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餐饮工作的综合管理

浅谈高校餐饮工作的综合管理

一、浅议高等院校膳食工作的综合管理(论文文献综述)

范宁[1](2016)在《古代食疗专篇专着中含药情况的研究》文中提出目的从源头考证古代药膳之名的出处和实际含义,梳理古代食疗专篇专着中含药的情况,探索其临床应用规律和利弊,以期为现代药膳学术及其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理论参照。方法采用史学、文献学、逻辑学和统计学等研究方法,结合中医饮食营养学、中药学和保健食品等多学科知识,对古代以药入食具体问题进行考证和分析。检索《二十五史》《十三经注疏》和《中华医典》光盘中“药膳”之名,考证古代药膳确切含义。为研究方便和真实反映古人以药入食的情况,选取从唐至清的以“食疗”、“食治”、“食物”“饮食”等命名的29本食疗专篇专着,逐页检索食疗本草和食疗方,整理其中含药的情况,统计所用药物性味、毒性和主要功效,以及含药食疗方的烹饪方式、膳食类型和主治病证,并就相关问题进行探讨。结果药膳之名非出于医书而仅见于经史古籍,包括《后汉书·列女传》的《二十五史》中共有19处提到“药膳”,《十三经注疏》之《春秋左传正义》中有1处,但以上20处“药膳”含义均为“药”与“膳”并称而非以药入膳。与现代药膳和食疗相关的18本教材、4本专着、32本辞书、6本科技名词术语和3个法律法规包括行业规范等5类文献中,对药膳和食疗的定义均非常模糊甚至相互矛盾。通过对古代以药入食记载的整理和统计,发现除唐代食疗本草中药物所占比例为6.61%外,元明清各代食疗本草中药物所占比例均低于5%,元代比例最低为4.05%。20部单本食疗本草文献中,药物所占比例在5%以上者7本(35%),5%以下者13本(65%)。其中药物所占比例最高者为唐代孟诜的《食疗本草》(8.29%),比例最低者为明代应麐的《蒲水斋食治广要》(1.34%)。在首见食疗专篇专着的唐代,食疗本草中含药比例较高,一定程度上表明,在食疗本草初兴时期,人们对药物和食物的区别没有后期明确和严格。宋代和元代含药食疗方所占比例较高,分别为37.60%和38.74%,其次是明代为32.44%,唐代和清代含药食疗方所占比例较低,分别为16.39%和17.35%。在15部含食疗方的文献中,含药食疗方所占比例在50%以上者3本(20%),在50%以下者12本(80%)。其中比例较高的3本文献,均有特殊背景存在:1本为明代穆世锡的《食物辑要》,此书中仅有1个食疗方且含药;1本为唐代孙思邈的《千金翼方·养老食疗》,食疗方数目较少;另1本为元代忽思慧的《饮膳正要》,食疗方中应用草果较多。在余下的12部文献中,含药食疗方比例最高者为宋代《太平圣惠方》,最低者为清代沈李龙的《食物本草会纂》。从宋至清含药食疗方所占比例逐渐降低,可见,继宋代以药入食盛行后此风渐衰。食疗本草中所含药物以植物药为主(61.96%-80.45%);其中偏性药占绝大多数(77.17%~91.11%);药味中出现频次排在前3位的为苦(28.76%)、甘(24.68%)和辛(20.60%);有毒药物在唐代所占比例最高,为15.25%,在元明清3代所占比例均低于7%;药物主要功效出现频次排在前3位的情况,唐代为清化热痰(6)、补阳(3)和发散风寒(3),元代为理气(4)、补阳(3)和温里(3),明代为补阳(11)、理气(10)和利尿通淋(7),清代为理气(13)、补阳(10)和息风止痉(7);唐元明清4个朝代所有药物主要功效出现频次排在前3位的为理气(28)、补阳(27)和清化热痰(14)。食疗方中所含药物以植物药为主(71.06%-85.92%);其中偏性药占绝大多数(84.85%-93.55%);药味中出现频次排在前3位的为辛(29.79%)、苦(28.63%)和甘(25.73%);有毒药物在宋代所占比例最高,为12.98%,在唐元明清4代所占比例均低于9%;药物主要功效出现频次排在前3位的情况,唐代为利尿通淋(3)、发散风寒(3)和温里(2),宋代为补阳(8)、利尿通淋(5)和温里(4),元代为补阳(7)、利尿通淋(5)和发散风寒(4),明代为补阳(8)、补阴(4)和理气(4),清代为补阳(11)、补阴(5)和发散风寒(4);5个朝代所有药物主要功效出现频次排在前3位的为补阳(36)、利尿通淋(19)和发散风寒(18)。以上食疗本草和食疗方中所含的药物,绝大多数在当时亦属药物。其中有毒药物的出现可能与治疗顽疾重症、品种混淆和笔误有关,且剂量和使用方法均有章法。含药食疗方的主要膳食类型为米面食品、菜肴和酒,主要烹饪方式为煮、浸和酿。含药食疗方主为治病而设。各代含药食疗方主治病证出现频次位于前3位者:唐代为虚劳(9)、痹证(6)和淋证(4),宋代为虚劳(47)、痢疾(13)和呕吐(12),元代为虚劳(30)、脾病(15)和中风(5),明代为痹证(16)、虚劳(8)和酒毒(6),清代为咳嗽(15)、痹证(13)和虚劳(9)。综合以上5个朝代的含药食疗方所治疗的单一病证,以虚劳最多。而5个朝代含药食疗方所治疗的脏腑病证中,数量最多的均为脾胃病,其中唐代有6个,宋代有41个,元代有33个,明代有16个,清代有18个。含药食疗方用于养生者所占比例极少(4.00%)。含药食方中部分药物的使用可能有品种混用现象,这主要见于植物形态或药物气味功效较为相似的品种之间。如苍耳或为卷耳之误,木通与关木通相混淆,吴茱萸与食茱萸相混淆。造成此情况的原因可能为当时科学技术水平有限,人仅能通过肉眼观测或品尝来区别植物。另外,宋代以前的手抄版本难免有错讹现象发生。再加上许多本草专着已佚失,现代版本多是从后世其他本草着作中辑复而来。因此,本草中所载的某些药物的准确性有待考证。再者,服食风气的兴衰对于食疗方中石药的应用有深刻的影响。用石药来治疗疾病,一方面是发挥了其本身的药效,另一方面也发挥了其补充微量元素的作用。但有些石药含有重金属或其他有毒物质,可能会引起毒副反应,因此在应用时需要严格把关,中病即止,谨防重金属蓄积中毒和其他有毒物质的危害。此外,宋代药食并用商品化的盛行导致食疗方中用药比例增加,这虽是中医药蓬勃发展的表现,但长时间大量饮用含有辛香药物的“茶汤”“凉水”势必会导致人体气血阴阳的偏颇,不但没有起到防病治病的效果,反倒引起了新疾。随后的元明清未再盛行此风气。清宫医方中的药食并用之方,均由太医院医生根据病人具体情况辨证施行。是药三分毒,药物偏性大于食物,势必会影响到人体气血阴阳的平衡。无论是现代还是古代的“药食同源名单”中均含有诸多偏性较大药物(分别为68.97%和80.35%),药味以甘、辛、苦为主,部分还有毒性(分别占药物总数的6.90%和8.67%)。结论综合以上研究成果,可知以药入食在古代是医生针对具体病人辨证实施的膳食方,属于治疗方法之一,在现代应归属于临床营养学的范畴。因此,不应该由普通居民及厨师等非专业人员自行实施。同时,大众不应期望靠此达到养生保健、防病治病等各样效果,以药入食应慎重,需在医生指导下实施并中病即止,以防药源性疾病的发生。

赵佳丽[2](2013)在《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高等教育成本研究的历史演进》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说过: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一九九六年的八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将科教兴国确定为我国的基本国策。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和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速,高等教育更成为一个国家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之一。目前我国高等教育事业普遍面临着规模扩大、经费紧张等原因造成的巨大压力,高等教育成本的不断上升已经引起了广泛关注,高校、学术界及教育部门针对高等教育成本问题进行了许多研究和探讨,但纵观我国高等教育成本理论研究的文献,数量多且内容零散,不利于检索、归类与研究。总结中国高等教育成本理论的研究现状、分析其研究内容以及归纳其研究的主要观点十分必要。本文目的在于掌握国内高等教育成本的研究现状,探索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学者对高等教育成本研究的发展轨迹,从而为后人对高等教育成本理论的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可资参考的依据。故笔者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高等教育成本理论研究的文献以及众多学者的观点进行梳理,选取了1979到2012年发表的有关高等教育成本研究的相关文献作为研究样本,该样本均来源于中国知网和国家图书馆,通过笔者的收集、统计,共得到926篇文章和35本专着。通过对文献数量进行统计分析,笔者根据年均发表的文献数量,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成本的研究划分为三个阶段,缓慢发展期、快速发展期和稳定发展期。通过对文献内容进行分析,笔者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成本的研究归类为四个方面,分别是高等教育成本的基本问题、核算、补偿及分担,并进一步对高等教育成本的基本问题、核算、补偿及分担等各方面的观点和认识进行了梳理。通过笔者的梳理研究,本文主要得到三个结论:其一,从发表的文献数量上看,随时间的推移,有关高等教育成本的文献数量不断增多,理论研究呈现一定的阶段性;其二,从高等教育成本的研究内容上看,研究内容越来越丰富,研究范围越来越广;其三,理论研究不是孤立的,制度变迁与我国高等教育成本研究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本文的创新体现在探索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对高等教育成本研究的发展趋势,对研究的观点进行梳理和总结,以及探讨制度背景和高等教育成本研究之间的关系。当然,高等教育成本理论研究的梳理会由于文献搜集的疏漏而有待完善,高等教育成本理论研究阶段的划分可能会带有一定的主观性,但是笔者会在后续研究中进一步弥补这些局限,以期完美的达到研究目标,为我国高等教育成本理论研究尽一份绵薄之力。

李婧[3](2015)在《中国建筑遗产测绘史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建筑遗产测绘是建筑历史与理论研究、建筑遗产保护的重要基础。中国建筑遗产测绘事业已经过80年发展历程,由于长期未受到应有的重视,存在诸如管理机制不完善、标准要求缺失、专业人才匮乏等大量瓶颈性问题,严重制约着文化遗产研究、保护的良性发展。本文通过广泛查阅建筑遗产测绘领域主要学术团体、科研机构的测绘成果及相关历史文献、访问专家学者与技术人员,收集了大量的历史材料和信息。在此基础上,系统梳理自中国营造学社开创性引入西方测量方法调查古建筑以来,中国建筑遗产测绘实践与理念发展的历史进程,全面考察各个历史时期的重要事件、实践成果、理论与技术发展,尽可能总结不同历史阶段的建筑遗产测绘的发展变化脉络,对于解决测绘领域的发展瓶颈具有借鉴和参考意义。本文按照中国建筑遗产测绘历史的时间顺序为主线进行论述。首先回顾了西方和日本学者在中国进行的建筑调查测绘实践,分析了中国营造学社系统开展建筑遗产测绘的背景和条件,进而对民国时期中国营造学社、旧都文物整理委员会等机构的建筑遗产测绘活动进行考察,分析了上述活动的历史意义以及建筑遗产测绘对于古建筑维修向文物保护工程转化的作用。其次,将1949年以后文物建筑测绘的历程以1980年代为界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分别对文物测绘的实践历程、管理体制、技术理念、人才培养等相关问题展开论述。然后,对天津大学古建筑测绘历史进行个案研究,作为共和国建立之后高等院校从事建筑测绘遗产活动的缩影。最后,就建筑遗产测绘领域中存在误区、争议或长期忽视的重要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本文试图审视因果,以史为鉴,在已有的宏观建筑史学研究领域中进一步开拓新的研究方向,推动中国建筑史学研究和建筑遗产保护事业的健康发展。

郝紫光[4](2016)在《高校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现状与对策研究 ——以天津医科大学为例》文中研究指明食品安全作为学校后勤工作的重点之一,不仅已成为当今社会高度关注的焦点,同时也关乎公众对政府公共管理能力的信任。伴随我国高等院校招生规模的不断增加,高校食品安全事件频频发生,这不但影响了学校内部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损害了学生的健康权益,更对高校乃至整个社会的安全稳定造成了威胁。高校作为高端人才密集区域、国家后备人才的主要培养单位,其食品安全问题更是重中之重。从面前情况来看,高校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在建设过程中仍存在很多热点难点问题亟待解决。本文通过围绕高校食品安全建设工作展开研究,主要目的在于解决在高校后勤社会化的大背景下,当前高等院校食品安全问题的现状、探究其产生的原因并对完善其食品安全监管体系提出合理性建议。主要围绕我市市属高校在学生食堂食品安全监管中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在研究中以天津医科大学为例,在充分调研和分析天津医科大学校园食品安全管理现状的基础上,通过文献法、调查法和询问法等资料收集方法,运用比较研究的资料分析法对收集的一手资料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并就目前高等院校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建设方面普遍存在的不足和原因,运用公共管理学、社会学和统计学等有关高等院校食品安全管理研究理论,结合市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对加强高校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政策要求,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强高校食品安全管理,更好的为广大师生做好饮食服务,同时进一步提高广大师生的食品安全意识,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汤载荣,林秀华,陈远恩[5](1994)在《浅议高等院校膳食工作的综合管理》文中提出 随着全国改革开放的形势发展和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实施,为高校膳食管理体制改革提供了有利时机。我们要抓住这个大好的时机,不断地自我改革,自我完善,使其逐渐形成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多功能,并有竞争能力的经济实体。膳食部门的深化改革,既要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规定,又要遵循学校的教育规律,所以,膳食工作要采用思想教育,行政手段,经济杠杆,民主管理相结合的综合管理方法,才能取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向华[6](2014)在《民国前期学生自治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民国时期的学生自治,导源于西方模式。随着清末民初西方民主、自由思想在中国传播,学生自治随之进入中国教育者视野。北京、浙江、江苏等地,陆续出现了各种学生组织,以及由学生主办的报纸杂志。早在清末,尽管当时教育管理十分严格,但在民族与民主意念的催动下,一些自治性学生组织已在校内悄然出现。如广州岭南学堂、安徽高等学堂、陕西宏道学堂、湖南常德府中学堂、中国公学等,均先后成立了名称迥异但富有自治精神的学生组织。这些自动组织起来的学生们,企望通过“自治”反抗封建专制,借以实现各种救亡图存之梦想。“五四”运动爆发时,正值杜威旅华讲学。经由教育界大力倡导,美国“学生自治会”制度引入中国校园,运用于学生管理变革。受杜威“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观念影响,学生自治开始注重丰富的团体生活、学生学会生活以及服务社会能力的培养。这一时期,从小学到大学的学生自治活动都有开展,自治组织出现联合扩大趋势,由校内组织推进至区域性团体乃至发展成全国性学生联合会。1920年,第六届全国教育会联合会发布《学生自治制纲要案》。此后,以“学生自治会”命名的学生自治组织,迅速在各校设立起来,“于是学生会之组织,举所有有学校之都市,所有有学生之学校,视同必需,否则即足以显示其无人”①。就在学生自治如火如荼展开的同时,有关批评之声也随之而起。其矛头主要对准两个方面:一是在实践过程中视学生自治为时尚,过于追求其时髦形式,不求自治真意,不讲实际训练;二是在学生组织实际操作中,“自治”与“管理”矛盾难以调和,导致各种问题产生。这种矛盾既存在于学生自治会与校方管理之间,亦存在于学生自治会组织内部。学生自治会的混乱现象,导致后来国民党政府对其进行强制整顿。1928年,第一次全国教育会议通过《确立教育方针实行三民主义的教育建设以立救国大计案》。该议案对学生自治会明确提出整顿办法,严格规定自治会的成立、注册、权限、解散和改组事项。客观说来,这种举措有利于学校管理的有序进行,但学生组织“自治”的性质却因此遭到严重削弱。论文第一章,首先对学生自治的历史渊源进行了简明梳理。西方学生自治之源头,可前溯至中世纪时期的“学生”大学。这类学校由学生全权管理校务,学生极富自主自治特性,但后来逐渐被教会管理、教授治校取代。18、19世纪,经由“洪堡理念”与“美国教改”之影响,学生自治形式得以复苏,且呈现诸多崭新理念。若言中国教育史上的类通之处,则官学中的“斋长制”与书院中的“高足弟子代管制”等,也大体展现了学生自我管理、独立自治的精神。第二章,阐述学生自治引入中国的思想基础,包含政治理念、文化变迁和教育新潮三个方面。西方学生自治模式在民国前期引入国内,存在一定的政治条件、文化基础以及教育方面的考量。“自治”本是政治概念,中国乡绅自治传统与近代西方地方自治理念,经由国内对传统文化礼制的批判与学生群体力量的崛起,在教育界引起反响,并由此推及学生管理。与此同时,西方先进的教育思想不断地输入中华教育界,并成为学生自治在国内发生、发展的理论基础。第三章,学生自治的时代条件。专门就引发学生自治潮的直接诱因、表现形式以及当时教育界的普遍反应与认识成果进行详细论述。中国近代新式学校伴随着教育宗旨的重新厘定,早期出洋留学一代的“海龟回游”,杜威访华以及“五四”运动的爆发等,促成与推动了学生自治成为民国前期各类学校——尤其是高等院校学生管理的一种流行风潮。近代中国,秉承“教育救国”的教育先辈们倡导学生自治,其目的始终在于培养人格健全的现代国民,借以复兴我中华民族。第四章,学生自治的实践表现。本章对当时学生自治的实践进程、活动表现、组织团体以及积极影响等进行考察与梳理。教育一线上的各级各类学校,积极响应,开展校内学生自治实验。学生在校方支持、教师指导下,成立组织、开展活动,积极进行自我管理,在自治过程中得到锻炼,并产生了一些积极影响。教育界引进学生自治模式开展校园实践,其主要目的和动力,在于“教育救国”;除为人才兴国外,更为摒除旧式教育、培养新式国民,以全面提升国民素质而来。第五章,学生自治的理想与现实矛盾。学生自治在实际操作中,存在界限不清、学潮不断、纪律松弛以及学业难以为继等现实情况。这些情况,可根据其缘由划分为两类:一由社会问题引发而来;二因校园内部各方关系相互碰撞而生。盲目照搬美国模式以及该模式在本土上的冒进式发展,使得国内教育界对学生自治缺乏系统而充分的实验与研究,致使其在短期内就呈现“舶来之品”水土不服的现象。在探索历史原因时,文章最后从我国人文传统、政治环境、教育改革以及人的因素等方面,对学生自治中的问题之潜在病因作出探讨。关于民国时期的学生管理,有两点值得关注:一是“自治”,即学生自治;一是“管治”,即学校对于学生的规束。民国前期的学生自治,因其与学生运动、学校风潮丝丝相连,引发教育管理系统的反省与审思,遂而对学生自治施以强制管控。学生自治潮的最后临界点,是在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之后。南京政府大行“训政”,对学生施行特务监管,学生自治内核因此发生严重变异。学生界进步分子,就正当的学生自治权与学运权,同教育当局、校内反动组织展开了复杂而持久的周旋与斗争。

李淑霞[7](2005)在《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教育成本管理模式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依据马克思的成本价格理论、现代成本管理理论、教育成本分担理论等相关基础理论,采用规范研究、实证研究、系统研究和比较研究等多种研究方法,在充分借鉴企业成本管理模式和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普通高校所处的经济环境和自身特征,构建了普通高校教育成本管理模式。希望通过对普通高校教育成本管理模式的研究,能为解决目前普通高校普遍存在的成本意识不强、资源配置效率低下、无法提供较为准确教育成本信息及教育成本补偿不足等问题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以达到优化普通高校的各种投入要素、满足社会对高等教育的迫切需求、使普通高校获得持续健康发展能力的目的。 本文重点研究了四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构建了普通高校教育成本管理模式。在概述一些专家、学者对教育成本定义的基础上,本文给出了教育成本和普通高等学校教育成本的概念,并界定了本文的研究范围是普通高校的实支成本。进而在分析普通高校教育成本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基础上,结合普通高校教育成本管理现状,依据相关理论知识并充分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构建了普通高校教育成本管理模式。 第二,对构成普通高校教育成本管理模式的四大子系统——高校教育成本预算模式、高校教育成本计量模式、高校教育成本控制模式和高校教育成本补偿模式分别进行了研究。提出了高校在一个预算年度内可以支出大于收入、在几个预算年度内谋求预算收支平衡的思想;将作业成本管理理论用于普通高校,提出了基于作业的高校教育成本预算法;指出彻底改革高校现行会计制度和财务制度、用作业成本法计量高校教育成本是解决目前无法获得较为准确教育成本信息问题的根本出路,并概述了高校应用作业成本法的流程;创造性地将主成分分析思想用于分析测度普通高校科研支出计入高校教育成本比例问题,建立了普通高校教育成本投入效果模型,并通过选取的18所重点大学资料,实证分析得出重点大学科研支出的27.82%应计入高校教育

魏从林[8](2018)在《江苏省体育高考篮球专项训练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以扬州市为例》文中提出江苏省体育高考开展至今已有四十个年头。在此过程中历经多次改革,其中2010年的评分标准、细则应是较大的改革之一,将总分改为150分,其中专项50分,四项素质100分,突显专项的重要性。据近几年考生专项统计,选择篮球作为专项的考生逐年递减。然而,篮球已成为最受学生欢迎的校园体育运动项目。因此,提出对江苏省体育高考篮球专项训练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专家访谈法、逻辑分析法,以2017年扬州市体育高考篮球专项训练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为研究对象。针对扬州市普通高中篮球专项考生训练现状及影响因素得出以下结论:篮球专项考生训练现状方面:(1)江苏省体育高考项目设置较为全面、合理。(2)扬州市普通高中体育高考篮球专项教练员基本可以胜任训练工作;不足之处:教练员年龄年轻化、理论知识薄弱、带队经验不足。(3)考生篮球基础较为薄弱,专项训练时间较少,考生训练主动性较差。(4)扬州市体育考生家长对体育高考了解不够;家长主动对教练员和学校的沟通不足。(5)扬州市普通高中对体育类考生重视程度不够,教练员的待遇、校内的评奖评优、竞聘职称等属于弱势学科。(6)只有百分之五十的学校有体育馆,雨雪天影响考生篮球专项训练。篮球专项考生训练影响因素方面:(1)扬州市近几年对篮球专项冲击最大的属乒乓球专项且还呈上升趋势。(2)统筹安排四项素质与篮球专项的训练时间。(3)篮球教练员和文化课老师加强沟通根据学生具体情况作出适当的学训调整。(4)教练员在选择专项前利用选修课、体育课、篮球队训练等时间加强篮球基础训练。(5)导致运动损伤的主要原因是运动量强度过大、训练前准备活动不充分、训练时态度不端正、训练后没有及时放松等等。(6)考生对心理辅导认识不足,家长和教练员不够重视,大多数教练员只是在考试时候采取关心学生的心理。(7)教练员的训练水平对学生训练效果是有较大影响,大多教练员的训练计划只有周计划。(8)“七分管理,三分训练”体育高考生大多活泼好动,容易冲动,教练员的管理尤为重要。

娜荷芽[9](2020)在《文化接触与语言变迁 ——以图瓦语为例》文中研究说明语言文化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和遗产,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内容。民族语言研究是构筑人类共有精神家园的客观需要。从文化的视角研究语言及其发展与变迁是语言人类学重要研究内容之一,语言与文化的关系也是学界多年来一直关注的问题。语言与文化之间具有密不可分的联系。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也是文化的内容。因此,文化的变迁也影响语言的变迁。形成语言变迁的内部和外部机制有很多,而文化接触是其重要因素之一。不同文化之间的接触对接触各方或一方语言文化可能会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俄罗斯联邦是世界多民族国家之一。历史的发展奠定了其多民族聚居,多种文化共存的基础。俄罗斯多民族多文化共生的地域特点吸引着学界的关注。作为―一带一路‖倡议重要沿线国家之一,俄罗斯与中国有着长久而友好睦邻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以及深入而广泛的人文交流传统。图瓦人主要分布于俄罗斯图瓦共和国。它位于俄罗斯西伯利亚南部,多民族聚居的社会特色使其民族文化呈现多样化特征。图瓦语是图瓦人的重要交流工具,也是他们认知世界和信息交流的符号系统。不仅如此,图瓦语也是图瓦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承载者,是图瓦人认同、情感和思想表达的载体。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语言活力和多样性调查,图瓦语被列入脆弱语言行列。这一现实情况也表明图瓦语言文化保护和传承以及图瓦语研究的重要性和客观需要。而且,图瓦语研究对深入了解当今俄罗斯图瓦人的文化特征以及对促进中俄两国人文交流具有积极作用。本文将围绕文化接触与语言变迁主题,以本作者在俄罗斯图瓦共和国克孜勒市进行的实地田野调查和丰富的文献资料为分析依据,结合人类学理论与方法,重点论述图瓦文化与俄罗斯文化之间的接触如何影响图瓦语并对其形成变迁。本文将在简要论述图瓦人和图瓦语的历史与现状基础上,进一步深入探讨教育、媒体、日常生活领域所体现的图瓦语变迁及其表现形式。本文第二章从语言与教育、学前教育、初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和教科书等五个方面的内容重点论述了教育领域所体现的图瓦语变迁及其表现形式。整体而言,学生群体兼用图瓦语和俄语的情况趋向普遍,而且多数学生掌握了良好的双语能力。图瓦语教科书内容类型多样,而且课文内容中的俄语借词较多,部分内容也体现俄罗斯各民族共同奋斗,共谋发展的历史过程。因此,教育领域体现出图瓦语言文化与俄罗斯语言文化之间的交流、交融与共存。本文第三章从语言与媒体、纸媒体语言、电视媒体语言和网络媒体语言等四个部分来阐释了媒体领域所展现的图瓦语变迁及其表现形式。图瓦语纸媒体和电视媒体中使用较多俄语借词。图瓦语网络词汇拼写特点表明凸显图瓦语特点的?、?、?三个字母时常被人们由О、У、Н三个字母代替使用。网络图瓦语缩略词也呈现与网络俄语缩略词相同的特点。现代网络媒体图瓦语体现图瓦—俄罗斯文化的接触对图瓦语的影响以及该两种文化间的接触与交流。本文第四章由语言与日常生活、人名和亲属称谓变迁、语言场合与选择、语言态度与选择等四方面的内容构成,并探讨了图瓦语在日常生活领域中所体现的变迁及其意义。图瓦人名和亲属称谓词不仅保留了图瓦语言文化的传统与习俗,同时也体现着俄罗斯语言文化特点。部分图瓦人取俄罗斯名或者带有俄语人名或俄罗斯文化特点的名字。日常生活中,图瓦人的部分亲属称谓词也使用俄语亲属称谓词。对于图瓦人来说图瓦语和俄语有各自的使用功能。图瓦人的语言态度与选择也表明他们对图瓦语和俄语的重视以及该两种语言对他们的重要性。总而言之,日常生活领域体现出图瓦文化和俄罗斯文化接触和交融背景下的图瓦语传承与变迁以及多元文化共存的现象。通过上述内容与分析,本文重点探讨了图瓦文化与俄罗斯文化接触对图瓦语形成的影响与变迁。以图瓦文化与俄罗斯文化接触为前提的图瓦语言文化变迁有多种表现形式,其中文化涵化现象较突出。图瓦语变迁体现了图瓦文化接受和适应俄罗斯文化的部分特征。不仅如此,俄罗斯图瓦人采借俄罗斯文化并将其与图瓦文化进行有机整合,从而促进了图瓦—俄罗斯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与交融。民族语言研究不仅是世界语言文化多样性保护的理论借鉴依据,也符合国家发展、国际间人文交流政策导向。同时,民族语言研究对构筑人类共有精神家园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有重要意义。图瓦语个案研究对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化保护和发展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苗曾志[10](2019)在《食品安全消费者教育中的政府职能研究》文中提出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推进,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对食品质量的安全性、营养性需求也越来越高,但目前我国食品安全问题依然时有发生。食品安全的有效治理,仅仅依靠政府是不够的,需要社会多方面力量的共同参与,消费者群体的作用不容忽视。但相关调查显示,我国消费者食品安全知识水平与消费维权意识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升,而社会与家庭方面无法解决目前消费者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因此需要政府发挥相应职能进行引导和教育。从目前的研究情况来看,大多数食品安全研究还是聚焦于政府监管、法律法规完善与标准体系构建这些方面,对于食品安全领域中的消费者教育关注不足,更缺乏对消费者教育中政府职能的探讨。本文着眼于食品安全领域下消费者教育中的政府职能,运用文献分析与定量分析的方法开展相应研究。首先对相关的文献政策、法律法规进行归纳梳理,明确食品安全、政府职能、消费者教育的概念范围和理论基础及政府在食品安全消费者教育中应具有的职能作用,并尝试构建食品安全消费者教育的政府职能模型框架。其次基于政府职能的四个作用范围进行食品安全消费者教育感知的问卷调查,发现目前消费者对于政府开展食品安全教育的感知程度并不强,主要表现为:食品安全知识教育认知不足,食品安全维权和监督的意识和能力还比较薄弱,食品安全社会责任感缺乏。这说明食品安全教育效果有待增进,政府这方面的职能有待加强。再次本文在调查的基础上,立足我国食品安全消费者教育的现实状况,从食品安全知识教育、食品安全维权教育、食品安全监督教育、食品安全责任教育四个方面,分析目前政府在食品安全消费者教育中应然层面的职能体现、实然层面的职能现状以及具体职能问题所在。接下来选取美国、英国、日本三个国家,总结其食品安全消费者教育中的政府经验,为我国政府行使这方面职能提供参考借鉴。最后结合实际情况,分别从加强资源管理、深化意识培养、重视参与引导等三个方面提出完善我国食品安全消费者教育中政府职能的具体建议。本文以实证调查与文献资料为主要依据,归纳出以培养聪明的、自立的、自觉的、负责的消费者为政府职能的目标定位,进而从政府职能的作用范围入手,分析食品安全消费者教育中的知识教育、维权教育、监督教育、责任教育四个方面的教育现状及存在的政府职能问题,结合国内外学者对食品安全领域消费者教育的研究,提出在资源管理、意识培养、参与引导等三个方面的政府职能建议。

二、浅议高等院校膳食工作的综合管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议高等院校膳食工作的综合管理(论文提纲范文)

(1)古代食疗专篇专着中含药情况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文献综述:药膳和食疗的研究现状
    1 药膳研究综述
        1.1 理论研究
        1.2 实验研究
        1.3 临床研究
    2 食疗研究综述
        2.1 理论研究
        2.2 实验研究
        2.3 临床研究
    3 分析与讨论
        3.1 研究现状分析
        3.2 讨论
    4 小结
    5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一部分 古今药膳名称的考证
    1 古代药膳出自史籍和经籍而医书中无此说
        1.1 史籍和经籍中药膳为“药”与“膳”的并称
        1.2 最早的食疗专篇专着中的含药食方为临床治病而设,非为养生
    2 现代药膳定义相互矛盾且与食疗关系混淆
        2.1 教材中的“药膳’”与“食疗”
        2.2 专着中的“药膳”与“食疗”
        2.3 辞书中的“药膳”与“食疗”
        2.4 科技名词术语中的“药膳”与“食疗”
        2.5 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中的“药膳”
    3 为避“药”字,起初经营者不以“药膳”为名
    4 讨论
        4.1 药食同源与药食有别
        4.2 毒药治病与膳为美食
    5 小结
        5.1 药膳应属临床营养学范畴,为医疗行为
        5.2 现行“药食同源”名单不适宜家庭和商业操作
        5.3 历代古医书中无“药膳”说法,但有以药入食记载
第二部分 以药入食记载的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资料
        1.2 文献检索与资料整理
        1.3 统计分析
    2 统计结果
        2.1 唐代以药入食的记载概况
        2.2 宋代以药入食的记载概况
        2.3 元代以药入食的记载概况
        2.4 明代以药入食的记载概况
        2.5 清代以药入食的记载概况
    3 分析
        3.1 食疗本草和食疗方含药概况
        3.2 各朝代所用药物在当时属药属食情况
        3.3 食疗专篇专着中所含药物总体情况
        3.4 有毒药物的应用
        3.5 含药食疗方的特点
    4 小结
第三部分 以药入食相关问题的探讨
    1 药物混用情况的考证
        1.1 苍耳子/草的误用
        1.2 木通的品种混淆
        1.3 吴茱萸与食茱萸的混淆
        1.4 小结
    2 服食风气对食方中石药应用的影响
        2.1 服食的产生与发展
        2.2 各代食方中石药的应用情况
        2.3 石药入食的利弊
        2.4 小结
    3 药食并用商品化的源流
        3.1 药食并用商品化产生并盛行于宋代
        3.2 元代及其以后药食并用商品化概况
        3.3 小结
    4 以药入食安全性的探讨
        4.1 现代“药食同源名单”中物品的性味及毒性分析
        4.2 古代“药食同源名单”中物品的性味及毒性分析
        4.3 “药膳”产业需求旺盛但问题频发
        4.4 严格把好以药入食关口
        4.5 小结
结语
    1 对以药入食的整体认识
    2 对以药入食的反思
        2.1 以药入食之利
        2.2 以药入食之弊
        2.3 以药入食之建议
    3 对本研究的评价
        3.1 本研究的价值
        3.2 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个人简历

(2)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高等教育成本研究的历史演进(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目的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本文结构
    1.4 本文创新点
2 高等教育成本文献梳理
    2.1 相关文献检索
        2.1.1 样本选取
        2.1.2 总体文献数量
        2.1.3 分类文献数量
    2.2 高等教育成本研究的阶段划分
        2.2.1 划分意义与依据
        2.2.2 阶段划分与分析
3 高等教育成本观点梳理
    3.1 高等教育成本的基本问题
        3.1.1 教育成本、高等教育成本与高等学校教育成本
        3.1.2 成本内涵
        3.1.3 成本特征
        3.1.4 成本分类
    3.2 高等教育成本的核算
        3.2.1 核算意义
        3.2.2 核算主体
        3.2.3 核算对象
        3.2.4 核算内容
        3.2.5 核算原则
        3.2.6 核算期间
        3.2.7 核算方法
    3.3 高等教育成本的补偿
        3.3.1 补偿的本质
        3.3.2 补偿的途径与方式
        3.3.3 补偿的模式
    3.4 高等教育成本的分担
        3.4.1 分担的主体
        3.4.2 分担的原则
        3.4.3 分担的标准
        3.4.4 对成本分担机制的建议
4 制度变迁与理论研究的关系
    4.1 高等教育规模与理论研究
    4.2 高等教育收费制度与理论研究
    4.3 高等学校会计制度与理论研究
5 研究结论、局限与展望
    5.1 研究结论
        5.1.1 研究的文献数量
        5.1.2 研究的内容范围
        5.1.3 制度变迁与理论研究的关系
    5.2 研究局限
    5.3 研究展望
致谢
主要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附录1 样本文献
附录2 高等教育成本研究文献摘编

(3)中国建筑遗产测绘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的意义
    二、已有研究综述
    三、研究方法和范围
    四、论文结构
    五、创新点与未尽事宜
第一章 中国建筑遗产测绘活动的先导
    第一节 域外学者对中国建筑的考察测绘活动
        一、欧洲学者对中国建筑的考察测绘
        二、日本学者对中国建筑的考察测绘
    第二节 近代学术与技术的发展
        一、近代学术思潮
        二、测绘技术的近代化
    第三节 实物测绘方法的确立
        一、朱启钤创立中国营造学社
        二、中国建筑师对中国传统建筑的考察
        三、实物测绘方法的确立
    本章小结
第二章 中国营造学社的建筑遗产调查测绘
    第一节 中国营造学社的建筑遗产调查测绘历程
        一、初肇——以清代官式建筑研究为“前理解”
        二、发兴——实物调查测绘的初步展开
        三、拓展——紧凑密集的大规模调查测绘
        四、尾声——战时的考察与总结
    第二节 中国营造学社测绘的学术思想
        一、实物调查测绘的方法论来源
        二、田野调查测绘的研究思路
        三、明清官式建筑测绘的研究思路
    第三节 中国营造学社测绘的技术路线
        一、调查测绘程序
        二、调查测绘等级划分
        三、田野考察调查测绘方法
        四、明清官式建筑测绘方法
        五、修缮勘察测绘方法
        六、评析与启示
    第四节 中国营造学社测绘研究的成就及影响
        一、奠基中国建筑史学治学方法
        二、奠立中国建筑史学研究基础
        三、解读宋《营造法式》
        四、辅助图解古代建筑典籍
        五、推动建筑遗产保护实践
        六、促进建筑创作
        七、培养专门人才
        八、古建筑测绘研究的社会影响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旧都文物整理委员会及其他机构的建筑遗产测绘
    第一节 文整会成立与明长陵测绘
        一、清末民初的文物保护思想与实践
        二、文整会成立与明长陵修缮工程
    第二节 旧都文物整理委员会及其实施事务处的建筑遗产保护测绘
        一、文整会与文整工程沿革
        二、文整工程中测绘的作用和意义
        三、文整会技术力量的发展与保护职能的完善
    第三节 1941-1945年北京中轴线建筑测绘
        一、北京中轴线建筑测绘缘起与概况
        二、北京中轴线建筑测绘的详细情形
        三、测绘工具和成果
        四、测绘方法和要求
        五、中轴线建筑测绘成功的条件
        六、中轴线建筑测绘的意义和影响
    第四节 其他机构的建筑遗产调查测绘活动
        一、国立北平研究院对北平寺庙的调查测绘
        二、教育部艺术文物考察团对西北建筑的调查测绘
        三、西北史地考察团与敦煌艺术研究所对敦煌莫高窟的测绘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建筑遗产调查测绘的扩展(1949年-1980年代)
    第一节 建筑遗产调查测绘步入正轨
        一、文物保护管理体系的建立
        二、共和国初期以专家为主力的古建筑调查测绘
        三、文物保护单位制度与全国文物普查
        四、古建筑测绘人才培养
    第二节 建筑遗产调查测绘的全面深入
        一、文整会的勘察测绘
        二、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理论及历史研究室的古建筑调查研究
        三、其他机构的古建筑调查测绘研究
    第三节 古建筑测绘技术方法的总结
        一、《勘查山西古建筑的工作方法》(1954年)
        二、《建筑纪念物的测量方法》(1955年)
        三、古建筑测绘培训教材(1976年)
    第四节 文物保护工程中的测绘
        一、文物保护工程的发展概况
        二、文物保护工程的图纸要求和具体程序
        三、测绘与文物保护工程各环节的关系
        四、这一时期文物保护工程及测绘的特点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建筑遗产测绘的全面发展(1980年代至今)
    第一节 高等院校古建筑测绘融入国家文化遗产保护体系
        一、人才培养的促进与合作
        二、条块分割式管理体制的突破
        三、国家文物局文物建筑测绘研究重点科研基地的建立
        四、高校古建筑测绘的发展
    第二节 建筑遗产测绘技术管理体系的发展完善
        一、文物保护单位“四有”档案的深化
        二、文物保护工程测绘记录的法制化建设
    第三节 建筑遗产测绘技术的发展及应用
        一、建筑遗产测绘的数字化发展
        二、建筑遗产测绘的信息化发展
        三、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建筑遗产测绘领域中的应用研究
    第四节 建筑遗产测绘规范化建设
        一、文物保护标准化建设
        二、文物建筑测绘规范化研究
        三、《文物建筑测绘技术规程》的编写
    第五节 建筑遗产测绘对建筑史学研究的影响
        一、实物测绘与学术研究的相互促进
        二、古代建筑尺度规律研究
    第六节 文物保护工程测绘记录的发展与问题
        一、个案分析——独乐寺观音阁维修工程
        二、文物保护工程测绘记录的发展与问题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个案研究——天津大学古建筑测绘历程
    第一节 发轫(1953-1964年)
        一、古建筑测绘实习开设的背景
        二、古建筑测绘实习历程
        三、古建筑测绘实习的管理与教学
        四、古建筑测绘与建筑教育思想
        五、古建筑测绘与建筑历史研究
    第二节 继承(1976-1989年)
        一、回顾传统
        二、重要测绘项目
        三、古建筑测绘实习危机
        四、古建筑测绘教学思路
        五、古建筑测绘的收获与对外交流
    第三节 突破(1985-1997年)
        一、重要测绘项目
        二、古建筑测绘教学与改革
        三、古建筑测绘成果转化
        四、培养综合素质
    第四节 拓展(2004-2014年)
        一、古建筑测绘直接融入国家文化遗产保护体系
        二、古建筑测绘的全面发展
        三、重要测绘项目
        四、对外交流与合作
        五、影响与荣誉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语
    一、建筑遗产测绘发展历程综述
    二、相关问题探讨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4)高校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现状与对策研究 ——以天津医科大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意义和目的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和目的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1.3 研究的方法思路和结构
        1.3.1 研究的方法
        1.3.2 研究的思路与结构
    1.4 研究的内容
第二章 高校食品安全理论简述
    2.1 高校食堂食品安全概述
        2.1.1 食品安全的概念和内涵
        2.1.2 高校食品安全管理工作的概念和内涵
        2.1.3 高校食品安全的基本管理要素
    2.2 高校食品安全问题的特殊性分析
        2.2.1 经营主体性质特殊
        2.2.2 经营形式特殊
        2.2.3 消费群体特殊
        2.2.4 事故后果更严重
        2.2.5 食品安全监管有难度
    2.3 高校后勤社会化背景下食品安全管理现状
        2.3.1 对食品安全的重视有待加强
        2.3.2 外包食堂过于追逐盈利,忽视食品安全
        2.3.3 师生维权意识差
        2.3.4 从业人员流动频繁素质普遍不高
        2.3.5 缺乏有效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第三章 天津市针对高校食品安全工作的具体政策和措施
    3.1 逐步完善高校食堂管理制度体系
    3.2 建立教育系统食品安全例会机制和定期检查制度
    3.3 建立高校食堂大宗物资政府采购制度
    3.4 建立高校食堂监控系统
    3.5 在天津市市属高校食堂推广“名厨亮灶”工程
第四章 天津医科大学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现状与问题分析
    4.1 天津医科大学基本情况介绍
    4.2 天津医科大学膳食服务工作介绍
    4.3 天津医科大学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建设情况
        4.3.1 严格落实集中采购,把好源头关
        4.3.2 继续加大对学生食堂的资金投入
        4.3.3 完善落实食堂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4.3.4 加强对学生食品卫生安全的监督检查力度
    4.4 天津医科大学食品安全工作存在问题分析
        4.4.1 食堂布局结构老化,基础设施缺失严重
        4.4.2 经营方式对食品安全管理工作不利
        4.4.3 从业人员业务素质偏低且流动性大
        4.4.4 食品保存期限与供餐需要的现实矛盾依然存在
        4.4.5 行政监管起不到应有作用和效果
第五章 天津医科大学食品安全问题影响因素分析
    5.1 行业因素
        5.1.1 食源性污染因素
        5.1.2 生产过程污染因素
        5.1.3 食品流通环节污染因素
        5.1.4 其他因素
    5.2 社会因素
        5.2.1 高校扩招加大食堂就餐压力
        5.2.2 后勤社会化给食品安全管理造成压力
        5.2.3 校园周边餐饮业带来的危机
    5.3 自身因素
        5.3.1 从业人员素质
        5.3.2 食品采购及检验能力
        5.3.3 食堂硬件设施状况
第六章 高校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完善对策
    6.1 完善高校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目标
        6.1.1 向高校师生提供优质的餐饮服务
        6.1.2 促进高校食品安全管理工作水平的提升
        6.1.3 为其他高校食品安全管理工作提供指导依据
    6.2 完善高校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原则
        6.2.1 以人为本的原则
        6.2.2 注重事前监管原则
        6.2.3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原则
    6.3 完善管理体系建设的措施
        6.3.1 妥善处理食堂公益性与市场化运作的关系
        6.3.2 坚持以自主经营为主和分组承包为辅的经营模式
        6.3.3 充分发挥学生伙食委员会和广大师生的监督作用
        6.3.4 完善激励机制,加大对从业人员的培训力度
        6.3.5 积极推行学校食堂标准化建设
        6.3.6 坚持走学生食堂集约化道路
        6.3.7 利用现有资源,推进对学生的食品安全教育
        6.3.8 建立学校公共安全事件处置预案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1:教育系统食品安全检查流程图
附录 2:2015 年天津市属高校食堂大宗物资采购情况汇总
附录 3:米饭生产线加工流程

(6)民国前期学生自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表目录
导论
    一、研究缘起与概念界定
        (一) 研究缘起
        (二) 概念界定
    二、相关研究与文献综述
        (一) 国外研究概况
        (二) 国内相关研究文献
    三、研究意义、思路与方法
        (一) 研究意义
        (二) 研究思路
        (三) 研究方法
第一章 学生自治的历史渊源
    第一节 西方学生的自治简史
        一、西方学生自治之肇始
        二、近代学生自治的复兴
    第二节 书院管理及其近代变迁
        一、书院教育的学生管理
        二、书院特质及其近代变迁
第二章 学生自治的思想基础
    第一节 政治理念
        一、从乡绅自治到地方自治
        二、地方自治与学生自治
    第二节 文化变迁
        一、传统礼制的颠覆
        二、青年亚文化形成
    第三节 教育新潮
        一、清末民初之思想萌动
        二、西方教育新潮来袭
        三、大学里的自治与自由
第三章 学生自治的时代条件
    第一节 事势推手
        一、学生国民与“五四”运动
        二、杜威来华与自治宣讲
        三、其他相关因素
    第二节 舆论助力
        一、自治宣传
        二、学生言论
        三、美国因素
    第三节 思想主张
        一、认知共识
        二、思想分歧
第四章 学生自治的实践表现
    第一节 学生自治的实践进程
        一、零星初现
        二、热潮袭来
    第二节 学生自治的活动表现
        一、生活食宿管理
        二、校内课外活动
        三、校外社会服务
    第三节 学生自治的组织团体
        一、学生自治性组织
        二、学生自治会
    第四节 学生自治的积极影响
        一、实践道德,协调个性,与群共进
        二、力行自治,改变学生管理模式
        三、丰富生活,推动校园文化建设
        四、催生刊物,扩大学生话语权
第五章 学生自治的理想与现实矛盾
    第一节 社会问题
        一、角色争议与困惑
        二、读书与救国之冲突
        三、学生自治与学生运动
    第二节 校园矛盾
        一、师生关系问题
        二、“自”与“治”的纷争
        三、学生自治与学校风潮
    第三节 诱因解析
        一、文化传统的惯性阻力
        二、政治环境的负面熏染
        三、教育民主的冒进发展
        四、国民性认同与批判
        五、青春与变革的碰撞
余论
参考文献
后记

(7)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教育成本管理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1章 绪论
    1.1 论文选题背景、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1.1 论文选题背景
        1.1.2 研究的目的
        1.1.3 研究的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及评述
        1.2.1 国外相关研究现状
        1.2.2 国内相关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1.3 论文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3.1 论文研究思路
        1.3.2 论文研究方法
    1.4 论文创新之处
第2章 相关基础理论综述
    2.1 马克思的相关理论及思想
        2.1.1 马克思的成本价格理论
        2.1.2 马克思恩格斯的教育经济思想
    2.2 人力资本理论
        2.2.1 人力资本的概念
        2.2.2 人力资本的形成途径
        2.2.3 人力资本的收益
    2.3 教育成本分担理论
        2.3.1 教育成本分担理论产生的背景
        2.3.2 教育成本分担理论的内容
        2.3.3 教育成本分担理论的适用性
    2.4 现代成本管理理论
        2.4.1 现代成本管理理论的内容
        2.4.2 现代成本管理两种主要模式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普通高校教育成本分析及其管理模式的构建
    3.1 普通高校教育成本特征分析
        3.1.1 普通高校教育成本概念的界定
        3.1.2 普通高校教育成本的分类
        3.1.3 普通高校教育成本的特征
    3.2 普通高校教育成本影响因素分析
        3.2.1 普通高校教育成本的宏观影响因素
        3.2.2 普通高校教育成本的微观影响因素
    3.3 普通高校教育成本管理现状分析
        3.3.1 普通高校教育成本管理工作的进展
        3.3.2 普通高校教育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3.4 普通高校教育成本管理模式的总体框架构建
        3.4.1 普通高校教育成本管理模式的构建思路
        3.4.2 普通高校教育成本管理模式的总体框架
        3.4.3 普通高校教育成本管理模式的特征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普通高校教育成本预算模式
    4.1 普通高校教育成本预算概述
    4.2 普通高校教育成本预算的编制原则
        4.2.1 普通高校教育成本预算编制的总原则
        4.2.2 普通高校教育成本预算编制的一般原则
        4.2.3 普通高校教育成本预算编制的具体原则
    4.3 普通高校教育成本预算的编制
        4.3.1 普通高校教育成本预算编制前的准备工作
        4.3.2 普通高校教育成本预算的编制方法
        4.3.3 普通高校教育成本预算数额的确定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普通高校教育成本计量模式
    5.1 普通高校教育成本计量的前提、原则和要求
        5.1.1 普通高校教育成本计量的前提
        5.1.2 普通高校教育成本计量的原则
        5.1.3 普通高校教育成本计量的要求
    5.2 普通高校教育成本计量对象和教育成本项目
        5.2.1 普通高校教育成本计量对象
        5.2.2 普通高校教育成本项目
    5.3 普通高校教育成本计量方法
        5.3.1 三种计量方法的分析
        5.3.2 作业成本法
    5.4 普通高校科研支出计入教育成本问题研究
        5.4.1 普通高校科研支出计入高校教育成本的必要性
        5.4.2 普通高校科研支出计入高校教育成本比例的测度方法
        5.4.3 普通高校科研支出计入高校教育成本比例的实证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普通高校教育成本控制模式
    6.1 普通高校教育成本控制概述
        6.1.1 普通高校教育成本控制的内容
        6.1.2 普通高校教育成本控制的时间
        6.1.3 普通高校教育成本控制的空间
    6.2 普通高校教育成本控制系统
        6.2.1 普通高校教育成本控制的目标
        6.2.2 普通高校教育成本控制的对象
        6.2.3 普通高校教育成本控制的手段
        6.2.4 普通高校教育成本控制的途径
    6.3 普通高校教育成本控制模式的构建
        6.3.1 普通高校各管理层对成本行为的要求
        6.3.2 普通高校教育成本控制模式
    6.4 普通高校教育成本控制方法
        6.4.1 目标成本控制法
        6.4.2 预算成本控制法
        6.4.3 制度性成本控制法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普通高校教育成本补偿模式
    7.1 普通高校教育成本补偿的现状
        7.1.1 国外高等教育成本的补偿现状
        7.1.2 国内普通高校教育成本补偿的现状
    7.2 普通高校教育成本补偿的必要性及原则分析
        7.2.1 普通高校教育成本补偿的必要性
        7.2.2 普通高校教育成本补偿的原则
    7.3 普通高校教育成本补偿模式分析
        7.3.1 普通高校教育成本三种补偿模式的分析
        7.3.2 政府和受教育者个人及家庭全额补偿的模式
    7.4 本章小结
第8章 普通高校教育成本管理有效性的 DEA评价
    8.1 普通高校教育成本管理评价体系
        8.1.1 普通高校教育成本管理评价概念和原则
        8.1.2 普通高校教育成本管理评价体系的构建思路
        8.1.3 普通高校教育成本管理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
    8.2 数据包络分析(DEA)理论
        8.2.1 数据包络分析(DEA)理论概述
        8.2.2 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的基本模型
    8.3 普通高校教育成本管理有效性的 DEA实证分析
        8.3.1 评价数据的收集与评价指标体系的简化
        8.3.2 普通高校教育成本管理有效性的 DEA评价
        8.3.3 普通高校教育成本管理有效性 DEA评价结果分析
    8.4 本章小结
第9章 普通高校教育成本管理模式的实施对策
    9.1 普通高校实施教育成本管理模式的宏观对策
        9.1.1 深化高等教育体制改革
        9.1.2 改革中国的政府预算会计制度
        9.1.3 制定普通高校教育成本管理法规体系
        9.1.4 建立高校教育成本信息中心
        9.1.5 改革现行的学费政策
    9.2 普通高校实施教育成本管理模式的微观对策
        9.2.1 科学确定学校的发展规划
        9.2.2 加强办学和管理体制改革
        9.2.3 采用战略成本管理思想
        9.2.4 妥善实施作业成本管理
        9.2.5 建立高校教育成本管理保障措施体系
        9.2.6 全方位做好资助贫困生工作
    9.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8)江苏省体育高考篮球专项训练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以扬州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选题意义
    1.3 选题目的
    1.4 文献综述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问卷调查法
        2.2.3 数理统计法
        2.2.4 专家访谈法
        2.2.5 逻辑分析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江苏省扬州市体育高考篮球专项训练的现状分析
        3.1.1 江苏省普通高中体育高考招生设置情况
        3.1.2 扬州市体育高考篮球专项教练员现状与分析
        3.1.3 扬州市普通高中体育高考篮球专项考生自身情况及训练现状与分析
        3.1.4 扬州市普通高中学生家长体育高考生关心程度的现状分析
        3.1.5 扬州市普通高中学校对体育高考篮球专项考试训练的重视程度分析
        3.1.6 扬州市普通高中学校篮球场地配置现状分析
    3.2 扬州市体育高考篮球专项运动训练的影响因素分析
        3.2.1 体育高考中其他专项对篮球专项的选择影响分析
        3.2.2 四项素质训练对篮球专项训练的影响分析
        3.2.3 文化课对篮球专项学生训练的影响分析
        3.2.4 体育考生篮球专项基础对专项成绩的影响分析
        3.2.5 运动损伤对篮球专项学生训练的影响分析
        3.2.6 心理辅导对篮球专项考生训练的影响分析
        3.2.7 扬州市教练员的训练方法手段及计划设计对篮球专项考生训练的影响分析
        3.2.8 学校管理对篮球专项体育考生训练的影响分析
4 对策研究
    4.1 扬州市体育高考篮球专项训练现状的对策研究
    4.2 扬州市体育高考篮球专项训练影响因素的对策
5 结论
参考文献
附件
    附件1
    附件2
    附件3
    附件4
论文作者在学术期间发表的学生论文目录
致谢

(9)文化接触与语言变迁 ——以图瓦语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缘由、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缘由
        二、研究目的
        三、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综述
        一、文化变迁相关研究
        二、国外图瓦语相关研究
        三、国内图瓦语相关研究
    第三节 研究方法和内容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内容
第一章 图瓦人与图瓦语
    第一节 图瓦人历史与现状
        一、历史记载
        二、关于图瓦人的名称
        三、图瓦人现状
    第二节 图瓦语历史与现状
        一、时代背景
        二、图瓦语现状
    小结
第二章 教育与图瓦语变迁
    第一节 语言与教育
    第二节 学前教育
        一、学前教育相关规定
        二、克孜勒市学前教育
    第三节 初中等教育
        一、第W混合学校
        二、第E民族学校
        三、图瓦语老师
    第四节 高等教育
        一、高等教育相关规定
        二、克孜勒市高等教育
    第五节 教科书
        一、图瓦语教科书内容分类
        二、图瓦语教科书内容分析
        三、双语教材
    小结
第三章 媒体与图瓦语变迁
    第一节 语言与媒体
    第二节 纸媒体语言
        一、唐努图瓦共和国时期《真理报》
        二、苏联时期《真理报》
        三、俄罗斯联邦时期《真理报》
    第三节 电视媒体语言
        一、图瓦语和俄语电视新闻内容分类
        二、图瓦语和俄语电视新闻节目语句和有声语言分析
    第四节 网络媒体语言
        一、网络新闻语言
        二、字母?、?、?
        三、缩略词
    小结
第四章 日常生活与图瓦语变迁
    第一节 语言与日常生活
    第二节 人名和亲属称谓变迁
        一、人名变迁
        二、亲属称谓变迁
    第三节 语言场合与语言选择
    第四节 语言态度与语言选择
    小结
结论
    一、文化接触与语言变迁
    二、文化接触下的语言变迁表现形式
    三、文化接触对语言变迁的影响
参考文献
致谢
在校期间的研究成果

(10)食品安全消费者教育中的政府职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情况
        1.2.2 国内研究情况
        1.2.3 综述小结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研究目标
    1.4 创新点与不足
第2章 基本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基本概念
        2.1.1 食品安全
        2.1.2 政府职能
        2.1.3 消费者教育
    2.2 理论基础
        2.2.1 公共产品理论
        2.2.2 政府职能理论
        2.2.3 消费者教育理论
    2.3 本文的分析框架
        2.3.1 相关概念的关系
        2.3.2 本文的分析框架
第3章 食品安全消费者教育感知调查
    3.1 问卷设计与调查
        3.1.1 问卷设计与数据获取
        3.1.2 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3.2 数据统计与分析
        3.2.1 均值加总分析
        3.2.2 描述统计分析
    3.3 调查结果的讨论
第4章 食品安全消费者教育中的政府职能问题分析
    4.1 消费者食品安全知识教育方面
        4.1.1 政府职能作用表现
        4.1.2 政府职能发挥现状
        4.1.3 政府职能问题分析
    4.2 消费者食品安全维权教育方面
        4.2.1 政府职能作用表现
        4.2.2 政府职能发挥现状
        4.2.3 政府职能问题分析
    4.3 消费者食品安全监督教育方面
        4.3.1 政府职能作用表现
        4.3.2 政府职能发挥现状
        4.3.3 政府职能问题分析
    4.4 消费者食品安全责任教育方面
        4.4.1 政府职能作用表现
        4.4.2 政府职能发挥现状
        4.4.3 政府职能问题分析
第5章 国外食品安全消费者教育的经验借鉴
    5.1 美国政府的做法
        5.1.1 鼓励全民参与食品安全消费者教育
        5.1.2 投资建立食品安全消费者教育体系
        5.1.3 引导各方开展食品安全消费者教育
    5.2 英国政府的做法
        5.2.1 开展食物消费指导与营养干预计划
        5.2.2 推动行业协会咨询和社会组织培训
        5.2.3 构建成熟理性的食品安全媒体环境
    5.3 日本政府的做法
        5.3.1 成立国民生活中心作为教育载体
        5.3.2 搭建供应商与消费者联系的桥梁
        5.3.3 探索以旅游产业带动消费者教育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完善食品安全消费者教育中政府职能的建议
    6.1 加强食品安全消费者教育中的资源管理
        6.1.1 规范食品安全教育的知识体系
        6.1.2 明确食品安全教育的法律法规
        6.1.3 专设食品安全教育的主导机构
    6.2 深化食品安全消费者教育中的意识培养
        6.2.1 全方位普及,培养“食育”文化
        6.2.2 多层次传播,营造食品安全氛围
        6.2.3 针对性教育,增强食品安全意识
    6.3 重视食品安全消费者教育中的参与引导
        6.3.1 创新教育形式,提升参与吸引力
        6.3.2 提高教育效率,降低公众参与成本
        6.3.3 加强教育反馈,增强参与感和获得感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A 食品安全消费者教育感知调查问卷
附录B 食品安全消费者教育感知测量维度
致谢

四、浅议高等院校膳食工作的综合管理(论文参考文献)

  • [1]古代食疗专篇专着中含药情况的研究[D]. 范宁.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6(08)
  • [2]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高等教育成本研究的历史演进[D]. 赵佳丽.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13(S1)
  • [3]中国建筑遗产测绘史研究[D]. 李婧. 天津大学, 2015(08)
  • [4]高校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现状与对策研究 ——以天津医科大学为例[D]. 郝紫光. 天津大学, 2016(01)
  • [5]浅议高等院校膳食工作的综合管理[J]. 汤载荣,林秀华,陈远恩. 中国高校后勤研究, 1994(S1)
  • [6]民国前期学生自治研究[D]. 向华. 华中师范大学, 2014(08)
  • [7]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教育成本管理模式研究[D]. 李淑霞.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05(02)
  • [8]江苏省体育高考篮球专项训练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以扬州市为例[D]. 魏从林. 苏州大学, 2018(04)
  • [9]文化接触与语言变迁 ——以图瓦语为例[D]. 娜荷芽. 内蒙古大学, 2020(01)
  • [10]食品安全消费者教育中的政府职能研究[D]. 苗曾志.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19(07)

标签:;  ;  ;  ;  ;  

浅谈高校餐饮工作的综合管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