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保山、施甸地区早石炭世珊瑚化石

云南保山、施甸地区早石炭世珊瑚化石

一、云南保山、施甸地区早石炭世珊瑚化石(论文文献综述)

王训练,加藤诚,王鸿祯[1](1994)在《论保山地区晚古生代大地构造位置》文中指出本文根据保山地区与扬子地区及藏南地区沉积相、生物群特征及古地磁资料的对比,讨论保山地区晚古生代大地构造位置。沉积相变化特征表明保山地区在晚古生代经历了与藏南地区十分相似的地质历史,而与扬子地区完全不同。保山地区晚古生代四射珊瑚、腕足类和脊椎动物等底栖生物与扬子地区有明显差别,二者之间似乎存在显着的隔离;而与藏南地区有一定的相似性,特别是泥盆纪与晚石炭世的动物群与藏南及其邻区十分相近,表明二者之间没有明显的隔离。古地磁资料显示晚古生代扬子地区位于赤道附近,而保山地区与藏南地区则位于中纬度地区。根据古生物学、沉积学及古地磁资料对比推测保山地区与藏南地区在晚古生代位于同一大陆边缘,二者远离扬子地区。保山地区作为一个中间地块位于包括藏南地区在内的冈瓦纳构造域,而扬子地区则处于另一构造域──南亚构造域,二者为宽阔的大洋──古特提斯洋隔离。

段丽兰[2](1985)在《云南保山、施甸地区早石炭世珊瑚化石》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云南保山、施甸一带,早石炭世地层发育。尤以施甸大寨门一带出露齐全连续,化石丰富。它主要为浅海陆棚相碳酸盐岩地层,与下伏上泥盆统、上覆上石炭统均为平行不整合接触。早在1963年,笔者在保山县云瑞街、蒲缥陆家山、施甸县鱼洞、由(?)少保山、何元寨

王向东,朱夔玉,陈重泰[3](1993)在《云南保山地区的下石炭统》文中研究表明 云南保山地区下石炭统及其生物群曾引起许多学者的兴趣(Reed l927;王鸿桢,1945;段丽兰,1973,1985;宋学良,1982;金玉玕、方润森,1983;杨宗仁,1983;陈重泰,1984;陈根保,1984;金苏华,1992),其主要原因在于丰富而特殊的生物类群,悬而未决的地层问题以及独特的生物地理位置。本文以4条剖面(图1)为基础,依据多门类的生物化石对诸如本区杜内/维宪阶界线、Siphonophyllia-Keyserlingophyllum(Humboldtia)动物群的时代、冷水(凉水)珊瑚动物群、岩石地层单位等问题进行讨论。

边春鹏[4](2016)在《滇西保山西邑地区泥盆系沉积特征及沉积古地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滇西保山西邑地区大地构造位置位于西藏-三江造山系“三江”多岛弧盆系之保山地块内,行政区划位于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西邑乡。西邑铅锌矿区成矿区划属于保山-镇康铅、铜、锌、铁等多金属矿成矿带。对西邑地区泥盆系的岩性、岩相、沉积建造及古地理的研究,将对成矿的控制作用的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帮助。本文通过对西邑铅锌矿区钻井岩心剖面的地层发育特征进行研究,确定沉积相类型和特征,并进一步讨论了西邑铅锌矿区泥盆系的古地理特征和沉积演化过程。研究区位于保山地块之东南侧,区内泥盆系自下而上划分为下泥盆统向阳寺组、中上泥盆统何元寨组和上泥盆统香山组一段。研究区泥盆系地层的岩性以碳酸盐岩为主,向阳寺组底部为灰色、紫红色中厚层状粉砂质灰岩、粉砂质白云岩等;中部为灰黑色或灰色薄层状泥质粉砂岩、泥岩、钙质粉砂岩等;上部为灰色灰岩和白云岩,主要为混积陆棚相沉积。何元寨组主要为深灰色、灰黑色中厚层-厚层状泥质泥晶灰岩、泥质条带灰岩、粉屑灰岩等,夹有深灰色、灰褐色中厚层状瘤状灰岩、砾屑灰岩等,主要以台缘斜坡相和盆地相为主。香山组一段主要岩性为灰黑色、黑色薄-中厚层状炭质泥质泥晶灰岩、炭质钙质泥岩等,主要沉积相类型为盆地相。通过对西邑铅锌矿区泥盆系地层发育、沉积特征、层序地层研究,重塑了研究区泥盆纪的演化历史。早-中泥盆世保山西邑地区总体为海退过程,在晚泥盆世经历短暂海侵后,泥盆纪末期保山地块可能抬升,缺失法门晚期沉积,且泥盆系遭受侵蚀,造成泥盆系与上覆地层呈平行不整合接触。

王向东,张强,林巍[5](2010)在《中国石炭-二叠纪小型单体无鳞板珊瑚动物群》文中研究表明迄今在中国石炭-二叠纪地层中共发现小型单体无鳞板珊瑚动物群(也称为Cyathaxonia动物群)分属于12科40个属,广泛分布在全国各地.发育程度和组成内容依据时代分布可划分为三个阶段:(1)密西西比亚纪;(2)宾夕法尼亚亚纪-早二叠世;(3)中二叠-晚二叠世.其中第(1)和第(3)阶段小型单体无鳞板珊瑚动物群较为发育,三阶段从早到晚总体变化趋势为Antiphyllidae逐渐减少,Hapsiphyllidae逐渐增多.通过剖析云南保山地区和安徽巢湖地区的密西西比亚系的四射珊瑚产出情况的两个实例,本文试图探讨小型单体无鳞板珊瑚动物群的环境指示特性.同一地理区的小范围相邻地区同期地层出现小型单体无鳞板珊瑚动物群和具鳞板或泡沫板的大型单体和复体珊瑚动物群的相变,以及短时间跨度连续地层小型单体无鳞板珊瑚动物群与大型单体具鳞板和复体珊瑚动物群的交替出现,说明小型单体无鳞板珊瑚动物群的产出与泥质基底、混浊水体、弱光照、较深水等多种环境有关,而与冈瓦纳相或亲冈瓦纳相的冷水环境并无必然联系.

段丽兰[6](1983)在《云南保山、施甸地区早石炭世珊瑚化石》文中研究表明云南保山、施甸一带,早石炭世地层发育。尤以施甸大寨门一带出露齐全连续,化石丰富。它主要为浅海陆棚相碳酸盐岩地层,与下伏上泥盆统、上覆上石炭统均为平行不整合接触。早在1963年,笔者在保山县云瑞街、蒲缥陆家山、施甸县鱼洞、由(?)少保山、何元寨

宋学良[7](1982)在《云南西部保山、施甸地区泥盆纪、石炭纪四射珊瑚》文中认为保山、施甸位于澜沦江以西,怒江以东地区,本区石炭纪古动物群的性质和古动物地理区的位置问题早已引起人们的注意。Cowper Reed(1927)记述过产自本区的 Sipho- nophyllia cf.caninoides(Sibly),Palaeosmilia 等西欧下石炭统常见的珊瑚化石。王鸿祯 (1945)讨论过本区石炭系的划分、对比,并明确指出,英国 Caninia-Zaphrentis 带的重要分子到达这里,与华南相较,本区石炭纪珊瑚动物群具有特殊性。

姜建军[8](1997)在《滇西保山地区早石炭世生物地层研究》文中指出滇西保山地区早石炭世生物地层研究姜建军(地质矿产部国际合作司)本文研究了滇西保山早石炭世腕足动物群的分布及特征。笔者根据腕足动物纵向的分布规律,建立了三个腕足类组合,它们分别是岩关阶渔洞组Unispiriferstriatoconvolutus-Ma...

姜建军[9](1994)在《滇西保山地区岩关(杜内)阶至大塘(维宪)阶界线》文中研究指明依据保山地区岩关晚期地层至大塘早期地层连续发育,化石丰富及动物群既具酉欧区系分子,又具北美区系分子等特征,提出这一地区是我国岩关阶至大塘阶界线层型理想地区,易于与西欧和北美地层对比。

高昌峰[10](2016)在《滇西保山地区石炭系综合地层及岩相古地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保山地块位于云南西部保山地区,石炭系仅发育了下石炭统,自下而上划分为香山组和铺门前组,缺失上石炭统。研究区内下石炭统共划分出6个三级层序,单个层序年代跨度大致为5Ma。由于研究区内下石炭统层序主要发育在较深水环境,每个层序只发育TST和HST,LST基本不发育。在单井层序划分基础上,开展了不同沉积环境的层序对比,建立了层序地层格架层序,并讨论了早石炭世保山地区的海侵-海退沉积旋回。研究区石炭纪沉积为具沉积型台缘斜坡的碳酸盐岩台地模式,早石炭世自东向西大致处于半深海盆地-浅海台缘斜坡、台缘浅滩沉积环境。在泥盆-石炭纪之交,保山地块整体遭受抬升剥蚀,早石炭世中期经历快速海侵,至晚期开始海退,其沉积环境由半深海盆地-斜坡逐渐演化为浅水台地边缘,相带特点为呈南北向展布,由西南向东北加深,自下而上沉积了一套粉屑灰岩、泥晶灰岩→鲕粒灰岩、生物碎屑灰岩岩石组合。早石炭世晚期保山地块开始抬升,至晚石炭世再次为古陆,缺失沉积记录。

二、云南保山、施甸地区早石炭世珊瑚化石(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云南保山、施甸地区早石炭世珊瑚化石(论文提纲范文)

(4)滇西保山西邑地区泥盆系沉积特征及沉积古地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内容
        1.1.1 选题背景及项目依托
        1.1.2 研究内容
    1.2 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1.2.1 岩石地层划分研究现状
        1.2.2 沉积环境分析研究
        1.2.3 存在问题
    1.3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思路
        1.3.2 技术路线
    1.4 完成主要实物工作量
第2章 区域地质概况
    2.1 区域地理概况
    2.2 区域大地构造背景
    2.3 区域地层
第3章 综合地层学研究
    3.1 岩石地层
        3.1.1 地层分区
        3.1.2 钻井剖面描述
        3.1.3 地层划分与描述
        3.1.4 研究区岩石地层划分对比
    3.2 生物地层
        3.2.1 向阳寺组
        3.2.2 何元寨组
        3.2.3 大寨门组
        3.2.4 香山组
    3.3 层序地层
        3.3.1 层序划分
        3.3.2 层序发育特征
        3.3.3 层序对比
    3.4 高分辨综合地层
第4章 泥盆系沉积特征与沉积相
    4.1 沉积相的识别标志
        4.1.1 岩性特征
        4.1.2 颜色特征
        4.1.3 沉积构造特征
    4.2 主要岩石类型及特征
    4.3 主要沉积相类型及特征
        4.3.1 沉积相类型
        4.3.2 沉积相特征
    4.4 沉积相模式
    4.5 泥盆系沉积格架
第5章 泥盆纪沉积古地理
    5.1 保山-龙陵地区沉积古地理特征
        5.1.1 早泥盆世古地理特征
        5.1.2 中泥盆世古地理特征
        5.1.3 晚泥盆世古地理特征
    5.2 西邑地区沉积古地理演化
        5.2.1 早泥盆世沉积古地理特征
        5.2.2 中泥盆世沉积古地理特征
        5.2.3 晚泥盆世沉积古地理特征
第6章 结束语
    6.1 取得的主要认识
    6.2 存在的主要问题
致谢
参考文献
照片说明及照片
附录

(5)中国石炭-二叠纪小型单体无鳞板珊瑚动物群(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历史和现状
2 中国石炭-二叠纪小型单体无鳞板珊瑚动物群的组成及分布
3 研究实例
    3.1 云南保山地区密西西比亚纪的小型单体无鳞板珊瑚动物群
    3.2 安徽巢湖密西西比亚纪小型单体无鳞板珊瑚动物群
4 讨论和结论

(10)滇西保山地区石炭系综合地层及岩相古地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研究现状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方法与技术手段
    1.4 工作进展及完成工作量
第2章 区域地质概况
    2.1 地理位置
    2.2 大地构造背景
    2.3 区域地层特征
第3章 综合地层学研究
    3.1 岩石地层
        3.1.1 地层沿革与划分
        3.1.2 实测地层描述
        3.1.3 岩石地层特征
    3.2 生物岩石地层
    3.3 层序地层
        3.3.1 层序地层划分
        3.3.2 层序特征
        3.3.3 层序地层对比
    3.4 高分辨综合地层
第4章 岩相古地理特征
    4.1 岩性及沉积特征
    4.2 研究区古地理特征
    4.3 西邑地区古地理演化
第5章 结束语
    5.1 结论与认识
    5.2 存在的问题
致谢
参考文献
图版及图版说明
附录

四、云南保山、施甸地区早石炭世珊瑚化石(论文参考文献)

  • [1]论保山地区晚古生代大地构造位置[J]. 王训练,加藤诚,王鸿祯. 地球学报, 1994(Z2)
  • [2]云南保山、施甸地区早石炭世珊瑚化石[J]. 段丽兰. 青藏高原地质文集, 1985(02)
  • [3]云南保山地区的下石炭统[J]. 王向东,朱夔玉,陈重泰. 地层学杂志, 1993(04)
  • [4]滇西保山西邑地区泥盆系沉积特征及沉积古地理研究[D]. 边春鹏.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6(02)
  • [5]中国石炭-二叠纪小型单体无鳞板珊瑚动物群[J]. 王向东,张强,林巍.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2010(09)
  • [6]云南保山、施甸地区早石炭世珊瑚化石[A]. 段丽兰. 青藏高原地质文集(17)——地质矿产部青藏高原地质科学第二次讨论会论文集(二), 1983
  • [7]云南西部保山、施甸地区泥盆纪、石炭纪四射珊瑚[J]. 宋学良. 青藏高原地质文集, 1982(04)
  • [8]滇西保山地区早石炭世生物地层研究[J]. 姜建军. 特提斯地质, 1997(21)
  • [9]滇西保山地区岩关(杜内)阶至大塘(维宪)阶界线[J]. 姜建军. 现代地质, 1994(04)
  • [10]滇西保山地区石炭系综合地层及岩相古地理研究[D]. 高昌峰.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6(02)

标签:;  ;  ;  ;  ;  

云南保山、施甸地区早石炭世珊瑚化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