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西医结合治疗坐骨神经痛120例临床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向丽莉[1](2021)在《“标本配穴”重灸联合针刺法治疗坐骨神经痛的临床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本次研究主要是研究在“标本配穴”思想指导下,重灸联合针刺治疗坐骨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探索在“标本配穴”针灸法的指导下选取穴位,探讨重灸结合针刺治疗坐骨神经痛的有效性与安全性,以期为坐骨神经痛的临床治疗提供疗效更好、安全性更高的治疗方案,并拓展与本病及本研究方法相关的科学研究思路与方法。方法:将湖北省中医院针灸科入组的62例坐骨神经痛的患者随机分为重灸组和针刺组。在患者入组时根据患者的疼痛部位辨别患者的证型。治疗时,患者俯卧于治疗床上,选取的主穴有腰夹脊、秩边、委中、承山、昆仑、环跳、阳陵泉、悬钟、丘墟、阿是穴;在根据患者证型添加配穴。毫针常规针刺,以秩边、环跳以针感沿腿部足太阳、足少阳经向下传导为佳,针刺时间为30分钟。重灸组完成针刺部分后,将3支艾条捆绑在一起同时点燃,置于肾俞、脾俞、环跳穴区域艾灸30分钟,每日1次。针刺组仅完成针刺部分,每日1次。连续治疗7天,休息2天后,再连续7天后观察治疗效果。针刺艾灸治疗均以患侧为主,若两侧疼痛则双侧治疗交替进行。两组患者分别在治疗前、后进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评分(ODI评分),在治疗后进行治疗患者满意度、临床疗效的评估。如实记录上述数据,在治疗结束后,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作出“标本配穴”重灸联合针刺治疗坐骨神经痛的安全性与优效性评价。结果:1.脱失及基本情况:在本次研究过程中,共有62例患者进入研究组,最终完成整个研究治疗疗程的只有60例患者,重灸组脱失1例患者,针刺组脱失1例患者。最终重灸组有30例患者完成治疗,针刺组有30例患者完成治疗,共计60例患者的治疗数据纳入统计分析中,且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治疗前VAS评分、ODI评分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VAS评分比较重灸组与针刺组两组内数据相比较:两组患者VAS评分与治疗前相比较,评分均有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重灸结合针刺法与常规针刺法在治疗坐骨神经痛方面均产生了一定的疗效;两组组间数据相比较:重灸组在VAS评分降低优于针刺组(P<0.05),说明在针刺的基础上联合“标本配穴”重灸法更能够改善患者坐骨神经的最主要的疼痛状况。3.ODI评分对比重灸组与针刺组两组内数据相比较:治疗后两组ODI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重灸联合针刺法与常规刺法在治疗坐骨神经痛方面均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两组治疗组组间数据相比较:重灸组在ODI评分改善方面要优于常规针刺治疗(P<0.05),这说明重灸联合针刺的治疗方法对不仅对患者的疼痛症状有较好的改善,对患者的日常活动、社会生活等方面有也有更好地促进作用。4.治疗满意度重灸组与针刺组两组患者对于治疗后的治疗满意度评分较好,但重灸组评分高于针刺组,且该差异有一定的统计学意义(P<0.05),也从侧面反应出重灸组的治疗效果更佳。5.临床疗效比较重灸组治愈8例,有效22例,总有效率为100%,针刺组治愈3例,有效23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6.67%。重灸联合针刺治疗效果在总有效率上表现得较为优秀,有效率较高,治愈的人数也更多,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标本配穴”重灸联合针刺法和常规针刺这两种方法都能治疗坐骨神经痛,且都能取得一定的疗效,但“标本配穴”重灸联合针刺法的临床疗效较常规针刺法更好。(2)重灸组在VAS评分、ODI评分、患者满意度的数据比针刺组更好。表明“标本配穴”重灸组在患者症状的改善,日常活动、社会生活能力及患者治疗满意度的提升方面都有更好的疗效。
王天依[2](2021)在《芒针感应传导治疗坐骨神经痛临床研究》文中指出目的:坐骨神经痛(Sciatica)作为常见的周围神经疾病,令众多患者承受着难以忍受的痛苦,严重扰乱了其正常的工作和生活。本研究意在对比芒针深刺得到感应传导与一般针感对于坐骨神经痛患者的症状改善,通过总结分析VAS评分、JOA评分、ODI评分的改变量,评价芒针刺激神经干产生感应传导对于坐骨神经痛的疗效,为针刺治疗坐骨神经痛的疗效评价提供数据支持。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66例坐骨神经痛患者,按入组顺序划入随机分组的试验组(33例)和对照组(33例)。对照组采用针刺获得一般针感的方式进行治疗,试验组采用芒针深刺达神经干产生向足部传导感应的方式治疗,隔日进行1次治疗,7次为1疗程,治疗2疗程后进行观察。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作为疗效观察指标。使用SPSS26.0对治疗前后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比较两组基线资料:性别、年龄、病程;两组间治疗前VAS评分、JOA评分、ODI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具有可比性。2分别对比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治疗后两组VAS评分均降低(P<0.05)。经过治疗,组间比较,试验组更明显能够降低V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分别对比两组治疗前后JOA评分,治疗后两组JOA评分均提高(P<0.05)。经过治疗,组间比较,试验组更明显能够提高JOA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分别比较两组治疗前后ODI评分,治疗后两组ODI评分均降低(P<0.05)。经过治疗,组间比较,试验组更明显能够降低ODI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比较两组疗效:试验组显效9例,有效17例,无效7例,对照组显效0例,有效16例,无效14例,试验组总有效率(78.79%)高于对照组(53.33%),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试验组总有效率较高且与对照组有显着差异。结论:1产生感应传导的芒针治疗与获得一般针感的针刺治疗坐骨神经痛对改善患者的疼痛程度、症状体征、日常生活的影响都有较好的疗效,在VAS、JOA、ODI评分中均有一定的改善。2产生感应传导的芒针治疗对于改善坐骨神经痛患者的症状体征有较好的效果,优于获得一般针感的治疗方式。
王楠[3](2021)在《三痹汤治疗寒湿痹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及其镇痛机制研究》文中指出背景: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是临床骨科较常见疾病,以腰痛甚至腿痛为主要症状,其中腿部疼痛麻木为突出的椎间盘压迫坐骨神经所致。本病的治疗以保守为主,西医通过消炎止痛、脱水消肿、营养神经等对症治疗,可明显缓解症状,但易反复,且长期服药会对身体产生负面影响。重症的LDH则只能采取手术处理。中医药因为具有疗效明显、价格亲民、无明显毒副作用等优点成为治疗LDH的优选方法。三痹汤作为常用经方可用于因风寒湿邪痹阻所引起的一类疾病,临床广泛用于骨科疾病的治疗,但是其治疗LDH伴坐骨神经痛的具体临床疗效及止痛机制尚不清楚。故本研究首先通过临床观察,明确三痹汤治疗LDH(寒湿痹阻型)的临床疗效,为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疾病提供新的方法。其次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探究三痹汤治疗LDH及坐骨神经痛的可能分子机制。最后通过制作CCI模型(慢性神经压迫模型)明确三痹汤水提液的止痛机制。通过临床及基础实验,可明确三痹汤疗效及机制,以期为临床治疗LDH及其引起的疼痛提供参考。第一部分:临床观察目的:通过临床观察探究三痹汤治疗寒湿痹阻型LDH伴坐骨神经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本研究通过严格的纳排标准共纳入90例LDH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分别为单纯对照组、中药组及治疗组,每组30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单纯西药治疗(以止痛加营养神经为主),中药组采用三痹汤口服治疗,治疗组则以对照组为基础,加用三痹汤,三组疗程均为4周。观察三组治疗前后VAS评分、ODI评分的变化情况,观察节点分别为治疗2周、治疗4周及停药4周,通过Macnab评价标准进行疗效评价,治疗过程中记录有无不良反应。结果:三组患者一般资料相互比较在统计学上无差异,基线可比(P>0.05)。治疗前三组患者各项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意义,基线可比(P>0.05)。服药2周,三组各VAS评分及ODI评分较前有所降低,比较在统计学上存在差异(P<0.05)。服药4周,对照组优良率为66.67%,中药组优良率为73.08%,治疗组为78.57%。服药4周,各量表评分进一步降低,与服药2周时相比,差异在统计学上存在意义(P<0.05)。服药4周,腰部VAS评分及ODI评分组间比较在统计学上无意义(P>0.05),而腿部VAS评分,治疗组与单纯对照组相比,差异在统计上存在意义(P<0.05)。服药4周时对照组优良率达81.48%,中药组为84.62%,治疗组为92.86%,在统计学上无差异(P>0.05)。停药4周与服药4周相比,腰部VAS评分方面,治疗组与单纯对照组相比,在统计学上具有差异(P<0.05)。腿部VAS评分方面,治疗组与单纯对照组相比,在统计学上差异存在意义(P<0.05),中药组与单纯对照组相比,在统计学上差异存在意义(P<0.05)。ODI评分方面,治疗组与单纯对照组相比,差异在统计学上具有意义(P<0.05)。疗效评价方面,对照组优良率为66.67%,中药组为88.46%,治疗组为92.86%,三组比较,差异在统计学内存在意义(P=0.024)。三组患者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仅中药组及治疗组出现1例服药后腹泻患者,自行调整后均已康复。结论:三痹汤可有效降低LDH伴坐骨神经痛患者的腰腿部疼痛,改善腰椎功能,临床疗效确切,治疗过程安全可靠。不仅如此,三痹汤在缓解腿部疼痛时更具优势,且药效持久。本方在停药4周仍可保持较高疗效,值得临床推广与普及。第二部分:网络药理学研究目的:探讨三痹汤治疗LDH及坐骨神经痛的药理学机制。方法:通过TCMSP数据库筛选出三痹汤中有效成分及药用靶点,随后以Uniprot库为基础,将已获得的靶蛋白名称转换成Gene Symbol。从GeneCards和OMIM数据库中对LDH的靶点进行检索并进一步筛选。通过EXCEL筛选得到药物-疾病共同靶点并进行Venn图的绘制。使用Cytoscape3.7.0软件,构建药物与疾病有效成分-靶点网络图;使用STRING数据库构建作用靶标的蛋白互作网络并用R3.6.3软件进行相应分析;使用“clusterProfiler”R包对药物所筛重要靶点行GO分析及KEGG分析,通过R软件对结果进行处理分析。结果:筛选得到药对活性成分291个,药物疾病共有靶点194个;通过药物-疾病成分靶点网络图得到常用中药成分为beta-sitosterol,sitosterol,kaempferol,Mairin,quercetin;关键靶点为 PTGS2,NCOA2,PTGS1,ESR1。共有靶点PPI网络得到度值≥36的节点,为STAT3,MAPK1,JUN,MAPK3及AKT1 5个潜在靶点;GO分析共得到富集条目2821条,其中生物过程2522条、分子功能126条及细胞组成173条(P<0.05);KEGG富集得到IL-17信号通路、TNF通路等171条通路(P<0.05)。结论:三痹汤成分较多,靶点丰富,可通过多种通路发挥抗炎、免疫应答、细胞凋亡、代谢、抗肿瘤、抗病毒、抗动脉硬化等作用,从而达到治疗LDH及坐骨神经痛的目的。第三部分:基础实验研究目的:探讨三痹汤水提液缓解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机制。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6只,分别为对照组、造模组、低三痹汤组、高三痹汤组及加巴喷丁组。对照组不造模,其余组进行CCI模型的制造,术后第一天开始灌胃,低剂量组及高剂量组给予不同剂量的三痹汤水提液,模型组给予正常蒸馏水,加巴喷丁组给予加巴喷丁水溶解剂。术后第1、3、5、7、9、1 1、13天分别于灌药后2小时行小鼠造模侧机械缩足阈值(MWT)及热辐射潜伏期(TWL)测量。小鼠行为学最终完成后断头处死,取造模侧L4-L6 DRG(背根神经节),通过Q-PCR、Western blot、Ca2+成像技术检测组织及细胞中TRPV1的表达及活性。结果:动物行为学实验表明三痹汤水提液可明显降低CCI模型小鼠对机械痛及热敏痛的刺激反应。Q-PCR及Western blot表明三痹汤可降低CCI模型鼠DRG中TRPV1 mRNA及蛋白的表达。钙离子成像技术结果表明三痹汤可对CCI小鼠DRG神经元TRPV1活性产生影响。结论:三痹汤可能通过降低TRPV1的表达及活性来缓解神经病理性疼痛。
柳伟婷[4](2020)在《腕踝针对神经痛大鼠脊髓背角谷氨酸及其受体磷酸化蛋白表达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腕踝针对神经痛大鼠痛行为学、脊髓背角谷氨酸及NMDA受体磷酸化蛋白表达变化的影响,分析其镇痛的脊髓作用机制。方法:选用36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腕踝针组,每组各12只。采用5-0丝线结扎后剪断坐骨神经的分支腓总神经和胫神经,保留腓肠神经的方法制备SNI大鼠模型,以大鼠机械痛阈值下降、冷刺激缩足持续时间增高为造模成功标准。假手术组只暴露坐骨神经,不结扎不剪断腓总神经和胫神经,其他手术操作如模型组。腕踝针组于造模成功后第5-14天取右侧“下4”-“下5”-“下6”穴给予每天干预4小时,连续10天。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同等条件下抓取不干预。术后第5、14天,用von-Frey测痛仪记录机械痛行为学,用丙酮溶液记录冷刺激痛行为学;用核磁共振波谱检测谷氨酸(Glu)的含量。术后第14天,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脊髓背角谷氨酸的含量,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谷氨酸受体NMDAR1、NMDAR2磷酸化蛋白的表达。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处理。结果:(1)机械痛行为学: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术后第5、10、14天机械痛阈值均显着降低(P<0.01);与模型组相比,腕踝针组大鼠术后第14天机械痛阈值显着升高(P<0.01)。(2)冷刺激痛行为学: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术后第5、10、14天的冷刺激缩足持续时间显着增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腕踝针组大鼠术后第14天冷刺激缩足持续时间显着下降(P<0.01)。(3)核磁共振波谱检测: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术后第5天、第14天Glu/Cr比值显着升高(P<0.01),腕踝针组术后第5天Glu/Cr比值明显上调(P<0.01);与模型组相比,腕踝针组第14天Glu/Cr相对表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4)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谷氨酸浓度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腕踝针组谷氨酸浓度呈现下降趋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免疫组化实验:术后14天,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NMDAR1、NMDRAR2磷酸化蛋白免疫阳性表达均增多(P<0.01);与模型组相比,腕踝针组NMDAR1、NMDAR2磷酸化蛋白免疫阳性表达均明显降低(P<0.01)。结论:(1)腕踝针能改善神经痛大鼠的疼痛行为模式,抑制脊髓背角谷氨酸及NMDAR1、NMDAR2磷酸化蛋白表达。(2)腕踝针可能是通过下调神经痛大鼠脊髓背角谷氨酸含量以及NMDAR1、NMDAR2磷酸化蛋白表达,抑制脊髓背角伤害性神经元的异常兴奋,发挥其镇痛作用。
陈怡然[5](2020)在《基于JNK信号通路探讨针刺对坐骨神经损伤大鼠神经修复的机制研究》文中指出目的:从整体、细胞和分子水平,研究针刺对坐骨神经损伤的治疗机制。分别通过观察神经运动功能和组织形态结构、血清和神经氧化损伤标志物表达、JNK信号通路介导的凋亡相关蛋白和雪旺细胞特异性标志蛋白表达,探索针刺对坐骨神经损伤大鼠神经修复的效果及其作用机制。同时通过观察RSC96细胞系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改变、JNK信号通路介导的凋亡相关蛋白表达,进一步探索针刺后血清效应物质对氧化损伤的雪旺细胞的保护效果和作用机制。材料与方法:1体内动物实验(论文一至论文三)1.1动物分组与造模SPF级SD大鼠70只,分为假手术组(SHAM)、模型组(SNCI)、浅刺组(SEA)、深刺组(DEA)和非穴深刺组(NEA),每组14只。除SHAM组外,其余4组采用经典钳夹法制备大鼠坐骨神经挤压性损伤模型。1.2干预方法造模1天后各组按照相应干预措施开始针刺治疗。SEA和DEA两组选取造模同侧的“环跳”穴作为治疗部位,SEA组针刺入约0.5cm,深度以触及进针部位下方的肌肉组织为宜;DEA组刺入约1.5cm,深度以触及神经干为宜。NEA组选取造模同侧“环跳”穴与膝关节外侧缘连线上,约损伤处远侧端1cm处作为治疗部位,刺入深度约1.5cm以触及神经干为宜。各组均小幅度提插捻转3次后连接电针仪正极,尾部连接负极。采用疏密波,频率2.0Hz、电流2.0m A,每日1次,每次20min,连续治疗14天。1.3取材和指标检测取材前对所有实验大鼠进行坐骨神经运动功能评价,之后在麻醉状态下进行神经电生理检测,腹主动脉取血用于ELISA法检测血清中SOD、MDA、8-OHd G水平。过量麻醉处死大鼠后,分别取坐骨神经和背根神经节,其中1只大鼠所取的神经组织于2.5%戊二醛中固定,用于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组织超微结构;3只大鼠所取的神经组织于4%多聚甲醛中固定,用于免疫组化法观察S100蛋白表达、免疫荧光法观察p-JNK、p-c-Jun、Bcl-2、Bax、Cleaved-caspase-3、Cleaved-caspase-8蛋白表达;其余大鼠所取的组织-80℃冻存,用于ELISA法检测神经中SOD、MDA、8-OHd G水平;RT-PCR法检测JNK、c-Jun、Bcl-2、Bax、caspase-8、caspase-3 m RNA表达;Westernblot法检测p-ERK、p-p38、p-JNK、TNF-α、p-c-Jun、Bcl-2、Bax、Cleaved Caspase-3、Cleaved Caspase-8、S100蛋白表达。2体外细胞实验(论文四)2.1针刺血清制备与细胞分组15只SD大鼠分为空白组和治疗组,空白组10只,治疗组5只,空白组大鼠造模方法和干预方法同体内实验SHAM组一致,治疗组大鼠造模方法和干预方法同体内实验深刺组一致,连续治疗14天,末次治疗后0.5h行腹主动脉取血,分离血清灭活滤过制备针刺血清。细胞根据诱导和干预条件不同,分为3组,分别是对照组(Control)、模型组(H2O-2)和针刺血清组(H2O-2+Acupuncture serum)。2.2细胞培养和干预条件筛选复苏RSC96细胞系,进行常规传代培养,培养至第3代,采用CCK-8法筛选H2O-2诱导细胞凋亡和针刺血清干预细胞的条件。2.3指标检测采用流式细胞仪和Annexin V/PI双染法检测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水平;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TNF-α表达水平;免疫荧光法检测S100、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加入JNK抑制剂SP600125后,Westernblot法检测p-JNK、p-c-Jun、Bcl-2、Bax、Cleaved Caspase-8、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结果:一、体内动物实验论文一针刺“环跳”穴对坐骨神经损伤模型大鼠神经功能、形态修复及氧化损伤的实验研究1实验大鼠坐骨神经运动功能评价钳夹法制备挤压损伤大鼠坐骨神经功能指数(SFI)显着下降(P<0.01)。治疗后,与SNCI组比较,SEA、DEA两组SFI存在显着上升(P<0.01),DEA组上升程度高于SEA组(P<0.01)。2实验大鼠坐骨神经电生理检测钳夹法制备挤压损伤大鼠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显着下降(P<0.01)。治疗后,与SNCI组比较,SEA、DEA两组MNCV存在显着上升(P<0.01),DEA组上升程度高于SEA组(P<0.05)。3实验大鼠坐骨神经组织超微结构观察SHAM组神经髓鞘和雪旺细胞结构完整。SNCI组髓鞘结构变形,完整雪旺细胞消失,出现少量无髓神经纤维。SEA组神经髓鞘结构恢复,但是排列松散,存在板层分离;DEA组神经髓鞘结构较为完整,可见髓鞘厚度不均的有髓神经纤维和大量雪旺细胞增生。NEA组神经髓鞘结构恢复较差,几乎未见雪旺细胞。4实验大鼠背根神经节组织超微结构观察各组背根神经节超微结构未见明显异常,髓鞘结构基本完整,髓鞘边缘可见结构完整的雪旺细胞。5针刺“环跳”穴对大鼠血清氧化损伤标志物的影响与SHAM组比较,SNCI组SOD水平显着降低(P<0.01)。与SNCI组比较,SEA、DEA组SOD水平显着升高(P<0.01),DEA组SOD水平高于SEA组(P<0.01)。与SHAM组比较,SNCI组MDA、8-OHd G水平显着升高(P<0.01)。与SNCI组比较,SEA、DEA组MDA、8-OHd G水平显着降低(P<0.01),DEA组MDA、8-OHd G水平低于SEA组,NEA组MDA、8-OHd G水平低于SNCI组但远高于SEA、DEA组(P<0.01或P<0.05)。6针刺“环跳”穴对大鼠坐骨神经氧化损伤标志物的影响与SHAM组比较,SNCI组SOD水平显着降低(P<0.01)。与SNCI组比较,SEA、DEA组SOD水平显着升高(P<0.01),DEA组SOD水平高于SEA组(P<0.01)。与SHAM组比较,SNCI组MDA、8-OHd G水平显着升高(P<0.01)。与SNCI组比较,SEA、DEA组MDA、8-OHd G水平显着降低(P<0.01),DEA组MDA、8-OHd G水平低于SEA组(P<0.01),NEA组MDA水平低于SNCI组但远高于SEA、DEA组(P<0.01),NEA组8-OHd G水平低于SNCI组(P<0.01),但高于DEA组(P<0.01)。论文二针刺“环跳”穴对坐骨神经损伤模型大鼠JNK信号通路的实验研究1针刺“环跳”穴对大鼠坐骨神经和背根神经节MAPK信号通路的影响坐骨神经组织中,p-ERK蛋白,DEA组表达低于其余4组(P<0.05),其余4组比较无显着差异。p-p38蛋白,与SHAM组比较,SNCI、SEA、NEA组表达升高(P<0.05),DEA组蛋白表达降低(P<0.05);与SNCI、SEA组比较,DEA组表达降低(P<0.05),NEA组蛋白表达升高(P<0.05)。p-JNK蛋白,与SHAM组比较,其余4组表达均升高(P<0.05);与SNCI组比较,DEA组蛋白表达降低(P<0.05)。背根神经节组织中,p-ERK蛋白,与SHAM组比较,DEA、NEA组表达升高(P<0.05)。与DEA组比较,NEA组蛋白表达升高(P<0.05)。p-p38蛋白,与SHAM组比较,其余4组表达均升高(P<0.05);与SNCI组比较,SEA组蛋白表达降低(P<0.05);与SEA、DEA组比较,NEA组蛋白表达升高(P<0.05)。p-JNK蛋白,与SHAM组比较,SNCI、SEA、NEA组表达升高(P<0.05);与SNCI、SEA组比较,DEA组蛋白表达降低(P<0.05)、NEA组蛋白表达升高(P<0.05)。2针刺“环跳”穴干预大鼠坐骨神经和背根神经节JNK信号通路对凋亡的影响2.1 RT-PCR法检测大鼠坐骨神经和背根神经节中JNK、c-Jun、Bcl-2、Bax、caspase-8、caspase-3m RNA表达的影响坐骨神经组织中,JNK1 m RNA,与SHAM组比较,SNCI、SEA、NEA组表达显着升高(P<0.05);与SNCI组比较,DEA组表达显着降低(P<0.05)。JNK2 m RNA各组表达无统计学差异(P>0.05)。JNK3 m RNA,与SHAM组比较,其余4组表达显着升高(P<0.05),各组之间表达无统计学差异。c-Jun m RNA,与SHAM组比较,其余4组表达显着升高(P<0.05);与SNCI组比较,DEA组表达显着降低(P<0.05),SNCI、SEA、NEA之间表达无统计学差异。Bcl-2/Bax m RNA,与SHAM组比较,SNCI、SEA、NEA组表达显着降低(P<0.05);与SNCI组比较,DEA组表达显着升高(P<0.05);NEA组表达显着低于SNCI组(P<0.05)。Caspase-3 m RNA,各组表达无统计学差异。Caspase-8 m RNA,与SHAM组比较,其余4组表达显着升高(P<0.05);与SNCI组比较,其余3组表达显着降低(P<0.05),其中SEA和NEA无显着差异,DEA组表达低于NEA组(P<0.05)。背根神经节组织中,JNK1 m RNA,与SHAM组比较,SNCI组表达显着升高(P<0.05);与SNCI组比较,SEA、DEA组表达显着降低(P<0.05)。JNK2 m RNA,与SHAM组比较,SNCI组表达显着升高(P<0.05);与SNCI组比较,其余3组表达显着降低。JNK3 m RNA,与SHAM组比较,SNCI、SEA、DEA组表达显着升高(P<0.05);与SNCI组比较,SEA、DEA、NEA组表达显着降低(P<0.05);与SEA、DEA组比较,NEA组表达显着降低(P<0.05)。c-Jun m RNA,与SHAM组比较,SNCI、SEA组表达显着升高(P<0.05);与SNCI组比较,SEA、DEA、NEA组表达显着降低(P<0.05);SEA和NEA组表达无显着差异,DEA组表达低于上述2组(P<0.05)。Bcl-2/Bax m RNA,与SHAM组比较,SNCI、SEA组表达显着降低(P<0.05);与SNCI组比较,SEA、DEA组表达显着升高(P<0.05);DEA组表达高于SEA组高于NEA组(P<0.05)。Caspase-3 m RNA,与SHAM组比较,其余四组表达显着升高(P<0.05);与SNCI组比较,SEA、DEA组表达显着降低(P<0.05),DEA组表达低于NEA组(P<0.05)。Caspase-8 m RNA,与SHAM组比较,SNCI、SEA、NEA组表达显着升高(P<0.05);与SNCI组比较,DEA组表达显着降低(P<0.05),SEA、NEA组与之表达无统计学差异。2.2免疫荧光法检测针刺“环跳”穴对大鼠坐骨神经和背根神经节中p-JNK、p-c-Jun、Bcl-2、Bax、Cleaved-caspase-3、Cleaved-caspase-8蛋白表达的影响坐骨神经组织中,p-JNK蛋白荧光强度各组均较低,组间未见明显差异。p-c-Jun蛋白荧光强度各组均较低,与SHAM组比较,SNCI、NEA组强度明显增加;与SNCI组比较,SEA、DEA组强度明显减少,NEA组强度轻微减少。Bcl-2蛋白荧光强度各组均较低,组间未见明显差异。Bax蛋白荧光强度各组均较高,与SHAM组比较,SNCI、SEA、NEA组强度明显增加;与SNCI组比较,DEA组强度明显减少。Cleaved-caspase-3蛋白荧光强度各组差异较大,SHAM组和DEA组强度较低,SEA和NEA组强度较高,SNCI组强度最高。Cleaved-caspase-8蛋白荧光强度各组差异较大,SNCI组强度很高,其余4组强度较低。背根神经节组织中,p-JNK蛋白荧光强度各组均较低,组间未见明显差异。p-c-Jun蛋白荧光强度各组均较低,SNCI组强度相对较高,其余4组强度较低。Bcl-2蛋白荧光强度各组均较低,组间未见明显差异。Bax蛋白荧光强度各组均较高,与SHAM组比较,SNCI、NEA组强度明显增加;与SNCI组比较,SEA、DEA组强度明显减少。Cleaved-caspase-3蛋白荧光强度各组差异较大,SHAM组和DEA组强度较低,SEA和NEA组强度较高,SNCI组强度最高。Cleaved-caspase-8蛋白荧光强度各组均较低,组间未见明显差异。2.3 Western Blot法检测针刺“环跳”穴对大鼠坐骨神经和背根神经节中TNF-α、p-c-Jun、Bcl-2、Bax、Cleaved Caspase-3、Cleaved Caspase-8蛋白表达的影响坐骨神经组织中,TNF-α蛋白,SHAM组表达较低,SNCI组表达增加(P<0.05),DEA组较SNCI组表达减少(P<0.05)。Bcl-2/Bax蛋白比值,与SHAM组比较,SNCI组能显着降低(P<0.05),SEA和DEA显着增加(P<0.05),DEA组优于SEA组(P<0.05)。p-c-Jun蛋白,SHAM、SNCI、SEA和NEA组表达无统计学差异,DEA组表达减少(P<0.05)。Cleaved Caspase-3蛋白,与SHAM组比较,SNCI和NEA组显着增加(P<0.05),SEA和DEA显着减少(P<0.05),DEA组优于SEA组(P<0.05)。Cleaved Caspase-8蛋白,与SHAM组比较,SNCI组显着增加(P<0.05),SEA和DEA组显着减少(P<0.05)。背根神经节组织中,TNF-α蛋白,SHAM组表达较低,SNCI组表达增加(P<0.05),DEA组较SNCI组表达减少(P<0.05)。Bcl-2/Bax蛋白比值,与SHAM组比较,SNCI组显着降低(P<0.05),SEA和DEA显着增加(P<0.05),DEA组优于SEA组(P<0.05)。p-c-Jun蛋白,与SHAM组比较,SNCI组显着增加(P<0.05),DEA显着减少(P<0.05)。Cleaved Caspase-3蛋白,与SHAM组比较,SNCI组显着增加(P<0.05),SEA和DEA显着减少(P<0.05),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Cleaved Caspase-8蛋白,SHAM、SNCI、SEA和NEA组表达无统计学差异,DEA组显着降低(P<0.05)。论文三针刺“环跳”穴对坐骨神经损伤模型大鼠雪旺细胞S100蛋白的影响1针刺对大鼠坐骨神经雪旺细胞S100蛋白表达的影响与SHAM组比较,SNCI组S100表达减少(P<0.05)。与SNCI组比较,SEA、DEA组表达升高(P<0.05),DEA组表达高于SEA组(P<0.05)。二、体外细胞实验论文四针刺血清调控JNK信号通路干预H2O-2诱导的RSC96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1针刺血清对H2O-2诱导的RSC96细胞活力的影响不同浓度H2O-2干预细胞6h后,0-50μM组细胞活力随着H2O-2浓度的增加而降低;50-200μM组细胞活力未见明显变化;200-800μM组细胞活力随着H2O-2浓度的增加而增加。50μM H2O-2干预细胞6h后,细胞增殖抑制效率较大,增殖抑制率约为80%,因此选择H2O-2终浓度为50μmol/L,干预时间6h作为H2O-2诱导RSC96细胞损伤的实验条件。不同浓度针刺血清干预细胞24、48、72h后,细胞活力随着血清浓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10%浓度针刺血清孵育RSC96细胞各个时间的细胞活力差异性较小,且对细胞增殖的抑制率较低,分别是16%、22%、14%,因此选择针刺血清浓度为10%作为针刺血清孵育RSC96细胞的实验条件。Control组细胞活力较高,培养24、48、72h后细胞存活率均为90%以上。H2O-2组细胞活力较低,培养24、48、72h后细胞存活率分别约为23%、20%、18%。H2O-2+Acupuncture serum组细胞活力相差较大,培养24、48、72h后细胞存活率分别约为40%、84%、66%。因此选择针刺血清干预时间为48h作为针刺血清孵育RSC96细胞的实验条件,此时细胞存活率提高最为显着。2针刺血清对H2O-2诱导的RSC96细胞周期的影响与Control组细胞(GO/G1期:37.87%;S期:41.13%;G2/M期:13.60%)比较,H2O-2组GO/G1期下降为25.50%(P<0.05),S期上升为50.87%(P<0.05)。与H2O-2组细胞比较,H2O-2+Acupuncture serum组S期下降为32.33%(P<0.05),G2/M期上升为18.30%(P<0.05),说明H2O-2使细胞周期被阻滞在S期,针刺血清能有效解除H2O-2引起的S期阻滞。3针刺血清对H2O-2诱导的RSC96细胞凋亡的影响Control组正常细胞占绝大多数,早期凋亡细胞和晚期凋亡细胞均较少。与Control组比较,H2O-2组早期凋亡细胞和晚期凋亡细胞均显着增多(P<0.05)。与H2O-2组比较,H2O-2+Acupuncture serum组早期凋亡细胞和晚期凋亡细胞均显着减少(P<0.05),但仍多于Control组(P<0.05)。4针刺血清对RSC96细胞上清液中TNF-α水平的影响Control组TNF-α水平未发生显着改变。H2O-2诱导使细胞上清液中TNF-α水平升高(P<0.05),24h时达到峰值。Acupuncture serum干预下24h时开始下降,36h时水平更低(P<0.05)。5针刺血清干预RSC96细胞JNK信号通路对凋亡的影响5.1免疫荧光法检测针刺血清对RSC96细胞S100、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定位S100蛋白荧光强度各组均较高,组间未见明显差异。Cleaved caspase-3蛋白,Control组和H2O-2+Acupuncture serum组荧光强度较低,H2O-2组强度较高。5.2 Western Blot法检测针刺血清对RSC96细胞p-JNK、p-c-Jun、Bcl-2、Bax、Cleaved Caspase-8、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的影响p-JNK蛋白,与Control组比较,H2O-2组表达显着增加(P<0.05);加入SP600125后表达减少(P<0.05)。p-c-Jun蛋白,与Control组比较,H2O-2组表达显着增加(P<0.05);加入SP600125后表达减少(P<0.05)。Bcl-2/Bax蛋白比值,与Control组比较,H2O-2组显着减少(P<0.05);与H2O-2组比较,H2O-2+Acupuncture serum组显着升高(P<0.05);加入SP600125后显着升高(P<0.05)。Cleaved Caspase-3蛋白,与Control组比较,H2O-2组表达显着增加(P<0.05);与H2O-2组比较,H2O-2+Acupuncture serum组和H2O-2+Acupuncture serum+SP600125组表达减少(P<0.05)。Cleaved Caspase-8蛋白,与Control组比较,H2O-2组表达显着增加(P<0.05);与H2O-2组比较,H2O-2+Acupuncture serum组表达减少(P<0.05);加入SP600125后表达减少(P<0.05)。结论:1.浅刺和深刺“环跳”穴能改善神经运动功能、传导功能,加快神经结构恢复,深刺效果优于浅刺。说明针刺具有改善神经运动功能和传导功能,修复组织形态结构的功能;针刺具有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减少氧化损伤的功能,且深刺效果更为显着。2.针刺可调节JNK信号通路,抑制c-Jun磷酸化,使Bcl-2/Bax基因和蛋白的比值增高,Caspase-8和Caspase-3基因和活化蛋白表达减少,抑制神经细胞凋亡,深刺效果更佳。说明针刺具有通过调控JNK信号通路抑制神经细胞凋亡的功能。3.坐骨神经损伤局部组织的S100表达减少,针刺使损伤局部组织的S100表达增加。说明针刺具有促进雪旺细胞增殖和成熟的功能。4.针刺血清具有促进氧化损伤的RSC96细胞增殖的功能;针刺血清和JNK抑制剂均能够通过调控JNK信号通路抑制细胞凋亡;针刺血清抑制氧化损伤的RSC96细胞凋亡的机制可能通过调控JNK信号通路实现。
叶光明(TUP KUANG MING)[6](2020)在《腰三针结合火针治疗坐骨神经痛的临床研究》文中认为目的:通过观察腰三针结合火针治疗坐骨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来评价腰三针结合火针对于改善本病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程度及下腰部功能改善情况,以达到本病治疗的安全性。方法:本课题研究病例均来源于2018年11月~2019年11月就诊于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科的患者及脊柱科门诊,共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坐骨神经痛的患者进行研究。根据患者来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腰三针结合火针组)和对照组(常规针刺组),每组各30例。每组患者共治疗3周,每周共治疗3次,一周为一个疗程,共三个疗程。观察各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年龄、性别、病程等,分别对患者进行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日本骨科协会制定的下腰痛疗效评分表(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s,JOA)。采用 SPSS22.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均数采用±标准差(x±s)表示,计算资料用百分比(%)表示。按照α=0.05,P<0.05为检测标准。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进行一般资料比较,包括性别、年龄、病程、疼痛程度等资料,显示结果无显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两组病例治疗前VAS及JOA评分比较,提示两组治疗前在VAS、JOA评分方面P>0.05,均无显着差异,具有可比性。治疗后将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进行比较,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疼痛VAS评分和JOA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总体疗效比较,治疗组30例中,临床治愈7例,显效15例,有效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达93.33%。而对照组中30例,临床治愈2例,显效6例,有效17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达83.33%,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了治疗组较对照组疗效更佳。结论:1.腰三针结合火针(治疗组)与常规针刺组(对照组)对坐骨神经痛的治疗,均有显着疗效。2.腰三针结合火针(治疗组)减轻患者疼痛、改善腰椎功能,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3.腰三针结合火针(治疗组)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曹洪福[7](2019)在《针药结合治疗肝肾亏虚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继发坐骨神经痛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课题通过对肝肾亏虚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继发坐骨神经痛患者分别进行针刺和针刺配合中药治疗,观察两种治疗方法对肝肾亏虚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继发坐骨神经痛的临床疗效差异,探索针药结合在辨证方法、治疗方式、增效机制等方面的作用机制,为优化临床治疗方案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60例肝肾亏虚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继发坐骨神经痛患者使用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针药结合法,对照组仅给予针刺疗法。观察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和腰背痛JOA评分量表的评分变化。结果:与治疗前相比,针药结合组和针刺组的腰腿痛VAS评分和JOA评分均有明显改善,组内比较有显着的统计学差异(P<0.01),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临床疗效方面,针药结合组总有效率为93.3%,针刺组为70%,两组样本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药结合法可明显改善肝肾亏虚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继发坐骨神经痛患者的中医临床症状,且效果优于单独针刺法。
廉华英[8](2019)在《舒筋活血汤与针刺并用治疗坐骨神经痛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目的:评价舒筋活血汤与针刺并用治疗坐骨神经痛的临床疗效,论证舒筋活血汤针药并用治疗坐骨神经痛的理论和临床依据。材料与方法:本组坐骨神经痛92例,随机分成针药并用治疗组31例,针刺对照组31例,中药对照组30例。针药并用治疗组用舒筋活血汤加针刺治疗,舒筋活血汤组成:羌活6克,防风9克,荆芥6克,独活9克,当归12克,续断12克,青皮5克,牛膝9克,五加皮9克,杜仲9克,红花6克,枳壳6克。每天一剂,30天为一疗程。针刺取穴:大肠俞、肾俞、秩边、环跳、殷门、委阳、承山、昆仑、阿是穴。针具采用0.30×40mm一次毫针,每三天治疗一次,10次为一个疗程。针刺对照组单纯针刺治疗,中药对照组单纯中药治疗。根据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analogue scale,VAS)临床观察疼痛疗效;根据JOA评分法,临床观察下腰背痛、痛兼/或麻刺痛、步态、直腿抬高试验、感觉障碍、运动障碍、睡觉翻身、站立、洗脸、长时间坐立、持重物上举、行走等;根据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临床观察抑郁情绪和精神性焦虑等临床症状和体征,以及总体疗效。结果:1.在治疗步态、感觉障碍、运动障碍、洗脸、持重物或上举方面针药并用治疗组分别优于针刺对照组和中药对照组,针刺对照组和中药对照组无效。2.在治疗直腿抬高试验方面针药并用治疗组分别优于针刺对照组和中药对照组,针刺对照组无效,而中药对照组有效。3.在治疗站立、弯腰、长时间(1小时)坐立方面针药并用治疗组与针刺对照组和中药对照组,疗效相当。4.在治疗抑郁情绪和精神性焦虑方面,三组均疗效显着,针药并用治疗组治疗后与中药对照组和中药对照组比较均疗效显着,中药对照组和中药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无差别。5.在总症状和体征的总体疗效方面,三组均疗效显着,针药并用治疗组治疗后与中药对照组和针刺对照组比较均疗效显着,中药对照组和针刺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均无差别。结论:1.舒筋活血汤针药并用治疗坐骨神经痛临床疗效肯定,是一个新的治疗途径。2.坐骨神经痛是以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针药并用对坐骨神经痛有明显的通络止痛作用。而且作用起效较单纯针刺和单纯中药治疗快而持续。由于疼痛的缓解,改善抑郁情绪和精神焦虑症状,同时提高了生活质量。
李保中[9](2019)在《靳三针结合温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继发根性坐骨神经痛》文中提出目的:观察靳三针疗法与温针灸相结合,治疗因腰椎间盘突出而引起的根性坐骨神经痛的临床疗效。在临床中进行随机对照研究,评价靳三针结合温针灸对于改善本病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程度及功能障碍等方面的改善,以期寻找一种治疗本病安全有效、简便易行、副作用少、患者易于接受的治疗方法,并且为针灸治疗本病提供更多有效的临床证据。方法: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0例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继发坐根性骨神经痛的患者,分为3组,每组30例,全部病例均来源于台北市立联合医院林森中医昆明院区门诊部,以及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科门诊部。治疗组使用靳三针配合温针灸疗法,对照Ⅰ组使用靳三针配合电针治疗,对照Ⅱ组以常规针刺配合电针进行治疗,其中靳三针疗法选取腰三针与坐骨针。分别记录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日本骨科协会制定的下腰痛评估治疗分数(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JOA scores)、Oswestry 功能障碍指数(ODI),以对患者治疗效果进行评估,从而评价三组治疗的有效性。结果:1、三组患者在治疗前,年龄比较经单因素方差分析:F=0.71,P=0.49(P>0.05);性别比较经列联表分析:X2=1.74,P=0.42(P>0.05);病程比较经单因素方差分析:F=0.70,P=0.50(P>0.05)。差异均无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具有可比性。2、VAS评分方面:①经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三组治疗前VAS评分,F=0.43,P=0.65(P>0.05),差异无显着意义,三组具有可比性;②经配对t检验,治疗组治疗前后,t=11.26,P<0.01,差异有非常显着意义;③经配对t检验,对照Ⅰ组治疗前后,t=7.76,P<0.01,差异有非常显着意义;④经配对t检验,对照Ⅱ组治疗前后,t=5.57,P<0.01,差异有非常显着意义;⑤经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三组治疗后VAS评分,F=7.88,P<0.01,两两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Ⅰ组(P=0.02<0.05)、对照Ⅱ组(P<0.01),对照Ⅰ组与对照Ⅱ组差异无显着意义(P=0.86>0.05);⑥经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三组治疗后VAS评分差值,F=8.34,P<0.01,两两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Ⅰ组(P=0.020<0.05)、对照Ⅱ组(P<0.01),对照Ⅰ组与对照Ⅱ组差异无显着意义(P=0.70>0.05)。3、JOA评分方面:①经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三组治疗前JOA评分,F=0.07,P=0.93(P>0.05),差异无显着意义,三组具有可比性;②经配对t检验,治疗组治疗前后,t=-12.18,P<0.01,差异有非常显着意义;③经配对t检验,对照Ⅰ组治疗前后,t=-6.38,P<0.01,差异有非常显着意义;④经配对t检验,对照Ⅱ组治疗前后,t=-4.50,P<0.01,差异有非常显着意义;⑤经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三组治疗后JOA评分,F=9.14,P<0.01,两两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Ⅰ组(P=0.015<0.05)、对照Ⅱ组(P<0.01),对照Ⅰ组与对照Ⅱ组差异无显着意义(P=0.60>0.05);⑥经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三组治疗后JOA评分差值,F=7.36,P<0.01,两两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Ⅰ组(P=0.02<0.05)、对照Ⅱ组(P<0.01),对照Ⅰ组与对照Ⅱ组差异无显着意义(P=1>0.05)。4、ODI评分方面:①经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三组治疗前ODI评分,F=0.63,P=0.54(P>0.05),差异无显着统计学意义,三组具有可比性;②经配对t检验,治疗组治疗前后,t=12.72,P<0.01,差异有非常显着意义;③经配对t检验,对照Ⅰ组治疗前后,t=9.82,P<0.01,差异有非常显着意义;④经配对t检验,对照Ⅱ组治疗前后,t=8.48,P<0.01,差异有非常显着意义;⑤经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三组治疗后ODI评分,F=4.55,P>0.013(P<0.05),两两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Ⅰ组(P=0.045<0.05)、对照Ⅱ组(P=0.02<0.05),对照Ⅰ组与对照Ⅱ组差异无显着意义(P=1>0.05);⑥三组患者治疗后ODI评分差值符合正态分布,方差齐性检验P=0.898(P>0.05),方差齐,经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三组治疗后ODI评分差值,F=6.33,P<0.01,经Bonferroni法两两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Ⅰ组(P=0.023<0.01)、对照Ⅱ组(P<0.01),对照Ⅰ组与对照Ⅱ组差异无显着意义(P=1>0.05)。5、三组总体疗效比较:经治疗后,治疗组治愈6例,显效15例,有效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33%;对照Ⅰ组治愈3例,显效9例,有效13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3.33%;对照Ⅱ组:治愈2例,显效7例,有效15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0.00%。①经秩和检验,治疗组与对照Ⅰ组相比,z=-2.25,P=0.02(P<0.05),差异有显着意义;②经秩和检验,治疗组与对照Ⅱ组相比,z=-2.99,P<0.01,差异有非常显着意义;③经秩和检验,对照Ⅰ组与对照Ⅱ组相比,z=-0.76,P=0.45(P>0.05),差异无显着意义。结论:靳三针疗法结合温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继发的根性坐骨神经痛,可明显减轻患者的疼痛、改善患者腰椎功能、提高生活质量,疗效优于常规针刺、靳三针配合电针疗法,并且治疗过程中无明显不良反应,临床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
张立生[10](2018)在《1988年我国首次全国疼痛治疗专题学术会议纪实》文中研究表明我国麻醉学领域的疼痛治疗很早就已开始。据报道, 不少医院麻醉科在上世纪50年代曾采用腰部硬膜外阻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腰部交感神经节阻滞治疗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我也曾以神经破坏药酚甘油在蛛网膜下腔或硬膜外注射治疗宫颈癌或胸腹部癌性疼痛。改革开放后, 我有机会到国外访问, 受到国外麻醉科开设疼痛治疗业务的启发, 在我退休前十年, 学术研究和工作方向转到了疼痛学研究。于1986年秋季在我院开设疼痛
二、中西医结合治疗坐骨神经痛120例临床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西医结合治疗坐骨神经痛120例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标本配穴”重灸联合针刺法治疗坐骨神经痛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前言 |
临床研究 |
1 临床资料 |
1.1 基本信息资料 |
1.2 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剔除标准 |
2 研究方法 |
2.1 随机分组 |
2.2 操作器材 |
2.3 研究方法 |
2.4 注意事项及处理 |
2.5 观察指标 |
2.6 安全性评价 |
2.7 技术路线图 |
2.8 统计学处理 |
结果 |
1 治疗前基本情况 |
1.1 一般情况 |
1.2 治疗前VAS评分、ODI评分对比 |
2 研究结果比较 |
2.1 治疗前后VAS评分对比 |
2.3 治疗前后ODI评分对比 |
2.4 患者治疗满意度 |
2.5 临床疗效 |
3.安全性评价 |
讨论 |
1 中医对坐骨神经痛的认识 |
1.1 中医对坐骨神经痛病因病机的认识 |
1.2 中医对坐骨神经痛症状的认识 |
1.3 中医对坐骨神经痛的治疗 |
2 现代医学对坐骨神经痛的认识 |
2.1 坐骨神经及相关解剖结构 |
2.2 坐骨神经痛的分类 |
2.3 现代医学对坐骨神经痛病因的认识 |
2.4 现代医学对坐骨神经痛的治疗 |
3 标本配穴 |
3.1 “标本配穴”思想 |
3.2 “标本配穴”针灸法的穴位选择 |
3.3 “标本配穴”法治疗坐骨神经痛的穴位选择 |
3.4 “标本配穴”针灸法的基础研究 |
4 艾灸与重灸 |
4.1 艾灸 |
4.2 重灸 |
5 针灸治疗坐骨神经的选穴 |
6 问题与展望 |
6.1 存在问题 |
6.2 研究展望 |
7 结论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综述 针灸治疗坐骨神经痛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2: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评分(ODI评分) |
附录3: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及参与课题 |
致谢 |
(2)芒针感应传导治疗坐骨神经痛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1 研究对象 |
2 研究方法 |
3 研究结果 |
讨论 |
1 现代医学对坐骨神经痛的研究 |
2 祖国医学对坐骨神经痛的相关记载 |
3 古今关于针刺层次的认识 |
4 芒针相关理论依据 |
5 疗效评价 |
6 问题与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坐骨神经痛的中西医治疗概述 |
1 西医治疗 |
2 中医治疗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3)三痹汤治疗寒湿痹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及其镇痛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
1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现代医学研究进展 |
1.1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及流行病学研究 |
1.2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机制 |
1.3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保守治疗 |
1.4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治疗 |
2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祖国医学研究进展 |
2.1 中医病因病机 |
2.2 中医治法方药 |
2.3 中医其他疗法 |
2.4 综合疗法 |
3 三痹汤的理论渊源及研究进展 |
3.1 三痹汤来源 |
3.2 三痹汤的组成及药理作用 |
3.3 三痹汤在骨科中的研究进展 |
4 TRPV1通道研究进展 |
4.1 TRPV1概述 |
4.2 TRPV1的分布 |
4.3 TRPV1与疼痛 |
4.4 TRPV1在骨科疾病中的研究 |
5 总结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1 资料与方法 |
1.1 病例来源 |
1.2 病例选择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剔除或脱落标准 |
2 研究方法 |
2.1 病例分组 |
2.2 对照组治疗 |
2.3 中药组治疗 |
2.4 治疗组治疗 |
2.5 评价节点选择 |
3 观察指标与疗效指标 |
3.1 观察指标 |
3.2 疗效指标 |
3.3 不良反应情况 |
4 统计方法 |
5 研究结果 |
5.1 一般资料分析 |
5.2 观察性结果分析 |
5.3 疗效性结果分析 |
6 不良反应情况统计 |
7 讨论 |
第三部分 网络药理学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腰椎间盘突出症伴坐骨神经痛靶点搜集 |
1.2 三痹汤中药成分及靶点搜集 |
1.3 共有靶点筛选及Venn图绘制 |
1.4 药物疾病成分-靶点网络的构建 |
1.5 共有靶点PPI网络构建及柱状图绘制 |
1.6 共有靶点GO功能分析及KEGG通路富集分析 |
2 结果 |
2.1 三痹汤活性成分筛选与相应靶点信息 |
2.2 三痹汤药物与疾病靶点预测 |
2.3 药物-疾病成分靶点网络的构建 |
2.4 药物疾病共有靶点PPI网络构建及柱状图分析 |
2.5 GO功能分析及KEGG通路富集分析 |
3 讨论 |
第四部分 实验研究 |
1 三痹汤水提液的制备 |
1.1 实验材料 |
1.2 三痹汤水提液制备 |
2 三痹汤水提液对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小鼠行为学的影响 |
2.1 实验材料 |
2.2 实验方法 |
2.3 实验结果 |
2.4 讨论 |
3 三痹汤水煎剂(SBDW)对神经病理痛模型小鼠DRG神经元TRPV1表达的影响 |
3.1 实验材料 |
3.2 实验方法 |
3.3 实验结果 |
3.4 讨论 |
4 三痹汤水提液(SBDW)对神经病理痛模型小鼠DRG神经元TRPV1活性的影响 |
4.1 实验材料 |
4.2 实验方法 |
4.3 实验结果 |
4.4 讨论 |
第五部分 分析讨论 |
1 研究结果分析 |
2 谢林教授从络病学说治疗LDH经验 |
2.1 病因病机 |
2.2 辨证论治 |
2.3 方药详解 |
2.4 病案举隅 |
2.5 总结 |
结语 |
1 结论 |
2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英文缩略词 |
附录 |
附录1 VAS评分量表 |
附录2 改良Macnab疗效评定标准 |
附录3 ODI评分 |
附录4 三痹汤活性成分筛选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一、文章发表 |
二、课题研究 |
致谢 |
(4)腕踝针对神经痛大鼠脊髓背角谷氨酸及其受体磷酸化蛋白表达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材料与方法 |
1 实验材料 |
1.1 实验动物 |
1.2 主要实验仪器和设备 |
1.3 主要实验试剂 |
2 实验方法 |
2.1 实验分组 |
2.2 动物造模 |
2.3 干预方法 |
2.4 行为学检测 |
2.5 核磁共振波谱检测 |
2.6 标本采集及处理 |
2.7 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 |
2.8 免疫组化检测 |
3 统计学方法 |
4 技术路线图 |
结果 |
1 大鼠行为学检测结果 |
1.1 各组大鼠机械痛行为学的比较 |
1.2 各组大鼠冷刺激痛行为学的比较 |
2 核磁共振波谱检测结果 |
3 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结果 |
4 NMDAR1、NMDAR2 磷酸化蛋白检测结果 |
讨论 |
1 祖国医学的相关认识和治疗 |
1.1 证候与病因病机的认识 |
1.2 证候的相关治疗 |
2 现代医学对神经痛的认识和治疗 |
2.1 现代医学对神经痛的认识 |
2.2 现代医学对神经痛的治疗 |
3 神经痛大鼠模型的建立及行为学分析 |
3.1 SNI模型大鼠的建立 |
3.2 SNI模型大鼠的行为学分析 |
4 核磁共振波谱检测的应用 |
5 腕踝针治疗神经痛的理论基础 |
5.1 腕踝针概述 |
5.2 腕踝针的临床应用 |
5.3 腕踝针的基础研究 |
6 腕踝针对SNI大鼠脊髓背角谷氨酸及NMDA受体磷酸化蛋白表达的影响 |
6.1 神经痛与谷氨酸及NMDA受体的相关性 |
6.2 谷氨酸及NMDA受体实验结果分析 |
7 不足与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5)基于JNK信号通路探讨针刺对坐骨神经损伤大鼠神经修复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论文一针刺“环跳”穴对坐骨神经损伤模型大鼠神经功能、形态修复及氧化损伤的实验研究 |
材料与方法 |
实验结果 |
讨论 |
小结 |
论文二针刺“环跳”穴对坐骨神经损伤模型大鼠JNK信号通路的实验研究 |
材料与方法 |
实验结果 |
讨论 |
小结 |
论文三针刺“环跳”穴对坐骨神经损伤模型大鼠雪旺细胞S100蛋白的影响 |
材料与方法 |
实验结果 |
讨论 |
小结 |
论文四针刺血清调控JNK信号通路干预H2O2 诱导的RSC96 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 |
材料与方法 |
实验结果 |
讨论 |
小结 |
结论 |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
参考文献 |
综述 坐骨神经损伤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
个人简介 |
参考文献 |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
致谢 |
(6)腰三针结合火针治疗坐骨神经痛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文献研究 |
1.1 现代医学对坐骨神经痛的研究概括 |
1.1.1 现代医学对坐骨神经痛的认识 |
1.1.2 坐骨神经痛的发病机制 |
1.1.3 坐骨神经痛的病因 |
1.1.4 治疗 |
1.2 祖国医学对坐骨神经痛的记载 |
1.2.1 古医籍中有关论述 |
1.2.2 病因病机 |
1.2.3 关于火针文献论述 |
1.2.4 中医治疗坐骨神经痛的概况 |
第二章 临床研究 |
2.1 病例采集 |
2.1.1 诊断标准 |
2.1.2 纳入标准 |
2.1.3 排除标准 |
2.1.4 剔除标准 |
2.1.5 脱落标准 |
2.1.6 中止试验标准 |
2.2 研究方法 |
2.2.1 病例分组 |
2.2.2 治疗方法 |
2.2.3 观察方法 |
2.2.4 观察指标 |
2.2.5 疗效评定标准 |
2.2.6 实验中相关问题处理及解决方法 |
2.2.7 统计学分析 |
2.3 研究结果 |
2.3.1 一般资料比较 |
2.3.2 治疗结果比较 |
2.3.3 结果分析 |
第三章 讨论 |
3.1 取穴原理 |
3.1.1 腰三针的机理 |
3.1.2 火针的机理 |
3.1.3 选穴依据 |
3.2 研究存在的局限性与展望 |
3.3 结论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附件1:统计学处理合格证明 |
(7)针药结合治疗肝肾亏虚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继发坐骨神经痛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abstract |
引言 |
资料研究 |
1.一般资料 |
1.1 受试者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剔除标准 |
1.6 脱落标准 |
1.7 中止和撤出试验标准 |
1.8 纳入资料 |
2.研究方法 |
2.1 随机分组 |
2.2 治疗方法 |
3.疗效指标 |
3.1 视觉模拟评分 |
3.2 自觉症状及体征 |
3.3 临床疗效评价 |
4.统计学处理 |
研究结果 |
1.VAS评分比较 |
2.JOA评分比较 |
3.临床疗效评价 |
4.典型病例 |
讨论 |
1.腰椎间盘突出症继发坐骨神经痛的中医研究进展 |
1.1 中医学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继发坐骨神经痛病因、病机的认识 |
1.2 中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继发坐骨神经痛的研究进展 |
2.腰椎间盘突出症继发坐骨神经痛的现代医学研究进展 |
2.1 现代医学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继发坐骨神经痛发病机制的研究 |
2.2 现代医学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继发坐骨神经痛的研究进展 |
3.试验结果分析及探讨 |
3.1 两组治疗临床症状改善效果和JOA评估量表的差异分析 |
3.2 针药结合法和针刺治疗法临床疗效差异的简要分析 |
4.针药结合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继发坐骨神经痛的机理初探 |
4.1 取穴原理 |
4.2 针刺作用 |
4.3 针刺操作 |
4.4 中药作用 |
4.5 针药结合法的综合作用 |
结语 |
参考文献 |
综述 近二十年针药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继发坐骨神经痛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发表论文 |
(8)舒筋活血汤与针刺并用治疗坐骨神经痛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试验结果 |
讨论 |
小结 |
结论 |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致谢 |
附表 |
(9)靳三针结合温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继发根性坐骨神经痛(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腰椎间盘突出继发根性坐骨神经痛的现代医学研究概况 |
1.1.1 腰椎间盘突出症和坐骨神经痛的基本研究 |
1.1.2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分型与坐骨神经痛的分类 |
1.1.3 坐骨神经痛的病因 |
1.1.4 腰椎间盘突出继发根性坐骨神经痛的病理生理 |
1.1.5 腰椎间盘突出继发根性坐骨神经痛的诊断 |
1.1.6 腰椎间盘突出继发根性坐骨神经痛的治疗 |
1.2 腰椎间盘突出继发根性坐骨神经痛的传统医学研究 |
1.2.1 文献记载 |
1.2.2 病因病机 |
1.2.3 治疗方法 |
1.2.4 针灸治疗坐骨神经痛的机制研究 |
1.2.5 有关靳三针的临床应用文献报道 |
1.3 小结 |
第二章 临床研究 |
2.1 临床资料 |
2.1.1 材料和方法 |
2.1.2 观察量表及数据质量控制 |
2.1.3 临床随机方案的实施 |
2.1.4 临床治疗的实施方法 |
2.1.5 观察方法 |
2.1.6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
2.1.7 结果 |
2.1.8 分析 |
第三章 讨论 |
3.1 关于靳三针 |
3.2 本次临床观察中所选用的要穴 |
3.3 有关针灸镇痛 |
3.4 问题与不足 |
3.4.1 纳入患者数量较少 |
3.4.2 中医证型分析方面内容较少 |
3.4.3 对靳三针的疗效挖掘较为粗浅 |
3.4.4 缺少客观的实验室检验结果支撑 |
3.5 展望 |
结语 |
附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统计学审核证明 |
详细摘要 |
四、中西医结合治疗坐骨神经痛120例临床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标本配穴”重灸联合针刺法治疗坐骨神经痛的临床研究[D]. 向丽莉.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21(09)
- [2]芒针感应传导治疗坐骨神经痛临床研究[D]. 王天依.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3]三痹汤治疗寒湿痹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及其镇痛机制研究[D]. 王楠.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4]腕踝针对神经痛大鼠脊髓背角谷氨酸及其受体磷酸化蛋白表达的影响[D]. 柳伟婷.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0(08)
- [5]基于JNK信号通路探讨针刺对坐骨神经损伤大鼠神经修复的机制研究[D]. 陈怡然.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20(01)
- [6]腰三针结合火针治疗坐骨神经痛的临床研究[D]. 叶光明(TUP KUANG MING).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0(06)
- [7]针药结合治疗肝肾亏虚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继发坐骨神经痛的临床研究[D]. 曹洪福.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9(06)
- [8]舒筋活血汤与针刺并用治疗坐骨神经痛的临床研究[D]. 廉华英.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19(02)
- [9]靳三针结合温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继发根性坐骨神经痛[D]. 李保中.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9(03)
- [10]1988年我国首次全国疼痛治疗专题学术会议纪实[J]. 张立生. 实用疼痛学杂志, 201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