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B超引导门脉穿刺的临床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杨胜利[1](2021)在《125I粒子条联合血管支架植入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门脉癌栓的安全性及疗效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125I粒子条联合门静脉血管支架植入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门脉癌栓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至2020年12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疗的17例原发性肝癌合并门脉癌栓患者的临床资料,行经皮穿刺门静脉内125I粒子条联合血管支架植入术。每例患者植入粒子数量10~45粒,粒子活度0.8m Ci/粒,处方剂量100~120Gy。植入血管支架数量1~2枚。评价指标包括手术成功率、术后并发症、门脉压力改善情况、累计生存率和支架通畅性。结果:17例患者手术成功率100%。1例术后并发穿刺道出血,1例支架未开通(门脉开通率94.1%)。门脉支架植入前患者平均门脉压力为(35.0±3.0)cm H2O,支架植入后平均门脉压力为(27.2±5.4)cm H2O,平均下降(7.8±4.3)cm H2O,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5例患者获得随访(3~25个月),2例患者目前存活(其中1人存活时间超过1年,另1人存活时间超过2年),随访患者中13例死亡(肝功能衰竭8例,多发转移1例,肝癌结节破裂出血1例,食管胃底静脉破裂出血3例),其中1例最长存活14月。患者平均生存时间为(243.53±55.56)d(95%CI,134.64~352.43d),中位生存时间为(145±20.61)d(95%CI,104.60~185.40d)。术后90天、180天和360天累计生存率分别为100%(15/15)、33.3%(5/15)和20%(3/15)。支架平均通畅时间为(209.93±55.88)d(95%CI,100.42~319.45d)。随访期内有9例患者行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治疗(共行24例次)。结论:125I粒子条联合血管支架植入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门脉癌栓安全可行,能降低门脉压力,防止消化道大出血,恢复部分肝脏血流灌注,扩大肝动脉化疗栓塞适应症,有效延长患者生存期。
梁军,葛乃健,过欣来,杨永康,唐庆贺[2](2020)在《经皮门脉射频消融导管消融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肝癌伴Ⅲ型门静脉癌栓的临床疗效》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采用血管内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 RFA)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 TACE)治疗Ⅲ型门静脉癌栓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12例肝癌合并Ⅲ型门静脉癌栓并出现血流阻塞的患者,结合B型超声及DSA引导,将新型血管内RFA导管导引至门静脉癌栓处消融治疗,续贯行肝肿瘤TACE术。评价手术成功率、术后并发症、肝肾功能及血常规改变、门静脉通畅及癌栓消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未发生如穿刺道出血、血管穿孔、胆汁瘘并发感染、肝脓肿、腹腔出血等并发症,RFA后直接门静脉造影显示局部门静脉再通;4周后复查肝功能、血常规无明显变化,超声多普勒检查提示原堵塞门静脉有血流通过,部分患者CT检查见门静脉癌栓缩小或消失。结论经皮门脉射频消融导管消融门脉癌栓结合TACE在技术上具有可行性,治疗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一种有效方法。
张凯[3](2020)在《肝硬化合并门静脉血栓的临床特征及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的临床应用》文中指出研究背景和目的门静脉血栓(portal vein thrombosis,PVT)是指门静脉主干及其肝内外分支内的血栓形成。PVT在正常人中的发生率较低,而肝硬化患者发生PVT的概率明显升高。大多数PVT患者进展缓慢,无临床症状。然而,一些患者尤其是急性PVT患者,腹痛等腹部体征出现的概率较高,慢性PVT多在已发生的肝脏疾病基础上导致门静脉高压症加重。急性PVT患者往往起病急、症状重,慢性PVT患者临床症状相对缓慢,而一旦发现已出现临床并发症。门静脉血栓形成是影响肝硬化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肝硬化合并急性门静脉血栓形成若发展并累及到肠系膜静脉,有导致肠缺血甚或出现危及生命的肠坏死的可能。门静脉血栓形成不仅影响肝硬化患者预后,也使其临床治疗变得更为复杂,随介入微创技术和专用覆膜支架的临床应用,TIPS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治疗中发挥越来越重要作用。近年TIPS在肝硬化合并门静脉血栓的门静脉高压治疗也引起临床很大兴趣,已被认为TIPS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血栓的安全且有效方法。但门静脉血栓有范围和程度的差异,这些不同血栓范围、不同血栓程度和不同血栓类型是否影响肝硬化患者临床转归和TIPS治疗效果,目前尚有不同观点,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明确。为此,本论文就以上问题分为两部分进行探讨。第一部分回顾分析303例行TIPS治疗的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分析在行TIPS治疗的肝硬化患者中,PVT的存在对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行TIPS的疗效特点的影响;第二部分回顾复习肝硬化并PVT为预防食管胃静脉曲张再出血而行TIPS治疗的患者165例,分析不同血栓类型和程度患者不同的TIPS操作方案;不同血栓类型和程度对TIPS术后临床疗效和预后的影响,为肝硬化合并PVT患者特别是有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史患者的个体化治疗提供了临床依据。第一部分门静脉血栓对行TIPS治疗肝硬化患者临床特征和临床治疗的影响目的通过回顾性研究,分析在行TIPS治疗的肝硬化患者中,PVT的存在对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特征和临床治疗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2009年12月至2017年12月期间,山东省立医院东院区303例因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行TIPS治疗的患者。其中合并PVT184例(急性PVT患者24例,慢性PVT患者160例),无PVT组119例。收集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数据并进行随访,对PVT组(184例)与无PVT组(119例)的临床特征及TIPS疗效进行对比;同时对比急性PVT组(24例)与慢性PVT组(160例)的临床特征及TIPS临床疗效。结果1.肝硬化合并PVT组患者较非血栓组食管胃静脉曲张程度更高(χ2=20.514,P<0.001),有出血史的患者所占比例更高(χ2=7.587,P=0.006),基线白细胞计数更高(t=2.543,P=0.011),基线血小板计数更高(t=3.957,P<0.001),均有统计学差异。肝硬化合并PVT组的急性腹痛发生率较非PVT组更高,但并无显着性差异(χ2=2.771,P=0.096)。两组间基线腹胀病人所占比例及基线肝功能指标均无显着性差异。2.肝硬化合并急性PVT组与肝硬化合并慢性PVT组,急性PVT组基线Child-Pugh 评分更高(t=2.615,P=0.010)、基线 Child-Pugh 分级更高(χ2=7.072,P=0.021)、基线腹痛发生率更高(χ2=27.727,P<0.001)、基线腹胀发生率更高(X2=6.660,P=0.010)、基线腹水程度更重(χ2=12.930,P=0.005)、基线白细胞计数更高(t=4.327,P<0.001)、基线血小板计数更高(t=3.426,P=0.001),但基线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病人所占比例较低(X2=15.777,P<0.001)。3.PVT组随访29.4±25.9个月,非PVT组随访22.8 ±21.4个月,虽然两组间随访时间存在差异,但肝硬化合并PVT组的患者相较于不合并PVT的患者在施行TIPS后具有更高的肝性脑病发生率(χ2=9.498,P=0.002)。且两组间在TIPS成功率、生存率、再出血率、术后支架狭窄率等方面均无显着性差异。且两组患者在施行TIPS后门静脉压力均可显着下降。.4.肝硬化合并急性PVT组随访25.7±24.7个月,慢性PVT组随访29.9±26.1个月,两组患者在TIPS成功率无显着性差异,在有限的随访期内两组间生存率、再出血率、术后肝性脑病发生率、术后支架狭窄率等方面均无显着性差异。且两组患者在施行TIPS后门静脉压力均可显着下降。结论(1)门静脉血栓形成会加重肝硬化患者静脉曲张和消化道出血等失代偿事件的发生,加重肠道血流循环障碍如腹痛等临床症状;尤其是肝硬化合并急性PVT,患者白细胞计数及血小板计数均更高,腹痛等缺血性肠病临床表现的发生率更高。(2)合并PVT的肝硬化患者行TIPS术后肝性脑病发生率较无PVT者相对较高,但手术成功率并无明显差别,基于有限的随访资料PVT的存在不影响TIPS操作的临床疗效。第二部分肝硬化并门静脉血栓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的个体化操作技术和临床疗效研究目的分析不同肝硬化合并门静脉血栓临床分型和不同血栓程度对TIPS的技术要求,探索肝硬化合并PVT不同临床分型的个体化TIPS操作方案;进而观察肝硬化合并PVT分型和程度对TIPS后临床疗效和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2009年12月至2017年12月期间,山东省立医院东院区肝硬化伴PVT因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行TIPS治疗的患者165例。其中急性PVT 16例,慢性PVT 149例。本研究在既往PVT分型的基础上,结合TIPS操作技术要求及影响TIPS操作的临床要素,提出了 PVT的新的分型:(1)Ⅰ型,无门静脉主干阻塞,仅有门静脉分支或属支阻塞(肝内分支包括门静脉左支或右支;肝外属支包括肠系膜上静脉或脾静脉);(2)Ⅱ型,仅有门静脉主干阻塞,未累及肝内门静脉分支;(3)Ⅲ型,门静脉主干伴门静脉右支阻塞(Ⅲa)或门静脉主干伴门静脉左支阻塞(Ⅲb);(4)Ⅳ型,门静脉主干及左右分支均阻塞,无肠系膜上静脉阻塞,无脾静脉阻塞(Ⅳa),或门静脉主干及左右分支均阻塞,有肠系膜上静脉阻塞,无脾静脉阻塞(Ⅳb);(5)Ⅴ型,门静脉主干及左右分支阻塞,伴有脾静脉阻塞,无肠系膜上静脉阻塞(Ⅴa),或门静脉主干及左右分支阻塞,伴有脾静脉阻塞,有肠系膜上静脉阻塞(Ⅴb)。根据PVT分型的不同,选择不同TIPS治疗方案:Ⅰ型,首选常规TIPS途径多可门静脉穿刺成功;门静脉穿刺困难时可选择经皮经肝辅助TIPS途径。Ⅱ型,门静脉主干部分阻塞推荐常规TIPS途径;若门静脉主干完全阻塞可联合经皮经肝途径;门静脉肝内分支纤细经皮经肝途径仍无法实现门静脉穿刺时可考虑联合经皮经脾途径。Ⅲ型,常规TIPS操作困难时,可联合经皮经肝门静脉左支穿刺辅助(Ⅲa)或经皮经肝门静脉右支穿刺辅助(Ⅲb);经皮经肝途径无法实现门静脉穿刺者则推荐经皮经脾途径。Ⅳ型,门静脉主干部分阻塞推荐常规TIPS途径;门静脉主干完全阻塞时推荐联合经皮经肝途径;经皮经肝途径无法实现门静脉穿刺则推荐经皮经脾途径。Ⅴ型,门静脉主干部分阻塞推荐常规TIPS途径;若门静脉主干完全阻塞,可行经皮经肝辅助途径;若经皮经肝途径无法实现门静脉穿刺,在血栓为新鲜疏松血栓的情况下,可试行经皮经脾途径辅以取栓术。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数据并进行随访,分别观察临床分期、血栓程度等对肝硬化合并PVT并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患者的临床特点及TIPS疗效。归纳出可以指导TIPS个体化操作的新的PVT临床分型,探讨不同临床分型的临床特点及TIPS疗效和预后特点。结果1.共复习肝硬化PVT合并消化道出血行TIPS治疗165例,根据血栓的范围和程度,其中Ⅰ型20例,TIPS成功18例,14例采用常规TIPS途径,4例采用经皮经肝途径辅助;Ⅱ型32例,TIPS成功29例,18例采用常规TIPS途径,7例采用经皮经肝途径辅助,4例采用经皮经脾途径辅助;Ⅲ型42例,TIPS成功42例,27例采用常规TIPS途径,15例采用经皮经肝途径辅助;IV型27例,TIPS成功25例,11例采用常规TIPS途径,11例采用经皮经肝途径辅助,3例采用经皮经脾途径辅助;Ⅴ型44例,TIPS成功35例,13例采用常规TIPS途径,20例采用经皮经肝途径辅助,2例采用经皮经脾途径辅助。五组间TIPS操作成功率(χ2=10.49,P=0.0313)、门静脉穿刺途径(χ2=19.377,P=0.013)、经皮经肝或经皮经脾穿刺病例所占比例(χ2=11.559,P=0.021)均有显着性差异,从Ⅰ型至Ⅴ型,五组患者操作难度逐渐增加,操作成功率呈下降趋势,非常规TIPS途径所占比例逐渐增加。2.五种类型患者在实施TIPS后,门静脉压力均获得显着性下降。Ⅰ型基线PVP 30.1±6.2mmHg,术后 PVP 18.2±3.6mmHg(t=9.771,P<0.001);Ⅱ 型基线PVP 28.5±6.0mmHg,术后 PVP 18.9±5.8mmHg(t=12.818,P<0.001);Ⅲ 型基线 PVP 26.2±7.0mmHg,术后 PVP 17.0±5.7 mmHg(t=10.491,P<0.001);Ⅳ型基线 PVP 29.1 ± 5.8mmHg,术后 PVP 19.7 ± 5.0 mmHg(t=9.4,P<0.001);Ⅴ型基线 PVP 28.2±5.9mmHg,术后 PVP 15.5±6.7mmHg(t=10.305,P<0.001)。五种类型患者在PVP下降绝对值(F=2.449,P=0.050)、PVP下降百分比(F=2.449,P=0.050)均有显着性差异,且V型患者的PVT下降绝对值及下降百分比均为最高。3.在实施TIPS成功后,各分型患者间生存率(χ2=1.610,P=0.807)、再出血率(χ2=2.778,P=0.596)、术后肝性脑病发生率(χ2=1.470,P=0.832)、支架狭窄率(χ2=5.274,P=0.260)均无显着性差异。结论(1)根据所需TIPS操作方案不同,本研究将肝硬化合并PVT患者分为五种临床分型,并根据不同临床类型采取不同的TIPS操作方式,从Ⅰ型至Ⅴ型,TIPS操作难度逐渐增加,Ⅴ型(弥漫性门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手术成功率最低。(2)五种临床类型患者术后生存率、再出血率、肝性脑病发生率、支架狭窄率等疗效指标无显着性差异,但五种临床类型患者在成功实施TIPS后均可实现门静脉压力的显着下降,尤其是门静脉阻塞范围及程度最重的V型患者,门静脉压力下降幅度最大。(3)根据本研究的临床分型,肝硬化合并PVT的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患者可以实现TIPS操作的个体化选择,并达到患者较高的TIPS成功率,即便在成功率相对较低的V型患者,与其他临床类型患者相比在成功实施TIPS后仍能同等获益。
钟培生[4](2020)在《ADMSCs对CCl4致犬急性肝损伤的疗效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急性肝损伤由物理、化学、生物等多种致病因素引起的肝脏急性病变。在兽医临床上,对于急性肝损伤或者慢性肝衰竭目前尚无特效药物治疗,仍在强调积极的支持治疗和对症治疗,早诊断早治疗,总体预后较差。近年来,在人类医学上,干细胞移植显示出巨大的潜能和优势。但在兽医临床上,研究不多。本文旨在研究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ipose tissue-derived Stromal Cells)对四氯化碳(Carbon tetrachloride)所致犬急性肝损伤中的治疗效果,为犬肝脏损伤性疾病的治疗探索新的药物。本试验首先建立安全可靠的犬CCl4急性肝损伤模型。选取20只年纪体重(约8 kg)相似的中华田园犬,随机分成四组,每组5只,A为对照组,B、C、D为试验组,试验组B、C、D以50%CCl4花生油溶液(CCl4:花生油=1:1)分别以0.5 m L/kg、1.0 m L/kg、1.5 m L/kg体重腹腔给药,A组不使用药物,连续7 d监测各组临床症状、生化指标,监测各组造模第3、7天肝脏组织病理学变化;其次研究ADMSCs对CCl4所致犬急性肝损伤的疗效,并与普通对症治疗开展疗效对比。将15只使用1 m L/kg剂量50%CCl4(CCl4:花生油=1:1)造模成功的急性肝损伤犬,随机分成三组,每组5只,E组为对照组,F、G为试验组,E组不治疗,F组为经静脉移植犬ADMSCs组,G组为普通对症治疗组,连续10 d监测各组临床症状、生化指标,监测各组治疗第5、10天肝脏组织病理学变化,并进行数据分析。试验结果显示:1.A组试验犬造模期间临床症状,生化指标,肝脏组织病理学无异常变化;B组试验犬造模期间临床症状,肝脏生化指标,肝脏组织病理学改变后又逐渐恢复正常,可能是CCl4剂量较小,对肝脏造成的损伤程度低于肝脏自我修复能力;C组试验犬造模期间临床症状发生改变,肝脏生化指标发生异常,肝脏组织病理学也发生改变,同时无犬只发生死亡;D组试验犬造模期间临床症状,肝脏生化指标,肝脏组织病理学发生异常,出现试验犬死亡,分析原因可能是造模剂量过大,造成试验犬死亡。即1m L/kg腹腔注射50%CCl4花生油溶液可以建立稳定可靠的犬急性肝损伤模型。2.E组试验犬治疗期间临床症状、生化指标及病理组织学持续恶化,出现4只死亡;F组试验犬治疗期间,5只试验犬临床症状缓解,无死亡,血清ALT、AST分别于第2天显着下降,肝脏组织病理学好转;G组试验犬治疗期间,2只试验犬临床症状缓解,无死亡,血清ALT、AST分别于第2~3天出现显着下降,肝脏组织病理学未见明显好转。即经静脉途径移植的ADMSCs对CCl4所致犬急性肝损伤有治疗效果,且比普通对症治疗效果更佳。综上所述,1.使用1ml/kg腹腔注射50%CCl4花生油溶液可以建立稳定可靠的犬急性肝损伤模型。2.静脉途径移植的ADMSCs对CCl4所致犬急性肝损伤有治疗效果,且比普通对症治疗效果更佳。
邹雄峰[5](2020)在《吲哚菁绿分子荧光成像技术在腹腔镜肝切除中的应用》文中提出研究目标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发展,腹腔镜肝切除术已广泛应用于肝脏肿物的切除。在肝脏手术安全化、微创化、精准化的新时代,吲哚箐绿(Indocyaninegreen,ICG)荧光成像技术引导腹腔镜肝切除成为了肝胆外科领域的热点。本课题旨在探讨ICG分子荧光成像技术在腹腔镜肝切除中的应用经验及用价值;同时着重研究ICG分子荧光成像技术在腹腔镜肝癌切除患者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问题。方法2017年8月-2019年7月共实施112例ICG分子荧光技术引导腹腔镜肝切除手术;术前染色者,按以下3个方案(方案一:术前1天、0.1mg/kg;方案二:术前1天、0.25mg/kg;方案三:术前3天、0.25mg/kg;)于外周静脉注射ICG,术中荧光导航下实施腹腔镜肝切除。术中解剖性肝切除者,分别按正染法或反染法行肝段染色,根据荧光信号的分布确定肝段的界线及肝切除范围。通过比较术中不同染色方法的染色情况,探讨ICG荧光染色技术腹腔镜肝切除术中的应用经验及应用价值。另外,收集同时间段69例ICG荧光组(FLLR组),229例单纯腔镜组(LLR组)患者资料,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PSM)方法,比较单纯腔镜组(LLR组)和ICG荧光组(FLLR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和术后并发症,采用Log-Rank 检验分析两组患者的无病生存期(DFS)和总生存期(OS)。结果92例应用ICG荧光成像技术行肿瘤染色,方案三成功率最高33/35(94.8%),方案二成功率最低,仅有17/29(58.6%);另外,在所有失败的18例患者中,其中有17例伴有肝硬化。所有染色病灶中,荧光病灶最小直径为2mm;有一例术中额外发现的病灶术后病理证实了肝细胞癌。20例患者行ICG引导下腹腔镜解剖性肝切除,2例染色失败,一例是因为术前影像学未发现门脉左支癌栓,导致术中未能成功正染左半肝;另一例失败的原因是是由于术前未行三维重建,反染时未发现肝S4段的变异血管,导致染色初始右肝成功染色,但S4段及左肝随后逐步染色。比较FLLR组与LLR组两组肝癌患者的情况:1:1匹配后两组均有65例患者纳入分析。配对前后,FLLR组手术时间都短于LLR组(P<0.05);术中出血、术中输血、术后并发症以及DFS和OS在两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低于正常的注射剂量、适当增加术前注射时间可以获得更好的肿瘤染色效果;术前三维可视化与ICG分子荧光成像技术相结合可以获得更好的肝段染色效果。相对于常规腹腔镜肝切除,应用ICG分子荧光成像分子导航技术在腹腔镜肝切除中是同样安全的,而且在缩短手术时间方面有较大优势,同时对肿瘤的长期疗效方面也有不亚于常规腹腔镜肝切除术。
明思远[6](2020)在《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术后行FOLFOX4方案门静脉灌注化疗的疗效评价》文中指出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PVTT)术后辅助门静脉灌注FOLFOX4化疗方案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3月—2019年10月收治的52例原发性肝癌伴门静脉癌栓患者的完整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四组:A组,术后行门静脉灌注化疗组,手术切除肿瘤、取栓术后行门静脉灌注化疗;B组,单纯手术组,单纯行手术切除肿瘤、取栓术;C组,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组,单纯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D组,TACE+125I粒子植入组,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125I粒子植入术。观察术后生存期、术后肿瘤进展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术后并发症。结果:1、本研究中A组(n=9)术后行门静脉灌注化疗组平均生存期18个月,0.5年、1年、1.5年生存率分别为90.0%、73.2%、53.0%;B组(n=12)单纯手术组平均生存期13个月,0.5年、1年、1.5年生存率分别为90.0%、37.2%、27.3%;C组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组(n=13)平均生存期7个月,0.5年、1年、1.5年生存率分别为33.8、11.3%、0%、0;D组TACE+125I粒子植入组(n=18)平均生存期11个月,0.5年、1年、1.5年生存率分别为76.4%、22.4%、0%。A组生存率同其他治疗组比较,预后要优于其他各组,差异具有显着性(P<0.05)。A组、B组、C组和D组平均肿瘤进展时间分别为13月、6月、2月和4月,A组较B组、C组、D组肿瘤进展时间明显延长,P值均<0.05。2、单因素分析显示各组间的治疗方式(P=0.001)和肿瘤大小(P=0.040)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3.COX多因素分析统计各组间的治疗方式和肿瘤大小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独立因素。4.A组与B组住院时间无明显差异,P值>0.05,A组、B组住院时间明显长于C组、D组,P<0.001,具有统计学意义,C组与D组间住院时间无明显差异,P值>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A组与B组住院费用无明显差异,P值>0.05,A组、B组住院费用明显多于C组、D组,P<0.001,具有统计学意义,C组与D组间住院费用无明显差异,P值>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5.并发症比较,A组与B组术后出现消化道出血、感染、胸腔积液、腹腔积液、胆汁漏等并发症,经对症处理后均好转,未出现肝功能衰竭严重并发症,两组间术后并发症比较无显着差异,P值>0.05。A组、C组和D组之间需经门静脉或肝动脉途径灌注化疗药物,化疗后出现腹痛、腹胀、恶心呕吐、发热、包膜下积液、白细胞下降、血氧饱和度下降等并发症,经对症处理后均好转,各组间化疗后并发症比较无显着差异,P值>0.05。结论:1、肝癌术后行门静脉化疗组在治疗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生存预后较其他各组有明显的提高。2、术后治疗方式和肿瘤体积大小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3、肝癌术后行门静脉化疗组及单纯手术组在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要大于TACE组和TACE+125I粒子植入组。4、肝癌术后行门静脉化疗安全性较高,术后并发症较其他各组无显着差异。
刘博宇[7](2020)在《国产化纳米刀消融治疗局部肝脏恶性肿瘤的有效性、安全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本研究通过对局部肝脏恶性肿瘤患者进行CT/超声引导下纳米刀/射频消融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评估基于不可逆电穿孔原理的国产纳米刀消融在临床治疗局部肝脏恶性肿瘤的有效性、安全性,探索国产化纳米刀治疗局部肝脏恶性肿瘤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分析2018年11月至2019年9月就诊于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的肝恶性肿瘤患者共24例。术前对患者进行影像学(CT/MRI)及实验室(血细胞分析、肝肾功能、电解质、凝血功能、肿瘤标记物)检查,采取随机分组分为纳米刀组、射频组,影像学检查提示不适用射频消融的特殊部位肝恶性肿瘤患者,根据医学伦理学原则,划入纳米刀组。根据患者自身病情及治疗计划,采取CT引导下经皮穿刺纳米刀/射频消融治疗和开腹B超引导下纳米刀/射频消融治疗。记录并统计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恢复情况。所有患者分别于术后7天、30天、90天再次行影像学检查与实验室检查。根据病灶影像学改变、实验室检查结果对比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评价纳米刀/射频消融在治疗局部肝恶性肿瘤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结果共24名入组患者(男17例,女7例),患者年龄39-69岁,中位年龄55.5岁。其中肝细胞癌8例、胆管细胞癌2例、结直肠癌肝转移5例、胃腺癌肝转移2例、肺腺癌肝转移2例、肺鳞癌肝转移1例、肺大细胞癌肝转移1例、乳导管腺癌肝转移1例、胰腺导管腺癌肝转移1例、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肝转移1例。所有患者手术顺利完成。术后即刻增强CT/B超检查,可见消融区域呈低密度/低回声改变,部分可见特征性气体影,周围血管、胰管等重要组织结构未见严重破坏。术后90天影像学检查成功随访25个病灶(IRE:RF=11:14),完全缓解(CR)17个(IRE:RF=6:11),部分缓解(PR)5个(IRE:RF=3:2),病变稳定(SD)1个(RF),病变进展(PD)2例(IRE)。纳米刀组与射频消融组有效性对比上没有差别(p=0.291)。安全性评价,术中包膜下血肿1起,心动过速4起,高血压(达到180/110mm Hg水平)5起。术后常见并发症包括发热、呕吐、疼痛,共发生14起,输血1起、感染2起、开腹伤口全层裂开1起、便血1起。术后7天及30天影像学检查示,局灶出血1起、胆管炎1起、门脉及脾静脉血栓1起、胆管扩张3起、血管狭窄或闭塞3起,两例患者于90天内出现死亡/多器官功能衰竭,根据Clavien-Dindo分级标准并发症总并发症发生率42%(n=10/24)。定义距离血管、包膜病灶为特殊部位肝癌,行纳米刀消融治疗,显示近门静脉病灶预后较差、并发症较重。结论经皮CT引导下纳米刀消融是一种安全、有效、精准、微创的消融方式。在本次研究有效性、安全性等方面的综合评价中,国产纳米刀消融体现了不劣于射频消融的效果,可以认为国产纳米刀在有效性、安全性方面与射频消融基本等效。同时,对于临近血管、胆道等特殊结构的病灶,纳米刀消融展现了选择性消融的潜力,具有更宽广的适应证范围,其临床应用前景广阔。
廖玉婷,邓涛[8](2020)在《超声相关技术在门静脉高压评估中的应用进展》文中研究说明门静脉高压是慢性肝病患者高发病率和死亡率的重要原因之一,门静脉压力测定对肝硬化的分期和临床预后的预测具有重要意义。肝静脉压力梯度测量是评估门静脉压力的金标准。然而,由于其在辐射照射下的侵袭性,长期临床过程中可重复使用的技术可能更为可取。由于超声简单、无辐射且侵入性较低的评估,其可能是最常用于临床的成像技术。相关技术的发展支持了超声在门静脉高压评估中的应用,本文就超声相关技术如常规超声、超声造影、超声弹性成像及超声引导下门静脉穿刺测压在门静脉高压评估方面的最新进展作一综述。
冯奇[9](2020)在《53例腹水病因的鉴别诊断与临床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肝硬化、恶性肿瘤、结核性腹膜炎是腹水形成的常见病因,此外,其他原因如心源性疾病、结缔组织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以及一些少见病如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等也可导致腹水的发生。本研究通过对53例腹水病因的归纳与分析,以期为临床上腹水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临床思路。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20年1月就诊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一院,以“腹水原因待查”的入院病例,共560例患者。剔除肝硬化、常见恶性肿瘤、结核性腹膜炎,收集到符合本研究项目的其他病因腹水患者共53例,按照不同病因将这53例患者分成非癌性腹水组和癌性腹水组2组。非癌性腹水组(31例)病因包括:布加综合征(13例)、门静脉血栓形成(8例)、甲状腺功能减退症(3例)、系统性红斑狼疮(2例)、限制性心肌病(1例)、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1例)、类风湿关节炎(1例)、肝窦阻塞综合征(1例)、POEMS综合征(1例);癌性腹水组(22例)病因包括:原发性腹膜癌(8例)、腹膜恶性间皮瘤(6例)、原发性十二指肠癌(5例)、病因不明(2例)、壶腹癌(1例)。收集每位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病因、性别、年龄、临床表现、肿瘤标志物,腹水常规及生化,腹水脱落细胞学检查,影像学、消化内镜、腹腔镜探查及组织病理等各项检查结果。通过SPSS2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平均值±标准差表示,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剔除肝硬化、常见恶性肿瘤、结核性腹膜炎,腹水病因复杂多样。非癌性腹水的疾病种类呈多样化趋势,以布加综合征(41.9%)及门静脉血栓形成(25.8%)常见,还包括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3.2%)、肝窦阻塞综合征(3.2%)等少见病因;癌性腹水中少见部位的恶性肿瘤以原发性腹膜癌(36.4%)、腹膜恶性间皮瘤(27.3%)、原发性十二指肠癌(22.7%)为主,其中2例病因不明病例,腹水呈乳白色。2.腹水LDH、CEA、CA199在癌性腹水组与非癌性腹水组间差异显着(P<0.05)。癌性腹水组中腹水LDH是非癌性腹水组的5倍,腹水CEA是非癌性腹水组的89倍,腹水CA199是非癌性腹水组的2倍。本研究中16例癌性腹水病例行腹水脱落细胞学检查,有10例腹水中找到肿瘤细胞。3.53例患者通过各种影像学检查均提示了腹水的存在。经B超检查发现布加综合征、门静脉血栓形成、原发性十二指肠癌各1例;经CT检查发现布加综合征12例、门静脉血栓形成8例、肝窦阻塞综合征1例、原发性腹膜癌8例、腹膜恶性间皮瘤6例、原发性十二指肠癌2例;经MRI检查发现限制性心肌病1例,原发性十二指肠癌1例;经PET/CT检查发现原发性腹膜癌、腹膜恶性间皮瘤各1例。4.本研究中5例原发性十二指肠癌患者行胃镜检查,有4例镜下直接诊断为十二指肠癌。2例患者行腹腔镜探查,经组织病理确诊,1例为原发性腹膜癌,1例为腹膜恶性间皮瘤。结论1.剔除肝硬化、常见恶性肿瘤、结核性腹膜炎,其他病因腹水复杂多样。非癌性腹水中以布加综合征及门静脉血栓形成常见,此外,尚应警惕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肝窦阻塞综合征等少见病因;癌性腹水中以原发性腹膜癌、腹膜恶性间皮瘤、原发性十二指肠癌等少见部位的肿瘤为主;乳糜性腹水临床罕见,且病因诊断困难。2.腹水多指标联合检测、脱落细胞学检查并结合消化内镜及影像学检查如腹部超声、CT、MRI、PET/CT等有助于腹水病因的鉴别诊断。3.对经多种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仍不能明确病因的疑难腹水,应尽早行腹腔镜探查及镜下活检。
蒋勇[10](2020)在《TACE联合碘125粒子与联合外放疗对不可切除的肝癌合并门脉癌栓患者的疗效比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比较门静脉置入I125粒子和TACE联合治疗与外放疗和TACE联合治疗对不可切除的肝癌合并门脉癌栓患者的疗效。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70例无法行手术切除的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各资料分为两组:一组(35例)患者接受了门静脉置入I125粒子和TACE联合治疗,另一组(35例)患者接受了外放疗和TACE联合治疗,通过对两组患者的生存期进行对比,来判断两种不同治疗方法对患者生存期是否有影响,次要终点是肿瘤反应和不良反应。同时对影响患者生存期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的生存分析。结果:门静脉置入I125粒子和TACE联合治疗组的中位生存期为15.00个月[95%置信区间(CI)13.45-16.55],外放疗和TACE联合治疗组的中位生存期为13.00个月[95%置信区间(CI)8.53-17.47],两组生存期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570)。单因素和多因素的生存分析也提示两组生存期的差异无统计学的意义。在不良反应方面,门静脉置入I125粒子与TACE联合治疗组的不良反应相对较少,且两组之间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01),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结论:实验组与对照组在总生存期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门静脉置入I125粒子与TACE联合治疗组出现的不良反应相对较少,可提高患者治疗后的生存质量。
二、B超引导门脉穿刺的临床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B超引导门脉穿刺的临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125I粒子条联合血管支架植入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门脉癌栓的安全性及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 研究对象 |
1.1 纳入标准 |
1.2 排除标准 |
2 内容与方法 |
2.1 手术器材及设备 |
2.2 手术操作步骤 |
2.3 手术成功标准 |
2.4 观察指标 |
2.5 术后处理 |
2.6 术后随访 |
3 统计学方法 |
4 技术路线图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肝细胞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治疗进展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新疆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导师评阅表 |
(2)经皮门脉射频消融导管消融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肝癌伴Ⅲ型门静脉癌栓的临床疗效(论文提纲范文)
1 入选病例 |
2 方法 |
2.1 射频消融方法 |
2.2 TACE治疗方法 |
2.3 术后随访 |
2.4 统计学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3)肝硬化合并门静脉血栓的临床特征及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的临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前言 |
第一部分 门静脉血栓对行TIPS治疗肝硬化患者临床特征和临床治疗的影响 |
(一) 材料和方法 |
(二) 结果 |
(三) 讨论 |
(四) 结论 |
(五) 附录 |
第二部分 肝硬化并门静脉血栓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的个体化操作技术和临床疗效研究 |
(一) 材料和方法 |
(二) 结果 |
(三) 讨论 |
(四) 结论 |
(五) 附录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英文论文1 |
英文论文2 |
(4)ADMSCs对CCl4致犬急性肝损伤的疗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写词 |
文献综述 |
1 引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动物 |
2.2 试验材料 |
2.2.1 试验试剂及耗材 |
2.2.2 试验仪器 |
2.3 方法 |
2.3.1 CCl_4致犬急性肝损伤模型最佳剂量的获取 |
2.3.2 ADMSCs治疗CCl_4 致犬急性肝损伤效果对比 |
2.3.3 统计学分析 |
3 结果与分析 |
3.1 CCl_4致犬急性肝损伤模型最佳剂量的获取试验结果和分析 |
3.1.1 血清ALT、AST浓度分析 |
3.1.2 临床症状分析 |
3.1.3 病理切片分析 |
3.2 ADMSCs治疗CCl_4 致犬急性肝损伤效果对比试验结果和分析 |
3.2.1 血清ALT、AST浓度分析 |
3.2.2 临床症状分析 |
3.2.3 病理切片分析 |
4 讨论 |
4.1 犬急性肝损伤后体内指标变化情况 |
4.2 CCl_4致犬急性肝损伤模型的优势 |
4.3 最佳CCl_4致犬急性肝损伤模型的剂量获取 |
4.4 干细胞在肝损伤后发挥的作用 |
4.5 干细胞治疗CCl_4致犬急性肝损伤疗效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5)吲哚菁绿分子荧光成像技术在腹腔镜肝切除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1 研究背景 |
1.1 腹腔镜肝切除技术 |
1.2 吲哚菁绿分子荧光成像技术 |
1.2.1 分子影像技术 |
1.2.2 ICG发展史 |
1.2.3 ICG在肝癌中的应用 |
1.2.4 ICG成像原理 |
2 研究目标 |
材料和方法 |
1 材料 |
1.1 吲哚菁绿试剂 |
1.2 相关设备及机器 |
2 方法 |
2.1 ICG荧光成像引导腹腔镜肝切除的应用的探讨 |
2.1.1 患者资料 |
2.1.2 ICG使用方法 |
2.1.3 记录指标 |
2.2 ICG荧光成像引导腹腔镜肝癌切除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研究 |
2.2.1 患者资料 |
2.2.2 记录指标 |
2.3 统计学方法 |
结果 |
1 ICG荧光成像引导腹腔镜肝切除的应用的探讨 |
1.1 肿物染色及实时引导 |
1.1.1 术中荧光显影情况 |
1.1.2 术中病灶染色情况 |
1.2 肝段或肝叶染色 |
2 ICG在腹腔镜肝癌切除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研究 |
2.1 两组肝切除患者临床资料比较 |
2.2 术中术后各指标对比 |
2.3 随访结果 |
3 典型病例 |
讨论 |
1 ICG分子荧光成像技术引导腹腔镜肝肿物局部切除 |
1.1 术前ICG的用法用量 |
1.2 ICG分子荧光成像技术检测微小及隐匿病灶的能力 |
1.3 ICG分子荧光成像技术实时引导腹腔镜肝切除 |
2 ICG分子荧光成像技术引导腹腔镜解剖性肝切除 |
3 ICG分子荧光成像技术在腹腔镜肝切除术中检测胆漏的价值 |
4 ICG分子荧光成像技术在腹腔镜肝癌切除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
5 应用前景 |
参考文献 |
中英文对照缩略词表 |
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成果 |
致谢 |
(6)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术后行FOLFOX4方案门静脉灌注化疗的疗效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资料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国产化纳米刀消融治疗局部肝脏恶性肿瘤的有效性、安全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符号说明 |
前言 |
研究现状、成果 |
研究目的、方法 |
1 对象和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纳入标准 |
1.3 排除标准 |
1.4 主要药品、仪器、耗材 |
1.5 方法 |
1.5.1 围手术期 |
1.5.2 手术计划 |
1.6 随访 |
1.7 评价标准 |
1.7.1 有效性评价 |
1.7.2 安全性评价 |
1.8 统计分析 |
2 结果 |
2.1 患者基本情况 |
2.2 有效性评价 |
2.3 安全性评价 |
2.4 特殊部位肝恶性肿瘤 |
3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不可逆电穿孔在肝恶性肿瘤的临床应用进展 |
综述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8)超声相关技术在门静脉高压评估中的应用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B超与多普勒超声 |
2 超声造影 |
3 超声弹性成像 |
4 B超或超声内镜引导下门静脉穿刺测压 |
5 结 语 |
(9)53例腹水病因的鉴别诊断与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1.病例资料 |
1.1 研究对象与入选标准 |
1.2 排除标准 |
1.3 癌性腹水诊断标准 |
2.研究方法 |
3.统计学分析 |
结果 |
1.腹水的病因及性别、年龄 |
2.临床表现 |
3.血清肿瘤标志物的检测 |
4.腹水的实验室指标检测 |
4.1 腹水常规及生化指标的检测 |
4.2 腹水肿瘤标志物的检测 |
4.3 腹水脱落细胞学检查 |
5.影像学和消化内镜检查 |
6.腹腔镜探查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腹水病因分析与诊断的研究进展 |
综述参考文献 |
致谢 |
(10)TACE联合碘125粒子与联合外放疗对不可切除的肝癌合并门脉癌栓患者的疗效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主要英文缩略语(Abbreviation)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前言 |
2.资料与方法 |
2.1 一般资料 |
2.2 方法 |
2.3 评价标准和研究目标 |
2.4 统计分析 |
3.结果 |
3.1 客观疗效 |
3.2 两组的生存情况 |
4.讨论 |
5.结论 |
6.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综述 不可切除的肝癌合并门脉癌栓患者的临床现状及进展 |
参考文献 |
四、B超引导门脉穿刺的临床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125I粒子条联合血管支架植入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门脉癌栓的安全性及疗效分析[D]. 杨胜利. 新疆医科大学, 2021(09)
- [2]经皮门脉射频消融导管消融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肝癌伴Ⅲ型门静脉癌栓的临床疗效[J]. 梁军,葛乃健,过欣来,杨永康,唐庆贺. 肝胆外科杂志, 2020(05)
- [3]肝硬化合并门静脉血栓的临床特征及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的临床应用[D]. 张凯. 山东大学, 2020(12)
- [4]ADMSCs对CCl4致犬急性肝损伤的疗效研究[D]. 钟培生. 安徽农业大学, 2020(04)
- [5]吲哚菁绿分子荧光成像技术在腹腔镜肝切除中的应用[D]. 邹雄峰. 南方医科大学, 2020(01)
- [6]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术后行FOLFOX4方案门静脉灌注化疗的疗效评价[D]. 明思远. 广州医科大学, 2020(01)
- [7]国产化纳米刀消融治疗局部肝脏恶性肿瘤的有效性、安全性研究[D]. 刘博宇. 天津医科大学, 2020(06)
- [8]超声相关技术在门静脉高压评估中的应用进展[J]. 廖玉婷,邓涛. 中国临床研究, 2020(04)
- [9]53例腹水病因的鉴别诊断与临床分析[D]. 冯奇. 大连医科大学, 2020(03)
- [10]TACE联合碘125粒子与联合外放疗对不可切除的肝癌合并门脉癌栓患者的疗效比较[D]. 蒋勇. 安徽医科大学, 20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