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用鸡蛋壳膜生产高级化妆品(论文文献综述)
张伟云[1](2021)在《鸡蛋壳膜多肽的酶解工艺及其对脱发模型小鼠的影响》文中认为鸡蛋壳膜,为鸡蛋壳内膜,俗称“凤凰衣”。我国作为禽类养殖大国,鸡蛋壳膜废弃物产量巨大,其作为优质的角质蛋白资源,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且目前尚未被充分开发利用。脱发作为一种皮肤疾病,越来越多的成年人被其困扰,开发一种更安全有效的营养补充剂对预防脱发及促进毛发生长显得尤为重要。而近年来,对脱发营养补充的研究相对较少,本论文研究的目的是探讨鸡蛋壳膜多肽与防脱发的生物关联性。本研究采用鸡蛋壳膜为原料进行酶解工艺优化研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鸡蛋壳膜酶解前后形态进行表征,测定了鸡蛋壳膜多肽的分子量、氨基酸的含量,采用化学反应的方法测定了鸡蛋壳膜多肽的抗氧化能力,并对其所具有的抗氧化能力与脱发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通过动物实验研究了鸡蛋壳膜多肽对脱发模型小鼠的影响,以期为鸡蛋壳膜多肽应用于脱发人群食疗领域提供理论支持。研究结果如下:首先,采用高蛋白的鸡蛋壳膜为原料,以水解度为测定指标,筛选出碱性蛋白酶(AP-200a)为最佳蛋白酶,通过单因素实验及响应面实验进行优化分析,确定最佳酶解条件为:料液比1:9.5(w/v)、酶添加量(E/S)2.4%、酶解时间5 h。在最佳条件下,得到的鸡蛋壳膜多肽水解度为27.15%。对鸡蛋壳膜多肽进行了特性研究,通过扫描电镜检测,进行形貌特征观察,发现酶解反应可将壳膜纤维网状结构破坏,解决了鸡蛋壳膜不易分解、难溶于水的难题。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得其分子量在5000 Da以下的肽段占98.1%,其中小于1000 Da的小分子肽占90.9%。利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对其氨基酸组成进行分析,发现水解氨基酸的总含量为68.46 g/100g,是游离氨基酸的3.53倍,其中必需氨基酸占33.83%,疏水性氨基酸占36.06%,芳香族氨基酸占7.52%。因此,此类酶解方法,可以对壳膜进行有效的分解,提高壳膜利用率,让壳膜的营养物质得到更充分的利用。本研究对鸡蛋壳膜多肽的体外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以Vc为参考对象,考察了鸡蛋壳膜多肽对DPPH·、ABTS+·、·OH及O2-·的清除能力。结果表明,壳膜多肽对DPPH·、ABTS+·的清除能力分别为93.03±0.51%、94.53±0.92%,与Vc效果接近。其对·OH和O2-·的清除能力分别为43.33±1.10%和53.40±0.70%,达到Vc效果的一半。通过清除ABTS自由基实验,验证碱性蛋白酶(AP-200a)在酶解过程中起到了很好的催化反应的作用,几乎没有表现出抗氧化活性。因此,鸡蛋壳膜多肽具有一定抗氧化能力,可以有效的清除体内自由基。最后,采用C57BL/6J小鼠进行脱发造模,研究了鸡蛋壳膜多肽对脱发模型小鼠的影响。给药28天后,处死小鼠,取各组小鼠背部相同面积脱毛区的皮肤毛发,称其毛发重量,对每组小鼠背部皮肤组织进行石蜡切片,HE染色观察,并对毛囊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相比于模型组,高剂量组和阳性对照组小鼠毛发重量增多现象较为明显,表现出极显着性差异(P<0.01),中剂量组则表现出显着性差异(P<0.05)。与模型组相比,阳性对照组、高剂量组和中剂量组毛囊数量平均值明显增加,具有极显着性差异(P<0.01),低剂量组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表明鸡蛋壳膜多肽对脱发模型小鼠有影响,具有促进小鼠毛发生长的作用。
范苗,宋美娜,仝其根,姜怀玺[2](2012)在《蛋壳膜的成分及蛋膜化妆品的制作》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鸡蛋壳内蛋白膜又称"凤凰衣",由与人体皮肤蛋白性质相近的角蛋白和胶原蛋白组成,是制作化妆品的良好原料。分析表明,蛋白膜中含80.07%蛋白质、18种氨基酸。研究确定了蛋膜化妆品基本原料组成;通过正交试验得到蛋膜化妆品较好的工艺及配方。结果是:最佳保持皮肤湿度化妆品制法及原料为:蛋膜液添加量2.1%,W/O/W乳化、蜂蜡为封闭剂、聚乙烯吡咯烷酮为吸湿剂;最佳吸湿、保湿性化妆品原料与前者相一致,但是乳化类型不同,采用W/O型乳化更好。蛋膜化妆品的皮肤保湿度与市售同类产品进行比较,性能居中等水平。
卢佳芳,杨佳玉,王菁,金淼,马金莲,杨文鸽[3](2010)在《鱿鱼眼透明质酸的酶法提取与分离纯化》文中指出目的:分离纯化鱿鱼眼透明质酸,为利用鱿鱼加工废弃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北太鱿鱼眼为原料,通过正交试验考察酶解时间、温度、酶用量对透明质酸提取率的影响,优化酶法提取透明质酸工艺条件;以离子交换层析分离纯化,用紫外光谱和凝胶过滤层析鉴定透明质酸的纯度及其分子质量,并用红外光谱分析其结构。结果:1)枯草杆菌蛋白酶提取透明质酸的最适条件为酶解时间1h,温度60℃,酶用量4%,鱿鱼眼透明质酸的提取率达14.10%;2)利用H2O和NaCl溶液分步洗脱,DEAE-Sephadex A-25离子交换层析纯化得到2个透明质酸组分HA-1和HA-2,得率分别为5.22%和84.37%;3)HA-1和HA-2组分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6.77×105、1.73×106,均显示为单一洗脱峰,无蛋白、核酸杂质;红外图谱显示其具有透明质酸标准品的吸收峰。结论:鱿鱼眼透明质酸酶法提取率14.10%,纯化得到的透明质酸分子质量分别为6.77×105和1.73×106。
康超,杨洋,李湘萍,何鑫平,黄时海[4](2010)在《链球菌分批发酵生产透明质酸及其动力学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透明质酸(HA)是一种具有特殊生理功能的高分子糖,在医药和化妆品工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本文综述了近年来透明质酸发酵研究的一些进展,并介绍了分批发酵中不同初糖浓度,pH,搅拌转速对菌体生长和产物形成过程的影响及透明质酸发酵动力学模型。
卢佳芳[5](2010)在《鱿鱼眼中透明质酸的提取、降解及其生物活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HA)分布于动物和人体的结缔组织中,作为一种可吸收、可降解的生物材料,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医学和高级化妆品生产等领域,表现出良好的市场潜力和广阔的应用前景。鱿鱼眼睛是沿海地区一类数量较大的加工废弃物,含有丰富的透明质酸,可以作为透明质酸的提取来源。本文以鱿鱼眼睛为原料,利用酶法提取其中的透明质酸,超滤、凝胶层析等技术制得高纯度的透明质酸,并对透明质酸进行降解,研究不同分子量透明质酸的保湿性及其体外抗氧化活性,旨为提高鱿鱼废弃物的附加值,开发透明质酸功能提供理论依据。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鱿鱼眼透明质酸的提取、分离纯化及鉴定。以HA提取率为指标,比较热水提取、酶提取和超声波提取三种方法的提取效果,邓肯分析结果显示存在显着差异。进一步选择枯草杆菌蛋白酶法提取HA,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化工艺条件。结果显示最适工艺条件为:酶解时间1h,酶解温度60℃,加酶量4%,HA提取率为14.10%。利用优化的提取工艺制备得到透明质酸粗品,采用大孔吸附树脂对HA粗品进行脱色。综合考虑脱色率和HA损失率,树脂D101优于AB-8,其脱色率为81%,损失率18%。进一步采用DEAE-Sephadex A-25离子交换柱对透明质酸进行分离纯化,得到HA-1、HA-2两个组分,得率分别为5.22%、84.37%,两组分的总级分得率为89.60%。利用紫外光谱和凝胶色谱法对HA-1、HA-2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它们均由单一多糖组成,无蛋白、核酸杂质,分子量依次为6.77×105、1.73×106;在特征区与指纹区的各主要吸收峰波长和各吸收峰间的相互强度关系上,纯化得到的透明质酸与透明质酸标准品的红外图谱基本符合。二、鱿鱼眼透明质酸降解工艺的确定。以透明质酸分子量为主要指标,分别选取超声波和化学方法降解HA,利用凝胶过滤层析测定降解产物的分子量,研究不同降解方法和工艺条件对降解产物分子量的影响,以优化HA的降解条件。结果表明:采用H2O2和抗坏血酸结合的方法降解HA效果较好,最适条件为:H2O2和抗坏血酸的摩尔比为3:1、pH4.0、反应时间15min、反应温度50℃,优化条件下透明质酸的相对分子量可降解到5433。三、鱿鱼眼透明质酸及其降解产物的生物活性测定。测定不同分子量HA的保湿率及其对Fe3+的还原能力、DPPH·自由基和·O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研究HA分子量大小对其保湿性和抗氧化性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HA样品的保湿性均优于甘油,随着分子量的增加,HA的保湿能力逐渐增强,其中HA-2在较小浓度时,其保湿率就达到了91.66%;各分子量HA均有一定的的抗氧化作用,并均伴有剂量效应关系,从清除·OH自由基、清除DPPH·能力与还原Fe3+的能力考虑,HA的抗氧化活性随着分子量的降低而增大,分子量<6000的透明质酸表现出较强的清除自由基能力,而未降解的HA-1、HA-2组分的抗氧化能力较弱。
韦伟[6](2000)在《国外变废为宝新成果》文中认为
允连[7](1993)在《用鸡蛋壳膜生产高级化妆品》文中认为 日本东洋化妆品公司,用鸡蛋壳膜(凤凰衣)生产高级化妆品。其工艺是:将蛋壳碾碎成颗粒状,用一公斤蛋壳渣,浸泡在24升浓度为5%的醋酸水溶液里,浸泡24小时后,再加入10%的醋酸水溶液6公斤,浸泡24小时后,蛋壳渣溶解沉淀,壳膜(卵膜)则浮在溶液的表面,用过滤法,得到表层的卵膜,经干燥磨粉,可得到85克卵膜粉。这种卵膜粉溶于水,用来调成护肤霜,具有使皮肤细腻光滑等功效,比用珍珠粉可降低成本85%。
二、用鸡蛋壳膜生产高级化妆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用鸡蛋壳膜生产高级化妆品(论文提纲范文)
(1)鸡蛋壳膜多肽的酶解工艺及其对脱发模型小鼠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鸡蛋壳膜的构造及应用现状 |
1.1.1 鸡蛋壳膜的组成和结构 |
1.1.2 鸡蛋壳膜的开发及应用现状 |
1.2 鸡蛋壳膜多肽的制备研究进展 |
1.2.1 分离提取法 |
1.2.2 化学合成法 |
1.2.3 微生物发酵法 |
1.2.4 蛋白酶水解法 |
1.3 多肽的抗氧化活性研究 |
1.3.1 多肽的抗氧化作用机理 |
1.3.2 多肽的抗氧化性研究进展 |
1.4 多肽在治疗脱发的研究进展 |
1.5 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及意义 |
1.5.1 课题研究意义 |
1.5.2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章 鸡蛋壳膜多肽的酶解工艺条件优化研究 |
2.1 实验材料与仪器 |
2.1.1 实验材料 |
2.1.2 实验设备 |
2.2 实验方法 |
2.2.1 鸡蛋壳膜多肽的制备工艺流程 |
2.2.2 水解度的测定 |
2.2.3 蛋白酶种类的筛选 |
2.2.4 鸡蛋壳膜酶解工艺优化 |
2.3 结果分析 |
2.3.1 蛋白酶种类确定 |
2.3.2 单因素实验结果分析 |
2.3.3 响应面优化实验结果分析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鸡蛋壳膜多肽的特性研究 |
3.1 实验材料与仪器 |
3.1.1 实验材料 |
3.1.2 实验设备 |
3.2 实验方法 |
3.2.1 鸡蛋壳膜多肽的制备 |
3.2.2 鸡蛋壳膜多肽的SEM表征 |
3.2.3 鸡蛋壳膜多肽的相对分子量分布 |
3.2.4 鸡蛋壳膜多肽的氨基酸成分测定 |
3.3 结果分析 |
3.3.1 鸡蛋壳膜多肽的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 |
3.3.2 鸡蛋壳膜多肽的相对分子量分布分析 |
3.3.3 鸡蛋壳膜多肽的氨基酸成分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鸡蛋壳膜多肽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 |
4.1 实验材料与仪器 |
4.1.1 实验材料 |
4.1.2 实验设备 |
4.2 实验方法 |
4.2.1 DPPH·清除率测定 |
4.2.2 ABTS~+·清除率测定 |
4.2.3 ·OH清除率测定 |
4.2.4 O_2~-·清除率测定 |
4.2.5 碱性蛋白酶(AP-200a)对ABTS~+·清除率测定 |
4.3 结果分析 |
4.3.1 鸡蛋壳膜多肽对DPPH·清除能力 |
4.3.2 鸡蛋壳膜多肽对ABTS~+·清除能力 |
4.3.3 鸡蛋壳膜多肽对·OH清除能力 |
4.3.4 鸡蛋壳膜多肽对O_2~-·清除能力 |
4.3.5 碱性蛋白酶(AP-200a)对ABTS~+·清除能力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鸡蛋壳膜多肽对脱发模型小鼠的影响研究 |
5.1 实验材料与仪器 |
5.1.1 实验样品 |
5.1.2 试剂与仪器 |
5.1.3 实验动物与饲料 |
5.2 实验方法 |
5.2.1 建立脱发模型小鼠 |
5.2.2 药物配制 |
5.2.3 实验分组及给药剂量 |
5.2.4 取材及小鼠皮肤组织石蜡切片的制备 |
5.2.5 考察指标 |
5.2.6 统计学处理 |
5.3 结果分析 |
5.3.1 C57BL/6J小鼠体重变化 |
5.3.2 C57BL/6J小鼠皮肤颜色变化及毛发生长情况 |
5.3.3 C57BL/6J小鼠毛发质量称量分析 |
5.3.4 C57BL/6J小鼠病理组织切片及毛囊数量统计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2)蛋壳膜的成分及蛋膜化妆品的制作(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与试剂 |
1.2 仪器与设备 |
1.3 试验方法 |
1.3.1 壳膜分离方法 |
1.3.2 蛋白膜中氨基酸含量分析 |
1.3.3 蛋膜水解液制备方法 |
1.3.4 化妆品制作 |
1.3.5 皮肤保湿度测定 |
1.3.6 保湿率测定方法 |
1.3.7 吸湿率测定方法 |
1.3.8 比较试验 |
2 结果与分析 |
2.1 蛋膜中的氨基酸 |
2.2 蛋膜水解 |
2.3 化妆品基本原料的确定 |
2.4 蛋膜及其他原料最优组合的确定 |
2.5 对比试验 |
5结论 |
(3)鱿鱼眼透明质酸的酶法提取与分离纯化(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设备 |
1.1 材料 |
1.2 设备 |
2 试验方法 |
2.1 鱿鱼眼透明质酸的酶法提取[7-8] |
2.2 DEAE-Sephadex A-25柱层析纯化透明质酸 |
2.3 透明质酸的纯度鉴定及分子质量、结构测定[9, 13-14] |
2.3.1 紫外光谱法 |
2.3.2 透明质酸相对分子质量测定 |
2.3.3 红外光谱法 |
3 结果与讨论 |
3.1 透明质酸提取方法 |
3.2 透明质酸酶法提取条件的优化 |
3.3 鱿鱼眼透明质酸的分离纯化 |
3.3.1 DEAE-Sephadex A-25离子交换层析梯度洗脱 |
3.3.2 DEAE-Sephadex A-25离子交换层析分步洗脱 |
3.4 鱿鱼眼透明质酸的纯度鉴定及分子质量、结构测定 |
3.4.1 透明质酸紫外光谱图 |
3.4.2 鱿鱼眼透明质酸的相对分子质量测定 |
3.4.3 鱿鱼眼透明质酸的红外光谱图 |
4 结论 |
(5)鱿鱼眼中透明质酸的提取、降解及其生物活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引言 |
1.2 透明质酸的研究进展 |
1.2.1 透明质酸的生理功能 |
1.2.2 透明质酸的应用现状 |
1.2.3 透明质酸化学研究 |
1.3 本试验研究目的、意义及主要内容 |
1.3.1 透明质酸的提取、分离纯化及鉴定 |
1.3.2 透明质酸降解工艺的确定 |
1.3.3 透明质酸及其降解产物的生物活性测定 |
2 鱿鱼眼透明质酸的提取、分离纯化及鉴定 |
2.1 材料与仪器 |
2.1.1 实验材料 |
2.1.2 试剂与仪器 |
2.2 实验方法 |
2.2.1 透明质酸提取工艺 |
2.2.2 透明质酸含量测定 |
2.2.3 透明质酸主要质量指标 |
2.2.4 透明质酸的脱色 |
2.2.5 透明质酸分离纯化 |
2.2.6 透明质酸的纯度鉴定及分子量测定 |
2.3 结果与讨论 |
2.3.1 葡萄糖醛酸标准曲线 |
2.3.2 鱿鱼眼透明质酸提取方法的确定 |
2.3.3 枯草杆菌蛋白酶法提取透明质酸工艺优化 |
2.3.4 透明质酸主要质量指标 |
2.3.5 透明质酸的脱色 |
2.3.6 鱿鱼眼透明质酸的分离纯化 |
2.3.7 鱿鱼眼透明质酸的纯度鉴定及分子量与结构测定 |
2.4 小结 |
3 鱿鱼眼透明质酸降解工艺条件的研究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材料与仪器 |
3.1.2 实验方法 |
3.2 结果与讨论 |
3.2.1 Sephadex G-200 凝胶测定分子量标准曲线的制作 |
3.2.2 鱿鱼眼透明质酸降解方法的研究 |
3.2.3 H_20_2和抗坏血酸法降解透明质酸的工艺研究 |
3.3 结论 |
4 鱿鱼眼透明质酸及其降解产物保湿与抗氧化作用的研究 |
4.1 材料与仪器 |
4.2 实验方法 |
4.2.1 不同分子量透明质酸的制备 |
4.2.2 透明质酸的保湿性 |
4.2.3 透明质酸的抗氧化性 |
4.3 结果与分析 |
4.3.1 不同分子量透明质酸的保湿性能 |
4.3.2 透明质酸抗氧化活性研究 |
4.4 小结 |
5 结论和创新 |
参考文献 |
在学研究成果 |
致谢 |
四、用鸡蛋壳膜生产高级化妆品(论文参考文献)
- [1]鸡蛋壳膜多肽的酶解工艺及其对脱发模型小鼠的影响[D]. 张伟云. 长春工业大学, 2021(01)
- [2]蛋壳膜的成分及蛋膜化妆品的制作[J]. 范苗,宋美娜,仝其根,姜怀玺. 农产品加工(学刊), 2012(10)
- [3]鱿鱼眼透明质酸的酶法提取与分离纯化[J]. 卢佳芳,杨佳玉,王菁,金淼,马金莲,杨文鸽. 中国食品学报, 2010(04)
- [4]链球菌分批发酵生产透明质酸及其动力学研究进展[J]. 康超,杨洋,李湘萍,何鑫平,黄时海. 食品工业科技, 2010(08)
- [5]鱿鱼眼中透明质酸的提取、降解及其生物活性研究[D]. 卢佳芳. 宁波大学, 2010(03)
- [6]国外变废为宝新成果[J]. 韦伟. 发明与革新, 2000(06)
- [7]用鸡蛋壳膜生产高级化妆品[J]. 允连. 今日科技, 199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