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三种分枝菌提纯菌素的特异性(论文文献综述)
刘颖[1](2013)在《桦褐孔菌营养成分分析与液体培养条件初步优化》文中提出天然药用真菌桦褐孔菌(Inonotus obliquus)的多种提取物对人体无毒害作用,并且诸多研究表明其可淬灭活性氧自由基,并用于治疗各种消化道癌症以及用于降血糖、防治艾滋病、抗衰老、降血脂、降血压,还能够改善过敏体质,增强免疫力。本课题对采自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的野生药用真菌桦褐孔菌进行初步研究。首先,经野外采集的子实体分离纯化后,结合分子生物学与形态学鉴定一致确定为桦褐孔菌,序列已上传至GenBank,登陆号为:KC312697(GI:461725870)。然后,将液体培养的菌丝体与野生子实体烘干磨粉处理,对其营养成分测定分析,结果为菌丝体粗多糖7.43g/100g显着高于子实体粗多糖2.31g/100g;应用毛细管电泳技术对桦褐孔菌多糖中单糖组分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子实体和菌丝体均由果糖、木糖、鼠李糖、阿拉伯糖、葡萄糖、甘露糖和半乳糖7种组成;凯氏定氮法测得子实体粗蛋白含量为6.69g/100g,菌丝体粗蛋白21.08g/100g;采用全自动氨基酸分析仪分析桦褐孔菌,子实体中测出14种氨基酸,菌丝体中测出16种氨基酸;矿物元素含量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进行测定分析,结果桦褐孔菌中含有大量K、Fe、Ca、Zn、Mg元素,少量Na、Mn、Se,痕量As、Pb。最后,以真菌多糖产量和生物量为指标应用单因素梯度法对菌丝体液体培养条件进行初步优化,确定最佳碳源是葡萄糖、最佳氮源蛋白胨、最适培养温度27℃、最佳初始pH7.5,·最适摇培转速130rpm。
王爽[2](2009)在《牛结核分枝杆菌Ag85B基因的克隆表达及ELISA检测方法的初步建立》文中研究指明牛结核病主要是由牛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bovis)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的慢性、消耗性传染病。牛结核病原菌可以感染人和多种动物,其中,牛是最易感的动物特别是奶牛。人类与牛的关系较为密切,据调查10%以上的人结核病是由牛分枝杆菌引起的,因此牛分枝杆菌是人结核病的重要病原,所以掌握和应用高敏感、高准确率的牛结核检疫方法是防止患结核病牛的牛分枝杆菌感染人类的重要手段之一。本试验根据GenBank公布的牛分枝杆菌AF2122/97(检索号NC002945)株的Ag85B基因序列设计引物,以牛分枝杆菌ValleeⅢ基因组DNA为模板利用PCR方法扩增牛分枝杆菌Ag85B基因,把Ag85B基因克隆于pET-32a(+)原核表达载体上,经测序和EcoRⅠ和KpnⅠ双酶切鉴定,获得阳性重组质粒pET32-Ag85B,将阳性重组质粒pET32-Ag85B转化到BL21感受态细胞中用IPTG进行诱导表达,经SDS-PAGE和Western-Blot检测分析,表明蛋白成功表达,而且能够与牛结核阳性血清反应,经His.bind柱子纯化后获得纯度较高的Ag85B蛋白。同时本试验以纯化的Ag85B蛋白为包被抗原,初步建立Ag85B-ELISA,对其包被浓度、血清稀释度、封闭液、及底物作用时间等方面进行选择和优化,而且对Ag85B-ELISA与PPD-ELISA方法在符合性、敏感性和特异性方面进行比较,结果显示Ag85B-ELISA特异性高于PPD-ELISA,而PPD-ELISA的敏感性高于Ag85B-ELISA,由于实验动物较少二者的符合性差别不明显。
王劼[3](2007)在《猪源肠毒素大肠杆菌K88ac和F18ac菌毛蛋白基因的表达及其在卵黄抗体生产中的应用》文中提出肠毒素大肠杆菌(ETEC)是引起新生仔猪和断奶仔猪腹泻的主要致病性大肠杆菌。本研究建立了猪源肠毒素大肠杆菌常见的菌毛基因型K88、K99、987P、F41和F18及其亚型的PCR分型检测方法,调查了湖北省内规模化猪场进行了ETEC菌毛基因型的分布特征,确定了K88和F18是引起断奶仔猪腹泻的ETEC两种最常见菌毛蛋白基因型。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构建了表达K88ac菌毛亚单位基因faeG和F18ac菌毛亚单位基因fedF的融合基因faeG-linker-fedF的重组质粒,实现了faeG和融合基因faeG-linker-fedF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并探讨了重组的菌毛蛋白的免疫原性及其诱导产生卵黄抗体的作用,通过体外试验和动物试验评价由重组菌毛蛋白免疫制备的卵黄抗体在预防和控制断奶仔猪腹泻的潜在应用价值,进一步研究了卵黄抗体在断奶仔猪日粮中应用。结果如下:1.以ETEC标准菌株为试验材料,建立了ETEC K88、K99、987P、F41、F18及其变异体的PCR鉴定方法,并对湖北省部分地区规模化万头猪场进行了ETEC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通过设计特异性引物,经PCR扩增出对应的目的片段。对2002-2003年来源于新生仔猪和断奶仔猪的227份腹泻粪样进行了K88及其变异体和K99的PCR检测,结果显示,23份(10.1%)被确定为含有ETEC K88,其变异体均为K88ac;13份含有K99(5.7%)。对2004年179份来源于1d至6w仔猪的腹泻粪样进行了ETEC K88、K99、987P、F41、F18及其变异体的PCR检测,共有60份(33.52%)含有ETEC菌毛基因型的一种或几种。其中,36份含有K88菌,占60.00%,是最主要的一种菌毛基因型;K88进一步的分型鉴定结果则显示,4份检出为K88ac(11.11%),32份为K88ad(88.89%),未检测出K88ab。含F18的样品数有16份,占26.67%;进一步的分型结果显示F18ab 5份(8.33%),F18ac 11份(18.34%)。另外,含K99菌的有2份(3.33%),987P有11份(18.33%),F41有3份(5.00%)。本试验结果表明,PCR方法鉴定ETEC具有快速、特异性强、敏感性和准确性高的优点,适合于大规模的流行病学调查;K88和F18是湖北地区新生仔猪和断奶腹泻粪样中最常见的两类菌毛基因型。2.通过PCR扩增技术,用疏水性连接肽(Gly4Ser)3序列连接faeG和fedF两基因片段,构成融合基因faeG-linker-fedF,并分别构建faeG和faeG-linker-fedF的重组表达质粒。测序结果表明重组质粒中目的片段的DNA序列正确,将该重组表达质粒导入E.Coli DH5a和BL21(DE3)中诱导表达,结果faeG和faeG-linker-fedF在大肠杆菌中均获得高效表达,它在BL21(DE3)中的表达量均占总蛋白含量的30%左右,表达产物以包涵体的形式存在。3.采用响应面分析方法,对肠毒素大肠杆菌K88黏附素亚单位重组蛋白FaeG诱导表达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优化研究。响应面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的诱导时机、IPTG浓度及诱导时间对目的蛋白表达量均有显着影响(P<0.01),而三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对目的蛋白表达量也有极显着的影响(P<0.01)。通过进一步的模拟优化,得到了最佳诱导表达条件为:培养BL21(K88ac)重组菌株2.5h后,加入IPTG至终浓度0.8mmol/L,37℃诱导培养5h。采用以上参数进行验证实验,得到目的蛋白在全菌蛋白中的表达含量为35.4%;与单次单因子法得到的最佳表达条件下的表达量(27.5%)相比,提高了28.7个百分点。本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响应面分析法可以确定IPTG的诱导时机、诱导浓度及诱导时间等多个因素对重组蛋白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的最佳作用条件,有利于提高目的蛋白的表达量。4.应用免疫印迹技术检测重组蛋白rFaeG和FaeG-FedF的免疫原性,结果发现rFaeG和FaeG-FedF均能够与兔抗K88ac阳性血清抗体发生特异性抗原抗体结合反应,FaeG-FedF还能够与F18“a”因子血清发生特异性抗原抗体反应,这表明重组蛋白rFaeG和融合蛋白FaeG-FedF具有与天然菌毛蛋白相同或相似的抗原性。将重组蛋白rFaeG和融合蛋白FaeG-FedF免疫蛋鸡,结果发现两种重组蛋白均能刺激蛋鸡产生免疫应答反应,并诱导卵黄抗体产生,在二免1周卵黄中的抗体水平便明显升高,平均效价可达1∶210以上,且此抗体水平可以维持较长一段时间。因此,重组蛋白rFaeG和融合蛋白FaeG-FedF可以作为卵黄抗体生产的候选免疫原。5.用分离提纯的K88ac菌毛蛋白、重组蛋白rFaeG和融合蛋白FaeG-FedF免疫28周龄左右海兰褐开产蛋鸡,并收集鸡蛋将其喷雾干燥成粉,分别为Anti-K88ac SDEP,Anti-rFaeG SDEP和Anti-FaeG-FedF SDEP。利用体外试验研究了重组蛋白rFaeG和FaeG-FedF免疫获得的卵黄抗体抑制细菌黏附作用,结果显示:无抗体的对照组平均每个上皮细胞黏附7.6个K88ac;由提纯蛋白免疫获得的Anti-K88ac SDEP以及Anti-rFaeG SDEP和Anti-FaeG-FedF SDEP较对照组均极显着抑制了K88ac对肠上皮细胞的黏附作用,平均每个上皮细胞分别仅黏附1.0、1.2和1.0个细菌(P<0.01)。3种卵黄抗体粉对细菌黏附肠上皮细胞均具有显着抑制作用,且三者的作用效果无明显差异(P>0.05)。此外,与F18ac对照组相比,经Anti-FaeG-FedF SDEP处理后的F18ac黏附于肠上皮细胞上的数量极显着减少(P<0.01);同样经Anti-FaeG-FedF SDEP处理后的F18ab对肠上皮细胞的黏附也明显低于F18ab对照组(P<0.01)。由此表明,由重组菌毛蛋白rFaeG和Fae-FedF制备的卵黄抗体均可以有效抑制K88ac对仔猪肠上皮细胞的黏附;此外,具备两种菌毛基因型的融合蛋白FaeG-FedF免疫获得的卵黄抗体,不仅可以抑制同源菌株F18ac的黏附作用,还可以阻断异源菌株F18ab对肠上皮细胞的黏附。6.通过三次饲养试验分别研究了重组蛋白免疫制备的卵黄抗体预防断奶仔猪腹泻的效果及其在断奶仔猪日粮中的应用。试验一选择了21±2d断奶仔猪140头,随机分成5组,其中对照组20头,日粮中分别添加普通全蛋粉,由提纯的K88ac菌毛蛋白、rFaeG包涵体和复性的rFaeG重组蛋白免疫制备的高免全蛋粉成为4个处理组,每个处理组3个重复栏,10头/栏。研究了rFaeG重组蛋白免疫制备的卵黄抗体预防断奶腹泻的效果,结果显示:仔猪断奶后0-28d,日粮中添加提纯的K88ac菌毛蛋白和复性的rFaeG重组蛋白免疫制备的高免全蛋粉,均能显着降低腹泻率(P<0.05)和腹泻指数(P<0.05),提纯菌毛蛋白组和重组蛋白组预防仔猪腹泻的作用效果没有显着差异。rFaeG包涵体免疫制备的高免全蛋粉预防仔猪腹泻的作用并不明显。试验全期各组的日增重、采食量、饲料转化率等差异不显着。与提纯菌毛蛋白的免疫获得的卵黄抗体相比,复性后重组蛋白免疫获得的卵黄抗体对预防仔猪腹泻具有一致的效果。因此,复性后的重组蛋白可以作为免疫原应用于卵黄抗体生产中。试验二选择选择21±3d断奶仔猪120头,随机分成3组,每组8个重复栏,5头/栏。以添加3%血浆蛋白粉日粮为正对照组,分别添加1%和1.5%复性rFaeG重组蛋白免疫制备的高免全蛋粉替代一半血浆蛋白粉的日粮为两个处理组。研究了rFaeG重组蛋白免疫制备的高免全蛋粉部分替代日粮中的血浆蛋白粉,对仔猪腹泻及生长性能的影响,并探讨在日粮中高免全蛋粉的适宜添加量。结果表明,试验全期,日粮添加高免全蛋粉的两组腹泻率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且腹泻指数明显较低(P<0.01)。试验全期高免全蛋粉组与对照组仔猪49d平均体重均达到15kg以上,平均日增重无显着差异(P>0.05),表现出一致的较好的生长速度。此外,尽管高免全蛋粉两组添加了不同比例的高免全蛋粉(1%vs 1.5%),但两组仔猪的腹泻率、腹泻指数、平均日增重、采食量以及料肉比均无显着差异。以上结果表明,日粮中用复性重组蛋白免疫制备的高免全蛋粉替代一半的血浆蛋白粉,可以获得与添加血浆蛋白粉一致甚至更好的控制腹泻和促生长效果;考虑成本,高免全蛋粉添加量以1%为宜。试验三选择360头24±3d断奶仔猪,随机分为5组,每组6个重复栏,12头/栏,主要研究重组蛋白rFaeG以及融合蛋白FaeG-FedF免疫获得的喷雾干燥全蛋粉,添加于氨基酸平衡的断奶仔猪日粮中对仔猪腹泻及生长性能的影响。以添加3%血浆蛋白粉的日粮为正对照,添加普通全蛋粉的日粮为负对照,分别添加由提纯的K88ac菌毛蛋白、复性的rFaeG重组蛋白和FaeG-FedF融合蛋白免疫制备的高免全蛋粉的日粮为各处理组。试验结果显示,断奶后1-2周,日粮中添加了提纯的K88ac菌毛蛋白、复性的rFaeG重组蛋白和FaeG-FedF融合蛋白免疫制备的高免全蛋粉组的腹泻率显着低于添加普通全蛋粉的负对照组(P<0.05),与添加血浆蛋白粉的正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着。不同日粮处理组的仔猪腹泻指数也存在显着差异(P<0.05),日粮中添加血浆蛋白粉和含特异性卵黄抗体的高免全蛋粉可以减轻断奶仔猪的腹泻程度。本试验中所有日粮处理组均表现出较好的生长速度,仔猪49d左右平均体重均能达到15kg以上,但各组之间不存在显着差异(P>0.05)。在试验全期,日粮中添加血浆蛋白粉、提纯的K88ac菌毛蛋白和FaeG-FedF融合蛋白免疫制备的高免全蛋粉组的料肉比均显着低于普通全蛋粉组(P<0.05)。本试验各阶段,各组的采食量均未出现显着性差异。以上结果表明在氨基酸平衡日粮中添加Anti-K88 SDEP和Anti-FaeG-FedFSDEP,与血浆蛋白粉一样,具有良好的促进断奶仔猪生长,提高饲料转化率的作用。综上所述,重组ETEC菌毛蛋白可以作为免疫原应用于卵黄抗体生产中,其制备的卵黄抗体添加于仔猪日粮中是预防断奶仔猪ETEC性腹泻的有效途径之一。
吴仲文[4](2006)在《肠道微生态变化与移植肝CGD的相关研究》文中指出我国是乙型病毒性肝炎高发地区,由于缺乏高效抗乙型肝炎病毒药物,使肝硬化、慢性重型肝炎及肝癌等终末期肝病患者的数量居高不下。终末期肝病患者的治疗最终依赖于肝移植术。近年来,肝移植手术在我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目前,肝移植手术1年生存率在80%以上,5年生存率大于70%,移植效果接近于国际先进水平,此得益于精湛的手术及免疫抑制剂的广泛使用。但肝移植后的各种并发症如急、慢性排异、胆道并发症、细菌及病毒感染等阻碍了受体存活率及移植肝存活率的进一步提高。 不同于健康人,免疫抑制剂的使用使肝移植患者的免疫处于抑制状态,这是肝移植后肝炎病毒及肿瘤复发的主要原因,也是细菌、病毒感染的主要原因。为数不多的研究表明,免疫抑制剂中的神经贮钙蛋白(calcineurin)抑制剂包括环孢素A及FK506均可抑制Lewis大鼠肠道上皮细胞的ATP能量代谢,并导致肠道屏障功能的损伤。Gabe等的临床研究发现,FK506可抑制肠上皮细胞的能量产生,损害肠道的吸收功能,增加肠道通透性,引起内毒素血症。给肝移植术后早期患者服用微生态制剂(合生元)则可显着降低其术后早期感染的发生率,并可缩短抗生素的使用时间。上述这些研究结果提示在肝移植患者,免疫抑制剂、肠道微生态及细菌感染三者之间存在着有机的联系,但这些动物及临床研究均没有检测肠道细菌生态的变化情况。 本研究采用分子生物学定性、定量技术,分析肝移植患者肠道主要菌群的生态结构变化,同时采用偶氮显色法、酶标法及放射免疫法检测内毒素、与内毒素相关的肿瘤坏死因子、IL—6及肠道分泌性免疫球蛋白A(SIgA)等免疫指标的变化,研究免疫抑制剂对肝移植患者肠道微生态的影响及肠道微生态变化与其全身及肠道局部免疫功能的关系。 材料与方法 1、研究对象 1.1健康志愿者 共28例,男性25例,女性3例,年龄22-57岁,平均37.6±8.2岁。 1.2肝硬化患者 共51例,分别为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的住院或门
郑爱萍[5](2001)在《拮抗细菌对水稻纹枯病的生物防治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研究针对四川稻区的主要纹枯病菌丝群AG-I,用点接法初选和对峙法检测,筛选到大量的拮抗菌株,结合离体防效及对峙实验进一步定选了拮抗作用较强的菌株。利用这些菌株开展了喷施浓度、喷施时间以及在水稻植株上的定殖模式研究,以此为基础进行了田间防效测定。对其进行的生理、生化特性研究,确定了它们在微生物学上的分类地位。从拮抗蛋白的角度进行了拮抗机理的探讨,分离纯化了杀菌蛋白,为进一步克隆相关基因打下基础。此外,对菌株的抗生性、促生性以及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为在生产上大规模应用开发作了初步探索。取得的主要结果如下: 1.从健康的水稻植株、感染纹枯病(Rhizocotonia.sonali)的水稻植株根系、茎、叶以及根际土壤、秧田水、菌核上分离出了能拮抗纹枯病的细菌近150株。通过对峙法测定,大多数菌株对纹枯病菌丝有较强的抑制作用。选用其中拮抗作用强,具有代表性的5个菌株T122、B34、G22、H50、B25作进一步测定,其抑菌带宽度分别为11.0、10.3、9.7、9.0、7.25mm。 2.经过离体纹枯病防效测定表明,H50、B34、G22的离体防效较好。以清水处理为对照,防效分别可达42.0%、51.0%、47.0%。 3.用菌株H50、B34进行定殖研究,喷施后20d,在水稻植株上只有较低浓度,而在13d左右喷施一次PDA(琼脂除外)营养液后,菌株的生长量逐渐回升,达到并维持一个较高浓度水平。有效喷施浓度直接 拮抗菌的定殖,浓度较低不利于成功定殖,维持较高的有效浓度,可提高防效。喷施菌液过早或接种纹枯病菌过迟,防效较差,以接种纹枯病菌2d后喷施菌液,发病级数最小。 4.在田间小区实验中,测定了拮抗菌菌液浸种和喷施处理对水稻纹枯病菌的防治效果以及对水稻产量因素的影响,以黄绿木霉、井冈霉素、清水为对 照。结果表明,浸种处理中,B34防效较好,可达到48.74%,而H50可提高 分菜数、株高和实粒数。喷施处理中,H50防效达60.75%,三种生防菌(H50、 B34及 G22)和井冈霉素混施处理,防效可达 67.96%,显着高于井冈霉素对照。 混合菌液及H50菌液喷施对实粒数、千粒重、结实率和穗长均有明显的促进 作用。 5.对桔抗表现好的5个菌株H50、B34、B25、G22及T122利用光学显微 镜和扫描电镜分别检测其抗生性即抑菌率、致畸性、对菌核的萌发与形成的影 响度等,桔抗物质对纹枯病菌丝有溶解、断裂、扭曲、缢缩等致畸效应。此外, 对水稻稻瘟病菌的对峙培养,H50有较强的桔抗活性。 6.在液培条件下检测桔抗菌对水稻的出苗率、叶片、根系干重的影响, T122、H50、B25对苗期的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均有一定的促生作用。 7.通过对防效表现较好的B34、H50茵株进行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镜 观察、细胞壁化学成分分析以及生理、生化特性的分析,B34属于致黄假单抱 杆菌,H50属于球抱链霉菌。 8.通过对几种拈抗菌的生物学特性的研究,其生长曲线符合细菌生长的 基本生长特性。其生长受到培养基种类、温度、酸碱度、供氧量等因素的影响, 并与其桔抗活性有关。 9.在桔抗代谢物分析中,B34、H50菌株未产生挥发性桔抗物。对培养物 进行PEG20000浓缩,透析后进行蛋白酶敏感验证实验,其中B34对蛋白酶K 和胰蛋白酶敏感,H50对蛋白酶不敏感。用 70%饱和度的中性盐州H/卢 进 行沉淀,得到B34的初提桔抗蛋白,利用SphadexG-100凝胶LKB柱层析以及 DEAE-纤维素{2 LKB柱层析纯化,收集活性峰,浓缩后得到纯化杀菌蛋白,龟 经SDS-PAGE分析,达到电泳纯,分子量约为33KD。
何昭阳,钱爱东,胡桂学,陶波,郭亚梓,张永茂,刘永梅,高晶[6](1993)在《牛源分枝杆菌变应原对免疫豚鼠变态反应试验》文中研究表明本文采用牛结核PPD检出阳性牛分离的分枝杆菌(包括有牛分枝杆菌、瘰疬分枝杆菌、乌胞内分枝杆菌2型及9型、副结核分枝杆菌、偶发分枝杆菌以及草分枝杆菌等),制成灭活免疫原进行豚鼠接种,并以各种分枝杆菌PPD进行变态反应检查,以观察其发生交叉反应的情况。试验结果表明:各种分枝杆菌除发生主反应外,均表现出明显的相互交叉的变态反应,尤以瘰疬分枝杆菌、乌胞内分杆菌2型及9型、副结核分枝杆菌以及牛分枝杆菌等交叉严重。提示:在牛结核及副结核的检疫中出现其它分枝杆菌干扰的假阳性反应。
支海兵,周齐[7](1990)在《三种分枝菌提纯菌素的特异性》文中研究表明 牛结核、禽结核和副结核病是危害畜禽健康的三种主要的分枝菌病,其中牛型结核和禽型结核菌不仅危害畜禽健康,也是危害人类健康的恶性病原菌。在对动物分枝菌病的诊断中,各国法定的方法仍然是皮内变态反应,采用的抗原主要是牛型提纯结核菌素,
二、三种分枝菌提纯菌素的特异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三种分枝菌提纯菌素的特异性(论文提纲范文)
(1)桦褐孔菌营养成分分析与液体培养条件初步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药用真菌概述 |
1.2 桦褐孔菌概述 |
1.2.1 桦褐孔菌分类学地位及形态 |
1.2.2 桦褐孔菌生境及分布 |
1.2.3 桦褐孔菌化学成分 |
1.2.4 桦褐孔菌人工培养特性 |
1.2.5 桦褐孔菌药用价值 |
1.2.6 桦褐孔菌活性成分抗癌作用机制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 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
1.5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材料与仪器 |
2.1.1 供试材料 |
2.1.2 供试试剂 |
2.1.3 供试培养基 |
2.1.4 供试试剂盒 |
2.1.5 仪器设备 |
2.2 试验方法 |
2.2.1 样品采集与分离纯化 |
2.2.2 菌种分子生物学鉴定 |
2.2.3 桦褐孔菌粗多糖提取与测定 |
2.2.4 多糖中单糖组分测定 |
2.2.5 桦褐孔菌粗蛋白测定 |
2.2.6 桦褐孔菌总氨基酸测定 |
2.2.7 桦褐孔菌矿物元素测定 |
2.2.8 单因素梯度法优化液体培养条件 |
第3章 结果与分析 |
3.1 桦褐孔菌鉴定结果 |
3.1.1 形态学鉴定结果 |
3.1.2 分子生物学测序结果 |
3.1.3 生物信息学分析 |
3.2 桦褐孔菌野生子实体与人工培养菌丝体营养成分对比分析 |
3.2.1 粗多糖含量对比 |
3.2.2 多糖中单糖组分对比 |
3.2.3 粗蛋白含量对比 |
3.2.4 氨基酸对比 |
3.2.5 矿物元素对比 |
3.3 桦褐孔菌培养条件初步优化结果 |
3.3.1 最佳碳源的确定 |
3.3.2 最佳氮源的确定 |
3.3.3 最适温度的确定 |
3.3.4 最适初始pH值的确定 |
3.3.5 最适摇床转速的确定 |
第4章 讨论 |
4.1 ITS-rDNA序列鉴定结果分析 |
4.2 毛细管电泳法单糖组分分析 |
4.3 氨基酸分析 |
4.4 矿物元素分析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2)牛结核分枝杆菌Ag85B基因的克隆表达及ELISA检测方法的初步建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牛结核病的简介 |
1.1.1 流行病学 |
1.1.2 病原 |
1.2 牛结核病的诊断 |
1.2.1 细菌学方法 |
1.2.2 提纯结核菌素皮内变态反应试验 |
1.2.3 IFN-Γ诊断法 |
1.2.4 ELISA 诊断方法 |
1.2.5 PCR 诊断 |
1.3 酶联免疫吸附技术简介 |
1.4 实验的目的和意义 |
2 实验一 |
2.1 实验材料 |
2.1.1 载体及菌种 |
2.1.2 试剂与工具酶 |
2.1.3 试验主要仪器 |
2.1.4 AG85B 蛋白克隆表达所用培养基与试剂 |
2.2 实验方法 |
2.2.1 AG85B 基因的克隆 |
2.2.1.1 牛分枝杆菌基因组DNA 的提取 |
2.2.1.2 引物设计 |
2.2.1.3 目的片段的扩增 |
2.2.2 AG85B 基因表达质粒的载体构建 |
2.2.3 融合蛋白的表达 |
2.2.4 菌体的SDS-PAGE 分析 |
2.2.5 表达产物存在形式的鉴定 |
2.2.6 表达产物AG85B 蛋白的生物学活性鉴定 |
2.2.6.1 菌体的SDS-PAGE 电泳 |
2.2.6.2 表达产物WESTERN-BLOT 检测 |
2.2.7 重组蛋白表达最佳诱导条件的确定 |
2.2.7.1 重组蛋白表达最佳IPTG 浓度的确定 |
2.2.7.2 重组蛋白表达最佳诱导时间的确定 |
2.2.8 蛋白纯化 |
2.2.8.1 包涵体蛋白的分离 |
2.2.8.2 包涵体的溶解 |
2.2.8.3 包涵体的复性与目的蛋白的纯化 |
2.2.8.4 蛋白浓度的测定 |
2.3 实验结果 |
2.3.1 目的基因的扩增与克隆 |
2.3.2 重组质粒双酶切鉴定 |
2.3.3 重组表达载体双酶切鉴定 |
2.3.4 测序结果 |
2.3.5 表达蛋白的SDS-PAGE 和WESTERN-BLOT 分析 |
2.4 讨论 |
3 实验二 AG85B-ELISA 方法的初步建立 |
3.1 实验材料 |
3.1.1 载体和菌种 |
3.1.2 实验试剂及酶 |
3.1.3 试验及主要应用的仪器 |
3.1.4 实验用血清 |
3.1.5 ELISA 所用试剂及配置 |
3.2 实验方法 |
3.2.1 间接ELISA 操作程序 |
3.2.1.1 酶标板的包被 |
3.2.1.2 封闭 |
3.2.1.3 加样 |
3.2.1.4 加入酶标二抗 |
3.2.1.5 显色 |
3.2.2 牛提纯结核菌素(PPD)皮内变态反应 |
3.2.2.1 PPD 皮试注射部位及术前处理 |
3.2.2.2 皮内注射及采血 |
3.2.2.3 术后观察 |
3.2.2.4 判定标准 |
3.2.3 PPD-ELISA 条件的摸索 |
3.2.3.1 PPD 一ELISA 抗原包被浓度确定 |
3.2.3.2 血清稀释度及抗原抗体最佳作用时间的选择 |
3.2.3.3 封闭液及封闭时间的选择 |
3.2.3.4 酶标二抗作用时间的选择 |
3.2.3.5 底物反应时间的选择 |
3.2.4 AG85B-ELISA 方法的建立 |
3.2.4.1 抗原AG85B 蛋白包被浓度的确定 |
3.2.4.2 血清稀释度及抗原抗体最佳作用时间的选择 |
3.2.4.3 封闭液及封闭时间的选择 |
3.2.4.4 酶标二抗稀释液浓度及作用时间的选择 |
3.2.4.5 底物反应时间的选择 |
3.2.4.6 符合性试验 |
3.2.4.7 敏感性试验 |
3.2.4.8 特异性试验 |
4 实验结果与分析 |
4.1 PPD 皮内变态反应结果 |
4.2 PPD-ELISA 最佳条件的确立 |
4.2.1 PPD-ELISA 包被浓度的确定 |
4.2.2 血清稀释度及抗原抗体最佳作用时间的确定 |
4.2.3 封闭液的选择 |
4.2.4 酶标二抗作用时间的选择 |
4.2.5 底物反应时间的选择 |
4.2.6 PPD-ELISA 改进后检测程序 |
4.3 AG85B-ELISA 方法的建立 |
4.4 符合性试验结果 |
4.5 敏感性试验 |
4.6 特异性试验 |
4.7 讨论 |
5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3)猪源肠毒素大肠杆菌K88ac和F18ac菌毛蛋白基因的表达及其在卵黄抗体生产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表 Abbreviation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 前言 |
2 卵黄抗体的研究概况 |
2.1 卵黄抗体及其特点 |
2.1.1 卵黄抗体的结构 |
2.1.2 卵黄抗体的诱导产生和转运 |
2.1.3 卵黄抗体的稳定性 |
2.1.4 卵黄抗体的消化吸收特性 |
2.1.5 卵黄抗体的安全性 |
2.2 卵黄抗体抗感染的应用研究 |
3 仔猪产肠毒素大肠杆菌性腹泻及其防治 |
3.1 肠毒素大肠杆菌病原学特征 |
3.1.1 肠毒素大肠杆菌的细菌学特征 |
3.1.2 肠毒素大肠杆菌的致病因子 |
3.2 肠毒素大肠杆菌的致病机理 |
3.2.1 ETEC的黏附 |
3.2.2 肠毒素的分泌 |
3.3 肠毒素大肠杆菌的检测 |
3.3.1 ETEC黏附素的检测 |
3.3.2 ETEC肠毒素的检测 |
3.4 肠毒素大肠杆菌与断奶仔猪腹泻 |
3.5 肠毒素大肠杆菌腹泻的防治 |
4 抗ETEC菌毛蛋白卵黄抗体的研究及应用 |
4.1 抗ETEC卵黄抗体防治制剂的研究应用 |
4.2 抗ETEC卵黄抗体抗菌促生长剂的研究应用 |
4.3 不同形式免疫原制备的抗ETEC卵黄抗体 |
4.3 不同形式免疫原制备的抗ETEC卵黄抗体 |
5 重组蛋白抗原在卵黄抗体中的应用 |
5.1 重组蛋白刺激蛋鸡免疫应答反应 |
5.2 重组蛋白诱导卵黄抗体产生 |
6 ETEC黏附素基因的克隆表达 |
6.1 ETEC菌毛抗原的单基因表达 |
6.2 ETEC菌毛抗原的双基因表达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二章 ETEC菌毛基因型的分子鉴定及在湖北省规模化猪场中的分布特征 |
1 前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菌株 |
2.2 待测菌株及腹泻粪样 |
2.3 试剂 |
2.4 培养基 |
2.5 缓冲液 |
2.6 ETEC菌毛基因分子鉴定方法的建立 |
2.6.1 引物设计与合成 |
2.6.2 DNA模板的制备 |
2.6.3 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
2.6.4 PCR产物的鉴定 |
2.7 待测样品的检测 |
2.7.1 腹泻粪样的采集 |
2.7.2 DNA模板的制备 |
2.7.3 PCR检测 |
2.8 数据分析 |
3 结果与分析 |
3.1 ETEC标准菌株的分子鉴定 |
3.2 大肠杆菌分离株的检测 |
3.3 腹泻粪样的检测 |
4.1 肠毒素大肠杆菌菌毛基因分子鉴定方法的建立 |
4.2 湖北省地区猪源大肠杆菌菌毛基因型K88、K99、987P、F41和F18的分布特征 |
第三章 肠毒素大肠杆菌K88、F18和987P菌毛亚单位基因的克隆表达 |
1 前言 |
2 材料和方法 |
2.1 菌株和质粒载体 |
2.2 试剂 |
2.3 抗体 |
2.4 培养基 |
2.5 溶液 |
2.5.1 琼脂糖凝胶电泳缓冲液 |
2.5.2 抗生素贮存液 |
2.5.3 质粒提取缓冲液 |
2.5.4 十二烷基硫酸钠-丙烯酰胺电泳(SDS-PAGE)缓冲液 |
2.5.5 Western blotting缓冲液 |
2.5.6 其它缓冲液 |
2.6 目的基因的扩增 |
2.6.1 引物设计合成 |
2.6.2 DNA模板的制备 |
2.6.3 PCR扩增 |
2.6.4 PCR产物的琼脂糖凝胶检测 |
2.7 PCR产物的回收纯化 |
2.8 目的基因的克隆 |
2.8.1 目的片断与pMD18-T载体的连接 |
2.8.2 感受态细胞的制备——氯化钙法 |
2.8.3 连接产物的转化 |
2.8.4 质粒的小量制备(碱裂解法) |
2.8.5 阳性克隆子的筛选 |
2.9 重组表达质粒的构建 |
2.10 目的基因的测序 |
2.10 目的基因的测序 |
2.11 重组表达菌的构建 |
2.12 目的蛋白的诱导表达及SDS-PAGE检测 |
2.12.1 目的蛋白的诱导表达 |
2.12.2 蛋白质的SDS-PAGE检测 |
2.13 表达产物可溶性分析 |
2.14 表达产物的Western blotting检测 |
2.14.1 电转 |
2.14.2 染色 |
2.14.3 封闭 |
2.14.4 第一抗体和靶蛋白结合 |
2.14.5 酶标二抗与硝酸纤维素滤膜的温育 |
2.14.6 加入底物显色 |
3 结果与分析 |
3.1 faeG、fasG及faeG-linker-fedF融合基因的PCR扩增 |
3.2 faeG、fasG及faeG-linker-fedF融合基因的克隆 |
3.3 重组原核表达质粒的构建 |
3.3.1 重组原核表达质粒pET88的构建 |
3.3.2 重组原核表达质粒pET987的构建 |
3.3.3 重组原核表达质粒pET8818的构建 |
3.4 faeG、fasG基因以及faeG-linker-fedF融合基因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的诱导表达 |
3.4.1 faeG基因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的诱导表达 |
3.4.2 fasG基因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的诱导表达 |
3.4.3 融合基因faeG-linker-fedF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的诱导表达 |
3.5 表达产物的可溶性分析及Western blotting检测 |
4 讨论 |
4.1 faeG单基因的克隆表达 |
4.2 faeG和fedF双基因的融合表达 |
4.3 fasG基因的克隆表达 |
第四章 响应面分析法优化重组K88ac菌毛亚单位蛋白在大肠杆菌中的诱 |
1 前言 |
2 材料和方法 |
2.1 菌株和质粒 |
2.2 试剂 |
2.3 BL21(pET88)重组菌株的诱导表达的单次单因子试验 |
2.4 BL21(pET88)表达产物的检测 |
2.5 目的蛋白表达量的分析 |
2.6 试验设计与数据统计分析方法 |
3 结果和分析 |
3.1 BL21(pET88)重组菌株的诱导表达的单次单因子实验结果 |
3.2 RSA优化试验的设计及结果 |
3.3 RSA优化实验结果的计算与分析 |
3.4 响应曲面的因素分析 |
3.5 模拟优化寻找目的蛋白诱导表达条件的最佳点 |
4 讨论 |
4.1 IPTG诱导时机、浓度和诱导时间对目的蛋白表达量的影响 |
4.2 响应面分析法优化目的蛋白的诱导表达条件 |
第五章 重组菌毛蛋白rFaeG及融合蛋白FaeG-FedF免疫原性分析及诱导蛋鸡卵黄抗体的产生 |
1 前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实验动物 |
2.2 试剂 |
2.3 佐剂 |
2.4 抗体 |
2.5 缓冲液 |
2.6 K88ac、F18ab和F18ac菌株的培养 |
2.7 ETEC K88ac菌毛的提取纯化 |
2.8 F18ac(2134P)菌毛蛋白的提取纯化 |
2.9 重组菌毛蛋白rFaeG及融合蛋白FaeG-FedF的提取纯化 |
2.9.1 包涵体的提取 |
2.9.1 包涵体的提取 |
2.9.2 包涵体的变性及复性 |
2.10 K88ac菌毛多克隆抗体的制备 |
2.11 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抗体效价 |
2.12 重组菌毛蛋白rFaeG及融合蛋白FaeG-FedF的Western blotting分析 |
2.13 重组菌毛蛋白rFaeG和融合蛋白FaeG-FedF诱导卵黄抗体的产生 |
2.13.1 蛋白油乳苗的制备 |
2.13.2 蛋鸡的免疫 |
2.14 喷雾干燥全蛋粉的制备 |
2.15 数据分析 |
3 结果与分析 |
3.1 Western blotting检测重组菌毛蛋白rFaeG以及融合蛋白FaeG-FedF的免疫原性 |
3.2 重组菌毛蛋白rFaeG和融合蛋白FaeG-FedF诱导蛋鸡卵黄抗体的产生 |
4 讨论 |
4.1 重组菌毛蛋白rFaeG及融合蛋白FaeG-FedF免疫原性分析 |
4.2 重组菌毛蛋白rFaeG及融合蛋白FaeG-FedF诱导卵黄抗体产生 |
第六章 重组菌毛蛋白制备的卵黄抗体在断奶仔猪中应用及效果研究 |
1 前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菌株 |
2.2 溶液 |
2.3 喷雾干燥全蛋粉 |
2.4 卵黄抗体体外抑制ETEC K88ac和F18ac黏附试验 |
2.4.1 仔猪空肠上皮细胞的制备 |
2.4.2 ETEC细菌培养物的制备 |
2.4.3 ETEC体外黏附试验 |
2.4.4 卵黄抗体体外抑制黏附试验 |
2.5 试验一 重组蛋白rFaeG制备的卵黄抗体预防早期断奶仔猪腹泻的应用效果研究 |
2.5.1 试验猪的选择与分组 |
2.5.2 试验日粮 |
2.6 试验二 在早期断奶仔猪日粮中添加rFaeG高免全蛋粉和血浆蛋白粉对仔猪腹泻与生长性能的影响 |
2.6.1 试验猪的选择与分组 |
2.6.2 试验日粮 |
2.7 试验三 断奶仔猪日粮中添加喷雾干燥高免全蛋粉对仔猪腹泻与生长性能的影响 |
2.7.1 猪场内ETEC菌毛基因型分布检测 |
2.7.2 试验猪的选择与分组 |
2.7.3 试验日粮 |
2.8 试验猪的饲养管理 |
2.9 腹泻情况记录和生长性能的测定 |
2.10 数据分析 |
3 结果与分析 |
3.1 卵黄抗体对ETEC体外黏附细胞的抑制作用 |
3.2 重组蛋白rFaeG制备的卵黄抗体预防断奶仔猪腹泻的作用(试验一) |
3.3 在早期断奶仔猪日粮中添加rFaeG高免全蛋粉和血浆蛋白粉对 仔猪腹泻与生长性能的影响(试验二) |
3.4 断奶仔猪日粮中添加喷雾干燥高免全蛋粉对仔猪腹泻与生长性能的影响(试验三) |
4 讨论 |
4.1 重组蛋白制备的特异性卵黄抗体对ETEC体外黏附细胞的抑制作用 |
4.2 抗ETEC卵黄抗体预防断奶仔猪腹泻的应用效果 |
4.3 重组蛋白为免疫原的抗ETEC卵黄抗体预防断奶仔猪腹泻的效果 |
4.4 含特异性卵黄抗体的高免全蛋粉在断奶仔猪日粮中的应用 |
第七章 结语 |
1 结论 |
2 创新点 |
3 本研究不足之处 |
参考文献 |
附录 在读期间发表的主要研究论文 |
致谢 |
(4)肠道微生态变化与移植肝CGD的相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研究背景及立题依据 |
参考文献 |
研究用主要仪器、试剂、软件及网站 |
主要仪器设备 |
主要试剂及耗材 |
本研究所需的计算机软件 |
本研究使用的生物信息学网站 |
第一部分 双歧杆菌冻干保藏技术的建立及应用 |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参考文献 |
附:双歧杆菌冻干技术若干进展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粪便DNA抽提方法比较研究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参考文献 |
附:肠道微生物DNA抽提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78例肝移植患者肠道细菌易位及其相关性研究 |
患者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四部分 肝移植术后患者肠道菌群生态结构研究 |
患者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五部分 肝移植术后患者肠道双歧杆菌种群生态结构研究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参考文献 |
小结与展望 |
综述 |
综述1 肠道屏障与肠道微生态 |
参考文献 |
综述2 重型肝炎治疗若干进展 |
参考文献 |
综述3 肝硬化并发症与肠道菌群 |
参考文献 |
报刊文章:从人体微生态谈控制滥用抗生素等药物 |
就读博士期间发表的文章 |
读博士期间参与撰写的专着 |
读博士期间获得的资助的课题 |
读博士期间参与的其它工作 |
致谢 |
(5)拮抗细菌对水稻纹枯病的生物防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一、 微生物对农作物生物防治研究进展 |
(一) 细菌 |
(二) 放线菌 |
(三) 真菌 |
(四) 病毒 |
二、 生防微生物的生物工程研究进展 |
三、 水稻纹枯病生物防治研究进展 |
四、 生物防治的理论基础 |
五、 本研究的立题思想 |
第二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
一、 材料及培养基 |
二、 方法 |
(一) 拮抗菌的分离和筛选 |
(二) 拮抗菌对水稻纹枯病离体防效实验 |
(三) 拮抗菌在水稻植株上的定殖研究 |
(四) 田间小区防效实验 |
(五) 拮抗菌抗生性研究 |
(六) 拮抗菌促生性研究 |
(七) 拮抗菌分类地位鉴定 |
(八) 拮抗菌生物学特性研究 |
(九) 拮抗机理研究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一、 拮抗菌分离及筛选结果 |
二、 拮抗菌离体防效测定结果 |
三、 拮抗菌耐抗生素菌株的诱导 |
四、 拮抗菌定殖模式测定 |
五、 拮抗菌最佳喷施浓度及喷施时间测定 |
六、 田间小区防效实验结果 |
七、 对水稻纹枯病抗生性测定 |
八、 拮抗菌促生性测定 |
九、 分类地位鉴定结果 |
十、 拮抗菌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 |
十一、 拮抗菌拮抗机理研究结果 |
第四章 讨论 |
一、 拮抗细菌生物防治稳定性 |
二、 拮抗细菌生物防治安全性 |
三、 拮抗细菌的促生性和拮抗性 |
四、 拮抗细菌生物防治高效性 |
五、 杀菌蛋白分离、纯化 |
六、 今后研究方向 |
七、 本研究的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致 谢 |
硕士期间发表、交流论文目录 |
四、三种分枝菌提纯菌素的特异性(论文参考文献)
- [1]桦褐孔菌营养成分分析与液体培养条件初步优化[D]. 刘颖. 黑龙江大学, 2013(03)
- [2]牛结核分枝杆菌Ag85B基因的克隆表达及ELISA检测方法的初步建立[D]. 王爽.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09(10)
- [3]猪源肠毒素大肠杆菌K88ac和F18ac菌毛蛋白基因的表达及其在卵黄抗体生产中的应用[D]. 王劼. 华中农业大学, 2007(03)
- [4]肠道微生态变化与移植肝CGD的相关研究[D]. 吴仲文. 浙江大学, 2006(08)
- [5]拮抗细菌对水稻纹枯病的生物防治研究[D]. 郑爱萍. 四川农业大学, 2001(01)
- [6]牛源分枝杆菌变应原对免疫豚鼠变态反应试验[J]. 何昭阳,钱爱东,胡桂学,陶波,郭亚梓,张永茂,刘永梅,高晶.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1993(02)
- [7]三种分枝菌提纯菌素的特异性[J]. 支海兵,周齐. 中国兽药杂志, 199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