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427例急型肝炎(甲型、戊型)的临床特点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中华预防医学会[1](2021)在《预防接种知情告知专家共识(下)》文中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疫苗管理法》和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对受种者或其监护人的疫苗和预防接种工作知情提出了要求,对预防接种告知方式和内容作出了规定。本共识以该法和《预防接种工作规范》为基础,借鉴国内外经验,阐述了预防接种知情告知的发展和形式,制定了预防接种知情告知理论框架、标准流程和信息、非免疫规划疫苗知情告知原则以及各疫苗知情同意书格式,为疾病控制和预防保健人员在预防接种服务中参考。本部分共识包括流感病毒疫苗、肺炎球菌疫苗、含b型流感嗜血杆菌成分疫苗、肠道病毒71型灭活疫苗、轮状病毒疫苗、水痘减毒活疫苗、带状疱疹疫苗、人乳头瘤病毒疫苗、人用狂犬病疫苗、肾综合征出血热疫苗、钩端螺旋体疫苗、炭疽疫苗、戊型肝炎疫苗、霍乱疫苗、伤寒疫苗、森林脑炎疫苗预防接种知情告知内容。
中华预防医学会[2](2021)在《预防接种知情告知专家共识(下)》文中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疫苗管理法》和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对受种者或其监护人的疫苗和预防接种工作知情提出了要求, 对预防接种告知方式和内容作出了规定。本共识以该法和《预防接种工作规范》为基础, 借鉴国内外经验, 阐述了预防接种知情告知的发展和形式, 制定了预防接种知情告知理论框架、标准流程和信息、非免疫规划疫苗知情告知原则以及各疫苗知情同意书格式, 为疾病控制和预防保健人员在预防接种服务中参考。本部分共识包括流感病毒疫苗、肺炎球菌疫苗、含b型流感嗜血杆菌成分疫苗、肠道病毒71型灭活疫苗、轮状病毒疫苗、水痘减毒活疫苗、带状疱疹疫苗、人乳头瘤病毒疫苗、人用狂犬病疫苗、肾综合征出血热疫苗、钩端螺旋体疫苗、炭疽疫苗、戊型肝炎疫苗、霍乱疫苗、伤寒疫苗、森林脑炎疫苗预防接种知情告知内容。
张仁敏,李彩霞[3](2020)在《戊型病毒性肝炎合并恶性心律失常2例》文中研究指明
张智慧[4](2020)在《一株新基因型禽戊型肝炎病毒VaHEV-HB株的致病性与全基因组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禽戊型肝炎病毒(Avian hepatitis E virus,aHEV)是鸡大肝大脾病(Big liver and spleen,BLS)和肝破裂出血综合征(Hepatic rupture and hemorrhage syndrome,HRHS)的主要病原,主要侵害30-72周龄的产蛋鸡群和肉种鸡群,造成腹腔积血,卵巢机能衰退,肝脏发生脂肪或淀粉样变性,偶尔出现肝脾肿大的现象,综合致死率约为1%。2016年以来,在我国多个鸡群中发生了以肝脾肿大和破裂等为主要表现的肝破裂出血综合征,在相关鸡群中多次鉴定到禽HEV并从河北某蛋种鸡场中鉴定到VaHEV-HB株。研究显示,相比于其他禽HEV参考株,该毒株致病性较强且能引起雏鸡发病。我国鸡群中流行的高强毒力禽HEV与国外已报道的禽HEV有何差别?感染鸡群诱导的免疫学反应是怎样的?本研究通过系统的动物试验研究了该毒株的致病性,通过荧光定量PCR技术和转录组测序从两方面综合评价VaHEV-HB株感染雏鸡后诱发的部分先天免疫反应指标,并对全基因组进行测序分析以探究其致病性升高的分子基础,为了解我国当前流行的禽HEV分子变异和致病机制提供参考数据。为了观察VaHEV-HB株对SPF雏鸡的致病性,本研究将90只SPF雏鸡随机分为三组,分别通过口服和静脉注射的方式进行攻毒并对感染后雏鸡体重、肝脾损伤情况和免疫相关细胞因子表达水平进行统计。结果表明VaHEV-HB株感染后的确能引起雏鸡产生明显的肝脾肿大现象,从免疫监测结果看,感染后仅OASL和IL-6上调了10000倍以上,其他细胞因子均没有发生明显变化,TLR和IFN甚至表现为下调趋势。转录组测序结果与荧光定量PCR结果保持一致,与免疫反应相关的基因均没有发生显着变化,据此我们推测这可能是禽HEV感染后能够逃逸机体免疫在体内长期存在而不被清除的原因。为进一步了解VaHEV-HB株的基因特性,我们对该毒株的基因型及分子遗传特性进行了研究。通过分段扩增、测序和最终拼接得到该毒株全基因组序列。结果表明VaHEV-HB株基因组全长为6652bp,5’-NCR为127bp,3’-NCR为25bp。通过DNAStar-Lasergene将VaHEV-HB株与目前已经发表的10株禽HEV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进行比对显示,VaHEV-HB株与GenBank公布的其它禽HEV毒株具有79.5%到86.9%的同源性,与美国无致病性毒株(Genbank登录号:EF206691)同源性最高为86.7%,与2010年发现的我国山东株CaHEV同源性为82.6%。遗传进化分析结果表明VaHEV-HB株与其他参考毒株亲缘关系较远,与随后国内发现的其他流行毒株在进化树上处于一个单独的分支,属于新基因型。综上所述,本研究通过动物实验观察了VaHEV-HB株的致病性并在此过程中通过荧光定量PCR和转录组测序技术观察了VaHEV-HB株诱导的部分先天免疫反应指标,进一步完成了VaHEV-HB株全基因组分析,为了解我国当前流行的禽HEV分子变异和致病机制的研究提供了参考数据。
毕春丽[5](2020)在《2014-2016年四川省洪涝对肠道传染病影响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本研究通过对2014-2016年四川省成都、泸州和南充市的每日数据分析,描述洪涝致肠道传染病的发病情况,筛选出与洪涝相关的敏感性肠道传染病,确定敏感性疾病与洪涝之间的最佳滞后时间,估算由洪涝对敏感性肠道传染病的发病风险,评价洪涝对敏感性疾病的发病影响。一方面为洪涝对肠道传染病发病风险的影响提供理论依据,保证卫生部门在肠道传染病流行过程中能够及时采取预防措施;同时,验证气象和肠道传染病的关系,为应对未来气候变化制定适用性策略提供理论证据。方法:本研究应用2014-2016年每日洪涝和肠道传染病数据。首先,描述疾病发生情况和气象数据,根据病原体的繁殖周期和肠道传染病的潜伏期确定滞后期,疾病发病高峰通常在暴雨洪涝发生后两个月内,因此本研究将最长滞后期定为60天。应用Wilcoxon秩和检验对洪涝日和非洪涝日肠道传染病日发病率进行比较,对肠道传染病进行初步筛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认为该疾病是洪涝相关敏感性肠道传染病。其次,分类变量应用Spearman秩相关,连续变量应用互相关分析确定洪涝敏感性疾病的最佳滞后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时最大相关系数对应的滞后天数确定为最佳滞后期,由此滞后天数进行数据调整,分析洪涝和气象因素对疾病的影响。最后,每日发病率为结果变量,校正滞后期的洪涝变量为分析变量,季节、星期和校正各自滞后期的气象变量为控制变量,应用时间序列Poisson回归分析洪涝与敏感性肠道传染病的关系。所有数据分析采用SPSS 24.0和R 2.3.1统计软件,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描述性结果显示,2014-2016年成都、泸州、南充市肠道传染病的发病趋势各不相同。成都市细菌性痢疾、其他感染性腹泻病和手足口病发病率先下降后上升,甲肝发病率逐年递减,戊肝、伤寒和副伤寒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泸州市细菌性痢疾、甲肝、其他感染性腹泻病、伤寒和副伤寒发病率上升,戊肝、手足口病发病率先下降后上升;南充市甲肝、戊肝、伤寒和副伤寒发病率上升,细菌性痢疾发病率递减趋势,其他感染性腹泻病和手足口病发病率先下降后上升。2.Wilcoxon秩和检验结果显示,成都市洪涝相关敏感性疾病分别是细菌性痢疾和手足口病,泸州市洪涝相关敏感性疾病是甲型肝炎,南充市洪涝相关敏感性疾病是细菌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3.Spearman秩相关结果显示,成都市洪涝对细菌性痢疾和手足口病的滞后期分别是第4天和36天;泸州市洪涝对甲肝的最佳滞后期为39天;南充市洪涝对细菌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滞后时间分别在第11天和47天。4.互相关结果显示,日平均气温、日平均相对湿度和24小时降雨量均与敏感性肠道传染病有关系,且存在不同滞后时间。5.时间序列Poisson回归结果显示,有效控制滞后、长期趋势、季节和星期效应之后,洪涝作为敏感性肠道传染病的危险因素能显着增加疾病的发病率。成都市洪涝对细菌性痢疾、手足口病发病率影响的RR值分别是2.811(95%CI=2.566-3.114)和3.134(95%CI=2.862-3.425);泸州市洪涝对甲肝发病率影响的RR值是2.535(95%CI=2.291-2.833);南充市洪涝对细菌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发病率影响的RR值分别是2.751(95%CI=2.597-2.922)和3.031(95%CI=2.696-3.422)。结论:1.成都市洪涝相关敏感性疾病是细菌性痢疾和手足口病,泸州市洪涝相关敏感性疾病是甲型肝炎,南充市洪涝相关敏感性疾病是细菌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2.洪涝和气象因素均对成都、泸州及南充市洪涝敏感性肠道传染病发病存在滞后效应。3.洪涝作为疾病的危险因素能够显着增加敏感性肠道传染病的发病风险,提示我们需要在洪涝过后制定有效的卫生防治措施,降低洪涝有关的肠道传染病发病风险。
武军元[6](2017)在《新疆南疆地区人畜感染戊型肝炎流行病学研究》文中指出戊型肝炎(Hepatitis E,HE)是重要的人兽共患传染病,也是严重影响公共卫生安全的病毒性肝炎之一,戊型肝炎的分布特征具有全球性,在澳大利亚、美国和新西兰等环境卫生和经济水平比较发达的国家,戊型肝炎主要呈散发流行,而在亚洲等发展中国家戊型肝炎已经成为严重危害人和多种家畜健康的主要传染病之一。在中国,戊型肝炎依然是影响公共环境卫生安全的主要因素之一,新疆是我们国家人源戊型肝炎流行比较严重的地区,新疆南疆地区曾经暴发过至今为止全世界发病人数最多、经济损失和社会危害最大的一次流行,戊型肝炎已经成为新疆南疆当地不可忽视的公共卫生问题。为此,本研究论文对新疆南疆地区人和部分家畜戊型肝炎的流行现状进行了系统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新疆南疆地区不同人群戊型肝炎病毒抗体和抗原检测从新疆南疆喀什、库尔勒、和田以及阿克苏地区的市民当中随机采集血清样品2980份,血清样品信息记录完整。其中,汉族1328份,维吾尔族1652份,女性1521份,男性1459份,样品主要包括32份屠宰场工人血清、85份家畜及肉品销售人员血清、220份超市服务人员血清,160份餐饮服务人员血清,2483份其他人员血清。依次采用养生堂有限公司万泰药业的IgG、Ag和IgM系列ELISA检测试剂盒,分别对采集的血清样品进行戊型肝炎病毒IgG抗体、Ag(抗原)和IgM抗体检测,以系统了解新疆南疆地区不同人群戊型肝炎的流行状况。结果表明,在HEV-IgG的调查分析中,各检测年龄段人群均有HEV的感染,不同年龄组间IgG阳性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c2=98.627,df=6,P=0.000),以50-59岁人群的阳性率最高;从血清样本的地域来源分析,库尔勒、阿克苏、喀什以及和田的阳性率依次为:6.81%、8.14%、12.89%和15.38%,不同地域来源样本间阳性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c2=34.838,df=3,P=0.000);维吾尔族和汉族的阳性率分别为12.53%和7.76%,不同族别之间抗体阳性率差异极显着(p=0.000﹤0.01);不同从业人群当中,餐饮从业人员、超市从业人员、家畜及肉品接触人员、屠宰场工作人员和其他从业人员的阳性率依次为:2.50%、3.18%、16.47%、31.25%和11.08%,不同职业人群HEV-IgG阳性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c2=42.498,df=4,P=0.000),其中,从事屠宰行业的屠夫IgG阳性率显着高于其它行业人员的阳性率。在HEV-IgM的检测分析中,仅有7份血清样品呈现阳性,阳性率为0.23%,在HEV-Ag的检测分析中,仅有2份血清样品呈现阳性,阳性率为0.07%。2.新疆南疆地区主要经济动物戊型肝炎病毒抗体和抗原检测从新疆南疆阿克苏、喀什、库尔勒以及和田地区采集动物血清样品共计7840份,其中,血清来源主要包括:绵羊血清2700份、牛血清1110份、猪血清1660份、马鹿血清410份、犬血清160份、鸡血清1800份。采用万泰公司的戊型肝炎病毒总抗体(Ab)ELISA检测试剂盒以及戊型肝炎病毒抗原(Ag)ELISA检测试剂盒,分别对采集的动物血清样品进行戊型肝炎病毒Ab和Ag检测,以系统了解戊型肝炎在新疆南疆地区主要经济动物中流行的状况。结果表明,在HEV-Ab的检测分析中,猪HEV-Ab阳性率为53.25%(884/1660),不同猪群阳性率差异极显着(P=0.006﹤0.01),其中,3月龄以上猪的HEV-Ab抗体阳性率(56.00%)高于3月龄以下猪的HEV-Ab抗体阳性率(49.09%);牛HEV-Ab阳性率为7.03%(78/1110),不同年龄组HEV-Ab阳性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c2=43.106,df=2,P=0.000),其中,4岁以上牛的HEV-Ab抗体阳性率(18.82%)高于2岁以下牛的HEV-Ab抗体阳性率(3.75%);马鹿HEV-Ab阳性率为32.4%(133/410),不同年龄段鹿群HEV-Ab抗体阳性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c2=166.041,df=2,P=0.000),其中,2-4岁鹿的HEV-Ab抗体阳性率(43.8%)高于2岁以下鹿的HEV-Ab抗体阳性率(9.33%);鸡HEV-Ab阳性率为1.56%(28/1800),其中,喀什、阿克苏、和田以及库尔勒的HEV-Ab抗体阳性率依次为:1.71%、1.50%、1.78%、1.25%,不同地域来源鸡血清样本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2=0.458,df=3,P=0.928);犬HEV-Ab阳性率为13.13%(21/160),农村饲养犬的HEV-Ab抗体阳性率(25.46%)高于城市家养犬的HEV-Ab抗体阳性率(6.67%),差异极显着(P=0.001﹤0.01),5岁以上、2-5岁和2岁以下犬的抗体阳性率依次为10.71%、16.84%和5.41%,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2=3.207,df=2,P=0.201),各品种犬抗体阳性率依次为:25.71%、6.52%、7.90%、0.00%和18.18%,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2=9.425,df=4,P=0.051),雄性犬的HEV-Ab抗体阳性率(19.77%)显着高于雌性犬的HEV-Ab抗体阳性率(5.41%),差异极显着(P=0.007﹤0.01);绵羊HEV-Ab阳性率为30.00%(810/2700),各地区绵羊HEV-Ab阳性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c2=46.113,df=3,P=0.000),其中,喀什地区的HEV-Ab抗体阳性率为37.65%,库尔勒地区的HEV-Ab抗体阳性率为21.67%,差异极显着(P=0.000﹤0.01)。在HEV-Ag的检测分析中,所有检测样品仅有26份猪血清样品呈现阳性,阳性率为1.57%。3.新疆南疆地区戊型肝炎分子流行病学调查从新疆南疆地区采集绵羊肝脏300份、胆汁400份、粪便2400份,猪粪便100份,人源HEV-IgM阳性的血清样本7份、人源HEV-Ag阳性的血清样本2份(第2章试验筛选),HEV-Ag阳性的猪血清样本26份(第3章试验筛选)。根据戊型肝炎病毒各基因型ORF2开放阅读框的保守区序列,采用primer premier 5.0引物设计软件设计一套套式PCR引物,对上述采集的组织以及血清样品进行RT-nPCR检测,HEV RNA阳性的PCR产物进行克隆,测序。应用核苷酸序列分析软件DNAStar对本研究扩增的序列与戊型肝炎病毒基因Ⅰ-Ⅳ型的代表毒株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应用软件MEGA5的neighbour-joining方法构建检测毒株的系统进化树,分析其遗传演化关系。结果表明,3235份检测样品中15份HEV RNA呈阳性,总阳性率为0.46%,其中,绵羊肝脏样品4份,猪粪便样品11份,15个检测样品序列之间的核苷酸同源性为97.4%-100%,检测样品序列与基因Ⅰ-Ⅳ型HEV的同源性分别为:81.6%-86.3%、84.2%-85.3%、80.0%-85.8%和84.2%-97.9%,系统进化分析显示,检测样品序列集聚形成一个分支,且与国内基因Ⅳ型人源检测株T1和新疆猪源检测株swCH25处于同一分支,属于4 d亚型,遗传进化分析提示,4 d亚型HEV具有跨物种感染的潜在性,其在新疆南疆地区的人、猪和羊之间可能保持循环感染。
包叶江,高孟,姜立民,姜慧芬,罗永能[7](2016)在《中国2004—2013年戊型肝炎的流行病学特征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分析中国2004—2013年戊型肝炎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 为预防控制提供建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中国2004—2013年戊型肝炎的流行情况和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2004—2013年戊型肝炎发病数和发病率总体呈上升趋势, 共报告戊型肝炎病例218 426例, 其中死亡358例, 占0.16%, 年度发病率在1.19/10万~2.17/10万之间波动, 平均发病率1.64/10万;四季均有戊型肝炎病例报告, 春季(2—4月)多发, 春季报告病例数占全年的35.25%(76 992/218 426);地区分布基本呈"东高西低"的特征, 病例数最多的江苏、广东、浙江和辽宁等4个省份占全国总病例数的41.23%(90 047/218 426);戊型肝炎在各年龄组均有发病, 中年组(40~59岁)报告发病数最多, 占总病例数的46.89%(102 427/218 426);0~59岁报告发病数和发病率随年龄增大而上升, 然而至老年呈下降趋势, 60~69岁组发病率最高(4.10/10万);男女性别比为2.79 ∶ 1, 男性病例远多于女性;职业构成以农民最多, 占病例总数的41.42%(90 466/218 426)。结论中国戊型肝炎发病数和发病率总体呈上升趋势, 多发于春季, 各年龄组均有发病, 报告发病数随年龄增大而增多, 防控形势日益严峻, 推广疫苗接种是关键措施。
吴俊文[8](2012)在《基因Ⅳ型戊型肝炎病毒衣壳蛋白表达及性质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戊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E virus,HEV)是引起全球多地区大规模流行和散发病例的急性病毒性肝炎的病原体。我国属于戊型肝炎(Hepatitis E,HE)的高发区。基因Ⅳ型HE是一种人畜共患病,能在人和牲畜之间引起交叉感染。因此,基因Ⅰ型和基因Ⅳ型HEV感染机制差异性的研究成为各国学者研究的焦点。本研究采用PCR技术扩增基因Ⅳ型HEV开放阅读框2(Open Reading Frames 2,ORF2)的两个缺失突变体基因,然后将突变体基因分别亚克隆到大肠杆菌表达载体上。重组质粒经酶切鉴定后转化大肠杆菌ER2566。重组菌经过IPTG诱导表达后的SDS-PAGE结果显示:表达蛋白以包涵体形式存在,其相对分子质量分别约为24 kDa和27 kDa。表达的2个重组蛋白分别称为p24蛋白和p27蛋白。包涵体蛋白洗涤纯化后,SDS-PAGE结果显示:洗涤后的包涵体蛋白在4 mol/L尿素/buffer Ⅰ溶液中溶解性好,并且能以单体和二聚体的形式存在。Western Blot检验结果显示:复性蛋白与单克隆抗体8C11和HE 阳性血清有很强的反应性,表明p24和p27蛋白都具有良好的免疫反应性。复性蛋白经过离子交换层析和分子筛层析纯化后,SDS-PAGE结果显示重组蛋白的纯度超过了 99%;p24蛋白的回收率约为26%,p27蛋白的回收率约为31%。用纯化后的p24和p27蛋白作为包被抗原检测HE阳性血清和HE阴性血清。间接ELISA结果显示,p24和p27蛋白对HE阳性血清和HE阴性血清检出率与北京万泰公司的抗HEV-IgG检测试剂完全相同。非变性凝胶电泳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p27蛋白电泳后,大部分蛋白位于浓缩胶和分离胶之间,表明p27蛋白可能形成了一种相对分子质量大的蛋白多聚体。利用动态光散色仪测定p24蛋白的平均水化半径约为7 nm,p27蛋白的平均水化半径约为22 nm;透射电镜观察负染的p24和p27蛋白,结果显示p27蛋白可以直接形成直径约为20 nm左右的类病毒颗粒,p24蛋白不能形成颗粒;原子力显微镜观察p27蛋白,同样可见直径为20 nm左右的类病毒颗粒。这些结果都表明p27蛋白已经形成了类病毒颗粒,而p24蛋白不能形成类病毒颗粒。纯化后的p27蛋白经弗氏完全佐剂吸附后分别以10μg/只、2μg/只、0.4 μg/只和0.08μg/只的剂量免疫BALB/c小鼠。间接ELISA检测结果显示,p27蛋白作为疫苗免疫小鼠的半数有效剂量(ED50)为0.59μg,同时也说明p27蛋白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结果表明,本研究利用大肠杆菌表达的p27蛋白能模拟基因Ⅳ型HEV的空间结构,为进一步研究基因Ⅰ型和基因Ⅳ型HEV感染机制的差异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司伏生[9](2011)在《猪戊型肝炎病毒分子流行病学分析及基因3型猪戊型肝炎病毒感染性克隆的构建》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戊型肝炎(Hepatitis E, HE)以前称非甲-非乙型肝炎,是由戊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E virus, HEV)感染引起的一种经粪口途径传播的疾病,呈全球分布。该病属于人畜共患病,对人类健康具有很大的危害,已引起亚洲、非洲等许多发展中国家暴发急性肝炎。研究证实HEV可感染猪、野猪、牛、山羊、绵羊、鹿、灵长类、鸡、犬、贝类、啮齿类等多种动物,在这些动物宿主中以猪的感染率最高,病毒载量最大,而且从中分离到的病毒和人源毒株也有较高的同源性。因此,调查清楚猪群中HEV的存在状况,对防控人戊型肝炎具有重要的公共卫生学意义。1上海地区戊型肝炎病毒分子流行病学研究为了能够准确的了解上海地区戊型肝炎在猪群中的流行情况,从上海郊区的39个猪场中采集1487份粪便样品,通过RT-nPCR(反转录套式PCR)的方法,扩增HEV ORF2的部分片断,通过测序和遗传进化分析来研究病毒的存在状况。试验结果表明,1487份样品中的297份样品为HEV RNA阳性,阳性率20%。297份阳性样品中158份为基因3型阳性,139份为基因4型阳性,分别占总阳性率的10.6%和9.30%,基因3型HEV在感染中占主导优势。各个猪场HEV阳性率在12.1%-36%之间,分型结果显示上海郊区猪场HEV基因型为基因3型和4型,从中选取的12株代表性毒株中8株3型HEV属于3b亚型。4株4型HEV分属于4b、4d和一个新的基因亚型。对不同猪场基因3型和4型HEV的流行情况进行相关性分析后发现,上海郊区猪场基因3型和4型HEV的感染率呈负相关,提示两个基因型在生存和进化过程中可能存在相互竞争的关系。本次调查所关注的3个群体中,2-6月龄的猪群中HEV的感染率最高,为29.7%,其次为1-8周龄的猪群,感染率为6.9%,母猪的感染率仅为3.1%,在调查的群体中为最低。遗传进化分析表明,发现两株新的HEV基因4型亚型病毒株。此外,基因3型HEV在进化树中和一株日本分离株的同源性最高。这说明基因3型HEV在上海分布已经较为广泛,但以前的研究表明,中国境内猪群中只存在基因4型HEV,因此其来源还有待进一步研究。2猪基因3型戊型肝炎病毒上海分离株全基因组序列的测定及遗传进化分析为了进一步分析上海地区猪群中基因3型HEV与人源HEV的关系,本研究采用RT-nPCR方法对前面分子流行病学研究中从猪粪便样品中分离到的一株基因3型HEV(命名为SAAS-JDY5)的全基因组序列进行分片段扩增,并对其5’端和3’端两个末端的序列采用cDNA末端快速扩增技术(Rapid 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 RACE)进行扩增、克隆和测序。测序结果表明SAAS-JDY5去除3’端poly(A)尾全长为7225bp,5’-非编码区(NCR)为26bp,3’-NCR为73bp。5’和3’非编码区之间有3个开放阅读框(ORF),ORF1从27到5135位核苷酸,全长5109bp,编码1702个氨基酸。ORF2从5170-7152位核苷酸,全长1983bp,编码660个氨基酸。ORF3从5159到5500位核苷酸,全长342bp,编码113个氨基酸,此序列已经登陆GenBank,序列号为FJ527832。通过生物学软件,将SAAS-JDY5与其它已报道的88个HEV病毒株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比较后发现,SAAS-JDY5HEV全序列与HEV Ⅰ、Ⅱ、Ⅳ型的同源性在74-87%之间,而与3型HEV的同源性最高为90.8%,其中ORF1与3型HEV核苷酸的同源性为86.1-88.7%,氨基酸同源性为96.3-96.9%;ORF2与3型HEV核苷酸的同源性为88.7-90.8%,氨基酸同源性为97.6-98.9%。ORF3与3型HEV核苷酸的同源性为93.8-98.1%,氨基酸同源性为92.6-98.4%。遗传进化分析表明,核苷酸的进化与基因3型HEV在一个分枝上,表明SAAS-JDY5病毒株为基因3型HEV。本研究首次报道了在中国上海地区分离到的基因3型HEV的全基因组序列。3重组HEV衣壳蛋白的原核表达、鉴定及多克隆抗体的制备由于HEV缺乏成熟的细胞培养模型,目前一般采用ORF2编码的蛋白作为表达抗原,以此来检测HEV特异性抗体。本研究选取猪基因3型HEVSAAS-JDY5ORF21141-1842区域(a.a381-614)基因,在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ET-32a-p234的基础上,成功地表达了SAAS-JDY5株的p234蛋白,通过进一步的研究证实该重组蛋白具有较好的免疫原性,能够与猪源HEV阳性血清发生免疫学反应。用该蛋白免疫新西兰大白兔,获得了较高的抗体效价,为进行下一步的研究奠定了基础。4猪基因3型HEV上海分离株感染性克隆的构建及体外转录活性的研究由于缺乏合适的体外细胞培养系统,影响了HEV的进一步研究。通过反向遗传学手段获得HEV的感染性克隆后,就可在DNA水平上通过突变、缺失、插入等手段来研究HEV的复制、表达、病毒的重组、病毒与宿主的相互作用等,也可进行抗病毒策略研究,还可以构建新的病毒载体。本研究在已知猪HEVSAAS-JDY5株全基因组序列的基础上,根据基因组和克隆载体的酶切位点,将已经克隆到的9段3型猪HEV克隆片段经过一系列的克隆和亚克隆后,构建了含有基因组全长cDNA克隆的pGEM4z-HEV重组质粒。在pGEM4z-HEV质粒中,cDNA克隆的5’端上游引入了T7启动子序列,并且在T7启动子的上游引入了单一酶切位点Xba I,3’端引入单一酶切位点Hind Ⅲ.基因组进行全长测序后发现了14个核苷酸的突变。不改变其中的沉默突变序列以作为遗传标志,对于其中的错义突变运用大引物PCR技术(Megaprimer PCR)进行定点突变修补突变的碱基,最终获得了含有遗传标志的基因3型HEV SAAS-JDY5林基因组全长cDNA的重组质粒pGEM4z-HEV.为了验证所构建感染性克隆的感染性,首先在Huh7细胞中进行了细胞试验。将含有猪基因3型戊型肝炎病毒SAAS-JDY5株全基因组的以T7启动子启动转录的重组质粒pGEM4z-HEV进行体外转录,成功获得纯化的HEV基因组RNA。将其转染Huh7细胞后连续培养6天,对转染的细胞通过RT-nPCR和间接免疫荧光等方法检测,证明病毒蛋白在转染的细胞中成功进行了表达。结果表明所构建的感染性克隆pGEM4z-HEV具有感染性,为下一步的体内试验提供了可行性参考。5基因3型HEV人工感染SD大鼠的初步研究体外转录后的HEV RNA转染Huh7细胞,通过间接免疫荧光试验和RT-nPCR初步检测为阳性后,进行了动物试验。pGEM4z-HEV感染性克隆线性化后作为模板用体外转录试剂盒进行体外转录,转录后的RNA肝内注射SD大鼠(SPF级),同时设立阴性和阳性对照。所有动物接种后连续观察55天,分别于注射后的0、3、7、14、21、28、35、45、50、55天分别采集大鼠的粪便和血清样品,粪便样品用RT-nPCR检测HEV RNA,血清样品用北京万泰生产的HEV总抗体检测试剂盒检测血清中的抗体,用RT-nPCR检测HEV RNA.检测结果表明大鼠在感染后7天左右在粪便中检测到HEV RNA;感染后14天左右开始出现病毒血症,一直持续到第28天还能在血清中检测到HEV RNA;感染后14天左右血清anti-HEV抗体阳性,而阴性对照中均没检测到HEV RNA和特异性抗体。为了检测是否自然感染的可能,采用两套引物对遗传标志部位进行测序验证,结果证实能够检测到遗传标志。通过本研究证实猪基因3型HEV可以跨种传播给SD大鼠,提示该动物可以作为研究HEV复制及致病机理方面一种理想的动物模型。以上体外体内试验结果证明,含有HEV SAAS-JDY5病毒株基因组全长cDNA的pGEM4z-HEV重组质粒具有感染性。本研究首次在我国构建出了猪HEV基因3型的感染性克隆。综上所述,本研究在充分普查上海市猪群中HEV的流行分布及分析猪群中流行的HEV两个基因型之间相互关系的基础上,对来源于猪粪便中的SAAS-JDY5HEV进行了全基因组序列分析,确定了该地区猪群中流行的HEV的基因型,有利于更深入分析猪源HEV与人源HEV的关系。而且在获得全基因组序列的基础上构建了含有T7启动子的感染性克隆,并通过体外及体内试验证实所获得的转录本具有感染性,成功拯救出了基因3型猪HEV,为HEV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及基因工程疫苗研究打下基础,填补了国内空白。此外,通过本研究证实了猪基因3型HEV可以经人工感染的方式跨种传播给SD大鼠,提示该动物可以作为研究HEV复制及致病机理方面一种可选的动物模型。
武文华[10](2009)在《109例回族老年病毒性肝炎临床特点分析》文中认为目的:总结我院回族老年病毒性肝炎患者的临床特点,为宁夏回族老年病毒性肝炎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1月至2007年12月期间住院的符合诊断标准的109例回族老年病毒性肝炎患者(为回族老年组)与同期住院的符合诊断标准的374例汉族老年病毒性肝炎患者(汉族老年组)进行职业,肝炎家族史,饮酒史,居住地,病原学分型,临床分型,临床表现,并发症,合并症,实验室检查及预后的对比分析。结果:(1)一般资料比较:回族老年组农民患者有102例(94%),有乙型肝炎家族史者24例(22%),有饮酒史者3例(2.8%);汉族老年组农民患者有146例(39%),有乙肝家族史者33例(8.82%),有饮酒史者39例(10.4%);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2)病原学分型回族老年组以病毒性肝炎乙型为主102例(93.6%);临床分型以慢性肝炎28例(25.6%),肝炎肝硬化为主76例(68.8%)与汉族老年组比较病原学分型及临床分型均无统计学差异。(3)症状体征:回族多以乏力、纳差,黄疸,腹胀,腹水就诊。(4)并发症、合并症以消化、循环、呼吸系统为主,两组比较回族老年较汉族老年原发性肝癌(23.9%)和糖尿病(22%)发生率高,汉族老年上消化道出血(21.1%)及酒精性肝病(7.5%)的发生率较回族老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5)实验室检查回、汉两组胆红素均较高,两组比较回族老年的胆固醇、血脂、血糖水平高于汉族老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预后,回族老年组患者无住院死亡,自动出院的情况较多。结论:我院109例回族老年病毒性肝炎患者病例中男性多,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多,慢性肝炎、肝炎肝硬化比例高,消化道症状起病多见,黄疸高发,并发症及合并症多等特点与老年病毒性肝炎临床特点相符。但与本组汉族老年患者比较具有农民患者多,乙肝家族史明显;并发症及合并症中原发性肝癌,糖尿病多发;上消化道出血及酒精性肝病发生率低;自动出院患者多的特点。
二、427例急型肝炎(甲型、戊型)的临床特点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427例急型肝炎(甲型、戊型)的临床特点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4)一株新基因型禽戊型肝炎病毒VaHEV-HB株的致病性与全基因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符号说明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HEV概况 |
1.1.1 HEV研究进展 |
1.1.2 HEV的基因组结构 |
1.1.3 HEV的宿主 |
1.1.4 HEV的传播 |
1.1.5 HEV感染的临床表现 |
1.1.6 HEV诊断方法 |
1.1.6.1 分子生物学诊断方法 |
1.1.6.2 免疫学诊断方法 |
1.1.6.3 免疫电子显微镜检测 |
1.2 禽HEV研究概况 |
1.2.1 禽HEV病原学 |
1.2.2 禽HEV的传播途径 |
1.2.3 禽HEV症状 |
1.2.3.1 肝炎脾大综合征临床症状 |
1.2.3.2 大肝大脾病临床症状 |
1.2.4 禽HEV感染病变 |
1.2.4.1 肝炎脾大综合征病变 |
1.2.4.2 大肝大脾病病变 |
1.2.5 诊断 |
1.2.6 防治 |
1.3 禽类先天免疫 |
1.4 转录组测序技术 |
1.4.1 单细胞转录组测序 |
1.4.2 全转录组测序 |
1.4.3 mRNA测序技术 |
1.4.4 小RNA测序技术 |
1.4.5 长链非编码RNA测序技术 |
1.4.6 环状RNA测序技术 |
1.5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2.材料和方法 |
2.1 材料 |
2.1.1 毒株的背景及来源 |
2.1.2 试验动物 |
2.1.3 主要仪器与试剂 |
2.1.3.1 主要仪器 |
2.1.3.2 主要试剂 |
2.1.3.3 试剂配制 |
2.2 方法 |
2.2.1 病毒的扩增与富集 |
2.2.2 扩增病毒的验证 |
2.2.2.1 用于禽HEV核酸检测引物的合成 |
2.2.2.2 样品RNA的提取 |
2.2.2.3 禽HEV的 RT-PCR检测 |
2.2.3 部分先天免疫反应指标的检测 |
2.2.3.1 试验分组 |
2.2.3.2 试验指标 |
2.2.3.3 用于检测免疫相关细胞因子的引物合成 |
2.2.3.4 病料处理及RNA提取 |
2.2.3.5 通过RT-qPCR检测部分先天免疫反应相关指标 |
2.2.3.6 通过转录组测序检测免疫相关基因表达 |
2.2.4 病毒全基因组的扩增、克隆及测序 |
2.2.4.1 引物设计 |
2.2.4.2 病毒RNA的 RT-PCR扩增 |
2.2.4.3 RT-PCR扩增产物的凝胶回收纯化 |
2.2.4.4 凝胶回收产物的连接 |
2.2.4.5 连接产物的转化 |
2.2.4.6 病毒末端测序 |
2.2.4.7 基因序列分析 |
3 结果 |
3.1 病毒的扩增与验证 |
3.2 Va HEV-HB株感染对雏鸡生长的抑制作用 |
3.3 Va HEV-HB株感染对雏鸡肝脏和脾脏的损伤情况 |
3.4 Va HEV-HB株感染雏鸡后部分先天免疫反应指标的检测与分析 |
3.5 转录组结果分析 |
3.6 Va HEV-HB株基因组分析 |
3.6.1 Va HEV-HB株基因组分析 |
3.6.2 禽HEV ORF1和ORF3 的变异位点 |
3.6.3 系统发育分析 |
3.6.4 禽HEV与正戊肝病毒属A种 HEV的序列分析 |
4 讨论 |
4.1 Va HEV-HB株感染SPF鸡致病性 |
4.2 Va HEV-HB株全基因组分析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5)2014-2016年四川省洪涝对肠道传染病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第1章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洪涝与一般疾病 |
1.3 洪涝与肠道传染病 |
1.3.1 洪涝与细菌性痢疾 |
1.3.2 洪涝与甲型、戊型肝炎 |
1.3.3 洪涝与伤寒和副伤寒 |
1.3.4 洪涝与其他感染性腹泻病 |
1.3.5 洪涝与手足口病 |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
2.1 研究地点 |
2.2 资料来源 |
2.2.1 疾病数据 |
2.2.2 洪涝数据 |
2.2.3 人口和气象数据 |
2.3 统计分析 |
2.3.1 描述性分析 |
2.3.2 洪涝相关敏感疾病筛选 |
2.3.3 滞后期的确定 |
2.3.4 基于时间序列的Poisson回归 |
第3章 结果 |
3.1 描述性分析 |
3.1.1 洪涝发生情况 |
3.1.2 肠道传染病描述性分析 |
3.1.3 气象因素描述性分析 |
3.2 敏感疾病的筛选 |
3.3 敏感性肠道传染病相对暴雨洪涝事件及气象因素的滞后期分析 |
3.3.1 敏感性肠道传染病相对洪涝事件的滞后期分析 |
3.3.2 敏感性肠道传染病相对气象因素的滞后期分析 |
3.4 基于时间序列的POISSON回归 |
第4章 讨论 |
4.1 洪涝对肠道传染病发病影响的意义 |
4.2 洪涝对肠道传染病发病影响的方法讨论 |
4.3 洪涝相关敏感性疾病筛选 |
4.4 气象因素对敏感性肠道传染病发病的影响 |
4.5 洪涝对敏感性肠道传染病发病的影响 |
4.5.1 洪涝与细菌性痢疾 |
4.5.2 洪涝与甲型肝炎 |
4.5.3 洪涝与手足口病 |
4.5.4 洪涝与伤寒和副伤寒 |
第5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6)新疆南疆地区人畜感染戊型肝炎流行病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第1章 文献综述 |
1.1 前言 |
1.2 戊型肝炎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
1.2.1 戊型肝炎病毒的病原学 |
1.2.2 戊型肝炎病毒的分子生物学 |
1.2.3 不同物种戊型肝炎病毒的研究史 |
1.2.4 HE的流行病学 |
1.2.5 HE的临床症状及免疫损伤 |
1.2.6 HE的检测方法 |
1.2.7 HE的疫苗研究 |
1.2.8 HE的预防与控制 |
1.3 问题与展望 |
1.4 本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2章 新疆南疆地区不同人群戊型肝炎病毒抗体和抗原检测 |
2.1 前言 |
2.2 材料与方法 |
2.2.1 样品来源 |
2.2.2 主要试剂 |
2.2.3 主要仪器 |
2.2.4 HEV-IgG抗体检测 |
2.2.5 HEV-IgM抗体检测 |
2.2.6 HEV-Ag检测 |
2.2.7 统计学分析 |
2.3 结果与分析 |
2.3.1 不同年龄人群HEV-IgG检测结果 |
2.3.2 不同地域人群HEV-IgG检测结果 |
2.3.3 不同族别人群HEV-IgG检测结果 |
2.3.4 不同职业人群HEV-IgG检测结果 |
2.3.5 不同年龄人群HEV-IgM检测结果 |
2.3.6 不同地域人群HEV-IgM检测结果 |
2.3.7 不同族别人群HEV-IgM检测结果 |
2.3.8 不同职业人群HEV-IgM检测结果 |
2.3.9 不同年龄人群HEV-Ag检测结果 |
2.3.10 不同地域人群HEV-Ag检测结果 |
2.3.11 不同族别人群HEV-Ag检测结果 |
2.3.12 不同职业人群HEV-Ag检测结果 |
2.4 讨论 |
第3章 新疆南疆地区主要经济动物戊型肝炎病毒抗体和抗原检测 |
3.1 前言 |
3.2 材料与方法 |
3.2.1 样品来源 |
3.2.2 主要试剂 |
3.2.3 主要仪器 |
3.2.4 HEV-Ab抗体检测 |
3.2.5 HEV-Ag检测 |
3.2.6 统计学分析 |
3.3 结果与分析 |
3.3.1 猪戊型肝炎病毒感染的ELISA检测结果 |
3.3.2 牛戊型肝炎病毒感染的ELISA检测结果 |
3.3.3 马鹿戊型肝炎病毒感染的ELISA检测结果 |
3.3.4 鸡戊型肝炎病毒感染的ELISA检测结果 |
3.3.5 犬戊型肝炎病毒感染的ELISA检测结果 |
3.3.6 绵羊戊型肝炎病毒感染的ELISA检测结果 |
3.4 讨论 |
第4章 新疆南疆地区戊型肝炎分子流行病学调查 |
4.1 前言 |
4.2 材料与方法 |
4.2.1 样品来源 |
4.2.2 主要试剂 |
4.2.3 主要仪器 |
4.2.4 引物设计与合成 |
4.2.5 样品处理 |
4.2.6 粪便及胆汁样品HEV总RNA的提取 |
4.2.7 肝脏样品HEV总RNA的提取 |
4.2.8 HEV RNA RT-nPCR检测 |
4.2.9 PCR产物的纯化回收 |
4.2.10 回收产物的T/A连接 |
4.2.11 连接产物的转化 |
4.2.12 重组质粒的PCR鉴定 |
4.2.13 序列测定与系统进化分析 |
4.3 结果与分析 |
4.3.1 新疆南疆地区HEV RNA检测结果 |
4.3.2 戊型肝炎病毒检测序列的核苷酸同源性比较 |
4.3.3 戊型肝炎病毒检测序列的系统进化分析 |
4.4 讨论 |
第5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8)基因Ⅳ型戊型肝炎病毒衣壳蛋白表达及性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1 HE流行病学 |
1.1.1 HE流行的特点及临床症状 |
1.1.2 抗HEV抗体的流行病学 |
1.1.3 HE是一种人畜共患病 |
1.1.4 HE的预防原则 |
1.2 戊型肝炎病毒 |
1.2.1 HEV的形态和理化性质 |
1.2.2 HEV的基因结构 |
1.2.3 HEV基因的变异性 |
1.2.4 HEV的分类 |
1.3 HEV的实验室检测 |
1.3.1 HEV的分子生物学检测 |
1.3.2 检测抗HEV抗体的酶免疫试验(EIASA) |
1.3.3 免疫电镜和免疫荧光检测 |
1.4 HEV疫苗与诊断试剂研究进展 |
1.4.1 HEV的主要抗原表位 |
1.4.2 检测试剂的应用现状 |
1.4.3 HEV疫苗的研究现状 |
1.5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二章 HEV 0RF2片段基因(p24、p27)的原核表达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材料 |
2.1.2 方法 |
2.2 结果与分析 |
2.2.1 p24和p27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
2.2.2 表达载体的构建 |
2.2.3 目的片段的小量表达及鉴定 |
2.2.4 抗原蛋白表达条件的优化 |
2.2.5 抗原蛋白的大量表达及包涵体洗涤 |
2.2.6 蛋白的复性及反应活性检测 |
2.2.7 p24和p27蛋白的柱纯化 |
2.3 讨论 |
第三章 p24和p27蛋白的性质研究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材料 |
3.1.2 方法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p24和p27蛋白作为抗原检测血清的特异性 |
3.2.2 p27蛋白的非变性胶凝胶电泳 |
3.2.3 p24和p27蛋白的动态光散射实验 |
3.2.4 透射电镜和原子力显微镜观察纯化后蛋白 |
3.2.5 动物免疫试验及ELISA结果 |
3.3 讨论 |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
4.1 主要研究结论 |
4.2 创新点 |
4.3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9)猪戊型肝炎病毒分子流行病学分析及基因3型猪戊型肝炎病毒感染性克隆的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第一章 戊型肝炎及其病原分子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
1 病原学 |
2 病毒分类 |
3 HEV的研究历史 |
3.1 人HEV |
3.2 猪HEV |
3.3 禽HEV |
4 HEV基因型及其分布 |
5 病毒基因组结构和病毒蛋白 |
5.1 ORF1蛋白 |
5.2 ORF2蛋白 |
5.3 ORF3蛋白 |
6 流行病学 |
7 临床症状和病理损伤 |
8 HEV的复制 |
9 细胞培养 |
10 HEV疫苗研究 |
10.1 原核细胞表达的重组蛋白 |
10.2 真核细胞系统表达的重组蛋白 |
10.3 DNA疫苗 |
11 预防和控制 |
12 前景和展望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RNA病毒的反向遗传学及应用 |
1 RNA病毒反向遗传学的主要策略 |
1.1 全长cDNA的装配 |
1.2 载体的选择 |
1.3 RNA聚合酶系统的选择 |
2 RNA病毒的拯救 |
2.1 体外转录 |
2.2 体内转录 |
3 RNA病毒拯救后的鉴定 |
4 影响感染性的因素 |
4.1 转录物异质性的影响 |
4.2 基因突变的影响 |
4.3 末端非病毒序列的影响 |
4.4 帽子结构的影响 |
5 RNA病毒反向遗传学的应用 |
5.1 RNA病毒基因组结构与功能的研究 |
5.2 研究新疫苗方面 |
5.3 RNA病毒载体方面的应用 |
5.4 病毒拯救的机制研究 |
6 反向遗传学在HEV研究中的应用 |
7 HEV研究的重要性 |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试验研究 |
第一章 上海地区猪戊型肝炎病毒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方法 |
2 结果 |
2.1 RT-nPCR扩增结果 |
2.2 重组质粒PCR鉴定结果 |
2.3 HEV在上海郊区猪场中的流行状况 |
2.4 不同年龄段猪群感染HEV的状况 |
2.5 基因3型和4型HEV的相关性分析 |
2.6 遗传进化分析 |
3 讨论 |
4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猪基因3型戊型肝炎病毒上海分离株全基因组序列的测定及遗传进化分析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方法 |
2 结果 |
2.1 RT-nPCR扩增结果 |
2.2 猪基因3型HEV上海分离株的基因组结构 |
2.3 与HEV各基因型代表株的同源性比较 |
2.4 非编码区及病毒编码蛋白的比较 |
3 讨论 |
4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三章 重组HEV衣壳蛋白的原核表达、鉴定及多克隆抗体的制备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方法 |
2 结果 |
2.1 目的基因的扩增及克隆 |
2.2 重组表达质粒pET-32a-p234的构建及鉴定 |
2.3 目的蛋白的诱导表达 |
2.4 目的蛋白的纯化 |
2.5 目的蛋白的Western-Blot |
2.6 抗体效价的检测 |
2.7 目的蛋白的ELISA检测 |
3 讨论 |
4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四章 猪基因3型HEV上海分离株感染性克隆的构建及体外转录活性的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方法 |
2 结果 |
2.1 Overlap PCR、In-fusion PCR及酶连构建基因组全长序列 |
2.2 亚克隆后重组质粒pGEM 4z-HEV的鉴定 |
2.3 T7启动子的引入及突变位点的修正 |
2.4 pGEM 4z-HEV质粒的酶切鉴定及线性化 |
2.5 RNA的转录及变性电泳 |
2.6 转录后RNA的RT-nPCR鉴定 |
2.7 间接免疫荧光(IFA)检测培养细胞 |
2.8 转染后细胞裂解物的Western Blot检测 |
2.9 转染后细胞的RT-nPCR检测 |
3 讨论 |
4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五章 基因3型HEV人工感染SD大鼠的初步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方法 |
2 结果 |
2.1 粪便中HEV RNA的检测 |
2.2 血清中HEV RNA的检测 |
2.3 ELISA检测血清中的抗体 |
2.4 RT-nPCR检测遗传标志 |
3 讨论 |
4 小结 |
参考文献 全文结论 本文创新点 附录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和完成的论文 致谢 |
(10)109例回族老年病毒性肝炎临床特点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资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附图 |
参考文献 |
综述 |
综述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个人简介 |
四、427例急型肝炎(甲型、戊型)的临床特点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预防接种知情告知专家共识(下)[J]. 中华预防医学会.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21(03)
- [2]预防接种知情告知专家共识(下)[J]. 中华预防医学会.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2021(03)
- [3]戊型病毒性肝炎合并恶性心律失常2例[J]. 张仁敏,李彩霞.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0(21)
- [4]一株新基因型禽戊型肝炎病毒VaHEV-HB株的致病性与全基因组分析[D]. 张智慧. 山东农业大学, 2020(11)
- [5]2014-2016年四川省洪涝对肠道传染病影响的研究[D]. 毕春丽. 吉林大学, 2020(08)
- [6]新疆南疆地区人畜感染戊型肝炎流行病学研究[D]. 武军元. 华中农业大学, 2017(01)
- [7]中国2004—2013年戊型肝炎的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 包叶江,高孟,姜立民,姜慧芬,罗永能. 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 2016(01)
- [8]基因Ⅳ型戊型肝炎病毒衣壳蛋白表达及性质的研究[D]. 吴俊文. 湖南师范大学, 2012
- [9]猪戊型肝炎病毒分子流行病学分析及基因3型猪戊型肝炎病毒感染性克隆的构建[D]. 司伏生. 南京农业大学, 2011(12)
- [10]109例回族老年病毒性肝炎临床特点分析[D]. 武文华. 宁夏医科大学, 2009(S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