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红塔人的忧患意识(论文文献综述)
裴季壮[1](1999)在《红塔人的忧患意识》文中指出云南玉溪红塔山下的红塔集团,经过近40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亚洲第一、世界第五大烟草集团。从1989年起,她就扛起了全国工业企业税利大户十强的大旗。如今她的产销量已经有望进入世界企业500强的行列。但有人说,红塔集团的巅峰时期已过,它的未来将是生产萎缩、销量减少。面对这种形势,红塔集团董事长、总裁字国瑞,党委副书记高灿华,党委常委、副总裁李振国等,于1996年1月起陆续上任,红塔集团有了既懂科学
邱辉[2](2015)在《概念隐喻与心智模式 ——基于中国企业家话语语料库的批评隐喻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美国认知语言学家George Lakoff和英国哲学家Mark Johnson合着的《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1980)的正式出版,标志着隐喻开始从传统的辞格和语义研究转入到认知领域的研究中来。他们在论述中基于大量的案例研究提出了概念隐喻理论,指出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而且还是一种重要的认知机制,并且认为我们的概念系统是通过隐喻的方式建构的。在过去的三十多年中,概念隐喻理论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并在此基础上催生出不同的隐喻分析理论,如批评隐喻分析(Critical Metaphor Analysis)。批评隐喻分析是在概念隐喻的基础上结合批评话语分析与语料库手段,对真实话语文本进行分析的一种研究框架。批评隐喻分析已在多种不同的话语文本中得到实践,如政治话语、教育话语、经济话语、宗教话语等等。研究者通过分析不同文本中的概念隐喻,揭示了它们是如何影响话语和说话人的思维,以及话语背后的价值理念等问题。我们认为,批评隐喻理论还可以用来分析企业家话语社团中的共享心智模式。心智模式这个概念源于心理学,是指那些深深根植于我们头脑中的设想、概括或图片,它们不仅影响着我们如何理解周围的世界,还决定了我们如何采取行动。目前对企业家心智模式的研究主要来自于管理学和经济学等领域。他们主要关注的是企业家心智模式是如何形成的,以及它在企业发展与企业多元化战略决策中所发挥的作用等等。在研究方法上,通常以研究者的直觉把握和哲学思辨为主,缺乏实证研究和定量分析。在研究路径上,侧重于从企业家的行为中直接提炼精神,而不是从认知的角度通过寻找共享心智模式来提炼企业家的精神气质。然而,当前的研究鲜有从语言学的视角来探析中国企业家的共享心智模式。因此,我们着眼于该空白点,通过运用认知语言学、话语分析和语用学等不同语言学理论,借鉴语料库统计以及问卷调查等分析手段,来探究中国企业家话语社团的共享心智模式,试图为填补这一研究空白做出贡献。作为心智模式的重要构成部分,企业家的概念隐喻不但会影响到企业家对其所处环境和相关事物的概念化过程,而且还会影响企业家及其所带领的团队在特定情境下所做出的决策和行为。由于支配人们言语交际的概念系统与支配人们思想和行为的概念系统是相同的,所以语言就成了我们分析概念系统的重要途径。本研究认为:隐喻性语言可以反映出企业家心智模式中那些能够对现实世界进行预测和归因的价值观念。这些价值观念又如同我们的概念系统,会影响我们的行为。因此,本研究从企业家的话语隐喻切入,探析隐喻表达背后的概念隐喻,以支配性概念隐喻的寻找和确定来揭示企业家的心智模式。本文共分八章:第一章从总体上介绍了论文的选题缘起、研究问题、研究方法、研究语料、研究意义以及研究的整体框架。第二章对国内外批评隐喻分析进行研究综述,梳理了批评隐喻分析的理论基础与研究路径。第三章从整体上分析了中国企业家话语中的隐喻现象,通过支配性与辅助性概念隐喻的寻找和确定来探讨中国企业家在话语隐喻选择背后所传递的意识形态意义。第四章从个案的角度剖析了不同行业之间企业家概念隐喻的共性与个性。第五章对比分析了中西企业家话语中概念隐喻的异同及其原因。第六章对企业家不同概念隐喻的社会认同度进行了评估。第七章探讨了概念隐喻与企业文化之间的内在关联,从知识传播和知识管理的角度,指出概念隐喻在企业文化的建设与传播中所发挥的作用。第八章概述了本文的研究发现、创新之处以及研究的局限性与未来展望。本研究以定性分析为导向,以定量统计为支撑,在概念隐喻的基础上,结合批评隐喻分析和语料库语言学的方法,对中国企业家心智模式进行了归纳与论证,为中国企业家的心智模式研究开辟了一条新的路径,从而弥补了现有企业家心智模式研究方法的不足。此外,本研究所提炼的以概念隐喻为基础的企业家心智模式,不但有助于提高企业家在演说过程中的隐喻使用能力,推动企业内部文化理念的传播,还有助于促进跨国商务活动中企业家之间的相互理解与沟通。
张放[3](2010)在《企业品牌竞争力及其评价研究 ——以中国烟草行业为例》文中指出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国已进入品牌竞争时代。品牌竞争是以品牌为手段的市场竞争,是产品竞争发展到较高阶段的表现形式。品牌竞争为了达到提高市场占有率和获取垄断的利润的目的,既包涵了价格竞争,又包涵了非价格竞争,具体表现在企业资源——企业的人才、产品质量、技术、信息、服务、产品信誉等方面的竞争。品牌竞争的结果就会产生品牌竞争力的大小,品牌竞争力是企业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本文综合运用经济学、管理学、营销学、心理学、社会学、传播学等学科知识进行系统分析,采用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企业品牌竞争力进行研究。本文界定了品牌竞争力的内涵,特征及分类,探索了企业竞争力、核心竞争力和品牌竞争力的关联机理。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品牌竞争力又是核心竞争力的组成部分,亦是其表现形式。本文从品牌对象、品牌战略、品牌技术创新、品牌内路径、品牌外路径以及品牌环境等6个方面构建了评价企业品牌竞争力的指标体系。并在此基础上,采用调查研究和数理分析的方法,独特地从品牌产品的重要节点——生产者、消费者和零售商等三个视角设计评价指标的调查问卷并广泛获取信息,从而检验并修正了企业品牌竞争力的指标体系。本文构建了基于灰色关联分析法的评价模型来研究其的品牌竞争力,并设计了基于该原理的评价软件以期随时更新数据得到动态的品牌竞争力评价结果。实证研究方面,本文重点以武烟集团(即湖北中烟工业公司)为研究对象,构建了其品牌竞争力发展的SWOT矩阵,将之与其他五大型烟草公司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显示,上海烟草公司的在分值上遥遥领先,其品牌竞争力最强。湖南中烟的品牌竞争力分值以0.002的优势略高于湖北中烟,云南中烟位居第四,河南中烟和浙江中烟的品牌竞争力相当。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各大烟草公司在品牌传播等品牌投入产出的效应状况。最后本文从品牌管理、品牌理念、品牌文化、品牌质量、高效团队、信息及营销渠道、市场势力、技术创新、品牌投资、动态优势等12个方面构造了品牌竞争力的战略思路与发展对策。
王斌斌[4](2004)在《海南烟草:塑造富有生机活力的企业文化》文中研究说明 最近,海南省烟草专卖局党组提出了"企业文化建设是做精做强海南烟草,保持快速发展,提高海南烟草总体竞争实力的重要精神支柱"的发展思路。作为海南省税利大户之一的海南烟草业,在现阶段,构建以"内强素质,外塑形象"为核心的富有特色的发展战略支持型企业文化,对于全面推进海南烟草的可持续发展,为海南特区经济建设多做贡献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规范和经济
二、红塔人的忧患意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红塔人的忧患意识(论文提纲范文)
(2)概念隐喻与心智模式 ——基于中国企业家话语语料库的批评隐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缘起与研究问题 |
1.1.1 选题缘起 |
1.1.2 研究问题 |
1.2 研究方法与研究语料 |
1.2.1 研究方法 |
1.2.2 研究语料 |
1.3 研究意义 |
1.4 论文结构框架 |
第二章 批评隐喻分析的研究综述 |
2.1 批评隐喻分析的理论基础 |
2.1.1 概念隐喻理论 |
2.1.2 批评话语分析 |
2.1.3 语料库语言学 |
2.2 批评隐喻分析的研究路径 |
2.2.1 批评隐喻分析的实际应用 |
2.2.2 批评隐喻分析的一般路径 |
2.3 企业家话语的批评隐喻分析 |
2.3.1 隐喻的识别 |
2.3.2 隐喻的解读 |
2.3.3 隐喻的阐释 |
第三章 企业家话语隐喻与心智模式 |
3.1 语料库与数据统计 |
3.2 "做企业"隐喻 |
3.2.1 战争隐喻 |
3.2.2 旅行隐喻 |
3.2.3 体育隐喻 |
3.2.4 游戏隐喻 |
3.2.5 气候隐喻 |
3.3 "企业"隐喻 |
3.3.1 人体隐喻 |
3.3.2 物体隐喻 |
3.3.3 容器隐喻 |
3.4 混合隐喻 |
3.4.1 植物隐喻 |
3.4.2 亲情/养育隐喻 |
3.5 小结 |
第四章 企业家概念隐喻的行业比较 |
4.1 马云话语语料库中的隐喻 |
4.1.1 马云话语语料库概况 |
4.1.2 马云语料库与中国企业家语料库对比 |
4.2 任正非话语语料库中的隐喻 |
4.2.1 任正非话语语料库概况 |
4.2.2 任正非语料库与中国企业家语料库对比 |
4.3 马云与任正非话语语料库的对比分析 |
4.3.1 支配性隐喻对比 |
4.3.2 辅助性隐喻对比 |
4.4 小结 |
第五章 企业家概念隐喻的中西对比 |
5.1 中国企业家话语隐喻的特点 |
5.2 西方商务话语隐喻研究概览 |
5.3 企业家话语隐喻的中西对比 |
5.3.1 战争隐喻比较 |
5.3.2 旅行隐喻比较 |
5.3.3 体育隐喻比较 |
5.3.4 养育隐喻比较 |
5.4 小结 |
第六章 企业家概念隐喻的社会认同度 |
6.1 概念隐喻认同度调查的基本情况 |
6.2 企业家概念隐喻的总体认同度分析 |
6.3 不同群体员工的隐喻认同度比较 |
6.3.1 不同性别员工的隐喻认同度比较 |
6.3.2 不同年龄员工的隐喻认同度比较 |
6.3.3 不同学历员工的隐喻认同度比较 |
6.3.4 不同工龄员工的隐喻认同度比较 |
6.3.5 不同收入员工的隐喻认同度比较 |
6.4 小结 |
第七章 概念隐喻与企业文化的传播 |
7.1 企业文化与心智模式 |
7.1.1 企业文化的结构 |
7.1.2 心智模式的建构 |
7.1.3 心智模式与隐喻认知 |
7.2 概念隐喻与知识管理 |
7.2.1 组织知识的创造与传播 |
7.2.2 知识的创造:隐喻的使用 |
7.2.3 知识的传播:隐喻的扩散 |
7.3 概念隐喻与文化模因 |
7.3.1 文化模因与文化传播 |
7.3.2 隐喻的复制与传播 |
7.3.3 概念隐喻与企业文化 |
7.4 小结 |
第八章 结语 |
8.1 研究发现 |
8.2 创新之处 |
8.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企业员工调查问卷设计 |
作者简历及读博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3)企业品牌竞争力及其评价研究 ——以中国烟草行业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文献的回顾 |
1.2.2 国内文献的回顾 |
1.3 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 |
1.3.1 研究目标 |
1.3.2 研究方法 |
1.3.3 研究内容 |
第2章 竞争力与企业竞争力 |
2.1 竞争力的内涵及影响因素 |
2.1.1 竞争力的内涵 |
2.1.2 竞争力的影响因素 |
2.2 竞争力的形成机理 |
2.3 竞争力的研究方法 |
2.4 垄断企业竞争力分析 |
2.4.1 寡头企业竞争思想的选择 |
2.4.2 寡头企业竞争策略的选择 |
2.4.3 竞争策略的效应分析 |
2.5 企业核心竞争力分析 |
2.5.1 核心竞争力的内涵 |
2.5.2 核心竞争力的构成 |
2.5.3 核心竞争力的研究视角 |
2.6 本章小结 |
第3章 品牌及品牌竞争力 |
3.1 品牌的内涵与特征 |
3.1.1 品牌的内涵 |
3.1.2 品牌的特征 |
3.1.3 品牌与产品的区别 |
3.2 品牌分析的维度 |
3.2.1 品牌价值 |
3.2.2 品牌资产 |
3.2.3 品牌定位 |
3.2.4 品牌形象 |
3.2.5 品牌文化 |
3.2.6 品牌规划 |
3.2.7 品牌管理 |
3.3 品牌竞争力的内涵与特征 |
3.3.1 品牌竞争力的内涵 |
3.3.2 品牌竞争力的特征 |
3.3.3 核心竞争力、品牌价值与品牌竞争力的关系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品牌竞争力的评价方法与模型 |
4.1 企业品牌价值评估 |
4.1.1 企业品牌价值计算原则 |
4.1.2 企业品牌价值计算方法 |
4.2 企业品牌竞争力评价原则 |
4.3 企业品牌竞争力评价方法 |
4.3.1 层次分析法 |
4.3.2 综合评价方法 |
4.4 企业品牌竞争力的评价指标模型 |
4.4.1 国外学者研究 |
4.4.2 国内学者研究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品牌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 |
5.1 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 |
5.2 品牌竞争力指标体系的构成 |
5.2.1 品牌技术创新 |
5.2.2 品牌内路径 |
5.2.3 品牌外路径 |
5.2.4 品牌对象 |
5.2.5 品牌战略 |
5.2.6 品牌环境 |
5.3 针对评价指标的定量研究设计 |
5.3.1 问卷调查设计及数据获取 |
5.3.2 因子分析及指标体系的修正 |
5.3.3 信度、效度分析 |
5.3.4 描述性统计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品牌竞争力评价的问卷调查及统计分析 |
6.1 基于消费者视角的问卷调查及统计分析 |
6.1.1 有效问卷中被访者的构成分布 |
6.1.2 消费者对卷烟的偏好 |
6.2 基于零售商视角的问卷调查及统计分析 |
6.2.1 对零售商满意度测评的意义 |
6.2.2 调查问卷的设计 |
6.2.3 调查问卷的统计结果 |
6.3 本章小结 |
第7章 品牌竞争力评价模型的实证样本及分析 |
7.1 武汉烟草(集团)有限公司的发展历程 |
7.2 武烟集团品牌竞争力发展的SWOT分析 |
7.2.1 外部机遇 |
7.2.2 外部挑战 |
7.2.3 内部优势 |
7.2.4 内部劣势 |
7.3 其他样本的介绍 |
7.3.1 云南中烟工业公司 |
7.3.2 湖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
7.3.3 上海烟草(集团)公司 |
7.3.4 浙江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
7.3.5 河南中烟工业公司 |
7.4 样本汇总 |
7.5 本章小结 |
第8章 品牌竞争力评价模型的构建及运行 |
8.1 评价模型的设计 |
8.1.1 指标权重系数的确定 |
8.1.2 基于灰色关联分析法的品牌竞争力评价模型的建立 |
8.2 评价模型的运行 |
8.2.1 评价模型的验证 |
8.2.2 评价模型应用的简单解释 |
8.3 提升武烟集团品牌竞争力的战略思路 |
8.3.1 战略思路的指导思想 |
8.3.2 战略思路的选择 |
8.4 提升武烟集团品牌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
8.4.1 以品牌战略为蓝本,创新品牌管理 |
8.4.2 以超越顾客需求为导向,创新品牌理念 |
8.4.3 以共同价值观为导向,整合先进文化 |
8.4.4 以产品质量为中心,搭建精益生产平台 |
8.4.5 以员工发展为根本,构造高效团队 |
8.4.6 以信息化为工具,拓宽营销渠道 |
8.4.7 以市场势力为标杆,推行市场扩张 |
8.4.8 以满足个性化需求,优化市场细分 |
8.4.9 以品牌增值为目标,强化媒介传播 |
8.4.10 以顾客利益为核心,推进技术创新 |
8.4.11 以预期收益为保障,探索品牌投资模式 |
8.4.12 以协同环境变化,培育动态优势 |
8.5 本章小结 |
第9章 全文总结与研究展望 |
9.1 全文研究总结 |
9.2 本文创新点 |
9.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攻读博士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及发表的论文 |
附件Ⅰ 对卷烟消费者的调查问卷 |
附件Ⅱ 对卷烟零售商的问卷调查 |
附件Ⅲ 对卷烟生产商的问卷调查 |
附件Ⅳ 品牌竞争力评价软件主要的源代码(略) |
附件Ⅴ 产品说明书(略) |
四、红塔人的忧患意识(论文参考文献)
- [1]红塔人的忧患意识[J]. 裴季壮. 紫光阁, 1999(01)
- [2]概念隐喻与心智模式 ——基于中国企业家话语语料库的批评隐喻研究[D]. 邱辉. 浙江大学, 2015(12)
- [3]企业品牌竞争力及其评价研究 ——以中国烟草行业为例[D]. 张放. 武汉理工大学, 2010(12)
- [4]海南烟草:塑造富有生机活力的企业文化[J]. 王斌斌. 今日海南, 20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