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考化学STS试题的回顾及思考(论文文献综述)
李恒[1](2021)在《工程伦理教育的关键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科技的迅速发展、工程问题复杂性的提升以及工程活动利益相关者的增加,使得工程师在工程实践中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工程伦理问题。在高等工程教育中,作为工程师培养核心环节之一的“工程伦理教育”的重要性与日俱增。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工程伦理教育被以美英为代表的世界工程强国视为培养伦理卓越工程技术人才的重要手段。我国工程伦理教育发轫于20世纪90年代末,现阶段,成为“华盛顿协议”正式缔约国以及“新工科”项目的扎实推进为我国的工程伦理教育提供了重要契机。尽管如此,我国工程伦理教育仍面临三个重大挑战:一是工程伦理教育在供需对接上未实现动态平衡;二是工程伦理教育治理手段乏善可陈;三是工程伦理教育与我国工程情境的适配性不高。针对上述现实问题,需要进一步分析工程伦理教育的发展特征,提炼关键机制。本研究围绕“系统分析符合工程伦理教育内在发展规律的关键机制”这一核心议题开展研究,并由此展开三个环环相扣的子研究:第一,工程伦理教育关键机制的建构;第二,我国工程伦理教育关键机制实施现状的评估;第三,完善我国工程伦理教育关键机制的对策建议。首先,本文运用系统文献综述法和文献计量法对工程伦理教育的国内外文献进行梳理;其次,运用扎根理论、多案例分析与比较分析法对工程伦理教育关键机制的理论结构和实现路径进行建构性研究;再次,以本研究提出的关键机制为指标来源,以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为方法指导,针对113份评价样本,对我国工程伦理教育关键机制的实施现状开展实证评估,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工程伦理教育作出以事实为导向的客观判断;最后,整合所有研究结论,消除理论话语和实践话语的阻隔,归纳用于完善我国工程伦理教育关键机制的对策建议。本研究得到了以下四个结论:(1)工程伦理教育的复杂性决定了工程伦理教育关键机制的复杂性,工程伦理教育的发展呈现出优化教育策略、汇聚协同力量、把握国内国际动向等核心要点,主要涵括培养机制、协同机制和情境机制三个维度。(2)工程伦理教育关键机制是“合理性”和“合规律性”的统一。在“合理性”方面,情境机制契合了价值合理性的意蕴,培养机制和协同机制则契合了工具合理性的表征。在“合规律性”方面,情境机制是控制单元,情境机制通过构建了一个包括社会因素、自然因素和精神因素在内的场域而成为关键机制的“指挥控制中心”;协同机制是存储单元,通过“各种协议”(如,伦理准则)和“软硬件”(如,经费资源)的配合而成为了“制度池”和“资源池”;培养机制则是运算单元,高校根据“情境机制”的“指令”并在“协同机制”的干预下,整合各类教育要素、深入本土教育实践、打造教育新模式。(3)本研究对我国工程伦理教育关键机制的实施现状进行评估。实证评估结果显示,按权重由大到小排序,依次是情境机制(36.0%)、协同机制(33.7%)和培养机制(30.3%);按综合得分由高到低排序,依次是培养机制(71.711分)、情境机制(70.319分)和协同机制(68.339分);按优秀(80-100分)、良好(70-79分)、合格(60-69分)和不合格(≤59)进行等级分类,我国工程伦理教育关键机制现状的综合评价等级为“良好”(70.074分)。(4)深入我国工程伦理教育发展的特殊情境,立足“培养机制”、“协同机制”和“情境机制”提出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具体包括:细化培养机制,在供需对接上实现动态平衡;强化协同机制,丰富工程伦理教育的治理手段;深化情境机制,适应我国工程伦理教育的发展阶段和独特需求。本研究的主要创新点在于:其一,通过扎根理论研究、规范研究、案例研究等多种研究方法揭示了工程伦理教育的关键机制、实现路径及其规范性特征;其二,通过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了工程伦理教育关键机制实施现状的评价体系并开展了实证评估;其三,立足中国情境,提出了一系列完善关键机制的对策建议,为我国工程伦理教育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实践启示。
焦静雯[2](2021)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渗透STS教育的教学案例研究》文中指出
王晓雨[3](2021)在《基于STSE教育理念的高中化学复习课教学设计与实践》文中认为
赵凤[4](2021)在《STSE融合化学史促进学生批判性思维发展的实践研究 ——以元素化合物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胡嘉欣[5](2021)在《基于STSE理念的高中化学主题教学研究 ——以“化学反应与能量”为例》文中研究表明21世纪的今天,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科技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随之而来的是日益严重的资源、环境、能源、健康等社会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首先需要人们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态度,但是当前大部分教学过程中仍无法让学生正确地认识这些社会问题。在这种社会背景下,STSE教育理念应运而生。STSE是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社会(Society)、环境(Environment)四者英文首字母的缩写,是现代社会可持续发展背景下的产物。主题教学作为落实STSE理念的重要途径,是当前课堂教学值得推广的一种教学模式。因此,本文从STSE理论出发,以主题教学为途径落实STSE理念的高中化学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在综述了STSE理念与主题教学的理论基础上,辨析了STSE教育理念与主题教学的具体内涵,探究了主题教学模式具有主题化、情境化、整合性、开放性、超越性等优点。基于上述理论研究,设计了高中师生调查问卷,构建了基于STSE理念的主题教学模式的设计与教学流程:确定主题、确定教学目标、开展主题教学活动和设定评价标准等四个关键环节;以“化学反应与能量”中相关教学内容设计了“燃料的价值”、“氢氧燃料电池的应用”、“氯碱工业”三个教学案例,并进行了相关教学实施和实践检验活动。研究结果表明:(1)基于STSE理念的主题教学模式重视教学情境的创设,在真实教学情境中有效提高了高中生学习化学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从而让他们认识到化学与科学、技术、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关联,有利于促进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知识迁移从而提高学习成绩。(2)基于STSE理念的主题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围绕主题开展小组讨论与合作、师生共同探究的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参与度和互动性,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思辨探究的综合能力。(3)基于STSE理念的主题教学强调了将教学活动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效结合,大大提高了学生在生活情境中灵活运用化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此外,本研究也对高中化学教师提出了相关建议:要与时俱进提高自身的教学理论水平,坚持不断积累STSE理念主题教学的素材与教学案例,编写与现代社会相关STSE理念的教学内容与模块,以积极推进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贯彻落实STSE理念,培养出更多适应新时代发展的人才。
王洁[6](2021)在《基于STSE教育理念的高中生物学教学设计的探索 ——以高中生物学教材必修一、二为例》文中研究表明STSE教育作为将人类社会、环境、科学、技术等关联,培养应用知识解决现实问题、具有科学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人才的教育,与我国生物学课程目标“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不谋而合。虽然至今有关STSE教育的研究相对较多,但将STSE教育落实到生物学课堂教学中的研究较少。因此,本研究旨在提供可应用于高中生物学课堂的融入STSE教育的教学设计,从而促进STSE教育在高中生物学教学的实施。本文通过文献研究法,了解STSE教育的相关理论与发展现状;在此基础上,通过内容分析法,梳理并分析2020年修订版生物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整理并比较2004年版人教版高中生物学必修一、必修二教材(以下简称“旧教材”)和2019年版人教版高中生物学必修一、必修二教材(以下简称“新教材”)4本教材中的STSE内容;统计分析2016年-2020年新课标全国卷(生物)中STSE试题;通过问卷调查法,调查石河子市部分学生和教师,采用SPSS 23对数据进行处理,了解STSE教育在高中实施现状,提出解决对策及在生物学课堂实施路径。随后,以新版生物学课程标准对STSE教育的要求为设计教学案例的理论依据,以建构主义理论、情景认知和情景学习理论为指导,对一个体现STSE内容的“问题探讨”栏目、一道STSE试题及必修二新教材第5章第3节“人类遗传病”进行了教学设计,并在2个没有显着性差异的高二理科班级进行了为期半学期的对照教学实验,比较实验前后学生的STSE意识、对生物学的学习态度和生物学成绩。经过内容分析发现,STSE教育在新课标中被视作落实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路径之一。与旧教材相比,新教材呈现STSE教育的栏目、STSE内容的维度和数量显着增加。而且,在近5年全国卷(生物)中,每年试卷中的STSE试题的分值几乎占试卷总分的20%-50%。可见,STSE教育在高中生物学中具有重要地位。通过问卷调查可知: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较低、STSE意识处于一般水平,学生的生物成绩、学生的STSE意识、学校STSE教育的实施两两之间正相关。教师对STSE教育的认识处于一般水平,对教材中STSE内容的了解、在教学中STSE教育的实施都处在不确定和基本符合之间,且教师对STSE教育的实施与教师职称高低显着相关,教师对STSE教育的认识与STSE教育的实施呈正相关。针对调查结果,提出三方面建议:教育管理层应编排实施STSE教育的纲领和指南、提供公开面向师生的STSE教育精品微课平台。其次,学校层面要配备STSE教育资源、开展多样的STSE教育活动并加强教师培训。最后,教师要提高STSE教育意识,在生物学教学中有意识地联系生活实践。通过实践研究发现:实施STSE教育虽未能提高实验组学生的生物学成绩(P=0.753>0.05),但可以提高学生的STSE意识(P=0.019<0.05)、学生学习生物学的态度(P=0.028<0.05)。总之,本研究为2019年出版的高中生物学必修一、必修二模块蕴含的STSE资源的开发提供方式方法,设计了基于STSE教育的教学设计,实践验证了STSE教育在高中生物学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为STSE教育融入高中生物学课堂提供探讨与借鉴。
李兴月[7](2021)在《素养导向的高考化学试题分析研究 ——以2020年高考化学试题为例》文中认为《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版)》明确提出试题命制应重视化学核心素养的落实,将学业质量水平作为各种形式考试命题的依据。高考如何考查化学核心素养及其表现水平、考查什么知识、考查到学业质量水平的哪一层次,这些问题的研究对教师的教学、习题命制有很大帮助。经查阅文献发现,目前为止,关于这些问题的研究较少,因此本研究将通过对2020年高考化学全国卷试题的分析,就试题考查的知识、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及其表现水平和学业质量水平进行探讨。本研究通过阅读大量文献,构建了核心素养导向的试题分析框架,依据分析框架对试题进行分析。研究选用2020年高考化学全国卷(Ι、II、III)试题为研究对象,首先分析三套试题的题型,观察其命题题型特点;然后依据构建的分析框架采用内容分析法对题目进行知识内容、核心素养及其表现水平、学业质量水平分析,最后根据研究结论对教学和高考试题命制提出建议。研究表明:(1)2020年高考化学全国卷试题考查的知识内容与《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版)》的内容标准基本一致。(2)2020年高考化学全国卷试题命制重视化学核心素养的落实。(3)2020年高考化学全国卷试题在学业量水平上主要考查水平3和水平4,符合《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版)》的高考命题要求。(4)从学业质量水平上看,2020年高考化学全国卷I比卷II、III对学生的要求更高。研究的创新点:(1)本研究构建了核心素养导向的试题分析框架,为试题研究提供了可参考的研究新方法。(2)本研究的研究结果及建议为以后的教师教学和试题命制提供了新的参考依据。
尹丹丹[8](2021)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渗透STSE教育理念的实践研究 ——以《化学反应原理》教学为例》文中研究说明新时代背景下的高中化学课程倡导教学应从社会发展和学生自身的需要出发,课程改革应凸显化学学科自身的特点与优势,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意识和学习主动性,并强调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STSE是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英文首字母缩写,STSE教育强调化学教学应从四者的关联性出发,使学生在掌握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社会责任意识。本研究主要围绕在《化学反应原理》教学实践中渗透STSE教育理念进行研究,研究目的是通过渗透STSE教育理念优化《化学反应原理》教学,提高A中学教学质量、推进新课程改革、探究STSE教育开展范式并为一线教师开展STSE教学提供参考。本文采用了问卷调查、文献研究、实验和访谈等相关研究方法,以实习学校为例调查STSE教育理念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渗透现状,呈现出的问题主要有:STSE教学资源的开发不足、部分师生对STSE教育的重视程度不足、教师缺乏对STSE素材的积累和挖掘、部分师生对《化学反应原理》与STSE教育的密切关系认识不足、教学评价中缺乏对STSE教育理念的渗透等,造成问题的主要原因有考试制度的要求、化学课时不充裕、教师自身因素的限制等等。基于此,对2019人教版《化学反应原理》教材进行系统的分析,并对2018-2020年高考化学全国卷中的STSE试题进行分析,同时提出相关教学设计策略。最后在高二年级两个平行班进行教学实验,实践教学后对学生和教师分别进行访谈,利用SPSS23.0软件对学生成绩进行数据分析,综合分析实践教学效果。在进行了一学期的实践研究后,得出以下结论:(1)渗透STSE理念的教学能提高学生化学成绩;(2)渗透STSE理念的教学能提升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提升学生“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素养。
王悦[9](2021)在《基于“素养为本”的高中化学教学策略及高考试题分析的研究 ——以《有机化学》为例》文中研究表明时至今日,我国已经进行了多次教育改革。由于教育制度与高考模式关系着我国千千万万个家庭,国内研究者针对新课程改革、新高考改革提出了很多教育理念与教育模式。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着重针对高考制度的变革展开。高考虽然不能决定一个人的终生命运,但对千千万万个普通家庭来讲,高考确实是改变命运的独木桥。为了改变这种“一考定终身”的固化观念,新一轮高考制度改革提出了“选科”和“部分科目多次考试”的方案,使高考更加人性化、合理化。在新课程改革、新高考改革的催动下,高中学生如何选科、科目选择应该基于哪些因素展开体现了职业规划的重要意义。在改革背景和现有化学选科现状下,化学课堂教学策略也要应时代变化而更新。素质教育理念的逐渐深入,化学课堂教学应注重“素养为本”,在合适的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教师如何改变教学策略、如何提高自己显得尤为重要。由于工业生产、人类生活中有机化学背景的渗透逐渐深入,本文在进行分析与建议时选择以《有机化学》为例,与生活、生产相结合,体现化学学科的功能性与普遍性。本研究在对新课程、新高考改革进行研究分析后,结合“素养为本”的学科教学理念,对老高考与新高考试题进行相互对照的整理与分析。结合针对不同主题设置的调查问卷及访谈记录,对化学教学策略进行研究,并提出个人的看法与建议。再根据研究结果进行教学实践,在教学实践后同样开展问卷调查,了解改进的成果。本研究主要通过文献分析法、比较分析法、问卷调查法、课堂观察法、访谈法,对化学教学策略及教学实践、新高考化学题目中有机部分的考查进行研究。本文由以下六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绪论。这一部分介绍了选题的背景、研究的目的和意义,通过对相应文献、学习成果、问卷调查结果的分析,提出本文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第二部分,核心概念辨析及理论基础。这一部分解释了教学策略、化学核心素养的概念,并对本文依据的行为主义理论、构建主义理论、深度学习理论、STSE教育理念、多元智能理论等教育理念进行阐述。第三部分,有机化学在高考中的呈现形式分析。这一部分先分析了新高考背景下的试卷结构变革和试卷内容变革,主要选用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统一测试2020年II卷、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统一测试山东卷、2021年八省联考辽宁卷进行分析。再针对其中高考有机化学题型和考查内容进行阐述,重点呈现了分值比例、题型、呈现方式、化学背景用语、考查内容、学科核心素养等方面。其中,高考考查形式和考查内容的变革始终围绕着学科核心素养开展,以“育人”为核心,以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为宗旨,以提升学生综合能力为目标,将“素养为本”的理念贯穿始终。第四部分,高中有机化学教学策略及教学实践。这一部分结合前几部分的理论分析,提出符合新理念的基于“素养为本”的有机化学教学策略,并进行教学设计及实践。在教学实践后,通过问卷调查分析和访谈法对教学实践效果进行分析。第五部分,有机化学相关问卷调查及访谈分析。这一部分对本研究实施的问卷调查结果进行统计与记录,分析通过问卷和访谈显露出的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整理归纳。第六部分,结语。对本研究进行总结与反思,为今后的学习和研究作出规划。
白云[10](2020)在《基于全国卷生物高考试题分析探索如何利用社会热点问题开展中学生物学教学 ——以病毒为例》文中研究说明社会热点是指在一定时期、一定区域内引起绝大多数人关注的社会焦点问题。高考命题与时俱进,学科社会热点问题常常成为命题时重要的取材背景,以考查学生在新情境中独立获取、处理知识信息的能力,以及相应知识的掌握。同时,《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新课标)中也指出,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着眼于学生适应个人的生活需要和社会的未来发展,从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这四个主要方面发展学生的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其中,社会责任中明确强调,学生应关注并参与到社会热点问题中生物学议题的讨论并能够进行理性的判断。因此,利用社会热点问题开展中学生物教学,既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又能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本文运用文献研究法、比较研究法和案例分析法,对2016-2020年这五年期间的全国卷理综生物试题中的社会热点(以病毒为例)相关试题的分值设置、试题类型、分值比重、考查内容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结合社会热点问题对全国卷生物试题的考查影响及自身一线教师的经验,给出了利用社会热点开展中学生物教学的案例,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有效的教学策略。通过对近五年全国卷生物试题中社会热点(病毒)相关习题进行分析可知:由于新型冠状病毒的爆发,2020年全国卷生物试题中与“病毒”相关试题均有考查,且都达到了对应试卷近五年的“病毒”相关试题所占比重的最大值,全国Ⅰ卷最高占23.33%,其次是全国Ⅱ卷占13.33%,前3年均未考查过病毒相关知识的全国Ⅲ卷,在2020年其病毒相关试题也占了6.67%。进一步研究发现,与“新型冠状病毒”相关的题型均为选择题,习题难度低,目的在于让学生关注并参与到社会热点问题中的生物学议题,掌握新冠病毒的传播方式及其有效的防控手段,体现了全国卷对社会热点问题的重视。以《新课标》为指导,结合自身一线教师的经验,梳理了人教版教材中新增的“社会热点”,给出了利用社会热点问题开展中学生物教学(包括新课,专题复习课)案例,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教学策略:注重研究《新课标》,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注重教材内容,融入社会热点;注重课堂各教学环节,灵活运用社会热点;注重高考题研究,注意社会热点引起的考查变化。期望本研究可以为广大的一线生物教育工作者提供有价值的教学参考,共同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同时也希望这一研究成为提高教师研究水平的新方向。
二、高考化学STS试题的回顾及思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高考化学STS试题的回顾及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工程伦理教育的关键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注释表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问题工程”的频发引起人们对工程伦理的广泛关注 |
1.1.2 工程伦理教育是工程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
1.1.3 我国工程伦理教育机遇与挑战并存 |
1.2 研究内容 |
1.3 研究框架 |
1.3.1 章节安排 |
1.3.2 研究方法 |
1.3.3 技术路线 |
1.4 研究创新点 |
2 文献综述 |
2.1 关键概念解读 |
2.1.1 伦理与道德的辨析 |
2.1.2 工程伦理的内涵 |
2.2 工程伦理教育的现实演绎:基于系统文献综述法的分析 |
2.2.1 研究方法 |
2.2.2 工程伦理教育的目标(Q1) |
2.2.3 工程伦理的教学策略(Q2) |
2.2.4 工程伦理教育效果的评估手段(Q3) |
2.2.5 工程伦理教育效果的影响因素(Q4) |
2.2.6 本节述评 |
2.3 中国工程伦理教育研究的主题聚类:基于文献计量的分析 |
2.3.1 文献计量方法概述 |
2.3.2 资料收集 |
2.3.3 共词分析 |
2.3.4 共词网络分析 |
2.3.5 多维尺度分析 |
2.3.6 本节述评 |
2.4 文献述评 |
3 工程伦理教育关键机制的构成 |
3.1 扎根理论研究设计 |
3.1.1 扎根理论研究方法与流程 |
3.1.2 资料采集 |
3.2 工程伦理教育关键机制的理论结构 |
3.2.1 开放式编码 |
3.2.2 主轴式编码 |
3.2.3 选择性编码 |
3.2.4 理论饱和度检验 |
3.2.5 本节小结 |
3.3 工程伦理教育关键机制的实现路径 |
3.3.1 微观维度的培养机制:以认知发展为指导再造教育要素 |
3.3.2 中观维度的协同机制:以协同优势为指导赋能中介对象 |
3.3.3 宏观维度的情境机制:以现象学为指导调适多元场域 |
3.4 本章小结 |
4 工程伦理教育关键机制的案例分析 |
4.1 案例研究方法概述 |
4.2 培养机制的案例分析 |
4.2.1 知识生成:聚焦伦理教育知识建构者的职能重构 |
4.2.2 具身认知:创设面向真实世界的“开放式”学习情境 |
4.2.3 学习进阶:用“全周期”课程序列搭建学生认知发展的阶梯 |
4.2.4 伦理体验:强化解决工程伦理现实困境的实践基质 |
4.2.5 案例分析讨论 |
4.3 协同机制的案例分析 |
4.3.1 工程社团在工程伦理教育中的作用 |
4.3.2 政府在工程伦理教育中的作用 |
4.3.3 案例分析讨论 |
4.4 情境机制的案例分析 |
4.4.1 美英的工程伦理教育场域:职业主义催化的路径选择 |
4.4.2 德国的工程伦理教育场域:对技术负责的民族传统 |
4.4.3 法国的工程伦理教育场域:“消解”在精英工程师的培养中 |
4.4.4 中日的工程伦理教育场域:“二元构造”下的层序互补 |
4.4.5 案例分析讨论 |
5 我国工程伦理教育关键机制实施现状的评估 |
5.1 调研对象 |
5.2 评估指标体系的建构 |
5.2.1 评估指标体系的层次结构 |
5.2.2 初始评估指标的选取 |
5.2.3 问卷设计与预测试 |
5.3 现状的实证评估 |
5.3.1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权重赋值 |
5.3.2 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综合评价 |
5.4 结果与讨论 |
5.4.1 我国工程伦理教育关键机制实施现状的评估结论 |
5.4.2 延伸讨论:我国工程伦理教育面临的潜在障碍 |
5.5 本章小结 |
6 完善我国工程伦理教育关键机制的对策建议 |
6.1 工程伦理教育关键机制的规范性审视 |
6.1.1 合理性的审视 |
6.1.2 合规律性的审视 |
6.2 细化培养机制,在供需对接上实现动态平衡 |
6.3 强化协同机制,丰富工程伦理教育的治理手段 |
6.4 深化情境机制,适应我国工程伦理教育的发展阶段和独特需求 |
7 研究结论与展望 |
7.1 主要研究结论 |
7.2 研究局限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访谈提纲 |
附录2 评估问卷 |
附录3 评估指标赋权表 |
附录4 弗吉尼亚理工大学课程大纲 |
附录5 弗吉尼亚大学课程大纲 |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主要科研成果 |
(5)基于STSE理念的高中化学主题教学研究 ——以“化学反应与能量”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英文摘要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的背景 |
1.1.1 STSE理念是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 |
1.1.2 STSE理念与新课程标准相吻合 |
1.1.3 主题教学是落实STSE理念的重要途径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现状 |
1.3.1 STSE理论的研究现状 |
1.3.2 主题教学的研究现状 |
1.3.3 已有的研究启示 |
1.4 研究设计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4.3 研究思路 |
第2章 研究的理论基础 |
2.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2.2 人本主义理论 |
2.3 学习迁移理论 |
2.4 情境认知理论 |
第3章 高中化学教学现状调查 |
3.1 问卷调查的设计 |
3.1.1 调查目的 |
3.1.2 调查对象 |
3.1.3 问卷设计 |
3.2 问卷实施情况 |
3.3 调查结果与讨论 |
3.3.1 学生问卷调查分析 |
3.3.2 教师问卷调查分析 |
3.4 结论 |
第4章 基于STSE理念的主题教学原则与教学模式 |
4.1 基于STSE理念的主题教学原则 |
4.1.1 遵循化学课程标准的原则 |
4.1.2 师生共同参与的原则 |
4.1.3 与现实社会紧密联系的原则 |
4.2 基于STSE理念的主题教学模式 |
4.2.1 确定主题 |
4.2.2 确定教学目标 |
4.2.3 开展主题教学活动 |
4.2.4 设定评价标准 |
4.3 结论 |
第5章 基于STSE理念的主题教学实践研究 |
5.1 实验目的 |
5.2 选择“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原因 |
5.3 实验时间 |
5.4 实验对象 |
5.5 实验案例 |
5.5.1 “燃料的价值” |
5.5.2 “氢氧燃料电池的应用” |
5.5.3 “氯碱工业” |
5.6 教学实验结果分析 |
5.6.1 成绩分析 |
5.6.2 教师和学生访谈 |
5.7 结论 |
第6章 结束语 |
6.1 研究结论 |
6.2 主要存在问题与建议 |
6.2.1 主要存在问题 |
6.2.2 建议 |
6.3 反思与不足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学生调查问卷 |
附录2:教师调查问卷 |
附录3:教师和学生的访谈问题 |
附录4:教学实践测试题 |
致谢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着)及科研情况 |
(6)基于STSE教育理念的高中生物学教学设计的探索 ——以高中生物学教材必修一、二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目的 |
三、研究意义 |
四、研究现状 |
五、研究对象 |
六、研究思路及方法 |
第二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一、概念界定 |
二、理论基础 |
第三章 高中生物学对STSE教育的要求与教材分析 |
一、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对STSE教育的要求 |
二、人教版必修一和必修二模块旧、新教材中STSE内容比较研究 |
三、2016年-2020年全国卷(生物)STSE试题分析 |
第四章 STSE教育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实施现状 |
一、调查综述 |
二、问卷调查的结果 |
三、落实STSE教育的建议 |
第五章 STSE教育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实施方式 |
一、实施STSE教育的教学原则 |
二、STSE教育在高中生物学课堂的实施方式 |
第六章 融入STSE教育理念的高中生物学教学设计及实践研究 |
一、实验目的 |
二、实验设计 |
三、实验结果 |
第七章 研究结论及不足 |
一、研究结论 |
二、研究不足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
附录二 |
附录三 |
附录四 |
附录五 |
附录六 |
附录七 |
致谢 |
作者简介 |
导师评阅表 |
(7)素养导向的高考化学试题分析研究 ——以2020年高考化学试题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问题提出 |
2 文献综述 |
2.1 高考试题编制的研究 |
2.1.1 知识立意的高考化学试题命制 |
2.1.2 科学素养导向的高考化学试题命制 |
2.1.3 核心素养导向的高考化学试题命制 |
2.2 PISA测评 |
2.3 TIMSS测评 |
3 研究目标与内容 |
3.1 研究目标 |
3.2 研究内容 |
3.2.1 核心素养下试题编制思路的澄析 |
3.2.2 2020 年高考化学试题全国卷分析框架的构建 |
3.2.3 2020 年高考化学试题全国卷(I、II、III)的分析比较 |
4 理论基础 |
4.1 化学核心素养 |
4.2 科学素养导向的分析框架 |
4.2.1 PISA科学素养测评框架 |
4.2.2 TIMSS科学素养测评框架 |
5 研究设计与实施 |
5.1 研究流程 |
5.2 研究方法 |
5.3 研究对象 |
5.4 研究工具 |
6 资料分析与结果 |
6.1 高考试题题型统计 |
6.2 不同情境下的典型题目分析 |
6.3 试题内容分析 |
6.3.1 2020 年高考化学试题全国卷I |
6.3.2 2020 年高考化学试题全国卷II |
6.3.3 2020 年高考化学试题全国卷III |
6.4 研究结果 |
6.4.1 2020 年高考化学全国卷I试题分析 |
6.4.2 2020 年高考化学全国卷II试题分析 |
6.4.3 2020 年高考化学全国卷III试题分析 |
6.4.4 2020 年高考化学全国卷I、II、III试题比较 |
7 结论与建议 |
7.1 结论 |
7.2 实践建议 |
8 研究反思 |
8.1 研究局限 |
8.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水平划分 |
附录2 学业质量水平划分 |
附录3 2020 年全国卷化学试题 |
致谢 |
(8)高中化学教学中渗透STSE教育理念的实践研究 ——以《化学反应原理》教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新时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
1.1.2 课程标准对渗透STSE教育理念的要求 |
1.1.3 教学现状的启示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意义、研究方法 |
1.3.1 研究意义 |
1.3.2 研究方法 |
第2章 相关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2 相关理论基础 |
2.2.1 建构主义理论 |
2.2.2 人本主义理论 |
2.2.3 情境认知理论 |
第3章 高中化学STSE教育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
3.1 调查目的 |
3.2 调查问卷设计 |
3.3 调查结果及问题分析 |
3.3.1 问卷信效度分析 |
3.3.2 问卷结果与分析 |
3.4 调查总结 |
第4章 渗透STSE教育理念的《化学反应原理》教学设计 |
4.1 《化学反应原理》教材中STSE教学内容统计与分析 |
4.1.1 《化学反应原理》教材中STSE教学内容统计 |
4.1.2 《化学反应原理》教材中STSE教学内容分析 |
4.2 高考试题中的STSE内容分析 |
4.3 STSE教学设计策略 |
4.3.1 注重新授课教学 |
4.3.2 实验过程强化STSE教育理念 |
4.3.3 开展STSE第二课堂 |
4.3.4 习题中渗透STSE教育理念 |
第5章 渗透STSE教育理念的《化学反应原理》教学实践 |
5.1 实验目的 |
5.2 实验对象 |
5.3 实验过程 |
5.4 教学实践案例 |
5.5 实验结果分析 |
5.5.1 基于学生成绩的分析 |
5.5.2 基于访谈结果的分析 |
5.6 研究结论 |
第6章 研究反思与展望 |
6.1 反思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STSE教育在高中《化学反应原理》教学中的渗透现状调查(学生问卷) |
附录2 STSE教育实践后访谈提纲 |
致谢 |
读硕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9)基于“素养为本”的高中化学教学策略及高考试题分析的研究 ——以《有机化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1.1 新课程改革 |
1.1.2 新高考改革 |
1.1.3 化学选科现状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 |
1.4.1 文献分析法 |
1.4.2 比较分析法 |
1.4.3 问卷调查法 |
1.4.4 课堂观察法 |
1.4.5 访谈法 |
1.5 文献综述 |
1.5.1 新课程改革 |
1.5.2 新高考改革 |
1.5.3 化学教学策略 |
第2章 核心概念辨析及理论基础 |
2.1 核心概念辨析 |
2.1.1 教学策略 |
2.1.2 化学核心素养 |
2.2 理论基础 |
2.2.1 行为主义理论 |
2.2.2 建构主义理论 |
2.2.3 深度学习理论 |
2.2.4 STSE教育理念 |
2.2.5 多元智能理论 |
第3章 有机化学在高考中的呈现形式分析 |
3.1 新高考背景下化学考试变革的分析 |
3.1.1 试卷结构的变革 |
3.1.2 试卷内容变革 |
3.2 高考有机化学题型特点 |
3.2.1 有机化学在高考中各题型分值比例 |
3.2.2 高考有机化学题型和呈现方式 |
3.2.3 高考有机化学背景的用语 |
3.3 高考有机化学考查内容 |
3.3.1 高考有机化学考查内容 |
3.3.2 学科核心素养在高考有机题目中的呈现 |
第4章 基于“素养为本”的高中有机化学教学策略研究及实践 |
4.1 高中有机化学教学的特点 |
4.2 有机化学教学策略的研究 |
4.2.1 确立目标,理解有机化学的内容 |
4.2.2 宏微结合,形成“结构决定性质,性质体现结构”的观念 |
4.2.3 开展实验教学,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
4.2.4 提出问题,启发学生化学思维 |
4.2.5 教学模式多元化,打造高效课堂 |
4.2.6 构建知识网络,掌握类比推移的能力 |
4.3 有机化学教学实践的研究 |
4.3.1 《烃、同分异构体的书写》教学设计及实践 |
4.3.2 《甲烷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及实践 |
4.3.3 “素养为本”在高中有机化学教学中实践反思 |
第5章 有机化学相关问卷调查 |
5.1 高中生化学同分异构体知识测试卷(学生问卷) |
5.2 高中有机化学学习情况调查问卷(学生问卷) |
5.3 《烃、同分异构体的书写》教学实践反馈问卷(学生问卷) |
5.4 有机化学教学现状调查问卷(教师问卷) |
5.5 学生访谈 |
5.5.1 学生访谈结果记录 |
5.5.2 学生访谈结果分析 |
第6章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高中生化学同分异构体知识测试卷(学生问卷) |
附录2 有机化学学习现状调查问卷(学生问卷) |
附录3 《烃、同分异构体的书写》教学实践反馈问卷(学生问卷) |
附录4 有机化学教学现状调查问卷(教师问卷) |
附录5 学生访谈问题列表 |
致谢 |
(10)基于全国卷生物高考试题分析探索如何利用社会热点问题开展中学生物学教学 ——以病毒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核心概念的界定 |
1.2 社会热点问题与生物高考 |
1.3 利用社会热点问题开展中学生物学教学研究现状 |
1.4 研究意义 |
1.5 研究内容 |
1.6 研究方法 |
第2章 近5年全国卷社会热点(以病毒为例)的相关生物试题分析 |
2.1 与热点“病毒”相关试题的分值比例分析 |
2.2 与热点“病毒”相关试题的考查内容分析 |
第3章 利用社会热点问题开展中学生物学教学案例 |
3.1 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中的社会热点 |
3.2 利用社会热点问题开展中学生物学教学案例 |
第4章 对策与建议 |
4.1 注重研究《新课标》,关注社会热点问题 |
4.2 注重教材内容,融入社会热点 |
4.3 注重课堂各教学环节,灵活运用社会热点 |
4.4 注重高考题研究,注意社会热点引起的考查变化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四、高考化学STS试题的回顾及思考(论文参考文献)
- [1]工程伦理教育的关键机制研究[D]. 李恒. 浙江大学, 2021(01)
- [2]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渗透STS教育的教学案例研究[D]. 焦静雯. 黄冈师范学院, 2021
- [3]基于STSE教育理念的高中化学复习课教学设计与实践[D]. 王晓雨. 鲁东大学, 2021
- [4]STSE融合化学史促进学生批判性思维发展的实践研究 ——以元素化合物为例[D]. 赵凤. 西华师范大学, 2021
- [5]基于STSE理念的高中化学主题教学研究 ——以“化学反应与能量”为例[D]. 胡嘉欣. 江西师范大学, 2021(09)
- [6]基于STSE教育理念的高中生物学教学设计的探索 ——以高中生物学教材必修一、二为例[D]. 王洁. 石河子大学, 2021
- [7]素养导向的高考化学试题分析研究 ——以2020年高考化学试题为例[D]. 李兴月. 曲阜师范大学, 2021
- [8]高中化学教学中渗透STSE教育理念的实践研究 ——以《化学反应原理》教学为例[D]. 尹丹丹. 喀什大学, 2021(11)
- [9]基于“素养为本”的高中化学教学策略及高考试题分析的研究 ——以《有机化学》为例[D]. 王悦. 西南大学, 2021(01)
- [10]基于全国卷生物高考试题分析探索如何利用社会热点问题开展中学生物学教学 ——以病毒为例[D]. 白云. 西南大学, 20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