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做好流行性出血热护理工作体会(论文文献综述)
李雪,余海云[1](2021)在《一病一品护理服务模式对流行性出血热患者的干预效果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一病一品护理服务模式在流行性出血热患者中的干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8年8月至2020年5月期间收治的138例流行性出血热患者各项临床资料,以护理干预模式的不同进行分组,将实施常规护理干预模式的69例患者纳入对照组,而实施一病一品护理服务模式的69例患者纳入研究组,记录两组临床指标,其中包括退热时间、多尿症状持续时间、血小板计数恢复正常时间与尿蛋白转阴时间。同时,记录两组并发症(低血压休克、脑出血与电解质紊乱)发生率、护理满意度与负性情绪。结果研究组的退热时间、多尿症状持续时间、血小板计数恢复正常时间与尿蛋白转阴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7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8.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97.1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SDS评分较接近(P>0.05);护理后,两组SDS评分均已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予以流行性出血热患者一病一品护理服务模式,可显着改善患者的症状、体征与负性情绪,并且有利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显着提升护理满意度。
李德玉[2](2021)在《流行性出血热患者的病情观察及护理干预方法》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观察流行性出血热患者的病情,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方法,进而使病情得到有效控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46例流行性出血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的临床症状及护理方法进行总结。结果 46例患者经治疗与护理后,44例(95.65%)治愈,2例(4.35%)死亡,6例(13.04%)出现程度不一的并发症。结论在治疗流行性出血热患者时需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并予以对症护理以有效控制患者的病情,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抢救成功率。
周欣[3](2020)在《肾病综合征出血热的护理体会》文中研究指明肾病综合征出血热主要是由于汉坦病毒感染引起的,主要传染源是鼠,病死率极高,而且严重影响着患者的肾功能与生命安全。目前该病尚无特效治疗手段,因而需要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以减少并发症发生及降低患者病死率。本文主要分析不同时期肾病综合征出血热患者的护理重点及措施,旨在提高患者救治率,改善患者预后。
申莹,韩辛,张旭佳[4](2020)在《分层体温管理联合循证护理对流行性出血热患者疗效、焦虑抑郁状态和住院时间的影响》文中指出目的研究分层体温管理联合循证护理对流行性出血热患者疗效、焦虑抑郁状态和住院时间的影响。方法 84例流行性出血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循证护理干预,研究组给予常规循证护理+分层体温管理。干预后1周,评价2组患者临床疗效,并比较2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住院时间及护理满意度的差异。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持续发热时间、尿蛋白转阴时间、血小板恢复正常时间、多尿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缩短(P<0.01)。护理后1周,2组患者SAS和SDS评分较护理前均明显减少(P<0.01);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护理后SAS和SDS评分均明显减少(P<0.01)。研究组护理质量满意度较对照组显着升高(P<0.05)。结论采用常规循证护理+分层体温管理不仅可有效减轻流行性出血热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提升治疗效果,而且可有效减轻焦虑抑郁状态,同时可明显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轻医疗费用,有助于提升护理质量满意度,因此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崔红亮[5](2020)在《护理程序在流行性出血热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文中指出目的分析流行性出血热患者采用护理程序方案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流行性出血热患者72例,随机分为行常规护理对照组(n=36)与护理程序干预试验组(n=36)。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试验组发热持续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焦虑自评量表(SAS)与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 <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流行性出血热患者在临床护理过程中采用护理程序干预能够明显消除其负性情绪,减少其症状缓解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率,预后效果理想,能够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陈永建[6](2020)在《传染病专科医院建筑功能空间设计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自古至今,传染病一直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2003年SARS烈性传染病的爆发及传播,其高致病率、高死亡率,给患者及医护人员健康带来严重的威胁,也给我国传染病控制及预防体系以及社会稳定与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冲击;之后国内又爆发如禽流感、新型甲型H1N1流感、黄热病等新型传染病,其中有些传染病还未找到有效的防治措施;2020年年初,新冠病毒肺炎开始在全国蔓延,感染人数已高达8万余人,给全国人民带来极大的恐慌;疫情期间,习近平主席提出“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再次印证了我国现有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体系存在不足;而传染病专科医院作为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主力军,责任重大,但其自身面临着无法应对大规模疫情、经营困难、医疗学科不均衡、患者流失严重等种种问题;经过疫情大考,也反映出了我国现行传染病专科医院建设标准缺失部分内容,对医院建设指导不力。因此,当前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完善传染病专科医院建设标准,提高传染病专科医院疫情应对能力成为当下我们面临的严峻问题。本文选取传染病专科医院作为研究对象,旨在通过对现有传染病专科医院进行调研评估,从医护人员和患者使用角度发现现有传染病专科医院在前期策划、总体规划、门诊功能空间、住院功能空间、医技功能空间以及专项设计层面所存在的问题,然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传染病专科医院建筑功能空间设计指导,为未来传染病专科医院建设标准的完善进行基础性研究。文章一共分为四个章节。第一章为绪论部分,分别对研究背景、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阐述,然后对研究的范畴、目的、意义、创新点、局限性进行阐释;第二章首先对传染病进行概述,然后对我国传染病防控体系进行介绍,再然后对我国传染病专科医院发展进行阐述,最后通过对我国传染病专科医院发展进行系统分析,构建传染病专科医院建筑功能空间分级系统;第三章是对传染病专科医院进行实地调研,内容涵盖前期策划层面、总体规划层面、门诊功能空间、医技功能空间、住院功能空间以及专项设计等层面,并对其问题进行系统化分析总结;第四章,在第三章现有传染病专科医院问题总结的基础之上,对传染病专科医院提出针对性的设计指导,为未来传染病专科医院建设标准的完善进行基础性研究,内容包括前期策划、总体规划、门诊功能空间、医技功能空间、住院功能空间以及专项设计等方面。
朱瑟夫(MIMBALE MOLANGA Joseph)[7](2020)在《刚果(金)的埃博拉疫情应对研究》文中研究说明1976年刚果(金)首次爆发埃博拉以来,在44年时间里,该国历经十次疫情肆虐,成为遭遇埃博拉疫情袭击次数最多、时间最长的国家。最新一次疫情于2018年8月爆发,是仅次于2013-2015年西非埃博拉疫情的第二大埃博拉疫情。与此前肆虐的多次疫情不同,本次埃博拉病毒致病性强、病毒变异明显,给治疗和预防带来新的挑战。疫情扩散迅速、伤亡较大,快速向周边国家传播,然而,刚果(金)在应对中遭遇了国内的暴力和不信任危机、政治休整与阴谋论,让疫情的应对阴云密布。本次疫情爆发后迅速引起了世界关注,包括刚果(金)在内的各国政府、国际组织广泛关注和介入,成为疫情应对的重要支持力量。面对疫情,刚果(金)政府迅速采取行动,采取了一系列防控举措。这些措施包括:加强疫情监测,建立埃博拉治疗中心;监测病例或追踪传播途径;对疑似或确诊病例展开隔离;提高公众认知;开展疫苗接种行动;在受影响地区提供安全饮用水;监督安全体面的丧葬;加强跨界监测等在其他地区奏效的常规措施。然而,受到刚果(金)政府行政与管理能力所限,以及受影响地区的不安全状况,让这些原本对症的应对措施频频失效。美国、欧盟各国和中国等世界大国以各种形式参与了本次疫情应对。美国通过美援署和疾控中心捐款1.96亿美元,是刚果(金)此次疫情的最大捐助国,在疾病监测、传染预防和控制,安全体面的安葬,水卫生等领域采取积极行动,对快速发现病例、减少疫情蔓延具有重要意义。欧洲国家在欧洲联盟的框架内,通过派遣一线医疗队拯救生命,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措施,在当地社区之间开展合作和提高疾病认识以预防和控制疫情,提供保健服务以及安全体面的安葬等等有力的措施,为刚果(金)的埃博拉应对措施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中国也是非洲卫生领域的重要参与者,在本次埃博拉应对中,中国主要通过提供卫生基础设施、医疗设备、医药物资、捐赠埃博拉应对资金、通过共享的方式传递健康知识、提高医务人员和医疗机构的治疗能力等方面提供援助,为刚果(金)的埃博拉应对提供了不可或缺的重要帮助。面对刚果(金)本次埃博拉疫情,各类国际组织积极展开各种形式的国际应对行动。首先,世卫组织也即世界卫生当局正在协调实地行动,动员各国对埃博拉应对展开资助,进行试验性疫苗的登记工作。世卫组织是在刚果(金)埃博拉疫情高危地区部署最多资源和人员的国际组织。同样,世界银行也则致力于一线应对、加强卫生系统和准备等方面的,以减少病毒传播风险。刚果(金)的埃博拉应对措施也有非政府组织的参与,无国界医生组织、基督复临会发展和救济局为刚果(金)的埃博拉疫情应对工作提供了饮用水、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方面最佳做法相关的专门知识。虽然在本次埃博拉的疫情应对中,刚果(金)政府和国际社会积极应对,但疫情却延绵不断,无法得到有效根除,其原因深刻而复杂。首先,刚果(金)国内的政治治理失序带来各类卫生项目的频频失败,本次疫情爆发在刚果(金)政局动荡和长期战乱的地区,不仅政府内部无法有效沟通协调抗疫举措,而且反对势力利用疫情不断制造暴力争端事件,让疫情应对项目无疾而终。第二,缺乏规划的外来援助让国际应对难以奏效。众多的外部应对组织和机构从自身经验出发提供各类援助,而刚果(金)国内缺乏对接此类援助的专业机构和人员,巨额的援助无法有效协调流向最需要援助的地区和人群。第三,脆弱的刚果(金)卫生系统无法应对国内不断出现的突发情况。刚果(金)政府出台的战略响应计划曾为疫情控制带来曙光,但行动中的暴力争端、卫生系统的不堪一击、专业医疗人员和物资的严重匮乏等屡屡给刚果(金)政府的行动带来执行中的巨大阻力。第四,受到政府行政能力的限制,各类应对措施的实际效应与预估效应相去甚远。
徐勇军[8](2020)在《RM医疗集团抗击新冠肺炎医疗服务质量提升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优质医疗服务和患者安全永远是医疗安全的最大保障。有报道称,世界中低收入国家接近60%的死亡病例是由医疗质量差造成的,由此可见医疗质量的缺陷正成为全球日益关注的问题[1]。而在应急和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方面更能反映一个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质量。2019年12月8号,武汉报道首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后被证实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引起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2]。有报道称,这种不明原因肺炎被发现与一种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相关,该病毒为目前发现的第7种可感染人类的冠状病毒[3],并于2月20号将这种新型冠状病毒传染性列为乙类甲级传染[4],武汉于1月23号果断“封城”,据统计,2月20号报道全国有3100多名医护人员感染新冠肺炎,其中确诊人数就接近1800人,除医护人员外,武汉包括湖北及全国各地新增确诊病例和疑似病例都在不断增加,甚至有蔓延全球的风险[5][6],截至2020年3月1号上午09:09,全国累计确诊病例包括港澳台共计79968例,死亡2873例,这一结果远超2003年的非典,这是典型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就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7]。从古至今,公共卫生类危机频发,不但威胁公众健康,而且成为影响国家政治和社会稳定的不安因素[8]。2020年1月31日WHO宣布新冠肺炎疫情已经构成了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PHEIC)。新冠疫情给我们武汉人民和中国百姓以及世界人民造成了极大影响。我国早在2003年“非典”过后,就出台了相关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和制度流程,即我们所说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经2003年5月7日国务院第7次常务会议通过,2003年5月9日实施,至今已有17年。由于武汉疫情尤为严重,几乎占全国患者总人数的60%以上,我RM医疗集团又是武汉医疗单位的龙头企业,所以最早成为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医疗集团之一,也是被国家定为武汉第三批收治新冠肺炎的医疗单位,在抗击新冠肺炎方面我RM医疗集团效果显着,多次被国家卫计委和省卫计委表彰。本文分六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简述概括了当今社会医疗发展现状及新冠肺炎相关状况,本文的研究背景及研究目的和意义,概括了我RM医疗集团在抗击新冠肺炎过程中所运用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第二部分介绍了新冠肺炎医疗质量和医疗服务相关理论,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概念和分级、标准预防及医护人员防护级别、马斯洛需要理论、认知行为理论及健康信念模式分别进行了阐述。同时还结合RM医疗集团临床实际和患者现实需要,总结并创新实施了一些优质的医疗服务理念。第三部分详细阐述了RM医疗集团抗击新冠肺炎相关科室的基本情况,抗击新冠肺炎医疗现状,通过PEST和运营现状进行分析和阐述。第四部分是通过对RM医疗集团运营现状和抗击新冠肺炎前后进行对比分析,临床结合实际的方法,发现我RM医疗集团在抗击新冠肺炎方面存在“人机物法环”问题。第五部分是本研究讨论重点,主要阐述在抗击新冠肺炎中,我RM医疗集团运用PDCA理念,解决和优化我们在临床治疗过程中所面临的医疗问题。第六部分是全文总结,对我RM医疗集团和中国卫生行政部门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方面的展望,不断优化和提升我们应急突发公共卫生方面的处置能力。
张斌斌[9](2020)在《基于高中新课标的“传染病与防控”校本教材的开发与实践》文中指出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校本课程越来越得到国家和地方的重视。《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版)》中明确指出要开发出具有地方和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同时,近年来,传染病疫情的形势越来越严峻,传染病的爆发流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人类的生命健康安全,也影响了整个社会的秩序。对学生进行传染病知识的教育势在必行,不仅能让学生形成正确的生命健康观念,也有助于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形成。本研究基于高中新课标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以及选修模块的开设建议,以“传染病与防控”为主题,结合广州市东涌中学的学校特色和学生需求,尝试开发出具有地区或学校特色的高中校本教材,以便于对学生进行传染病与防控知识的教育和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首先,对广州市东涌中学进行内外部环境分析,并采用问卷调查法对东涌中学的高一、高二学生以及高校大一、大二学生进行学习需求分析和传染病知识知晓率调查。其次,根据选修模块的开设建议与学校、学生的实际需求,进行课程目标的设计和教材内容的组织编排,最终将校本教材的章节定为3章15节6活动。接着以学生自主报名的方式组建实验班,运用多种教学模式和方法对实验班进行校本教材的教学。最后,运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对校本教材的开发与实践环节进行评价,根据评价结果检测学生在知识、能力等方面的发展,并判断校本教材开发与实践的实际效果,进行总结与反思。结果表明:实验班学生通过“传染病与防控”校本教材的学习,对传染病的相关知识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达到了以新课标为基准的课程目标要求,生物学科核心素养也得到了提高,其学业测试的平均分提高了13.45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合作探讨能力、科学探究能力得到了提升;形成了“防控并重”的观念;提高了学生对生物学课程的兴趣,加强了学生应用生物学原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的自我健康保护意识有了大幅度地提升。在课程回访中,学生表明在学习完本教材后,他们在新冠肺炎流行期间做好了个人的防疫工作,并向父母或身边的人宣传了新冠的危害性,教会他们应对新冠的方法,很好地保障了自身及周围人的生命安全,也为自己的行动而感到满足。此外,在开发与实践过程中,教师的专业能力得到了发展,对教育教学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提高了课程编制与组织的能力。
董梦迪,初静[10](2020)在《1例流行性出血热患者的护理体会》文中提出目的通过分析该流行性出血热患者的诊治及护理过程,在了解该疾病诊治过程的基础上积累临床护理经验,为日后更好的进行护理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方法通过对本例流行性出血热患者的诊治过程的分析,根据病程阶段的不同进行不同要点的监测及护理。结果该例患者在治疗与护理后病情得到有效控制,于入院20天后生命体征平稳后转入肾内科。结论流行性出血热具有起病急、预后差等特点,在诊治过程中,不仅要严密监测病情变化,还要总结不同时期的护理要点,从而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愈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二、做好流行性出血热护理工作体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做好流行性出血热护理工作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一病一品护理服务模式对流行性出血热患者的干预效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两组临床指标比较 |
2.2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
2.3 两组护理总满意度比较 |
2.4 两组护理前后SDS评分比较 |
3 讨论 |
(2)流行性出血热患者的病情观察及护理干预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2.1 基础护理 |
1.2.2 心理护理 |
1.2.3发热期病情观察及护理 |
1.2.4 低血压期病情观察及护理 |
1.2.5 少尿期病情观察及护理 |
1.2.6 多尿期病情观察及护理 |
1.2.7恢复期病情观察及护理 |
1.2.8健康宣教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3)肾病综合征出血热的护理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 不同时期患者的护理重点 |
1.1 发热期 |
1.2 低血压休克期 |
1.3 少尿期 |
1.4 多尿期 |
1.5 恢复期 |
2 其他护理 |
3 结语 |
(4)分层体温管理联合循证护理对流行性出血热患者疗效、焦虑抑郁状态和住院时间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
1.2.1 纳入标准: |
1.2.2 排除标准: |
1.3 护理方法 |
1.3.1 对照组: |
1.3.2 研究组: |
1.4 观察指标 |
1.5 疗效评价 |
1.6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2.1 2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
2.2 2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和住院时间比较 |
2.3 2组患者护理前后SAS和SDS评分比较 |
2.4 2组患者护理质量满意度的比较 |
3 讨论 |
(5)护理程序在流行性出血热护理中的临床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临床资料 |
1.2 方法 |
1.2.1 基础护理 |
1.2.2 心理护理 |
1.2.3 加强疾病观察与护理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患者临床指标对比 |
2.2 并发症对比 |
2.3 护理满意度对比 |
3 讨论 |
(6)传染病专科医院建筑功能空间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国家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相关政策背景 |
1.1.2 传染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 |
1.1.3 公共卫生防疫体系现状分析 |
1.1.4 传染病专科医院现行规范指导难点分析 |
1.2 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范畴、目的及意义 |
1.3.1 研究对象 |
1.3.2 研究目的 |
1.3.3 研究意义 |
1.4 研究方法和框架 |
1.4.1 研究方法 |
1.4.2 研究框架 |
1.5 研究创新型与局限性 |
1.5.1 研究创新性 |
1.5.2 研究局限性 |
1.6 本章小结 |
第2章 传染病专科医院基础研究 |
2.1 传染病基本概述 |
2.1.1 传染病定义 |
2.1.2 传染病传播途径及相应设计要求 |
2.2 我国传染病防控体系概述 |
2.3 我国传染病专科医院发展概述 |
2.4 传染病专科医院建筑功能空间系统建立 |
2.4.1 系统论引入 |
2.4.2 传染病专科医院建筑功能空间系统建立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传染病专科医院现状调研与分析 |
3.1 传染病专科医院调研 |
3.1.1 调研内容 |
3.1.2 调研目的 |
3.1.3 调研对象 |
3.2 前期策划 |
3.2.1 学科定位不完整 |
3.2.2 建设规模与实际需求不匹配 |
3.3 总体规划 |
3.3.1 洁污分区界面不清 |
3.3.2 就诊流线冗长交叉 |
3.3.3 缺乏科学规划 |
3.3.4 应急用地预留不足 |
3.4 功能布局层面 |
3.4.1 功能配置缺失 |
3.4.2 空间配比不足 |
3.4.3 室内环境营造不到位 |
3.5 专项设计层面 |
3.5.1 室外疗愈环境营造不到位 |
3.5.2 无障碍设计不达标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传染病专科医院功能空间设计指导 |
4.1 前期策划层面 |
4.1.1 完善学科设置 |
4.1.2 提高规模与需求匹配度 |
4.1.3 平战结合运营模式 |
4.2 院区总体规划设计 |
4.2.1 规划布局因地制宜 |
4.2.2 洁污分区明确合理 |
4.2.3 流线设计安全便捷 |
4.2.4 充分预留发展用地 |
4.3 门诊功能空间设计 |
4.3.1 诊疗功能空间构成及流程 |
4.3.2 门诊功能空间布局策略 |
4.3.3 特殊功能房间设计要点 |
4.4 住院功能空间设计 |
4.4.1 住院功能空间构成及流程 |
4.4.2 住院功能空间布局策略 |
4.4.3 特殊功能房间设计要点 |
4.5 医技功能空间设计 |
4.5.1 医技功能空间构成及流程 |
4.5.2 诊疗空间布局 |
4.5.3 特殊功能房间设计要点 |
4.6 专项设计层面 |
4.6.1 营造疗愈环境 |
4.6.2 提高空间辨识度 |
4.6.3 无障碍设计 |
4.6.4 智慧化医院 |
4.7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7)刚果(金)的埃博拉疫情应对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的意义与依据 |
1.选题的理论意义 |
2.选题的实际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1.国内研究综述 |
2.国外研究综述 |
(三)论文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及研究途径和方法 |
1.解决的主要问题 |
2.研究方法 |
(四)研究内容 |
第一章 从全局的角度来看刚果(金)的埃博拉疫情爆发 |
一,埃博拉疫情的十次爆发 |
二,埃博拉病毒的临床分析及刚果(金)第10次埃博拉疫情的特点 |
(一)结构形态 |
(二)病毒分型 |
(三)传播方法 |
(四)致病原理 |
(五)第十次埃博拉疫情的主要特征 |
第一,疫情传播迅速、伤亡较大 |
第二,快速向周边国家扩散 |
第三,刚果(金)在应对中遭遇了暴力和不信任危机 |
第四,埃博拉应对中,刚果(金)国内不断遭遇政治休整与阴谋论 |
三,刚果(金)埃博拉疫情的进展序列 |
第二章 刚果(金)的埃博拉疫情应对 |
一,刚果(金)国内的埃博拉应对措施 |
二,实地行动的进行 |
三,刚果(金)政府发挥的作用 |
(1)政府无力确保埃博拉应对的安全 |
(2)刚果(金)政府的权力斗争 |
(3)埃博拉贪污 |
(4)应对资金管理缺乏透明度 |
四,五项国家应对计划 |
第四个战略应对计划(2019年7月-12月) |
五,资助国家应对计划 |
第三章 各国政府的应对 |
一,美国 |
(一)美国应对埃博拉疫情的主要渠道 |
(1)美国国际开发署(USAID) |
(2)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 |
(二)美国刚果(金)埃博拉疫情的制约 |
二,中国 |
(一)中国在刚果(金)的卫生援助 |
(1)向刚果(金)派遣医疗队 |
(2)卫生基础设施建设 |
(3)医疗设备和药品 |
(4)健康知识传递 |
(5)从防疫角度看 |
(二)中国协助应对埃博拉疫情 |
三,欧洲联盟框架内的欧洲国家的贡献 |
第四章 国际组织和非政府组织的应对 |
一,多边和国际组织的援助 |
(一)世界卫生组织 |
(二)世界银行 |
(1)世界银行在刚果(金)金的长期参与 |
(2)加强刚果(金)卫生系统 |
(3)加邻国疫情的防备努力统 |
二,非盈利组织及其他捐助者的贡献 |
(一)无国界医生组织应对 |
(二)基督复临会发展及救济署(ADRA) |
第五章 讨论和建议 |
一,埃博拉应对中的风险因素 |
(一)国家权力危机和不安全感 |
(二)不安全的代价:发生在布腾博协调中心的重大安全事件的案例 |
二,协调埃博拉反应的问题 |
三,埃博拉应对的优化评估 |
四,对埃博拉应对的动态评价 |
(一)埃博拉疫苗接种计划 |
(二)刚果(金)的卫生系统 |
五,本研究的局限性和未来研究方向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A |
附录B |
附录C |
附录D |
附录E |
缩略语 |
图列表 |
表列表 |
攻读研究生期间成果 |
致谢 |
(8)RM医疗集团抗击新冠肺炎医疗服务质量提升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
1.研究目的 |
2.理论意义 |
3.现实意义 |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 |
1.研究内容 |
2.研究方法 |
(四)研究重点和难点以及创新之处 |
1.研究重点和难点 |
2.研究创新之处 |
二、国内外文献综述及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
(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研究 |
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概念 |
2.一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
3.二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
4.三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
5.四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
6.突发传染疾病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示意图 |
(二)新冠肺炎相关研究及标准预防相关理论 |
1.新冠肺炎相关研究观点 |
2.新冠肺炎患者人文关怀 |
3.新冠肺炎患者医疗安全 |
4.院感和传染病 |
5.标准预防 |
(三)医疗服务质量相关研究 |
1.医疗服务质量相关理论研究观点 |
2.医疗服务质量其他方面内容 |
3.健康内涵 |
4.患者服务态度和满意度 |
(四)医疗服务质量评价相关理论 |
1.医疗服务质量评价 |
2.医疗质量服务评价特征 |
3.医疗服务质量评价要求和原则 |
4.医疗服务质量评价目的 |
(五)本文相关研究理论 |
1.马斯洛需要理论 |
2.认知行为理论 |
3.健康信念模式 |
4.PDCA理论 |
三、RM医疗集团公司及抗击新冠肺炎相关科室医疗服务现状 |
(一)RM医疗集团抗击疫情医疗服务PEST分析 |
1.政策环境分析 |
2.经济环境分析 |
3.社会环境分析 |
4.技术环境分析 |
(二)RM医疗集团及抗击新冠肺炎相关科室介绍 |
1.RM医疗集团概况 |
2.抗击新冠肺炎相关科室概况 |
(三)抗击疫情相关科室医疗服务运营现状分析 |
1.感染科医疗服务运营现状 |
2.重症科医疗服务运营现状 |
3.呼吸科医疗服务运营现状 |
4.急救中心服务运营现状 |
四、RM医疗集团抗击疫新冠肺炎服务质量方面存在的问题 |
(一)RM医疗集团人力组织框架图 |
1.抗击新冠肺炎之前的原有组织框架图 |
2.抗击新冠肺炎之后的组织框架图 |
3.对比分析 |
(二)RM医疗集团科室布局情况 |
1.疫情之前原有科室布局情况 |
2.疫情之后科室布局情况 |
3.对比分析 |
(三)RM医疗集团患者就医状况 |
1.RM医疗集团疫情之前门诊患者就医现状 |
2.RM医疗集团疫情之前住院患者状况 |
3.RM医疗集团疫情之后门诊就医状况 |
4.RM医疗集团疫情之后住院患者状况 |
5.对比分析 |
(四)RM医疗集团抗击新冠肺炎方面存在“人机物法环”问题 |
1.“人员”方面问题 |
2.“机器”方面问题 |
3.“物料”方面问题 |
4.“方法”方面问题 |
5.“环境”方面问题 |
6.“人机物法环”问题小结 |
五、RM医疗集团抗击新冠肺炎方面医疗服务质量提升对策 |
(一)运用PDCA持续改进医疗服务 |
(二)RM医疗集团抗击新冠肺炎“人员”方面提升对策 |
1.提高抗击新冠肺炎医护人员整体防护意识 |
2.加强医护人员院感和防护方面培训学习 |
3.优化医护人员结构,合理利用资源 |
4.关爱一线人员身心健康和其他方面的合理要求 |
5.合理快速安全转运和安置患者 |
6.灌输人文关怀理念 |
(三)RM医疗集团抗击新冠肺炎“机器”方面提升对策 |
1.树立正确的服务理念 |
2.建立完善的服务体系 |
3.依托信息技术,注重环节管理 |
4.优化和合理利用医院现有仪器设备 |
(四)RM医疗集团抗击新冠肺炎“物料”方面提升对策 |
1.保障一线医护人员一切合理需要 |
2.防护物资合理利用和筹集 |
3.医护人员日常生活物资必需品的优化利用和筹集 |
4.进一步优化医院硬件设施,满足患者需要 |
(五)RM医疗集团抗击新冠肺炎“方法”方面提升对策 |
1.快速高效的优化入院诊断标准,简化入院手续 |
2.严格掌握出院标准 |
3.按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最新指南进行诊断、评估和治疗 |
(六)RM医疗集团抗击新冠肺炎“环境”方面提升对策 |
1.严格按照院感要求,合理规划和整改病房 |
2.为新冠肺炎患者和一线医护人员创造安全环境 |
六、总结与展望 |
(一)全文总结 |
(二)未来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基于高中新课标的“传染病与防控”校本教材的开发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1.1 新课改下的背景 |
1.1.2 当前社会的需求 |
1.2 问题的提出 |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意义 |
1.4 国内外研究概况 |
1.4.1 国外研究概况 |
1.4.2 国内研究概况 |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 |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
2.1.1 校本课程与校本课程开发 |
2.1.2 校本教材与“传染病与防控”校本教材 |
2.2 研究的理论基础 |
2.2.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2.2.2 课程编制的目标模式 |
2.2.3 校本课程开发的情景模式 |
2.3 研究方法 |
2.3.1 文献法 |
2.3.2 问卷调查法 |
2.3.3 访谈法 |
2.3.4 实验法 |
2.3.5 行动研究法 |
2.4 技术路线 |
第三章 基于高中新课标的“传染病与防控”校本教材的开发与设计分析 |
3.1 环境分析 |
3.1.1 学校外部环境分析 |
3.1.2 学校内部环境分析 |
3.2 学生学习需求分析 |
3.2.1 问卷的设计 |
3.2.2 问卷的发放 |
3.2.3 结果分析 |
3.3 课程目标的设计 |
3.3.1 课程目标的来源 |
3.3.2 “传染病与防控”校本教材课程目标的设计 |
3.4 教材内容的设计 |
3.4.1 教材内容的来源 |
3.4.2 教材内容的选择原则 |
3.4.3 教材内容的组织原则 |
3.4.4 基于高中新课标《传染病与防控》校本教材内容的选择与编排 |
第四章 基于高中新课标的“传染病与防控”校本教材的教学实施 |
4.1 基于高中新课标的“传染病与防控”校本教材的教学实施方案 |
4.1.1 实施对象 |
4.1.2 实施时间 |
4.1.3 实施过程 |
4.2 基于高中新课标的“传染病与防控”校本教材的教学实施原则 |
4.2.1 学生发展性原则 |
4.2.2 理论联系实践原则 |
4.2.3 教材生活化原则 |
4.3 基于高中新课标的“传染病与防控”校本教材教学方法的选择 |
4.3.1 讲授法 |
4.3.2 专题讲座法 |
4.3.3 直观演示法 |
4.3.4 情境教学法 |
4.3.5 案例教学法 |
4.3.6 讨论法 |
4.3.7 参观法 |
4.3.8 活动教学法 |
4.4 基于高中新课标的“传染病与防控”校本教材的教学实施案例 |
4.4.1 案例一:《传染病的流行》 |
4.4.2 案例二:《狂犬病》 |
4.4.3 案例三:《结核病(讲座)》 |
4.4.4 案例四:《校园高发性传染病的宣传活动》 |
第五章 基于高中新课标的“传染病与防控”校本教材评价及教学评价 |
5.1 基于高中新课标的“传染病与防控”校本教材评价及教学评价目的 |
5.2 基于高中新课标的“传染病与防控”校本教材评价及教学评价维度 |
5.2.1 评审教师对校本教材的评价 |
5.2.2 课堂教学评价 |
5.2.3 学生学业评价 |
5.3 基于高中新课标的“传染病与防控”校本教材评价及教学评价结果 |
5.3.1 评审教师对校本教材的评价结果 |
5.3.2 课堂教学评价结果 |
5.3.3 学生学业评价结果 |
第六章 讨论 |
6.1 校本教材对学生的发展要有积极影响 |
6.1.1 对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有积极作用 |
6.1.2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生物学习兴趣 |
6.1.3 有利于提高学生运用生物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
6.2 教材内容的组织应综合考虑 |
6.3 评价方式的选择要多样化 |
6.4 对教师的发展有促进作用 |
第七章 结论与反思 |
7.1 结论 |
7.1.1 学生的发展 |
7.1.2 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
7.2 建议 |
7.3 反思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 A 基于高中新课标的传染病与防控课程学生调查问卷(高中生版) |
附录 B 传染病与防控知识了解情况调查问卷(大学生版) |
附录 C “传染病与防控”校本教材内容(部分) |
附录 D “传染病与防控”校本教材本身评价表 |
附录 E 评审教师的教材评语 |
附录 F “传染病与防控”校本教材课堂教学评价表 |
附录 G 实验班前测试卷 |
附录 H 实验班后测试卷 |
附录 I “传染病与防控”校本教材学生表现评价表 |
附录 J 学生访谈记录 |
附录 K 学生回访记录 |
附录 L 课堂教学剪影 |
后记 |
致谢 |
(10)1例流行性出血热患者的护理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 前 言 |
2 病例介绍 |
3 护理措施 |
3.1 基础护理 |
3.1.1 病室环境管理 |
3.1.2 心理护理 |
3.1.3 饮食护理 |
3.2 病程分期护理 |
3.2.1 发热期护理 |
3.2.2 低血压休克期护理 |
3.2.3 少尿期护理 |
3.2.4 多尿期护理 |
3.2.5 恢复期护理 |
四、做好流行性出血热护理工作体会(论文参考文献)
- [1]一病一品护理服务模式对流行性出血热患者的干预效果分析[J]. 李雪,余海云. 中国现代医生, 2021(13)
- [2]流行性出血热患者的病情观察及护理干预方法[J]. 李德玉. 中国医药指南, 2021(10)
- [3]肾病综合征出血热的护理体会[J]. 周欣. 中国医药指南, 2020(33)
- [4]分层体温管理联合循证护理对流行性出血热患者疗效、焦虑抑郁状态和住院时间的影响[J]. 申莹,韩辛,张旭佳. 河北医药, 2020(22)
- [5]护理程序在流行性出血热护理中的临床效果[J]. 崔红亮. 中国医药指南, 2020(31)
- [6]传染病专科医院建筑功能空间设计研究[D]. 陈永建. 北京建筑大学, 2020(07)
- [7]刚果(金)的埃博拉疫情应对研究[D]. 朱瑟夫(MIMBALE MOLANGA Joseph). 浙江师范大学, 2020(01)
- [8]RM医疗集团抗击新冠肺炎医疗服务质量提升对策研究[D]. 徐勇军. 广西师范大学, 2020(07)
- [9]基于高中新课标的“传染病与防控”校本教材的开发与实践[D]. 张斌斌. 广州大学, 2020(02)
- [10]1例流行性出血热患者的护理体会[J]. 董梦迪,初静.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