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针刺麻醉膝关节半月板摘除术440例临床小结(论文文献综述)
李辉斌[1](2013)在《针药结合提高骶尾部痛阈的下丘脑镇痛机理研究》文中提出目的:前期研究已根据中医针刺镇痛原理,结合肛门直肠疾病手术仅要求肛门会阴麻醉的特点,探寻针药相结合的麻醉方法,通过减少骶管麻醉药物使用剂量,降低麻醉后的各种并发症。本研究通过建立骶尾部炎症痛大鼠模型,观察骶尾部痛敏分数变化,探讨针药结合(刺激腰俞、长强二穴)是否通过影响前阿黑皮素(POMC),β-内啡肽(β-EP)的生成释放达到麻醉镇痛的效果,为肛门直肠疾病手术针药结合麻醉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40只,体重180-220g,随机分为4组:模型组、药物组、电针组、针药结合组。各组大鼠于左侧腹股沟近肛门侧皮下注射完全弗氏佐剂(CFA)50μl,注射CFA后第1天注射部位局部出现红肿热痛,制成单侧骶尾部炎性痛模型,测定痛敏分数,与治疗后再次测定痛敏分数做比较。第2天各组分别予不同处理,针药结合组:腰俞穴、长强穴共注入50g/L利多卡因溶液2.5ml/kg,用XS-998B穴位电针仪给予以上穴位电刺激,频率为2/100HZ,疏密波,初始电流为1mA,每10min增加1mA,至3mA为止,共30min;电针组:仅给予腰俞、长强二穴与针药结合组相同的电刺激;药麻组:腰俞、长强二穴共注入50g/L利多卡因溶液5ml/kg;模型对照组:不做处理,仅作模拟捆绑动作。操作完成后采用ELISA法检测下丘脑和血清中POMC、β-EP蛋白含量。结果:1.治疗后,各治疗组大鼠痛敏分数较模型组明显提高,针药结合组麻醉镇痛效果最好(P<0.05),药物组与电针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2.治疗后,各组大鼠下丘脑、血清POMC和β-EP含量显着提高,针药结合组含量明显高于其他三组(P<0.05),药物组与电针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表明针刺与麻醉药物都可以引起中枢镇痛,针药结合效果则优于单独使用电针或药物。针药结合可激活中枢阿片肽系统,促进POMC、β-EP的生成与释放,达到镇痛作用。为今后骶尾部手术提供新的麻醉方法及理论依据。
金晓飞[2](2012)在《兔膝骨关节炎膝关节韧带生物力学改变及针刀松解法干预的研究》文中指出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 OA)是全球范围内极为常见的一种骨关节病,因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对患者生活、家庭及社会产生重要的影响而备受医疗机构的关注。2000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宣布2000-2010年为防治骨关节炎的十年,我国也于2002年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华医学会共同宣布2002-2012年为“中国骨骼与关节健康十年”。膝关节是骨关节炎的好发部位,临床以膝关节疼痛、僵硬、活动受限为主要特征。临床针刀医生应用《针刀医学》中关于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的力平衡机理治疗该病取得较好的疗效,也有研究者从经筋理论和力学平衡角度对针刀松解法进行了探讨和研究,但生物力学基础实验研究方面的进展甚微。本课题依托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针刀松解法基础研究》和北京中医药大学在读研究生自主课题《兔膝骨性关节炎膝关节韧带的生物力学改变及针刀松解法干预的研究》,通过动物实验探讨针刀松解法治疗KOA的力学平衡机制,为验证针刀医学力平衡理论提供实验依据。研究目的本研究主要从中医经筋“束骨利关节”的理论角度出发,结合《针刀医学》对KOA的认识(力学平衡失调理论),研究内侧副韧带、外侧副韧带和髌韧带的力学变化在KOA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同时通过针刀松解法干预,研究其通过改变韧带力学而起到调整力学平衡的作用,并分析其治疗机理。研究方法将6月龄健康新西兰兔(雌雄各半)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和针刀松解组,应用左后肢伸直位固定制动法(Vidman法)制备KOA模型。针刀松解组于造模结束1周后开始进行治疗干预,每周干预1次,共干预三周。治疗前后分别观察兔膝关节的行为学指标;大体观察各组关节软骨和滑膜的病理表现;光镜和电镜观察各组兔软骨切片的病理表现;应用Bose Electro Force3300疲劳试验机收集内侧副韧带、外侧副韧带和髌韧带的拉伸、蠕变、应力松弛等的生物力学数据,最后分别对以上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研究结果1行为学改变:模型组和针刀松解组Lequesne MG评分分值治疗前统计无差别(p>0.05),治疗后和治疗前后计分差值有差异(p<0.05)。针刀松解法有效的改善了兔KOA关节疼痛、活动度、肿胀和步态。2大体观察:空白组关节软骨透明,呈蓝白色,色泽明亮无裂纹及软骨缺损,关节液量较少,质地清澈透明,滑膜色泽淡红,无水肿充血表现。模型组关节软骨明显失去原有光泽,呈灰白色不透明,可见龟裂甚至缺损,关节边缘纤维性粘连,滑膜增生明显,关节液量明显增多,且呈泡沫状,浑浊,部分关节有骨赘形成。针刀松解组软骨颜色淡白,色泽较亮,有的可见龟裂,滑膜增生明显减轻,未见明显充血,关节液量较正常组稍多。根据彭太平法组织病理学分级进行评分,经统计分析,针刀松解组和模型组评分有显着差异(p<0.01)。针刀松解法对关节周围韧带、滑膜、关节囊、关节液的改善优于模型组。3光境观察:空白组兔膝关节股骨软骨厚度正常,软骨表面光滑,细胞排列整齐,形态正常,基质无退变,潮线完整清晰,无血管翳生成。模型组软骨表面不光滑,表层软骨细胞稀少,细胞排列明显不规则,层次紊乱,有时可见剥脱缺损深达潮线,软骨细胞巢居,潮线模糊或见双重潮线,部分软骨有血管通过和血管翳生成。针刀松解组软骨细胞排列整齐,潮线清晰,软骨表层比较光滑,未见血管翳形成。对切片按照Mankin去进行评分,三组评分总体差别有显着差异(P<0.01)。两两比较针刀松解组的软骨损伤程度优于模型组(P<0.01),与空白组比较有差异(P<0.05)。针刀松解法对软骨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但未达到正常水平。4电镜观察:空白组软骨细胞呈卵圆形,细胞表面有细长突起,胞体及胞膜完整,胞质内可见丰富的细胞器,核内染色质分布均匀,胞内有大量粗面内质网,基质中胶原纤维排列整齐;模型组软骨细胞明显固缩、部分溶解坏死,外形不规则,细胞周晕消失,核膜不明显,表面微绒毛突起减少,胞质内细胞器凝成高电子密度的片状物不易分辨,可见数个脂滴存在;针刀松解组软骨细胞的各种细胞器丰富,细胞核形态正常,胞质丰富,染色质较均匀,细胞表面突起基本消失,胞内有大量粗面内质网,胞质中有空泡出现,细胞周围胶原纤维部分断裂。从软骨细胞微观形态方面,针刀松解组也起到了一定的调节作用。5内侧副韧带的力学实验结果:从拉伸力学测试中可以看出,三组最大应力、最大应变、最大位移和弹性模量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两两比较,针刀松解组最大应力和模型组之间有显着差异(P<0.01),与空白组之间有差异(P<0.05),模型组和空白组之间差异显着(P<0.01);针刀松解组最大应变与模型组和空白组比较都有差异(P<0.05),模型组和空白组之间有差异(P<0.05);针刀松解组最大位移优于模型组(P<0.05),与空白组之间无差异(P>0.05),模型组和空白组之间有差异(P<0.05);针刀松解组弹性模量与模型组和空白组比较都无差异(P=0.053),模型组和空白组之间有差异(P<0.05)。从结果可以看出KOA模型组MCL拉伸力学特性有很大的改变,而针刀松解法可以有效改善这种拉伸力学特性。在蠕变和应力松弛测试中,分别绘制MCL的20分钟蠕变和应力松弛曲线,并对实验数据进行拟合,得出拟合曲线,从曲线的趋势可以看出,模型组的蠕变和应力松弛曲线与空白组比较有很大差异,而针刀松解组的应力松弛和蠕变曲线与空白组几乎重合;三组比较应力松弛率差异显着(P<0.01),蠕变率无差异(P>0.05)。两两比较针刀松解组应力松弛率和模型组之间差异显着(P<0.01),与空白组之间无差异(P>0.05),模型组和空白组之间差异显着(P<0.01)。从结果可以看出KOA模型应力松弛发生了变化,而针刀松解法可以有效恢复应力松弛特性。从应力松弛和蠕变曲线上也可以看出对韧带的粘弹性特性有比较好的调整。6外侧副韧带的力学实验结果:在拉伸力学测试中,三组最大应力、最大应变和弹性模量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三组最大位移差异不显着(P=0.198)。两两比较,针刀松解组最大应力和模型组之间有差异(P<0.05)与空白组之间无差异(P<0.05),模型组和空白组之间有差异(P<0.05);针刀松解组最大应变与模型组之间有差异(P<0.05),与空白组之间无差异(P>0.05),模型组和空白组之间有差异(P<0.05);针刀松解组弹性模量与模型组之间有差异(P<0.05),与空白组之间无差异(P>0.05),模型组和空白组之间差异显着(P<0.01)。从结果可以看出模型组LCL拉伸力学特性有一定的改变,而针刀松解法可以有效改善这种拉伸力学特性。在LCL的20分钟蠕变和应力松弛测试中,针刀松解组和空白组的曲线比较接近,而和模型组的曲线差异很大;三组之间应力松弛率和蠕变率有显着差异(P<0.01),两两比较针刀松解组应力松弛率与模型组和空白组比较都有显着差异(P<0.01),模型组和空白组之间差异显着(P<0.01);针刀松解组蠕变率和模型组之间有差异(P<0.05),和空白组之间无差异(P>0.05),模型组和空白组之间差异显着(P<0.01)。从结果可以看出KOA模型应力松弛和蠕变都有所变化,而针刀松解法可以有效恢复LCL的粘弹性特性。7髌韧带的力学实验结果:在拉伸力学测试中,三组最大应力、最大位移和弹性模量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而最大应变无差异(P>0.05)两两比较,针刀松解组最大应力和模型组之间有差异(P<0.05),与空白组之间有显着差异(P<0.01),模型组和空白组之间差异显着(P<0.01);针刀松解组最大位移与模型组之间无差异(P>0.05),与空白组之间有显着差异(P<0.01),模型组和空白组之间有差异(P<0.05);针刀松解组弹性模量与模型组和空白组比较都有显着差异(P<0.01),模型组和空白组之间差异显着(P<0.01)。从结果可以看出模型组髌韧带拉伸力学特性有一定的改变,而针刀松解法可以有效改善这种拉伸力学特性。通过髌韧带20分钟的蠕变和应力松弛的测试也可以看出,针刀松解组应力松弛和蠕变曲线处于空白组和模型组之间,但更接近于正常组的曲线。从应力松弛率和蠕变率的分析看,三组之间应力松弛率和蠕变率有差异,针刀松解组应力松弛率和模型组之间有差异(P<0.05),与空白组之间无差异(P>0.05),模型组和空白组之间差异显着(P<0.01)。针刀松解组蠕变率和模型组之间有差异(P<0.05),与空白组之间无差异(P>0.05),模型组和空白组之间差异极显着(P<0.01)。从结果可以看出KOA模型髌韧带应力松弛和蠕变都有所变化,而针刀松解法可以有效恢复其应力松弛和蠕变的粘弹性特性。研究结论我们认为关节力学平衡失调是KOA发病机制中的重要环节,而韧带力学的异常改变有可能是关节力学平衡失调的原因或结果之一,因此对韧带力学进行调节以改变关节力学平衡失调可能是干预KOA的有效途径。针刀治疗KOA恰恰在于对膝关节韧带的松解。韧带一旦得到松解,骨关节炎发病机制的恶性循环就可以打破。同时,关节力学平衡的改善,通过软骨细胞的力学信号的转导,调节细胞内基因表达,最终导致关节软骨自身的修复。
上海第二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伤骨科[3](1977)在《针刺麻醉膝关节半月板摘除术440例临床小结》文中研究指明 从1968年到1976年底,共进行针麻膝关节半月板手术440例,成功率97.3%,其中优、良级共393例,占89.1%。目前针麻下做膝关节半月板手术,已经成为常规麻醉方法。也是我们骨科针麻手术接待外宾参观的主要病种之一,在1976年期间共做45例。临床资料分析 1.病员多数为青壮年,年龄最大54岁,最小15岁,男性占多数。其中内侧半月板
郝健英[4](1977)在《背部穴在针麻中的应用(综述)》文中研究说明 一、背部穴的分布情况 (一) 脏腑俞穴是五脏六腑之气输注于背部的一些特定穴位。由于背部俞穴对脏腑影响较大,通过针刺、艾灸、按压和注入药物于背部穴位,可调整功能,治疗五脏六腑的病症,在临床上获得良好的效果。背部俞穴都位于足太阳膀胱经第一侧线,即脊柱正中旁开一寸五分,其上下排列与脏腑位置高低顺序基本一致,即脏腑在上者背部俞穴位置也高,脏腑在下者背部俞穴位置也低。
天津医院针麻组[5](1974)在《针刺麻醉应用于四肢脊柱手术临床小结》文中提出 我院自1972年来开展针麻下四肢骨科手术240余例。为了不断总结经验,提高针麻临床效果,现将一年来重点采用神经干刺激方法进行手术的100例小结如下。一、临床资料 100例中,男55例,女45例。最小年龄6岁,最大66岁。术后功能恢复佳,未见神经麻痹的临床表现。临床效果:成功率46%。急症手术与选择性手术针麻效果无显着差异。手术部位及结果见表一。
二、针刺麻醉膝关节半月板摘除术440例临床小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针刺麻醉膝关节半月板摘除术440例临床小结(论文提纲范文)
(1)针药结合提高骶尾部痛阈的下丘脑镇痛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
1. 肛门直肠手术麻醉进展 |
1.1 硬膜外麻醉 |
1.2 蛛网膜下腔麻醉 |
1.3 局麻 |
1.4 全麻 |
1.5 骶管麻醉 |
1.6 现代肛肠手术麻醉的不足 |
2. 针刺麻醉(镇痛)研究进展 |
2.1 中医理论对疼痛及针刺镇痛的认识 |
2.2 现代医学对针刺镇痛原理的认识与研究 |
3. 针药结合麻醉的临床应用 |
3.1 针刺-复合硬膜外麻醉 |
3.2 针药复合全麻 |
3.3 针刺-复合局麻 |
3.4 针药复合麻醉在肛肠手术中的应用 |
4. 肛肠科围手术期疼痛处理的研究概况 |
4.1 镇痛方式 |
4.2 镇痛药物 |
5. 前期针刺复合骶麻临床应用 |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1.1 实验动物 |
1.2 筛选大鼠和分组 |
1.3 实验试剂和器材、仪器 |
1.4 建立骶尾部炎症痛大鼠模型 |
1.5 痛敏分数测定 |
1.6 治疗方法 |
1.7 再次测定热痛敏分数 |
1.8 下丘脑、血浆标本处理及POMC和β-EP蛋白含量测定 |
2. 统计分析 |
3. 结果 |
3.1 大鼠炎症疼痛的形成 |
3.2 痛敏分数变化 |
3.3 下丘脑、血清POMC含量测定 |
3.4 下丘脑、血清β-内啡肽(β-EP)测定 |
3.5 结论 |
第三部分 讨论 |
1. 大鼠CFA炎性疼痛模型的建立 |
2. 针刺麻醉中电针参数选择 |
3. 针刺麻醉穴位的选择 |
4. 电针增强POMC、β-EP生成释放的意义 |
5. 小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在国内外发表的论文目录 |
致谢 |
附录 |
(2)兔膝骨关节炎膝关节韧带生物力学改变及针刀松解法干预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文献综述一 膝关节韧带生物力学的研究现状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二 KOA模型的研究现状 |
1 诱发性或实验性模型 |
2 自发性模型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三 针刀干预KOA的临床和实验研究 |
1 针刀干预KOA的临床研究 |
2 针刀治疗KOA的实验研究 |
参考文献 |
小结 |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
前言 |
技术路线图 |
实验一 针刀松解法对兔膝骨关节炎内侧副韧带生物力学的影响 |
1 材料和方法 |
1.1 实验材料 |
1.1.1 实验动物 |
1.1.2 实验器械及仪器 |
1.1.3 实验试剂 |
1.2 实验方法 |
1.2.1 动物分组及饲养 |
1.2.2 分组处理 |
1.2.3 兔膝关节行为学观察 |
1.2.4 兔膝关节大体观察 |
1.2.5 关节软骨光境观察 |
1.2.6 内侧副韧带取材及力学测试 |
1.3 数据统计 |
2 结果 |
2.1 兔膝关节行为学观察结果 |
2.2 兔膝关节大体观察结果 |
2.2.1 兔膝关节大体观察结果 |
2.2.2 彭太平法组织病理学分析结果 |
2.3 关节软骨光镜观察结果 |
2.3.1 关节软骨光镜观察结果 |
2.3.2 Mankin评分结果 |
2.4 内侧副韧带力学指标测试结果 |
2.4.1 内侧副韧带拉伸试验结果 |
2.4.1.1 实验数据的获得 |
2.4.1.2 内侧副韧带试样拉伸试验结果 |
2.4.2 内侧副韧带蠕变和应力松弛结果 |
2.4.2.1 内侧副韧带应力松弛曲线 |
2.4.2.2 内侧副韧带蠕变曲线 |
2.4.2.3 内侧副韧带应力松弛率和蠕变率比较 |
实验二 针刀松解法对兔膝骨关节炎外侧副韧带和髌韧带生物力学的影响 |
1 材料和方法 |
1.1 实验材料 |
1.1.1 实验动物 |
1.1.2 实验器械及仪器 |
1.1.3 实验试剂 |
1.2 实验方法 |
1.2.1 动物分组及饲养 |
1.2.2 分组处理 |
1.2.3 兔关节软骨电镜观察 |
1.2.4 外侧副韧带和髌韧带取材及力学测试 |
1.3 数据统计 |
2 结果 |
2.1 关节软骨电镜结果 |
2.2 外侧副韧带力学指标测试结果 |
2.2.1 外侧副韧带拉伸试验结果 |
2.2.1.1 实验数据的获得 |
2.2.1.2 外侧副韧带试样拉伸试验结果 |
2.2.2 外侧副韧带蠕变和松弛结果 |
2.2.2.1 外侧副韧带应力松弛曲线 |
2.2.2.2 外侧副韧带蠕变曲线 |
2.2.2.3 外侧副韧带应力松弛率和蠕变率比较 |
2.3 髌韧带力学指标测试结果 |
2.3.1 髌韧带拉伸试验结果 |
2.3.1.1 实验数据的获得 |
2.3.1.2 髌韧带拉伸试验结果 |
2.3.2 髌韧带蠕变和松弛结果 |
2.3.2.1 髌韧带应力松弛曲线 |
2.3.2.2 髌韧带蠕变曲线 |
2.3.2.3 髌韧带应力松弛率和蠕变率比较 |
第三部分 讨论 |
1 韧带力学变化在关节软骨的退变中起重要作用 |
2 针刀松解法治疗KOA的优势在于对力学平衡的调整 |
3 力学平衡理论是经筋理论的继承和发扬 |
3.1 经筋理论概述 |
3.2 经筋理论在膝部病变及KOA治疗上的指导意义 |
3.3 针刀松解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中医经筋理论的应用和发挥 |
4 外周力学平衡的改善通过力学信号的转导发挥治疗作用 |
参考文献 |
结论 |
附图 |
大体观察图片 |
光镜下HE染色观察 |
电镜观察 |
致谢 |
个人简历 |
四、针刺麻醉膝关节半月板摘除术440例临床小结(论文参考文献)
- [1]针药结合提高骶尾部痛阈的下丘脑镇痛机理研究[D]. 李辉斌.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3(04)
- [2]兔膝骨关节炎膝关节韧带生物力学改变及针刀松解法干预的研究[D]. 金晓飞.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2(12)
- [3]针刺麻醉膝关节半月板摘除术440例临床小结[J]. 上海第二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伤骨科. 针刺研究, 1977(04)
- [4]背部穴在针麻中的应用(综述)[J]. 郝健英. 哈医大学报, 1977(02)
- [5]针刺麻醉应用于四肢脊柱手术临床小结[J]. 天津医院针麻组. 天津医药, 197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