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展的工作组性能交换以太网和快速以太网

扩展的工作组性能交换以太网和快速以太网

一、扩展工作组的性能 交换式以太网和快速以太网(论文文献综述)

万昕茗[1](2021)在《面向时间敏感网络的时间触发流多路径路由和调度研究》文中认为随着工业网络数字化、智能化程度的提高,数据传输对实时性和高可靠性的需求变得愈发迫切。时间敏感网络作为一种全新的技术,通过标准化为各类流量提供实时传输,弥补了标准以太网架构难以提供低延时通信的缺陷。时间触发流是时间敏感网络中一类高优先级的流量,在工业应用中常携带关键控制数据。为保证时间触发流传输的可靠性,通常采用冗余的方法实现网络的容错,但是冗余导致的额外负载会显着影响时间触发流的可调度性。因此如何兼顾数据传输的实时性和可靠性已成为时间敏感网络研究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本论文首先针对现有时间敏感网络路由方法在工业场景下存在的缺陷,依据交换式以太网的框架,分析了影响路由可靠性和可调度性的因素,分别提出了两种评估技术:一种用于评估路由可靠性的概率模型和一个衡量数据流在共享链路中发生时隙交叠可能性的成本函数。其次,基于以上技术,本文设计了一种可靠性感知多路径路由方法。该方法依据概率模型对路由集合进行筛选,采用蚁狮算法以最小化成本函数为目标,在搜索空间中寻找具有更高可调度性的路由方案,从而协同优化了包含不可靠链路的网络中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和实时性。最后,本文基于时间敏感网络的转发机制构建了相关调度约束,采用整数线性规划来求解调度问题。为验证所提方法的有效性,本文从可靠性和可调度性两个方面对现有的基准路由方法以及本方法进行评估,在拥有不同连通度和规模的拓扑中,分别研究了不可靠链路数量以及负载数量对路由可靠性和可调度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证明,对比现有方法,本文提出的路由方法可以平均提高1.8%的可靠性;在保证传输可靠性的同时,可调度性平均提高了10%。在规模更大、负载数量更多的高连通性TSN网络中,可靠性和可调度性提高更加显着,分别为5%和17%。

商行[2](2019)在《TTE网络调度表生成方法研究》文中认为随着航空航天技术的飞速发展与电子设备性能需求的不断提升,航空航天电子系统架构正朝着模块化、综合化和标准化的方向发展。电子系统架构的复杂程度日益增加、交互信息量级与综合化程度不断提高,这些都极大地促进了新型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针对上述电子系统而言,网络设计不仅决定了系统物理架构和信息交互方式,而且直接影响到系统开发及验证过程、系统的复杂度、可测量性和内部可操作性。对于强实时、高安全的电子控制系统的设计,关键在于其内部节点间通信的实时性以及确定性。另一个方面,信息量交互升级使得传统的全双工交换以太网暴露出时延抖动大、同步精度低和时间确定性不够强等缺点,所以下一代航空航天通信网络的关键在于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因此,时间触发以太网(TTEthernet或Time-Triggered Ethernet或TTE)作为一种时间确定性网络技术,在航空航天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需求。本文在分析TTE网络应用场景、技术需求和设计思想的基础上,重点对TTE网络的时间调度机制进行研究。首先,介绍了时间触发以太网的主要实现机制,包括其体系架构、网络拓扑结构、时间同步机制、容错机制以及时间调度机制;其次,调研了现有的调度策略,介绍了两种经典的时间触发业务调度表生成方案,总结了设计原则,同时分析了现有调度方法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了优化与改进的方向;进一步地,采用分阶段调度策略,基于负载均衡后的预处理结果,以节点的接收和发送时刻作为优化变量,以最小化网络中所有业务的响应时延之和为优化目标建立优化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负载均衡的响应时延最小化的调度表生成方法(LBRDM),并详细阐述了其设计思想和实现过程。然后,为了验证调度算法的有效性,设计了一个具有可视化操作界面的调度表生成软件,调度表生成软件的功能结构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负责可视化操作界面及调度结果展示的前端,另一部分是负责调用LBRDM算法和Gurobi求解器的后端应用程序。最后,根据调度表生成软件的调度结果对LBRDM调度方法进行验证与分析,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时间触发业务调度表的生成方法具有有效性,同时适用于单跳和多跳网络拓扑,可以保证实时业务较小的响应时延、非实时业务足够的可用带宽资源以及调度过程的灵活性。因此,本文提出的调度表生成方法能更好地满足安全关键性业务的需求与性能指标,本文为时间触发业务调度表生成方法的研究工作提供了有意义的参考。

周洁琼[3](2014)在《基于交换式以太网的列车通信网络实时通信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轨道交通技术向便捷化、舒适化、智能化方向发展,机车车辆的控制和诊断技术越来越先进,列车控制数据越来越多,目前常用的列车通信网络难以满足持续增长的大信息量的数据传输需求。交换式以太网的传输速率高,成本低,且基本解决了传统以太网的不确定性问题,因此成为未来列车通信网络的主要解决方案之一。进一步提高交换式以太网的实时性,是将其应用于列车通信网络的关键技术问题,本文基于此开展研究。本文将IEC61375标准对WTB+MVB网络和以太网列车通信网络的时延上限规定分别作为低标准时延约束条件和高标准时延约束条件,以此考察在交换式以太网中,数据帧的最大端到端时延和平均端到端时延能否满足网络的实时性需求。本文从拓扑结构设计、交换机队列调度算法和终端设备访问方式这三个影响交换式以太网实时性的主要因素出发,分别讨论了提高实时性的通信技术和实时性评价方法,主要研究成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定量分析了基于交换式以太网的列车通信网络的最大端到端时延和及时可靠性。首先按照IEC61375标准的规定,设计了具有冗余结构的列车通信网络拓扑。然后提出了基于边扩张的二元决策图方法分析网络的及时可靠性,通过理论分析和仿真实验,验证了给出的网络拓扑具有较高的及时可靠度。最后证实了网络的最大端到端时延满足本文所述的低标准时延约束条件,通过理论分析和仿真实验,给出了满足高标准时延约束条件的实时性改进方法。2、研究了基于相对时延的终端设备到交换机的优化分配。首先提出了基于相对时延方差的终端设备到交换机分配的目标函数,通过理论分析和仿真实验,验证了该目标函数能有效降低设备的数据传输时延。然后从扩展搜索域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基于混合交叉的遗传算法,进一步优化设备分配,经验证该算法能加快收敛速度,提高最优适应度值和平均适应度值。3、提出了交换机的两级调度算法。首先在采用IEEE802.1P标准将三种列车数据(实时周期数据、实时非周期数据和非实时数据)分成三个优先级队列的基础上,提出了两级队列调度算法:一级优先级-时间片调度算法解决了不同队列的调度顺序问题,二级最小截止期调度算法解决了实时队列里的截止期较小数据的优先调度问题。两级调度算法既保证了实时数据的发送不会受到非实时数据的阻碍,又兼顾了实时周期数据和实时非周期数据的发送,同时能保证具有较小截止期的实时周期数据得到优先发送。然后在两级调度算法的基础上,提出采用G/D/1排队论进行平均端到端时延分析,验证了网络的平均端到端时延满足高标准时延约束条件。4、研究了两种基于时分复用技术的带宽分配策略。首先研究了基于数据类型的时分复用模型,提出了改进的Dijkstra算法设计周期数据调度表,该算法考虑了链路资源受限和防止交换机通信阻塞的情况,并通过仿真证实了该算法相较于RM算法能得到更小的实时周期时段的交付时间。然后研究了基于节点时分多址接入的访问控制方式,建立了基于RTNET以太网协议栈的测试网段,通过多项测试验证了基于TDMA的带宽分配策略相较于以太网+TCP/IP协议栈能降低网络时延,同时总结了该方法的局限性和时间片划分原则。5、搭建了基于交换式以太网的列车网络控制实验平台。通过网络中的列车电子控制系统和PIS-CCTV集成控制系统这两个主要节点,对不同网络负载下的车辆级和列车级通信进行了端到端时延测试,给出了不同实时性约束条件下的网络占用率。最后在对全文研究内容总结和思考的基础上,提出了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王涛[4](2014)在《基于交换式以太网的列车通信网络实时性研究》文中提出以太网技术具有通信速率高、成本低的优势,国内外轨道交通行业都在研究发展基于以太网的列车通信网络,本文顺应这一趋势,以不修改以太网通用芯片为前提,着重研究提高以太网实时性的方法,使其满足列车通信网络的需求。本文的主要内容及创新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通过深入研究影响以太网确定性和实时性的因素及其改进方法,提出采用全双工交换式以太网技术解决以太网的非确定性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交换式以太网的列车通信网络拓扑方案,并对影响数据端到端时延的因素进行了分析。(2)通过对列车通信网络进行全面的需求分析,提出了一种交换机混合优先级调度机制,以降低列车实时数据在交换机缓冲队列当中的排队时延。采用网络演算理论分别给出了在固定优先级调度机制与混合优先级调度机制下,列车实时数据端到端时延上界的计算方法。并通过网络仿真技术对两种调度机制进行建模,验证了混合优先级调度机制的优越性。(3)针对列车交换式以太网拓扑设计问题进行数学建模,以确保所有实时数据流实时性需求为前提,提出了采用免疫遗传算法求解列车交换式以太网优化拓扑的方法。并分别采用理论计算和网络仿真针对一个实例验证了该优化算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4)在深入分析时分多址机制的基础上,搭建了基于时分多址机制的实时以太网测试网段。通过设计多种测试场景展开实验,总结了时分多址机制时间片划分的原则,验证了引入时分多址机制对以太网实时性改进的效果。

邢震[5](2013)在《基于交换式以太网列车通信网络的研究》文中提出摘要:随着基于通信的列车控制系统(Communication-Based Train Control,CBTC)和中国列车运行控制系统(Chinese Train Control System, CTCS)-3级在我国的不断推广和发展,其功能会越来越多样和复杂,这也就意味着列车控制会变得越来越复杂,数据通信也会变得越来越多样化。可以预见用于机车车辆与列车运行控制的数据量在未来会不断增长,所以研究一种大容量、高速度、满足硬实时性的列车通信网络系统是很有意义的。针对这个问题,论文以列车通信网络(TCN)为研究对象,通过引入交换式以太网技术,在底层使用交换式以太网来增大列车通信网络的带宽,但是交换式以太网中由于数据传输冲突而导致的数据传输时间不确定性,使其不能直接适用于实时网络。对此,论文通过改进网络拓扑结构、通信协议栈等措施改善基于交换式以太网的列车通信网络(EB-TCN)在可靠性、确定性、实时性方面的性能表现,使其能满足列车数据传输需求。首先,在TCN网络拓扑结构的基础上,提出了EB-TCN的网络拓扑结构,引入了全双工通信技术、设计冗余网络,改善网络的实时性和可靠性。在TCN通信协议栈的基础上,提出了EB-TCN的通信协议栈,为保证网络满足列车的硬实时需求,在通信协议栈中加入实时虚拟层。通过对EB-TCN的实时虚拟层进行详细研究,在TCN和FF总线的集中式介质访问方式的基础上,设计了车辆控制层、骨干层的通信调度机制。为了充分利用以太网资源,引入了“超主帧”的通信调度方式;在通信调度机制的基础上设计了车辆控制层、骨干层的帧格式。从根本上解决了交换式以太网中数据冲突排队的问题。其次,分别从骨干层和车辆控制层对EB-TCN方案的网络拓扑结构进行可靠性分析。在EB-TCN网络的实时性分析上,论文运用排队论的方法分析了EB-TCN网络正常情况下的网络延迟,运用网络演算方法分析了EB-TCN网络最坏情况下的网络延迟。最后,为了进一步验证EB-TCN网络的实时性能,搭建了基于VxWorks的仿真通信平台,完成了平台的硬件结构设计和软件结构设计。对EB-TCN在最坏情况下的网络延迟进行了测试和分析;对车辆控制层、骨干层基本周期内轮询设备数量进行测试和分析;对系统正常时列车网络数据传输进行测试,并从网络效率指标、传输时间比指标、和超时报文、错误报文比例指标等方面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最后得出结论:基于交换式以太网的列车通信网络(EB-TCN)在可靠性、实时性、确定性方面能满足列车网络需求,能够成为TCN的替代方案。

冯欣欣[6](2011)在《基于DSP阵列及千兆网接口的彩超信号处理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超声诊断是一种经济、快速、可重复、无损伤的检查手段,在医学临床的许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今天高端彩超集B模式、M模式、脉冲多谱勒、彩色多谱勒血流成像等诊断功能于一身,既能显示二维成像结构图又能直观快速地显示血流分布和状态,使得对疾病的诊断更加明确。全数字便携式彩超是近年发展的热点,体积虽小却具备所有基本功能,可以大幅降低设备购置成本,提高我国边远地区的医疗诊断水平。因此,研制低成本便携式彩超系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论文以DSP阵列和千兆以太网接口技术为核心,设计并实现彩超信号处理和图像数据实时传输子系统。彩超是信号处理密集型应用,而DSP阵列技术以多芯片组成处理阵列协同完成复杂信号处理任务,可以满足其对处理性能要求。千兆以太网技术是低成本、高性能的数据传输技术,应用广泛,技术成熟。这些都为构建各种规模的低成本便携式彩超系统提供了基础。论文首先简述了超声成像的基本原理,并按彩超信号处理流程介绍了基础信号处理算法,包括数字波束形成、数字包络检波、B和M模式、PW模式、CF模式成像。并对超声诊断系统中两个的关键技术—DSP阵列互连技术和千兆以太网的关键概念进行了介绍。系统设计核心采用TigerSHARC TS201处理器和AX88180千兆以太网控制器。设计上实现采用点到点互连和分布式存储结构,系统具有模块化、可扩展的优点。通过逻辑设计实现了前端FPGA与TS201处理器LINK口的高速数据接口,实现了100MB/s数据吞吐率稳定数据传输;设计实现了TS201处理器与后端AX88180以太网控制器接口,完成了TS201上AX88180以太网控制器的底层设备驱动程序;通过底层MAC帧数据传输方式实现以太网实时数据传输,解决了TCP/IP的传输协议延时不确定的问题,实现了与PC机间65MB/s实时图像数据传输率。最后在该系统上实现了彩超B和CF两种基本成像模式的实时信号处理软件,验证了所实现的系统可以满足彩超系统的需求。

朱琳[7](2010)在《某移动通信分公司办公局域网规划设计与实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办公信息化、自动化的需求,各单位为提高办公效率,促进信息交流,适应现代化办公的要求,需要组建办公局域网。在信息时代,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仅表现在开发、生产和市场上,企业内部的信息化管理同样成为形成核心竞争力的因素。信息化已成为现代企业的一个重要标志和衡量企业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笔者所任职的某移动通信分公司由于业务的需要及公司职能的扩展,需要设计一套符合现阶段我分公司应用的智能办公网络。组建办公局域网所涉及的方方面面很多,首先需要一个正确的设计规划,然后需要处理布线、网络设备选型与配置、服务器设备选型与配置、网络软件的安装等方面,这都需要按部就班的逐一实现,最后还需要进行正常的日常维护。拟建的公司办公网主要涉及建筑物的六层:楼层之间通过光缆连接。楼层的网络机房设在三楼弱电井道贯穿1-6层,旁边的强电井道为弱电井道提供电力供应。整个网络拟设信息点位300个,并可以随时拓展。分公司垂直干路子系统拓扑包括核心层、汇聚层和接入层三层交换机。在当前信息社会,组建一个实用、高效性的办公网络越发重要,本文就如何规划和设计我分公司网络进行浅述。

夏梦芝[8](2010)在《基于以太网的数控车间测控网络系统的研究与应用》文中指出本文针对目前国内外数控车间内的数字设备管理相对较落后的现状,研究开发了基于工业以太网的数控车间测控网络系统,用于车间数字设备的集成管理与分布式控制,为企业管理决策提供科学数据,对加快制造车间信息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首先分析了当前系统存在的问题,结合湖南机油泵公司的系统需求,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基于工业以太网的设计方案。其次,针对工业以太网应用于车间现场的关键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了采用全双工交换技术与虚拟局域网技术来改善以太网通信实时性的解决方案;针对工业控制对可靠性的要求,对网络结构进行了冗余设计;最后通过分析,采用二级防火墙技术保证了网络的安全性。然后,按照工业以太网的设计原则,重点阐述了硬件与软件的具体实现过程。硬件方面,系统核心层与应用层的传输设备分别采用了二层与三层交换机;采用串口服务器实现车间工控机与数控机床的网络连接。软件方面,基于Delphi 7.0编程环境开发了上位机监控软件,实现了车间数字设备的实时监控、数据显示、结果统计以及报表打印等功能。最后,对网络诱导时延的组成及影响时延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采用OPNET网络仿真软件对车间局域网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证明采用了交换式以太网及虚拟局域网技术的车间测控网络系统符合现场对实时性的要求,验证了本文提出的方案的有效性。

刘正林[9](2010)在《工业以太网的实时性改造》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工业自动化技术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建立统一开放的通讯协议和网络、实现信息网络和控制网络的融合成为网络控制系统急待解决的问题。工业以太网在技术和实际应用的适用性、可行性、发展性都具有很大优势,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方法,成为网络控制系统的发展方向。但是网络的不确定性和系统设备时钟的不同步成为制约网络控制系统的障碍物。为了使基于以太网网络控制系统应用于实时性要求比较高的工业控制领域,网络传输的延时以及时钟的同步就成为了关键问题。本文首先分析研究了网络控制系统通讯需求和通讯模型,在此基础上针对以太网的特性,分析研究了它在网络控制系统应用中的确定性和实时性问题存在的原因和解决方法,并通过分析共享式以太网与交换式以太网的最大延时,选择采用了全双工交换式技术作为工业以太网应用方案。然后本文通过对以太网传输延时的组成、预测控制器的模型、以及时钟同步协议的机制的研究,提出一种基于BP神经网络和加权线性因子延时预测相结合的延时预测方法,并用IEEE1588精准时钟同步协议同步网络时钟,用补偿控制方法最大程度消除延时对系统的不良影响,最后在matlab/simulink/truetime仿真环境下进行了验证。

刘宏[10](2010)在《计算机网络局域网技术及应用》文中提出本文介绍了局域网的基本概念以及局域网使用的传输媒体,目前企业组建局域网常用的局域网技术及其应用,包括CSMA/CD媒体访问控制、共享以太网、交换以太网、快速以太网、千兆以太网,对企业组建局域网提出了一些建议。

二、扩展工作组的性能 交换式以太网和快速以太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扩展工作组的性能 交换式以太网和快速以太网(论文提纲范文)

(1)面向时间敏感网络的时间触发流多路径路由和调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1.1 实时以太网
        1.1.2 网络路由和调度
        1.1.3 网络可靠性
    1.2 研究现状
        1.2.1 TSN路由研究现状
        1.2.2 TSN调度研究现状
        1.2.3 网络可靠性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1.3.1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1.3.2 本文创新点
    1.4 章节安排
第2章 面向工业应用的TSN相关技术介绍
    2.1 时间敏感网络流量分类及帧格式
        2.1.1 时间敏感网络流量类型
        2.1.2 帧格式
    2.2 时间敏感网络相关协议
        2.2.1 时钟同步技术
        2.2.2 流量整形和调度
        2.2.3 可靠性保证
    2.3 工业物联网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可靠性感知的多路径路由方法研究
    3.1 系统模型
        3.1.1 网络模型
        3.1.2 应用模型
        3.1.3 传输可靠性模型
    3.2 研究问题描述
    3.3 可靠性感知的多路径路由方法
        3.3.1 寻找候选路由集
        3.3.2 构建成本函数
        3.3.3 蚁狮优化算法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ILP的无等待调度方法
    4.1 时间触发流调度机制比较
    4.2 建立调度约束
        4.2.1 调度模型
        4.2.2 调度目标函数和约束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实验结果和分析
    5.1 实验平台及工具介绍
        5.1.1 Python
        5.1.2 Network X
        5.1.3 Gurobi
    5.2 具体实例仿真
    5.3 实验结果及分析
        5.3.1 实验参数设置
        5.3.2 可靠性分析
        5.3.3 可调度性分析
        5.3.4 阈值和可调度性的权衡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工作总结
    6.2 未来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研究生期间个人研究成果

(2)TTE网络调度表生成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对照表
缩略语对照表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时间触发以太网发展过程
        1.2.2 时间调度算法研究现状
    1.3 本文工作及内容安排
第二章 时间触发以太网相关技术
    2.1 引言
    2.2 时间触发以太网架构
    2.3 时间触发机制和事件触发机制
    2.4 时钟同步机制
        2.4.1 IEEE1588同步协议
        2.4.2 SAE AS6802同步标准
    2.5 业务调度机制
        2.5.1 业务划分
        2.5.2 业务调度
    2.6 容错机制
        2.6.1 同步容错机制
        2.6.2 冗余容错机制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调度表生成方法研究
    3.1 引言
    3.2 基于优化方程求解的调度表生成方法
        3.2.1 基于SMT求解器的调度表生成方法
        3.2.2 基于优化方程求解的调度表生成方法的缺点
    3.3 基于启发式算法求解的调度表生成方法
        3.3.1 TT-RMS调度算法
        3.3.2 最小时延最大匹配的时间触发业务调度表生成方法
    3.4 调度表生成方法设计原则
        3.4.1 调度结果有效性问题
        3.4.2 实时业务的响应时延问题
        3.4.3 非实时业务的可利用带宽资源问题
        3.4.4 可扩展性问题
    3.5 调度算法的改进方向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负载均衡的响应时延最小化调度表生成方法
    4.1 引言
    4.2 LBRDM调度方法总体流程图
    4.3 LBRDM调度表生成方法整体描述
        4.3.1 消息预处理
        4.3.2 设置约束条件和目标函数
        4.3.3 构建优化方程
        4.3.4 求解优化问题
    4.4 优点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调度表生成软件设计及结果验证
    5.1 引言
    5.2 实现工具
        5.2.1 Gurobi求解器
        5.2.2 混合整数规划问题
    5.3 软件整体设计方案
        5.3.1 功能需求
        5.3.2 软件系统架构设计
        5.3.3 调度表生成软件前端设计
    5.4 单跳拓扑下LBRDM算法调度表生成实例
        5.4.1 主要参数设置
        5.4.2 LBRDM算法预处理机制具体实例
        5.4.3 调度结果有效性
        5.4.4 平均响应时延
        5.4.5 非实时业务的可用带宽资源
        5.4.6 调度方法的灵活性及可扩展性
    5.5 多跳拓扑下LBRDM算法调度表生成实例
        5.5.1 概述
        5.5.2 仿真拓扑结构设计
        5.5.3 仿真结果分析
    5.6 启发式算法的时延对比
    5.7 调度表生成时间复杂度
    5.8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工作总结与展望
    6.1 工作总结
    6.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3)基于交换式以太网的列车通信网络实时通信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目录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工业以太网在车载通信中的应用现状
    1.3 列车通信网络的实时性需求分析
        1.3.1 列车通信网络的特点
        1.3.2 数据分类与实时性需求
    1.4 以太网的实时性研究现状
        1.4.1 确定性和实时性问题
        1.4.2 实时性评价方法
    1.5 交换式以太网的实时性研究现状
        1.5.1 交换式以太网的特点
        1.5.2 交换式以太网的实时性问题
        1.5.3 交换式以太网的实时性研究现状
    1.6 论文整体结构与主要内容
2 基于交换式以太网的列车通信网络时延分析
    2.1 引言
    2.2 列车通信网络拓扑设计需求
        2.2.1 一般列车网络控制系统的组成
        2.2.2 列车通信网络拓扑设计需求总结
    2.3 列车通信网络拓扑设计
        2.3.1 以太网交换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2.3.2 交换式以太网中数据帧的端到端时延构成
        2.3.3 基于交换式以太网的列车通信网络拓扑设计
    2.4 列车通信网络及时可靠性分析
        2.4.1 及时可靠性模型
        2.4.2 基于二元决策图的及时可靠性
        2.4.3 及时可靠性的仿真测试与分析
    2.5 列车通信网络的最大端到端时延分析
        2.5.1 网络演算理论
        2.5.2 FCFS调度方式下的数据帧端到端时延
        2.5.3 实时数据帧的最大端到端时延计算实例
        2.5.4 实时数据帧的最大端到端时延分析
        2.5.5 端到端时延的仿真测试与分析
    2.6 本章小结
3 基于相对时延的终端设备到交换机的优化分配
    3.1 引言
    3.2 终端设备到交换机的分配优化问题描述
        3.2.1 遗传算法基础
        3.2.2 数据流的端到端相对时延
        3.2.3 列车设备到交换机的分配模型
        3.2.4 设备分配约束条件
        3.2.5 基于相对时延的设备分配目标函数
        3.2.6 目标函数的仿真测试与分析
    3.3 基于混合交叉的遗传算法
        3.3.1 编码方式
        3.3.2 适应度函数
        3.3.3 选择算子
        3.3.4 混合交叉遗传算法设计
    3.4 优化结果测试与分析
        3.4.1 对标准测试函数的优化结果及分析
        3.4.2 对列车设备分配的适应度函数优化结果分析
    3.5 本章小结
4 交换机两级调度算法研究
    4.1 引言
    4.2 实时调度算法研究现状
        4.2.1 实时调度算法在控制网络通信中的应用
        4.2.2 优先级调度方法在交换机调度中的应用
    4.3 交换机两级调度算法
        4.3.1 一级调度——优先级-时间片调度
        4.3.2 二级调度——最小截止期优先
        4.3.3 两级调度实现
    4.4 采用网络演算计算实时数据帧的最大端到端时延
    4.5 采用排队论计算数据的平均端到端时延
        4.5.1 交换机数据的G/D/1排队模型
        4.5.2 G/D/1排队模型中的交换机排队时延
        4.5.3 基于G/D/1排队模型的交换机排队时延实例计算
    4.6 仿真测试与分析
        4.6.1 仿真配置
        4.6.2 仿真分析
    4.7 本章小结
5 基于时分复用的带宽分配策略研究
    5.1 引言
    5.2 时分复用技术
    5.3 基于数据类型的带宽分配策略
        5.3.1 带宽分配方式
        5.3.2 实时周期数据传输的问题描述
        5.3.3 改进型Dijkstra通信调度算法
        5.3.4 实例计算
        5.3.5 仿真分析
    5.4 基于节点的带宽分配策略
        5.4.1 RTNET实时以太网协议栈
        5.4.2 RTNET测试环境
        5.4.3 组网实验RTT测试与分析
    5.5 本章小结
6 实验平台设计与测试
    6.1 引言
    6.2 实验平台设计
        6.2.1 列车电子控制系统
        6.2.2 PIS-CCTV集成控制系统
    6.3 通信测试
        6.3.1 基本测试
        6.3.2 车辆级数据通信测试
        6.3.3 列车级数据通信测试
    6.4 本章小结
7 总结与展望
    7.1 全文工作总结
    7.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4)基于交换式以太网的列车通信网络实时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目录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列车通信网络发展现状
        1.2.2 工业以太网应用与研究现状
        1.2.3 工业以太网应用于列车通信网络的特点
    1.3 主要研究内容与论文组织结构
2 基于交换式以太网的列车通信网络
    2.1 本章概述
    2.2 以太网通信确定性和实时性分析
    2.3 以太网通信确定性和实时性改进方法
        2.3.1 工业实时以太网技术特性分析
        2.3.2 改进方法分析
    2.4 基于工业以太网的列车通信网络组网方式研究
        2.4.1 组网方式比较
        2.4.2 基于交换式以太网的列车通信网络拓扑设计
    2.5 基于交换式以太网的列车通信网络时延分析
3 交换机混合优先级调度机制的研究
    3.1 本章概述
    3.2 列车通信网络需求分析
        3.2.1 数据分类与数据流向
        3.2.2 实时性需求
    3.3 交换机队列调度机制的改进
        3.3.1 固定优先级调度机制
        3.3.2 混合优先级调度机制
    3.4 基于网络演算的列车实时数据时延上界计算
        3.4.1 通信模型建立
        3.4.2 固定优先级机制下的实时数据时延上界计算
        3.4.3 混合优先级机制下的实时数据时延上界计算
        3.4.4 实例计算
    3.5 基于OPNET Modeler的网络建模仿真
        3.5.1 网络仿真平台选择
        3.5.2 网络层建模
        3.5.3 节点层建模
        3.5.4 进程层建模
        3.5.5 仿真环境配置
        3.5.6 仿真结果分析
4 列车交换式以太网拓扑优化问题研究
    4.1 本章概述
    4.2 交换式以太网拓扑优化问题建模
        4.2.1 优化问题构建
        4.2.2 约束条件
    4.3 基于免疫遗传算法的拓扑优化
        4.3.1 编码方案设计
        4.3.2 种群初始化
        4.3.3 疫苗提取
        4.3.4 适应度函数
        4.3.5 遗传算子与免疫算子操作
        4.3.6 种群更新与算法终止条件
    4.4 实例计算与仿真验证
        4.4.1 实例计算
        4.4.2 网络仿真验证
5 基于时分多址的交换式以太网实时性改进研究
    5.1 本章概述
    5.2 基于时分多址的以太网实时性改进方案
        5.2.1 时分多址机制
        5.2.2 RTNET实时以太网协议栈
    5.3 Linux内核实时性能改造及测试
        5.3.1 Linux内核实时性分析
        5.3.2 内核实时性改造方案
        5.3.3 X86平台下的Linux实时内核改造
        5.3.4 实时内核性能测试
    5.4 基于时分多址的以太网实时性能改进
        5.4.1 RTNET协议栈的实现
        5.4.2 RTNET下的时分多址配置方法
    5.5 基于时分多址的以太网实时性能测试
        5.5.1 本地回环测试
        5.5.2 组网测试
6 总结与展望
    6.1 完成工作总结
    6.2 未来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学位论文数据集

(5)基于交换式以太网列车通信网络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列车通信网络的研究现状
        1.2.1 TCN网络技术的发展现状
        1.2.2 研究基于交换式以太网技术的列车通信网络的必要性
        1.2.3 交换式以太网技术在列车通信网络中的应用
    1.3 论文的研究内容和组织结构
2 EB-TCN网络拓扑结构及通信协议栈的研究
    2.1 TCN网络介绍
        2.1.1 TCN网络拓扑结构
        2.1.2 TCN网络通信协议栈
        2.1.3 TCN中链路层的介质访问方式
    2.2 EB-TCN网络拓扑结构的研究
    2.3 EB-TCN网络通信协议栈的研究
        2.3.1 EB-TCN网络通信协议栈的设计
        2.3.2 实时虚拟层的设计原理
    2.4 EB-TCN网络实时虚拟层的研究
        2.4.1 车辆控制层中实时虚拟层协议的研究
        2.4.2 骨干层中实时虚拟层协议的研究
    2.5 本章小结
3 EB-TCN网络可靠性、实时性分析
    3.1 EB-TCN网络可靠性分析
        3.1.1 骨干层可靠性分析
        3.1.2 车辆控制层可靠性分析
    3.2 EB-TCN网络实时性分析
        3.2.1 运用排队论对EB-TCN网络进行延迟分析
        3.2.2 运用网络演算对EB-TCN网络进行最坏网络延迟分析
    3.3 本章小结
4 列车通信网络功能仿真验证与分析
    4.1 基于Vxworks仿真通信平台设计与实现
        4.1.1 通信平台的硬件结构设计
        4.1.2 通信平台的软件结构设计
    4.2 EB-TCN网络最坏网络延迟测试
        4.2.1 车辆控制层测试方法及分析
        4.2.2 骨干层测试方法及分析
    4.3 EB-TCN网络基本周期内轮询设备数量测试
        4.3.1 车辆控制层测试方法及分析
        4.3.2 骨干层测试方法及分析
    4.4 系统正常时列车网络数据传输测试
        4.4.1 测试方法
        4.4.2 网络传输性能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结论
参考文献
图索引
表索引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6)基于DSP阵列及千兆网接口的彩超信号处理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的来源、背景及意义
    1.2 超声成像系统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
    1.3 DSP 阵列及千兆网技术的现状与发展
    1.4 论文的主要内容及结构
第二章 彩超原理和基础信号处理算法
    2.1 彩超成像基本原理
    2.2 超声诊断仪基本结构
    2.3 彩超基础信号处理算法
        2.3.1 数字波束形成
        2.3.2 数字包络检波
        2.3.3 M 和B 模式成像
        2.3.4 PWD 模式成像
        2.3.5 CF 模式成像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DSP 阵列互连和千兆网技术基础
    3.1 DSP 阵列互连结构
        3.1.1 共享总线并行互连
        3.1.2 点到点分布式互连
        3.1.3 交换网分布式互连
    3.2 千兆以太网技术基础
        3.2.1 千兆网MAC 子层的功能
        3.2.2 千兆网MAC 层工作模式
        3.2.3 千兆网MAC层地址
        3.2.4 千兆网MAC 层帧格式
        3.2.5 千兆交换式以太网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彩超信号处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4.1 彩超信号处理系统设计目标
    4.2 彩超信号处理系统总体设计
        4.2.1 核心芯片的选择
        4.2.2 TigerSHARC TS201 处理器
        4.2.3 AX88180 千兆网控制器
        4.2.4 信号处理模块结构设计
        4.2.5 信号处理系统互连结构
        4.2.6 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
    4.3 TS201 与AX88180 接口设计
        4.3.1 接口设计原理
        4.3.2 AX88180 主机接口
        4.3.3 TS201 外部接口
    4.4 网络驱动程序与实时数据传输
        4.4.1 DSP 端网络驱动程序实现
        4.4.2 PC 端网络驱动程序实现
        4.4.3 实现网络实时数据传输
    4.5 TS201 与前端FPGA 接口设计
        4.5.1 TS201 LINK 口互连信号
        4.5.2 TS201 LINK 口通信协议
        4.5.3 LINK 口FPGA 实现
        4.5.4 LINK 配置及控制程序
        4.5.5 设计实现的性能测试
    4.6 彩超信号处理软件设计与实现
        4.6.1 信号处理软件主机仿真
        4.6.2 信号处理软件设计实现
    4.7 彩超信号处理模块实现结果
    4.8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束语
    5.1 结论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研究成果

(7)某移动通信分公司办公局域网规划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概述
    1.1 项目背景
    1.2 办公网络的要求
        1.2.1 办公网络的设计目标
        1.2.2 办公局域网的设计要求
    1.3 项目分析
        1.3.1 拓扑结构需求分析
        1.3.2 数据传输需求分析
        1.3.3 发展需求分析
        1.3.4 性能需求分析
        1.3.5 地理布局分析
        1.3.6 通信类型及流量分析
        1.3.7 总投资分析
    1.4 论文结构及主要工作
第二章 局域网技术现状分析
    2.1 网络类型
    2.2 按传输介质分类
    2.3 按拓扑结构分类
        2.3.1 总线型拓扑结构
        2.3.2 星型拓扑结构
        2.3.3 环型拓扑结构
        2.3.4 蜂窝拓扑结构
    2.4 网络技术介绍
        2.4.1 快速以太网(FastEthernet)技术
        2.4.2 千兆以太网(Gigabit Ethernet)技术
    2.5 VLAN技术
        2.5.1 虚拟网络的定义(Virtual LAN)
        2.5.2 VLAN组合的方式
    2.6 生成树(Spanning Tree)
    2.7 三层交换
        2.7.1 什么是三层交换
        2.7.2 三层交换原理
        2.7.3 三层交换机种类
    2.8 防火墙
        2.8.1 什么是防火墙
        2.8.2 防火墙的三种配置
    2.9 局域网的发展趋势
第三章 办公网络的规划设计
    3.1 网络拓扑的设计
    3.2 企业网络的一般结构
    3.3 企业局域网的带宽需求
    3.4 企业综合布线设计原则
    3.5 网络中心机房规划与设计
    3.6 网络设备的选型
    3.7 网络操作系统与应用软件的选型
    3.8 无线补充网络
第四章 某移动通信分公司的网络设计与实现
    4.1 网络流量分析计算
    4.2 详细配置
    4.3 设备选型
        4.3.1 网络核心层的设计与设备选型
        4.3.2 网络汇聚层的设计与设备选型
        4.3.3 网络接入层的设计与设备选型
    4.4 虚拟网VLAN的设计
        4.4.1 设置VTP DOMAIN
        4.4.2 配置中继
        4.4.3 创建VLAN
        4.4.4 将交换机端口划入VLAN
        4.4.5 IP地址分配
第五章 本方案设计的特点
    5.1 传统网络设计及局限性
        5.1.1 无法满足迅速增涨的用户数目
        5.1.2 主干网络流量的限制
        5.1.3 网络互连依赖于路由器
        5.1.4 逻辑网络依赖于物理网络
    5.2 本设计方案相对传统方案的改进
        5.2.1 解决无法满足迅速增涨的用户数目问题
        5.2.2 解决主干网络流量的限制
        5.2.3 解决网络互连依赖于路由器的问题
        5.2.4 解决逻辑网络依赖于物理网络的问题
第六章 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8)基于以太网的数控车间测控网络系统的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来源
    1.2 课题研究背景
    1.3 课题研究目的和意义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4.1 以太网技术
        1.4.2 从以太网到工业以太网
    1.5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和论文结构
    1.6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系统方案分析与设计
    2.1 车间网络的需求分析
        2.1.1 系统的现状以及当前存在的问题
        2.1.2 新系统的功能需求
    2.2 系统总体结构
        2.2.1 系统在整个企业信息系统中的定位与功能
        2.2.2 车间局域网通信方案选择
        2.2.3 设备网通信方案的选择
    2.3 基于工业以太网的系统通信结构
        2.3.1 以太网用于车间底层网络的可行性
        2.3.2 网络拓扑图以及车间结构运行模式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以太网应用于数控车间测控网络中的关键问题研究
    3.1 实时性
        3.1.1 车间测控网络系统对通信实时性的要求
        3.1.2 以太网通信的"不确定性"
        3.1.3 全双工交换式以太网技术
        3.1.4 虚拟局域网技术
    3.2 可靠性
        3.2.1 网络冗余设计
        3.2.2 车间现场设备的可靠性原则
    3.3 安全性
        3.3.1 工业以太网安全问题来源
        3.3.2 车间测控网络的安全措施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系统硬件设计与实现
    4.1 设备的要求与选型
        4.1.1 车间工控机的选择
        4.1.2 车间测控网络以太网交换机的选择
        4.1.3 串口服务器ADAM-4571
    4.2 系统组网
        4.2.1 网络传输介质
        4.2.2 局域网的布线
        4.2.3 ADAM-4571与数控机床的连接
    4.3 抗干扰研究
        4.3.1 干扰源分析
        4.3.2 抗干扰措施
    4.4 车间网络拓扑图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系统软件设计与开发
    5.1 软件的总体结构设计
    5.2 监控软件界面设计
        5.2.1 厂级管理软件
        5.2.2 车间级通信软件
    5.3 数据库的设计
        5.3.1 数控加工车间中数据库特点
        5.3.2 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的选择
        5.3.3 数据库的创建
        5.3.4 数据库的访问
    5.4 通信模块的设计
        5.4.1 数控机床的通信
        5.4.2 性能测试台的通信
        5.4.3 车间工控机之间的信息共享
        5.4.4 数控程序的自动上传与下载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系统的时延分析与仿真
    6.1 车间通信网络的数据分析
    6.2 网络时延的构成及其特性分析
    6.3 时延仿真研究
        6.3.1 OPNET特点和建模机制
        6.3.2 传输模型的分析
        6.3.3 交换式以太网的性能分析
        6.3.4 虚拟局域网划分前后性能比较
        6.3.5 仿真结果分析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数控程序自动上传与下载部分代码
附录2 创建数据库以及量仪数据维护部分代码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9)工业以太网的实时性改造(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引言
    1.1 网络控制系统的发展
    1.2 几种常见的控制总线及优缺点
        1.2.1 Can 总线(Controller Area Network)
        1.2.2 Sercos 总线
        1.2.3 USB 总线
        1.2.4 以太网
        1.2.5 常见总线性能比较
        1.2.6 工业以太网
    1.3 时钟同步技术
    1.4 本文的研究内容和结构
第二章 工业以太网
    2.1 以太网应用于控制领域的发展历程
    2.2 以太网应用于工控领域遇到的问题
    2.3 解决机制
        2.3.1 交换技术
        2.3.2 全双工模式
        2.3.3 以太网带宽的提高
        2.3.4 修改以太网MAC 层协议
    2.4 工业以太网的研究现状
    2.5 实时以太网
        2.5.1 Ethernet/IP
        2.5.2 PROFINET
        2.5.3 EtherCAT
        2.5.4 Ethernet Powerlink
        2.5.5 MODBUS-IDA
        2.5.6 EPA 实时以太网
第三章 基于以太网的网络控制系统的模型与分析
    3.1 基于以太网的网络控制系统的提出
    3.2 网络控制系统的研究现状
        3.2.1 分析网络传输延时及其对控制系统的影响
        3.2.2 网络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分析
        3.2.3 网络控制系统的控制算法研究
        3.2.4 对网络时钟同步的研究
    3.3 时钟同步技术与IEEE1588 协议
        3.3.1 IEEE1555 协议的优点
        3.3.2 IEEE1588 时钟同步原理
        3.3.3 IEEE1588 的具体应用
    3.4 基于以太网的控制系统的建模
        3.4.1 以太网控制系统的模型
        3.4.2 基于以太网的网络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3.4.3 基于共享式以太网的网络控制系统的延时组成及分析
        3.4.4 基于交换式以太网的网络控制系统的时延分析
        3.4.5 小结
第四章 基于时间戳的延时预测与补偿控制
    4.1 基于时间戳的延时的测量
    4.2 从控制器到执行器的延时预测
    4.3 预估补偿控制
        4.3.1 控制器事件驱动执行器事件驱动方式下的预估控制器的设计
        4.3.2 控制器事件驱动执行器时钟驱动方式下的预估控制器的设计
        4.3.3 小结
第五章 算法实验仿真
    5.1 改进的以太网控制系统模型
        5.1.1 传输层协议TCP 和UDP
        5.1.2 系统的节点驱动方式
        5.1.3 延时预测算法
    5.2 基于truetime 系统传真
        5.2.1 truetime 常用模块介绍
        5.2.2 无网络加入时单电机本地控制仿真
        5.2.3 加入共享式以太网后单电机仿真
        5.2.4 改进网络模型的仿真实验
        5.2.5 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致谢
发表的论文
参考文献

(10)计算机网络局域网技术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局域网的基本概念
2 局域网的逻辑结构及相关标准
3 常用的局域网技术
    3.1 载波侦听多路方向/冲突检测 (CSMA/CD)
    3.2 以太网 (Ethernet)
    3.3 基于共享式集线器 (HUB) 的以太网
    3.4 基于交换式集线器 (Switch) 的以太网
    3.5 快速以太网
    3.6 千兆以太网
4 企业局域网的组建
    4.1 服务器
    4.2 集线器和交换机
    4.3 VLAN在企业网络中的应用
        4.3.1 建立虚拟工作组
        4.3.2 实现企业网络的动态管理
        4.3.3 共享访问
        4.3.4 控制广播风暴, 增强企业网络的安全性
5 结语

四、扩展工作组的性能 交换式以太网和快速以太网(论文参考文献)

  • [1]面向时间敏感网络的时间触发流多路径路由和调度研究[D]. 万昕茗. 浙江大学, 2021(01)
  • [2]TTE网络调度表生成方法研究[D]. 商行.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9(02)
  • [3]基于交换式以太网的列车通信网络实时通信技术研究[D]. 周洁琼. 北京交通大学, 2014(06)
  • [4]基于交换式以太网的列车通信网络实时性研究[D]. 王涛. 北京交通大学, 2014(06)
  • [5]基于交换式以太网列车通信网络的研究[D]. 邢震. 北京交通大学, 2013(S2)
  • [6]基于DSP阵列及千兆网接口的彩超信号处理系统设计与实现[D]. 冯欣欣.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1(01)
  • [7]某移动通信分公司办公局域网规划设计与实现[D]. 朱琳. 北京邮电大学, 2010(03)
  • [8]基于以太网的数控车间测控网络系统的研究与应用[D]. 夏梦芝. 中南大学, 2010(02)
  • [9]工业以太网的实时性改造[D]. 刘正林. 武汉科技大学, 2010(05)
  • [10]计算机网络局域网技术及应用[J]. 刘宏. 科技资讯, 2010(11)

标签:;  ;  ;  ;  ;  

扩展的工作组性能交换以太网和快速以太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