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善论论文600字左右

性善论论文600字左右

问:如何理解性善论
  1. 答:“性本善”还是“性本恶”这个问题,争论了2000多年,至今方兴未艾亩孙。我认为空洞地讨论意思不大,人是多元的,人橘指性也不是非黑即白的,人有七情六欲,人是环境的产物,好的环境能圆耐配把人性中好的东西展现出来,差的环境就把人性恶的一面暴露无疑。
  2. 答:性善论是孟子提出的“向善论”延伸,《孟子·告子上》:“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孟子的理论出发点是性善论,他把道德规范概括为四种,即仁、义、礼、智;同时把人伦关系概括为五种,即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1. 以“不忍人之心” 论“本心”,确立性善论。孟子看重心的道德本性“恻隐之心,人皆有之”。
    2. 由本心论本性,由不忍人之心得出‘四端’说,所以人才有“仁义礼智”四德。即将善这种本性看作生而有之的先验的。
    孟子的四端说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公孙丑》上)四端是人之本性的自然呈现,是人与动物的不同之处。所以孟子认为没有四端,则不能成为人。
    3. 孟子的尽心、知性、知天只有尽自己的道德本心去行事,就可以认识了解到自己的本性是善的,在内心上不会抗争,由此知本性与本心。而了族局解自己的本心是善的就知天了。确认人的善稿猛来自于天将人的价值源头客观存在化。孟子曰:“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存其兆敬让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殀寿不贰,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
问:怎样理解孟子的性善论
  1. 答:孟子的性善论思想诠释摘 要: 孟子是儒家文化的象征,且孔孟并尊,建构了儒家文化基本格局。孟子从天与人、主体自由及功能及道义、自我及群体、道德原则及具体境遇、人格理想等多方面为原始儒学做出了多方面引申,并让其进一步系统化。正是从孟子那里,以善的追求为轴心,注重人文价值的强调,追求道德自由,重视群体认同,凸显理性本质,要求人格完善等儒家价值理念有更完备的形式,且逐渐趋向成熟与定型。孟子“性善论”学说掘首为后人留下宝贵精神财富,对后世影响深远。关键词: 孟子 性善论 思想影响孟子,名轲,字子舆,约出生于周烈王四年(即公元前372年),死于周郝王二十六年(即公元前289年),邹国人并散羡(今山东邹县东南),鲁公族孟孙后裔。孟子从王霸之辩、善恶之辩、义绝拍利之辨等多方面继承且发展了孔子“仁”的思想,并得出了“性善论”命题,再将性善说视为道德修养学说与仁政学说的理论基础,让先秦儒家性情思想上升至一个高峰,因而他被后人尊称之“亚圣”[1]。1.孟子性善论早在战国时期,人性问题即属于百家争鸣的焦点,孟子驳斥告子主张的“性无善无不善”论,提出性善论。孟子认为,人皆有食色之性,不过人之所以为人,主要在于人有内在道德的知、情、义,此属于人所特有的道德属性。孟子提到:“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
问:法律与道德的关系,600字论文,急需!!!
  1. 答:200块一篇,包快包好,通过率高
性善论论文600字左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