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胶酶液化技术提高山楂提取率的应用

果胶酶液化技术提高山楂提取率的应用

一、应用果胶酶液化技术提高山楂浸出率(论文文献综述)

赵全,毛旭民[1](1999)在《应用果胶酶液化技术提高山楂浸出率》文中研究指明实验确定了酶作用的最适条件,加酶量3011.U/g、加水量200%、pH4.2、酶解时间3.5h、酶解温度38℃,可使山楂浸出率高达70%。

张德权,陈锦屏[2](2000)在《果胶酶液化条件对山萸肉汁品质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为提高山萸肉的出汁率和山萸肉汁的品质,本试验采用果胶酶对山萸肉进行液化。结果表明:添加0.10%的果胶酶和25倍的水,在45℃~50℃的条件下液化2.0~2.5h,山萸肉汁色泽鲜红,可溶性固形物、总糖、总酸、Vc、单宁的含量较高,而液化条件在此范围之外,则山萸肉汁的品质较差。

陈志杰[3](2013)在《绞股蓝山楂新型复合饮料的研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以新鲜绞股蓝、山楂果为主要原料,进行了绞股蓝山楂复合饮料的开发研制。采用多次浸提法浸提绞股蓝液,浸提最佳温度是70℃,最佳浸提时间80分钟,汁水比例是1:80,pH控制在6;用酶法浸提制备山楂液,温度控制在40℃,浸提时间控制在120分钟,加果胶酶量控制在果肉质量的0.02%;用50%的绞股蓝汁与山楂汁按8:2调配成混合液。另外麦芽糖醇的的添加量为5%,柠檬酸添加量为0.05%,再额外添加0.4%羧甲基纤维素钠+0.6%海藻酸丙二醇酯做为复合稳定剂。防腐剂选用山梨酸钾,添加量为0.6g/Kg。采用湿热灭菌、加热脱气。研制出的新型饮料产品色泽剔透,香味怡人,营养丰富,清淡爽喉,性质稳定,不含任何添加色素,是一款老少皆宜的低能,低热量的健康保健饮品。

高愿军[4](2004)在《水果加工中还原型Vc与氧化型Vc变化及控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

王素雅[5](2004)在《酶法液化制备澄清型香蕉汁》文中提出香蕉是着名的热带水果,其营养丰富,气味芬芳,深受消费者喜爱。到2003年,世界香蕉总产量达68,279,192吨,居世界水果产量的第二位。我国香蕉产量逐年增加,已成为第三大香蕉生产国。香蕉通常以鲜食为主,但因采收、储藏和运输困难,造成大量鲜果腐烂损失,因此,发展香蕉加工产业是减少鲜果损失的重要途径。香蕉汁气味芳香,可用于各种食品与饮料中,产品应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本课题研究了酶法液化生产澄清型香蕉汁的工艺及果汁的储藏稳定性。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确定了果汁加工用香蕉的成熟度。经成分分析与质构测定,发现完全黄熟的香蕉硬度在600g(最大受力)以下,淀粉含量仅1%左右,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达20oBrix,适合用于果汁加工,因此,选用硬度在600g以下完全黄熟的香蕉为原料进行澄清型果汁加工与研究。初步研究了香蕉果肉多酚氧化酶的热稳定性。结果发现香蕉果肉多酚氧化酶热稳定性好,热烫时不宜用过氧化物酶是否失活作为热烫完全的标志。在pH4.08.4范围内多酚氧化酶活力较高,去皮后应立即浸入0.05%的柠檬酸(w/v)溶液中以避免发生酶促褐变。确定了澄清型香蕉汁加工的生产工艺。香蕉果肉经100℃ 8min热烫灭酶、冷却和打浆后,通过两个正交实验优化香蕉浆液化条件,选定的最佳条件为:向香蕉浆中添加0.08%果浆酶(v/w)、0.02%淀粉酶(w/w)和0.1%纤维素酶(w/w),在45℃保温液化2h,香蕉汁得率可以达到76.43%,果汁完全澄清(T670>95%)。基本成分分析表明澄清型香蕉果汁保留了鲜果中大部分的营养成分。探讨了澄清型香蕉汁加工期间发生色泽劣变的原因。结果发现,当热烫不彻底时,酶促褐变是造成香蕉汁色泽变化的主要原因。当热烫彻底时,非酶促褐变是引起香蕉汁色泽变化的主要原因。在保温液化时酚类化合物的氧化聚合是香蕉汁褐变的主要原因;杀菌时,糖类的焦糖化反应及Maillard反应是造成香蕉汁色泽变化的主要原因。探讨了复合酶制剂液化香蕉浆的机理。研究发现复合酶能促使香蕉浆粘度下降,从而利于果浆的固液分离。经Sepharose CL-6B凝胶过滤色谱分析,发现液化过程中香蕉浆醇不溶性多糖的相对分子质量不断减小,液化前主要由相对分子质量为537kDa左右的组分组成,而液化120min后主要由相对分子质量9kDa左右的分子组成,复合酶对果浆多糖具明显的降解作用。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液化后香蕉浆中果胶、淀粉和醇不溶物含量均明显减少,醇不溶物中构成果胶与阿拉伯半乳聚糖和半乳聚糖的中性糖——半乳<WP=9>糖也明显减少,说明复合酶可降解香蕉细胞壁中果胶质和半纤维素及细胞内的淀粉。不同加工阶段香蕉果肉显微结构的比较,揭示液化处理可彻底降解香蕉浆中多糖组分,使香蕉细胞壁完全破碎,细胞间粘连消失,果汁得率大大提高。研究了香蕉混浊汁悬浮颗粒的基本特性。成分分析表明香蕉汁悬浮颗粒是由多种化合物组成的复杂体系,其中蛋白质与碳水化合物是颗粒的主要组分。颗粒中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在31kDa左右,氨基酸分析表明蛋白质中碱性氨基酸含量占18.79%,在酸性条件下蛋白质带正电荷( pH<pI ),分子小而带正电的蛋白质被带负电荷的果胶包裹形成稳定的混浊体系。经Zeta电位测定和粒径分析,发现香蕉汁中悬浮颗粒在pH4.76时表面带负电荷,颗粒平均粒径为0.236μm,体系属于胶体分散体系,悬浮颗粒间因静电相互排斥而使果汁处于混浊状态。研究了果浆酶Pectinex SMASH澄清香蕉汁的机理。果浆酶澄清处理使果汁中高分子多糖降解而粘度下降,同时,还原糖含量增加。聚合度测定结果表明,酶解使香蕉汁悬浮颗粒中果胶质聚合度降低,悬浮颗粒因外围果胶减少而暴露出内部带正电荷的蛋白质,颗粒间排斥作用减小,从而使悬浮颗粒Zeta电位降低。同时,表面被部分降解而暴露正电荷的颗粒与周围带负电荷的颗粒通过静电吸引而聚集,粒径不断增加,澄清处理80min后悬浮颗粒平均粒径为17.283μm,果汁属于不稳定的粗分散体系而容易出现悬浮颗粒凝沉。透射电镜观察发现,香蕉汁悬浮颗粒在澄清前彼此分散且粒径小,澄清后颗粒相互聚集,通过网络结构成为交联聚集体,果浆酶使香蕉汁中悬浮颗粒聚集凝沉而澄清。综合分析认为果浆酶澄清香蕉汁的过程分为三个阶段:首先,悬浮颗粒中高分子多糖被部分降解,香蕉汁粘度快速下降;然后,表面被部分降解的悬浮颗粒相互聚集并出现絮凝;最后,颗粒逐渐长大并沉淀,果汁得以彻底澄清。探讨了澄清型香蕉汁储藏期间非酶褐变的原因。分析4、30和40℃下储藏香蕉汁(11oBrix)中还原糖、游离氨基酸、总糖、总酚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香蕉汁中总糖含量与游离氨基酸含量均随储藏温度升高与储藏时间延长而减少,同时Maillard反应中间产物5-羟甲基糠醛(HMF)含量增加,表明还原糖与氨基化合物间发生的Maillard反应是造成香蕉汁储藏期间非酶褐变的主要原因。建立了香蕉汁储藏褐变动力学模型。经与动力学模型拟合,发现香蕉汁褐变指数与零级动力学模型相关系数较高,推测香蕉汁的非酶褐变符合零级动力学方程,但不能判断游离氨基酸含量与总糖含量的变化更符合哪种动力学模型。香蕉汁发生非酶褐变的活化能较低为80.46kJ/mol。研究了香蕉汁储藏期间发生二次沉淀的原因。成分分析发现香蕉汁二次沉淀物中总糖含量占干基的80.25%,气相色谱分析发?

梁平,赖凤英,金鑫[6](2004)在《食用仙人掌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工艺》文中研究说明对食用仙人掌中的功能成分黄酮类化合物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以乙醇为溶剂提取食用仙人掌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最佳工艺条件为 :乙醇体积分数为 80 % ,料液比1 g :2 5mL ,60℃温度条件下浸提 5h(其中前 3h温度 45℃为酶最佳作用温度 )

田英华,刘晓兰,郑喜群,杜国军[7](2017)在《果胶酶及其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研究进展》文中认为果胶酶(pectinase)是指能够催化果胶质分解的多种酶的总称,其广泛存在于植物果实中。微生物中的细菌、放线菌、酵母菌和霉菌都能代谢合成果胶酶。该文综述了果胶酶的分类、产果胶酶菌种的选育、发酵工艺及其果蔬汁澄清、改善果酒品质、提取生物活性成分等食品加工领域中的应用,并对果胶酶的研究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果胶酶的进一步应用提供理论指导。

武晓娜[8](2012)在《降低甘蔗蒸馏酒中甲醇生产量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甲醇是酒中的有毒物质之一,降低酒中甲醇的含量对消费者具有重大的意义,目前国内对酿造酒中甲醇生成途径及其降低甲醇生成方法的研究等报道不多。因此,本论文主要从菌种和发酵工艺进行研究以降低甘蔗蒸馏酒中甲醇的生成。1.建立实验室麦芽汁制备的方法。以浸出率为主要依据,综合考虑还原糖含量和蛋白质含量,确定优化工艺为:制备的麦芽的浸出率为:60.77%(m/m);以乙酸丁酯为内标物建立了一种用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蒸馏酒中甲醇的方法,对程序升温中的温度和时间、载气流速等色谱条件进行了优化。2.利用甘蔗汁为基础发酵液,分别添加甘氨酸、复合果胶酶和纤维素酶,研究了甘氨酸、果胶质及纤维素对甲醇生成的影响。确定了实验室中甘蔗汁预处理所需的果胶酶和纤维素酶的量,其中果胶酶为56U/L,纤维素酶为60U/L;1L甘蔗汁中的纤维素产生甲醇的绝对量为11.2mg/L,相对量为83.9mg/L;确定了酿酒酵母发酵过程中甘氨酸与甲醇生成量之间的线性对应方程:y=103.3x-4.5,R2=0.983,其中y是甲醇绝对含量(mg/L)、x是外加甘氨酸的量(g/L)。3.利用白糖为基础发酵液,通过对紫外诱变(UV)、硫酸二乙酯诱变(DES)和常压室温等离子体诱变(ARTP)菌株发酵试验的甲醇测定结果与出发菌株比较,筛选出六株正诱变突变株,其发酵酒样的甲醇低于出发菌株。分别是:DES-0.2-3,DES-0.8-2,DES-2.0-5,ARTP-90s-1,ARTP-90s-3和ARTP-120s-3。其中只有常压室温等离子体诱变菌株ARTP-120s-3酒样甲醇含量低于出发菌株且酒精度高于出发菌株。其酒精度为36.4%vol,比原出菌株高出23.0%;甲醇的绝对含量为48.3mg/L,比出发菌株低21.2%;甲醇的相对含量为79.6mg/L,比出发菌株低36.0%。4.利用甘蔗汁为基础发酵液,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确定甘蔗酒的酿造工艺:发酵时间6d,发酵温度20℃,接种量4.0×107cfu/mL,酿造酒中相对甲醇含量172.9mg/L,比酿酒工艺优化前的206mg/L降低16%。5.通过是否通氧的不同发酵时间甲醇生成量的研究,得出接种后先经过4h200r/min28℃摇床的酵母好氧培养,再静止发酵,在快速发酵4d后甲醇的生成量最低,其绝对甲醇量为99.1mg/L,相对甲醇量为161.1mg/L,比酿造工艺优化后的相对甲醇量172.9mg/L l,降低6.8%。

何志礼[9](2000)在《山楂蜜枣饮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这是一项用山楂、蜂蜜和红枣制造山楂蜜枣饮的研究。山楂、蜂蜜和红枣都是我国传统的食药两用资源 ,在中医药和保健食品中经常使用。山楂还是我国特有的果树。本研究与类似饮料及其研究相比有以下优点 :( 1)山楂的红枣的浸提均采用果胶酶以缩短浸提时间 ,提高浸出率 ;( 2 )产品的澄清采用了果胶酶—蜂蜜复合澄清剂以降低澄清温度 ,缩短澄清时间 ,减少果胶用量 ;( 3)红枣烘焙产生蜜香 ,配以优良蜂蜜 ,使产品具极其浓郁的蜜枣香风味。研究过程采用正交试验法得出最佳生产工艺条件 :( 1)山楂浸提 :细度过 4 0目、果胶酶 0 1%、浸提温度 50℃、浸提时间 6 0min ;( 2 )红枣烘焙和浸提 :烘焙温度6 0℃、烘焙时间 6 0min、浸提温度 50℃、浸提时间 30min ;( 3)产品澄清 :果胶酶 0 0 5%、蜂蜜 3%、温度2 5℃、时间 80min ;( 4)产品的最佳配方 :山楂汁 4 5%、红枣汁 52 %、蜂蜜 3%、蛋白糖 0 1%。山楂密枣饮色泽红亮、透明 ;枣香和蜜香融为一体、酸甜适口 ;且山楂、蜂蜜和红枣的营养保健作用互补、相得益彰 ,具有较好的开胃、健脾、提高免疫力、延缓衰老、降血脂和降血压的保健功能 ,是极具代表性的东方保健饮料

徐晶[10](2002)在《山楂果醋及山楂茶的研究与开发》文中指出本论文对山楂果醋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发酵过程样液中各主要成分的变化,确定了山楂果醋的加工工艺及工艺参数。山楂采用酶法取汁,最佳工艺参数为果胶酶添加量0.05%,酶解时间3.5 h,酶解温度35℃,加水量1-2倍果重。酒精发酵采用活性酒精干酵母,添加量0.1%,酒精发酵48h。醋酸发酵接种醋酸菌,采用液体深层发酵72h,醋酸含量可达5-7%。经过滤、澄清、杀菌制成山楂果醋。成品酸味柔和,同时还保留水果的清香和山楂的有效成分,是一种具有保健作用的果醋。本文还对山楂茶进行了研究,确定了山楂茶加工的方法,研究了山楂中的黄酮类物质的溶出和饮用条件的关系。实验发现选用不经加热处理的山楂为原料可以提高产品中的黄酮含量,饮用时浸泡温度高有利于黄酮的溶出,浸泡时间以10-30min最佳,浸泡次数不宜超过三次。

二、应用果胶酶液化技术提高山楂浸出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应用果胶酶液化技术提高山楂浸出率(论文提纲范文)

(3)绞股蓝山楂新型复合饮料的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选题背景
        1.1.1 饮料的食品安全问题
        1.1.2 消费者的需求
        1.1.3 绞股蓝和山楂的加工现状
        1.1.4 绞股蓝和山楂的市场展望
    1.2 绞股蓝的概况
        1.2.1 绞股蓝的功效
        1.2.2 绞股蓝对人体的作用
    1.3 山楂的概况
        1.3.1 山楂的功效
        1.3.2 山楂的化学成分
        1.3.3 山楂中有机酸总和量的实验测定
        1.3.4 山楂的食疗
    1.4 绞股蓝和山楂的国外研究
        1.4.1 绞股蓝的国内外研究
        1.4.2 山楂的国内外研究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2.2 仪器设备
    2.3 工艺流程
        2.3.1 绞股蓝的选材和清洗
        2.3.2 绞股蓝的粉碎
        2.3.3 绞股蓝的浸提
        2.3.4 绞股蓝的粗滤
        2.3.5 山楂的清洗、破碎、加热软化
        2.3.6 山楂浸提
        2.3.7 山楂汁的过滤
        2.3.8 离心
        2.3.9 稀释调配、添加添加剂
        2.3.10 灭菌,脱气,罐装
第3章 结果与讨论
    3.1 浸提方法
        3.1.1 一次浸提法
        3.1.2 逆流式浸提
        3.1.3 多次浸提法
        3.1.4 三种浸提方法的比较
    3.2 绞股蓝汁制备的分析
        3.2.1 浸提条件对绞股蓝浸提率的影响
        3.2.2 浸提条件对绞股蓝浸提液色泽的影响
    3.3 山楂浸提
        3.3.1 山楂热浸提工艺参数优选分析
        3.3.2 山楂冷冻浸提工艺分析
        3.3.3 山楂酶法浸提工艺优化分析
    3.4 绞股蓝汁、山楂汁的稀释及配比
    3.5 甜味剂的种类选择和用量确定
        3.5.1 甜味剂的种类选择
        3.5.2 麦芽糖醇的添加量确定
        3.5.3 柠檬酸用量的确定
        3.5.4 正交实验结果与分析
    3.6 稳定剂、防腐剂的选择与添加
        3.6.1 稳定剂的选择与添加
        3.6.2 防腐剂的选择与添加
    3.7 质量标准
        3.7.1 感官指标
        3.7.2 理化指标
        3.7.3 微生物指标
第4章 结论与研究展望
    4.1 结论
    4.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4)水果加工中还原型Vc与氧化型Vc变化及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文献综述及立题思路
    1.1 水果加工中VC变化及其控制的研究进展
        1.1.1 水果VC的结构及特性
        1.1.1.1 VC结构
        1.1.1.2 VC的特性
        1.1.2 水果加工中AA变化的研究概况
        1.1.2.1 温度对AA的影响
        1.1.2.2 空气对AA的影响
        1.1.2.3 pH值对AA的影响
        1.1.2.4 酶对AA的影响
        1.1.2.5 金属离子对AA的影响
        1.1.2.6 光线对AA的影响
        1.1.2.7 水对AA的影响
        1.1.2.8 其他因素对AA的影响
        1.1.3 水果DHA的研究概况
        1.1.4 研究水果DHA的意义
    1.2 文献资料分析与立题思路
        1.2.1 文献资料分析
        1.2.1.1 不同水果种类和品种的AA和DHA含量研究
        1.2.1.2 水果加工中AA降解的动力学研究
        1.2.1.3 不同水果AA与DHA对温度、空气、光线的反应
        1.2.1.4 水果加工中DHA的变化规律
        1.2.1.5 食品高新技术对控制水果加工中AA与DHA损失的效应
        1.2.1.6 合成与天然抗氧化剂对控制水果加工过程中AA与DHA损失的效应
        1.2.2 立题思路
第二章 常见水果还原型VC(AA)和氧化型VC(DHA)含量及稳定性研究
    2.1 材料与方法
        2.1.1 材料
        2.1.2 试验处理
        2.1.2.1 常见水果VC含量测定
        2.1.2.2 空气对水果VC含量的影响
        2.1.2.3 温度对水果VC的影响
        2.1.3 仪器设备
        2.1.4 VC测定方法
        2.1.5 数据处理及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2.1 常见水果AA与DHA含量分析
        2.2.2 空气对水果AA与DHA变化的影响
        2.2.3 温度与时间对水果AA和DHA变化的影响
    2.3 讨论与结论
第三章 猕猴桃VC降解动力学的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
        3.1.2 猕猴桃VC降解动力学研究方法
        3.1.3 VC测定方法
        3.1.4 数据处理 所有数据均重复3次
    3.2 结果与讨论
        3.2.1 猕猴桃果汁中的VC降解途径
        3.2.2 温度对猕猴桃汁VC降解反应速度的影响
    3.3 结论
第四章 水果半成品保藏中AA与DHA变化的研究
    4.1 材料与方法
        4.1.1 材料
        4.1.2 方法
        4.1.2.1 水果原汁加工过程
        4.1.2.2 水果果浆加工过程
        4.1.2.3 抗氧化剂处理
        4.1.3 仪器和设备
        4.1.4 VC测定方法:
        4.1.5 数据处理
    4.2 结果与分析
        4.2.1 三种水果半成品保藏中AA与DHA含量变化
        4.2.1.1 三种水果原汁保藏中AA与DHA含量变化
        4.2.1.2 三种水果果浆保藏中AA与DHA含量变化
        4.2.2 抗氧化剂对猕猴桃原汁保藏中AA与DHA变化的影响
        4.2.2.1 抗氧化剂对猕猴桃原汁保藏中AA变化的影响
        4.2.2.2 抗氧化剂对猕猴桃原汁保藏中DHA变化的影响
        4.2.3 抗氧化剂对草莓原汁保藏中AA与DHA变化的影响
        4.2.3.1 抗氧化剂对草莓原汁保藏中AA变化的影响
        4.2.3.2 抗氧化剂对草莓原汁保藏中DHA变化的影响
        4.2.4 抗氧化剂对山楂原汁保藏中AA与DHA变化的影响
        4.2.4.1 抗氧化剂对山楂原汁保藏中AA变化的影响
        4.2.4.2 抗氧化剂对山楂原汁保藏中DHA变化的影响
        4.2.5 抗氧化剂对猕猴桃果浆保藏中AA与DHA变化的影响
        4.2.5.1 抗氧化剂对猕猴桃果浆保藏中AA变化的影响
        4.2.5.2 抗氧化剂对猕猴桃果浆保藏中DHA变化的影响
        4.2.6 抗氧化剂对草莓果浆保藏中AA与DHA变化的影响
        4.2.6.1 抗氧化剂对草莓果浆保藏中AA变化的影响
        4.2.6.2 抗氧化剂对草莓果浆保藏中DHA变化的影响
        4.2.7 抗氧化剂对山楂果浆保藏中AA与DHA变化的影响
        4.2.7.1 抗氧化剂对山楂果浆保藏中AA变化的影响
        4.2.7.2 抗氧化剂对山楂果浆保藏中DHA变化的影响
    4.3 结论
第五章 猕猴桃加工中AA和DHA变化的研究
    5.1 材料与方法
        5.1.1 材料及设备
        5.1.1.1 材料
        5.1.1.2 仪器设备
        5.1.2 试验处理
        5.1.2.1 温度与时间对猕猴桃AA与DHA变化的影响
        5.1.2.2 微波软化
        5.1.2.3 打浆对猕猴桃AA与DHA变化的影响
        5.1.2.4 空气对猕猴桃半成品AA与DHA变化的影响
        5.1.2.5 光线与存放时间对猕猴桃AA与DHA变化的影响
        5.1.2.6 真空浓缩对猕猴桃AA与DHA的影响
        5.1.2.7 杀菌、冷却:
        5.1.3 VC测定方法
        5.1.4 数据处理
    5.2 结果与分析
        5.2.1 加热温度与时间对猕猴桃AA与DHA变化的影响
        5.2.2 微波热烫对猕猴桃AA与DHA变化的影响
        5.2.3 打浆对猕猴桃AA与DHA变化的影响
        5.2.4 空气对猕猴桃AA与DHA变化的影响
        5.2.5 光线对猕猴桃AA与DHA变化的影响
        5.2.6 真空浓缩对猕猴桃果酱中AA与DHA变化的影响
        5.2.7 杀菌对猕猴桃果酱AA与DHA变化的影响
    5.3 讨论与结论
第六章 草莓加工中还原型VC和氧化型VC变化的研究
    6.1 材料与方法
        6.1.1 材料
        6.1.2 试验处理及VC含量测定
        6.1.2.1 清洗
        6.1.2.2 压榨
        6.1.2.3 软化
        6.1.2.4 打浆
        6.1.2.5 澄清
        6.1.2.6 灭菌
        6.1.2.7 冷却
        6.1.3 仪器设备
        6.1.4 VC 测定方法
        6.1.5 数据处理
    6.2 结果与分析
        6.2.1 清洗对草莓AA与DHA变化的影响
        6.2.2 压榨对草莓AA与DHA变化的影响
        6.2.3 澄清过程中AA含量的变化
        6.2.4 热烫对草莓AA与DHA变化的影响
        6.2.5 打浆对草莓AA与DHA变化的影响
        6.2.6 灭菌对草莓汁AA与DHA变化的影响
        6.2.7 冷却过程中草莓汁AA与DHA的变化
    6.3 讨论与结论
第七章 山楂加工中还原型VC和氧化型VC变化的研究
    7.1 材料与方法
        7.1.1 材料
        7.1.2 方法
        7.1.2.1 去核
        7.1.2.2 破碎
        7.1.2.4 山楂汁软化浸提
        7.1.2.5 山楂汁澄清
        7.1.2.6 糖煮
        7.1.2.7 干燥
        7.1.3 仪器设备
        7.1.4 测定方法
        7.1.5 VC测定方法:
        7.1.6 数据处理
    7.2 结果与分析
        7.2.1 去核对山楂AA与DHA变化的影响
        7.2.2 破碎对山楂AA与DHA变化的影响
        7.2.3 打浆对山楂AA与DHA变化的影响
        7.2.4 果胶酶浸提对山楂汁AA与DHA变化的影响
        7.2.5 壳聚糖和果胶酶澄清对山楂汁AA与DHA变化的影响
        7.2.5.1 壳聚糖澄清山楂汁正交试验结果
        7.2.5.2 果胶酶澄清山楂汁正交试验结果
        7.2.6 糖煮对山楂AA与DHA变化的影响
        7.2.7 干燥对山楂AA与DHA变化的影响
    7.3 讨论与结论
第八章 全文结论与展望
    8.1 全文结论
    8.2 展望
致 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5)酶法液化制备澄清型香蕉汁(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Ⅰ
ABSTRACTⅣ
第一章 绪论
    1.1 香蕉的营养与开发现状
        1.1.1 香蕉中的碳水化合物
        1.1.2 香蕉中的维生素
        1.1.3 香蕉中的矿物质
        1.1.4 香蕉中的抗氧化物质
        1.1.5 香蕉中的神经递质
        1.1.6 香蕉的开发利用
    1.2 饮料产业的发展动向
        1.2.1 我国饮料产业的发展现状
        1.2.2 发展我国果汁饮料的必要性
        1.2.3 酶制剂在果汁饮料生产中的应用
    1.3 酶法液化果蔬的研究概况
        1.3.1 植物细胞壁的结构特征
        1.3.2 液化酶的种类和作用机理
    1.4 酶法澄清果蔬汁的研究概况
        1.4.1 果蔬汁悬浮颗粒的化学组成
        1.4.2 果胶酶澄清果蔬汁的机理
    1.5 果蔬汁色泽稳定性的研究
    1.6 澄清型果蔬汁储藏中的后混浊
        1.6.1 淀粉
        1.6.2 果胶类物质
        1.6.3 酚类化合物
        1.6.4 蛋白质
    1.7 立题的目的和意义
    1.8 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参考文献
第二章 澄清型香蕉汁的酶法生产
    2.1 前言
    2.2 材料与设备
    2.3 实验方法
    2.4 结果与讨论
        2.4.1 不同成熟度香蕉的理化指标分析
        2.4.2 香蕉果肉中多酚氧化酶与过氧化物酶的热稳定性
        2.4.3 热烫时间对杀菌前后香蕉汁色泽的影响
        2.4.4 香蕉汁加工过程中褐变原因分析
        2.4.4.1 酶促褐变
        2.4.4.2 非酶促褐变
        2.4.5 液化用酶的酶活力测定
        2.4.6 果浆酶液化香蕉浆的最佳工艺条件确定
        2.4.6.1 果浆酶用量对香蕉汁得率与澄清度的影响
        2.4.6.2 果浆酶处理温度对香蕉汁得率与澄清度的影响
        2.4.6.3 酶处理时间对香蕉汁得率与澄清度的影响
        2.4.6.4 果浆酶液化香蕉浆最佳条件的选择
        2.4.7 几种碳水化合物酶制备香蕉汁的优化试验
        2.4.8 澄清型香蕉果汁的成分分析
    2.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复合酶液化香蕉浆机理探讨
    3.1 前言
    3.2 材料与设备
    3.3 实验方法
    3.4 结果与讨论
        3.4.1 酶法液化对香蕉汁得率与品质的影响
        3.4.2 混合酶制剂液化对香蕉浆粘度的影响
        3.4.3 液化前后香蕉浆部分成分的变化
        3.4.4 液化前后香蕉浆醇不溶物中性糖含量的变化
        3.4.5 酶法液化对醇不溶物中多糖相对分子质量的影响
        3.4.6 加工工艺对香蕉果肉显微结构的影响
        3.4.6.1 新鲜香蕉果肉的显微结构
        3.4.6.2 热烫处理对香蕉果肉显微结构的影响
        3.4.6.3 酶法液化对香蕉果肉显微结构的影响
        3.4.7 复合酶制剂对香蕉果肉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
    3.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果浆酶澄清香蕉汁机理研究
    4.1 前言
    4.2 材料与设备
    4.3 实验方法
    4.4 结果与讨论
        4.4.1 果浆酶活力测定
        4.4.2 果浆酶澄清过程中香蕉汁理化性质的变化
        4.4.2.1 果浆酶澄清过程中香蕉汁澄清度的变化
        4.4.2.2 果浆酶澄清过程中香蕉汁粘度的变化
        4.4.2.3 果浆酶澄清过程中香蕉汁游离羧基含量的变化
        4.4.2.4 果浆酶澄清过程中香蕉汁还原糖含量的变化
        4.4.3 果浆酶澄清过程中香蕉汁悬浮颗粒粒径分布的变化
        4.4.4 果浆酶澄清过程中香蕉汁悬浮颗粒表面电位的变化
        4.4.5 不同胶体分子对香蕉汁澄清度的影响
        4.4.6 果浆酶澄清前后香蕉汁混浊颗粒的化学组成变化
        4.4.6.1 香蕉汁混浊颗粒中的蛋白质
        4.4.6.2 香蕉汁混浊颗粒中糖类组成的变化
        4.4.6.3 香蕉汁混浊颗粒中酚类化合物含量的变化
        4.4.7 香蕉汁混浊物酶解前后超微结构比较
        4.4.8 果浆酶澄清香蕉汁的探讨
    4.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五章 香蕉汁储藏稳定性研究
    第一节 香蕉汁储藏期间色泽稳定性研究
        5.1.1 前言
        5.1.2 实验材料与设备
        5.1.3 实验方法
        5.1.4 结果与讨论
        5.1.4.1 不同储藏温度对香蕉汁色泽的影响
        5.1.4.2 香蕉汁储藏期间化学成分的变化
        5.1.4.3 香蕉汁储藏期间酸度变化
        5.1.4.4 香蕉汁储藏期间非酶褐变动力学研究
        5.1.5 本节小结
    第二节 香蕉汁储藏期间二次混浊的研究
        5.2.1 前言
        5.2.2 实验材料与设备
        5.2.3 实验方法
        5.2.4 结果与讨论
        5.2.4.1 澄清型香蕉汁中与混浊有关的酚类化合物含量估测
        5.2.4.2 澄清型香蕉汁中与混浊有关的蛋白质含量估测
        5.2.4.3 澄清型香蕉汁二次沉淀物成分分析
        5.2.4.4 香蕉汁二次沉淀中的碳水化合物
        5.2.4.5 香蕉汁二次沉淀中的蛋白质
        5.2.4.6 澄清型香蕉汁二次沉淀的显微结构
        5.2.5 本节小结
    参考文献
第六章 香蕉汁挥发性成分分析
    6.1 前言
    6.2 材料与设备
    6.3 实验方法与数据处理
    6.4 结果与讨论
        6.4.1 新鲜香蕉挥发性香味物质的鉴定
        6.4.2 香蕉汁挥发性香味物质的鉴定
        6.4.3 香蕉汁中挥发性酯类化合物
        6.4.4 香蕉汁中挥发性醇类化合物
        6.4.5 香蕉汁中挥发性酸类化合物
        6.4.6 香蕉汁中挥发性羰基化合物
        6.4.7 香蕉汁中挥发性芳香族化合物
        6.4.8 香蕉汁中其它挥发性物质
    6.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主要结论
论文创新点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相关论文
致谢

(6)食用仙人掌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工艺(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主要试剂
    1.3 主要仪器
    1.4 试验方法
        1.4.1 标准曲线回归方程的建立[3]
        1.4.2 乙醇浓度对提取率的影响
        1.4.3 料液比对提取率的影响
        1.4.4 温度对提取率的影响
        1.4.5 时间对提取率的影响
        1.4.6 设计正交试验优化提取工艺
2 结果与讨论
    2.1 乙醇体积分数对食用仙人掌黄酮类化合物浸出率的影响
    2.2 料液比对食用仙人掌黄酮类化合物的影响
    2.3 温度对食用仙人掌黄酮类化合物浸出率的影响
    2.4 浸提时间对食用仙人掌黄酮类化合物浸出率的影响
    2.5 正交试验优化提取工艺
3 结 论

(7)果胶酶及其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果胶酶
    1.1 果胶酶的分类
    1.2 果胶酶生产菌种的选育
    1.3 微生物果胶酶的发酵生产
2 果胶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2.1 果蔬汁澄清
    2.2 改善果酒的品质
    2.3 提取生物活性功能成分
    2.4 茶和咖啡发酵
    2.5 油脂提取
3 结论及展望

(8)降低甘蔗蒸馏酒中甲醇生产量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我国甘蔗生产和加工现状
        1.2.1 我国甘蔗的种植情况
        1.2.2 甘蔗的营养价值和用途
    1.3 蒸馏酒中甲醇的危害及限量要求
        1.3.1 甲醇的危害
        1.3.2 甲醇的检测的限量要求
    1.4 蒸馏酒中甲醇来源及降低甲醇含量的研究现状
        1.4.1 蒸馏酒中甲醇的来源
        1.4.2 降低蒸馏酒中甲醇含量的研究
    1.5 甘蔗汁蒸馏酒的生产工艺
        1.5.1 朗姆酒的发酵工艺
        1.5.2 朗姆酒的蒸馏工艺
        1.5.3 朗姆酒的贮存与调配
    1.6 酒中甲醇测定方法的进展
        1.6.1 比色法
        1.6.2 气相色谱法
        1.6.3 高效液相色谱法
        1.6.4 酶电极法
        1.6.5 固定化酶-流动注射分析法
        1.6.6 激光拉曼光谱法
        1.6.7 Fourier 变换红外光谱法
        1.6.8 折射法
        1.6.9 蒸馏法
    1.7 本研究课题的提出
        1.7.1 立题背景
        1.7.2 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第二章 顶空气相色谱内标法测定蒸馏酒中甲醇的含量
    2.1 引言
    2.2 实验原料、试剂与设备、培养基及分析方法
        2.2.1 实验原料
        2.2.2 培养基
        2.2.3 主要实验药品
        2.2.4 实验仪器与设备
        2.2.5 分析方法-顶空气相色谱法
    2.3 实验方法
    2.4 结果与分析
        2.4.1 实验数据及标准曲线
        2.4.2 精密度试验
    2.5 溶剂及内标物的选择
        2.5.1 溶剂的选择
        2.5.2 内标物的选择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麦芽汁制备工艺的优化
    3.1 引言
    3.2 实验原料、试剂与设备、培养基
        3.2.1 实验原料
        3.2.2 主要试剂及配制
        3.2.3 主要药品
        3.2.4 培养基
        3.2.5 实验仪器与设备
    3.3 实验方法
        3.3.1 麦芽汁浸出温度的确定
        3.3.2 麦芽浸出率的测定方法
        3.3.3 麦芽汁蛋白质含量的测定方法
        3.3.4 麦芽汁提取工艺的优化
        3.3.5 优化温度下糖化的麦芽汁的还原糖测定
        3.3.6 有代表性温度糖化麦芽汁的蛋白含量的测定
        3.3.7 麦芽汁提取工艺的确定
        3.3.8 不同浓度麦芽汁对甲醇及总酯产生的影响
        3.3.9 总酯及甲醇的测定方法
    3.4 结果与分析
        3.4.1 不同浓度麦芽汁对甲醇及甲醇产生的影响
        3.4.2 不同温度下糖化 90min 的浸出率、还原糖及蛋白质含量的测定
        3.4.3 简化工艺的三个代表性温度的确定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甘蔗中的甘氨酸及胶体物质对蒸馏酒中甲醇的影响
    4.1 引言
    4.2 实验原料、试剂及设备、培养基及分析方法
        4.2.1 实验原料
        4.2.2 实验主要药品
        4.2.3 实验仪器与设备
        4.2.4 主要试剂及配制
        4.2.5 培养基
        4.2.6 分析方法
    4.3 实验方法
        4.3.1 复合果胶酶与甘蔗汁中果胶质的反应
        4.3.2 纤维素酶与甘蔗汁中纤维素及半纤维素的反应
        4.3.3 接种及发酵
        4.3.4 甘蔗汁中的纤维素产生甲醇的量
        4.3.5 菌种的预处理
        4.3.6 柱前衍生
        4.3.7 衍生物检测波长和出峰时间的确定
        4.3.8 甘氨酸标准曲线的确定
        4.3.9 酵母浸膏中甘氨酸含量的确定
        4.3.10 发酵条件
        4.3.11 甘氨酸对甲醇生成的影响
    4.4 结果与分析
        4.4.1 果胶质对蒸馏酒中甲醇产生的影响
        4.4.2 纤维素对蒸馏酒中甲醇产生的影响
        4.4.3 甘蔗汁中的纤维素生成甲醇的量
        4.4.4 衍生物的最大吸收波长和出峰时间
        4.4.5 甘氨酸的工作曲线
        4.4.6 酵母浸膏中甘氨酸的含量
        4.4.7 酵母浸膏中甘氨酸理论上产生甲醇的量
        4.4.8 甘氨酸对甲醇生成的影响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低产甲醇酿酒酵母菌株的诱变选育
    5.1 引言
    5.2 实验原料、试剂与设备、培养基及分析方法
        5.2.1 实验原料
        5.2.2 主要试剂及配制
        5.2.3 实验仪器与设备
        5.2.4 培养基
        5.2.5 分析方法-顶空气相色谱法
    5.3 实验方法
        5.3.1 硫酸二乙酯(DES)诱变
        5.3.2 紫外诱变实验
        5.3.3 常压室温等离子体诱变
        5.3.4 筛选试验及发酵试验
    5.4 结果分析
        5.4.1 硫酸二乙酯(DES)诱变剂量的确定
        5.4.2 紫外线照射计量的确定
        5.4.3 常压室温等离子体诱变剂量的确定
        5.4.4 筛选的不同菌株发酵试验的结果
        5.4.5 酿造酵母菌种的确定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发酵工艺优化与低甲醇甘蔗酒的酿造技术
    6.1 引言
    6.2 实验原料、试剂与设备、培养基及分析方法
        6.2.1 实验原料
        6.2.2 培养基
    6.3 实验方法
        6.3.1 发酵工艺的优化
        6.3.2 好氧发酵时间
        6.3.3 发酵初期
        6.3.4 快速发酵阶段
    6.4 结果与分析
        6.4.1 单因素实验结果与分析
        6.4.2 好氧发酵时间对甲醇产生的影响
        6.4.3 发酵初期产生甲醇的量
        6.4.5 不经过好氧发酵阶段,不同发酵阶段对甲醇产生的影响
        6.4.6 经过 4h 好氧发酵后,不同发酵阶段产生甲醇的量
    6.5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9)山楂蜜枣饮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前言——配方设计原理
2 材料与方法
    2.1 原料与辅料
        2.1.1 原料:山楂 (片、山东产) ;枣 (大红枣、陕西产) ;蜂蜜 (枣花蜜、湖北产符合
        2.1.2 辅料:蛋白糖 (朗氏蛋白糖
    2.2 设备和工具
    2.3 生产方法与工艺流程
        2.4.2 红枣汁的制备
        2.4.3 蜂蜜汁制备
        2.5.3 微生物指标:见表3;
    2.5 产品检验
        2.5.1 感观指标:见表1;
        2.5.2 物理化学指标:见表2;
    2.5 检验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山楂浸提试验
    3.2 红枣烘烤、浸提试验
    3.3 山楂蜜枣饮澄清试验
    3.4 山楂蜜枣饮配方筛选试验
4 结 论

(10)山楂果醋及山楂茶的研究与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山楂加工研究的现状和进展
    1.3 本课题的提出
    1.4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和内容
第二章 山楂果醋加工工艺的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材料和方法
    2.3 结果与分析
    2.4 小结
第三章 山楂茶加工工艺的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材料和方法
    3.3 结果与分析
    3.4 小结
第四章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2 对后续工作的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四、应用果胶酶液化技术提高山楂浸出率(论文参考文献)

  • [1]应用果胶酶液化技术提高山楂浸出率[J]. 赵全,毛旭民. 黑龙江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9(04)
  • [2]果胶酶液化条件对山萸肉汁品质的影响[J]. 张德权,陈锦屏.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00(06)
  • [3]绞股蓝山楂新型复合饮料的研制[D]. 陈志杰. 集美大学, 2013(04)
  • [4]水果加工中还原型Vc与氧化型Vc变化及控制研究[D]. 高愿军.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4(04)
  • [5]酶法液化制备澄清型香蕉汁[D]. 王素雅. 江南大学, 2004(01)
  • [6]食用仙人掌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工艺[J]. 梁平,赖凤英,金鑫.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04(09)
  • [7]果胶酶及其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 田英华,刘晓兰,郑喜群,杜国军. 中国酿造, 2017(03)
  • [8]降低甘蔗蒸馏酒中甲醇生产量的研究[D]. 武晓娜. 华南理工大学, 2012(01)
  • [9]山楂蜜枣饮的研究[J]. 何志礼. 成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0(01)
  • [10]山楂果醋及山楂茶的研究与开发[D]. 徐晶. 中国农业大学, 2002(02)

标签:;  ;  ;  ;  ;  

果胶酶液化技术提高山楂提取率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