端科研机构纷纷投入大量人力和物力进行研究和开发。目前,2μm相干测风激光雷达是国际测风激光雷达研究热点之一。本文围绕其所涉及的科学问题和关键技术,研究总结了大气后向散射信号的外差探测理论模型,提出了自由空间与光纤复合相干光学系统设计方法,研究了极微弱宽带中频信号提取与正交数字化处理的关键技术,最后搭建了一套2μm相干测风激光雷达外差探测实验系统,进行了实验验证。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系统地研究大气后向散射气象回波信号的外差探测理论,以此指导相干测风激光雷达系统设计。在考虑大气折射率湍流影响的条件下,利用菲涅尔衍射理论和光场的路径积分表达式,建立了相干测风激光雷达系统的外差效率的理论模型,分别给出了探测平面、接收平面和目标平面上外差效率的表达式,得到了相干探测激光雷达方程;根据相干激光雷达风速测量原理,给出了三维矢量风速的反演方法;建立了信噪比随本振光功率变化的理论模型,仿真结果表明:最佳本振光功率约为0.268mW;研究了三种相位失配和偏振态失配对外差效率的影响,针对于不同的情况给出了响应的仿真结果;探讨了高灵敏度平衡外差探测新方法,结果表明:可以明显克服本振光散粒噪声和提高外差探测的信噪比。(2)研究空间光与光纤高效耦合型相干光学系统设计方法,建立了一套收发合置相干光学系统。依据收发合置光学天线发射和接收光束的截断比理论,给出外差接收信号随截断比变化的数学表达式,研究结果表明:最佳光束截断比约为1.75;理论推导天线效率与外差效率之间的数学关系,仿真计算在弱湍流Cn2=10-15条件下光学天线效率约为0.51、在强湍流Cn2=10-13条件下约为0.03;利用ZEMAX软件优化设计与实现一套收发合置离轴卡塞格伦光学天线系统和预扩束系统,达到衍射极限水平;设计并实现一种耦合效率约为83%的2μm单模保偏光纤耦合器、2μm单模保偏光纤合束器、2μm单模保偏光纤分束器以及2μm收发偏振隔离光开关(即偏振分光棱镜+λ/4波片),克服光束在自由空间传输产生的退偏及本振光泄露问题。(3)研究极微弱宽带气象回波中频信号提取与正交数字解调技术。讨论了多脉冲积累法提取极微弱信号的方法,即对多脉冲气象回波信号进行中频直接采样、数字信号相干积累及功率谱非相干积累;针对于105MHz载频和30MHz带宽的中频信号,重点讨论正交混频低通滤波和奇偶抽取多相滤波的两种数字化处理算法,在64阶原型等纹波FIR滤波器设计基础上,以响应带宽和镜频抑制比为评价参数,比较分析7种FIR滤波器设计方案,从中优选出适合宽带信号数字处理算法。仿真结果表明:在回波信噪比为-13.24dB条件下,进行8ms的相参积累,信噪比增益可达19dB以上;先进行8ms短时相参积累,再进行非相参积累,当积累总时间超过20ms时,信噪比增益将达到18dB以上;1/2抽取64阶原型滤波器的多相滤波方案,不仅具有近似64阶原型FIR滤波器的镜频抑制比,而且数据输出速率减半,接收带宽约为采样率的25%以内,满足30MHz带宽中频信号的数字处理要求。(4)建立2μm相干激光测风雷达外差探测实验系统,验证上述理论模型、光学设计和极微弱信号提取算法的正确性。外差探测系统中激光发射机采用了波长2μm、单脉冲能量为2mJ、重复频率为100Hz、脉宽为300ns的固体Ho:YAG脉冲激光器;相干光学系统采用了150mm离轴卡塞格伦光学天线、偏振分束棱镜、/4波片、2μm单模保偏光纤耦合器等;接收机采用全光纤平衡式InGaAs光电探测器(响应带宽150MHz)和自研的中频信号采集卡。实验结果表明:设计加工的光学天线系统的波像差为0.052λ,预扩束系统的发散角为0.075mrad,达到了衍射极限水平;完成的2μm单模保偏光纤合束器、分束器和耦合器,不仅实现了外差探测系统偏振匹配,而且还实现了相位匹配及偏振态匹配;采用自研的2μm平衡式光电探测器检测微弱的外差信号,分别得到了16m处和96m处孔径为200mm合作目标的外差信号,信噪比分别为45.16dB和43.91dB。
胡宾鑫[5](2012)在《基于DLIA的交流阻抗谱测量系统关键技术研究》文中认为阻抗是电子领域广为使用的一个概念,是表征电子材料、元件和电路的重要参数。通过对被测件进行交流阻抗谱测量与分析,可以获得更有价值的频率特性信息。目前,以数字信号处理算法为核心的交流阻抗谱测量系统成为阻抗测量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由于其涉及学科多、技术门槛高、应用前景广,衍生技术也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和可复用性,因而开展数字化交流阻抗谱测量系统关键技术的研究工作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首先,研究了自动平衡电桥的数字化实现方法,提出用具有优异噪声抑制能力的数字锁相放大器与超线性收敛的布伦特法相结合来实现桥路平衡控制,从本质上克服了模拟式自动平衡电桥的诸多缺点。针对常规布伦特法中用于边界定位的二分法不能在复数域中使用的问题,提出一种经过适应性改进的拟布伦特法,该方法兼具外推法的收敛确定性与迭代法收敛速度快、精度高的优点。与常用的正割法相比,其响应速度和稳定性均有明显改善。接着,利用同步相干检测原理,提出一种具有矢量分析功能的数字正交相干检波算法,与传统DFT分析法相比,算法简单,易于实现,且可以方便地与数字化自动平衡电桥结合起来使用。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一种新型的正交矢量型数字锁相放大器,实现了不平衡电流以及矢量电压比的精确快速检测。钊对工频干扰会导致信噪比大幅降低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多重反馈型工频陷波器,不仅有效抑制了工频干扰,而且中心频率可调,具有良好的灵活性和适应性。然后,在深入分析带限信号采样原理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变采样率混合采样方法,实现了宽频、精密、高效的阻抗测量。与固定采样率方式相比,上限频率和测量效率都有显着提高。进一步地,对数字正交相干检波算法进行了优化处理,在不牺牲性能的情况下,大大节省了运算时间和存储空间,解决了因输出不连续而导致的结果不稳定问题。此外,针对时钟抖动会严重影响ADC性能的状况,设计了一种DDS低抖动采样时钟发生器,充分利用高压摆率时抖动小和整数分频不增加抖动的特性,解决了普通DDS时钟因存在较大抖动而无法用于精密数据采集的问题。最后,针对目前可用于表征PTCR的市售阻抗测量仪器存在的不足,在数字化阻抗测量关键技术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研制了一种高性能、低成本的数字化交流阻抗谱测量系统。测试结果表明,样机主要技术指标达到或接近国内外同类仪器的主流水平,并在扫频测量、PC连通性以及小型化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此外,通过样机在PTCR阻温-频率特性测试中的应用实例,验证了PTCR晶界电容效应的影响。随着频率的升高,PTCR将失去正温度特性,因此只适合于直流或工频应用。
杨玲,杨扬,刘桂瑜[6](2011)在《DBF系统的数字正交相干检波设计》文中研究表明结合某具体工程实例讨论了带通信号采样定理,在此基础上研究了数字正交相干检波技术的优化设计。计算机仿真和性能分析表明,该设计对其他工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周亚飞,赵修斌,胡健生[7](2010)在《接收相参雷达相干检波改进设计与仿真》文中指出为提高传统雷达信号处理系统的性能,提出雷达中频信号数字正交解调和相参信号的提取方法。对接收相参雷达相干检波进行改进研究,采用中频采样和数字正交解调代替模拟相干检波器,采用数字混频滤波提取发射信号初始相位,并采用某型接收相参雷达实际采集信号进行了仿真验证。仿真结果表明:改进后雷达信号处理效果有明显提升,改进方案对早期雷达数字化改造和现代雷达信号处理系统设计具有借鉴意义。
林澄清,赵修斌,王翔[8](2010)在《中频正交解调仿真及实现》文中研究表明针对某型精密进场雷达(PAR)中频相干检波存在的缺点,采用中频采样和正交解调的方法进行数字中频信号处理改进。在Matlab中进行回波中频信号的模拟、平衡式相位检波和数字正交解调的分析仿真,最后结合高速AD9226和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CPLD)技术提出中频数字化的工程设计方法,对工程实践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梁兵,王华,王晓华[9](2009)在《雷达数字化接收与脉冲压缩通用结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具有高速中频数字采样、数字下变频、正交相位检波、大时宽脉冲压缩的现代雷达数字接收系统,其时域的数字下变频、正交相位检波、脉冲压缩实现包含了大量的乘加运算,如何进一步简化算法,降低运算量,值得研究。在介绍了各个处理模块原理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频率域一体化实现算法,此算法与时域级联实现方法相比显着降低了运算量。同时给出了工程实现的通用结构,在此基础上对一种典型情况进行了Matlab仿真,仿真结果表明此方法结构简单,有很强的工程应用价值。
王亚军,李明[10](2009)在《基于多相滤波的数字中频正交相干检波系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针对宽带接收机数据率高而难以实时处理的问题,分析了基于多相滤波的数字中频正交相干检波方法,仿真比较了该方法与基于传统结构低通滤波器的实现方法的性能,给出了在FPGA中的实现结构,并进行了仿真验证,证明了该方法可以在不增加资源消耗量的同时,大大提高系统吞吐率,具有明显的速度优势,能较好地满足宽带接收机的实时性要求。
二、数字化正交相干检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数字化正交相干检波(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PXIe架构的一种新型数字化磁共振成像谱仪接收机的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MRI系统发展 |
1.2 MRI谱仪的研究意义 |
1.3 MRI谱仪的研究现状 |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1.5 论文结构 |
第二章 数字化谱仪总体设计 |
2.1 谱仪概述 |
2.2 开发环境与硬件架构 |
2.2.1 Labview开发环境 |
2.2.2 PXIe总线 |
2.2.3 硬件选型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谱仪接收机的研制 |
3.1 谱仪接收机概述 |
3.2 设计理论介绍 |
3.2.1 采样定理 |
3.2.2 数字下变频技术 |
3.2.2.1 数字正交检波 |
3.2.2.2 频率合成技术 |
3.2.2.3 CIC滤波器的设计 |
3.2.2.4 CIC滤波器输出补偿 |
3.2.2.5 FIR滤波器的设计 |
3.2.3 数据截断 |
3.2.4 相位同步 |
3.3 测试实验 |
3.3.1 信号各级输出量化实验 |
3.3.2 噪声基底实验 |
3.3.3 频响特性实验 |
3.3.4 频响恢复时间实验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预扫描与图像重建 |
4.1 预扫描 |
4.1.1 查找拉莫尔频率 |
4.1.2 查找翻转角 |
4.1.3 一阶匀场 |
4.2 图像重建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系统集成与成像实验 |
5.1 系统集成 |
5.2 系统集成实验 |
5.2.1 FID采集实验 |
5.2.2 拉莫尔频率查找实验 |
5.2.3 翻转角查找实验 |
5.2.4 成像实验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内容总结 |
6.2 研究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2)基于单速率滤波器组数字信道化技术的广播信号并行在线监测系统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技术发展概况 |
1.2.1 数字信道化与广播监测技术 |
1.2.2 虚拟仪器技术 |
1.3 论文开展的主要工作 |
1.4 论文结构 |
第二章 数字信道化与广播信号调制解调原理 |
2.1 数字信道化技术 |
2.1.1 数字信道化原理 |
2.1.2 信道划分 |
2.1.3 单速率滤波器组 |
2.2 广播信号调制解调原理 |
2.2.1 幅度调制原理 |
2.2.2 幅度调制信号解调方法 |
2.2.3 角度调制原理 |
2.2.4 角度调制信号解调方法 |
2.2.5 调频立体声广播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数字信道化与数字正交解调关键技术 |
3.1 广播并行在线监测系统数据处理 |
3.2 数字信道化技术研究 |
3.2.1 加窗DFT的研究 |
3.2.2 基于分段短时傅立叶变换的数字信道化技术研究 |
3.2.3 基于FFB算法的数字信道化技术研究 |
3.3 广播信号解调技术研究 |
3.3.1 广播信号数字化正交解调的一般模型 |
3.3.2 IQ正交调制解调技术研究 |
3.3.3 数字化正交解调技术研究 |
3.3.4 CORDIC算法研究 |
3.3.5 线性拟合算法研究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广播并行在线监测系统实现 |
4.1 系统软件模块设计 |
4.2 软件开发环境 |
4.3 系统各模块实现 |
4.3.1 数字信道化模块 |
4.3.2 广播信号正交解调模块 |
4.3.3 音频信号调制模块 |
4.3.4 信号录制模块 |
4.3.5 信号回放模块 |
4.3.6 用户界面模块 |
4.4 系统集成 |
4.4.1 LabVIEW FPGA模块 |
4.4.2 主机模块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广播并行在线监测系统运行及测试 |
5.1 系统硬件架构设计 |
5.1.1 天线 |
5.1.2 预选器 |
5.1.3 矢量信号分析仪 |
5.1.4 FPGA高性能处理模块 |
5.1.5 矢量信号发生器 |
5.2 系统平台搭建 |
5.3 系统测试结果 |
5.3.1 调频/调频立体声广播测试 |
5.3.2 调幅广播测试 |
5.3.3 PM解调测试 |
5.3.4 信号录制回放模块测试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科研成果 |
(3)基于机载PD雷达仿真系统的波形可视化仿真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雷达系统仿真 |
1.2.1 雷达系统仿真的必要性 |
1.2.2 雷达系统仿真的分类 |
1.3 雷达系统仿真模型 |
1.3.1 雷达的系统模型 |
1.3.2 雷达仿真系统的设计要求 |
1.4 本文工作安排 |
第二章 PD 雷达仿真系统的波形可视化仿真总体设计概述 |
2.1 机载 PD 雷达仿真系统概述 |
2.1.1 系统开发意图 |
2.1.2 系统应用范围 |
2.1.3 系统应用目标 |
2.1.4 仿真系统功能 |
2.2 波形可视化仿真算法程序设计概要 |
2.2.1 系统结构 |
2.2.2 程序功能 |
2.2.3 算法设计思想 |
2.2.4 算法工作流程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波形可视化仿真的参数化模型设计 |
3.1 模型理论基础 |
3.1.1 雷达发射信号的产生 |
3.1.2 雷达目标回波模拟 |
3.1.3 雷达杂波及噪声分析 |
3.1.4 雷达信号处理方法 |
3.2 MATLAB 仿真结果 |
3.3 利用模型参数进行波形可视化仿真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波形可视化仿真算法详细设计 |
4.1 程序执行流程设计 |
4.2 数据接口设计 |
4.2.1 界面数据输入接口模块设计 |
4.2.2 数据输入接口模块设计 |
4.2.3 数据输出模块设计 |
4.3 系统初始化模块设计 |
4.4 雷达发射信号产生模块设计 |
4.5 雷达目标回波信号产生模块设计 |
4.6 雷达杂波产生模块设计 |
4.7 雷达信号处理模块设计 |
4.7.1 数字化正交解调模块设计 |
4.7.2 正交检波模块设计 |
4.7.3 包络检波模块设计 |
4.7.4 脉冲压缩模块设计 |
4.7.5 MTI AMTI 及 CFAR 模块设计 |
4.7.6 相参积累模块设计 |
4.8 干扰产生及处理模块设计 |
4.9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波形可视化仿真算法运行效果 |
5.1 系统参数设置及基本显示界面 |
5.2 波形可视化仿真画面简介 |
5.3 波形可视化仿真算法运行效果 |
5.4 干扰效果模拟 |
5.5 本章小结 |
结束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硕士期间研究成果 |
(4)2μm激光测风雷达外差探测方法与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3 国外相干激光雷达研究现状 |
1.3.1 气体相干激光测风雷达 |
1.3.2 固体相干激光测风雷达 |
1.4 国内相干激光雷达研究现状 |
1.5 光学天线与光纤器件研究现状 |
1.6 平衡式探测器与数字中频接收机研究现状 |
1.7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章 大气后向散射信号外差探测理论 |
2.1 引言 |
2.2 2μm 相干测风激光雷达系统结构 |
2.2.1 大气后向散射特性 |
2.2.2 2μm 相干激光雷达测风原理 |
2.2.3 三维矢量风速反演算法 |
2.3 外差效率路径积分表达式 |
2.3.1 探测平面上的表达式 |
2.3.2 接收平面上的表达式 |
2.3.3 目标平面上的表达式 |
2.3.4 外差探测匹配条件 |
2.4 高灵敏度平衡外差探测方法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空间光与光纤高效耦合型相干光学系统 |
3.1 引言 |
3.2 光学天线孔径对目标散射信号影响 |
3.2.1 天线孔径的光束截断效应 |
3.3 光学天线系统设计的初级像差理论 |
3.4 发射光学天线系统的 ZEMAX 优化设计 |
3.4.1 发射光学天线系统的设计参数 |
3.4.2 发射光学天线的优化设计结果 |
3.5 预扩束系统设计 |
3.5.1 预扩束系统 ZEMAX 优化设计结果 |
3.6 接收光学天线系统的设计要求 |
3.6.1 接收光学天线系统的优化设计结果 |
3.7 光学天线系统的天线效率 |
3.7.1 天线效率的数值计算 |
3.8 辅助光学系统设计 |
3.8.1 2μm 单模保偏光纤耦合器设计 |
3.8.2 2μm 单模保偏光纤分束器设计 |
3.8.3 2μm 单模保偏光纤合束器设计 |
3.8.4 偏振隔离光开关和分光镜设计 |
3.9 本章小结 |
第4章 极微弱宽带中频信号提取与数字正交解调 |
4.1 引言 |
4.2 极微弱中频信号提取方法 |
4.2.1 多脉冲积累 |
4.2.2 信号积累过程仿真 |
4.3 宽带中频信号数字正交解调 |
4.3.1 正交混频低通滤波法 |
4.3.2 奇偶抽取多相滤波法 |
4.4 数字正交解调方案及仿真 |
4.4.1 系统技术指标 |
4.4.2 系统方案设计 |
4.4.3 正交混频低通滤波法仿真结果 |
4.4.4 奇偶抽取多相滤波法仿真结果 |
4.4.5 两种算法仿真结果比较 |
4.4.6 多普勒频率检测与风向判别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2μm 相干激光测风雷达实验研究 |
5.1 引言 |
5.2 相干激光雷达系统联调 |
5.2.1 2μm 脉冲激光光源的选择 |
5.2.2 2μm 脉冲激光光源的测试 |
5.2.3 光学天线系统安装与调试 |
5.2.4 预扩束系统的安装与检测 |
5.2.5 平衡式探测器的实验研究 |
5.3 外差探测系统实验方案 |
5.4 外差信号的采集与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历 |
(5)基于DLIA的交流阻抗谱测量系统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1.4 本文内容安排 |
2 数字化阻抗测量方法研究 |
2.1 引言 |
2.2 自动平衡电桥原理分析 |
2.3 数字化自动平衡电桥设计 |
2.4 桥路平衡控制算法研究 |
2.5 本章小结 |
3 数字化阻抗弱信号检测技术研究 |
3.1 引言 |
3.2 阻抗测量中的干扰及抑制 |
3.3 同步相干检测原理分析 |
3.4 数字锁相放大器设计 |
3.5 本章小结 |
4 宽频精密阻抗测量变采样率技术研究 |
4.1 引言 |
4.2 带限信号的采样原理分析 |
4.3 阻抗测量中采样率的选取研究 |
4.4 直接数字合成低抖动采样时钟设计 |
4.5 本章小结 |
5 数字化交流阻抗谱测量系统设计与实现 |
5.1 引言 |
5.2 系统总体设计 |
5.3 重要功能单元设计 |
5.4 实验结果与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本文研究工作总结 |
6.2 主要创新点 |
6.3 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1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10)基于多相滤波的数字中频正交相干检波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数字中频正交相干检波原理 |
2 低通滤波器的多相结构 |
3 算法仿真 |
4 FPGA实现及仿真结果 |
5 结束语 |
四、数字化正交相干检波(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PXIe架构的一种新型数字化磁共振成像谱仪接收机的研制[D]. 蒋仕吉. 电子科技大学, 2019(01)
- [2]基于单速率滤波器组数字信道化技术的广播信号并行在线监测系统的研究[D]. 曾月. 东南大学, 2015(02)
- [3]基于机载PD雷达仿真系统的波形可视化仿真技术[D]. 柴亚茹.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3(01)
- [4]2μm激光测风雷达外差探测方法与关键技术研究[D]. 李彦超.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2(03)
- [5]基于DLIA的交流阻抗谱测量系统关键技术研究[D]. 胡宾鑫. 华中科技大学, 2012(09)
- [6]DBF系统的数字正交相干检波设计[J]. 杨玲,杨扬,刘桂瑜. 电子科技, 2011(01)
- [7]接收相参雷达相干检波改进设计与仿真[J]. 周亚飞,赵修斌,胡健生. 兵工自动化, 2010(10)
- [8]中频正交解调仿真及实现[J]. 林澄清,赵修斌,王翔. 舰船电子对抗, 2010(02)
- [9]雷达数字化接收与脉冲压缩通用结构研究[J]. 梁兵,王华,王晓华. 雷达科学与技术, 2009(06)
- [10]基于多相滤波的数字中频正交相干检波系统[J]. 王亚军,李明. 制导与引信, 20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