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肥胖的成因、危害及减肥手段(论文文献综述)
陆卫[1](2021)在《腹部腧穴不同深度电针刺激治疗单纯性肥胖病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腹部腧穴不同针刺深度结合电针刺激对单纯性肥胖病的疗效,对患者相关肥胖指标的前后变化进行评估,比较腹部腧穴不同层次针刺深浅治疗效果的差异。为提高针刺减肥疗效提供临床依据,并尝试从临床角度阐述针刺减肥的机制,同时也为腹部腧穴针刺深度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本研究共计纳入60例患者,将其分为两组,为脂肪层电针组和肌肉层电针组。两组在腹部腧穴针刺深度不同,分别针刺在脂肪层和肌肉层。腹部主穴选取水分、气海、天枢、大横,四肢主穴选取曲池、合谷、足三里、丰隆,配穴根据证型选择。两组进针后均对腹部腧穴予电针刺激,在同侧天枢和大横接一对电针,水分和气海接一对电针,共三对电针,其余穴位按照补虚泻实原则每隔10 min行针1次,留针30 min。每周治疗3次,一个疗程12次,共3个疗程。观察记录患者治疗前后各项肥胖指标的变化,包括体重、体重指数(BMI)、围度、皮褶厚度、体脂百分率、内脏脂肪交叉区指数(VFA)、体水分率,比较两种深度治疗效果。采用SPSS 26.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对脂肪层电针组和肌肉层电针组两组治疗前后各指标组内分析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体重、BMI、体脂率、围度、水分率、VFA、皮褶厚度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两种针刺深度对肥胖治疗均有效。2.对脂肪层电针组和肌肉层电针组治疗两组治疗后各指标组间分析比较,两组治疗后体重、BMI、体脂百分率、腰围、腰臀比、水分率、VFA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肌肉层电针组下降更加明显;两组治疗后胸围、臀围、股围、皮褶厚度比较无显着差异(P>0.05)。3.对脂肪层电针组和肌肉层电针组治疗两组治疗后肥胖指标差值组间分析比较,两组体重、BMI、体脂百分率、腰围、水分率、VFA、皮褶厚度差值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胸围、臀围、股围差值无显着差异(P>0.05)。结论两种针刺深度对于单纯性肥胖病的治疗均有效果,腹部肌层深刺肥胖指标改善效果总体优于腹部脂肪层浅刺。说明电针减肥的疗效不是单纯通过对局部脂肪的物理运动而产生分解的,从临床上进一步支持了电针减肥通过神经介导,机体多系统参与,多途径、多靶点协同,达到减肥效应这一学术观点。
熊佳冬[2](2020)在《石锁运动干预成年肥胖人群减脂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前,肥胖问题正在全球蔓延和加深。肥胖不仅是单独的健康问题,还会引发2型糖尿病、高血压和冠心病等多种疾病[1],肥胖是身体健康的负担,久而久之,也可能会使肥胖者产生精神疾病[2]。2000—2018年,我国成年人肥胖率的增长幅度远远大于2倍[3],成年人肥胖问题尖锐,因此,预防和控制成年人肥胖是我国的一项紧迫任务。研究表明运动是安全有效进行减脂干预的良好办法,而本论文选择石锁运动作为干预成年肥胖群体减脂的方法,一方面是缘于成年肥胖群体数量巨大,另一方面是因为成年人群体工作、习惯、受教育程度、家庭等各种情况不一,各种对减脂有效的运动项目难以施展,而石锁运动是我国民间传统体育项目中的一项集力量、技巧与趣味于一体的抗阻运动,在文化上会产生认同感,所以比较容易接受。并且新型智慧石锁是建立在对传统石锁运动的传承与现代的科学技术的融合基础上,新型石锁具有安全化、智慧化、轻量化等特点,受场地、安全、时间等因素影响小,为石锁运动在普遍缺乏运动的肥胖群体中,安全进行低力量负荷有氧训练干预减脂提供了物质基础。本论文结合最新石锁科研成果,将石锁运动应用于干预减脂的实验研究,是石锁运动这一民间传统抗阻运动项目在实证领域上进行的一次尝试,也是石锁运动在当代社会普及的一次努力。研究目的:本研究用新型石锁,以低力量负荷有氧训练的方式,对受试者进行8周的石锁运动干预减脂,观察受试者在进行石锁运动干预前后的各项指标数据的变化,探索出石锁运动干预减脂的具体效果。研究方法:本研究通过对文献资料的梳理,归纳总结出肥胖的界定、成因、危害,以及肥胖的运动干预方式,并收集石锁运动的技术、运动方式,为实验的进行提供有效的科学依据。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并筛选出符合本实验的受试者。通过专家访谈的方法,对相关运动训练和石锁运动的教授和传承人进行研究,为实验方案的制定和实施提供宝贵的经验支持。通过实验方法,对被试进行系统的训练,收集及时全面的实验数据。最后,运用数理统计,通过SPSS22.0统计软件,对实验运动干预前后收集的数据进行方差和t检验,最后得出了本实验的分析结果。研究结果:(1)经过8周的石锁运动干预减脂实验,受试者体重、BMI、腰围、WHR、上臂部皮褶厚度、肩胛部皮褶厚度、肥胖度与体脂率等指标结果统计显示具有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腹部皮褶厚度指标结果统计显示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2)经过8周的石锁运动干预减脂实验,受试者的血压变化比较小,收缩压、舒张压总体均值有轻微的下降,显示结果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基础代谢率(BMR)值显着提高(P<0.01),基础心率均值轻微下降,显示结果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3)经过8周的石锁运动干预减脂实验,受试者的血液指标血糖(FBG)、高密度脂蛋白(HDL-C)与低密度脂蛋白(LDL-C)虽有一定程度的下降,但是与运动减肥前相比无显着性差异(P>0.05),总胆固醇酯(TC)和甘油三酯(TG)差异显着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结论:(1)石锁运动干预成年胖肥人群降脂效果显着,具有良好的减脂塑型作用;并能降低血液中总胆固醇酯与甘油三酯含量,对肥胖人群健康意义重大。(2)石锁运动干预可有效提高成年肥胖人群基础代谢,降低安静心率、血压,对改善心血管功能有积极的作用。
韩吉星[3](2020)在《基于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学生健康行为培养路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高中阶段是学生学习健康知识,养成健康行为的关键时期,当前高中生忙于文化课学习,参与体育锻炼的时间非常有限,学生面临的健康挑战十分严峻。2016年颁布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健康教育要作为学生所经历的所有阶段的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内容,纳入到国民教育体系中,对健康的关注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明确了学校体育改革的发展方向。健康行为作为《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版)》提出的三大体育核心素养之一,如何在体育教学中真正落实健康行为的培养,成为学校体育改革的一大重点课题。本研究以济南市高中学生健康行为现状及培养路径作为研究对象,以济南市部分高中学生作为调查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针对高中阶段学生的健康行为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培养路径,力求为完善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提供参考,同时对其他年龄阶段学生的健康行为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研究分为以下三部分:1.健康行为的概念、内容及国内外研究现状梳理。健康行为是身心健康和环境适应的综合表现,是形成健康生活方式的关键。健康行为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个体不可或缺,健康行为是通过体育学习和体育活动形成的体育技能、体育知识、健康意识等的全面表现,包括体育锻炼意识与习惯、健康知识的掌握及运用、情绪调控、环境适应四个表现形式。2.对济南市高中学生从体育锻炼习惯与意识、健康知识的掌握及运用、情绪调控、环境适应四个方面进行调查分析后发现,学生健康行为现状存在许多问题:(1)体育锻炼习惯与意识方面:学生每次参与体育运动的时间较少、锻炼前后忽视准备活动及放松活动、制定体育锻炼计划意识不足;(2)健康知识的掌握及运用方面:对运动减肥的认识不足、运动损伤处理不规范、溺水急救能力差、不主动进行体检、终身体育意识缺失;(3)情绪调控方面:学生经常有不良情绪,对待比赛胜负态度不太能接受;(4)环境适应方面:部分学生没有意识到体育活动对协作能力的提高作用。针对上述问题,进行原因分析。3.针对高中学生健康行为存在的问题,从加强学生体育锻炼意识与习惯、促进健康知识的掌握及运用能力、提高情绪调控和环境适应能力以及家校合作方面入手,提出了以下培养路径:(1)突出体育课在健康行为培养中的基础地位,提供充足的运动场地和体育设施,保障阳光体育运动,开拓校外自主锻炼;(2)体育教育与健康教育相融合,发挥体育教师的主导作用,创设健康行为培养的良好氛围;(3)优化师生关系,定期开展体育活动;(4)积极开展体育竞赛;(5)家校合作,共同培养。通过提出高中学生健康行为的培养路径,为学校体育改革提供借鉴。
黄珊[4](2019)在《运动干预结合饮食调控对肥胖青年身体形态及机能影响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研究目的:本研究通过运动干预,观察肥胖青年经过4周有氧运动联合饮食控制其部分身体形态指标的变化,探讨经过全封闭“减肥营”模式下有氧运动联合饮食控制对肥胖青年体重等身体形态的影响,以期为肥胖青年短期有效减肥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研究方法:以自愿参加2017年武汉体育学院“皓千减肥训练营”80名肥胖青年(男女性各40人)作为研究对象。经过筛选选取其中的76名,年龄17±0.88岁,平均BMI>35.9±9.2。其中肥胖男性青年37名,平均体脂率34.4±3.6%,平均年龄17±0.8岁;肥胖女性青年39名,平均体脂率38.6±3.6%,平均年龄17±1.0岁。入营前均接受专业医师体格检查和病史询问。在入营和出营的前一天对受试者部分身体形态学指标、机能指标和生化指标进行测量,形态指标包括身高、体重、肩围、上臂围、胸围、腰围、臀围、大腿围、体脂率、BMI等,并根据形态指标计算出相关的派生指标,形态派生指标包括:BMI、胸围身高比(WHt R)、臀围身高比(HHt R)以及腰臀比(WHR)。机能指标有:握力(右手)、背力、肺活量、安静心率、血压。生化指标有: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计算LDL-C/HDL-C和TC/HDL-C等比值。在为期4周全封闭的环境下,受试者统一食宿和训练,并且根据受试者个体情况,制定适宜的减肥训练计划和饮食安排。本研究以中低强度有氧运动项目为主,如徒手健美操、器械健美操为主,辅以篮球、乒乓球、羽毛球等活动。结合受试者的年龄、体重,由专业营养师制订科学的饮食方案,确保每日热量和营养物质的供给,蛋白质、脂肪以及碳水化合物三大营养物质的供能比例分别为20%、15%与65%,并保证补充各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采用spss20.0软件包处理数据,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d)表示,P<0.05表示变化具有显着性统计学意义,P<0.01表示变化具有非常显着性意义。研究结果:1.减肥前后受试者身体形态指标的变化经过4周全封闭减肥营训练,在中低强度的联合运动结合饮食调控下,参训的76名受试者各项指标与减肥前比均有显着性下降(P<0.01)。不同性别之间,指标均是同时上升或下降;但性别不同,同一指标下降的变化率不同,其中男性受试者变化最明显的指标是:体重、体脂率,但女性受试者却是体重和腰围,即男女之间存在差异。其中男生体重平均下降12.1%、体脂率下降了14.5%;女性体重平均下降了9.7%、腰围下降了9.5%。2.减肥期间受试者的平均体重及减重百分比经过为期4周的全封闭减肥训练,男性受试者在4周期间不论是减重还是减重百分下降值均超过女性受试者。男性受试者平均体重下降了13kg,减重百分比达12.1%;女生受试者平均体重下降了8.4kg,减重百分比达9.7%。从下降趋势看,体重总体成下降趋势,但本研究结果与前人研究结果在细节处有不尽相同之处,即前人研究是前2周下降速度最快,后两周慢,而本研究结果却是奇数周下降快,偶数周下降慢。3.减肥前后受试者派生身体形态指标的变化在4周联合模式减肥后,四个形态派生指标全都有所下降,BMI、WHt R、WHR与减肥前相比得到非常显着性下降,具有显着性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BMI下降最多,下降变化率均超过10%,其次是WHt R,下降率接近10%。但从性别角度看,男性受试者和女性受试者相比,存在有一定的性别差异,男性BMI和WHR下降率远超过女性,但WHt R和HHt R下降的趋势中,男女性变化趋势相反,男性受试者不如女性受试者下降得明显,但仍变现为下降的趋势。4.减肥前后受试者机能指标的变化经过4周全封闭减肥营中低强度联合运动结合饮食调控,肥胖青年的握力、背力、肺活量、心率等机能指标改善效果十分明显,具有显着性统计学意义(P<0.01)。减肥后肥胖男性青年组握力、肺活量和血压的下降具有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背力的增长具有显着性(P<0.05);减肥后肥胖女性青年组机能指标总体的转变效果没有男性显着,握力与心率变化十分明显(P<0.01),背力、肺活量、血压也得到改善(P<0.05),但女性受试者舒张压的变化不明显(P>0.05)。5.减肥前后受试者部分生化指标的变化减肥前,男性受试者和女性受试者的TC、TG、FBG、FINS和血压等指标平均值属于异常现象,但通过有氧运动减肥后全部生化指标整体大面积降低(P<0.01),各项生化指标均值恢复到正常。联合运动结合饮食控制模式减肥后,受试者的TC和HDL-C值下降,有一定统计学意义;TG、FBG、FINS显着性下降,具有非常显着的统计学意义。但从血压的前后对比看,存在性别差异,肥胖女性青年的LDL-C变化比肥胖男性青年明显,男性的LDL-C从1.24±0.31(mmol/L)下降到1.18±0.37(mmol/L),却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HDL-C/LDL-C比值升高有显着统计学意义。研究结论:中低强度有氧运动为主,联合饮食控制对肥胖青年体重、体脂率等身体形态的影响较为显着。4周有氧运动联合饮食控制是降低肥胖青年体重和体脂率等形态指标的有效方案,为肥胖青年短期有效减肥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杨哲[5](2019)在《EGCG与咖啡因协同及绿茶茶饮的降脂减肥作用及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肥胖症已经成为全世界范围内最广泛的慢性疾病之一。之所以被世界卫生组织视为21世纪最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主要还是在于它与其他诸多恶性疾病的高度关联。其中关系最大的是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肥胖是NAFLD最显着的特征,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过去人们在肥胖治疗手段上做了很多尝试,最终发现包括绿茶在内的植物疗法才是最佳的选择。但近年来研究发现:高剂量的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具有肝毒性,文献报道与实际摄入不符等局限性,因此如何更加科学有效地利用绿茶治疗肥胖成为了研究热点和现实需求。本研究证实了低剂量EGCG和咖啡因对肥胖和NAFLD的改善具有协同作用。先前的研究表明EGCG或咖啡因具有一定的降脂减肥功效,然而为了确保疗效,通常使用过高剂量的EGCG,而这种方式的不安全性在近年的研究中频繁出现。在本研究中先以高脂饲料来造模,筛选出足够肥胖的大鼠再予以相应的处理(治疗型实验):40mg/kg EGCG、20 mg/kg咖啡因和它们的组合给药,该剂量与每日摄取量相近;而160mg/kg EGCG作为高剂量,这是目前文献中触及争议边缘的最大安全剂量。结果表明,EGCG与咖啡因联合使用对抑制体重增加、减轻白色脂肪组织重量和减少能量摄入的功效优于单独使用。这可能是由于血脂降低、氧化应激平衡恢复、脂肪和炎症细胞因子蛋白水平变化所导致的。而直观的病理显微照片显示,长期高脂肪饮食将导致相当严重的NAFLD。但在不同的给药水平上,所有组的病情都得到了改善,但高剂量EGCG组不比低剂量EGCG或咖啡因好,而低剂量EGCG加咖啡因的组合得到了长足的改善。综上所述,低剂量的EGCG或咖啡因对肥胖和NAFLD的改善作用较轻。而两者联合使用产生的协同作用进一步提高了疗效,却无安全性焦虑。本研究同时证实了绿茶茶饮及其膳食补充剂可有效预防大鼠肥胖和NAFLD。人类对于绿茶的实际摄入方式主要分三类:绿茶茶饮是指自然条件下冲泡的绿茶茶汤(GTI)和煎煮液(GTD);绿茶膳食补充剂主要是指含咖啡因茶多酚(CGTP)和脱咖啡因茶多酚(DCGTP);以及介于两种方式之间的是绿茶提取物(GTE),将以上方式以相同且较低剂量的情况下进行功效的比较和机制探究。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肥胖模型组在高脂饲料的作用下形成了极显着的肥胖病症。而同时予以56天治疗(防治性实验)的结果表明,各处理组均不同程度地对减轻了体重和脂肪组织的重量,调节了血清中TC、TG、LDL-c、HDL-c、ALT和AST的水平;改善了氧化应激状态,提高了肝脏中SOD、CAT、GSH-Px的酶活以及GSH的含量;定量地降低了源于脂肪细胞中的LEP、提高了APN的蛋白表达量;从分子水平上考察,降低了FAS、提高了CPT-1a、MCD和LDLR的基因表达水平;降低了SREBP1、提高了AMPK的蛋白表达水平;显微镜下观察表明,降低了脂质积累、气球样变和小叶炎症。但从总体来说,GTD组和CGTP组药效相近,较之GTI、DCGTP以及GTE组的功效略优。因此证明了日常饮用绿茶也能与服用膳食补充剂的疗效相似,都是安全有效的的植物减肥疗法。自此,本文全面而系统地研究了绿茶的降脂减肥功效,探究了从绿茶茶饮到单一功能成分的降脂减肥作用机制。全文打通了一条绿茶功能成分链——从基础的绿茶茶汤到粗提物、到茶多酚类物质,再到高纯度的EGCG和咖啡因。结果表明尽管作用的靶点不尽一致,但总体来说无论以何种形式摄入日常量的绿茶功能成分,都能够无需顾虑并且卓有成效地减肥。
杨洋[6](2019)在《八周短跑训练对肥胖少年身体形态和身体素质影响的实验研究》文中认为研究目的随着我国肥胖人口的快速增加,减肥方法的研究日益成为体育科研的热点。传统的一些观点认为耐力性有氧运动是减肥的主要方式,近年来高强度运动(尤其是高强度间歇训练)的减肥效果也受到很多人的关注。短跑是体育项目中最基础的项目,也是中小学体育活动中最容易普及的高强度运动。本研究对肥胖少年进行八周短跑训练,对其身体质量指数(BMI)、体成分、皮褶厚度和身体素质进行监控研究,观察其训练前后的身体质量指数、体成分、皮褶厚度和体质测试成绩的变化,为青少年减肥研究探索方法。研究方法本实验论文通过采用了文献资料法、实验法和数理统计法。选择小学五六年级的60名11-12岁肥胖少年,将受试者随机分到对照组A(男生15名)、对照组B女生15名)、实验组A(男生15名)、实验组B(女生15名)。对照组按照常规教学内容组织教学,实验组进行八周短跑训练干预。测试各组学生训练前后的相关指标。测试的指标有:1.体成分。2.皮褶厚度(皮褶厚度部位:腹部、肱三头肌、肩胛下角和大腿前侧)。3.体质测试(身高、体重、立定跳远、1min仰卧起坐、1min跳绳、50m和坐位体前屈)。研究结果1.在身体形态方面,八周短跑训练干预后得出:对照组肥胖少年训练前后体重、BMI都不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实验组肥胖少年训练前后体重、BMI呈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其中实验组的男生体重、BMI的降低幅度大于女生。对照组肥胖少年训练前后的体脂率不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对照组肥胖少年训练前后肱三头肌、肩胛下角、腹部、大腿前侧的皮褶变化均不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实验组肥胖少年训练前后体脂率存在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实验组肥胖男生训练前后肱三头肌、肩胛下角腹部、大腿前侧的皮褶变化存在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实验组训练干预前后肥胖女生肱三头肌、肩胛下角、腹部和大腿前侧的皮褶变化均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2.在身体素质方面,八周短跑训练干预后得出:对照组肥胖少年训练前后1min仰卧起坐、1min跳绳、50m、立定跳远、坐位体前屈分析比较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其中实验组肥胖少年训练前后的立定跳远、坐位体前屈和跳绳均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50米和仰卧起坐存在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研究结论通过八周短跑训练干预对对照组(男15名、女15名)和实验组(男15名女15名)肥胖少年监控数据进行对比分析。1.八周短跑训练干预后可以明显降低身体质量指数(BMI),说明八周短跑训练对肥胖少年减肥有非常好的效果。2.八周短跑训练干预后学生身体形态有所改善。由于男女身体机制脂肪分布特点不同,所以男生身体形态改善好与女生。3.八周短跑训练干预后对肥胖少年身体素质有所提高和保持,尤其是对下肢力量和核心耐力效果明显,对灵敏性、柔韧性和平衡性都有所改善。证明八周短跑训练对肥胖少年身体素质是有非常好的改善。
杜涵哲[7](2019)在《调理三焦法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的临床观察》文中指出目的:通过观察调理三焦法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的临床疗效。探讨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病指标方面的有效性。为临床治疗单纯性肥胖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单纯性肥胖患者随机分配为对照组(二甲双胍组)、治疗组(调理三焦法穴位埋线组),每组30例,并进行相关的干预。对照组予二甲双胍片每日2次,1次1片,餐前口服,1周后,加至3次,每次1片,90天为一个疗程。治疗组予埋线治疗每15天治疗一次,治疗6次为一个疗程,观察期为一个疗程。各病例纳入分组后,1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肥胖指标、体围、中医症候等指标。结果:经治疗后,共有60例完成实验,其中对照组30例,治疗组30例。1减肥疗效比较经治疗后,对照组减肥总有效率为66.7%;治疗组有效率为90%。经比较,在治疗单纯性肥胖的减肥疗效上,调理三焦法穴位埋线组优二甲双胍组(P<0.05)。2改善痰湿证候比较经治疗后,对照组改善痰湿证候总有效率为43%;治疗组有效率为90%。经比较,在改善痰湿证候的疗效上,调理三焦法穴位埋线组优二甲双胍组(P<0.05)。3肥胖指标、体围比较(1)在改善体重、腰围上,埋线组优于西药组(P<0.05);(2)两组在改善肥胖度、体质指数(BMI)、臀围及腰臀比上,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调理三焦法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症,有很好的临床疗效,且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饶诗宇[8](2019)在《功能组方改善肥胖功效研究》文中指出近年来,肥胖症越来越流行,成为世界范围内的普遍现象。肥胖能导致很多并发症,使人的工作效率变低,免疫力下降,严重的甚至影响人的寿命。但现有治疗方案有限,除了运动减肥之外,药物减肥、外科减肥、中医减肥等方式均存在不足,难以有效解决肥胖症患者的症状和治疗后遗症。本实验开展的研究工作如下:(1)采用高脂饲料和谷氨酸钠诱导构建两种小鼠肥胖模型,并分别考察三种中药成分功能组方(组方C、组方F、组方Y)干预治疗肥胖效果。监测治疗过程中小鼠各项生理生化指标,结合CT、MRI等影像学技术,着重考察脂肪含量分布的变化过程,有效评价三种治疗肥胖功能组方的功效。结果发现,三种功能组方均能显着改善两种肥胖模型的肥胖状况。(2)以谷氨酸钠诱导肥胖模型为代表,对功能组方F的减肥机制进行了初步的探索性研究。通过对HSP70,HSP72,MCP-1和IL-1β等基因表达水平定量分析,发现功能组方F的作用机制为改善脑损伤状况、缓解肥胖造成的炎症状况从而达到治疗肥胖的效果。(3)通过肝脏炎症等相关指标的研究,评价三种中药成分功能组方治疗的安全性。结果显示,在两种不同的肥胖模型治疗中,相对于阳性药物奥利司他,三种功能组方具有更好的改善炎症作用,具有更高的给药安全性。肥胖作为当今世界普遍存在的流行病,新的治疗肥胖的方式为众多患者提供了新型的选择以及更多一层的安全性保障,是降低肥胖发生率的新方向。
金梦丹[9](2018)在《西安市青少年单纯性肥胖成因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青少年单纯性肥胖指不是由内分泌和代谢性疾病所引起的肥胖,它属于非病理性范畴;与年龄、遗传、饮食习惯及脂肪组织特征有较大关系。本研究通过对西安市单纯性肥胖青少年“个体—家庭—学校”中生活方式、饮食习惯和膳食结构、运动习惯等,对调查结果加以归纳分析,找出西安市青少年单纯性肥胖成因,为增强西安市青少年体质健康提供参考和建议。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抽取西安市四个中心城区碑林区、雁塔区、新城区、莲湖区2所中学、2所小学,通过对261名单纯性肥胖青少年及其家长和80名学校体育教师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青少年个体方面:通过对西安市261名单纯性肥胖青少年调查发现,70%单纯性肥胖青少年都摄入较多高热量、高脂肪食物,而时常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仅占29.4%,70.6%单纯性肥胖青少年在运动方面仍有欠缺。由于过度摄入高热量、高脂肪食物,再加上挑食引起饮食的不均衡,睡前加餐引发能量储存体内得不到消耗等一系列不健康的饮食习惯造成“摄入过多,运动过少”,从而导致过多的脂肪堆积,形成肥胖。2.家庭方面:通过对西安市261名单纯性肥胖青少年的家长调查发现,41.7%单纯性肥胖青少年处于经济条件较好的家庭,60.2%属于独生子女,并且24.9%单纯性肥胖青少年同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生活在一起,这些父母溺爱、“隔代亲”等都为青少年带来不利因素。3.学校方面:学校硬件设施、师资力量、体育课内容和方式、学校对于体育锻炼的重视程度、应试教育对学校的影响等方面,都对西安市单纯性肥胖青少年有影响作用。4.社会环境方面: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提升生活水平质量的同时,加快网络普及化和交通的便利化,导致选择积极方式往返学校的青少年越来越少,体育锻炼时间减少,身体活动量达不到摄入能量的比例的结果就是体重超标的现象越来越多。结论:1.青少年个体方面。导致西安市青少年单纯性肥胖的主要因素是“营养过剩、运动不足”不健康的生活习惯。2.家庭方面。家长对健康膳食结构知识的缺乏,加上过多“宠爱”和“隔代亲”现象,都给西安市单纯性肥胖青少年带来不利因素。3.学校方面。西安市中小学对于单纯性肥胖青少年健康指导方面仍有欠缺,对于青少年健康知识、肥胖认知和体质健康活动方面也都存在不足。4.社会环境方面。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使电脑、网络迅速普及化,促使大部分青少年选择“静坐少动”的闲暇生活方式,加上食物种类的多样性和食物购买渠道的便利性等社会环境因素都给西安市单纯性肥胖青少年带来负面影响。5.改善西安市青少年单纯性肥胖的对策为改善不良膳食结构,养成良好饮食习惯;培养青少年体育锻炼兴趣,提高体育锻炼意识;提高单纯性肥胖青少年参与课外体育活动重要性的认识;完善学校体育器材设施,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
岳呈恺[10](2018)在《肥胖大学生身心健康综合干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肥胖危机在我国迅速蔓延,高校大学生肥胖率居高不下,作为体质弱势的一类特殊群体,他们不仅在身体素质方面差于正常体重的学生,而且在心理方面也更易出现问题。如何有效地提高这一群体的身心健康,是我国当前高校健康教育的一个重大难题。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发现,关于研究提高肥胖大学生体质健康的文献较多,而关注肥胖大学生身心综合健康的文献较少。并且关于具体干预措施方面的研究居多,而关于组织形式的研究较少。如何有效、系统地解决肥胖大学生的身心健康问题,一些高校都还在进行尝试与探究,目前并没有专门的、系统的方案。为了有效解决该问题,长江大学体育学院开设了一期健康促进班,并通过这种形式对班里的学生进行身心健康的综合干预。本次研究以长江大学健康促进班为依托,以其中的20名肥胖大学生为对象开展研究。并采用问卷调查法、逻辑分析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通过对健康促进班实践过程进行全程跟踪调查以及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进而得出以下结论:1健康促进班为期八周的干预,对该20名肥胖大学生身心健康状态的改善产生了较为良好的效果。在体质健康方面主要表现为BMI指数的下降,力量素质、速度素质、耐力素质以及柔韧素质的提高;在心理健康方面主要表现为自信心的显着提升,人际关系、抑郁、焦虑等因子的良好改善效果。证明了长江大学健康促进班教师、教练团队所设计的干预方案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2单纯通过健康促进班的形式,无法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需要相应的强制或是奖励措施加以改善,以保证干预的有效进行。3八周的身心健康干预,虽然对肥胖大学生身心健康状况的改善起到了一定程度的效果。但由于学校中肥胖大学生的基数较大,仅仅依靠体育学院负责,无法达到大范围改善肥胖大学生身心健康问题的目的。并针对健康促进班实践过程中所发现的问题提出以下建议:1肥胖大学生身心健康问题需要相关部门的共同参与,共同推进。建议体育运动委员会联合学工及团委的心理健康指导中心等部门,共同负责肥胖大学生身心健康的指导工作。2肥胖大学生的身心健康问题,需要各个学院引起重视,加大对健康教育的宣传,积极组织本学院的肥胖大学生参与相关的活动。3针对肥胖大学生动力不足的问题,建议体育公选课中开设减脂课这一选项,并将运动减脂与其体育成绩相关联,一举两得。4针对肥胖大学生锻炼积极性不高的问题,建议学校严格执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关于体测成绩良好及以上才能参与评奖评优的内容,以此来提高他们的积极性。
二、肥胖的成因、危害及减肥手段(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肥胖的成因、危害及减肥手段(论文提纲范文)
(1)腹部腧穴不同深度电针刺激治疗单纯性肥胖病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1. 现代医学对单纯性肥胖病的认识 |
1.1 肥胖病的流行病学现状 |
1.2 单纯性肥胖病的病因 |
2. 中医对肥胖病的认识 |
2.1 中医古籍对肥胖的描述 |
2.2 肥胖的病因病机 |
3. 单纯性肥胖病的治疗 |
3.1 现代医学治疗 |
3.2 祖国医学治疗 |
4. 毫针针刺深度的相关现状 |
4.1 影响针刺深度的因素 |
4.2 不同针刺深刺对疾病疗效的影响 |
5. 小结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1. 病例的选择 |
1.1 病例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2. 研究方法 |
2.1 病例分组 |
2.2 治疗方法 |
2.3 观察内容 |
2.4 疗效评价 |
2.5 统计学处理 |
3. 研究结果 |
3.1 一般资料比较 |
3.2 两组各项肥胖相关指标比较 |
3.3 两组总疗效评价 |
第三部分 讨论 |
1. 选穴依据 |
2. 结果分析 |
3. 对试验结果的讨论及思考 |
3.1 电针两种深度减肥效应 |
3.2 疗效差异分析 |
3.3 本研究对脂肪分布的意义 |
第四部分 结语 |
1. 结论 |
2.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2)石锁运动干预成年肥胖人群减脂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1.1 肥胖问题带来的健康危机 |
1.1.2 运动干预减脂的实证研究 |
1.1.3 弘扬传统优秀体育文化的需要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2 文献综述 |
2.1 关于肥胖的研究 |
2.1.1 肥胖的概念、分类、成因及危害 |
2.1.2 与肥胖相关的评价指标 |
2.2 关于有氧运动与抗阻运动干预减脂的研究 |
2.2.1 有氧运动干预减脂的研究 |
2.2.2 抗阻运动干预减脂的研究 |
2.2.3 有氧运动结合抗阻运动干预减脂的研究 |
2.3 石锁运动的研究 |
2.3.1 石锁运动概念、意义与源流发展 |
2.3.2 石锁运动器械的创新 |
2.3.3 石锁运动与人体身心健康的实验研究 |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问卷调查法 |
3.2.3 实验法 |
3.2.4 专家访谈法 |
3.2.5 数理统计法 |
4 结果与分析 |
4.1 确定石锁运动干预方案的依据与原则 |
4.1.1 石锁运动方案强度的监控 |
4.1.2 石锁运动练习动作的选择 |
4.1.3 运动方案应遵循的依据 |
4.1.4 运动方案应遵循的原则 |
4.2 石锁运动干预前,受试者各项指标情况分析 |
4.2.1 石锁运动干预前,分析受试者身体形态指标情况 |
4.2.2 石锁运动干预前,分析受试者身体机能指标情况 |
4.2.3 石锁运动干预前,分析受试者血液生化指标情况 |
4.2.4 石锁运动干预前,分析受试者的体力活动情况 |
4.3 石锁运动干预后,受试者各项指标数据变化情况 |
4.3.1 石锁运动干预后,身体形态指标的变化 |
4.3.2 石锁运动干预后,身体机能指标的变化 |
4.3.3 石锁运动干预后,生化指标的变化 |
4.4 分析与讨论石锁运动干预后,受试者各项指标数据变化情况 |
4.4.1 受试者身体形态指标变化情况的分析与讨论 |
4.4.2 受试者身体机能指标变化情况的分析与讨论 |
4.4.3 受试者生化指标变化情况的分析与讨论 |
5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主要创新点 |
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
附录二 |
附录三 |
附录四 |
附录五 |
附录六 |
附录七 |
附录八 |
致谢 |
(3)基于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学生健康行为培养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实践意义 |
1.3 研究内容 |
1.4 研究的创新点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2.1 健康行为的概念及内容 |
2.1.1 健康行为的概念 |
2.1.2 健康行为的内容 |
2.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2.2.1 国外研究现状 |
2.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三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问卷调查法 |
3.2.3 访谈法 |
3.2.4 数理统计法 |
第四章 高中学生健康行为现状 |
4.1 高中学生体育锻炼意识与习惯现状 |
4.1.1 体育锻炼参与现状 |
4.1.2 体育锻炼准备及放松活动现状 |
4.1.3 自定健身目标及效果现状 |
4.2 高中学生健康知识掌握与运用现状 |
4.2.1 对健康及肥胖的基本认识现状 |
4.2.2 运动损伤处理能力现状 |
4.2.3 健康管理和生活方式现状 |
4.2.4 终身体育意识现状 |
4.3 高中学生情绪调控现状 |
4.3.1 不良情绪及处理现状 |
4.3.2 控制比赛情绪现状 |
4.4 高中学生环境适应现状 |
4.4.1 恶劣天气下进行体育运动现状 |
4.4.2 体育活动中的协同合作现状 |
4.5 高中学生健康行为素养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
4.5.1 存在的问题 |
4.5.2 成因分析 |
第五章 高中学生健康行为的培养路径 |
5.1 体育锻炼意识与习惯培养方面 |
5.1.1 突出体育课在健康行为培养中的基础性地位 |
5.1.2 提供充足的运动场地和体育设施 |
5.1.3 保障阳光体育运动 |
5.1.4 开拓校外自主锻炼 |
5.2 健康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培养方面 |
5.2.1 体育教育与健康教育相融合 |
5.2.2 发挥体育教师主导作用 |
5.2.3 创设健康行为培养的良好氛围 |
5.3 情绪调控培养方面 |
5.3.1 优化师生关系,发挥情绪主动调控作用 |
5.3.2 定期开展体育活动 |
5.4 环境适应培养方面 |
5.5 家校合作,共同培养 |
第六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4)运动干预结合饮食调控对肥胖青年身体形态及机能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2 文献综述 |
2.1 肥胖的核心概念阐述 |
2.2 .肥胖症的评估 |
2.2.1 体重对肥胖程度的界定 |
2.2.2 身体指数BMI对肥胖程度的界定 |
2.2.3 身体围度对肥胖程度的界定 |
2.2.4 体脂率对肥胖程度的界定 |
2.3 肥胖的成因及分类 |
2.4 肥胖的危害 |
2.5 现阶段的减肥手段 |
2.6 减肥运动处方 |
2.6.1 减肥运动处方的定义 |
2.6.2 减肥运动处方的发展 |
2.6.3 减肥运动处方的优点 |
2.6.4 减肥运动处方的基本要素 |
2.6.5 减肥运动处方的注意事项 |
2.7 研究评述 |
3 研究内容 |
4 研究对象与方法 |
4.1 研究对象 |
4.2 研究方法 |
4.2.1 文献资料法 |
4.2.2 实验法 |
4.2.3 数理统计法 |
4.3 研究的技术路线 |
5 研究结果 |
5.1 减肥前后受试者身体形态指标的变化 |
5.2 减肥训练期间受试者的平均体重及减重百分比的变化 |
5.3 减肥前后受试者形态派生指标的变化 |
5.4 减肥前后受试者机能指标的变化 |
5.5 减肥前后受试者生化指标的变化 |
5.6 减肥前后受试者形态指标与生化指标相关性分析 |
6 分析与讨论 |
6.1 减肥前后形态指标的干预效果 |
6.1.1 对体重与体脂率的干预效果 |
6.1.2 对身体围度的干预效果 |
6.2 运动减肥前后派生指标的分析 |
6.3 运动减肥对血脂、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的影响 |
7 结论与建议 |
7.1 结论 |
7.2 建议 |
7.3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件 |
致谢 |
(5)EGCG与咖啡因协同及绿茶茶饮的降脂减肥作用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 肥胖 |
1.1 肥胖概述 |
1.1.1 肥胖界定和流行病学调查 |
1.1.2 肥胖的成因 |
1.1.3 肥胖的危害 |
1.2 肥胖相关症状 |
1.2.1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 |
1.2.2 代谢综合征 |
1.2.3 其他相关疾病 |
1.2.4 肥胖炎症机制 |
2 肥胖治疗手段 |
2.1 降脂减肥通行机制 |
2.2 化学药物治疗 |
2.3 天然产物疗法 |
2.4 天然产物疗法的局限性 |
3 茶与肥胖 |
3.1 茶叶概况 |
3.1.1 茶叶简介 |
3.1.2 不同茶类的降脂减肥功效 |
3.2 茶叶降脂减肥功效研究进展 |
3.2.1 绿茶中的功能成分 |
3.2.2 绿茶降脂减肥可能机制 |
3.3 茶叶疗法的局限性 |
3.3.1 绿茶的毒理作用 |
3.3.2 EGCG的生物利用度 |
3.3.3 摄入方式与现实不符 |
4 本论文研究主要内容与技术路线 |
4.1 主要内容和意义 |
4.2 技术路线图 |
第二章 低剂量EGCG与咖啡因对肥胖大鼠的协同降脂减肥作用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与试剂 |
1.1.1 化合物 |
1.1.2 实验动物和饲料 |
1.1.3 仪器与试剂 |
1.2 实验方法 |
1.2.1 肥胖大鼠模型建立 |
1.2.2 实验设计 |
1.2.3 测量身体指标和食物摄入量 |
1.2.4 检测脂质和肝功能酶指标 |
1.2.5 检测肝脏氧化还原状态 |
1.2.6 ELISA法检测脂肪细胞和炎症因子表达 |
1.2.7 病理和组织学分析 |
1.2.8 数据分析与处理 |
2 结果与分析 |
2.1 EGCG和咖啡因对表观形态和能量摄入的影响 |
2.1.1 对体重增重的影响 |
2.1.2 对白色脂肪组织的影响 |
2.1.3 对摄食量和能量摄入的影响 |
2.1.4 对其他表观指标的影响 |
2.2 EGCG和咖啡因对血脂及肝功能酶的影响 |
2.2.1 对血清脂质和肝功能酶指标的影响 |
2.2.2 对肝脏脂质指标的影响 |
2.3 EGCG和咖啡因对肝脏氧化还原状态的影响 |
2.3.1 对MDA、CAT和 SOD的影响 |
2.3.2 对GSH和 GSH-Px的影响 |
2.4 EGCG和咖啡因对脂肪细胞和炎症细胞因子的影响 |
2.4.1 对LEP和 APN的影响 |
2.4.2 对TNF-α、IL-6和MCP-1 的影响 |
2.5 EGCG和咖啡因对NAFLD的影响与NAS评分 |
2.5.1 组织病理学检查的结果 |
2.5.2 NAS评分半定量分析 |
3 讨论 |
第三章 绿茶茶饮与膳食补充剂对大鼠降脂减肥功效比较与机制探究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与试剂 |
1.1.1 供试茶样与提取物 |
1.1.2 实验动物和饲料 |
1.1.3 仪器和试剂 |
1.2 实验方法 |
1.2.1 实验设计 |
1.2.2 测量身体指标和能量摄入量 |
1.2.3 检测脂质和肝功能酶指标 |
1.2.4 检测肝脏氧化还原状态 |
1.2.5 ELISA法检测脂肪细胞因子表达 |
1.2.6 q RT-PCR法检测糖脂代谢相关基因表达 |
1.2.7 Western Blot法检测糖脂代谢相关蛋白表达 |
1.2.8 病理和组织学分析 |
1.2.9 数据分析与处理 |
2 结果与分析 |
2.1 绿茶茶饮与茶多酚对表观形态和能量摄入的影响 |
2.1.1 对体重的影响 |
2.1.2 对白色脂肪组织的影响 |
2.1.3 对摄食量和能量摄入的影响 |
2.1.4 对其他表观指标的影响 |
2.2 绿茶茶饮与茶多酚对血脂及肝功能酶的影响 |
2.2.1 对血脂的影响 |
2.2.2 对肝功能酶的影响 |
2.3 绿茶茶饮与茶多酚对肝脏氧化还原状态的影响 |
2.4 绿茶茶饮与茶多酚对脂肪细胞因子的影响 |
2.5 绿茶茶饮与茶多酚对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
2.6 绿茶茶饮与茶多酚对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
2.7 绿茶茶饮与茶多酚对NAFLD的影响 |
3 讨论 |
第四章 全文总结 |
1 主要的研究成果 |
2 主要的创新之处 |
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缩写词表 |
致谢 |
作者简介 |
(6)八周短跑训练对肥胖少年身体形态和身体素质影响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意义 |
2 文献综述 |
2.1 儿童青少年肥胖概述 |
2.1.1 儿童青少年肥胖的判断标准 |
2.1.2 肥胖的成因 |
2.1.3 肥胖的危害 |
2.1.4 测试肥胖的方法 |
2.2 青少年的减肥方式 |
2.2.1 饮食控制 |
2.2.2 药物治疗 |
2.2.3 外科手术 |
2.3 运动减肥的机制 |
2.3.1 运动增加能量消耗,调节能量平衡 |
2.3.2 运动影响人体的内分泌机制 |
2.3.3 运动调节肥胖基因的表达 |
2.4 不同运动形式的减肥效果 |
2.4.1 中等强度持续训练对肥胖的影响 |
2.4.2 高强度间歇训练研究进展 |
2.5 小结和展望 |
3 实验对象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实验法 |
3.2.3 数理统计法 |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
4.1 八周短跑训练对肥胖少年身体形态的影响变化分析 |
4.1.1 体重 |
4.1.2 身体质量指数(BMI) |
4.1.3 体脂率 |
4.1.4 皮褶厚度 |
4.2 八周短跑训练对肥胖少年身体素质的影响变化分析 |
4.2.1 立定跳远 |
4.2.2 坐位体前屈 |
4.2.3 50米跑 |
4.2.4 跳绳 |
4.2.5 仰卧起坐 |
5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件 |
(7)调理三焦法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
1 现代医学对肥胖症的认识 |
1.1 概述 |
1.2 肥胖症的流行病学概况 |
1.3 肥胖症的发病原因及机制 |
1.4 现代医学对肥胖症的治疗现状 |
2 中医对肥胖的认识 |
2.1 古代文献对肥胖的记载 |
2.2 中医对肥胖病因的认识 |
2.3 中医对肥胖病机的认识 |
2.3.1 脏腑失调 |
2.3.2 痰湿瘀滞 |
2.3.3 三焦瘀滞 |
2.4 中医对肥胖症的治疗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1 病例筛选 |
1.1 病例来源 |
1.2 病例的诊断标准 |
2 研究方法 |
2.1 分组方案 |
2.2 治疗方法 |
2.3 异常情况的处理 |
2.4 疗效评定 |
2.5 数据处理 |
3.研究结果 |
3.1 一般研究资料的比较 |
3.2 中医治疗分型 |
3.3 两组患者体重比较 |
3.4 两组患者体重指数(BMI)比较 |
3.5 两组患者肥胖度比较 |
3.6 两组患者腰围比较 |
3.7 两组患者臀围比较 |
3.8 两组患者腰臀比比较 |
3.9 两组患者减肥指标疗效比较 |
3.10 两组治疗后痰湿证候比较 |
3.11 体重反弹情况 |
4.总结 |
第三部分 讨论 |
1.现代人单纯性肥胖的中医证型及现代常选的研究药物 |
2 从调理三焦法穴位埋线治疗现代人单纯性肥胖的探讨 |
2.1 调理三焦法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的理论依据 |
2.1.1 中医对三焦的认识 |
2.1.2 三焦功能与单纯性肥胖的关系 |
2.1.2.1 三焦元气不足是单纯性肥胖的重要病因 |
2.1.2.2 三焦失于气化是单纯性肥胖的病机变化 |
2.1.3 三焦形质与单纯性肥胖的关系 |
2.2 穴位埋线的选用依据 |
3 基于实验结果优选调理三焦法穴位埋线组的机理分析及探讨 |
3.1 本实验调理三焦两组干预方法的法穴位埋线选穴的依据 |
3.1.1 本实验调理三焦法穴位埋线基础方选穴的依据 |
3.1.2 本实验调理三焦法穴位埋线加减配穴选穴的依据 |
3.2 实验优选调理三焦穴位埋线的可能机制探讨 |
4 创新之处 |
5 展望和不足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从三焦论治单纯性肥胖的针灸思路的总结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8)功能组方改善肥胖功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写注释 |
1 绪论 |
1.1 肥胖概述 |
1.2 肥胖的治疗 |
1.3 肥胖的评价方法 |
1.4 研究目的及主要工作 |
2 高脂饲料诱导肥胖模型 |
2.1 引言 |
2.2 实验材料与仪器 |
2.3 实验方法 |
2.4 结果分析 |
2.5 讨论与小结 |
3 谷氨酸钠诱导肥胖模型 |
3.1 引言 |
3.2 实验材料与仪器 |
3.3 实验方法 |
3.4 结果分析 |
3.5 讨论与小结 |
4 总结与展望 |
4.1 全文总结 |
4.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9)西安市青少年单纯性肥胖成因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2 研究意义 |
2 文献综述 |
2.1 相关核心概念的界定 |
2.1.1 肥胖的概念研究 |
2.1.2 单纯性肥胖症的概念研究 |
2.1.3 青少年的概念研究 |
2.1.4 肥胖的判定方法 |
2.2 国内外对青少年单纯性肥胖的研究现状 |
2.2.1 影响青少年单纯性肥胖的家庭因素 |
2.2.2 影响青少年单纯性肥胖的学校因素 |
2.2.3 影响青少年单纯性肥胖的社会因素 |
2.2.4 青少年单纯性肥胖的危害 |
2.2.5 国内对青少年单纯性肥胖的对策研究 |
3 研究对象及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专家访谈法 |
3.2.3 问卷调查法 |
3.2.4 数理统计法 |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
4.1 研究结果 |
4.1.1 单纯性肥胖青少年的个体因素 |
4.1.2 单纯性肥胖青少年的家庭因素 |
4.1.3 单纯性肥胖青少年的社会因素 |
4.1.4 单纯性肥胖青少年与家长之间的联系 |
4.2 改善西安市单纯性肥胖青少年的对策研究 |
4.2.1 改善不良膳食结构,养成良好饮食习惯 |
4.2.2 培养青少年体育锻炼兴趣,提高体育锻炼意识 |
4.2.3 提高单纯性肥胖青少年参与课外体育活动重要性的认识 |
4.2.4 完善学校体育器材设施,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 |
5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件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10)肥胖大学生身心健康综合干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肥胖相关概念及研究的阐述 |
1.3.1 肥胖的概念 |
1.3.2 肥胖的类型 |
1.3.3 肥胖的成因 |
1.3.4 肥胖大学生的划定标准 |
1.3.5 肥胖的危害 |
1.3.6 现阶段常见的肥胖干预方法 |
1.4 文献综述 |
1.4.1 国内关于肥胖大学生身心健康干预方式的研究 |
1.4.2 国外关于肥胖大学生身心健康干预方式的研究 第2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1.1 健康促进班的组建 |
2.1.2 健康促进班干预方案 |
2.1.3 健康促进班测试内容及方法 |
2.2 研究方法 |
2.2.1 文献资料法 |
2.2.2 问卷调查法 |
2.2.3 追踪调查法 |
2.2.4 数理统计法 |
2.2.5 逻辑分析法 第3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 |
3.1 关于体质健康相关数据的研究结果与分析 |
3.1.1 干预前后肥胖大学生身高、体重、BMI数据的对比分析 |
3.1.2 干预前后肥胖大学生立定跳远成绩对比分析 |
3.1.3 干预前后肥胖大学生50米跑数据的对比分析 |
3.1.4 干预前后肥胖大学生800/1000米跑数据对比分析 |
3.1.5 干预前后肥胖大学生坐位体前屈数据对比分析 |
3.1.6 干预前后肥胖大学生仰卧起坐成绩对比分析 |
3.1.7 干预前后肥胖大学生肺活量肺活量指数数据对比分析 |
3.2 关于心理健康相关数据的研究结果与分析 |
3.3 关于干预对象组织的问题及分析 |
3.4 关于肥胖大学生锻炼积极性的问题与分析 |
3.5 关于该项任务工作量较大,单方力量难以完成的问题及分析 第4章 结论与建议 |
4.1 结论 |
4.2 建议 致谢 个人简介 参考文献 附录 |
四、肥胖的成因、危害及减肥手段(论文参考文献)
- [1]腹部腧穴不同深度电针刺激治疗单纯性肥胖病的临床研究[D]. 陆卫.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2]石锁运动干预成年肥胖人群减脂的实验研究[D]. 熊佳冬. 南京体育学院, 2020(11)
- [3]基于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学生健康行为培养路径研究[D]. 韩吉星. 济南大学, 2020(01)
- [4]运动干预结合饮食调控对肥胖青年身体形态及机能影响的研究[D]. 黄珊. 武汉体育学院, 2019(01)
- [5]EGCG与咖啡因协同及绿茶茶饮的降脂减肥作用及机制研究[D]. 杨哲. 湖南农业大学, 2019(01)
- [6]八周短跑训练对肥胖少年身体形态和身体素质影响的实验研究[D]. 杨洋. 西安体育学院, 2019(01)
- [7]调理三焦法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的临床观察[D]. 杜涵哲.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19(03)
- [8]功能组方改善肥胖功效研究[D]. 饶诗宇. 华中科技大学, 2019(03)
- [9]西安市青少年单纯性肥胖成因及对策研究[D]. 金梦丹. 西安体育学院, 2018(12)
- [10]肥胖大学生身心健康综合干预研究[D]. 岳呈恺. 长江大学, 201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