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谈谈物理公式中的比例系数(论文文献综述)
潘华莉[1](1994)在《谈谈物理公式中的比例系数》文中研究说明谈谈物理公式中的比例系数潘华莉(海南工业学校通什572200)在中专物理教学中,会遇到大量的公式,而公式的理解和运用历来是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物理公式中的比例系数是公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中往往容易被忽视,因而影响学生对公式的理解和运用.本文谈谈物...
刘丹[2](2019)在《核心素养目标下高中物理力学规律教学研究》文中认为高中物理力学规律是高中物理课程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总体目标下,对高中物理力学规律教学内容的选择、编排及其教学的深入探讨无疑是物理教学研究的新的重要课题。本课题在已有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对高中物理力学重要规律的内容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如何更好地体现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目标,并对他们的教学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为在教学实施中如何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目标摸索切实可行的方法和途径。为了使研究更加的详细,本课题从以下四个方面对其进行较为全面的分析。首先,本课题对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其要素进行了概括说明,为深入探讨高中物理重要规律的内容选择和编排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并总结出核心素养对高中物理教学内容和教学实施的具体要求。其次,本课题根据已有关于对高中物理力学规律的分类及特点分析,说明了高中物理力学规律可以根据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进行重新分类,并按照“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科学态度与责任”四个维度对高中物理力学规律进行新的归并与分析,为教科书的编写和教学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再次,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本课题对高中物理教科书中“匀变速直线运动”、“牛顿第二定律”、“平抛运动”和“机械能守恒定律”等内容的选择和编排进行了较为全面和深入的对比分析,为在核心素养目标下高中物理力学规律内容的选择和编排摸索更为切实可行的方法和途径。最后,在对高中物理重要概念内容分析的基础上,对学生学习力学规律时存在的问题进行较为详细的分析,本课题深入探讨“匀变速直线运动”、“牛顿第二定律”、“平抛运动”和“机械能守恒定律”等的教学设计,并对其实施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
陈汉炎[3](2011)在《谈谈物理单位简写的问题》文中指出所有的物理教科书中,都有力学单位制的内容,主要总结出不需要把单位参与公式运算的单位简写方法.如:人民教育出版社物理室编着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的物理第一册第53页指出:"在统一已知量的单位后,就不必一一
李勇军[4](2006)在《物理学中的相似性及在教学中的应用》文中指出本文主要介绍了物理学中的概念相似、规律和现象相似,并把相似性在物理学发展中产生的影响和应用于教学中所起的作用作了阐述。
邱基斌[5](2013)在《谈谈单位制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一、单位制的应用1.单位制在计算中的应用。单位制是为了测量、比较物理量的大小而建立的。物理公式在确定物理量的数量关系的同时,也确定了物理量的单位关系。如位移用m作单位,时间用s作单位,由速度公式u=x/t推导出来的速度的单位就是m/s;若位移用km作单位,时间用h作单位,由速度公式u=x/t推导出来的速度的单位就是km/h。
张宪旭[6](2009)在《弹性阻抗岩性和流体特性识别研究》文中指出弹性阻抗EI反演是Connolly[1999年]在波阻抗AI反演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地震道反演方法,它打破了传统的波阻抗理论基于波在地下反射垂直于界面的假设,考虑了不同入射角反射的情况,把波阻抗理论和AVO效应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为能更好的对岩性和流体识别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思路。虽然EI有很大的优点,但是理论中存在缺陷,即假定纵横波速度比在任何情况下保持常数,并且EI公式来自Aki的Zoeppritz近似公式,近似公式本身就存在误差。随后多位学者针对这些不足进行了修正和补充,相继提出了反射率阻抗RI和佐普立兹弹性阻抗ZEI等其它的弹性阻抗概念与反演方法。本文在岩石物理理论基础之上构建双层数字模型,分析岩石特性参数和弹性参数之间的关系,进而对AI、EI、RI和ZEI等方法做敏感性分析,在分析基础之上构建利用弹性阻抗对岩性和流体的识别因子。另外使用双层和多层模型,分别对EI、RI和ZEI弹性阻抗反演方法从精确度、反演稳定性和抗噪声性能等方面进行试验和对比。最后在实际的煤田地震资料和测井资料上分别使用AI、EI、RI和ZEI方法进行反演,并利用由模型构建的岩性识别因子对煤层进行识别。研究表明,(1)储层的弹性阻抗值对孔隙度最敏感,泥质含量次之,饱和度敏感性最低;(2)在小角度情况下三种弹性阻抗方法之间的差别很小,大角度情况下RI与ZEI差异比较小,EI与ZEI和RI的差异较大。在实际数据的30度反演结果中,RI和ZEI的结果接近,与EI差别相对较大;(3)从模型分析中得出0.5*ln(大角度弹性阻抗)&0.5*ln(AI)交会图能很好的区分岩性和流体,可以在交会图上建立起岩性和流体识别因子。使用测井数据对识别因子进行修正后,在实际数据反演剖面中可以较好的对煤层的岩性进行识别;(4)弹性阻抗反演对地震资料品质要求比波阻抗反演更高,资料品质关系到弹性阻抗反演的质量,进而影响对岩性和流体识别的准确性;(5)地震资料处理流程中的一些方法和参数,会对弹性阻抗反演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反演工作者需要对地震资料处理中的一些环节和参数进行必要的了解,最好能由反演工作者按照反演的要求来处理,以保证最终反演结果的正确性和可靠性。
屈云龙[7](2014)在《谈物理中的单位和公式》文中研究说明物理量是既有数字又有单位的量。本文简述单位的确定,数字的取得,物理公式中,各字母代表的物理量的单位之间是什么关系。
赵慧[8](2017)在《数学对高中物理学习影响的研究》文中提出2014年3月,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首次提出了“核心素养体系”的概念。将核心素养落实到物理学科教学中,就要求物理教学打破学科壁垒,以开放的视角与其他学科相融合,使整个课程互相联系、协调合作一起发挥作用。物理和数学作为整个课程中联系十分紧密的两门学科,在教学过程中彼此交流融合,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一条重要途径。物理课标中明确要求“在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应关注物理学与数学之间的联系,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发挥数学工具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数学作为研究物理学的一种重要语言和工具,不仅为物理学提供了描述物理概念和规律的语言和表达式,而且为分析和解决具体物理问题提供了计算工具。因此,我们深入研究数学对物理学习的影响以及二者之间的联系是很有必要的。鉴于以上分析,针对已有研究的不足,本研究拟在前人的基础上,从知识内容、学业成绩、教学实践三个方面探索数学对高中物理学习的影响。试图解决这样两个问题:总结数学对高中物理学习的具体影响;诊断数学内容在高中物理学习中的应用情况。并且在研究结果的基础上探寻数学促进高中物理学习的策略,为后续教学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本论文的主要工作有:(1)在知识内容方面:笔者基于内容分析法,研究高中物理各模块所涉及的数学知识和方法,统计数学内容在高中物理各个模块的分布情况,并对出现频率较高的相关数学内容进行介绍,了解数学内容对高中物理学习的影响;(2)在学业成绩方面:笔者利用SPSS统计软件对三所学校高一不同层次学生的物理与数学成绩进行相关性统计分析,了解不同层次学生数学对物理学习的影响;(3)在教学实践方面:笔者在教师层面,利用访谈法调查教师有关数学对物理学习影响的看法,深入了解数学在高中物理学习过程有哪些影响,为后继编制诊断性试卷提供指导;在学生层面,利用诊断性测验诊断数学内容在高中物理解题环节中的应用情况以及数学思维定势对物理概念理解的负迁移,并将负迁移进行归类。(4)根据访谈和诊断性测验的结果,总结高中物理学习中数学应用困难的原因并提出数学促进物理学习的策略。通过深入研究,论文得出的主要结论有:数学在知识内容、学业成绩、教学实践方面对高中物理均有影响:(1)数学内容对高中物理有支撑作用。向量、函数、数列、平面几何、极限法、几何法、图像法、数学归纳法、方程法、极值法等在高中物理中广泛应用。这些数学知识和方法为学习高中物理知识打下了基础。(2)数学学习影响物理学习,高中物理成绩与数学成绩显着正相关。且数学对不同层次学生物理学习的影响程度是有差异的。即数学对物理的影响对于普通学生甚至是学困生而言是较大的,对学优生的影响相对较小。(3)高中物理中部分数学内容存在应用困难。几何知识、极限法、图像法、极值法、数列部分内容在高中物理中的应用情况并不乐观。高中阶段,数学思维定势对物理概念理解的负迁移有:等量关系负迁移、函数关系负迁移、极限法负迁移、符号的负迁移、数字意义的负迁移、数字表示方法的负迁移。笔者根据访谈和诊断性测验的分析结果:①总结出高中物理学习中数学应用困难的原因。即数学基础知识不足、数学部分知识滞后、数学计算能力不足、忽视数学与物理学习的差异。②针对上述问题,在教师层面和学生层面提出了数学促进物理学习的策略。作为教师,在物理教学中要做到: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适度补充,妥善过渡;教学中加强学科知识的渗透;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运用能力。作为学生,在物理学习中要做到:养成学习习惯,提高学习能力;夯实数学知识,奠定物理基础;防止出现“纯数学化”错误。
张荣奎[9](2014)在《高中物理教学培养学生应用数学能力的方法与实践》文中提出物理学与数学有着密切的关系,物理概念与规律的表述、问题的解决都要借助于数学,数学是物理学的研究工具。数学对物理学有重要的影响,物理学理论的创立与发展要借助数学,若没有数学支撑,物理学将无法得到应用和发展。《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在三维目标的“过程与方法”中,明确提出对应用数学能力的要求,高考物理考纲中也明确提出了要考查学生应用数学工具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高中物理教学中要把培养学生的应用数学能力放在重要的位置。本文从四个方面阐述了数学在高中物理教学和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作用,具体表现在:数学语言包括符号、公式、图像等,是研究和描述自然科学的重要工具,它为物理概念、规律的表述提供了简洁、精确的语言和表达方式;数学为物理学提供了定量研究和理论分析的重要手段,使物理学能更精确的反映客观事物和现实问题,从而提示事物的本质属性和普遍规律;物理概念的引入、物理模型的建立离不开科学抽象,物理学的应用离不开逻辑推理,而数学是物理学进行科学抽象和逻辑推理的重要工具;正是依靠数学,物理学理论才能得到广泛的应用,才能突破自身局限迅猛发展,才使物理学实现了推动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物理学理论的研究和应用要借助于数学方法,高中物理的学习和解题也要用到很多数学方法,比如比例法、图像法、方程函数法、几何图形法、矢量法、微元法、数形结合法等。本文结合实例论述了几种典型的数学方法在高中物理中的应用。为了解高中物理教学中数学运用现状,采用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教师访谈、诊断性测试和教学课例分析等多种形式进行调查与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能力的建议与策略。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在做好数学思想与方法和物理知识间的相互渗透的同时,还长期注重把物理教学与数学教学结合起来,本文结合具体案例从理论课渗透、习题课巩固和实验课迁移等方面,说明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要注重数学思想与方法渗透,达到提高学生应用数学能力的目的。培养学生的应用数学能力既是高中物理学习的需要,也是高考提出的能力要求,本人在教学实践中通过各种途径,采用各种手段,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坚持把培养学生的应用数学能力放在重要位置,并取得了显着成果,具体表现在:一、充分挖掘教材中隐含的数学方法,做到知识与方法有机结合。二、渗透数学方法,但又不失物理本色。三、物理习题中灵活应用数学方法,但不要将物理问题完全数学化。四、要善于将物理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五、注重物理教学与数学教学有机结合,提高学生的数理结合能力。本课题研究将有助于广大物理教师能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在高中阶段培养出灵活、扎实、自主解决实际问题的创新型人才。另外本课题的研究对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是有重要意义的。
钱拙[10](1980)在《运用数学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的培养》文中认为 中学物理教学大纲指出:在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还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思维能力和运用数学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这篇文章中不准备全面讨论三个方面的问题,只谈谈关于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的问题。一、“运用数学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的含义有人认为:中学物理教学中培养能力的三个方面里,运用数学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这方面存在的问题最少。当前中学物理教学中,教师的主要精力集中于解题指导,高中毕业班的复习更是如此,中学学生的解题能力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因而,培养运用数
二、谈谈物理公式中的比例系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谈谈物理公式中的比例系数(论文提纲范文)
(2)核心素养目标下高中物理力学规律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 本课题研究背景 |
二 国内外相关研究概况 |
三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一章 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其对高中物理教学的要求 |
第一节 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其要素概述 |
第二节 核心素养对高中物理教学内容的要求 |
第三节 核心素养对高中物理教学实施的要求 |
第四节 小结 |
第二章 高中物理力学规律的类型及其核心素养的维度分析 |
第一节 高中物理力学规律的特点及主要类型 |
第二节 高中物理力学规律的“物理观念”维度分析 |
第三节 高中物理力学规律的“科学思维”维度分析 |
第四节 高中物理力学规律的“科学探究”维度分析 |
第五节 高中物理力学规律的“科学态度与责任”维度分析 |
第六节 小结 |
第三章 高中物理教科书中力学规律内容的选择和编排案例分析 |
第一节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内容选择和编排及相关问题分析 |
第二节 “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选择和编排及相关问题分析 |
第三节 “平抛运动”的内容选择和编排及相关问题分析 |
第四节 “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选择和编排及相关问题分析 |
第五节 “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选择和编排及相关问题分析 |
第六节 小结 |
第四章 高中物理力学规律学习情况分析及案例教学研究 |
第一节 “匀变速直线运动”及相关内容学习情况分析与教学研究 |
第二节 “牛顿第二定律”及相关内容学习情况分析与教学研究 |
第三节 “平抛运动”及相关内容学习情况分析与教学研究 |
第四节 “机械能守恒定律”及相关内容学习情况分析与教学研究 |
第五节 “动量守恒定律”及相关内容学习情况分析与教学研究 |
第六节 小结 |
总结与展望 |
一 本课题研究总结 |
二 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和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高中物理力学知识综合测试试卷”及说明 |
附录二 “匀变速直线运动”教学设计 |
附录三 “牛顿第二定律”教学设计 |
附录四 “平抛运动”教学设计 |
附录五 “机械能守恒定律”教学设计 |
附录六 “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获奖和科研成果 |
致谢 |
(3)谈谈物理单位简写的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1 单位简写出现的问题 |
2 运用热力学温度T与摄氏温度t的关系式计算时容易出现的问题 |
(6)弹性阻抗岩性和流体特性识别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研究意义 |
1.2 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2 岩石物理理论基础 |
2.1 地震波在岩石中的传播理论 |
2.2 地震波在岩石中反射的理论 |
2.3 AVO理论 |
3 地震道反演理论基础 |
3.1 波阻抗(AI) |
3.2 弹性阻抗理论及其进展 |
4 岩石物理数字模型的建立与分析 |
4.1 双层数字模型的建立 |
4.2 岩石物性参数对弹性参数的影响 |
4.3 波阻抗的讨论 |
4.4 EI、RI和ZEI弹性阻抗方法的比较 |
4.5 双层模型的反演 |
4.6 多层数字模型的建立与分析 |
4.7 岩性和流体识别因子 |
5 实际地震资料处理 |
5.1 处理成果展示 |
5.2 在处理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和步骤 |
6 煤田数据的反演研究 |
6.1 工区介绍 |
6.2 构建理论数字模型和岩性识别因子 |
6.3 井资料分析与AVO属性分析 |
6.4 合成地震记录标定 |
6.5 层位拾取 |
6.6 获取低频分量 |
6.7 抽取角度道集,计算高频分量 |
6.8 计算反演结果和岩性识别 |
认识与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8)数学对高中物理学习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问题的提出 |
1.3 相关理论基础 |
1.3.1 迁移理论 |
1.3.2 跨学科理论 |
1.4 课题研究现状 |
1.5 研究内容 |
1.6 研究意义 |
1.7 研究方法 |
第2章 高中物理学习中涉及的数学内容 |
2.1 高中物理学习中涉及的数学知识 |
2.2 高中物理学习中涉及的数学方法 |
第3章 高中物理成绩与数学成绩的相关性 |
3.1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
3.2 数据的分析 |
3.2.1 相关分析 |
3.2.2 回归分析 |
3.3 结论 |
第4章 高中物理学习中数学应用情况的诊断研究 |
4.1 访谈法研究数学对高中物理学习的影响 |
4.1.1 访谈的设计与实施 |
4.1.2 访谈结果的统计 |
4.2 诊断性测验研究数学在高中物理解题环节的应用情况 |
4.2.1 试卷的编制与实施 |
4.2.2 诊断结果的分析 |
4.3 诊断性测验研究数学思维定势对物理概念理解的负迁移 |
4.3.1 试卷的编制与实施 |
4.3.2 诊断结果的分析 |
4.3.3 数学思维定势对物理概念理解的负迁移 |
第5章 数学促进高中物理学习的策略 |
5.1 高中物理学习中数学应用困难的原因分析 |
5.2 数学促进高中物理学习的策略 |
5.2.1 教师层面 |
5.2.2 学生层面 |
第6章 研究总结与反思 |
6.1 研究总结 |
6.2 研究反思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P-P图 |
附录2: 散点图 |
附录3: 《数学对高中物理学习的影响》访谈提纲 |
附录4: 《数学在高中物理解题环节的应用情况》诊断性试卷 |
附录5: 《数学思维定势对物理概念理解的负迁移》诊断性试卷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
(9)高中物理教学培养学生应用数学能力的方法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
摘要 |
Abstracts |
第一章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文献综述 |
1.3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理论基础 |
2.1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
2.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2.3 迁移理论 |
第三章 数学在高中物理中的作用及应用 |
3.1 数学在高中物理中的作用 |
3.2 几种典型的数学方法在高中物理中的应用 |
第四章 高中物理教学中数学运用现状调查研究 |
4.1 调查研究的目的及方法 |
4.2 调查研究结果与分析 |
4.3 教学课例分析 |
第五章 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的应用数学能力培养 |
5.1 培养学生应用数学能力促进物理学习的策略 |
5.2 具体课例分析 |
5.3 实践反思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高中教学中数学与物理的步调问题 |
6.2 本课题研究总结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数学运用现状问卷调查 |
附录二:教师访谈提纲 |
附录三:诊断测试卷 |
致谢 |
四、谈谈物理公式中的比例系数(论文参考文献)
- [1]谈谈物理公式中的比例系数[J]. 潘华莉. 中专物理教学, 1994(S1)
- [2]核心素养目标下高中物理力学规律教学研究[D]. 刘丹. 安徽师范大学, 2019(01)
- [3]谈谈物理单位简写的问题[J]. 陈汉炎. 中学物理, 2011(01)
- [4]物理学中的相似性及在教学中的应用[J]. 李勇军. 内江科技, 2006(08)
- [5]谈谈单位制的应用[J]. 邱基斌. 中学生数理化(高一版), 2013(12)
- [6]弹性阻抗岩性和流体特性识别研究[D]. 张宪旭. 西北大学, 2009(08)
- [7]谈物理中的单位和公式[J]. 屈云龙. 时代教育, 2014(06)
- [8]数学对高中物理学习影响的研究[D]. 赵慧. 陕西师范大学, 2017(07)
- [9]高中物理教学培养学生应用数学能力的方法与实践[D]. 张荣奎. 山东师范大学, 2014(08)
- [10]运用数学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的培养[J]. 钱拙. 物理教师, 1980(Z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