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糠常压水解制备肌醇的研究

米糠常压水解制备肌醇的研究

一、米糠常压水解制备肌醇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高晨[1](2021)在《不同稳定化处理的米糠在贮藏过程中风味物质的组成分析》文中指出米糠是稻米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具有高营养价值的副产品,但因为米糠伴随令人不愉悦的风味(俗称“糠”味),导致其在食品中应用受限。目前对于米糠不良风味来源的研究基本处于空白,因此本课题通过探索可靠的风味分析方法来明确其风味。因为米糠的不良风味在贮藏过程中逐渐明显,所以通过监测米糠风味化合物在贮藏过程中的动态变化来确定导致米糠不良风味的关键性物质;鉴于米糠贮藏易酸败,通常采用稳定化处理方式提高其稳定性,因此进一步研究其挥发性物质在稳定化过程中的改变,建立关键性挥发性化合物与米糠气味属性的关系模型;此外,对比不同稳定化方式处理的米糠贮藏过程中关键风味化合物的变化趋势,评价稳定化手段对米糠不良风味的改善作用。最后,风味仅仅是影响米糠应用到产品中的一个因素,因此还需分析不同稳定化方式对米糠理化性质的影响,为米糠产品的开发与应用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主要研究内容如下:首先,采用固相微萃取(SPME)-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米糠在加速贮藏时的挥发性物质进行了测定,鉴定出65种挥发性化合物并将其分为6类。结合电子鼻,通过主成分分析(PCA)对样品定性,发现在加速贮藏过程中米糠风味逐渐发生变化,直到第14天开始风味特性趋于平稳。对定量数据进行分析发现,新鲜米糠的主要挥发性成分为烷烃类物质,醛、酮、醇类化合物的相对浓度随贮藏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其中己醛含量最高,贮藏过后浓度达到1016.7μg/kg,它们与米糠的早期氧化有关。通过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法(PLS-DA)研究了关键风味化合物对米糠风味感官属性模型的贡献度,结合OAV值和大量文献确定了14种米糠风味关键性化合物。通过PCA建立贮藏与关键物质之间的相关性,发现辛酸、1-戊醇和2-戊基-呋喃可以作为米糠早期酸败的标记物;1-辛烯-3-醇、1-辛醇和香草醛与储藏后期样品的风味密切相关。其次,将电子鼻、GC/MS和气相色谱-嗅觉法(GC-O)三者结合分析了米糠稳定化方法对米糠气味的影响。通过PCA发现不同稳定化方式对米糠风味的影响明显不同。值得注意的是稳定化组的酸类物质在高压蒸汽和烘烤处理后大幅度增加,分别增加了37%和63%,还有一些其他类物质(呋喃等)相比未处理组米糠也增高了2.7和4.6倍。经GC-O验证加工后的产品由原来的青草味、油味逐渐转变为香草味、奶酪味和焦糖味。然后,通过电子舌对米糠贮藏和稳定化样品的苦味做了一定的剖析,未处理的米糠在贮藏过程中苦味值增加,从14天开始后苦味出现,28天储藏后苦味值达7.6。稳定化处理均显着增加米糠苦味值,因此推测苦味物质可能随稳定化加热过程逐渐释放。最后,研究了米糠的理化性质,挤压、微波和高压蒸煮灭酶活效果好。在米糠贮藏稳定性实验中,原米糠在贮藏中酸值迅速上升,4周后脂肪酸值达到6 mg KOH/100 g,处理组酸值只达到1.7 mg KOH/100 g;原米糠的过氧化值呈现“N”型,处理组平稳上升并在21天后趋于平稳,微波、高压蒸煮和挤压处理对米糠过氧化值的抑制效果更好。稳定化方式还提高了持水率、水溶性指数等,这与加热过程中米糠淀粉糊化有较大关系。

白丽平[2](2018)在《玉米浸渍水制备肌醇工艺条件优化的研究》文中指出肌醇是一种重要的添加剂和生化原料,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制药工业、饲料工业等。本论文以玉米淀粉生产过程中的玉米浸渍水为原料,研究了树脂对植酸根的吸附、解吸的最佳工艺;分别对比和优化了高压反应釜法、微波辐射法、植酸酶水解法对植酸钠解吸液的水解,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肌醇;优化了树脂脱色和电渗析脱盐的因素,通过结晶得到高纯度的肌醇。1、采用离子交换法,通过静态吸附和解吸实验,312阴离子交换树脂是植酸盐的最佳吸附树脂。确定吸附和解吸的最佳条件:玉米浸渍水中植酸根含量为50.0 mg/mL、上样速度为5 mL/min、pH为3.5-4.0之间,洗脱液NaOH为5%、流速为10 mL/min。在此条件下,树脂的吸附率可达97.27%,解吸率可达96.61%,植酸钠的收率可达到93.97%。2、本研究采用了三种水解植酸钠溶液的方法进行对比,分别为高温高压反应釜水解法、微波辐射水解法、植酸酶水解植酸钠的酶法水解。高温高压反应器水解实验的最优条件为:水解时间为8 h,水解温度为160℃,解吸溶液浓度为20%。采用微波化学反应器法水解植酸钠溶液,水解浓度为20%,水解温度为100℃,水解反应时间80 min,确定了水解的最佳条件。微波化学反应器法水解率可达到75%以上,优于高温反应釜水解法制取肌醇。酶法水解植酸钠,温度为37oC,pH5.5,加酶量20U/g,水解2-4h,水解率可达到85%。3、筛选出D750树脂,用于肌醇水解产物的脱色,确定脱色的最佳条件为:在pH2-4之间,温度为室温(25℃),流速6 mL/min,脱色率达到98.31%。通过电渗析对水解产物进行脱盐确定最优条件:电压为50 V,流速为50 L/h,时间为90 min,脱盐率为95.71%,肌醇损失率为4.29%。采用结晶处理脱色脱盐的肌醇溶液,得到肌醇,纯度大于99.0%,收率为75.16%。

肇立春,高路[3](2015)在《植酸酶的激活及其催化植酸钠水解提取肌醇》文中研究说明以脱脂米糠为原料提取肌醇,用离子交换树脂吸附植酸,再用NaOH洗脱,得到植酸钠溶液,采用植酸酶阳离子激活提高酶活后催化植酸钠水解,水解液最后用CaCO3溶液破坏水解平衡的原理辅助水解,从而制得得率高达11.5%的肌醇。

肇立春,朱旭东,刘婷,刘娣,范怡蒙[4](2014)在《酶法常压水解辅助离子交换技术从脱脂米糠中提取肌醇》文中研究表明肌醇具有良好的生理与保健作用,近年来需求量不断增加,出口市场供不应求。从肌醇的生产技术看来,我国肌醇生产企业一直沿用传统的生产工艺,生产效率徘徊不前。为了改善肌醇传统生产工艺生产周期长、收率低的问题,在传统工艺基础上开展了微波辅助浸提提取菲汀,离子交换树脂吸附植酸,弱碱液洗脱成植酸盐,植酸盐酶法常压水解,水解液过滤后离子交换树脂除杂与脱色,再行浓缩、结晶与精制的实验研究。通过实验获得的产品与传统工艺对比,产品各项质量指标均达标,收率由原来的不足10%提高到13%以上。液相色谱图也和标样具有很好的相关性。说明改进后的生产工艺提升了肌醇的质量和收率,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陈建,曾晓丹,夏陈,栢凤女[5](2014)在《肌醇的制备方法简述》文中指出肌醇是一个6羟基天然活性物质,广泛存在于动植物体中。几乎所有生物都含有游离态或结合态的肌醇。在植物中,肌醇主要以肌醇磷酸酯形式存在,在全谷物、豆类、果仁和种子等中有高比例含量,并且是种子萌芽的首要能量源泉。肌醇作为一种"生物活素",参与体内的新陈代谢,具有免疫、预防和治疗某些疾病等各种作用,曾被称作维生素B8。肌醇在国内是肌醇片的药物原

王大为,浦静舒,赵玮[6](2012)在《Fe2(SO4)3/γ-Al2O3固体酸催化剂制备条件的优化》文中研究指明采用浸渍法制备Fe2(SO4)3/γ-Al2O3固体酸催化剂,于常压下利用Fe2(SO4)3/γ-Al2O3催化水解菲丁制备肌醇,并以肌醇收率表征催化剂活性强度。考察浸渍质量浓度、浸渍时间、焙烤温度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采用响应面法进行优化,得到制备Fe2(SO4)3/γ-Al2O3最佳条件:浸渍质量浓度50mg/mL、浸渍时间4h、焙烧温度436℃,在此条件下制备的Fe2(SO4)3/γ-Al2O3固体酸催化剂催化水解菲丁,肌醇收率为14.18%,菲丁水解效率为70.9%。

浦静舒[7](2012)在《米糠肌醇制取关键技术的研究》文中提出肌醇具有生物素、维生素B1等类似作用,是生物体中不可缺少的成分,还是一种高附加值的精细化工原料。近年来,科研人员不断开发肌醇应用的新领域使得肌醇成为国际市场上紧俏的化工商品之一。我国农产品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副产物—米糠是生产肌醇的主要原料之一我国的稻谷年产量约2亿吨。米糠约占稻谷粒质量的5%,我国年产米糠约在1000万吨以上,约占世界总量的1/3。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称米糠是一种未充分利用的资源。尽管我国米糠资源极为丰富,但是对米糠资源进行深度的开发利用以及相关的高科技产品的研发仍处在较低水平。米糠所具有的资源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还未得到充分的发挥,造成米糠资源的极大浪费。目前,我国大部分米糠都用来作饲料喂养畜禽,少部分用来制取米糠油。米糠榨油后得到的固体脱脂米糠饼粕含有10%左右的菲丁。菲丁进一步加工即可获得肌醇。肌醇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被广泛应用于医药、食品、饲料、日化等行业,拉长了米糠产业链、极大地增加了米糠的附加值。本论文以脱脂米糠为研究对象,对脱脂米糠提取菲丁工艺进行研究,采用自制的Fe2(S04)3/γ-Al2O3固体酸催化剂在常压下催化菲丁水解制取肌醇,制备的肌醇质量较好。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以脱脂米糠为原料,采用稀酸萃取碱中和法提取菲丁。以料液比、浸提温度、浸提时间为考察变量,采用三因素三水平的响应面分析法确定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为1:9(g/mL),浸提温度40℃,浸提时间4h,得到菲丁收率为8.71%。并对菲丁的各项指标进行检测。2.本研究采用自制的一种新型催化剂水解菲丁制备肌醇,具有良好的效果。催化剂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以γ-Al2O3小球作为载体,经过浸渍、焙烧、烘干等工序制备成Fe2(SO4)3/γ-Al2O3固体酸催化剂。3.在常压下,采用高沸点溶剂乙二醇作为水解助剂,以自制Fe2(SO4)3/γ-Al2O3固体酸作催化剂,菲丁水溶液经常压催化水解、过滤、结晶和烘干等操作步骤制备肌醇。由于催化剂自身的特性,肌醇可一次性结晶从而简化了加压水解中除杂、脱色、浓缩等工序。4.考察了不同制备条件下得到的Fe2(SO4)3/γ-Al2O3固体酸催化剂对菲丁水解的影响,以浸渍质量浓度、浸渍时间、焙烧温度为考察变量。采用三因素三水平的响应面分析法确定制备Fe2(SO4)3/γ-Al2O3固体酸催化剂的最优条件:采用的Fe2(SO4)3浸渍质量浓度为50mg/mL,浸渍时间为4h,焙烧温度为436℃。利用此催化剂催化水解菲丁制备肌醇,不仅简化了肌醇生产工艺流程,而且提高了肌醇收率及生产效率,促进了米糠资源的合理利用,降低了能源消耗,为肌醇生产加工企业的在市场竞争中提高市场地位提供了一项技术支持。

刘文宝,金玉坤,游松[8](2012)在《肌醇制备方法的现状与进展》文中指出目的概述肌醇的研究背景以及在药学领域的研究进展,重点综述肌醇制备方法的研究进展。方法根据国内外相关文献和专利,对肌醇的研究背景和肌醇的制备方法的进展进行了整理和归纳。结果肌醇可通过提取水解、化学制备和微生物酶解的方法制备获得。结论在肌醇的制备方法中,微生物酶解法具有巨大的优势和广阔的前景。

冯成[9](2010)在《米糠植酸的制备及其酶解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米糠是一种具有很高经济价值的油料资源。米糠中除米糠油、米糠蛋白外,还富含多种营养物质和功能成分。脱脂米糠中菲丁的含量可达11%左右。以脱脂米糠为原料提取菲丁进而制备植酸及肌醇等产品可以提高脱脂米糠的利用率,增加产品的附加值,具有实际的意义。本论文对从脱脂米糠中提取、纯化植酸的工艺进行了研究,并对植酸酶解制备肌醇进行了初步研究。本论文通过超声波辅助酶法协同提取、超声波辅助提取、微波辅助提取、常规法提取比较,得出超声波辅助酶法协同提取不仅缩短了浸提时间,而且产品纯度和提取率都有提高。在单因素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对菲丁质量和有机磷含量两个响应值建立了数学模型,并优化了脱脂米糠制备菲丁的工艺条件。菲丁质量和有机磷含量两个响应值的模型均呈极显着性,拟合程度良好,并有很好的预测性。得到脱脂米糠制备菲丁的最佳工艺条件是pH值为2.32、超声时间为19.44min、温度为53.43℃、液料比为11.15:1。此时,菲丁质量为1.882g,有机磷含量为0.551g。通过对菲丁进行检测,产品中菲丁含量在90%以上,提取率95%以上。采用离子交换树脂法对植酸进行了纯化研究。在植酸纯化过程中,通过静态吸附法研究了7 1 7树脂吸附植酸的因素条件。结果表明:树脂用量3 g、温度3 0℃、p H值为3、振荡时间3 h,静态吸附可达到吸附平衡。通过动态吸附研究了7 1 7树脂吸附植酸的因素条件。结果表明:动态吸附最佳因素条件为上样液流速2mL/min,浓度9mg/mL,洗脱液浓度2mol/L,流速2mL/min。得到植酸产品浓度为0 . 1 4 2 g / m L,提取率8 0 %以上,并分析检测了其质量,符合国家标准。采用酶法制备肌醇。通过植酸分子的特异性,以及植酸酶作用的位点不同,在室温下酶解植酸得肌醇。反应条件温和、能耗低,并通过复合酶的方法缩短酶解时间、提高肌醇得率,为工业化生产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通过单一酶、复合酶酶解得出酶解最佳条件为:小麦植酸酶最佳酶解条件为加酶量2mL、温度30℃、pH值5、酶解时间18h。黑曲植酸酶最佳酶解条件为加酶量2mL、温度30℃、pH值5、酶解时间14h。复合酶酶解最佳条件为加酶量2mL、温度30℃、pH值5、酶解时间12h,得到最终肌醇产品纯度为8 0 . 2 %,其得率(得到肌醇的质量/菲丁的质量)达到1 0 %。

廖妙飞[10](2009)在《固定化植酸酶及低磷酸肌醇的制备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以戊二醛为交联剂、碳酸钙为致孔剂,反相悬浮交联制备交联壳聚糖;以二环己基碳二亚胺缩合,制备出交联壳聚糖-赖氨酸树脂。以交联壳聚糖-赖氨酸树脂为载体制备固定化植酸酶。在最优固定化条件为:戊二醛、载体游离氨基与植酸酶三者的摩尔比为:1.5﹕1﹕1.5×10-4,pH6.0,交联反应2.5h,常温下,制得固定化植酸酶活力为8030U/g、偶联率为39.6%,、活力回收为68.15%。固定化植酸酶的主要酶学性质:最适pH范围5.56.5,最适温度范围3545℃,Km=1.44mmol/L,为游离酶的1.29倍;50℃半衰期为3.3h,室温(25℃)重复使用半衰期25次,4℃贮存半衰期114天。以固定化酶柱生物反应器水解植酸制备低磷酸肌醇,工艺条件:温度:37℃,pH6,底物与固定化植酸摩尔比:60﹕1,底物流速:1.5BV/h。对植酸进行连续循环水解,操作10h,植酸水解率为达77.8%,固定化植酸酶的残余活力为70%。以阴离子交换树脂交换水解生成的低磷酸肌醇,以0.05~0.7mol/L盐酸为洗脱剂对水解产物进行分离,控制流速2BV/h,获得两个洗脱物,经核磁共振分析确证,固定化植酸酶的水解物为四磷酸肌醇。

二、米糠常压水解制备肌醇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米糠常压水解制备肌醇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不同稳定化处理的米糠在贮藏过程中风味物质的组成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米糠与米糠产品概述
    1.2 米糠的酸败及稳定化处理
        1.2.1 米糠的酸败机制
        1.2.2 米糠的稳定化处理
    1.3 谷物风味研究
        1.3.1 谷物中风味研究进展
        1.3.2 加工对谷物风味的影响
        1.3.3 风味研究方法
    1.4 立题背景和意义
    1.5 课题研究主要内容
2 实验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2 实验仪器与设备
    2.3 实验方法
        2.3.1 米糠基本成分测定
        2.3.2 测试样品的制备
        2.3.3 固相萃取提取挥发性物质
        2.3.4 GC-MS分析挥发性成分
        2.3.5 电子鼻分析
        2.3.6 气相色谱-质谱/嗅觉分析
        2.3.7 电子舌分析
        2.3.8 脂肪酶的测定
        2.3.9 脂肪氧合酶的测定
        2.3.10 米糠的加速储藏实验
        2.3.11 脂肪酸值的测定
        2.3.12 过氧化值的测定
        2.3.13 糊化度的测定
        2.3.14 色差的测定
        2.3.15 水溶性指数
        2.3.16 持水性的测定
        2.3.17 持油性的测定
        2.3.18 膨胀势的测定
        2.3.19 数据分析方法
3 结果与讨论
    3.1 米糠在贮藏过程中风味成分变化的研究
        3.1.1 通过电子鼻分析贮藏对米糠气味的影响
        3.1.2 通过气相色谱质谱分析贮藏对米糠气味的影响
        3.1.3 通过偏最小二乘模型确定并分析米糠关键物质
        3.1.4 通过主成分分析建立贮藏时间与关键物质之间的相关性
    3.2 不同稳定化方式对米糠风味的影响
        3.2.1 通过电子鼻分析不同稳定化处理对米糠气味的影响
        3.2.2 通过气相色谱质谱分析不同稳定化处理对米糠气味的影响
        3.2.3 通过气相色谱-嗅觉法分析不同稳定化处理对米糠气味的影响
        3.2.4 贮藏过程中不同稳定化处理后米糠风味变化
    3.3 不同稳定化米糠贮藏过程中苦味的变化
        3.3.1 通过电子舌分析贮藏对米糠苦味的影响
        3.3.2 通过电子舌分析不同稳定化处理对米糠苦味的影响
        3.3.3 通过电子舌分析不同稳定化米糠贮藏期间苦味的变化
    3.4 不同稳定化方式对米糠理化性质的影响
        3.4.1 基本成分分析
        3.4.2 脂肪酶和脂肪氧合酶的活性
        3.4.3 不同稳定化处理对米糠颜色的影响
        3.4.4 持水率和持油率
        3.4.5 水溶性指数和膨胀势
        3.4.6 糊化度
        3.4.7 贮藏稳定性试验
主要结论与展望
    主要结论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2)玉米浸渍水制备肌醇工艺条件优化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肌醇的性质
    1.2 肌醇的应用
        1.2.1 肌醇在食品领域中的应用
        1.2.2 肌醇在医药领域中的应用
        1.2.3 肌醇在饲料领域中的应用
        1.2.4 肌醇在其他领域上的应用
    1.3 肌醇的制备方法
        1.3.1 化学合成法
        1.3.2 离子交换树脂法
        1.3.3 菲汀法
        1.3.4 水解法
        1.3.5 溶剂法
        1.3.6 微生物法
    1.4 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离子交换法对植酸根吸附和解吸的实验研究
    2.1 材料与仪器
    2.2 实验方法
        2.2.1 肌醇制取的工艺路线
        2.2.2 玉米浸渍水的预处理
        2.2.3 树脂的预处理和再生
        2.2.4 植酸根含量的测定
        2.2.5 树脂的静态吸附实验
        2.2.6 动态吸附及解吸实验
    2.3 结果分析
        2.3.1 静态吸附实验结果
        2.3.2 动态吸附实验结果
    2.4 小结
第三章 用植酸钠制取肌醇的实验研究
    3.1 材料与仪器
    3.2 实验方法
        3.2.1 高压反应釜水解
        3.2.2 微波反应器水解
        3.2.3 植酸酶催化植酸钠水解
        3.2.4 肌醇的测定方法
    3.3 结果分析
        3.3.1 高温反应釜水解植酸钠的实验结果
        3.3.2 微波辐射法水解植酸钠的实验结果
        3.3.3 植酸酶水解植酸钠的实验结果
        3.3.4 肌醇测定方法的确定
    3.4 小结
第四章 肌醇精制实验的研究
    4.1 材料与仪器
    4.2 实验方法
        4.2.1 离子交换树脂脱色
        4.2.2 电渗析脱盐
    4.3 结果分析
        4.3.1 离子交换树脂脱色实验结果
        4.3.2 电渗析脱盐实验结果
        4.3.3 肌醇的成品
    4.4 小结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导师简介
作者简介
致谢

(3)植酸酶的激活及其催化植酸钠水解提取肌醇(论文提纲范文)

1 实验仪器与材料
2 实验方法
    2.1 工艺确定
    2.2 植酸钠的制备
    2.3 植酸酶溶液的制备与激活
    2.4 植酸钠的水解
3 结果及分析
    3.1 植酸酶激活
    3.2 植酸钠水解
        3.2.1 植酸酶水解优化实验正交结果极差分析
        3.2.2 CaCO3 水解植酸钠结果分析
4 结论

(4)酶法常压水解辅助离子交换技术从脱脂米糠中提取肌醇(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实验内容
    1.1 仪器材料
    1.2 实验方法
        1.2.1 植酸盐的制备
        1.2.2 植酸盐的水解
        1.2.3 肌醇的精制
2 结果与分析
    2.1 工艺确定
    2.2 洗脱剂的选择
        2.2.1 洗脱剂的种类
        2.2.2 洗脱剂流速
        2.2.3 洗脱剂的浓度
    2.3 植酸盐的水解
    2.4 水解液的处理
3 结论

(5)肌醇的制备方法简述(论文提纲范文)

一、肌醇
    1. 从植物原料中直接提取肌醇
    2. 以肌醇磷酸酯水解法制备肌醇
    3. 化学合成法

(7)米糠肌醇制取关键技术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肌醇简介
    1.2 催化剂——固体酸简介
    1.3 生产肌醇的原料——菲丁简介
    1.4 课题研究的意义与内容
    1.5 课题的创新点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2.2 试验方法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3.1 脱脂米糠基本成分测定结果
    3.2 脱脂米糠提取菲丁的结果与分析
    3.3 菲丁常压催化水解的结果与分析
    3.4 肌醇产品检测
第四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8)肌醇制备方法的现状与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肌醇概述
    1.1 抗精神及神经性疾病
    1.2 抗癌
2 肌醇的生产方法
    2.1 提取水解法
        2.1.1 加压水解法
        2.1.2 常压水解法
    2.2 化学制备法
        2.2.1 化学合成法
        2.2.2 仿生合成法
    2.3 微生物酶解法
        2.3.1 微生物发酵法
        2.3.2 微生物酶催化法
3 结语

(9)米糠植酸的制备及其酶解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植酸的研究进展
        1.1.1 植酸的化学结构研究概况
        1.1.2 植酸的理化性质
        1.1.3 植酸的提取、纯化方法研究
        1.1.4 植酸制备肌醇研究现状
    1.2 植酸的分析方法
        1.2.1 菲丁的测定
        1.2.2 植酸的测定
        1.2.3 肌醇的测定
    1.3 本论文的意义和目的
    1.4 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2章 脱脂米糠中菲丁提取工艺的研究
    2.1 材料与方法
        2.1.1 主要材料与试剂
        2.1.2 主要仪器与设备
        2.1.3 实验方法
        2.1.4 不同提取方法之间比较
        2.1.5 四种提取方法的对比分析
        2.1.6 试验方案设计
    2.2 结果与分析
        2.2.1 脱脂米糠基本成分测定结果
        2.2.2 超声波辅助酶法协同制备菲丁工艺参数优化
        2.2.3 响应面设计因素与水平
        2.2.4 响应面分析方案与结果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米糠植酸的纯化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与主要试剂
        3.1.2 主要仪器
        3.1.3 树脂的静态吸附分析
        3.1.4 树脂的动态吸附分析
        3.1.5 植酸的检测方法
        3.1.6 试验方案设计工艺流程
    3.2 结果与分析
        3.2.1 静态吸附分析
        3.2.2 树脂的动态吸附分析
    3.3 产品分析
        3.3.1 植酸含量标准曲线
        3.3.2 产品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酶解植酸制备肌醇的研究
    4.1 主要材料与试剂
    4.2 主要仪器与设备
    4.3 酶解工艺研究
        4.3.1 小麦植酸酶酶解工艺研究
        4.3.2 黑曲植酸酶酶解工艺研究
        4.3.3 复合酶酶解工艺研究
    4.4 实验设计与分析
        4.4.1 实验方案
        4.4.2 肌醇的分析
    4.5 结果与分析
        4.5.1 无机磷含量标准曲线
        4.5.2 小麦植酸酶酶解植酸制备肌醇单因素分析
        4.5.3 黑曲植酸酶酶解植酸制备肌醇单因素分析
        4.5.4 复合酶酶解植酸制备肌醇单因素分析
        4.5.5 肌醇含量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课题主要内容
    5.2 创新之处
    5.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10)固定化植酸酶及低磷酸肌醇的制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壳聚糖及其衍生物的研究及应用
        1.1.1 壳聚糖的改性研究及其应用现状
        1.1.2 壳聚糖作为固定化酶载体的研究
    1.2 植酸酶及其研究现状
        1.2.1 植酸酶来源、分类及理化特性
        1.2.2 植酸酶的应用
        1.2.3 植酸酶的研究现状
    1.3 肌醇及其磷酸酯的研究现状
        1.3.1 肌醇及其磷酸酯简介
        1.3.2 肌醇及其磷酸酯的制备
        1.3.3 肌醇及其磷酸酯的应用
    1.4 本课题的选题背景及意义
2 实验原理
    2.1 植酸酶的固定化
    2.2 植酸酶作用机理及其活力测定
    2.3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原理
    2.4 磷酸肌醇分离纯化
    2.5 核磁共振检测原理
3 实验仪器与试剂
    3.1 实验仪器
    3.2 试剂
4 实验方法
    4.1 固定化植酸酶载体的制备
        4.1.1 交联壳聚糖的制备
        4.1.2 交联壳聚糖-赖氨酸衍生物的制备
    4.2 固定化植酸酶的制备
        4.2.1 试剂的配制
        4.2.2 固定化植酸酶的制备方法
        4.2.3 植酸酶耦联率测定
        4.2.4 固定化酶活力测定
    4.3 植酸酶的超滤纯化及SDS-聚丙烯酰氨凝胶电泳
        4.3.1 植酸酶超滤纯化操作
        4.3.2 试剂的配制
        4.3.3 实验操作
    4.4 固定化植酸酶连续水解植酸制备低磷酸肌醇
        4.4.1 固定化植酸酶对底物的连续水解
        4.4.2 植酸含量测定
    4.5 水解产物的分离纯化
        4.5.1 717 强阴离子树脂对无机磷交换容量
        4.5.2 洗脱剂的选择
        4.5.3 目标产物的分离纯化
5 实验结果及讨论
    5.1 制备固定化植酸酶的最适条件
        5.1.1 交联时间
        5.1.2 pH 值的影响
        5.1.3 酶与载体游离氨基的摩尔比
        5.1.4 戊二醛和载体游离氨基摩尔比
        5.1.5 正交实验
    5.2 固定化植酸酶的酶学性质
    5.3 利用固定化植酸酶水解植酸制备磷酸肌醇
        5.3.1 固定化植酸酶的最佳水解工艺条件
        5.3.2 低磷酸肌醇的制备
        5.3.3 产物的分离纯化
6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四、米糠常压水解制备肌醇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不同稳定化处理的米糠在贮藏过程中风味物质的组成分析[D]. 高晨. 江南大学, 2021(01)
  • [2]玉米浸渍水制备肌醇工艺条件优化的研究[D]. 白丽平. 吉林大学, 2018(04)
  • [3]植酸酶的激活及其催化植酸钠水解提取肌醇[J]. 肇立春,高路. 粮食与饲料工业, 2015(04)
  • [4]酶法常压水解辅助离子交换技术从脱脂米糠中提取肌醇[J]. 肇立春,朱旭东,刘婷,刘娣,范怡蒙.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02)
  • [5]肌醇的制备方法简述[J]. 陈建,曾晓丹,夏陈,栢凤女. 四川农业科技, 2014(03)
  • [6]Fe2(SO4)3/γ-Al2O3固体酸催化剂制备条件的优化[J]. 王大为,浦静舒,赵玮. 食品科学, 2012(16)
  • [7]米糠肌醇制取关键技术的研究[D]. 浦静舒. 吉林农业大学, 2012(04)
  • [8]肌醇制备方法的现状与进展[J]. 刘文宝,金玉坤,游松.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2012(03)
  • [9]米糠植酸的制备及其酶解研究[D]. 冯成. 武汉工业学院, 2010(03)
  • [10]固定化植酸酶及低磷酸肌醇的制备研究[D]. 廖妙飞. 重庆大学, 2009(S2)

标签:;  ;  ;  ;  ;  

米糠常压水解制备肌醇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