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设备现代化更新的步骤

控制设备现代化更新的步骤

一、控制设备现代化更新的步骤(论文文献综述)

冒小栋[1](2021)在《基于卫星账户原理的高铁经济宏观效应评价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中国高铁产生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和国际影响,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力引擎,高铁经济学主要着眼于研究高铁在各个发展阶段上的各种经济活动和各种相应的经济关系及其运行、发展规律。高铁经济效应的研究是高铁经济学研究中重要的内容和组成部分,高铁效应的评价理论、评价体系、评价方法等基本上以定性为主,缺乏一个系统、全面、定量评价高铁效应的理论和方法。系统的高铁经济效应评价研究是对高铁经济学的补充、完善和发展,对进一步提升中国高铁在世界范围内的竞争力、话语权和影响力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论文基于卫星账户构建的一般原理与方法,从界定高铁经济卫星账户的生产范围、识别高铁经济特有产品开始,通过设计高铁经济宏观效应总量指标,构建并实现了高铁经济增加值核算表、高铁经济固定资本形成总额表、高铁经济货物和服务进出口交易表、高铁经济国际收支平衡表、高铁经济劳动投入核算表等核算表的编制和分析。从而全面反映了高铁经济活动的运行数量特点、数量规律,客观评价了高铁经济总量效应、产业关联效应及乘数效应等,论文研究主要结论有:(1)高铁经济卫星账户是全面、系统反映高铁经济宏观效应的有效工具。卫星账户用来衡量打破SNA中心框架的现有行业分类或产品分类之后重新组合形成的如高铁经济等特定领域、主题或部门的规模和贡献的数据系统,将卫星账户原理运用到高铁经济宏观效应的评价之中正好发挥了卫星账户可以解决行业统计口径不全的问题,全面描述高铁经济的生产过程、资金来源及流向、投入与产出关系、收入分配与使用等相关问题。利用卫星账户原理构建的高铁经济卫星账户可以说是最为理想、系统、全面和有效的分析和评价高铁经济宏观效应的工具。(2)高铁经济特有产品分为7个大类,有33个与《国民经济行业分类》(2017)行业大类相对应的特有产业,分布在43个与2018年全国投入产出表(153部门)相对应的部门中。高铁经济特有产品分为“高铁工程技术与设计服务”“高铁线路建设及服务”“高铁运输设备”等7个大类,23个中类,60个小类。高铁经济特有产品目录中有货物21种,服务39种;有22种特征产品、38种关联产品。高铁经济特有产业可以分为“印刷和记录媒介复制业(23)”“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26)”“非金属矿物制品业(30)”等共计33个。高铁经济特有产品分布在“印刷和记录媒介复制品”“涂料、油墨、颜料及类似产品”“玻璃及玻璃制品”等43个与2018年全国投入产出表(153部门)相对应的部门中。(3)高铁经济卫星账户基本核算由高铁经济增加值核算、高铁经济投入产出核算、高铁经济固定资本形成核算、高铁经济进出口核算四部分组成。核算表之间的一些平衡项对应着高铁经济总产出、高铁经济增加值、高铁经济最终消费支出、高铁经济固定资本形成总额、高铁经济进口额和出口额、高铁经济最终支出、高铁经济就业人数等一些重要经济总量。高铁经济投入产出核算是为高铁经济增加值核算提供数据来源,是编制高铁经济卫星账户其他核算表的基础,按照153产品部门分类的高铁经济投入产出表中间产品矩阵为196?196方阵。(4)2018年高铁经济增加值为2,422.09亿元,占GDP比重为0.26%。收入法计算的高铁经济增加值与生产法计算结果一样,其中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占比分别为58.31%、10.04%、16.72%、14.92%,支出法计算的高铁经济增加值显着大于生产法和收入法。固定资本形成总额4112.09亿元、货物和服务净出口118.35亿元、就业人数为1,423,561人。货物和服务出口额为276.65亿元,进口额为158.30亿元,进出口差值(净出口)为118.35亿元。(5)高铁经济产品部门影响力稍高于全社会国民经济平均水平,感应度显着低于全社会国民经济平均水平。43个高铁经济产品部门影响力系数取值范围为0.3657~1.5255之间,影响力大于1的部门主要来自制造业、建筑业,影响力小于1的部门主要来自服务业,平均高铁经济产品部门影响力系数为1.0290,稍稍高于全社会国民经济平均产品部门影响力。感应度系数取值范围为0.000~1.1855之间,只有“铁路旅客运输-G”“铁路运输和城市轨道交通设备-G”“互联网和相关服务-G”3个产品部门感应度系数大于1,其他40个产品部门感应度系数均小于1,平均高铁经济产品部门感应度系数为0.4346,显着低于全社会国民经济平均产品部门感应度。(6)高铁经济具有高投资率、低消费率的特点,“铁路旅客运输-G”“铁路运输和城市轨道交通设备-G”等6个产品部门可作为高铁经济优先发展的产品部门。高铁经济与全社会国民经济相比,中间投入率高出约6个百分点,增加值率低了近6个百分点,单位中间投入创造的增加值低了近14个百分点。从支出法增加值相关比例系数看,高铁经济与全社会国民经济相比差异较大,最终消费率(消费率)低了约30个百分点,资本形成率(投资率)高了约40个百分点,净出口率高了近2个百分点。“铁路旅客运输-G”“铁路运输和城市轨道交通设备-G”“互联网和相关服务-G”等6个产品部门作为高铁经济优先发展的产品部门。(7)2018年高铁经济完全总产出15283.22亿元,完全居民收入2285.36亿元,分别为高铁经济总产出的1.95倍,为直接高铁经济劳动者报酬的1.62倍。43个产品部门平均简单产出乘数为2.9553,差距较大。简单产出乘数效应最高的主要是制造业产品部门,最低的主要是服务业产品部门。“铁路、道路、隧道和桥梁工程建筑-G”“铁路运输和城市轨道交通设备-G”“建筑装饰、装修和其他建筑服务-G”等完全总产出最大的5个部门占全部完全总产出比例高达85.00%。43个产品部门平均简单收入乘数为0.4540,收入乘数效应最高的前10个产品部门全部是服务业产品部门,最低的10个产品部门全部是制造业产品部门。高铁经济43个产品部门I型收入乘数效应呈现出与产出乘数效应相类似、与简单收入乘数效应相反的特点。(8)2018年高铁经济完全就业人数是高铁经济就业人数的3.44倍,占2018年全国就业人数比例为1.35%。高铁经济43个产品部门平均简单就业乘数为0.1150,差异较大,各产品部门就业乘数效应呈现出与产出乘数效应相似的特点。2018年高铁经济完全就业人数为4,897,457人,是高铁经济就业人数1,423,561人的3.44倍,占2018年全国就业人数比例为1.35%。(9)2018年高铁经济完全增加值4985.71亿元,为高铁经济增加值的2.06倍。43个高铁经济产品部门简单增加值乘数均为1,平均I型增加值乘数为3.9099。各产品部门I型增加值乘数差异较大,呈现制造业产品部门高、服务业产品部门低的特征。2018年高铁经济完全增加值为4985.71亿元,是生产法和收入法高铁经济增加值的2.06倍,比支出法高铁经济增加值多出158.30亿元。

王威[2](2021)在《基于模糊控制算法的养猪场氨气浓度监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我国养殖业在由小规模散放式散养、粗放型经营的传统养殖模式向现代化养殖模式转变发展的过程中逐步暴露出一些问题:一个原因是现代化养殖大部分都是在场房这种相对封闭的环境内,现场的各种环境因素例如温度、湿度、有害气体的浓度等直接影响存活率,需要进行实时地监测和调控;二是养猪场缺乏现代信息化的管理方式。研发出一套可实时监测和自动化调控养猪场环境的智能监控系统具有一定的意义。本文在某养猪场基础上设计了一套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养猪场氨气在线监控系统。首先介绍了物联网在养殖业的应用现状以及物联网的关键技术和体系架构。随后对养猪场的整体需求和监控系统功能进行分析,并确定了养猪场氨气在线监控系统的总体方案。接着对系统的硬件系统及软件系统分别进行选型和设计,最终实现在线监控和管理养猪场。在系统设计中,采用了低功耗、高容错性的zigbee协议作为感知层设备的一种数据传输协议,并且采用了第五代无线通信技术作为传输层的无线通信协议,提高了系统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和稳定性;采用了uC/OS-Ⅲ以及Linux作为硬件平台的操作系统,并合理安排任务间及进程间的调度关系,使整个系统高效稳定运行;采用目前流行的Spring Boot框架开发服务器程序,提高了开发效率和可维护性;采用谷歌开源的Flutter框架开发客户端程序,一套代码多端运行,节约了开发成本和开发周期。在算法应用方面,采用多传感器融合技术提升了环境数据采集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并对养猪场的环境状况做出综合评判;采用基于前馈解耦的模糊PID控制,提升了养猪场氨气调控的精准性。

吴玉贤[3](2021)在《城市二次供水远程监控系统设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许多高层建筑应运而生,原来的城市供水已不能满足高层居民的用水需求,因此二次供水系统已成为必不可少的设施。二次供水系统是城市供水管网系统的重要环节,是保证城市高层住宅正常供水的优势,体现在很多方面。许多早期的二次供水系统的供水性能存在严重问题,包括高层建筑设计设施老化,系统设计不良,管理不到位等一系列问题,对高层住宅水质造成严重影响,给整个城市的供水系统带来了巨大的隐患。因此,有必要研究和设计一种符合需求的新型城市二次供水远程监控系统。本文通过系统归纳和综合分析,深入研究了现代城市社区现有远程供水系统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城市供水系统的发展趋势。通过VPN网络框架,设计了二次供水远程监控统一管理平台。根据二次供水系统的需要,在建立二次供水终端和监控视频中心之间的同步输送数据时,必须注意VPN网络的安全性、稳定性和稳定性。城市二次供水远程监控系统平台选用Fame View组态软件,操作人员可通过IE浏览器访问组态软件的画面和数据。系统采用研华科技的基于B/S模式的组态软件Web Access来设计上位机界面,通过Internet或intranet来完成系统上位机的整个工程设计、数据库相关设备、屏幕构建和软件管理,在本地或异地均可通过浏览器操作。系统利用PLC控制和PID调节功能,采用变频调速技术实现恒压输出自动供水。其核心操作方式是根据恒压供水系统中水泵的运行状态和转换过程设计的PLC控制程序。实验结果表明,本文设计的城市二次供水远程监控系统可以有效降低管理企业的管理成本和经营成本,大大提高了城市供水管理水平和供水专业管理水平,节约了成本。该系统采用物联网技术、智能移动终端技术和移动GIS技术,实现了对泵房的全程监控和无人值守运行,实现了科学调度,有效提高了城市二次供水过程中的应急能力,最大程度地减少了供水量。降低运营管理成本,提高供水服务质量。本文创新的提出基于物联网的城市二次供水系统的设计原则,从整体框架和管理的框架泵室到监控平台。结合市内现有的二次供水情况,综合管理平台框架,为子泵间的关联和通信提供了简单有效的解决方案。

徐国栋[4](2021)在《基于GPRS的茶树育苗监测控制系统》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随着全球范围内物联网技术、GPRS无线通讯技术等科技的快速发展,这些技术也迅速的融入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虽然我们国家在茶树种植方面已经存在了部分集约化育苗现象,但不少工作仍然需要人工去完成,茶树育苗过程存在一定程度的不足。课题设计的内容主要是围绕育苗箱和育苗系统展开,箱体由育苗箱数据采集与控制终端、STM32开发板、通信模块三部分组成。采集与控制终端分为数据采集与数据调控两部分,使用微处理器作为主控芯片。数据采集模块通过各传感器对育苗箱内温湿度、土壤湿度、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气体浓度进行采集。跟据传感器采集到的的信息,由微处理器整理转化后,通过GPRS无线通讯模块上传到云服务器当中,监测控制软件平台会从云服务器中下载数据。当软件系统获取到环境参数的数据后。首先,软件平台会读取并存储接收到的数据信息,将最新的环境参数数据实时显示到相应页面当中。然后,系统会将接收到的数据与管理员提前设计好的阈值做环境参数调整对比,如果各项参数正常就只做数据记录和实时显示,如果接收到的环境参数和阈值对比异常,则由监测控制平台向微处理器发回处理,通过开发板内的编译程序让控制设备处于运转状态,从而使得育苗箱内部各个环境变量处于一个正常值。采用短穗扦插法为栽种方式,将培育的茶苗种入育苗箱内。在育苗系统的软件平台中预先对茶苗各项生长环境的阈值进行设置,各项传感器将采集到的环境参数信息传输到STM32开发板当中,开发板中的微处理器会将采集到的信息经过处理后的数据通过无线通信模块发送到服务器当中。反之,当系统平台向控制设备下达操作指令时,相应的控制指令会通过云服务器,再将指令发送给育苗箱内的微处理器,最后由控制器控制育苗箱内的环境稳定设备,达到自动化控制育苗箱内茶苗生长环境数据的目的。课题中结合茶树育苗产能较低的问题并针对性的提出可行的培育方案,在设计中融入了育苗环境的远程监测和自动化控制。帮助人们更加高效优质的完成茶苗的育种培育工作,在保证茶苗的质量的同时,能降低其他因素带来的育苗损耗,降低成本,缩短育苗的时间周期,提高培育效率。

姜旭[5](2020)在《A制药设备公司供应商选择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快速发展的医药行业带动了制药设备行业。为保证企业获得持续、稳定的发展,供应链管理的重要性日渐显着,由于供应链始于发现、选择和管理能够有效地提供物料、设备和服务的供应商,因此建立优秀的供应商队伍对企业增强竞争力和应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以A制药设备公司为研究对象,采取实地调研的方法获得公司供应商选择的相关数据,深入分析A制药设备公司在供应商选择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公司实际情况,针对物资与供应商分类方式不合理的问题,利用卡拉杰克矩阵与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的模型对采购物资重新分类,在物资分类的基础上对供应商进行分类。针对供应商评价指标不完善的问题,建立了符合行业特点与公司实际情况的且对不同物资供应商有针对性的评价指标体系。结合各类供应商的特点讨论差异化的供应商选择方法以解决A制药设备公司供应商选择方法单一的问题。最后分析A制药设备公司供应商选择优化方案的预期效果并提出实施保障。研究成果优化了A制药设备公司供应商选择方案,在提升公司盈利能力与竞争力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赵颖[6](2020)在《基于ZigBee和Android平台的小生境监控系统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严重不足,其中个体农业生态占了绝大比例,大棚种植有效地提高了国人的土壤利用率。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温室种植愈加关注。小生境系统与大棚生态系统功能、内部构造极其相似,致力于改善生态平衡、维持物种多样性、组织生态文明等目标,因而多用于特定物种的栽培、种植、和养护。小生境系统主要包含空气温湿度、CO2浓度、光照强度等环境因子,它们是系统内物种生长生活的重要条件。为了科学培育,改善小生境系统功能,提高系统的适用性,实现精准控制,本文设计了基于Android平台的小生境监控系统。论文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分析国内外监控系统研究现状及各自的不足,指明本设计研究内容、技术路线。2)搭建小生境监控系统总体设计框架,先分析出小生境系统监控的主要指标,然后从底向上对系统进行分层,并分析各层模块及功能、主要技术参数、设计原理。3)设计系统硬件,完成了电压转换、转串口模块、继电器驱动、自动控制与报警等模块设计。其中,自动控制模块与报警电路作为整个系统备用电路,极大地增强了系统的可靠性、稳定性。4)设计系统软件,完成感知层数据采集、控制层信息传输与设备控制、应用层数据处理与发布等功能。其中,感知层和控制层的微控制器为ZigBee节点,系统应用层Android平台引入自适应采样算法,降低了终端节点能耗,提升了整个网络的使用寿命。5)系统的测试与分析,主要对系统进行了分层测试、自适应算法效果验证测试、综合测试。结果表明系统能够稳定运行且满足小生境需求。最后,总结小生境监控系统的设计并提出两点改进之处。

董开泰[7](2020)在《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智能信息化监控系统设计》文中研究表明随着中国国民经济水平水平的不断提高,在城市发展建设方面暴露出路面反复开挖、城市内涝、地下空间分配不合理等问题。具备智能化、信息化、集约化等特点的地下综合管廊的出现有效地解决以上问题。然而,在现有案例中管廊监控系统还存在着造价成本高、监控功能不全面、缺少统一标准等缺陷。所以造价低、功能全面、操作简易的监控系统成为当前研究热点之一。本文详细阐述了基于PLC的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智能信息化控制系统。系统采用基于数据融合的PID控制算法,上位机为LabVIEW软件设计界面实行监控,下位机使用西门子PLC控制系统,并对该系统进行测试。在硬件方面,该系统使用西门子PLC S7-300作为控制器;在软件方面,使用Step7编程软件对下位机温度报警与控制、液位报警与控制、有毒有害气体报警与控制、设备故障报警等部分进行编程。上位机使用LabVIEW设计相关温度、液位、有毒有害气体浓度等数值的显示与相关报警、控制。在算法方面,本次设计应用基于数据融合的PID控制算法对管廊采集数据进行筛选并完成控制,减小系统的响应时间提升了调节控制的准确程度。使用计算机软件对该算法进行模拟仿真,并与传统PID控制算法相对比,基于数据融合的PID控制算法具有明显优势。系统在实验室中完成功能性测试,测试结果验证了系统的可行性。

付晓[8](2020)在《北方寒地密闭猪舍环境优化控制方法研究》文中指出自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我国养猪产业逐渐向着规模化、集约化和产业化的方向发展。现阶段,“南猪北移”的大趋势使得很多大型养殖企业纷纷在东北地区建立养猪场。虽然东北地区拥有丰富的土地资源,但北方冬季寒冷,猪舍为减少能量消耗主要以保温为主,舍内通风次数很少甚至是不通风。这种养殖方式会导致有害气体、湿气、粉尘及病原微生物等长期聚集在舍内,易爆发各类疫病。在众多环境参数中氨气(NH3)在猪舍内含量最高,对猪的危害性最大。当舍内氨气浓度超标,猪群将会爆发各类呼吸道疾病,严重时直接导致猪只死亡。因此,针对北方寒冷地区的气候特征,本文提出了一种“全面感知-可靠传输-智能决策-自动控制”的寒地猪舍环境优化控制方法,具体研究内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设计一套基于Lo Ra物联网技术的猪舍环境远程监控系统。该系统包括感知层、网络层以及应用层。感知层主要依靠感知节点中各类传感器对舍内温度、湿度、二氧化碳(CO2)、氨气以及光照等环境参数进行数据采集;网络层以Lo Ra基站为中间站,一方面通过Lo Ra接收模块接收采集数据,另一方面使用TCP/IP技术与阿里云平台建立通信,并通过HTTP协议将采集到的数据上传至云服务器;应用层是指根据猪场的实际需求,建立环境监控系统云平台,设计出电脑端与手机端的相关功能,并实现对猪舍内风机、加热器设备的控制。(2)提出一种基于经验模态分解(EMD)与Elman神经网络相结合的猪舍内NH3浓度预测算法,构建了舍内NH3浓度预测模型。首先将温度、湿度、CO2、光照4种影响因子以及氨气浓度的时间序列进行EMD分解,得到不同时间尺度下的本征模态函数(IMFs)。其次对各个IMF建立Elman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并进行EMD重构。此过程可以清晰地表达出原始时间序列在不同时间尺度上的波动情况,结合Elman神经网络的双层反馈结构提高了NH3浓度的预测精度。NH3浓度预测算法不仅可以降低环境控制系统的传输功耗,也为下一步猪舍环境调控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撑。(3)提出一种基于经验重放与启发式知识的Q学习猪舍环境优化控制方法,建立了北方寒地猪舍环境优化调控策略。首先在Q学习中选取温度、湿度、CO2以及NH3浓度作为主要调控参数,对各参数进行区域划分后设置了75种环境状态;其次,根据舍内的风机、加热器的开/关模式,设置出4种控制动作,并建立奖励值函数r作为猪只舒适性指标;同时,将?贪婪策略与经验重放、启发式知识方法相融合进行动作的探索与利用;最终实现对猪舍内温度、湿度的平滑调控,并降低了舍内CO2以及NH3的浓度。经过实际测试验证,本文设计的猪舍环境优化控制方法,可有效解决北方寒地密闭猪舍内通风与保温之间的矛盾关系,实现了舍内温湿度以及有害气体浓度等环境因素的平滑控制。从而达到改善猪只生长环境、减少疫情爆发的目的,同时也为畜禽舍养殖环境自动化、智能化精准控制提供方法与技术支撑。

王派虎[9](2020)在《物联网平台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目前,随着物联网领域技术的快速发展,不同需求的物联网平台应运而生,物联网技术对人类的生产及生活方法的影响越来越大,使得物联网平台的建设逐渐成为当前热点课题。因此本课题通过设计了一套农业物联网平台,实现农业物联网的远程采集、远程控制、数据可视化、智能化处理等功能。同时,本文所搭建的多功能一体化农业物联网平台,是通过基于高并发架构,采用较为新颖的软件开发框架,结合多种开源技术,并改进数据存储方式,来应对物联网设备数量呈指数型上涨趋势,并满足物联网平台支持大量网络连接的需求,以及有效避免数据持久化效率低下的问题。本文首先对物联网平台的架构与技术路线进行分析,根据功能将整个平台系统分为物联网数据接入服务器、应用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分别对其进行设计,降低平台系统的耦合性。然后,依据设计内容分别进行实现:物联网数据接入服务器采用Netty高性能NIO框架搭建,并基于自定义的通信协议,实现与物联网设备的高并发网络连接,完成物联网设备的数据采集、设备控制、定时任务及自动决策等功能;应用服务器分为提供后端服务接口的后端服务集群和监控管理服务集群的后端服务治理,总体采用微服务架构搭建,后端服务集群单体服务是使用Spring Boot框架和Swagger框架搭建,包括设备管理等8个业务模块,为用户提供RESTful风格的Web服务,后端服务治理是使用多个Spring Cloud组件构建,包括服务注册和配置中心、Api网关、认证服务中心、服务容错限流等功能模块来实现对服务集群的监控与管理;数据库服务器是平台系统的数据中心,采用双主多从架构来实现数据的读写分离,以减少数据库压力,提升系统的可靠性,并使用Redis实现高速缓存,提升系统的运行效率,同时,本系统为进一步缓解数据库在高并发下压力,引入消息中间件技术实现数据异步持久化,来降低系统的响应时间。最后,本文通过搭建本地测试环境,并利用浏览器、Postman、Jmeter、Jconsole等测试工具完成对系统的功能和性能测试,以及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

马维军[10](2020)在《基于无线传输的温室数据采集与控制系统研究与设计》文中指出温室作为一种为作物提供适宜生长环境的设施,是我国重要的农产品培育方式,目前我国的温室管理科技含量低,现阶段还是凭借人力及种植经验进行管理调控,耗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本文结合我国温室农业的发展现状设计了一套基于无线传输的温室数据采集与控制系统,系统由数据采集与设备控制端、Zig Bee网关以及上位机数据监控中心三部分组成,运用Zig Bee技术搭建无线传感器网络,结合传感器模块实现温室环境数据的采集和控制,通过由Zig Bee协调器和STM32微控制器搭建的Zig Bee网关将环境数据上传到系统服务器中,实现数据的实时监测和远程控制功能,系统也可结合预设的环境数据,自动发送控制指令实现温室的远程控制。针对传统的Zig Bee路由算法中由于RREQ分组洪泛而导致的能量过度损耗和节点失效的问题,在系统所搭建的Zig Bee无线传感器网络中提出了一种适用于无线网络的Zig Bee路由优化算法。算法对Zig Bee节点路由发现过程中RREQ分组的广播方向和广播范围加以控制,选择节点剩余能量值和LQI值较优的节点转发RREQ寻找最优路径,仿真结果表明优化后的算法显着降低了网络的能耗和节点的失效概率,提高了网络的生存时间。系统经过测试满足了预期的数据采集、无线传输、信息处理和远程控制等功能需求。改进的路由算法在系统中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本设计实现了温室的无线控制管理、控制精准,提高了温室管理的科技含量以及生产效率。

二、控制设备现代化更新的步骤(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控制设备现代化更新的步骤(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卫星账户原理的高铁经济宏观效应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高铁效应及分类研究现状
        1.2.2 宏观经济层面高铁效应研究现状
        1.2.3 中观经济层面高铁效应研究现状
        1.2.4 微观层面高铁效应研究现状
        1.2.5 卫星账户研究有关现状
        1.2.6 研究评述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之处与不足
        1.4.1 创新之处
        1.4.2 研究不足
第2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高铁与高铁经济
        2.1.2 高铁经济效应与高铁经济宏观效应
        2.1.3 卫星账户与高铁经济卫星账户
    2.2 国民账户与卫星账户相关理论
        2.2.1 国民账户基本理论
        2.2.2 卫星账户理论
    2.3 投入产出表的一般原理
        2.3.1 投入产出表的结构及平衡关系
        2.3.2 投入产出表的基本假定及国内生产总值核算
        2.3.3 投入产出系数及模型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高铁经济特有产品识别及分类
    3.1 高铁经济卫星账户生产范围的界定
        3.1.1 SNA2008 的生产范围
        3.1.2 高铁经济卫星账户的生产范围
    3.2 高铁经济产业链与国民经济行业统计分类
        3.2.1 高铁经济产业链
        3.2.2 国民经济行业统计分类中有关高铁经济产业链的分类
    3.3 高铁经济特有产品的识别
        3.3.1 高铁经济产品的划分与分类
        3.3.2 高铁经济特有产品的识别原则和路径
        3.3.3 高铁经济特有产品的识别与行业小类
    3.4 高铁经济特有产品及特有产业分类
        3.4.1 高铁经济特有产品分类
        3.4.2 高铁经济特有产业分类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高铁经济宏观效应总量指标及核算框架的确定
    4.1 高铁经济宏观效应总量指标的确定
        4.1.1 高铁经济宏观效应作用机理分析
        4.1.2 高铁经济宏观效应总量指标的确定
    4.2 高铁经济卫星账户核算框架构建
        4.2.1 高铁经济卫星账户核算框架构建思路
        4.2.2 高铁经济卫星账户体系的基本框架
    4.3 高铁经济卫星账户基本核算
        4.3.1 高铁经济增加值核算
        4.3.2 高铁经济投入产出核算
        4.3.3 高铁经济固定资本形成核算
        4.3.4 高铁经济进出口核算
    4.4 高铁经济卫星账户扩展核算
        4.4.1 高铁经济劳动投入核算的作用
        4.4.2 高铁经济劳动投入核算的范畴
        4.4.3 常用的就业统计指标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高铁经济卫星账户基本表式
    5.1 高铁经济相关产品部门分类
        5.1.1 基于153 产品部门投入产出表分类
        5.1.2 基于42 产品部门投入产出表
        5.1.3 其他产品部门分类
    5.2 高铁经济增加值表
        5.2.1 生产法与收入法高铁经济增加值表
        5.2.2 支出法高铁经济增加值表与增加值总表
    5.3 高铁经济投入产出与固定资本形成总额表
        5.3.1 高铁经济投入产出表
        5.3.2 高铁经济固定资本形成总额表
    5.4 高铁经济卫星账户其他核算表
        5.4.1 高铁经济货物和服务进出口交易表
        5.4.2 高铁经济国际收支平衡表
        5.4.3 高铁经济劳动投入核算表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高铁经济卫星账户核算表测算及分析
    6.1 高铁经济比例的确定
        6.1.1 高铁经济比例计算的理想方法
        6.1.2 高铁经济比例计算的实际方法
        6.1.3 产品部门高铁经济比例测算结果
    6.2 高铁经济投入产出表的建立及结果
        6.2.1 高铁经济投入产出表建立方法
        6.2.2 高铁经济投入产出表测算结果
    6.3 高铁经济增加值测算
        6.3.1 生产法高铁经济增加值测算
        6.3.2 收入法高铁经济增加值测算
        6.3.3 支出法高铁经济增加值测算
        6.3.4 高铁经济增加值总表测算及分析
    6.4 高铁经济卫星账户其他总量指标测算
        6.4.1 高铁经济固定资本形成总额测算
        6.4.2 高铁经济货物和服务进出口总额测算
        6.4.3 高铁经济劳动投入总量测算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高铁经济产业关联及乘数效应测算与分析
    7.1 高铁经济的产业关联效应分析
        7.1.1 后向联系(拉动作用)分析
        7.1.2 前向联系(推动作用)分析
        7.1.3 高铁经济产品部门影响力和感应度综合分析
    7.2 高铁经济产品部门乘数效应分析
        7.2.1 高铁经济产品部门产出乘数效应分析
        7.2.2 高铁经济产品部门收入乘数效应分析
        7.2.3 高铁经济产品部门就业乘数效应分析
        7.2.4 高铁经济产品部门增加值乘数效应分析
    7.3 本章小结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8.1 主要结论
        8.1.1 理论研究主要结论
        8.1.2 实证研究主要结论
    8.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期间取得的成果
致谢

(2)基于模糊控制算法的养猪场氨气浓度监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研究评述
    1.3 论文研究内容
2.关键技术分析
    2.1 物联网主要构架
    2.2 云平台和云计算技术
        2.2.1 云平台的构架
        2.2.2 云计算的服务模式
    2.3 物联网短距离无线传输技术
        2.3.1 短距离无线传输技术对比
        2.3.2 ZigBee传输技术
        2.3.3 ZigBee拓扑结构
    2.4 本章小结
3.养猪场氨气在线监控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3.1 在线监控系统监控对象分析
    3.2 在线监控系统功能分析
    3.3 在线监控系统构架设计
    3.4 系统硬件选型与设计
        3.4.1 传感器选型
        3.4.2 ZigBee传输模块选型
        3.4.3 ARM主控制器选型
        3.4.4 5G模块选型
        3.4.5 传感器采集板电路设计
        3.4.6 控制设备设计
        3.4.7 通信协议设计
    3.5 本章小结
4.养猪场氨气在线监控系统软件设计
    4.1 系统软件总体设计
    4.2 ZigBee传输功能实现
    4.3 传感器采集板软件设计
    4.4 ARM主控制器软件设计
    4.5 云平台软件设计
        4.5.1 服务器软件设计与实现
        4.5.2 数据库设计与实现
    4.6 客户端软件设计
        4.6.1 Flutter开发环境搭建
        4.6.2 客户端软件模块设计
        4.6.3 客户端网络编程模块实现
    4.7 本章小结
5.氨气解耦控制在养猪场氨气在线监控系统中的应用
    5.1 养猪场控制需求分析
    5.2 养猪场氨气控制方案设计
        5.2.1 氨气控制系统结构
        5.2.2 氨气控制系统数学模型建立
    5.3 养猪场氨气系统解耦算法选择
    5.4 养猪场氨气控制系统模糊控制
        5.4.1 模糊自适应PID控制
        5.4.2 模糊PID控制器设计
    5.5 基于模糊控制的氨气解耦仿真
    5.6 本章小结
6.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致谢

(3)城市二次供水远程监控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1.1 城市供水信息化的重要性
        1.1.2 供水物联化
        1.1.3 以物联网为基础的二次供水统一平台的作用
    1.2 二次供水研究现状
        1.2.1 二次供水技术的发展历程
        1.2.2 供水系统研究现状
    1.3 城市二次供水系统发展趋势
    1.4 论文研究课题
        1.4.1 论文的研究工作
        1.4.2 论文的内容组织结构
第二章 二次供水远程监控系统需求分析与总体框架
    2.1 城市供水特性
    2.2 城市供水需求分析
        2.2.1 供水系统对安全性需求
        2.2.2 供水系统对信息化管理的需求
    2.3 二次供水监控系统需求分析
        2.3.1 需求分析
        2.3.2 系统建设的必要性
    2.4 二次供水监控系统功能分析
    2.5 以物联网为基础的二次供水监控系统设计原则
    2.6 以物联网为基础的二次供水监控系统整体框架
    2.7 以物联网为基础的二次供水统一平台的结构
    2.8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系统设计
    3.1 二次供水泵房控制监控系统设计
        3.1.1 二次供水控制监控系统总体设计
        3.1.2 系统设备选型说明
    3.2 传输网络系统设计
        3.2.1 二次供水网络需求
        3.2.2 网络系统简介
        3.2.3 网络技术简介
        3.2.4 二次供水系统VPN网络设计
    3.3 监控中心设计
        3.3.1 设计原则
        3.3.2 监控平台设计指标
        3.3.3 监控中心主要硬件设备功能设备
        3.3.4 监控中心调度管理功能详细设计
    3.4 软件系统的设计
        3.4.1 上位机界面设计
        3.4.2 PLC软件程序设计
        3.4.3 Fame View组态软件的系统设置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设备和系统调试
    4.1 二次供水现场控制设备调试
        4.1.1 设备电源调试
        4.1.2 数据采集信号调试
        4.1.3 输出信号调试
        4.1.4 功能测试
        4.1.5 通讯测试
    4.2 系统调试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4)基于GPRS的茶树育苗监测控制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系统开发背景
    1.2 系统开发目的和意义
    1.3 国内外发展状况和趋势
        1.3.1 国外发展现状介绍
        1.3.2 国内发展现状介绍
        1.3.3 发展趋势与展望
2 系统分析及硬件设计
    2.1 可行性分析
        2.1.1 经济可行性
        2.1.2 技术可行性
        2.1.3 系统结构可行性
    2.2 需求分析
    2.3 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2.4 硬件设计和软件设计方案
        2.4.1 硬件组合设计方案
        2.4.2 软件设计方案
    2.5 本章小结
3 系统硬件选型与设计
    3.1 数据采集与控制设备选择与设计
        3.1.1 微处理器的选择
        3.1.2 GPRS 无线传输模块的应用
        3.1.3 传感器的选择介绍
        3.1.4 继电器控制选择
        3.1.5 电源供应模块
    3.2 控制设备的选择与设计
    3.3 本章小结
4 系统软件设计
    4.1 数据采集与控制系统的软件设计
        4.1.1 嵌入式应用软件的开发
        4.1.2 采集与控制设备软件设计
    4.2 GPRS无线传输模块软件设计
        4.2.1 ATK-SIM800C模块架构
        4.2.2 建立TCP客户端连接
        4.2.3 TCP连接调试
    4.3 云服务器的创建
    4.4 系统平台的软件设计
        4.4.1 系统开发主要技术
        4.4.2 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4.4.3 历史数据存储
    4.5 云服务器中项目的部署
    4.6 本章小结
5 系统测试和数据分析
    5.1 系统硬件性能测试
        5.1.1 传感器数据采集
        5.1.2 GPRS通信测试
    5.2 系统功能测试
        5.2.1 数据实时显示测试
        5.2.2 历史记录查询测试
        5.2.3 阈值设置与手动控制测试
    5.3 数据测试分析
    5.4 幼苗对比生长分析
    5.5 本章小结
6 总结
致谢
参考文献

(5)A制药设备公司供应商选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文献述评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第2章 相关理论与方法
    2.1 相关理论
        2.1.1 供应链与供应链运作模型
        2.1.2 物资分类
        2.1.3 供应商分类
        2.1.4 供应商选择
    2.2 相关方法
        2.2.1 直觉模糊集
        2.2.2 TOPSIS
        2.2.3 层次分析法
第3章 A制药设备公司供应商选择现状及问题分析
    3.1 A制药设备公司简介
        3.1.1 公司概况
        3.1.2 公司主要产品及服务
        3.1.3 公司供应链结构
    3.2 A制药设备公司供应商选择现状
        3.2.1 主要采购物资
        3.2.2 主要供应商
        3.2.3 A制药设备公司供应商选择方式及评价指标
    3.3 A制药设备公司供应商选择存在问题分析
        3.3.1 现行供应商选择方案效果分析
        3.3.2 供应商评价与选择问题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A制药设备公司供应商选择方案优化
    4.1 优化目标和思路
        4.1.1 优化目标
        4.1.2 优化思路
    4.2 基于卡拉杰克矩阵的物资分类优化
        4.2.1 影响收益和供应风险的因素
        4.2.2 确定影响因素的权重
        4.2.3 采购物资分类
        4.2.4 基于物资分类的供应商分类
    4.3 供应商评价指标体系优化
        4.3.1 战略供应商和合作供应商评价指标体系
        4.3.2 普通供应商和竞争供应商评价指标体系
    4.4 针对不同类别供应商建立不同选择方法
        4.4.1 战略供应商和合作供应商选择方法
        4.4.2 竞争供应商选择方法
        4.4.3 普通供应商选择方法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供应商选择优化方案预期效果分析与实施保障
    5.1 优化方案预期效果分析
        5.1.1 降低企业总成本和增强盈利能力
        5.1.2 供应商服务水平提高
        5.1.3 公司资源得到有效配置和利用
        5.1.4 降低供应风险
    5.2 优化方案的实施保障
        5.2.1 组织保障
        5.2.2 制度保障
        5.2.3 人员素质保障
        5.2.4 资金保障
    5.3 本章小结
结论
附录
    附录1 物料分类指标重要性调查问卷
    附录2 供应商评价指标量化表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6)基于ZigBee和Android平台的小生境监控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小生境监控系统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当前系统所存在的问题分析与发展趋势
    1.4 主要研究内容
    1.5 论文组织结构
2 小生境监控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2.1 需求分析与设计要求
    2.2 系统结构分层
    2.3 系统模块分析
    2.4 本章小结
3 小生境监控系统硬件设计
    3.1 感知层硬件设计
    3.2 控制层硬件设计
    3.3 应用层硬件设计
    3.4 本章小结
4 小生境监控系统软件设计
    4.1 无线传感网模块设计
    4.2 控制层软件设计
    4.3 嵌入式平台程序设计
    4.4 本章小结
5 系统测试与分析
    5.1 数据收发测试
    5.2 数据存储测试
    5.3 嵌入式平台测试
    5.4 自适应算法实验分析
    5.5 系统综合测试
    5.6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论文总结
    6.2 系统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附录: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部分科研成果

(7)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智能信息化监控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意义及目的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地下综合管廊监控系统总体设计
    2.1 系统设计方案
        2.1.1 系统整体控制设计
        2.1.2 上位机控制方案设计
        2.1.3 下位机控制方案设计
    2.2 监控平台系统硬件选型
        2.2.1 PLC中央处理器
        2.2.2 PLC扩展模块
        2.2.3 温度传感器模块
        2.2.4 甲烷传感器模块
        2.2.5 一氧化碳传感器模块
        2.2.6 硫化氢传感器模块
        2.2.7 RS-485数据总线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数据融合的PID控制算法
    3.1 基于数据融合的PID控制算法结构
    3.2 数据融合模型
        3.2.1 数据融合结构
        3.2.2 数据融合方法分析
        3.2.3 卡尔曼滤波算法
        3.2.4 BP神经网络学习算法
    3.3 基于数据融合的PID控制算法原理
        3.3.1 传统PID控制算法原理
        3.3.2 基于数据融合的PID控制算法设计
    3.4 基于数据融合的PID控制算法仿真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地下综合管廊监控系统下位机设计
    4.1 下位机软件设计原则
    4.2 设计要求
        4.2.1 软件总体设计要求
        4.2.2 下位机程序设计步骤
    4.3 下位机程序设计
        4.3.1 温度采集与相关控制
        4.3.2 集水坑液位采集与相关控制
        4.3.3 有毒有害气体浓度采集与相关控制
        4.3.4 设备故障报警
        4.3.5 系统控制算法相关程序
        4.3.6 控制程序载入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地下综合管廊监控系统上位机设计
    5.1 上位机界面设计
        5.1.1 Lab VIEW软件简介
        5.1.2 Lab VIEW软件设计要求
    5.2 Lab VIEW软件程序设计
        5.2.1 管理员登陆界面
        5.2.2 系统管理主界面
        5.2.3 温度监控界面
        5.2.4 液位监控界面
        5.2.5 有害气体监控界面
        5.2.6 设备状态监测界面
        5.2.7 系统历史报警界面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系统测试与结果分析
    6.1 Lab VIEW与 PLC的通讯设计
    6.2 系统测试与结果分析
    6.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1 :I/O口分配
附录2 :附加程序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8)北方寒地密闭猪舍环境优化控制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英文摘要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与章节安排
2 猪舍养殖环境监控系统总体设计与实现
    2.1 猪舍养殖环境监控系统总体设计
    2.2 感知层
        2.2.1 环境感知传感器选型
        2.2.2 环境感知节点设计
    2.3 网络层
    2.4 应用层
        2.4.1 环境监控系统云平台设计
        2.4.2 环境控制节点设计
    2.5 猪舍环境监控系统试验验证
    2.6 本章小结
3 猪舍环境NH_3浓度预测模型构建
    3.1 环境数据分析与处理
        3.1.1 环境因素对NH_3浓度的影响分析
        3.1.2 环境数据预处理
    3.2 预测模型的分析与建立
        3.2.1 经验模态分解方法(EMD)
        3.2.2 Elman神经网络
        3.2.3 基于EMD_Elman的猪舍内NH_3 浓度组合预测模型构建
    3.3 预测结果及性能指标分析
        3.3.1 预测结果
        3.3.2 预测性能指标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基于强化学习的寒地猪舍环境优化控制模型构建
    4.1 猪舍内环境参数对猪的影响
        4.1.1 温度对猪的影响
        4.1.2 湿度对猪的影响
        4.1.3 有害气体对猪的影响
    4.2 基于Q学习的猪舍环境控制模型构建
        4.2.1 强化学习
        4.2.2 猪舍环境Q学习控制算法设计
    4.3 基于经验重放与启发式知识的Q学习猪舍环境控制模型优化
        4.3.1 经验重放库的建立
        4.3.2 启发式知识准则的建立
        4.3.3 基于经验重放与启发式知识的Q学习控制算法设计
    4.4 本章小结
5 试验结果与分析
    5.1 试验结果
    5.2 试验结果分析
    5.3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9)物联网平台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物联网平台的发展现状
        1.2.2 农业物联网发展现状
    1.3 论文主要工作
    1.4 论文组织结构
第2章 相关技术介绍
    2.1 异步事件驱动Netty框架
    2.2 SpringBoot概述
    2.3 SpringCloud微服务架构
    2.4 数据库与持久层框架
    2.5 消息中间件
    2.6 分布式文件系统HDFS
    2.7 本章小结
第3章 农业物联网平台系统的设计与分析
    3.1 农业物联网平台的需求分析
        3.1.1 功能性需求分析
        3.1.2 非功能性需求
    3.2 农业物联网平台的架构分析
        3.2.1 应用服务器的分析
        3.2.2 数据库服务器的分析
        3.2.3 物联网数据接入服务器的分析
    3.3 平台系统整体架构的设计
    3.4 应用服务器的设计
        3.4.1 后端服务集群的设计
        3.4.2 后端服务治理的设计
    3.5 物联网数据接入服务器的设计
        3.5.1 功能性设计
        3.5.2 高并发设计
        3.5.3 基于AES算法的安全传输设计
    3.6 物联网平台高可用数据库服务器的设计
        3.6.1 数据库的架构与读写设计
        3.6.2 数据库表设计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农业物联网平台系统的实现
    4.1 搭建高可用主从架构数据库集群
        4.1.1 双主多从的配置与实现
        4.1.2 基于MySQL主/从模型的高可用实现
    4.2 应用服务器后端服务集群的实现
        4.2.1 用户管理服务
        4.2.2 角色管理服务
        4.2.3 地块管理服务
        4.2.4 数据分析服务
        4.2.5 消息管理服务
        4.2.6 设备管理服务
        4.2.7 策略管理服务
        4.2.8 资料管理服务
    4.3 应用服务器系统服务治理的实现
        4.3.1 高可用Nacos注册与配置服务中心
        4.3.2 Api网关
        4.3.3 基于Oauth2的认证服务器实现
        4.3.4 系统服务的熔断、降级与限流
    4.4 物联网数据接入服务器的实现
        4.4.1 高并发架构的实现
        4.4.2 功能性实现
        4.4.3 基于AES算法的数据安全传输实现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农业物联网平台的系统测试
    5.1 系统测试环境与工具
        5.1.1 测试环境搭建
        5.1.2 测试工具
    5.2 功能测试
        5.2.1 应用服务器的功能测试
        5.2.2 系统服务治理功能测试
        5.2.3 物联网数据接入服务器功能测试
    5.3 性能测试
        5.3.1 应用服务器的高可用测试
        5.3.2 物联网数据接入服务器的高并发测试
        5.3.3 基于消息中间件的数据持久化性能测试
        5.3.4 物联网平台的可伸缩性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指导教师对研究生学位论文的学术评语
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决议书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10)基于无线传输的温室数据采集与控制系统研究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2 Zig Bee无线网络技术
    2.1 Zig Bee技术简介
        2.1.1 Zig Bee技术特点
        2.1.2 Zig Bee网络拓扑结构
        2.1.3 Zig Bee技术与其他短距离通信技术的对比
    2.2 Zig Bee协议介绍
        2.2.1 服务原语
        2.2.2 物理层
        2.2.3 媒体访问控制层
        2.2.4 网络层
        2.2.5 应用层
    2.3 Zig Bee网络组网
    2.4 本章小结
3 Zig Bee路由算法的优化
    3.1 Zig Bee地址分配机制
    3.2 Zig Bee路由算法
        3.2.1 Cluster-Tree路由算法
        3.2.2 AODVjr路由算法
    3.3 Zig Bee路由算法优化
        3.3.1 LQI及邻居表的设计
        3.3.2 节点最小剩余能量定义
        3.3.3 算法改进思路
        3.3.4 改进算法流程
    3.4 改进算法仿真
        3.4.1 NS 2 仿真流程
        3.4.2 改进算法仿真结果分析比较
    3.5 本章小结
4 温室数据采集与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4.1 系统需求分析
        4.1.1 温室环境参数分析
        4.1.2 系统设计需求
        4.1.3 系统功能需求
    4.2 温室数据采集与控制系统的总体设计
    4.3 系统硬件设计与实现
        4.3.1 传感器选型
        4.3.2 Zig Bee无线通信模块CC2530
        4.3.3 终端节点硬件设计
        4.3.4 路由节点硬件设计
        4.3.5 Zig Bee网关硬件组成
        4.3.6 供电模块与继电器模块设计
    4.4 系统软件设计与实现
        4.4.1 开发环境
        4.4.2 终端节点软件设计
        4.4.3 路由节点软件设计
        4.4.4 Zig Bee网关
        4.4.5 数据采集软件设计
        4.4.6 上位机数据监控中心软件设计
        4.4.7 温室远程控制软件设计
    4.5 本章小结
5 系统功能测试
    5.1 Zig Bee组网与无线通信测试
    5.2 Zig Bee传感器网络性能测试
    5.3 上位机数据监控中心测试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和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四、控制设备现代化更新的步骤(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卫星账户原理的高铁经济宏观效应评价研究[D]. 冒小栋. 江西财经大学, 2021(09)
  • [2]基于模糊控制算法的养猪场氨气浓度监控研究[D]. 王威. 塔里木大学, 2021(08)
  • [3]城市二次供水远程监控系统设计[D]. 吴玉贤. 内蒙古大学, 2021(12)
  • [4]基于GPRS的茶树育苗监测控制系统[D]. 徐国栋. 重庆三峡学院, 2021(01)
  • [5]A制药设备公司供应商选择研究[D]. 姜旭. 河北科技大学, 2020(07)
  • [6]基于ZigBee和Android平台的小生境监控系统研究[D]. 赵颖. 三峡大学, 2020(06)
  • [7]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智能信息化监控系统设计[D]. 董开泰. 吉林建筑大学, 2020(04)
  • [8]北方寒地密闭猪舍环境优化控制方法研究[D]. 付晓. 东北农业大学, 2020(04)
  • [9]物联网平台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王派虎. 深圳大学, 2020(10)
  • [10]基于无线传输的温室数据采集与控制系统研究与设计[D]. 马维军. 青岛科技大学, 2020(01)

标签:;  ;  ;  ;  ;  

控制设备现代化更新的步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