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以饱满的热情和务实的态度 做好环资委工作(论文文献综述)
杜俊奇[1](2020)在《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研究》文中认为长期以来,中国共产党党外公职人员中一直存在着腐败现象,而且党外公职人员数量不断增加,其腐败问题也开始空前凸显,在一些地方和一些领域中,腐败问题还表现的相当严重。党外公职人员分布在各领域、各层级,在各级政府、各个岗位充当重要角色,有职有权,权力失去监督必然导致腐败。因此,如何加强对行使公权力的党外公职人员监督,已经成为我们无法回避而必须直面和破解的一个重要课题。虽然相关部门在实践中进行了一些有益探索,但由于监督机制与现实情况存在着一定的差距,监督问题仍然处于薄弱状态。学术界对此也进行了初步的理论探讨并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一些有益的建议。但总体上说,对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全面系统的研究尚不充分,对这一群体的腐败程度、形式、原因等实证研究非常不足,具有建设性和应用性的对策建议更是不多。从我国反腐败和廉政建设这一时代的宏伟大业来看,对党外公职人员监督问题的研究,既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也是共产党(即执政党)和各民主党派(即参政党)互相监督的一个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更是将全面反腐败斗争不断引向深入的迫切需要。本文主体内容分为逻辑紧密关联的五章。逻辑起点首先在理论层面阐发了关于党外公职人员监督必须厘清的几个基础性问题,介绍了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的主体内容、制度基础、法理依据和监督的必要性;然后运用历史和比较的方法追溯了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的发展历程,分析目前监督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难点;继而用实证研究、尤其是案例分析的方法,剖析了党外公职人员腐败的现状、成因和特征;论证了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对强化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的特殊意义和显着成效;最后,就如何强化、细化、实化对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特别是政治敏感度和政策性比较强的宗教界、工商联、村委会三个特殊群体党外公职人员的监督,从理论性和应用性两个维度提出的若干对策建议。本文的意义在于:对“党外公职人员监督”这一事关我国反腐败成效而迄今很少受到关注的问题做了初步的研究;通过大量的内调外研获得了翔实的一手数据;对党外公职人员的监督,尤其是对特殊群体的监督提出了具有可操作性的对策建议。从而对国家监察机制改革和推进反腐败事业整体上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较强的现实意义。
滕伟军,马梦媛[2](2019)在《民办高校关工委工作环境特点及工作路径研究——以山东协和学院为例》文中提出民办高校关工委在履行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使命中,办学体制和领导管理体制具有与公办高校完全不同的特点,为积极适应这些特点,寻求民办高校关工委工作的有效路径,本文从民办高校关工委工作环境特点、民办高校关工委工作主要路径、民办高校关工委工作应当处理好的四个关系等方面阐述观点。
刘冲[3](2018)在《中央苏区妇女组织研究》文中提出中国共产党重视发挥妇女的能动作用,以实现妇女解放与党的事业紧密结合。妇女组织作为党联系妇女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推动妇女生存发展变革的引导力量。苏维埃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于根据地建立妇女组织,旨在解放封建礼教束缚下的赣南、闽西妇女群众,提高妇女社会地位和政治地位的同时,动员妇女参与革命。本文将中央苏区妇女组织作为研究对象,系统梳理妇女组织发展脉络,微观分析组织形态与人员结构,发掘妇女组织工作内涵,从多层面和视角,探究妇女组织在妇女解放、社会保障、战争支援层面起到的突出作用,全面总结妇女组织建设及实践过程中的经验教训,以期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时期基层妇联组织建设、改革创新提供历史借鉴。
赵丽萍[4](2017)在《治理与善治视野下的农村社区治理困境与路径研究 ——以六枝特区为典型》文中研究说明在国家治理体系中,农村社区作为国家基层社会构成的基本单元,其治理方式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夯实社会治理的基石,也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础性工作。在这个治理过程中,不管是国家治理、社会治理,还是社区治理,“善治”都是其最终要达到的最理想的治理状态。为此,在治理与善治视野下来探讨农村社区治理的现状、面临的困境及完善的路径方法,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际意义。本文中,笔者以治理与善治的作为研究视角,以六枝特区为典型对农村社区治理进行探讨,共分为四章。第一章为绪论,主要分析了本文的研究背景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讨论相关理论基础及基本概念界定、研究的创新点与不足等内容。第二章介绍六枝特区农村社区治理的实践探索,当前六枝特区农村社区治理的实践探索包括:基础建设得到逐步完善,为开展好农村社区服务搭建硬件平台;社区组织机构逐渐得到健全;农村社区治理机制活力逐步增强。第三章结合笔者实地调研的资料,总结六枝特区农村社区治理面临的困境并进行原因分析,当前六枝特区农村社区面临的主要困境有:社区自治程度低,村民自治流于走过场的形式;社区工作人才队伍薄弱;农村社区的民间组织发展滞后;村民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不高;农村社区环境治理方式落后,使得社区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第四章,针对六枝特区农村社区治理面临的主要困境,提出完善六枝特区农村社区治理的路径措施,具体为:健全村民自治制度,不断提高社区自治的程度;加强农村社区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培育和发展农村社区民间组织;提高村民参与农村社区治理的积极性;改进农村社区环境治理方式,建设美丽农村社区。最后在以上的基础上,对农村社区治理的发展前景进行展望,笔者认为,在“治理与善治”视野下的农村社区的治理目标是:政府、村委、民间组织、村民共同参与社区治理,建设新型、现代化的农村社区,使得村民生产生活环境明显改善,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村民精神风貌良好,村两委班子凝聚力增强,邻里关系和谐,最终达到社区自治程度高,社区治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社区内村容村貌整洁、生活舒适安逸的目标。为此,在今后的农村社区治理中,要注意把村民的目标与政府对农村社区治理的目标结合起来,努力把农村社区治理工作做得更好,让社区村民得更多的实惠。
叶祎弘[5](2017)在《泉州台商投资区网格化服务管理研究 ——基于服务型政府视角》文中提出长期以来,我国在经济社会发展上存在着一种突出的现象:“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社会事业发展严重滞后于经济发展。在传统社会管理模式严重滞后的历史背景下,为了转变管理方式,各地相应推行网格化服务管理。这种新型的社会管理模式在建立在现代信息技术和数字化管理的基础上所进行的创新实践。因为我国的网格化服务管理还处于摸索阶段,因此,对其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深入研究提出解决措施,以期望能够为网格化服务管理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某些启示。本文综合运用服务型政府相关理论,以泉州台商投资区为研究个案,从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对网格化服务管理进行了综合分析,探讨网格化服务管理的基本走向。在致力于充分占有研究材料的基础上,本文按照“查阅文献—界定概念—分析案例—借鉴经验—提出对策—总结展望”的思路进行研究,首先进行了理论的阐述,对服务型政府和网格化服务管理的内涵以及两者的内在契合等内容进行梳理;其次描述泉州台商投资区网格化服务管理的现状,分析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在队伍建设、运行过程、公众参与及设施配套等方面的问题,并从服务理念、法律法规、问责机制、体制惯性等方面进行原因剖析。最后提出了在服务型政府视角下,完善泉州台商投资区网格化服务管理的措施:第一,打造优质网格团队;第二,发挥多元主体作用;第三,完善绩效评估机制;第四,拓宽信息获取渠道。
董秀莹[6](2017)在《民办高校学生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文中指出自改革开放以来,民办高校作为新的高等教育力量快速发展起来,其为社会培育了大批优秀的社会型人才。同时,民办高校的快速发展较大程度上弥补了政府在教育财政的不足,且在推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方面发挥了突出的作用。学生管理工作是高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有机构成部分,对民办高校而言亦是如此。学生管理本身是一门科学,隶属于高等教育范畴,是当今时代下的一个热点的课题。学生管理相关课题也是一门涉及多学科的课题,例如心理学、教育学、哲学以及管理学等均有所涉及。综合目前的研究现状可知,多数学者将研究视角集中在普通高校学生管理,取得了较多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但是,目前尚无关于民办高校学生管理的系统性的理论成果和具体模式。民办高校自最初创建,迄今已经有30年,在此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和成功经验,但是在实际的学生管理环节依然存在较多问题。基于此,本论题尝试以民办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主要研究内容进行研究和探讨,对民办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理论进行了论述,并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成因进行了分析,最后根据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的提出了相关的对策。本文由以下几个部分构成:第一章,绪论部分。描述了研究背景与研究目的及意义,介绍论文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及抽样方法,并通过对国内外研究现状相关状态的梳理,揭示出国内外学校在学生管理方面的研究,为后续的研究奠定基础。第二章,简述了民办高校学生管理方面的理论概念,首先,明确了高校学生管理的内涵,不仅包括管理学生,而且囊括了其他多元化的丰富内涵还包括助学生成长的其他效能;其次,阐述了民办高校学生管理的相关概念;最后,区分了高校和民办高校之间的差异性,为本研究提供理论指导和借鉴。第三章,探讨了民办高校学生管理存在的问题,并进行了成因分析。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带着具体的问题同时辅以口头访谈进行了研究。得出学生管理理念陈旧、学生管理制度不健全、学生管理队伍专业化水平有待提高、学生管理方式过于严格单一、忽视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等问题。通过梳理与归纳,认为民办高校学生管理受到了社会、家庭、学校、学生四大因素的困扰。第四章,针对前文所分析的高校管理工作的问题和成因,进一步提出了与时俱进的更新学生管理观念、定性定量的完善考核监督制度、加强学生管理队伍综合素质建设、丰富学生管理结构,走多元化管理道路、拓展学生管理渠道,整合家庭学校资源等五个方面的应对措施。
杨韫[7](2016)在《贵州省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效果研究》文中提出“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是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改革和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重大制度创新,是农民群众最基本、最迫切需求的意愿体现。它实现了制度上的创新,巩固了农村税费改革的成果,深化了农村综合改革进程。贵州省把握住了中央开展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的最佳时机,全力做好“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建设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整块工作走在全国前列。因此,结合贵州实际工作的开展情况,认真分析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制度建设在实践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论述其制度建设的必然性,总结亮点和难点,开辟建设新时期农村公益性项目的新渠道,对指导农业和农村工作开展有很强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沈跃跃[8](2016)在《贯彻绿色发展理念 深入推进实施环境保护法》文中提出2015年以来,在陆浩同志带领下,全国人大环资委全体组成人员和工作机构的同志都表现出了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勇于担当的精神,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和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顺利完成大气污染防治法和深海海底区域资源勘探开发法的立法工作,积极推进土壤污染防治、野生动物保护、核安全等法律的立法进程。紧紧围绕大气、水污染防治等人民群众关注的重大环境问题
吴效林[9](2015)在《驻村第一书记应具备的能力和素质》文中认为选派第一书记到党组织软弱涣散村和建档立卡贫困村任职,是中组部等部门于2015年前半年联合作出的重要决定,旨在建强基层组织、推动精准扶贫、为民办事服务、提升治理水平。要想使这一工作切实取得预期效果,村第一书记必须坚定理想信念,坚持求真务实作风,善抓干部队伍建设,发挥主观能动性,吃苦耐劳勇于奉献,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为改变农村落后面貌作出自己的贡献。
许檬檬,赵国玲[10](2015)在《纺城吹响“三次创业”号角 中国轻纺城建管委深化作风建设会议明确2015年工作思路》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3月3日上午,中国轻纺城建管委深化作风建设会议在柯桥区创意大厦召开。参加此次会议的有建管委机关及直属企业全体干部职工、派驻机构人员、派出所民警代表,轻纺城开发公司、轻纺城股份公司、轻纺城网络公司中层以上干部以及受表彰的先进集体代表和个人。会议表彰了2014年中国轻纺城的先进集体及个人,柯桥
二、以饱满的热情和务实的态度 做好环资委工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以饱满的热情和务实的态度 做好环资委工作(论文提纲范文)
(1)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二、选题意义 |
(一)实践意义 |
(二)理论意义 |
三、研究综述 |
(一)国内学界研究状况 |
(二)国外研究状况 |
(三)对决策层关于统一战线相关文献的解读 |
四、研究方法 |
(一)文献研究法 |
(二)实证研究法 |
(三)比较研究法 |
五、内容与框架 |
六、创新与不足 |
(一)本文创新之处 |
(二)研究难点与不足之处 |
第一章 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的若干基本问题 |
第一节 党外公职人员的概念与构成 |
一、党外公职人员的概念阐释 |
(一)“公职人员”的概念 |
(二)“党外”的概念 |
二、党外公职人员来源与构成 |
(一)我国政治体制中“党外公职人员”的来源 |
(二)党外公职人员的分类构成 |
第二节 党外公职人员的培养选拔、任用与管理 |
一、党外公职人员培养选拔政策 |
二、党外公职人员任用政策的历史沿革 |
(一)建国初期的任用政策 |
(二)改革开放后的任用政策 |
(三)进入21世纪后的任用政策 |
(四)新时代选拔任用的政策 |
三、中国共产党对党外公职人员的管理 |
(一)对党外公职人员政治引导 |
(二)优化党外干部管理结构。 |
(三)选好配强民主党派领导班子 |
(四)选好选准主委。 |
四、党外公职人员从政优势 |
(一)政治优势 |
(二)智力资源优势 |
(三)利益表达优势 |
(四)社会活动优势 |
五、党外公职人员不同时期在体制内的作用 |
(一)建国初期 |
(二)改革开放初期 |
(三)新时期 |
六、党外公职人员使用现状 |
(一)中央越来越重视,阵营越来越壮大 |
(二)实职正职比例增大,切实保障有职有权 |
七、制约党外公职人员培养使用的因素 |
第三节 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的内容 |
一、中国共产党对党外公职人员的监督 |
二、社会公众与媒体对党外公职人员的监督 |
三、民主党派对担任公职的党内成员内部监督 |
四、各级监察委员会对党外公职人员的监督 |
第四节 民主党派党内监督概述与成效分析 |
一、内部监督内容 |
二、内部监督实践 |
三、内部监督成效 |
四、在内部监督中对腐败问题的处置 |
五、内部监督存在的问题 |
第五节 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的制度基础和法理依据 |
一、制度基础 |
(一)人民代表大会政体制度 |
(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政党制度 |
二、法理依据 |
(一)根本法依据 |
(二)专门法依据 |
(三)行业法依据 |
(四)有关法规依据 |
第六节 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的重要意义 |
一、党外公职人员监督是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必然要求 |
二、党外公职人员监督是我国民主监督的重要补充 |
三、党外公职人员监督是统一战线工作的基本要求 |
四、党外公职人员监督是中国共产党重要的执政要求 |
五、党外公职人员监督是国家监察法的内在要求 |
第二章 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的历史演变与主要问题 |
第一节 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的历史演变 |
一、民主革命时期,监督雏形显现 |
二、建国初期,监督方针确立 |
三、整风反右时期,监督出现挫折 |
四、“文革”时期,监督遭受破坏 |
五、改革开放时期,监督恢复完善 |
六、“十八大”后,监督成熟定型 |
第二节 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的历史成效 |
一、思想认识不断深化 |
二、监督机制逐步完善 |
三、监督效果初步显现 |
第三节 党外公职人员监督存在的问题与难点 |
一、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的主要问题 |
(一)监督意识不够清晰,监督观念亟待提高 |
(二)监督机制存在缺陷,监督体系亟待完善 |
二、党外公职人员的特殊性给监督带来的难点 |
(一)党外公职人员界别分布具有特殊性 |
(二)党外公职人员管理体制具有特殊性 |
(三)党外公职人员任职情况具有特殊性 |
(四)党外公职人员廉政意识具有特殊性 |
(五)党外公职人员政治倾向具有特殊性 |
(六)政治参与呈现多元化、差异性 |
三、特殊领域党外公职人员监督难点 |
(一)宗教界 |
(二)工商联 |
(三)村委会 |
第三章 党外公职人员腐败现状分析 |
第一节 党外公职人员腐败案例与特点分析 |
一、不同层级党外公职人员腐败案例 |
二、党外公职人员与党内公职人员腐败特点的异同分析 |
(一)党外公职人员与党内公职人员腐败的共同点 |
(二)党外公职人员与党内公职人员腐败的不同点 |
第二节 党外公职人员与党内公职人员腐败成因的异同分析 |
一、党外公职人员与党内公职人员腐败成因共同点 |
(一)个人私欲恶性膨胀 |
(二)公共权力发生异化 |
二、党外公职人员与党内公职人员腐败成因的不同点 |
(一)内外监督不力 |
(二)外部环境影响 |
第四章 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对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的意义与成效 |
第一节 设立国家监察委员会的意义 |
一、设立国家监察委员会对反腐败斗争的现实意义 |
(一)为反腐彻底性提供了有力的体制机制保证 |
(二)为反腐高效性提供了有力的制度机制保证 |
(三)为反腐持续性提供了有力的法理机制保证 |
二、设立国家监察委员会对于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的特殊意义 |
(一)强化了党对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监察的领导 |
(二)实现了对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监察的全面覆盖 |
(三)法定了对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监察的权力来源 |
(四)创新了对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监察的方法路径 |
三、国家监察委员会尚需进一步强化和细化对党外公职人员监督 |
(一)提升政治站位,以大作为彰显监督的权威性 |
(二)遵循五条原则,以科学性增强监督的实效性 |
第二节 监察法对党外公职人员腐败预防和惩治的效用 |
一、监察法对全面深入开展反腐败的积极意义 |
(一)保证了监察机关的独立性 |
(二)实现了监察范围的全覆盖 |
(三)界定了监察职能和监察权限 |
(四)创新了以“留置”措施取代“两规”、“两指”措施 |
(五)强化了对监察机关和监察人员的监督 |
二、监察法对于预防和惩治党外公职人员腐败的特殊作用 |
(一)统领推进作用 |
(二)警示威慑作用 |
(三)法治保障作用 |
三、监察法尚需进一步细化对党外公职人员腐败预防与惩处的操作性 |
第五章 加强对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的对策性思考 |
第一节 对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的基本原则 |
一、坚持共产党的领导 |
二、坚持问题导向 |
三、坚持立体监督 |
四、坚持务实管用 |
五、坚持理论创新 |
六、坚持用权公开 |
第二节 对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的主要路径 |
一、加强民主党派队伍建设 |
二、加强廉政宣传教育 |
三、加强制度机制建设 |
四、加强日常监督管理 |
五、加强党派本体内部监督 |
六、加强反腐统筹协调 |
七、加强社会舆论制约 |
第三节 对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的工作机制 |
一、领导干部述职述廉机制 |
二、专项巡察监督机制 |
三、谈心谈话机制 |
四、失察责任追究机制 |
五、廉政诫勉机制 |
六、重要情况报告与通报机制 |
七、法治制约权力机制 |
八、自律约束权力机制 |
第四节 对特殊群体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的对策建议 |
一、对村委会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的对策建议 |
(一)加大学习宣传监察法力度,形成“不敢腐”的强大法律震慑 |
(二)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关紧“不能腐”的权力制约制度笼子 |
(三)注重思想政治建设,营造“不想腐”的廉政勤政氛围 |
二、对宗教界公职人员监督的对策建议 |
(一)依法进行政治监督,精准贯彻宗教工作的基本方针和基本原则 |
(二)依法进行财务监督,对宗教界财务实行规范化管理 |
(三)依法进行组织监督,确保各宗教团体的领导权牢牢掌握在高素质宗教界代表人士手中 |
(四)依法进行思想监督,增进宗教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 |
三、对工商联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的对策建议 |
(一)加强私企腐败监督,填补党和国家反腐综治体系空白点 |
(二)精准做好考察评价,把好非公经济代表人士政治安排入口关节点 |
(三)构建新型政商关系,聚焦严控政商交往活动廉政风险点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正文数据表格 |
附录二 关于对党外公职人员监督情况的访谈提纲 |
附录三 关于对民主党派内部监督专题调研提纲 |
附录四 中国农工民主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 |
后记 |
(2)民办高校关工委工作环境特点及工作路径研究——以山东协和学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 民办高校关工委工作环境特点 |
(一) 学校领导管理体制不同 |
(二) 关工委队伍构成不同 |
(三) 工作经费基础比公办高校薄弱 |
(四) 工作对象综合素质不同 |
二 民办高校关工委工作主要路径 |
(一) 理顺领导关系,争取学校决策机构的重视支持 |
(二) 有效整合资源,着力抓好工作队伍建设 |
(三) 注重规范运行,建立和坚持适应民办高校特点的工作机制 |
(四) 精心培育特色,打造关工委工作品牌 |
三 民办高校关工委工作应当处理好的四个关系 |
(一) 围绕中心与甘当配角的关系 |
(二) 实现统一行动与创建自选动作的关系 |
(三) 独立开展活动与整合多方资源的关系 |
(四) 争取经费与用好经费的关系 |
四 结语 |
(3)中央苏区妇女组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文文摘 |
绪论 |
第一章 中央苏区妇女组织建立的背景与基础 |
第一节 中央苏区的区域社会状况 |
一、赣南、闽西的社会与经济 |
二、赣南、闽西妇女生存状况 |
第二节 女性主体意识的初步觉醒 |
一、妇女解放思想在赣南、闽西的传播 |
二、赣南、闽西早期妇女运动的实践 |
第三节 红色政权存在的现实需求 |
一、妇女参与革命的新认识 |
二、妇女参与革命的现实需求 |
第二章 中央苏区妇女组织的历史演变 |
第一节 大革命后妇女组织的逐步恢复 |
一、党内妇女组织的发展 |
二、妇女工作委员会的成立 |
三、群众妇女组织的重建 |
第二节 中央苏区妇女组织的调整优化 |
一、“立三路线”与“取消主义” |
二、政府内妇女组织的调整优化 |
第三节 中央苏区妇女组织的全新布局 |
一、党内妇女组织的完善 |
二、女工农妇代表会议的建立 |
第三章 中央苏区妇女组织的体系建设 |
第一节 妇女组织的运作管理 |
一、妇女组织的层级运作 |
二、妇女组织的层级管理 |
第二节 妇女组织的人员构成 |
一、闽赣早期妇运领导干部 |
二、外来女性革命精英 |
三、闽赣本地妇女干部 |
四、参与革命的基层妇女代表 |
第三节 妇女组织的队伍建设 |
一、开办培训班 |
二、派遣妇女干部进入学校学习 |
三、深入挖掘优秀妇女参与妇女工作 |
四、在实践中锻炼妇女干部能力 |
第四章 中央苏区妇女组织的工作实践 |
第一节 妇女组织工作的理论基础 |
一、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指导 |
二、贯彻党的妇女工作路线 |
第二节 妇女组织工作的具体内容 |
一、妇女组织与行政管理 |
二、妇女组织与革命动员 |
第三节 妇女组织工作的行动特征 |
一、深入基层开展工作 |
二、发挥妇女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 |
三、重视革命宣传作用 |
四、群体整合开展运动 |
第五章 中央苏区妇女组织的实践效应 |
第一节 妇女组织与妇女解放 |
一、打破封建束缚 |
二、提升妇女地位 |
第二节 妇女组织与社会保障 |
一、优待红军家属 |
二、后方生产贡献 |
第三节 妇女组织与战争支援 |
一、扩大红军队伍 |
二、支援革命战争 |
结论 |
附录 中央苏区部分妇女组织一览表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历 |
(4)治理与善治视野下的农村社区治理困境与路径研究 ——以六枝特区为典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
三、研究主要内容和方法 |
(一)研究的主要内容 |
(二)研究方法 |
四、相关理论基础 |
(一)治理与善治理论 |
(二)社区治理理论 |
五、基本概念界定 |
(一)社区 |
(二)农村社区 |
(三)农村社区治理 |
六、研究的创新点与不足 |
(一)研究的创新点 |
(二)研究的不足 |
第二章 六枝特区农村社区治理的实践探索 |
一、六枝特区基本情况 |
二、六枝特区农村社区治理调研情况说明 |
三、六枝特区农村社区治理的实践探索 |
(一)六枝特区农村社区治理的现状 |
(二)六枝特区农村社区治理的实践探索 |
第三章 六枝特区农村社区治理面临的困境分析 |
一、社区自治程度低,未能充分实现村民自治 |
二、社区工作人才队伍薄弱 |
三、农村社区的民间组织发展滞后 |
四、村民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不高 |
五、农村社区环境治理方式落后,导致社区环境污染日益严重 |
第四章 完善六枝特区农村社区治理的路径措施 |
一、健全村民自治制度,不断提高社区自治的程度 |
(一)正确处理乡镇政府与村委会的关系 |
(二)提高村干部的思想认识及办事能力 |
二、加强农村社区工作人才队伍建设 |
(一)建立社区工作人员奖励机制 |
(二)增加对社区工作的投资力度,吸引高素质人才到社区工作 |
三、大力培育和发展农村社区民间组织 |
(一)加快农村经济发展,为农村社区民间组织提供持久动力 |
(二)降低民间组织的注册门槛,加大培育和孵化社区民间组织 |
四、提高村民参与农村社区治理的积极性 |
(一)提高村民民主参与意识 |
(二)健全村民与村干部的沟通机制,引导群众参与社区治理 |
五、改进农村社区环境治理方式,建设美丽农村社区 |
(一)加强农村社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及环保政策宣传 |
(二)提高社区村民的环保意识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校期间科研成果 |
附录一 |
附录二 |
附录三 |
(5)泉州台商投资区网格化服务管理研究 ——基于服务型政府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国内关于服务型政府和网格化服务管理的研究动态 |
1.2.2 国外关于服务型政府和网格化服务管理的研究动态 |
1.2.3 研究动态评述 |
1.3 研究方法 |
1.4 技术路线 |
1.5 研究思路 |
1.6 研究特色及创新之处 |
第2章 服务型政府与网格化服务管理的概述 |
2.1 服务型政府 |
2.1.1 服务型政府的内涵 |
2.1.2 服务型政府的特征 |
2.2 网格化服务管理 |
2.2.1 网格化服务管理的技术基础 |
2.2.2 网格化服务管理的主要内容 |
2.2.3 网格化服务管理的主要特点 |
2.2.4 网格化服务管理的主要作用 |
2.3 网格化服务管理与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契合 |
2.3.1 网格化服务管理与服务型政府保障公民权利相契合 |
2.3.2 网格化服务管理与服务型政府转变管理模式相契合 |
2.3.3 网格化服务管理与服务型政府履行社会责任相契合 |
2.3.4 网格化服务管理与服务型政府提高行政效率相契合 |
第3章 泉州台商投资区网格化服务管理的现状 |
3.1 区情简介 |
3.2 开展网格化服务管理的必要性 |
3.2.1 顺应省、市开展网格化服务管理的要求 |
3.2.2 提升突发事件或重大活动的保障能力 |
3.2.3 有效化解日益突出的社会矛盾纠纷 |
3.2.4 解决传统社会管理存在的弊端 |
3.2.5 夯实综治平安建设基础 |
3.3 泉州台商投资区网格化服务开展情况 |
3.3.1 加强组织领导,搭建信息平台 |
3.3.2 严密网格布局,精细常态管理 |
3.3.3 拓展管理职能,提升服务水平 |
3.3.4 实行绩效问责,提高处置能力 |
3.4 泉州台商投资区网格化服务管理的工作成效 |
3.4.1 强化了基层服务网络 |
3.4.2 夯实了平安建设基础 |
3.4.3 构建了基层沟通桥梁 |
3.4.4 提升了干部执政能力 |
第4章 泉州台商投资区网格化服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4.1 泉州台商投资区网格化服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
4.1.1 人才队伍建设滞后 |
4.1.2 工作机制运行不畅 |
4.1.3 公众参与度不足 |
4.1.4 物质设施配套跟不上 |
4.2 泉州台商投资区网格化服务管理产生问题的原因分析 |
4.2.1 思想认识误区与“以人为本”要求相矛盾 |
4.2.2 法律法规陈旧与依法行政要求相矛盾 |
4.2.3 问责机制不完善与权责一致要求相矛盾 |
4.2.4 体制惯性与新的运行机制要求相矛盾 |
第5章 服务型政府视角下推进泉州台商投资区网格化服务管理的对策建议 |
5.1 国内外网格化服务管理可借鉴的成功经验 |
5.1.1 北京的网格化服务管理实践 |
5.1.2 新加坡的社区管理制度 |
5.1.3 美国的社区管理制度 |
5.1.4 经验启示 |
5.2 推进泉州台商投资区网格化服务管理的措施 |
5.2.1 打造优质服务团队 |
5.2.2 发挥多元主体作用 |
5.2.3 完善绩效评估机制 |
5.2.4 拓宽信息获取渠道 |
第6章 主要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6)民办高校学生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 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及抽样方法 |
1.5 研究重点、难点及创新之处 |
第二章 民办高校学生管理方面的理论概述 |
2.1 高校学生管理方面相关概念 |
2.2 民办高校学生管理的相关概念 |
2.3 民办高校学生管理与公办高校之间的差异性 |
第三章 民办高校学生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
3.1 民办高校学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
3.2 民办高校学生管理存在问题的成因 |
第四章 民办高校学生管理方面的对策探究 |
4.1 与时俱进的更新学生管理观念 |
4.2 定性定量的完善考核监督制度 |
4.3 加强学生管理队伍综合素质建设 |
4.4 丰富学生管理结构,走多元化管理道路 |
4.5 拓展学生管理渠道,整合家庭学校资源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7)贵州省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
1.2 研究综述 |
1.2.1 国外相关文献综述 |
1.2.2 国内相关文献综述 |
1.2.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3 本文研究思路 |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分析 |
2.1 公共产品相关理论 |
2.1.1 公共品理论 |
2.1.2 公共选择理论 |
2.2“一事一议”相关理论 |
2.2.1 农村公共产品理论 |
2.2.2 基层民主相关理论 |
2.2.3 村级公益事业 |
2.2.4 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制度 |
第3章 村级公益事业建设制度的历史演变 |
3.1 农村社区公共产品供给制度变迁 |
3.1.1 农村公共品供给制度的演变 |
3.1.2 传统农村公共品供给制度的缺陷 |
3.2“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制度出台的背景 |
3.3“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制度的主要内容 |
3.3.1 概念界定 |
3.3.2 适用范围 |
3.3.3 奖补方式 |
3.4“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制度的目标 |
3.5“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制度的实施效果 |
第4章 贵州省“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制度的政策效果分析 |
4.1 贵州省“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制度的内容 |
4.1.1 关于财政奖补范围的规定 |
4.1.2 关于财政奖补的比例 |
4.1.3 关于申报审批 |
4.1.4 关于建设方式 |
4.1.5 关于财政奖补的组织结构 |
4.1.6 关于筹资筹劳 |
4.2 贵州省“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制度的政策效果分析 |
4.2.1 政策执行情况 |
4.2.2 政策执行的效果 |
4.3 部分县“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制度实施现状 |
4.3.1 三个县基本情况 |
4.3.2 三个县村级公共产品现状 |
4.3.3 三个县“一事一议”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情况对比 |
4.3.4 三个县“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制度实施情况总结 |
第5章 贵州省“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
5.1 贵州省“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制度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
5.1.1 农村公益事业发展严重滞后 |
5.1.2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成本高 |
5.1.3 自然灾害频繁 |
5.1.4 工作进展不够均衡 |
5.2 政策建议 |
5.2.1 多规合一整合资金 |
5.2.2 建立多元化融资制度 |
5.2.3 完善奖补制度建设 |
5.2.4 重视项目后续管护 |
5.3 研究结论 |
5.3.1“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制度加快农村公益事业建设步伐 |
5.3.2“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制度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 |
5.3.3“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制度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进程 |
5.3.4“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制度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管理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驻村第一书记应具备的能力和素质(论文提纲范文)
一、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
二、坚持求真务实作风,为农村发展尽心竭力 |
三、善于发现人才,建设高素质农村干部队伍 |
四、发挥主观能动性,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出谋划策 |
五、吃苦耐劳勇于奉献,做群众的贴心人 |
四、以饱满的热情和务实的态度 做好环资委工作(论文参考文献)
- [1]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研究[D]. 杜俊奇. 中国政法大学, 2020(08)
- [2]民办高校关工委工作环境特点及工作路径研究——以山东协和学院为例[J]. 滕伟军,马梦媛. 教育现代化, 2019(90)
- [3]中央苏区妇女组织研究[D]. 刘冲. 福建师范大学, 2018(09)
- [4]治理与善治视野下的农村社区治理困境与路径研究 ——以六枝特区为典型[D]. 赵丽萍. 贵州民族大学, 2017(10)
- [5]泉州台商投资区网格化服务管理研究 ——基于服务型政府视角[D]. 叶祎弘. 华侨大学, 2017(11)
- [6]民办高校学生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 董秀莹. 吉林农业大学, 2017(02)
- [7]贵州省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效果研究[D]. 杨韫. 贵州大学, 2016(03)
- [8]贯彻绿色发展理念 深入推进实施环境保护法[J]. 沈跃跃. 中国人大, 2016(08)
- [9]驻村第一书记应具备的能力和素质[J]. 吴效林.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 2015(06)
- [10]纺城吹响“三次创业”号角 中国轻纺城建管委深化作风建设会议明确2015年工作思路[J]. 许檬檬,赵国玲. 纺织服装周刊, 201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