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彻底完善TYPE命令(论文文献综述)
李瑞康[1](2021)在《基于有效脉宽策略的线切割加工脉冲电源的研制》文中指出电火花线切割加工作为特种加工领域的重要分支,主要针对一些硬度高、形状复杂的材料,现己被广泛应用于汽车制造、模具制造、医疗器械和航天航空等领域。电火花线切割加工系统主要包括高频脉冲电源、储丝筒、机床床身、电解液循环系统、伺服运动控制系统等,其中脉冲电源的性能直接影响线切割加工过程的稳定性及被加工材料的表面粗糙度。本文通过分析电火花线切割加工机理与单脉冲放电能量对加工过程的影响,基于线切割加工过程中可以产生金属蚀除的有效脉宽,提出一种复合脉冲的加工方式。通过设计带有小脉间的复合脉冲控制开关管的通断,以消除加工过程中出现的短路状态,并通过仿真分析验证了该加工方式的可行性。设计了以晶体管电阻式脉冲电源为放电主回路的脉冲电源,该电源硬件部分主要包括主控制器MCU模块、隔离驱动和功率放大模块、间隙数据检测及处理模块和串行通信模块,软件部分包括主程序、初始化程序和串行通信程序,同时制定了整个系统基于Modbus的通信协议,设计了线切割加工系统的工作界面及每个按键的地址分配,完成了放电参数实时显示以及加工工艺在线调整的人机交互设计。其次,本文详细分析了脉冲电源的干扰来源,从软硬件两方面采取了相应的抗干扰措施,完成了脉冲电源样机的研制。通过对所研制脉冲电源各模块的输出波形进行测试,并进行间隙短路模拟实验,结果表明设计的脉冲电源达到预期效果,可用于电火花线切割加工。将研制的复合脉冲电源与普通脉冲电源进行放电加工对比实验,主要对比了两种脉冲电源在放电电流、脉冲宽度和脉冲间隔不同的情况下对加工材料表面粗糙度和去除率的影响。通过对比实验,验证了这种基于有效脉宽的脉冲电源在加工性能上比普通脉冲电源要高,可以做到在提高加工稳定性的同时,保证工件表面较低的粗糙度。
王艺臻[2](2021)在《汉语字谜理解的认知神经机制研究》文中认为汉语字谜是以单个汉字为谜底的谜语。字谜的谜面根据汉字音、形、义某一方面的特征,对谜底汉字的间架结构进行了生动多样的描述。针对字谜的语义理解与建构有多种解读,本文采用非字面语言视角来探讨字谜的语义理解机制,将字谜看作一种非字面语言形式,并将谜面的常规语义定义为字谜的字面义,解谜所需的特殊语义定义为字谜的非字面义。字谜既具有非字面语言形式的普遍特征,又在以下两点上显着区别于其他非字面语言类型。第一,字谜的非字面义分别置于谜面与谜底之中,谜面所蕴含的非字面义呈中介作用,点明了解谜的具体规则,将谜面与谜底进行桥接;谜底则是非字面义的最终载体,依据“中介”所提供的规则而形成。谜面中的非字面义“中介”是破解字谜最为关键的线索。第二,字谜的非字面义在本质上属于元语言意义,解谜者需要从元语言范畴上将整字、笔画、部件看作二维平面事物进行切分与重构,才能够顺利获取谜底。以上两点充分体现了字谜作为非字面语言的认知特殊性与复杂性。当前语言学界对字谜的探索几乎均是理论型研究,很难科学直观地表明字谜的在线加工机制;心理学界虽然有一些涉及字谜的实证研究,但几乎均是把字谜当作工具来考察顿悟现象,并未将其视为一种语言现象加以解读。因此,关于汉语字谜理解的认知神经机制尚有许多亟待解决的疑问。本研究主要关注字形字谜与意会字谜。字形字谜需要猜谜者增损离合谜面汉字的形态结构以得到谜底(如“又进村中——树”),意会字谜则是把谜面关键字词同义替换为谜底汉字的构字部件(如“所托非人——魏”)。通过比较两者在构造与理解上的异同,我们可以全面且深入地探究字谜的认知加工机制。本博士论文共有两个研究目标:其一是厘清汉语字谜加工的动态进程中不同阶段的特点,其二是构建汉语字谜理解的动态加工模型。对研究目标一的探究基于实验一至实验四。前三个实验均采用眼动追踪技术,其中实验一无启动条件,目的是考察字谜的语义通达进程,并明确字谜认知加工过程的不同阶段;实验二提供了字面语境与非字面语境,探讨不同语境如何制约字谜的语义通达进程;实验三提供了两种启发程度不同的原型字谜,研究原型启发效应如何推进字谜的语义通达进程;实验四运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试图发现字谜加工中不同阶段所涉及的神经活动。结果发现,字谜加工中必须首先提取谜面高凸显的字面义,随后才能推理得出解谜所需的低凸显的非字面义。具体来看有三个阶段:(1)字面义加工阶段,即谜面常规义解读阶段。在这一阶段,字谜类型、语境类型等因素不会对加工产生影响,所诱发的神经活动也比较相似,原因在于字谜的谜面通常属于生活中常见的四字短语,认知个体此时仅需展开简单的直义语言加工。(2)字面义与非字面义的竞争阶段。在这一阶段,非字面语境及原型启发条件能够显着推进非字面义的通达,但字面语境可能会阻碍非字面义的通达。(3)非字面义加工阶段,即谜底非常规义获取阶段。这一阶段包括对谜面中非字面义“中介”的确认,以及作为非字面义“载体”的谜底的形成。结果还发现,字谜难度越高,或语境强度越低,从字面义到非字面义“中介”的言语推理过程就越困难,反映语义可预测性程度(N400成分)与语义整合难度(LPC成分)的脑电成分的波幅就越大;而一旦确定了非字面义“中介”,从“中介”到“载体”的空间推理则比较简单,认知个体往往能够顺利地从“中介”过渡到“载体”,各种影响因素几乎不会再对解谜的结果产生影响。通过对两种字谜的认知神经机制进行比较,本研究进一步证明了意会字谜的加工难度高于字形字谜,具体体现在意会字谜的言语推理过程难于字形字谜,前者的非字面义通达晚于后者,前者的原型启发效应弱于后者。研究目标二的实现以研究目标一为基础。我们基于相关理论,综合了过往文献与本研究中的所有实验结果,在博士论文最后提出了字谜理解的动态加工模型,阐释了字谜认知加工的动态进程及相关影响因素的关联与互动作用,不仅对汉语字谜这种语言现象本身进行了更为透彻的解析,而且为非字面语言认知研究与人类语言的理解机制研究提供了更为深入、全面的视角。
杨师齐[3](2021)在《基于集总参数模型的泵—心脏系统及主动脉夹层血液动力学分析》文中指出心血管系统是医工交叉学科的重点研究方向。在心血管系统模拟仿真领域,集总参数模型法得到了广泛应用,其优势在于能够定量地描述心血管系统的血液动力学参数变化,并可快速地对系统中的单一参数进行敏感性分析,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复杂物理模型或体外实验的需求,为临床研究提供参考。在本研究中,基于流体管路与电气网络之间的类比关系,建立了泵-心血管系统以及B型主动脉夹层的集总参数模型,探究了左心室血泵转速变化对心脏输出波形的影响,基于影像数据分析了不同撕裂口特征下B型主动脉夹层的血液动力学性质。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通过左心室容积的时变特性建立五阶心血管系统集总参数模型,模型通过Matlab搭建,输出符合人体生理范围值的血压及血流波形。通过改变心脏前、后负荷参数范围,验证模型能够正确反映心动周期内左心室的压力-容积变化关系。通过调节左心室容积参数模拟心衰状态下的人体生理参数变化。基于压差-流量关系在心血管系统中耦合左心室血泵,通过耦合模型分析定转速运行下血泵对心衰状态的补偿作用。通过开环控制策略线性增加血泵转速,分析当人体血液外周阻力变化时发生抽吸工况的转速临界点,为血泵的控制策略提供理论依据和安全阈值。在B型主动脉夹层的研究方面,基于实际病例的CT层扫影像数据,应用Simpleware建立7例保留夹层特征的个性化B型主动脉夹层模型。通过提取模型中心线测量主动脉各区域血管长度、壁厚及横截面积等物理参数。按病例统计分析主动脉夹层真假腔间的撕裂特征,获得破口大小数据以及破口在降主动脉上分布的相对位置规律。统计结果显示:对于B型主动脉夹层,其撕裂口大小范围为4~12 mm,原发破口和远端破口间的平均长度为206 mm,57%的病例拥有单一撕裂入口和出口。基于B型主动脉夹层的实测病例数据,通过Simulink搭建具有双破口的B型主动脉夹层集总参数模型。设计多种模拟工况,对真腔与假腔中血液动力学参数,撕裂口尺寸影响以及血管壁的生物力学特征进行讨论。改变升主动脉段的形态学参数发现,血管增宽会导致比加长更明显的主动脉内压变化。设置多种撕裂口大小组合,模拟发现撕裂口较小时真假腔之间存在较大压力梯度,而压力梯度是撕裂口扩张的重要诱因。通过对假腔顺应性大小的调整,得到假腔内流量、压力变化曲线,间接反映血管壁生物力学特性与夹层慢性扩张的关系。模拟存在多个撕裂破口情况时主动脉各区域的血液动力学参数变化,进一步归纳主动脉形态学上的风险指标,为临床患者的分级治疗策略提供参考。
黄懿炯[4](2021)在《环境规制、内部控制与企业环境信息披露质量》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李龙乾[5](2021)在《基于国产芯片的PCIe接口及LDPC译码器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指明为应对目前的国际形势和国内信息产业对核心技术的需求,关键领域的仪器设备逐渐摆脱芯片大量依赖进口的局面。不过,由于国内外核心技术与平台架构存在较大差异,要推广国产芯片的应用领域,当务之急是将现有的上层应用进行迁移并兼容国产平台。在上述背景下,本课题基于龙芯与国产FPGA平台完成PCIe接口逻辑与LDPC译码器设计,为国产化的工程应用提供案例。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首先,简述了PCIe总线拓扑结构、分层结构及各层功能,重点分析了TLP结构与PCIe的事务请求,给出了PCIe设备的Type 0配置空间定义与三种中断机制原理。其次,主要分析了四种LDPC译码算法的特点及其硬件实现的可行性,借助Tanner图研究了OMS译码算法的迭代步骤。最后,基于码率为0.4、码长为155的QC-LDPC码对比了MS、OMS与LLR-BP译码算法的译码性能。综合计算复杂度与性能,OMS译码算法具有较高的工程应用价值,上述理论为基于国产平台的系统设计提供了理论指导。(2)设计了基于国产FPGA的DMA控制器与LDPC译码器系统;首先,介绍了系统功能与PCIe IP核的相关配置参数。其次,重点分析了DMA控制器中接收、发送引擎以及中断控制器的状态机转移流程,完成AXI-TRN协议转换与控制状态机寄存器的定义,并基于RP仿真平台编写测试用例进行了DMA控制器的功能仿真。最后,采用串行结构设计LDPC译码器各模块,并对控制模块、VNU、CNU以及译码判决模块的设计进行了详细描述。利用“FIFO+BRAM”方案解决了DMA控制器与LDPC译码器数据存取与位宽转换的问题。该硬件系统方案明确了驱动与上位机的开发需求。(3)基于龙芯操作系统开发了PCIe驱动程序;首先,对PCIe驱动框架进行了研究,并实现驱动的加载与卸载、初始化与关闭等功能。在file operations结构体中定义了open、read、write、ioctl、release接口函数,并给出了与DMA方式相关的读写功能与中断操作的设计思路。其次,在上位机完成信道初始似然值计算,通过调用API函数,将待译码数据发送至PCIe设备,并由LDPC译码器完成译码。经过与Matlab中OMS译码算法进行仿真对比,表明LDPC译码器功能完善并符合预期。最后,PCIe传输速率测试的结果显示DMA读、写速率分别可达1427 MB/s和1620 MB/s,带宽最大值为PCIe接口理论带宽值的84%。
周维一[6](2021)在《不可展表面激光加工关键技术研究》文中提出当前通讯手段繁杂,空间中电磁波类型复杂,同时电子信息战的迅速发展对各设备的特种电磁性能要求进一步提升。频率选择表面作为一种具有选波、滤波特性的结构且不影响飞行器的空气动力学特性,是一种良好的提升装备特殊电磁性能的解决方案。因此提出一种高精度、高效率、低成本的频率选择表面(frequency selective surface,FSS)制造技术势在必行。本文针对大幅面不可展曲面例如整流罩上的频率选择表面加工效率低、质量不一致的问题。从加工原理、加工轨迹规划、工艺参数三方面进行研究。首先,提出使用激光加工系统配合伺服运动机构进行高效加工。振镜式激光系统加工速度较机械系统提高三到五倍。提出利用激光光路逆变换结合激光焦深进行不可展曲面加工的关键技术。其次,根据加工原理及工艺需求搭建自主研发搭建了功能表面激光加工平台。使用直线电机作为驱动模组使重复定位精度小于0.01mm。机械运动速度可达500mm/s,激光束扫描速度可达8000mm/s。可实现加工范围在1000mm*500mm*500mm内的制件加工。最后,对铝、铜、银三种不同镀膜材质,双弯曲盖板、锥形回转体两种基体的多种试验样件进行工艺试验。通过显微镜观察FSS单元加工质量,并使用去除率和畸变率进行量化表征,探讨峰值功率、填充密度、延时参数与镀铝涂层加工质量之间的关系.同时探究加工线宽与重复频率与扫描速度的关系,实现线宽为0.0072mm的激光工艺。实验结果表明,通过对加工参数的优化,实现了双弯曲制件及回转体制件表面十万个以上FSS单元的制造,并保证加工质量保持一致。可实现铝制、铜制、银制的FSS的高质量加工,可为其他同类研究和实际应用提供参考。
孙怡琳[7](2021)在《基于AUTOSAR标准架构的智能远程防盗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针对当前物流公司管理商用车车队存在的各类安全性问题以及现有车联网系统存在的下列不足,包括防盗功能不够完善,数据传输安全性不高,通信规范程度有待提升,汽车电子软硬件耦合性高等,本文设计并实现了一个应用于物流公司的智能远程防盗系统,其中主控制器以AUTOSAR开放软件架构为标准开发,远程平台与车载终端实现JT808交通标准通信,车内网络实现CAN总线安全通信,该系统可以帮助商用车实现互联互通,协助物流公司实现车队安全管理。具体研究工作如下:1.为彻底隔离底层硬件和上层软件,提升代码重用性与可靠性,提高开发效率,本文设计了基于AUTOSAR开放软件架构的安全防盗主控制器。基于AUTOSAR分层架构,将主控制器功能设计成应用层中软件组件形式,并设计软件组件之间交互的接口,同时将主控制器的外设驱动、通信以及调度中断以模块化形式在基础软件层实现。2.为防止CAN通信总线上明文传输的数据受到攻击,本文在XXTEA异或加密算法和HMAC认证算法的技术基础上,设计了一种动态加密机制来提升CAN通信安全性,并设计了计数器更新机制来规避计数器溢出风险。该机制有效防御了针对CAN总线的重放攻击和数据篡改攻击。3.面向物流公司数量庞大的商用车终端接入和通信数据规范化需求,设计了一个基于JT808协议的设备接入平台,使用负载均衡模块将大量接入终端均匀分布到各个服务器上,使用连接中心模块实现终端鉴权、上行数据的解码和下行数据的编码。4.基于上述工作,本文还设计并实现了一个由前端输入模块、主控制器、远程信息处理终端、设备接入平台、远程信息管理平台组成的智能远程防盗系统,具有刷卡解锁、远程控制、授权时间段管理、终端接入及鉴权、用户隔离和信息查询等功能,并对该系统展开安全风险评估和系统功能测试。
许和风[8](2021)在《基于无服务器架构的卖家合规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提出当前跨境电商贸易下,跨境电商卖家需要满足目的市场的合规要求,才能在海外电商平台进行销售商品。然而海外市场通常对商品有着更严格的安全、环保等方面的要求,而且对不同类型的产品还会有更加细分的政策,并且不同国家有着不同国家的标准,了解产品政策法规信息对于新手卖家门槛较高。因此如何让跨境卖家能够快速获取到目的市场的合规要求成为了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在互联网的场景下,本课题通过与跨境卖家沟通分析,取得跨境电商卖家对于合规评估系统的需求,对当前国内外合规评估系统平台进行了调研和分析,发现多数平台是由单一的合规评估服务商提供,卖家用户无法从平台得知信息是否全面,另外单一服务商也无法进行比较,造成成本不确定。针对以上问题,本文设计了一个基于Serverless(无服务器架构)微服务架构的卖家合规系统,用来帮助跨境电商卖家查找相应产品在出口市场的合规政策,并能根据合规要求联系多个合规服务商进行合规检验。微服务架构具有耦合度低,扩展性强的优势,在现代互联网应用场景中逐渐淘汰了传统单体式应用架构。Serverless作为新兴的软件部署模式,具有无需运维、按需付费的优点。本文将Serverless与微服务相结合进行架构设计,验证无服务器架构与微服务相结合的优势。本文首先分析了项目背景,同时对微服务以及无服务器架构相关技术进行了介绍。然后,本文对卖家合规评估系统进行了架构设计,给出了无服务器架构下系统设计方案,确保系统能够在Serverless中实施。最后,对展示系统详细设计与实现并对系统进行功能性测试与压力测试,测试系统功能的完整性以及系统的吞吐率。综上所述,本文在实现跨境电商卖家合规评估系统的同时,也同时验证了Serverless微服务架构的可行性,并成功将两者的优点相结合。本文经过测试证明,Serverless微服务架构能够满足业务吞吐量要求且成本更低,符合需求。
熊栎天[9](2021)在《预防性反恐问题研究 ——一种全球恐怖主义治理的理论视角与实证分析》文中指出恐怖主义的治理视角体现了预防性路径应对恐怖主义威胁的三个特点,即恐怖主义的防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恐怖主义不是只有特定国家才面临的问题,而是国际社会与全人类的共同挑战;除了主权国家,参与预防性反恐的治理主体还包括广泛的非政府国际行为体与社会单元。预防性反恐是通过预防性手段作用于恐怖主义发展的每一个节点,逐渐消除恐怖主义的根源,抑制和减缓恐怖主义的发展从而降低恐怖主义对人类危害的治理过程。恐怖主义产生与发展的因果链条以及国家政策对该因果链条的干预效果是预防性反恐成立的逻辑前提,以“反恐战争”为代表的应激式处置策略被证明效果不佳。恐怖主义暂时无法被直接消灭,人类还将继续与之共存的现实说明了预防性反恐的必要性。根源预防、前置预防和后置预防构成了预防性反恐的三个阶段;个体、组织、极端意识形态与暴力极端主义体现了预防性反恐的三个治理层次。预防个体“极端化”与推动“去极端化”、预防恐怖组织获取发展资源与要素、切断个体与恐怖组织在意识形态与行为方式上的联结是预防性反恐发挥作用的关键。预防性反恐的开放性决定了任何个人或团体都有可能成为预防性反恐的参与主体。除了国家行为体之外,社会单元与非国家国际行为体既有可能成为恐怖主义蔓延的薄弱环节,也能在国家行为体的引导和监督下发挥积极作用。各国都采取了预防性措施治理外籍恐怖分子现象,预防性军事打击、预防性刑事司法模式以及“去极端化”项目与预防再次“极端化”是三种被广泛运用的代表性预防性反恐手段,对应着根源预防、前置预防和后置预防三个阶段。对外籍恐怖分子行为模式的认识、恐怖主义活动的刺激以及对恐怖主义威胁的认知共同影响着政策偏好的生成。国际反恐的正当性并非是先验的,而是基于恐怖主义的非正当性、反恐对象的确定性以及反恐手段的合法性。美国对苏莱曼尼的“定点清除”以及撤销对“东伊运”恐怖组织的认定,其本质对预防性反恐手段的滥用。美国将反恐议题“政治工具化”的做法将削弱国际反恐的合法性与正当性。
方婕[10](2021)在《环境规制对我国物流企业碳排放效率的影响研究》文中指出随着新中国的开放,在人民享受幸福生活的同时,我国的环境污染也日益严重。特别是物流行业造成的污染问题值得关注,物流企业一直被广大学者认为属于高污染的企业,由物流行业所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也愈发加重。绿色物流是指在全球范围内始终保持最低碳排放的现代物流,物流企业在运输过程中对环境污染造成了比较严重的影响,然而我国的绿色物流观念还没有得到彻底的贯彻,低碳物流是指在全球范围内始终保持最低碳排放的现代物流整个物流过程,是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新要求时代进步与环境保护,是未来的物流业必要趋势,低碳物流是引导我国物流企业与外部环境相互协调发展的核心问题之一。随着自然环境问题的增多以及资源的有限,需要更加合理的利用大自然资源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因此发展开始寻求经济模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里程碑。从企业角度来看,给企业带来经济效应,更有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可以使企业很多的获益。低碳物流是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新要求时代进步与环境保护,政府通常会对物流企业的污染进行管制,一般会采用环境规制的手段来达到物流企业降低对环境的污染。从理论基础上分析环境规制对物流企业的碳排放影响,最后根据实证结果提供促进物流企业绿色转型的途径以及给与减排合理的建议。本文主要基于我国物流行业的面板行业数据进行研究,创新点第一点基于环境规制视角对物流企业碳排放效率进行研究,最近,许多学者已经在环境规制对于其他行业效率的影响方面进行了深究,然而却很少有学者探索环境规制对物流业碳排放效率产生的影响。第二点通过方法创新,大部分效率模型采用传统的效率模型,然而这些模型存在一定的缺陷即为未考虑松弛变量,而本文将松弛变量纳入考虑范围,采用超效率SBM模型测算物流企业的碳排放效率可以更精确的测算出物流企业的碳排放效率。因此,通过MEADEX软件采用超效率SBM模型计算出我国物流企业碳排放效率,同时对各省物流企业的碳排放效率结果进一步做出分析。然后运用门槛面板回归模型,研究不同环境规制工具对物流企业碳排放的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命令类型环境规制工具和刺激类型环境规制工具对物流企业碳排放效率的影响在10%的水平下均通过了单一门槛效应,呈现U型曲线的关系,总体上体现先抑制后促进的作用;此外,从控制变量角度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百分之5的显着水平下经济化水平正向影响物流企业碳排放效率,在百分之5的显着水平下城镇化水平正向影响物流企业碳排放效率,在百分之5的显着水平下技术创新正向影响物流企业碳排放效率。
二、彻底完善TYPE命令(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彻底完善TYPE命令(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有效脉宽策略的线切割加工脉冲电源的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1.2 电火花加工脉冲电源的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1.4 论文章节安排 |
2 电火花线切割加工脉冲电源系统设计方案 |
2.1 电火花线切割加工脉冲电源概述 |
2.2 电火花线切割加工脉冲能量分析 |
2.2.1 脉冲放电机理 |
2.2.2 单脉冲放电能量 |
2.3 单脉冲能量对线切割加工影响的分析 |
2.3.1 单脉冲能量对加工精度的影响 |
2.3.2 单脉冲能量对加工稳定性的影响 |
2.3.3 单脉冲能量对检测系统的影响 |
2.4 复合脉冲加工方式的可行性分析 |
2.4.1 复合脉冲加工理论分析 |
2.4.2 复合脉冲加工仿真验证 |
2.5 脉冲电源的系统设计方案 |
2.5.1 脉冲电源设计要求 |
2.5.2 脉冲电源总体方案设计 |
2.5.3 脉冲电源主电路拓扑结构设计 |
2.6 本章小结 |
3 线切割加工脉冲电源硬件设计 |
3.1 主控制器MCU |
3.2 功率驱动放大电路设计 |
3.2.1 功率MOSFET的选型 |
3.2.2 功率MOSFET的驱动电路设计 |
3.3 继电器驱动单元 |
3.4 间隙数据检测及处理电路 |
3.4.1 电压、电流检测电路 |
3.4.2 间隙数据处理电路 |
3.5 断高频控制口 |
3.6 工作电源电路 |
3.7 串行通信模块 |
3.8 本章小结 |
4 线切割加工脉冲电源软件设计 |
4.1 单片机软件设计 |
4.1.1 MPLAB IDE开发平台 |
4.1.2 脉冲电源单片机程序架构 |
4.1.3 初始化程序 |
4.1.4 主程序 |
4.1.5 中断服务程序 |
4.2 人机交互通信及界面设计 |
4.2.1 人机交互通信设计 |
4.2.2 人机交互界面设计 |
4.3 本章小结 |
5 线切割加工脉冲电源的研制与加工工艺实验 |
5.1 线切割加工脉冲电源的研制 |
5.1.1 脉冲电源的干扰来源 |
5.1.2 抑制干扰的措施 |
5.1.3 脉冲电源的研制 |
5.2 脉冲电源输出波形调试及短路实验测试 |
5.2.1 主控芯片脉冲波形 |
5.2.2 主芯片脉冲波形占空比及频率可调 |
5.2.3 驱动电路脉冲波形 |
5.2.4 工件两端加工用的电压波形 |
5.2.5 短路实验测试 |
5.3 加工实验及结果分析 |
5.3.1 不同放电电流的对比实验 |
5.3.2 不同脉冲宽度的对比实验 |
5.3.3 不同脉冲间隔的对比实验 |
5.4 本章小结 |
6 总结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期间研究成果 |
(2)汉语字谜理解的认知神经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1 绪论 |
1.1 选题缘由 |
1.2 字谜的界定与分类 |
1.3 研究目标与问题 |
1.4 研究方法与路线 |
1.5 研究意义 |
1.6 论文框架 |
2 文献综述 |
2.1 汉语字谜的语义理解与建构 |
2.1.1 语法修辞视角 |
2.1.2 概念整合视角 |
2.1.3 关联理论视角 |
2.1.4 认知拓扑视角 |
2.1.5 非字面语言视角 |
2.2 汉语字谜理解的实证研究 |
2.2.1 字谜认知加工的动态进程 |
2.2.2 字谜认知加工中的语境效应 |
2.2.3 字谜认知加工中的原型启发效应 |
2.2.4 字谜认知加工中的神经活动与神经表征 |
2.3 本章小结 |
3 理论基础与研究手段 |
3.1 理论基础 |
3.1.1 基于“加工阶段”的非字面语言理论与创造性思维四阶段理论 |
3.1.2 基于“凸显度”的非字面语言理论 |
3.2 研究手段 |
3.2.1 眼动追踪技术 |
3.2.2 事件相关电位(ERP)技术 |
3.3 实验材料评定及汉语字谜库创建 |
3.3.1 字谜初选 |
3.3.2 字谜谜面的规约度评定(预实验a) |
3.3.3 字谜的主客观难度与合理性评定(预实验b) |
3.3.4 字谜启动语义的评定(预实验c) |
3.3.5 原型字谜与干扰字谜的主客观启发程度评定(预实验d) |
3.3.6 字谜匹配选项的评定(预实验e) |
3.4 本章小结 |
4 实验一:汉语字谜认知加工中语义通达进程的眼动研究 |
4.1 实验目的 |
4.2 实验方法 |
4.2.1 实验设计 |
4.2.2 实验被试 |
4.2.3 实验材料 |
4.2.4 实验仪器 |
4.2.5 实验流程 |
4.2.6 数据处理 |
4.3 结果与分析 |
4.3.1 行为数据 |
4.3.2 眼动数据 |
4.4 汉语字谜认知加工中的语义通达 |
4.4.1 字谜加工中语义通达的三个阶段 |
4.4.2 字谜类型对字谜语义通达的影响 |
4.5 本章小结 |
5 实验二:汉语字谜认知加工中语境效应的眼动研究 |
5.1 实验目的 |
5.2 实验方法 |
5.2.1 实验设计 |
5.2.2 实验被试 |
5.2.3 实验材料 |
5.2.4 实验仪器 |
5.2.5 实验流程 |
5.2.6 数据处理 |
5.3 结果与分析 |
5.3.1 行为数据 |
5.3.2 眼动数据 |
5.4 汉语字谜认知加工中的语境效应 |
5.4.1 字面语境对字谜语义通达的阻碍作用 |
5.4.2 非字面语境对字谜语义通达的促进作用 |
5.4.3 字谜加工中语境效应的理论阐释与反思 |
5.5 本章小结 |
6 实验三:汉语字谜认知加工中原型启发效应的眼动研究 |
6.1 实验目的 |
6.2 实验方法 |
6.2.1 实验设计 |
6.2.2 实验被试 |
6.2.3 实验材料 |
6.2.4 实验仪器 |
6.2.5 实验流程 |
6.2.6 数据处理 |
6.3 结果与分析 |
6.3.1 行为数据 |
6.3.2 眼动数据 |
6.4 汉语字谜认知加工中的原型启发效应 |
6.4.1 原型启发效应对字谜语义通达的催化作用 |
6.4.2 不同原型类型的具体启发效果 |
6.4.3 字谜难度对原型启发效应的影响 |
6.4.4 对“低凸显假说”理论的反思 |
6.5 本章小结 |
7 实验四:汉语字谜认知加工中神经活动的ERP研究 |
7.1 实验目的 |
7.2 实验方法 |
7.2.1 实验设计 |
7.2.2 实验被试 |
7.2.3 实验材料 |
7.2.4 实验流程 |
7.2.5 脑电记录与分析 |
7.3 结果与分析 |
7.3.1 行为数据 |
7.3.2 脑电数据 |
7.4 汉语字谜认知加工中的神经活动 |
7.4.1 字谜加工中不同阶段的神经活动及本质特征 |
7.4.2 字谜类型与启动类型对字谜神经加工的影响 |
7.5 本章小结 |
8 汉语字谜的认知神经加工特征 |
8.1 汉语字谜的一般认知特征 |
8.1.1 非字面义的二重性特征 |
8.1.2 非字面义的元语言特征 |
8.1.3 语义通达的分步加工特征 |
8.1.4 语境制约下的低凸显性特征 |
8.1.5 原型启发下的快速解码特征 |
8.2 字形字谜与意会字谜的认知神经加工比较 |
8.2.1 意会字谜的言语推理过程难于字形字谜 |
8.2.2 意会字谜的非字面义通达晚于字形字谜 |
8.2.3 意会字谜的原型启发效应弱于字形字谜 |
8.3 字谜与其他非字面语言形式的认知神经加工异同 |
8.3.1 与其他低规约度非字面语言认知加工的异同 |
8.3.2 与中规约度非字面语言认知加工的异同 |
8.3.3 与高规约度非字面语言认知加工的异同 |
8.3.4 在“汉语非字面语言规约层级递进模型”的位置 |
8.4 本章小结 |
9 结论 |
9.1 本研究的主要发现 |
9.1.1 厘清汉语字谜认知加工中不同阶段的特点 |
9.1.2 构建汉语字谜理解的动态加工模型 |
9.2 本研究的创新点 |
9.3 本研究的不足及未来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字谜自身指标的量化 |
附录2:两种语义启动项的量化 |
附录3:三种配对字谜的启发量 |
附录4:三类选项(除正确选项外)的相关量化 |
附录5:练习材料及填充刺激 |
附录6:实验一至实验四的指导语 |
附录7:眼动与ERP实验受试者知情同意书 |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3)基于集总参数模型的泵—心脏系统及主动脉夹层血液动力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1.2.1 心血管仿真模型的研究现状 |
1.2.2 主动脉夹层的研究现状 |
1.3 论文研究内容安排 |
2 基本理论及研究方法 |
2.1 心血管系统的生理知识 |
2.1.1 心脏生理结构 |
2.1.2 心动周期描述 |
2.2 心血管系统的性能参数 |
2.3 电网络建模方法 |
2.3.1 运动方程推导 |
2.3.2 血液动力学参数与电气参数关系推导 |
2.4 双弹性腔模型 |
2.4.1 双弹性腔模型基本原理 |
2.4.2 建模仿真软件简介 |
2.4.3 双弹性腔模型的仿真结果 |
2.5 本章小结 |
3 心血管系统-LVAD耦合参数模型研究 |
3.1 心血管系统集总参数模型建立 |
3.1.1 模型结构与控制方程 |
3.1.2 正常人体血液动力学仿真 |
3.2 不同类型心力衰竭的模拟 |
3.2.1 收缩性心力衰竭模拟 |
3.2.2 舒张性心力衰竭模拟 |
3.3 心血管系统-LVAD耦合参数模型 |
3.3.1 耦合模型结构 |
3.3.2 定转速工况下模拟效果 |
3.3.3 抽吸工况下的LVAD转速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4 B型主动脉夹层参数模型研究 |
4.1 基于Simpleware的 B型 AD个性化模型重建 |
4.2 撕裂特征的影像学分析 |
4.2.1 撕裂口的位置与大小确认 |
4.2.2 统计结果分析 |
4.3 B型主动脉夹层参数模型 |
4.3.1 双破口参数模型结构 |
4.3.2 流动方程推导 |
4.3.3 模型参数与模型搭建 |
4.3.4 对升主动脉段的加长与增宽模拟 |
4.3.5 撕裂口大小对血液参数的影响 |
4.3.6 假腔顺应性对假腔内流量的影响 |
4.3.7 破口增加对血液动力学参数的影响 |
4.4 本章小结 |
5 结论与展望 |
5.1 本文研究工作总结 |
5.2 后续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致谢 |
(5)基于国产芯片的PCIe接口及LDPC译码器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对照表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PCIe接口逻辑研究现状 |
1.2.2 LDPC译码器研究现状 |
1.3 论文主要工作及章节安排 |
第二章 PCIe协议及LDPC译码算法原理 |
2.1 PCIe协议 |
2.1.1 PCIe的拓扑结构与层次 |
2.1.2 PCIe的数据包格式与事务请求 |
2.1.3 PCIe的配置空间与中断机制 |
2.2 LDPC译码算法分类 |
2.3 补偿最小和算法原理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DMA控制器与LDPC译码器系统设计 |
3.1 系统结构与功能 |
3.2 基于PCIe IP核的DMA控制器设计与仿真分析 |
3.2.1 AXI-TRN协议转换与控制状态寄存器设计 |
3.2.2 接收与发送引擎设计 |
3.2.3 中断控制器设计 |
3.2.4 DMA传输仿真测试 |
3.3 基于OMS译码算法的LDPC译码器设计与仿真分析 |
3.3.1 控制模块设计 |
3.3.2 VNU与 CNU设计 |
3.3.3 译码判决模块设计 |
3.3.4 位宽转换设计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Loongson平台的PCIe驱动开发及系统测试 |
4.1 开发环境搭建 |
4.2 PCIe设备驱动开发 |
4.2.1 PCIe驱动框架设计 |
4.2.2 文件操作实现 |
4.2.3 与DMA相关的读写函数实现 |
4.2.4 中断操作实现 |
4.2.5 编译驱动程序 |
4.3 应用程序设计 |
4.4 系统测试与分析 |
4.4.1 DMA传输速率测试与分析 |
4.4.2 LDPC译码器功能测试与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5.1 总结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6)不可展表面激光加工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课题研究背景 |
1.1.2 课题研究意义 |
1.2 频率选择表面制造技术 |
1.2.1 柔性屏转移类 |
1.2.2 直接去除类 |
1.3 国内外相关工作研究进展 |
1.3.1 国外的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的研究现状 |
1.4 存在问题及研究内容 |
1.4.1 频率选择表面制造当前问题 |
1.4.2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2 频率选择表面功能结构设计 |
2.1 频率选择结构透波原理 |
2.2 基于Floquet模的FSS分析 |
2.3 频率选择结构单元设计 |
2.3.1 FSS单元尺寸及结构设计 |
2.3.2 FSS单元电磁仿真分析 |
2.4 整流罩基体设计 |
2.4.1 试验件基体设计 |
2.4.2 试验件制造工艺 |
2.5 三维频率选择表面建模 |
2.6 三维频率选择表面激光加工原理 |
2.7 本章小结 |
3 试验设备开发 |
3.1 机床架构设计 |
3.2 机械方案设计 |
3.2.1 布局设计 |
3.2.2 部件设计 |
3.3 激光加工系统选型 |
3.3.1 激光器种类 |
3.3.2 激光的去除机理 |
3.3.3 激光器参数 |
3.3.4 光束扫描系统 |
3.4 伺服控制系统选型 |
3.5 设备搭建 |
3.5.1 机械运动部分搭建 |
3.5.2 控制系统搭建 |
3.5.3 试验设备系统调试 |
3.6 本章小结 |
4 激光加工试验 |
4.1 加工质量量化表征 |
4.2 双弯曲试验件加工试验 |
4.2.1 铝镀层十字环形单元加工试验 |
4.2.2 铝镀层线宽加工试验 |
4.2.3 铜覆膜加工试验 |
4.3 正切卵型试验件加工试验 |
4.3.1 等比例缩小样件加工试验 |
4.3.2 正切卵形试验件Y型单元加工试验 |
4.3.3 正切卵形试验件方环型单元加工试验 |
4.3.4 氮气保护试验 |
4.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致谢 |
(7)基于AUTOSAR标准架构的智能远程防盗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相关研究及研究现状 |
1.2.1 汽车电子软件发展现状 |
1.2.2 AUTOSAR发展现状 |
1.2.3 车辆网络通信技术 |
1.2.4 车辆防盗系统发展现状 |
1.3 本文工作和章节安排 |
2.基于AUTOSAR的整体系统架构设计 |
2.1 AUTOSAR技术基础 |
2.2 系统总体架构及主要功能 |
2.2.1 系统设计目标 |
2.2.2 系统总体架构 |
2.2.3 系统主要功能 |
2.3 防盗相关方法实现 |
2.3.1 信息预置 |
2.3.2 解锁流程 |
2.3.3 上锁流程 |
2.4 系统实现关键点 |
2.4.1 基于AUTOSAR软件架构设计主控制器 |
2.4.2 CAN总线安全通信 |
2.4.3 JT808 车-云网络通信实现 |
2.5 本章小结 |
3.AUTOSAR架构下主控制器的设计与实现 |
3.1 AUTOSAR架构下主控制器分层结构 |
3.2 AUTOSAR开发环境搭建 |
3.2.1 硬件平台 |
3.2.2 软件平台 |
3.3 应用软件层设计 |
3.3.1 Simulink工作流 |
3.3.2 软件组件模型设计 |
3.3.3 软件组件代码生成 |
3.4 基础软件层设计 |
3.4.1 MCU驱动 |
3.4.2 PWM驱动 |
3.4.3 CAN驱动 |
3.4.4 配置文件移植 |
3.5 本章小结 |
4.车辆总线安全通信机制 |
4.1 CAN总线网络安全分析 |
4.2 小型加密算法 |
4.3 HMAC认证算法 |
4.4 基于XXTEA和 HMAC算法的动态加密机制设计 |
4.4.1 安全消息报文设计 |
4.4.2 发送端加密认证流程 |
4.4.3 接收端解密验证流程 |
4.4.4 计数器值更新机制 |
4.5 安全通信机制性能测试 |
4.5.1 加密有效性验证 |
4.5.2 数据新鲜性验证 |
4.5.3 数据完整性验证 |
4.5.4 工作效率测试 |
4.6 本章小结 |
5.基于JT808 协议的车-云交互平台 |
5.1 JT808 车-云网络通信标准 |
5.2 远程信息处理终端 |
5.3 基于JT808 协议的设备接入平台设计与实现 |
5.3.1 总体架构设计 |
5.3.2 负载均衡模块实现 |
5.3.3 连接中心模块实现 |
5.3.4 其他模块设计与实现 |
5.4 远程信息管理平台 |
5.5 本章小结 |
6.智能远程防盗系统安全风险分析及功能测试 |
6.1 安全风险分析 |
6.2 安全风险对策 |
6.3 系统功能测试 |
6.4 本章小结 |
7.总结与展望 |
7.1 本文工作总结 |
7.2 未来研究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8)基于无服务器架构的卖家合规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跨境电商卖家业务背景 |
1.1.2 软件开发发展趋势 |
1.2 行业现状 |
1.2.1 合规系统现状 |
1.2.2 Serverless研究现状 |
1.2.3 微服务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和系统特色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系统特色 |
1.4 本文组织结构 |
2 相关技术介绍 |
2.1 微服务架构 |
2.1.1 领域驱动设计 |
2.2 Serverless |
2.2.1 AWS Lambda |
2.2.2 Amazon DynamoDB |
2.2.3 Amazon API Gateway |
2.2.4 Amazon S3 |
2.3 前端开发 |
2.4 持续集成持续部署 |
2.5 DevOps |
2.6 本章小节 |
3 系统分析与设计 |
3.1 领域驱动设计 |
3.1.1 明确用户愿景 |
3.1.2 识别问题域 |
3.1.3 形成通用语言 |
3.1.4 梳理用户故事地图 |
3.1.5 事件风暴 |
3.1.6 命令风暴 |
3.1.7 寻找聚合 |
3.1.8 限界上下文 |
3.2 微服务拆分 |
3.3 系统架构设计 |
3.3.1 系统逻辑视图 |
3.3.2 系统进程视图 |
3.3.3 系统开发视图 |
3.4 数据库设计 |
3.5 持续集成/持续部署设计 |
3.5.1 前端CI/CD流水线设计 |
3.5.2 后端CI/CD流水线设计 |
3.6 应用程序接口设计 |
3.6.1 API网关 |
3.6.2 消息格式 |
3.6.3 交互方式 |
3.6.4 REST设计 |
3.7 日志与监控 |
3.8 本章小结 |
4 系统实现与测试 |
4.1 系统实现 |
4.1.1 登录认证流程实现 |
4.1.2 合规评估申请流程实现 |
4.1.3 订单操作流程实现 |
4.1.4 管理员上传规则文件流程实现 |
4.1.5 平台访问数据统计 |
4.1.6 云资源管理以及持续部署 |
4.1.7 定时任务 |
4.1.8 数据加密 |
4.2 系统测试 |
4.2.1 系统功能测试 |
4.2.2 系统压力测试 |
4.3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预防性反恐问题研究 ——一种全球恐怖主义治理的理论视角与实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 |
(一)问题的提出 |
(二)选题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
(一)国内研究现状 |
(二)国外研究现状 |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四、可能的创新与研究局限 |
(一)可能的创新 |
(二)研究难点 |
五、篇章结构 |
第一章 恐怖主义治理的理论与实践 |
第一节 恐怖主义相关概念的再探究 |
一、学界对恐怖主义相关概念的讨论 |
二、国家对恐怖主义的界定 |
三、部分国际组织对恐怖主义的界定 |
第二节 恐怖主义治理的核心要素 |
一、恐怖主义治理的对象 |
二、恐怖主义治理的相关理论 |
三、恐怖主义治理的策略与预防性思想的酝酿 |
第三节 恐怖主义治理面临的挑战 |
一、外籍恐怖分子的治理困境 |
二、国际恐怖主义治理中的“双重标准”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预防性反恐:恐怖主义治理的一种新路径 |
第一节 预防性路径在各领域的运用 |
一、犯罪学:犯罪预防与矫治 |
二、公共卫生:疾病预防与免疫 |
三、外交途径:预防性外交与冲突预防 |
第二节 预防性反恐的概念与功能 |
一、预防性反恐的定义与成立逻辑 |
二、预防性反恐三个阶段的划分 |
三、预防性反恐的政策工具 |
第三节 预防性反恐的治理层次与所遇困难 |
一、个体层次 |
二、组织层次 |
三、极端意识形态与暴力极端主义 |
四、预防性反恐发展中出现的问题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预防性反恐的多元化参与主体 |
第一节 预防性反恐中的非国家国际行为体 |
一、全球性国际组织:以联合国和国际刑警组织为例 |
二、区域与次区域性国际组织:以欧盟与东盟为例 |
三、大型跨国公司:以互联网科技公司为例 |
第二节 国家行为体:预防性反恐的核心主体 |
一、推动预防性反恐国际合作 |
二、推动跨国企业发挥建设性作用 |
三、增强预防恐怖主义的能力建设 |
第三节 国家内部社会单元在预防性反恐中的作用 |
一、社区在预防极端意识形态与暴力极端主义中的作用 |
二、家庭在预防“极端化”中的作用 |
三、学校:教育的“预防性义务”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预防性反恐实践:对“伊斯兰国”外籍恐怖分子的治理 |
第一节 外籍恐怖分子现象回溯 |
一、外籍恐怖分子概念与中文翻译的再探究 |
二、“伊斯兰国”外籍恐怖分子的身份与背景信息 |
三、“伊斯兰国”外籍恐怖分子动机与行为模式的分析 |
第二节 外籍恐怖分子现象适用预防性反恐治理的特点 |
一、外籍恐怖分子的跨国流动性 |
二、外籍恐怖分子的多级治理层次 |
三、危害的不确定性:对“伊斯兰国”回流外籍恐怖分子威胁的认识 |
第三节 外籍恐怖分子治理:基于预防性反恐三个阶段的分析 |
一、根源预防:预防性军事打击 |
二、前置预防:预防性刑事司法措施 |
三、后置预防:“去极端化”项目与预防再次“极端化” |
四、对回流外籍恐怖分子治理偏好的比较分析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预防性反恐中的问题:以美国的“政治工具化”反恐为例 |
第一节 问题的铺垫:美国预防性反恐中的概念与标准制定 |
一、美国恐怖主义治理中的概念创造 |
二、美国的恐怖组织与恐怖分子名单 |
三、分析与评价 |
第二节 滥用预防性打击:美国对苏莱曼尼的空袭 |
一、对苏莱曼尼恐怖分子身份的分析 |
二、先发制人或预防性战争:对美国打击手段的分析 |
三、影响分析 |
第三节 滥用预防性司法措施:美国撤销对“东伊运”恐怖组织的认定 |
一、美国对“东伊运”恐怖组织政策转变过程 |
二、中国的应对建议 |
三、对拜登政府反恐政策的展望 |
本章小结 |
结论 |
一、研究的基本结论 |
二、对中国预防性反恐治理的借鉴意义 |
三、研究的不足与未来研究方向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外交学院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组成人员名单 |
(10)环境规制对我国物流企业碳排放效率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现实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 主要创新点与不足 |
1.5 论文结构,技术路线及研究方法 |
1.5.1 论文结构 |
1.5.2 技术路线 |
1.5.3 研究方法 |
2 理论基础 |
2.1 环境规制 |
2.2 规制相关理论 |
2.2.1 外部性理论 |
2.2.2 产权理论 |
2.2.3 信息不对称理论 |
2.2.4 波特假说 |
2.3 门槛效应 |
2.4 物流企业碳排放效率 |
2.5 环境规制对碳排放以及物流企业的影响 |
2.5.1 环境规制对碳排放的影响 |
2.5.2 环境规制工具对物流企业的影响 |
3 物流企业碳排放效率的测算 |
3.1 模型介绍 |
3.1.1 CCR模型 |
3.1.2 BCC模型 |
3.1.3 超效率SBM模型 |
3.2 变量选取 |
3.3 测算结果 |
4 环境规制对物流企业碳排效率影响的实证分析 |
4.1 门槛效应模型介绍 |
4.2 变量选取 |
4.3 实证检验以及结果分析 |
4.3.1 变量的单位根检验 |
4.3.2 门槛效应检验 |
4.3.3 门槛值的筛选 |
4.3.4 结果分析 |
4.3.5 小结 |
5 研究结论与对策建议 |
5.1 研究结论 |
5.2 对策建议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四、彻底完善TYPE命令(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有效脉宽策略的线切割加工脉冲电源的研制[D]. 李瑞康. 西安理工大学, 2021(01)
- [2]汉语字谜理解的认知神经机制研究[D]. 王艺臻. 浙江大学, 2021(08)
- [3]基于集总参数模型的泵—心脏系统及主动脉夹层血液动力学分析[D]. 杨师齐. 大连理工大学, 2021(01)
- [4]环境规制、内部控制与企业环境信息披露质量[D]. 黄懿炯. 内蒙古工业大学, 2021
- [5]基于国产芯片的PCIe接口及LDPC译码器设计与实现[D]. 李龙乾.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2021(01)
- [6]不可展表面激光加工关键技术研究[D]. 周维一. 大连理工大学, 2021(01)
- [7]基于AUTOSAR标准架构的智能远程防盗系统设计与实现[D]. 孙怡琳. 浙江大学, 2021(01)
- [8]基于无服务器架构的卖家合规系统设计与实现[D]. 许和风. 大连理工大学, 2021(01)
- [9]预防性反恐问题研究 ——一种全球恐怖主义治理的理论视角与实证分析[D]. 熊栎天. 外交学院, 2021(11)
- [10]环境规制对我国物流企业碳排放效率的影响研究[D]. 方婕. 中北大学, 2021(09)
标签:字谜;