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伤性截瘫患者褥疮的防治

外伤性截瘫患者褥疮的防治

一、损伤性截瘫患者褥疮的防治(论文文献综述)

蔡志威[1](2019)在《区域性创伤性脊髓损伤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郑州市3家医院2013-2017年区域性创伤性脊髓损伤(Traumatic Spinal Cord Injury,TSCI)住院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降低脊髓损伤发病率、减少住院时间、提高治疗效果及优化社会医疗资源等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调查郑州市3家三甲医院在2013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收治住院的创伤性脊髓损伤患者病历资料。调查并记录的变量包括:医院名称、性别、年龄、婚姻、职业、基础病、致伤原因、脊髓损伤平面、ASIA评分、损伤严重程度、住院日期、住院天数、治疗方式、SLIC/TLICS评分、手术方式、手术时间、失血量、合并损伤、并发症、出院后是否康复,死亡人数及死因等。纳入标准:1.符合创伤性脊髓损伤诊断标准;2.损伤时年龄在15岁及以上;3.病历资料及影像学资料完整。病历资料由两名研究人员与第三方流行病学专业研究人员共同收集,严格核对资料无误后录入EXCEL登记表,并应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统计TSCI患者病例资料2471例。其中,农村与城市患者比例为3.9:1。男性患者为1845例(74.7%),女性患者为626例(25.3%),男女比例为2.9:1。平均年龄为49.2±14.2岁。职业中最多的为农民与工人,占比分别为42.0%、25.1%。致伤原因主要为跌倒(35.5%),其次为高坠(32.0%)和交通事故(22.1%)。在脊髓损伤节段中,颈髓损伤患者最多(1574例),占比为63.7%,其次为胸髓522例(21.1%)。按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分级,最多见的是ASIA D级(39.1%)、其次为ASIAA级(37.9%)、ASIA C级(13.4%)和ASIA B级(9.6%)。损伤严重程度中最多见的为不完全性四肢瘫(37.2%)。77.3%的患者伴有其它合并伤,以椎体骨折最多见,占比为69.9%,其次为胸部损伤(18.3%)。22.1%的患者在住院期间出现并发症,常见的并发症主要为呼吸系统疾病(15.3%)及泌尿系统疾病(7.8%)。在本次调查研究中,1918名患者采用手术治疗,占比为77.6%,573名患者采用保守治疗,占比为23.2%。平均住院天数为25.0±30.4天。在骨科住院期间有29例患者死亡,其中23例因颈髓损伤导致呼吸衰竭死亡、4例为多器官功能衰竭致死、2例为心脏骤停致死。【结论】目前,我国区域性或全国性的脊髓损伤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开展较少。在本次调查研究中,跌倒、高处坠落和交通事故是脊髓损伤主要致伤原因。年龄、职业、致伤原因等对脊髓损伤部位、ASIA评分、损伤程度、合并伤和并发症有一定影响。青年人群的主要致伤原因为交通事故,中年人群的主要致伤原因为高坠,老年人群的主要致伤原因为跌倒。呼吸系统疾病是创伤性脊髓损伤患者住院期间最常见的并发症,也是早期死亡的常见原因。出院后直接转康复科治疗患者所占比例较少。本研究可为调整郑州地区脊髓损伤防治措施、优化社会医疗资源配置提供依据,以便更好的降低脊髓损伤的发生及进一步规范脊髓损伤诊疗体系。

李利青[2](2019)在《MEBT/MEBO影响创面蛋白质合成和血管生成促进体表慢性难愈合创面修复的作用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1.观察皮肤再生医疗技术(Moist exposed burn therapy/Moist exposed burn ointment,MEBT/MEBO)促进体表慢性难愈合创面(简称“慢创”)愈合的药效作用。2.观察MEBT/MEBO对体表慢性难愈合创面组织的苏木精-伊红染色(HE)染色病理形态学的改善作用;并观察全层皮肤愈合过程中,其真皮再生模式及与表皮层、基底膜层再生的关系。3.探究MEBT/MEBO干预PI3K/Akt/mTOR信号通路调控创面蛋白质合成促进体表慢性难愈合创面愈合的修复机制。4.探讨MEBT/MEBO作用IGF-1/PI3K/Akt信号通路调控创面血管生成促进慢创修复的机制。方法:1.将1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24只、对照组(急性全层皮肤缺损组)34只和体表慢性难愈合创面组102只,慢性难愈合创面组(全层皮肤缺损+注射醋酸氢化可的松)造模成功后再随机分为模型组34只、贝复新组(阳性对照组)34只和MEBT/MEBO组34只。并同时于第3、7、14 d取创面组织。各组分别干预治疗后,观察创面愈合情况,记录统计创面愈合时间;于干预治疗后第3 d、7 d和14 d固定焦距拍照创面计算愈合率。HE染色法观察病理学改变、PAS染色法观察创面基底膜层的生长情况。提取第3、7、14 d创面组织总RNA和蛋白,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PI3K、Akt(S473)、mTOR(Ser2448)、p70 S6K(Thr389)、4E BP1(Thr37/46)的mRNA和蛋白转录及表达水平。2.145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21只、对照组31只和慢创组93只,慢创组造模成功后再随机分为模型组、贝复新组和MEBT/MEBO组各31只,于干预治疗后第3 d、7 d和14 d取创面组织。碱性水浸泡法扫描电子显微镜技术(SEM)观察创面组织愈合过程中真皮全层再生过程。提取第3 d、7 d和14 d创面组织,分离上清液,ELISA法检测IGF-1含量;提取创面组织总RNA和蛋白,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PI3K、Akt(S473)、eNOS(S1177)、VEGFR2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1.与模型组比较,MEBT/MEBO组显着缩短大鼠创面愈合时间和提高创面愈合率(P<0.01)。2.造模及干预治疗14 d后,MEBT/MEBO组大鼠创面组织HE染色的病理学形态学改善明显优于模型组。3.MEBT/MEBO组、模型组大鼠创面组织HE染色结果:MEBT/MEBO组第7 d见不成熟的表皮层与真皮浅层的生长,第14 d,表皮细胞及乳头层真皮更趋成熟、完整;而模型组的生长比MEBT/MEBO组晚、同时段比较无MEBT/MEBO组理想。两组PAS染色结果:MEBT/MEBO组第7 d时尚未见PAS阳性带的出现,及至第14 d,可见一条较明显的断续的基底膜层附着于表皮之下、乳头层之上;模型组第14 d仍未见故基底膜层生长或生长很不连续。两组SEM结果:随着时间的推移,MEBT/MEBO组真皮乳头层、网状层先后再生,MEBT/MEBO组第7 d开始见乳头层纤维组织生长,第14 d时见网状层纤维组织生长;慢性组同时段均无MEBT/MEBO组理想。4.干预治疗后第3、7、14 d,各组大鼠创面组织PI3K、Akt(S473)、mTOR(Ser2448)、p70 S6K(Thr389)、4E BP1(Thr37/46)的mRNA、蛋白水平均呈现升高-降低、第7 d最高的表现,第7 d天组间差异最大。各组大鼠创面组织PI3K、Akt(S473)、mTOR(Ser2448)、p70 S6K(Thr389)、4E BP1(Thr37/46)的mRNA、蛋白水平在第3、14 d组间分别同时段比较:模型组、对照组分别与空白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或无统计学差异(P<0.05、P>0.05);模型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或无统计学意义(P<0.05、P>0.05);贝复新组、MEBT/MEBO组分别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或无统计学意义(P<0.05、P>0.05)。第7 d:模型组与空白组比较,结果有或无统计学意义(P<0.05、P>0.05)、对照组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贝复新组、MEBT/MEBO组分别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干预治疗后第3、7、14 d,各组大鼠创面组织IGF-1的Elisa定量和PI3K、Akt(S473)、eNOS(S1177)的mRNA和蛋白水平均呈现升高-降低、第7 d最高的表现(VEGFR2逐渐递增、第14 d最高),第7 d组间差异最大。各组大鼠创面组织IGF-1的Elisa定量和PI3K、Akt(S473)、eNOS(S1177)、VEGFR2的mRNA、蛋白水平在第3、14 d组间分别同时段比较:模型组、对照组分别与空白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或无统计学差异(P<0.05、P>0.05);模型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或无统计学差异(P<0.05、P>0.05);贝复新组、MEBT/MEBO组分别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或无统计学意义(P<0.05、P>0.05)。第7 d:模型组、对照组分别与空白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贝复新组、MEBT/MEBO组分别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MEBT/MEBO对体表慢性难愈合创面有较显着的缩短愈合时间、提高愈合率的药效学作用。2.MEBT/MEBO对体表慢性难愈合创面的组织病理形态学的炎性细胞、成纤维细胞、血管新生、皮肤附属器,创面真皮全层生长,基底膜层生长等二维及三维形态学改变均有较明显的改善作用。3.创面组织真皮的乳头层、网状层有着不同的再生模式。真皮乳头层的再生与表皮的再生密切关联。基底膜的生发可能是表皮层同浅层真皮相互作用的终结果。创面愈合中,表皮最先爬覆,真皮乳头层随后生长,网状层生长较乳头层慢,基底膜的形成是在表皮层同浅层真皮均形成之后开始的。MEBT/MEBO组能较理想地促进创面愈合中皮肤全层的生长。4.MEBT/MEBO可较显着促进慢性难愈合性创面的修复,其作用机制可能是:MEBT/MEBO激活PI3K/Akt/mTOR信号通路,促进大量与愈合相关的蛋白质合成,从而加快大鼠慢创的愈合。5.MEBT/MEBO促创面愈合机制,可能与其干预IGF-1/PI3K/Akt信号通路调控创面新生血管生成、加快创面的愈合速度有关。

原琴琴[3](2017)在《康复训练联合甲强龙治疗对大鼠脊髓挫伤后神经功能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研究康复训练联合甲强龙(methylpredisolone,MP)治疗对大鼠脊髓挫伤后组织形态学和运动功能的恢复效果,观察其对胶质瘢痕形成和神经再生的作用,并与MP单一治疗比较,深入全面探讨康复训练影响脊髓挫伤后神经功能恢复的机制,寻求最佳的康复训练方案,以期为今后开展有效的临床康复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1健康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Sham组、Model组、MP组、MP+Ex组,采用PinPointTM精密皮质撞击器制备大鼠脊髓挫伤模型。伤后30 min尾静脉注射MP(30mg·kg-1·BW)。术后第1周起,MP+Ex组施予跑台训练,有规律地持续6周。利用Harris氏HE染色法结合Luxol固蓝染色观察损伤组织的形态学改变;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和PCR技术检测Nogo受体(NgR)和硫酸软骨素蛋白多糖(CSPGs)的蛋白表达和基因水平。2将健康成年SD大鼠实验动物跑台上适应性训练6天,然后随机分为Sham组、Model组、MP组、MP+Ex组,制备大鼠脊髓挫伤模型。伤后30 min尾静脉注射MP(30mg·kg-1·BW)。术后第1周起,MP+Ex组进行6周有规律的康复训练。应用TreadScan步态分析系统评价各组大鼠伤后1、2、4、6周的步态行为学特征;采用PCR和Western-blot技术检测各组大鼠脊髓挫伤后1、2、3、5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mRNA和蛋白的表达;伤后6周时,分别通过NeuN染色法和TUNEL染色法检测神经元存活情况和损伤区域神经细胞凋亡,并观察损伤部位星形胶质细胞中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阳性表达情况和检测GFAP mRNA水平。结果:1康复训练联合MP治疗可明显减轻组织溃变程度和增加残余髓鞘面积(P<0.05),而且显着降低NgR和CSPGs的免疫阳性区域面积及其mRNA相对表达量(P<0.05)。2(1)Model组大鼠术后后肢出现明显运动功能障碍,与单一MP药物治疗相比较,康复训练联合MP治疗能显着改善后肢跨步时间、脚印面积、步长、摆动时间、正常步序比及最小纵向偏差(P<0.05);(2)与Model组相比,MP组BDNF mRNA含量及蛋白水平仅在1周时明显升高(P<0.05),而MP+Ex组在伤后1、2、3、5周均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并且在2、3周时BDNF mRNA和蛋白水平均较Model组上升更为显着(P<0.01);(3)康复训练联合MP治疗对神经元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P<0.05),同时在损伤中心±3mm及±5mm处MP+Ex组神经元存活数量较之MP组显着增多(P<0.05)。伤后6周,Model组灰质后角有大量TUNEL阳性细胞表达,MP+Ex治疗可显着抑制TUNEL阳性细胞表达的增加(P<0.05)(4)康复训练联合MP治疗可以降低GFAPmRNA表达及蛋白含量(P<0.05),抑制星型胶质细胞的活化。药物治疗1周后适当的介入康复训练对SCI的治疗发挥有益的效果,并且随着时间的延长疗效优势更加凸显,2-3周的治疗效果为最佳。结论:康复训练联合MP治疗可以有效促进大鼠SCI后神经功能的恢复和重建,且疗效优于单一MP冲击治疗。这种联合疗法适宜长期使用,其主要机制可能是通过减少髓鞘脱失、抑制胶质瘢痕的形成,同时上调BDNF的表达,减轻神经元的凋亡,改善神经再生的微环境和运动功能,促进受损的脊髓修复和再生。

颜娟,张宏宇[4](2011)在《预防截瘫患者褥疮发生的护理对策》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预防截瘫患者褥疮发生的护理对策。方法对26例截瘫患者在临床护理上关键是做好"五勤":勤翻身、勤擦洗、勤按摩、勤整理、勤更换等护理工作。结果 26例截瘫患者通过我们精心护理,无一例褥疮发生。结论预防截瘫患者褥疮的发生,做好早期预防护理工作十分重要,精心而合理的临床护理是防止截瘫患者发生褥疮的有效措施。

张维明,樊均明,冯锐,陈其伟,马泽伦,刘述静,万能力,伍尚平,宋明珠,苏白海,王桂书[5](2008)在《截瘫伴肾脏损害的危险因素》文中研究说明目的:了解慢性截瘫患者合并肾脏损害的发生率,引起肾脏损害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与回顾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查阅原始记录、问卷调查、现场查体和相关的实验室检查收集截瘫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家族史、合并症及生化方面的指标,计算每位患者的肾小球滤过率(GFR)。将GFR 1~3期各为一组、4~5期各为一组,分别为RF1~RF4组,对各组指标进行比较。结果:84例中达到GFR 3~5期者达44例,占52.38%。RF4组截瘫病程明显长于其他组(P<0.05),FR4组糖尿病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组(P<0.05),血糖水平也明显高于其余三组(P<0.05);FR3组和FR4组高血脂病程明显长于其余两组(P<0.05);FR3组和FR4组肺部感染发生率高于其余两组(P均<0.05);褥疮和活动性褥疮的数目与肾脏损害关系较为密切(P<0.05);RF3组和RF4组尿路结石的病程明显长于其他两组(P<0.05);各组蛋白尿的多少有统计学差异,蛋白尿越多肾脏损害越重(P<0.05);各组尿检红细胞数量有统计学差异,肾脏损害越重尿检红细胞越多(P<0.05);而各组在截瘫病因、截瘫程度、泌尿道手术史、肾脏病家族史、高血压史、尿路感染、生活行为习惯(如饮食、吸烟、饮酒、运动锻炼等)、肾毒性药物使用史、神经原膀胱、冠心病等方面差异不大。结论:慢性截瘫病人肾脏损害发生率高,肾脏损害的发生与截瘫病程、糖尿病、高血脂、肺部感染、尿路结石、褥疮和蛋白尿、血尿等有一定关系,临床应对危险因素加以控制。

崔琴娥[6](2008)在《外伤性截瘫患者褥疮护理问题与对策》文中研究表明褥疮是外伤性截瘫患者常见的并发症,自1998年以来,我科共收治了22例外伤性截瘫患者,通过观察,发现在截瘫的特殊时期,如创伤后营养状况下降、接受手术治疗后或在大便失禁时等更容易发生褥疮。从而给患者和家属带来极大的痛苦和心理、经济负担,患者甚至因并发感染危及生命。针对我院外伤致截瘫患者在褥疮护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与对策进行分析研究,现报告如下。

管勇[7](2008)在《脊髓损伤运动员营养与医学护理需求》文中研究表明运用文献综述法将近10余年国内外有关脊髓损伤运动员合理膳食与医学护理的文献加以总结,并提出相应建议。合理膳食部分包括:脊髓损伤运动员能量需求与钙的补充两方面内容。医学护理部分主要包括:脊髓损伤运动员褥疮的防治,泌尿系统疾病的防治,排便障碍与管理,肌肉痉挛的防治等四方面内容。

钟贵彬[8](2007)在《脊神经吻合重建脊髓损伤后弛缓性膀胱排尿功能的实验与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第一部分脊髓损伤患者流行病学调查与康复训练指导【目的】更好了解脊髓损伤患者机体功能情况,特别是膀胱功能情况,并对脊髓损伤患者的康复训练给与正确指导。【方法】随机抽取上海市67名脊髓损伤患者作为志愿者,以图表形式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除基本情况以外,着重对大小便情况、尿路感染、褥疮情况以及康复锻炼等情况进行调查,其中需要通过仪器检查,则由课题组的研究人员陪同进行,这些项目包括血、尿常规检验、肾功能、B超等,其他情况则通过问卷形式完成。【结果】脊髓损伤好发于青壮年,平均年龄为45.7岁;男性占68.7%,女性占31.3%,男性多于女性;外伤占64.2%,是脊髓损伤的主要原因;胸腰段损伤占50.7%,是主要的脊髓损伤部位;仅有7.5%的患者进行较为系统的功能锻炼,有77.6%的患者未进行任何项目的功能锻炼;脊髓损伤后排尿功能障碍非常普遍,并常常导致肾功能障碍,严重影响着截瘫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寿命。仅16.4%曾接受医生指导进行膀胱训练,未进行膀胱功能训练者占68.7%,因此我们迫切需要加强脊髓损伤患者膀胱功能训练。【结论】通过调查和分析,我们提出了综合功能训练为主,包括运动功能训练、膀胱功能训练及防褥疮训练等方面,并发症防治、辅助用具和家庭无障碍建设并重,由医生、康复工作者、残疾人工作者、工程技术人员、残疾人本人和家属共同努力,才能实现脊髓损伤患者的真正康复。第二部分脊神经吻合重建脊髓损伤后弛缓性膀胱人工反射弧的动物模型建立和远期功能研究【目的】探索利用脊髓圆锥损伤平面以上正常的脊神经根与骶神经根吻合重建膀胱神经反射通路,恢复脊髓圆锥损伤后膀胱排尿功能。【方法】对犬骶神经根进行解剖学研究,并将Beagle犬L6前根近端与S2前根远端在硬膜内显微吻合,经一段时间的轴突再生后,建立新的膀胱反射弧。神经缝合术后8个月,在制成脊髓圆锥损伤模型前后,分别进行神经电生理、膀胱肌电图及尿流动力学等远期功能研究。【结果】犬的骶神经根解剖与人类不同,犬共有3对骶神经根,以S1和S2较粗,直径在1.3mm左右,S3较细,直径在0.6mm左右。犬的泌尿系统器官主要由S1~S3脊髓节段和神经根支配,3对骶神经根对膀胱尿道的支配效能各有不同,其中S1神经根主要支配尿道括约肌,对膀胱逼尿肌的作用较少;而S2神经主要支配膀胱逼尿肌,对尿道作用较少。Beagle犬脊神经吻合术后8个月电刺激截瘫前和截瘫后2条犬左侧L6后根、神经吻合口,均可在吻合口远端记录到运动诱发电位,其波形和波幅相似;尿流动力学检查可见,当刺激开始时膀胱内压迅速上升,而腹内压增加幅度较小,刺激停止后膀胱内压迅速下降,证实膀胱内压升高是由于电刺激脊神经吻合处引起逼尿肌收缩而致。【结论】利用脊髓损伤平面以上正常的脊神经根与骶神经根吻合能重建新的膀胱神经反射通路,并使膀胱低级反射中枢上移。第三部分脊神经吻合重建SCI后弛缓性膀胱人工反射弧的HRP逆行示踪及形态学研究【目的】为了进一步探索膀胱反射弧重建的机理,为膀胱排尿中枢上移提供初步证据,我们利用辣根过氧化物酶( horseradish peroxidase,HRP)逆行示踪的方法,结合组织学方法,对通过运动神经纤维长入副交感神经纤维实现膀胱神经再支配的神经形态学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将Beagle犬L6前根近端与S2前根远端在硬膜内显微吻合,经过轴突再生后,建立膀胱新的神经反射通路。神经缝合术后8个月,在破坏脊髓圆锥制成截瘫模型后,进行辣根过氧化物酶逆行示踪检查,吻合口的再生神经纤维光镜观察及膀胱壁组织HE染色,脊髓尼氏染色等方法观察。【结果】HRP逆行示踪显示实验侧的L6脊髓节段前角中发现HRP标记的大神经元细胞;吻合口L6前根再生的神经纤维已通过L6与S2神经根吻合端;膀胱壁细胞排列整齐、紧密,均未见明显的萎缩退变;脊髓尼氏染色显微镜下观察,可见脊髓损伤区的神经元、神经胶质细胞内尼氏体淡染,尼氏体数量明显减少甚至消失。【结论】从形态学上证实了通过L6与S2神经前根吻合建立新的膀胱神经反射通路,同时膀胱排尿中枢由骶髓上移。脊髓圆锥损伤平面以上的躯体运动神经轴突可长入膀胱平滑肌内副交感神经节细胞,并由此传递躯体反射冲动致膀胱平滑肌。第四部分脊神经吻合重建脊髓损伤后弛缓性膀胱排尿功能的临床研究【目的】临床研究脊神经吻合重建膀胱神经反射通路,恢复脊髓圆锥损伤所致弛缓性膀胱的排尿功能。【方法】根据ASIA标准选择脊髓圆锥损伤所致弛缓性膀胱患者,利用T10或T11前根与S2神经前根通过腓肠神经桥接缝合的方法,对临床7例脊髓圆锥损伤所致弛缓性膀胱的患者行单侧T10/T11与S2神经前根经腓肠神经移植吻合,经一定时间轴突再生后,通过尿流动力学、尿检及排尿情况等检测膀胱排尿功能。【结果】根据神经生长速度和神经再生长度,手术后T10或T11神经与S2神经经腓肠神经移植吻合后轴突再生所需要的时间较长,因此手术后随访时间较长。本组7例病例,2例较早开展的膀胱功能重建手术,1例女性患者在术后18个月后恢复排尿功能,每次排尿量可达到300~400毫升,能自行控制排尿,无尿潴留及尿失禁情况发生,残余尿为10~30毫升左右,尿流动力学显示排尿完全是由膀胱逼尿肌的收缩引发。另1例男性患者现术后随访4年,术前曾行膀胱造漏,术后指导行膀胱功能训练,但由于该患者出院后未能坚持膀胱功能训练,一直依赖膀胱造漏,术后4年随访膀胱功能无恢复。其余5例仍处于随访期。【结论】通过脊神经吻合重建新的膀胱反射弧,能恢复SCI患者排尿功能,实现自控性排尿。

吴翠华,谢留英[9](2004)在《截瘫患者皮肤护理38年护理实践与研讨》文中研究表明为保护截瘫患者的皮肤完整 ,预防褥疮的发生 ,用能够抬高床头与床尾的支架床、海棉垫心的床垫、坐气垫、水垫、定时变换体位、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加强营养等方法 ,可以使已发生褥疮的部位全部治愈后无新的褥疮发生。从而可得出以下结论 :海绵床垫、气垫、水垫有较好的缓冲作用 ,不会对皮肤直接造成伤害 ,而清洁干燥、定时变换体位、加强营养又是避免局部长期受压、保持良好血液供应、增加皮肤抵抗力、预防褥疮的重要方法。

张春菊[10](2003)在《预防骨科高危患者发生褥疮的护理》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褥疮是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组织营养缺乏,从而使皮肤失去正常的功能、组织坏死而引起的溃疡,是护理工作中的一大难题,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各医院收治的危重、老年病人中有不少病人在院外就已并发了严重的褥疮,入院

二、损伤性截瘫患者褥疮的防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损伤性截瘫患者褥疮的防治(论文提纲范文)

(1)区域性创伤性脊髓损伤流行病学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符号说明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
1 研究资料和方法
    1.1 研究资料
    1.2 研究方法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人口学资料
    2.2 致伤原因
    2.3 损伤平面
    2.4 损伤严重程度
    2.5 合并伤
    2.6 治疗方法与花费
    2.7 并发症
    2.8 病死率与死因
3 讨论
    3.1 人口学资料分析
    3.2 损伤原因与地域、年龄关系分析
    3.3 损伤平面与致伤原因关系分析
    3.4 损伤严重程度与地域、致伤原因及损伤平面关系分析
    3.5 合并伤与致伤原因关系分析
    3.6 治疗方法分析
    3.7 并发症与损伤平面关系分析
    3.8 病死率与死因分析
4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综述 创伤性脊髓损伤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2)MEBT/MEBO影响创面蛋白质合成和血管生成促进体表慢性难愈合创面修复的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1.中医学对慢性皮肤溃疡的认识
        1.1 中医学对慢性皮肤溃疡的认识源流
        1.1.1 中医学对“脱疽”病的认识
        1.1.2 中医学对“臁疮”病的认识
        1.1.3 中医学对“褥疮”病的认识
        1.1.4 当代医家对慢性难愈性皮肤溃疡的认识与界定
        1.2 中医学对慢性皮肤溃疡病因病机的认识
        1.2.1 古代医家对慢性皮肤溃疡病因病机的认识
        1.2.2 当代医家对慢性皮肤溃疡病因病机的认识
        1.3 中医学对慢性皮肤溃疡的治疗
        1.3.1 中医学对慢性皮肤溃疡的治疗原则
        1.3.2 现代中医名家论治的独特经验
        1.3.3 现代中医学对慢性皮肤溃疡治法的应用
        1.3.4 中医药湿润暴露疗法/湿润烧伤膏(MEBT/MEBO)外治体表慢性皮肤溃疡
        1.3.5 中医学的其他特色疗法
    2.西医学对体表慢性难愈合性创面的认识
        2.1 定义
        2.2 流行病学
        2.3 病因
        2.4 疾病分类
        2.5 西医学对慢性难愈性创面的治疗
        2.5.1 基础治疗
        2.5.2 一般治疗
    3.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难愈性创面
        3.1 西医手术法联合中医药
        3.2 西医非手术法联合中医药
    4.小结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一)MEBT/MEBO促进体表慢性难愈合创面蛋白质合成的机制研究
        1.实验材料
        1.1 动物来源
        1.2 饲养条件
        1.3 主要药物
        2.实验方法
        2.1 动物造模
        2.2 动物分组与干预治疗
        2.3 标本采集与处理
        Ⅰ MEBT/MEBO促进体表慢性难愈合创面愈合的药效作用研究
        1.观察指标及检测方法(创面的一般情况,愈合时间,愈合率)
        2.结果
        2.1 肉眼观察各组大鼠体表创面愈合的一般情况
        2.2 各组大鼠创面愈合时间比较
        3.讨论
        Ⅱ MEBT/MEBO改善体表慢性难愈合创面组织二维形态学改变的作用研究
        A.苏木精-伊红染色(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HE)观察病理形态学改变
        1.实验材料
        1.1 主要试剂
        1.2 主要仪器
        2.实验方法
        3.结果
        B.糖原染色法(PeriodicAcid-Schiffstain,PAS)观察皮肤创面愈合过程中基底膜生长情况改变
        1.实验材料
        1.1 实验材料
        1.2 主要仪器
        2.实验方法
        3.结果
        4.讨论
        Ⅲ MEBT/MEBO干预PI3K/Akt/mTOR信号转导途径促进体表慢性难愈合创面蛋白质合成的机制研究
        1.实验材料
        1.1 主要试剂
        1.2 主要仪器
        1.3 其他耗材
        2.实验方法
        2.1 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PCR)法检测PI3K/Akt/mTOR信号转导途径相关因子的mRNA表达
        2.2 Western blot法检测PI3K/Akt/mTOR信号转导途径相关蛋白表达
        2.3 统计学方法
        3.结果
        3.1 PI3K-Akt-mTOR信号通路相关指标m RNA表达情况
        3.2 PI3K-Akt-mTOR信号通路相关分子蛋白表达情况
        4.讨论
    (二)MEBT/MEBO促进体表慢性难愈合创面血管生成的机制研究
        1.实验材料
        1.1 动物来源
        1.2 饲养条件
        1.3 主要药物
        2.实验方法
        2.1 动物造模
        2.2 动物分组与干预治疗
        2.3 标本采集与处理
        Ⅰ 碱性水浸泡法扫描电镜(scanelectronicmicroscopy,SEM)观察皮肤创面愈合过程真皮全层生长模式的三维形态学改变
        1.实验材料
        1.1 主要试剂
        1.2 主要仪器
        1.3 其他耗材
        2.实验方法
        3.结果
        4.讨论
        Ⅱ MEBT/MEBO干预IGF-1/PI3K/Akt信号转导途径促进体表慢性难愈合创面血管生成的机制研究
        1.实验材料
        1.1 主要试剂
        1.2 主要仪器
        1.3 其他耗材
        2.实验方法
        2.1 ELISA检测大鼠创面肉芽组织IGF-1含量表达
        2.2 Realtime-PCR法检测IGF-1/PI3K/Akt信号信号转导途径相关mRNA表达
        2.3 WB法检测IGF-1/PI3K/Akt信号信号转导途径相关蛋白表达
        3.结果
        3.1 各组大鼠创面肉芽组织匀浆中IGF-1水平比较
        3.2 PI3K/Akt/eNOS信号通路相关因子mRNA表达情况
        3.3 各组大鼠创面组织PI3K、p-Akt、p-eNOS、VEGFR2蛋白表达情况
        4.讨论
参考文献
创新性成果与局限性
全文结论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项目、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致谢

(3)康复训练联合甲强龙治疗对大鼠脊髓挫伤后神经功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康复训练的方式
        1.3.2 SCI并发症的康复治疗
        1.3.3 康复训练治疗SCI的生物学机制
        1.3.4 总结与展望
第2章 康复训练联合甲强龙治疗对大鼠脊髓挫伤后瘢痕形成的影响
    2.1 实验材料
        2.1.1 药品与试剂
        2.1.2 溶液配制
        2.1.3 实验仪器
        2.1.4 实验动物
    2.2 实验方法
        2.2.1 实验分组
        2.2.2 模型制备
        2.2.3 术后护理
        2.2.4 康复训练
        2.2.5 组织取材
        2.2.6 组织形态学观察
        2.2.7 PCR检测
        2.2.8 图像采集
        2.2.9 统计学分析
    2.3 结果
        2.3.1 常规病理学观察
        2.3.2 髓鞘固蓝染色
        2.3.3 NgR和 CSPGs免疫组化染色
        2.3.4 NgR mRNA和 CSPGs mRNA的表达
    2.4 讨论
第3章 康复训练联合甲强龙治疗对大鼠脊髓挫伤后神经再生的影响
    3.1 实验材料
        3.1.1 药品与试剂
        3.1.2 溶液配制
        3.1.3 实验仪器
        3.1.4 实验动物
    3.2 实验方法
        3.2.1 适应性训练
        3.2.2 实验分组
        3.2.3 模型制备
        3.2.4 术后护理
        3.2.5 康复训练
        3.2.6 步态分析
        3.2.7 组织取材
        3.2.8 PCR检测
        3.2.9 Western Blot检测
        3.2.10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3.2.11 TUNEL染色
        3.2.12 图像采集
        3.2.13 统计学分析
    3.3 结果
        3.3.1 行为学步态分析
        3.3.2 BDNF mRNA和蛋白的表达
        3.3.3 NeuN染色
        3.3.4 星形胶质细胞
        3.3.5 凋亡
    3.4 讨论
第4章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及所获荣誉
致谢

(4)预防截瘫患者褥疮发生的护理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 一般资料
2 护理对策
    2.1 定时翻身,减少局部受压时间
    2.2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2.3 缓解受压
    2.4 加强全身营养
    2.5 功能锻炼
    2.6 心理护理
3 结果
4 讨论

(5)截瘫伴肾脏损害的危险因素(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1 资料来源
    2 诊断标准
        2.1 肾脏损害的诊断标准
        2.2 高血压的诊断标准
        2.3 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2.4 冠心病的诊断标准
        2.5 高脂血症的诊断标准[3]
    3 方法
    4 统计学方法
结 果
    1 一般资料
    2 高血压与肾脏损害的关系
    3 糖尿病和肾脏损害的关系
    4 高血脂与肾脏损害的关系
    5 肺部感染与肾脏损害的关系
    6 尿路感染与肾脏损害的关系
    7 肾脏损害与褥疮的关系
    8 其他合并症与肾脏损害的关系
    9 肾脏损害与吸烟之间的关系
    10 饮酒与肾脏损害的关系
    11 饮食习惯与肾脏损害的关系
    12 各组尿液检查情况的比较
    13 运动锻炼对肾功能的影响
    14 肾毒性药物的应用史与肾脏损害的关系
讨 论

(6)外伤性截瘫患者褥疮护理问题与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2 护理问题
3 护理对策
    3.1 做好以人为本的亲情式护理服务
    3.2 加强营养, 调理饮食
    3.3 加强皮肤护理
    3.4 疼痛的护理
    3.5 大小便失禁的护理
4 讨论

(7)脊髓损伤运动员营养与医学护理需求(论文提纲范文)

1 SCI运动员的特殊营养需求
    1.1 能量的需求与摄入
    1.2 骨质疏松与补钙
2 SCI运动员的医学护理需求
    2.1 褥疮的防治
        2.1.1 褥疮的定义
        2.1.2 褥疮的防治
    2.2 泌尿系统疾病的防治
    2.3 排便障碍与管理
        2.3.1 大便失禁的管理
        2.3.2 便秘的管理 SCI造成的排便障碍在临床上分为:
        2.3.3 培养良好的排便习惯 SCI运动员应该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
        2.3.4 合理膳食改善排便障碍
    2.4 肌肉痉挛的治疗
        2.4.1 冷疗法治疗肌肉痉挛
        2.4.2 热疗法治疗肌肉痉挛
        2.4.3 功能性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肌肉痉挛
        2.4.4 肌肉痉挛的药物治疗
3 结 语

(8)脊神经吻合重建脊髓损伤后弛缓性膀胱排尿功能的实验与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第一部分 脊髓损伤患者流行病学调查与康复训练指导
    引言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脊神经吻合重建脊髓损伤后弛缓性膀胱人工反射弧的动物模型建立和远期功能研究
    引言
    第一节犬骶神经根解剖学研究
        1 材料和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第二节脊神经吻合重建脊髓损伤后弛缓性膀胱人工反射弧的动物模型建立
        一预实验及实验改进
        1 材料和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二脊神经吻合重建脊髓损伤后弛缓性膀胱人工反射弧的动物模型建立
        1 材料和方法
        2 建立实验动物模型
        3 讨论
    第三节脊神经吻合重建脊髓损伤后弛缓性膀胱人工反射弧远期功能研究
        1 材料和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脊神经吻合重建脊髓损伤后弛缓性膀胱人工反射弧HRP 逆行示踪及形态学研究
    引言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部分 脊神经吻合重建脊髓损伤后弛缓性膀胱排尿功能的临床研究
    引言
    资料和方法
        1. 临床资料
        2. 脊髓损伤程度
        3.术前排尿情况及尿流动力学检测
        4. 手术设计原理
        5. 手术方法
        6. 术后远期观察
    典型病例
        1. 临床资料
        2. 手术方法
        3. 术后随访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研究总结
综述一 脊髓损伤后弛缓性膀胱的治疗
综述二 磁刺激重建脊髓损伤后排尿功能障碍的治疗进展
攻读博士期间情况简介
致谢

(9)截瘫患者皮肤护理38年护理实践与研讨(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2 患者单位的设置
    2.1 病床和床垫
    2.2 空调的安装
3 护理方法
    3.1 卧位时的护理
    3.2 坐位时的护理
    3.3 浴时浴后的护理
    3.4 室温调节和除湿工作
    3.5 合理膳食加强营养
4 讨论

四、损伤性截瘫患者褥疮的防治(论文参考文献)

  • [1]区域性创伤性脊髓损伤流行病学调查研究[D]. 蔡志威. 天津医科大学, 2019(02)
  • [2]MEBT/MEBO影响创面蛋白质合成和血管生成促进体表慢性难愈合创面修复的作用机制研究[D]. 李利青. 湖南中医药大学, 2019(02)
  • [3]康复训练联合甲强龙治疗对大鼠脊髓挫伤后神经功能的影响[D]. 原琴琴.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2017(02)
  • [4]预防截瘫患者褥疮发生的护理对策[J]. 颜娟,张宏宇. 临床医学工程, 2011(03)
  • [5]截瘫伴肾脏损害的危险因素[J]. 张维明,樊均明,冯锐,陈其伟,马泽伦,刘述静,万能力,伍尚平,宋明珠,苏白海,王桂书.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08(12)
  • [6]外伤性截瘫患者褥疮护理问题与对策[J]. 崔琴娥. 实用医技杂志, 2008(33)
  • [7]脊髓损伤运动员营养与医学护理需求[J]. 管勇. 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 2008(01)
  • [8]脊神经吻合重建脊髓损伤后弛缓性膀胱排尿功能的实验与临床研究[D]. 钟贵彬. 第二军医大学, 2007(03)
  • [9]截瘫患者皮肤护理38年护理实践与研讨[J]. 吴翠华,谢留英.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4(01)
  • [10]预防骨科高危患者发生褥疮的护理[J]. 张春菊.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 2003(04)

标签:;  ;  ;  ;  ;  

外伤性截瘫患者褥疮的防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