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器件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激光器件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一、激光器件的现状和发展动向(论文文献综述)

黄启湘[1](2020)在《H公司技术创新战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制造业是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为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提供了物质保障。党的十九大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工作重心转变为提升我国制造业的综合力量。H公司是国内装备制造业发展的优秀代表,凭借突破性技术、优良品质、顶尖装备服务于制造业,助力我国实现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在“中国制造2025”、“工业4.0”的新时代发展背景之下,基于H公司技术创新环境、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深入探讨并为其技术创新战略提供建议,以帮助其迈向制造装备业价值链中高端,将会为制造企业技术创新战略制定带来一定启示。本研究将视角对准企业技术创新战略研究,总结梳理了H公司公司技术创新三阶段发展历程。从组织治理与管理、业务发展、资金实力、技术能力与资源对H公司内部环境进行分析,运用PEST方法对外部环境进行了总结,表明良好的内外部环境都足以支撑H公司实施技术创新战略;同时,H公司存在着技术创新机制不完善、核心技术水平有待加强、技术成果转化率不高等问题;基于波特五力模型,本研究从行业竞争、潜在进入者风险、供应商定价能力、产品定价能力对H公司的机会与威胁进行了分析,指出了H公司制定技术创新战略的重要性。综合H公司内外部环境情况,技术创新面临的问题与机遇。本研究提出了H公司技术创新战略目标、基本方针与原则,制定了“高差异、低成本”的技术创新战略。具体技术创新战略实施措施包括:(1)建立全球技术研发中心;(2)选择新技术投入与开发;(3)注重新产业应用投入。并且从企业战略整合、完善企业内部标准化体系、数字化管理助推精益生产、集中资源获取优势融资四方面提出了技术创新战略实施的保障措施。最后,本研究认为H公司以自主开发、不断创新作为公司长期稳定发展的根本,技术创新战略定位为“高差异、低成本”;技术创新铸就产品核心优势,技术创新保障高附加值是企业制定技术创新战略的核心出发点;本文为制造业技术创新战略选择与制定、企业战略管理提供了思路。

敖应权[2](2019)在《面向片上光互连的面发射激光器及其集成技术研究》文中指出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各种新型网络应用逐渐走入人们的生活。数据通信流量随之爆炸式增长。同时人们对网络的速率,带宽,时延和成本等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电互连方式,由于其无法逾越的“电子瓶颈”,限制了网络速率和带宽的进一步提高,已经无法满足当前网络大带宽,高速率的需求。以光互连技术为核心的信息交换方式以其大带宽,高速率,低时延的性能优势,能够克服传统电互连网络的速率和带宽局限性,成为人们追求的网络发展方向。其中最受关注的一项技术是片上集成全光互连技术。片上集成全光互连网络可以大大降低网络成本,功耗,提高可靠性等。特别是基于硅基光电子平台的片上光互连网络,其制作工艺与当前微电子半导体领域成熟的CMOS工艺兼容,前景尤为广阔,有望成为突破当前通信网络瓶颈的技术。然而,硅材料是一种间接带隙材料,基于硅材料的发光光源效率极低,约为1%。此外,如果大规模应用于通信网络中,片上光互连网络必将对组网成本非常敏感。因此,高效率,低成本的片上互连光源目前是制约硅基片上光互连网络的主要瓶颈。研制面向硅基片上光互连网络的高效率,低成本光源具有重大意义。目前发光效率最高并已商用化的光源是以三五族半导体材料为主导的激光光源。最接近商业实用化的硅基片上光互连网络是基于硅基三五族半导体混合集成光子芯片的网络。基于目前的片上光互连技术研究现状,本论文主要围绕面向片上光互连的可集成光源及集成光子芯片技术展开了一系列的研究工作,分别从面发射激光光源的设计与优化,实验制作方案;硅基波导光栅耦合器的设计优化;混合集成片上光互连芯片的实现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提出了易制作,低成本的表面高阶矩形光栅面发射半导体激光器;渐变脊波导型高阶光栅面发射激光器;提出了面发射激光器通过硅基波导光栅与硅基光子芯片的耦合结构,优化了激光器与硅基波导光栅的耦合效率;研究了混合集成光芯片的实现方案。全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成果总结如下:(1)提出了利用表面高阶光栅实现表面发射半导体激光器,并降低半导体激光器的制作难度,制作成本的原理方法。基于格林函数法深入分析了高阶光栅的面发射辐射特性。(2)分析了半导体激光器的工作原理。基于改进的时域行波模型,编写了仿真软件,深入分析了表面高阶光栅面发射激光器的激射性能,并优化了面发射激光器的输出性能。提出了表面高阶光栅面发射激光器的实验制作方案。(3)提出了利用硅基波导光栅与表面高阶光栅面发射激光器的耦合结构,研究了混合集成光子芯片的实现方案。并优化了其耦合效率。

魏改偿[3](2018)在《L公司差异化竞争战略研究》文中认为激光技术作为工业制造领域的一股核心驱动力量,它的应用几乎能覆盖生活的各个领域。从汽车制造、动力电池、到手机制造、航空航天、医疗器械乃至国防军事等领域都活跃着激光技术的身影。L公司成立于2000年,专注激光领域,在快速发展的行业环境中,L公司凭借着自己高端的技术实力和生产能力,在行业中迅速崛起。经过近20年的发展,L公司成为激光行业中最重要的供应商之一。2017年L公司面临市场份额下滑的现象,基于公司发展态势,2018年L公司将要制定长期战略目标,预期通过五年时间,在2023年实现6亿元销售额,成为全球激光领域最具有价值的器件与服务供应商。本文运用文献研究法、比较研究法和案例研究法,以波特的竞争战略理论为主要依据,运用五力模型、PEST、价值链和SWOT分析法,对中国激光行业进行系统分析。它包括宏观环境分析、行业基本经济特性分析、行业环境分析、行业竞争状况分析等,进而明确了行业成功的关键因素。L公司有比较大的优势,但同时也面临着机遇和威胁。通过以上研究得出结论,L公司处于快速变化的竞争环境中,应采用差异化竞争战略。制定以自身为核心的差异化竞争战略,积极应对可能出现的风险。从而在竞争环境中建立持续竞争优势,实现公司长期发展战略目标。本论文以L公司为研究对象,分析差异化竞争战略的实际应用,研究结果对于同样处于国内激光行业的其他企业,以及发展模式类似的其他企业具有积极的参考意义。

关哲[4](2018)在《太阳光泵浦固体激光器及应用的研究》文中指出太阳能以其资源丰富、使用清洁和储量巨大等特点,成为人类未来的主要新型能源之一。太阳光泵浦激光器是一种将太阳光直接转换成激光的装置,具有系统结构简单,能量转换环节少,能量传递效率高,使用寿命长等优点,适合在无人值守的空间系统中应用。论文在充分调研了国内外太阳光泵浦激光技术的基础上,对太阳光泵浦激光振荡技术、太阳光泵浦激光放大技术和太阳光泵浦多频激光输出技术进行了深入的理论分析和仿真研究。分析了太阳光泵浦激光器能量转换效率的影响因素和激光增益介质的温度特性。实验研究了太阳光泵浦激光振荡器、太阳光泵浦激光放大器和太阳光泵浦多频激光器,最后提出了基于太阳光泵浦激光技术的自由空间光通信系统整体方案,搭建地面演示系统并进行了实验研究。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研究了太阳光泵浦激光振荡技术理论模型,给出了太阳光泵浦激光振荡器的系统结构和基本组成。建立了基于光线追迹软件Trace Pro@的太阳光泵浦系统模型和基于有限元分析软件LASCAD@的激光谐振腔模型,为太阳光泵浦激光器的优化设计提供理论依据。以进一步提升激光器收集效率和输出光束质量为目标,对热效应问题进行了分析和研究。(2)开展了基于菲涅尔透镜会聚系统和抛物面反射镜会聚系统的太阳光泵浦激光振荡器实验研究,设计了液体光波导透镜、螺纹工艺晶体棒和键合型Nd:YAG/YAG晶体等优化方案。在地面太阳光辐射功率密度980W/m2的条件下,获得了目前国内外最高收集效率指标32.1W/m2的连续1064nm激光输出。(3)以激光谐振腔的纵模选择理论为依据,推导了激光器输出纵模个数与激光增益介质参数的关系。建立了基于Tracepro@和LASCAD@的微片激光器仿真模型,分析了增益介质内泵浦光的分布与吸收情况,研究了微片激光器的热效应、泵浦阈值功率和输出特性等。分别搭建LD泵浦和太阳光泵浦多频激光器系统,实验验证了激光器频率个数可控输出,分别获得了线宽16KHz的单频激光输出、频差约74.4GHz的双频激光输出和频差约34.3GHz的三频激光输出。(4)研究了太阳光泵浦激光放大器理论模型,数值分析了基于Nd:YAG激光增益介质的放大器阈值功率和系统增益。设计了键合型YAG/Nd:YAG/YAG激光放大器增益介质,对太阳光泵浦激光放大器系统的理论增益进行了计算并对影响增益的热效应问题进行了分析。搭建了太阳光泵浦YAG/Nd:YAG/YAG激光放大器实验系统,进行了激光放大器的实验研究。(5)开展了太阳光泵浦激光器的应用研究,研制适用于空间光通信系统的低阈值、高效率、高质量太阳泵浦激光振荡器,搭建自由空间激光通信系统,实现了速率不低于125Mbps、误码率低于10-6的高清视频信号实时传输,完成了基于太阳光泵浦激光振荡器的自由空间光通信地面演示实验。

陈相逸[5](2016)在《2μm人眼安全双频固体激光器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光载微波激光雷达是利用在光学频率上相差极微的两个频率的光波作为探测光束的一种新型激光雷达,它兼备普通激光雷达和传统微波雷达的优点,具有很好的应用和发展前景。半导体激光二极管泵浦的频差可调双频固体激光器具有结构简单、大功率输出,且可以实现频差大范围连续调谐等优势,所以它成为光载微波雷达系统中的理想光载微波源。本论文提出研制人眼安全2μm波段双频固体激光器。本论文所进行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围绕2μm双频激光产生的关键技术问题,调研了2μm固体激光器和频差可调双频固体激光器的发展现状和应用。从激光原理出发,分析并比较了多种选单频方法的技术特点,详细讨论了不同激光频率分裂技术的特点,此基础上提出利用F-P标准具和耦合腔两种方法进行选模,双λ/4波片产生激光频率分裂的LD泵浦双频固体激光器的设计方案。完成了LD泵浦2μm双频固体激光器的整体设计。计算并确定了激光器系统的各个参数,包括谐振腔的腔长,增益介质的尺寸,耦合输出镜曲率等参数。利用LASCAD仿真软件分析对理论设计的单频Tm:YAP激光器进行了性能仿真和参数优化。采用FEA的算法对仿真激光器系统进行了建模分析,比较了谐振腔内不同位置处的泵浦光和振荡激光的模式分布,仿真了单频激光器的吸收效率。

王立军,彭航宇,张俊[6](2015)在《大功率半导体激光合束进展》文中研究说明经过近30年的发展,半导体激光器已由信息器件逐步发展成为能量器件,特别是大功率高光束质量半导体激光器,已从泵浦光源过渡成为直接作用光源,并部分应用在加工及国防领域。本文介绍了大功率半导体激光单元发展现状,分析讨论了各种激光合束技术及相应的合束光源,介绍了长春光机所在激光合束方面所做的部分工作,提出了我国半导体激光产业建设及发展的几点建议,并对半导体激光技术的发展新动向进行了展望。随着单元亮度的提升和合束技术的成熟,大功率半导体激光源作为间接光源和直接作用光源将在国防和工业领域大放异彩。

王伟,宋艳秋,吕文林,姜付平,蒋珞晨,洪文峰[7](2015)在《湖北省工业光纤激光器产业化专利发展战略研究》文中指出工业光纤激光器具有寿命长,模式好,体积小等一系列其他激光器无法比拟的优点,已成为当今世界光电子领域中最炙手可热的研究课题。本文通过对该领域专利信息的数据挖掘和统计分类,从不同层面和角度详细阐述了国内外工业光纤激光器和核心部件的技术发展现状和特征,并结合湖北省的科技优势和产业基础,针对性地提出了适用于本地区工业光纤激光器产业化创新研究的总体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战略和保障措施,为政府相关部门、企业和研发机构的创新决策管理提供了重要的信息保障和服务支撑。

王振[8](2014)在《基于产业集群的潍坊高新区区域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简称高新区)是经国务院批准的由各地方政府组织实施与管理,旨在促进高新技术及其产业的形成和发展的特定区域,它的功能定位、结构和发展动力等方面都与产业集群密切相关,发展产业集群是高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提升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自1991年国务院批准建立高新区以来,到目前共有国家级高新区88个,其中潍坊高新区是1992年国家批复的第二批国家级高新区。各地高新区在短短十几年的发展中,取得加大的成功。在推动技术成果产业化、商品化以及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经济体制改革等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在电子信息、现代通讯、生物科技、新材料等高新技术领域培育出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企业,逐步形成了高新技术产业的集聚,在区域经济发展中起到了“龙头”的作用。高新区与产业集群的相关关系主要体现在:一是高新区目标功能与产业集群发展密切相关。高新区建设的直接目的是促进科技资源的有效配置,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创新和发展,最终目的是提高区域的创新能力,形成区域竞争优势。产业集群体现特色产业与区域经济的有机结合,其目标是通过企业集聚形成外部规模经济和外部范围经济,显着降低创新成本,提高产业区域竞争力,与高新区建设的目标紧密相关。纵观世界上成功的科技工业园区的发展历程不难发现,在科技工业园区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不同于工业经济时代的经济形态、组织结构和生产方式,由于区域各主题的互动关系日趋紧密,使得科技园区成为高技术综合体或柔性生产综合体,并进一步推动了大、中、小各种类型的企业群体在园区的聚集,形成了高新技术的产业集群,产生了较强的区域竞争优势。因此高新区产业集群化发展使高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提升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高新区的功能可以通过产业集群的发展来实现。二是高新区的结构与产业集群密切相关。产业集群的核心单元是企业群和相互依存的企业网络,高新区的基本主体-企业、大学、科研机构、政府、中介服务等,如果位于集群区域,往往也成为构成产业集群的主体要素或产业集群发展的外部环境。通过构建主体间的联系网络和创新机制,创建本地的专有因素,是产业集群和高新区建设的共同点。此外,区域内共有的知识、技能、人才、市场、公用设施及地域的专有文化等要素本身就构成产业集群发展的必备条件,同时也是该区域内众多创新者寻求外部性的动因。三是高新区的发展动力与产业集群发展密切相关。高新区的发展动力是科技创新,产业集群具有促进创新的能力,产业集群所产生的区域创新优势是高新技术产业最重要的利益来源。一方面,产业集群有利于技术创新和扩建,相关企业集聚可以促进专业知识的传播和扩散,促进学科交叉和产业融合,使得新产业和新产品不断出现。另一方面,产业集群可以降低企业创新的成本,由于地理位置接近,相互之间频繁的交流为企业进行创新提供了较多的学习机会,使集群内专业化小企业学习新技术使得容易和低成本。同时,建立在相互信任基础上的竞争合作机制,也有助于加强企业间进行技术创新和合作,从而降低新产品开发和技术创新的成本。世界各国高技术产业集群多数位于大学和公共研究机构、大公司或部门等较为密集的地区,其原因正是这些地区拥有大量高素质人才资源,富含大量的额创新知识源。在高新技术产业领域,产业集群的技术创新优势已经越来越成为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特征。然而,当我们对比研究国外一些典型的高新技术产业区的发展经验,尤其是美国硅谷地区的成功发展模式时,发现我国高新区普遍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高新区区际间产业结构雷同、区域内企业只是“堆积”,联系较少,集群优势难以形成、只注重硬件配套设施的建设,创新的软环境建设不足、区域内成长起来的企业与国际竞争力差等。随着中国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高新区的政策优势逐步淡化,如何促进和保持企业在产业区内的聚集,提高区域持续创新能力和竞争力,是政府决策者和高新区管理者必须思考的问题。同时高新区自身的发展和企业的成熟,客观上要求我国各高新区必须按国内经济形势的新要求和新变化,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的趋势,必须尽快进行产业组织的创新,形成独具特色的产业体系,产业集群是区域产业组织创新的重要形式,研究这一体系对于我国高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的提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方义权[9](2014)在《Re3+掺杂氟化物激光晶体的坩埚下降法生长研究》文中指出稀土掺杂氟化物晶体是探索新型固体激光材料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高质量大尺寸氟化物激光晶体生长是实现固体激光器件及其应用的技术前提,迄今国内外相关研究机构主要采用提拉法进行氟化物激光晶体生长,通常在密闭真空或CF4气氛下实施氟化物晶体生长。Re3+离子掺杂LiYF4晶体是获得广泛关注的氟化物激光材料,以Re3+:LiYF4系列激光晶体为发光元件的固体激光器可实现从红外到紫外波长范围内的激光输出。本学位论文工作开展了多种稀土离子Re3+掺杂LiYF4晶体的坩埚下降法生长研究,论文报道了系列Re3+:LiYF4多晶料合成、大尺寸晶体生长与光谱性能表征,本学位论文报道主要研究结果概述如下:(1)Re3+掺杂氟化物多晶料的高温固相合成:以高纯LiF、YF3、YbF3、NdF3、PrF3为初始试剂,按照LiF: ReF3: YF3=51.5: x:(48.5-x)的摩尔比制备配合料,在干燥HF气氛保护下配合料经高温固相反应合成为Re3+: LiYF4复合氟化物多晶料,所获白色料锭实际为Re3+离子掺杂进入LiYF4晶格形成的无水固溶体多晶,能够满足生长大尺寸透明Re3+:LiYF4晶体的需要。(2)Re3+掺杂氟化物晶体Re3+:LiYF4的坩埚下降法生长:采用高温固相合成无水Re3+:LiYF4多晶料,通过垂直坩埚下降法进行系列Re3+掺杂LiYF4晶体生长,炉体温度控制在930940℃,坩埚内固液界面温度梯度控制于3040℃/cm,以0.60.8mm/h坩埚下降速率,在非真空密闭坩埚条件下成功生长出较大尺寸系列氟化物Re3+:LiYF4透明单晶,包括Yb3+:LiYF4晶体、Nd3+:LiYF4晶体和Pr3+:LiYF4晶体。(3)Re3+掺杂氟化物晶体Re3+:LiYF4的材料化学研究:从所获晶体毛坯加工出测试样品,应用X射线粉末衍射、差热/热重分析和ICP-AES化学分析就所生长Re3+:LiYF4晶体进行了结晶物相、热化学性质和稀土掺杂浓度的分析测试,证实Re3+离子能够以适中分凝系数掺杂进入LiYF4基质晶体,还就晶体生长过程所涉及的其它材料化学问题进行了分析讨论。(4)Re3+掺杂氟化物晶体Re3+:LiYF4的光谱性能:测试了所获Re3+:LiYF4晶体的吸收光谱或透射光谱、荧光光谱、荧光衰减谱,研究了三种稀土离子掺杂Re3+:LiYF4晶体的基本光谱特性。结果表明,Yb3+:LiYF4晶体在960nm波长处出现了较强较宽的吸收峰,在896nm波长激发光作用下,该晶体具有930-1030nm波长范围的荧光发射,其荧光衰减寿命为1888μs;Nd3+: LiYF4晶体在4001200nm范围内出现Nd3+离子的系列特征吸收峰,吸收最强的峰位在806nm处,在红外激发光作用下可获得930-1030nm波长范围的荧光发射;观察到Pr3+: LiYF4晶体在300800nm范围内Pr3+离子的系列特征吸收峰。除了报道Re3+:LiYF4系列激光晶体的材料制备与光谱性能研究外,本论文工作还进行了BaMgF4光学倍频晶体的熔体法生长研究,采用高温固相反应合成BaMgF4多晶料,采用改进的坩埚下降法法生长出BaMgF4晶体样品,测试了此单晶样品的紫外可见透射光谱,表明此晶体的透射截止边位于波长220nm的紫外光区,在可见波段350800nm之间的光学透过率接近82%,这种氟化物晶体是具有开发应用价值的紫外光学倍频材料。

宋歌[10](2013)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式发展研究》文中指出战略性新兴产业已成为世界各国学术界关注的热点,而产业集群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主要模式。目前,我国正处在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因此,研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成长与演化机理,探索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政策措施,就显得更为迫切。本文的创新点在于:通过引入产业集群理论、全球价值链理论、演化经济学理论、组织生态学理论等,在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比较分析的基础上,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式发展的集群动力、特征、模式和路径等进行了深入研究,揭示了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本质特征,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发展对策。本研究还在组织生态学、博弈论中企业之间竞争合作的相关理论和模型的基础上,构建了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式发展的竞争力、发展影响因素模型,并以武汉市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激光产业集群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和检验。论文首先阐述了研究背景、国内外研究现状和整体研究考虑,接着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式发展的内涵、演化机理、发展模式及其路径选择进行了深入分析,然后以武汉市东湖高新开发区激光产业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最后得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本论文共分7章,四大部分,具体安排如下:第一部分(第1章)是绪论。主要提出本论文的研究背景与选题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思路与主要内容、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以及本文的创新之处。第二部分(第2章到第5章)主要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含义进行阐释,指出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指区别于传统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居于战略地位,对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具有重大深远影响,可能成为一个国家和地区未来经济发展支柱的产业。其主要特征是国家的战略性、知识和技术密集性、需求引导性、突破性、创新驱动性、先导性与辐射性和动态性。随之分析并提出了产业集群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主要形态。通过阐述论文研究的相关基础理论,为后续研究奠定理论基础。在此基础上分析提出战略新兴产业集群发展的演化机理、发展模式、及其路径选择。论文深入研究了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式发展的动力机制,包括利益驱动机制、竞争合作机制、创新驱动机制、生态平衡机制等,并在地理邻近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其发展的内生动力,从政府政策、竞争环境等方面分析了其发展的外生动力。论文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式发展模式方面归纳了三种模式:产学研相结合的市场化发展模式、政府积极干预的发展模式和政府与民间相结合的发展模式,同时,从企业互动、产业互动两个维度分析了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内部发展模式。在路径研究方面,论文探讨了科技园这种发展的主要载体,然后将其发展的路径分为:萌芽、发展、稳定、衰退或更新4个周期,在此基础上,具体探讨了我国的路径选择:独立扶持和传统产业改造。第三部分(第6章)以武汉市东湖高新开发区激光产业为例,开展实地调研和访谈,并构建计量经济模型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以及产业集群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竞争力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得出论文的研究结论。第四部分(第7章)基于前述理论与实证研究结果,提出发展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对策建议和措施,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理论研究和实践决策提供参考依据。具体建议为:协调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积极培育创新能力、调整财税政策、优化投融资环境、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完善产业结构政策和创新产业组织结构等。最后,对研究的主要结论要点进行总结,提出研究的不足和下一步研究的方向。

二、激光器件的现状和发展动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激光器件的现状和发展动向(论文提纲范文)

(1)H公司技术创新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引言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1.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2.研究目的与意义
    (二)研究框架及技术路线
    (三)论文结构安排
二、技术创新战略理论
    (一)技术创新概念提出
    (二)技术创新理论及发展
    (三)技术创新战略要素及模型
三、H公司技术创新环境分析
    (一)H公司简介及发展概况
        1.竞争对手垄断性技术限制
        2.公司主要产品与市场竞品差异较小
        3.产品核心技术竞争力不足
        4.产品和与发展对下游客户依赖较大
    (二)H公司技术创新历程
        1.作坊式创新阶段(1996-2005)
        2.自主创新阶段(2005-2014)
        3.联合创新阶段(2014-至今)
    (三)H公司内部环境分析
        1.组织治理与管理
        2.主营业务发展
        3.公司资金实力
        4.技术能力与资源
    (四)H公司外部环境分析
        1.经济环境
        2.社会环境
        3.政策环境
        4.技术环境
四、H公司技术创新发展分析
    (一)H公司技术创新存在的问题
        1.技术创新制度相对薄弱
        2.核心技术水平整体落后
        3.技术成果转化效率不高
        4.盈利能力波动相对剧烈
    (二)H公司技术创新发展优势
        1.符合政策与产业发展导向
        2.产品综合技术优势突出
        3.市场品牌认可优势明显
        4.较强的技术创新人才团队
    (三)H公司技术创新发展波特五力分析
        1.行业内竞争
        2.潜在进入者风险
        3.供应商定价能力
        4.产品定价能力
        5.替代品威胁
    (四)H公司技术创新战略制定必要性总结
        1.技术创新是应对同业竞争的主要优势
        2.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3.完善战略是提高技术创新成功率的关键
五、H公司技术创新战略的选择与实施
    (一)H公司技术创新战略的目标
    (二)H公司技术创新战略的方针与原则
    (三)H公司技术创新战略定位
    (四)H公司技术创新战略选择
        1.高差异技术领先战略
        2.低成本技术领先战略
    (五)H公司技术创新战略的实施措施
        1.建立全球技术研发中心
        2.选择新技术投入与开发
        3.着重新产业应用投入
        4.数字化管理助推精益生产
六、技术创新战略实施的保障
    (一)强化企业发展战略与技术创新战略整合
    (二)健全技术创新管理体系与流程
    (三)完善企业内部标准化体系
    (四)培养技术创新人才团队
    (五)集中资源获取优势融资
七、结论与展望
    (一)研究结论
    (二)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2)面向片上光互连的面发射激光器及其集成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片上光互连技术的研究意义
    1.2 集成光子芯片
    1.3 用于集成光子芯片的光源及集成技术研究进展
    1.4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2 激光器设计原理与数值方法
    2.1 半导体激光器的工作原理与基本结构
    2.2 半导体激光器的仿真
    2.3 激光器时域行波模型与数值求解方法
    2.4 仿真软件编写与验证
    2.5 本章小结
3 高阶光栅面发射半导体激光器研究
    3.1 器件结构及原理
    3.2 高阶光栅的傅里叶展开分析模型
    3.3 高阶光栅面发射激光器的仿真模型
    3.4 高阶光栅面发射激光器的仿真模型验证与结构优化研究
    3.5 渐变脊波导型结构高阶光栅面发射激光器
    3.6 器件简要制作方案
    3.7 本章小结
4 光栅耦合面发射激光器集成技术研究
    4.1 光栅耦合器的基本理论
    4.2 波导光栅的数值仿真-时域有限差分法
    4.3 面发射激光器与垂直光栅耦合器集成的设计与优化
    4.4 本章小结
5 总结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和申请专利目录
附录2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的课题研究情况

(3)L公司差异化竞争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2 理论与文献综述
    2.1 理论综述
        2.1.1 竞争战略理论
        2.1.2 竞争优势理论
    2.2 文献综述
        2.2.1 国内研究文献
        2.2.2 国外研究文献
3 L公司的外部环境分析
    3.1 宏观环境分析
        3.1.1 政治法律环境分析
        3.1.2 经济环境分析
        3.1.3 社会文化环境分析
        3.1.4 技术环境分析
    3.2 行业环境分析
        3.2.1 激光器行业概况
        3.2.2 竞争对手间的竞争强度
        3.2.3 供应商议价能力
        3.2.4 买方议价能力
        3.2.5 替代产品的威胁
        3.2.6 新进入者的威胁
    3.3 战略网络分析
        3.3.1 L公司主要竞争对手分析
        3.3.2 L公司主要合作伙伴分析
    本章小结
4 L公司的内部环境分析
    4.1 L公司简介
        4.1.1 L公司组织架构
        4.1.2 L公司产品发展历程
        4.1.3 L公司商业模式
    4.2 L公司能力和资源分析
        4.2.1 品牌价值
        4.2.2 人力资源
        4.2.3 研发创新能力
        4.2.4 品质保障
    本章小结
5 SWOT分析与竞争战略的选择
    5.1 L公司的主要优势
        5.1.1 品牌优势
        5.1.2 品质优势
        5.1.3 研发优势
    5.2 L公司的劣势
    5.3 L公司的外部机会
    5.4 L公司的外部威胁
    5.5 L公司竞争战略的制定与选择
        5.5.1 战略管理的过程
        5.5.2 战略制定
        5.5.3 SWOT矩阵分析
        5.5.4 竞争战略可行性分析
    本章小结
6 L公司竞争战略的实施与保障
    6.1 平衡计分卡
    6.2 战略地图
    6.3 差异化竞争战略的实施与保障
        6.3.1 财务层面实施与保障
        6.3.2 客户层面实施与保障
        6.3.3 内部流程层面实施与保障
        6.3.4 学习与成长层面实施与保障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不足与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1 L公司差异化竞争战略访谈调研纲要
附录2 正文中引用的访谈记录
致谢

(4)太阳光泵浦固体激光器及应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太阳光泵浦激光器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太阳光泵浦激光器的应用前景
        1.2.1 空间激光通信
        1.2.2 激光途径空间太阳能电站
        1.2.3 空间激光无线能量传输
    1.3 太阳光泵浦固体激光器的研究进展
        1.3.1 太阳光泵浦激光振荡器
        1.3.2 太阳光泵浦多频激光器
        1.3.3 太阳光泵浦激光放大器
    1.4 本论文主要内容
第2章 太阳光泵浦固体激光器理论研究
    2.1 固体激光增益介质
    2.2 激光器能量转换研究
    2.3 Nd:YAG激光器连续运转模型
        2.3.1 激光速率方程
        2.3.2 阈值功率和输出功率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太阳光泵浦固体激光器系统建模
    3.1 基于Trace Pro@的泵浦系统建模
        3.1.1 太阳光源建模
        3.1.2 会聚系统建模
        3.1.3 光线追迹与体量分析
    3.2 基于LASCAD@的激光器谐振腔建模
        3.2.1 有限元分析
        3.2.2 激光谐振腔建模
        3.2.3 激光光束传输(BPM)运算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太阳光泵浦激光振荡器研究
    4.1 太阳光泵浦激光振荡器系统组成
        4.1.1 会聚系统设计
        4.1.2 激光增益介质热效应分析
    4.2 菲涅尔透镜会聚太阳光泵浦激光振荡器实验研究
        4.2.1 实验装置
        4.2.2 实验结果与分析
    4.3 抛物面反射镜会聚太阳光泵浦激光振荡器实验研究
        4.3.1 实验装置
        4.3.2 实验结果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太阳光泵浦多频激光器研究
    5.1 多频激光振荡理论
    5.2 多频激光器系统设计
        5.2.1 聚光系统
        5.2.2 激光谐振腔
        5.2.3 温控结构
    5.3 多频激光器系统建模
    5.4 微片型Nd:YAG多频激光器实验研究
        5.4.1 LD泵浦Nd:YAG微片多频激光实验研究
        5.4.2 太阳光泵浦Nd:YAG微片多频激光实验研究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太阳光泵浦激光放大器研究
    6.1 太阳光泵浦激光放大器理论研究
        6.1.1 放大器阈值分析
        6.1.2 放大器增益
    6.2 太阳光泵浦激光放大器系统设计与建模
        6.2.1 激光放大器系统设计
        6.2.2 激光增益介质温度特性研究
    6.3 太阳光泵浦激光放大器实验研究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太阳光泵浦固体激光器空间通信应用研究
    7.1 基于太阳光泵浦激光振荡器空间光通信实验研究
        7.1.1 太阳光泵浦激光振荡器设计
        7.1.2 激光通信发射/接收机
        7.1.3 空间光通信地面演示实验
    7.2 太阳光泵浦激光放大器与多频激光器的通信应用概念设计
    7.3 本章小结
结论
    1 主要研究工作
    2 主要创新点
    3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与研究成果清单
致谢
作者简介

(5)2μm人眼安全双频固体激光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2μm激光器的研究进展
    1.3 双频固体激光器的研究进展
    1.4 本论文研究内容
    1.5 本章小结
第2章 双频激光的理论研究
    2.1 实现单频输出的原理和方法
        2.1.1 激光的模式
        2.1.2 单模选择的原理和方法
    2.2 激光频率分裂的原理与方法
        2.2.1 激光频率分裂的原理
        2.2.2 激光频率分裂的方法
    2.3 比较与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双频激光器的设计
    3.1 泵浦光学系统的设计
    3.2 增益介质的设计
        3.2.1 晶体种类的选择
        3.2.2 晶体具体参数确定
    3.3 谐振腔结构的设计
        3.3.1 腔型的选择
        3.3.2 输出镜曲率半径的确定
        3.3.3 耦合复合腔结构
    3.4 实验总体设计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激光器系统仿真
    4.1 仿真系统的搭建与参数设置
    4.2 晶体内部温度分布仿真分析
    4.3 泵浦光空间模式分布
    4.4 激光器效率和输出功率的仿真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双频激光器的实验研究
    5.1 实验光路的搭建
        5.1.1 实验系统简介
        5.1.2 高精度F-P频率扫描分析仪
        5.1.3 LD泵浦源的基本参数测量
    5.2 单频输出的实现
        5.2.1 单频激光的产生与输出模式分析
        5.2.2 单频激光输出效率测量
    5.3 双频激光输出的实现
        5.3.1 双频激光输出与模式分析
        5.3.2 双频激光器的输出效率测量
    5.4 本章小结
总结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与研究成果清单
致谢

(6)大功率半导体激光合束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引言
2大功率半导体激光单元研究进展
    2.1输出功率(Power,P)
    2.2激光单元亮度(Brightness,B)
3激光合束技术及高功率半导体激光源研究现状
    3.1常规激光合束(TraditionalBeamCombining,TBC)
    3.2密集波长合束(DenseWavelengthDivisionMultiplexing,DWDM)
    3.3光谱合束(SpectralBeamCombining,SBC)
    3.4半导体激光源功率光束质量研究进展
4长春光机所在半导体激光合束方面的工作
    4.1常规激光合束光源
    4.2光谱合束光源
5我国半导体激光器产业发展现状
6结束语

(7)湖北省工业光纤激光器产业化专利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湖北省及国内外工业光纤激光器专利技术发展现状
    1.1 光纤激光器整机
    1.2 特种光纤
    1.3 泵浦耦合技术
    1.4 光纤光栅
    1.5 半导体泵浦激光器
2 湖北省工业光纤激光器产业化专利发展战略
    2.1 光纤激光器
        2.1.1 发展方向
        2.1.2 发展战略
    2.2 特种光纤
        2.2.1 发展方向
        2.2.2 发展战略
    2.3 泵浦耦合技术
        2.3.1 发展方向
        2.3.2 发展战略
    2.4 光纤光栅
        2.4.1 发展方向
        2.4.2 发展战略
    2.5 半导体泵浦激光器
        2.5.1 发展方向
        2.5.2 发展战略
3 湖北省工业光纤激光器产业化专利发展战略的保障措施
    3.1 加快重大科技经济活动知识产权评议工作机制和模式的建立和完善
    3.2 强化技术与产品的创新, 形成自主知识产权
    3.3 培育高功率光纤激光器产业主体, 提高企业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能力和保护能力
    3.4 加快落实人才强省战略, 为产业化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3.5 深化国内外合作, 提高湖北工业光纤激光器产业发展水平

(8)基于产业集群的潍坊高新区区域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2 目前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论文研究内容和基本思路
    1.4 本文研究的创新点和难点
2.高新区发展和产业集群
    2.1 产业集群的形成机制
    2.2 高新区产业集群的演进途径
    2.3 高新区产业集群形成的要素条件
    2.4 产业集群要素的作用机制
    2.5 高新区的目标和功能定位
    2.6 产业集群的概念和优势
    2.7 产业集群和高新区发展的相关性
    2.8 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特征
3.潍坊高新区产业集群发展的现状
    3.1 潍坊高新区产业集群现状
        3.1.1 经济基础
        3.1.2 环境基础
        3.1.3 产业布局现状
        3.1.4 政策支持情况
    3.2 潍坊高新区产业集聚特点
        3.2.1 SWOT分析
        3.2.2 总体研判
    3.3 潍坊高新区产业集群发展规划
        3.3.1 集群定位及目标
        3.3.2 集群产业链发展规划
        3.3.3 集群规划保障体系
4.潍坊高新区产业集群发展的制约要素
    4.1 宏观层面的问题
    4.2 潍坊高新区自身存在的问题
5.典型高新区产业集群的发展模式比较
    5.1 合肥汽车产业集群模式
    5.2 淄博高新区模式
    5.3 台湾新竹模式
6.思路和对策
    6.1 基本思路
    6.2 培育方案
    6.3 对策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9)Re3+掺杂氟化物激光晶体的坩埚下降法生长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绪论
    1.1 激光晶体的发展及其应用
    1.2 激光晶体的物理基础
    1.3 激光晶体生长方法
        1.3.1 熔体生长方法
    1.4 氟化物激光晶体的研究进展
    1.5 本课题研究的学术构想
        1.5.1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目标
        1.5.2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技术难点
        1.5.3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实验技术方案
2 Re~(3+):LiYF_4多晶料的固相合成研究
    2.1 引言
    2.2 无水多晶料的固相合成实验
        2.2.1 实验过程
        2.2.2 配合料
        2.2.3 氟化处理
    2.3 无水多晶料的分析表征
        2.3.1 差热/热重分析
        2.3.2 XRD 表征
    2.4 小结
3 Re~(3+):LiYF_4晶体的坩埚下降法生长研究
    3.1 引言
    3.2 晶体生长实验
        3.2.1 晶体生长装置
        3.2.2 坩埚器材
        3.2.3 晶体生长
    3.3 晶体形貌与析晶特性
    3.4 晶体生长条件
    3.5 小结
4 Re~(3+):LiYF_4晶体的光谱性质
    4.1 引言
        4.1.1 ICP-AES 化学分析
        4.1.2 吸收光谱
        4.1.3 透射光谱
        4.1.4 荧光光谱
        4.1.5 荧光寿命
    4.2 Yb~(3+):LiYF_4晶体的光谱性质
        4.2.1 ICP-AES 化学分析
        4.2.2 吸收光谱和透射光谱
        4.2.3 荧光光谱
        4.2.4 荧光衰减谱
    4.3 Nd~(3+):LiYF_4晶体的光谱性质
        4.3.1 吸收光谱
        4.3.2 荧光光谱
    4.4 Pr~(3+):LiYF_4晶体的光谱性质
        4.4.1 吸收光谱
        4.4.2 荧光光谱
    4.5 小结
5 新型氟化物光学倍频晶体 BaMgF_4的坩埚下降法生长研究
    5.1 引言
    5.2 BaMgF_4无水多晶料的固相合成
        5.2.1 原料
        5.2.2 配合料
        5.2.3 多晶料的高温固相合成
        5.2.4 多晶料的 X 射线粉末衍射分析
    5.3 晶体生长
        5.3.1 籽晶
        5.3.2 坩埚
        5.3.3 气氛控制
        5.3.4 晶体生长参数
    5.4 晶体形貌与析晶特性
    5.5 光谱性质
        5.5.1 紫外可见透射光谱
    5.6 小结
6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10)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式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1.5 论文创新点
2 相关基础理论
    2.1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概念与内涵
        2.1.1 战略性新兴产业有关概念释义
        2.1.2 战略性新兴产业内涵的认识
        2.1.3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主要特征
        2.1.4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主要领域
    2.2 产业集群理论
        2.2.1 产业集群的概念
        2.2.2 产业集群的特征与类型
        2.2.3 产业集群的机理
        2.2.4 产业集群的形态演变
    2.3 全球价值链理论
        2.3.1 全球价值链的类型
        2.3.2 价值链视角下的产业升级模式
        2.3.3 全球价值链的治理
    2.4 演化经济学理论
    2.5 组织生态学理论
3 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的机理研究
    3.1 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的动力机制
    3.2 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的内生动力
    3.3 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的外生动力
4 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的模式研究
    4.1 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的主要模式
    4.2 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的内部模式
        4.2.1 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中企业之间的互动发展模式
        4.2.2 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中产业之间的互动发展模式
5 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的演化路径研究
    5.1 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的载体
    5.2 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升级的路径选择
        5.2.1 新兴产业的独立扶持
        5.2.2 由传统产业改造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5.3 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的演化路径
        5.3.1 萌芽阶段
        5.3.2 发展阶段
        5.3.3 稳定阶段
        5.3.4 衰退或更新阶段
6 武汉市东湖高新区激光产业实证分析
    6.1 武汉市东湖高新区发展概况
        6.1.1 基本情况
        6.1.2 历年发展情况
        6.1.3 东湖高新区2010年发展情况
    6.2 我国激光产业集群发展情况
        6.2.1 整体格局
        6.2.2 产业规模
        6.2.3 重点单位
        6.2.4 东湖高新区的激光产业发展现状
    6.3 武汉市东湖高新区激光产业集群聚集情况研究
        6.3.1 产业集群的测度方法
        6.3.2 聚集水平的具体计算
    6.4 产业集群效应影响因素
        6.4.1 变量与数据
        6.4.2 建立计量模型
        6.4.3 实证分析结果
    6.5 战略新兴产业集群对产业竞争力影响的实证检验
        6.5.1 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竞争力分析模型
        6.5.2 激光产业集群对产业竞争力影响的对比性实证研究
7 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式发展的政策建议
    7.1 协调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中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7.1.1 建立市场调节与政府引导共同作用的动力机制
        7.1.2 改进政府对产业发展的管理
        7.1.3 动态调整战略性新兴产业范围
    7.2 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创新能力
        7.2.1 突出应用基础研究
        7.2.2 加快科技成果的产业化
        7.2.3 增强可持续创新能力
        7.2.4 深化产学研合作
    7.3 调整政府财政和税收政策
        7.3.1 建立财政投入增长长效机制
        7.3.2 强化税收的杠杆作用
        7.3.3 细化税收激励政策
    7.4 优化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的投融资环境
        7.4.1 完善制度建设
        7.4.2 加大信贷支持力度
        7.4.3 拓宽融资渠道
    7.5 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7.5.1 重视科技人才
        7.5.2 企业与学校联合培养人才
        7.5.3 强化人才的引进工作
        7.5.4 积极建设现代化的管理体制
    7.6 完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产业结构政策
        7.6.1 完善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之间保持合理内部结构的相关政策
        7.6.2 完善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同传统产业耦合发展的相关政策
    7.7 创新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产业组织结构
        7.7.1 大力扶持拥有核心技术的战略性新兴企业
        7.7.2 推进战略性新兴企业的兼并、重组以及纵向分工网络的形成
本文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中文部分
    英文部分
攻博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目录
致谢

四、激光器件的现状和发展动向(论文参考文献)

  • [1]H公司技术创新战略研究[D]. 黄启湘. 广西师范大学, 2020(06)
  • [2]面向片上光互连的面发射激光器及其集成技术研究[D]. 敖应权. 华中科技大学, 2019(01)
  • [3]L公司差异化竞争战略研究[D]. 魏改偿. 深圳大学, 2018(07)
  • [4]太阳光泵浦固体激光器及应用的研究[D]. 关哲. 北京理工大学, 2018(06)
  • [5]2μm人眼安全双频固体激光器的研究[D]. 陈相逸. 北京理工大学, 2016(08)
  • [6]大功率半导体激光合束进展[J]. 王立军,彭航宇,张俊. 中国光学, 2015(04)
  • [7]湖北省工业光纤激光器产业化专利发展战略研究[J]. 王伟,宋艳秋,吕文林,姜付平,蒋珞晨,洪文峰. 情报工程, 2015(04)
  • [8]基于产业集群的潍坊高新区区域发展研究[D]. 王振. 山东农业大学, 2014(06)
  • [9]Re3+掺杂氟化物激光晶体的坩埚下降法生长研究[D]. 方义权. 宁波大学, 2014(03)
  • [10]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式发展研究[D]. 宋歌. 武汉大学, 2013(10)

标签:;  ;  ;  ;  ;  

激光器件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