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杆不堵塞泵的设计方法

螺杆不堵塞泵的设计方法

一、螺旋不堵塞泵的设计方法(论文文献综述)

向林嵚,肖俊,林鹏[1](2021)在《污水泵叶轮型式及轴向力平衡方法研究现状》文中研究指明叶轮是污水泵中最为重要的水力部件之一。叶轮型式及其轴向力的平衡对污水泵的稳定运行至关重要。对于输送不同介质,使用何种类型的叶轮,如何改造加强叶轮工作性能,一直以来是污水泵研究者们十分重视的话题。文中分别对污水泵叶轮、轴向力平衡2个研究方向阐述污水泵研究现状,并对未来污水泵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任万龙,郝宗睿,王越,刘刚,华志励[2](2021)在《蜗壳对远洋船基吸鱼泵性能的影响》文中认为吸鱼泵以其高通过率,常被用于远洋渔业活体水产运输的动力单元。吸鱼泵在设计过程中,以通过率为优先目标。常用的蜗壳型式有螺旋式、环形等。采用数值计算的手段研究蜗壳形式对单流道泵性能的影响,通过计算发现,在设计航速下,螺旋式蜗壳的效率比环形蜗壳高10%,扬程比环形蜗壳高5%,同时环形蜗壳内压力高于螺旋形蜗壳;在涡舌位置处,涡旋结构在环形蜗壳内空间运动流畅宽松,对监测点的压力脉动进行分析,获得了蜗壳型式对吸鱼泵性能的影响规律,为后续吸鱼泵设计奠定了基础。

彭才望,宋世圣,谢烨林,贺喜,许道军,孙松林[3](2021)在《黑水虻虫沙双向集料装置参数优化与试验》文中研究表明针对黑水虻虫沙机械化集料程度低的问题,结合黑水虻养殖特点与虫沙特性,设计一种螺旋式双向集料装置。阐述了该装置的结构组成与工作原理,对其关键部件双向螺旋进行了分析与参数设计。采用离散元软件建立了虫沙-双向螺旋装置的耦合仿真模型,模拟仿真了虫沙的集料输送过程,以螺距、螺旋轴径、螺旋转速、移动速度为试验因素,以质量流率为评价指标进行了四元二次回归通用旋转组合仿真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各因素对质量流率影响主次顺序为螺旋转速>螺旋移动速度>螺旋轴径>螺距。以提高质量流率为目标,运用Design-Expert8.0.6软件进行参数优化,确定了最优组合:螺距153 mm、螺旋轴径29 mm、螺旋转速83 r·min-1、螺旋移动速度66 mm·s-1,此时仿真优化得到集料质量流率为1.13 kg·s-1,加工物理样机并进行验证试验,得到集料质量流率为1.20 kg·s-1,与仿真试验相对误差为5.83%。

李玥宾[4](2021)在《油菜精量联合直播机覆草装置设计与试验》文中提出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油菜种植一般为稻油轮作,在前茬水稻收获后,接茬油菜种植采用精量联合直播方式,一次性完成耕整地、播种施肥等油菜种植工序,具有轻简高效、节本增产等显着优势。长期的研究与生产实践发现,随着水稻产量的逐年增加,水稻收获后秸秆浮草量大,且稻茬田土壤黏重板结,在秸秆禁烧的条件下,联合直播作业机具易发生触土工作部件缠绕壅堵、种子落在秸秆上难以出苗等问题,稻茬田油菜直播时前茬秸秆浮草处理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在农艺方面,将秸秆覆盖在播种油菜后的厢面上,可以有效改良土壤结构、蓄水保墒、抑制杂草生长、促进油菜根系生长发育,达到增产的效果。本文将油菜种植农艺要求与秸秆机械化覆盖还田技术相结合,提出了“秸秆捡拾-推送-提升-抛撒”的覆草方案,设计了与油菜精量联合直播机配套的覆草装置并研制了油菜覆草直播机,通过理论分析确定了各关键部件结构参数和工作参数以及各部件之间的安装位置和安装角度,通过仿真与试验相结合,开展了机架的刚度强度分析以及振动测试分析,通过台架性能试验和田间试验测试整机的参数确定合理性以及作业效果,整机可一次作业较好地完成水稻秸秆浮草捡拾堆集输送、旋耕整地、开畦沟、施肥、油菜播种并覆草等工序。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系统分析了国内外对机械化秸秆还田技术的研究,提出了“捡拾-推送-提升-抛撒”的机械化秸秆覆盖还田作业方案,设计了与油菜精量联合直播机配套的覆草装置,确定了各关键部件的结构和工作参数,并研制了油菜覆草直播机,主要包括:分析整机作业过程,确定了整机作业幅宽为2000mm;捡拾装置弹齿排数为4排,弹齿间距为65mm,弹齿杆长度为245mm,弹齿端部离地最小距离为35mm,捡拾滚筒转速为80r/min;螺旋输送装置叶片螺距为300mm,叶片外直径为300mm,滚筒轴径为76mm,螺旋叶片与输送壳体间距为5mm,中心轴转速为270r/min;提升-抛撒两段式链式输送装置的安装倾角为38°,L形链耙杆采用半圆齿形,耙齿杆高度为40mm,耙齿顶与输送槽底板距离为30mm,主动轮转速为350r/min。(2)通过开展油菜覆草直播机台架试验与田间功能性试验,验证了覆草装置能够较顺畅的实现秸秆浮草捡拾-推送-提升-抛撒功能,并能配合完成旋耕整地、开畦沟、施肥、播种后覆草等工序,但随工作时长增加,前机架在三点悬挂、后梁、斜拉杆筋板位置发生了轻微变形,试验结果为整机改进方案提供了依据。(3)对整机参数及覆草装置关键部件进行理论分析与结构改进设计,结合性能测试中出现的问题,确定改进后的覆草直播机:整机长度缩短了1000mm;总质量减少了200kg;简化了传动系统,确定了各旋转部件的传动比;配套动力由90kw降低到67.8kw;确定了捡拾装置的离地高度为45mm,秸秆捡拾装置与螺旋输送装置的安装角度为8°;链式输送装置改为单体式,输送槽宽度增大到550mm,链耙齿顶与输送槽底板距离缩小为20mm,主动轮转速为270r/min。(4)基于ANSYS/workbench软件对油菜覆草直播机的机架静力学分析和模态分析。静力学分析得到了机架最大应力点位于侧板和侧梁连接位置处,最大应力为82.92MPa,小于材料Q235的屈服强度,机架最大变形点位于后梁上,最大变形为1.76mm,满足静力学强度和刚度要求;模态分析得到了机架前六阶固有频率分别为15.68、17.13、23.31、23.94、26.21、49.36Hz,分析前六阶振型,前两阶振动主要发生在后梁与侧板尾部,三、四、五阶振动主要发生在机架斜拉杆上,第六阶振动主要发生在侧板支撑肥箱位置处,在此基础上,研究油菜覆草直播机机架在待机、空转、作业三种不同状态下的振动特性,开展了田间振动测试试验,采集振动信号,并将三种状态下的X、Y、Z三轴方向的前三阶振动频率信号与机架前三阶固有频率比较,相差较远,由此得到了改进后的油菜覆草直播机机架不易产生共振的结论。(5)开展了油菜覆草直播机性能试验与田间播种试验。台架试验测试在理论分析确定的覆草装置各部件工作参数下的缠草量,得到了稻草在工作部件上缠绕累积到0.1kg左右时便趋于稳定状态;测试了秸秆均匀铺放装置在210、240、270、300、330r/min五种不同转速下的秸秆覆盖均匀率,得到了秸秆均匀铺放装置最佳转速为300r/min;均匀布置浮草量为0.9kg/m2的作业工况,开展了田间测试得到秸秆捡拾率在每次试验中均超过90%,并验证了均匀铺放装置经台架试验确定的转速合理性;田间播种作业试验表明油菜覆草直播机各环节工作部件作业稳定,整机可一次作业较好地完成水稻秸秆浮草捡拾堆集输送、旋耕整地、开畦沟、施肥、油菜播种并覆草等工序。

李俊忠[5](2021)在《基于玉米籽粒直收的脱粒装置关键技术与装备研发》文中研究指明玉米是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种植范围广,应用领域多,对整个国民经济有着重要意义。玉米收获是生产过程中最后一道工序,籽粒直收已经成为主流的收获方式。在机械化收获过程中,玉米籽粒脱粒是一个重要环节,由于玉米品种以及收获期的玉米穗的物理力学特性的不同,会造成收获过程中的籽粒的破碎及损失,造成粮食的浪费。脱粒分离装置是收获机的核心工作部件,影响着收获质量和效率。故本文以此为主线,探究玉米的物理力学特性,创新设计一种脱粒分离装置,进行试验研究,得出最优参数组合。本文的主要内容如下:(1)玉米的物理力学特性研究。将整个玉米果穗分为四段,对整个果穗以及每段的果穗进行几何参数测试;对无籽粒支撑和有籽粒支撑形态下的玉米籽粒果柄和玉米芯轴的连接处以及与玉米芯轴连接的籽粒中部进行力学测试,分析各试验条件下的连接刚度系数、脱离力以及脱离位移的变化情况,为脱粒分离装置的设计以及仿真程序的运行提供参数依据。(2)单纵轴流脱粒机理分析以及脱粒分离装置的设计。探究单纵轴流脱粒的四个过程以及可能出现的损失损伤情况,运用Hertz弹性接触力学理论,进行脱粒过程中玉米果穗和脱粒滚筒、玉米籽粒和脱粒元件的力学静态分析,探究果穗籽粒断裂的临界速度以及最大接触力和最大变形量的变化情况,在此基础上创新设计脱粒分离装置;确定脱粒滚筒各段长度以及脱粒元件的形式,选用纹杆块与钉齿组合式,排布方式采用四头螺旋线排布,并且确定脱粒元件的尺寸大小、元件之间间距等;优化设计脱粒分离装置的其他关键部件等。(3)台架试验和仿真试验的验证。利用课题组移动脱粒试验台搭载脱粒分离装置进行单因素试验,试验因素选取喂入量、滚筒转速、凹板间隙、滚筒倾角,试验以破碎率和脱净率为指标,探究不同因素对脱粒性能性能的影响,并且找出各因素的较优工作区间,在此区间内进行正交试验,建立回归模型,得出喂入量、滚筒转速、凹板间隙最优工作参数组合分别为9.12kg/s、429.85r/min、49.07mm;进行响应面分析得出试验结果和回归模型吻合度较高的结论;通过于建群教授课题组研发的Agri DEM仿真软件进行仿真验证试验,与回归模型预测值相比较,发现滚筒转速和凹板间隙的最优区间基本与回归模型的最优工作参数一致,并且破碎率和脱净率的值相比较回归模型的预测值,误差较小,验证了回归模型的可靠性。

查显涛[6](2021)在《集中分风气送式水稻栽插同步精量深施肥机设计与试验研究》文中提出我国当前水稻生产过程中,施肥方式仍以表施、浅施的人工撒肥为主,施肥方式粗放、施肥量大且肥料利用率低,不仅浪费资源,增加生产成本,还污染环境。因此,开发先进的施肥技术与装备,提高肥料利用率,对水稻生产具有重要意义。水田深施肥可有效减少肥料挥发和流失,肥料利用率高,经济且环保,是未来水田施肥的必然发展方向。本文根据水田深施肥农艺要求,在分析国内外水田深施肥装置现状及特点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集中分风气送式水稻栽插同步精量深施肥机,并对其工作机理开展了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1)提出了一种集中分风气送式水稻栽插同步精量深施肥机总体方案。根据水田精量深施肥农艺要求,设计了一种集中分风气送式水稻栽插同步精量深施肥机,其由螺旋排肥器系统、集中分风气送式输肥系统、开沟器系统以及施肥控制系统等部分组成,采用电机驱动螺旋排肥器排肥、依靠高速气流输送肥料,实现排肥轴转速与动力输出轴转速同步以精准控制施肥量。对该机进行了总体结构及关键技术参数设计。通过理论分析确定螺旋排肥器的单圈排肥量应不少于21 g/r,风送系统风量291.60 m3/h、输送气速16.65 m/s、管路直径32 mm、系统风压约450 Pa等关键性能参数。该研究为水田深施肥机具排肥器及风送系统等关键部件的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2)创新设计了一种有排肥缓冲区及阻塞轮辅助调节排肥量的螺旋排肥器。针对现有螺旋排肥器低转速下排肥均匀性差及施肥量仅能通过转速调节等不足,以螺旋输送机理论、力学及运动学为基础,设计了一种有排肥缓冲区及阻塞轮辅助调节排肥量的螺旋排肥器;分析了排肥器关键结构及工作参数对排肥均匀性及单圈排肥量的影响;进行了基于EDEM离散元仿真软件的单因素及正交仿真试验,优化了螺旋排肥器结构参数。仿真试验结果表明,螺旋外径为45 mm时,排肥器最佳结构参数为螺旋内径17mm、螺旋螺距45 mm及排肥口距离(螺旋叶片末端到排肥口的距离)40 mm;在该结构参数下,阻塞轮开度对排肥均匀性影响不显着,对单圈排肥量调节效果明显。根据仿真试验得到的最佳结构参数,利用FDM快速成型技术对排肥器进行了试制加工,开展了与仿真试验条件相同的台架试验;台架验证试验结果与仿真结果一致,表明离散元法仿真研究结果正确可靠;台架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在阻塞轮开度10~30 mm及排肥轴转速20~60 r/min范围内,排肥器单圈排肥量调节范围为27.74~38.15 g/r,单圈排肥量受阻塞轮开度的调节效果明显且受转速影响较小,排肥均匀性变异系数最大为30.03%,排肥稳定性变异系数最大为2.18%,均满足行业标准《NY/T 1003-2006》的规定。该研究为螺旋排肥器结构及运动参数优化提供了有益参考。(3)设计了一种集中分风气力输肥系统。针对现有气力输肥系统各支路气流一致性不高、存在能量浪费、肥管易堵塞等问题,设计了一种集中分风气送式输肥系统。利用Fluent流体仿真与台架试验相结合的方式对气流分配方式进行了优选,结果表明集中送分方式中各路气流一致性最高;进行了基于Fluent流体仿真的集中分风装置结构参数优化试验,结果表明最佳结构参数组合为:进口尺寸92 mm×92 mm,顶面尺寸150 mm×92 mm,气流入口与顶面间的侧壁倾角15°,支管直径32 mm,支管间距43 mm,此时各支管出口处气流速度一致性变异系数为0.27%。进行了与仿真试验的最优参数组合相同条件下的台架验证试验,结果表明,各支路气流速度一致性变异系数为1.23%,在误差允许范围内与仿真试验结果一致。同时进行了集中气力输送系统分风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各支路气流速度一致性变异系数为1.93%,满足气力输肥系统各支路气流速度一致性的设计要求。本研究为气力式施肥、播种等机具的设计和参数优化提供了参考。(4)创新设计了一种基于动态休眠消振机制的施肥控制系统。针对现有施肥控制系统对水田作业环境适应性差或成本高昂等问题,通过理论分析,设计了采用光电传感器同步测定排肥轴转速与动力输出轴转速,利用PID闭环反馈算法实现排肥轴转速与前进速度实时精确匹配的施肥量精准控制系统。对施肥控制系统的电源、信号采集模块、主控模块、直流电机驱动模块和人机交互模块等部分进行了硬件选型及电路设计;建立了排肥轴转速、施肥量与动力输出轴转速间的数学模型,提出一种动态休眠消振机制,并基于上述数学模型和消振机制设计了控制系统软件,确定了0.3~0.4范围内的休眠消振的时间系数。本研究可有效提高施肥量的控制精度,为施肥、播种等机具精量控制系统的设计提供参考。(5)开展了整机作业性能台架及田间生产试验。排肥施肥装置台架试验结果表明,在10~40 r/min转速范围内,各行排肥器行间单圈排肥量变异系数最大为1.49%;六行排肥器总单圈排肥量稳定性变异系数为2.86%;单行排肥器对史丹利复合肥单圈排肥量的平均值为26.25 g/r。动态排肥试验结果表明,在目标排肥量分别设置为300、450、600 kg/hm2时,排肥量平均相对误差最大为2.00%。开展了田间生产试验,试验分小区进行,目标施肥量300 kg/hm2的小区面积为604.8 m2,目标施肥量为450 kg/hm2的小区面积为4054.4 m2,2个小区均采用宽窄行(240 mm+360 mm)栽插同步侧深施方案;2个小区理论施肥量之和为200.49 kg,实际施肥207.57 kg,施肥量相对误差为3.53%,达到了精量施肥的设计目标。后期测产结果表明,与相邻人工撒肥450 kg/hm2且后期田间管理相同的小区相比,水稻单产接近时,机插同步深施肥可节肥约15%~20%;施肥量相同时,栽插同步深施肥可提高水稻产量5%~8%,栽插同步深施肥技术可提高化肥利用率,节本增效。

刘晓超[7](2021)在《叶片进口边线型及叶片包角对螺旋离心式燃油泵空化特性影响》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时代发展,航空技术进步,航空行业对飞行器的性能提出了长航时、高空、高超声速等要求,这对飞行器各构件的要求更为严格。螺旋离心式燃油泵是飞行器燃油系统的主要部件,在保证飞行器的稳定性、高空飞行、长航时飞行性能中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其中,飞行器的高空飞行性能与燃油泵空化性能的关系极为密切,燃油泵发生空化后易导致飞行器供油不足,工作异常。本文基于效率与空化要求自主设计了螺旋离心式燃油泵,以此燃油泵为研究对象,基于RNG k-ε湍流模型与Zwart空化模型对燃油泵的外特性、空化特性曲线及内流场特性进行数值模拟,并通过试验验证的方法分别证明了本文采用的湍流模型和空化模型的准确性。提出了叶片进口边线型与叶片包角对燃油泵空化性能产生影响的新思路,探究了燃油泵空化性能提高的新方法。为了研究叶片进口边线型对燃油泵空化性能影响,定义了弯曲系数来表征进口边线型的弯曲程度。调节弯曲系数得到不同叶片进口边线型的燃油泵方案,调节包角大小得到不同叶片包角的燃油泵方案。通过数值模拟,得到不同叶片进口边线型和不同叶片包角燃油泵方案的各项水力性能,其结果分析总结如下:(1)最先发生空化的位置为叶片背面的进口边轮缘侧,随着NPSHa降低,空化现象会逐渐向叶轮轮毂侧与叶轮出口发展。(2)叶片进口边线型弯曲系数减小,燃油泵的扬程与效率随之升高,得到相对效率与进口边线型弯曲系数的函数关系。(3)叶片进口边线型弯曲系数减小,燃油泵的必须空化余量出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得到相对泵空化余量与进口边线型弯曲系数的函数关系。弯曲系数为30时燃油泵空化初生晚,空化性能最佳。(4)叶片包角增加,燃油泵的扬程与效率随之升高,得到燃油泵相对效率与叶片包角的函数关系。(5)叶片包角增加,燃油泵的必须空化余量随之下降,得到燃油泵相对泵空化余量与叶片包角的函数关系。叶片包角为400°时燃油泵空化发展缓慢,流道内气体堵塞程度低,空化性能最佳。

陈天龙[8](2021)在《西兰花两级切块生产线设计与试验研究》文中提出我国西兰花种植规模大,但是目前大多数都采用人工切块方式,西兰花切块的机械化程度低。国内现有的对西兰花切块生产线研究少,其主要采用气动式切块-去芯方式,虽然较好实现切块-去芯一体化,但是切块后仍然存在较多大尺寸的花块,不利于包装储运。国外西兰花机械化切块的生产线较多,主要采用仅切块、仅去芯这两种方式。仅切块方式一般采用十字形的特定刀具对输送带上的西兰花进行等分切块,但没有对西兰花进行去芯,切块后出现较多大尺寸的西兰花块;而仅去芯方式一般采用弧形或者半球形刀具挖去西兰花的根芯,虽然对小尺寸的西兰花去芯效果较好,但是对大、中尺寸的西兰花可能切不彻底,切块后仍然存在较多的大花块。基于上述情况,本论文以实现西兰花两级切块后花块的尺寸小于70 mm为研究目标。根据西兰花的物理特性,提出了解决现有单工序切块造成大尺寸花块的切块机构方案。基于西兰花的理想切块轨迹,建立了第一次切块-去芯机构运动学模型,设计并优化了切块-去芯机构。根据第一次切块的时间,确定了第一次切块生产线的传动参数。根据第一次切块得到的花块尺寸和形状,提出花块筛选、大花块调姿、居中输送和第二次切块的机构方案,并通过运动学分析,确定了机构参数;最后进行西兰花两级切块生产线的结构设计、研制及试验研究。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如下:1)根据西兰花的物理特性,提出第一次切块-去芯生产线的方案及切块-去芯机构,设计了切块刀具结构。建立了第一次切块-去芯机构的运动学模型,优化切块轨迹,得到最优的机构参数。建立切块-去芯机构的动力学模型,计算驱动力矩,确定动力源功率等参数。2)确定第一次切块的时间,根据切块时间,确定了非匀速输送线中的非圆齿轮机构参数,保证切块的高效和持续性。3)根据第一次切块后得到的西兰花块尺寸和形状,完成对差速圆带筛选机构、大花块调姿机构、第二次切块生产线输送结构、花块居中机构和切块刀具的设计分析,并通过对差速筛选和花块调姿机构进行运动学分析,确定转速范围,避免花块堵塞。4)完成西兰花两级切块生产线的结构设计、零件加工和生产线装配及调试。利用高速摄像机获取实际切块轨迹,验证机构优化的合理性。通过不同转速比的花块筛选试验,确定差速圆带的最佳差速比。统计两级切块后的花块尺寸,验证生产线的可行性和合理性。

蒋平[9](2021)在《玉米籽粒联合收获机传动系优化及试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国产联合收获机经过多年发展,收获机性能有明显的提高,但仍存在自动化水平相对较低、传动系统设计不合理等问题,针对此现状,本研究通过构建试验台、设计功率采集系统、开展功率采集试验等工作,提出了适用于YF8166玉米籽粒联合收获机脱粒滚筒、清选风机和切碎器部件传动系统的优化方案。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包括以下几点:(1)以YF8166型玉米籽粒联合收获机为参考,构建了可模拟田间作业过程的多功能籽粒联合收获试验台,该试验台主要由喂入总成、过桥总成、脱粒分离系统、清选系统、切碎器总成、传动系统和控制系统等组成,且各主要部件独立传动。(2)基于多功能籽粒联合收获试验台搭建了功率采集系统。以脱粒滚筒、筛箱、风机和切碎器为测试对象设计了由扭矩传感器模块、数据采集模块、数据分析模块三部分组成的功率采集系统,并采用理论计算结合试验的方法对该系统的测试效果进行了准确性和稳定性验证。(3)以含水率区间为24%~26%和29%~31%的带皮玉米果穗为试验材料,以滚筒转速、风机转速、曲柄转速、切碎器转速和鱼鳞筛开度为试验因素,以破碎率、损失率、含杂率和各部件功耗为试验指标,开展了喂入量为8/10/12kg·s-1的脱粒、清选以及切碎器的台架试验,通过分析试验数据获得了各部件不同工况下的较优参数组合,并探究了滚筒、风机、筛箱和切碎器的功耗随其转速和收获机喂入量变化的规律。(4)通过对比试验确定了传动系统优化的部件,并提出了相应的优化方案。以玉米籽粒联合收获机的设计转速和台架试验所得的较优转速为试验参数进行台架对比试验,通过对试验结果的分析,确定传动系统的优化部件为滚筒、风机和切碎器。针对滚筒传动系统,设计了适用于PLC控制无级变速装置的液压系统以提高滚筒传动系统的自动化水平,所设计液压系统中的活塞缸流量为28.36L·min-1,电磁比例阀流量为40L·min-1,齿轮泵排量为40 m L·r-1;针对风机传动系统,研究了风机转速与主动变速轮动盘位移之间的关系,当主动轮动盘轴向移动1mm时,风机转速增大或减小28 r·min-1;针对切碎器传动系统,设计了基准直径分别为200mm、212mm的带轮,以通过更换带轮的形式对其传动系统结构进行优化。

于欣洋[10](2021)在《输送化工酸液时旋流泵外特性与内流结构的关联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工农业的不断发展,旋流泵作为一种优秀的无堵塞性泵,其用途愈加广泛,除了在输送如污水泥浆纸浆等多种复杂介质和含有蔬菜作物、鱼虾贝壳等杂质的流体有良好的表现外,旋流泵的使用范围有了进一步的扩大,比如输送具有一定粘度的化工酸液。目前,对旋流泵的研究大多集中在清水与固液两相流上,对旋流泵输送化工酸液的性能与内流结构之间的关系研究较少。因此,本文将在数值模拟的基础上,对旋流泵在不同粘度化工酸液内流特性进行研究,尤其是对旋流泵的内流结构上进行分析,从而进一步探究旋流泵内流动特性。具体内容与结论如下:选用150WX-200-20型旋流泵为研究对象,在考虑叶型影响的基础上,研究了化工酸液不同粘度下外特性与内流特性。首先对粘度为0.01Pa·s,2Pa·s的化工酸液与清水进行对比,发现粘度对内流特性的影响较大。对不同粘度的化工酸液,随着粘度增大,扬程降低,轴功率升高,效率下降,其最佳效率点逐渐向小流量处移动。随着粘度增大,循环流在轴向方向被压缩,涡核位置逐渐移动到无叶腔靠近进口段一侧,贯通流在轴向方向上逐渐向靠近叶轮域一侧移动。循环流被挤压后,不能将叶轮域内流体输送至无叶腔,大量流体堆积在后缩腔内,降低了旋流泵的效率。同时,叶轮域内涡的分布改变,从叶轮折点处逐渐变化到在叶轮背面与工作面上。其次,对旋流泵内循环流与贯通流进行量化分析,从涡核位置、压力梯度与速度梯度上三个方面上分析最佳效率点。循环涡核位置随截面变化,在最佳效率点处不同截面上涡核位移小,其轴向坐标上满足大于零的同时其坐标值最小,在径向方向上,循环流涡核位置靠近叶轮轮毂。同时贯通流涡核位置在径向上稳定在扩散段中心处,在轴向方向上A1~A4截面上位移均匀,A5~A8截面上稳定在无叶腔中心处。最佳效率点处循环流与贯通流的压力体梯度随粘度增大而减小,在同一粘度下当处于极值点处效率最佳。粘度的改变使贯通流速度梯度走向改变,从先增大后减小变为先减小后增大,对循环流而言,当最大速度梯度与最小速度梯度之差越小效率越高。最后在使用1.5Pa·s的化工酸液对四种不同叶型进行数值计算。根据以上研究的基础,进一步分析叶型导致的效率变化。在粘度1.5Pa·s时,叶片的效率顺序依次为R30L30,L30R30,R30,Curl60。叶片型式的改变使无叶腔内出现了lmin截面不为A1截面的现象,使循环流涡核位置改变,进而降低了泵的效率。当叶片形状发生改变时,其循环流范围在径向方向上增长,会影响进口段处流体流动出现旋涡,这增加了能量损耗时旋流泵效率下降。在不同叶型时,其最佳效率点截面上处速度梯度与压力梯度差值越大,其效率越高。基于本文对化工酸液下旋流泵外特性与内流结构的研究,通过在输送化工酸液下改变旋流泵的内流结构,对提高旋流泵效率有重要的意义。

二、螺旋不堵塞泵的设计方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螺旋不堵塞泵的设计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污水泵叶轮型式及轴向力平衡方法研究现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叶轮型式研究
    1.1 螺旋离心式叶轮
    1.2 旋流式叶轮
    1.3 流道式叶轮
        1.3.1 单流道叶轮
        1.3.2 双流道叶轮
    1.4 叶片式叶轮
        1.4.1 开式叶轮
        1.4.2 闭式叶轮
2 轴向力平衡研究
3 结论与展望

(2)蜗壳对远洋船基吸鱼泵性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模型和数值解析方法
    1.1 研究模型
    1.2 数值模型和网格划分
    1.3 边界条件设置
2 计算结果分析
    2.1 外特性分析
    2.2 流场分析
    2.3 局部涡旋结构分析
    2.4 出口管压力脉动分析
3 结论

(3)黑水虻虫沙双向集料装置参数优化与试验(论文提纲范文)

1 黑水虻养殖特点与虫沙特性
    1.1 黑水虻养殖特点
    1.2 虫沙特性
2 螺旋式双向集料结构设计
    2.1 螺旋式双向集料结构
    2.2 双向集料工作原理
    2.3 双向螺旋输送物料运动学分析
    2.4 双向螺旋主要参数设计
        1)螺旋转速。
        2)螺旋轴径。
        3)螺距。
3 螺旋双向集料过程仿真与分析
    3.1 螺旋双向集料物理模型建立
    3.2 仿真参数设定
    3.3 仿真试验设计
    3.4 评价指标
4 仿真结果分析
    4.1 可视化集料过程分析
    4.2 试验结果分析
    4.3 回归模型与显着性检验
    4.4 交互因素影响效应分析
5 参数优化与试验验证
6 结论

(4)油菜精量联合直播机覆草装置设计与试验(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机械化秸秆还田技术研究现状
        1.2.2 国内机械化秸秆还田技术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3.3 技术路线
第二章 覆草装置结构设计与分析
    2.1 引言
    2.2 整机结构设计与工作过程
        2.2.1 整机结构
        2.2.2 工作过程
    2.3 覆草装置关键部件设计与分析
        2.3.1 秸秆捡拾装置结构设计与分析
        2.3.2 螺旋输送装置结构设计与分析
        2.3.3 链式输送装置结构设计与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覆草装置性能测试与改进
    3.1 引言
    3.2 性能测试与分析
        3.2.1 台架试验
        3.2.2 田间试验
    3.3 油菜覆草直播机改进方案
    3.4 关键环节工作部件设计及安装位置
        3.4.1 拾秸集秸环节关键部件位置关系确定
        3.4.2 链式输送装置基本参数改进
        3.4.3 秸秆均匀铺放装置基本参数设计
        3.4.4 整机传动路线
    3.5 基于ANSYS仿真机架有限元分析
        3.5.1 机架静力学分析
        3.5.2 机架模态分析
    3.6 整机结构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油菜覆草直播机试验与分析
    4.1 引言
    4.2 试验条件
        4.2.1 土壤参数测试
        4.2.2 秸秆参数测试
    4.3 振动特性测试方法与分析
        4.3.1 试验内容与方法
        4.3.2 试验结果与分析
    4.4 性能试验方法与分析
        4.4.1 试验内容与方法
        4.4.2 试验结果与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1:符号注释说明
附录2: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论文及申报专利
    发表学术论文
    申报国家专利

(5)基于玉米籽粒直收的脱粒装置关键技术与装备研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脱粒装置研究现状
        1.2.2 玉米果穗物理力学特性研究现状
        1.2.3 脱粒元件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3.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第2章 玉米果穗的物理力学特性研究
    2.1 引言
    2.2 玉米果穗物理性质研究
        2.2.1 玉米果穗几何参数测试
        2.2.2 玉米籽粒含水率测试
    2.3 玉米果穗力学性质研究
        2.3.1 试验过程
        2.3.2 无籽粒支撑下的试验结果及分析
        2.3.3 有籽粒支撑下的试验结果及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玉米脱粒机理与脱粒分离装置的设计
    3.1 引言
    3.2 脱粒机理
        3.2.1 玉米脱粒机工作过程
        3.2.2 单纵轴流玉米脱粒分离装置结构及工作原理
    3.3 单纵轴流玉米脱粒过程力学研究
        3.3.1 弹性接触理论
        3.3.2 玉米果穗与脱粒滚筒力学分析
        3.3.3 玉米籽粒与脱粒元件力学分析
    3.4 单纵轴流式脱粒分离装置的设计
        3.4.1 脱粒滚筒的设计
        3.4.2 脱粒元件的设计
        3.4.3 其他关键部件的设计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台架试验与仿真分析
    4.1 引言
    4.2 台架试验仪器与方法
        4.2.1 试验仪器与材料
        4.2.2 试验方法
    4.3 单因素试验结果及分析
        4.3.1 喂入量对脱粒性能的影响
        4.3.2 滚筒转速对脱粒性能的影响
        4.3.3 凹板间隙对脱粒性能的影响
        4.3.4 滚筒倾角对脱粒性能的影响
    4.4 正交试验方案、结果及分析
        4.4.1 试验方案
        4.4.2 试验结果
        4.4.3 方差分析
        4.4.4 响应面分析
    4.5 虚拟仿真试验
        4.5.1 试验方案
        4.5.2 试验结果及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总结和展望
    5.1 全文总结
    5.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导师及作者简介
致谢

(6)集中分风气送式水稻栽插同步精量深施肥机设计与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水稻施肥机械研究现状
        1.2.2 国内水稻施肥机械研究现状
        1.2.3 水田深施肥机关键部件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水稻栽插精量深施肥机总体方案设计
    2.1 水稻栽插精量深施肥技术农艺要求
    2.2 水稻栽插精量深施肥机总体方案及工作原理
        2.2.1 总体设计
        2.2.2 工作过程及原理
    2.3 螺旋排肥器系统
        2.3.1 总体结构设计
        2.3.2 螺旋排肥器单圈排肥量
    2.4 集中分风气送式输肥系统
        2.4.1 风路总体结构
        2.4.2 气送式输肥系统主要参数
        2.4.3 分风装置
    2.5 开沟器系统
        2.5.1 总体结构
        2.5.2 船式开沟器结构设计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阻塞轮式螺旋排肥器结构设计与优化
    3.1 阻塞轮式螺旋排肥器结构及工作原理
        3.1.1 阻塞轮式螺旋排肥器结构组成
        3.1.2 阻塞轮式螺旋排肥器工作原理
    3.2 螺旋排肥器主要参数分析
        3.2.1 单圈排肥量
        3.2.2 排肥量均匀性及稳定性变异系数
        3.2.3 肥料在螺旋排肥器中的状态分析
        3.2.4 各因素对单圈排肥量及排肥量均匀性的影响
    3.3 离散元仿真试验
        3.3.1 仿真模型及参数设定
        3.3.2 仿真试验方法
        3.3.3 单因素试验
        3.3.4 正交试验因素选取及水平确定
        3.3.5 正交试验方案及结果
        3.3.6 排肥轴转速对螺旋排肥器性能的影响
    3.4 台架试验
        3.4.1 排肥均匀性变异系数测定试验
        3.4.2 排肥器性能试验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集中分风装置设计与分风性能优化分析
    4.1 Fluent仿真模型
        4.1.1 湍流数学模型
        4.1.2 仿真模型建立
    4.2 分风方式优化试验
        4.2.1 试验方法
        4.2.2 试验结果与分析
    4.3 集中分风装置优化
        4.3.1 单因素仿真试验
        4.3.2 正交仿真试验
        4.3.3 台架试验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精量施肥控制策略及控制系统设计
    5.1 施肥控制系统工作原理
    5.2 控制系统硬件及电路
        5.2.1 直流电机驱动电路
        5.2.2 信号采集模块
        5.2.3 控制器
        5.2.4 人机交互模块
        5.2.5 控制系统硬件电路
    5.3 施肥控制系统软件设计
        5.3.1 总体设计
        5.3.2 排肥轴理论转速模型
        5.3.3 转速测定及动态休眠消振机制
        5.3.4 PID闭环控算法
        5.3.5 施肥量统计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性能测试与田间生产试验
    6.1 静态台架测试
        6.1.1 试验装置
        6.1.2 试验方法
        6.1.3 静态台架测试结果
    6.2 平地动态测试
        6.2.1 试验方法
        6.2.2 动态测试结果
    6.3 田间生产试验
        6.3.1 栽插同步深施肥试验
        6.3.2 后期长势及测产分析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创新点
    7.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课题来源
附录2:注释说明
附录3:作者简介
致谢

(7)叶片进口边线型及叶片包角对螺旋离心式燃油泵空化特性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名称及来源
    1.2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3 国内外螺旋离心泵的研究现状及其进展
    1.4 国内外空化研究现状及其进展
        1.4.1 空化机理和形式
        1.4.2 国内外泵空化研究现状
        1.4.3 叶轮几何参数对泵空化性能影响的相关研究
    1.5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1.6 本章小结
第2章 螺旋离心式燃油泵水力设计和几何建模
    2.1 设计的数据与要求
    2.2 叶轮设计
        2.2.1 叶轮水力设计
        2.2.2 叶轮模型建立
    2.3 螺旋离心式燃油泵计算域水体的组装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螺旋离心式燃油泵空化流动数值计算方法
    3.1 网格
        3.1.1 网格分类
        3.1.2 网格划分
        3.1.3 网格无关性检验
    3.2 数值计算基本原理
        3.2.1 控制方程
        3.2.2 湍流模型
        3.2.3 空化模型
    3.3 空化判定方法
    3.4 边界条件设置
    3.5 求解方法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叶片进口边线型对螺旋离心式燃油泵空化性能影响
    4.1 叶片进口边线型方案确定
        4.1.1 初始叶片进口边线型方案叶轮
        4.1.2 不同的叶片进口边线型方案
    4.2 数值方法验证
        4.2.1 试验装置
        4.2.2 模型验证及数值计算结果
    4.3 初始叶片进口边线型燃油泵的数值模拟
        4.3.1 初始叶片进口边线型燃油泵无空化状态下外特性及内流场分析
        4.3.2 初始叶片进口边线型燃油泵空化特性分析
    4.4 不同叶片进口边线型燃油泵的数值模拟
        4.4.1 不同叶片进口边线型燃油泵无空化状态下外特性及内流场分析
        4.4.2 不同叶片进口边线型燃油泵空化特性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叶片包角对螺旋离心式燃油泵空化性能影响
    5.1 不同叶片包角叶轮方案确定
    5.2 不同叶片包角燃油泵的数值模拟
        5.2.1 不同叶片包角燃油泵无空化状态下外特性及内流场分析
        5.2.2 不同叶片包角燃油泵空化特性分析
    5.3 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8)西兰花两级切块生产线设计与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2 西兰花切块机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西兰花机械物理特性研究现状
        1.2.2 国内关于西兰花切块机的研究现状
        1.2.3 国外关于西兰花切块机的研究现状
    1.3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和研究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1.4 本章总结
第2章 西兰花两级切块生产线方案设计
    2.1 西兰花两级切块生产线的总体设计要求
    2.2 第一次切块-去芯机构方案设计
    2.3 第一次切块的刀具方案设计
    2.4 筛选装置方案设计
    2.5 调整花块姿态方案设计
    2.6 第二次切块生产线方案设计
    2.7 本章小结
第3章 第一次切块-去芯机构的设计与分析
    3.1 第一次切块-去芯机构的运动学分析
        3.1.1 第一次切块-去芯机构的运动学模型建立
        3.1.2 第一次切块-去芯机构的参数优化模型建立
        3.1.3 基于遗传算法的机构参数优化软件编写
        3.1.4 参数优化结果分析
    3.2 第一次切块-去芯机构的动力学分析
    3.3 第一次切块的刀具结构设计
    3.4 第一次切块生产线传动参数的设计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第二次切块生产线设计与分析
    4.1 第一次切块后花块尺寸的测量
    4.2 差速筛选机构设计与分析
        4.2.1 花块落入筛选机构过程的运动分析
        4.2.2 花块在筛选机构上的运动及受力分析
    4.3 花块调姿机构的参数设计
        4.3.1 双螺旋杆调整花块姿态的运动分析
        4.3.2 花块在螺旋杆上的受力分析
    4.4 双等距挡板输送结构的设计
    4.5 调整花块居中的滑道设计及分析
    4.6 第二切块刀具设计与分析
    4.7 本章小结
第5章 两级切块生产线的建模、研制及试验
    5.1 西兰花两级切块生产线关键部件三维建模及虚拟样机装配
    5.2 西兰花两级切块生产线的研制与工作原理
    5.3 西兰花第一次切块-去芯生产线的空载试验
    5.4 西兰花第一次切块-去芯生产线切块试验
        5.4.1 切块试验的条件及过程
        5.4.2 第一次切块试验结果及分析
    5.5 差速筛选试验
        5.5.1 差速筛选试验的条件及过程
        5.5.2 差速筛选试验结果及分析
    5.6 第二次切块生产线的试验与结果分析
    5.7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和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9)玉米籽粒联合收获机传动系优化及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联合收获机传动系统研究现状
        1.2.1 国外现状
        1.2.2 国内现状
    1.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多功能籽粒收获试验台
    2.1 整机结构及工作原理
        2.1.1 整机结构
        2.1.2 工作原理
    2.2 主要部件结构
        2.2.1 脱粒分离系统
        2.2.2 清选系统
        2.2.3 传动系统
    2.3 试验台参数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功率采集系统设计
    3.1 总体方案设计
        3.1.1 设计需求
        3.1.2 方案设计
    3.2 扭矩传感器
        3.2.1 工作原理
        3.2.2 型号选择
        3.2.3 安装方式
    3.3 数据采集与分析
        3.3.1 总体结构
        3.3.2 A/D转换器
        3.3.3 数据分析
    3.4 系统准确性与稳定性验证
        3.4.1 准确性验证
        3.4.2 稳定性验证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功率采集试验
    4.1 试验准备
    4.2 脱粒试验
    4.3 清选试验
        4.3.1 单因素试验
        4.3.2 正交试验
    4.4 切碎器试验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玉米籽粒收获机传动系统优化设计
    5.1 收获机介绍
        5.1.1 整机结构
        5.1.2 传动系统
    5.2 优化部件选择
    5.3 传动系统优化方案
        5.3.1 脱粒滚筒传动系统优化方案
        5.3.2 风机传动系统优化方案
        5.3.3 切碎器传动系统优化方案
    5.4 样机的操控策略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致谢

(10)输送化工酸液时旋流泵外特性与内流结构的关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来源
    1.2 研究背景及意义
    1.3 国内外旋流泵发展现状
        1.3.1 旋流泵发展简史
        1.3.2 旋流泵国内外研究现状
        1.3.3 旋流泵内部流动模型
        1.3.4 目前研究存在问题
    1.4 本文研究内容
第2章 旋流泵模型建立及数值求解方法
    2.1 计算模型的建立
        2.1.1 旋流泵几何参数
        2.1.2 叶片选型设计
    2.2 计算模型及数值方法
        2.2.1 模型建立
        2.2.2 网格划分及质量检查
        2.2.3 数值模拟方法
        2.2.4 边界条件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输送化工酸液时旋流泵内流特性的研究
    3.1 研究方案
        3.1.1 截面选取方法
        3.1.2 化工酸液介绍
    3.2 旋流泵内化工酸液的流动特性
        3.2.1 化工酸液对旋流泵内温度场的影响
        3.2.2 化工酸液对旋流泵内流场结构的影响
        3.2.3 化工酸液对旋流泵内压力分布的影响
        3.2.4 化工酸液对旋流泵内速度分布的影响
    3.3 数值模拟可靠性验证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输送化工酸液时粘度对其内流结构的影响
    4.1 表征参数的定义
        4.1.1 贯通流与循环流的几何特征
        4.1.2 贯通流与循环流的压力梯度表征
        4.1.3 贯通流与循环流的速度梯度表征
    4.2 旋流泵在不同粘度化工酸液的外特性与内流结构
        4.2.1 旋流泵在不同粘度化工酸液的外特性
        4.2.2 旋流泵在不同粘度化工酸液的内流结构
    4.3 旋流泵在不同粘度化工酸液的流动特性
        4.3.1 不同粘度化工酸液涡核位置的变化
        4.3.2 不同粘度化工酸液对压力梯度的影响
        4.3.3 不同粘度化工酸液对速度梯度的影响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输送化工酸液时叶型对旋流泵内流动特性影响
    5.1 叶型对旋流泵外特性的影响
    5.2 旋流泵在不同叶型下的流动特性
        5.2.1 不同叶型下涡核位置的变化
        5.2.2 不同叶型对压力梯度的影响
        5.2.3 不同叶型对速度梯度的影响
    5.3 不同叶型下的旋流泵叶轮域内流动特性
    5.4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一、结论
    二、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学位所获得研究成果

四、螺旋不堵塞泵的设计方法(论文参考文献)

  • [1]污水泵叶轮型式及轴向力平衡方法研究现状[J]. 向林嵚,肖俊,林鹏. 机械工程师, 2021(10)
  • [2]蜗壳对远洋船基吸鱼泵性能的影响[J]. 任万龙,郝宗睿,王越,刘刚,华志励. 船舶工程, 2021(S1)
  • [3]黑水虻虫沙双向集料装置参数优化与试验[J]. 彭才望,宋世圣,谢烨林,贺喜,许道军,孙松林.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2021(04)
  • [4]油菜精量联合直播机覆草装置设计与试验[D]. 李玥宾. 华中农业大学, 2021
  • [5]基于玉米籽粒直收的脱粒装置关键技术与装备研发[D]. 李俊忠. 吉林大学, 2021(01)
  • [6]集中分风气送式水稻栽插同步精量深施肥机设计与试验研究[D]. 查显涛. 华中农业大学, 2021
  • [7]叶片进口边线型及叶片包角对螺旋离心式燃油泵空化特性影响[D]. 刘晓超. 兰州理工大学, 2021(01)
  • [8]西兰花两级切块生产线设计与试验研究[D]. 陈天龙. 浙江理工大学, 2021
  • [9]玉米籽粒联合收获机传动系优化及试验研究[D]. 蒋平. 山东理工大学, 2021
  • [10]输送化工酸液时旋流泵外特性与内流结构的关联研究[D]. 于欣洋. 兰州理工大学, 2021(01)

标签:;  ;  

螺杆不堵塞泵的设计方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