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发挥主人翁作用 扩大民主化程度(论文文献综述)
黄博[1](2022)在《“三治融合”视域下乡村治理能力提升的三维审视》文中认为不同于主要依托村民自治制度展开的传统村治形式,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三治融合"乡村治理方式具有更为丰富的构成要素与更为深刻的价值意蕴。乡村"三治融合"体现了基层民主力量、规范力量与柔性力量的融合,其实践过程即乡村自治能力、法治能力与德治能力的提升过程,其诉求指向涉及参与均衡、权威转化和乡贤培育。从乡村自治能力提升的维度观之,需要推进村民公共参与的均衡化;从乡村法治能力提升的维度观之,需要驱动精英权威向制度权威的转化;从乡村德治能力提升的维度观之,需要挖掘传统乡贤文化精髓并培育新乡贤群体。以上三个通道的打开,可以有效提升乡村治理能力,促进乡村治理现代化和乡村振兴愿景的实现。
刘泽政[2](2021)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高校领导体制百年发展:历史演进、基本特征与未来展望》文中研究表明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年来,中国高校领导体制经历了起步探索、逐步调整、形成发展和全面深化四个阶段,共14次调整,实施过校董会制、常委负责制、党委领导下的校务委员会负责制、党委领导下的以校长为首的校务委员会负责制、党的"一元化"领导制、党委领导下的校长分工负责制、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等十余种体制,并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出现了反复及短暂的重叠实施。总体上,高校领导体制的历史嬗变与国家政治体制改革同步、与国际政治形势变幻相随、与党的执政方式调整耦合、与学校党政职权划分相生、与行政和学术权力协调共融,实现了正当性溯源确立、实践性经验强化、法律化方式固化、探索性调整塑造、持续性平衡优化。新时代,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推动中国高校领导体制向纵深发展,应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把牢政治方向,坚定党的领导;夯实制度根本,坚信法律治理;推行合作共治,坚持扩大民主;推行学术固本,坚守教育本质;加强监督保障,坚固治理机制。
赵逸伦[3](2021)在《香港特区选举委员会的历史成因、重构与新制度价值》文中提出香港特区选举委员会是香港基本法起草者基于保证香港平稳回归和繁荣稳定发展而精心设计的选举机构。选举委员会的设立目的主要在于确保回归前后香港政治变革的有序进行;保障香港各阶层的政治参与,丰富并完善香港特区的选举形式;保障香港工商阶层的特殊利益以及预防激进民主可能引发的社会动荡等。回归后随着香港政改矛盾和社会分裂的不断加剧,选举委员会在较好完成自身职责的同时亦面临着社会认受性不足、内部共识难以维系、身份转变遇挫等难题,影响了"爱国者治港"原则的全面落实。2021年的香港特区选举制度完善充分挖掘了选举委员会选举的制度优势,从优化组成和增加赋权两大方面入手重构选举委员会,在保证民主需求的同时,为"爱国者治港"提供了坚强制度保障,有利于推动行政主导制的全面落实和香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早日实现。
文小勇[4](2021)在《协商民主与社区民主治理——罗伯特议事规则的引入》文中研究指明协商民主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实现形式,既是人民政协履行职能的基本途径,也是新形势下加强人民政协工作和推进民主治理的重要内容。而协商民主与罗伯特议事规则的内在逻辑关联,则为探索协商民主理论在推进我国基层社区民主治理创新的过程中,引入基层民主实践中通行的罗伯特议事规则的民主理念及其实践做法,为进一步探讨我国基层社区民主治理中隐含的协商民主规则,进而有效地推进基层社区民主治理创新,无疑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张雪[5](2021)在《数据治理驱动下政策问题建构的风险及其规避》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张文杰[6](2021)在《邓小平德育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文中提出邓小平德育思想作为邓小平理论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是邓小平对我国德育建设经验的深刻总结,主要回答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什么是德育、如何开展德育”这一重大课题,为新时期党的德育工作指明了方向。在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时代背景下,邓小平从社会宏观和国家战略的角度,对我国德育的基本问题进行科学分析和具体阐述,提出并形成极具系统性、开放性、包容性的大德育思想,其理论渊源、主客观条件、历史流变、主要内容、思想特质、方法论等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德育理论与实践具有重大的时代价值。本文通过对邓小平德育思想的发展历程追根溯源,探索其生成条件,从整体上梳理发展的历史脉络,领悟德育思想的精神要义和科学内容,总结德育实践的基本经验,重在研究其对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德育事业的当代价值。本研究从邓小平德育思想中汲取经验和智慧,寻求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动力,不论对于进一步深入研究邓小平理论,抑或对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德育建设,都有独特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本文以邓小平德育思想生成的理论渊源和主客观条件为研究基点,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以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方式,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梳理其发展的脉络走向,总结邓小平德育思想的基本内容,提炼其基本特质和方法论特色,重新审视邓小平德育思想的当代价值。具体内容主要包括七个部分:第一章,绪论部分,主要研究邓小平德育思想的选题依据、理论价值、现实意义、相关概念的界定和阐释、研究现状、研究方法、研究重难点以及创新之处等。在国内外研究综述上,从邓小平德育思想的立论基础、主要内容、发展历程、基本特征、价值意义、工作方法等方面作出相关研究现状的分析和解读,剖判目前关于邓小平德育思想研究的不足和空白,明确邓小平德育思想可以深入研究的方向。第二章,主要研究邓小平德育思想的理论渊源。本章通过阐述邓小平德育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德育思想、中国传统德育思想之间的关系,以及与西方古希腊先哲的德育思想、中世纪德育思想和近代资本主义德育思想的关联,阐明邓小平德育思想是历史与现实的统一。第三章,主要研究邓小平德育思想生成的主客观条件。本章通过反思苏东剧变思想文化根源,应对西方“和平演变”战略和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德育经验教训,阐释邓小平德育思想形成的客观条件。同时指出邓小平德育思想形成的主观条件包括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以天下为己任的人民情怀、追求实效的工作作风、勇于突破的创新精神、面向未来的远见卓识,阐明邓小平德育思想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第四章,主要研究邓小平德育思想的历史流变。本章是在对国内关于邓小平德育思想发展阶段梳理的基础上,根据邓小平德育思想发展的全过程和德育的基本规律,重新探析邓小平德育思想的历史流变,包括邓小平德育思想的萌芽、酝酿、发展、成熟四个阶段。第五章,主要研究邓小平德育思想的科学内涵。本章涵盖了邓小平德育思想的基本目标、价值维度、政治保证以及其同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之间的关系,阐释邓小平德育思想是理论与实践的统一。第六章,主要研究邓小平德育思想的基本特质和方法论特色。本章以第三、四、五章为基础,归纳邓小平德育思想的基本特质是继承性与创新性的协调统一、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协调统一、政治性与思想性的协调统一、理论性与应用性的协调统一,进一步剖析并概括出邓小平德育思想中可以借鉴的德育方法,即说服教育与示范教育相结合、物质鼓励与精神鼓励相结合、批评与自我批评相结合、自律与他律相结合。第七章,主要研究邓小平德育思想的当代价值。本章重在研究邓小平德育思想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德育事业具有独特的当代价值,涵盖了以解放生产力与发展生产力为根本、倡导物质利益与革命精神相结合、实现人民共同富裕理念的实用价值;打破两种社会制度的意识形态壁垒、汲取人类德育文明的优秀成果、抵御各种腐朽文化思想侵蚀的交往价值;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德育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思想保证、德育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协调统一的实践价值;德育与自由相结合、与人的解放相结合、与人的全面发展相结合以及与劳动相结合的人文价值;德育的爱国主义情怀、集体主义关照、社会主义聚焦的情感价值。
郭龙才[7](2021)在《社会工作介入村民自治的实务探索 ——以重庆市铜梁区土桥镇L村为例》文中研究说明
刘鹏飞[8](2021)在《国企决策体系中党组织作用的历史演进与逻辑特征》文中提出
刘健[9](2021)在《民办高校教职工队伍建设研究 ——以安徽信息工程学院为例》文中提出
巩文倩[10](2021)在《人民政协双周协商座谈会制度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二、发挥主人翁作用 扩大民主化程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发挥主人翁作用 扩大民主化程度(论文提纲范文)
(2)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高校领导体制百年发展:历史演进、基本特征与未来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一、历史演进:中国高校领导体制百年演进的脉络梳理 |
(一)起步探索:党领导下的高校领导体制的孕育探索(1921—1948年) |
(二)逐步调整:党领导下的高校领导体制的改革变动(1949—1988年) |
(三)形成发展: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正式确立(1989—2012年) |
(四)全面深化: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日臻完善(2013年至今) |
二、基本特征:中国高校领导体制百年演进的实践图景 |
(一)与国家政治体制改革同步,正当性溯源确立高校领导体制 |
(二)与国际政治形势变幻相随,实践性经验强化高校领导体制 |
(三)与党的执政方式调整耦合,法律化方式固化高校领导体制 |
(四)与学校党政职权划分相生,探索性调整塑造高校领导体制 |
(五)与行政和学术权力协调共融,持续性平衡优化高校领导体制 |
三、未来展望:中国高校领导体制深化发展的路向勾勒 |
(一)政治方向:坚定党的领导 |
(二)制度根本:坚信法律治理 |
(三)合作共治:坚持扩大民主 |
(四)学术固本:坚守教育本质 |
(五)监督保障:坚固治理机制 |
(3)香港特区选举委员会的历史成因、重构与新制度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一、香港选举委员会的形成过程 |
二、选举委员会的基本定位和设立目的 |
(一)确保回归前后香港政制变革的有序进行 |
(二)保障各阶层的政治参与,完善香港特区的选举形式 |
(三)有效保障香港工商阶层的利益 |
(四)预防激进民主引发的社会动荡 |
三、回归后选举委员会的实践发展 |
(一)选举委员人数的增加 |
(二)从立法会选举中的逐步退出 |
(三)逐渐激烈的行政长官竞选 |
(四)选举委员会身份转变受挫 |
四、2021年完善香港选举制度对选举委员会的重构 |
(一)调整优化选举委员会的构成 |
(二)扩充选举委员会的权力范围 |
五、新选举制度中选举委员会的重要价值 |
(一)选举委员会改革的内在价值 |
(二)选举委员会改革的外在价值 |
1. 为“爱国者治港”提供制度保障 |
2. 推动行政主导,提高管治效能 |
3.“定分止争”,推动香港尽快恢复繁荣稳定 |
4. 落实全面管治权,推动香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
结语:面向未来的选举委员会 |
(4)协商民主与社区民主治理——罗伯特议事规则的引入(论文提纲范文)
一、罗伯特议事规则与社区的协商民主治理 |
二、罗伯特议事规则在中国社区基层民主治理的实践 |
(一)浦东社区:“七不”议事规则 |
(二)深圳罗湖区:“议事规则”是个好东西 |
(三)温岭模式:民主恳谈会 |
三、罗伯特议事规则实践之路:经验总结与社区治理之困 |
(一)程序和规则:民主协商和社区治理的前提 |
(二)程序性细节:基层社区民主治理过程的关键 |
(三)适合与可操作:每个社区组织都有最适合自己的治理规则 |
(四)实践之“踵”:罗伯特议事规则的实践之困 |
四、议事规则对社区民主治理创新的启示 |
(6)邓小平德育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依据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价值 |
1.2.2 现实意义 |
1.3 相关概念界定和阐释 |
1.3.1 德育 |
1.3.2 德育与德育工作 |
1.3.3 邓小平德育思想 |
1.4 国内外相关研究述评 |
1.4.1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
1.4.2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
1.5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1.5.1 研究思路 |
1.5.2 研究方法 |
1.6 研究重点和难点 |
1.6.1 研究重点 |
1.6.2 研究难点 |
1.7 创新之处 |
第二章 邓小平德育思想的理论渊源 |
2.1 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德育思想的继承 |
2.1.1 马克思恩格斯的德育思想 |
2.1.2 列宁的德育思想 |
2.1.3 毛泽东的德育思想 |
2.2 对中国传统儒家德育思想的继承 |
2.2.1 先秦儒家的德育思想 |
2.2.2 后世儒家的德育思想 |
2.3 对西方德育思想的扬弃 |
2.3.1 古希腊先哲的德育思想 |
2.3.2 中世纪德育思想 |
2.3.3 近代资本主义德育思想 |
2.4 小结 |
第三章 邓小平德育思想的生成条件 |
3.1 邓小平德育思想生成的客观条件 |
3.1.1 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德育经验教训的总结 |
3.1.2 对苏东剧变思想文化根源的反思 |
3.1.3 对西方“和平演变”战略的应对 |
3.2 邓小平德育思想生成的主观条件 |
3.2.1 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 |
3.2.2 以天下为己任的人民情怀 |
3.2.3 追求实效的工作作风 |
3.2.4 勇于突破的创新精神 |
3.2.5 面向未来的远见 |
3.3 小结 |
第四章 邓小平德育思想的历史流变 |
4.1 邓小平德育思想的萌芽(1975 年-1978 年) |
4.1.1 对教育科学文化领域的整顿 |
4.1.2 对德育的拨乱反正 |
4.1.3 打破教育战线上“左”倾思想禁锢 |
4.2 邓小平德育思想的酝酿(1978 年-1987 年) |
4.2.1 德育工作的新起点 |
4.2.2 德育工作社会主义方向的确立 |
4.2.3 德育工作的精神文明向度 |
4.2.4 基层德育工作的全面开展 |
4.3 邓小平德育思想的发展(1987 年-1992 年) |
4.3.1 思想政治教育与德育关联的再反思 |
4.3.2 德育工作社会主义方向的再强化 |
4.3.3 党性教育的德育之途 |
4.4 邓小平德育思想的成熟(1992 年-1997 年) |
4.4.1 德育评价论 |
4.4.2 德育效用论 |
4.4.3 德才兼备论 |
4.4.4 德育功能论 |
4.5 小结 |
第五章 邓小平德育思想的内容架构 |
5.1 “四有”新人的德育目标 |
5.1.1 理想信念教育 |
5.1.2 基本道德规范的自律教育 |
5.1.3 科学文化知识教育 |
5.1.4 遵纪守法的他律教育 |
5.2 “三个面向”的德育价值维度 |
5.2.1 面向“现代化”的传统价值 |
5.2.2 面向“世界”的民族价值 |
5.2.3 面向“未来”的现实价值 |
5.3 德育的文明之基 |
5.3.1 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是德育的现实基础 |
5.3.2 德育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精神动力 |
5.3.3 德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
5.3.4 德育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具有协调共生性 |
5.4 德育的政治保证 |
5.4.1 社会主义道路是德育的政治方向 |
5.4.2 无产阶级专政是德育的制度保障 |
5.4.3 中国共产党领导是德育的组织保证 |
5.5 小结 |
第六章 邓小平德育思想的基本特质及方法论特色 |
6.1 邓小平德育思想的基本特质 |
6.1.1 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辩证统一 |
6.1.2 继承性与创新性的辩证统一 |
6.1.3 政治性与思想性的辩证统一 |
6.1.4 理论性与应用性的辩证统一 |
6.2 邓小平德育思想的方法论特色 |
6.2.1 说服教育与示范教育相结合 |
6.2.2 物质鼓励与精神鼓励相结合 |
6.2.3 批评与自我批评相结合 |
6.2.4 自律与他律相结合 |
6.3 小结 |
第七章 邓小平德育思想的当代价值 |
7.1 “求用尚效、聚焦民心”为依据的实用价值 |
7.1.1 解放生产力与发展生产力为根本 |
7.1.2 倡导物质利益与革命精神相结合 |
7.1.3 实现人民共同富裕的理念 |
7.2 “对话沟通、和而不同”为意旨的交往价值 |
7.2.1 打破两种社会制度的意识形态壁垒 |
7.2.2 汲取人类德育文明的优秀成果 |
7.2.3 抵御各种腐朽文化思想的侵蚀 |
7.3 “崇实尚行、与时俱进”为要旨的实践价值 |
7.3.1 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 |
7.3.2 德育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思想保证 |
7.3.3 德育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协调统一 |
7.4 “求知求做、德文合一”为判据的人文价值 |
7.4.1 德育与自由相结合 |
7.4.2 德育与人的解放相结合 |
7.4.3 德育与人的全面发展相结合 |
7.4.4 德育与劳动相结合 |
7.5 “薪火相传、形上诉求”为旨意的情感价值 |
7.5.1 德育的爱国主义情怀 |
7.5.2 德育的集体主义观照 |
7.5.3 德育的社会主义聚焦 |
7.6 小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四、发挥主人翁作用 扩大民主化程度(论文参考文献)
- [1]“三治融合”视域下乡村治理能力提升的三维审视[J]. 黄博. 求实, 2022(01)
- [2]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高校领导体制百年发展:历史演进、基本特征与未来展望[J]. 刘泽政. 当代教育论坛, 2021(05)
- [3]香港特区选举委员会的历史成因、重构与新制度价值[J]. 赵逸伦. 港澳研究, 2021(03)
- [4]协商民主与社区民主治理——罗伯特议事规则的引入[J]. 文小勇. 河南社会科学, 2021(07)
- [5]数据治理驱动下政策问题建构的风险及其规避[D]. 张雪. 中央民族大学, 2021
- [6]邓小平德育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D]. 张文杰. 西北大学, 2021(11)
- [7]社会工作介入村民自治的实务探索 ——以重庆市铜梁区土桥镇L村为例[D]. 郭龙才. 西华大学, 2021
- [8]国企决策体系中党组织作用的历史演进与逻辑特征[D]. 刘鹏飞. 合肥工业大学, 2021
- [9]民办高校教职工队伍建设研究 ——以安徽信息工程学院为例[D]. 刘健. 安徽工程大学, 2021
- [10]人民政协双周协商座谈会制度研究[D]. 巩文倩. 山东师范大学,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