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浅析我区果树苗木生产存在的问题(论文文献综述)
罗毅[1](2020)在《基于农旅融合的都市休闲农业发展研究 ——以重庆市沙坪坝区为例》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旅游资源观的转变,属于农业范畴的乡村风光、农业劳动和农产品加工已成为可开发的旅游资源。随着生活节奏的提速,人们的生活压力越来越多,活动空间越来越小,再加上城市环境的恶化,人们愿意到自然中去放松心情。可用于消费的支出和节假日的增加造成了对旅游的客观需要。在我国带薪休假还未真正落到实处,对消费者出游的区域造成了一定的限制。当代农村优美的环境、便利的交通已然成了消费者新的选择,都市休闲农业旅游就此产生和发展。伴随着现代旅游的快速发展,乡村旅游市场越来越活跃,农家乐、休闲农业等层出不穷。作为新常态下农村农业转型发展的重要途径,农旅融合,乡村振兴不仅在地方上得到了广泛的实践,而且作为国家发展战略得到了推动,引起了各界的关注。因此开展都市休闲农业的规划研究,不仅具有理论意义,而且具有实践应用价值。本文研究结论是沙坪坝区都市休闲农业农旅融合,作为一种新型的旅游项目,日趋活跃,显示出良好的发展前景。沙坪坝区作为主城区之一,其农旅融合还处于起步阶段,在发展的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不足之处。通过对沙坪坝区农旅融合市场优劣势的分析,从实际出发提出根据优势资源进行形象定位,发挥科技优势科学发展,开发特色突出的产品,进行整体规划和管理,加大宏观调控力度等措施,希望能够解决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更好的帮助都市休闲农业发展农旅融合产品,少走弯路,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建议沙坪坝区在都市休闲农业农旅融合发展的过程中,加快推进国土空间规划,健全配套政策,培育发展新功能,改善人居环境,整合营销方式,强化人材队伍建设,保障可持续发展,促进产业兴旺和乡村生态宜居宜游。
刘雯[2](2020)在《枣庄市林业行业扶贫问题与对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精准扶贫和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指示精神,针对不同贫困问题,需要各个行业都积极行动起来,共同为当代中国的精准扶贫作出应有的贡献。林业行业扶贫是扶贫攻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帮助扶贫对象增收的同时,还能有效提升当地的生态环境质量,可谓利在当代、功在千秋,值得大力推行。枣庄市地区的林业资源比较丰富,具有巨大的经济潜力,开展林业扶贫有着独特优势。林业行业扶贫工作开展多年,取得很大成效,主要体现为:提高对林业行业扶贫认识加强组织领导,林业行业扶贫任务完成情况良好,林业扶贫产业发展迅速贫困人员增收明显,在全市掀起林业行业扶贫良好氛围,贫困地区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当然也还存在以下问题:林业行业扶贫实施基础弱,林业行业扶贫对象缺乏积极主动性,林业行业扶贫资金短缺,林业脱贫成果不够稳定,林产业发展水平滞后,林业扶贫科技人才缺乏,林业扶贫新兴产业发展欠佳,林业行业扶贫存在监管风险;导致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有:林业行业扶贫资金缺口大,供给主体较为单一,林业扶贫政策宣传不够深入,林业扶贫项目缺乏市场调节机制,贫困地区立地条件差,生态脆弱,缺乏完善的林业产业利益联结机制,林业智力扶贫仍需深入,林业行业扶贫多方主体参与度不够,林业行业扶贫监督体系不完善。借鉴国内其他地区林业行业扶贫以及其他行业扶贫经验,立足于本地实际,改进枣庄市林业行业扶贫工作的对策包括强化林业行业扶贫队伍服务意识,提高林业行业扶贫对象积极主动性,加强林业基础设施建设,普及林业新技术,依靠国家扶持政策做好林业项目,扩充林业融资途径,坚持市场导向加强政府引导,促进林业产业社会化发展,推动现代化特色新林业发展,抓好扶贫成效维护,做好林业返贫和新致贫风险预警机制,抓好林业行业扶贫成效维护,完善林业行业扶贫监督体系建设。
容怀钰[3](2020)在《“大地园林化”文献史料研究》文中认为在“大跃进”高潮时期和人民公社运动的影响下,1958年12月出现了以改善环境面貌为目的的“大地园林化”号召,引领了一段时期的园林绿化发展高潮,推动了园林绿化建设事业的多方面进展。结合建国后的历史背景和园林绿化发展的历史进程,通过收集、整理、解读“大地园林化”的相关文献史料,详细考察了文献作者的社会认知,以及受其影响而形成的社会实践。从“社会认知”和“实践探索”两方面,还原了“大地园林化”号召内涵和运动概貌,分析了“大地园林化”在新时代的演变,诠释了这场运动在历史潮流中的作用、影响和意义,进而为现代园林发展提供可资借鉴的历史理论价值和现实指导作用。通过研究这些文献史料,文章发现“大地园林化”这一着名运动的延续,是国家重视和全民行动两者的完美结合,具有自主性、义务性、系统性等特征。从政治领导到专家学者再到普通大众,都在这场广泛的全民性绿化运动中有所贡献,是“全民动员”的完美体现;另一方面,要实现全大地的绿化,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从山地、平原、四旁及空地处,广泛种植,实现绿化、美化、园林化,是“全域绿化”的集中体现。“大地园林化”号召在发起之初,受时代大背景所限,更多作为一种理想化的绿化愿景,但在当今,基于科学的规划和理性的政策,合理延续“大地园林化”有助于促进我国园林绿化事业全面而系统的发展。
袁思齐[4](2020)在《重庆武隆区猪腰枣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及对策》文中认为武隆猪腰枣是武隆特有的鲜食枣品种,经过多年的人工栽培,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优良鲜食品种,也有了一定的发展规模,成了武隆区羊角等沿乌江两岸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根据武隆区现有的自然条件,非常适宜栽植猪腰枣,且与其他水果和农作物相比,猪腰枣的单价更高经济效益更为可观。本文在研究过程中对武隆区猪腰枣产业的发展现状和世界范围内枣产业发展现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本文分析了猪腰枣的产业现状。通过对武隆区猪腰枣产区羊角地区的调研及查询武隆农林部门历年对猪腰枣的统计资料表明,武隆猪腰枣生产规模在夯实基础的前提下,正在逐渐扩大。科技化的特征也充分体现在猪腰枣生产基地中的各种基础设施上。猪腰枣的产值和产量都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因为猪腰枣属于特色农产品,所以市场需求较大。武隆猪腰枣产业大多采用专业合作社的生产模式,该模式的带动作用在猪腰枣产业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发展形势良好。(2)本文通过SWOT分析探讨了武隆区猪腰枣产业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在优势方面,武隆猪腰枣品种优良、种植业发展良好、消费者需求大、农户种植意愿高、旅游发展也带动了猪腰枣的产量;在劣势方面,缺乏优良品种,优树种源底细不清,产业发展机制未形成、产业链短,产业发展资金投入不足,缺乏政策支持,科技研究落后,种植水平低下等;在机遇方面,市场竞争力强,老年人口增多,保健市场发展迅速,对枣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大;在威胁方面,外来品种对本地市场的冲击,未形成产业链,产业附加值低,市场混乱,假货横行,枣疯病横生,枣锈病严重。(3)本文通过SWOT矩阵分析了适用于武隆区猪腰枣未来的发展战略,多元型战略(ST)和扭转型战略(WO)是武隆区猪腰枣产业未来的主要发展战略,前者为主后者为辅,并提出了近期、中期和长期的发展战略。(4)本文针对武隆区猪腰枣的发展问题,提出了未来发展的对策和建议。应加大科研投入,提高生产水平;加强枣疯病防治,不断完善防控体系;探索枣产业建设模式,将枣产业引上规模化、标准化轨道;加强品牌建设,助推产业发展;优化产业布局,确保猪腰枣优良性状的体现;以猪腰枣产业为中心,发展周边乡村旅游;加强领导力度,建立建全工作机制;制定优惠政策,宽松发展环境。本文对武隆区猪腰枣产业发展进行SWOT分析,不仅能为武隆猪腰枣产业的发展提供可行性建议,有利于该区域农业发展,还能为其他产业发展提供借鉴,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刘晓彬[5](2019)在《广西柳州市柑橘黄龙病综合防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柑橘产业是柳州市农业的主导产业之一,近年来柑橘产业发展较快,2018年柳州市柑橘种植面积约5.7万公顷,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占水果总量的77%左右,主要品种包括蜜桔、砂糖橘、金桔、椪柑、橙类、柚类等。柑橘黄龙病是影响柳州市柑橘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加强对柳州市柑橘黄龙病综合防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十分必要且迫切。针对柑橘黄龙病尚无特效治疗药剂,也没有抗(耐)病品种可供使用。“防木虱、砍病树、种无病苗”(俗称“三板斧”)是目前最为有效的防治手段。本文根据国内外研究现状,总结分析了当前柑橘黄龙病的主要防治手段及其优缺点。通过查阅资料,了解柳州市柑橘黄龙病发生概况,重点对柳州市柑橘黄龙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情况进行分析,总结近年来柳州市开展柑橘黄龙病综合防控的主要做法,分析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政策法规执行力度不足、缺乏高效的组织管理职能、财政投入仍不足且资金到位较晚、全面开展普查难度大、无病苗木繁育体系建设起步晚、柑橘苗木市场监管仍不到位、不能及时高效清除病树、缺乏高素质的专业化种植管理队伍等。探究应对柳州市柑橘黄龙病综合防控存在问题的对策,从法律保障、政策保障、财政保障、技术保障、示范建设等方面提出对策,以期建立起柑橘黄龙病防控长效机制,有效控制黄龙病所带来的严重危害,维持果园在较低黄龙病发病水平条件下实现较长时期正常投产,并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王红[6](2018)在《大武口区生态建设存在的几点问题及对策建议》文中研究表明本文介绍了大武口区林业的基本情况,阐述了目前大武口区生态林业建设中在农田防护林、园林废弃物、园林绿化投资、种苗、经济林和林业有害生物防控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大武口区林业发展现状和国家、自治区生态文明建设、乡村振兴战略、生态立区战略的有关政策,提出了今后的发展思路和对策建议。
郑点[7](2018)在《若干苹果砧木在新疆地区的适应性调查》文中提出苹果作为我国重要的温带落叶果树资源和经济作物,在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和拓展产业扶贫方面有着重要价值。新疆是我国苹果的重要产区,其独特的气候与土壤条件对苹果砧木的选择提出了特殊要求。本文研究了不同苹果砧木(包括矮化砧木)在新疆不同生境下的生长表现,对适应性进行了初步评价,其目的是在新疆苹果产业发展中为砧木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主要结果如下:(1)在乌鲁木齐地区对8种苹果砧木一年生休眠枝条的受冻指数、组织含水量和相对电导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供试品种中,有7个品种(‘八棱海棠’、‘山定子’、‘新疆红肉苹果’、‘小金海棠’、‘新疆野苹果’、‘北美海棠’和‘美国红海棠’)的受冻指数均在10%以下,从抗寒性上讲宜在北疆地区推广种植。‘平邑甜茶’受冻指数达41%,表明其抗寒性较差,不适宜在北疆地区推广种植。另外,研究还发现一年生枝条相对电导率与其受冻指数之间存在极显着相关(R=0.83**),是研究苹果砧木抗冻性的理想指标。(2)在南疆钙质土壤上(库尔勒地区),对4种苹果乔化砧木的田间生长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生长在南疆钙质土壤下的‘小金海棠’和‘八棱海棠’实生苗,叶色浓绿,均无缺铁现象。但‘八棱海棠’后期出现轻微黄化现象。而在同一土壤条件下‘新疆野苹果’,叶肉部分出现轻微黄化现象;部分‘海棠果’实生苗,边缘发黑,表现出失绿现象。通过田间观察不同苹果砧木生长情况,测定其叶绿素含量以及叶片全铁含量,综合结果表明:‘小金海棠’抗缺铁性较强,适宜在本地生长。(3)通过研究5种矮化砧木组合移植在南疆钙质土壤下的成活率,测定其接穗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全铁含量,发现供试砧穗组合平均成活率均大于70%以上,初步表明这5种砧木组合在南疆钙质土壤上适应性比较理想。矮化中间砧‘KM23’、‘SH6’和‘Y-1’在本地长势较好,适应性较强。‘新疆野苹果’可作为南疆苹果矮化栽培时首选的基砧品种。
盛文秀,何晨曦[8](2015)在《新疆林木良种补贴政策的调研与思考》文中指出本文介绍了新疆林木良种补贴政策执行情况、政策实施成效,以及存在问题,提出了加快林木良种补贴发展的建议。
卢春玲[9](2013)在《绿化树种在广西新农村建设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新农村绿化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部分,是完成“村容整洁”这一要求的关键途径。树木是绿化的主要植物材料,由于其具有环境保护、观赏、生产等功能于一体,因此在农村绿地的功能居主导地位,科学地选择和合理地应用树种,对提高新农村的绿化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广西桂林市恭城县红岩村、南宁的美丽南方(石埠村)、百色右江区平圩村和百色华润希望小镇、贺州市富川县的秀水村和铁耕村、玉林市博白县城治村的新农村绿化树种作为调查对象,进行绿化树种应用状况的调查和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对样地进行树种调查,经过汇总整理,得到绿化树种(包括乔木和灌木、藤本)共53科91属103种。其中有乔木有32科、51属、67种。乔木67种占总种数的65.1%,常绿乔木的树种有54种,占乔木的80.6%,落叶的树种有13种,占乔木的19.4%,常绿乔木与落叶乔木树种种类比例约为4:1。灌木有24科、32属、32种,在103中绿化树种中,灌木占总种数的31.1%藤本应用较少,总共只有四种。(2)在观赏特性方面,在103种绿化树种中,观花树种共有30种,占绿化树种总种数的29.1%;观叶树木43种,占绿化树种总种数的41.7%,色叶树种占观叶植物的比例较少;观果树木类总是23种,占绿化树种总种数的22.3%。各类观赏树木的丰富度排序为:观叶类树木>观花类树木>观果类树木>观枝干树木类。观叶类树木多,是由于在绿化中,主要应用了棕榈科和桑科树种多,由于应用观花类较少,所以在新农村“鸟语花香”的环境也见得不多。(3)对乡土树种和外来树种的分析,广西新农村103种绿化树种中,乡土树种有48种,占绿化树种总种类的46.6%。(4)按园林应用进行统计分析,道路绿化和垂直绿化水平较低,大多数的新农村没有对道路进行绿化,垂直绿化更是稀少,是新农村缺少田园风光的主要原因。(5)根据调研结果,结合新农村的生态和经济效益的特点,推荐一些适宜新农村应用的树种,还包括一些具有乡土气息的树种,其中道路绿化树种29种,河岸绿化树种5种,公共休闲绿地绿化树种包括乔木69种,其中观叶乔木31种,观花乔木21种,观果乔木17种,灌木28种;农家屋舍绿化树种根据观赏型和经济实用型进行推荐,其中根据农村的风俗和植物的寓意,列举一些不宜栽种院内树种;造林绿地树种20种,基本结合防护和收益的功能。综上所述,本文在广西新农村绿化树种调查和分析的基础上,对广西新农村的绿化树种进行研究,通过结合广西苗圃现有的苗木,对新农村建设中绿化树种选择给以建议,为广西新农村建设中的绿化提供参考。
余国新[10](2009)在《新疆果农在水果产业链中的纵向协作选择研究 ——以香梨、苹果产业为例》文中研究指明水果产业是我国农业种植业中仅次于粮食、蔬菜的第三大产业,是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大宗产品,对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农村经济、改善生态环境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我国水果产业作为一个产业链,上下游各环节之间的协作还比较松散,特别是水果种植的主体还是由大量分散的小规模种植农户,远不能适应水果产业发展中所面临的技术进步、水果消费结构与消费者观念的变化和国内外市场竞争加剧等方面的现实压力与挑战。如何加强农户与上下游各环节的协作,共同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是当前我国水果产业面临的重要问题。因此,从农户角度出发,对水果产业的纵向协作关系进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本研究以新疆水果产业为例,基于农户角度对新疆水果产业链的纵向协作关系进行了研究。采用了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式,主要以实证研究和定量研究为主的方法,重点是通过利用新疆4个县市的498户水果种植户的调查数据,综合运用案例分析法、相关分析法、logit二元选择模型和超越前沿生产函数模型等各种方法进行了相关的实证研究。水果产业链涉及范围广,在生产种植环节包括了果树培育、苗木生产与供应、果树栽植、水果产品的储藏、加工等产业阶段,在材料购销和产品销售环节包括苗木购销、原材料采购、水果产品购销和果制品购销等环节,在生产服务环节包括农业技术服务、流通运输等环节。从新疆水果产业链调查看,已经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各产业环节之间的联接方式已经发生了一些变化,生产合同、纵向一体化等密切纵向协作形式的新型产业链已经出现,但市场交易等纵向协作形式还普遍存在。从水果种植户获得苗木的方式来看,498户被调查农户中自培自植的农户占所调查农户的9.84%,其他方式主要有附近育苗农户、苗圃场、市场、上门销售的商贩等。农户在选择苗木购买方式时,其目的是为了防范果树苗木的品质和价格不确定性风险,降低交易成本。果树苗木的品质直接关系到农户水果种植绩效,因此,农户对苗木购买很重视。农户对有资质的大型苗圃直接供苗合同表现出了较高的参加意愿,在498户被调查农户中,有280户表示肯定会参加,比例为56.22%。Loait二元选择模型的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户主受教育程度、种植面积、品质保证、苗木价格、供应商的声誉、赊销、种植指导、购买过产品感觉不错对农户参与苗木供应合同有显着性影响。新疆水果种植户销售环节纵向协作形式有:市场交易、销售合同、合作社、生产合同,产品的销售渠道一般有:直接销售给零售商或消费者、销售给商贩和出售给流通、储藏、加工企业。从调查看,市场交易中直接销售给零售商或消费者的农户比较少,向商贩销售占调查农户的绝大多数,香梨和苹果种植户销售环节纵向协作形式是以市场交易为主。农户选择销售环节的纵向协作形式,都是根据各地区和自身的不同情况出发,目的是为了减少不确定性,降低交易成本。通过Logit二元选择模型分析发现,户主年龄、户主受教育程度、是否有非农收入、种植面积、付款有保障、付款及时、获得好价格、买方信誉好、水果质量、水果价格的波动这几个变量显着性较高,是影响香梨和苹果种植农户选择销售环节纵向协作形式的主要影响因素。农户在水果产品生产中有不遵守安全质量控制的行为,紧密的纵向协作形式对提高农户安全质量控制行为起到了积极作用,有助于减少农户违反安全质量控制的行为。Logit二元选择模型结果显示,销售合同形式、合作社或生产合同形式、户主受教育程度、户主风险偏好、参加了种植技术培训、了解程度和政府监督管理等七个变量对农户安全质量控制行为的影响显着。香梨生产经营中生产技术效率有显着差异,286户香梨种植户平均生产技术效率为77.80%,即以现有技术状态和不变生产要素投入的情况下,若消除了效率损失,农户香梨的产出有可能增加22.20%,农户生产技术效率提升空间还较大。紧密的纵向协作形式与市场交易形式相比,香梨种植户的生产技术效率均有不同程度提高,且越紧密的纵向协作方式下香梨种植户生产技术效率越高。从超越对数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参数的估计结果可以看出,销售合同形式、合作社形式、生产合同形式、户主受教育程度、农户家庭劳动力人数、农户家庭是否有非农收入等变量对生产技术效率影响的显着性较高。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如下政策建议:政府应加强对果树苗木行业的管理,加大对密切协作的苗木供应方式的宣传和引导;鼓励和支持水果种植户与流通、储藏、加工企业的协作;提高产业各阶段的生产经营规模;增强农户生产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意识;扶持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健全运营机制等。
二、浅析我区果树苗木生产存在的问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析我区果树苗木生产存在的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农旅融合的都市休闲农业发展研究 ——以重庆市沙坪坝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
1.3 研究方法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
2.1.1 相关概念及内涵 |
2.2 研究相关理论 |
2.2.1 产业融合理论 |
2.2.2 产业链理论 |
2.2.3 农业多功能理论 |
2.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2.3.1 都市农业园区发展研究 |
2.3.2 农业多功能性研究 |
2.3.3 产业融合研究 |
2.3.4 农旅融合研究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沙坪坝区概况 |
3.1 区位介绍 |
3.2 涉农镇街多,“三农”比重小 |
3.3 农业村在城规区内外交错分布,田园风貌特征不明显 |
第4章 沙坪坝农旅融合发展SWOT分析 |
4.1 重庆市农旅融合发展态势分析 |
4.1.1 重庆市农旅融合发展现状 |
4.1.2 重庆市农旅融合发展模式 |
4.1.3 重庆市乡村旅游产品类型 |
4.2 农旅融合发展的优势分析(S) |
4.2.1 区位优势 |
4.2.2 消费需求优势 |
4.2.3 产业发展优势 |
4.2.4 市场拓展优势 |
4.3 农旅融合发展的劣势分析(W) |
4.3.1 政策扶持限制 |
4.3.2 监管缺位,缺乏相关保障 |
4.3.3 产品形式单一,特色不突出 |
4.3.4 从业者素质不高,组织化程度低 |
4.4 农旅融合发展的机遇分析(O) |
4.4.1 乡村振兴战略带来新机遇。 |
4.4.2 国家大力促进休闲农业发展带来新机遇。 |
4.4.3 消费结构继续升级带来新机遇。 |
4.4.4 新基建新业态发展新机遇 |
4.4.5 永久基本农田的划定带来新机遇。 |
4.5 农旅融合发展的威胁分析(T) |
4.5.1 简单开发,缺乏特色 |
4.5.2 开发目的不明确,项目上马混乱 |
4.5.3 旅游科学定位观缺乏,难以深度发展 |
4.6 本章小节 |
第5章 沙坪坝区休闲农业发展现状与问题 |
5.1 发展现状 |
5.1.1 休闲农业及乡村旅游资源丰富 |
5.1.2 休闲农业及乡村旅游蓬勃发展 |
5.1.3 农旅融合发展有了新成绩 |
5.1.4 促进农民增收有了新举措 |
5.2 存在问题 |
5.2.1 休闲农业及乡村旅游整体发展有待加强 |
5.2.2 政策限制较多,设施用地瓶颈未能解决 |
5.2.3 都市休闲农业创意缺失 |
5.2.4 人才劣势明显,专业性人才配备不足 |
5.2.5 融资渠道单一,产业发展资金不足 |
5.2.6 资源依赖性较强,宣传力度不够 |
5.2.7 农业空间的零碎化,规模化经营难度大 |
第6章 基于问卷调查的都市农业市场分析 |
6.1 数据来源 |
6.2 市场分析 |
6.2.1 消费者构成特征 |
6.2.2 消费者认知特征 |
6.2.3 消费者游程特征 |
6.2.4 消费者经济花费 |
6.2.5 消费者需求情况 |
6.3 本章小结 |
第7章 沙坪坝区休闲农业布局及发展路径 |
7.1 深化都市休闲农业农旅融合的策略 |
7.1.1 加快推进国土空间规划,优化空间用途管制 |
7.1.2 健全新型农业发展配套政策,保障可持续发展 |
7.1.3 培育休闲农业发展新动能,促进乡村产业兴旺 |
7.1.4 改善乡村人居环境,促进乡村生态宜居宜游 |
7.1.5 整合多维营销方式 |
7.1.6 强化乡村人才队伍建设,健全新型农业村治理体系 |
7.2 休闲农业布局 |
7.2.1 总体布局 |
7.2.2 产业布局 |
7.2.3 产品布局 |
7.2.4 市场布局 |
7.3 发展路径 |
7.3.1 歌乐山国际慢城乡村慢游区 |
7.3.2 梁滩河畔农业休闲旅游区 |
7.3.3 中梁山西麓农业体验旅游区 |
7.3.4 缙云山东麓创意农业旅游区 |
第8章 研究结论与不足 |
8.1 研究结论 |
8.2 不足之处 |
参考文献 |
致谢 |
(2)枣庄市林业行业扶贫问题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与评析 |
1.3 研究难点与创新 |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
2 林业行业扶贫基础理论概述 |
2.1 林业行业扶贫相关概念界定 |
2.2 林业行业扶贫的模式 |
2.3 林业行业扶贫的意义与发展历程 |
2.4 理论基础 |
3 枣庄市林业行业扶贫的调研与成效 |
3.1 枣庄市林业行业扶贫情况调研 |
3.2 枣庄市林业行业扶贫主要成效 |
4 枣庄市林业行业扶贫的问题与原因 |
4.1 枣庄市林业行业扶贫的主要问题 |
4.2 枣庄市林业行业扶贫问题的成因 |
5 林业行业扶贫的国内经验借鉴 |
5.1 国内其他地区林业行业扶贫的经验借鉴 |
5.2 国内其他地区相关行业扶贫的经验借鉴 |
6 完善枣庄市林业行业扶贫的建议 |
6.1 强化林业行业扶贫主体意识,激发内生动力 |
6.2 筑牢林业行业扶贫实施基础,做好扶贫保障 |
6.3 坚持市场导向,完善林业行业扶贫发展体系 |
6.4 加强林业行业扶贫成果维护,健全防返贫机制 |
7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作者简历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3)“大地园林化”文献史料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选题研究的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现实意义 |
1.2.3 实践意义 |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
1.3.1 “大地园林化”理念与实践研究现状 |
1.3.2 “绿化祖国”运动研究现状 |
1.3.3 建国以来其他相关“绿色”思想的研究现状 |
1.3.4 国内外相关研究小结 |
1.4 研究对象、方法与框架 |
1.4.1 研究对象 |
1.4.2 研究方法 |
1.4.3 研究框架 |
2 从“绿化”到“大地园林化”的历史进程 |
2.1 起步时期(1949-1953) |
2.1.1 机构初设,发展教育 |
2.1.2 普遍护林与重点造林 |
2.1.3 传统造园的延续与开放 |
2.2 建设时期(1953-1957) |
2.2.1 “绿化祖国”的提出 |
2.2.2 青年群体“大力造林” |
2.2.3 学习“苏联绿化模式” |
2.2.4 造园中学苏与传统辩证应用 |
2.3 跃进时期(1958-1960) |
2.3.1 “大地园林化”的提出 |
2.3.2 发展育苗,加速造林 |
2.3.3 普遍绿化与结合生产 |
2.4 调整时期(1960-1965) |
2.4.1 以营林为基础,采育结合 |
2.4.2 “园林绿化结合生产”的偏颇 |
2.5 停滞与倒退时期(1966-1976) |
2.5.1 “四旁”与平原绿化整顿 |
2.5.2 园林绿化的破坏与损失 |
2.6 恢复重建与蓬勃发展时期(1976-至今) |
2.6.1 “植树造林,绿化祖国”方针的回归 |
2.6.2 “大地园林化”的新发展 |
2.6.3 百花齐放的园林建设 |
2.7 本章小结 |
2.7.1 由点到面,科学规划 |
2.7.2 由量到质,合理造林 |
2.7.3 由少到多,广泛动员 |
3 “大地园林化”史料生产的社会动力 |
3.1 政治人物的眼界 |
3.1.1 绿化理念的前瞻视野 |
3.1.2 绿化建设的实践考量 |
3.1.3 理性思考与政策延续 |
3.2 林业人士的观点 |
3.2.1 林业的经济和生态意义 |
3.2.2 绿化方向上的规划建设 |
3.2.3 林业技术的传播与发展 |
3.3 农业人士的认知 |
3.3.1 林业与农业的相互作用 |
3.3.2 农业园林化的实现措施 |
3.4 水利人士的态度 |
3.4.1 水土保持与园林化 |
3.4.2 黄河两岸的园林化 |
3.5 园林人士的理念 |
3.5.1 发展大地园林化 |
3.5.2 重提大地园林化 |
3.6 大众媒体的传播 |
3.6.1 大众文学艺术传播 |
3.6.2 区域社会活动领域传播 |
3.7 本章小结 |
3.7.1 政治人物率先引导了“大地园林化” |
3.7.2 各类专家理性推动了“大地园林化” |
3.7.3 社会大众积极参与了“大地园林化” |
4 “大地园林化”农林实践的内容及特征 |
4.1 以防护为主的造林 |
4.1.1 水土保持林 |
4.1.2 水岸防护林 |
4.1.3 农田防护林 |
4.1.4 护村林 |
4.2 以生产为主的造林 |
4.2.1 用材林 |
4.2.2 特用经济林 |
4.2.3 苗圃 |
4.2.4 果园 |
4.3 基于交通线路的造林 |
4.3.1 铁路 |
4.3.2 公路 |
4.3.3 交叉口 |
4.3.4 道路绿化 |
4.4 本章小结 |
4.4.1 实施统一规格标准,超量完成造林任务 |
4.4.2 树种选择的单一化,栽植质量良莠不齐 |
5 “大地园林化”园林实践的内容及特征 |
5.1 公共绿地的园林化 |
5.1.1 公园园林化 |
5.1.2 车站园林化 |
5.1.3 纪念地园林化 |
5.1.4 广场绿化 |
5.2 专用绿地的园林化 |
5.2.1 居住区园林化 |
5.2.2 学校园林化 |
5.2.3 工厂园林化 |
5.3 本章小结 |
5.3.1 生产化的大众造园 |
5.3.2 地域性的园林差异 |
5.3.3 愿景式的理想规划 |
6 结语 |
6.1 研究总结 |
6.1.1 “园林化”的生产生态认知 |
6.1.2 社会认知下的全民性运动 |
6.1.3 社会实践下的理想与现实 |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
6.2.1 研究不足 |
6.2.2 研究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4)重庆武隆区猪腰枣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及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红枣产业发展现状的文献综述 |
1.2.2 红枣产业发展问题的文献综述 |
1.2.3 红枣产业发展对策的文献综述 |
1.3 研究的方法 |
1.4 研究的内容及框架安排 |
第2章 猪腰枣产业的现状 |
2.1 枣树概况 |
2.1.1 枣树各器官形态特征及生长发育特点 |
2.2 猪腰枣概况 |
2.2.1 环境条件对枣树生长和结果的影响 |
2.3 枣产业发展现状 |
2.3.1 全球枣栽培面积 |
2.3.2 全球枣产量 |
2.3.3 枣产业发展趋势 |
2.4 中国枣产业发展现状 |
2.4.1 中国枣生产现状 |
2.4.2 中国枣产业的市场发展特点 |
2.4.3 国内枣产业发展趋势 |
第3章 武隆区猪腰枣产业发展现状及SWOT分析 |
3.1 SWOT分析的基本概念及应用 |
3.1.1 SWOT基本概念 |
3.1.2 SWOT分析法在各行业中的应用 |
3.1.3 SWOT分析法在农业发展中的应用 |
3.1.4 SWOT分析法在果树产业发展中的应用 |
3.2 武隆区猪腰枣产业发展现状 |
3.2.1 自然条件 |
3.2.2 栽培品种情况 |
3.2.3 栽培面积与生产状况 |
3.2.4 企业合作情况 |
3.3 武隆区猪腰枣产业SWOT分析 |
3.3.1 猪腰枣产业发展的优势(Strengths) |
3.3.2 猪腰枣产业发展的劣势(Weaknesses) |
3.3.3 猪腰枣产业发展的机会(Opportunities) |
3.3.4 猪腰枣产业发展的威胁(Threats) |
3.4 小结 |
第4章 武隆区猪腰枣产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决策及建议 |
4.1 战略分析与选择 |
4.1.1 战略分析 |
4.1.2 武隆区猪腰枣产业的战略选择 |
4.2 武隆区猪腰枣产业的近期、中期、远期发展战略 |
4.2.1 猪腰枣近期发展战略 |
4.2.2 猪腰枣的中期发展战略 |
4.2.3 猪腰枣长期发展战略 |
4.3 武隆区猪腰枣产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
4.3.1 加大科研投入,提高生产水平 |
4.3.2 加强枣疯病防治 |
4.3.3 探索枣产业建设模式,将枣产业引上规模化、标准化轨道 |
4.3.4 加强品牌建设,助推产业发展 |
4.3.5 优化产业布局,确保猪腰枣优良性状的体现 |
4.3.6 以猪腰枣产业为中心,发展周边乡村旅游 |
4.3.7 加强领导力度,建立建全工作机制 |
4.3.8 制定优惠政策,宽松发展环境 |
4.3.9 加强武隆猪腰枣园地管理 |
4.4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广西柳州市柑橘黄龙病综合防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的背景 |
1.2 本研究的意义 |
1.3 研究内容与采取的方法 |
1.4 国内外文献综述 |
1.4.1 柑橘黄龙病的命名由来 |
1.4.2 柑橘黄龙病在全球的分布及在中国的发生情况 |
1.4.3 广西柑橘黄龙病的发生情况 |
1.4.4 柑橘黄龙病的症状表现 |
1.4.5 柑橘黄龙病的寄主范围及传播途径 |
1.4.6 柑橘黄龙病病原的研究进展及分类 |
1.4.7 柑橘黄龙病的致病机理 |
1.4.8 柑橘黄龙病的诊断与检测方法 |
1.4.9 柑橘黄龙病的主要防治方法 |
2 柳州市柑橘黄龙病发生概况 |
2.1 近年来柑橘种植情况 |
2.2 柑橘黄龙病发生情况 |
2.3 柳州市柑橘黄龙病逐步蔓延的原因分析 |
2.3.1 种植面积不断扩大 |
2.3.2 气候不断变暖 |
2.3.3 检疫监管措施不到位 |
2.3.4 忽视柑橘木虱的防治工作 |
2.3.5 果农文化素质不高、防控意识淡薄 |
2.3.6 田间诊断难度大 |
3 柳州市柑橘黄龙病综合防控现状 |
3.1 柳州市柑橘黄龙病综合防控情况 |
3.1.1 2015年柳州市柑橘黄龙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情况 |
3.1.2 2016年柳州市柑橘黄龙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情况 |
3.1.3 2016年柳州市开展柑橘黄龙病综合防控情况 |
3.1.4 2017~2018年柳州市柑橘黄龙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情况 |
3.2 总结柳州市开展柑橘黄龙病综合防控的主要做法 |
3.2.1 强化政府主导工作机制 |
3.2.2 加强普查,科学指导防控工作的开展 |
3.2.3 加强宣传培训,开展“送柑橘黄龙病防控技术入户”活动 |
3.2.4 推动柑橘无病毒苗木繁育体系建设 |
3.2.5 做好柑橘木虱的防治工作 |
3.2.6 建立示范样板,以点带面推动防控工作的开展 |
3.3 近年来柳州市在柑橘黄龙病综合防控上的亮点 |
3.3.1 政府主导的工作机制显着 |
3.3.2 运用植保航空喷药技术开展柑橘木虱的统防统治 |
4 柳州市柑橘黄龙病综合防控存在的问题 |
4.1 政策法规的执行力度不足 |
4.2 缺乏高效的组织管理职能 |
4.3 财政投入仍不足且资金到位慢 |
4.4 全面开展普查难度大 |
4.5 无病毒苗木繁育体系建设起步晚 |
4.6 柑橘苗木市场监管仍不到位 |
4.7 不能及时高效地清除病树 |
4.8 缺乏高素质的专业化种植管理队伍 |
4.9 田间诊断缺乏快速检测设备和技术 |
5 探究应对柳州市柑橘黄龙病综合防控存在问题的对策 |
5.1 建立健全政策法规制度 |
5.1.1 出台强制性政策法规 |
5.1.2 制定柑橘产业发展扶持政策 |
5.1.3 制定和发布统一的黄龙病诊断标准 |
5.2 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 |
5.3 加快推进柳州市柑橘无病毒苗木繁育体系建设 |
5.4 进一步加强柑橘苗木检疫管理 |
5.4.1 从严管控调入苗木 |
5.4.2 加强宣传,严厉查处违规调运 |
5.5 加大清除病株执行力度 |
5.5.1 加大宣传力度 |
5.5.2 严格执行病树清除技术规程 |
5.5.3 发挥村民自治组织力量 |
5.6 加强做好柑橘木虱的防治工作 |
5.7 组建技术调查与监管队伍 |
5.8 加大柑橘黄龙病综合防控示范区的建设 |
5.9 建立柑橘黄龙病防控长效机制 |
6 结论和讨论 |
6.1 结论 |
6.2 讨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大武口区生态建设存在的几点问题及对策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1 前言 |
2 大武口区林业基本情况 |
3 存在的问题 |
3.1 农田防护林落后于我区的整体生态建设水平 |
3.2 如何处理园林废弃物的矛盾正日益凸显 |
3.3 园林绿化投资严重不足 |
3.4 种苗发展面临巨大的挑战 |
3.5 经济林产业萎缩 |
3.6 外来危险性病虫害暴发隐患严重, 防治理念落后 |
4 发展思路和对策建议 |
4.1 加大农村绿化建设力度, 提升农村生态环境 |
4.2 综合回收利用园林废弃物 |
4.3 加强物业管理, 提升住宅小区管护能力 |
4.4 增加种苗的管理力度, 规范种苗经营市场 |
4.5 激活林农经营热情, 振兴经济林产业 |
4.6 全面落实监测防治责任, 加强无公害技术推广力度 |
(7)若干苹果砧木在新疆地区的适应性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苹果在我国和新疆地区的栽培简述 |
1.2 新疆苹果主产区砧木使用情况 |
1.3 新疆野苹果作为苹果砧木利用的研究进展 |
1.4 研究的目的、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2章 不同苹果砧木实生苗在乌鲁木齐地区的抗寒性研究 |
2.1 材料与方法 |
2.2 结果与分析 |
2.3 讨论 |
第3章 几种乔化苹果砧木在库尔勒地区的适应性研究 |
3.1 材料与方法 |
3.2 结果与分析 |
3.3 讨论 |
第4章 几种矮化苹果砧木在南疆钙质土壤上的生长表现 |
4.1 材料与方法 |
4.2 结果与分析 |
4.3 讨论 |
第5章 结论 |
5.1 不同苹果砧木实生苗在乌鲁木齐的抗寒性 |
5.2 几种乔化苹果砧木在库尔勒地区的适应性 |
5.3 几种矮化苹果砧木在南疆钙质土壤上的生长表现 |
参考文献 |
附图 |
致谢 |
作者简介 |
(8)新疆林木良种补贴政策的调研与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一、新疆林木良种补贴政策执行情况及成效 |
(一) 自治区良种补贴情况。 |
(二) 中央良种补贴情况。 |
(三) 资金投入情况。 |
(四) 林木良种补贴政策成效。 |
1. 产业发展基础明显加强。 |
2. 全区各地更加重视良种育苗。 |
3. 有力地推动了特色林果业的发展。 |
4. 带动农民增收效果凸显。 |
二、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
三、今后工作思路和建议 |
(9)绿化树种在广西新农村建设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相关概念 |
1.1.1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
1.1.2 绿化 |
1.1.3 树种 |
1.1.4 乡土植物 |
1.2 研究背景 |
1.3 研究概述 |
1.3.1 国外研究概况 |
1.3.2 国内研究概况 |
1.4 研究的目的 |
1.5 研究的意义 |
1.5.1 社会性意义 |
1.5.2 生态性意义 |
1.5.3 经济性意义 |
1.6 研究对象和研究区的概况 |
1.6.1 研究对象 |
1.6.2 研究区的概况 |
1.6.2.1 自然地理条件 |
1.6.2.2 自然植物资源条件 |
1.7 研究方法 |
1.7.1 实地调查法 |
1.7.1.1 调查地点的概况 |
1.7.1.2 调查的方法 |
1.7.2 文献资料查阅 |
1.7.3 系统归纳与分析 |
1.8 研究内容 |
2 广西新农村建设绿化树种应用现状调查结果与分析 |
2.1 广西新农村建设绿化树种科、属、种的组成与分析 |
2.2 广西新农村建设绿化树种习性的分析 |
2.2.1 乔木的组成分析 |
2.2.2 灌木的组成分析 |
2.2.3 藤木类的组成分析 |
2.3 广西新农村建设绿化树种观赏特性的分析 |
2.3.1 观树形树木类 |
2.3.2 观花树木类 |
2.3.3 观叶树木类 |
2.3.4 观果树木类 |
2.3.5 观枝干树木类 |
2.4 乡土树种和外来树种的分析 |
2.4.1 乡土树种的分析 |
2.4.2 外来树种的分析 |
2.5 古树名木的分析 |
2.6 广西新农村建设中绿化树种应用类型的分析 |
2.6.1 孤植树 |
2.6.2 绿荫树 |
2.6.3 行道树 |
2.6.4 花灌木 |
2.6.5 绿篱植物 |
2.6.6 藤木 |
2.6.7 防护林与经济林 |
2.7 广西新农村绿化树种应用的主要问题 |
3 广西新农村绿化苗木生产的调查及分析 |
3.1 广西新农村绿化苗木生产的现状 |
3.2 广西新农村苗木生产存在的问题 |
3.3 广西新农村苗木生产发展的趋势和建议 |
4 广西新农村建设中绿化树种应用的推荐 |
4.1 道路绿化树种的选择 |
4.2 水岸绿化树种的选择 |
4.3 公共休闲绿地绿化树种的选择 |
4.4 农家屋舍绿化树种的选择 |
4.5 造林绿地树种的选择 |
5 结论与讨论 |
5.1 结论 |
5.2 讨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10)新疆果农在水果产业链中的纵向协作选择研究 ——以香梨、苹果产业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的意义 |
1.2 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
1.2.1 研究范围 |
1.2.2 研究目标 |
1.2.3 研究内容 |
1.3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1.3.1 研究方法 |
1.3.2 技术路线 |
1.4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
1.4.1 可能的创新 |
1.4.2 可能的不足 |
第二章 理论回顾与研究综述 |
2.1 关键术语的界定 |
2.1.1 水果产业链 |
2.1.2 产业链纵向协作关系 |
2.2 产业链纵向协作的相关理论 |
2.2.1 交易成本理论 |
2.2.2 产业组织理论 |
2.2.3 委托代理理论 |
2.2.4 企业能力理论 |
2.2.5 资源基础理论 |
2.2.6 其它相关因素 |
2.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2.3.1 国外研究综述 |
2.3.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三章 理论分析框架、计量模型与数据来源 |
3.1 理论分析框架 |
3.2 计量模型 |
3.2.1 Logit回归模型 |
3.2.2 前沿生产函数模型 |
3.3 数据来源 |
3.3.1 数据来源 |
3.3.2 样本选择与问卷调查内容 |
3.3.3 农户特征 |
3.4 问卷的信度与效度检验 |
3.4.1 信度检验 |
3.4.2 效度检验 |
第四章 新疆水果产业链概况及纵向协作模式 |
4.1 中国水果产业发展状况 |
4.1.1 中国水果产业种植规模、结构 |
4.1.2 水果产业生产布局 |
4.1.3 中国水果加工与出口 |
4.2 新疆水果产业发展及其作用 |
4.2.1 新疆水果产业发展历程、地位和作用 |
4.2.2 新疆水果产业种植规模、结构 |
4.2.3 新疆水果消费与出口 |
4.3 新疆水果产业链发展状况 |
4.3.1 果树育种 |
4.3.2 苗木生产 |
4.3.3 果树栽植与水果生产 |
4.3.4 水果的储藏加工及产销模式 |
4.3.5 新疆水果产业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4.4 新疆水果产业链纵向协作状况 |
4.4.1 新疆水果产业链纵向协作模式 |
4.4.2 新疆水果产业链纵向协作形式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农户采购苗木环节纵向协作意愿与影响因素分析 |
5.1 农户购买苗木的纵向协作形式及比较 |
5.1.1 农户购买苗木的纵向协作形式 |
5.1.2 农户购买苗木纵向协作形式交易成本的比较 |
5.2 农户对果树苗木采购环节纵向密切协作的意愿 |
5.3 农户对苗木采购环节纵向协作意愿选择的影响因素分析 |
5.4 计量结果与分析 |
5.4.1 模型的建立 |
5.4.2 统计分析 |
5.4.3 计量结果与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农户销售环节纵向协作选择的实证分析 |
6.1 农户销售环节纵向协作与交易成本的比较分析 |
6.1.1 农户销售环节纵向协作状况 |
6.1.2 农户销售环节纵向协作交易成本的比较分析 |
6.2 农户销售环节纵向协作选择行为影响因素分析 |
6.2.1 影响因素的选择 |
6.2.2 数据特征分析 |
6.3 影响销售环节纵向协作行为的计量经济分析 |
6.3.1 统计分析 |
6.3.2 计量结果 |
6.3.3 计量结果分析 |
6.4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纵向协作形式对农户水果质量控制行为影响分析 |
7.1 农户苹果和香梨质量控制行为状况 |
7.2 论分析框架与变量选择 |
7.2.1 理论分析框架与说明 |
7.2.2 变量设定与描述性分析 |
7.3 实证分析 |
7.4 本章小结 |
第八章 纵向协作形式对农户水果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分析 |
8.1 农业领域的技术效率研究 |
8.2 理论分析与模型构建 |
8.2.1 技术效率理论模型与方法 |
8.2.2 实证模型构建 |
8.3 数据来源与统计描述 |
8.4 实证分析 |
8.5 本章小结 |
第九章 全文总结与政策建议 |
9.1 全文总结 |
9.2 对策建议 |
9.2.1 加强对果树苗木行业管理,加大对密切协作供苗方式的宣传和引导 |
9.2.2 鼓励和支持水果种植农户与企业的协作 |
9.2.3 提高水果产业各阶段的生产经营规模 |
9.2.4 扶持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健全运营机制 |
9.2.5 增强农户生产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意识 |
9.2.6 加强农药市场监督管理,规范农户农药施用行为 |
9.3 下一步研究的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致谢 |
四、浅析我区果树苗木生产存在的问题(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农旅融合的都市休闲农业发展研究 ——以重庆市沙坪坝区为例[D]. 罗毅. 西南大学, 2020(05)
- [2]枣庄市林业行业扶贫问题与对策研究[D]. 刘雯. 中国矿业大学, 2020(01)
- [3]“大地园林化”文献史料研究[D]. 容怀钰. 华中科技大学, 2020(01)
- [4]重庆武隆区猪腰枣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及对策[D]. 袁思齐. 西南大学, 2020(01)
- [5]广西柳州市柑橘黄龙病综合防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 刘晓彬. 广西大学, 2019(01)
- [6]大武口区生态建设存在的几点问题及对策建议[J]. 王红. 建材与装饰, 2018(50)
- [7]若干苹果砧木在新疆地区的适应性调查[D]. 郑点. 新疆农业大学, 2018(05)
- [8]新疆林木良种补贴政策的调研与思考[J]. 盛文秀,何晨曦. 当代农村财经, 2015(12)
- [9]绿化树种在广西新农村建设中的应用研究[D]. 卢春玲. 广西大学, 2013(03)
- [10]新疆果农在水果产业链中的纵向协作选择研究 ——以香梨、苹果产业为例[D]. 余国新. 南京农业大学, 20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