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服务承诺:国外企业经营新潮(论文文献综述)
黎海慧[1](2021)在《企业战略转型与价值创造研究 ——以新潮能源为例》文中认为
陈田[2](2021)在《业绩承诺预期下网游类公司并购绩效研究 ——以恺英网络并购浙江盛和为例》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并购已成为企业扩张实力的重要方法。就网游产业而言,其作为一个典型的轻资产行业,近几年发展迅速,网游公司之间的并购十分活跃。而在并购时常采用收益法进行价值评估。因此,网游类公司之间发生并购时就会引入业绩承诺制度来促进、保障并购的顺利完成,减少主并方的并购风险。根据Wind数据库统计,在A股网游类公司并购中业绩承诺签订率由2015年的50.91%上升至2019年的71.13%。而业绩承诺同时也会带来高溢价、高商誉,当并购标的业绩不达预期时,会发生商誉减值,影响到并购企业的业绩。本文通过分析恺英网络并购浙江盛和的案例,探究业绩承诺制度对企业并购绩效的影响,以此给网游类公司并购中使用业绩承诺给予相关参考。首先,本文梳理了业绩承诺动因、业绩承诺与并购绩效、并购绩效评估方法的相关文献。企业在并购中基于信息不对称会采用业绩承诺,业绩承诺可以产生信号传递作用、激励作用以及保护并购方利益,但是业绩承诺在并购中也会给并购双方带来风险。其次,对典型案例进行分析,包括恺英网络、浙江盛和的相关情况、并购动因、业绩承诺情况、业绩承诺动因及风险等。文中运用事件分析法探究了此次并购的短期绩效;随后,运用了因子分析法对2016年-2019年恺英网络并购前后的财务绩效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恺英网络在并购当年的得分稍许下降,但在行业内排名不变,其营业收入、净利润等也达到了成立以来的顶峰,在并购后第二年财务绩效出现大幅下滑,净利润为负。在绩效评分以后,对恺英网络使用业绩承诺后并购绩效下滑进行原因分析。并购后长期绩效表现不佳其主要原因是:对标的企业的发展评估后计提了大额的商誉减值准备,管理层的不作为,企业上市后忽略了主业发展,加之2018年游戏版号的停止发放。在对案例分析过程中,也通过统计发现网游类公司并购中使用业绩承诺较为普遍,但大部分公司都因为计提了大额的商誉导致其并购后业绩表现不佳。最终,基于研究结果对网游类公司在并购中使用业绩承诺提出了相关建议。
常芷瑄[3](2020)在《基于平衡计分卡的分众传媒借壳上市绩效研究》文中提出文化传媒行业的传统传播格局正在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发生着剧烈的变化,传统电视和平面报纸杂志媒体广告收入持续下降,楼宇媒体、影院媒体、移动互联网为代表的数字新媒体广告收入持续增长,再加上我国政府先后出台多项利好政策促进文化传媒行业发展,因此越来越多的文化传媒企业都积极进行战略转型,渴望进入资本市场来提升综合实力。国内企业上市一般通过两种途径:IPO和借壳上市,此前证监会曾出台多项规定提高借壳门槛、严格管控借壳行为,但由于文化传媒企业是典型的“轻资产”行业,因此借壳依旧是文化传媒企业上市的第一选择。伴随着近年来文化产业迅速扩张,文化传媒企业已经成为借壳上市群体中的主力军,但是国内外目前对借壳的研究多集中于房地产和金融领域,因此文化传媒企业的借壳上市仍然具备一定的研究价值和研究意义。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选择了号称“中国传媒第一股”的分众传媒借壳上市案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总结目前学者们在借壳上市方面的研究方法,发现相比于一些传统的绩效评价手段,平衡计分卡可以更加全面地衡量企业的真实绩效,因此本文采用平衡计分卡方法对分众传媒借壳上市后的绩效进行评估。研究按照以下思路展开:首先交待了我国文化传媒行业借壳上市的现状、交易双方基本情况和借壳操作流程等背景;其次从分众传媒、七喜控股和外部市场环境三个方面分析了本次借壳的动因;接着从财务、客户、内部流程、学习和成长四个维度构建分众传媒的绩效评价体系,选定每个框架下的二级指标和三级指标,再结合分众传媒借壳前后约六年的年报数据,对其进行全面的绩效评价,并在此基础上合理预测企业未来的业绩走向;最后结合实际,对分众传媒提升未来绩效提出可行性建议,归纳出在此之后拟上市的文化传媒企业能够参考的成功经验。研究结果表明,分众传媒本次借壳上市取得了毋庸置疑的成绩。根据平衡计分卡的评价结果,分众传媒在借壳上市后财务绩效得到明显改善,各项非财务指标也都较上市前都不同程度的提升,增强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总体上实现了最初的借壳战略目标,此外还出色的完成了借壳时签订的对赌条款。因此,社会各方都对分众传媒未来的发展保持乐观,认为在未来至少五年内保持稳步上升的态势。但企业也必须认识到,回归A股只是打开国内资本市场的起点,未来应该持续关注企业的偿债能力、技术研发以及并购后的业务整合,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走得更远。
于芳彬[4](2020)在《长电科技并购星科金朋融资策略研究》文中指出半导体集成电路的发展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具有战略性作用,我国已成为全球集成电路产业增速最快、市场需求最大的地区。但与西方成熟的产业链条相比,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存在整体竞争力不强,自给率偏低,关键核心技术研发能力较弱等问题。半导体集成电路产业是高度全球化的产业,许多企业通过跨国并购的方式获得国际先进技术,实现资源整合、促进产业链协调发展、扩大市场份额以此谋求企业长久发展。长电科技是中国最大、全球第三大半导体封装测试企业,2015年公司收购当时全球第四大封装测试企业星科金朋,获得先进封装大规模量产技术和国际一流客户群,进入国际半导体行业生态链的主流,作为集成电路产业基金投资半导体行业跨境并购第一单,具有行业风向标意义,体现出国家对集成电路产业通过国际并购发展壮大的鼓励和支持。论文深入研究了长电科技并购星科金朋融资策略。论文运用了委托代理理论、优序融资理论和控制权理论,对长电科技并购星科金朋的融资策略进行了研究。采用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与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对长电科技并购的资金需求、支付方式、融资方式和融资风险进行了深入分析。运用了财务杠杆指标和Z值模型发现并购融资存在定价风险、高杠杆融资带来的经营风险和融资后的财务风险。以长电科技近些年发展的分析为基础,以定性分析、财务分析、事件分析法进行了融资评价,发现并购融资存在债权融资过多导致后期偿付压力大、基金退出造成股权变动和财务整合成本高影响企业经营业绩等问题。根据以上分析研究对半导体行业的企业并购融资提出以下建议:首先,企业并购融资应提高现金流管理能力增强企业的偿付能力;其次,加强与基金公司合作,扩大融资规模增强融资能力;最后,合理配置资产,降低企业财务整合成本。
李洁[5](2020)在《阿里巴巴两种模式下并购的财务风险比较分析》文中研究指明在互联网普及的基础上,新零售概念的提出,为各大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方向,最明显的改变就是从O2O模式到新零售模式的转变,无论处于何种模式,企业都需要发展壮大,扩张业务。企业扩张业务最常用的战略就是并购重组,也逐渐形成了一种趋势。但是并购活动中,往往隐藏着巨大的风险,特别是财务风险,财务风险对并购活动的成功与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如何确定企业并购财务风险类型,判断不同模式下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提出针对性财务风险规避策略,对当下处于并购中的企业具有重要意义。论文首先系统梳理了国内外研究现状,对O2O模式、新零售模式及并购财务风险的相关概念进行概述;其次介绍了阿里巴巴在两种模式下的并购事件,分别是阿里巴巴对高德地图和饿了么的并购;然后分析了阿里巴巴在两种模式下进行并购的财务风险类型以及成因;接着建立F分数模型验证了两个模式下的并购财务风险大小存在差异性,根据结果比较分析了阿里巴巴的两个并购案例中财务风险,得到两者之间存在异同之处,分别为信息筛选、估值与支付的方式、整合后的后续经营等方面的相同,以及融资结构、支付时间、管理与技术整合方面的不同;然后又紧接上文分析,研究了两种模式下阿里巴巴对并购财务风险的控制措施,比较分析得出控制方法的异同点,分别是战略规划、支付方式、经营目标等方面的相同,以及筹资方式、资源整合、文化、技术和管理方式的不同;最后根据以上两方面的异同点得到对其他企业在两种模式下规避并购财务风险的启示,希望能为处于O2O模式或新零售模式下的企业进行并购时有效防范化解财务风险、提高并购成功率提供些许借鉴意义。
周婷[6](2020)在《结构化安排在新潮能源并购鼎亮汇通中的应用案例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并购基金已成为上市公司并购的主流方式,且其大多多为限合伙制组织形式,为促进有效融资,并购基金大多会进行结构化安排。优先级资本与劣后资本比值越大,杠杆效应越明显。目前,我国有较多成功的结构性并购基金参与上市公司并购的案例,但自2016年年底以来,并购基金参与并购的案例中均需解除或者调整其结构化安排方能通过证监会审核,如高新兴、新潮能源、华联股份等。2019年有9只结构化基金成功备案,但过程相当缓慢,与此同时,2018年“资管新规”的出台,明确了对资管产品的监管细则,由此可见,对结构化并购基金的监管形势已经发生变化。因此,本文的研究对并购基金结构化运用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采用案例研究法,研究对象为并购基金的结构化安排在新潮能源并购案例中的应用情况,此案例较为特殊,此次并购中的并购方新潮能源并没有直接收购标的油田资产,而是采用间接资产注入的方式,通过购买并购基金鼎亮汇通100%财产份额,以此间接持有标的油田;同时,被并购方即私募基金鼎亮汇通的结构化设计也颇为特殊,其第一层出资人即1名GP与12名LP并不存在结构设计,但向上穿透之后,发现其中6名LP的出资人中存在结构化安排,且杠杆比例较高,因而两次遭证监会询问,并最终以拆除结构化的方式得以过会,这也是近年相似的并购过会的普遍方式。本文首先阐述了研究背景和意义,对国内外当前的研究现状进行分类整理,介绍本文的研究方法与不足,并对本文相关概念相关理论进行阐述;其次,基于案例研究法对并购参与方的基本情况,并购的主要方案进行介绍包括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及股权转让等;然后研究了此次并购引入结构化的动因,并主要关注并购过程中结构化安排的情况,深入分析安排的合规性和相关风险,及其对新潮能源的财务状况及股权、市值方面的影响;最后结合案例和并购基金的结构化发展监管趋势,从上市公司融资角度以及并购基金结构化设计角度分别提出相应建议。
谭梦怡[7](2020)在《产业投资基金参与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后的退出策略研究 ——以长电科技并购星科金朋为例》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结合外部经济环境和产业投资基金自身的优势,产业投资基金逐渐成为了我国企业融资的又一重要渠道,推动我国经济向更好的趋势发展。产业投资基金的运作模式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筹资、投资和退出。其中退出作为最重要的运作环节,既关系着产业投资基金的收益现状,也关系到产业投资基金的持续发展情况。我们国家产业投资基金的主要退出方式有IPO退出、并购退出、股权回购退出和破产清算退出等。其中,相比其他退出方式,IPO退出占比相对较大,且IPO退出的投资收益较高。在2014年以前,我国产业投资基金主要依赖于投资项目公司在资本市场IPO上市而实现高回报的投资退出。但由于近年股票主板上市发行门槛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产业投资基金的顺利发展。且随着目前中国出现的并购重组热潮,许多产业投资基金出于国家战略性目标,帮助有并购需求的上市公司收购同行业或上下游企业,用于业务转型和开拓新业务等。此时,这类产业投资基金的退出方式就成了值得探讨的重要议题。本文基于对产业投资基金退出环节研究的这一目的,对长电科技并购星科金朋这一案例进行分析。首先通过梳理了产业投资基金的相关理论和文献,介绍了产业投资基金的业务模式和流程要点,最后以长电科技并购星科金朋为例子,介绍产业投资基金在参加上市企业并购事件后的退出操作要点和关键。文中详细分析了作为财务投资者之一的产业投资基金如何制定退出策略,如何将上市公司作为退出渠道,又是如何提前设计安排签订债转股和售股权协议等让产业基金投资者进一步认识到合理安排退出策略的必要性。随后,本文在产业投资基金退出策略的制定上得出一些启示,为同样助力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后想退出的产业投资基金,提供了很多可以借鉴的经验。同时也拓宽了我国产业投资基金的退出渠道,对我国金融体系的完善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也希望有助于解决我国目前产业投资基金退出渠道狭窄性问题。最后在之前分析的基础之上得出结论,以上市公司作为退出的一个新退出渠道将会成为我们国家产业投资基金退出的新的退出路径。
李逸伦[8](2020)在《分众传媒经营模式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企业创造价值的关键是经营模式,经营模式穿插在企业每一个成长阶段,企业规模无论大小都存在着一套贴合自身的经营模式。实际发展中,经营模式对于企业而言就像金字塔顶端,一套良性的经营模式是企业长久运行的根本保障,它是企业的持续盈利和快速增长的基础;它是企业科学发展的根本脉络,是企业总体战略方针的指引。因此研究经营模式有提高企业能力、促进企业良性发展的意义。本文选取“中国传媒第一股”的分众传媒作为案例公司。公司发展至今,形成了以楼宇广告和影院广告为主的广告企业,目前覆盖300万个电梯终端,5400个品牌加盟分众,日均触达用户5亿。在院线媒体上,与37家院线合作,布局12000块银幕。公司庞大的规模、可观利润以及股价表现引来了同行业的膜拜与效仿。但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分众传媒发展上没有紧跟时代步伐,2019年广告媒体营收比去年同期下滑了将近20%,影院媒体营收也同比下滑了17.92%就是最好的印证。究其原因有三点:第一,企业核心业务过于单一,且极易受市场大环境影响;第二,想在互联网时代只依靠地理、客户资源实现“护城河”的建立而不跟上时代发展是不可行的;第三,广告转化率计算不明晰,无法做到及时反馈效果。研究分众传媒的经营模式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对其研究定能得出可供参考的答案。目前学术界大多数认为战略管理大师哈默尔所提出的经营模式分析框架更具合理性与科学性,认为经营模式需要把握四个重点方面的要素,即顾客界面、核心战略、战略资源和价值网络[1]。因此本文基于哈默尔经营模式分析框架,结合本文研究主体公司分众传媒的企业特点,构建四要素分析框架,对分众传媒上市公司的经营模式进行研究。之后通过对分众传媒的绩效分析,对所得绩效表现进行综合评价;最后从实证分析出发,提出优化建议和借鉴意义。研究证明,在战略资源方面,企业核心竞争力和战略资源占有行业优势,核心战略方面,精准定位客户并且准确送达广告信息的优势强大,但经营宗旨上,企业过分依靠核心业务,而核心业务极易受大环境影响,对公司发展不利;企业主要依靠线下业务,与主流趋势向背,对企业未来的发展会造成一定影响等。公司绩效综合表现在同行业居中,这从2016到2018年三年的F值的变化趋势以及非财务绩效分析可得出[2]。公司未来发展除了依靠自身的改变也要依靠互联网企业支持,自身未来还需在广告受众忠实度、研发、业务扩充等方面不断优化。
林明灯[9](2020)在《母国制度对企业OFDI影响研究 ——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证据》文中提出对外直接投资(Outwar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简称OFDI)曾经是发达经济体跨国企业特有的经济现象,传统的国际投资理论也以其为研究对象,成果丰富且已形成较为完善理论体系。然而近十年,中国OFDI呈几何式增长,即使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全球资本流动规模持续下滑,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额仍逆势上扬,并于2016年首次成为全球第二大对外投资国。中企“走出去”发展轨迹,无法用传统OFDI理论中利益最大化解释:在经济飞速增长的趋势下,中企留在国内深耕发展才是合理选择,加之中企整体呈现国际化经验匮乏,自主品牌与技术拥有度较低等特征。传统理论无法从微观视域对中企OFDI行为做出合理解释,究其原因,发达经济体国内制度质量较高,营商环境优越,企业开展跨境投资无“后顾之忧”,无需考虑制度成本与政府寻租,母国制度可视为基本“背景”,但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普遍制度建设滞后,政府干预较高,尤其是处于转轨时期的中企OFDI收益更多体现宏观经济利益,而企业微观利益是被兼顾的,其OFDI行为势必受区域制度政策、地方政府治理、国际双边关系等因素的影响。基于上述背景,本文试图探讨和回应下述核心问题:国际投资领域中,母国制度包含哪些维度?它们间关系是什么?是否都能显着影响企业OFDI?母国制度能否与经典OFDI理论中的资源观、区位观相结合?最后,基于中国幅员辽阔、地域广袤,区域间制度体系演化差异大,地方政府调控力度高、范围广,涉外(投资)协议种类多、缔约频繁的特点,区域制度质量和企业OFDI选择是否具有显着的空间相关性?据此,本文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研究:(1)在梳理现有国际投资理论与研究基础上,综合中国对外投资制度变迁的历史背景有效评估母国制度影响中企OFDI的有效性。(2)以新制度经济学等经典理论为基础,解析母国制度的理论内涵与框架结构,并在修订OLI范式基础上构建母国制度嵌入的OFDI-S模型。(3)以2003-2015年上市企业OFDI决策为样本,通过Logit模型实证检验母国制度对中企国际化选择的直接影响与调节效应。(4)为中国政府提升区域OFDI水平提供政策建议。基于上述研究思路线索,本文得出结论可归纳为下:(1)母国制度分为国内层面(制度环境、政府治理)与国际层面(涉外制度),共三个维度。国内层面:税制结构优化、信贷制度改革、技术市场成熟、知识产权完善,政府干预降低,补助补贴增多、审批效能提升,腐败活动减少,都能激励中企境外投资,呈现对OFDI的“挤入”效应,另一方面,物权保护力度提升,契约机制有效实施,政府支出规模增加,公共品高质量供给,反而会抑制中企“走出去”,呈现对OFDI的“挤出”效应。国际层面:避免双重征税制度与双边投资协议多以资本流入国身份签订,中企在“走出去”进程中无法得到缔约国高标准待遇,因而两类协议无法促使中企OFDI,甚至避免双重征税制度更多呈现对OFDI的“挤出”效应,与之相反,自由贸易协定与境外经贸合作区对投资保护与投资激励态度更为积极、开放程度更高、范围更广、条款更具操作性,激励中企到缔约国投资作用效果更佳。(2)母国制度也能以企业所有权优势(或东道国区位优势)为媒介,间接影响企业OFDI选择。国内层面:物权制度、契约制度、信贷制度、技术交易市场与知识产权制度提升,以及政府干涉降低,补贴规模增大,寻租行为减少,都能赋予创新型中企更高水平的技术所有权优势,呈现母国制度“强化”技术所有权优势特征;而企业承担税率降低,公共品供给效率提升,研发投入较多企业倾向留在国内发展,呈现母国制度“弱化”创新型企业OFDI意愿特征。国际层面:涉外制度能优化东道国较低的法治质量与营商环境(如双边投资协议与自由贸易协定),降低东道国沉重的税收负担与不完善的基础设施对中资流入的抑制作用(如境外经贸合作区),鼓励中企到制度区位优势缺失的缔约国OFDI,呈现涉外制度“强化”东道国区位优势特征。(3)从“两个统筹”到“三个统筹”是中国加快对外开放水平战略思想的重大创新:国内层面,制度环境作为母国制度最为稳定的制度内核,其本身是静态框架,需要政府构建与之适应的执行机制,才能充分发挥其优越性,本文考察国内制度的十二个子制度对微观特征异质企业OFDI影响差异,可以帮助地方政府重新审视如何利用中企在OFDI决策上表现出对国内制度的“异质性偏好”,精准激励目标企业“走出去”;国际层面,既需要中国研究借鉴国际经济规则调整国内制度,为中企培育“走出去”能力提供良好的国内环境,也要求政府调整国内制度政策工具,配合涉外(投资)制度体系效率效能发挥,以争取国际投资领域更大的制度性权力。本文考察中企至签订不同涉外(投资)制度的缔约国OFDI呈现出对国内制度的“异质性偏好”,所得结论能帮助中国在参与国际经济活动进程中更好实现“统筹国际国内规则”。本文的主要贡献在于:第一,从母国制度视角对OFDI研究,建立对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OFDI具有更强解释力的理论框架。第二,本文将母国制度与国际生产折衷理论中的OL优势有机结合,丰富和发展了国际投资理论。第三,本文的研究对将从国际规则国内化以及国内规则国际化两条路径着手,推动现有治理机制和规则体系变革的中国具有较大的实践价值。
何金云[10](2020)在《F公司企业文化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互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5G技术的快速发展,据预测全球每年产生的数据量将从2018年的33ZB增长到2025年的175ZB,全球数据量正迎来爆发,数据时代已经来临。数据的物理载体是存储设备,而闪存存储正以速度快、可靠度高等技术优势迅速取代传统的磁盘存储技术。F公司作为国内闪存产品品牌供应商,致力于为行业客户提供稳定可靠、物美价廉的闪存存储产品,希望抓住国内芯片行业发展契机,快速成长,将公司打造成为一家“小而美”的专业存储品牌公司,并为此提出了增长型的发展战略。为了助力公司战略目标的实现,F公司需要塑造与增长战略相匹配的创造型企业文化。本文分析了F公司所处的环境和自身资源能力,并采用丹尼森企业文化量表测评和企业文化访谈等调研方法,对F公司企业文化的现状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和评估,找出了与企业发展战略相匹配的文化优势。通过从企业文化精神层面、制度层面、行为层面、物质层面对F公司企业文化进行重新提炼、诠释、改进、升华,去伪存真,结合企业精神塑造和学习型组织打造,制定了适应F公司发展需要的企业文化优化方案。本文还根据公司建设创造型企业文化的需要,结合公司实际发展水平,提出了实施企业文化建设的短、中、长期目标,并对企业文化建设落地提出了执行保障措施。本文通过对闪存行业小微品牌公司企业文化的研究,也对我国半导体产业,特别是闪存存储行业小微企业的文化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二、服务承诺:国外企业经营新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服务承诺:国外企业经营新潮(论文提纲范文)
(2)业绩承诺预期下网游类公司并购绩效研究 ——以恺英网络并购浙江盛和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我国网游行业的发展及并购 |
1.1.2 业绩承诺与网游类企业并购 |
1.2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创新点及不足点 |
1.4.1 创新点 |
1.4.2 不足点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关于业绩承诺与并购绩效的研究 |
2.2 关于业绩承诺的动因研究 |
2.2.1 .信号传递作用 |
2.2.2 激励约束作用 |
2.2.3 保护股东利益 |
2.3 关于并购绩效评估方法 |
2.3.1 短期市场绩效研究 |
2.3.2 中长期财务绩效研究 |
2.4 文献评述 |
第3章 相关的理论及研究方法 |
3.1 相关概念 |
3.1.1 业绩承诺制度 |
3.1.2 估值调整机制 |
3.1.3 二者间的异同 |
3.2 相关理论基础 |
3.2.1 企业并购理论基础 |
3.2.2 业绩承诺理论基础 |
3.3 业绩承诺在并购中的风险分析 |
3.3.1 业绩目标设定风险 |
3.3.2 业绩承诺失败风险 |
3.3.3 企业整合风险 |
3.4 主要研究方法 |
3.4.1 事件研究法 |
3.4.2 因子分析法 |
第4章 恺英网络并购浙江盛和案例分析 |
4.1 网游行业发展概述 |
4.1.1 网游行业意义及特点 |
4.1.2 网游行业并购现状 |
4.2 并购双方概况 |
4.2.1 恺英网络 |
4.2.2 浙江盛和 |
4.3 并购过程分析 |
4.3.1 网游类企业并购动因分析 |
4.3.2 并购中的业绩承诺及预期 |
4.3.3 业绩承诺动因分析 |
4.3.4 业绩承诺风险分析 |
4.4 业绩承诺与并购绩效分析 |
4.4.1 短期绩效与长期绩效分析 |
4.4.2 业绩承诺下并购绩效分析 |
第5章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5.2.1 完善业绩补偿承诺监管机制 |
5.2.2 主并企业对策建议 |
5.2.3 对监管部门的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基于平衡计分卡的分众传媒借壳上市绩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1.2.1 研究内容及框架 |
1.2.2 研究方法 |
1.3 论文的创新之处 |
2 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
2.1 国内外研究综述 |
2.1.1 借壳上市绩效综述 |
2.1.2 绩效评价方法综述 |
2.1.3 文献评述 |
2.2 相关概念界定 |
2.2.1 借壳上市相关概念 |
2.2.2 绩效评价理论基础 |
2.2.3 平衡计分卡理论 |
3 分众传媒借壳上市动因及案例描述 |
3.1 我国文化传媒行业借壳上市概况 |
3.2 借壳上市基本情况及方案实施 |
3.2.1 交易主体基本概况 |
3.2.2 借壳上市实施过程 |
3.3 分众传媒借壳七喜控股动因分析 |
3.3.1 借壳方借壳动因 |
3.3.2 壳公司让壳动因 |
3.3.3 外部环境利好因素 |
4 分众传媒借壳上市的案例分析与讨论 |
4.1 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思路 |
4.2 分众传媒的SWOT分析 |
4.2.1 内部优势分析 |
4.2.2 内部劣势分析 |
4.2.3 外部机会分析 |
4.2.4 外部威胁分析 |
4.3 评价指标的设置与选取 |
4.4 平衡计分卡的计算结果与分析 |
4.4.1 财务维度的评价 |
4.4.2 客户维度的评价 |
4.4.3 内部流程维度的评价 |
4.4.4 学习与成长维度的评价 |
4.5 借壳上市对绩效产生影响的原因分析 |
4.5.1 信息公告效应导致股价持续上涨 |
4.5.2 低交易成本改善财务协同效应 |
4.5.3 企业规模扩大产生经营协同效应 |
4.5.4 拓宽公司融资渠道和平台 |
4.6 业绩承诺完成情况及未来绩效预测 |
4.7 平衡计分卡绩效评价小结 |
5 结论与展望 |
5.1 研究结论 |
5.2 提升未来绩效的相关建议 |
5.2.1 重点关注企业偿债能力和现金流管理 |
5.2.2 积极拓展影院媒体的市场占有率 |
5.2.3 加大技术研发投入与高端人才培养 |
5.2.4 加强业务梳理整合以防范财务风险 |
5.3 本文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
参考文献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4)长电科技并购星科金朋融资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3.3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
1.4 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5 创新点及不足 |
1.5.1 论文的创新点 |
1.5.2 论文的不足 |
2 并购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
2.1 并购的相关概念 |
2.1.1 跨国并购与并购融资 |
2.1.2 并购的类型 |
2.1.3 融资方式 |
2.1.4 支付方式 |
2.2 相关基本理论 |
2.2.1 委托代理理论 |
2.2.2 优序融资理论 |
2.2.3 控制权理论 |
2.2.4 风险管理理论 |
3 长电科技并购星科金朋案例概述 |
3.1 交易双方介绍 |
3.1.1 并购方长电科技 |
3.1.2 被并购方星科金朋 |
3.2 并购操作流程 |
3.2.1 并购交易流程 |
3.2.2 并购的时间线 |
3.3 并购动因 |
3.3.1 扩大企业生产规模增加产出 |
3.3.2 掌握最先进的封装技术 |
3.3.3 拓展海外市场 |
3.4 并购融资安排 |
4 长电科技并购融资策略分析 |
4.1 并购的资金需求分析 |
4.1.1 并购支付的对价 |
4.1.2 判断支付对价的合理性 |
4.2 支付方式的选择分析 |
4.2.1 星科金朋股东的利益要求 |
4.2.2 资本市场发展状况 |
4.2.3 进行融资安排所需要的时间 |
4.3 融资方式的选择分析 |
4.3.1 非公开发行募资与公司贷款并发 |
4.3.2 与基金合作进行杠杆收购 |
4.3.3 拆分股东的资金来源 |
4.4 并购融资风险分析 |
4.4.1 定价风险 |
4.4.2 高杠杆融资比例带来风险 |
4.4.3 融资后财务风险 |
5 长电科技并购融资评价 |
5.1 基于定性分析的融资评价 |
5.1.1 “内保外贷”方式融资降低成本 |
5.1.2 保证了公司的控制权 |
5.1.3 利用杠杆融资的方式充分募集资金 |
5.1.4 多种融资方式并存降低风险 |
5.2 基于财务指标的融资评价 |
5.2.1 短期内提升了公司的经营水平 |
5.2.2 偿债能力及资产管理效率总体平稳 |
5.3 基于事件分析法的融资评价 |
5.3.1 确定案例事件日 |
5.3.2 计算预期收益率 |
5.3.3 计算超额收益率与融资评价 |
6 案例中存在的问题与启示 |
6.1 并购融资中存在的问题 |
6.1.1 债权融资过多导致后期偿付压力大 |
6.1.2 基金退出容易造成股权变动 |
6.1.3 财务整合成本高降低经营业绩 |
6.2 长电科技并购融资的启示 |
6.2.1 加强现金流管理来增强企业偿付能力 |
6.2.2 与基金合作增强融资能力 |
6.2.3 合理配置资产减少财务整合成本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5)阿里巴巴两种模式下并购的财务风险比较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现实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1.3.1 国外并购财务风险研究现状 |
1.3.2 国内并购财务风险研究现状 |
1.3.3 文献评述 |
1.4 研究方法 |
1.4.1 文献研究法 |
1.4.2 案例分析法 |
1.4.3 比较分析法 |
1.5 研究内容与框架 |
1.6 本文的创新点 |
第二章 两种模式及并购财务风险相关理论概述 |
2.1 O2O模式的相关概念 |
2.1.1 O2O的定义 |
2.1.2 O2O模式的特征 |
2.2 新零售模式相关概念 |
2.2.1 新零售模式的定义 |
2.2.2 新零售模式的产生原因 |
2.2.3 新零售模式的特征 |
2.3 并购财务风险相关理论 |
2.3.1 并购财务风险的定义 |
2.3.2 并购财务风险理论基础 |
2.3.3 并购财务风险的分类 |
第三章 并购案例的介绍 |
3.1 并购方概况 |
3.1.1 阿里巴巴概况 |
3.1.2 阿里巴巴的并购原因 |
3.2 被并购方概况 |
3.2.1 被并购方现状 |
3.2.2 被并购原因 |
3.3 并购过程 |
3.3.1 阿里巴巴并购高德地图 |
3.3.2 阿里巴巴并购饿了么 |
第四章 两种模式并购财务风险比较分析 |
4.1 两种模式并购财务风险及原因分析 |
4.1.1 O2O模式并购财务风险及原因分析 |
4.1.2 新零售模式并购财务风险及原因分析 |
4.2 两种模式的并购财务风险比较分析 |
4.2.1 两种模式的财务风险评判 |
4.2.2 两种模式的并购财务风险比较分析 |
4.3 并购财务风险比较分析小结 |
第五章 两种模式下并购财务风险防控策略比较分析 |
5.1 O2O模式下阿里巴巴并购财务风险的防控策略 |
5.1.1 并购前财务风险防控策略 |
5.1.2 并购中财务风险防控策略 |
5.1.3 并购后财务风险防控策略 |
5.2 新零售模式下阿里巴巴并购财务风险的防控策略 |
5.2.1 并购前财务风险防控策略 |
5.2.2 并购中财务风险防控策略 |
5.2.3 并购后财务风险防控策略 |
5.3 并购财务风险控制比较分析小结 |
第六章 结论、启示及展望 |
6.1 阿里巴巴并购比较分析的结论 |
6.2 对其他企业并购财务风险防控的启示 |
6.2.1 两种模式并购财务风险共同点的启示 |
6.2.2 两种模式并购财务风险不同点的启示 |
6.3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结构化安排在新潮能源并购鼎亮汇通中的应用案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文献综述 |
1.3.1 并购基金发展 |
1.3.2 并购基金组织运作 |
1.3.3 并购基金结构化安排 |
1.3.4 并购风险 |
1.3.5 并购绩效 |
1.3.6 综述小结 |
1.4 研究内容及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5 创新与不足 |
1.5.1 创新之处 |
1.5.2 不足之处 |
第2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2.1 并购基金简介 |
2.1.1 发展背景 |
2.1.2 组织形式 |
2.1.3 运作模式 |
2.1.4 退出方式 |
2.2 并购基金结构化安排简述 |
2.2.1 结构化安排概念 |
2.2.2 结构与特点 |
2.3 相关理论基础 |
2.3.1 委托代理理论 |
2.3.2 风险管理理论 |
2.3.3 协同理论 |
2.3.4 市值管理理论 |
第3章 新潮能源并购鼎亮汇通案例介绍 |
3.1 并购基本情况 |
3.1.1 并购主体——新潮能源 |
3.1.2 并购基金——鼎亮汇通 |
3.2 并购方案 |
3.2.1 发行股票购买资产 |
3.2.2 募集配套资金 |
3.2.3 锁定期安排 |
3.2.4 股权转让 |
第4章 新潮能源并购鼎亮汇通案例分析 |
4.1 并购及引入结构化的动因分析 |
4.1.1 战略转型需求 |
4.1.2 结构化嵌套优势 |
4.2 结构化安排情况及其影响分析 |
4.2.1 结构化安排 |
4.2.2 调减交易对手 |
4.2.3 拆除结构化安排 |
4.3 结构化安排的合规性分析 |
4.3.1 信息披露 |
4.3.2 保本收益安排 |
4.3.3 分级杠杆比例 |
4.3.4 穿透核查 |
4.3.5 总资产与净资产比例 |
4.4 并购基金结构化安排对新潮能源的影响分析 |
4.4.1 对财务状况的影响 |
4.4.2 对股份市值的影响 |
4.4.3 对股权结构的影响 |
4.5 并购相关风险分析 |
4.5.1 合规性风险 |
4.5.2 杠杆风险 |
4.5.3 退出风险 |
第5章 研究结论与启示 |
5.1 研究结论 |
5.2 启示 |
5.2.1 上市公司参与并购基金设立 |
5.2.2 拓宽企业并购融资渠道 |
5.2.3 合理安排并购基金杠杆结构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7)产业投资基金参与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后的退出策略研究 ——以长电科技并购星科金朋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内容、方法和技术路线图 |
1.2.1 研究内容 |
1.2.2 研究方法 |
1.3 创新与不足之处 |
1.3.1 本文创新 |
1.3.2 本文不足之处 |
2 文献综述 |
2.1 退出环节的研究 |
2.2 退出时机选择的研究 |
2.2.1 基于持有成本和收益的退出时间选择 |
2.2.2 基于信息不对称的退出时间选择 |
2.2.3 其他退出时间决定理论 |
2.3 退出方式选择的影响因素 |
2.3.1 基于产业投资基金和企业家信息之间不对称 |
2.3.2 基于产业投资基金与受让人之间信息不对称 |
2.3.3 基于宣传效应 |
2.3.4 其他影响因素 |
2.4 简要评述 |
3 产业投资基金退出的理论概述 |
3.1 产业投资基金定义 |
3.2 产业投资基金运作过程 |
3.2.1 资金筹集过程 |
3.2.2 资金投资过程 |
3.2.3 资金退出过程 |
4 长电科技并购星科金朋案例简介 |
4.1 并购重组参与方介绍 |
4.1.1 收购方——长电科技 |
4.1.2 财务投资者——产业投资基金、芯电半导体 |
4.1.3 被收购方——星科金朋 |
4.1.4 其他参与主体 |
4.2 并购重组和退出过程 |
4.2.1 并购重组过程 |
4.2.2 基金退出过程 |
5 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退出策略分析 |
5.1 并购动机分析 |
5.1.1 并购方动机 |
5.1.2 交易对手动机 |
5.1.3 财务投资者动机 |
5.2 并购期间退出策略制定要点 |
5.2.1 星科金朋重组分立,规避政策限制 |
5.2.2 债务置换——永续债的博弈 |
5.2.3 基金多层级投资,降低退出风险完成并购 |
5.3 退出策略执行要点 |
5.3.1 提前债转股,避免成为控股股东 |
5.3.2 做出业绩承诺 |
5.3.3 财务投资者避免一致行动 |
5.3.4 上市公司收购资产,产业投资基金实现退出 |
6 案例结论与启示 |
6.1 案例结论 |
6.2 案例启示 |
6.2.1 方案设立角度 |
6.2.2 利益均衡方角度 |
6.2.3 退出渠道角度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读研期间公开发表论文(着)及科研情况 |
(8)分众传媒经营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方法和思路 |
1.3.1 研究方法 |
1.3.2 研究思路 |
1.4 研究创新点 |
2 文献综述 |
2.1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
2.1.1 对经营模式的定义研究 |
2.1.2 对经营模式组成要素的研究 |
2.1.3 企业绩效的研究 |
2.2 文献评述 |
3 资料收集与处理 |
3.1 案例背景与案例选择 |
3.2 案例公司简介 |
3.3 资料收集 |
3.4 资料分析 |
4 分众传媒经营模式分析及主要发现 |
4.1 顾客界面 |
4.1.1 回应处理与支持 |
4.1.2 信息与洞察力 |
4.1.3 联系动态 |
4.1.4 定价结构 |
4.2 核心战略 |
4.2.1 经营宗旨 |
4.2.2 产品和市场范围 |
4.2.3 差异化基础 |
4.3 战略资源 |
4.3.1 企业核心竞争力 |
4.3.2 企业战略性资产 |
4.4 价值网络 |
5 经营模式综合评价 |
5.1 财务绩效分析 |
5.1.1 评价体系指标选取 |
5.1.2 因子分析法的基本步骤 |
5.1.3 计算各项得分 |
5.1.4 对经营模式评价分析 |
5.2 非财务绩效分析 |
5.2.1 市场份额分析 |
5.2.2 公司潜在发展能力分析 |
5.2.3 企业治理机制分析 |
5.2.4 品牌效应分析 |
5.2.5 创新能力指标分析 |
6 分众传媒经营模式的案例启示及优化建议 |
6.1 案例启示 |
6.1.1 精准确定市场范围经营模式优势明显 |
6.1.2 将大数据技术积极运用到公司经营模式中来 |
6.1.3 树立良好形象,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
6.2 分众传媒经营模式优化建议 |
6.2.1 战略发展要追求多元化 |
6.2.2 与互联网行业化敌为友 |
6.2.3 合理运用物媒传播技术 |
6.2.4 注重培养企业客户和消费者忠实度 |
结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一、发表论文/作品 |
二、获奖情况 |
(9)母国制度对企业OFDI影响研究 ——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证据(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选题意义 |
1.2 研究内容与研究框架 |
1.3 研究方法 |
1.4 可能创新点与难点 |
第二章 理论述评与文献综述 |
2.1 传统OFDI理论 |
2.1.1 垄断优势理论 |
2.1.2 内部化理论 |
2.1.3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
2.1.4 比较优势投资论 |
2.1.5 国际生产折衷理论 |
2.2 发展中国家OFDI理论 |
2.2.1 小规模技术理论 |
2.2.2 技术地方理论 |
2.2.3 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理论 |
2.2.4 投资发展周期理论 |
2.3 OFDI理论的新发展 |
2.3.1 战略管理理论—产业观、资源观、制度观 |
2.3.2 投资诱发要素组合理论 |
2.3.3 新新贸易理论 |
2.4 关于中国OFDI的研究 |
2.5 中国OFDI的竞争优势与来源——制度视角提出 |
2.5.1 传统理论对中国OFDI行为的适用性分析 |
2.5.2 制度因素的提出 |
2.6 制度视角下的OFDI研究 |
2.6.1 东道国视角 |
2.6.2 制度距离视角 |
2.6.3 母国制度视角 |
2.7 理论述评 |
第三章 中国OFDI制度变迁与发展现状 |
3.1 制度视角下中国OFDI发展历程 |
3.2 当前中国OFDI突出问题 |
3.2.1 境内主体结构失衡 |
3.2.2 投资产业结构失衡 |
3.2.3 投资区域结构失衡 |
3.3 制度视角下原因分析 |
3.3.1 非国有资本在境外投资重点领域的“母国制度优势”有待提升 |
3.3.2 金融税收制度改革滞后与外企超国民待遇造成大量的返程投资 |
3.3.3 区域市场化改革进程差异造成各地投资主体结构分布差异显着 |
第四章 母国制度影响企业OFDI理论模型构建 |
4.1 理论基础 |
4.1.1 母国制度的定义与构成 |
4.1.2 母国制度三个维度的框架构建 |
4.1.3 新兴经济体跨国企业竞争优势来源:母国制度安排 |
4.2 母国制度嵌入的OFDI-S理论模型构建 |
4.2.1 前提假设 |
4.2.2 函数设定 |
4.2.3 母国制度嵌入的OFDI-S模型的经济学分析 |
4.3 本章小节 |
第五章 制度环境与企业OFDI关系研究 |
5.1 研究假设 |
5.1.1 产权制度 |
5.1.2 经济制度 |
5.1.3 创新制度 |
5.2 研究设计 |
5.2.1 样本与数据来源 |
5.2.2 计量模型构建 |
5.2.3 变量说明 |
5.3 实证检验结果与分析 |
5.3.1 制度环境对中企OFDI行为的直接影响 |
5.3.2 制度环境对东部企业OFDI行为的调节效应 |
5.4 异质性检验 |
5.4.1 所有制差异 |
5.4.2 要素密集度差异 |
5.4.3 产业差异 |
5.4.4 行业集中度 |
5.5 稳健性与内生性 |
5.6 本章小节 |
第六章 政府治理与企业OFDI关系研究 |
6.1 研究假设 |
6.1.1 财政资源配置效率 |
6.1.2 市场主体激活效率 |
6.1.3 行政权利运行效率 |
6.2 研究设计 |
6.3 实证检验结果与分析 |
6.3.1 政府治理对中企OFDI决策的直接影响 |
6.3.2 政府治理对东部企业OFDI决策的调节效应 |
6.4 异质性检验 |
6.4.1 所有制异质性 |
6.4.2 要素密集异质性 |
6.4.3 产业异质性 |
6.4.4 行业集中度异质性 |
6.5 稳健性与内生性 |
6.6 母国制度环境、政府治理与异质性企业OFDI关系综合研究 |
6.7 本章小节 |
第七章 涉外(投资)制度与企业OFDI关系研究 |
7.1 研究背景与理论假设 |
7.1.1 避免双重征税制度 |
7.1.2 国际投资协定——双边投资协定(BIT)与自由贸易协定(FTA) |
7.1.3 境外经贸合作区 |
7.2 研究设计 |
7.2.1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
7.2.2 回归模型设定与变量说明 |
7.2.3 描述性统计 |
7.3 实证检验及结果分析 |
7.3.1 涉外(投资)制度对中企OFDI的直接影响 |
7.3.2 涉外(投资)制度对中企OFDI的调节效应 |
7.4 异质性检验 |
7.4.1 以自然资源寻求为动机 |
7.4.2 以战略资源寻求为动机 |
7.4.3 以廉价劳动力寻求为动机 |
7.4.4 以规避贸易壁垒为动机 |
7.5 稳健性与内生性 |
7.6 制度环境、政府治理、涉外(投资)制度与企业OFDI关系综合研究 |
7.7 本章小节 |
第八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
8.1 完善母国制度环境 |
8.1.1 契约制度 |
8.1.2 物权制度 |
8.1.3 税收制度 |
8.1.4 信贷制度 |
8.1.5 知识产权制度 |
8.1.6 技术交易市场 |
8.2 提升政府治理水平 |
8.2.1 政府支出 |
8.2.2 供给效率 |
8.2.3 政府干预 |
8.2.4 政府补贴 |
8.2.5 行政审批 |
8.2.6 政府腐败 |
8.3 构建涉外(投资)制度体系 |
8.3.1 避免双重征税制度 |
8.3.2 国际投资协定 |
8.3.3 境外经贸合作区 |
8.4 管理启示 |
8.4.1 对政府的启示 |
8.4.2 对企业的启示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
一、公开发表学术论文 |
二、主持及参与项目 |
致谢 |
(10)F公司企业文化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的内容及方法 |
1.3.1 研究的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F公司文化环境与战略定位 |
2.1 F公司基本情况介绍 |
2.2 外部环境分析 |
2.2.1 宏观环境分析 |
2.2.2 行业竞争环境分析 |
2.3 内部环境分析 |
2.3.1 公司资源分析 |
2.3.2 公司能力分析 |
2.4 战略选择与企业文化适配 |
2.4.1 战略定位 |
2.4.2 文化适配 |
第三章 F公司企业文化测评与分析 |
3.1 企业文化的内涵体系与结构 |
3.1.1 企业文化内涵 |
3.1.2 企业文化体系 |
3.1.3 企业文化结构 |
3.2 F公司文化测评 |
3.2.1 测评方法 |
3.2.2 测评实施 |
3.2.3 测评结果 |
3.3 F公司企业文化现状及问题 |
3.3.1 精神层面 |
3.3.2 制度层面 |
3.3.3 行为层面 |
3.3.4 物质层面 |
3.4 原因分析 |
第四章 F公司企业文化优化方案 |
4.1 优化原则和方法 |
4.1.1 优化原则 |
4.1.2 优化方法 |
4.2 优化内容 |
4.2.1 精神文化优化 |
4.2.2 制度文化优化 |
4.2.3 行为文化优化 |
4.2.4 物质文化优化 |
4.3 优化路径 |
4.3.1 塑造企业精神 |
4.3.2 创建学习型组织 |
4.4 优化内容比较 |
第五章 实施规划与保障措施 |
5.1 制定实施计划 |
5.2 组织保障体系 |
5.3 加强宣贯传播 |
5.4 号召全员融入 |
5.5 评估与激励措施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F公司企业文化调查问卷 |
附录二:F公司企业文化访谈提纲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四、服务承诺:国外企业经营新潮(论文参考文献)
- [1]企业战略转型与价值创造研究 ——以新潮能源为例[D]. 黎海慧.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2021
- [2]业绩承诺预期下网游类公司并购绩效研究 ——以恺英网络并购浙江盛和为例[D]. 陈田. 重庆工商大学, 2021(09)
- [3]基于平衡计分卡的分众传媒借壳上市绩效研究[D]. 常芷瑄. 北京交通大学, 2020(04)
- [4]长电科技并购星科金朋融资策略研究[D]. 于芳彬. 哈尔滨商业大学, 2020(10)
- [5]阿里巴巴两种模式下并购的财务风险比较分析[D]. 李洁. 阜阳师范大学, 2020(07)
- [6]结构化安排在新潮能源并购鼎亮汇通中的应用案例研究[D]. 周婷. 湘潭大学, 2020(02)
- [7]产业投资基金参与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后的退出策略研究 ——以长电科技并购星科金朋为例[D]. 谭梦怡. 江西师范大学, 2020(10)
- [8]分众传媒经营模式研究[D]. 李逸伦. 北京印刷学院, 2020(08)
- [9]母国制度对企业OFDI影响研究 ——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证据[D]. 林明灯. 苏州大学, 2020(06)
- [10]F公司企业文化优化研究[D]. 何金云. 广西大学, 20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