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亚太地区的卫星通信市场(论文文献综述)
蔺陆洲[1](2020)在《从太空竞赛到空间合作航天外交的理论建构与现实转型》文中研究指明太空竞争与空间合作的关系变化和政策调整是航天外交的基本问题。本文围绕竞争与合作的主轴,建构了一种航天外交的理论框架并以商业航天为基点分析了航天外交的现实转型。在回顾航天外交相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明确了研究的核心问题、主要方法和创新点,进而界定了航天外交概念的内涵、外延和特征。通过梳理自1957年以来航天外交的发展历史和当前航天外交的发展趋势,结合国际政治经济学理论在相互依存、霸权稳定、世界体系、国家主义和依附理论的发展路径与分析范式,总结了航天外交在战略、资金和科技各方面的理论要素。基于这三个航天外交的理论要素,将航天产业的计划经济属性、国家为核心的行为体和大国竞争的本质特征确立为航天外交理论的范式,以航天相对实力的变化和航天外交政策的调整为主要逻辑,建立航天外交的理论模型,在太空竞赛和空间合作方面形成理论推论。综合运用相关性分析的定量研究方法和比较分析的定性研究方法,对理论和推论进行检验。通过理论限制性条件分析,将商业航天识别为改变航天外交理论外部环境和条件的颠覆性变量,并对航天外交理论的发展进行预测。随后,以文章建构的航天外交理论框架,针对世界航天外交总体态势、主要航天国家和国际航天组织的结构与政策,利用案例研究和博弈论进行分析,解释当前航天外交关系的状态和变化趋势。特别是基于中国的航天外交实践的总结,在大国博弈、多边主导和应用推广方面进行中国航天外交的设计并提出政策建议。最终回顾和总结航天外交的本质与启示,并对未来的航天外交进行展望。
庞立新,李杰,冯建元[2](2020)在《高通量通信卫星发展综述与思考》文中研究表明高通量卫星宽带通信是当前卫星通信最为重要的一个发展方向与应用,新一代宽带卫星通信系统传输能力已相当于4G水平,体系结构方面与地面互联网高度兼容,在宽带接入、基站中继、机载/船载/车载移动通信、企业联网、视频分发与采集等行业和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当前,高通量卫星在我国的应用崭露头角,为了把握新技术带来的变革机遇,通过数据分析和关键技术研究与评估,从市场和技术两方面对我国高通量卫星的发展趋势进行了论述。研究表明,国内与周边国家市场对我国高通量卫星有旺盛需求,高通量卫星发展潜力巨大,但为了提高市场竞争力,需从卫星载荷、组网方式、终端设备几方面着力提高性价比,并创新地采用开放的运营模式。
沈永言,Blaine Curacio[3](2017)在《亚太地区的卫星容量供求:寒冬来袭,还是春暖花开?》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过去两年里,人们不时见到看空亚太卫星通信的新闻报道。从容量供过于求,到行业竞争过度,再到非常复杂的政府政策,亚太都被不公正地确定为过去几年和未来都十分贫瘠的市场。就算亚太地区的确存在上述问题,但整合卫星行业都要面临这些挑战。实际上,NSR认为,来自亚太地区一些垂直市场的重要需求能有助于消化该地区的容量供应,未来情景将比我们所见到的这些大量负面报道更为复杂。
张骞[4](2016)在《老挝卫星项目建设的环境条件与风险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主要针对老挝卫星广播通信系统建设及商业运营项目(以下简称“老挝卫星项目”)中的环境条件和风险进行研究,通过对项目基础条件、投资环境、老挝及其它目标市场、项目商业运营发展策划、预期经济效益等因素进行分析,梳理项目风险,并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对项目进行风险测量,有针对性的提出风险的控制策略。通过对老挝卫星项目建设的环境条件和风险进行研究,能够为项目风险研究指明基本步骤和关注重点,并结合项目所处的客观环境条件,得出老挝卫星项目风险分析结论,为准确合理制定风险应对措施奠定基础。首先,对老挝卫星项目市场进行分析,通过对目标市场规模、竞争对手的市场份额、市场增长趋势、市场发展方向等内容进行分析,明确项目运营的市场前景,为项目收益能力分析奠定基础。在市场分析后,分析项目设备能力、筹融资情况、运营实体公司基本架构等内容,以确保项目具备与竞争对手竞争的基本条件,并为测算项目运营成本提供依据。结合上述两方面内容,对项目财务情况进行分析,精确计算项目在卫星寿命期内的各项财务指标。最后,根据上述重点研究结论,结合风险分析理论、文献和项目所处环境因素,对项目运营所面临的的各项风险进行了全面分析,并将风险事件转化为数据模式,为得出客观、真实的风险分析结论提供依据。老挝卫星项目建设的环境条件和风险研究结论显示,项目建设基础条件与竞争对手具有同等竞争水平,项目预期收益较好,抗风险能力较好。在研究过程中综合使用了调查法、观察法、文献研究法、定量分析法和定性分析法、经验总结法、描述性研究法和系统科学方法,以求得出客观、真实的研究结论。项目的研究为中国航天两大集团公司承揽国际宇航工程项目,特别是“整星出口+商业运营”项目运营风险管理提供了借鉴和分析模板,有助于推动中国航天企业的国际化进程。
刘豪[5](2014)在《2013年全球海事卫星通信市场发展分析》文中指出近年来,全球海事卫星通信业务高速发展。随着海事应用从基本的话音和低数据率应用向高数据率、新生应用发展,海事市场对卫星容量的需求不断增加。此前,国际移动卫星公司(Inmarsat)利用第四代卫星推出"船队宽带"(FleetBroadband)业务,铱星公司(IRIDIUM)推出"开放港/领航"(OpenPort/Pilot)宽带业务,国际通信卫星
吴景辉[6](2014)在《新形势下A卫星公司运营管理体系优化研究》文中提出作为现代远程通信的支柱之一,卫星通信一直以来以其覆盖范围广、工作频段宽、通信容量大、不受地理环境限制、通信距离远且成本与距离无关等独特优势,使人类的生产力、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发生了显着变化,卫星通信以及卫星运营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随着整个卫星运营业逐步走入了国际化和市场化,整个行业已开始面临着更加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机遇和挑战并存。本文通过研究国内、外卫星运营业的发展历程和现状,结合A卫星公司的运营管理实际,着重介绍和分析A卫星公司在运营、管理过程中所处的内外部环境和所面临的运营管理问题,并在此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自己多年的工作体会和经验,提出卫星运营企业如何在多元化的严酷市场竞争等新形势下全面进行运营管理体系优化、全方位提升运营服务管理水平的思路和方法,以期使包括A卫星公司在内的我国卫星运营企业能够在激烈的卫星通信市场竞争中不断增强行业竞争力,保持良好、快速的发展势头和持续的竞争优势。本文对A卫星公司运营管理体系的建设和优化有一定的帮助,对我国卫星运营企业整体提升运营管理水平也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郝为民[7](2013)在《我国卫星通信产业发展概况及展望》文中研究指明我国卫星通信产业经过近40年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国外发展水平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和我国整个通信行业发展相比也不太协调。现在是信息化时代,通信是实现信息化的必要条件,而卫星通信是我国通信网络不可替代的组成部分,正在发挥着愈来愈大的作用。因此,信息化给卫星通信发展带来机遇,同时,中国通信市场竞争激烈,面临着来自地面通信市场和国外卫星通信市场的挑战。
张燕[8](2009)在《中国卫星通信市场营销策略研究》文中提出卫星通信以其覆盖广、通信容量大、具有广播和多播特性、不受地理环境限制、通信质量优、建设成本低等优点,与光纤通信、数字微波通信一起,成为现代远距离通信的支柱。然而,随着地面光纤技术的快速发展,卫星通信市场需求大幅度下滑,卫星通信的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本论文通过研究全球和中国卫星通信市场的发展历程和现状,详细介绍了卫星通信市场的宏观环境以及微观环境,并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分析了卫星通信发展过程中面对的机遇和挑战。在此基础上充分利用市场营销的分析方法如SWOT分析和产品周期理论,分析了卫星通信市场的特殊性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卫星通信市场营销的相关策略和卫星通信持续发展的思路和措施。最后特别针对卫星通信服务应用的两个优势领域——应急通信和直播卫星——的应用前景和策略进行了分析。本文对卫星运营企业确立自己的市场营销策略有一定的帮助,对从事卫星通信市场营销工作的人员也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刘铮[9](2007)在《卫通集团卫星宽带通信业务的发展和市场研究》文中提出卫通集团是按照国务院电信体制改革方案,在我国最早成立的卫星通信广播运营企业的基础上组建的国有基础电信运营企业。根据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突出主业、做精做强的要求,卫通集团制定了归核化战略,将主业定位为卫星通信电视广播服务。面对地面光纤通信网络、蜂窝移动通信网络的迅猛发展,给卫星通信市场带来的强烈冲击。论文立足于集团公司做精做强卫星通信主业的战略抉择背景,运用战略管理、营销管理的理论分析与研究方法,深入分析研究了卫星宽带通信业务的发展和市场。本文的第一章阐述了卫星宽带通信的定义、特点、发展趋势;第二章对卫星宽带业务发展现状、国际卫星宽带业务以及我国卫星宽带业务的发展状况进行了论述;第三章对卫通集团发展卫星宽带业务的外部环境进行了分析,论述了卫星宽带业务发展的机遇和存在的风险;第四章分析了卫通集团发展卫星宽带业务的内部环境,对卫通集团发展卫星宽带业务的竞争优势、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论述;第五章对卫星宽带业务的市场定位分析论述,并根据市场定位,分别对具体业务进行了市场策略分析论述。
徐木土[10](2006)在《中国VSAT通信市场现状与发展趋势(一)》文中研究说明一、全球卫星通信发展概况(一)全球卫星产业逐渐复苏卫星产业是技术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的高技术产业,具有高度创新性,战略性、增值性、渗透性和风险性等特征,其产业链主要包括卫星制造业、卫星发射业、卫星通信服务业和地面设备制造业。进入21世纪之后,卫星通信产业受全球经济回升乏力、电信业务滑坡、互联网泡沫等因素的影响,发展速度从高到低。许
二、亚太地区的卫星通信市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亚太地区的卫星通信市场(论文提纲范文)
(1)从太空竞赛到空间合作航天外交的理论建构与现实转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的由来与意义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一、军事安全 |
二、法律政策 |
三、经济产业 |
四、科学技术 |
五、文化认知 |
六、研究概况 |
第三节 研究概述 |
一、主要内容 |
二、研究方法 |
三、创新点 |
第四节 论证框架与章节结构 |
第二章 概念界定 |
第一节 航天的基础概念 |
一、作为技术概念的航天 |
二、航天科技 |
三、航天系统和系统工程 |
第二节 航天外交的概念和定义 |
一、历史沿革 |
二、定义范畴 |
三、构成要素 |
四、本质特性 |
第三节 航天与国际关系理论 |
一、航天与地缘政治理论 |
二、航天与国际政治理论 |
三、航天与外交理论 |
第三章 历史与现实 |
第一节 航天外交的历史阶段 |
一、第一个时段:1957 年-1975年 |
二、第二个阶段:1975 年-1985年 |
三、第三个阶段:1985 年-2000年 |
四、第四个阶段:2000 年-至今 |
第二节 太空竞赛与现实主义 |
一、冷战早期50年代的航天外交 |
二、冷战早期60年代的航天外交 |
三、现实主义的航天外交 |
第三节 空间合作与相互依赖 |
一、冷战中期的航天外交情况 |
二、自由主义的航天外交 |
第四节 冲突对抗与霸权稳定 |
一、冷战后期的航天外交情况 |
二、新现实主义的航天外交 |
第五节 世界航天体系与依附 |
一、发展中国家的航天计划 |
二、世界体系中的航天外交 |
第六节 商业航天与国家主义 |
一、全球化与商业航天 |
二、国家主义的航天外交 |
第七节 航天外交的核心要素 |
一、科技是核心基础 |
二、战略是根本动力 |
三、资金是重要条件 |
第四章 理论框架 |
第一节 理论范式 |
一、航天经济的计划属性 |
二、国家为核心的行为体 |
三、大国竞争的本质特征 |
第二节 理论模型 |
一、关键要素 |
二、理论内核 |
三、主要逻辑 |
第三节 理论推论 |
一、太空竞赛 |
二、空间合作 |
第四节 理论验证 |
一、定量检验 |
二、定性检测 |
第五节 理论颠覆 |
一、理论界限 |
二、商业航天 |
三、理论发展 |
第五章 理论分析 |
第一节 总体态势分析 |
一、综合分析 |
二、分项分析 |
第二节 主要国家分析 |
一、美国的航天外交 |
二、俄罗斯的航天外交 |
三、欧洲的航天外交 |
四、日本的航天外交 |
五、印度的航天外交 |
第三节 国际组织分析 |
一、国际组织类型分析 |
二、多边平台博弈策略 |
三、非政府间国际组织 |
第六章 中国的航天外交 |
第一节 中国航天外交的实践 |
一、中国航天外交的基础 |
二、中国航天外交的历史 |
第二节 中国航天外交的设计 |
一、大国博弈 |
二、多边主导 |
三、应用推广 |
第三节 中国航天外交的政策建议 |
一、坚持高举高打的战略定位 |
二、改革管理体制和创新模式 |
第七章 结论 |
第一节 航天外交的本质与启示 |
一、航天外交的本质 |
二、航天外交的启示 |
第二节 航天外交的未来 |
一、持续的竞争 |
二、潜在的合作 |
第三节 存在的不足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
参考文献 |
致谢 |
(2)高通量通信卫星发展综述与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高通量通信卫星的市场需求展望 |
1.1 海事宽带卫星通信需求分析 |
1.2 机载卫星通信需求分析 |
1.3 高铁宽带有望采用卫星通信 |
1.4 海外卫星通信市场需求潜力可观 |
2 卫星与卫星组网趋势 |
2.1 高通量卫星通信将成为主要服务产品 |
2.2 选择最低成本方式组网 |
3 卫星地面设备发展趋势 |
3.1 关口站 |
3.1.1 基带设备 |
3.1.2 射频系统 |
3.2 终端 |
4 运营方式变化趋势 |
5 结束语 |
(4)老挝卫星项目建设的环境条件与风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问题的提出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内研究现状 |
1.3.2 国外研究现状 |
1.4 研究内容结构与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第2章 老挝卫星项目市场分析 |
2.1 老挝卫星项目环境条件分析 |
2.1.1 政治环境 |
2.1.2 经济环境 |
2.1.3 外资优惠政策 |
2.1.4 老挝针对引进中国高新科技的专项政策 |
2.1.5 老挝广播通信产业发展前景分析 |
2.2 卫星通信综合业务市场分析 |
2.2.1 卫星通信综合业务市场总体分析 |
2.2.2 卫星通信综合业务市场需求 |
2.2.3 卫星通信综合服务主要竞争对手分析 |
2.2.4 卫星通信综合业务市场分析小结 |
2.3 DTH市场分析 |
2.3.1 DTH市场需求 |
2.3.2 DTH业务主要竞争对手分析 |
2.3.3 DTH市场分析小结 |
2.4 移动宽带通信业务市场分析 |
2.4.1 移动宽带通信业务市场需求 |
2.4.2 移动宽带通信业务主要竞争对手分析 |
2.4.3 移动宽带通信业务市场分析小结 |
2.5 老挝卫星项目市场定位及业务方向 |
2.5.1 老挝卫星项目的主要竞争优势 |
2.5.2 目标市场定位 |
2.5.3 业务运营范围 |
2.6 本章小结 |
第3章 老挝卫星项目基础条件分析 |
3.1 项目技术方案 |
3.1.1 空间段建设方案 |
3.1.2 地面段建设方案 |
3.2 卫星地面站选址 |
3.3 老挝合资公司基本架构 |
3.3.1 股东出资比例 |
3.3.2 法人治理结构 |
3.3.3 组织机构 |
3.3.4 合资公司人员构成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老挝卫星项目财务分析 |
4.1 基本数据设定 |
4.1.1 特许经营费 |
4.1.2 服务费假设 |
4.1.3 运营成本 |
4.1.4 折旧年限与折旧政策 |
4.2 收入预测 |
4.2.1 卫星通信综合业务收入预测 |
4.2.2 DTH业务收入预测 |
4.2.3 移动宽带通信业务收入预测 |
4.3 老挝卫星项目盈利能力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老挝卫星项目风险分析与对策 |
5.1 风险等级判定标准 |
5.2 合资公司运营方面 |
5.2.1 跨国项目团队管理风险及对策建议 |
5.2.2 市场需求风险及对策建议 |
5.2.3 市场竞争风险及对策建议 |
5.3 合资公司技术方面 |
5.3.1 卫星可靠性风险及对策建议 |
5.3.2 地面系统设备风险及对策建议 |
5.3.3 频率协调风险及对策建议 |
5.4 合资公司财务方面 |
5.4.1 财务控制风险及对策建议 |
5.4.2 外汇管制风险及对策建议 |
5.4.3 资金周转风险及对策建议 |
5.4.4 财税政策风险及对策建议 |
5.4.5 汇率变动风险及对策建议 |
5.5 合资公司人力资源方面 |
5.5.1 员工招聘风险及对策建议 |
5.5.2 团队稳定风险及对策建议 |
5.5.3 履职能力风险及对策建议 |
5.5.4 企业文化风险及对策建议 |
5.6 合资公司法律方面 |
5.6.1 公司设立法律风险及对策建议 |
5.6.2 违反法律法规风险及对策建议 |
5.6.3 劳资纠纷法律风险及对策建议 |
5.7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5)2013年全球海事卫星通信市场发展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全球海事卫星通信市场快速增长 |
新生应用推动数据使用增长 |
混合终端是当前主要发展趋势 |
容量供应将在未来一年内大幅增长 |
亚太地区是全球海事卫星通信发展重点 |
(6)新形势下A卫星公司运营管理体系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概述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
1.5 相关理论概述 |
第二章 卫星运营行业发展状况分析 |
2.1 卫星运营业发展情况分析 |
2.1.1 全球卫星通信产业发展状况 |
2.1.2 全球卫星运营企业发展状况 |
2.2 我国卫星运营业发展情况分析 |
2.2.1 我国卫星运营业的产业格局 |
2.2.2 我国卫星运营业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2.2.3 新形势下卫星运营业的机遇与挑战 |
第三章 A卫星公司运营管理现状诊断 |
3.1 A卫星公司历史沿革及概况 |
3.2 A卫星公司组织架构 |
3.3 A卫星公司企业内部环境分析 |
3.3.1 企业资源及运营情况分析 |
3.3.2 企业文化情况分析 |
3.3.3 企业能力情况分析 |
3.4 A卫星公司企业外部环境分析 |
3.4.1 政策环境分析 |
3.4.2 社会环境分析 |
3.4.3 技术环境分析 |
3.4.4 经济环境分析 |
3.5 A卫星公司运营管理的SWOT分析 |
第四章 A卫星公司运营管理体系优化方案设计 |
4.1 新形势下A卫星公司的总体战略情况 |
4.1.1 A卫星公司总体战略分析 |
4.1.2 A卫星公司总体战略与运营管理体系优化的关系 |
4.2 A卫星公司运营管理体系优化方案设计 |
4.2.1 技术队伍和设备设施的建设和巩固方面 |
4.2.2 提升市场营销能力及销售策略制定方面 |
4.2.3 卫星项目的建设和管理方面 |
4.2.4 卫星轨道位置的保护和拓展方面 |
4.2.5 人力资源及企业文化建设方面 |
4.2.6 企业风险管控方面 |
4.2.7 财务及融资管理方面 |
4.2.8 产业链发展和企业并购、整合方面 |
4.2.9 标准化运营方面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我国卫星通信产业发展概况及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1 我国卫星通信产业发展概况 |
卫星固定通信发展概况 |
(1) 可用通信卫星资源 |
(2) 公用通信国内业务 |
(3) 公用通信国际业务 |
(4) 专用通信国内业务 |
(5) 专用通信国际业务 |
(6) 广播电视传输国内业务 |
(7) 广播电视传输国际业务 |
卫星移动通信发展概况 |
(1) “国际移动卫星”系统 |
(2) “格鲁达”系统 |
(3) “铱”星系统 |
(4) “全球星”系统 |
卫星直接广播发展概况 |
(1) “世广卫星直播”系统 |
(2) 中国广播电视卫星直播系统 |
卫星通信企业和产品发展概况 |
(1) 卫星运营商和产品供应商 |
(2) VSAT通信网络运营商和设备供应商 |
近年来我国发布的重要政策 |
小结 |
(1) 卫星资源初具规模 |
(2) 运营业务稳步推进 |
(3) 地面产品制造夹缝中发展 |
(4) 专业队伍成熟稳定 |
2 存在的问题与发展展望 |
存在的问题 |
发展展望 |
3 建议 |
(8)中国卫星通信市场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概述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中国卫星通信市场经营环境分析 |
2.1 宏观环境分析 |
2.1.1 全球卫星通信产业发展情况 |
2.1.2 政策环境分析 |
2.1.3 中国卫星通信市场发展历程 |
2.2 产业环境分析 |
2.2.1 中国卫星通信市场应用现状 |
2.2.2 中国卫星通信市场竞争格局 |
2.2.3 卫星通信行业产业链分析 |
2.3 机遇与挑战分析 |
2.4 现状分析总结 |
第三章 卫星通信市场营销策略设计 |
3.1 卫星通信市场的特殊性 |
3.1.1 卫星通信行业特点 |
3.1.2 国内卫星通信行业的SWOT分析 |
3.2 卫星通信市场营销的问题分析 |
3.2.1 竞争方式尚不明朗 |
3.2.2 某些卫星通信产品周期过短 |
3.3 卫星通信市场需求预测 |
3.3.1 公众电信网对卫星资源的需求 |
3.3.2 VSAT专用通信网和运营服务网对卫星资源需求 |
3.3.3 广播电视领域对卫星资源的需求 |
3.3.4 应急通信应用领域对卫星资源的需求 |
3.3.5 卫星资源需求情况汇总 |
3.4 卫星通信市场营销策略设计 |
第四章 卫星通信在直播卫星和应急通信中的应用 |
4.1 卫星通信在直播卫星领域的应用 |
4.1.1 直播卫星系统介绍 |
4.1.2 国外直播卫星市场发展状况分析 |
4.1.3 我国直播卫星市场现状与前景分析 |
4.1.4 我国直播卫星应用建议 |
4.2 卫星通信在应急通信系统中的应用 |
4.2.1 国外应急通信系统的发展情况分析 |
4.2.2 国内应急通信市场现状分析 |
4.2.3 我国发展卫星应急通信系统的建议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卫通集团卫星宽带通信业务的发展和市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卫星宽带通信的概念 |
1.3 卫星宽带通信的特点 |
1.4 卫星宽带通信的发展趋势 |
第二章 卫星宽带业务的发展现状及应用 |
2.1 全球卫星宽带业务的发展现状 |
2.2 国际卫星宽带市场 |
2.3 亚太地区卫星宽带市场 |
2.4 卫星宽带通信在我国的应用 |
2.5 卫星宽带业务的市场前景 |
第三章 卫星宽带通信业务外部分析 |
3.1 卫星宽带通信的发展机遇 |
3.2 卫星宽带通信竞争结构分析 |
3.3 卫星宽带通信的市场竞争优势 |
3.4 卫星宽带通信业务发展的制约因素 |
3.5 卫星宽带通信发展面临的挑战 |
第四章 卫通集团内部分析 |
4.1 卫通集团发展卫星宽带通信的竞争优势 |
4.2 开展卫星宽带通信业务急需解决的问题 |
第五章 卫星宽带通信业务的市场研究 |
5.1 卫星宽带业务的市场定位 |
5.2 宽带化 VSAT卫星通信业务 |
5.3 卫星通信车系统集成业务 |
5.4 卫星直播IPTV业务 |
5.5 卫星多媒体广播业务 |
第六章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亚太地区的卫星通信市场(论文参考文献)
- [1]从太空竞赛到空间合作航天外交的理论建构与现实转型[D]. 蔺陆洲. 外交学院, 2020(08)
- [2]高通量通信卫星发展综述与思考[J]. 庞立新,李杰,冯建元. 无线电通信技术, 2020(04)
- [3]亚太地区的卫星容量供求:寒冬来袭,还是春暖花开?[J]. 沈永言,Blaine Curacio. 卫星与网络, 2017(03)
- [4]老挝卫星项目建设的环境条件与风险研究[D]. 张骞.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6(04)
- [5]2013年全球海事卫星通信市场发展分析[J]. 刘豪. 卫星应用, 2014(05)
- [6]新形势下A卫星公司运营管理体系优化研究[D]. 吴景辉. 北京邮电大学, 2014(05)
- [7]我国卫星通信产业发展概况及展望[J]. 郝为民. 国际太空, 2013(08)
- [8]中国卫星通信市场营销策略研究[D]. 张燕. 北京邮电大学, 2009(S2)
- [9]卫通集团卫星宽带通信业务的发展和市场研究[D]. 刘铮. 北京邮电大学, 2007(05)
- [10]中国VSAT通信市场现状与发展趋势(一)[J]. 徐木土. 数字通信世界, 20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