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小夹板治疗骨折的护理体会

中西医结合小夹板治疗骨折的护理体会

一、中西医结合小夹板治疗骨折的护理体会(论文文献综述)

吴小宝,陈燕超,王振盛,林锋山[1](2021)在《行手法整复结合小夹板石膏固定在肱骨髁上GartlandⅡ型骨折患儿治疗中的应用》文中认为目的:探究手法整复结合小夹板石膏固定在肱骨髁上GartlandⅡ型骨折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7年5月-2020年5月收治的100例肱骨髁上GartlandⅡ型骨折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50例。研究组采用手法整复结合小夹板石膏固定治疗,对照组采用手法复位微创穿针石膏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优良率为92.00%,高于对照组为7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提携角、屈曲角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疼痛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肱骨髁上GartlandⅡ型骨折患儿采取手法整复结合小夹板石膏固定的效果显着,可减轻术后疼痛,促进骨折愈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张伟业[2](2021)在《中医三期辨证用药联合手法整复夹板外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性Colles骨折的临床疗效评价》文中提出目的:探讨中医三期辨证用药联合手法整复夹板外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性Colles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01月至2019-01月天津医院急诊复位室和肢体矫形一病区骨质疏松型Colles骨折患者共60例,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试验组32例和对照组28例,两组患者均运用中医骨伤三期辨证分为初期、中期和后期用药对骨质疏松和骨折进行中医药的系统治疗;同时骨折经指套悬吊牵引及中医手法整复后,试验组用夹板进行外固定,对照组用石膏进行外固定,骨折愈合后均择机拆除外固定。记录并统计治疗前及辨证三期用药11周后骨密度,所有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即时、两周复查、四周复查、以及两组患者拆除外固定两周后的掌倾角、尺偏角和桡骨高度,疼痛视觉模拟评分,骨折愈合时间,腕关节功能评分测定,并发症的发生率。应用SPSS 19.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比较两组治疗方案的统计学差异。结果:基线资料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骨密度、VAS评分、骨折分型,均无统计学差异;骨密度对比分析结果:三期辨证用药后试验组骨密度值:-1.96±0.25,对照组:-1.97±0.19,治疗前后组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三期辨证用药完成后组间骨密度对比无统计学意义;掌倾角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拆除固定两周后组内比较、治疗后两周、四周、拆除固定两周后组间对比均是p<0.05,有统计学意义;尺偏角两组患者在治疗前与拆除固定两周后两周组内对比统计值p<0.05,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周、四周、拆除固定两周后组间对比均p>0.05,无统计学意义;桡骨高度拆除固定两周后实验组为:1.33±0.28,对照组:1.36±0.27,组间对比p>0.05,无统计学意义;骨折愈合时间(周):实验组为:11.81±4.91,对照组为:12.89±3.32,组间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腕关节Gartland和Werley功能评分,试验组优良率为:93.75%,对照组优良率为:71.43%,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并发症发生率组间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对比分析结果:治疗后两周试验组VAS评分组间对比p<0.05,拆除固定两周后组间统计结果为p<0.05;治疗前与拆除固定两周后VAS评分组内对比统计:试验组为p<0.05,对照组p<0.05,均有统计学意义;但治疗后四周两组间对比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医三期辨证用药联合手法整复夹板外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性Colles骨折,对骨质疏松的改善具有明显的效果,对骨折部位进行了非常有效的复位和固定,患者功能恢复情况良好。综上所述,中医三期辨证用药联合手法整复夹板外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性Colles骨折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进行推广。

冷继扬[3](2021)在《中医与蒙医对桡骨远端骨折治疗的文献比较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桡骨远端骨折是临床常见骨折之一,其高发病率以及潜在的对老年群体生活的致残性已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祖国医学传统小夹板技术是保守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最常用方法之一。小夹板技术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不因固定而产生严重并发症或后遗症,并使患者感觉舒适,耐受性好,给骨折患者的快速愈合和肢体功能的尽快恢复创造有利的良好条件。本文通过文献比较的研究方法,对传统中医蒙医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进行整理分析,全文总共分为三大部分,第一、第二部分分别从历史、理论、治疗、护理康复等方面分别整理归纳分析了中医与蒙医对桡骨远端骨折的诊治特点,第三部分对中医与蒙医治疗桡骨远端骨折进行对比,结果认为历代中医和蒙医都十分重视骨折治疗的发展,在漫长过程中二者形成各自独特的理论体系,整体来看二者对骨折的治疗的理念以及方法有很多相通之处,但蒙医骨科在喷酒治疗、药物以及护理上有很多独特之处,可以进一步继续研究。

张经龙[4](2021)在《消炎1号膏外敷联合小夹板治疗老年性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桡骨远端骨折手法闭合复位后,消炎1号膏外敷联合小夹板外固定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和治疗安全性。方法选取从2018年12月至2020年1月在骨伤科门诊及住院的桡骨远端骨折的患者,年龄为60岁—75岁的患者,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随机分入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均采用骨折手法闭合复位,试验组以消炎1号膏外敷联合小夹板外固定4-6周,对照组以小夹板外固定4-6周,两组患者均有口服骨化三醇抗骨质疏松治疗。在复位固定后当天、第3天、1周时对患者进行VAS评分和腕关节周径的测量,治疗后8周进行腕关节活动度测量和Gartland-Werley腕关节评分,并比较和统计分析。结果1.VAS评分比较:两种治疗方式均可减轻患者腕关节疼痛(组内比较,P<0.05);从改善程度方面,试验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P<0.05)。2.腕关节周径比较:两种治疗方式均有利于患者腕部软组织肿胀消退(组内比较,P<0.05);且改善程度方面,试验组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P<0.05)。3.腕关节活动度比较:治疗8周后两组之间腕关节活动度比较,P<0.05,说明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的腕关节活动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优于对照组。4.G-W腕关节评分比较:两种治疗方式均能改善患者的G-W腕关节评分,且总体效果相当,组间比较,P>0.05;试验组在G-W评分上与对照组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5.两组总疗效比较:试验组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有效率为86.67%;通过卡方检验分析两组总疗效,P>0.05,表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尚未发现试验组的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桡骨远端骨折手法闭合复位后,应用消炎1号膏外敷联合小夹板外固定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在骨折前期改善患者腕关节疼痛、软组织肿胀方面疗效明显优于小夹板外固定治疗,骨折后期两者总疗效对比相当。

何柯睿[5](2021)在《花椒新伤油剂对Colles骨折复位固定后早期疼痛、肿胀疗效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观察对比明确花椒新伤油剂对Colles骨折(CooneyⅠ型、CooneyⅡ型、CooneyⅢ型)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后疼痛与肿胀的影响,证明其在临床上的有效性,为今后花椒新伤油剂的临床应用与推广提供可靠、科学的依据。方法:选取四川省骨科医院2020年4月25日至2021年2月11日的Colles骨折拟行手法复位固定的患者,符合纳入标准66例,使用“随机数字表”的方法根据病人的收治顺序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复位成功满意后试验组局部缠绕浸润有花椒新伤油剂的纱布,对照组局部涂抹复方七叶皂苷钠凝胶,并对两组都用小夹板固定。观察记录两组患者在治疗前、治疗后1天、治疗后4天、治疗后7天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Score,VAS)、压痛积分、肿胀积分、瘀斑积分,7天的试验周期结束后按照相应标准进行总体疗效评估,将以上得出数据用医学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明确花椒新伤油剂的临床效应。结果:(1)疼痛VAS评分:组间比较发现在治疗后1天两组的疼痛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天两组的疼痛VAS评分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7天两组的疼痛V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发现在治疗后1天和治疗前、治疗后4天和治疗后1天、治疗后7天和治疗后4天两组的疼痛VAS评分差异存在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2)压痛积分:组间比较发现在治疗后1天,治疗后4天,治疗后7天两组的压痛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发现试验组在治疗后1天和治疗前、治疗后4天和治疗后1天、治疗后7天和治疗后4天的压痛积分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在治疗后1天和治疗前、治疗后4天和治疗后1天、治疗后7天和治疗后4天的压痛积分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3)肿胀积分:组间比较发现在治疗后1天两组的肿胀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天,治疗后7天两组的肿胀积分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组内比较发现试验组在治疗后1天和治疗前的肿胀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天和治疗后1天的肿胀积分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7天和治疗后4天的肿胀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在治疗后1天和治疗前、治疗后4天和治疗后1天的肿胀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天和治疗后4天的肿胀积分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4)瘀斑积分:组间比较发现在治疗后1天两组的瘀斑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天两组的瘀斑积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天两组的瘀斑积分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组内比较发现试验组在治疗后1天和治疗前的的瘀斑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天和治疗后1天、治疗后7天和治疗后4天的瘀斑积分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在治疗后1天和治疗前、治疗后4天和治疗后1天的瘀斑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天较治疗后4天的瘀斑积分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5)总体疗效评价:组间比较发现7天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总体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花椒新伤油剂与复方七叶皂苷钠凝胶对于Colles骨折复位固定后疼痛、肿胀的总体疗效相当。(2)花椒新伤油剂短期改善Colles骨折复位固定后的痛感以及肢体局部肿胀、瘀斑的效果优于复方七叶皂苷钠凝胶。

许萌[6](2021)在《旋转端挤手法治疗Gartland Ⅱ型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认为目的:通过文献挖掘与整理,总结关于小儿肱骨髁上骨折手法闭合复位的方法;观察并分析旋转端挤手法治疗Gartland Ⅱ型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1)通过手工检索图书馆和计算机检索知网、万方、维普、Pubmed等数据库,搜集中医骨伤相关文献与各流派书籍、医案等相关资料,总结并描述闭合复位的操作、功效及学术思想,对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中医手法复位进行梳理与总结。(2)收集天津医院2020年6月-2021年1月就诊并符合纳排标准的Gartland Ⅱ型小儿肱骨髁上骨折患儿58例。根据治疗方式分为手法闭合复位组和手术组。手法闭合复位组(29例)采用旋转端挤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手术组(29例)采用克氏针内固定石膏外固定。收集并整理二组伤肢治疗前、术后3天、术后3周、术后6周、术后8周伤肢肱骨远端Baumann角及前倾角;收集二组术后8周肘关节活动情况并根据Flynn评分标准评价,收集并记录临床愈合时间。采用SPSS25.00统计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石膏、夹板固定Gartland Ⅱ型小儿肱骨髁上骨折操作简便,在临床中易于推广。尺骨鹰嘴牵引固定需防止感染,较石膏、夹板固定步骤复杂,皮牵引在临床中极少使用。(2)(1)手术组较手法闭合复位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年龄、性别、受伤原因、患侧构成比)以及术前的各项观察指标(术前前倾角、Baumann角),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2)Baumann角对比:手法闭合复位组术后8周与术前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手术组术后8周与术前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组间对比:术后8周时,闭合复位组矫正值与手术组矫正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3)前倾角对比:手法闭合复位组组内术后8周与术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手术组术后8周与术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经重复测量方差检验,两组前倾角不满足球形对称条件(P<0.05),对自由度进行校正。不同治疗方式时象前倾角的方差分析结果F=6.896,P=0.001,有交互作用,说明不同治疗方式时象前倾角有区别。不同治疗方法的前倾角方差分析结果F=2.113,P=0.152,说明不同治疗方式不存在组间差别。分别进行两两比较,结果类似单因素重复测量资料,不同时间前倾角两两比较,手法闭合复位组与手术组有统计学差异。(4)临床愈合时间:手术组临床愈合天数平均为35.56±2.21,手法闭合复位组临床愈合天数平均为33.28±2.05,手法闭合复位组低于手术组(P<0.05);(5)肘关节功能评分(Flynn评分):组间比较:术后8周时,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6)畸形率:前倾角对比:术后8周时,手法闭合复位组畸形率为20.7%,手术组畸形率为17.2%,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Baumann角比较:闭合复位组畸形率为17.2%,手术组畸形率为3.4%,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于Gartland Ⅱ型肱骨髁上骨折,旋转端挤手法石膏固定治疗与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小儿肱骨髁上Gartland Ⅱ型骨折均能取得较好的效果。8周内,两种治疗方法对Gartland Ⅱ型肱骨髁上骨折的前倾角、Baumann角均有矫正,8周时两种治疗方式的Baumann角、前倾角畸形率均较低,但旋转端挤手法石膏固定治疗在临床愈合时间上优于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

崔鑫[7](2020)在《小夹板对FrykmanⅧ型格骨远端骨折尺侧柱干预的生物力学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1研究背景FrykmanVⅧ型桡骨远端骨折(Distal Radius Fractures,DRFs)是临床常见的上肢骨折,小夹板外固定是此类骨折的常用治疗方法。尺侧柱损伤会导致下尺桡关节稳定性缺失。通过前期的临床研究我们发现:在DRFs合并尺骨茎突骨折治疗中,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组的患者尺侧柱并发症的发生比例均小于仅单纯对桡骨远端进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组的患者。我们认为这与“小夹板弹性外固定在治疗FrykmanVⅧ型DRFs的过程中,将腕关节视为一个整体,并能够为尺侧柱提供相对稳定性、重建腕关节三柱的稳定性”有关。本研究旨在运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对以上假说进行生物力学方面的探究,深度挖掘小夹板的应用优势。2目的通过有限元分析方法,与钢板内固定相比较,从生物力学角度探讨小夹板对桡骨远端FrykmanVⅧ型骨折尺侧柱干预的机制、优势及其对下尺桡关节稳定性的影响,从而进一步指导临床应用。3方法采集一名健康志愿者右前臂和腕部的CT图像,以此为基础数据通过软件构建正常腕关节的三维有限元模型,通过文献中尸体研究的数据验证其有效性。运用有限元相关软件按照此类骨折的骨折线特点对基础模型进一步切割造模,建立FrykmanVⅧ型桡骨远端骨折合并尺骨茎突Ⅰ型和Ⅱ型骨折的两种有限元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分别构建夹板、钢板固定此类骨折的另外四种有限元模型。在横向拉伸、旋前、旋后和轴向压缩四种工况下,分析各模型尺骨茎突骨折端的位移变化及方向情况、下尺桡关节的应力分布和相对位移变化情况。4结果4.1主要韧带的应力变化夹板干预后,FrykmanⅧ型桡骨远端骨折(合并尺骨茎突Ⅰ型骨折)模型的掌侧尺桡韧带、尺月韧带、背侧尺桡韧带和尺三角韧带承受的应力值在旋前、横向拉伸及旋后工况下均小于钢板干预的相对应骨折模型。与钢板固定模型相比,夹板固定后能帮助腕部主要韧带代偿更多的力,所以其固定模型的尺侧柱稳定性更优。4.2下尺桡关节的相对位移在旋前、旋后工况中,夹板干预后FrykmanⅧ型DRFs模型的下尺桡关节的相对位移值均小于相对应钢板干预的骨折模型;同时,在各模型中,合并尺骨茎突Ⅱ型骨折模型的下尺桡关节的相对位移均大于合并Ⅰ型骨折模型的相对位移。4.3尺骨茎突骨折端位移变化夹板干预后,FrykmanⅧ型DRFs(合并尺骨茎突Ⅰ型及Ⅱ型骨折)模型尺骨茎突骨折端的位移值在旋前、旋后及横向拉伸工况中,均小于相对应钢板干预的骨折模型。同时,在各模型中,合并Ⅰ型骨折模型的尺骨茎突骨折端位移值都小于合并Ⅱ型骨折的有限元模型。4.4桡骨远端尺侧面的应力变化在加载相同旋转载荷条件下,夹板固定模型的桡骨乙状切迹处均有来自尺骨远端方向的应力分布,而钢板固定的有限元模型则无明显分布。同时,夹板和钢板固定FrykmanVⅧ型桡骨远端骨折(合并Ⅱ型骨折)模型承受的峰值应力、钢板固定模型的应力高峰值区域面积均明显大于合并Ⅰ型骨折的模型。5结论本有限元分析研究显示:(1)FrykmanⅧ型桡骨远端骨折后下尺桡关节稳定性变差,尤其合并有尺骨茎突Ⅱ型骨折时更为明显。因此,临床在治疗此类骨折的过程中固定尺骨茎突骨折,可以增加下尺桡关节的稳定性,减少临床并发症。(2)在此类骨折的治疗中,与单纯对桡骨远端骨折进行内固定的钢板相比较,小夹板环形弹性外固定能够为尺侧柱提供相对稳定性、重建腕关节三柱的稳定性,凸显了小夹板环形弹性外固定的优势。

隋昊宸[8](2020)在《谢氏熏洗方配合手法整复夹板外固定治疗Colles骨折后腕关节功能的临床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谢氏腕关节熏洗方促进Colles骨折中医手法整复联合小夹板外固定治疗后腕关节功能康复的临床疗效及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骨科病房门诊从2017年11月至2019年11月收治的60例Colles骨折的患者,分为三组,骨折愈合拆除外固定夹板后,分别应用普通康复锻炼、辅助活血止痛散熏洗锻炼及辅助谢氏腕关节熏洗方锻炼治疗,依据影像学检查及患者自身状况,分别于治疗后的4周、6周、8周来门诊复查三次,进行相关体格检查评估、使用同一罗盘量角器测量腕关节活动度和Cooney量表的打分来评价腕关节功能活动情况,根据患肢的功能恢复情况及Cooney功能评分标准、VAS疼痛评分系统和消肿评分对三组患者患肢的功能恢复进行比较评价。结果:术后给予谢氏腕关节熏洗方治疗的20例患者中,术后第4、6、8周的Cooney评分的平均分分别为:48.50,79.75,100.50;术后给予活血止痛散治疗的20例患者中,术后第4、6、8周的Cooney评分的平均分分别为:46.50,77.75,85.75;术后给予热水加醋治疗的20例患者中,术后第4、6、8周的Cooney评分的平均分分别为:46.50,70.75,81.50。通过数据对比可以看出,在术后的第4周时三组的评分谢氏熏洗方组评分稍高,活血止痛散组和热水醋组评分持平,整体差距不大;在术后第6周谢氏熏洗方组和活血止痛散组评分都远高于热水醋组,然谢氏熏洗方组和活血止痛散组相比谢氏熏洗方组稍高;在术后的第8周,谢氏熏洗方组评分明显高于其余两组。结论:谢氏腕关节熏洗方对于Colles骨折手法整复夹板外固定术后腕关节功能康复的疗效确切是具有临床意义的,尤其在促进腕关节活动度及消肿的层面上具有较突出的优势,可减少腕关节受伤后局部肿胀和功能丧失,值得在临床治疗上推广使用。

许宏滨[9](2020)在《中医正骨手法结合小切口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B型及C1型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课题旨在对比麻醉下完全无痛无抵抗状态下先行中医正骨手法复位法对于桡骨远端B型及C1型骨折的小切口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的影响程度,评价该方式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为治疗该骨折提供一个新的思路。方法:本课题的病例均是来自厦门大学附属福州第二医院在2018.12至2019.12期间就诊创伤骨科的患者,60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均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根据住院录入医院系统时间的先后顺序编号,均按照数字表随机法分为A组与B组,对应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为3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全身麻醉,区别在于治疗组在麻醉成功后,消毒铺巾,在完全无痛无抵抗条件下先行中医正骨手法复位,透视辅助,手法维持或克氏针临时固定,再行小切口钢板内固定术;对照组只是直接运用小切口切复钢板内固定。并以治疗前后的疼痛评分、肿胀程度、掌侧倾斜角、尺侧倾斜角及桡骨长度情况、X线透视次数、手术耗时、出血量、腕关节功能评分作为临床观察指标,对比研究治疗组和对照组的组间和每组内治疗前后的差别,并统计手术后不良情况发生率。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病例均遵照医嘱执行,在术后3个月内得到了随访。在VAS评分对比研究中,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肿胀程度评分方面,两组之间无显着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3个月,两组病例的腕关节功能评分结果相当,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掌倾角、尺偏角及桡骨长度手术前后具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组间和组内的相关影像学指标在术后1、3个月相当,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组的手术时间少于对照组,X线透视次数多于对照组,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手术出血量则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0例患者中仅有3例出现伤口愈合不良,2例正中神经损伤,其余患者未出现其他严重的并发症及意外情况。结论:对于治疗桡骨远端B型与C1型骨折损伤,在全麻后完全无痛无抵抗条件下先行中医正骨手法复位,透视辅助,手法维持或克氏针临时固定,再行小切口钢板内固定术,可以有效利用软组织合页牵引整复骨折端,减少术中剥离,手术更快、更微创,风险低,疗效好,将会是一个更好的选择。

吴单[10](2020)在《中药熏蒸治疗四肢骨折后疼痛和关节僵硬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分析四肢骨折患者运用中药熏蒸疗法对其疼痛和关节僵硬症状产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19年11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124例四肢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分组原则将其分成中药熏蒸组和水熏蒸组,各组62例。水熏蒸组患者接受水熏蒸治疗,中药熏蒸组患者接受中药熏蒸疗法。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本研究最终完成的病例为120例,包括中药熏蒸组61例,水熏蒸组59例。相对于水熏蒸组,中药熏蒸组患者的疼痛评分更低,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分析两组患者的关节活动度评分量表情况可知,相对于水熏蒸组,中药熏蒸组患者的关节活动度更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分析两组患者的睡眠质量可知,相对于水熏蒸组,中药熏蒸组患者的睡眠质量更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分析两组患者的不良症状发生情况可知,相对于水熏蒸组,中药熏蒸组患者的不良症状发生率更低,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分析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量表和ADL量表评分情况可知,相对于水熏蒸组,中药熏蒸组患者的评分更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为四肢骨折后疼痛和关节僵硬的患者实施中药熏蒸疗法,能够明显减轻患者的疼痛,且患者的关节僵硬能够得到显着改善,治疗效果更为理想,在临床中可推广运用。

二、中西医结合小夹板治疗骨折的护理体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西医结合小夹板治疗骨折的护理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行手法整复结合小夹板石膏固定在肱骨髁上GartlandⅡ型骨折患儿治疗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2.2 两组围术期指标比较
    2.3 两组疼痛评分比较
3 讨论

(2)中医三期辨证用药联合手法整复夹板外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性Colles骨折的临床疗效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Colles骨折病因病机
    2 中医骨折治疗原则
    3 中医骨伤科骨折的治法
    4 骨质疏松性Colles骨折的中西医治疗现状
    5 本研究的临床意义
1 资料和方法
    1.1 研究方法
    1.2 病例来源
2 实验设计
    2.1 分组方法
    2.2 治疗方案
    2.3 影像学检查
    2.4 康复锻炼
3 临床疗效观察及评定
4 数据统计分析
研究结果
    1 患者基线数据分析
    2 患者治疗指标分析
        2.1 骨密度的分析
        2.2 掌倾角和尺偏角分析
        2.3 桡骨高度分析
        2.4 骨折愈合时间分析
        2.5 腕关节Gartland和 Werley功能评分组间对比
        2.6 并发症发生率分析
        2.7 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变化分析
讨论
    1 Colles骨折流行病学及分型
    2 中医药治疗Colles骨折的历史沿革
    3 夹板治疗Colles骨折的优势与研究方向
    4 中医骨伤三期辨证的优势
    5 指套悬吊牵引的临床优势与禁忌症
    6 利用网络药理学对部分药物治疗骨质疏松的作用机制初探
    7 实验研究结果分析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附录4
附录5
综述 Colles骨折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1 诊断
    2 中医和西医的分型
    3 治疗
        3.1 西医治疗的研究进展
        3.2 中医治疗的研究进展
        3.3 中西医结合治疗
    4 康复方法
    5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3)中医与蒙医对桡骨远端骨折治疗的文献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文献综述 综述一中蒙医两种传统民族医学的比较研究概况
    参考文献
综述二 手法整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中医治疗桡骨远端骨折
    1.1 中医治疗骨折病的发展简史
    1.2 中医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理论特点
    1.3 中医对桡骨远端骨折的诊断
    1.4 中医对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
    1.5 中医对桡骨远端骨折的护理和康复
第二部分 蒙医治疗桡骨远端骨折
    2.1 蒙医骨伤学的发展简史
    2.2 蒙医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理论特点
    2.3 蒙医对桡骨远端骨折的诊断
    2.4 蒙医对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
    2.5 蒙医对桡骨远端骨折的护理
第三部分 桡骨远端骨折中医蒙医的整体比较
    3.1 中医与蒙医治疗骨折发展历史的对比
    3.2 中医与蒙医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理论特点对比
    3.3 中医与蒙医对桡骨远端骨折诊断的异同比较
    3.4 中医与蒙医对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对比
    3.5 中医与蒙医对桡骨远端骨折的护理和康复对比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蒙医特殊术语注释
致谢
作者简介

(4)消炎1号膏外敷联合小夹板治疗老年性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资料与方法
    1 病例的选择
        1.1 病例的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标准与脱落标准
        1.6 伦理学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试验设计
        2.2 治疗方法
        2.3 意外情况处理
        2.4 观察指标
        2.5 检测方法
        2.6 疗效评价
        2.7 统计学分析
    3 研究结果
        3.1 基本资料
        3.2 两组治疗前VAS评分比较
        3.3 两组治疗前腕关节周径的组间对比
        3.4 VAS评分
        3.5 腕关节周径
        3.6 腕关节活动度对比
        3.7 Gartland-Werley腕关节机能评分
        3.8 两组总疗效对比
    4 讨论
        4.1 中医认识
        4.2 西医研究现状
        4.3 中药外敷治疗骨折的机理
        4.4 中药外敷对骨质疏松的研究
        4.5 消炎1号膏药理分析
        4.6 消炎1号膏联合小夹板固定治疗老年性桡骨远端骨折的优势
        4.7 治疗后结果分析
问题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 中药外治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5)花椒新伤油剂对Colles骨折复位固定后早期疼痛、肿胀疗效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2 文献综述
    2.1 现代医学对于DRFs及 Colles骨折的认识
        2.1.1 一般认识
        2.1.2 流行病学相关
        2.1.3 解剖及生物力学相关
        2.1.4 DRFs的分型
        2.1.5 Colles骨折的治疗要求
        2.1.6 手法复位治疗方式
        2.1.7 手法复位后再次位移的原因研究
        2.1.8 手术治疗方式
    2.2 现代医学对于骨折后急性软组织损伤的研究现状
        2.2.1 急性软组织损伤的炎性介质及细胞因子研究现状
        2.2.2 现代医学对于急性软组织损伤的治疗现状
    2.3 传统医学对于骨折早期的一般认识
        2.3.1 传统医学骨折后的手法复位与固定
        2.3.2 传统医学关于急性软组织损伤的治疗思路
        2.3.3 传统医学治疗急性软组织损伤机理的动物实验研究现状
        2.3.4 传统医学关于急性软组织损伤的治疗现状
    2.4 花椒新伤油剂及相关研究进展
        2.4.1 花椒新伤油剂的组成药物
        2.4.2 花椒新伤油剂的组方功效
        2.4.3 花椒新伤油剂组成药物的现代药理作用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来源
    3.2 研究对象的选择
        3.2.1 西医诊断标准
        3.2.2 骨折分型标准
        3.2.3 中医证候分型诊断标准
        3.2.4 纳入标准
        3.2.5 排除标准
        3.2.6 剔除和脱落标准
        3.2.7 剔除和脱落病例的处理标准
        3.2.8 终止临床试验的标准
    3.3 临床研究方法
        3.3.1 样本量的设计
        3.3.2 随机的方法
        3.3.3 对照的方法
        3.3.4 盲法的实施
    3.4 治疗方法
        3.4.1 骨折复位前的必要准备
        3.4.2 手法整复
        3.4.3 小夹板固定
        3.4.4 试验组处理
        3.4.5 对照组处理
    3.5 外敷药物制剂
    3.6 试验周期内的要求
    3.7 观察指标
        3.7.1 一般资料情况
        3.7.2 疗效性评价
        3.7.3 总体疗效评价标准
    3.8 安全性评价
    3.9 依从性评价
    3.10 不良事件处理
    3.11 伦理学处理原则
    3.12 统计分析
    3.13 技术研究路线
4 临床研究结果
    4.1 研究完成情况
    4.2 基线资料对比情况
        4.2.1 两组一般资料情况
        4.2.2 两组治疗前疗效评价指标情况
    4.3 治疗前后疗效评价指标对比情况
        4.3.1 两组疼痛VAS评分情况
        4.3.2 两组压痛积分情况
        4.3.3 两组肿胀积分情况
        4.3.4 两组瘀斑积分情况
        4.3.5 总体疗效评价情况
    4.4 安全性评价
    4.5 依从性评价
5 讨论
    5.1 试验结果的讨论
        5.1.1 治疗前的两组基线资料情况
        5.1.2 治疗后与治疗前的疗效评价指标差异情况
        5.1.3 总体疗效情况
    5.2 骨折分型方式的选择依据
    5.3 对照药物的选择依据
    5.4 花椒新伤油剂改善疼痛、肿胀机制的可能原因分析
    5.5 关于花椒新伤油剂的临床用药安全性的讨论
6 研究结论
7 研究的展望与不足
8 参考文献
9 致谢
10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11 附录
    附表1 疼痛VAS评分
    附表2 压痛积分
    附表3 肿胀积分
    附表4 瘀斑积分
    附表5 总体疗效评价

(6)旋转端挤手法治疗Gartland Ⅱ型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与经验总结
    1.文献研究内容与方法
    2.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历史沿革
    3.骨折的整复原则
    4.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特点
    5 复位与固定
    6.手法复位的注意事项
    7 康复方法
    8.小结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研究对象
    2.研究方法
    3 统计学方法
    4.结果分析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治疗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历

(7)小夹板对FrykmanⅧ型格骨远端骨折尺侧柱干预的生物力学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中英文索引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夹板在桡骨远端骨折中的应用
        1 桡骨远端骨折概述
        2 治疗方法
        2.1 手术疗法
        2.2 保守疗法
        2.2.1 手法复位后单用夹板
        2.2.2 手法复位后夹板联合其他疗法
        3 讨论
        4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二 有限元分析在桡骨远端骨折基础研究中的应用现状
        1 有限元分析概述
        2 有限元分析在DRFs基础研究中的应用
        3 讨论
        4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有限元研究小夹板对FrykmanⅧ型桡骨远端骨折尺侧柱干预的生物力学机制研究
    1 前言
    2 材料和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资料的获取与研究环境
        2.3 基础模型的组装与构建
        2.4 桡骨远端FrykmanⅧ型骨折有限元模型的构建
        2.5 夹板有限元模型的构建及与骨折模型的组装
        2.6 钢板螺钉系统有限元模型的构建及与骨折模型的组装
        2.7 工况设定与加载分析
    3 结果
        3.1 维持下尺桡关节稳定的主要韧带的应力变化
        3.2 桡骨远端尺侧面在旋转工况下的应力分布
        3.3 在旋转工况下,下尺桡关节的相对位移变化
        3.4 骨折模型中尺骨茎突骨折端的位移变化
    4 讨论
        4.1 尺侧柱稳定性对桡骨远端骨折的影响
        4.2 有限元研究结果分析
        4.3 不足与展望
    5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8)谢氏熏洗方配合手法整复夹板外固定治疗Colles骨折后腕关节功能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临床研究
    一、临床资料
        (一) 病例来源
        (二) 一般资料
        (三) 临床诊断标准
        (四) 病例的纳入标准
        (五) 排除标准
        (六) 剔除标准
    二、研究方法
        (一) 手法整复前准备
        (二) 桡骨远端Colles骨折的整复方法
        (三) 骨折临床愈合后功能锻炼及辅助中药熏洗
    三、临床疗效观察指标
    四、统计学处理
    五、研究结果分析
    六、结论
讨论
    一、西医方医学对骨折术后关节僵硬的认识
    二、祖国传统医学中对骨折整复固定后关节僵硬的认识
    三、中药熏洗治疗的认识和机理
    四、谢氏腕关节熏洗方方解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 桡骨远端骨折的中西医治疗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发表论文

(9)中医正骨手法结合小切口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B型及C1型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临床资料与方法
    1 临床资料
        1.1 研究对象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标准
        1.6 脱落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分组依据
        2.2 治疗方案
        2.3 临床疗效分析
    3 统计学处理
    4 技术路线图
结果
    1 两组基本资料描述
    2 疗效性指标对比
        2.1 两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比较
        2.2 两组患者的肿胀程度分值对比
        2.3 两组治疗前后掌倾角改变的对比研究
        2.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尺偏角改变比较
        2.5 两组患者诊疗前后桡骨高度改变比较
        2.6 两组病例X线透视次数、手术耗时、手术出血量
        2.7 两组患者腕关节功能评分比较研究
        2.8 术后并发症情况
讨论
    1 桡骨远端骨折的受伤机制及三柱理论、四角理念、中柱分型
    2 中医正骨手法的操作分析
    3 中医正骨手法结合小切口内固定术治疗桡骨远端B型及C1 型骨折的效果分析
        3.1 VAS评分
        3.2 肿胀程度评分
        3.3 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高度的变化
        3.4 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透视次数的对比
        3.5 Gartland-Werley腕关节评分结果
        3.6 并发症情况
    4 不足与展望
    5 创新及特色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10)中药熏蒸治疗四肢骨折后疼痛和关节僵硬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一、临床资料
    (一) 研究目的与内容
    (二) 研究对象
    (三) 诊断标准
        1. 西医诊断标准
        2. 中医诊断标准
    (四) 纳入标准
    (五) 排除标准
    (六) 剔除及脱落标准
二、研究方法
    (一) 试验设计方法
        1. 样本量估算
        2. 随机分组
    (二) 治疗方案
        1. 水熏蒸组
        2. 中药熏蒸组
    (三) 疗效评定标准
    (四) 安全性评价及对策
    (五) 统计方法
三、研究结果
    (一) 临床资料比较
    (二) 治疗结果比较
        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评分的对比
        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关节活动度评分的对比
        3. 两组患者睡眠质量评分情况的对比
        4. 两组患者不良症状发生情况的对比
        5. 两组患者焦虑抑郁心理评分的对比
        6.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ADL评分的对比
四、分析与讨论
    (一) 现代医学对四肢骨折的研究进展
        1. 四肢骨折后疼痛和关节僵硬的发展机制
        2. 四肢骨折的现代医学治疗方法
    (二) 中医学对四肢骨折的研究进展
        1. 四肢骨折的病因病机
        2. 四肢骨折后疼痛和关节僵硬常见中医治疗方法
    (三) 中药熏蒸疗法治疗四肢骨折后疼痛及关节强硬的研究进展
        1. 中药熏蒸疗法治疗四肢骨折后疼痛及关节强硬的理论及依据
        2. 中药熏蒸疗法治疗四肢骨折后疼痛及关节强硬患者的优势
    (四) 中药选择依据
    (五) 研究结果分析
    (六) 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表
致谢
文献综述 四肢骨折后疼痛及关节僵硬中医临床研究近况
    参考文献

四、中西医结合小夹板治疗骨折的护理体会(论文参考文献)

  • [1]行手法整复结合小夹板石膏固定在肱骨髁上GartlandⅡ型骨折患儿治疗中的应用[J]. 吴小宝,陈燕超,王振盛,林锋山. 中外医学研究, 2021(26)
  • [2]中医三期辨证用药联合手法整复夹板外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性Colles骨折的临床疗效评价[D]. 张伟业.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3]中医与蒙医对桡骨远端骨折治疗的文献比较研究[D]. 冷继扬.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21
  • [4]消炎1号膏外敷联合小夹板治疗老年性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D]. 张经龙.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1(09)
  • [5]花椒新伤油剂对Colles骨折复位固定后早期疼痛、肿胀疗效的临床研究[D]. 何柯睿. 成都体育学院, 2021(08)
  • [6]旋转端挤手法治疗Gartland Ⅱ型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D]. 许萌.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7]小夹板对FrykmanⅧ型格骨远端骨折尺侧柱干预的生物力学机制研究[D]. 崔鑫.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20(01)
  • [8]谢氏熏洗方配合手法整复夹板外固定治疗Colles骨折后腕关节功能的临床观察[D]. 隋昊宸.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20(01)
  • [9]中医正骨手法结合小切口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B型及C1型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D]. 许宏滨.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0(08)
  • [10]中药熏蒸治疗四肢骨折后疼痛和关节僵硬的临床疗效观察[D]. 吴单. 浙江中医药大学, 2020(02)

标签:;  ;  ;  ;  ;  

中西医结合小夹板治疗骨折的护理体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