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肿瘤防治杂志》稿约(论文文献综述)
周英智[1](2021)在《医学论文中统计分析及结果的表达》文中认为通过案例分析,对医学论文统计分析及结果表达方式进行剖析,主要包括:(1)选择合适的统计描述及统计推断方法;(2)充分利用资料信息进行统计分析;(3)科学合理地描述统计学内容,包括描述具体统计方法及其分析的内容,报告统计量值及具体P值,摘要的"结果"部分尽可能描述主要数据及统计分析结果;(4)合理表述统计软件输出的结果;(5)注意统计学内容的一致性,包括统计方法与资料性质一致,"统计学处理"与"结果"一致,全文数据要吻合,注意统计量与P值的顺序。
代小秋,殷宝侠,贺欢,吕延伟[2](2021)在《作者对同行评议意见异议申诉的必要性及期刊编辑对策》文中提出【目的】了解作者在对退稿意见有异议时的申诉意愿,探讨申诉流程的建立。【方法】采用麦客表单制作"作者申诉意愿调查"问卷,通过微信向作者发放问卷。收集问卷数据,分析作者既往的申诉情况及结果,探讨申诉策略以保证优秀稿件被录用。【结果】41%的作者(306/738)在投稿过程中出现过对审稿专家意见有异议的情况,91%的作者(279/306)认为有必要向编辑部申诉,仅9%的作者(27人)认为不必申诉,不申诉的原因为浪费时间、申诉渠道不明、可以改投他刊、成功希望小。16%的作者(117/738)有过既往申诉史,23%(27/117)申诉成功。作者意向申诉的途径为致电编辑部、发邮件说明情况和请同行专家帮助。【结论】作者的申诉意愿强烈,但最终进行申诉的作者却很少。期刊出版部门需健全作者的申诉渠道,鼓励作者进行申诉;编辑也要总结作者申诉原因,总结经验,不断提高业务能力。
代毅聪,陈凤容,王昆华[3](2021)在《DNA甲基化与胃肠道肿瘤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主要从基因DNA甲基化修饰与胃肠肿瘤发生发展、化疗药物靶点、作为早期诊断标志物等进展进行综述。方法应用PubMed及中国知网数据库检索系统,以中文关键词"DNA甲基化、胃癌、结直肠癌、早期诊断、靶向药物"和英文关键词"DNA methylation、gastric cancer、colorectal cancer、early diagnosis、targeted drugs",检索1999-04-2019-12发表的相关文献。纳入标准:(1)表观遗传学相关研究;(2)胃肠肿瘤相关的流行病学研究;(3)DNA甲基化与胃癌、结直肠癌发生发展机制相关的研究;(4)DNA甲基化介导胃肠肿瘤早期诊断靶向治疗的相关性研究。排除标准:实验结果重复,数据陈旧的实验研究。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分析中文文献4篇,英文文献47篇。结果 DNA甲基化基因参与调控胃肠肿瘤的发生过程,并可在外周血中检测到。部分基因DNA甲基化修饰可早期预测肿瘤是否远处转移及预后状况。目的基因作为治疗靶点,通过逆转DNA甲基化水平有效治疗肿瘤,进一步说明DNA甲基化基因作为肿瘤标志物的可靠性。结论胃肠肿瘤患者DNA甲基化基因可以作为早期诊断的指标,在门诊患者中进行筛查有利于提高胃肠肿瘤的阳性检出率,制定个性化和精准的治疗策略,有望改善胃肠肿瘤患者的预后。
栾嘉[4](2020)在《我国医学期刊临床研究论文质量影响因素及其控制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经过几十年高速经济发展,中国开始拓展国家发展战略,把卫生工作作为重中之重。《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发布标志着我国卫生与健康改革发展进入新阶段,并对我国临床医学的发展创新提出了新要求。科学的医学研究成果是临床决策的指南,也是国家制定卫生政策的依据。作为记载、传播医学科技信息的主要载体,医学科技期刊承载着为各类医疗卫生决策提供证据的重任。然而,我国至今处于临床医学研究证据的“进口国”地位,多年来我国的临床指南主要参照欧美国家的指南或研究结果;我国的临床医学研究的学术影响力与欧美国家相比总体处于较低的水平,中文医学期刊发表的临床研究论文的质量一直未能获得国际业界的广泛认可。针对于此,本研究旨在对我国医学期刊近年发表的临床研究论文的质量进行综合评价;深入查找并证实我国临床研究论文质量的影响因素;聚焦医学期刊编辑部,探讨我国临床研究论文整体质量控制对策。首先,从论文质量及其影响因素概念内涵的描述出发,梳理文献,结合专家访谈,对“临床研究论文质量”以及“影响因素”的关联关系进行分析,进一步界定“临床研究论文质量”“质量评价”与“质量影响因素”的概念并丰富其内涵。其次,采用“滚雪球法”抽取中文医学期刊近年发表的临床研究论文229篇,以研究注册率、伦理审查率、前瞻性研究患者知情同意等数据评价其伦理;以该篇论文发表之前国内同类研究论文篇数评估其创新性;以“国际医学报告清单”评估其报告质量;“Cochrane偏倚风险工具”评估其方法学质量并评价其证据强度。结果显示:中文医学期刊近年发表了大量单中心(97.38%)、小样本(单组≤100例占77.3%)、纯阳性结果(99.22%)、高重复性(国内同类研究>10篇占37.11%)、低质量(报告率≤50%占85.15%,高偏倚风险论文占44.10%)的临床研究论文;研究注册率(3.06%)和伦理审查率(16.95%)均低;研究的真实性和严谨性均不可考。再次,结合文献研究、专家访谈、田野调查等方式募集、筛选中文医学期刊临床研究论文质量的影响因素。自行设计问卷,对纳入评估的229篇临床研究论文的作者、编辑部行问卷调查,运用结构方程模型(SEM)构建临床研究论文质量影响因素的理论模型,模型显示:作者因素方面,专业阶层(学历、职称)对论文质量的直接影响较弱,而作者科学思维、科研方法学水平、对论文质量有较强的正向影响。机构环境方面,科研政策和组织监管均对论文质量有正向影响;科研资源既能直接对论文质量发挥正向影响,也能通过作用于科研政策和组织监管间接影响论文质量。编辑部(编辑)因素方面,编辑的专业能力、期刊管理水平、审稿人水平均对论文质量有正向影响;格式标准化要求对论文质量有负向影响。最后,采用析因设计证实以上可能因素对临床研究论文质量的影响,结果显示:在作者与研究机构相关的23项可能影响因素里仅伦理审查1项与论文综合质量相关(χ2=11.075,P=0.010);在编辑部与编辑相关的18项可能因素中,编辑是否具有医学专业背景(χ2=21.533,P=0.000)、医学编辑的统计学水平(t=2.221,P=0.028)、编辑工作时间和精力用于版面形式消耗(t=-3.064,P=0.002)与期刊是否为核心期刊(χ2=4.714,P=0.034)等4项与论文质量显着相关。研究证明:期刊编辑部及编辑相关因素是国内医学期刊临床研究论文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根据本研究结果,为控制我国医学临床研究论文质量,针对我国医学期刊编辑部管理构架提出:医学编辑必须具有医学相关专业背景,按照发展要求满足医学编辑数量并进行功能性分工,向学术型方向培养医学编辑等举措建议。针对编辑部审定稿流程提出:中文医学期刊亟待统一临床研究论文录用的基本标准,严格实行临床研究注册制度,复核研究的伦理审查,加强临床研究国际规范、评价工具以及报告清单的认知普及,注明利益冲突以及允许发表阴性结果等举措建议。针对医学编辑的职能拓展提出:医学编辑应在执行论文发表准入标准的同时做好作者教育,并为审稿人提供详细的审稿标准及必要的相关培训等举措建议。从而令中文医学期刊能够严把临床研究论文质量“出口”关,真正服务于“健康中国”。
卢存存[5](2020)在《中药治疗胃癌的研究证据评价及网络药理学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分析研究中药治疗胃癌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评价中药治疗胃癌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和Meta分析的证据质量;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探究中药治疗胃癌分子层面的作用机制,旨在为临床实践工作者和相关研究人员提供参考。方法1)科学计量学方法:利用BICOMS-2软件及其相关辅助工具分析中药治疗胃癌的中、英文研究文献的关键特征;2)系统评价再评价方法:系统检索常用的8个电子数据库搜集并纳入中药治疗胃癌的Meta分析,基于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优先报告条目PRISMA(Preferred Reporting Items for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es)和系统评价方法学质量评价工具AMSTAR(A MeaSurement Tool to Assess systematic Review)评价纳入Meta分析的报告质量和方法学质量。基于单变量与多变量线性回归方法探究影响报告质量和方法学质量的潜在因素,利用Spearman秩相关系数评价报告质量和方法学质量的相关性;3)横断面调查方法:检查纳入Meta分析的参考文献列表,获取近年(2015-2019年)来发表的中药治疗胃癌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基于临床试验报告的统一标准CONSORT(Consolidated Standards Of Reporting Trials)声明和Cochrane协作网推荐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的偏倚风险评价工具ROB(Risk Of Bias)评价纳入的中药治疗胃癌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的报告质量和方法学质量。基于单变量与多变量线性回归方法探究影响报告质量和方法学质量的潜在因素,利用Spearman秩相关系数评价报告质量和方法学质量的相关性。4)网络药理学方法:基于生物信息与网络拓扑结构分析方法探究胃癌治疗常用中药的作用靶点及其参与调控的通路,应用Cytoscape 3.7.1构建“中药-成分-靶点-通路”的多维中药作用机制网络。Stata 13.0和Microsoft Excel 2016软件用以完成统计分析及图表制作,统计学显着性为双侧P<0.05。结果1)中药治疗胃癌的研究现状与热点:中药治疗胃癌的中英文研究文献近年来在不断增加,共有342本中文期刊和117本英文期刊载了中药治疗胃癌的研究,但研究质量不高,中文多刊载在非CSCD(Chinese Citation Database)期刊上,而刊载英文的SCI(Science Citation Index)期刊影响因子较低。中药治疗胃癌的研究主体多为来自国内中医药大学及中医院的研究人员,但合作度较低。中药治疗胃癌研究热点主要包括中药治疗胃癌的临床应用及实验室基础机制探索,如中药联合化疗在胃癌术后预防转移的临床研究及基于胃癌SGC-7901细胞的中药联合化疗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实验室机制研究等;2)中药治疗胃癌Meta分析的证据现状:共纳入56篇中药治疗胃癌的Meta分析。中药联合其他西医治疗方法(化疗和营养疗法)可改善胃癌患者的临床预后,但目前中药治疗胃癌Meta分析的报告质量和方法学质量均不理想。按照预先设定的分级标准,仅有42.9%(24/56)和5.4%(3/56)的研究分别符合高报告质量和高方法学质量的标准。研究质量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研究注册与计划书、文献检索、纳入与排除研究的清单及利益冲突声明等方面。报告质量和方法学质量存在高度的相关性(rs=0.76,P<0.001),基金资助和论文页数可能是报告质量和方法学质量的影响因素(P<0.05);3)中药治疗胃癌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的证据现状:共纳入中药治疗胃癌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113篇。中药联合其他西医治疗方法(化疗和营养疗法)可以改善胃癌患者的临床预后,但近年来中药治疗胃癌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的报告质量和方法学质量均不佳。按照预先设定的分级标准,没有研究符合高报告质量的标准,仅有1.8%(2/113)的研究符合高方法学质量标准。研究质量存在的主要问题涉及标题的可识别性、样本量的计算、随机方法的细节、盲法的实施、试验的注册与计划书等方面。报告质量和方法学质量具有中等程度的相关性(rs=0.42,P<0.001),基金资助和论文页数可能是报告质量的影响因素(P<0.05);4)最终纳入包括白术、茯苓、薏苡仁、党参、陈皮、黄芪、半夏、甘草等8味胃癌治疗的常用中药。最终构建的“中药-成分-靶点-通路网络”多维网络中包括党参、陈皮、黄芪、半夏、甘草等5味中药(3味中药未参与调控关键靶点),nobiletin、naringenin、baicalein、licochalcone a、quercetin等9种活性成分,TP53、MAPK8、STAT3、TNF和EGFR等10个靶点,Pathways in cancer、TNF signaling pathway、Proteoglycans in cancer、MAPK signaling pathway、EGFR 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 resistance等25条重要通路,其中多条通路与癌症发生、发展相关。结论近年来中药治疗胃癌研究的关注度正在不断增加,中药联合其他治疗方法(化疗和营养疗法)可以改善胃癌患者的预后结局,但目前中药治疗胃癌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和Meta分析的质量均不佳。同时本研究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明确了常用中药治疗胃癌的重要靶点和分子作用机制,它们应作为相关研究人员重点关注的对象。未来中药治疗胃癌的相关研究人员应该开展积极合作,开展基于证据的研究,实施基于证据的决策,完成基于证据的实践,优化医疗和研究资源配置,提高中药治疗胃癌研究的质量,最终确保胃癌患者从中药研究中获益,延长生存期和提高生存质量。
陈聪[6](2018)在《基于文献信息挖掘的经方枳实芍药散、排脓散网络靶标及配伍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基于文献信息挖掘,探讨经方枳实芍药散(枳实-芍药)、排脓散(枳实-芍药-桔梗)的分子作用机制和配伍规律,建立符合中医药特点的经方网络靶标研究模式,为经方研究提供思路和方法。方法:通过文献检索,收集枳实芍药散、排脓散的古代文献信息、化学成分和生物信息,利用化学生物信息学构建两经方的网络靶标模型,运用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等现代化研究方法,进行经方文献信息的挖掘与分析,诠释两首经方的分子机制及配伍机制。结果:通过对两方古今文献进行系统梳理,发现古代医家多用枳实芍药散治疗产后气血郁滞的里实型腹痛,今人不断拓展枳实芍药散的临床应用范围,除传统治疗产后腹痛,还用于治疗现代医学的肠易激综合征、肠痉挛等疾病;而排脓散方古人认为是治内痈,证属气郁血滞者,现代研究发现排脓散并不仅仅治疗内痈,还可以治疗上至鼻咽、中至肠腑、下至盆腔的各种化脓性疾病。基于文献检索与虚拟筛选,研究发现枳实芍药散主要活性成分10个,核心作用靶点5个,作用通路59条,潜在作用疾病149种;排脓散主要活性成分23个,核心作用靶点15个,作用通路88条,潜在作用疾病169种。构建两方“成分-靶点-通路-疾病”网络模型,关联分析复方主治、功效、配伍与微观分子之间的复杂联系。结论:通过对经方文献信息的挖掘与分析,发现经方对机体的整体性调节是基于机体“系统-系统”相互作用的复杂生物网络的调节,其“理气活血”的作用可能在于调节并恢复疾病所导致的“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的功能平衡失调,即通过调节机体的整个大循环来发挥主体疗效。两经方配伍效应的呈现来自于方中各药物成分在作用靶点上的网络联系。复方配伍后其所含小分子通过协同作用于同一靶点的不同空腔或者协同作用于某一条通路,增强了对生物过程的刺激作用,使药物治疗疾病的终末效应增强,那么复方配伍后的疗效由于协同作用将大大超过单味药疗效的总和,体现了中医相须相使的配伍理论。当复方配伍由枳实-芍药(枳实芍药散)变为枳实-芍药-桔梗(排脓散)后,加味药物中的分子通过互补或者增强作用调节不同的靶点,使得两经方作用靶点存在不同,作用疾病宏观表型产生差异。本论文构建了基于文献信息挖掘的经方网络靶标研究模式,为经方的研究提供了思路和方法。
甘可建,刘清海,吴淑金[7](2017)在《文献管理软件在期刊论文中的应用调查与输出结果分析》文中认为【目的】调查文献管理软件在期刊论文中的使用情况,分析文献管理软件处理后的输出结果。【方法】选取英文期刊Chinese Journal of Cancer以及中文期刊《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和《实用医学杂志》论文,查看是否使用文献管理软件,并分析使用何种软件。对使用EndNote和NoteExpress的论文逐篇按照《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的文献着录格式,人工核对软件输出结果,提取注意事项。【结果】从上述三种杂志中共收集244篇包含参考文献的已发表论文,其中使用文献管理软件的比例分别为50.0%,35.4%和14.7%。74篇论文使用了文献管理软件,占样本总数的比例为30.3%,其中43篇使用EndNote软件,25篇使用NoteExpress软件。使用两种软件的论文中,英文文献均远多于中文文献,使用EndNote处理的英文文献与中文文献的比例约为10…1,而使用NoteExpress处理的英文文献与中文文献的比例为5…1。未发现国内外作者使用文献管理软件的比例有明显不同。所有论文中的英文文献和中文文献经过软件处理后的输出结果基本符合文献的着录要求,尤其是EndNote输出英文文献的结果。但是,所有论文中的英文文献和中文文献经过软件处理后,输出结果仍然存在格式问题甚至内容错误。【结论】国内医学学术期刊论文中使用文献管理软件的比例偏低,使用文献管理软件的论文的英文文献比例较高。建议国内期刊在稿约时或在网站上增加相关说明条目,建议作者使用参考文献管理软件。虽然软件输出结果较为满意,但是编辑仍然需要再次全面核对把关。
黄文华[8](2015)在《中外优秀肿瘤学期刊摘要文体结构及写作要求的比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国际学术交流中,摘要是传播科学知识的重要载体之一。本研究对中外优秀肿瘤学期刊的摘要文体结构以及稿约中对摘要的写作要求进行了调查,发现国外优秀肿瘤学期刊采用一段式摘要为主,而国内肿瘤学核心期刊几乎全部采用结构式摘要。国外优秀肿瘤学期刊在稿约中大多针对摘要给出了详细且各具特色的写作要求,国内肿瘤学核心期刊在稿约中大多不重视摘要的写作指导。国内肿瘤学期刊应致力于帮助作者及自身提高摘要的写作质量,从而推进国内肿瘤学期刊在国际学术界的接受度,提升影响力。
郑莉,刘惠琴,赵文华[9](2014)在《医学伦理审查对肿瘤学期刊质量的影响与对策》文中研究表明全文分析肿瘤医学研究类论文中常见伦理学问题及其对期刊质量的影响,学习国外肿瘤学优秀期刊在医学伦理方面的处理方法,以缩小我国肿瘤医学期刊与国外着名期刊在这方面的差距。
马彬[10](2013)在《中医药临床研究方法与报告质量研究》文中指出背景国家对中医药领域研究的资助力度逐年递增,其科技论文数量亦呈现高速增长的趋势。随着循证医学理念的不断深入,科研人员逐渐认识到,科技成果的质量才是重点。临床研究是临床实践的重要依据之一,但在方法设计与报告质量方面存在的问题大大降低了中医药临床研究的可靠性和真实性,导致其研究成果的利用率和转化率低下。因此,有必要对我国中医药临床研究在设计、实施与报告等各环节可能会影响其研究质量的各因素以及与国外研究存在的具体差异进行全面而系统的调查,确定需改进的重点环节和要素,以促进国内中医药临床研究质量的改善与提高。目的1.通过文献计量学和质量评价的方法,对国内中医药临床研究(包括系统评价/Meta-分析和随机对照试验)的方法设计与报告质量研究现状、与国外同类研究之间存在的具体差异环节、要点和问题及其产生这些差异的原因,进行全面的回顾分析并进行对比分析,全面掌握我国中医药临床研究在方法与报告质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以确定需改进的重点环节和要素。2.对国内中医药期刊“稿约”中对国际公认的不同类型临床研究报告规范的规定,今后对其引入和实施的计划,以及编辑的认知和应用现状进行问卷调查,以确定在论文发表阶段影响其报告质量的因素,为临床研究报告规范今后在我国的推广和实施提供针对性的参考依据。3.基于以上研究的结果,结合国内的实际情况和中医药研究的特性,提出建设性意见,以提高和改善中医药临床研究质量,促进其成果的利用和转化。方法1.基于AMSTAR清单和PRISMA清单,回顾性分析国内中医药SRs/Meta-分析的研究现状、方法和报告质量。2.采用文献计量方法和质量评价方法,对比分析国内外针灸SRs/Meta-分析在方法设计与报告质量等重点环节的差异及其产生的原因。3.基于CONSORT清单和STRICTA清单被引入国内的不同时间段,回顾性分析国内针灸RCTs的方法和报告质量是否随着清单的引入而得到改善和提高。4.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国内中医药期刊“稿约”中对国际公认的不同临床研究报告规范的规定,今后对其引入和实施的计划,以及编辑的认知和应用现状进行全面调查。采用频数、中位数和四分位距进行统计描述,SPSS18.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1.共纳入369篇国内中医药SRs/Meta-分析研究,突出表现的问题包括:45%的研究文献检索方法不全面甚至不正确(203篇/369篇);97.3%(359篇/369篇)的研究未检索不同发表类型的研究;96.5%(356篇/369篇)的研究未提供排除文献的清单;42%(155篇/369篇)的研究纳入标准宽泛不具体、甚至存在错误;58.8%(217篇/369篇)的研究未采用双人独立机制对文献和数据进行筛选和提取:55%(203篇/369篇)的研究未详细描述文献筛选纳入全过程及排除原因;70.7%(261篇/369篇)的研究数据合并方法不恰当,其方法与报告质量普遍较低。另外,其总体引用率较低,引用率为零的研究占到46.1%(170篇/369篇),临床医生的参与率亦较低(49.9%,184篇/369篇)。2.共纳入366篇国内外针灸SRs/Meta-分析研究,其中Chinese SRs共88篇,Other SRs共226篇,Ccohrane SRs共52篇。3种不同类型SRs研究在AMSTAR清单和PRISMA清单中符合率大于80%的条目所占的比例分别为:45%(Chinses SRs).vs73%(Other SRs).vs91%(Ccohrane SRs)和59%(Chinses SRs).vs74%(Other SRs).vs78%(Ccohrane SRs),其中Chinses SRs在两个清单中的符合率均最低。Chinese SRs与Other SRs和Cochrane SRs存在较大差距的方面主要包括:不同发表类型文献的纳入(2%.vs91%.vs100%)、广泛而全面的检索(40%.vs87%.vs100%)、相关利益冲突的说明(0%.vs61%.vs100%)、证据综合结果(23%.vs99%.vs96%)和计划书和注册信息(0%.vs4%.vs100%)等方面。此外,Chinese SRs, Other SRs和Cochrane SRs中被引次数为零的研究所占比例分别为53%.vs26%.vs40%,由临床医生完成的SRs所占比例分别为27%.vs63%.vs54%,进行更新的SRs所占比例分别为0%.vs3%.vs92%,可见Chinese SRs的被引率、临床医生的参与率方面亦最低。3.共纳入1978篇国内针灸RCTs研究,1996年之前发表的为144篇其中针刺RCTs为122篇;1997年-2003年间发表为353篇,其中针刺RCTs为312篇;2004年-2012年间发表为1481篇,其中针刺RCTs为1301篇。虽然3个不同年代发表的针刺RCTs在STRICTA清单各条目上的符合率均略有提高,但其实际比例依然很低,包括①针刺治疗的具体类型(6.6%.vs9.9%.vs12.7%);②针刺治疗的理由和依据(0%.vs0.3%.vs1.0%);③每位受试对象每个治疗单元所用针的数目(0%.vs0.3%.vs0.2%);④对针刺组施加的其他干预措施描述(19.7%.vs30.1%.vs33.7%);⑤对针灸师资质报告(0%.vs0%.vs0.4%);⑥无研究报告有关对治疗师的操作指导及其给患者的信息和解释等。3个不同年代发表的针灸RCTs在CONSORT清单中符合率大于50%的条目所占的比例分别为:0%(≤1996年).vs8%(1997年-2003年).vs26%(2004年-2012年)。主要问题主要包括:①研究方法阐述过于简单,包括资料收集的场所和地点(12.5%.vs24.6%.vs69.7%)、样本量确定依据(0%.vs0%.vs1.2%)等;②随机方法不消楚,包括对产生随机序列的方法报告(1.4%.vs15%.vs26.3%)、隐蔽分组机制(0%.vs1.4%.vs4.9%)和盲法实施(0%.vs5.7%.vs9.1%)等;③结果部分内容描述不清甚至缺少,包括受试者流程(0%.vs11.6%.vs20.6%)、招募受试者时期和随访时间(0%.vs2.1%.vs2.8%)、基线资料的提供(9.0%.vs17.8%.vs34.8%)和结局效应估计值及95%CI的报告(18.1%.vs36%.vs50.7%)等。此外,无任何研究注册及阐明可能的利益冲突。4.共纳入63种国内中医药期刊杂志,其中SCl收录2种,Medline/Embase收录8种,CSCD收录7种,统计源收录46种。仅3种杂志在其“稿约”中提及并要求作者按照CONSORT声明各条目来规范报告RCTs,且给出了具体的版本和网址。此外,仅1种期刊在其“稿约”中提及CONSORT扩展版。无任何期刊在其“稿约”中提及PRISMA、MOOSE、TREND、STARD和STROBE等其他类型研究的报告清单。通过电话和E-mail方式,对63种国内中医药期刊编审人员进行问卷调晒,54种期刊杂志给予回复,反馈率为85.7%,其中编辑为39人(占72.2%)、主编为3人(占5.6%)、编辑部主任为9人(16.7%)、其他人员为3名(占5.6%)。对于CONSORT声明,有8位编辑知道并子解,3位编辑仅听说过但不了解,其中仅3位编辑表示对投稿的RCTs,该期刊在作者投稿、编辑审稿及专家评审阶段均要求和遵循了CONSORT声明的要求,46%的编辑(25人)认为没有必要在“稿约”中引入CONSORT声明。对于PRISMA清单,仅2位编辑知道并了解,7位编辑仅听说过但不了解,表示对投稿的SRs/Meta-分析,在作者投稿、编辑审稿及专家评审阶段均未要求和遵循PRISMA清单的要求,65%的编辑(35人)认为没有必要在“稿约”中引入PRISMA清单。而对于其他类型临床研究报告清单,无任何人知晓并了解。结论临床研究质量是影响其转化和利用的关键因素,只有高质量的研究才能为临床实践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我们的研究显示:尽管国内中医药,特别是针灸SRs/Meta-分析研究在研究的题目、摘要、纳入研究的特征和文献质量评价方法阐述等方面的符合率较好,但在影响其研究质量的关键因素,如文献检索方法不同发表情况的文献的纳入、对发表偏倚的评估、利益冲突的说明、文献筛选流程图的呈现、数据合并的合理性、研究间异质性或偏倚的分析以及对证据综合结果分析的的能力等方面,与国外同类研究存在较大差距。而对于国内针灸RCTs,尽管2003年之后发表的针刺RCTs的数量是之前所发表总数的3倍多,且各条目的符合率在不同的3个发表年代略有提高,但在多个条目上的实际符合比例上依然非常低,如随机序列的产生方法、隐蔽分组的机制和实施、盲法细则、样本量计算依据和资料收集场所和地点等方面,其质量并未随着STRICTA清单的引入而得到有效改善和提高。此外,国内中医药领域期刊“稿约”中对不同类型临床研究报告规范的应用情况不尽如人意,大部分期刊的编审人员对研究报告的规范、临床研究注册制度等信息的知晓率较低。而且,尽管大部分期刊有意愿在今后进入此类相关报告规范,以提高不同类型的临床研究报告质量,但均无任何具体的可操作的细则和时间规划。因此,我们强烈建议通过以下措施提高国内中医药临床研究的方法和报告质量:①国内医学期刊尽早在“稿约”中引入这些国际临床研究报告标准,以规范和提高国内临床研究的报告质量,提升临床研究水平;②从期刊协会层面制定相关制度,由鼓励和建议投稿作者、期刊编辑在文章投稿、编审和专家评审阶段遵循相关的临床研究报告规范,过渡到强制执行;③对期刊编审人员开展和加强与临床研究报告规范相关的知识培训,并建立考核机制,促进相关知识的掌握和更新;④将与临床研究报告规范相关的知识内容加入到医学继续教育课程中,由国家授权各地区具备资质的科研单位,对其服务地区的临床医生、科研人员进行全面的SRs/Meta-分析方法学的培训:⑤在医学在校教育中引入与临床研究报告规范相关的知识内容。
二、《肿瘤防治杂志》稿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肿瘤防治杂志》稿约(论文提纲范文)
(1)医学论文中统计分析及结果的表达(论文提纲范文)
1 选择合适的统计分析方法 |
1.1 选择合适的统计描述方法 |
1.2 选择合适的统计推断方法 |
2 充分利用资料信息进行统计分析 |
3 科学合理地描述统计学内容 |
3.1 描述具体统计方法及其分析的内容 |
3.2 报告统计量值及具体P值 |
3.3 摘要的“结果”部分尽可能描述主要数据及统计分析结果 |
4 合理表达统计软件输出的结果 |
5 注意统计学内容的一致性 |
5.1 统计方法与资料性质一致 |
5.2 “统计学处理”与“结果”一致 |
5.3 全文数据要吻合 |
5.4 注意统计量与P值的顺序 |
(2)作者对同行评议意见异议申诉的必要性及期刊编辑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方法 |
2 结果 |
2.1 作者基本特征和对同行评议的调查结果 |
2.2 作者申诉情况调查 |
2.3 申诉形式调查 |
3 讨论与分析 |
3.1 同行评议制度应该不断完善 |
3.2 作者申诉情况分析 |
3.3 申诉机制的建立探讨 |
4 结语 |
(3)DNA甲基化与胃肠道肿瘤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DNA甲基化 |
2 肿瘤组织中DNA甲基化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
3 DNA甲基化修饰与结直肠癌之间的关系 |
3.1 肿瘤组织中DNA甲基化 |
3.2 非肿瘤组织中DNA甲基化 |
4 胃肠道肿瘤生物标志物 |
4.1 肿瘤组织中的生物标志物 |
4.2 非肿瘤组织中的生物标志物 |
5 去甲基化药物 |
总结与展望 |
(4)我国医学期刊临床研究论文质量影响因素及其控制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
英文摘要 |
中文摘要 |
第1章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现状述评 |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4 研究内容 |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2章 临床研究论文质量控制相关理论研究 |
2.1 临床研究的定义 |
2.2 临床研究论文质量评价概念辨析 |
2.3 临床研究论文质量概念辨析 |
2.4 本研究涉及临床研究论文质量概念及其评价方式 |
2.5 临床研究论文质量控制的概念辨析 |
2.6 小结 |
第3章 中文医学期刊临床研究论文质量现况的抽样调查 |
3.1 研究目的 |
3.2 研究方法 |
3.3 研究结果 |
3.4 讨论 |
3.5 小结 |
第4章 我国临床研究论文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的质性访谈 |
4.1 访谈目的 |
4.2 访谈设计 |
4.3 访谈结果分析 |
4.4 小结 |
第5章 中文医学期刊临床研究论文质量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
5.1 研究目的 |
5.2 研究方法 |
5.3 研究结果 |
5.4 讨论 |
5.5 小结 |
第6章 我国临床研究论文质量影响因素结构方程模型建立及作用机理阐释 |
6.1 临床研究论文质量影响因素的问卷调查 |
6.2 临床研究论文质量影响因素探索性因子分析 |
6.3 临床研究论文质量影响因素验证性因子分析 |
6.4 临床研究论文质量影响因素的模型构建及修正 |
6.5 修正后结构方程模型的路径系数分析 |
6.6 临床研究论文质量影响因素关系及机理探讨 |
6.7 小结 |
第7章 研究结论与对策 |
7.1 研究结论 |
7.2 我国医学期刊临床研究论文质量控制对策 |
7.3 本研究的创新点 |
7.4 本研究的局限性 |
7.5 展望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临床研究论文质量影响因素及控制措施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5)中药治疗胃癌的研究证据评价及网络药理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表 |
第一章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1.1 胃癌的流行病学特点 |
1.1.2 胃癌的病理学机制、临床表现与诊断 |
1.1.3 中医药防治胃癌的理论基础 |
1.1.4 胃癌的治疗现状及中药治疗胃癌的价值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方法 |
1.3.1 科学计量学方法 |
1.3.2 系统评价再评价方法 |
1.3.3 横断面调查方法 |
1.3.4 网络药理学方法 |
1.4 研究框架 |
第二章 中药治疗胃癌文献的科学计量学分析 |
2.1 研究背景 |
2.2 资料与方法 |
2.2.1 资料来源与检索策略 |
2.2.2 纳入与排除标准 |
2.2.3 文献筛选 |
2.2.4 数据整理与分析 |
2.3 结果 |
2.3.1 检索及筛选结果 |
2.3.2 发文量分析 |
2.3.3 地区分析 |
2.3.4 机构分析 |
2.3.5 作者分析 |
2.3.6 期刊分析 |
2.3.7 研究热点分析 |
2.4 讨论 |
2.5 结论 |
第三章 中药治疗胃癌的Meta分析证据评价 |
3.1 研究背景 |
3.2 资料与方法 |
3.2.1 文献检索 |
3.2.2 纳入与排除标准 |
3.2.3 文献筛选 |
3.2.4 资料提取 |
3.2.5 报告质量评价 |
3.2.6 方法学质量评价 |
3.2.7 统计分析 |
3.3 结果 |
3.3.1 检索及筛选结果 |
3.3.2 纳入Meta分析的基本特征 |
3.3.3 Meta分析报告质量评价结果 |
3.3.4 Meta分析报告质量的潜在影响因素探究 |
3.3.5 Meta分析方法学质量评价结果 |
3.3.6 Meta分析方法学质量的潜在影响因素探究 |
3.3.7 Meta分析方法学质量与报告质量的相关性评价 |
3.4 讨论 |
3.5 结论 |
第四章 中药治疗胃癌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证据评价 |
4.1 研究背景 |
4.2 资料与方法 |
4.2.1 数据来源 |
4.2.2 纳入与排除标准 |
4.2.3 文献筛选 |
4.2.4 资料提取 |
4.2.5 报告质量评价 |
4.2.6 方法学质量评价 |
4.2.7 统计分析 |
4.3 结果 |
4.3.1 文献筛选 |
4.3.2 纳入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的基本特征 |
4.3.3 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报告质量评价结果 |
4.3.4 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报告质量的潜在影响因素探究 |
4.3.5 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方法学质量评价结果 |
4.3.6 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方法学质量的潜在影响因素探究 |
4.3.7 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方法学质量与报告质量的相关性评价 |
4.4 讨论 |
4.5 结论 |
第五章 中药治疗胃癌的网络药理学研究 |
5.1 研究背景 |
5.2 资料与方法 |
5.2.1 临床随机对照试验中治疗胃癌高频中药的收集 |
5.2.2 中药活性成分及其作用靶点的收集 |
5.2.3 胃癌相关靶点的收集 |
5.2.4 中药治疗胃癌候选靶点的收集 |
5.2.5 中药-活性成分-候选靶点网络的构建 |
5.2.6 候选靶点的蛋白互作网络分析及关键靶点的获取 |
5.2.7 关键靶点的生物学功能与通路分析 |
5.2.8 中药-活性成分-关键靶点-通路网络的构建 |
5.3 结果 |
5.3.1 入选的高频中药 |
5.3.2 目标中药的活性成分及其靶点 |
5.3.3 胃癌相关靶点的筛选 |
5.3.4 与中药活性成分相关的胃癌候选靶点 |
5.3.5 中药-活性成分-候选靶点网络 |
5.3.6 候选靶点的蛋白互作网络及关键靶点的筛选 |
5.3.7 关键靶点的GO与 KEGG通路分析结果 |
5.3.8 中药-活性成分-关键靶点-通路网络 |
5.4 讨论 |
5.5 结论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主要结论 |
6.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表1.中药治疗胃癌的Meta分析清单 |
附表2.中药治疗胃癌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清单 |
附表3.纳入的中药方剂 |
附表4.中药的频次分布 |
附表5.高频中药的活性成分及药动学参数 |
附表6.高频中药活性成分的作用靶点(未去重) |
附表7.高频中药活性成分的作用靶点(去重后) |
附表8.胃癌的相关靶点 |
附表9.未与候选靶点作用的活性成分 |
附表10.评分大于0.7的候选靶点的蛋白互作网络数据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6)基于文献信息挖掘的经方枳实芍药散、排脓散网络靶标及配伍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概述 |
1 经方及其研究进展 |
1.1 经方的内涵 |
1.2 经方现代研究进展 |
1.3 存在的问题 |
2 中药复方配伍及其研究现状 |
2.1 传统中药复方配伍机制研究 |
2.2 现代中药复方配伍机制研究 |
3 研究思路 |
3.1 经方文献计量学分析 |
3.2 研究经方的选择 |
3.3 枳实芍药散、排脓散的古今文献研究 |
3.4 基于文献挖掘的化学生物信息研究 |
3.5 枳实芍药散、排脓散的作用机制及配伍机制研究 |
3.6 总体研究思路框架 |
4 研究方法 |
4.1 文献学研究方法 |
4.2 化学生物信息学研究方法 |
4.3 分子对接方法 |
4.4 网络药理学方法 |
第二章 文献研究 |
1 经方文献计量学分析 |
1.1 文献收集与筛选 |
1.2 研究结果 |
1.3 讨论 |
2 枳实芍药散 |
2.1 溯源 |
2.2 现代实验研究 |
2.3 枳实-芍药药对的配伍分析及应用 |
3 排脓散 |
3.1 溯源 |
3.2 临床应用变迁 |
3.3 现代实验研究 |
第三章 基于文献挖掘的化学生物信息研究 |
1 枳实芍药散 |
1.1 药物组成 |
1.2 配伍分析 |
1.3 化学成分信息 |
1.4 现代药理信息 |
2 排脓散 |
2.1 药物组成 |
2.2 配伍分析 |
2.3 化学成分信息 |
2.4 现代药理信息 |
第四章 网络靶标研究 |
1 化学成分的收集与筛选 |
2 核心靶标的预测与筛选 |
2.1 作用靶标的预测 |
2.2 核心作用靶标的筛选及可视化网络的构建 |
第五章 分子机制研究 |
1 枳实芍药散 |
1.1 分子对接 |
1.2 核心作用成分及潜在作用疾病分析 |
2 排脓散 |
2.1 分子对接 |
2.2 核心作用成分及潜在作用疾病分析 |
第六章 配伍机制研究 |
1 复方靶点作用通路整合 |
2 复方靶点功能模块化研究 |
2.1 枳实芍药散作用靶点模块化分析 |
2.2 排脓散作用靶点模块化分析 |
3 基于两方差异通路的复方配伍机制研究 |
4 功能重定位研究 |
4.1 枳实芍药散 |
4.2 排脓散 |
第七章 讨论 |
1 微观视角下的复方相须相使配伍 |
1.1 复方药味组成在靶点水平上的协同作用 |
1.2 复方作用通路上的信号串扰效应 |
2 复方配伍与作用疾病宏观表型的关联性分析 |
2.1 作用靶点偏好性分析 |
2.2 调节疾病异同分析 |
结论与展望 |
1 结论 |
1.1 构建基于文献信息挖掘的经方网络靶标研究模式 |
1.2 复方配伍效应的微观呈现 |
1.3 复方针对机体“系统-系统”的整体性调节 |
1.4 复方作用靶点偏好导致作用疾病存在差异 |
1.5 复方功能重定位 |
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查新报告 |
论文着作 |
(7)文献管理软件在期刊论文中的应用调查与输出结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调查对象与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3 软件输出结果分析 |
3.1 责任者错误分析 |
3.2 题名错误分析 |
3.3 刊名错误分析 |
3.4 卷期页码错误分析 |
3.5 其他错误分析 |
4 文献管理软件使用讨论 |
4.1 国内医学期刊论文作者使用文献管理软件的比例偏低 |
4.2 主流文献管理软件的使用情况 |
4.3 编辑使用文献管理软件的注意事项 |
5 结论 |
(8)中外优秀肿瘤学期刊摘要文体结构及写作要求的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1资料与方法 |
2结果 |
2.1中外优秀肿瘤学期刊摘要的文体结构 |
2.2中外优秀肿瘤学期刊对摘要的写作要求 |
3讨论 |
3.1中外优秀肿瘤学期刊摘要文体结构的差异 |
3.2中外优秀肿瘤学期刊稿约中对摘要写作要求的差异 |
4建议 |
(9)医学伦理审查对肿瘤学期刊质量的影响与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 国际医学期刊编辑委员会对医学伦理学的规定 |
2 医学伦理审核在国内外肿瘤学论文中存在的差异 |
2.1 国外肿瘤学期刊中的医学伦理学审查情况 |
2.2 国内肿瘤学期刊中的医学伦理问题 |
3 医学伦理审查问题防范措施 |
3.1 社会长效机制亟待建立 |
3.1.1 加强科学伦理道德文化建设及培训 |
3.1.2 建立全球公共注册体系 |
3.2加强期刊协作团体建设 |
3.2.1建立期刊之间伦理协作 |
3.2.2 增加期刊与临床试验间信息透明度 |
3.3 加强医学期刊编辑伦理素养的培养 |
4 小结 |
(10)中医药临床研究方法与报告质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1.1 中医药在我国卫生保健体系中作用 |
1.1.2 中医药现代化是促进其发展和被广泛认可的唯一途径 |
1.1.3 国内中医药临床研究存在的问题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内容 |
1.4 材料与方法 |
1.4.1 研究方法 |
1.4.2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国内中医药SRs/Meta-分析方法和报告质量的回顾性调查 |
2.1 研究背景 |
2.1.1 系统评价的发展沿革及概念特点 |
2.1.2 系统评价的研究方法与步骤 |
2.1.3 系统评价方法质量与报告质量的评估工具 |
2.1.4 系统评价在我国中医药研究领域中的应用 |
2.2 研究内容 |
2.3 材料与方法 |
2.3.1 技术路线图 |
2.3.2 样本的确定与来源 |
2.3.3 文献筛选流程 |
2.3.4 数据收集与统计分析 |
2.3.5 质量控制措施 |
2.4 结果 |
2.4.1 文献检索结果 |
2.4.2 国内中医药系统评价/Meta-分析研究的基本特征和特点 |
2.4.3 国内中医药系统评价/Meta-分析研究的方法质量 |
2.4.4 国内中医药系统评价/Meta-分析研究的报告质量 |
2.5 讨论 |
2.5.1 国内中医药系统评价/Meta-分析的特点及存在问题 |
2.5.2 国内中医药系统评价/Meta-分析方法质量存在的问题 |
2.5.3 国内中医药系统评价/Meta-分析报告质量存在的问题 |
2.5.4 研究的局限性 |
2.6 结论 |
第三章 国内外针灸SRs/Meta-分析方法和报告质量的对比研究 |
3.1 研究背景 |
3.1.1 针灸在我国传统中医药治疗中的地位和作用 |
3.1.2 系统评价/Meta-分析在针灸研究领域中的应用及存在的问题 |
3.2 研究内容 |
3.3 材料与方法 |
3.3.1 技术路线图 |
3.3.2 样本的确定与来源 |
3.3.3 文献筛选流程 |
3.3.4 数据收集与统计分析 |
3.3.5 质量控制措施 |
3.4 结果 |
3.4.1 文献检索结果 |
3.4.2 国内外针灸统评价/Meta-分析的基本特征和特点 |
3.4.3 国内外针灸系统评价/Meta-分析的方法质量 |
3.4.4 国内外针灸系统评价/Meta-分析的报告质量 |
3.5 讨论 |
3.5.1 国内外针灸系统评价/Meta-分析在基本特征和特点方面的差异 |
3.5.2 国内外针灸系统评价/Meta-分析在方法质量方面的差异 |
3.5.3 国内外针灸系统评价Meta-分析在报告质量方面的差异 |
3.5.4 研究的局限性 |
3.6 结论 |
第四章 国内针灸随机对照试验方法与报告质量回顾性分析 |
4.1 研究背景 |
4.1.1 随机对照试验定义 |
4.1.2 随机对照试验的报告工具简介 |
4.1.3 国内针灸随机对照试验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
4.2 研究内容 |
4.3 材料与方法 |
4.3.1 技术路线图 |
4.3.2 样本的确定与来源 |
4.3.3 文献筛选流程 |
4.3.4 数据收集与统计分析 |
4.3.5 质量控制措施 |
4.4 结果 |
4.4.1 文献检索结果 |
4.4.2 国内针灸随机对照试验的基本特征和特点 |
4.4.3 国内针灸随机对照试验的报告质量 |
4.5 讨论 |
4.5.1 国内针灸随机对照试验存在的问题 |
4.5.2 STRICTA清单的符合率及其存在问题 |
4.5.3 CONSORT清单的符合率及其存在问题 |
4.5.4 研究的局限性 |
4.6 结论 |
第五章 中医药期刊编辑对临床研究报告规范的认知率及“稿约”中规定和引入需求调查 |
5.1 研究背景 |
5.2 研究内容 |
5.3 对象与方法 |
5.3.1 研究对象 |
5.3.2 调查方法 |
5.3.3 技术路线 |
5.3.4 统计分析 |
5.3.5 质量控制措施 |
5.4 结果 |
5.4.1 纳入期刊数量和种类 |
5.4.2 临床研究报告规范在国内中医药期刊“稿约”中的规定 |
5.4.3 期刊编审人员对临床研究报告规范认知和应用现状调查结果 |
5.5 讨论 |
5.5.1 “稿约”中对临床研究报告规范的引入率较低 |
5.5.2 期刊编审人员对临床研究报告规范的知晓和认知程度普遍较低 |
5.5.3 期刊编审人员对临床研究报告规范的应用率较差 |
5.5.4 研究的局限性 |
5.6 结论 |
第六章 全文总结 |
6.1 主要结论 |
6.2 特色与创新 |
6.3 提高国内中医药研究质量的建议 |
6.4 促进国内中医药研究成果转化的建议 |
参考文献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录 |
四、《肿瘤防治杂志》稿约(论文参考文献)
- [1]医学论文中统计分析及结果的表达[J]. 周英智. 安徽预防医学杂志, 2021(03)
- [2]作者对同行评议意见异议申诉的必要性及期刊编辑对策[J]. 代小秋,殷宝侠,贺欢,吕延伟.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21(03)
- [3]DNA甲基化与胃肠道肿瘤研究进展[J]. 代毅聪,陈凤容,王昆华.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2021(02)
- [4]我国医学期刊临床研究论文质量影响因素及其控制对策研究[D]. 栾嘉.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 2020
- [5]中药治疗胃癌的研究证据评价及网络药理学研究[D]. 卢存存. 兰州大学, 2020(01)
- [6]基于文献信息挖掘的经方枳实芍药散、排脓散网络靶标及配伍机制研究[D]. 陈聪.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8(01)
- [7]文献管理软件在期刊论文中的应用调查与输出结果分析[J]. 甘可建,刘清海,吴淑金.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17(07)
- [8]中外优秀肿瘤学期刊摘要文体结构及写作要求的比较[J]. 黄文华. 肿瘤, 2015(09)
- [9]医学伦理审查对肿瘤学期刊质量的影响与对策[J]. 郑莉,刘惠琴,赵文华. 中国肿瘤, 2014(02)
- [10]中医药临床研究方法与报告质量研究[D]. 马彬. 兰州大学, 201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