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国观赏石事业的前景预测(论文文献综述)
周峰[1](2013)在《赣南民间观赏石艺术及市场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观赏石艺术是以石头的自然的形体作为审美对象,不强调人为雕刻石头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虽然在中国美术史中是一种非主流的艺术形式,但却是一种非常古老的生态艺术类型。观赏石用品在人类早期的活动中就有用于狩猎工具、或是赏玩物品,赏石之风开始于远古,审美形式也不断发展,有史以来的石谱、石志繁多,在宋代由着名书画家米芾对太湖石提出“瘦、皱、漏、透“的审美雏形,这种审美方式自宋代以来就源远流长而千年不衰,渐而成为国内传统赏石界的较为经典的鉴赏模式。观赏石的审美理论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地嬗变,已由经典的“瘦皱漏透”变为当代的“质形色纹”,其审美内涵也进一步丰富。以宋城文化着称的赣南,在观赏石方面有着长期的历史文化积淀,“上犹石”、“南安石”、“石城石”在观赏石界已是久负盛名,如在宋代的《云林石谱》对赣南的上犹石就有较为详细的记载。在近年来,在振兴国内文化产业的形势之下,政府及民间社团对民间艺术品也越来越重视,正积极挖掘、整理和开发传统民间文化中的艺术品,探索民间艺术品的市场发展之路。赣南地区的民众依靠本土丰富的自然资源,积极开发利用,使得本地观赏石艺术市场迅速发展,观赏石文化气氛浓厚,石市交易活跃。赣南观赏石艺术生产民众参与性高、崇尚以自然为美,艺术流通渠道富有民间特色、形式完整灵活,艺术消费层次分明,艺术市场周边环境也发挥了良好的辅助功能。要使得赣南观赏石艺术市场今后更好地发展,在观赏石的资源规划、人才培养、政府引导、市场周边环境建设、认知程度、品牌效应等方面有待一步完善。
袁奎荣,邹进福[2](1996)在《我国观赏石事业的前景预测》文中研究指明观赏石又称奇石、雅石、石玩等,指天然形成的具有观赏、玩味、陈列和收藏价值的各种石体。它们以奇特的形状、艳丽的色泽、漂亮的花纹或细腻的质地等特点而受人们的青睐。观赏石一般具有天然性、区域性、稀有性、奇特性、艺术性、科学性、可采性、商品性等特点。观察观赏石要富于想象,善于发现,可认为是一种"发现艺术"。
袁奎荣,刘文龙[3](1991)在《初论我国观赏石资源的特点与开发前景》文中指出我国幅员辽阔,地质背景多样,自然条件各异,分布着丰富的具有一定独特性的观赏石资源,包括造型石、纹理石、文房石、纪念石、矿物、化石、事件石等。其中有些品种已享誉海外、举世瞩目。具观赏价值的矿物晶体(简称观赏矿物)是观赏石的一种,对其产出条件和分布规律的研究,并进行勘察和开采,是我国观赏石开发的首要任务之一。
袁奎荣,邹进福[4](1996)在《我国观赏石事业的前景预测》文中研究表明
樊传庚[5](2005)在《新疆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文中研究说明人类从远古蛮荒时代一步步走来,途径不同的历史时期,留下一个个辉煌的文明脚印。在整个人类发展的漫漫长河中,自觉不自觉地创造出绚烂多彩、各具特色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现代社会称其为我们人类的文化遗产,即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本文研究的空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占国土总面积的六分之一。地处中国的西北、欧亚大陆的腹地,是距离海洋最远的地区,又是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汇之地。其地理特征是由阿尔泰山、天山、昆仑山三山夹着准噶尔、塔里木两大盆地,即众人皆知的“三山夹两盆”地形。按照民族学的经济文化类型理论,特殊的地理环境使得新疆主要分为农耕经济文化类型组的以维吾尔族为代表的绿洲耕牧型(主要分布在两大盆地边缘)及畜牧经济文化类型组的以哈萨克族为代表的盆地草原游牧型,新疆的文化遗产明显带有这方面的类型差别。着名的横跨欧亚的经济文化大通道--丝绸之路主要地段就在新疆境内。本文跨越的时间--活跃在新疆这块土地上的人们的过去、现在、未来。新疆自古以来是中国的领土,南来北往、东进西出或西进东出的人在这里相遇相知,相互交流,互通有无。这里像一个巨型的大巴扎,几大古代文明的人们在此穿梭踏路,或逗留,或定居,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所以,新疆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聚居的地方,也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民族大熔炉。人如风,文化如影,风影随行。数千年来,随着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宗教的交替和演变,生产生活在这里的各族人民,一代一代地创造出独具特色的灿烂的西域文化,它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文化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也是世界文明引以为荣的光彩篇章。 本文研究的对象—新疆大地上流传至今的文化遗产。文化遗产是先人的创造,是历史的馈赠。新疆的文化遗产是这块辽阔的土地上结出的人类文明成果,除具有一般文化遗产价值之外,还蕴藏着几大文明交融的特殊价值。保护好它们,并使之完整地传于后世,是今人的责任,别无选择。 本文研究的理论与方法—运用民族学、文化人类学、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对新疆的文化遗产进行价值分析,对其保护意义、利用的可行性进行探讨。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30多年来对文化遗产不断发展、日渐完善的认识和有效合理的保护措施、可持续的利用方式的总结,学习和借鉴发达国家遗产保护的经验与教训,对新疆的文化遗产事业进行一次从总体到细节的全面把握。 基本思路是:按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分类法将新疆的文化遗产划分为两大类,对新疆的文化遗产进行摸底、分类、分级,也即常说的摸排。然后,对其意义、价值进行分析,主要分析其政治价值、经济价值、文化价值、历史价值、社会价值、艺术价值、科学价值等。再后,对新疆的文化遗产的功能进行分析,从立法性保护、技术性保护、项目保护、全民保护等方面,结合国内外的有关经验与措施,对新疆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进行可操作性分析,以及对新疆文化遗产的宣传、弘扬、承传(主要通过正规和非正规的教育)和振兴等方面给予可行性的建议。 第一章,绪论。提出总体设想,包括论文的缘起、理念、研究视角、所运用的理论与方法、框架结构等。第二章为新疆地理、历史的简单介绍,以及新疆文化遗产的总体分类概述。第三章为新疆物质文化遗产的主要价值分析,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历史、艺术、科学等价值。第四章,探讨新疆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式,以及保护现状和未来规划设想。第五章,新疆物质文化遗产利用方式的可行性分析,以及可持续性发展的利用,利用与保护的关系。第六章,对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历史、艺术、文化、民俗等方面的价值分析。第七章,探讨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方式,及保护现状和发展方向。第八章,分析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何在有效保护的前提下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及其保护与利用的良性互动关系。最后为结语,对整篇论文进行了回顾总结,提出新疆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统筹保护与利用的思路,指出尚未解决的难题,提出对应的解决办法和几点希望。关键词文化遗产,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
陈文伦[6](2011)在《东海水晶珠宝业发展战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经过多年的发展,玉器、水晶等珠宝行业已成长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并且已经为我国GDP的增长做出了很大贡献。但是,东海水晶珠宝业的发展不管是从经济规模、资本投入、技术力量,还是从社会认知、政策导向各方面来看,都与整个玉器、水晶珠宝产业存在极大差距。从我国经济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来看,无论是上海地区还是广州、珠海地区的水晶、玉器珠宝产业都已成为区域经济迅猛发展和提升的强有力支撑,然而东海水晶珠宝产业在江苏省发展中却止步不进,与上海、广州、珠海、海南水晶珠宝业的发展速度相对落后,已有渐渐沦陷的感觉,‘东海水晶甲天下’的一家独大局面已不复存在。本文以国家对水晶珠宝产业的发展要求和东海县对东海水晶珠宝产业发展战略规划为指导,首先对行业分析的相关理论进行了回顾,了解了产业研究的理论基础和方法;其次通过对我国水晶珠宝产业发展阐述和现状分析,综述了当今东海水晶珠宝业发展的趋势及特点;接着在对东海水晶珠宝行业的现状进行了研究后,分别对当前东海水晶珠宝行业进行定性的分析.本文采用“环境分析战略—SWOT分析”和“产业结构分析框架—波特五力模型”方法,分别对水晶珠宝行业的竞争结构和东海水晶珠宝行业的外部环境因素、内部影响因素等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东海水晶珠宝行业的长期发展规划。最后,本文还从政策支持、行业发展、大市场等方面提出了促进东海水晶珠宝业发展的具体策略。
郑健[7](2011)在《青岛市城市居民宠物休闲消费行为研究》文中提出本研究旨在对青岛市城市居民宠物休闲消费行为进行调查分析,为青岛宠物产业从业者提供经营思路和建议;使消费者和经营者双方规避利益风险,促进市场的整合和行业总体的协作;呼吁政府相关部门根据青岛宠物休闲的特征和宠物休闲消费行为的特点,采取市场管理和宣传引导,做好市场预测和投资前景的研究,共同推动青岛的宠物休闲上规模、上层次、有特色、有品位。本文采取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法取得青岛宠物休闲消费数据,结合自己的宠物休闲消费经验,总结出青岛市城市居民宠物休闲消费行为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推论出宠物休闲消费行为的变化趋势和实现途径,为宠物休闲产品的开发及产业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论文主要由五个部分组成。首先从介绍背景开始到概括现状结束,逐步接近本题。接着界定宠物休闲消费行为概念,分别揭示休闲、宠物休闲、消费行为概念的内涵及外延,在此基础上详尽解析宠物休闲和消费行为。然后进入本文重点部分:青岛市城市居民宠物休闲消费行为。采取从一般到特殊,从抽象到具体的方式,层层剖析,逐步推进,直至发现问题,找到症结,做出趋势判断。最后一部分解决问题,提出对策。第一部分:导言。展示研究背景、动机、内容、意义、方法和现状。第二部分:相关概念界定。界定了宠物休闲概念,进一步研究其类别、层次与发展规律。界定消费行为概念及内容,重点突出消费者购买动机的形成。第三部分:宠物休闲与消费行为。论证宠物的休闲价值,消费者的宠物休闲需要,宠物休闲满足消费者休闲需要的积极意义。着重研究宠物休闲消费行为的内部需要与外部刺激、购买过程的心理历程、消费者的多重角色。第四部分:青岛市城市居民宠物休闲消费行为。这是论文的重点与核心。通过分析和归纳青岛市宠物休闲消费行为现状、发展历程、特点、不足和潜力后,依据调查问卷与访谈材料着重分析青岛市宠物休闲消费需求、动机与功能,主要休闲宠物偏好分析,宠物休闲消费行为心理历程、消费者的角色及宠物休闲消费的归类,从消费行为看青岛宠物休闲市场,数据分析中包含的地域文化特色。最后推出宠物休闲消费发展趋势。第五部分:青岛市城市居民宠物休闲消费的完善途径。主要有增强消费能力,发展体验经济:创造更多可自由支配收入、保证必要的宠物休闲时间,加大外部刺激、产生购买欲望,发展体验经济、注重时尚引导;出台标准和规范,保证和约束宠物产业;引导宠物休闲消费的永续和谐发展;提高全社会普遍文化水准;促进和谐社会的持续发展。
陈路[8](2010)在《量小艺精的雅石作品价值会飙升》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我注意到雅石市场有这样一个巨大的转变:同一品种的雅石作品因其艺术含量不同而成交价格迥异。这说明如今的雅石藏家、商家不再"见石就买",他们的赏石水平在不断地提高。我想,这种现象在今后的雅石艺术品市场中会愈加明显,同时还将带动量小艺精的雅石作品价值的飙升。
王俅[9](2006)在《黑龙江省五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观赏性分析及观鸟管理》文中提出观鸟是一项陶冶身心、消除疲劳、接近大自然、科学性很强的活动。黑龙江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鸟类资源丰富,是进行观鸟旅游和科普、科研的重要基地。本论文从珍稀性、可观察度、形态优美、文化背景、科研价值方面构建了鸟类观赏性评估体系,并对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凉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兴凯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牡丹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呼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五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鸟类进行了观赏性评估。结果显示:每个自然保护区观赏性位于前五位的鸟类共同特点在于文化背景和科研价值均处于中等或中等以上水平。在五个自然保护区中,鸳鸯(Aix galericulata)均位于前五位;在扎龙和兴凯湖两个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中,丹顶鹤(Grus japonensis)、大天鹅(Cygnus cygnusa)均位于前五位:在凉水、呼中、牡丹峰三个森林类型自然保护区中,苍鹰(Accipiter gentilis schoedowi)、喜鹊(Pica pica sericea)均位于前五位。从2005年3月—2005年10月对上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了实地调查研究,结合问卷调查方法分析了观鸟者的特征及观鸟者对自然保护区和鸟类的认知度、喜爱度和观鸟的侧重点、需求与期望等。分析结果表明:1.从事观鸟活动的群体主要由青壮年组成,多数来自本省,大多数人是通过教师在传授知识过程中了解到保护区的;2.通过观鸟,观鸟者的主要收获是了解鸟类的生存环境和生态环境,但在观鸟过程中对近距离观鸟感到不便,希望保护区能够提供专业的解说员和介绍鸟类及其生态环境的说明牌;3.各保护区内的休息餐饮、娱乐设施的种类和数量相对有限,部分设施有待改善。本论文针对调查结果,为保护区更好地开展观鸟旅游和科研、科普活动提出管理建议和对策。
顾磊[10](2017)在《中国城市涉水景观的转型与治理 ——以兰州市和成都市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政治经济体制的变革,以及全球一体化进程的飞速推进,中国城市在这种背景下呈现出了一系列变化:如信息流动的加速、新兴产业的出现、文化的融合、城市空间的重构、地域之间的联系多样化等等。与此同时,中国城市与水之间的关系也正在发生巨大的转折,这种转变发生在各个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环境等诸多领域。为了探索城市与水之间的复杂关系,本研究融合多学科的理论观点,基于“整体论”视野,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并遵循“概念建构-理论梳理与构架-中国城市涉水景观的转型-中国城市涉水景观的治理”的研究脉络,采用长时间的参与观察法与实地访谈法所获得的大量原始资料与文献所获资料相结合,对中国城市涉水景观的转型与治理进行了深入研究。全文共分六章:第一章主要明确了城市涉水景观的概念与分类;第二章首先在对相关理论梳理的基础上,按阶段分析了中国城市涉水景观转型的政治经济背景以及城市政体,探析了转型中资本的循环与累积,以及行动者网络中多元化的参与角色及其联盟,最后尝试构建了转型的“水-社会之循环网”模式。第三到第四章,以兰州与成都为案例,综合质性研究与量化研究方法,通过多案例研究法分别研究了各自城市水体及其水岸景观转型、城市水设施景观转型、城市水文化景观转型。第五章在对兰州与成都案例深度透视的基础上,总结归纳了中国城市涉水景观的治理模式。第六章是结论和展望部分。本文的主要结论如下:(1)基于对“水景观”一词的深度梳理和剖析,提出了对城市涉水景观内涵的新认识,即这个概念兼具“视觉性”、“地方性”、“实体性”、“文化性”、“政治性”等综合特质。在此基础上,将城市涉水景观分为三个层次:城市水体及其水岸景观、城市水设施景观和城市水文化景观。(2)中国城市水景转型过程具有复杂性特征,呈现出合作性与冲突性、全球化与地方性、路径依赖与不确定性、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的混合特质。中国城市涉水景观的转型在受到宏观结构力量驱动的同时,近几年一些个体与组织的微观行动在某些领域也能发挥显着的作用,同时一些偶然性、地方性与冲突性事件亦间接推进了城市水景的转型。城市之间也存在差异,如兰州市城市涉水景观中的商业性的作用越来越明显,而成都市除了商业性以外,还同时趋于公益性。(3)水体及其水岸景观、水设施景观、水文化景观这三类城市水景的转型过程不尽相同,在构成了自身“水-社会之循环网”同时,这几类景观网络彼此也互有交叉融为整体的网络。水体及其水岸景观转型与城市更新、房地产开发关系紧密,兼具公益性和商业性,投资建设与管理由单一的行政逻辑逐渐转为政企合作逻辑。城市设施景观大多为公益性工程,随科技进步和政府投入的驱动而增长,政企合作逐渐开展,部分设施也会间接促进房地产的发展。城市水文化景观从以前政府主导走向了多种形式并存,其中部分因地产或旅游开发趋于商业化,也有因民间社团的加入走向公益化道路。(4)中国城市水景转型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阶段:一是计划经济时期,以工业化和初步城市化为主要特征,设施建设保障工业与城市的安全与繁荣,却疏远了人水关系,水体遭到填埋或污染,水文化开始没落;二是改革开放初期,工业化与城市化共同发展,水体污染与填埋加剧。另外,一些河流整治工程开始修复河流与河岸,逐渐改变了城市水景的面貌。三是改革开放深化期——1990年代末期至今,城市化发展加速,水设施建设加快,水域填埋与人工湿地建设并存,部分设施与复兴的水文化景观促进了房地产的兴起、绅士化进程以及新经济的转型。此外,部分城市涉水景观还出现了公益化的趋势,以及2012年开始在国家生态文明政策倡导下的经济增长与可持续发展并重的新发展态势。(5)中国城市涉水景观治理的特征发生了转变,即从计划经济时期的以政府为主的动员、投资与管理,到改革开放以来的政府引领下的政企合作、官民合作、乃至多层级合作的新模式。目前,中国城市涉水景观的治理模式实际上处于传统“指令式”和“协作式”治理模式之间的混合状态。此外,中国城市涉水景观的治理策略上应更要注重地方性、偶然性、可持续性、冲突性与兼容性,以促进多方共赢的局面,迈向多元目标与多元价值包容发展。
二、我国观赏石事业的前景预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我国观赏石事业的前景预测(论文提纲范文)
(1)赣南民间观赏石艺术及市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的意义 |
1.3 论文的研究方法 |
1.4 技术路线 |
1.5 创新点 |
第二章 观赏石文化探源 |
2.1 基本概念 |
2.2 观赏石艺术的历史发展轨迹 |
2.3 审美文化理论基础 |
2.4 美学语言特征 |
2.5 观赏石分类 |
2.6 观赏石的艺术价值分析 |
第三章 观赏石艺术市场发展现状 |
3.1 艺术市场的主要概念 |
3.2 观赏石艺术市场发展概要 |
3.2.1 国内状况 |
3.2.2 国外状况 |
3.3 赣南观赏石艺术市场发展概况 |
3.3.1 资源 |
3.3.2 本地观赏石人才构成及作品简介 |
3.3.3 市政府及社会各界人士高度重视 |
3.3.4 本地观赏石已形成初步的产业化格局 |
第四章 赣南观赏石艺术市场要素分析 |
4.1 艺术生产 |
4.2 艺术流通 |
4.3 艺术消费 |
4.4 艺术市场周边环境 |
第五章 赣南观赏石艺术市场发展策略分析 |
5.1 合理规划观赏石资源进行科学利用 |
5.2 争取政府支持完善艺术市场建设 |
5.3 本土人才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
5.4 提高认知程度培养本土消费 |
5.5 树立品牌意识,增强作品的地域文化 |
5.6 提升观赏石产业结构 |
5.7 结合相关产业,纵向拓宽营销渠道 |
结语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我国观赏石事业的前景预测(论文提纲范文)
1 地质矿产资源开发的第三阶段——开发观赏石 |
2 观赏石的分类和评价 |
(1) 观赏石的分类: |
(2) 观赏石评价: |
3 我国观赏石的特点 |
4 观赏石发展前景 |
(5)新疆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绪论 |
1.1 论文的缘起及目的 |
1.2 研究的理念及意义 |
1.3 本文研究的视角 |
1.4 理论方法及框架 |
第二章 新疆文化遗产概述 |
2.1 新疆概述 |
2.1.1 地理特征 |
2.1.2 历史沿革 |
2.2 新疆文化遗产概述 |
2.2.1 物质文化遗产 |
2.2.2 非物质文化遗产 |
2.2.3 丝绸之路 |
第三章 新疆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分析 |
3.1 政治价值 |
3.2 经济价值 |
3.3 文化价值 |
3.4 历史价值 |
3.5 艺术价值 |
3.6 科学价值 |
第四章 新疆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
4.1 保护现状 |
4.2 保护措施及规划 |
第五章 新疆物质文化遗产的利用 |
5.1 功能分析 |
5.2 利用方式探析 |
5.3 可持续性发展 |
第六章 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分析 |
6.1 历史价值 |
6.2 艺术价值 |
6.3 休闲价值 |
6.4 社会价值 |
第七章 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
7.1 保护措施探讨 |
7.2 保护现状与发展方向 |
第八章 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利用 |
8.1 利用方式探讨 |
8.2 保护与利用的互动 |
结束语 |
参考书目 |
后记 |
(6)东海水晶珠宝业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2章 研究的理论基础 |
2.1 战略管理理论 |
2.2 可持续发展理论 |
2.3 核心竞争力理论 |
2.4 产业链与价值链 |
2.5 竞争战略理论 |
2.5.1 产业分析框架 |
2.5.2 基本竞争战略 |
第3章 国内外水晶珠宝业发展现状分析 |
3.1 国内外水晶资源基本情况 |
3.2 国内外水晶市场情况 |
3.2.1 国外水晶主要市场 |
3.2.2 国内水晶主要市场 |
3.3 国内外水晶产品生产情况 |
3.3.1 主要水晶产品介绍 |
3.3.2 国外水晶产品生产情况 |
3.3.3 我国水晶产品生产情况 |
3.4 国内外水晶产品消费情况与水晶价格走势分析 |
3.4.1 国内外水晶产品消费情况 |
3.4.2 国内外水晶产品价格走势 |
第4章 东海水晶珠宝业发展环境分析 |
4.1 外部环境分析 |
4.1.1 宏观环境分析 |
4.1.2 行业环境分析 |
4.2 内部条件分析 |
4.2.1 品种资源丰富,网络体系健全 |
4.2.2 市场竞争激烈,人才培养匮乏 |
4.2.3 发展后劲不足,发展方向不明确 |
4.2.4 产品结构不合理,企业需整合 |
4.2.5 资源保护不足,产业化经营困难 |
第5章 东海水晶珠宝业发展战略制定 |
5.1 东海水晶珠宝业发展的SWOT分析 |
5.1.1 优势分析 |
5.1.2 劣势分析 |
5.1.3 机会分析 |
5.1.4 威胁分析 |
5.2 指导思想与战略目标 |
5.2.1 战略指导思想 |
5.2.2 战略目标 |
5.3 东海水晶珠宝业发展战略选择 |
5.3.1 东海水晶珠宝业多元化战略分析 |
5.3.2 东海水晶珠宝业差异化战略分析 |
5.3.3 东海水晶珠宝业合作战略分析 |
5.4 东海水晶珠宝业发展战略规划 |
5.4.1 实施"科技兴县"战略 |
5.4.2 实施集团化发展战略 |
5.4.3 以圣时水晶博物馆为龙头实施行业整合战略 |
5.4.4 国际化战略 |
第6章 东海水晶珠宝业发展战略实施的保障措施 |
6.1 推进科技创新 |
6.2 建立健全人才培养机制 |
6.3 鼓励机制创新 |
6.4 拓宽融资渠道 |
6.5 加强行业监督 |
6.6 树立可持续发展意识 |
第7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7.1 研究结论 |
7.2 研究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7)青岛市城市居民宠物休闲消费行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导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动机 |
1.3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意义 |
1.4.1 研究的理论意义 |
1.4.2 研究的现实意义 |
1.5 研究方法 |
1.6 研究现状 |
1.6.1 国外研究现状 |
1.6.2 国内研究现状 |
2 理论基础 |
2.1 宠物休闲 |
2.1.1 宠物休闲概念 |
2.1.2 宠物休闲的归类 |
2.1.3 宠物休闲层次与发展规律 |
2.2 消费行为 |
2.2.1 消费行为概念及内容 |
2.2.2 消费行为的核心问题 |
3 宠物休闲与消费行为 |
3.1 宠物的休闲价值 |
3.1.1 消费者的宠物休闲需要 |
3.1.2 宠物休闲消费的积极意义 |
3.2 宠物休闲消费行为 |
3.2.1 内部需要与外部刺激 |
3.2.2 购买过程的心理历程 |
3.2.3 消费者的多重角色 |
4 青岛市城市居民宠物休闲消费行为 |
4.1 青岛市城市居民宠物休闲消费行为的发展历程 |
4.2 青岛市城市居民宠物休闲消费行为的现状特点 |
4.3 青岛市城市居民宠物休闲消费行为的不足 |
4.4 青岛市城市居民宠物休闲消费行为的潜力 |
4.5 青岛市城市居民宠物休闲消费行为的调查分析 |
4.5.1 青岛市城市居民宠物休闲消费需求、动机与功能 |
4.5.2 青岛主要休闲宠物偏好分析 |
4.5.3 青岛市城市居民宠物休闲消费行为心理历程 |
4.5.4 青岛市宠物休闲消费者的角色及消费类别 |
4.5.5 青岛市宠物休闲市场 |
4.5.6 宠物消费的地域文化特色 |
4.6 青岛市城市居民宠物休闲消费趋势 |
5 青岛市城市居民宠物休闲消费的完善途径 |
5.1 增强消费能力,发展体验经济 |
5.1.1 创造更多可自由支配收入,保证必要的宠物休闲时间 |
5.1.2 加大外部刺激,产生购买欲望 |
5.1.3 发展体验经济,注重时尚引导 |
5.2 出台标准和规范,保证和约束宠物产业 |
5.3 引导宠物休闲消费的永续和谐发展 |
5.4 提高全社会普遍文化水准 |
5.5 促进和谐社会的持续发展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个人简历、在学习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9)黑龙江省五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观赏性分析及观鸟管理(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国外观鸟活动发展概况 |
1.2 国内观鸟活动发展概况 |
1.3 自然保护区内的观鸟活动 |
1.3.1 自然保护区鸟类资源概况 |
1.3.2 自然保护区鸟类资源的调查 |
1.3.3 自然保护区内的观鸟活动 |
1.4 鸟类观赏性研究的意义 |
2 研究地点 |
2.1 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
2.2 凉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
2.3 呼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
2.4 牡丹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
2.5 兴凯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
3 鸟类观赏性评价研究 |
3.1 研究方法 |
3.1.1 鸟类观赏性要素指标的确定 |
3.1.2 指标权重的确定 |
3.1.3 权重计算过程 |
3.1.4 鸟类观赏性评价 |
3.1.5 评分标准的确定 |
3.1.6 评价分值的获得 |
3.2 研究结果 |
3.1.7 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观赏性评估分数 |
3.1.8 凉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观赏性评估分数 |
3.1.9 呼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观赏性评估分数 |
3.1.10 牡丹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观赏性评估分数 |
3.1.11 兴凯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观赏性评估分数 |
3.1.12 五个保护区鸟类观赏性综合评价 |
3.3 讨论 |
4 观鸟者调查研究 |
4.1 研究方法 |
4.2 结果与讨论 |
4.2.1 观鸟者特征分析与讨论 |
4.2.2 观鸟者认知度调查结果分析与讨论 |
4.2.3 观鸟者观鸟需求的分析与讨论 |
5 保护区观鸟者及观鸟活动的管理对策和建议 |
5.1 保护区观鸟者的管理对策和建议 |
5.2 保护区观鸟活动管理对策和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Ⅰ |
附录Ⅱ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10)中国城市涉水景观的转型与治理 ——以兰州市和成都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言 |
1.1 研究缘起 |
1.2 选题背景 |
1.2.1 水与城市的复杂关系 |
1.2.2 中国城市转型与城市涉水景观 |
1.2.3 在全球化与地方化之间碰撞的城市涉水景观 |
1.3 选题意义 |
1.3.1 理论意义 |
1.3.2 实践意义 |
1.4 研究进展与科学问题 |
1.4.1 研究进展 |
1.4.2 科学问题的提出 |
1.5 研究思路与组织框架 |
1.5.1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
1.5.2 研究方法 |
1.6 案例地选择及资料来源 |
1.6.1 案例地选择 |
1.6.2 资料与数据来源 |
第二章 中国城市涉水景观转型的理论构架 |
2.1 理论梳理 |
2.1.1 城市政治生态学理论 |
2.1.2 城市政体理论与增长机器理论 |
2.1.3 尺度政治理论 |
2.1.4 后结构主义视角下的网络理论 |
2.1.5 从科层制到治理理论 |
2.1.6 现代性理论 |
2.1.7 后现代性理论与后现代城市 |
2.1.8 空间的生产与第三空间理论 |
2.2 中国城市涉水景观转型的理论模式建构 |
2.2.1 转型中的政治经济背景与城市政体 |
2.2.2 转型的资本视角:循环与累积 |
2.2.3 转型的行动者网络视角:角色多元化与结盟网络化 |
2.2.4 中国城市涉水景观的转型与“水-社会之循环网”模式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兰州城市涉水景观的转型 |
3.1 城市水体及其水岸景观的变迁 |
3.1.1 穿城而过:城市与水的历史回顾 |
3.1.2 与河争地:人与洪水的游击战 |
3.1.3 政府主导下的水岸开发:黄河风情线及沿岸域的变迁 |
3.1.4 市政府控制下的中小型河道:填埋、利用与整治 |
3.1.5 被遗忘的水景观:滩滩相连的候鸟天堂 |
3.1.6 河谷型城市特殊的水景观:排洪沟、山洪、泥石流与滑坡 |
3.1.7 美中不足:公众感知的兰州城市河流及其沿岸景观 |
3.2 城市水设施景观的变迁 |
3.2.1 兰州供水历史回顾:从溥惠渠到刘家峡 |
3.2.2 政府失职与企业失责:兰州城市供水事故的频发 |
3.2.3 城市水源地的隐患与监督:水电业的霸权与NGO的努力 |
3.2.4 黄土山上造青山:自上而下的南北两山绿化上水工程 |
3.2.5 理不清的污水、雨水与洪水:城市排水曲折的现代化进程 |
3.2.6 迈向公私合伙:滨河交通设施的跨越发展 |
3.3 城市水文化景观的变迁 |
3.3.1 传统的水文化景观 |
3.3.2 当代的水文化景观 |
3.3.3 艺术作品与媒介表征的城市水景观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成都城市涉水景观的转型 |
4.1 城市水体及其水岸景观的变迁 |
4.1.1 溯流而上:城市与水的历史回顾 |
4.1.2 政府主导下的治河工程:里程碑式的府南河综合整治工程 |
4.1.3 政企合作的进阶与退二进三的开端:沙河综合整治工程与东调工程 |
4.1.4 NGO发起的反河流填埋运动:西郊河事件 |
4.1.5 社区发起的城市湿地保留运动:大观堰事件 |
4.1.6 企业插手下的市政郊野公园:城市绿化水系网络的非均衡发展 |
4.1.7 新时代的绿色治理体制:环城生态圈以及人工湿地打造 |
4.1.8 豪华的“腐烂河”:公众感知的成都城市河流及其水岸景观 |
4.2 城市水设施景观的变迁 |
4.2.1 供水历史的转折:从都江堰到李家岩 |
4.2.2 公众反坝运动的第一次胜利:杨柳湖水电站事件 |
4.2.3 城市生命线上广泛的反水电联盟:柏条河事件 |
4.2.4 国家的回归与地方的失落:城市排污设施的演进过程 |
4.2.5 雨洪管理专家话语的转变:从灰色设施到绿色设施 |
4.2.6 被各种设施阻碍的水路交通:撑不起的城市航运 |
4.3 城市水文化景观的变迁 |
4.3.1 传统的水文化景观 |
4.3.2 当代的水文化景观 |
4.3.3 艺术作品与媒介表征的城市水景观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中国城市涉水景观的治理模式 |
5.1 科层制的固守与超越:兰州城市涉水景观的深度透视 |
5.1.1 中国涉水事务的科层制 |
5.1.2 涉水事务的地方层级 |
5.2 网络、冲突与尺度政治:成都城市涉水景观的深度透视 |
5.2.1 水景行动者网络及其冲突 |
5.2.2 成都城市涉水景观的尺度政治视角 |
5.3 中国城市涉水景观治理模式 |
5.3.1 协作式治理:能力与局限 |
5.3.2 治理的谱系:从兰州到成都 |
5.3.3 治理的拓展:治理术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主要结论 |
6.2 主要创新点 |
6.3 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后记 |
四、我国观赏石事业的前景预测(论文参考文献)
- [1]赣南民间观赏石艺术及市场研究[D]. 周峰. 赣南师范学院, 2013(07)
- [2]我国观赏石事业的前景预测[J]. 袁奎荣,邹进福. 矿床地质, 1996(S1)
- [3]初论我国观赏石资源的特点与开发前景[J]. 袁奎荣,刘文龙. 桂林冶金地质学院学报, 1991(S1)
- [4]我国观赏石事业的前景预测[J]. 袁奎荣,邹进福. 矿床地质, 1996(S2)
- [5]新疆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D]. 樊传庚. 中央民族大学, 2005(04)
- [6]东海水晶珠宝业发展战略研究[D]. 陈文伦. 南昌大学, 2011(04)
- [7]青岛市城市居民宠物休闲消费行为研究[D]. 郑健. 中国海洋大学, 2011(04)
- [8]量小艺精的雅石作品价值会飙升[J]. 陈路. 宝藏, 2010(05)
- [9]黑龙江省五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观赏性分析及观鸟管理[D]. 王俅. 东北林业大学, 2006(06)
- [10]中国城市涉水景观的转型与治理 ——以兰州市和成都市为例[D]. 顾磊. 兰州大学, 201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