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河南省农业螨类调查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林坚贞,马立名,张艳璇,季洁,陈霞[1](2007)在《中国自由生活革螨调查报告(蜱螨亚纲:革螨股)》文中提出本文简要回顾90年代后我国革螨分类概况,并报道中国革螨14科37属76种,其中,福建省新纪录46种;浙江省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纪录各4种;湖北省新纪录3种;广东省、江西省和四川省新纪录各2种;海南省、湖南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新纪录各1种;重庆直辖市新纪录2种和上海直辖市新纪录1种。
陈洪友[2](2012)在《民国时期河南手工卷烟研究(1912-1949年)》文中认为河南在近代以来,因地处中原,战乱不断,土匪丛生,经济发展较为迟缓。但却凭借资源优势,成为我国手工卷烟发展最为发达的省份,对河南的社会与经济等诸多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以河南为中心,着重考察了河南手工卷烟产生的条件、发展的过程,生产的建构,市场的构成,政府、公会等对手工卷烟业的管理,期望能够通过区域的、个案的分析来论述当时以手工卷烟为代表的中国手工业的发展及其面临的困境和影响,进而阐述当时手工卷烟业中的资本主义和近代化因素。河南手工卷烟业的发展与20世纪80年代我国乡镇企业的发展有着很大的相似之处,研究手工卷烟业对当今民营企业的发展具有一些可资借鉴的经验和教训。以英美烟公司为代表的西方卷烟企业凭借特权及贸易,不仅将卷烟大量销往中国,改变了我国民众传统的吸食烟草习俗,而且为节省生产成本,获取高额利润,在河南襄城等地试种薰烟取得成功,形成了以许昌为中心的薰烟生产和集散地。并导致了河南传统制烟业的衰退。但是这也为河南手工卷烟业的发展提供了市场、原料及部分技术支持。民国初期,河南民众即开始从事手工卷烟。抗战前,河南省手工卷烟在外资及民族机制卷烟的压迫下,顽强生存,并初具规模,所产卷烟行销省内外。抗战时,津沪青汉等卷烟重镇相继沦陷,机制卷烟难以输入内地,国统区对卷烟的需求及国民政府手工卷烟政策的改变,使得河南手工卷烟业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抗战后,河南手工卷烟虽一度遭受上海等地机制卷烟的强烈冲击,生产规模与销售市场有一定的萎缩,但仍在战乱及市场波动中获得发展。河南手工卷烟业的生产技术均来自西方,这些技术依靠人力或畜力进行生产,比较落后,但非常适合人力资源充足、原材料丰富的河南。河南采用手工卷烟户,手工卷烟作坊、手工卷烟厂等多种生产形式来生产成本低廉的手工卷烟,取得了不错的经济效益。少数手工卷烟厂户通过积累资金,引进新技术,成长为近代机制卷烟工厂。但河南手工卷烟的产销存在商标管理失调等问题,冒牌现象极为严重,导致河南手工卷烟业难以正常发展。河南手工卷烟的销售市场不断扩大,在境内形成了一些手工卷烟销售中心。这与手工卷烟业的销售方式密不可分,合法与非法营销方式的结合,专业与兼职销售人员的并存,使得手工卷烟的销售灵活多变,销路畅达。但在手工卷烟的销售过程中,也遭遇到禁销及滞销等问题,禁销主要是某些地方政府官员出于对卷烟消费的歧视或维护地方稳定的需要而采取的地方保护主义政策,而滞销则主要是产销不平衡所致。南京国民政府对手工卷烟业的政策随时代和环境的变化不断改变,从抗战前的整理与限期取缔,到抗战时期的有限放开,再到战后的紧缩,使得河南手工卷烟业的发展呈现起伏状。设立烟类管理机构,对河南手工卷烟业的产销进行控制,加强税收征管,对手工卷烟生产材料进行监管,对遭遇困境的手工卷烟厂户进行帮扶,对手工卷烟业的违法行为进行查处,这一系列措施的实行,既对河南手工卷烟业的正常发展起到规范和维护作用,又给国家带来巨大的财政收益。河南各地卷烟同业公会等行业自律组织对手工卷烟业的常态发展起了维护作用,但其和烟类管理机构及人员的抗争又导致双方关系的紧张。而社会上各种特殊力量的参与,对河南手工卷烟业的发展起到双刃剑的作用,既有一定的促进和保护作用,更多的则是起到了破坏作用。河南手工卷烟业对国家财政经济及区域经济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不仅增加了国家税收,满足了社会市场需求,改变了我国卷烟业的生产格局,而且发展了河南省地方经济,拓展了社会就业领域。河南手工卷烟业是适合当时我国经济发展状况的一种手工业,其发展趋势是走向近代工业化,但从总体上看,直到新中国成立前夕,河南手工卷烟业仍未走完这段道路。从另一方面而言,河南等省手工卷烟业使得我国机制卷烟业的发展受阻,在很大程度上延缓了我国卷烟业的近代化。
林坚贞,张艳璇,陈霞,季洁,马立名[3](2012)在《中国自由生活革螨调查报告(Ⅴ)(蜱螨亚纲:中气门目)》文中认为2010年作者在福建省、湖南省和陕西省采到革螨标本9科15属21种,其中大陆新记录1种,省新记录14种。
申效诚[4](2009)在《河南省昆虫分类区系研究进展》文中提出回顾了半个世纪来河南昆虫分类区系研究的进展。50多年中,共开展大型科学考察活动33次,发表昆虫分类区系论文581篇,其中SCI论文30篇,硕、博士毕业论文11篇,撰写出版昆虫志类专着19卷;建立昆虫新属17个,发现昆虫新种935种;河南昆虫总种类达到8637种,隶属于550科3967属。总种类中,东亚成分占一半以上,古北成分和东洋成分基本相等,广布成分不超过5%。河南昆虫区系呈现物种丰富度高、过渡性典型、起源古老、地域性强、东亚成分占绝对优势等特征。最后应用多元相似性聚类分析法(MSCA)分析了河南昆虫的分布格局。
张亚玲[5](2012)在《甘肃省捕食螨资源调查及有益真绥螨个体发育形态学研究》文中认为对甘肃省捕食螨资源调查进行了系统调查,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在甘肃省境内对植绥螨进行系统调查,共鉴定出植绥螨13属26种,其中新种1种;首次描述苏氏副绥伦螨及花溪植绥螨雄虫;甘肃省新纪录种14种,分别是:灵敏新小绥螨Neoseiulus astutus(Begljarov)、茶似盲走螨Typhlodromips theae(Wu)、异毛似盲走螨Typhlodromips heterochaetus(Lianget Ke)、Scapulaseius oguroi (Ehara)、锯胸花绥螨Anthoseius serrulatus(Ehara)、凹胸花绥螨Anthoseius concavus (Wang et Xu)、有益真绥螨Euseius utilis Lianget Ke、武夷钝绥螨Amblyseius wuyiensis Wu et Li、江原钝绥螨Amblytoseiuseharai Amitai&Swirski、椿花绥螨Anthoseius ailanthi(Wang et Xu)、西藏小钝伦螨Amblyseiulella xizangensis (Wu&Lan)、拉氏新小绥螨Neoseiusrademacheri(Dosse)、花溪植绥螨Phytosrius huaxiensis Xin,Liang et Ke、香港植绥螨Phytosrius hongkongensis Swirski et Shechter。有益真绥螨(E.utilis)在甘肃省内分布最广,为甘肃省的优势种群。锯胸花绥螨(A.serrulatus)为天水果园中的优势种群,苏氏副绥伦螨(Seiulus soleiger)为榆树和榆叶梅上的优势种群。在调查植绥螨的同时还调查了其他捕食性螨类,共发现6科8种,分别为长须螨科(Stigmaeidae)、厉螨科(laelapidae)、胭螨科(Rhodacaroidea)、巨螯螨科(Macrochelidae)、囊螨科(Ascidae)、肉食螨科(Cheyletidae)。在陇南地区囊螨科较多。2.对有益真绥螨(E.utilis)进行了个体形态发育研究,绘制了各虫态形态图并描述了重要形态特征。在发育过程中,有益真绥螨(E.utilis)体表颜色逐渐变深,体型渐渐变大,骨化程度逐渐加强。幼螨期背板为2块,无气门沟及气门板,骨化积弱,鉴别特征不明显,足3对,腹面胸板部分具3对胸毛;第一若螨背板为1块,气门沟和气门板、肛前孔出现,胸板部分具3对胸毛,足4对。第二若螨背板有56对孔,z5毛下方孔有或缺,腹面刚毛数增加。雌成螨具胸板、生殖板和腹肛板,腹面刚毛较第二若螨少1对,胸板后缘骨化或不清楚。雄螨体较小螯肢具倒“L”形的导精趾。
林坚贞,张艳璇,季洁,陈霞,孙莉,斋藤裕,马立名[6](2014)在《中国自由生活革螨调查报告(Ⅶ)(蜱螨亚纲:中气门目)》文中认为本文报道"中国自由生活革螨调查报告"第Ⅶ报,包括14科27属63种,其中省区新记录种33种。
吴子毅[7](2009)在《烟粉虱Bemisia tabaci天敌捕食螨的筛选与应用研究》文中提出1烟粉虱捕食螨的筛选从烟粉虱寄主上采集到7种捕食螨分属于2个科、2个属。通过筛选发现卵圆钝绥螨,拟长毛钝绥螨和一种毛绥螨能捕食烟粉虱,并能维持种群。通过观察与记录,发现卵圆钝绥螨用粉螨饲养的可行性不高、用花粉饲养可控性不强;拟长毛钝绥螨用粉螨、花粉饲养繁殖不正常,种群无法增长;毛绥螨用粉螨饲养种群发展正常。2毛绥螨对烟粉虱若虫的捕食作用研究2.1毛绥螨在捕食烟粉虱各种行为观察分析通过录象观察,较为清晰的拍摄记录了所有毛绥螨的捕食,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详细过程。结果表明毛绥螨会取食烟粉虱卵和若虫,偶有多头毛绥螨攻击刚羽化的烟粉虱的现象,雌成螨产卵喜欢聚产方式。雌成螨的搜索时间显着长于若螨和幼螨的搜索时间(P<0.05),幼螨蜕皮时间极显着长于卵的孵化和后若螨的蜕皮时间(P<0.01)。2.2毛绥螨对烟粉虱若虫的捕食作用研究雌成螨对烟粉虱若虫的捕食量(Na)随着时间(t)变化的模型为Na=30/(1+e1.5013-0.0438t)。雌成螨成虫在32h内捕食速率(V)与其时间段(x)的关系为V=0.7773x-0.7564。不同饥饿程度的毛绥螨雌成螨、若螨、幼螨对烟粉虱若虫的捕食功能反应均为HollingⅡ型反应,饥饿程度对毛绥螨的捕食量影响不显着(P<0.05)。不同密度条件下雌成螨的捕食量随自身密度的增大而减少,捕食作用率E随着自身密度的增加而下降,分摊竞争强度I则随着雌成螨自身密度的增加而不断增加。雌成螨捕食烟粉虱若虫过程中的干扰系数m为0.6640,自我干扰方程为:E=0.3724P-0.6640。空间大小的变化使毛绥螨对烟粉虱若虫寻找的难易程度发生变化。d=0.5cm的捕食量显着多于d=1cm、d=0.15cm的捕食量(P<0.05),d=1与d=0.15之间无显着性差异(P>0.05)。功能反应的类型均为HollingII型。3毛绥螨生物学研究3.1毛绥螨无断肢再生现象。毛绥螨螨态存在相互残杀的行为,未成熟螨态对低级螨态的残比成熟期螨态对低级螨态残严重。部分螨态无论取食低级螨态或者是同一螨态都可以发育到下个螨,甚至发育到雌成螨,但很容易造成死亡,且雌成螨自残同类无法完成产卵。3.2螨态、猎物攻击和密度是影响毛绥螨相互残杀的主要因素,且这三个因素之间具有显着的交互效应(P<0.01)。低级螨态间的相互自残现象会比高级螨态严重,特别是幼螨间的相互残杀程度最严重。3.3对生存时间分析,结果表明毛绥螨雌成螨对种内卵的识别能力比较强,且更能识别自己后代卵及幼螨。幼螨对同母体后代幼螨有较强识别能力(P=0.019<P=0.05),会回避对姊妹个体的相残,同时饲养环境的不同会影响幼螨的识别。若螨对同后代幼螨(P=0.180>P=0.05)和若螨(P=0.408>P=0.05)的识别能力均不明显.3.4在25±1℃、70±5% RH无光照实验条件下,以烟粉虱、神泽氏叶螨、刺足根螨、腐食酪螨、甜果螨为猎物,测试了毛绥螨的生长发育和繁殖情况,并组建其实验种群生命表。结果表明5种猎物都能满足毛绥螨正常的发育与繁殖,但不同猎物对毛绥螨发育历期、雌成螨寿命、产卵量等有明显影响。毛绥螨取食腐食酪螨和甜果螨时发育快,成熟期的死亡率低,产卵量大。毛绥螨取食腐食酪螨和甜果螨的净生殖力R0分别是57.1768和62.6984,比取食其他猎物高2-5倍,存在显着性差异。4毛绥螨的大量饲养技术研究通过喜好性实验确定毛绥螨更喜好腐食酪螨幼螨。实验表明毛绥螨一生可取食腐食酪螨幼螨867.93±44.71头,雌成螨取食量最大为806.30±247.48头,总产卵量达58.77±2.93粒。在初始生产毛绥螨基数为Y头、生产比例为D的情况下,28d后毛绥螨生产总数达到21493.60头,腐食酪螨157546.40头。35天后毛绥螨生产总数达到33680.00头,腐食酪螨179787.20,各项指标和综合指标优于其他比例。5农药对毛绥螨的影响25%阿克泰可分散粒剂7500倍和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大功臣)1500倍液对毛绥螨的毒性属于微害(0% < E< 80%),可与毛绥螨联合应用于烟粉虱的综合防治中。两种农药处理下毛绥螨均能维持种群的发展,但对毛绥螨雌成螨的产卵量、卵的发育速度、幼螨生命力均有不同程度负面的影响。
李晓周[8](2015)在《冯紫岗农村建设思想与河南合作事业研究》文中提出近代以来,伴随着中国现代化潮流,都市现代化得到了一定地发展,但中国乡村却遭遇到持续地动荡与冲击。乡村社会的复兴与繁荣成为相当一部分有识之士关注与实践的对象,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农村复兴运动悄然而兴。作为“学者型官员”的冯紫岗,既是一名研究合作经济的学者,同时亦是南京国民政府的农业官员,他以自身特有的方式积极地参与此次运动。文章第一部分运用实证分析方法旨在探究冯紫岗的职业生涯。留法归国的冯紫岗,辗转于上海劳动大学、浙江大学、中央大学、安徽大学和国民党中央政治学校等,参与构建了以农业经济、农村合作问题为共同学术旨趣的合作界知识人网络。在这一以学统为中心的网络基础上,为了加强学术交流和扩大学人交际人脉,冯紫岗还积极组建或加入各种教育社团,如新中国农学会、中华农学会、合作学社、地政学会。同时他也以河南第三农林局局长、浙江省战时物产调整处副处长、河南合作事业管理处处长等官员身份,尽学识所能为农村建设贡献自身力量。第二部分以冯紫岗农村建设思想为中心。冯紫岗主张建设农村社会,首应以农村调查为先。在农村的调查过程中,冯紫岗认识到农村经济是农村建设的核心,并逐渐将农村经济学作为自身的学术旨趣。在实践过程中,冯紫岗进一步认识到合作经济,无论农业合作、工业合作,还是供销合作,不仅仅是农村经济学的重要分支,同时也是繁荣农村的有效途径。由于第二次中日战争的爆发,冯紫岗的合作思想也发生一些变化。由关注农民权益、农民话语到战争年代更注重国家效率、国家整合统制力;由注重信用合作,到更加注重生产合作社、工业合作社等发展;由原来注重合作社的经济功能到更注重合作社的政治、文化力。第三部分主要探讨了冯紫岗主管合管处时期,特别是1940年至1942年间,河南合作事业的发展状况。在肯定冯紫岗农村合作经济理念对河南合作事业的发展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的同时,也应看到残酷的抗战现实所产生的内在张力与外在压力极大地影响着河南合作事业的发展走势。
石洪礼[9](1991)在《河南省农业螨类调查报告》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经过四年的调查、采集和鉴定,共整理出我省农业害螨有五个总科和一类甲螨,具体是七科十六属三十一种;农业益螨共有六科八属十种,另外发现一个蕃薯大嘴瘿螨新种,累计共有四十二个种。
赵金朋[10](2010)在《20世纪30年代中国农村社会调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代中国社会调查始于清末,历经20世纪20年代发展,至30年代达到全盛局面。这一全盛局面出现与当时中国农村经济的破产、帝国主义的侵略密不可分。在内外交困的形势下,刚成立的南京政府如何挽救已经破产的农村经济,巩固其统治成为极其重要的现实问题。其它团体:高等院校、乡村建设派、社会调查团体、中国共产党也对中国现状极为忧虑,但碍于对农村问题认识的不足,必须先对中国农村存在问题做一详细调查研究,然后才能对症下药,找到解救中国农村的良方。为解读20世纪30年代各主体是如何调查的,该文分七章进行研究。第一章,中国农村社会调查概述。通过叙述中国农村社会调查的发展史、调查兴起的原因、调查的内容使读者对20世纪30年代中国农村社会调查有一个整体的把握。第二章,农村社会调查方法。回顾了调查方法的发展,并对当时调查方法的概况、常用的调查方法、调查材料的整理与表示进行了研究。这样做目的之一是使读者对调查不同团体的调查方法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和把握。第三章,南京国民政府的农村调查。分析了当时南京国民政府重视农村问题的原因、国民政府主要的调查人员、成果、特点,并且选取典型的个案进行剖析,最终对南京国民政府的农村调查做出一个合理评价。第四章,乡村建设派的农村调查研究。目前学术界对乡村建设派研究较多,因此这部分写作重点在乡村建设派对农村问题的认识上和评价上。第五章,高等院校的农村社会调查。主要包括高等院校调查的概况、高等院校对当时农村问题的认识、个案调查、调查特点几个部分。第六章,社会调查团体的研究。这一章首先叙述调查团体的研究概况,然后选取个案解析,最后做出公允评价。第七章,中国共产党的农村调查研究。主要分析中国共产党对农民问题是如何认识和领导的,在此前提下分析十年内战期间中国共产党所作调查及调查与土地革命的关系。第八章,农村社会调查的成效考究。通过前面的论述,本章对20世纪30年代中国农村调查做一整体评价,力争做到客观、公正。20世纪30年代中国农村社会调查,是社会调查发展史上最辉煌、最灿烂的岁月。它不但极大的推动了中国社会学的发展,促进了社会学的本土化进程,更体现了当时不同团体、有识之士对农村问题的认识,以及在此认识前提下对中国道路走向何方的深思。
二、河南省农业螨类调查报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河南省农业螨类调查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自由生活革螨调查报告(蜱螨亚纲:革螨股)(论文提纲范文)
寄螨科Parasitidae |
维螨科Veigaiidae |
球革螨科Bulbogamasidae |
胭螨科Rhodacaridae |
土革螨科Ologamasidae |
虫穴螨科Zerconidae |
囊螨科Ascidae |
植绥螨科Phytoseiidae |
蛾螨科Otopheidomenidae |
美绥螨科Ameroseidae |
足角螨科Podocinidae |
表刻螨科Epicriidae |
派盾螨科Parholaspidae |
犹伊螨科Eviphididae |
巨螯螨科Macrochelidae |
厚厉螨科Pachylaelaptidae |
厉螨科Laelapidae |
巨刺螨科Macronyssidae |
皮刺螨科Dermanyssidae |
毛盾螨科Trichoaspididae |
角绥螨科Antennoseiidae |
裂胸螨科Aceosejidae |
多盾螨科Polyaspididae |
尾足螨科Uropodidae |
尾辐螨科Uroactiniidae |
孔洞螨科Trematuridae |
糙尾螨科Trachytidae |
前爪螨科Prodinychidae |
黑面螨科Celaenopsidae |
植绥螨科Phytoseiidae |
厉螨科Laelapidae |
寄螨科Parasitidae |
裂胸螨科Aceosejidae |
美绥螨科Ameroseiidae |
胭螨科Rhodacaridae |
巨螯螨科Macrochelidae |
派盾螨科Parholaspidae |
足角螨科Podocinidae |
维螨科Veigaiaidae |
犹伊螨科Eviphididae |
土革螨科Ologamasidae |
巨刺螨科Macronyssidae |
虫穴螨科Zerconidae |
(2)民国时期河南手工卷烟研究(1912-1949年)(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的缘起 |
二、学术史的回顾与分析 |
三、相关概念的界定 |
四、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
五、资料运用 |
第一章: 近代河南手工卷烟的发展前提分析 |
第一节、河南烟草种植业的变化 |
第二节、吸食卷烟习俗的形成 |
第三节、河南传统制烟业的发展与衰微 |
第二章: 河南手工卷烟业的兴起与发展 |
第一节、抗战前夹缝中生存 |
一、外资卷烟企业的垄断 |
二、民族卷烟企业的发展乏力 |
三、河南手工卷烟的兴起 |
四、手工卷烟业对近代卷烟工业的冲击 |
五、英美烟公司对河南手工卷烟业打压 |
六、抗战前河南手工卷烟业的发展特征 |
第二节、抗战时救亡中发展 |
一、战局对机制卷烟业的冲击 |
二、抗战时期河南烟草种植业的产销 |
三、河南手工卷烟业的迅速发展 |
四、抗战时期河南手工卷烟业发展特征 |
第三节、抗战后动荡中坚持 |
一、外地机制卷烟卷土重来 |
二、河南手工卷烟业的起伏中坚持 |
三、抗战后河南手工卷烟业发展的特点 |
第三章、河南手工卷烟业的生产建构 |
第一节、生产技术的引进与更新 |
第二节、生产方式的多元发展 |
第三节、烟厂经营者及其经营绩效分析 |
一、手工卷烟厂经营者身份分析 |
二、厂内人员管理及其待遇 |
三、手工卷烟的生产成本与收益 |
第四节、手工卷烟商标研究 |
第五节、个案比较分析:以省营企业为中心的贵州卷烟业 |
第四章、河南手工卷烟业的市场构成考察 |
第一节、销售市场与交通 |
一、销售市场 |
二、交通与手工卷烟贩运 |
第二节、手工卷烟销售方式、价格与利润 |
一、销售方式 |
二、手工卷烟售价及烟商利润 |
第三节、卷烟销售遇到的困境 |
一、抗战前人亡政息的省内禁销 |
二、抗战时省内外禁销 |
三、卷烟滞销问题及解决 |
第四节、卷烟销售的群体分析 |
一、手工卷烟的专职经销商户 |
二、手工卷烟的兼职销售人员 |
第五章、政府对河南手工卷烟业的管理 |
第一节、政府对手工卷烟的相关决策研究 |
一、抗战前对手工卷烟业的管制 |
二、抗战时期对手工卷烟业的开放与管理 |
三、战后对政府手工卷烟的监管加强 |
第二节、政府机构对手工卷烟业的管理实施 |
一、烟类管理机构的演变 |
二、烟类管理机构的职责行使 |
第六章、行业自我管理与社会诸力量作用 |
第一节、行业的自律与抗争 |
一、卷烟业同业公会的成立 |
二、会员的人员构成分析 |
三、职能及其运作 |
第二节、影响手工卷烟业发展的社会诸力量分析 |
一、土豪劣绅的"庇护"与把持 |
二、地方政府官员的"多重行为" |
三、军队不法人员的走私和敲诈 |
四、土匪的侵扰 |
五、税收人员的腐化 |
第七章、河南手工卷烟业对经济的影响 |
第一节、对国家财政经济的影响 |
一、增加了国家税收 |
二、满足了社会市场需求 |
三、改变了中国卷烟生产格局 |
第二节、对河南区域经济的影响 |
一、拓展了社会就业领域 |
二、促进了地方产业经济的发展 |
结语 |
附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中国自由生活革螨调查报告(Ⅴ)(蜱螨亚纲:中气门目)(论文提纲范文)
1 拟叉阳厉螨Androlaelaps trifurcatoides Yan et Ma, 1999 (湖南新记录) |
2 布尔卡常革螨Vulgarogamasus burchanensis (Oudemans, 1903) (湖南新记录) |
3 曲美绥螨Ameroseius curvatus Gu, Wang et Bai, 1989 |
4 奇异维螨Veigaia mirabilis Bregetova, 1961 (福建新记录) |
5 吉林毛绥螨Lasioseius jilinensis Ma, 1996 (湖南新记录) |
6 小板毛绥螨Lasioseius plateculus Ma, 2005 |
7 基氏蠊螨Blattisocius keegani Fox, 1947研究标本:1♂, 采自葡萄树皮, 福建顺昌埔上, 2010-08-03. |
8 虾夷钝绥螨Amblyseius ainu Ehara, 1967 |
9 北方盲走螨Typhlodromus borealis Ehara, 1967 (福建新记录) |
10 武汉派盾螨Parholaspis wuhanensis Ma et Yan, 2001 (福建新记录) |
11 拟双毛派伦螨Parholaspulus paradichaetes Petrova, 1967 (湖南新记录) |
12 长茎浩伦螨Holaspulus tenuipes Berlese, 1904 (中国大陆新记录) |
13 赣江浩伦螨Holaspulus ganjiangensis Ma, 2010 (福建新记录) |
14 细齿胭螨Rhodacarus denticulatus Berlese, 1921 (湖南新记录) |
15 长江革鞍螨Gamasellodes changjiangensis Ma, 2008 |
16 云囊螨Asca nubes Ishikawa, 1969 (湖南新记录) |
17 安氏囊螨Asca anwenjui Ma, 2003 (湖南新记录) |
18 海南囊螨Asca hainanensis Ma et Lin, 2008 |
19 拟巨囊螨Asca submajor Ma, 2003 (陕西新记录) |
20 美丽革伊螨Gamasiphis pulchellus (Berlese, 1887) (湖南、陕西新记录) |
(4)河南省昆虫分类区系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工作进展 |
1.1 昆虫分类区系的萌芽阶段 (1949-1977) |
1.2 昆虫分类区系的起步阶段 (1978-1993) |
1.2.1 开始招收昆虫分类的研究生 |
1.2.2 开始发表昆虫新种论文 |
1.2.3 区系调查活动进一步深入开展 |
1.2.4 昆虫分类队伍初步形成, 分类区系的科学报告日益增多 |
1.2.5 河南昆虫种类迅速增长 |
1.3 昆虫分类区系的发展阶段 (1994-2009) |
1.3.1 创建了一个“合作考察, 分工负责, 分享成果, 实现双赢”的工作模式 |
1.3.2 研究报告和论着 |
1.3.3 以昆虫分类学博士为核心的专业队伍已经形成 |
1.3.4 创办了论文发表园地 |
1.3.5 标本馆藏量增加 |
1.3.6 目前, 河南省昆虫物种跨入全国强省行列 |
2 河南昆虫区系构成 |
3 河南昆虫的区系成分及分布特点 |
4 河南昆虫区系特征 |
4.1 河南昆虫物种丰富度高 |
4.2 河南昆虫区系以东亚成分为主体 |
4.3 河南昆虫的古北成分和东洋成分具有典型的过渡特征 |
4.4 河南昆虫起源的古老性 |
4.5 河南昆虫的突出的地域特异性 |
5 河南昆虫分布地理及区系分异 |
5.1 河南昆虫地理分区 |
5.2 各昆虫地理区的区系分异 |
6 河南昆虫分类区系研究中的不足与建议 |
6.1 存在问题 |
6.2 建议 |
6.2.1 加大投入 |
6.2.2 整合力量 |
6.2.3 建立基地 |
(5)甘肃省捕食螨资源调查及有益真绥螨个体发育形态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Summary |
前言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蜱螨学的发展概况 |
1.2 植绥螨科分类概况 |
1.3 植绥螨调查研究概况 |
1.4 真绥螨属研究进展 |
1.5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二章 甘肃省捕食螨资源调查 |
2.1 研究方法 |
2.2 调查结果 |
2.3 其他捕食性螨类 |
2.4 甘肃省不同地区捕食螨发生情况 |
2.5 小结 |
第三章 真绥螨个体发育形态学研究 |
3.1 幼螨形态特征 |
3.2 第一若螨形态特征 |
3.3 第二若螨形态特征 |
3.4 雌成螨形态特征 |
3.5 雄成螨形态特征 |
第四章 结果与讨论 |
4.1 主要结果 |
4.2 讨论 |
4.3 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导师简介 |
附录1 |
附录2 |
(6)中国自由生活革螨调查报告(Ⅶ)(蜱螨亚纲:中气门目)(论文提纲范文)
尾足螨股Uropodina |
革螨股Gamasina |
寄螨科Parasitidae |
维螨科Veigaiidae |
胭螨科Rhodacaridae |
双革螨科Digamasellidae |
土革螨科Ologamasidae |
囊螨科Ascidae |
虫穴螨科Zerconidae |
植绥螨科Phytoseiidae |
美绥螨科Ameroseiidae |
足角螨科Podocinidae |
派盾螨科Parholaspididae |
犹伊螨科Eviphididae |
巨螯螨科Macrochelidae |
厚厉螨科Pachylaelapidae |
厉螨科Laelapidae |
巨刺螨科Macronyssidae |
宽寄螨科Euryparasitidae |
蠊螨科Blattisociidae |
1 厉螨科Laelapidae |
1.1 胸前下盾螨Hypoaspis praesternalis Willmann, 1949 |
1.2 喀氏下盾螨Hypoaspis kargi Costa, 1968 (重庆市新记录) |
1.3 湖南下盾螨Hypoaspis hunanensis Ma&Zheng, 2000 (海南省新记录) |
1.4 网纹广厉螨Cosmolaelaps retirugi Ma, Yang&Zhang, 2004 (河北省新记录) |
1.5 力氏广厉螨Cosmolaelaps hrdyi Samsinak, 1961 |
1.6 拟叉阳厉螨Androlaelaps trifurcatoides Yan&Ma, 1999 (四川省新记录) |
1.7 九棘阳厉螨Androlaelaps novemspinosus Li, Yang&Zhang, 1998 (福建省, 重庆市新记录) |
1.8 卡拉阳厉螨Androlaelaps karawaiewi Berlese, 1903 |
1.9 古蔺裸厉螨Gymnolaelaps gulinensis Ma&Lin, 2013 (重庆市新记录) |
1.10 奥地利裸厉螨Gymnolaelaps austriacus (Sellnick, 1935) |
2 寄螨科Parasitidae |
2.1 粪堆寄螨Parasitus fimetorum (Berlese, 1904) |
2.2 豫寄螨Parasitus yuensis Ma&Lin, 2008 (重庆市新记录) |
2.3 甲虫寄螨Parasitus coleoptratorum (Linnaeus, 1758) |
2.4 亲缘寄螨Parasitus consanguineus Oudemans&Voigts, 1904 |
2.5 峨眉常革螨Vulgarogamasus emeishanensis Ma&Wang, 1996 (重庆市新记录) |
2.6 长囊常革螨Vulgarogamasus longascidiformis Ma&Lin, 2005 |
2.7 云南常革螨Vulgarogamasus yunnanensis Ma&Zhang, 2008 (重庆市新记录) |
2.8 裂缝常革螨Vulgarogamasus lyriformis (Mc Grow&Farrier, 1969) |
2.9 富生新革螨Neogamasus diviortus (Athias-Henriot, 1967) |
2.10 鹿角新革螨Neogamasus cervicornis (Var Daele, 1975) |
2.11 异形新革螨Neogamasus anomalus Ma&Yan, 1998 |
2.12 泰安新革螨Neogamasus taianensis Ma&Sun, 2013 |
2.13 阿图什钝革螨Amblygamasus atushiensis Ma&Ye, 1999 |
2.14 刘氏钝革螨Amblygamasus liujingyuani Ma, 2008 |
2.15 树状钝革螨Amblygamasus dendriticus Ma&Lin, 2005 |
2.16神农架钝革螨Amblygamasus shennongjiaensis Ma&Liu, 1998 (四川省新记录) |
3 镰螨科Blattisociidae |
3.1 吉林毛绥螨Lasioseius jilinensis Ma, 1996 |
3.2 张氏毛绥螨Lasioseius zhangyanxuanae Ma, 2011 |
3.3 尤才毛绥螨Lasioseius youcefi Athias-Henriot, 1959 (福建省新记录) |
3.4 小板毛绥螨Lasioseius plateculus Ma, 2005 |
3.5 中毛绥螨Lasioseius medius Gu&Guo, 1994 (重庆市新记录) |
3.6 洮安手绥螨Cheiroseius taoanensis Ma, 1996 (湖北省新记录) |
3.7 牙买加手绥螨Cheiroseius jamaicensis Evans&Hyatt, 1960 (重庆市新记录) |
3.8 尼帕尔手绥螨Cheiroseius nepalensis Evans&Hyatt, 1960 (四川省新记录) |
3.9 帕尔巴特手绥螨Cheiroseius parbatensis Evans&Hyatt, 1960 (重庆市新记录) |
3.10 凤凰手绥螨Cheiroseius fenghuangensis Bei, Zhou&Chen, 2010 |
3.11 矮肛厉螨Proctolaelaps pygmaeus (Müller, 1859) (重庆市新记录) |
4 囊螨科Ascidae |
4.1 云囊螨Asca nubes Ishikawa, 1969 |
4.2 安氏囊螨Asca anwenjui Ma, 2003 (重庆市新记录) |
4.3 海南囊螨Asca hainanensis Ma&Lin, 2008 (四川省新记录) |
4.4 天目革赛螨Gamasellus tianmuensis Liang&Ishikawa, 1989 |
4.5 双色革鞍螨Gamasellodes bicolor (Berlese, 1948) |
5 派盾蟎科Parholaspidae |
5.1 绒鼠革板螨Gamasholaspis eothenomydis Gu, 1984 |
5.2 都匀革板螨Gamasholaspis duyunensis Chen, Guo&Gu, 1994 |
5.3 中国革板螨Gamasholaspis sinicus Yin, Cheng&Chang, 1964 |
5.4 沙县派伦螨Parholaspulus shaxianensis Ma&Lin, 2013 |
6 足角螨科Podocinidae |
6.1 太平洋足角螨Podocinum pacificum Berlese, 1886 (重庆市新记录) |
6.2 跚感足角螨Podocinum sagax (Berlese, 1882) (重庆市新记录) |
6.3 天目足角螨Podocinum tianmuense Liang, 1993 (重庆市新记录) |
7 巨螯螨科Macrochelidae |
7.1 蒙氏巨螯螨Macrocheles monchadskii Bregetova&Koroleva, 1960 |
7.2 光滑巨螯螨Macrocheles glaber (Müller, 1860) |
7.3 更光巨螯螨Macrocheles perglaber Filipponi&Pegazzano, 1962 (河北省新记录) |
8 美绥螨科Ameroseiidae |
8.1 曲美绥螨Ameroseius curvatus Gu, Wang&Bai, 1989 (内蒙古自治区新记录) |
8.2 星形背刻螨Epicriopsis stellate Ishikawa, 1972 (重庆市, 湖北省新记录) |
9 维螨科Veigaiaidae |
9.1 上野维螨Veigaia uenoi Ishikawa, 1978 |
10 犹伊螨科Eviphididae |
10.1 山地异伊螨Alliphis montanus Koroleva, 1968 |
11 土革螨科Ologamasidae |
11.1 美丽革伊螨Gamasiphis pulchellus (Berlese, 1887) (黑龙江省新记录) |
12 球革螨科Bulbogamasidae |
12.1 庐山异球螨Mirabulbus lushanensis Ma, 2003 |
12.2 亚东异球螨Mirabulbus yadongensis (Ma&Wang, 1997) (重庆市新记录) |
13 虫穴螨科Zerconidae |
13.1 中华虫穴螨Zercon sinensis Petrova&Tascaeva, 1968 (四川省, 重庆市新记录) |
14 植绥螨科Phytoseiidae |
14.1 津川钝绥螨Amblyseius tsugawai Ehara, 1959 |
14.2 芒草钝绥螨Amblyseius saacharus Wu, 1981 (四川省新记录) |
14.3 中国盲走螨Typhlodromus chinensis Ehara&Lee, 1971 (四川省新记录) |
(7)烟粉虱Bemisia tabaci天敌捕食螨的筛选与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 概述 |
2 烟粉虱生物防治概况 |
2.1 捕食性天敌 |
2.2 寄生性天敌 |
2.3 病原真菌 |
3 捕食螨应用于生物防治概况 |
3.1 植绥螨 |
3.2 肉食螨 |
3.3 囊螨 |
3.4 长须螨 |
3.5 绒螨 |
3.6 下盾螨 |
3.7 巨须螨 |
3.8 赤螨 |
3.9 大赤螨 |
3.10 吸螨 |
3.11 巨螯螨 |
4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5 技术路线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烟粉虱天敌捕食螨的筛选 |
1 烟粉虱寄主植物上捕食螨调查 |
1.1 材料与方法 |
1.2 结果与分析 |
2 烟粉虱天敌捕食螨的筛选 |
2.1 初步筛选捕食螨 |
2.1.1 材料与方法 |
2.1.2 结果与分析 |
2.2 最优捕食螨的筛选 |
2.2.1 材料与方法 |
2.2.2 结果与分析 |
3 小结与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三章 毛绥螨对烟粉虱捕食行为和捕食作用的研究 |
1 毛绥螨对烟粉虱的捕食与生长、发育和繁殖行为的观察 |
1.1 材料与方法 |
1.1.1 实验材料 |
1.1.2 实验方法 |
1.1.3 数据分析 |
1.2 结果与分析 |
1.2.1 毛绥螨对烟粉虱的捕食行为 |
1.2.2 毛绥螨生长发育行为 |
1.2.3 毛绥螨产卵行为 |
1.2.4 模拟自然环境下毛绥螨行为观察 |
2 毛绥螨对烟粉虱若虫的捕食作用研究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实验材料 |
2.1.2 实验方法 |
2.1.3 数据分析 |
2.2 结果与分析 |
2.2.1 毛绥螨对烟粉虱的捕食量和捕食速率 |
2.2.2 不同饥饿程度的毛绥螨对烟粉虱的捕食作用 |
2.2.3 毛绥螨自身干扰作用 |
2.2.4 空间大小对捕食作用影响 |
3 小结与讨论 |
3.1 毛绥螨对烟粉虱捕食与繁殖行为的观察 |
3.2 毛绥螨对烟粉虱的捕食作用研究 |
参考文献 |
第四章 毛绥螨生物学研究 |
1 毛绥螨种内同类相残研究 |
1.1 猎物与密度对毛绥螨同类相残的影响 |
1.1.1 材料与方法 |
1.1.2 结果与分析 |
1.2 毛绥螨个体同后代及不同后代的同类相残行为 |
1.2.1 材料与方法 |
1.2.2 结果与分析 |
2 不同猎物对毛绥螨生长发育的影响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实验材料 |
2.1.2 实验方法 |
2.1.3 数据分析 |
2.2 结果与分析 |
2.2.1 不同猎物对毛绥螨生长发育、繁殖的影响 |
2.2.2 不同猎物条件下毛绥螨的实验种群参数 |
3 毛绥螨断肢再生研究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实验材料 |
3.1.2 实验方法 |
3.2 结果与分析 |
4 小结与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五章 烟粉虱天敌毛绥螨的大量饲养研究 |
1 毛绥螨各螨态分别对腐食酪螨和甜果螨的各螨态喜好性实验 |
1.1 材料与方法 |
1.1.1 实验材料 |
1.1.2 实验方法 |
1.1.3 数据分析 |
1.2 结果与分析 |
2 毛绥螨对腐食酪螨和甜果螨的幼螨喜好性实验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实验材料 |
2.1.2 实验方法 |
2.1.3 数据分析 |
2.2 结果与分析 |
3 以腐食酪螨作为替代食物的毛绥螨大量饲养研究 |
3.1 以腐食酪螨幼螨为替代食物对毛绥螨的生长、发育、繁殖的影响及室内种群生命表的建立 |
3.1.1 材料与方法 |
3.1.2 结果与分析 |
3.2 以腐食酪螨为替代食物大量饲养毛绥螨的比例测定实验 |
3.2.1 材料与方法 |
3.2.2 结果与分析 |
4 小结与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六章 几种常用农药对毛绥螨的影响 |
1 农药对毛绥螨副作用测定 |
1.1 材料与方法 |
1.1.1 实验材料 |
1.1.2 实验方法 |
1.2 结果与分析 |
2 农药对毛绥螨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实验材料 |
2.1.2 实验方法 |
2.2 结果与分析 |
2.2.1 2 种药剂卵期处理对卵的发育速度及幼螨成活率的影响 |
2.2.2 2 种药剂若螨期处理对毛绥螨生命力和繁殖力的影响 |
2.2.3 2 种药剂成螨期处理对雌成螨繁殖力的影响 |
3 小结与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七章 总讨论 |
1 本研究创新之处 |
2 尚待研究内容 |
3 应用前景与展望 |
致谢 |
(8)冯紫岗农村建设思想与河南合作事业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 选题意义 |
二 研究现状 |
三 研究方法及学术创新 |
第一章 合作专家冯紫岗史事考(1900—1943) |
第一节 留学法国迎头赶上(1900—1928) |
第二节 笔耕不辍躬行实践(1928—1937) |
第三节 合作抗战矢志不渝(1937—1943) |
第二章 冯紫岗的农村调查思想 |
第一节“为什么要作农村调查” |
一 现实需求,时代致因:为建设乡村社会而调查 |
二 文化自觉,立国之本:为“创造中国新文化”而调查 |
第二节 冯紫岗乡村调查思想的特征 |
一 以师生为主,辅以地方人士的实地性调查 |
二 以县为单位、以户为基点的抽样性调查 |
三 以人口经济为主,以教育礼俗为辅的统计性调查 |
第三章 冯紫岗的农村经济思想 |
第一节 怎样救济农村:发展都市亦或繁荣农村? |
第二节 审视与研判:以农村经济为核心的乡村建设思想 |
第三节 廓清与缕析:农村经济学的兴起与内容 |
第四章 冯紫岗的农村合作思想 |
第一节 自耕农制与合作经营制:地能尽其利 |
第二节 冯紫岗农业合作化思想考析 |
一 农村信用合作之重要及其缺陷 |
二 农业生产合作亟待发展 |
三 农民消费合作社发展迟缓原因及其改良方策 |
第三节 冯紫岗乡村工业合作化思想 |
一 发展乡村工业的性质 |
二 走合作之路以发展乡村工业 |
第四节 冯紫岗供销合作思想的建构 |
第五章 冯紫岗的农村实践评析——以冯紫岗主管河南合作事业管理处时期为例(1940—1943) |
第一节 合作行政机构及其调适 |
一 合作事业管理处组织概况 |
二 两大协会在河南 |
三 组设合作实验区 |
第二节 合作教育:苦干实干快干 |
一 “苦干实干快干”的实践型人才培养 |
二 编订合作图书,发扬合作文化 |
第三节 合作组织设立简况分析 |
一 合作社组织量之变化及其地域分布 |
二 合作社类别组织分析 |
三 合作金库与合作供销处“量”之分析 |
第四节 合作组织社业务分析 |
一 合作贷款及其特征 |
二 合作社业务之分析 |
三 合作金库与合作供销处资本状况及社业务分析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A 冯紫岗的着作及期刊文章 |
附录B 《河南合作月刊》各期目录一览表(1940.5—1942.1) 183附录C 《战地工合》各期目录一览表(1941—1942) |
附录 C 《战地工合》各期目录一览表(1941—1942) |
附录D 《河南省合作事业设施纲领十则》 |
个人简历 |
致谢 |
(10)20世纪30年代中国农村社会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导论 |
第一章 中国农村社会调查概述 |
一、中国农村社会调查的简单回顾 |
二、三十年代农村社会调查的兴起及其原因 |
三、农村社会调查的内容 |
第二章 农村社会调查方法 |
一、新社会调查着作的涌现 |
二、调查方法的特点 |
三、几种常用的社会调查方法 |
四、调查材料的整理与结果表达 |
第三章 南京国民政府的农村社会调查 |
一、国民政府视野下的农村问题及认识 |
二、农村调查的主要人员 |
三、调查成果 |
四、个案解析 |
五、南京国民政府农村社会调查的特点 |
六、成效与不足 |
第四章 乡村建设派的农村社会调查研究 |
一、乡村建设概述 |
二、乡村建设派对农村问题的认识 |
三、调查个案解析 |
四、评价 |
第五章 高等院校的农村社会调查 |
一、高等院校调查概况 |
二、高等院校对当时农村问题的认识 |
三、个案调查 |
四、高等院校调查的特点 |
第六章 社会调查团体的农村调查研究 |
一、社会调查团体研究概况 |
二、《浙江粮食调查》分析 |
三、小结 |
第七章 中国共产党的农村社会调查研究 |
一、早期的中国共产党与农民 |
二、十年内战期间中国共产党的农村调查 |
三、十年内战期间的调查与土地革命 |
第八章 农村社会调查的成效考究 |
一、复兴农村的成败得失 |
二、对社会学发展的推动 |
三、深入农村的历史意义 |
四、调查对中国道路选择的影响 |
参考文献 |
后记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四、河南省农业螨类调查报告(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自由生活革螨调查报告(蜱螨亚纲:革螨股)[J]. 林坚贞,马立名,张艳璇,季洁,陈霞. 武夷科学, 2007(00)
- [2]民国时期河南手工卷烟研究(1912-1949年)[D]. 陈洪友. 南京大学, 2012(07)
- [3]中国自由生活革螨调查报告(Ⅴ)(蜱螨亚纲:中气门目)[J]. 林坚贞,张艳璇,陈霞,季洁,马立名. 武夷科学, 2012(00)
- [4]河南省昆虫分类区系研究进展[J]. 申效诚. 河南农业科学, 2009(09)
- [5]甘肃省捕食螨资源调查及有益真绥螨个体发育形态学研究[D]. 张亚玲. 甘肃农业大学, 2012(01)
- [6]中国自由生活革螨调查报告(Ⅶ)(蜱螨亚纲:中气门目)[J]. 林坚贞,张艳璇,季洁,陈霞,孙莉,斋藤裕,马立名. 武夷科学, 2014(00)
- [7]烟粉虱Bemisia tabaci天敌捕食螨的筛选与应用研究[D]. 吴子毅. 福建农林大学, 2009(05)
- [8]冯紫岗农村建设思想与河南合作事业研究[D]. 李晓周. 郑州大学, 2015(01)
- [9]河南省农业螨类调查报告[J]. 石洪礼. 黄淮学刊(自然科学版), 1991(S1)
- [10]20世纪30年代中国农村社会调查研究[D]. 赵金朋. 山东师范大学, 20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