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疫标志物的临床应用

检疫标志物的临床应用

一、隔离标志的临床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张世新[1](2019)在《长链非编码RNA LINC01980促进食管鳞癌发生发展的功能及机制研究》文中提出食管癌是临床常见且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和健康的恶性肿瘤之一。据全球癌症统计,2018年新发食管癌有57.2万例,死于食管癌有50.9万例,分别排在所有恶性肿瘤的第七位和第六位。中国食管癌的发病数和死亡数占全球的一半以上。根据组织学类型,食管癌主要包括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和食管腺癌两种病理类型,我国90%以上的食管癌为食管鳞状细胞癌。目前,食管鳞癌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因食管鳞癌起病隐匿,大多数患者确诊时已处于进展期,即使通过外科手术、放疗、化疗等综合治疗,其5年生存率仅有15%25%。因此,研究食管鳞癌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寻找其特异性的分子标志物和治疗靶点,对于提高食管鳞癌诊治水平和改善预后有着重要意义。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是一类长度大于200nt,不具有蛋白编码功能的RNA分子。lncRNA通过碱基互补和二级结构形成的茎环与DNA、RNA和蛋白相互作用,能在表观遗传、转录水平、转录后水平等多个层面影响基因表达,参与染色质修饰、转录激活与抑制、核内运输等多种重要的调控过程。研究表明,一方面,lncRNA在正常生理活动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另一方面,lncRNA的失调涉及多种人类疾病的发生和发展,特别是在肿瘤中。近年来,通过高通量芯片及RNA测序等技术,发现了许多在食管鳞癌中异常表达的lncRNA,已有多个lncRNA分子被证明在食管鳞癌发生发展过程中扮演着促癌或抑癌的角色。另外,部分lncRNA具有良好的功能特征,可作为食管鳞癌诊断、治疗以及预后评估的生物标志物。虽然目前我们对于lncRNA的认识有明显的进步,但是lncRNA数量庞大、种类繁多、结构复杂、机制多样,在肿瘤中的差异表达具有组织和细胞特异性。因此,寻找在食管鳞癌中特异性表达的lncRNA分子,探索其分子机制,对于改善食管鳞癌预后有着重要意义。我们前期选取了5对食管鳞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进行lncRNA表达谱芯片检测,结果显示LINC01980(Long intergenic non-protein coding RNA 1980)在食管鳞癌组织中表达水平比相应癌旁组织高200多倍。我们通过NCBI GEO数据库进行检索,结果显示在其它肿瘤中未发现LINC01980的异常表达,提示LINC01980可能是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特异表达的lncRNA。目前尚未有关于LINC01980的研究报道,因此LINC01980与食管鳞癌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如何,在食管鳞癌发生发展中具有什么样的生物学功能,作用机制怎样,值得我们深入研究。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LINC01980在食管鳞癌组织中高表达,并与食管鳞癌的转移和预后相关。为了验证芯片结果的准确性,我们利用反转录定量PCR(RT-qPCR)技术检测74对食管鳞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中LINC01980的表达,结果显示LINC01980在91.9%(68/74)的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显着高于癌旁组织(p<0.01)。进一步分析发现LINC01980的表达与食管鳞癌的原发肿瘤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以及TNM分期呈正相关。生存分析显示LINC01980高表达组的食管鳞癌患者预后更差。以上结果表明,LINC01980在食管鳞癌中可能发挥致癌作用,与食管鳞癌的生长、转移和预后相关,可以作为判断食管鳞癌预后的潜在的分子标记物。2、体外和体内功能实验证明LINC01980能促进食管鳞癌细胞的生长和增殖。我们通过RT-qPCR技术检测LINC01980在食管鳞癌细胞和正常食管上皮细胞中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LINC01980在食管鳞癌细胞KYSE150和KYSE450中的表达显着高于正常食管上皮细胞Het-1A和食管鳞癌细胞EC109,提示LINC01980的表达具有一定细胞特异性。我们利用siRNA干扰食管鳞癌细胞KYSE150和KYSE450中LINC01980的表达,并采用CCK-8和Edu实验,检测LINC01980对细胞生长和增殖的影响。构建慢病毒稳转细胞Del-LINC01980/KYSE450,通过荷瘤小鼠实验检测LINC01980对皮下成瘤能力影响。体外和体内实验证实,干扰LINC01980的表达能显着抑制食管鳞癌细胞的生长、增殖以及裸鼠皮下肿瘤的形成,提示LINC01980能促进食管鳞癌细胞的生长和增殖。我们利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干扰LINC01980表达后食管鳞癌细胞KYSE150和KYSE450的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的变化。结果显示,干扰LINC01980的表达能显着降低食管鳞癌细胞S期和G2/M期细胞比例,增加细胞凋亡。本部分研究结果表明:LINC01980可以通过调控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促进食管鳞癌细胞的生长和增殖。3、体外功能实验证明LINC01980能促进食管鳞癌细胞的侵袭和迁移。我们利用siRNA干扰和质粒过表达食管鳞癌细胞中LINC01980的表达,通过Transwell小室实验和划痕实验检测LINC01980对食管鳞癌细胞侵袭、迁移和运动能力的影响。Transwell小室实验证明,在KYSE150和KYSE450细胞中干扰LINC01980的表达可以显着抑制食管鳞癌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能力,在EC109细胞中过表达LINC01980则会增加食管鳞癌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能力。划痕实验表明干扰LINC01980的表达能显着抑制食管鳞癌细胞的运动能力。以上结果表明LINC01980能促进食管鳞癌细胞的侵袭、迁移和运动能力。4、LINC01980分别通过上调GADD45A和ETV5的表达促进食管鳞癌细胞的生长和迁移。lncRNA的作用方式与其细胞亚定位密切相关。为了明确LINC01980促进食管鳞癌细胞生长和迁移的作用机制,我们首先通过核质分离实验和RNA FISH技术检测LINC01980在细胞内分布情况,结果表明LINC01980在KYSE150和KYSE450的细胞核以及细胞质中表达均较丰富,提示其功能的多样性及调控机制的复杂性。然后,我们在KYSE450细胞中干扰LINC01980的表达,通过mRNA芯片分析研究干扰LINC01980表达后mRNA表达谱变化,把表达下调的mRNA进行信号通路富集分析和功能富集分析,发现LINC01980参与了许多生物学过程和疾病,如MAPK信号通路、FOXO信号通路和转录失调等,其中,包括许多已知的与增殖和转移相关基因(例如,TGFB2、CDC25B、GADD45A、EP300、ETV5、BMP2K、CCNT1和ELK4等)。进一步通过RT-qPCR和Western Blot实验发现,生长抑制和DNA损伤诱导α蛋白(Growth arrest and DNA damage inducible alpha protein,GADD45A)和ETS转录因子5(ETS variant 5,ETV5)的表达下调较明显,提示GADD45A和ETV5可能受LINC01980调控。RT-qPCR结果显示GADD45A在50%(11/22)的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相应癌旁组织,ETV5在72.7%(16/22)的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相应癌旁组织。CCK-8实验显示,干扰GADD45A表达后,KYSE150和KYSE450细胞的生长能力减弱。Transwell小室实验显示,干扰ETV5表达后,KYSE150和KYSE450细胞的迁移能力减弱。回复实验结果表明,过表达GADD45A可以减弱干扰LINC01980表达导致的食管鳞癌细胞生长能力的下降,过表达ETV5可以减弱干扰LINC01980表达导致的食管鳞癌细胞迁移能力的下降,说明GADD45A和ETV5是LINC01980发挥作用的靶基因。本部分研究结果表明:LINC01980在食管鳞癌细胞的细胞核和细胞质中均有分布,LINC01980分别通过调控GADD45A和ETV5的表达促进食管鳞癌细胞的生长和迁移。综上所述,本课题发现LINC01980在食管鳞癌组织中表达明显上调,高表达LINC01980与食管鳞癌患者的不良预后相关。体内外功能实验证实LINC01980具有促进食管鳞癌细胞的生长、增殖、侵袭和迁移能力。机制研究表明LINC01980分别通过调控GADD45A和ETV5的表达促进食管鳞癌细胞的生长和迁移。本研究发现LINC01980在食管鳞癌中异常高表达,并阐明了LINC01980在食管鳞癌中的生物学功能,初步探讨了LINC01980调控的下游靶分子,为理解lncRNA在食管鳞癌中的生物功能和作用机制提供了新的证据,也为食管鳞癌的早期诊断和预后提供了一个潜在的分子标志物。

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2](2016)在《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印发三级和二级妇幼保健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6年版)的通知》文中认为国卫办妇幼发[2016]36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计生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为完善妇幼保健机构评审评价体系,促进妇幼保健机构加强自身建设与管理,我委印发了《三级妇幼保健院评审标准(2016年版)》和《二级妇幼保健院评审标准(2016年版)》。为准确解读评审标准,我委组织制定了《三级妇幼保健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6年版)》和《二级妇幼保健院评

王薇[3](2015)在《动物疫情公共危机政府防控能力建设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畜牧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已经成为世界上畜牧养殖数量最大的国家,畜牧业也成为中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目前我国动物疫情防控形势越来越严峻复杂。动物疫病防治工作关系国家食物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关系社会和谐稳定,是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重要职责,是农村农业工作的重要内容。2012年5月2日,《国家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2012-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经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发布实施。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指导全国动物疫病防治工作的综合性规划,是我国动物疫病防治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标志着动物疫病防治工作进入了规划引领、科学防治的新阶段。本论文在此背景下,从政府管理的角度出发,依据《规划》的基本理念,研究影响我国动物疫情政府防控能力的基本要素,对于我国制定合理的防控政策、创新防控组织体系建设、防控技术推广以及促进、社会防控资源整合有着很强的迫切性和现实性。本文在公共管理学、危机管理学、农业推广学、社会学、经济学等多学科视角下,综合运用公共危机管理理论、风险理论、脆弱性分析、动物卫生经济学理论以及系统管理理论对动物疫情公共危机政府防控能力建设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依据《规划》提出的四个能力建设的基本保障,提出我国动物疫情公共危机政府防控能力建设的四大基础要素:法制规范、组织体制、科技支撑和条件保障。分章对此四大基本要素在我国建设的基本概况、存在的基本问题、问题引发的原因、国外的基本经验及做法以及可能的改进方向和做法进行了综合分析,旨在提升我国政府提高动物疫情公共危机防控能力。本文通过理论分析、文献探讨和实证昀方法对动物疫情防控能力建设的一系列问题进行了具体分析,得出了一系列重要的观点与结论。首先,改变观念,建立系统化的动物疫情防控法律体系。其中需要改变观念,从动物卫生安全的高度看待动物疫情公共危机防控立法;健全动物防疫组织立法,防止动物疫情防控立法碎片化;树立动物疫情风险意识,健全动物卫生风险评估机制。其次,突破限制,建立开放型的动物疫情防控体制框架。需要从专业性出发设立常规性指挥机构;以任务为中心建立复合式组织结构;以政府为中心的多元主体参与共治。再次,创新科技,构建有机性的动物疫情防控科技支撑。需要做到接轨国际标准,加强科技支撑基础条件建设;抓住核心技术,做好科技支撑沟通平台建设;注重社会需求,完善科技支撑能力评价机制;重视技术应用,科学研究与防控实践相结合。最后重视投入,建立稳定性的动物疫情防控条件保障。需要在条件保障上重心前移,加大和稳定动物疫病防控财政支持;建立多元化的动物疫病防控资金分摊机制;对动物疫病防控重点领域进行合理分派;合理安排重大动物疫情应急资金和物资储备。本文借鉴相关研究成果及通过案例的实地调查和大量的统计数据来进行我国动物疫情公共危机政府防控能力建设研究,可能在两方面具有创新:一是基本研究思路的创新性。文章突破单纯的从畜牧兽医学的角度来探讨动物疫情防控问题,而是从人类社会公共管理的角度来考察人类社会的管理行为如何削弱或消减动物疫情公共危机的发生的风险。二是计量研究方法具有创新性。本项目采用回归分析对现阶段我国动物疫情防控的基本情况进行实证分析,找出目前影响防控能力的关键性要素,对我国短期内的防控政策的制定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黄从新,张澍,黄德嘉,华伟[4](2018)在《心房颤动:目前的认识和治疗的建议-2018》文中认为1前言自2015年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China Society of Pacing and Electrophysiology,CSPE)和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Chinese Society of Arrhythmia,CSA)发表《心房颤动:目前的认识和治疗建议-2015》以来,有关心房颤动(简称房颤)的基础与临床研究的新成果不断问世,尤其是由欧洲心脏病学会(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ESC)

章欣[5](2016)在《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建设关键问题及发展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全球新发突发传染病疫情不断发生,霍乱、黄热病、鼠疫、埃博拉出血热、中东呼吸综合征、寨卡病毒感染、登革热、日本脑炎以及高致病性禽流感和炭疽等人畜共患病正在世界范围内暴发流行,上述传染病的不断出现给人类健康与生命安全带来新的严重威胁,其传播能力强、传播速度快、感染范围广、感染危害度大,已经成为全球公共卫生中的重点和热点领域,使得国际社会高度重视烈性传染病的研究。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是开展高致病性病原体研究和检测等实验活动的重要技术平台,主要包括生物安全3级和4级实验室,因此,世界各国尤其是欧美发达国家和世界经济、军事强国纷纷加大对本国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的建设和投入,全球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呈现明显的扩张趋势,随着实验室数量的与日俱增,实验室生物安全问题也逐渐暴露且日益严峻,虽然多数发达国家在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方面水平较高,已基本形成配套的生物安全实验室技术和产品,并制定了一系列安全指南和操作规范,但近几年各国实验室仍然多次暴露出生物安全实验室管理混乱、安全措施欠缺、监管不到位等安全隐患,全球生物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的快速扩张正带来越来越多的安全性问题,生防研究过热直接导致实验室生物安全隐患加剧、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事故频发,国际社会对各国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的生物安全现状表示质疑和堪忧。面对传统生物恐怖威胁、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事故频发、新发突发传染病疫情肆掠等全球生物安全大环境,我国面临的生物防御及传染病应对形势也极其严峻。高等级实验室特别是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的建设和发展在我国长期以来没有得到足够重视,至今还未建成首座真正投入使用并形成生防科研力量的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相关核心技术设备和安全监管机制等更是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相当大的差距,严重制约了我国对埃博拉病毒、马尔堡病毒、拉沙热病毒等烈性病原体的实验研究,一旦上述疫情侵入我国境内,在没有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的条件下,对这些高危病原体的基础研究几乎为零,仅仅停留在诊断层面,更无法制定并开展有效的应对与防控。因此,充分了解和掌握国外先进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的建设情况和发展态势,吸收和借鉴其先进经验,总结教训,对于加快建设和发展我国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早日独立开展烈性传染病防控研究以及加强高等级实验室规范化管理和运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是我国提升生物防御国防实力所面临的重要课题。本研究主要基于情报研究视角,采用情报调研、专家咨询、文献计量、专利可视化分析、比较分析、归纳分析等软科学研究方法,对国外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的国家分布与发展态势、关键设备设施与核心技术、安全监管与组织运行等“软、硬实力”进行全面系统的梳理,深入分析和归纳国外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的特点、运行机制、存在问题、值得借鉴的经验及教训,真正搞清楚目前国际上先进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的技术优势和管理机制。结合我国的实际需求和形势,存在的技术瓶颈及面临的挑战等,为我国和我军建设与发展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提供情报线索和启示建议。本研究主要分为以下六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实验室生物安全基本概念的理论辨析与界定,主要对生物安全与生物安保、实验室生物安全与实验室生物安保等概念进行了理论辨析;梳理并比较分析了世界卫生组织和欧美发达国家对生物安全实验室的分级原则;归纳总结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的定义,阐述其工作原理及分类情况,对生物安全柜型和正压防护服型4级实验室的优缺点及功能进行比较。第二部分是国外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整体建设现状与发展态势研究,该部分深入探讨了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建设数量逐年攀升的背景形势;对国外重点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的选址情况进行实例分析与总结;系统梳理了目前全球公开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的国家和地区分布,负责机构的所属性质,人员类别及其数量,实验室经费来源、投向比分析及重点研究内容;统计公开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发表文献并进行文献计量与可视化分析,揭示目前国外先进4级实验室的研究热点、重点关注病原体、主要科学家、机构间合作、重要会议及未来发展趋势等;并对美国德克萨斯大学罗伯特·索普实验室、德克萨斯大学医学院加尔维斯顿实验室、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协调中心三个重点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的历史沿革和研究领域进行情报挖掘。第三部分是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关键设备设施与核心技术的深入研究,为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建设与运行的“硬实力”,该部分主要在文献调研的基础上结合专家咨询意见,梳理出建设与有效运行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的关键设备与核心技术,并利用德文特专利数据库对高效空气过滤装置等八项设备和技术进行专利可视化分析,分别从专利总量与趋势、专利申请国家/地区、专利权人、专利引证关系、技术热点、技术类别/主题词演化六大模块得出相关结论,目前美国、法国等欧美发达国家在该领域占据着绝对的技术优势和产品普及率,而我国虽然专利申请数量在国际上排名靠前,但在多项设备的关键技术点上均面临技术瓶颈,且自主研发的产品缺乏技术原创性以及认证认可标准和实践检验;在专利分析的基础上,还介绍了目前具有较强竞争实力的部分国外重点研发公司。第四部分重点比较分析了世界卫生组织、美国、英国、俄罗斯等国关于实验室生物安全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深入探讨美国关于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的安全监管机构和机制,NSABB是美国政府负责为相关联邦部门和机构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和两用性研究生物安全监管提供建议和指导的咨询委员会,加强美国安保工作组、管制生物剂计划、人员可靠性计划和行为健康测试计划均是审核4级实验室人员从业资格并对其进行安全监管的重要机制;此外,还对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人员管理培训和近几年发生的典型安全事件案例进行深入分析,其中人为因素是直接或间接导致实验室安全事故发生的最主要原因。该部分与第三部分相对应和互补,是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建设与运行的“软实力”。研究国外完善的法规标准体系和先进的安全监管经验,为我国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的有效运行提供借鉴与思路。第五部分是我国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建设与发展分析,该部分对我国建设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所面临的形势与需求进行深入分析,生物恐怖防御、新发突发传染病防控以及高危险度病原体研究技术平台的建立等因素均促使我国应进一步加速发展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梳理了我国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建设所经历的发展阶段,剖析我国发展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面临的问题和挑战,特别是在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关键设备技术”和“管理运行机制”等重点方面的瓶颈;归纳了有关我国生物安全实验室的法律法规与标准制度建设情况。第六部分是总结分析与启示建议部分,总结归纳国外先进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的整体特点以及在先进技术和管理机制等方面的有益经验,在过度、盲目建设和私营主管机构监管不严等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进一步分析我国建设与发展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需应对的来自法规、技术、经费、管理等多方面的挑战,并结合我国实际国情提出启示建议:(1)认清形势,加紧规划布局;(2)谨慎选址,加大公众参与;(3)拓宽经费渠道,突破技术瓶颈;(4)完善法规体系,强化安全管理;(5)加大人员培训,严格安全监管。为我国进一步发展与优化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提供有力的情报支撑。

程芳娜,刘瑞琴,杨晓,韩欢欢[6](2013)在《隔离标志临床应用现况调查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探讨设计制作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统一化的隔离标志在临床应用的必要性。方法实地调查52家医院关于隔离标志的临床应用情况,并做出调查分析。结果被调查的52家医院中,其中10家医院未使用隔离标志;其余42家医院按照各自医院设计制作的隔离标志在全院使用。结论为保持隔离标志的科学性、严谨性与专业性,避免隔离标志使用的随意性,应由国家卫生行政部门按照《医院隔离技术规范》(WS/T311-2009)的要求设计制作统一的隔离标志,实施统一的使用标准,供各家医院使用。各家医院设计制作的隔离标志上交,作为国家卫生行政部门设计制作隔离标志的参考。

黄从新,张澍,黄德嘉,曹克将,陈柯萍,陈明龙,董建增,华伟,黄鹤,江洪,李莉,刘少稳,刘旭,刘兴鹏,刘育,马长生,马坚,孟旭,商丽华,苏曦,唐其柱,王祖禄,吴立群,吴书林,夏云龙,杨杰孚,杨新春,杨延宗,杨艳敏,姚焰,郑哲[7](2015)在《心房颤动:目前的认识和治疗建议-201》文中研究指明自2012年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China Society of Pacing and Electrophysiology,CSPE)发表《心房颤动:目前的认识和治疗建议-2012》以来的三年间,有关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新的基础与临床研究结果不断问世,有些刷新了对房颤发生机制的认识,如Rotor学说、自主神经调节学说等;有些新的循证医学证据催生了新的治疗观及/或完善了

贾婷[8](2016)在《三级甲等综合性军队中心医院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文中提出研究目的本课题旨在以“三维质量结构”理论为基础,通过运用质性研究、专家咨询等研究方法,构建出基于军队医院平战时任务特点,包含野战医疗队及维和二级医院卫勤保障任务的军队医院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实现三级甲等综合性军队中心医院护理质量管理的系统化、规范化。研究方法第一步,采用目的性抽样法,对19名临床护士和12名住院患者进行半结构式访谈,提取研究结果中与临床护理质量评价相关的内容,为建立规范、高效的三级甲等综合性军队中心医院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以下简称指标体系)提供参考。第二步,通过现象学分析法,便利抽取某三级甲等综合性军队中心医院中参加国际维和卫勤保障任务的护理人员,针对维和二级医院护理质量现状进行深入访谈,选取结果中与军事行动卫勤保障任务指标相关的内容,构建出军队维和二级医院护理质量评价指标的草案。第三步,运用德尔菲法,选取山东及河南省19所三级综合性军队医院中30名护理管理专家进行咨询,对初步形成的指标进行两轮专家咨询。采用Excel2007和SPSS21.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算专家咨询积极系数、权威系数、协调程度等,对其权威性及代表性进行检验。研究结果(1)军队医院护患双方对护理质量评价认识的质性研究:提炼出2个与指标体系相关的主题。(1)质量评价利弊:大部分临床护士与患者认为质量考评有助于患者获益,且能提升护士自身水平,使护士受益,但质量考评中存在的不合理现象导致临床护士与患者出现负性情绪。(2)护理质量内涵:护理质量评价应关注患者的健康结局与感受,护理管理者在强化专业技术检查的同时,还应注重体现人文管理。此研究关注护理质量标准的执行者和受益者对护理质量考评的认识和感受,突出质量控制过程的人文属性,为建立规范、高效的三级甲等综合性军队中心医院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提供人文导向。(2)维和二级医院护理质量评价现状的质性研究:概括出与维和二级医院护理质量管理相关的主题3个:组织管理、病区管理、技术管理;亚主题9个:组织结构、制度规范、教育演练、环境安全、物资管控、文化交流与沟通、护理安全、消毒隔离、职业防护。本研究为构建规范化的维和二级医院护理质量评价指标提供科学依据,且为军队医院建立不同展开模式下(野战医疗队/所、野战方舱医院、医院船等)的军事行动卫勤保障任务护理质量评价指标提供参考和借鉴。(3)三级甲等综合性军队中心医院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1)该评价指标体系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临床护理质量综合评价指标,包含3个一级指标、27个二级指标、81个三级指标;第二部分是军事行动卫勤保障任务护理质量评价指标,其中野战医疗队护理质量评价指标包含5个一级指标和28个二级指标,维和二级医院护理质量评价指标包含5个一级指标和33个二级指标。(2)第一轮专家积极系数为96.67%,权威系数0.875,第二轮专家积极系数96.55%,两轮专家意见协调程度经过卡方检验,P<0.05,符合统计学要求。专家选择合理,结果可信度较高。研究结论本研究经质性研究和专家咨询构建出的三级甲等综合性军队中心医院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具有较好的集中意见,研究结果可为军队医院提升护理质量管理和评价效能提供可靠依据,为军队医院规范多样化军事行动遂行卫勤保障任务中护理管理、增强伴随保障能力提供有益借鉴,为制定军队护理工作发展规划、完善军队医院护理质量评价体系提供可用信息。

谷伟[9](2019)在《晚期资本主义社会公共政治的重塑 ——乔纳森·弗兰岑悲剧现实主义小说的文化政治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当代美国文坛,乔纳森·弗兰岑是堪与唐·德里罗、E.L.多克特罗等前辈文坛巨匠相比肩的年轻一代小说家。作为悲剧现实主义文学的倡导者,弗兰岑在创作中借助人物动荡的生存体验来折射宏观社会文化危机,培植穿透虚幻表象洞悉复杂现实的认知潜能。中后期代表作《纠正》《自由》与《纯洁》引爆了读者的抢购狂潮,获得批评界的高度关注。然而,三部小说在捕捉公众集体想象的同时,也遭到一些学者的批评,认为弗兰岑政治意识的锐度在减弱。这些批评声音所固守的是后现代主义立场,默认小说的能动性在于激进的形式实验,认为复归描摹家庭生活的现实主义就是向霸权投诚。而且,多数批评局限于单一小说文本,既无法立体呈现弗兰岑的创作全貌,亦使小说值得挖掘的文化政治维度无法获得充分讨论。据此,论文聚焦《纠正》《自由》与《纯洁》三部作品,细致分析弗兰岑对当代公共政治危机不同侧面的表征,挖掘其对重振公共领域的反思,勾勒弗兰岑中后期创作的主旨脉络,揭示其强烈的文化焦虑和时代关注,全面呈现其深层的文化政治意识,展现悲剧现实主义的核心理念。论文从文化研究的跨学科视野入手,在对小说进行贴合文本语境的具体阐释中,借鉴诸多当代理论家的思想锋芒,包括弗雷德里克·詹姆逊的认知图绘理论、大卫·哈维的空间正义理论、劳伦·勃朗特的情感依恋思想、贝尔纳·斯蒂格勒的技术哲思、哈特与奈格里的诸众理论等,透过理论洞见来赋予论文更为深入的剖析视角。论文全篇共分五个部分,包括绪论、主体三章与结语。第一章(绪论)勾勒了弗兰岑的创作生涯,梳理了国内外研究现状,探究了各时期的学界评论重心,归纳了对悲剧现实主义小说文化政治维度的理解缺憾。在对悲剧现实主义进行认知图绘的基础上,绪论指出论文旨在捕捉弗兰岑文学创作的总体脉络,聚焦其对晚期资本主义社会公共政治的反思,随后概述了论文的结构框架。第二章从《纠正》对技术消费主义的批判入手,分析了晚期资本主义超空间中公共政治的衰微困境与重振策略。本章重点讨论了生物精神病学诊疗机制的物质主义逻辑,指出其摧毁了主体的内在世界,进而破坏了认知定位能力与共同体视野。《纠正》中的兰伯特夫妇及其三个子女的生命都以不同方式被吸纳到技术消费主义的霸权宰制中。弗兰岑通过再现兰伯特一家摆脱技术消费幻象的挣扎历程,指出抵抗霸权需要重拾历史意识,恢复生命存在的故事时间深度;重塑认知定位,洞悉个体动荡苦难与集体福祉保障的瓦解密切相关;重构社群意识,构筑他者关爱的“情感空间”,形塑扞卫集体福祉的至善共同体。第三章从《自由》对美国政治势力的全谱分析入手,探究了新自由主义霸权下的公共政治危机。《自由》以帕蒂与沃尔特夫妇、好友理查德、儿子乔伊等人物的爱恨离合为主轴展开叙述。小说中诸多人物受到新自由主义霸权的深刻影响:或如沃尔特等自由主义者投身“士绅化”等基于身份政治的文化抗争,却因白人精英身份,落入多重结构困境;或如理查德等文化左派诉诸朋克亚文化的对抗实践,却囿于激进颠覆的边缘立场,日益孤立大众;或如帕蒂与儿子乔伊受到右翼势力的情感操控,执着依恋物欲自由观,无视日常生活的苦难。藉由再现人物的霸权抗争,弗兰岑指出重振公共政治需要重塑认知图绘,洞悉新自由主义摧毁集体福祉的扩张逻辑,把握多元资本权力关系的聚合点;重拾历史意识,回溯美国自由共识中的非理性威胁,顺势把握自由信仰的另类策略;重整扞卫共同性的诸众联盟,摒弃无效的激进边缘立场,藉由爱来构筑共同体意识,进而统合奇异多元的诸众力量。第四章从《纯洁》对生命权力的反思入手,探究了数字资本霸权的公共政治危机。小说藉由女孩碧普找寻生父的历程,逐步揭开碧普父母与以阿桑奇为原型的网络揭秘英雄安德烈亚斯·沃夫的复杂纠葛,再现了资本主义藉由数字技术重构意识感知与精细调控人口的生命宰制。此外,小说分别从伦理与心理机制溯源,揭示出数字网络生命宰制与资本权力扩张的伴生关系,探究了数字网络对公共领域的巨大破坏力:一方面透过建构虚拟安全幻象,数字网络摧毁了个体基于他者认同的社会人格身份,消解了复杂现实和深度交流;另一方面透过操控物性持存工业体系,数字网络宰制了传承世代经验象征符码的前个体储备,破坏了“个性化”进程,在摧毁主体独一心理结构的同时,消弭了多元包容的至善共同体。通过对碧普走出虚拟安全幻象的曲折探索,弗兰岑指出重振公共政治需要重塑历史意识,洞悉技术理性架空人类的启蒙辩证法逻辑,把握数字资本瓦解国家政治架构的趋势;重构认知定位,建立认知数字资本权力的微缩模型,揭示权力运作的对立框架来悬置权力机制;重建社群意识,推动大众透过思辨来洞悉数字资本宰制生命的危机,进而直面社会现实和人际交往,敞开创造新世界的行动潜能。第五章(结语)探究了悲剧现实主义小说的能动性,指出弗兰岑意图重塑卢卡奇论及的“总体性”意识。在《纠正》《自由》与《纯洁》中,弗兰岑从多维度把脉诊断了晚期资本主义社会危机的复杂症候,在不同时期聚焦了公共政治危机的不同重心,持续调整和完善认知图绘、历史意识与社群连接的行动策略,旨在总体把握资本系统的错综现实,寻求重振公共政治的良方。

胡宁[10](2020)在《混合动力式医用控温毯控制系统研究》文中指出医用控温毯作为人体辅助控温的主要医疗设备,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的临床治疗中。由于国内医用控温毯的研制起步较晚,其在控温精度、功能应用、操控界面、电磁兼容等方面,仍有许多不足之处。针对以上不足,本文通过研究现代医用控温毯系统特性,并结合企业设计需求,提出基于混合动力式医用控温毯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案。本文通过研究对比国内外医用控温毯的设计模式,并结合最新国家相关标准,详细列举医用控温毯的硬性设计指标和功能扩展需求;通过对现有医用控温毯驱动方案的对比,提出半导体与压缩机混合驱动的组合形式,并对其驱动方式进行研究。本文选用STM32F4微控制器作为主控芯片,并围绕该CPU分模块对外围电路进行设计;选用NTC热敏电阻和DS18B20作为机组不同测温部位的温度传感器,并分别针对其采集特性设计了采集隔离电路;为扩展机器功能需求,分别增加了信息存储、网络接口、语音预警等模块。采用改进后的MOS管全桥电路对半导体机组两端的电压大小和方向进行控制,并针对半导体导通电流反馈信号设计了采集隔离电路;根据功率驱动器件混合的特点,选用了控制变频器并设计了半导体驱动保护电路和MOS管开关电路。本文研究对比现有医用控温毯温控算法的优劣,提出分层模糊PID的控制理念,并借助Matlab工具对该温控算法的设计进行了详细介绍;基于μC/OS-III操作系统进行控制任务的软件开发,并分别对各任务流程进行分析;根据整机EMC测试实验,对测试方法以及相应的EMC整改方案进行了介绍。最终本文设计的机型成功完成各项技术指标的测试,并送交由国家食药总局指定的济南医疗器械质量监督检测中心进行检测。实验结果表明,文中混合驱动方案、分层模糊PID控制方案、软硬件电路设计方案和EMC隔离方案均能很好的应用于医用控温毯,并为其他医用温控设备的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二、隔离标志的临床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隔离标志的临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长链非编码RNA LINC01980促进食管鳞癌发生发展的功能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写一览表
英文摘要
中文摘要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LINC01980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
    2.1 实验材料
    2.2 实验方法
    2.3 结果
    2.4 讨论
    2.5 小结
第三章 LINC01980促进食管鳞癌发生发展的功能研究
    3.1 实验材料
    3.2 实验方法
    3.3 实验结果
    3.4 讨论
    3.5 小结
第四章 LINC01980促进食管鳞癌发生发展的机制研究
    4.1 实验材料
    4.2 实验方法
    4.3 实验结果
    4.4 讨论
    4.5 小结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在职攻博期间其它研究(一)
    在体外膜肺氧合技术(ECMO)辅助下行纵隔肿瘤切除、上腔静脉置换术是安全可行的
在职攻博期间其它研究(二)
    回顾性分析28例肺隔离症的诊断和治疗:手术还是介入技术?
在职攻博期间其它研究(三)
    CanPatrol~(TM)技术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循环肿瘤细胞检测的灵敏度与特异性评价
文献综述 长链非编码RNA在食管鳞癌中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在职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在职攻读学位期间的其它成就
致谢

(3)动物疫情公共危机政府防控能力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2.1 危机防控能力研究
        1.2.2 动物疫情公共危机的研究
        1.2.3 动物疫情公共危机防控研究
        1.2.4 对已有研究的评述
    1.3 研究问题与内容
    1.4 本文研究框架与方法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公共危机
        2.1.2 动物疫情公共危机
        2.1.3 危机防控能力
        2.1.4 能力建设及其基础
    2.2 相关理论基础
        2.2.1 公共危机管理理论
        2.2.2 风险管理与脆弱性研究
        2.2.3 动物卫生经济学
        2.2.4 系统管理理论
第3章 我国动物疫情公共危机能力建设基础及其形成
    3.1 能力基础之一:法制体系建设情况
    3.2 能力基础之二:管理体制建设情况
    3.3 能力基础之三:科技研发支持情况
    3.4 能力基础之四:条件保障建设情况
    3.5 综合能力形成:应急响应实施情况
第4章 动物疫情公共危机防控法制体系建设
    4.1 我国动物疫情公共危机防控法制体系建设
        4.1.1 我国动物卫生法律体系建设概况
        4.1.2 我国动物疫情公共危机应急管理法规建设情况
    4.2 我国动物疫情应急法制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4.2.1 立法文本及内容自身存在的问题
        4.2.2 法律文本与实践工作存在脱节
        4.2.3 应急法律体系的操作性存在欠缺
    4.3 其他国家动物疫情防疫法律体系建设经验借鉴
        4.3.1 美国:1+N系统化动物卫生法律体系
        4.3.2 澳大利亚:风险监控为主的动物疫情防控立法
        4.3.3 加拿大:体系健全覆盖面广的疫情防控立法
        4.3.4 欧盟:规范化、人性化的动物卫生立法体系
    4.4 我国动物疫情防控立法的改进方向
        4.4.1 健全动物防疫组织立法,防止立法碎片零散
        4.4.2 树立动物疫情风险意识,健全风险评估机制
        4.4.3 改变动物疫病防控观念,做好系统规范立法
第5章 动物疫情公共危机防控管理体制建设
    5.1 构建应急管理组织体系的理论基础
        5.1.1 应急管理组织结构设计的原则
        5.1.2 公共危机组织结构的特点
    5.2 我国动物疫情公共危机管理体制建设现状
    5.3 我国动物疫情公共危机管理体制建设的问题及原因
        5.3.1 动物疫情常态应急机构尚未建立
        5.3.2 危机管理指挥联动系统尚且缺乏
        5.3.3 官方组织缺乏与社会力量的整合
        5.3.4 重大动物疫情区域合作机制缺乏
    5.4 动物疫情公共危机防控管理体系的改进
        5.4.1 专业性、常规性指挥机构的设立
        5.4.2 以任务为中心建立复式组织结构
        5.4.3 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相协调
第6章 动物疫情公共危机防控科技支撑体系建设
    6.1 动物疫病公共危机防控科技支撑体系建设现状
        6.1.1 我国动物疫病防控科研机构发展现状
        6.1.2 我国动物疫情防控科技成果研发情况
        6.1.3 我国动物疫情防控科技成果运用情况
    6.2 我国动物疫情防控科技支撑体系建设的问题
        6.2.1 防控科技人力资本待遇较低、队伍不稳
        6.2.2 防控技术研究投资不足、应用水平偏低
        6.2.3 防控科研项目立项及管理处于无序状态
        6.2.4 科技成果鉴定评价机制忽视了实践需求
        6.2.5 科研成果推广缓慢,不能满足社会需求
    6.3 制约科技支撑体系建设的主要因素分析
        6.3.1 缺乏与时俱进的科学劳动价值评价机制
        6.3.2 缺乏全面、完整、连续的经费资助机制
        6.3.3 缺乏国家层面统一的科技管理服务平台
        6.3.4 缺乏科技需求方主导的制度化评价机制
        6.3.5 缺乏与社会转型相适应的成果转化机制
    6.4 我国动物疫情科技支撑体系建设的途径
        6.4.1 优化薪酬结构,尊重科技人才价值
        6.4.2 改善投资机制,加强基础条件建设
        6.4.3 抓住核心技术,做好管理平台建设
        6.4.4 注重社会需求,完善鉴定评价机制
        6.4.5 重视技术应用,科研与防控相结合
第7章 动物疫情公共危机防控条件保障建设
    7.1 我国动物疫病财政支持政策概述
        7.1.1 我国动物疫病防控财政支持政策的历史演变
        7.1.2 我国动物疫病防控条件保障基本理念的形成
    7.2 我国动物疫病财政支持存在的问题
        7.2.1 财政支持总量尚显不足
        7.2.2 财政支出结构不够合理
        7.2.3 财政支持的持续性不够
    7.3 我国动物疫病财政支持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7.3.1 财政投入理念存在差距
        7.3.2 财政分摊机制并未健全
        7.3.3 财政支出方式过于单一
    7.4 美国和澳大利亚动物疫病防控财政支持的基本经验
        7.4.1 财政支持总量充足力度较大
        7.4.2 财政支出结构动态均衡变化
        7.4.3 多元主体共同平衡分摊费用
        7.4.4 疫病消灭计划占据较大比重
    7.5 改进我国动物疫病防控条件保障的建议
        7.5.1 加大和稳定动物疫病危机防控财政支持
        7.5.2 建立多元化动物疫病防控资金分摊机制
        7.5.3 对动物疫病防控重点领域进行合理分派
        7.5.4 合理安排动物疫情应急资金和物资储备
第8章 政府动物疫情公共危机防控的应急响应
    8.1 动物疫情公共危机防控应急响应的理论框架
    8.2 Matlab回归分析理论模型
    8.3 我国动物疫情防控应急响应的实证研究
    8.4 提升动物疫情公共危机防控的应急响应的路径选择
第9章 基本结论与政策建议
    9.1 改变观念,建立系统化的动物疫情防控法律体系
    9.2 突破限制,建立开放型的动物疫情防控体制框架
    9.3 创新科技,构建有机性的动物疫情防控科技支撑
    9.4 重视投入,建立稳定性的动物疫情防控条件保障
第10章 研究不足与展望
    10.1 防控能力建设基础的综合性研究
    10.2 防控能力基础条件的精细化研究
    10.3 防控能力建设效果的全面性评估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读博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4)心房颤动:目前的认识和治疗的建议-2018(论文提纲范文)

1 前言
2 房颤的流行病学及危害
    2.1 房颤的流行病学
        2.1.1 房颤的患病率
        2.1.2 房颤的致残率、致死率及医疗负担
    2.2 房颤的危害
        2.2.1 脑卒中及血栓栓塞
        2.2.2 心衰
        2.2.3 心肌梗死
        2.2.4 认知功能下降、痴呆
        2.2.5 肾功能损伤
3 房颤的分类
4 房颤的发生机制
    4.1 电生理机制:房颤的发生需触发和维持机制。
        4.1.1 触发机制
        4.1.2 维持机制
    4.2 病理生理学机制
        4.2.1 心房重构
        4.2.2 自主神经系统 (autonomic nervous system, ANS) 的作用
        4.2.3 遗传学基础
        4.2.4 其他
5 房颤的临床评估
    5.1 病史采集与体格检查
        5.1.1 症状
        5.1.2 体征
    5.2 实验室检查
    5.3 影像学检查
        5.3.1 经胸超声心动图 (transthoracic echocardiography, TTE)
        5.3.2 TEE
        5.3.3 心腔内超声 (ICE)
        5.3.4 X线胸片
        5.3.5 计算机断层扫描 (CT) 或头颅磁共振成像 (MRI)
        5.3.6 心脏磁共振成像 (cardiac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CMRI)
    5.4 房颤的监测和诊断
        5.4.1 心电图
        5.4.2 动态心电图
        5.4.3 植入式起搏器、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 (ICD) 及心电事件记录仪等
        5.4.4 心脏电生理检查
        5.4.5 新型检测手段
        5.4.6 其他检查
6 房颤的危险因素和合并疾病的管理
    6.1 高血压
    6.2 糖尿病
    6.3 肥胖
    6.4 睡眠呼吸暂停
    6.5 酒精
    6.6 运动
7 房颤的卒中预防
    7.1 卒中与出血评分
        7.1.1 血栓栓塞危险评估 (CHADS2和CHA2DS2-VASc积分)
        7.1.2 抗凝出血危险评估 (HAS-BLED评分)
    7.2 抗栓药物选择
        7.2.1 抗血小板药物的评价
        7.2.2 华法林
        7.2.3 NOAC
        7.2.4 选择抗凝药物应考虑的事项
    7.3 房颤特殊人群的抗凝治疗
        7.3.1 老年房颤患者的抗凝治疗
        7.3.2 急性冠脉综合征和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 的房颤患者抗栓治疗
        7.3.3 卒中后患者的抗凝治疗
    7.4 抗栓治疗的中断和桥接
        7.4.1 抗栓治疗的中断
        7.4.2 抗栓治疗的桥接
        7.4.3 房颤导管消融围术期的抗凝
    7.5 抗凝治疗时出血事件的防治
        7.5.1 减少抗凝出血的策略
        7.5.2 抗凝出血并发症的治疗
        7.5.3 有出血风险或发生出血事件患者的抗凝治疗
    7.6 经皮左心耳封堵
8 心室率控制
    8.1 控制心室率的药物
    8.2 房室结消融+植入永久起搏器
9 节律控制
    9.1 药物复律与电复律
        9.1.1 抗心律失常药物转复窦性心律
        9.1.2“口袋药” (‘pill in the pocket’) 复律策略
        9.1.3 电复律
        9.1.4 复律前后的抗凝治疗
    9.2 复律后窦性心律的维持
        9.2.1 抗心律失常药物
        9.2.2 非抗心律失常药物
    9.3 导管消融
        9.3.1 经导管消融房颤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9.3.2 能源
        9.3.3 房颤导管消融术式和终点
        9.3.3. 1 CPVI
        9.3.3. 2 CPVI基础上复合术式
        9.3.3. 3 复杂碎裂心房电位 (CFAEs) 消融
        9.3.3. 4 转子样激动的标测及消融
        9.3.3. 5 左房神经节丛消融
        9.3.4 并发症及处理
        9.3.4. 1 心脏压塞和/或穿孔
        9.3.4. 2 栓塞并发症
        9.3.4. 3 肺静脉狭窄
        9.3.4. 4 左心房-食管瘘/左心房-心包瘘
        9.3.4. 5 膈神经损伤
        9.3.4. 6 食管周围迷走神经损伤
        9.3.4. 7 急性冠状动脉闭塞
        9.3.4. 8 血管并发症
        9.3.5 围术期管理
        9.3.6 随访及复发病例处理[48]
1 0 房颤的外科和杂交手术治疗
    1 0.1 房颤的外科治疗
        1 0.1.1 迷宫手术
        1 0.1.2 心脏外科手术同期房颤消融的现状
        1 0.1.3 微创外科房颤手术
    1 0.2 房颤的内外科杂交手术
1 1 特殊人群的房颤消融治疗
    1 1.1 运动员
    1 1.2 老年人
    1 1.3 肥厚型心肌病
    1 1.4 预激综合征
    1 1.5 心衰
    1 1.6 年轻人
1 2 急性房颤的治疗
    1 2.1 急性房颤发作的定义
    1 2.2 急性房颤的危害
    1 2.3 急性房颤的评估
    1 2.4 房颤的急诊处理策略
    1 2.5 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性急性房颤的处理
    1 2.6 血流动力学稳定的急性房颤处理
        1 2.6.1 急性房颤的抗凝治疗
        1 2.6.2 急性房颤的心室率控制
        1 2.6.3 急性房颤的节律控制
        1 2.6.3. 1 复律的适应证
        1 2.6.3. 2 复律的最佳时机
        1 2.6.3. 3 复律的方式
    1 2.7 急性房颤处理流程及随访
1 3 起搏治疗与房颤
    1 3.1 起搏预防和治疗房颤的可能机制
    1 3.2 起搏预防和治疗房颤临床疗效的评价
    1 3.3 右心室起搏对房颤的影响
    1 3.4 房颤合并心衰患者的心脏再同步化治疗 (CRT)
1 4 尚待研究明确的重要临床问题
    1 4.1 房颤导管和外科消融中尚未解决的问题[42, 48]
    1 4.2 房颤抗凝或其他卒中预防治疗中尚未解决的问题[42, 48]
    1 4.3 房颤其他证据不足的领域

(5)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建设关键问题及发展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一、课题研究背景
        (一)全球烈性病原体研究形势迫切
        (二)实验室生物安全隐患日渐突出
        (三)国家生物安全应对实力亟待提升
    二、目的与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四、研究内容与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五、技术路线
    六、创新点
第一部分 实验室生物安全基本概念的辨析与界定
    一、生物安全与生物安保
        (一)生物安全的定义及其研究范围
        (二)生物安保的定义及其研究范围
    二、实验室生物安全与实验室生物安保
        (一)实验室生物安全
        (二)实验室生物安保
        (三)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
    三、生物安全实验室及其分级
        (一)生物实验室的概念
        (二)生物安全实验室
        (三)综合分析与结论
    四、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BSL-4)及其功能
        (一)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BSL-4)定义的提出
        (二)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的工作原理
        (三)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的分类及功能比较
第二部分 国外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发展态势分析
    一、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建设与发展的内在需求
        (一)全球开展烈性传染病防护研究面临迫切需求
        (二)部分高危烈性病原体研究必须在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中展开
        (三)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是衡量国家生防实力的重要标志
    二、国外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选址实例分析
        (一)BSL-4 实验室选址实例
        (二)综合分析与结论
    三、国外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的特点与规律
        (一)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的国家和地区分布
        (二)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的负责机构与人员类别
        (三)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运行经费来源与投向比
        (四)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主要研究内容与范围
        (五)国外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特点综合分析
    四、国外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文献计量及可视化分析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三)研究结果
        (四)综合分析与结论
    五、国外重点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
        (一)美国德克萨斯大学罗伯特·索普实验室
        (二)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加尔维斯顿国家实验室
        (三)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协调中心
        (四)美国国家过敏与传染性疾病研究所整合研究设施-落矶山实验室
        (五)美陆军传染病医学研究所
        (六)法国里昂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
第三部分 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核心技术与关键设施分析
    一、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的核心技术
        (一)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的防护技术
        (二)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的个人防护设备(PPE)
        (三)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的净化技术
        (四)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的废弃物处理技术
        (五)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的现有能力与新技术
    二、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关键设备的专利分析
        (一)高效空气过滤装置专利分析
        (二)化学淋浴专利分析
        (三)正压防护服专利分析
        (四)综合分析结论与启示
    三、国外BSL-4 实验室关键设备研发公司竞争分析
        (一)“正压防护服”生产公司
        (二)“生命支持系统”生产公司
        (三)“生物安全柜(BSC)”生产公司
        (四)“充气式气密门”、“化学淋浴装置”生产公司
        (五)“脉动式双扉高温高压灭菌器”生产公司
        (六)“空间气体消毒系统”生产公司
        (七)“实验室废水处理设备”生产公司
    四、综合分析与结论
第四部分 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监管研究
    一、国外实验室生物安全立法发展与比较研究
        (一)国外实验室生物安全法规发展概况
        (二)国外实验室生物安全法规比较研究
    二、美国BSL-4 实验室安全监管机构与机制
        (一)主要监管机构
        (二)实验室生物安全监管机制
        (三)BSL-4 实验室人员管理与培训
    三、国外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主要事故及其应对措施
        (一)全球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重要感染事件
        (二)生物安全四级实验室典型安全事故
        (三)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感染事件原因分析
        (四)各国实验室生物安全应对措施
        (五)综合分析与结论
第五部分 我国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现状与存在问题研究
    一、我国建设与发展BSL-4 实验室的形势和需求分析
        (一)BSL-4 实验室是生物防御及反生物恐怖的需要
        (二)BSL-4 实验室是应对和防控烈性传染病的需要
        (三)BSL-4 实验室是加强感染防控的需要
        (四)BSL-4 实验室是建立病原微生物研究技术平台的需要
    二、我国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的建设与发展历程
        (一)起步阶段
        (二)2003年SARS疫情暴发后
        (三)快速发展阶段
    三、我国发展BSL-4 实验室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法规与制度方面
        (二)技术与设备方面
        (三)管理与经费方面
    四、我国生物安全实验室的法律法规及标准建设
第六部分 国外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建设与发展对我国启示
    一、国外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建设经验借鉴
        (一)国外BSL-4 实验室总体呈现特点
        (二)建立完善的实验室生物安全法规体系
        (三)拥有健全的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机制
        (四)具备先进的BSL-4 实验室关键设施研发技术
        (五)落实严格的BSL-4 实验室安全培训体系
    二、国外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存在问题分析
        (一)政府缺乏统筹规划导致盲目建设和资金缺口
        (二)私营机构BSL-4 实验室准入资格低及人员审查和监管不力
        (三)BSL-4 实验室安全事故频发且瞒报现象严重
    三、我国建设与发展BSL-4 实验室面临的主要挑战
        (一)重视不够与投入不足
        (二)技术瓶颈与管理滞后
        (三)人才匮乏与防范不严
    四、对我国建设与发展BSL-4 实验室的启示建议
        (一)认清形势,加紧规划布局
        (二)谨慎选址,加大公众参与
        (三)拓宽经费渠道,突破技术瓶颈
        (四)完善法规体系,强化安全管理
        (五)加大人员培训,严格安全监管
课题研究结论与讨论
    一、主要结论
    二、主要创新点
    三、后续研究思考
参考文献
附录
    附件1 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关键设备与核心技术”筛选专家咨询
    附件2 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关键设备与核心技术”专利分析
    附件3 全球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重要感染事件一览表
发表文献
个人简历
致谢

(7)心房颤动:目前的认识和治疗建议-201(论文提纲范文)

1 房颤的分类及机制
    1. 1 房颤的分类
    1.2房颤的机制
        1.2.1电生理机制
        1. 2. 2 病理生理学机制
    1. 3 房颤的危险因素及相关疾病
2房颤的病理生理及预后
    2.1房颤的病理生理变化
    2. 2 房颤与栓塞
    2. 3 房颤与心衰
    2. 4 房颤的其他后果
3 临床评估
    3. 1 病史采集与体格检查
    3. 2 实验室检查
    3. 3 影像学检查
    3. 4 心电学检查
        3. 4. 1 心电图
        3. 4. 2 动态心电图、心电事件记录仪等
        3. 4. 3 心脏电生理检查
        3. 4. 4 运动试验
    3. 5 其他检查
    3. 6 临床诊断与评价
4 抗栓治疗
    4. 1 房颤患者血栓栓塞及出血风险评估
        4.1.1血栓栓塞危险评估(CHADS2和CHA2DS2-VASc积分)
        4. 1. 2 抗凝出血危险评估( HAS-BLED评分)
    4. 2 抗栓药物选择
        4. 2. 1 抗血小板药物
        4. 2. 2 口服抗凝药物
    4. 3 抗栓治疗的中断和桥接
    4.4非药物抗栓治疗
5 控制心室率
    5. 1 控制心室率的优缺点及目标
    5. 2 控制心室率的药物
        5. 2. 1 洋地黄类药物
        5. 2. 2 β 受体阻滞剂
        5. 2. 3 非二氢吡啶类钙离子拮抗剂
        5. 2. 4 其他口服室率控制药物
    5. 3 房室结消融+ 植入永久起搏器
        建议
6 节律控制
    6. 1 节律控制的优缺点
    6. 2 电复律和药物复律
        6. 2. 1 复律时的抗栓治疗
        建议
        6. 2. 2 电复律
        6. 2. 3 药物复律
        建议
    6. 3 复律后维持窦律
        6. 3. 1 维持窦律的药物
        6. 3. 2 何时停用抗心律失常药物
        建议
    6. 4 经导管消融房颤
        6. 4. 1 导管消融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建议
        6. 4. 2 房颤导管消融术式及策略
        6. 4. 3 房颤导管消融的终点
        6. 4. 4 非射频能经导管消融治疗房颤
        6. 4. 5 围术期管理
        6.4.6随访及复发病例处理[358]
        6. 4. 7 并发症及处理
    6. 5 起搏器植入预防房颤
        6. 5. 1 起搏预防和治疗房颤的可能机制
        6. 5. 2 起搏预防和治疗房颤临床疗效的评价
        6. 5. 3 稳定心室率的起搏方式
        6. 5. 4 右心室起搏对房颤的影响
        建议
    6. 6 植入电子装置对房颤评估价值
    6. 7 房颤的外科治疗
        6. 7. 1 COX III手术
        6. 7. 2 COX IV手术
        6. 7. 3 微创外科房颤手术
        建议
7 特殊类型的房颤患者
    7. 1运动员
    7. 2老年人
    7. 3肥厚型心肌病
        建议
    7. 4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建议
    7. 5 甲状腺功能亢进
        建议
    7. 6 急性非心源性疾病
    7. 7 慢性阻塞性肺病
        建议
    7. 8 预激综合征
        建议
    7. 9 心衰
        建议
    7. 10 家族性( 遗传性) 房颤
        建议
    7. 11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
        建议
    7. 12 心脏外科围手术期房颤
        7. 12. 1 心脏手术后房颤的预防
        7. 12. 2 术后房颤的节律控制
        7. 12. 3 术后房颤的心室率控制
        7. 12. 4 术后房颤的抗凝治疗
        建议
8 急性房颤发作的急诊处理
    8. 1 急性房颤发作的定义
    8. 2 急性房颤发作的处理流程
    8. 3 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性急性房颤发作
    8. 4 血流动力学稳定的急性房颤发作
        8. 4. 1 急性房颤发作的抗凝治疗
        8. 4. 2 急性房颤发作的心室率控制
        8. 4. 3 急性房颤发作的房颤复律
        建议
        血流动力学稳定的急性房颤
        1急诊房颤的心室率控制
        2急诊房颤的抗凝
        3急诊房颤的转复

(8)三级甲等综合性军队中心医院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符号说明
前言
第一部分 军队医院护患双方对护理质量评价认识的质性研究
    研究对象与方法
    研究结果
    讨论
    小结
第二部分 维和二级医院护理质量评价现状的质性研究
    研究对象与方法
    研究结果
    讨论
    小结
第三部分 三级甲等综合性军队中心医院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研究设计
    研究结果
    讨论
总结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9)晚期资本主义社会公共政治的重塑 ——乔纳森·弗兰岑悲剧现实主义小说的文化政治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写说明
第一章 绪论
    1.1 创作生涯与作品简介
    1.2 国内外弗兰岑研究综述
    1.3 弗兰岑的悲剧现实主义文学观
    1.4 研究思路
    1.5 结构框架
第二章 《纠正》:技术消费主义霸权的救赎
    2.1 深度模式消亡与认知定位困境
        2.1.1 生物精神病学的物质主义逻辑
        2.1.2 心理时间的外在空间化:精神分裂感
        2.1.3 生物精神病学诊疗的技术消费资本逻辑
        2.1.4 晚期资本主义超空间的认知困境
    2.2 主体死亡与共同体意识崩解
        2.2.1 主体之死的原因:心灵维度的抹杀
        2.2.2 临床抑郁症的羞耻感机制溯源
        2.2.3 技术消费主义的霸权宰制
    2.3 对技术消费主义霸权的抵抗
        2.3.1 恢复生命存在的故事时间
        2.3.2 重塑认知图绘
        2.3.3 铸就共同体的“情感空间”
    2.4 小结
第三章 《自由》:左翼自由派公共政治的重塑
    3.1 自由主义共识的溃败
        3.1.1 自由主义与身份政治的联盟历程
        3.1.2 士绅化进程:自由派多元文化抗争的伦理与现实冲突
        3.1.3 边缘与底层的夹击:自由派多元文化抗争的龃龉困境
    3.2 文化左派边缘抵抗策略的溃败
        3.2.1 颠覆性与真实性的文化实践
        3.2.2 颠覆性与真实性的内爆崩解
        3.2.3 后现代主义文化左派的现实危机
    3.3 右翼新自由主义社会霸权的宰制
        3.3.1 情感结构与自由观的文化变迁
        3.3.2 新自由主义对个人主义的吸纳
        3.3.3 新自由主义对消极自由观的吸纳
        3.3.4 情感依恋:情感结构宰制的深层运作
    3.4 左翼自由派的公共政治重塑
        3.4.1 形塑多元资本权力的伦理认知图绘
        3.4.2 重构自由共识的历史维度
        3.4.3 激活扞卫共同性的诸众联盟
    3.5 小结
第四章 《纯洁》:数字时代生命权力的抵抗
    4.1 数字时代生命权力的新趋势
        4.1.1 生命权力在身体规训界面的拓张
        4.1.2 生命权力在群体调节界面的拓张
    4.2 公共领域衰微的溯源
        4.2.1 公共领域衰微的外在伦理溯源
        4.2.2 公共领域衰微的深层心理机制
    4.3 数字网络霸权的救赎
        4.3.1 开启对数字网络技术的历时反思
        4.3.2 建构对数字资本权力的认知模型
        4.3.3 再创爱的平等共同体
    4.4 小结
第五章 结语
    5.1 “总体性”意识的重构
    5.2 文化政治策略的能动探索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10)混合动力式医用控温毯控制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医用控温毯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目标与主要工作
        1.3.1 研究目标
        1.3.2 主要工作
    1.4 本章小结
2 系统总体方案研究
    2.1 驱动系统研究
        2.1.1 常见驱动模式研究
        2.1.2 混合驱动方案研究
    2.2 整机结构布局研究
    2.3 控制系统硬件方案设计
    2.4 控制系统软件方案设计
    2.5 本章小结
3 主控系统硬件电路设计
    3.1 微控制器电路设计
        3.1.1 微控制器选型
        3.1.2 最小系统电路设计
    3.2 温度传感器采集电路设计
        3.2.1 温度传感器选型
        3.2.2 温度信号采集电路设计
        3.2.3 采集隔离电路设计
    3.3 其他信号采集电路设计
        3.3.1 水位信号采集电路设计
        3.3.2 电流反馈信号采集电路设计
    3.4 操作界面电路设计
    3.5 外围存储模块设计
    3.6 语音提示模块设计
    3.7 网络模块设计
    3.8 主板电源模块设计
        3.8.1 电源模块选型与总体结构设计
        3.8.2 电源电路设计
    3.9 本章小结
4 驱动系统硬件电路设计
    4.1 驱动电路总体结构
    4.2 半导体模块驱动电路设计
        4.2.1 PWM输出隔离电路设计
        4.2.2 MOS管并联调压电路设计
        4.2.3 H桥换向电路设计
        4.2.4 滤波电路设计
    4.3 直流压缩机与变频控制器选型
    4.4 其他模块电路设计
    4.5 本章小结
5 控温算法研究
    5.1 现有控温模式研究
    5.2 分层模糊PID控温方案研究
        5.2.1 分层模糊PID控温方案设计
        5.2.2 分层模糊PID的具体实现
    5.3 系统仿真实验
    5.4 本章小结
6 系统软件设计
    6.1 实时操作系统μC/OS-Ⅲ
        6.1.1 μC/OS-Ⅲ简介
        6.1.2 μC/OS-Ⅲ移植
    6.2 控制系统任务设计
        6.1.1 传感器采集任务
        6.1.2 操控面板任务
        6.1.3 混合驱动任务
        6.1.4 其他任务
    6.3 操作界面软件设计
    6.4 本章小结
7 系统调试及其电磁兼容测试
    7.1 系统硬件调试
    7.2 系统功能调试
        7.2.1 操作面板和传感器任务调试
        7.2.2 TEC机组输出调试
        7.2.3 压缩机机组输出调试
    7.3 整机调试
    7.4 系统电磁兼容测试
        7.4.1 电快速脉冲群抗干扰(EFT)测试
        7.4.2 浪涌抗干扰(SURGE)测试
        7.4.3 辐射发射(RE)测试
    7.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主控板电路原理图
附录B 驱动板电路原理图
附录C 信息参照表集合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四、隔离标志的临床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长链非编码RNA LINC01980促进食管鳞癌发生发展的功能及机制研究[D]. 张世新.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 2019(03)
  • [2]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印发三级和二级妇幼保健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6年版)的通知[J]. 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公报, 2016(08)
  • [3]动物疫情公共危机政府防控能力建设研究[D]. 王薇. 湖南农业大学, 2015(08)
  • [4]心房颤动:目前的认识和治疗的建议-2018[J]. 黄从新,张澍,黄德嘉,华伟.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18(04)
  • [5]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建设关键问题及发展策略研究[D]. 章欣.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 2016(11)
  • [6]隔离标志临床应用现况调查分析[A]. 程芳娜,刘瑞琴,杨晓,韩欢欢. 2013年河南省传染病护理研究进展与临床实践学术会议论文集, 2013
  • [7]心房颤动:目前的认识和治疗建议-201[J]. 黄从新,张澍,黄德嘉,曹克将,陈柯萍,陈明龙,董建增,华伟,黄鹤,江洪,李莉,刘少稳,刘旭,刘兴鹏,刘育,马长生,马坚,孟旭,商丽华,苏曦,唐其柱,王祖禄,吴立群,吴书林,夏云龙,杨杰孚,杨新春,杨延宗,杨艳敏,姚焰,郑哲.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15(05)
  • [8]三级甲等综合性军队中心医院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D]. 贾婷. 泰山医学院, 2016(06)
  • [9]晚期资本主义社会公共政治的重塑 ——乔纳森·弗兰岑悲剧现实主义小说的文化政治策略研究[D]. 谷伟. 战略支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 2019(02)
  • [10]混合动力式医用控温毯控制系统研究[D]. 胡宁. 大连理工大学, 2020(02)

标签:;  ;  ;  ;  ;  

检疫标志物的临床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