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社会主义本质的核心是共同富裕(论文文献综述)
向汉庆,唐斌[1](2022)在《共同富裕的政治伦理内核》文中提出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价值目标,内含着社会主义独有的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伦理。该政治伦理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的道德合理性和道德优越性,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对秩序价值和发展价值的追求。正是因为遵循了该政治伦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的奇迹,才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
侯晓东,朱巧玲,万春芳[2](2022)在《百年共同富裕:演进历程、理论创新与路径选择》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也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百年探索史。百年来,中国共产党推动共同富裕理论守正创新、共同富裕实践取得实质性进展。中国共产党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共同富裕思想为指导,在实践中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有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分配制度基础上的共同富裕理论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共享共富发展理念。在对百年共同富裕演进历程和理论创新梳理基础上,从加强顶层设计、夯实物质基础、巩固公有主体、完善分配制度、保障公平正义和实现共富共享的维度提出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可行性路径。
田鹏颖,陈飞羽[3](2022)在《推进共同富裕取得实质性进展的路径探析》文中研究表明"共同富裕"思想贯穿于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实现共同富裕是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持续不断的奋斗方向。本研究以共同富裕的理论与实践探索为基础,立足历史、现实与时代,旨在把握实现共同富裕的价值意蕴,探讨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实现共同富裕的可行路径。为实现共同富裕,党和国家接续奋斗、砥砺前行,团结带领人民积极探索、开拓实践,在理论、制度、政策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步入新时代,我们已向着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实现共同富裕的时代意义和战略意义愈加凸显。研究认为,为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实现共同富裕,必须做好战略决策: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前提,解决相对贫困问题是关键,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是核心,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是保障。
曹均学,魏小雪[4](2022)在《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探索及启示》文中研究表明社会主义社会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社会,这是每一个社会主义国家都必须认真思考和回答的问题。中国共产党经过长期艰辛探索认为,社会主义的本质就在于:发展生产力是核心,共同富裕是目标,人的全面发展是方向,社会和谐是基础,党的领导是保证。在对社会主义本质进行探索的过程中,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不断总结实践经验,才能深化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把握社会主义发展规律。
丁俊萍,赵翀[5](2022)在《近十年来学界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研究述评》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十年来,国内学界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研究成果较多,主要围绕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传统、传承创新、实现路径、重大意义和国外研究总结等方面展开。总结学界相关研究的不足,未来应在突破研究视域、凝练研究重心、厘清相关概念和加强比较研究等方面进一步深化研究。
易定红,赵心源[6](2022)在《共同富裕:新时代发展战略及实施途径》文中研究指明"共同富裕"的基本内涵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保障下,实现财富水平的极大丰富和财富的合理分配,最终让每个人都能公平的追求美好生活。当前,中国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长足发展为推进"共同富裕"奠定了基础,但现阶段面临的经济发展难点和不平等问题仍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巨大阻力。这两方面因素决定了党在现阶段将工作重心转移到"共同富裕"发展战略上来。未来我们需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不断完善财富创造制度和调整财富分配制度,从而带领全国人民实现"共同富裕"的理想社会。
罗明忠[7](2022)在《共同富裕:理论脉络、主要难题及现实路径》文中研究指明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富裕思想起源于马克思主义共同富裕理论,经过不断探索和实践,其内涵不断丰富。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定不移地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道路,进入了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历史阶段。与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发展要求相比,现阶段我国在收入分配、发展机会、公共服务、精神文明等方面还存有短板。在迈向共同富裕的道路上,应贯彻新发展理念,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通过赋权、强能、并轨与融合,探索推进共同富裕的现实路径。
徐坤[8](2022)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科学内涵、基本特征与时代价值》文中研究说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溯源于近代以来中国现代化艰辛探索的历史进程,是中国共产党立足本土具体实际,经过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性积淀所逐步形成与发展起来的成果。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以现代化作为实现民族复兴的载体,以"五大发展理念"作为指导原则,以"五位一体"统筹现代化战略布局,以"两步走"作为现代化的战略规划。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深刻扎根中国本土的现代化实践,人口规模巨大、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和平发展道路构成了其显着特征。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既从民族立场出发又彰显世界维度的全新实践,有效消解了西方现代化的话语霸权,为广大后发民族国家独立自主探索符合自身实际的现代化道路提供了"中国方案",超越了西方现代化的资本形而上学特征,从而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唐任伍,孟娜,叶天希[9](2022)在《共同富裕思想演进、现实价值与实现路径》文中指出共同富裕不仅是经济问题,而且是政治问题、社会问题。中国取得了脱贫攻坚、消除绝对贫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成就,但地区之间、城乡之间、行业之间的贫富差距依然较大,直接影响到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果的巩固。实现共同富裕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理想和追求,更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汲取中华文化中共同富裕思想精华,将马克思主义共同富裕思想中国化,以"有效市场""有为政府""有爱社会"的"三轮"驱动,发挥"看不见的手""看得见的手"和"仁慈之手""三手"作用,有机结合"自然选择""制度安排""道德力量",使"竞争""制度""信任"三力并发,既做大做好"蛋糕",又切好分好"蛋糕",辅之以奉献分享"蛋糕",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应明晰产权但必须摒弃新自由主义,大力发展实体经济,为市场主体营造一个和谐、稳定的营商环境,尊重企业家和先富起来带动后富的人,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构建共同富裕的公共政策体系,破除平均主义观念,实现物质和精神上的共同富裕,以现代科学技术赋能,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实现。
曾天雄,张晴晴[10](2022)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共同富裕思想的逻辑阐释和时代价值》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共同富裕是中华儿女的热切期盼,是中华民族的社会理想,也是全人类的价值追求。中国共产党的百年辉煌史就是带领全体中华儿女为实现共同富裕而不懈奋斗的历史。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现在,已经到了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历史阶段",振聋发聩,掷地铿锵,成为推动民族复兴进程的时代强音。共同富裕思想是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文化逻辑与现实逻辑的有机结合和辩证统一。新时代实现共同富裕具有深刻价值意蕴,将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社会主要矛盾解决,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必须坚持人民至上立场和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科学协调效率与公平,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助力民族复兴的美好梦想,共创共同富裕的华彩乐章。
二、社会主义本质的核心是共同富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社会主义本质的核心是共同富裕(论文提纲范文)
(1)共同富裕的政治伦理内核(论文提纲范文)
一、共同富裕彰显社会主义制度的道德合理性和道德优越性 |
二、共同富裕内含着社会主义制度对秩序价值的追求 |
三、共同富裕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对发展价值的追求 |
(2)百年共同富裕:演进历程、理论创新与路径选择(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
二、文献述评 |
(一)共同富裕内涵和本质特征的研究 |
(二)共同富裕目标和实现路径的研究 |
三、中国共产党百年共同富裕的演进历程 |
(一)理论探寻(1921—1949年):共同富裕思想和最初实践 |
(二)初步发展(1949—1978年):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与“同步富裕” |
(三)改革转型(1978—1986年):“先富后富”和共同富裕 |
(四)深入推进(1986—2012年):共同富裕更加注重公平 |
(五)创新提升(2012年至今):新时代共同富裕的新发展 |
1. 新发展理念与共同富裕有机结合和辩证统一 |
2. 坚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 |
3. 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
4. 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
5. 明确新时代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发展目标 |
四、中国共产党百年共同富裕实践的理论创新 |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有制与共同富裕 |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分配制度与共同富裕 |
(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共享共富发展理念 |
五、在高质量发展中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路径选择 |
(一)构建基于相对贫困治理的共享共富长效机制 |
1. 建立可持续和常态化的相对贫困治理机制 |
2. 促进相对贫困治理和乡村振兴紧密衔接 |
(二)夯实创新驱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的共同富裕物质基础 |
(三)构建公有制主体地位基础上的共同富裕新型产权制度 |
1. 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
2. 构建公有制条件下共同富裕新型产权制度 |
(四)发挥初次分配、再分配和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共同富裕调节效应 |
1. 重视初次分配的基础性作用 |
2. 强化再分配的精准调节功能 |
3. 发挥三次分配的富民导向作用 |
(五)创新国资收益全民分红等方式的共同富裕政策保障体系 |
(六)探索基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全人类共同富裕实现路径 |
(3)推进共同富裕取得实质性进展的路径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共同富裕的科学内涵 |
(一)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共同富裕思想 |
(二)中国共产党对共同富裕的实践探索 |
(三)共同富裕的逻辑理路 |
1. 剖解“共同”的思路 |
2. 探究“富裕”的指向 |
二、实现共同富裕的价值意蕴 |
(一)实现共同富裕是中国共产党砥砺初心、践行使命的集中彰显 |
(二)实现共同富裕是对人民期盼的集中回应 |
(三)实现共同富裕是奋进新时代、开启新征程的集中体现 |
三、推进共同富裕的战略选择 |
(一)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前提 |
(二)解决相对贫困问题是关键 |
(三)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是核心 |
(四)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是保障 |
(4)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探索及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一、社会主义本质问题是长期困扰社会主义国家改革发展的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 |
二、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探索过程 |
(一) 以苏为鉴到独立探索 |
(二) 反思总结到开创奠基 |
(三) 丰富发展到突破创新 |
三、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探索的几点启示 |
(一) 始终坚持唯物史观基本原理 |
(二) 始终沿着共产主义方向前进 |
(三) 始终以先进发展理念为指导 |
(四) 始终在动态中推进认识深化 |
(五) 始终以人民为中心的出发点 |
(六) 始终充满昂扬的革命精气神 |
(5)近十年来学界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研究述评(论文提纲范文)
一、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传统研究 |
(一)理解社会主义本质的经典马克思主义辩证思想 |
(二)社会主义本质理论传统研究中的科学视角 |
(三)社会主义本质理论传统研究中的伦理价值视角 |
二、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传承创新研究 |
(一)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思想的传承创新研究 |
(二)江泽民、胡锦涛社会主义本质思想的传承创新研究 |
1. 学界关于江泽民社会主义本质思想的主要观点 |
2. 学界关于胡锦涛社会主义本质思想的主要观点 |
(三)新时代社会主义本质思想的传承创新研究 |
1. 新时代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内涵和形成逻辑 |
2. 新时代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内涵和形成逻辑 |
三、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实现路径研究 |
(一)关注物质分配,实现共同富裕是彰显社会主义本质的首要目标 |
(二)关注思想创新,重视从意识能动性的角度推动社会主义本质的实现 |
(三)重视制度建设,侧重构建社会主义本质实现的长效机制 |
四、社会主义本质论其他相关问题的研究 |
(一)关于社会主义本质论意义的研究 |
(二)聚焦国外社会主义本质研究的成果 |
五、近十年来社会主义本质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展望 |
(6)共同富裕:新时代发展战略及实施途径(论文提纲范文)
一、从“理想社会”到“共同富裕”:理论发展与实践探索 |
(一)东西方有关“理想社会”的早期思想 |
(二)东西方对“理想社会”的探索与实践 |
(三)当代中国对“理想社会”的探索: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践 |
(四)中国未来可实现的“理想社会”:共同富裕社会的基本内涵 |
第一,经济体制与经济结构。 |
第二,分配制度与分配原则。 |
第三,社会福利方面。 |
第四,政治制度方面。 |
第五,法治方面。 |
第六,思想文化方面。 |
二、“共同富裕”发展战略的提出 |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是共同富裕 |
(二)现阶段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发展为共同富裕奠定了基础 |
第一,经济规模达到较高水平,经济社会总体上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
第二,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与科技创新的推进取得显着成效。 |
第三,政府治理体系现代化不断推进,政府治理能力得以明显提升。 |
第四,绝对贫困问题的解决为推进“共同富裕”打下了基础。 |
(三)解决现阶段主要矛盾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要途径 |
三、“共同富裕”发展战略的实施途径与政策建议 |
(一)完善财富创造制度,进一步提高社会生产力 |
(二)调整财富分配制度,进一步推动社会公平 |
第一,加大教育投入,更加注重教育公平。 |
第二,完善财政政策,建立规范、透明、精准、高效的二次分配体系。 |
第三,充分发挥第三次分配在收入分配格局中的作用。 |
第四,为促进“共同富裕”健全软基础设施系统。 |
第五,在农村健全对口帮扶机制,更好地推进“先富带动后富”。 |
(7)共同富裕:理论脉络、主要难题及现实路径(论文提纲范文)
一、共同富裕的理论脉络与中国实践 |
(一)共同富裕的理论发展脉络 |
(二)共同富裕的中国百年实践历程 |
1.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初步探寻 |
2.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艰辛探索 |
3.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跨越发展 |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全面发展 |
二、共同富裕的主要难题与挑战 |
(一)收入分配差距需进一步缩小 |
(二)机会不均引致个体发展动力有待加强 |
(三)公共服务供给均等化水平尚待提高 |
(四)精神文明建设体系尚不完备 |
三、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路径选择 |
(一)赋权:推动分配制度创新 |
(二)强能:构筑共享发展通道 |
(三)并轨:建立协调发展机制 |
(四)融合:建设精神文明家园 |
(8)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科学内涵、基本特征与时代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一、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科学内涵 |
(一)根本目标:以现代化作为实现民族复兴的载体 |
(二)指导原则:以“五大发展理念”统领现代化发展 |
(三)战略布局:以“五位一体”统筹现代化实践 |
(四)战略规划:以“两步走”引领现代化走向 |
二、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基本特征 |
第一,人口规模巨大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客观前提。 |
第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本质属性。 |
第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内在要求。 |
第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绿色特质。 |
第五,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外部保障。 |
三、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时代价值 |
(一)现代化的多元性:消解西方现代化话语霸权 |
(二)人类文明新形态:超越资本形而上学的文明 |
(9)共同富裕思想演进、现实价值与实现路径(论文提纲范文)
一、共同富裕思想的演进与流变 |
(一)中国历代先贤对共同富裕的追求 |
(二)共同富裕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 |
(三)实现共同富裕是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 |
(四)新时代扎实推进共同富裕 |
二、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的价值及其紧迫性 |
(一)实现共同富裕事关国家的长治久安、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 |
(二)收入分配和财富占有的两极分化加剧 |
(三)贫富分化的代际传递加强 |
(四)收入和贫富差距的结构性特征显着 |
三、共同富裕的实现方式与路径 |
(一)基于“竞争性”原则的初次分配,以做大做好“蛋糕”为目标,充分激发各种要素的积极性,为共同富裕奠定基础 |
(二)基于“正义性”原则的再分配,以维护“社会公平”为目标,充分发挥有为政府的调节功能,做到切好分好蛋糕,为共同富裕提供保障 |
(三)基于“自愿性”原则的三次分配,以建设“和谐”社会为目标,充分发挥社会资本作用,为共同富裕实现提供自愿和信任的社会土壤 |
四、推动共同富裕实现的对策建议 |
(一)明晰产权但必须摒弃新自由主义 |
(二)大力发展实体经济,为市场主体营造和谐、稳定的营商环境 |
(三)尊重企业家,尊重先富起来带动后富的人 |
(四)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构建促进共同富裕的公共政策体系 |
(五)破除平均主义观念,实现物质和精神上的共同富裕 |
(六)以现代科学技术赋能共同富裕 |
(10)中国共产党百年共同富裕思想的逻辑阐释和时代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一、中国共产党共同富裕思想的逻辑阐释 |
(一)文化逻辑:共同富裕植根于中国传统社会理想的文化底蕴 |
(二)理论逻辑:共同富裕萌芽于科学社会主义的普遍真理 |
(三)实践逻辑:共同富裕形成于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探索历程 |
(四)现实逻辑:共同富裕发展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实境遇 |
二、中国共产党共同富裕思想的时代价值 |
(一)新时代实现共同富裕促进社会主要矛盾解决,提高发展协调性 |
(二)新时代实现共同富裕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 |
(三)新时代实现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应有之义,升华民族复兴的时代意蕴 |
(四)新时代实现共同富裕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共享人民美好生活 |
(五)新时代实现共同富裕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共创世界大同的华彩乐章 |
三、新时代共同富裕的实践方略 |
第一,扎实推动共同富裕,需要坚持人民至上立场。 |
第二,扎实推动共同富裕,需要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 |
第三,扎实推动共同富裕,需要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
第四,扎实推动共同富裕,需要科学协调效率与公平。 |
四、社会主义本质的核心是共同富裕(论文参考文献)
- [1]共同富裕的政治伦理内核[J]. 向汉庆,唐斌. 云梦学刊, 2022(02)
- [2]百年共同富裕:演进历程、理论创新与路径选择[J]. 侯晓东,朱巧玲,万春芳. 经济问题, 2022(02)
- [3]推进共同富裕取得实质性进展的路径探析[J]. 田鹏颖,陈飞羽.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 2022(01)
- [4]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探索及启示[J]. 曹均学,魏小雪. 江苏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2(01)
- [5]近十年来学界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研究述评[J]. 丁俊萍,赵翀. 观察与思考, 2022(01)
- [6]共同富裕:新时代发展战略及实施途径[J]. 易定红,赵心源. 山东工商学院学报, 2022(01)
- [7]共同富裕:理论脉络、主要难题及现实路径[J]. 罗明忠. 求索, 2022
- [8]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科学内涵、基本特征与时代价值[J]. 徐坤. 求索, 2022(01)
- [9]共同富裕思想演进、现实价值与实现路径[J]. 唐任伍,孟娜,叶天希. 改革, 2022(01)
- [10]中国共产党百年共同富裕思想的逻辑阐释和时代价值[J]. 曾天雄,张晴晴.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202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