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华南沿海全新世海滩岩的特征及其意义(论文文献综述)
孙伟[1](2021)在《三亚新机场及邻区活动断裂与稳定性研究》文中认为为了缓解三亚市航空运输压力,更好的推动海南自贸区建设和国家“一路一带”发展战略,海南省人民政府拟于三亚市红塘湾近海填海造陆建设三亚新机场。做好拟建新机场及邻区基础地质状况、活动断裂发育情况和稳定性研究等工作,既有利于保障新机场工程的顺利开展,也可以为三亚地区的重大工程建设提供一定的地质参考。本文在汇总分析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遥感解译、野外地质地貌调查、海域钻孔和光释光(OSL)测年的方法,结合音频大地电磁、浅地层剖面、单道地震探测、多道地震探测等地球物理探测手段,对琼南地区及拟建三亚新机场工程区范围内断裂的空间展布、活动性和地壳稳定性做出了系统的研究,获得如下认识及成果:(1)测得琼南地区NW向乐东—田独断裂断层泥的光释光年龄为36.8±4Ka,推断该断裂在晚更新世以来有过活动历史,但其空间位置距离拟建新机场较远,基本不会对工程产生影响。(2)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通过对琼南地区的断裂露头剖面调查、历史地震发育情况分析,结合地壳深部结构和构造应力场特征,推断琼南地区近期发生破坏性大地震的可能性较小。(3)利用地球物理手段探测到拟建三亚新机场及邻区范围内的断裂共4条,对比钻孔资料推断海域内的红塘湾断裂和西岛西断裂为早中更新世断裂,参考中国地质调查局《活动断层与区域地壳稳定性调查评价规范(1:50000、1:250000)》对研究区范围内的4条断裂进行断层活动性分级,认为其均为晚更新世以来不活动或弱活动的断裂,与拟建三亚新机场空间位置距离较远,对新机场工程影响不大。(4)参考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的工作方法,综合断裂构造、地质特征、岩土特征、地球物理、地震活动等多方面的评价因子,对研究区进行定性的稳定性评价,认为拟建三亚新机场及邻区处于构造稳定区域,但在场地稳定性方面,施工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地面沉降和砂土液化等方面的问题。
刘文会[2](2020)在《涠洲岛海滩岩沉积特征及其海平面指示意义》文中指出海滩岩是古海平面高程的重要标志。海滩岩在北部湾涠洲岛广泛发育,总长度达5 km,宽约15-20 m,但迄今大部分海滩岩或被植被覆盖,或被当地居民开采。本论文选择其中保存相对较好的北港、公山背和横岭三处海滩岩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现场观察海滩岩的沉积和物质组成特征,GPS测量海滩岩的地理位置及其相对高程,并采集样品;室内将采集的样品制成了薄片,通过光学显微镜及电子探针分析了海滩岩胶结物成分及特征,通过激光微区分析(LA-ICP-MS)测试了胶结物的微量元素含量和矿物成分;从海滩岩样品中挑选了15个保存相对较好的珊瑚枝,利用高精度铀系测年技术进行了铀系年代测定。在对上述数据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涠洲岛北港、公山背和横岭海滩岩均平行现代海岸分布,层状沉积序列清楚,低角度(倾斜角度4-10°)向海倾斜。海滩岩的物质组成包括陆源碎屑和生物碎屑,其中北港海滩岩的陆源碎屑以石英砂为主,而公山背和横岭海滩岩的陆源碎屑中除了石英砂外,还有火山弹等。生物碎屑以珊瑚枝为主,珊瑚枝轴径0.8-1.2 cm,长1-10 cm。(2)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和电子探针元素含量分析得出,海滩岩的胶结为低镁方解石,形态为等轴粒状和叶片状,反映其成岩环境为大气淡水环境。北港海滩岩胶结物表现为表面明亮干净,呈连晶片状充填孔隙中,确定为亮晶低镁方解石,指示成岩环境为大气淡水潜流环境;公山背和横岭海滩岩的胶结物大多数呈粒状镶嵌结构,表面较脏,确定为微晶低镁方解石,指示成岩环境为大气淡水渗流环境。但相对高含量的锶元素组成表明其成岩过程中经历了海水的冲刷作用。(3)LA-ICP-MS分析表明,微晶方解石和亮晶方解石均显示为Ce的负异常,指示了海滩岩在胶结成岩时环境为氧化环境,即涠洲岛北港、公山背和横岭海滩岩是大气淡水作用下胶结成岩的产物。(4)珊瑚枝的铀系测年结果表明,北港海滩岩的年代为距今(2017A.D.)1780-836年,公山背海滩岩年代为距今1834-1337年,横岭海滩岩年代为距今1561-672年。总体来说,涠洲岛北港、公山背及横岭的海滩岩是晚全新世时期的产物,年代介于距今1834-672年。(5)根据海滩岩中珊瑚枝的铀系年代、海滩岩的高程,沉积特征,得出距今1834-672年的海平面高于现今海平面约0.82-1.24 m。其中,北港海滩岩指示距今1780-836年的海平面高于现今约0.91-1.16 m,公山背海滩岩指示距今1834-1337年的海平面高于现今约0.95-1.24 m,横岭海滩岩指示距今1561-672年的海平面高于现今约0.82-1.17 m。(6)涠洲岛海滩岩指示的海平面变化过程与同期南海北部古温度变化趋势具有相似性,由此推测晚全新世气候对海平面具有调控作用。
李永飞,徐柳园,许斌[3](2016)在《福建沿海40000年以来的海面变化》文中研究指明通过分析福建沿海40 000年以来85个各类海面标志物的古海面高程,发现4020kyr BP古海面处于现今海面以下(-25±5)m.末次盛冰期海面大幅度下降,福建沿海为陆相沉积或沉积间断.12kyr BP海面约为-22m,晚冰期以来海面快速上升,6.5kyr BP左右升至现今海面,上升速率为4mm/yr.早全新世海面位于现代海面之下,大约6.56.0kyr BP出现第一个高海面,达到+1m左右.63kyr BP海面在(0±5)m波动,3kyr BP左右出现第二个高海面,达到+4m左右,此后海面逐渐下降至现今高度.
何耀堂[4](2014)在《福建泉州湾全新世海滩岩特征及物源环境分析》文中研究说明泉州湾处于我国东南沿海构造活动带,具有发生地震的地质环境和同震海岸崩塌、海湾下沉的构造地貌条件。通过对泉州湾海滩岩产状、14 C测年、古生物化石及岩石学特征的研究分析,认为其物源为海岸崩塌的志留纪花岗岩和潮滩、河口堆积的陆源碎屑。搬运方向自南向北偏东,形成于泉州湾北部潮间带接近高潮位,在温暖和高蒸发的气候条件下有淡水参与,由钙质胶结发生的快速成岩作用。海滩岩形成的地质时代为全新世晚期,是突发性海洋强动力事件的记录,可能与距今2 000a在泉州湾以南发生的古地震造成深沪湾岩岸大规模崩塌和海湾快速下沉引发的海啸有关。
齐岩辛,张岩,陈美君,邹霞[5](2013)在《浙江海岛区地质遗迹资源及其价值》文中指出浙江省岛屿资源丰富,是中国海岛数量最多的一个省。海岛区各类地质遗迹资源众多,特别是海岸地貌、花岗岩地貌、地质剖面和采矿遗址等类型尤为突出,在环太平洋构造域、全新世海面变化、海岸带动力地质作用、海岸地貌景观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和美学观赏价值,为建设海岛型地质公园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张崧,孙现领,王为,黄日辉,赖宜迅,刘韫,朱雷,宋婷,金杏杏,张欢欢,田雪莲[6](2013)在《广东深圳大鹏半岛海岸地貌特征》文中提出大鹏半岛位于广东省深圳市东部,海岸地貌类型多样,可分为基岩海岸、堆积海岸和生物海岸3大类型。文章根据野外调查和室内实验分析的结果论述了大鹏半岛海岸地貌类型、分布和成因,并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讨论了大鹏半岛海岸地貌演化过程:由于大鹏半岛处在构造隆升区,海岸类型以基岩海岸为主。多处基岩海岸保留了完好的海蚀崖、海蚀平台、海蚀槽穴、海蚀柱等各类典型的海蚀地貌。该半岛的堆积海岸主要发育于岩石岬角间的海湾内,在有河流流入的海湾处形成岬湾沙坝―澙湖海岸,在无河流的海岸处则形成湾顶海滩。半岛中段狭窄的呈哑铃状腰部的东岸,因深入内凹、波浪减弱,有淤泥质海岸发育;红树林发育于淤泥质海岸以及各澙湖内,而半岛周边浅海区有珊瑚群落生长。大鹏半岛以及邻近地区海岸地貌特征和海岸沉积物年代数据显示:1)地质构造与海平面升降是塑造该半岛海岸地貌的主要因素;2)该半岛的海岸地貌是在中全新世早期以后才开始发育的;3)该半岛全新世以来不存在强烈的地壳抬升;4)该半岛海岸中全新世出现过高于现代海平面的高海面。
赵信文,向薇,肖尚斌,黄长生,陈双喜[7](2012)在《末次冰消期以来海平面变化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本文综述了末次冰消期特别是全新世以来全球海平面变化的研究成果。文章先介绍了海平面的变化成因,阐述了海平面变化带来的影响,总结了海平面变化的研究方法。分析总结了国内外学者研究所得的不同阶段的海平面变化数值及海平面变化曲线,并简要总结了海平面变化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徐辉龙,孙金龙,李亚敏[8](2010)在《华南沿海全新世海岸带碳酸盐胶结岩的分类及其研究意义》文中提出华南沿海的全新世海岸带碳酸盐胶结岩研究在成因、分类方面一直存有许多争议,并导致了对古海平面、构造升降、古气候等研究意义的诸多争议。本文通过成岩特征研究,将华南沿海的全新世海岸带碳酸盐胶结岩分为四类:海滩岩、砂丘岩、贝壳堤岩和硬壳灰岩,并对深圳西冲海滩岩、汕头广澳砂丘岩、韩江三角洲贝壳堤岩和海山岛硬壳灰岩等4个典型露头进行详细研究。在此基础上对这四类海岸带碳酸盐胶结岩的意义进行讨论,认为海滩岩在古海平面、海岸带演化和古气候方面具有重要研究意义,贝壳堤岩也具有古海平面(在某些条件下)和海岸线变迁的研究意义,而砂丘岩和硬壳灰岩在这些方面的研究意义较弱。
刘妙容,王贵勇,李森,廖肖霞,黎志伦[9](2009)在《海南岛海岸沙丘岩的特征、成因及其环境意义》文中研究表明对海南岛海岸沙丘岩的沉积结构与构造进行了实地调查和实验分析。研究表明,海岸沙丘岩的沉积构造和结构特征有别于其他海岸沉积类型,既有风成特征,也有成岩作用特征。海岸沙丘岩的形成需要具备物源、气候和水分3个条件,并经历初始沉积物堆积、初步胶结和溶解—沉淀3个形成阶段。海岸沙丘岩具有一定的环境指示意义,即海岸沙丘岩形成于冰后期的相对高海面时期,能指示风力较弱、沙丘固定和湿热的气候条件。近1 000多年来,研究区的季风风向与现代盛行风风向基本一致。
王为,吴正[10](2009)在《华南海岸沙丘岩形成与全新世环境变化的关系》文中提出海岸沙丘岩是热带亚热带地区由碳酸盐胶结的海岸风成堆积,其成岩过程的各个阶段需要特定的水热和地貌条件。对华南海岸沙丘岩的形成年代、堆积高度、出露地点进行统计分析,将其特征与全新世环境变化事件作对比,结果显示华南沿海沙丘岩的形成过程与全新世气候变化及海平面变化等事件有很好的对应关系,能很好地解释我国沙丘岩研究中一些尚未解决的问题:华南沿海缺少5000aBP以前沙丘岩是因为当时的沙丘岩形成于低海面,后来因海面上升而被淹没;3000aBP前后海岸风沙大规模堆积是大暖期结束后气温下降的结果;华南沿海沙丘岩的胶结主要发生在中世纪暖期;华南沿海缺少年代小于1000aBP沙丘岩是因为近千年来气候条件下,不适合沙丘岩的胶结。
二、华南沿海全新世海滩岩的特征及其意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华南沿海全新世海滩岩的特征及其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1)三亚新机场及邻区活动断裂与稳定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1.4 创新点与工作量 |
第二章 三亚新机场及邻区区域地质背景 |
2.1 研究区地理概况 |
2.2 三亚新机场及邻区区域地质背景 |
2.3 区域地应力状态 |
2.4 研究区场地工程地质特征 |
第三章 区域主要断裂和地震活动 |
3.1 历史地震时空分布特征 |
3.2 琼南地区主要控震断裂分析 |
3.3 未来地震危险性 |
3.4 小结 |
第四章 目标区活动断裂探测与断裂活动性 |
4.1 遥感解译 |
4.2 活动断裂探测 |
4.3 断层活动性评价 |
4.4 小结 |
第五章 地壳稳定性评价 |
5.1 构造稳定性评价 |
5.2 场地稳定性评价 |
结论 |
(一)主要研究成果 |
(二)存在的问题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 |
(2)涠洲岛海滩岩沉积特征及其海平面指示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全球海滩岩分布 |
1.2 海滩岩研究进展 |
1.2.1 全球海滩岩研究进展 |
1.2.2 涠洲岛海滩岩研究进展 |
1.3 海滩岩研究的意义 |
1.4 研究内容、技术路线和研究方法 |
第二章 区域地质背景介绍 |
2.1 区域地质背景 |
2.2 涠洲岛珊瑚礁概况 |
第三章 涠洲岛海滩岩沉积学特征 |
3.1 海滩岩的现场考察 |
3.2 北港海滩岩 |
3.2.1 北港海滩岩沉积学特征 |
3.2.2 海滩岩的岩石学镜下特征 |
3.2.3 粒度特征 |
3.3 公山背海滩岩 |
3.3.1 公山背海滩岩沉积学特征 |
3.3.2 海滩岩的岩石学镜下特征 |
3.3.3 粒度特征 |
3.4 横岭海滩岩 |
3.4.1 横岭点1海滩岩 |
3.4.2 横岭点2海滩岩 |
3.4.3 横岭点3海滩岩 |
第四章 涠洲岛海滩岩胶结物的地球化学特征 |
4.1 电子探针获得海滩岩胶结物主要元素含量信息 |
4.2 激光微区分析(LA-ICP-MS)获得胶结物矿物成分及微量元素含量 |
第五章 涠洲岛海滩岩的铀系年龄 |
5.1 测年样品的处理及铀系年代信息 |
5.1.1 测年样品的处理 |
5.1.2 海滩岩铀系年代信息 |
5.2 对海滩岩形成时间的指示意义 |
5.2.1 铀系测年方法和14C测年方法简介 |
5.2.2 铀系年代数据与原有海滩岩14C年代数据对比分析 |
5.2.3 铀系年代数据对海滩岩形成时间的指示意义 |
第六章 涠洲岛海滩岩成岩环境与成岩作用特征 |
6.1 涠洲岛海滩岩的沉积环境和成岩环境 |
6.2 海滩岩成岩作用分析 |
第七章 涠洲岛海滩岩记录的晚全新世高海平面 |
7.1 涠洲岛滩岩沉积序列指示晚全新世高海平面 |
7.1.1 涠洲岛北港海滩岩记录的海平面信息 |
7.1.2 涠洲岛公山背海滩岩记录的海平面信息 |
7.1.3 涠洲岛横岭海滩岩记录的海平面信息 |
7.2 涠洲岛滩岩记录的晚全新世高海平面特征 |
7.3 涠洲岛海滩岩反映的中晚全新世海平面信息 |
7.4 晚全新世海平面信息与古气候之间的关系简析 |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
8.1 主要结论 |
8.2 创新点 |
8.3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4)福建泉州湾全新世海滩岩特征及物源环境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区域地质背景 |
2 海滩岩沉积记录 |
3 海滩岩岩石学特征 |
3.1 碎屑特征 |
3.2 岩石化学特征 |
3.3 矿物特征 |
4 海滩岩形成的物源及环境分析 |
4.1 物源分析 |
4.2 环境分析 |
4.2.1 海滩岩形成前环境 |
4.2.2 沉积-成岩环境 |
5 讨论 |
5.1 海滩岩形成的地质时代 |
5.2 产生海滩岩的海洋事件 |
6 结论 |
(5)浙江海岛区地质遗迹资源及其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 地质背景 |
2 地质遗迹资源 |
2.1 海岸地貌 |
2.2 花岗岩地貌 |
2.3 地质剖面 |
2.4 采矿遗址 |
3 价值分析 |
3.1 在环太平洋构造域上的科学研究价值 |
3.2 在全新世海面变化和气候演变上的研究价值 |
3.3 在海岸带动力地质作用和地貌类型研究上的价值 |
3.4 在地貌景观美学鉴赏上的重要价值 |
3.5 其它重要的地学研究价值 |
4 结语 |
(6)广东深圳大鹏半岛海岸地貌特征(论文提纲范文)
1 大鹏半岛地理位置 |
2 研究方法 |
3 大鹏半岛海岸地貌类型与分布 |
3.1 基岩海岸 |
3.2 堆积海岸 |
3.2.1 砾滩/卵石滩 |
3.2.2 沙滩 |
3.2.3 淤泥滩 |
3.3 生物海岸——红树林海岸和珊瑚礁海岸 |
3.3.1 红树林海岸 |
3.3.2 珊瑚礁海岸 |
4 大鹏半岛海岸地貌形成的地质背景、形成年代及全新世高海面 |
4.1 海岸地貌形成的地质背景 |
4.2 海岸地貌的形成年代 |
4.3 关于全新世高海面 |
5 结论 |
(7)末次冰消期以来海平面变化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海平面变化方法学研究进展 |
1.1 研究海平面变化的标志物 |
1.1.1 古生物标志 |
1.1.2 沉积物标志 |
1.1.3 地貌标志 |
1.2 研究海平面变化的定年方法 |
2 海平面变化曲线 |
2.1 全球海平面变化 |
2.2 我国东南部海平面变化 |
2.3 古海平面变化研究存在的问题 |
3 结语 |
(8)华南沿海全新世海岸带碳酸盐胶结岩的分类及其研究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1 分类与成岩特征 |
1.1 分类 |
1.2 成岩特征 |
2 典型露头研究 |
2.1 深圳西冲海滩岩 |
2.2 汕头广澳砂丘岩 |
2.3 韩江三角洲贝壳堤岩 |
2.4 海山岛硬壳灰岩 |
3 讨论 |
3.1 古海平面变化和海岸带构造升降 |
3.2 海岸带演化 |
3.3 古气候变迁 |
4 结论 |
(9)海南岛海岸沙丘岩的特征、成因及其环境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1 海岸沙丘岩的结构特征 |
1.1 结构组分 |
1.2 粒度特征 |
1.3 石英砂表面显微结构 |
1.4 胶结特征 |
2 海岸沙丘岩的沉积构造 |
3 海岸沙丘岩的成因与环境意义 |
3.1 形成条件 |
3.2 海岸沙丘岩与海平面变化 |
3.3 海岸沙丘岩反映的古风向变化 |
3.4 海岸沙丘岩的环境意义 |
4 结论 |
(10)华南海岸沙丘岩形成与全新世环境变化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1 我国海岸沙丘岩的分布、沉积学特征、形成年代与规模 |
1.1 沙丘岩的分布和物质成分 |
1.2 沙丘岩的胶结特征和胶结条件 |
1.3 沙丘岩14C年龄与规模 |
2 海岸沙丘砂堆积和胶结与全新世事件的对比 |
2.1 华南海岸沙丘岩堆积与胶结的关系 |
2.2 与海平面变化的对比 |
2.3 与气候变化的对比 |
3 讨论 |
3.1 沙丘岩胶结年代的问题 |
3.2 沙丘岩与气候的关系 |
3.2.1 与气温的关系 |
3.2.2 与降水的关系 |
3.3 沙丘岩与海平面的关系 |
4 结论 |
四、华南沿海全新世海滩岩的特征及其意义(论文参考文献)
- [1]三亚新机场及邻区活动断裂与稳定性研究[D]. 孙伟. 中国地质科学院, 2021(01)
- [2]涠洲岛海滩岩沉积特征及其海平面指示意义[D]. 刘文会. 广西大学, 2020
- [3]福建沿海40000年以来的海面变化[J]. 李永飞,徐柳园,许斌.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6(06)
- [4]福建泉州湾全新世海滩岩特征及物源环境分析[J]. 何耀堂. 福建地质, 2014(02)
- [5]浙江海岛区地质遗迹资源及其价值[J]. 齐岩辛,张岩,陈美君,邹霞. 地质调查与研究, 2013(04)
- [6]广东深圳大鹏半岛海岸地貌特征[J]. 张崧,孙现领,王为,黄日辉,赖宜迅,刘韫,朱雷,宋婷,金杏杏,张欢欢,田雪莲. 热带地理, 2013(06)
- [7]末次冰消期以来海平面变化研究进展[J]. 赵信文,向薇,肖尚斌,黄长生,陈双喜. 华南地质与矿产, 2012(03)
- [8]华南沿海全新世海岸带碳酸盐胶结岩的分类及其研究意义[J]. 徐辉龙,孙金龙,李亚敏.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2010(03)
- [9]海南岛海岸沙丘岩的特征、成因及其环境意义[J]. 刘妙容,王贵勇,李森,廖肖霞,黎志伦. 中国沙漠, 2009(06)
- [10]华南海岸沙丘岩形成与全新世环境变化的关系[J]. 王为,吴正. 地理学报, 20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