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脊柱骨折合并截瘫的探讨(附500例临床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脊柱骨折合并截瘫的探讨(附500例临床分析)

一、中西医结合治疗脊柱骨折合并截瘫的探讨(附500例临床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周玥彤[1](2021)在《子午流注纳子法指导热奄包外敷对腰椎骨折术后患者便秘的干预效果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本研究旨在运用子午流注纳子法指导结合辨证取穴并应用热奄包外敷对腰椎骨折术后并发便秘患者进行干预,评价热奄包外敷对腰椎骨折术后并发便秘的干预效果,缓解腰椎骨折术后患者早期便秘,为中医护理技术预防和干预腰椎骨折术后便秘、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提供数据支持。方法采用类实验研究方法,将2018年12月~2019年4月山东省某三级甲等骨伤中医医院脊柱脊髓科住院的160例腰椎骨折术后并发便秘的患者,分为对照组80例(常规干预组)和试验组(子午流注纳子法指导结合辨证取穴应用热奄包外敷)80例。常规组患者给予的护理措施为:⑴指导腰椎骨折术后48小时仍未解大便的患者,指导患者养成排便;⑵推荐:含粗纤维的食物,水≥2000毫升/天;⑶指导患者按照我院自行编排的床上功能锻炼五步操(附录D)进行适当锻炼,每日三次,每次20分钟;⑷指导患者腹部推摩,10分钟/天。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在子午流注纳子法指导下对患者便秘症状进行辨证分型,根据分型进行辨证取穴,使用中药热奄包外敷进行干预,将热奄包外敷于特定的穴位上,15~20分钟/1天,1周1疗程,周期为2周。对比干预前、干预2周后对照组和试验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便秘症状评分、便秘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所有数据均经Shapiro-Wilk检验,确定其正态分布情况;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间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组间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60例,腰椎骨折术后并发便秘患者,对照组80例,试验组80例,无脱落、退出病例。两组患者,基线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2周后,试验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试验组81.3%,对照组50.0%,两组差异有显着意义(P<0.01);对照组、试验组的便秘症状评分,均有所下降(P<0.01),试验组的便秘症状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试验组的便秘患者生活质量(PAC-QOL)评分情况有所下降(P<0.01),试验组的PAC-QOL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子午流注纳子法指导下,结合辨证取穴,应用热奄包外敷能够缓解腰椎骨折术后并发便秘患者的便秘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吴鸿伟[2](2021)在《复元活血汤联合腰背肌锻炼治疗胸腰椎骨折内固定术后慢性腰背痛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本课题旨在观察复元活血汤联合腰背肌锻炼治疗胸腰椎骨折内固定术后慢性腰背痛的临床疗效,以期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方法筛选2020年1月-2020年12月在我院完成胸腰椎骨折切开复位椎弓根钉内固定手术治疗且在行手术治疗后的1个月仍存在腰背部疼痛(气滞血瘀证)的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在术后常规处理的基础上,从复诊次日起,开始服用塞来昔布胶囊,0.2g,2次/日,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复元活血汤(免煎颗粒,水冲服,日一剂,分早晚2次饭后温服),五点支撑法锻炼(每组12次,早晚各1组),疗程为4周。观察并对比两组治疗前、治疗后2周、4周VAS评分、ODI指数、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中医疗效评定的变化情况,并进行相关统计学分析。结果1、治疗前,对照组、试验组的一般资料及VAS评分、ODI评分、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中医证候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对比性。2、治疗后第2周、第4周,对照组、试验组患者VAS评分、ODI指数、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均较治疗前下降,两组组内及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试验组优于对照组;3、两组治疗后第2周、第4周中医证候疗效较治疗前改善,且试验组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元活血汤联合腰背肌锻炼(五点支撑法)治疗胸腰椎骨折内固定术后慢性腰背痛(气滞血瘀证)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有助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是治疗胸腰椎骨折内固定术后慢性腰背痛(气滞血瘀证)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推广。

朱世婷[3](2021)在《基于数据挖掘技术针刺治疗不完全性脊髓损伤功能障碍临床疗效评价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采用数据挖掘方法和技术探究针刺治疗不完全性脊髓损伤功能障碍的辩证循经取穴规律,确定治疗方案,设计并实施临床随机对照试验,以评价针刺治疗不完全性脊髓损伤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第一部分采用手工及计算机的方式检索针剌治疗不完全性脊髓损伤功能障碍的现代文献,收集近20年国内外针刺治疗不完全性脊髓损伤功能障碍(包括下肢运动障碍、下肢感觉障碍、排尿障碍、排便障碍)的随机对照试验文献,通过Noteexpress软件,将筛选出的腧穴、部位、经脉等内容录入到MicrosoftOfficeExcel工作表中,以此来建立起数据库。使用Excle2010软件对针灸处方中的腧穴、腧穴归经、腧穴定位的统计结果进行描述性分析;使用SPSS18.0统计分析软件,对筛选的文献中的针灸处方选穴进行关联规则分析,计算穴位集合的支持度、置信度;使用SPSS22.0统计分析软件,选择聚类方法中的组间连接法,对纳入文献的穴位进行聚类分析。最后进行归纳、总结,得出针刺治疗不完全性脊髓损伤功能障碍的选穴规律。第二部分以第一部分数据挖掘结果为基础,确定临床试验的治疗方案并且进行临床疗效评价。试验共纳入符合标准的40例受试者,治疗组20例、对照组20例,分别采用针刺治疗和康复治疗进行疗效观察,1次/日,30min/次,每周6次,连续治疗8周,并于治疗前、治疗后4w、8w进行3次评价。下肢运动功能障碍以Asia运动功能评定、运动诱发电位(潜伏期、波幅)进行疗效评价,下肢感觉功能障碍以Asia感觉功能评定、体感诱发电位(潜伏期、波幅)进行疗效评价,排尿功能障碍以排尿日记(排尿次数、日平均排尿量、日最大排尿量)、尿动力学(最大膀胱总量、残余尿量、膀胱排尿压力、逼尿肌压力)进行疗效评价,排便功能障碍以慢性便秘严重程度、便秘患者自评量表进行疗效评价,日常生活能力以脊髓损伤独立性量表、改良Barthel指数进行疗效评价,验证针刺治疗不完全性脊髓损伤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结果:本项研究共纳入164条针灸处方,总运用频次1930次,使用频次最高的腧穴和经络分别是:足三里(116次,占总运用频次6.01%)、足阳明胃经(387次,占总运用频次20.05%),其中夹脊穴是唯一一个这四部分共同使用过的腧穴,且引用的频次均居于前五位(110次,占总运用频次5.70%),故针刺治疗不完全性脊髓损伤功能障碍主穴为夹脊穴,各部分的配穴具体内容如下:1、下肢运动功能障碍共纳入58条有效针灸处方,腧穴共84个,使用频次806次,使用频率最高的腧穴和经络分别是:足三里(50次,占总运用频次6.20%)、足阳明胃经(191次,占总运用频次23.70%);根据两穴、三穴关联规则分析显示支持度最高的分别是;足三里-三阴交、足三里-三阴交-夹脊穴;将使用频次≥20次的19个腧穴进行聚类分析,形成2个有效聚类群:夹脊穴-髀关-足三里-三阴交、足三里-三阴交-血海-髀关。最终确定治疗方案为:足三里、三阴交、髀关、血海。2、下肢感觉功能障碍共纳入39条有效针灸处方,腧穴共52个,总使用频次432次,使用频率最高的腧穴和经络分别是:足三里(26次,占总运用频次6.02%)、足阳明胃经(88次,占总运用频次20.37%);根据两穴、三穴关联规则分析显示支持度最高的分别是:百会-大椎、百会-大椎-夹脊穴;将使用频次≥10次的19个腧穴进行聚类分析,形成2个有效聚类群:百会-大椎-足三里-夹脊穴、足三里-三阴交-阳陵泉-风市。最终确定治疗方案是:百会、大椎、阳陵泉、风市。3、排尿功能障碍共纳入50条有效针灸处方,腧穴共69个,总使用频次490次,使用频率最高的腧穴和经络分别是:关元(34次,占总运用频次6.94%)、足太阳膀胱经(126次,占总运用频次25.71%);根据两穴、三穴关联规则分析显示支持度最高的分别是:关元-中极、关元-中极-夹脊穴;将使用频次≥20次的18个腧穴进行聚类分析,形成3个有效聚类群:关元-中极-水分-水道、夹脊穴-关元-水道-水分、夹脊穴-膀胱俞-水道-水泉。最终确定治疗方案是:关元、中极、水分、水道。4、排便功能障碍共纳入17条有效针灸处方,腧穴共37个,总使用频次202次,使用频率最高的腧穴和经络分别是:肾俞(14次,占总运用频次6.93%)、任脉(46次,占总运用频次22.77%);根据两穴、三穴关联规则分析显示支持度最高的分别是:天枢-中脘、天枢-中脘-夹脊穴;将使用频次≥10次的15个腧穴进行聚类分析,形成2个有效聚类群:夹脊穴-天枢-中脘-关元、肾俞-大肠俞-会阳-支沟。最终确定治疗方案是:天枢、中脘。根据治疗方案进行临床试验,两组患者连续治疗8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5.0%。治疗前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发病时间、严重程度、损伤部位,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治疗4w、8w后与治疗前比较,在Asia神经功能评定(运动、感觉),排尿日记(排尿次数、日平均排尿量、日最大排尿量)、慢性便秘严重程度、便秘患者自评量表、脊髓损伤独立性量表、改良Barthel指数、尿动力学(最大膀胱总量、残余尿量、膀胱排尿压力、逼尿肌压力)、运动诱发电位(潜伏期、波幅)、体感诱发电位(潜伏期、波幅)方面,统计学差异明显(P<0.05),说明两种治疗方法均有效,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按照不同发病时间比较,两组患者发病在6个月之内疗效确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以发病在1个月以内治疗效果最佳。发病7-12个月疗效不显着,统计学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1、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分析,针刺治疗不完全性脊髓损伤功能障碍有明显循经取穴规律,以足阳明胃经、足太阳膀胱经、任脉居多。2、根据数据挖掘结果确定最终治疗方案:主穴为夹脊穴,下肢运动功能障碍加足三里、三阴交、髀关、血海;下肢感觉功能障碍加百会、大椎、阳陵泉、风市;排尿障碍加关元、中极、水分、水道;排便障碍加天枢、中脘。3、根据最终治疗方案进行临床试验,针刺治疗8w后,在Asia神经功能评定(运动、感觉)、排尿日记(排尿次数、日平均排尿量、日最大排尿量)、慢性便秘严重程度、便秘患者自评量表、脊髓损伤独立性评定、改良Barthel指数、尿动力学(最大膀胱总量、残余尿量、膀胱排尿压力、逼尿肌压力)、运动诱发电位(潜伏期、波幅)、体感诱发电位(潜伏期、波幅)均有明显改善,证实针刺治疗不完全性脊髓损伤功能障碍安全有效。

张刘波[4](2021)在《基于Meta分析和网络药理学探讨补阳还五汤治疗脊髓损伤的疗效和机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背景据估计,全世界每年有近80万SCI患者,SCI会损害其运动、感觉、免疫等功能,而且慢性SCI患者的功能恢复非常有限,因此许多患者处于瘫痪状态。据统计,在美国,每一位SCI患者一生的直接护理需花费110-460万美元。SCI患者的生活和生存质量严重下降,易出现抑郁、焦虑状态、睡眠障碍和自主神经反射异常等,通常会致患者的的自杀率上升。SCI不仅会对人的生理和心理产生消极影响,而且会给家庭和社会造成重大损失。虽然许多学者对SCI进行不断的探索,并且提出多种尝试方法来治疗SCI,但SCI是一个复杂且动态变化的疾病,受到许多不同的机制共同影响,目前的临床治疗方法无法同时作用于SCI的多种病理机制。补阳还五汤是祖国传统医学治疗SCI的经典方剂,可以通过不同成分、不同靶点及不同通路治疗SCI,增加SCI患者恢复的可能性。研究一补阳还五汤治疗SCI的系统评价研究目的:基于Meta分析,探讨补阳还五汤干预SCI是否有效及安全,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循证医学证据和参考。研究方法:以“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ies”、“补阳还五汤”、“随机对照”等为检索词,建库至2021年1月为检索时间,通过电子计算机检索CNKI、PubMed等中英文数据库,依据纳排标准筛选补阳还五汤加减干预SCI的随机对照试验(RCT)。通过2名专业人员检索、筛选数据,并对其质量评价,借助Revman5.3和STATA16.0软件对数据进行敏感性分析、亚组分析、回归分析、合并效应量、发表偏倚检测等。研究结果:共检索到291篇补阳还五汤治疗SCI的RCT,依据纳排标准共纳入11篇文献,共777名患者,合并效应量结果表明:观察组的ASI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SMD=5.59,95%CI(3.92,7.27),P<0.00001)。观察组的 ASIA 感觉评分较对照组提高显着(SMD=8.21,95%CI(5.81,10.62),P<0.00001)。观察组的 ASIA 分级较对照组显着提高(RR=1.68,95%CI(1.28,2.19),P=0.0002)。观察组的 ASIA 总分明显高于对照组(SMD=12.62,95%CI(4.38,20.87),P=0.003)。观察组 FIM 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SMD=1.93,95%CI(1.18,2.68),P<0.00001)。观察组的 SEP 波幅较对照组无显着提高(SMD=0.36,95%CI(-0.40,1.11),P=0.35>0.05)。观察组的MEP 波幅较对照组显着提高(SMD=0.54,95%CI(0.11,0.97),P=0.01<0.05)。观察组的SEP潜伏期与对照组有显着性差异(SMD=-4.27,95%CI(-5.78,-2.75),P<0.00001)。观察组的MEP潜伏期显着短于对照组(SMD=-4.83,95%CI(-7.64,-2.03),P=0.0007<0.05)。观察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RR=1.14,95%CI(1.03,1.26),P=0.01<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RR=0.87,95%CI(0.32,2.35),P=0.78>0.05)。Egger 法的结果显示:P=0.011<0.05,且 95%CI[0.750,3.570]不包含0,考虑存在发表偏倚的可能性较大。研究结论:1.补阳还五汤加减辅助治疗SCI可显着提升ASIA运动评分、ASIA感觉评分、ASIA分级、ASIA总评分、MEP波幅、FIM评分及有效率,降低SEP潜伏期及MEP潜伏期,无显着不良反应。2.补阳还五汤加减辅助治疗可促使SCI患者运动和感觉功能的恢复,改善其生活质量,增加生活自理能力,减少临床症状,且具有安全性。3.本次研究有发表偏倚的可能,需要RCT再次验证。研究二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补阳还五汤治疗SCI的机制研究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筛选补阳还五汤治疗SCI可能的靶点和通路,阐释补阳还五汤治疗SCI的机制,给更深入的研究和和应用提供参考。研究方法:首先,以“黄芪”、“当归”、“赤芍”、“地龙”、“川芎”、“红花”、“桃仁”7味中药的拉丁文、中文标准名或拼音为检索词,通过电子计算机检索T CMSP、TCMID和SymMap数据库,搜集其主要化学成分。其次,通过PubChem数据库检索化学成分的Canonical SMILES,将Canonical SMILES上传至SwissADME平台,筛选有生物学意义的化合物。然后通过SwissTargetPrediction、SEA及PubChem数据库搜索和筛选主要成分的靶点。以“Spinal cord injury”为检索词,检索OMIM、DrugBank、TTD和D isGeNET数据库,搜集SCI的靶点信息。通过Venny2.1获得二者的交集靶点,即考虑为补阳还五汤干预SCI的潜在靶点。借助软件Cytoscape3.7.1,构建相关网络图,并通过拓扑分析筛选补阳还五汤的主要成分。借助String11.0数据库分析交集靶点,Cytoscape 3.7.1的CytoHubba插件,计算出补阳还五汤干预SCI的Top10关键靶点。通过DAVID数据库进行GO富集分析和KEGG富集分析,Graphpad Prism8.0.1软件对其进行图像化处理。最后,借助AutoDock Vina软件对补阳还五汤的10个主要活性成分与top5关键靶点进行分子对接,并预测结合能。研究结果:1.共检索到1146个补阳还五汤的化合物,通过SwissADME平台共筛选到447个有生物学意义的化合物,包括黄芪的54个化合物;当归的121个化合物;川芎的139个化合物;红花的69个化合物;赤芍的64个化合物;桃仁的66个化合物;地龙的0个化合物。作用于593个靶点。2.通过4个疾病数据库共检索到SCI疾病的197个靶点,与补阳还五汤的靶点取交集,共获得23个潜在治疗靶标。黄芪的13个化合物是干预SCI的有效成分,当归的13个化合物是干预SCI的有效成分,川芎的13个化合物是干预SCI的有效成分,红花的20个化合物是干预SCI的有效成分,赤芍的15个化合物是干预SCI的有效成分,桃仁的10个化合物是干预SCI的有效成分。3.通过拓扑分析获得10个补阳还五汤主要化学成分:木犀草素(Luteolin)、槲皮素(Quercetin)、山奈酚(kaempferol)、姜黄素(Curcumin)、黄芩素(Baical ein)、视黄醇(retinol)、亚麻酸(Linolenic Acid)、腺嘌呤(Adenine)、野黄芩黄素(Scutellarein)、月桂酸(Lauric Acid)。通过 CytoHubba 插件 Top10 关键靶点:肿瘤坏死因子(TNF)、白介素8(CXCL8)、细胞肿瘤抗原p53(TP53)、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干扰素γ(IFNG)、糖皮质激素受体(NR3C1)、前列腺素G(P TGS2)、干扰素β1(IFNB1)、白介素2(IL2)、雄激素受体(AR)。4.GO富集分析和KEGG富集分析的结果如下:补阳还五汤治疗SCI的机制可能与RNA聚合酶II启动子转录的正调控等生物学过程,蛋白质结合等分子功能,细胞质、细胞外空间等细胞组分条目有关。补阳还五汤治疗SCI的机制可能与RIG-I样受体信号通路、NF-kappa B信号通路等有关。5.补阳还五汤的10种活性成分与5个关键靶蛋白有较好的结合活性。研究结论:补阳还五汤的66个化学成分作用于SCI的23个靶点,TNF、CXCL8、TP53、MMP9、IFNG、NR3C1、PTGS2、IFNB1、IL2、AR为补阳还五汤治疗SCI的关键靶点,主要作用于RIG-I样受体通路、NF-kappa B通路、T细胞受体通路等,可能通过抑制炎症反应及神经细胞凋亡,推动轴突再生,进而促进SCI患者功能的恢复。

翁嘉琦[5](2021)在《健步虎潜丸联合PVP治疗肝肾亏虚型骨质疏松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究健步虎潜丸联合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肝肾亏虚型骨质疏松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以期寻找一种有效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骨质疏松胸腰椎骨折。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在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骨伤二科住院的骨质疏松胸腰椎骨折患者。本试验总共收集骨质疏松胸腰椎骨折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实验过程中出现脱落3例,剔除2例。其中观察组中1例因为未能定时复诊,1例因为口服中药时出现胃肠道不适;对照组中2例未能定时复诊,1例在治疗过程中口服了相关止痛药。最后收集到病例观察组28例,对照组27例,总共实际完成55例病例收集。对照组病例行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以及术后予以常规抗骨质疏松药物(碳酸钙D3片+阿法骨化醇软胶囊)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健步虎潜丸汤剂。分别记录比较术前、术后1天、术后1月、术后3月的NRS疼痛评分,ODI评分,椎体高度丢失率;记录比较术前及术后6月的骨密度变化。结果: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受伤椎体节段一般资料比较(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病例术前、术后1天NRS疼痛评分组间分别比较[(8.21±1.24)vs(8.15±1.18),(3.96±1.05)vs(3.89±1.31)](P>0.05),说明两组病例术前、在手术对于疼痛症状缓解方面差异可忽略不计,具有可比性。术后1月、3月,两组之间NRS疼痛评分分别比较[(2.61±0.67)vs(3.11±0.87),(1.96±0.50)vs(2.37±0.55)],(P<0.05),说明联合使用健步虎潜丸组在改善患者疼痛有更好的效果。两组病例术前、术后1天ODI评分(%)组间分别比较[(64.76±8.12)vs(63.04±8.95),(38.17±7.72)vs(37.78±7.21)](P>0.05),两组病例在术前、手术对于改善其活动度方面差异可忽略不计,具有可比性。术后1月、3月,两组之间ODI评分分别比较[(27.78±6.44)vs(32.10±7.19),(15.56±5.21)vs(23.21±6.90)],(P<0.05),说明联合使用健步虎潜丸组在改善患者功能活动度方面有更好的效果。两组病例术前、术后1天椎体高度丢失率(%)分别比较[(43.02±9.09)vs(42.89±10.00),(30.89±8.82)vs(30.64±9.02)](P>0.05),两组病例在术前、在手术后改善其椎体高度方面差异可忽略不计,具有可比性。术后1月两组间椎体高度丢失率(%)比较(31.20±8.83)vs(32.43±9.18)(P>0.05),术后3月两组间椎体高度丢失率(%)比较(31.23±9.33)vs(36.12±8.09)(P<0.05),说明联合使用健步虎潜丸组在防止椎体高度丢失方面有更好的效果。两组病例术前骨密度比较(-3.21±0.34)vs(-3.30±0.44)(P>0.05),具有可比性;术后6月,两组之间骨密度值比较(-2.82±0.38)vs(-3.06±0.37)(P<0.05),说明联合使用健步虎潜丸组在改善骨密度方面有更好的效果。两组组病例治疗后临床有效率各组间进行对比,健步虎潜丸组的总有效率为96.4%,而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5.2%。(P<0.05)。说明联合使用健步虎潜丸组临床疗效更优。结论:对于肝肾亏虚型骨质疏松骨折患者的治疗,在PVP术后常规抗骨质疏松的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健步虎潜丸汤剂与能更好减轻患者的疼痛,改善患者的活动功能,防止椎体高度进一步丢失,增强骨密度。

吴光远[6](2021)在《自制可调节式多气囊垫枕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研究》文中指出研究目的:观察自制可调节式多气囊垫枕治疗新鲜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OVCF)的临床疗效。研究方法:选择2019年3月-2020年12月在江苏省中医院和江苏省中医院溧阳分院接受治疗的40例新鲜OVCF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给予腰部垫枕治疗,试验组给予可调节多气囊垫枕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椎体前缘高度压缩率,随访1个月、3个月Cobb角改善率、椎体前缘高度恢复百分比。研究结果:所有患者均随访3个月,三组患者均未出现卧床并发症,两组患者入院后计算VAS评分、ODI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P>0.05)。随访1月、3月,对照组ODI评分、VAS评分均明显比实验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ODI评分的下降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但不存在交互效应(P>0.05),两组间的差异由分组因素主导。两组入院时椎体前缘压缩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时间因素和分组因素存在交互效应;2组患者椎体前缘压缩率比较,随访1月、3月,对照组椎体前缘高度压缩率均高于试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存在分组效应;2组患者治疗后不同时间点椎体前缘压缩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存在时间效应;2组患者椎体前缘压缩率随时间均呈下降趋势,但2组的下降趋势不完全一致,实验组的第一个月内椎体前缘压缩率较对照组减小更迅速。研究结论:自制可调节式多气囊垫枕治疗OVCF,在减轻患者疼痛,促进骨折椎体高度恢复,改善脊柱功能方面疗效确切。

赖德培(Thanakorn Theerakarunwong)[7](2020)在《督脉排针法联合通痹灵片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目的:通过随机、对照、前瞻性试验,以常规针刺联合通痹灵片、督脉排针法、口服通痹灵片为对照组,观察督脉排针法联合通痹灵片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以及对生存质量影响,为中医综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提供临床证据,有利于中医药疗法在中泰两国乃至国际的推广与传播。方法:1.采用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方法,将符合纳排标准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随机分为4组,治疗组采用督脉排针法联合通痹灵片,对照1组采用常规针刺联合通痹灵片,对照2组采用督脉排针法,对照3组采用口服通痹灵片,疗程均为4周,共28天。分别于治疗前后观察AS患者实验室指标(ESR、CRP、TNF-α)、脊柱痛VAS评分、患者总体评价VAS评分(PGA)、Bath强直性脊柱炎疾病活动指数(BASDAI)、Bath强直性脊柱炎功能指数(BASFI)、Bath强直性脊柱炎测量学指数(BASMI)、中医证候积分评分、强直性脊柱炎生活质量评价量表(ASQo L)等比较各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2.统计:采用SPSS 22.0软件包进行数据统计分析,采用?2检验、方差分析(正态性分布)或秩和检验(非正态性分布),检验水准均设为α=0.05,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本研究纳入自2019年2月至2020年3月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科及风湿科、泰国那空拉差是玛府直辖县呵叻大学附属荫达宁中医诊所符合标准的AS患者共132例,其中共脱落9例,有效病例为123例,其中治疗组31例,对照1组30例,对照2组32例,对照3组30例。2.基线4组患者治疗前在性别、年龄、病程、实验室指标(ESR、CRP、TNF-α)、中医证候积分评分、脊柱痛VAS评分、病人总体评价(PGA)、BASFI评分、BASDAI评分、BASMI评分、ASQo L、等指标各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3.临床疗效方面治疗结束后,4组均未出现临床痊愈,治疗组显效15例,有效1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55%。对照1组显效2例,有效21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76.67%。对照2组显效0例,有效19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为59.38%。对照3组显效0例,有效20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66.67%。4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实验室检查指标方面(1)红细胞沉降率(ESR)方面,组内比较,4组治疗前后ESR均有所下降,但在治疗期间均未降至正常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与治疗组治疗后对比,督脉排针法联合通痹灵片与督脉排针法针刺、通痹灵片口服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1组、对照2组、对照3组与治疗组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对照1组治疗前后差值与对照3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2)C反应蛋白(CRP)方面,组内比较,4组CRP治疗前后均有所下降,但在治疗期间均未降至正常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与治疗组治疗后对比,督脉排针法联合通痹灵片与其余三组对照组之间,常规针刺联合通痹灵片治疗后与通痹灵片口服对比,对照1组、对照2组、对照3组与治疗组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对照1组治疗前后差值与对照3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3)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方面,组内比较,4组治疗前后TNF-α均有所下降,但在治疗期间均未降至正常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常规针刺联合通痹灵片治疗后与通痹灵片口服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差值与对照2组、对照3组与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1组治疗前后差值与对照3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5.脊柱痛VAS与病人总体评价(PGA)方面(1)在脊柱痛VAS评分方面,四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组治疗后进行组间对比,督脉排针法联合通痹灵片与常规针刺联合通痹灵片、通痹灵片口服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1组、对照2组、对照3组与治疗组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2)在病人总体评价(PGA)方面,四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对照组与治疗组治疗后、治疗前后差值对比发现,督脉排针法联合通痹灵片与通痹灵片口服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6.AS相关量表评分方面(1)在强直性脊柱炎疾病活动性指数(BASDAI)方面、强直性脊柱炎疾病功能指数(BASFI)方面、强直性脊柱炎疾病测量学指数(BASMI)方面,四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对照组与治疗组治疗后、治疗前后差值对比发现,督脉排针法联合通痹灵片与常规针刺联合通痹灵片、督脉排针法针刺、通痹灵片口服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2)在强直性脊柱炎生活质量评价量表(ASQo L)方面,四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督脉排针法联合通痹灵片、常规针刺联合通痹灵片、督脉排针法针刺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督脉排针法联合通痹灵片与督脉排针法针刺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7.中医证候积分方面四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在关节肿胀、腰脊活动受限、关节疼痛、肢体困重、腰膝酸软、发热汗出、中医证候积分总分评分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对照组与治疗组治疗后进行对比,在缓解关节肿胀程度方面,督脉排针法联合通痹灵片与常规针刺联合通痹灵片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改善腰脊活动受限、关节疼痛、肢体困重、腰膝酸软、发热汗出、中医证候积分总分方面,督脉排针法联合通痹灵片与其余三组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在督脉排针法联合通痹灵片治疗AS中,督脉排针能有效改善炎症指标ESR、CRP、TNF-α,其中对降低ESR水平疗效更为显着;可缓解脊柱及关节等躯体疼痛;能改善活动功能障碍。2.通痹灵片口服能降低炎症因子ESR、CRP、TNF-α的水平,能有效改善活动功能障碍,且能有效缓解脊柱疼痛,但单纯口服通痹灵片对缓解躯体疼痛效果不明显。3.常规针刺在治疗AS中,针刺能有效降低炎症因子ESR、CRP、TNF-α,但与督脉排针相比,督脉排针法对降低ESR更明显,常规针刺对缓解疼痛、改善活动功能障碍疗效不显着。综上所述,督脉排针法联合通痹灵片治疗AS可降低炎症因子水平、缓解关节肿胀疼痛等症状、改善AS患者活动功能;较单一疗法疗效更显着,能整体改善AS患者的症状、体征。该疗法操作安全性高,临床应用性广,患者经济负担小,有利于提高患者依从性,更有效地控制疾病进程、改善AS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进一步推广运用。

加倩[8](2020)在《基于医疗大数据对运气交接节气的探索》文中指出目的:基于北京市全部急诊医保病例统计资料,比较大寒急诊患者的禀赋特点、疾病特点与前一年六之气(大雪、冬至、小寒)及后一年初之气(立春、雨水、惊蛰)的相似性,及大寒是否新出现与后一年运气相应的疾病,从而验证运气交接节气为大寒或立春。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分为禀赋特点分析与疾病特点分析两个角度。禀赋特点分析亦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患者禀赋构成比较,以北京市2014-2018年的大寒及其前后3节气的全部急诊医保统计资料,计算各时间段内全部患者禀各岁运各客气的急诊人次及占比,代表该时间段的10岁运禀赋构成及12客气禀赋构成,通过曼哈顿距离(差的绝对值之和)比较大寒急诊患者的禀赋构成与其前3节气及后3节气急诊患者的相似性大小,若大寒与其前3节气的曼哈顿距离小于大寒与其后3节气的曼哈顿距离,说明大寒患者的禀赋特点与其前3节气更接近,即于大寒时运气并未转换交接,则立春应为运气交接节气,反之则大寒应为运气交接节气;另一部分为高发与低发禀赋变化的比较,即将各节气内10岁运及12客气各禀赋的急诊人次按从高到低排序,通过各节气急诊人次较高与较低的禀赋发生变化的节点判断运气交接节气。疾病特点分析以北京市2015年1月20日-2020年1月19日5年全部急诊医保统计资料,根据当年的总医保人数,计算各疾病在各节气的发病率,与各疾病120个节气的平均发病率相比较得到高发疾病;进而将5年同节气重复出现的高发疾病视为该节气的反复高发疾病;在各年各节气高发疾病中去除该节气于5年中的反复高发疾病,即去除节气因素对疾病的影响,以表示该节气客运客气影响下的高发疾病,结合临床经验及中医典籍,分析比较2016-2019年大寒及其前后3节气高发疾病相似性,及大寒的高发疾病特点是否更符合下一年的运气特点,进而判断运气交接节气。结果:禀赋特点分析结果显示2014-2018年大寒不论男性女性患者均与其后一年初之气的曼哈顿距离更小,即大寒与后一年初之气各禀赋构成的相似性更高;同时各节点不论男性与女性患者均于大寒开始出现与后一年初之气相同/相近的高发及低发禀赋的变化,且符合在某岁运、客气当令时,该岁运、客气禀赋为低发禀赋,而太少相反的岁运、司天在泉相反或阴阳五行属性相反的客气则为高发禀赋这一大体规律。疾病特点分析的结果亦显示各个大寒的疾病特点更符合后一年初之气的运气相应疾病特点,出现典型的与后一年初之气运气相应的疾病群。故本研究结果支持大寒为运气交接节气。结论:本研究利用目前较为丰富的医疗大数据及规范统计学分析方法验证五运六气的交接节气,为运气交接时刻的争议提供临床数据支持,开拓五运六气周期的验证性研究,为运气起始时刻的研究提供新思路;尚可为疾病与五运六气理论的印证提供临床依据,深化五运六气理论的内涵,并为疾病预测、治未病提供指导,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临床意义。

蒋暑雨[9](2020)在《二十四节气对北京地区急诊病种的选择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依据北京市所有医院的全部急诊医保病例统计资料,得出二十四节气各节气易于每年发作的高危疾病,为临床预测、防治疾病提供依据,并与《素问·脉解篇》相关论述对比、印证,为探索各节气气化特点及对人体气化影响的规律提供依据。方法:据2015至2019年120个节气间同疾病急诊率的比较,得到各年各节气高于120个节气的平均急诊率的疾病作为此年此节气易发疾病,及低于平均急诊率的疾病作为此年此节气不易发疾病,再将高于平均急诊率1.5倍的易发疾病单独分出,依此找出5年内在相同节气反复出现的易发疾病作为1.5倍选择标准下年年或多数年于此节气易发的疾病,此即因此节气的气化特点所导致的高危疾病。≥1.5倍选择标准下高危疾病的具体确定方法为:针对每一种疾病,若在5年中相同的节气内作为≥1.5倍易发出现≧3次,或作为易发出现2次而另外3次都>1倍提示易发倾向,认为该疾病为该节气易于每年发作的高危疾病。同法得某节气每年不易发疾病。结果:1.在≥1.5倍选择标准下男女各节气反复易发疾病详见论文正文。依此可见,男女呼吸系统疾病在冬季的节气即立冬~冬至较易发,消化系统疾病及肠道传染病在小满~处暑即夏秋季易发,一氧化碳中毒见于小雪~惊蛰,中暑见于小满~立秋。这些结果与常识性事实及各科教科书中所提供的疾病临床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基本吻合,说明本研究在数据采集、统计学分析方法方面是无误的,结果是可信的,1.5倍的选择标准初步看来能满足本研究的需要。2.对照《素问·脉解篇》对立春雨水、清明谷雨、芒种夏至、立秋处暑、寒露霜降、大雪冬至六个月节气为代表的三阴三阳病的论述,本研究在1.5倍的选择标准下得到的反复易发疾病也能与之达到较高的符合度:正月立春雨水太阳病月份,易发病为呼吸系统疾病、腰臀痛等太阳经部位病症、上实下虚之瘖啡失语、狂证等;三月清明谷雨厥阴病月份,易发病为阴囊肿物、咽喉不适等厥阴肝经病症,及阳气振发而不畅之腰脊痛病症;五月芒种夏至阳明病月阳盛之阴/一阴来复、阳明闭郁,易发病为胃肠道疾病、阳盛于上而邪并于外之躁狂、心神阳气突伤之惊恐障碍、焦虑性抑郁,及阳伤水停之下肢水肿、哮喘等病症;七月立秋处暑少阴病月,阳杀于外、阴气盛于下,易发病为腰部、下腹部疾病、厌食、肝胆病、视力视觉障碍类、肺水肿喘咳、心律失常等病症;九月寒露霜降少阳病月,少阳不伸,易发病见肋软骨痛、肋间神经痛、多部位关节病、心脑血管病、高血压、肝胆疾病及消化道溃疡等;十一月大雪冬至太阴病月,脾运受抑,易发病为腹胀呕吐类消化系统、泌尿及代谢类病症等。本研究结果中,各个节气的易发疾病全面、广泛,疾病种类细致,对《素问·脉解篇》的论述既有印证又有拓展,且与现代医学相结合,更利于临床实用与进一步开展相关的中西医结合研究。3.上述结果证明了本研究的可信度的同时,所呈现的各个节气的易发疾病可以作为临床预测、预防、诊治疾病的有效参考,在与经典得到了相互印证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经典中未论述到的节气的致病特点的缺憾,为下一步对各个节气的气化特点及对人体气化影响规律的分析,提供了较为可信、可靠的大数据依据。结论:本研究得出的各节气易于每年发作的高危疾病与事实基本吻合,且印证了《素问·脉解篇》中的相关论述,有助于指导各节气易发疾病的预测预防和诊疗、弥补经典中相关论述的不足,为进一步探索各个节气的气化特点、挖掘节气在中医学中的价值,提供了大数据依据。

李格格[10](2020)在《基于NGF-PI3K/AKT/mTOR轴调节自噬探讨低频电刺激联合针刺“夹脊穴”干预大鼠脊髓损伤尿潴留的影响》文中认为目的:本研究将探讨自噬对脊髓损伤后神经元细胞修复的调控及作用机制,揭示低频电刺激联合针刺夹脊穴对脊髓损伤后神经元细胞自噬干预作用,为脊髓损伤后尿潴留的修复提供理论基础。材料与方法:1.雌性SPF级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分别是空白组(K):不做任何处理;假手术组(J):只暴露脊髓硬脊膜,不给予打击;模型组(M):只给予Allen’s打击,不采取任何治疗;低频组(D):进行Allen’s打击,打击造成脊髓损伤尿潴留模型后24h进行治疗。治疗部位分为两组,共计4个电极片:第一组2个电极片,将电极片的负极放置在大鼠耻骨之上膀胱区,将正极片放置在大鼠第3个骶椎位置上;第二组2个电极片放置脊髓损伤处上、下节段的夹脊穴,正级在上,负极在下,输出波形为三角波,低频电刺激(50Hz),根据电流强度最大不超50m A,以出现适度肌肉收缩为度,20min/次,1次/d,连续干预7d;低频+针刺组(DZ):先进行Allen’s打击,打击造成脊髓损伤尿潴留模型,24h后进行治疗,先进行低频电刺激(50Hz)治疗,10min后采用毫针(0.35×25mm)直刺入T6、T9、T11夹脊穴2mm,留针20min,针刺期间不给予补泻手法,不通电,1次/d,连续干预7d。尿动力学记录治疗前后膀胱最大容量并计算差值。透射电镜法观察脊髓组织中自噬情况;免疫荧光法检测脊髓组织中LC3B和P62蛋白表达;免疫组化法检测脊髓组织中NGF、Trk A蛋白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脊髓组织中PI3K、pAKT、AKT、p-m TOR、m TOR、LC3B和P62蛋白表达,观察自噬在脊髓损伤后尿潴留中的相互作用和机制。2.以改良Allen’s造成脊髓损伤尿潴留大鼠为模型,利用透射电镜法直接观察自噬情况,免疫荧光及Western Blot法检测LC3B、P62蛋白表达间接衡量自噬流,观察低频电刺激联合针刺夹脊穴对脊髓损伤后尿潴留大鼠PI3K/AKT信号通路的影响,探讨其调控细胞自噬进而修复脊髓损伤的作用机制。结果:1.最大膀胱容量治疗前空白组、假手术组、模型组、低频+针刺组、低频组最大膀胱容量分别为1.014±0.107、0.927±0.036、4.110±0.165、4.114±0.150、4.284±0.201。与空白组比较,假手术组最大膀胱容量未见异常(n=6,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最大膀胱容量显着升高(n=6,P<0.01);与模型组比较,低频+针刺组和低频组最大膀胱容量均未见差异(n=6,P>0.05);与低频+针刺组比较,低频组最大膀胱容量未见差异(n=6,P>0.05)。治疗后空白组、假手术组、模型组、低频+针刺组、低频组最大膀胱容量分别为1.037±0.116、0.937±0.026、4.023±0.173、2.503±0.160、3.497±0.277。与空白组比较,假手术组最大膀胱容量未见异常(n=6,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最大膀胱容量显着升高(n=6,P<0.01);与模型组比较,低频+针刺组和低频组最大膀胱容量均显着降低(n=6,P<0.01);与低频+针刺组比较,低频组最大膀胱容量显着升高(n=6,P<0.01)。治疗前后空白组、假手术组、模型组、低频+针刺组、低频组膀胱容量差值(d)分别为-0.023±0.036、-0.010±0.013、0.087±0.052、1.611±0.212、0.786±0.135。与空白组比较,假手术组膀胱容量差值(d)未见异常(n=6,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膀胱容量差值(d)显着增高(n=6,P<0.01);与模型组比较,低频+针刺组和低频组膀胱容量差值(d)均显着增高(n=6,P<0.01);与低频+针刺组比较,低频组膀胱容量差值(d)显着降低(n=6,P<0.01)。2.电镜下观察脊髓组织形态空白组和假手术组细胞核结构完整,核膜清晰,线粒体形态基本正常;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核膜欠清晰,线粒体出现空泡化并伴有自噬现象;与模型组比较,低频+针刺组核膜形态未见差异,线粒体存在空泡化但未见明显自噬现象,低频组核膜形态未见差异,但明显可见空泡化的线粒体并伴有自噬现象。3.免疫组化法检测脊髓组织内NGF表达量的观察NGF表达主要部位在细胞胞浆和细胞核内,呈棕黄色或褐棕色颗粒。空白组、假手术组、模型组、低频+针刺组、低频组NGF灰度值分别为621.375±54.255、614.780±43.754、473.651±66.564、597.441±36.070、545.574±39.440。与空白组比较,假手术组NGF表达未见异常(n=6,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NGF表达显着下降(n=6,P<0.01);与模型组比较,低频+针刺组NGF表达显着上调(n=6,P<0.01),低频组NGF表达上调(n=6,P<0.05);与低频+针刺组比较,低频组NGF表达下降(n=6,P<0.05)。4.免疫组化法检测脊髓组织内Tr KA表达量的观察Tr KA表达主要部位在细胞胞浆和细胞核内,呈棕黄色或褐棕色颗粒。空白组、假手术组、模型组、低频+针刺组、低频组Tr KA灰度值分别为701.770±26.727、698.174±24.618、461.207±85.214、630.975±66.938、576.011±63.233。与空白组比较,假手术组Tr KA表达未见异常(n=6,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Tr KA表达显着下降(n=6,P<0.01);与模型组比较,低频+针刺组Tr KA表达显着上调(n=6,P<0.01),低频组Tr KA表达上调(n=6,P<0.05);与低频+针刺组比较,低频组Tr KA表达未见差异(n=6,P>0.05)。5.Western Blot法检测脊髓组织内PI3K蛋白表达空白组、假手术组、模型组、低频+针刺组、低频组PI3K蛋白含量分别为1.073±0.024、1.068±0.034、0.487±0.025、0.994±0.013、0.701±0.015。与空白组比较,假手术组PI3K蛋白表达未见异常(n=6,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PI3K蛋白表达显着下降(n=6,P<0.01);与模型组比较,低频+针刺组、低频组PI3K蛋白表达均显着上调(n=6,P<0.01);与低频+针刺组比较,低频组PI3K蛋白表达显着下降(n=6,P<0.01)。6.Western Blot法检测脊髓组织内p-AKT含量空白组、假手术组、模型组、低频+针刺组、低频组p-AKT/AKT比值分别为0.753±0.036、0.782±0.034、0.643±0.028、0.788±0.019、0.700±0.015。与空白组比较,假手术组磷酸化水平未见差异(n=6,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磷酸化水平显着下降(n=6,P<0.01);与模型组比较,低频+针刺组、低频组磷酸化水平均显着上调(n=6,P<0.01);与低频+针刺组比较,低频组磷酸化水平显着下降(n=6,P<0.01)。7.Western Blot法检测脊髓组织内p-m TOR含量空白组、假手术组、模型组、低频+针刺组、低频组p-m TOR/m TOR比值分别为1.099±0.066、1.121±0.081、0.776±0.035、1.044±0.040、1.029±0.031。与空白组比较,假手术组磷酸化水平未见差异(n=6,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磷酸化水平显着下降(n=6,P<0.01);与模型组比较,低频+针刺组、低频组磷酸化水平均显着上调(n=6,P<0.01);与低频+针刺组比较,低频组磷酸化水平未见差异(n=6,P>0.05)。8.Western Blot法检测脊髓组织内LC3B蛋白表达空白组、假手术组、模型组、低频+针刺组、低频组LC3B蛋白含量分别为0.500±0.009、0.493±0.013、1.509±0.020、0.611±0.017、1.099±0.009。与空白组比较,假手术组LC3B蛋白表达未见异常(n=6,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LC3B蛋白表达显着上调(n=6,P<0.01);与模型组比较,低频+针刺组、低频组LC3B蛋白表达均显着下降(n=6,P<0.01);与低频+针刺组比较,低频组LC3B蛋白表达显着上调(n=6,P<0.01)。9.Western Blot法检测脊髓组织内P62蛋白表达空白组、假手术组、模型组、低频+针刺组、低频组P62蛋白含量分别为1.473±0.010、1.472±0.013、1.033±0.008、1.347±0.008、1.093±0.023,与空白组比较,假手术组P62蛋白表达未见异常(n=6,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P62蛋白表达显着下降(n=6,P<0.01);与模型组比较,低频+针刺组、低频组P62蛋白表达均显着上调(n=6,P<0.01);与低频+针刺组比较,低频组P62蛋白表达显着下降(n=6,P<0.01)。10.免疫荧光法检测脊髓组织中LC3B表达空白组、假手术组、模型组、低频+针刺组、低频组LC3B平均光密度分别为0.608±0.069、0.622±0.284、0.969±0.039、0.673±0.043、0.776±0.053。与空白组比较,假手术组LC3B表达未见异常(n=6,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LC3B表达上调(n=6,P<0.05);与模型组比较,低频+针刺组、低频组LC3B表达均显着下降(n=6,P<0.01);与低频+针刺组比较,低频组LC3B表达显着上调(n=6,P<0.01)。11.免疫荧光法检测脊髓组织中P62表达空白组、假手术组、模型组、低频+针刺组、低频组P62平均光密度分别为0.627±0.045、0.608±0.039、0.362±0.068、0.597±0.061、0.506±0.061。与空白组比较,假手术组P62表达未见异常(n=6,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P62表达显着下降(n=6,P<0.01);与模型组比较,低频+针刺组、低频组P62表达均显着上调(n=6,P<0.01);与低频+针刺组比较,低频组P62表达下降(n=6,P<0.05)。结论:1.低频电刺激可通过抑制自噬治疗大鼠脊髓损伤尿潴留,低频电刺激联合针刺夹脊穴治疗效果更好。2.脊髓损伤尿潴留与神经元细胞自噬水平上升有关。3.通过治疗使脊髓损伤尿潴留大鼠脊髓神经元细胞NGF及其受体Tr KA增殖,并激活下游的PI3K/AKT/m TOR通路介导自噬,促进该信号通路磷酸化水平,抑制细胞自噬的发生。

二、中西医结合治疗脊柱骨折合并截瘫的探讨(附500例临床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西医结合治疗脊柱骨折合并截瘫的探讨(附500例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子午流注纳子法指导热奄包外敷对腰椎骨折术后患者便秘的干预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资料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研究方法
    3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价
    4 资料收集方法
    5 安全性评价与不良事件处理
    6 数据统计处理
    7 研究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8 伦理原则
第二部分 结果
    1 临床病例信息结果统计
    2 主要观察指标
    3 安全性评价
第三部分 讨论
    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2 两组患者主要观察指标分析
    3 本研究局限性及对今后研究的建议
第四部分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子午流注纳子法指导热奄包外敷对腰椎骨折术后便秘患者效果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附录
致谢

(2)复元活血汤联合腰背肌锻炼治疗胸腰椎骨折内固定术后慢性腰背痛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临床资料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临床资料
        2.1 西医诊断标准
        2.2 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2.3 纳入标准
        2.4 排除标准
        2.5 剔除标准
        2.6 脱落标准及处理
    3 研究方法
        3.1 研究类型
        3.2 分组方法
        3.3 治疗方案
        3.4 观察项目
        3.5 中医疗效判定
    4 统计学处理
    5 伦理学申明
研究结果
    1 病例脱落、排除情况
    2 一般资料分析
    3 治疗前各项指标比较
    4 两组治疗前后各项指标比较
    5 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6 安全性评估情况
分析与讨论
    1 胸腰椎骨折的分型与治疗进展
    2 中医学对胸腰椎骨折术后腰背痛的认识
        2.1 病证
        2.2 病因病机
        2.3 中医药治疗进展
    3 术后慢性腰痛的主要发病机制与危害
    4 现代医学对胸腰椎骨折术后慢性腰背痛的治疗
    5 炎性因子与骨关节炎症反应的相关性研究
    6 复元活血汤及腰背肌功能锻炼作用机理分析及研究进展
        6.1 复元活血汤
        6.2 腰背肌功能锻炼
    7 本研究结果分析
        7.1 VAS评分结果及分析
        7.2 ODI评分结果及分析
        7.3 炎性指标结果及分析
        7.4 中医疗效评定及总有效率结果及分析
        7.5 安全性分析
        7.6 小结
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 中医中药治疗腰椎骨折内固定术后腰痛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3)基于数据挖掘技术针刺治疗不完全性脊髓损伤功能障碍临床疗效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综述
    1 祖国医学对脊髓损伤的认识
        1.1 对病名的认识
        1.2 对症状的认识
        1.3 对病因病机的认识
        1.4 针刺治疗脊髓损伤
        1.5 中药治疗脊髓损伤
    2 现代医学对脊髓损伤的认识
        2.1 流行病学
        2.2 脊髓损伤的机制
        2.3 脊髓损伤的治疗方法
    3 数据挖掘技术在中医领域中的应用
        3.1 数据挖掘技术常用分析方法
        3.2 数据挖掘技术在针刺治疗中的应用
        3.3 数据挖掘技术在中医药中的应用
第一部分 数据挖掘技术针刺治疗不完全性脊髓损伤功能障碍选穴规律
    1 研究方法
        1.1 文献来源
        1.2 文献检索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2 数据处理
        2.1 数据库建立
        2.2 数据挖掘方法
        2.3 数据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第二部分 数据挖掘技术针刺治疗不完全性脊髓损伤功能障碍临床疗效评价
    1 试验部分
        1.1 研究对象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与脱落标准
        1.6 剔除与脱落病例的处理
        1.7 病例中止标准
    2 试验方法
        2.1 试验设计
        2.2 样本量估算
        2.3 治疗方法
        2.4 观察指标
        2.5 受试者权益保护
    3 统计学分析
    4 试验结果
讨论
    1 本课题针刺治疗方案的确定
    2 针刺治疗不完全性脊髓损伤功能障碍临床疗效探讨
    3 针刺治疗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机制探讨
    4 不足与展望
结论
创新点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学术成果
个人简历

(4)基于Meta分析和网络药理学探讨补阳还五汤治疗脊髓损伤的疗效和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章 文献综述
    综述一 脊髓损伤中医药研究进展
        1 病因病机
        2 病位病性
        3 分期分型
        4 专病专方
        5 并发症诊治
        6 总结
        参考文献
    综述二 脊髓损伤的临床治疗进展
        1 SCI后病理生理变化
        2 现代医学治疗进展
        3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章 补阳还五汤治疗脊髓损伤的Meta分析
    1 研究目的
    2 材料与方法
        2.1 检索策略
        2.2 纳入标准
        2.3 排除标准
        2.4 数据提取
        2.5 质量评价
        2.6 统计分析
    3 研究结果
        3.1 纳入文献
        3.2 纳入文献的基本特征
        3.3 纳入文献的质量评价
        3.4 临床疗效分析
        3.5 安全性分析
        3.6 发表偏倚分析
    4 讨论
        4.1 补阳还五汤方解
        4.2 补阳还五汤治疗SCI的作用机制
        4.3 补阳还五汤治疗SCI的疗效分析
        4.4 局限与不足
        4.5 总结与展望
    5 结论
第三章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补阳还五汤治疗脊髓损伤的疗效机制研究
    1 研究目的
    2 材料与方法
        2.1 补阳还五汤活性成分的检索
        2.2 补阳还五汤化学成分的筛选
        2.3 补阳还五汤化学成分靶点的预测
        2.4 SCI靶点的收集
        2.5 治疗潜在靶点的筛选
        2.6 补阳还五汤有效成分靶点和SCI靶点网络的构建的分析
        2.7 相互作用网络
        2.8 GO富集分析和KEGG富集分析
        2.9 分子对接验证
    3 研究结果
        3.1 补阳还五汤化学成分收集
        3.2 补阳还五汤化学成分的筛选
        3.3 补阳还五汤预测靶点分析
        3.4 SCI预测靶点分析
        3.5 补阳还五汤治疗SCI的潜在靶点
        3.6 补阳还五汤不同药物的化学成分-疾病潜在作用靶点网络图
        3.7 PPI网络的构建
        3.8 GO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
        3.9 分子对接结果分析
    4 讨论
        4.1 补阳还五汤干预SCI的主要化学成分
        4.2 补阳还五汤干预SCI的作用机制
        4.3 局限与不足
    5 结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Cochrane协作网偏倚风险评价的具体标准
    附录2 PubMed检索策略
    附录3 Embase检索策略
    附录4 Cochrane检索策略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5)健步虎潜丸联合PVP治疗肝肾亏虚型骨质疏松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注释表
引言
文献综述 骨质疏松胸腰椎骨折的治疗进展
材料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病例脱落与剔除
        1.6 病例脱落与剔除的处理
    2 研究方法
        2.1 临床研究分组
        2.2 治疗方法
        2.3 临床观察指标
        2.4 疗效判定
        2.5 统计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临床资料分析
        3.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数据分析情况
        3.3 临床疗效分析
讨论与分析
    1 祖国医学对骨质疏松及OVCF的认识
    2 现代医学对OVCF的认识
    3 OVCF的治疗及PVP的发展
        3.1 中医治疗
        3.2 西医治疗
        3.3 PVP的发展及其优势与不足
    4 课题主方药物解析及现代药理学研究
        4.1 课题主方药物解析
        4.2 课题主方相关药理学研究
    5 研究结果分析
        5.1 健步虎潜丸对NRS疼痛评分的影响
        5.2 健步虎潜丸对ODI评分的影响
        5.3 健步虎潜丸对椎体高度丢失率的影响
        5.4 健步虎潜丸对BMD的影响
        5.5 健步虎潜丸对临床疗效的影响
    6 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

(6)自制可调节式多气囊垫枕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1 中医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认识
        1.1 概述
        1.2 病因病机
        1.3 中医分型辩证论治
        1.4 其他中医治疗
    2.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现代相关研究
        2.1 OVCF的定义及流行病学特征
        2.2 症状、体征
        2.3 影像学
        2.4 治疗方式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研究目的
    2.病例来源
    3.病例资料
        3.1 诊断标准
        3.2 症状体征的量化标准
        3.3 纳入标准
        3.4 排除标准
        3.5 病例的脱落与处理
        3.6 实验终止
    4.研究方法
    5.研究结果
第三部分 讨论
    1.垫枕法治疗OVCF的适应征
    2.垫枕法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机理
    3.影响垫枕疗效的因素
        3.1 垫枕类型
        3.2 垫枕高度的设计
        3.3 垫枕宽度的设计
        3.4 垫枕时机选择
        3.5 结合适度的康复训练
    4 并发症及处理
    5 可调节式多气囊垫枕创新点与不足
    6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表
    多气囊垫枕实物使用介绍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7)督脉排针法联合通痹灵片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1.1 强直性脊柱炎的西医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1.1 定义
        1.1.2 流行病学
        1.1.3 自然病程
        1.1.4 病因及发病机制
        1.1.5 病理变化
        1.1.6 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表现
        1.1.7 诊断标准
        1.1.8 活动性评价
        1.1.9 西医治疗
    1.2 中医学对强直性脊柱炎的认识
        1.2.1 病因病机
        1.2.2 现代中医家对强直性脊柱炎的认识
        1.2.3 辨证论治
        1.2.4 中医药疗法
    1.3 督脉排针法联合通痹灵片治疗AS研究依据
        1.3.1 针刺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机理研究
        1.3.2 督脉排针刺法的选择依据
        1.3.3 通痹灵片对强直性脊柱炎的作用
        1.3.4 针药结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
    1.4 小结与展望
第二章 临床研究
    2.1 病例来源
    2.2 病例选择标准
        2.2.1 西医诊断标准
        2.2.2 中医辨证分型标准
        2.2.3 纳入标准
        2.2.4 排除标准
        2.2.5 剔除标准
        2.2.6 脱落标准
    2.3 分组方法
        2.3.1 样本量
        2.3.2 随机化
        2.3.3 对照
        2.3.4 盲法
    2.4 治疗方案
        2.4.1 治疗耗材
        2.4.2 治疗组(督脉排针法联合通痹灵片组)
        2.4.3 对照1 组(常规针刺联合通痹灵片组)
        2.4.4 对照2 组(督脉排针法组)
        2.4.5 对照3 组(通痹灵片组)
        2.4.6 疗程
    2.5 异常情况预防方法
    2.6 观察指标
    2.7 观察时间
    2.8 不良事件及处理
        2.8.1 针刺不良事件及处理
        2.8.2 药物不良事件及处理
    2.9 疗效评价标准
    2.10 统计学分析方法
    2.11 临床研究的流程图
第三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研究情况
    3.2 一般资料分析
    3.3 实验室检查指标
        3.3.1 治疗前检查指标基线比较
        3.3.2 血沉
        3.3.3 C反应蛋白
        3.3.4 肿瘤坏死因子-α
    3.4 中医证候积分
    3.5 脊柱痛VAS与病人总体评价
        3.5.1 治疗前评分基线比较
        3.5.2 脊柱痛VAS评分
        3.5.3 病人总体评价
    3.6 强直性脊柱炎疾病活动性指数、功能指数、测量学指数
        3.6.1 治疗前评分指数基线比较
        3.6.2 疾病活动性指数
        3.6.3 功能指数
        3.6.4 测量学指数
    3.7 强直性脊柱炎生活质量评价量表
    3.8 临床疗效评价
    3.9 不良反应/事件分析
第四章 讨论
    4.1 强直性脊柱炎旳病因病机
    4.2 督脉排针法的规律及治疗作用
        4.2.1 督脉排针法学术背景简介
        4.2.2 学术内涵
    4.3 通痹灵片的组方、配伍规律及治疗作用
        4.3.1 通痹灵片的方义
        4.3.2 药对配伍
    4.4 结局指标选择
        4.4.1 实验室检查指标选择
        4.4.2 量表选择
    4.5 结果分析
        4.5.1 实验室检查指标方面
        4.5.2 中医证候积分方面
        4.5.3 脊柱痛VAS与病人总体评价方面
        4.5.4 AS相关量表指标方面
    4.6 结果讨论
    4.7 研究的创新性
    4.8 不足与展望
    4.9 结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附件

(8)基于医疗大数据对运气交接节气的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一 二十四节气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1. 二十四节气起源
        2. 二十四节气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3. 小结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二 五运六气交接时刻的研究方法探讨
        1. 经文解读
        2. 天文历法溯源
        3. 气象数据分析
        4.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基于医疗大数据对运气交接节气的探索
    前言
    (一) 以急诊患者禀赋特点分析运气交接节气
        1 临床资料
        2 研究方法
        3 结果
    (二) 以急诊患者疾病特点判断运气交接节气
        1 临床资料
        2 研究方法
        3 结果
    讨论
        1 关于研究的理论基础与可信度分析
        2 与同类研究比较
        3 研究意义
        4 不足与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1 以立春为运气起始节气的禀赋特点比较
附录2 2016-2018年大寒前后3节气的高发疾病
简历

(9)二十四节气对北京地区急诊病种的选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研究背景
    二十四节气简介
        1 节气的由来
        2 二十四节气总体气机特点
        3 二十四节气对人体气化的影响
    文献综述一 《内经》中的时间医学思想及其现代研究
        1 《内经》中的时间医学思想
        2 中医时间医学的现代研究
        3 小结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二 疾病发病与节气的相关性研究
        1 呼吸系统疾病发病与节气的相关性
        2 消化系统疾病发病与节气的相关性
        3 循环系统疾病发病与节气的相关性
        4 神经系统疾病发病与节气的相关性
        5 其他疾病发病与节气的相关性
        6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二十四节气对北京地区急诊病种的选择研究
    前言
    1 临床资料
        1.1 研究资料来源
        1.2 纳入标准
        1.3 排除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总体设计
        2.2 具体步骤
    3 结果
        3.1 北京市急诊患者的疾病分布规律
        3.2 以男性大寒为例演示大寒节气反复易发疾病的判定——举例
        3.3 男性、女性二十四节气各节气反复易发疾病
        3.4 2级分类下男女各节气反复易发疾病个数总结
        3.5 结果总评价
        3.6 男性、女性各节气反复易发疾病总体特点
        3.7 印证经典中的论述
        3.8 弥补经典中的不足
        3.9 结论
第三部分 讨论
    1 研究的可信度分析
    2 与同类研究比较
    3 研究意义
    4 不足与展望
第四部分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1 男性各节气反复易发疾病
附录2 女性各节气反复易发疾病
简历

(10)基于NGF-PI3K/AKT/mTOR轴调节自噬探讨低频电刺激联合针刺“夹脊穴”干预大鼠脊髓损伤尿潴留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附图
附录 综述 脊髓损伤及脊髓损伤尿潴留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致谢

四、中西医结合治疗脊柱骨折合并截瘫的探讨(附500例临床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子午流注纳子法指导热奄包外敷对腰椎骨折术后患者便秘的干预效果研究[D]. 周玥彤. 青岛大学, 2021
  • [2]复元活血汤联合腰背肌锻炼治疗胸腰椎骨折内固定术后慢性腰背痛的临床疗效观察[D]. 吴鸿伟.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1(09)
  • [3]基于数据挖掘技术针刺治疗不完全性脊髓损伤功能障碍临床疗效评价研究[D]. 朱世婷.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21(01)
  • [4]基于Meta分析和网络药理学探讨补阳还五汤治疗脊髓损伤的疗效和机制[D]. 张刘波.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5]健步虎潜丸联合PVP治疗肝肾亏虚型骨质疏松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研究[D]. 翁嘉琦. 江西中医药大学, 2021(01)
  • [6]自制可调节式多气囊垫枕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研究[D]. 吴光远.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7]督脉排针法联合通痹灵片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研究[D]. 赖德培(Thanakorn Theerakarunwong).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0(09)
  • [8]基于医疗大数据对运气交接节气的探索[D]. 加倩.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9]二十四节气对北京地区急诊病种的选择研究[D]. 蒋暑雨.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10]基于NGF-PI3K/AKT/mTOR轴调节自噬探讨低频电刺激联合针刺“夹脊穴”干预大鼠脊髓损伤尿潴留的影响[D]. 李格格.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20(02)

标签:;  ;  ;  ;  ;  

中西医结合治疗脊柱骨折合并截瘫的探讨(附500例临床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