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渐进式放松疗法对学龄儿童支气管哮喘的疗效(论文文献综述)
刁瑞[1](2021)在《住院患儿医疗恐惧的游戏介入实务探究 ——以Z医院放射治疗科为例》文中提出
胡静[2](2021)在《放松训练对哮喘患儿父母焦虑、抑郁的影响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本研究旨在了解哮喘患儿父母焦虑、抑郁及自我效能感现状,分析患儿住院期间对主要照顾者负性照护体验的影响,评估系统放松训练对哮喘患儿父母的心理调适效果,为优化临床护理服务提供借鉴和参考。方法:选取2019年10月—2020年9月在南昌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呼吸内科住院治疗的110例哮喘患儿父母(父亲或母亲)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开展系统放松训练,在干预前、干预3d及干预7d后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家属负性情绪变化,结合一般自我效能表(GSES)、满意度量表(CSQ-8)评估家属的照护自我效能感和干预满意度。结果:两组患儿及其父母的一般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基线具有可比性。干预前两组患儿父母的SAS、SDS、GSES、CSQ-8评分无显着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SAS、SDS评分均降低,GSES、CSQ-8评分均升高,且干预后7d效果优于干预后3d;实验组干预后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GSES、CSQ-8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及组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干预前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焦虑、抑郁、自我效能和满意度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干预后2.1组内比较(1)实验组干预前焦虑得分51(38,70),干预后3d及7d焦虑得分分别为37(28,54)与34(24,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干预后3d及7d焦虑得分分别为48(33,57)与44(32,58),较干预前焦虑得分53(43,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实验组干预前抑郁得分(66.62±18.59),干预后3d及7d抑郁得分分别为(55.05±19.67)与(50.02±18.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干预后3d及7d抑郁得分分别为64.11±18.87与58.29±16.11,较干预前抑郁得分69.07±18.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实验组干预前自我效能得分(23.58±7.44),干预后3d及7d自我效能感得分分别为32(24,39)与42(38,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干预后3d及7d自我效能得分分别为26.75±6.36与29.09±7.47,较干预前自我效能得分23.25±7.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实验组干预前护理工作满意度评分23(18,29),干预后3d及7d护理工作满意度评分分别为32(25,35)与33(29,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干预后3d及7d满意度得分分别为26.75±6.36与27(22,31),较干预前满意度得分23.25±7.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2组间比较(1)实验组、对照组干预前焦虑得分分别为(52.58±18.78)和(53.73±18.31);实验组、对照组干预后3d焦虑得分分别为37(28,54)和48(33,57),干预后7d焦虑得分分别为34(24,46)与44(32,5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实验组、对照组干预前抑郁得分分别为(66.62±18.59)和(69.07±18.50);实验组、对照组干预后3d抑郁得分分别为(55.05±19.67)和(64.11±18.87),干预后7d抑郁得分分别为(50.02±18.09)与(58.29±16.1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实验组、对照组干预前自我效能得分分别为(31.56±9.45)和(30.56±10.20);实验组、对照组干预后3d自我效能得分分别为(37.24±8.54)和(33.82±9.46),干预后7d自我效能得分分别为42(38,48)与37(30,4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实验组、对照组干预前护理工作满意度评分分别为(23.58±7.44)和(23.25±7.24);实验组、对照组干预后3d护理工作满意度评分分别为32(25,35)和27(22,31),干预后7d护理工作满意度评分分别为33(29,39)与31(24,3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哮喘患儿父母中普遍存在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系统放松训练可有效改善患儿家属负性照护体验,提高其自我效能感及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孙贝贝,孙宏伟[3](2013)在《学龄期哮喘儿童行为问题的心理干预的现状及建议》文中研究说明以学龄期哮喘儿童行为问题的心理干预为主题,对学龄期哮喘儿童近期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综述,并就哮喘儿童行为问题的心理干预的发展提出相应的建议,比如:加强心理学的理论的深入研究;深化和拓展心理学干预方法;从多角度进行整合研究等。
王继辉,甘照宇,钟智勇,温盛霖[4](2013)在《自助的认知行为疗法治疗长期服用催眠药慢性失眠患者疗效及依从性的对照研究》文中指出目的研究自助的认知行为疗法(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for insomnia-self help,CBTI-SH)治疗长期服用催眠药的慢性失眠患者的疗效及依从性。方法对象为门诊慢性失眠患者,连续使用催眠药超过6个月者为研究组,未服药者为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予以CBTI-SH,疗程4周。在基线及2,4周末评定睡眠相关量表。每天记录睡眠日志,评价指标包括入睡潜伏期、夜间醒来时间、总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监测患者对行为疗法6种主要成分的依从程度。结果睡眠效率、卧床时间、夜间醒来时间在治疗前后不同时间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时间因素和分组因素存在交叉效应(P<0.05)。对照组睡眠效率、卧床时间、夜间醒来时间[分别为(0.19±0.08)分,(92.48±32.64)分,(103.08±64.82)分]的改善优于研究组[分别为(0.09±0.09)分,(78.06±60.05)分,(64.92±56.36)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437,3.328,4.004(均P<0.05),效应量分别为1.14,0.85,0.62。研究组对"固定起床时间"、"限制卧床时间"的依从性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回归分析显示,共病慢性躯体疾病者、年龄越大者,对CBTI-SH依从性越差(P<0.05)。结论 CBTI-SH对长期服用催眠药的失眠患者的疗效和依从性均低于未服催眠药的患者,患者共病慢性躯体疾病、年龄大和依从性差有关。
范娟娟[5](2013)在《瑜伽休息术对兖州一中高三学生睡眠质量与心理健康影响的实验研究》文中提出随着社会竞争变得日益激烈,睡眠障碍与心理健康问题在高三学生中变得日益突出。瑜伽休息术是能够让人获得极好休息的方法,它通过调整身体姿态(调身)、调节呼吸(调息)、调用意念(调心)达到松、静、舒适的放松状态,从而达到使人心情舒畅,内心平静安详的效果。本文采用了实验法、测量法、访谈法等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对自愿报名参加者进行分组,实验组30人,对照组33人,实验组在阳光体育课间时间15:50—16:20进行瑜伽休息术练习,总共8周,每周5次,总计40次,每次15分钟。本课题首先对瑜伽休息术的概念以及特点作了简要的梳理总结,提出瑜伽休息术在高三实施的可行性。在实验研究中得出以下实验结果:1、配对t检验显示,实验组前后的睡眠质量提高有统计学意义,在日间功能障碍方面有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在睡眠质量、入睡时间和总分方面有显着性差异(p<0.05);而在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4个方面,指数虽有下降,但没有显着性差异(p>0.05)。对照组前后在睡眠障碍因子上表现出显着性的差异(p<0.05),其他因子差异不显着。2、采用两样本独立t检验显示,实验前两组睡眠得分无显着性差异(p>0.05);实验后实验组和对照组在日间功能障碍因子上存在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实验组在日间功能障碍上明显少于对照组。在睡眠质量、睡眠障碍、入睡时间以及总分方面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而在其他因子上差异不显着(p>0.05)。3、在心理健康水平方面,实验组前后抑郁、焦虑因子得分有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在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因子得分有显着性差异(p<0.05);而在敌对、恐怖、偏执、其他因子得分差异不显着(p>0.05),但有积极性变化。4、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显示,实验后实验组在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等因子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抑郁、焦虑因子上存在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其余各项因子差异不显着(p>0.05)。结论:瑜伽休息术对高三学生睡眠质量有较好的改善作用,同时能够提高高三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张琦[6](2013)在《综合心理干预在支气管哮喘患者护理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研究认知、行为、人本主义相结合的综合心理干预在支气管哮喘住院患者护理中的作用,了解其对患者的临床疗效焦虑情绪、抑郁情绪以及生活质量的影响,为支气管哮喘护理方法的改进提供科学依据,提高护理质量。方法:采取随机方法,将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人,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两组按照呼吸内科常规进行护理,试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综合心理干预。综合心理干预方法由以下内容组成:①认知疗法:此疗法的核心是ABC理论,该理论认为激发事件只是引起人的情绪和行为反应的间接原因,直接引起行为后果的是个体对事件的认知和评价而产生的信念。对患者开展关于疾病的防控、治疗、自我管理,情绪对疾病的影响以及心理社会众多因素对疾病发作和治疗的影响等方面内容的宣教。为了使患者掌握自我管理的方法,保持积极的情绪,在普及知识的同时列举一些成功的病例,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与患者一起找出他们的错误信念,从而消除不良情绪。②行为疗法:人的一切行为,无论好的坏的,都可以通过学习获得、更正或消除,因此,消除患者的不良行为,要从患者的学习过程着手。行为疗法运用到本研究中,首先是要找到患者的不良行为,而后针对行为问题进行指导,帮助患者及患者家属认识到不良行为对疾病的消极影响,使患者避免与诱发疾病发作的生活环境接触,并指导家属对患者的生活方式进行监督。③人本主义疗法:该疗法认为自我概念与经验间的不协调导致了心理障碍的产生。该疗法运用到本研究中具体体现在通过与病人的沟通,找出患者各层次的需要。干预时要主动了解患者愿望,积极和家属沟通,尽量满足患者的意愿,尽量满足其更高层次的需求,协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决心。两组患者入院时都使用一般资料调查表、SAS(焦虑自评量表)、SDS(抑郁自评量表)和AQLQ(哮喘生活质量评估表)进行评估,并测定生理指标峰流速值(PEF)和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出院时再次对两组患者通过SAS、SDS、PEF、SaO2和AQLQ进行评价。将原始数据输入计算机,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描述和分析,各组数据分析采用t检验。结果:①试验组在干预前有52.5%的患者存在焦虑,干预后仅有20%的患者存在焦虑;对照组在干预前有55%的患者存在焦虑,干预后却有50%的患者存在焦虑;试验组在干预前有42.5%的患者存在抑郁,干预后仅有20%患者存在抑郁;对照组在干预前有40%的患者存在抑郁,干预后却有37.5%的患者存在抑郁。②干预前后两组焦虑、抑郁得分的比较(x±s):干预前试验组与对照组的焦虑情绪是52.420±7.688、52.580±7.877,抑郁情绪是49.880±8.256、50.050±9.075,p值都大于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焦虑情绪是45.920±6.944、52.020±7.651,抑郁情绪是46.000±6.365、49.480±8.901,p值都小于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③干预前后两组自身焦虑、抑郁的比较(x±s):试验组干预前后焦虑情绪是52.420±7.688、45.920±6.944,抑郁情绪是49.880±8.256、46.000±6.365,p值都小于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干预前后焦虑情绪是52.580±7.877、52.020±7.651,抑郁情绪是50.050±9.075、49.480±8.901,p值都大于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④两组AQLQ各因子分在干预前后比较(x±s):干预前试验组和对照组活动受限得分分别为2.10士0.37、2.20士0.31;哮喘症状得分分别为2.37士0.18、2.43士0.25;心理状况得分分别为3.12士0.33、3.08士0.46;对刺激源的反应得分分别为3.05士0.37、3.10士0.34;对自身健康关心得分分别为2.12士0.27、2.21士0.31。各项p值均大于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试验组和对照组活动受限得分分别为4.07士0.51、3.11士0.46;哮喘症状得分分别为5.15士0.61、4.03士0.58;心理状况得分分别为5.32士0.77、3.91士0.59;对刺激源的反应得分分别为3.79士0.88、3.31士0.76;对自身健康关心得分分别为3.10士0.39、2.98士0.35。各项p值均小于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在干预前后AQLQ各因子得分提高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⑤试验组与对照组干预前后生理指标比较(x±s):干预前两组PEF值分别为46.23±20.53、46.33±17.47,SaO2值分别为78.13±7.62、79.27±6.75,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两组PEF值分别为95.27±5.51、83.83±10.40,SaO2值分别为97.63±1.99、93.27±5.53,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①综合心理干预可以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帮助患者减少及有效地控制支气管哮喘发作。②综合心理干预可以减轻患者的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③综合心理干预可以提高支气管哮喘患者的生活质量。
Marmori F.[7](2012)在《针刺调神对慢性持续期支气管哮喘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支气管哮喘是内科临床上的常见病之一,属肺系疑难病症。支气管哮喘也是一种与心理社会因素关系密切的慢性疾病。目前,在针灸临床,哮喘发作期多采用单纯针灸疗法,并取得一定疗效,但重症仍依靠西医常规治疗。哮喘缓解期多选用灸法、穴位敷贴、穴位注射等,对减缓哮喘发作有积极的治疗意义。对针灸作用机制的研究,主要是集中在改善肺通气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力等方面,作用机制复杂,仍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目前尚无根治哮喘的方法,控制哮喘复发,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是主要目标任务。本课题也是基于此目的,拟观察针刺调神治疗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作用的疗效,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目的:通过针灸治疗,初步观察针刺调神治疗慢性持续期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并初步探讨本法治疗哮喘的作用机制。方法:分组:将试验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常规取穴加调神腧穴)和对照组(常规取穴)每组各30例。选穴:主穴:对照组:肺俞、定喘、膻中、列缺、尺泽、合谷。治疗组:在对照组取穴的基础上,加百会、印堂、内关、太冲。配穴:脾虚证加脾俞;肾虚证加肾俞;鼻塞流鼻涕加迎香;咳嗽痰多加丰隆;喘甚加天突。针刺操作:两组患者治疗均以主穴为主,酌加配穴。患者先行仰卧位,针刺胸前部腧穴,得气后行平补平泻手法10秒,留针15分钟。留针过程中,行针1次,每次提插捻转约10秒钟,以促使再次得气或使针感得到加强。然后行腑卧位,针刺背部脊柱两侧腧穴,其它操作同上观察指标:1.情绪状态指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 rating anxiety scale, 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两项评价哮喘患者治疗前后的情绪状态。2.生命质量测评:采用支气管哮喘生命质量调查问卷(asthma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 AQLQ)评价哮喘患者治疗前后的生命质量变化;3.哮喘症状评价:采用哮喘日记表,评价夜间症状和白天症状的状况。4.哮喘相关量表:用哮喘控制测试(sthma control test, ACT)观察哮喘控制情况。5.肺功能检测:用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 FEV1)和FEV1/FVC (forced vital capacity,用力肺活量)观察哮喘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变化。结果:1.两组患者情绪状态(SAS、SDS)积分比较:(1)两组全部患者,组间及各组治疗前后SAS、SDS积分比较:经3个月治疗后,治疗组SAS和SDS分值均显着下降(P<0.05),对照组仅SDS分值明显下降(P<0.05);治疗后,两组间SAS分值和SDS分值均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SAS分值和SDS分值下降幅度较对照组为显着。结果表明,治疗组患者的焦虑程度较治疗前明显减轻,对照组无明显变化;两组穴方均可改善患者抑郁症状,但治疗组在改善焦虑抑郁程度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2)两组有焦虑抑郁状态(SAS积分>45或SDS积分>50)的患者,组间及各组治疗前后SAS和SDS积分比较:针刺治疗3个疗程后,治疗组SAS分值和SDS分值均明显下降(P<0.05);对照组SAS分值无明显变化(P>0.05),SDS分值明显下降(P<0.05);治疗后两组间SAS分值、SDS分值均有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组下降显着。结果提示,治疗组患者的焦虑程度明显减轻,对照组焦虑程度无明显改变,两种穴方均可使患者抑郁症状改善,说明治疗组在改善SAS分值和SDS分值方面优于对照组,且改善焦虑抑郁程度较对照组明显。2.两组患者生命质量积分比较:(1)两组全部患者,组间及各组治疗前后AQLQ积分比较:经3个疗程治疗后,与本组治疗前比较,治疗组在改善AQLQ总分、活动受限(A分)、症状影响(B分)、情感功能(C分)及环境刺激(D分)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积分明显上升。对照组总分和A分、B分、C分组积分明显上升(P<0.05)。治疗组A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结果提示,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生命质量整体状况都有改善,治疗组在改善活动受限方面优于对照组。(2)两组有焦虑抑郁状态患者,组间及各组治疗前后AQLQ积分变化比较:经3个疗程治疗后,与本组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AQLQ积分均明显升高(P<0.05),说明两组焦虑抑郁状态患者治疗后生命质量整体状况都有改善。进一步评价AQLQ各个能区,结果提示:与本组治疗前比较,治疗组A分、B分、C分、D分积分均明显上升(P<0.05),表明有精神障碍状态患者治疗后的活动受限、症状影响、情感功能和环境刺激方面都有改善;对照组的A分、B分、D分积分均上升(P<0.05),C分无明显变化(P>0.05),提示有精神状态患者治疗后除情感功能无明显改善外其余均有提高。治疗后两组差值比较AQLQ总分、A分、B分、C分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D分积分差值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组在改善活动受限、症状影响、情感功能方面优于对照组。3.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白天和夜间症状日记)积分比较:(1)两组全部患者,组间及各组治疗前后日记症状积分比较:针刺治疗3个疗程后,患者治疗前后白天和夜间症状积分变化显示,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患者白天和夜间症状积分都明显下降(均P<0.05),两组间白天和夜间症状积分均无明显差异(P>0.05)。提示治疗组与对照组穴方都能明显改善和哮喘有关的白天和夜间症状。(2)两组有焦虑抑郁状态的患者,组间及各组治疗前后日记症状积分比较:针刺治疗3个疗程后,治疗组治疗后较治疗前白天和夜间症状积分均明显下降,(P<0.05);对照组治疗后白天和夜间症状积分均无明显下降,(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治疗组积分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4.哮喘控制测评:采用ACT哮喘控制测量表测评,治疗3个疗程后,两组全部患者,治疗前后ACT积分均明显的升高(P<0.05)。表明两组穴位都有控制哮喘症状的疗效;对两组患者中有精神障碍状态者治疗前后的积分进行比较,治疗组在改善ACT积分方面优于对照组。5.两组患者肺功能变化比较:(1)两组全部患者,组间及各组治疗前后肺功能变化比较:针刺治疗3个疗程后,与本组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FEV1&、FEV1/FVC%均明显升高(均P<0.05);治疗后两组间比较,FEV1%、FEV1/FVC%及治疗前后组内差值无明显差异(P>0.05)。结果说明,两组穴方均能明显改善哮喘患者的肺功能。(2)两组有焦虑抑郁状态患者,组间及各组治疗前后肺功能变化比较:针刺治疗3个疗程后,与本组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FEV1%、FEV1/FVC%均明显升高(均P<0.05);治疗后两组间FEV1%、FEV1/FVC%及治疗前后组内差值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果表明,伴有焦虑抑郁状态的两组哮喘患者,经针刺治疗后,肺通气功能均明显改善,但两组之间肺通气功能的改善无明显差异。结论:1.针刺调神能够改善有焦虑抑郁状态哮喘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症状,对照组穴方仅能改善有抑郁状态患者的抑郁症状。提示有焦虑抑郁状态哮喘患者加用调神穴位进行治疗,能够明显减少焦虑和抑郁的症状,获到最佳的疗效。2.针灸调神治疗能够改善有精神障碍状态的哮喘患者活动受限,症状影响,情感功能,环境刺激状况,提高哮喘患者整体生命质量;在改善活动受限、症状影响、情感功能方面较常规针刺治疗有一定的优势。3.针刺调神能够减轻有精神障碍状态哮喘患者的白天症状和夜间症状,针刺调神较常规针刺治疗在减轻有精神障碍状态哮喘患者的白天症状和夜间症状方面具有明显的疗效优势。4.针灸调神和常规治疗均能改善哮喘患者和有精神障碍状态哮喘控制的疗效,但在有精神障碍状态患者当中治疗组穴方的哮喘控制优于对照组。哮喘患者哮喘控制情况均得到改善,并且与肺功能检测结果有较好的相关性。5.针灸调神和常规针刺治疗均能改善哮喘患者和有精神障碍状态的哮喘患者的肺通气功能,减少气道阻力。两种穴方在改善肺通气功能方面无明显差异。
朱姝娟[8](2011)在《肾移植患者术后抑郁的影响因素及心理干预效果评价》文中提出目的1.了解肾移植患者术后抑郁发生率;2.探讨肾移植患者术后抑郁的影响因素;3.探讨心理干预方法(认知干预和渐进性肌肉放松)对肾移植患者术后抑郁水平的影响。方法1.选取2009年9月至2009年12月在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门诊随诊的肾移植患者212例,采用自行设计的肾移植患者身心健康状况调查表、自评抑郁量表(SD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医学应对问卷(MCMQ)对肾移植患者进行调查,最终完成调查者162例;经SDS筛选(SDS标准分≥50分)的肾移植患者70例,其中,63例患者纳入研究,对其进行心理干预(认知干预和渐进性肌肉放松),探讨心理干预对肾移植患者抑郁水平的影响;2.所有资料均经EpiData 3.0录入,并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统计方法包括描述性分析、x-检验、单因素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1.肾移植患者术后抑郁状况(1)本研究共确定162例肾移植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114例,占70.4%,女性48例,占29.6%;年龄18~69岁,平均38.99土10.12岁:(2)162例肾移植患者中,轻度抑郁患者58例(35.8%),中度抑郁患者11例(7.0%),重度抑郁患者1例(0.6%),肾移植患者术后抑郁的发生率为43.2%;162例患者SDS得分平均47.15±9.02分,与常模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435,P=0.000);(3)单因素分析显示,家庭月收入(z-=10.095,P<0.05)、客观支持(t=-2.552,P<0.05)、主观支持(t=-2.166,P<0.05)、总支持(-2.889,P<0.05)以及医学应对的三个维度(t=-2.005、2.897、3.513,P均<0.05)均与肾移植患者抑郁的发生有关;(4)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影响肾移植患者术后抑郁的因素有:“屈服”维度及客观支持。2.心理干预(认知干预和渐进性肌肉放松)对。肾移植患者术后抑郁水平的影响(1)63例抑郁患者纳入研究,其中,对照组32例,干预组31例;男性40例,占63.5%,女性23例,占36.5%;年龄21~6 1岁,平均35.62+8.69岁;(2)采用配对t检验,对干预组和对照组自身前后SDS得分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对照组SDS基线得分为57.94+6.58分,12周后得分为53.63+5.6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81,P<0.05);干预组干预前后SDS得分分别为55.6 1+4.40和46.81土10.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30,P<0.05);(3)采用两样本t检验,两组患者的抑郁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经过心理干预,干预组抑郁得分低于对照组(t=-3.258,P=-0.002)。结论1.肾移植患者术后抑郁的发生率高于正常人群;2.影响肾移植患者术后抑郁的因素有:经济收入,社会支持及医学应对方式;3.心理干预(认知干预和渐进性肌肉放松)能降低肾移植患者术后的抑郁水平;4.建议对肾移植患者抑郁水平评估,及早干预,改善患者的抑郁情绪,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赵艳梅[9](2009)在《支气管哮喘患儿健康教育的价值》文中认为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儿童支气管哮喘的影响。方法将78例哮喘患儿随机分为教育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教育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同时进行健康教育。结果教育组在临床疗效、复发情况等方面均显着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健康教育能提高哮喘患儿临床疗效,减少复发。
林菊清[10](2009)在《支气管哮喘儿童行为特征及其母亲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儿童行为特点及其母亲的心理健康状况,为临床综合治疗及早期干预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支气管哮喘儿童96例为哮喘组,年龄4-12岁,其中男55例,女41例,并收集同期在儿保科体检的正常儿童96例为对照组,其中男53例,女43例,尽可能使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父母文化程度、家庭收入等相匹配。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Achenbach儿童行为评定量表(Achenbach Child Behavior Checklist,CBCL)、中国儿童气质量表(Chinese Children Temperament Scale,CCTS)和症状自评量表(Sympmm Checklist-90,SCL-90、)对两组儿童及其母亲进行评估。所有量表均由母亲填写,填写前向母亲详细解释填写方法及注意事项。统计采用SPSS15.0版本统计软件包,采用描述性分析、t检验、卡方检验及Logistic回归分析等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1、两组儿童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母亲文化程度、家庭收入等方面无显着性差异(P>0.05)。2、哮喘儿童行为特征:研究结果显示,哮喘组儿童行为问题总检出率为38.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5.7%,两者差异有高度显着性(p<0.01)。哮喘组儿童社会能力低于对照组儿童,而躯体主诉、抑郁、焦虑、内向性行为、社交退缩、违纪等方面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童行为发生率较女童高,且随着年龄、病程的增加,其行为问题越明显。3、哮喘儿童气质特征:哮喘组儿童在气质维度中的节律性、持久性低于对照组,而在趋避性、反应强度、心境、适应性、注意分散等方面得分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哮喘组儿童节律性差,对事物反应强烈、敏感性高,对新环境、新事物适应快,但持久性低,注意力易分散。气质类型以麻烦型、发动缓慢型、中间偏烦型居多,而对照组以平易型、中间偏易型多见,但两组在气质类型分布上无统计学意义(P>0.05)。4、哮喘儿童母亲的心理健康状况:哮喘组儿童母亲在焦虑、抑郁、敌对、恐怖、精神病性等方面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儿童母亲,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母亲的心理健康状况受文化程度的影响,文化程度低者心理健康状况较差。5、儿童哮喘发作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儿童支气管哮喘受出生史、喂养史、自身气质特征及家庭环境等多种因素影响,其中儿童的窒息史、特异性体质、困难型气质及其父母的过敏史是哮喘发作的危险因素,而儿童的母乳喂养、平易型气质和父母生活规律是哮喘发作的保护因素。结论1、支气管哮喘儿童较正常儿童表现出更多的行为问题,如社会能力低下、社交退缩、躯体主诉、焦虑抑郁、违纪等。2、哮喘儿童较正常儿童少活动,对外界事物反应往往比较强烈,但关注问题比较短暂,注意力易分散。3、哮喘儿童母亲较正常儿童的母亲更易出现心理问题,如焦虑、抑郁、敌对等。4、儿童哮喘受多种因素影响。儿童的窒息史、特异性体质、困难型气质及其父母的过敏史是危险因素,而儿童的母乳喂养、平易型气质和父母生活规律是保护因素。
二、渐进式放松疗法对学龄儿童支气管哮喘的疗效(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渐进式放松疗法对学龄儿童支气管哮喘的疗效(论文提纲范文)
(2)放松训练对哮喘患儿父母焦虑、抑郁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 |
第1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相关研究现状 |
1.2.1 儿童哮喘对其父母心理状态的影响 |
1.2.2 哮喘患儿父母不良情绪干预现状 |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4 相关概念界定 |
1.4.1 哮喘 |
1.4.2 放松训练 |
1.4.3 抑郁 |
1.4.4 焦虑 |
1.4.5 自我效能 |
第2章 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1.1 纳入标准 |
2.1.2 排除标准 |
2.1.3 剔除标准 |
2.1.4 样本量估算 |
2.1.5 医学伦理 |
2.2 分组 |
2.3 干预 |
2.3.1 干预方法 |
2.3.2 干预内容 |
2.4 研究工具及观察指标 |
2.4.1 一般资料调查表 |
2.4.2 焦虑自评量表(SAS) |
2.4.3 抑郁自评量表(SDS) |
2.4.4 一般自我效能表(GSES) |
2.4.5 满意度量表(CSQ-8) |
2.5 资料收集 |
2.6 质量控制 |
2.6.1 人员培训 |
2.6.2 量表发放 |
2.6.3 预试验 |
2.6.4 正式干预 |
2.7 统计方法 |
第3章 结果 |
3.1 两组哮喘患儿父母干预前基线资料比较 |
3.1.1 哮喘患儿一般情况比较 |
3.1.2 哮喘患儿父母一般情况比较 |
3.1.3 干预前两组哮喘患儿父母焦虑、抑郁比较 |
3.1.4 干预前两组哮喘患儿父母自我效能比较 |
3.1.5 干预前两组哮喘患儿父母满意度比较 |
3.2 两组哮喘患儿父母干预后组间比较 |
3.2.1 焦虑组间比较 |
3.2.2 抑郁组间比较 |
3.2.3 一般自我效能组间比较 |
3.2.4 满意度组间比较 |
3.3 两组哮喘患儿父母干预后组内比较 |
3.3.1 焦虑组内比较 |
3.3.2 抑郁组内比较 |
3.3.3 一般自我效能组内比较 |
3.3.4 满意度组内比较 |
第4章 讨论 |
4.1 哮喘患儿父母照护体验现状 |
4.2 放松训练对哮喘患儿父母负性照护体验的干预效果 |
4.2.1 放松训练对哮喘患儿父母焦虑的影响分析 |
4.2.2 放松训练对哮喘患儿父母抑郁的影响分析 |
4.2.3 放松训练对哮喘患儿父母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分析 |
4.2.4 放松训练对哮喘患儿父母满意度的影响分析 |
第5章 结论及不足 |
5.1 结论 |
5.2 局限性及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一般资料调查表 |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综述 哮喘患儿父母负性情绪及护理干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3)学龄期哮喘儿童行为问题的心理干预的现状及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1 当前学龄期哮喘儿童行为问题的主要心理干预方法 |
1.1 支持治疗 |
1.2 认知疗法 |
1.3 行为治疗 |
1.4 家庭治疗 |
1.5 情绪疏导疗法 |
1.6 团体心理咨询 |
2 对当前学龄期哮喘儿童行为问题的心理干预的建议 |
2.1 加强学龄期哮喘儿童行为问题的防治究———心理干预的治本之策 |
2.2 深入研究心理学理论 |
2.3 因人而异进行心理干预,从多方面进行心理干预 |
2.4 拓展心理干预方法 |
2.5 从多角度进行学龄期哮喘儿童行为问题的整合研究 |
2.6 根据国内实际情况进行学龄期哮喘儿童行为问题的心理干预 |
(5)瑜伽休息术对兖州一中高三学生睡眠质量与心理健康影响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意义 |
1.3.1 理论意义 |
1.3.2 现实意义 |
2 文献综述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睡眠质量概念 |
2.1.2 睡眠质量评价与评价方法 |
2.1.3 心理健康概念 |
2.1.4 心理健康标准与评价方法 |
2.2 关于瑜伽的研究综述 |
2.2.1 瑜伽的概念 |
2.2.2 国内瑜伽研究现状 |
2.3 关于放松训练的研究综述 |
2.3.1 放松训练的概念 |
2.3.2 放松训练的作用机制 |
2.3.3 国内外关于放松训练现状综述 |
2.4 关于高中生睡眠质量研究综述 |
2.5 关于高中生心理健康研究综述 |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测量法 |
3.2.3 访谈法 |
3.2.4 实验法 |
3.2.5 数理统计法 |
3.2.6 比较分析法 |
4 分析与讨论 |
4.1 瑜伽休息术的理论概括 |
4.1.1 瑜伽休息术的概念 |
4.1.2 瑜伽休息术的特点 |
4.1.3 瑜伽休息术与放松训练的关系 |
4.2 瑜伽休息术在高三实施的可行性分析 |
4.3 瑜伽休息术对高三学生睡眠质量的影响 |
4.3.1 实验前实验组与对照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的比较 |
4.3.2 实验组实验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的比较 |
4.3.3 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的比较 |
4.3.4 对照组实验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的比较 |
4.4 瑜伽休息术对高三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
4.4.1 实验前实验组和对照组SCL-90各因子分的比较 |
4.4.2 实验组实验前后SCL-90各因子分的比较 |
4.4.3 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SCL-90各因子分的比较 |
4.4.4 对照组实验前后SCL-90各因子分的比较 |
5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个人简历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6)综合心理干预在支气管哮喘患者护理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 研究对象 |
2 研究方法 |
2.1 干预方法 |
2.1.1 认知疗法 |
2.1.2 行为疗法 |
2.1.3 人本主义疗法 |
2.2 综合心理干预步骤 |
2.2.1 形式 |
2.2.2 时间 |
2.2.3 内容及步骤 |
2.3 测量方法 |
2.3.1 焦虑自评量表 |
2.3.2 抑郁自评量表 |
2.3.3 哮喘生活质量问卷(AQLQ) |
2.3.4 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 |
2.3.5 峰流速值(PEF) |
2.4 评估流程 |
2.5 统计方法 |
3 结果 |
3.1 干预前后两组焦虑、抑郁比例的比较 |
3.2 干预前后两组焦虑、抑郁得分的比较 |
3.3 干预前后两组自身焦虑、抑郁的比较 |
3.4 两组 AQLQ 各因子分在干预前后比较 |
3.5 干预前后,两组生理指标的比较 |
4 讨论 |
4.1 综合心理干预可有效改善哮喘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 |
4.2 综合心理干预可有效提高哮喘患者的生活质量 |
4.3 综合心理干预可进一步改善哮喘患者肺功能 |
4.4 综合心理干预方法运用对控制哮喘的意义 |
5 结论 |
5.1 本研究的结论 |
5.2 本研究的局限性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 |
1 自制量表 |
2 ZUNG 焦虑自评量表(SAS) |
3 ZUNG 抑郁自评量表(SDS) |
4 哮喘生活质量询问表(AQLQ) |
致谢 |
(7)针刺调神对慢性持续期支气管哮喘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中医学对支气管哮喘的研究进展 |
1 中医对哮喘病因病机的研究 |
2 中医对哮喘病的治疗 |
3 针灸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研究 |
4 针灸治疗情绪障碍的研究灸可以治疗神志疾病就可 |
5 针灸治疗支气管哮喘伴发情绪因素的探讨 |
6 结语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现代医学对支气管哮喘的研究进展 |
1 支气管哮喘现代医学研究概况 |
2. 支气管哮喘伴发情绪因素研究概况 |
3 结语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前言 |
1 研究目的 |
2 研究方法 |
3 研究对象 |
3.1 病例来源 |
3.2 病例选择标准 |
4 研究方案 |
4.1 估算样本量 |
4.2 随机单盲法 |
4.3 患者入选和访视 |
4.4 治疗方法 |
4.5 观察项目 |
4.6 安全性检测 |
4.7 患者知情同意 |
4.8 不良事件的报告 |
4.9 统计方法 |
5 研究结果 |
5.1 一般情况 |
5.2 筛选期基线比较 |
5.3 疗效评价 |
5.4 安全性及不良事件评价 |
6 讨论 |
6.1 针刺治疗伴发情绪障碍哮喘的重要性 |
6.2 治疗哮喘伴发情绪因素选穴分析 |
6.3 临床疗效实质探讨 |
6.4 本课题的创新性 |
参考文献 |
附录1 |
附录2 |
附录3 |
附录4 |
附录5 |
致谢 |
个人简历 |
(8)肾移植患者术后抑郁的影响因素及心理干预效果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部分 肾移植患者术后抑郁调查 |
第一章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现状 |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二章 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设计 |
2.2 研究对象 |
2.3 调查内容与工具 |
2.4 调查实施 |
2.5 统计分析 |
2.6 质量控制 |
2.7 伦理学问题 |
第三章 结果 |
3.1 肾移植患者的一般情况 |
3.2 肾移植患者抑郁发生率及分布情况 |
3.3 肾移植患者抑郁得分与常模的比较 |
3.4 肾移植患者发生抑郁的影响因素 |
第四章 讨论 |
4.1 肾移植患者的一般情况 |
4.2 肾移植患者术后发生抑郁的情况 |
4.3. 肾移植患者术后抑郁的因素分析 |
第五章 结论 |
第二部分 心理干预对肾移植患者术后抑郁的影响 |
第一章 前言 |
1.1 认知干预 |
1.2 渐进性肌肉放松 |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二章 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设计 |
2.2 研究对象 |
2.3 研究方法 |
2.4 评价指标 |
2.5 统计学方法 |
2.6 伦理学原则 |
2.7 质量控制 |
第三章 结果 |
3.1 病例的流失情况 |
3.2 研究对象一般情况 |
3.3 两组患者组间均衡性比较 |
3.4 两组患者SDS总分比较 |
第四章 讨论 |
4.1 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分析 |
4.2 心理干预对肾移植患者术后抑郁的影响 |
4.3 本研究的局限性 |
第五章 结论 |
全文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肾移植患者一般情况调查表 |
附录2 抑郁自评量表(SDS) |
附录3 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 |
附录4 医学应对问卷(MCMQ) |
附录5 肾移植患者术后抑郁的赋值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
(9)支气管哮喘患儿健康教育的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
1.1 对象 |
1.2 方法 |
1.2.1 常规治疗 |
1.2.2 健康教育方法 |
1.2.3 疗效判断标准和观察指标 |
2 结果 |
3 讨论 |
(10)支气管哮喘儿童行为特征及其母亲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第一章 前言 |
第二章 对象和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调查工具 |
2.3 数据统计 |
第三章 结果 |
3.1 两组儿童的一般资料比较 |
3.2 哮喘儿童的行为特征 |
3.3 哮喘儿童的气质特征 |
3.4 哮喘儿童母亲的心理健康状况 |
3.5 哮喘发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
第四章 讨论 |
4.1 哮喘儿童的心理行为特征 |
4.2 哮喘儿童的气质特征 |
4.3 哮喘儿童母亲的心理健康状况 |
4.4 哮喘发作的危险因素 |
4.5 小结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成果 |
四、渐进式放松疗法对学龄儿童支气管哮喘的疗效(论文参考文献)
- [1]住院患儿医疗恐惧的游戏介入实务探究 ——以Z医院放射治疗科为例[D]. 刁瑞. 西南大学, 2021
- [2]放松训练对哮喘患儿父母焦虑、抑郁的影响研究[D]. 胡静. 南昌大学, 2021(01)
- [3]学龄期哮喘儿童行为问题的心理干预的现状及建议[J]. 孙贝贝,孙宏伟. 中外医疗, 2013(30)
- [4]自助的认知行为疗法治疗长期服用催眠药慢性失眠患者疗效及依从性的对照研究[J]. 王继辉,甘照宇,钟智勇,温盛霖.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2013(05)
- [5]瑜伽休息术对兖州一中高三学生睡眠质量与心理健康影响的实验研究[D]. 范娟娟. 北京体育大学, 2013(S1)
- [6]综合心理干预在支气管哮喘患者护理中的应用研究[D]. 张琦. 河南大学, 2013(02)
- [7]针刺调神对慢性持续期支气管哮喘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D]. Marmori F..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2(08)
- [8]肾移植患者术后抑郁的影响因素及心理干预效果评价[D]. 朱姝娟. 中南大学, 2011(04)
- [9]支气管哮喘患儿健康教育的价值[J]. 赵艳梅. 临床军医杂志, 2009(03)
- [10]支气管哮喘儿童行为特征及其母亲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D]. 林菊清. 中南大学, 2009(04)
标签:哮喘论文; 对照组论文; 放松疗法论文; 心理干预论文; 哮喘最佳治疗方法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